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价〔2010〕102号-广东省物价局关于政府制定价格管理的规定

2024-04-23

粤价〔2010〕102号-广东省物价局关于政府制定价格管理的规定(精选5篇)

篇1:粤价〔2010〕102号-广东省物价局关于政府制定价格管理的规定

广东省物价局关于政府制定价格管理的规定

(广东省物价局2010年5月31日以粤价〔2010〕102号发布 2010年7

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规范政府制定价格行为,提高政府制定价格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透明度,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含收费单位,下同)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办法》和《政府制定价格行为规则》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法制定、调整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以下简称“制定价格”)的行为。

省人民政府授权地级以上市、县人民政府制定价格的,具体工作由其所属价格主管部门负责。

第三条 政府制定价格应当遵循依法、科学、公开、效能原则。

第四条 政府制定价格的范围包括列入《广东省定价目录》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以及尚未列入《广东省定价目录》但符合《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办法》第十五条第三款规定的商品和服务价格。

确定政府制定价格的范围,应当坚持市场取向,对市场竞争较充分、能够放开由市场调节形成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坚决放开;对市场竞争尚不充分、暂不具备放开由市场调节形成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放开。

第五条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法定的权限制定价格,不得越权定价。

对依法应当由下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具体价格的商品和服务,上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不得直接制定价格;确需在本行政区域内加强统一管理的,应采取制定作价原则、作价办法等方式。

第六条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反映适时制定价格,不得以相关经营者未申请制定价格为由迟延或者拒绝制定价格。

第七条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在定价权限范围内制定定调价规划或者年度计划,并报送上一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备案。

制定定调价规划或者年度计划,应当围绕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战略要求,充分结合国家和省深化价格改革的部署,明确具体定调价项目、定调价目标、实施步骤、工作时限以及责任人等。

第八条 消费者、经营者及有关方面(以下简称建议人)可以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提出制定价格的建议,并以书面形式提交依据和理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公开提交建议的方式和途径,已建立价格综合服务窗口的地区按照“前台受理、后台办理”的模式运作。

由经营者或其行业组织、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制定价格的建议的,其建议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建议制定价格的项目名称;

(二)建议制定价格的依据和理由;

(三)定价项目现行价格水平和建议制定的价格水平、单位调价额和调价幅度;

(四)相关成本测算,包括财务决算报表和该行业近三年来的生产经营成本,以及社会平均成本等情况;

(五)建议制定的价格对相关行业及消费者的影响、社会承受能力;

(六)建议制定的价格对社会价格总水平的影响等;

(七)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情况。

第九条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收到经营者或其行业组织、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建议后,应当进行资料审查,对报送资料不全的,应当一次性告知建议人在合理期限内补正。经审查,决定受理建议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制定价格,并告知建议人。

收到消费者提出的建议后,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对相关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可以征求经营者意见。决定受理建议的,应当要求经营者或行业组织报送相关资料,按照规定程序制定价格,并告知建议人。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对不属于本部门定价权限范围内的建议,应当告知建议人向有定价权的机关提出建议。

第十条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价格,应当依法履行价格(成本)调查、听取社会意见、集体审议、作出制定价格的决定、向社会公布等程序。

第十一条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价格,应当开展价格(成本)调查,重点调查市场供求、价格、社会平均成本、经营者成本等,分析市场供求和价格、成本的变化趋势。

依法应当实行定价成本监审的,应严格按照价格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和省的相关规定实施定价成本监审。

第十二条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价格,应当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召开座谈会、论证会或者开展问卷调查、书面征求意见等形式。

依法应当实行定价听证的,应严格按照价格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和省的相关规定组织定价听证。

第十三条 制定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时,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论证或者咨询。

第十四条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按照本规定第十一条至第十三条履行规定程序后,应当形成制定价格的方案。方案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现行价格、拟制定的价格和单位调价幅度以及制定价格的依据、理由;

(二)属于依消费者或者经营者等有关方面的建议而启动制定价格程序的,附建议人相关书面材料;

(三)价格(成本)调查报告,经过定价成本监审的附定价成本监审报告;

(四)经过专家论证(咨询)、定价听证或者评审的,附相关资料或者纪要;

(五)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

(六)制定价格后对相关行业和消费者的影响;

