河道专项整治

2024-05-25

河道专项整治(精选8篇)

篇1:河道专项整治

海都闽南网讯从4月2日开始,漳州将开展为期60天的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彻底取缔无证采砂,纠正违规采砂行为。昨日下午,漳州召开全市河道采砂工作会,公布了《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并下发了《漳州市河道采砂协作监管职责分工》的通知,形成水利部门牵头,交通、海事、国土、公安、监察等相关部门协作联动执法,改变以往执法力量单一的局面。

漳州市副市长黄浦江表示,各级有关部门将严格按照依法核准的河道采砂规划和整治规划,迅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维护河道采砂管理秩序。

9部门协作监管

漳州市水利局副局长陈进光说,从去年7月1日起实施的河道采砂政府统一管理新规定后,河沙的开采总量得到有效的控制,特别是实行采、售分离,打断了河沙采售一条龙的利益链,从源头上制止了中标企业乱挖滥采现象。“经许可的采砂船运砂船都安装了位置检测和船舶GPS定位系统,只要合法的采砂船出界采砂,监控中心就会收到报警信号,可以说,GPS定位给这些合法的采(运)砂船装上紧箍咒。但受利益驱动,在千里眼监管不到的地方,非法采砂行为时有发生,去年7月新规实施以来,各有关县(市、区)共立案查处非法采砂案件156起,查扣非法采砂船舶52船次,拆除非法采砂机具103套,清理取缔采砂堆放场66个,实施水行政处罚250万元。

陈进光坦言,非法采砂屡禁不止,根本原因还是执法力量太薄弱,各地大部分单靠水利部门一家单一执法,使得不法分子和执法人员玩起猫抓老鼠的游戏,甚至有的有恃无恐。

这次漳州市政府下发的《漳州市河道采砂协作监管职责分工》通知,水利部门牵头,把交通(海事)、国土资源、公安、边防、监察、物价、财政、建设等部门也纳进河道采砂管理的协作单位。

无证采砂彻底取缔

《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对未经审批擅自进行采砂的行为,坚决予以取缔并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对拒不停止开采或取缔后又违法开采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而有《河道采砂许可证》,但不按采砂许可要求,擅自变换采砂地点或超越许可范围的行为,将按处罚上限予以处罚,立即纠正和整改。对拒不纠正整改或未按规定期限纠正整改到位的,取消其三年内参加河砂资源招拍挂的投标资格。

对于采砂船舶的监管,全市依法许可的采(运)砂船实行“一船一牌”管理,未经许可的采(运)砂船由停泊所在地管理机构逐船登记造册编号,并对船上的采砂机具上锁封条,定点停泊管理。省政府确定五个重点区域县(市、区)即芗城、龙文、龙海、南靖、华安等地经许可的采(运)砂船必须按规定装置定位测量和船舶GPS监控定位系统。

而非法建造的、从事采(运)砂的“三无”船舶将依法予以没收、拆解与处罚。对没有按规定申请、设计、审批、建造的采(运)砂船、现有大型吸砂船、现仍在私自建造的采(运)砂船要坚决没收查扣、依法取缔。特别是五个重点区域县(市、区)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九龙江西溪和北溪辖区内河道采砂堆放点、采(运)砂船只、采砂作业进行全面排查,全面掌握河道采砂情况,制定相应专项整治方案。堆砂场都要装监控

规范河道沿岸堆砂场管理是这次专项整治的重要内容之一,方案要求,沿岸堆砂场的设置必须依法审批,并符合相关规定才能生产经营。未经许可的堆砂场特别是禁采河段堆砂场必须限期清除堆砂,撤除采砂作业机具等违章建筑物和构筑物。逾期不拆除的,由所在地县级政府组织力量依法强拆取缔,而经许可的堆砂场必须安装实时视频在线监控系统。

漳黄浦江在会上要求,各级有关部门要根据方案的要求,对严重影响防洪、通航、水工程安全与饮用水源安全的堆放场立即采取断水断电、拆除生产设备等措施,予以关闭撤除。

同时,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工作的督查,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以入股、参股等方式参与采砂的,要坚决进行清理。对违反规定办理采砂许可、包庇非法采砂等失职渎职行为,要进行严肃查处。公安部门要重点围绕暴力抗法和破坏防洪设施、砂石资源等案件,从重、从快、从严进行打击,确保整治工作取得成效。(本网记者 陈群)

篇2:河道专项整治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市、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精神,以迎接“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为动力,各乡镇、街道、广陵新城、产业园、食品工业园、商贸物流园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迅速行动起来,采取扎实有力的措施,切实把专项治理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力争在2010年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不失分、得高分,为2011年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打下良好基础。

二、工作任务

农村河道环境与我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息息相关,我区现有农村河道130多条,其中列入骨干河道长效管理的仅有30条,大部分河道长期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与管护,有的脏乱不堪,面目可憎,有的滞浊不畅,臭气熏天,普遍存在脏、乱、差现象。各有关责任单位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全方位发起整治农村河道环境的攻坚战,对区域内所有河道进行清理整治,做到河面无漂浮物(杂草)、河中无障碍、河坡无垃圾、杂物堆放,河岸进行绿化,河道保洁率达到100%。加强河道设施维护,加强河道绿化管理,各个击破,不留死角。

三、时间安排

专项整治分两个阶段进行。

1、集中治理阶段(2010年3月20日至4月5日)。集中力量对区域内所有河道进行清理整治,清理河面(清除水生植物、漂浮物),清理河底(清除淤泥,拆除坝埂,疏通水系),整理河坡(清除垃圾,清理乱搭乱建),绿化河岸(清除周边杂树,栽种风景树等),达到“面清、底洁、坡净、岸绿” 标准。同时加强长效管理,按照“四定”(定人员、定河段、定责任、定报酬)要求,全面落实长期保洁和长效管理责任制。