(七)拟执行时间和范围,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第十五条 制定事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且涉及金额较大的,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形成制定价格的方案后,应通过门户网站等形式公开方案供社会评议,但容易引发抢购、囤积,造成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定价项目除外。方案公开供社会评议的时间不得少于10日。

方案中属于本规定第十四条第(二)项至第(五)项所列内容的,可以择取主要观点公开。

第十六条 制定专业技术性强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或者新产品的试销价格,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按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形成定价方案后,可以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对方案进行评审。

评审全封闭进行。评审结束后应当形成书面的评审意见并经全体评审人员签名确认。评审意见作为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作出制定价格决定的依据之一。

第十七条 制定价格的方案原则上实行集体审议。制定价格的方案经公开供社会评议或者评审的,提交集体审议时应当一并提交社会评议意见、评审意见及其采纳情况说明。

集体审议可以采用价格审议委员会讨论、办公会议讨论等方式。集体审议过程中对制定价格的方案存有较大意见分歧的,应当进行修改并重新提交审议。

第十八条 制定价格的方案经集体审议后,认为需要制定价格的,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适时作出制定价格的决定,并抄送上一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备案。制定价格的决定应当载明具体项目和价格、依据、执行时间和范围等。

除涉及国家秘密外,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主动将所作的决定通过门户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公布;有建议人的,还应当将建议办理情况告知建议人。

第十九条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转发上级机关(含上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制定价格的决定时,所转发内容的生效时间以上级机关确定的执行时间为准;加注了具体贯彻意见的,所加注内容的生效时间以转发机关确定的执行时间为准。

第二十条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一价(费)一卷的模式建立制定价格的卷宗,收集整理制定价格过程中制作、获取的相关信息资料,统一归档,规范管理。

第二十一条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定调价政策执行情况信息采集制度,定期采集和整理经营者在执行定调价政策过程中形成的数据信息。

第二十二条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对本部门发布或者组织实施的定调价政策,应当在其生效实施一段时间后按照规定程序组织开展政策跟踪调查或者评估,并将跟踪调查或者评估情况作为调整、校正定调价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政策跟踪调查和评估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十三条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制定价格行为的行政监察,开展定价成本监审、定价听证、专家论证、评审、集体审议和政策评估等工作时,指派监察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建立重点岗位关键环节监督制度,将从事涉及面广、涉及金额较大的定价(含成本调查和监审)业务且掌握较大审批自由裁量权的相关责任人员,纳入重点岗位,强化对其制定价格行为各环节的监督。

第二十四条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价格行为的监督和指导,对通过执法监督、工作调研、办理信访案件或者行政复议案件等途径发现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及时提醒和告诫,可以制作意见书责令纠正并做好善后工作。有关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意见书之日起60日内将落实情况报告制发意见书的政府价格主管部门。

第二十五条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制定价格行为的效能评议考核,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评议考核机制。效能评议考核办法由省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六条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制定价格工作中有违纪行为的,由纪检监察机构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篇2:粤价〔2010〕102号-广东省物价局关于政府制定价格管理的规定

(广东省物价局2007年7月4日以粤价〔2007〕127号发布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规范新建商品房销售价格行为,维护房地产市场价格正常秩序,促进公平交易,制止价格欺诈,保障商品房购销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的规定》和《广东省物价局新建商品房交易价格行为规则》(粤价〔2007〕105号)等有关法规、规章、政策,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广东省行政区域内销售新建商品房,均应执行本规定。

第三条 新建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应当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国家和省有关价格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第四条 新建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采用《商品房销售价目表》(附件1)和《商品房销售相关信息公示表》(附件2)的标价方式。标价方式由省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规定,《商品房销售价目表》和《商品房销售相关信息公示表》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价格监督检查机构负责监制。

第五条 经营者应当在商品房公开销售24小时之前,在商品房交易场所醒目位置,对许可纳入当期交易的所有商品房实行明码标价。标示内容包括:

(一)商品房销售价格及基本状况,包括每个在售单元的楼层、房号、户型、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公用分摊建筑面积、总售价、套内建筑面积销售单价、付款方式及优惠折扣等。

(二)商品房交易及产权转移等代收代付的具体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收费依据。

(三)商品房项目的前期物业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及收费标准。

第六条 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销售商品房,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

第七条 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应当做到价目齐全,标价准确,字迹清晰,标示醒目。如遇价格变动,应及时调整标价内容。

第八条 经营者应在商品房销售交易场所醒目位置,通过张贴、印制单张等方式公开《商品房销售价目表》、《商品房销售相关信息公示表》,任购房者索取。

第九条 经营者不得使用虚假或不规范的价格标示误导、蒙骗购房者,不得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内容及标价方式进行价格欺诈。

第十条 经营者违反明码标价规定或进行价格欺诈的,由各级价格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查处。

第十一条 本规定由广东省物价局负责解释。

篇3:粤价〔2010〕102号-广东省物价局关于政府制定价格管理的规定

2009年,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按照依法治税、为民理财、务实创新、廉洁高效的总体工作思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经济的冲击,采取有力措施,继续实施有针对性的清费减负政策,进一步拓宽政府非税收入征管范围,加强政府非税收入征管,促进地方财政收入平稳可持续增长。全省政府非税收入在继续实施有针对性清费减负政策的情况下取得较快增长,为全省社会经济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

一、2009年全省和省本级政府非税收入征收情况

(一)全省政府非税收入征收情况

2009年,全省共征收各项政府非税收入2872.82亿元,其中:属于地方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205.08亿元(不含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46.38亿元)、基金预算中政府性基金收入2166.44亿元、预算外财政专户收入501.30亿元。2009年全省政府非税收入比上年增收(以下简称“增收”)496.42亿元,比上年增长(以下简称“增长”)20.9%。

主要项目征收情况:

1政府性基金收入2210.87亿元,增长29.2%。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幅较大,2009年,全省共征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含按规定计提的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和农业土地开发资金)1992.76亿元,增长39.6%,比上年增收550.52亿元。主要原因是从2009年5月份起,房地产市场开始回暖,房价止跌回升,促使土地市场转暖,政府土地供应增加,土地市场出现供需两旺、量价齐升的局面。

2专项收入88.19亿元,比上年减收(以下简称“减收”)12亿元,比上年下降(以下简称“下降”)12.0%。主要是2009年取消内河航道养护费、水路运输管理费和公路运输管理费,三项收费分别减收2.98亿元、2.53亿元和5.08亿元。

3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338.46亿元,减收10.06亿元,下降2.9%。减收的因素主要有:一是自2008年9月1日起,取消工商部门征收的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工商两费”共计减收9.11亿元;二是根据财政部规定,自2009年起建设部门征收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纳入政府性基金管理,由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调整为政府性基金收入。对行政事业性收费规模影响较大。其他部门收费如水利、林业、人防办等部门,由于贯彻落实清费减负政策,取消、暂停了部分收费项目,降低一些项目收费标准,收费收入有所减少。

4罚没收入80.80亿元,增长7.5%。其中,公安罚没收入41.05亿元,占全部罚没收入的51.5%。增幅较大的主要有法院、检验、检察院和公安罚没收入,2009年这些部门的罚没收入分别增长了59.7%、38.5%、30.2%和20.5%。罚没收入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全省各有关部门按照“法治浙江”的要求,进一步加大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和执行力度,提高执法水平,使罚没收入增长较快。如公安交警部门通过增加电子警察、移动警务通等高科技设备,采取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集中整治等方式,实行异地罚缴等措施,加大了违法处罚力度和执行力度,规范和加强了罚没收入收缴管理。

5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47.65亿元。下降1.0%。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收入、出租车经营权有偿出让和转让收入分别下降41.9%和44.4%,其他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增长20.5%,其他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包括小汽车牌照拍卖收入、户外广告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等。

6其他收入106.84亿元,增长15.2%。主要是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清退补缴收入比去年净增长,彩票发行费比上年增收较多。

(二)省本级政府非税收入征收情况

2009年,省本级共征收各项政府非税收入195.24亿元,其中:属于地方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46.73亿元(不含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3.85亿元)、基金预算中政府性基金收入67.19亿元、预算外财政专户收入81.32亿元。2009年省本级政府非税收入比上年减少85.55亿元,下降30.5%。分项统计如下:政府性基金收入67.19亿元,下降55.4%;专项收入10.89亿元,下降37,9%;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87.47亿元,增长5.3%;罚没收入4.99亿元,增长48.9%;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7.60亿元,增长81.0%;其他收入17.11亿元,下降21.9%。