2、巩固完善阶段(2010年4月6日至4月10日)对整治后的河道进行监督检查和验收,对未整治到位的河道进行整改和完善,侧重以制度的建立健全和落实进行巩固。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农村水环境整治工作面广量大,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乡镇、街道、广陵新城、产业园、食品工业园、商贸物流园作为农村河道环境整治的主要责任单位,要强化领导,将此项工作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围绕任务分工,明确专人负责,认真实施。按照分级管理,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

2、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各责任单位要在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的情况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对主要骨干河道在治脏、治乱、治污的基础上,要加大投入进行美化、绿化、亮化;对村级河道要着力做好清障、清脏、清淤工作,并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引排功能;对废沟呆塘分步实施填埋,有排水要求的统一埋设排水管道或排污管道,全面达到河坡、河面、河底“三清”的整治目标。同时立足于长效管理,凡治理后的河道,要明确责任主体,做好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企事业单位和居民讲究文明,严禁乱排乱扔,保持河道清洁、畅通、环境美。

3、强化检查考核,严格问责。区政府将组织人员定期对各地的整治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及时通报相关情况。各责任单位要对整治工作情况认真进行检查督促,对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效果不明,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和村(社区)依据广陵区《问责办法》实行问责制。

农村河道环境整治工作是关系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大事,各责任单位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紧急行动,扎实推进,确保按时完成农村河道环境整治任务。

篇3:现代生态河道整治研究

生态河道是融现代水利工程学、景观生态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美学等学科于一体的水利工程,它以“保护河道系统中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创造和谐的自然景观”为前提,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效果,把河堤改造成水系统、土壤系统以及生物系统三者相互涵养的近自然状态[1]。

河流不仅具有生产、调节生命空间功能,而且作为景观廊道具有景观连接性和环境的指示功能[1,2,3]。因此,治理应该以预防为主,治理与开发相结合,治理与管护相结合,使其发挥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持续稳定的长久综合效益。

1 生态河道治理发展历程

1.1 生态河道治理理论发展历程

早在1938年,德国的Seifert首先提出“亲河川整治”概念。他指出工程设施首先要具备以传统理念治理河流所要求满足的各种功能,比如防洪、供水、水土保持等,同时还应该达到亲近自然的目的。20世纪50年代,德国正式创立了“近自然河道治理工程学”,提出河道的整治要符合植物化和生命化的原理。1971年,Schlueter认为河流近自然治理首先要满足人类对河流利用的要求,同时要维护或促进河流的生物多样性[4]。1983年,Bidner提出河流整治首先要考虑河道的水力学特性、地貌学特点与河流的自然状况,以分析河流整治状况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5]。1985年,Holzmann把河岸植被视为具有多种小生态环境的多层结构,强调生态多样性的重要性,注重工程治理与自然景观的和谐性[6]。同年,Rossoll指出,近自然治理的思想应该以维护河流中尽可能高的生物生产力为基础[7,8,9]。1989年,Pabst提出河流的自然特性要依靠自然力来恢复,在一般意义上不再进行腐植质化或剖面化处理。河岸植被应该是由自然下种形成的,而其他一切促进植被恢复和改良土壤的措施如撒种、栽植、喷水、施肥等应该停止[10]。1992年,Hohmann从维护河溪生态系统平衡的观点出发,认为近自然河流治理要减轻人为活动对河流的胁迫,维护河流环境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以及河流生态系统平衡并逐渐恢复其自然状况[11]。

现代河道整治工程注重河道景观与其周围环境的和谐性,并且提出了若干体现河流生态治理理念的新概念,如德国的“河流生态自然工法(Naturnahe)”,澳大利亚的“绿植被技术”,日本的“近自然工事”,美国的“自然河道设计技术”以及我国台湾的“生态工法”等。

1.2 国内外代表性河流生态治理发展历程

莱茵河沿岸各国在早期的河流管理过程中,采用了大量如筑坝、河道疏浚,以及裁弯取直、截断小支流等工程措施。尽管这些工程措施在一段时期内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但却使河流丧失了应有的水文活动。于是1976年12月,沿河各国签订了“无机盐协定”和“化学品协定”,对莱茵河的生态恢复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2,13]。并且治理理念转为尽力维护、恢复河流的自然特性,大力恢复河流生态,同时逐步拆除因航行、灌溉和防洪在河流上修建的各类工程,如河流两岸的水泥护坡,并代之以灌木、草本,对曾被裁弯取直的人工河段,逐步恢复为弯曲原貌。

英国的泰晤士河,成立了治理专门委员会和泰晤士河水务局,对泰晤士河流域进行统一进行规划与管理,提出水污染控制政策法令、标准,给予充分的治理资金保障[12]。法国的塞纳河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专门成立了直接隶属环境部的流域水管局。流域水管局为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提供科学技术咨询和指导。并鼓励和促进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和水资源的保护等行动计划,对塞纳河实施管理,改善和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环境。

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早期洪涝灾害严重,政府通过筑提防、修建江河出水口、裁弯取直来解决防洪和改善密西西比河下游的航运的问题。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密西西比河的治理进入了工程措施及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全面整治和开发阶段[12,13]。

加拿大的第一大河圣劳伦斯河曾经一度遭到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1988年,加拿大政府开展了圣劳伦斯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专门成立了主要从事技术咨询、生态环境监测和信息交流等工作的圣劳伦斯河管理中心,形成了由环境部门牵头,多部门齐抓共管的管理体系;同时积极鼓励社区群众参与治理流域水污染的积极性,取得显著成果[13]。

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流域的治理成效显著,通过成立墨累-达令流域委员会,提出了《自然资源管理战略》及《盐渍化和排水战略》等一系列管理战略,保证了该流域生态的基本平衡和环境的相对完好[13]。

而我国治水历史悠久,可以回溯到公元前21世纪的大禹治水时期,至今已有4 000年的历史。但是现代的河道整治开始较晚。

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采取了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河流综合治理的措施,上海市在这方面以“五纵”、“四横”、“三大水系”为整治重点,以“沟通水系,调活水体、营造水景、改善水质”为整治目标,开展建设生态环境河道样板工程。成都市的府南河治理集防洪、排水、交通、绿化、生态、文化于一体,为生态河道建设提供一套具有参考意义的模式。北京市1998年开始以建设“水清、流畅、岸绿、通航”的现代城市水系为目标,对城市水系进行大规模的综合整治,使城市水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2 设计要点分析