(三)主要征管工作

1推进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法制化建设。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对于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理顺政府分配关系,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从制度上和源头上防治腐败,促进我省经济和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9年,我们注重发挥业务优势,主动汇报协调,推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法制化建设。积极做好《浙江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立法调研等相关工作,进一步向省人大有关部门、省法制办等汇报当前我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有关情况,主动争取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省委将制定该条例列入2009年和2010年惩防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在省政府主要领导和省人大的关心支持下,由我厅上报的该条例被省人大常委会列入2010年地方性法规一类立法计划。

2强化非税收入征管。各级财政部门和执收部门认真执行非税收入征收相关规定,努力消化燃油税费改革和清费减负等政策性减收因素,通过积极推进征管信息化建设,及时掌握征管情况、规范减免、加强直接执收执罚等措施,强化收入征管,规范征收行为,确保非税收入稳定增长。逐步实现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执收单位、代理银行以及财政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在规范和加强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的同时提高非税收入收缴效率,不断提高非税收入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2009年,对省本级所有非税收入执收单位的基础资料、执收项目、使用票据等进行了清理核定,分7期组织省级所有非税收入执收单位进行系统培训,并于2010年1月1日起在省本级全面启用新版非税征管信息系统。稳步推进市(县)财政应用新版非税征管信息系统,至2009年底,全省共有17个市(县)部署应用。

3积极开展清费减负工作。按照国家和省里文件规定,积极做好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的调整规范工作,进一步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促进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认真执行省政府出台的取消、暂停征收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降低部分收费标准的政策,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据测算,省政府先后出台的三批收费减免政策,每年可减轻我省企业和群众负担20亿元左右。会同省物价部门对所有部门保留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重新梳理,通过省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并以目录形式下发各地各部门,进一步规范部门收费行为。按照财政部等三部委有关规

定,对我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进行了调整完善,进一步规范我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贯彻落实财政部等五部委规定,对我省自2009年1月1日起取消公路养路费等五项收费(基金)工作进行部署,并做好五项收费(基金)的清缴和清退工作。同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针对机动车辆号牌工本费等涉及交通和车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的清理整顿工作,进一步减轻企业和个人交通负担。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强化对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和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预收及退还结算工作的管理,切实提高资金清退力度。

4加强和完善土地出让收支管理。2009年,我们继续认真贯彻中央和省里一系列规范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文件规定,切实抓好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工作,积极配合省国土资源厅等有关部门开展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情况的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巩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成果,努力为地方政府提供可用财力。为推进土地出让收支管理信息化进程,由省财政厅牵头,省国土资源厅和省人民银行共同参与,完成业务需求分析、系统开发采购。

5切实加强海域使用金管理。全省各地认真贯彻省政府颁发的《浙江省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办法》,积极采取措施,从管理制度、征管手段等入手,按照省政府的有关规定,明确海域使用金实行就地全额缴库,切实强化海域使用金管理。为克服土地资源“瓶颈”约束,科学利用滩涂围垦资源,促进温台产业带发展,2009年,我厅会同有关部门提出缓缴、减免等扶持政策,研究出台浙江省海域使用金减免管理办法,积极做好温台沿海产业带用海项目应缴地方部分海域使用金的缓缴审批工作。

6积极筹措彩票公益金。2009年,我们以国务院出台《彩票管理条例》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彩票监管,积极筹措彩票公益金。一是在国务院《彩票管理条例》出台后,及时召集省级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我省的贯彻意见,制定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彩票管理条例的通知》,确保彩票管理条例在我省的顺利贯彻落实。二是积极支持彩票机构扩大彩票销量的各类促销活动,及时审核批复同意福彩中心动用“3D”调节基金进行组选加奖等活动方案,积极筹措彩票资金,2009年,我省共发行彩票94.61亿元,同比增长16.9%,居全国第四位。

二、2010年上半年全和省本级级征收简要情况

(一)全省政府非税收入征收情况

2010年上半年,全省共征收各项政府非税收入2546.09亿元,其中:属于地方财政收入中政府非税收入111.15亿元(不含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24.10亿元)、基金预算中政府性基金收入2256.42亿元、预算外财政专户收入178.52亿元。2010年上半年全省政府非税收入比上年增收(以下简称“增收”)1739.74亿元,增长(以下简称“增长”)215.8%。

主要项目征收情况:

1政府性基金收入2272.82亿元,增长325.7%。上半年政府非税收入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土地出让收入。全省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完成2067.13亿元,增收1650.58亿元,增长396.3%。主要原因:一是今年一季度房地产行情较好,土地出让价升量增,土地出让金大幅增加;二是各级财政落实国家五部委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精神,加强土地出让金缴库及收支管理,加快土地出让金入库速度;三是上年第四季度土地出让较多,收入基本上在今年年初缴库;四是上年同期房地产行情低迷,同比基数较低。

2专项收入50.79亿元,增长20.1%。主要是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水资源费收入增长较多,分别增长50.4%、34.5%、15.7%。排污费收入比去年下降11.7%。

3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19.58亿元,比去年下降3.7%。其中教育收费减收3.87亿元,下降10.2%。国土资源收费减收2.85亿元,下降18.2%,交通运输收费减收1.73亿元,主要是车辆通行费由行政事业性收费纳入政府性基金管理所致。公安、人口和计划生育、质量监督检验、人防和建设等部门的收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有所增长。

4罚没收入37.16亿元,下降18.3%。主要是因公安交警部门去年对历年的交通违法进行了集中整治,公安罚没收入下降较多,去年同期交通违法罚没收入较多,上半年公安罚没收入下降42.8%。

5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27.56亿元,增长27.6%。主要是我省各级财政部门进一步拓宽政府非税收入征管范围,优化收入结构,使来自国有资源(资产)的各项收入正在成为我省政府非税收入增长的新亮点。

6其他收入38.18亿元,下降2%。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清退补缴收入较去年有所下降。

(二)省本级政府非税收入征收情况

2010年上半年,省本级共征收各项政府非税收入73.35亿元,其中:属于地方财政收入中政府非税收入25.72亿元(不含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0.07亿元)、基金预算中政府性基金收入38.35亿元、预算外财政专户收入9.28亿元。2010年上半年省本级政府非税收入比上年减收10.06亿元,下降12.1%。分项目统计如下:政府性基金收入38.35亿元,增长3.6%;专项收入5.95亿元,增长20.6%,主要是教育附加费征收4.42亿元,增收30.8%;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20.79亿元。下降18.8%,主要是教育收费、法院诉讼费和国土部门执收的耕地开垦费减收较多,涉农、涉企收费有所下降所致;罚没收入1.55亿元,下降35.8%;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4.45亿元,增长34.7%;其他政府非税收入2.25亿元,下降77.7%。

(三)主要征管工作

1主动做好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立法有关工作。在广泛征求省级部门和市(县)财政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向省政府上报了《浙江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送审稿)》及起草说明,配合省政府法制办到杭州、宁波等地开展《浙江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立法调研。并积极参与省级部门和专家学者参加的《浙江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立法论证工作和协调解释工作。在省政府法制办组织的征求意见过程中,积极提出相关建设性意见。

2深入调研,重点加强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制度建设。一是根据财政部要求,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对今年底到期的水利建设基金、民航机场建设费、旅游发展基金等三项政府性基金开展调查摸底工作,配合完成财政部、水利部来我省的实地调研工作,向财政部书面报送了上述三项政府性基金征收使用情况,结合全省实际积极研究提出保留和规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的针对性建议,得到财政部肯定;二是经省政府同意,会同省商务厅对2002年制定出台的《浙江省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实施意见》进行修订,重新制定出台《浙江省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以适应和推动新形势下散装水泥管理工作的需要。

3积极贯彻落实清费减负政策。根据省企业减负办、省

政府纠风办的部署和要求,研究提出2010年财政部门企业减负工作思路。同时,根据中央的统一要求,对我省开展涉及企业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专项清理工作进行部署。为确保我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根据国家的有关要求,出台了对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的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减免政策。

4加快推进国有土地出让收支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去年12月份德清信息系统应用观摩会议征求市(县)财政意见基础上,我厅与省国土资源厅、省人行进行了多次沟通协调,确定了2010年系统实施方案。3月份浙江省国有土地出让收支管理信息系统在湖州地区投入试运行,针对试点过程中暴露的业务与技术问题修改完善和优化系统功能。6月底系统成功通过验收,财政、国土、人行三部门横向联通,省、市、县纵向联动的全省国有土地出让收支管理信息系统已正式形成。年底前该系统将在全省推广使用。