2.1 平面布局

河沟道平面规划设计中,设计标准下的过流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满足行洪要求的情况下,改变过去裁弯取直的办法,随着地形、层次的变化“易弯则弯,易窄则窄,易宽则宽”,恢复河流的纵向连续性和横向连通性,出现一条非常优美的近自然生态河道,形成一条独具特色的风景带。

2.2 断面设计

生态河流断面设计的关键是使河道能够适应不同的水位和水量,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的生态需水,为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提供基本的生存条件。一般情况下,需要对原河流边坡进行整治,增加河道横断面的多样性,采用天然断面、不对称断面、多层台阶式断面结构[14]、矩形断面及单级梯形断面结构,为鱼类、两栖动物、水禽和水生植物创造丰富多样的生境。

2.3 景观生态修复

河流生态修复就是重建受损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有关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恢复生态系统的原有结构和功能,再现一个自然的、能自我调节的河流生态系统[15]。如修建各种塘坝、橡胶坝、浅滩及人工湿地。种植柳树、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直接吸收水中的无机盐类营养物,通过舒展而庞大的根系吸附大量微生物及污染物质,有利于水质净化,同时为鱼类、昆虫、鸟类等觅食繁衍提供场所。

2.3.1 生态型护岸

生态型护岸是指恢复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护岸,它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同时具有防洪的基础功能,能较好地满足护岸工程的结构要求和环境要求。

根据以往的工程经验,在沟道狭窄、冲刷严重区采用石笼结构、土工网复合植被技术、网格反滤生物工程、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水泥生态种植基、多孔质护岸、多自然型护岸等生态型护岸方法治理。另外也有采用自然土质岸坡、自然缓坡、植树、植草等生态工程护堤,防止水土流失,也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水生动物的繁育、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活动创造条件。

2.3.2 跨河建筑物景观

河道水工建筑物一般包括:各种水闸、如节制闸、分水闸、进水闸、分洪闸、船闸;各种堤坝,如丁坝、塘坝、橡胶坝、导游堤、堰等;各种港口建筑物,如码头、船坞、船台、滑道、筏道等;另有取水口、跌水、渡槽、泵站以及跨河桥梁等。在设计中,要正确处理好协调与统一、主从与重点、均衡与稳定、对比与微差、韵律与节奏、比例与尺度、色彩与质感、绿化与照明、个体与群体、建筑与环境等之间的关系[16],在水流的动态中凸显出河流自然美学价值与发扬水文化的内涵。

2.3.3 浅 滩

深槽和浅滩是蜿蜒型河道的典型地貌特征,在浅滩的设计

中,选择合理的底质是非常重要的。浅滩底质应该尽量采用不同的粒径组成,以避免砂砾石粒径的均一化,以保证砂砾石颗粒互相咬合,加强稳定性[17]。

2.3.4 鱼道、鱼巢

人工鱼礁是人们在水中设置的构造物,其目的是改善水流环境,营造良好的动、植物环境,为鱼类等游动生物提供繁殖、生长发育、索饵等的生息场所,达到保护、增殖鱼群和提高渔产量的目的。

在生态河道整治过程中,要保证整治河流的连续性,而这其中不仅包括水流的水文连续性,还包括营养物质运移的连续性、生物群落的连续性和信息流的连续性[17]。河流必须保证鱼类的迁徙自由和其生活所需的环境,即水质良好,有充足的饵料;能够提供适合鱼类繁殖的产卵场所,水量充足;河床材料丰富等。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考虑保持鱼类的生存条件。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鱼类的生活习性,上溯范围及产卵地等因素,来设计鱼道及鱼巢形式。一般来说,鱼道类型按结构形式分有槽式鱼道、池式鱼道、梯级鱼道、鳗鱼道;若按其所处的位置来分,可分为沿海型鱼道、沿江型鱼道、电站枢纽型鱼道。

2.3.5 增加亲水性

所谓亲水性就是通过对河流的亲身体验,实现与河流的“对话交流”,从而达到保健休养的目的。传统的河流治理工程忽视甚至没有考虑河流的这一功能。河流是动植物不可缺少的生息场所,同时也是人类休养生息的空间,洁净的水体可以使周围空气清新,调节气温,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2.4 水环境修复技术的应用

河流的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日益加重,外界输入到水体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已经超过了水体本身的纳污与自净能力。水环境修复技术的经济性好,能源消耗少,管理人工费用低,可以持续发挥治污作用。因此在生态河道治理过程中,开始广泛应用水环境修复技术。

2.4.1 人工湿地技术

人工湿地是一种由人工建造和调控的湿地系统,通过其在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优化组合来进行废水处理。基质、植物、微生物与多湿的环境共同构成了人工湿地的基本要素,形成了湿地特有的生态系统[17]。在河道整治中,适当地设置人工湿地,有利于对河道中的污水净化、吸附河道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达到净化、修复河道水环境的作用。

2.4.2 人工浮岛技术

人工浮岛技术就是以浮岛作为载体,将高等水生植物或改良的陆生植物种植到富营养化水体的水面,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作用和物种竞争相克机理,削减富集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物质,从而净化水质,并可创造适宜多种生物生息繁衍的栖息地环境,重建恢复水生态系统,并可通过收获植物的方法将其搬离水体,使水质得到改善[17]。人工浮岛一般由植物栽培基盘(浮床)和固定系统(锚桩)构成。形式多采用四边形,也可采用三角形、六角形或各种不同形状的组合。