5以深化非税收入管理系统应用为抓手,切实提高非税收入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从今年1月1日起省本级政府非税收入执收单位全面启用新版政府非税收入信息系统,财政、执收单位和代收银行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共享,项目、标准、征缴和票据都纳入信息系统管理,执收项目、执收标准和资金收缴管理进一步规范,提高了非税收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从技术手段上确保非税收入资金安全,避免乱收费、超标准收费等情况的发生,强化以票管收、信息控费的管理功能,“收支两条线”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

6加强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和海域使用金收入征收管理。建立健全土地出让收支预算管理制度,督促各地贯彻落实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相关政策,及时提出针对性意见、办法,转发了财政部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切实加强国有土地出让收入管理。进一步规范我省海域使用金减免管理行为,并对符合减免中央部分海域使用金的项目及时向财政部和国家海洋局提出减免申请;认真落实省政府扶持政策,审批48个温台产业带滩涂围垦项目缓缴申请,批准缓缴地方部分海域使用金6.84亿元。

7积极支持彩票发行销售,强化彩票市场监管。积极拓展彩票市场,支持彩票发行销售机构丰富彩票玩法,提高彩票销量。深入开展调研和检查,促进我省彩票市场规范运行。会同省民政厅等单位对全省福利彩票资金进行专项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提出具体要求,赴有关省就彩票市场监管及彩票机构管理模式财务管理方式进行了调研,不断完善我省彩票管理。

篇4:政府要制定的是规则还是价格?

随着刷卡支付的普及,这两年购物消费越来越方便,但也有一些商家,包括医院、学校、旅行社和一些餐馆,还是要求消费者用现金付账买单,原因在哪里?在银行卡收费。这些商家和单位不愿支付这笔费用。

按照目前的相关规定,不同行业的刷卡收费标准是不一样的。在宾馆酒店和餐饮类商户刷卡结账,发卡银行和银联合计收取1.6%的手续费。一般的百货商店,刷一次卡,发卡银行和银联合计收取刷卡金额的0.8%,如果在超市刷卡,则费率就降为0.4%。

为什么不同种类的商户刷卡手续费会有如此不同?因为不同行业的利润率不同,所以按照不同的标准收取刷卡手续费。通俗点说,挣钱多的商户就要按高的费率标准缴纳银行卡刷卡费用。

按理说,“劫富济贫”,按收入高低来制定不同的税率标准,是国家税务部门调整收入分配的手段,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商业机构可以按照不同行业的利润水平来区别收取银行卡刷卡费用,唯中国例外。

为什么这样的定价也能执行下去,而且长达八年?因为有监管部门的“批复”为制定价格的中国银联背书。一家企业业务部门起草的定价标准经过监管部门的一纸“批复”就成了“政府定价”。

相关资料表明,目前的银行卡手续费收费标准是2003年制定的,从2004年3月1日执行。8年来,银联网络转接的商户银行卡刷卡金额翻了50倍,刷卡笔数翻了15倍,。

由此可以推算,单笔银行卡跨行交易的边际成本8年来是大幅度下降的,但跨行转接费的收费标准却一分不减。为什么?因为银行卡跨行交易业务的价格套着“政府定价”的袈裟,政府没说要调整价格,银联自然照单全收。

作为反垄断机构之一,发改委在这样的时候出台银行卡手续费降价方案,看起来似乎是“正当其时”,但我们如果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电子支付市场的发展日新月异,而发改委作为价格监管部门,八年才想起来调整一次价格,这种调整能适应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能及时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么?

反过来,如果不是8年调整一次价格,而是对相关行业、市场保持密切关注,适时调整价格,那么发改委要聘用多少公务员奔跑于各个行业’各条战线?

一些法律专家认为:发改委向两大电信巨头发力具有标志性意义,至少向垄断企业表明《反垄断法》并非一纸空文,而是发改委扣。“老虎”的强大武器。

然而,采取怎样的方式打“老虎”?是开放市场、引入竞争机制还是管制价格?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竞争法则下存活的是高效率的优势企业,而价格管制不具备优胜劣汰的功能,并会最终导致全民福利水平的下降,这是无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还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都一再证明了的事实。在这里,所谓的价格管制往往是不许垄断国企从消费者那里掏钱,但却把纳税人的钱包递给了他们,这些“老虎”们一边接受价格管制,一边享受财政补贴,该浪费的照样浪费,该腐败的照样腐败,这样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

除了少数外资航母以外,中国的“垄断企业”基本全是大型国企,只要把行政干预的有形之手拿开,不再用行政力量扭曲资源价格,以行政审批制造行业门槛,市场竞争的无形之手自然而然就会逐渐割除很多垄断肿瘤。

到2011年9月份为止,人民银行支付司已经给符合条件的40家企业发放了支付牌照。算上即将发牌的70家企业,这110家准入企业理论上都是纯种的中资企业,难道就没有一家愿意参与转接市场、和中国银联一起发展中国的银行卡转接服务?

只要银行卡转接市场是开放的,转接业务的利润率高,自然有企业加入,增加供给,竞争会使得价格自然下降,反之,利润下降,经营效率低的企业就会退出这个领域,优势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作为价格监管部门,发改委需要管制的“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重大的极少数商品价格”。这个“极少数”最好限定在公益服务领域,在那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公用事业收费。

让纳税人少养几只老虎吧。市场竞争机制就是最好的办法。

篇5:粤价〔2010〕102号-广东省物价局关于政府制定价格管理的规定

现阶段是一个危机高发的时机,危机中的政策制定是任何关于政策制定的讨论所无法避免的。本文通过对我国危机管理中公共政策制定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走出危机管理公共政策制定困境,全面提高应对突发危机事件能力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公共危机危机管理公共政策

任何国家和社会,在任何时期,都不可避免地会经受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突发事件,严重的甚至会引起公共危机。近年来,我国的公共危机爆发频率急剧增加,影响领域也愈加广泛。从2008年汶川大地震,到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再到今年的玉树地震等公共危机的爆发,对我国的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如何制定有效的公共政策并建立一套完整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以应对这些公共危机和提升政府及整个社会的危机管理能力,成为目前我国公共政策领域特别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危机管理与公共政策概述

(一)危机管理的含义

公共危机造成的危害主要影响到社会公共生活,因此,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政府有义务肩负起处理危机所带来的公共危害和社会失序的责任,缓解危机产生的负面影响,尽量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政府危机管理,就是指政府为了应对突发事件而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过程,主要任务是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

(二)公共政策的含义

公共政策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征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人们对公共政策含义的理解歧义颇多,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界定和彼此的认同。行政学鼻祖、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并由行政人员(国家公务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我国学者陈振明认为,公共政策是“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条例等的总称”。

二、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公共政策制定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与公民危机意识淡薄,对危机反应迟钝

在稳定的和平时期,政府工作人员往往缺乏危机意识,政府的危机管理政策更是缺乏。在危机发生时,不少政府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问题,结果导致问题蔓延,危机不断深化发展直至爆发,此时才紧急动员,各地的信息通过垂直系统汇集到中央,再把对策扩散到全国,经过多次反馈决策才逐渐完善。虽然政府能在危机爆发期和衰退期加以控制,但是在危机发生和初始阶段反应迟钝,决策不够果断,公共政策制定进程缓慢。

(二)危机管理信息沟通机制不完善,影响政策制定效率

政府作为危机管理的主体,能否迅速地对危机做出反应,完备的信息系统起着关键作用。我国中央一级的多数信息机构的信息处理能力较强,但信息搜集能力普遍较弱。信息机构缺乏主动搜集信息的动力机制,往往只是根据上级下达的任务搜集相关信息,因而对于一些潜在的社会问题和决策机关并未明确提出要求的信息不能及时搜集。对于哪些信息应报告和公开、应通过什么渠道报告、信息报告的时限等都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而且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瞒报、虚报、漏报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决策机关不能及时获得准确的信息,因而影响正确及时的决策。

(三)危机管理决策技术和手段还有待创新

在我国目前的应急管理中,还大量存在着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拍脑袋”、“开碰头会”的水平上。决策者不能有效利用各种先进的决策技术与方法,比如各种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运筹学、规划论、对策论、数学模型等决策技术与方法。