2.4.3 土壤渗滤技术

土壤渗滤技术是一种以土壤为介质的净化污水方法,通过农田、林地、草地、苇地等土壤-微生物-植物系统的过滤、物理和化学吸附、离子交换、生物氧化和植物吸收等综合作用,固定与降解污水中的各种污染物,使水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17]。土壤渗滤系统通常可分为4种类型:慢速渗滤系统、快速渗滤系统、地表漫流系统和地下渗滤系统。

2.4.4 稳定塘技术

稳定塘是一种利用自然净化能力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构筑物,污水在塘内缓慢流动,经较长时间贮留,通过在污水中存活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和包括水生植物在内的多种生物的综合作用[17],如生物降解、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等,使有机污染物降解,污水得到净化。从生态学的角度,稳定塘系统是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由生物和非生物两部分组成。

3 国内治理存在的问题

(1)对于河道治理仍然有一部分仅仅局限于水利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结合,甚至只以水利工程学为指导,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与景观学、生物科学、美学等相关学科的结合。

(2)对水在气候系统、水文循环中的运移转换规律以及水在特定的生态系统中,与特定的生物群落的相互联系的关系这两方面的内容均未能够全面地考虑到河道的生态治理中去。

(3)对河道周边的生物群落(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历史的调查与常规的水文、地质的勘测进行的仍然不够深入。存在对现状了解不清,盲目根据经验治理河道的问题。

(4)在河道治理中,公众对水环境保护的积极参与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工程设施要造成一种人与自然亲近的环境,同时注意保留江河湖泊天然的美学价值以及传承水文化。

(5)注重非工程措施的应用,如建立洪泛区土地开发利用管理系统与洪水预报警报系统、设立洪水保险等。

摘要:河流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提供了自然资源和生存环境两个方面的多种服务功能。生态系统只有保持了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并具有抵抗和恢复能力,才能长期为人类社会服务。因此保证河流的生态系统健康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之一。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生态河道治理的发展历程,提出生态河道治理的设计要点以及在当前治理过程中所应用的生态修复技术,并指出国内河道整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我国生态河道治理与研究提供了参考。

篇4:浅谈河道整治工程施工技术

摘要:河道整治工程是为稳定河槽、缩小主槽游荡范围、改善河流边界条件及水流流态采取的工程措施,本文主要针对治理过程中的施工技术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河道治理工程;施工技术;策略

1 加强生态河道治理的重要意义

生态河道建设时现代生态城市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加强水利基础性工程的建设,进一步完善防洪、排洪、灌溉等农田水利设施系统,从治理中小河道开始着手,完善工业污水处理的配套设施,大力开展污水处理和河道生态整治工作,构建良好循环功能的水生态系统。加强生态河道的治理,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既是满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当前需要,也是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优化水资源环境与生态环境,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为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工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比较严重,造成河道污染,进而导致水质下降、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地表植被也遭到了严重破坏,植被的水源涵养能力下降,导致生态环境的不平衡。

另外,农业生产中,由于生产结构和水利配套设施的不完善,造成水体污染以及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这些都是水利建设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维护形成了严重的冲突,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探讨河道的生态治理以及生态保护问题,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加强人们的生态保护、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整体进步奠定基础。

对加强生态河道治理,要不断创新技术思路,加强创新技术的设计,针对治理过程中的特殊问题和技术瓶颈,采取应对性措施来逐步实现生产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切实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保障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

2 河道治理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

2.1土方开采

在河道治理工程建设中,堤体填筑工程是其中的一项重大任务。首先要开采土方,工程监理人按照招标书上的要求,确定填筑土料的料场,不同填筑部位的填土料均要符合各项物理力学指标的要求。对土料场地中土的储量以及质量都要进行反复核实,可以采用现场取样法对土料的含水量、压缩系数、天然容量等物理特性进行检验。依据料场的地形以及土料的性质,采取平面开挖或者立体开挖的方式。这样,可以为开挖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还应考虑,选择运输条件较好的场地,在开采土方之前,还要对土地表层的杂物进行彻底清理,监理人要做好管理和指挥工作。用PC一450型挖掘机开采土料,开采厚度确定在4.5 m,然后用装载机将土料装运到堤体填筑的施工现场。

2.2土方填筑

在进行填筑施工前,需在堤体上铺设一层厚度为50 cm的细石料层,每一层土石的填筑都要严格按照确定的参数来实施,在进行下一层的填筑前一定要将上一土层表面的残留物进行清理并压实土层,以保证层与层之间的紧密结合。堤体或堤壳的填筑采取大面积铺筑方式,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接缝的产生。在与穿堤建筑物相连接的部位,要填上高塑黏土,把建筑物的接触面清理干净,保证良好的结合性能。然后对建筑物旁边的填土进行人工夯实,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用小型的打夯机。在这一填筑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维护建筑物的完整性,尽量不对其产生破坏,这也是生态河道治理中的重要要求。

在填筑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施工质量控制。对土料的含水量以及斜坡结合等情况必须进行实时检测,保证每一环节都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施工,监理师要加强监管和控制力度。对上层杂物的清里以及压实土层的工作一定要做好,整坡压实和削坡处理都应满足设计要求。采用振动碾压实机械进行压实作业,与防洪墙的轴线保持平行作业,边角部位采用连环套打夯法。

2.3河道地形监测

采用HBCORS和GPS架设基准站检测高程控制的精度,来进行河道地形的监测。使用CORS对河道带状地形进行测量,可以提高河道地形测量的精确度,扩大了测量范围,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CORS系统操作起来十分便捷,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节约了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采用HBCORS技术进行处理由于信号传输而导致的误差时,且对修止模型也十分简单。

2.4河道疏浚技术

工程疏浚技术在评估排涝防洪能力、土地利用方面河道的槽蓄容量和水面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挖深海湾或河流的浅段从而使航道排洪或通航能力提高,这就是疏浚工程的重要目的。目前有很多河道疏浚方法,包括爆破疏浚、依靠水利疏浚、干河疏浚、水下疏浚等手段。疏浚技术技术包括生态疏浚技术、环保疏浚技术和工程疏浚技术等,其中工程疏浚技术住技术的采用率和成熟度方面具首位,近几年逐步进入采用阶段的是环保疏浚技术,局部实施的新技术是生态疏浚技术。要确定河道淤积量,衡量河道的水土流失和过水能力的状况。小于设计断面70%的河道深度被定为淤积河道,河道的淤积量必须在疏浚前进行计算。由于人为因素或河道自然沉积的影响,使河道槽蓄减小或出现河床淤积。

另外,可以对疏竣的淤泥进行综合利用,利用淤泥直接制砖可以实现变废为宅,堆放侵占土地的现象会减少,而且砖瓦厂对农田的破坏和土源紧张的问题得以缓解,河泥在河道疏浚中被稀释和过滤,接着直接用泥浆泵往田里输送,实现肥沃田土,这样疏浚的成本就降低了,大量弃土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土壤的质地又能得到有效改善。

2.5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有水土流失灾害隐患、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情况、水土流失以及造成的危害、水土流失防治效果、主体工程建设进度以及水土保持管理、水土保持工程设计等方面的情况。目前,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主要是施工道路、整治工程以及高岸取土场。采用实地调查监测、现场巡查监测和定位监测这三种方法进行水土保持监测。

2.6管道铺设

在铺设管道时,要依据河道整治整体设计图和相关的水文資料。铺设河道排污管道,应严格遵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来施工,污水管道一般选择聚乙烯排水管,加设PE排水管道基础设施。在埋设河底管线时,五级以上航道,在规划河底标高2 m以下处埋设河底管线,六级以下航道,河底管线埋设位置在河底标高1 m以下位置。

3 加强技术质量控制

在河道治理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技术质量控制。在建设与通航有关跨河或者水工隧洞施工中,要符合防洪标准,满足岸线规划的要求。监理师要切实对工程施工负责到位,做好指挥和检测工作,水利部门要加大监督和管理力度,按照要求相关工作必须经过水利部门批准,方可执行。施工前,应当通知航道管理部门参与监督,工程结束后,应当通知肮道管理部门验收。在施工过程中,搭建的一些临时设施要及时拆除,若对通航桥梁等基础设施造成损害,需及时修缮。

4 结语

严把河道治理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质量关,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为保障河道治理工程的整体质量奠定基础。在施工过程中,要积极使用先进的技术,加强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使工作流程和管理程序逐渐趋于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加强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可以减少旱涝灾害的发生,也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河道治理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工作效率,进一步促进水利建设以及我国水利事业的进步,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5:镇河道清洁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加强乡镇河道管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根据X河长制办发〔2021〕X号、20号文件精神要求,(着力解决镇境内XX河(XX段)存在的“脏乱差”问题,打造干净整洁、生态宜居、管理有序的河道。)镇政府决定在全镇范围XX河(XX段)深入开展清洁专项行动,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全面清洁河道,改善人居环境”为主题,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针对辖区XX河(XX段)的乱倒乱排、乱采乱挖、乱围乱堵、乱占乱建“四乱”问题,开展清除垃圾、清理违障、清洁水质

“三清”行动,改善河道面貌,努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道环境,确保2021年7月15日前,XX河(XX段)“脏乱差”状况明显改善。

二、工作任务及分工

XX河(XX段)两岸堤防(含堤身断面)之间的主槽、滩地。涉及的XX村、XX村、XX村、XX村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所辖区域河道“四乱”进行拉网式排查,按照问题分类进行登记,建立台账,列出问题清单,标明问题地点,明确清理措施、时限及要求,落实清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一)清除垃圾。

全面清理倾倒在本行政村XX河(XX段)的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建筑垃圾、渣土、农业生产废弃物等。

(二)清理杂物。

全面清理本行政村范围XX河(XX段)周边区域的厕所、废弃棚屋、摊点、房屋等违法违章建筑和有碍景观、影响环境卫生的堆积物,障碍物等杂物。

(三)清洁水面。

全面清理、打捞漂浮属于本村的XX河水面的垃圾、杂草、枯料树枝等,保持水面干净。

(四)打击非法采砂取土。

严厉打击破坏河道、影响行洪的非法取土行为;规范管理涉及河道、河堤外坡的清淤、清理行为。清除未按规定复平的砂石料堆,回填平整隐患土坑等。

(五)整治非法排污。

依法取缔封堵入河非法排污口,严厉打击偷排、不达标排放等违法行为;加快入河排污口综合整治,对确需保留的要补办手续,规范设置,加强监测,实行排污信息共享,并定期进行督导检查。采取生态湿地净化等措施,实施尾水深度处理,降低入河污染负荷,改善水域水质。

(六)治理黑臭水体。

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全面加强河湖黑臭水体治理,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水臭区域,要采用生物、物理等手段,及时改善河湖水质,解决群众身边水臭问题,力争提前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

三、实施步骤及时间要求

(一)动员部署(6月15日-6月20日)。

各相关村要按照专项行动方案的要求,明确细化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工作责任,确定各环节时间节点。全面排查辖区内河道垃圾分布具体情况并逐段登记造册,发布河道垃圾清理通告,做到全体村民知晓,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二)集中行动(6月21日-7月5日)。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开展排查摸底,6月22日前,各相关村要组织对行政区域内开展拉网式排查,全面登记建档,列出问题清单,明确清理措施、时限及要求,落实清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集中清理整治。6月30日前全面完成清理任务,切实改善河道面貌,提升水环境质量。

(三)巩固提升(7月6日-7月12日)。

各相关村要对照方案,全面核查,重点核查漏报、清理整治不到位、整治后出现反弹等问题。对行动不力的村,要督促加快进度,责令限期完成。对于确实难以按期整治到位的要说明原因,做出具体安排,明确完成时限。

(四)总结验收(7月13日-7月15日)。

各相关村要及时归档整理相关资料,做好专项行动总结验收工作,验收工作完成后,于7月15日前,将本次行动情况报镇河长办。迎接环保督查组的检查。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镇政府成立了以镇党委政府分管副镇长XX为组长、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XX为副组长,XX、XX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安排部署此项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二)建立长效机制。