(四)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的政策体系法制化程度不够

随着我国社会危机形态已日益体现出频率高发、领域多元、辐射迅速、规模深广、损失巨大等特点,将危机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才是必由之路。2003年5月9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突发性公共危机的政策体系已开始初步构建。还有《戒严法》、《防震减灾法》、《传染病防治法》、《紧急状态法》等一些应对危机的法律和法规。

(五)危机管理中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机制还不够健全

广泛的社会参与可以消除负面影响,降低政府政策执行和处理危机的成本。但是在危机管理的实践中,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机制还很不健全。主要表现在:(1)公众间接参与决策的渠道不畅,间接参与难以真正落实;(2)公众参与的组织化程度较低,主要是以单个个体为形式参与公共政策制定;(3) 公民参与危机管理缺少有效监督;(4)政府部门与民间非政府组织的沟通协作不强,不能有效地吸纳民间社会组织参与危机管理。

三、走出危机管理公共政策制定困境的建议

(一)树立危机意识,把危机问题纳入公共政策议程

把危机问题纳入公共政策议程,使危机得到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是政府部门着手处理公共危机的前提条件。危机的爆发虽然能够促使一些问题尽快提上政策议程,但是鉴于危机的特性,为了保证危机能够及时有效地进入政府的政策议程,降低危机造成的损失,就必须增强全民的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能力,通过对公共信息的传播、向公众开展危机教育,根据危机的来源和各种特点,产生和发展的原(下转第51页)(上接第33页)因,可能带来的危害向公众作广泛的介绍,提高他们的危机应对能力,增进整个社会应付危机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平时组织的正常运转中要树立危机警觉意识,一旦危机被察觉和认定,它就必然被列入政府的政策议程,而且会排在最优先的位置,其他一切政策问题都必须为之让路,因为事态的严重性不允许决策者拖延不决。

(二)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协调机制

在危机状态下,由于时间紧迫,决策者及其辅助人员和机构部不可能有很多的时间去搜集大量信息。因此,构建有效的信息沟通协调机制,以畅通信息传播和反馈渠道,尽量避免或减少政策信息的不对称性,是推进危机管理中政策制定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途径。借助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建立政府组织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广泛沟通网络,拓宽公众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渠道。

(三)提高危机型公共政策的技术创新能力

1、在危机状态下,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应注重政策工具的灵活运用。政策制定者可以充分利用各类知识基础设施,包括各级学校、研究实验室、图书馆、数据库等设施系统,完善决策研究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政策系统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2、公共政策制定者还要创新决策方法。要成立专门的独立组织机构,公开危机诱因,帮助公众掌握预知和预防危机事件的方法。采用定量分析方法与定性分析方法,运用数学模型,为危机决策和管理提供新的方法。

(四)建立政府危机管理中政策合法化程序

作为管理危机事件的政策不能够超越现有的制度和法律,方案出台后,必须将该方案合法化成为真正具有权威性的政策,才能使之能得到有效地执行,从而减少政策在实际运行中的阻力。

1、政府内部应该进行有效沟通,充分整合人力和物力资源,做到政策合法化的效率和适当。危机面前, 内部首先达成一致与信任,为了使危机尽快得到妥善解决,相关部门必须密切配合,在各自的权限和职责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整合,为政策合法化创作良好的条件。

2、建立政府危机管理中政策合法化的“权变”程序。危机事前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和时效性,政策合法化依凭一种固定的运行模式和程序可能会影响到政策的实施。在危机面前,在法律制度规定的范围内,政策合法化的主体可以在政策合法化程序上有选择的余地,不至于造成危机面前政策的实施僵化、失灵。

(五)优化公民的参与机制,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

政府在应急管理中,要注重统筹兼顾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提高社会动员能力,在危机到来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动人场面。虽然政府是应对危机的主要力量但是依靠政府的力量应对危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有效的危机管理离不开全社会力量的参与。主要从三个方面:第一, 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在危机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二,在危机管理中,政府要重视发挥专家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作用。第三,在危机管理中,相对政府的大包大揽,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具有显而易见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郭济.公共政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2]陈振明.公共政策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王满船.公共政策制定:择优过程与机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4]樊钉.公共政策.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

上一篇:写庆六一的作文下一篇:苹果变色的秘密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