各相关村要在专项行动基础上,建立健全河道管理维护、清洁、巡河护河等制度,明确管理主体、人员,确保河段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加快落实农村垃圾“户投放、村收集,着力解决向河内及其周边随意倾倒垃圾现象,逐步实现垃圾收集、安全处置全覆盖,确保河流清洁常态化。

(三)做好督导检查。

镇纪委成立了以镇党委副书记禹枫为组长、纪委办公室主任吴忠明为副组长,蒋定东、李惠为成员的专项督查机构,建立常态化的暗访机制,及时掌握河道清洁专项行动进展情况,对相关村完成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确保清理整治工作全面彻底。同时,将河道清洁专项行动纳入村级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工作进展迅速、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推诿扯皮、进度迟缓、没有完成任务的,全镇进行通报,并实施经济处罚。

篇6: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2010年8月以来,我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进一步贯彻落实福建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的通知》和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批转的《晋江下游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要求,认真抓好《福建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的贯彻实施,全力开展开展晋江下游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成效

在泉州市及相关区(市)晋江下游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级水利、公安、国土资源、交通等部门及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要求,整合执法力量采取定期或不定期联合执法方式,全力打击非法采砂。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也主动加强对河道的巡查力度和对违法采砂的打击力度,及时发现违法的苗头,坚决予以制止,维护正常的河道采砂秩序,保障了河道行洪安全和重点水工程、桥梁设施的安全。据统计,晋江干流金鸡拦河闸下游河段共组织执法活动35次、出动执法人员240人次、在执法中共查扣非法运砂车辆5辆, 没收非法抽砂船4艘、抽砂管100根450米,查扣大型非法采砂船2艘,清除采砂场约5860平方米、采砂码头4处,查办水事案件13件,处罚没款5.65万元。南安市在打击金鸡拦河闸上游的非法采砂中共组织大小规模的执法行动50多次(其中夜间行动20多次),出动执法人员600多人次,车辆100多台次,取缔非法采砂点20多处,缴获大型抽砂船5艘、小型抽砂船10艘、放沉8艘、捣毁码头20多处、没收抽砂管道400多节、扣押非法运砂车辆5辆、大型装载机6部、小型挖掘机1部,行政罚款20多万元。目前,晋江下游河道的非法采砂现象已得到根除。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晋江下游河道非法采砂的屡禁不止现象引起了泉州市人民政府的重视,2010年7月7日市政府召开了晋江下游河道非法采砂整治专题会议,决定开展晋江下游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工作。8月19日,市政府办公室转发了我局制定的晋江下游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博春添副秘书长为组长的泉州市晋江下游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有泉州市公安、水利、经委、国土、交通、工商等部门的领导以及鲤城区、丰泽区、晋江市、南安市政府的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市水利局,具体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11月3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晋江下游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工作任务与分解方案》,进一步把整治工作任务具体落实到市直各部门和区(市)政府以及街道镇政府,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整治工作。整治方案同时分发到,都按要求成立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加强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和落实整治工作责任。鲤城、丰泽区、南安市政府相关的街道(镇)社区(村)层层签订整治非法采砂责任状,明确打击晋江下游非法采砂责任。

(二)加强协调、形成合力

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下发后,我局立即召集召集相关科室、水政监察支队、金鸡拦河闸管理处、河道堤防管理处等单位分解落实市政府专题会议布置的各项工作。各区(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也是本次整治工作的主力,为此我局要求相关区、市的水利部门积极开展工作,主动向区、市政府领导汇报河道采砂整治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争取领导的重视;主动加强与交通、国土资源、公安等部门的沟通联系,通报在执法中发现的水利部门职责以外的违法行为,争取他们支持与配合,加强整治工作力度。

(三)加强宣传、严格执法

在宣传方面,各地都能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户外广告等宣传媒介积极向全社会宣传河道采砂管理的有关规定。使群众更进一步了解河道采砂管理的政策和规定,了解非法采砂的危害,调群众参与专项整治工活动的积极性,为河道采砂管理和整治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泉州市水利局为扩大宣传面,特地与市广播电台的88.9新闻频道联合制作河道采砂专项整治的专题节目,在丰州段非法采砂车辆进出路口设置一座大型宣传广告牌。

(四)、加强监督、确保成效

在这次专项整治行动中,鲤城区以区检察院为首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浮桥镇专门印制了1000多份的水法规宣传单发放,同时进行水法知识问答,吸引群众的参加。丰泽区2010年10月19日,分管副区长主持召开晋江下游北峰河段非法采砂及乱倒建筑垃圾专题会议,成立以区农林水局为牵头,联合区执法局、北峰派出所、社区的专案组,同时依托北峰城管中队,联合区行政执法局、区治安巡逻大队进行夜间巡查。以达到震慑非法采砂人员的目的。非法采砂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确保金鸡拦河闸、晋江下游防洪堤和沿岸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实现了金鸡拦河闸至枪城河段全面禁采的目标。

四、存在的问题

1、有的市直部门和区(市)没有按照整治工作方案和任务分解方案的要求开展打击非法采砂专项整治工作。

2、非法采砂的业主多为当地黑恶势力,执法队员人身安全保障有待提高。

3、水行政主管部门有的没有专门执法机构,有的有机构但没人员编制太少,影响执法效果。

篇7:河道专项整治

二0一0年河道专项执法整治活动工作总结

市水利局:

我县河道专项执法整治活动,在市水利局、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主管部门的配合支持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制止河道“五乱”行为、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营造河道两岸人水和谐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为根本目的。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防办《关于开展河道管理专项执法整治活动的通知》,坚持从实际出发,以《陕西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为武器,强化监督职能,规范采砂秩序,采取边宣传、边整顿、边清理的办法,使我县河道采砂及涉河建设项目管理工作通过执法整治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使河道发挥了应有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圆满完成了专项执法整治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深入开展水法规宣传,提高全民水法制意识

为了树立全民水法制意识,提高全民水法制文明水平,做到依法治河。我们把《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行政许可法》、《陕西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作为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城区街道设立 宣传点3场次,悬挂宣传横幅5条,组织宣传车下乡巡回宣传4天10个乡镇和各采砂场及涉河施工单位,制作采砂禁令标志3处,刷写大幅标语19幅,张贴标语100多条。同时以河道管理案例为教材年内对采砂承包人进行了集中学习培训,真正从思想上对各类违法行为进行现身说法的整顿教育,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咨询100多条次。教育群众一切按水法规办事,提高全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进一步加强河道采砂管理,保障河道防洪安全,根据《陕西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落实了河道采砂管理责任制。按照管理权限,逐河流、河段落实了行政首长责任制和河段管理责任人负责制。县长为河道采砂防汛第一责任人,主管副县长为主要责任人,水利局长、河道管理负责人为技术负责人,河道采砂承包人为直接责任人,并成立了陇县河道采砂管理秩序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县水利局局长任组长,水利局主管副局长任副组长,水利局水政股、防汛办、水政监察大队及

有关部门和乡镇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专项整治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水政监察大队,各有关部门和乡、镇按职能职责和地域分段包干负责,夯实责任,层层负责,全面维护河道涉河建设项目管理秩序。

三、加大水政执法力度,严厉查处河道违法案件

为确保河道管理规范有序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坚持河道巡查制度,及时制止河道“五乱”等违法行为。在这次专项执法整治共处理,涉河水事纠纷3起,治理整改采砂场3处,查处超范围、超深度开采砂石行为5起,封堵上堤路3处,覆平河道砂坑砂丘36处33200多立方米,清运河道垃圾10处600多立方米,清除河道管理范围内堆放的砂石料堆体700多立方米,纠正违法行为4起,在汛期来临之前对各采砂场主要负责人进行了集中培训学习,向各乡镇及采砂场点涉河建设项目单位下发了《关于汛期禁止采砂的紧急通知》。按照省、市要求6月1日至9月30日为河道砂石禁采期,严禁从事河道采砂活动,确保汛期河道行洪畅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拒不执行汛期禁止采砂令的个别砂场,实行了行政处罚.遏制了违法行为,教育了群众。在城区千河重点保护河段设立了采砂禁令标志,在砂场设立了采砂管理职责、范围、公示牌,全面接受社会的公开监督。

总之,在这次专项执法整治活动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人民群众和上级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按照“以法制强管理,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进步,强化监督检查,深化资源管理”的工作思路,以“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思想。全面贯彻中央及省市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狠抓执法管理,促进河道综合管理工作全面进步,继续深入的宣传《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陕西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使广大人民群众对河道采砂管理的必要性、管理法规和有关政策有所了解,争取社会各界对河道采砂管理工作理解支持,营造良好的河道管理社会氛围。

二0一0年五月二十六日

主题词:汛期河道禁采通知

抄送:县防汛办水管站水政监察大队

篇8:城市河道综合整治探讨

城市湖泊河道整治是当前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河道综合整治, 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是城市建设研究和工程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凡是国际上的文化名城, 总有一条著名的河流与之相伴, 河流是城市中重要的环境载体, 关系到城市的生存和发展, 影响着城市的风格, 也在一定程度上美化城市环境[1]。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对城市河道整治提出了生态文明这一更高层次的需求。

2 菱洲河道基本概况

菱洲是玄武湖景区内的五大洲之一, 菱洲河道与玄武湖湖泊水体相连。河道总长约280m, 除南侧小岛三叉河宽度在15~28m之间外, 其余河段宽度均在5~8m。河道总面积约2600m2。近几年来, 玄武湖景区经过一系列的环境综合整治, 已经完成环湖路及五洲综合整治、玄武湖北湖清淤、内湖清淤及生态修复。但菱洲鸟类生态园关停后, 一直处于规划设计阶段, 现拟将菱洲打造为生态儿童乐园, 而菱洲河道的相关景观改造和生态修复没有明显进展。

3 菱洲河道现状

3.1 水体景观通畅性不足

当前菱洲河道水生植物生长与景象欠佳, 水面水花生、浮萍等水生植物生长泛滥, 河道两侧植物的生长杂乱, 河道内淤泥堆积严重, 河道水深基本上在0.5~0.8m之间, 河道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水系流动性能差。

3.2 自然生态功能不强

菱洲河道两岸陡直, 基本上都用钢筋混凝土建筑成硬质驳岸。这类河道护坡和护岸结构形式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它在缓冲水流、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在保护水的生态环境和维持人与水环境的和谐方面还有诸多缺陷, 相应地影响到动植物的生存, 破坏了湖泊河道的生物多样性, 进一步影响到整个水域的生态系统, 使得河道的自然生态功能逐渐减弱。

3.3 生态型亲水空间受限

多年来, 湖区采用的硬质驳岸隔断了水体与湖岸自然生境的联系, 使得滨水湿地湖岸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现有的硬质湖岸, 对湖泊水文过程、生物过程缺乏调节作用并降低了水体自净能力, 这种设计无形中阻隔人和水面的接触, 缺少亲水近水的景观和平台, 使得游客的亲水空间也变得狭小, 同时也使得人们的景观视野难以开阔。

3.4 缺失历史文化的表达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及建设, 要求呈现出对历史文化的关注, 并体现在景区的改造和建设中。菱洲河道除了硬质护坡及丛生的水生植物外, 缺少较有观赏价值的景观, 缺乏表达和展示历史文化的作品。

4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遵循的原则

利用生态学原理, 遵循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 结合植物栽植、清淤工程、水体景观、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等系列工程措施, 使工程产生运行成本低、水质净化效果好、抗冲击力强、水景视觉效果优异等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美化景区的生态环境, 工程设计达到景观水体功能性要求, 包括观赏功能、娱乐功能、科普教育功能、生态调节功能。

4.1 生态优先原则

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 也是城市生态建设的趋势所在。生态优先的原则是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的基本原则。在河道整治的过程中, 河流自身的水流特性、水力学特性、降解特性、生物属性等自然属性是整治工作的依据和基础。只有遵循这些自然规律, 才能使人类的需求与生态系统相得益彰, 创造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美。

4.2 因地制宜原则

合理利用立地条件, 充分利用菱洲河道区域原有地形地貌、植物结构等, 有效地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 降低建设成本。同时, 在工程过程中, 园林植物的搭配坚持以乡土水生植物及树种为主, 既能适应本地气候条件, 又能节省资金投入。

4.3 传承文化原则

突破功能与表面形式的层面, 注重隐喻及象征是对文化内涵深层挖掘的一种情形, 这在当代城市公园设计中成为较为突出的手法[2]。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及工程改造时, 应赋予其相应的文化内涵, 因此, 在进行城市湖泊河道景观改造时, 也应该发掘城市湖泊河道本身所具有的历史文化, 为城市湖泊河道注入精神生命。可将水文化与历史文化进行结合, 展示城市和河道的历史文化风采。

4.4 系统性原则

沿着一条河道的景观路线, 将景观、空间、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可以最大限度地给人以变化的感觉。由于景观的总体效果是由完整景观序列构成的, 因此系统的改造比孤立的改造效果更好。沿着一条人流集中的景观路线, 将分散的项目按照同样的标准统一规划, 可以最大限度地给人以变化的感觉, 使各个独立的项目整合起来取得最佳的效果[3]。

5 菱洲河道综合整治技术探讨

5.1 清淤工程

河道清淤可以使水系畅通、水质提高、河道整洁。在吸取玄武湖清淤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与探索菱洲河道的清淤技术。由于整治区域较为窄长的地形特点, 加上中间横跨小桥, 因此可将区域分为两个部分进行清淤施工。清淤施工的要求:按照一定的水位标高要求, 桥的两侧先将水抽干, 人工清理掉河道内的杂物, 然后用水力冲挖机组进行作业, 用泥浆泵及其输泥管输送至泥浆车, 泥浆车最后将泥浆送运至弃土场, 从而完成了清淤工程的挖、装、运、卸等各道施工工序。这种清淤方式的优点是清淤彻底, 但需要造坝排水。在清淤效果明显的同时, 要把工程质量与河道长效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5.2 水生植物系统重建

水生植物的种类设计, 要考虑因地制宜, 尽量保护与恢复水体原有生物多样性, 兼顾生态效应、景观效应和科普效应, 主要可由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来体现。品种尽量丰富, 如菖蒲、鸢尾、荷花等挺水植物, 睡莲、荇菜、香菇草等浮叶植物。这些挺水植物能净化水质和达到明显的景观效果。

此外, 运用季节性的水生植物配置, 从而达到季节性的生态景观。水生植被的布局坚持与景区周围环境相容, 注重与周围景观协调。坚持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系统完整性的原则。对部分深水区可采用生态浮床技术栽植植物, 生态浮床技术是按照自然规律, 运用无土栽培技术, 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和基质, 采用现代农艺和生态工程措施综合集成的水面无土种植植物技术[4]。

5.3 水体景观构建

在滨水区创建自然护坡、生态护坡、漫步道亲水平台、休憩设施等滨水景观。另外, 为确保菱洲河道水体流速加快、水质改善明显, 从生态景观和历史的角度拟设计出造流与水车景观组合的方案。根据菱洲河道的特点, 水车建造思路是:在菱洲河道西侧出口构建溢流堰, 利用水车带动水体流动形成循环, 实现内河水体和大湖的水体交换。另一方面构成了一处自然生态的新景观。水车运转过程不但加快了水体流速, 促进水循环, 还对水体进行了复氧, 有利于水体水质净化。因菱洲河道内水动力不足, 应采用水车和动力泵结合的模式进行运行。另外可搭配设置脚踩式的小型水车, 供儿童和游客娱乐体验, 又加强了水体水动力。

5.4 太阳能水生态修复系统

针对目前菱洲河道水动力不足的问题, 在不影响景观设施前提下, 可在河道开阔位置设置太阳能生态修复系统, 进行曝气复氧和水循环处理。处理过后的富氧水进入河道循环。充分体现环保低碳治水的理念。太阳能水生态修复系统的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特点就是完全使用太阳能作为驱动能, 彻底摆脱了水处理设备对外接电能的高度依赖和高运作成本。通过生态系统构建及其他措施使景观水域生态系统趋于生态平衡, 同时使景观水体的维护达到低成本和长效可持续。

总体而言, 人们通过观赏城市河道水生态修复系统, 可以提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通过河道水生植物的丰富配置, 提高人们对水生植物品种的认知, 同时了解水生植物对水环境净化的作用。水车景点的构建既体现中国的历史文化, 也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6 结语

城市湖泊河道是城市中具有很强生态活力的景观形态, 是城市的生态走廊。在对城市河道进行综合整治时, 在保证发挥河道生态功能及作用的前提下, 要提高和发挥河道的景观价值、科普价值、休憩娱乐价值。根据当前湖泊河道所处现状与问题, 在坚持党的十八大生态文明构建的理念下, 采取科学合理的整治方案, 加强景区生态文明建设, 不断提高城市湖泊河道景观的综合价值。

摘要:在分析南京市内玄武湖菱洲河道现状、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的基本原则, 给出了河道治理的初拟技术方案, 探讨了以城市河道生态建设为核心的综合整治措施, 旨在对类似的河道整治项目与建设提供参考, 促进城市河道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河道,原则,生态,综合整治

参考文献

[1]周月, 陈亮明.城市河道景观生态设计初探[J].中国园艺文摘, 2013 (3) :114~115.

[2]李岚.文化的表达与挖掘——当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人文倾向性分析[J].规划设计研究, 2001, 17 (6) :57~60.

[3]赵燕菁.城市景观改造的原则与实例[J].城市问题, 2000, 98 (6) :5~7.

上一篇:关于童话故事作文300字左右优秀下一篇:2010年党组织建设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