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流通许可制度

2024-05-23

食品安全流通许可制度(共6篇)

篇1:食品安全流通许可制度

食品安全承诺书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维护食品流通安全,本经营者郑重承诺:

一、严格依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从事食品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诚信经营,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二、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经营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从事食品经营活动。保持个人卫生,销售食品时洗净双手,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

三、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制定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四、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采购食品时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并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食品进货查验记录真实,保存期限不少于二年。

五、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货架及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六、对于自检或行政部门公布的不合格食品,立即采取下架封存、停止销售等措施,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并协助做好不合格食品的召回工作。

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或其他前置证照和《营业执照》后应悬挂于经营场所内醒目位置。

以上承诺如有违反,自愿接受食药监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给予的处罚。

承诺单位(盖章):

承诺人(签名):

食品经营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

理制度

一、凡从事食品经营工作的人员必须经岗前卫生知识培训合格,持有效健康证明方可上岗,且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定期进行食品卫生和有关卫生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的培训并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

二、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三、上岗时必须穿戴统一整洁的淡色工作服,不能佩带首饰、假发、假睫毛、假指甲、戒指,喷洒香水、化妆、涂抹指甲油;离开工作岗位时,要换下工作服,不得将工作服穿离工作岗;工作服及工作帽应经常换洗,保持清洁、干净。

四、必须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常洗澡、换衣、修剪指甲、洗发,做到个人仪表整洁。

五、上班时不能在工作岗位上嚼中香糖、进食、吸烟,私人物品、食品必须存放在指定的区域或更衣室内,不可放置在工作区内。

六、凡是参与食品经营的从业人员都应先取得食品安全相适应的健康证明,包括直接接触食品的从业人员和可能接触食品的从业人员。

七、食品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应当组织单位参与食品经营的员工开展食品安全的培训活动,做到培训有计划(培训计划书),召开有记录(签到表、影像资料)。

八、食品安全培训应当重点围绕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日常经营的各种规范制度开展。

九、从业人员健康证在超过有效时前,及时办理新的健康证明。

承诺单位(盖章):

承诺人(签名):

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一、认真制定、落实、检查本单位的各项食品安全制度是否到位,协助本单位法人、负责人做好日常的食品安全管理落实工作。

二、依法建立健全进货检查验收制度,认真查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产品合格证明、产品标识和商品质量是否符合法定要求,严把商品进货关。

三、建立健全商品进货记录制度,如实记录、保存进货商品的各种信息和数据,保证进货商品的可追溯性和销售商品流向信息的真实性,以防范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四、负责组织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知识的学习培训,并做好建立培训档案工作;

五、负责组织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并做好建立健康档案工作,督促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六、积极配合有关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规范经营行为,完善售后服务,妥善解决消费投诉和纠纷;

七、食品安全管理员应当在食品经营期间,确保有人在岗。

承诺单位(盖章):

承诺人(签名):

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制度

一、为了保证食品的质量以及食品的安全,特制定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保证落实质量安全企业主体责任。

二、适用于本单位内,对质量安全有关的管理层及各职能部门和有关人员。

三、公司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负责食品安全自查工作的协调、管理工作,批准食品安全自查方案和自查报告。负责向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或食品安全管理单位报告食品安全自查结果。

四、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向本单位管理层提交自查小组名单,并全面负责食品安全自查实施活动,食品安全自查审核方案和食品安全自查报告。

五、本单位起草的食品安全自查审核方案应当含有组建食品安全自查小组名单,食品安全自查计划实施方案,对不合格项目的整改、实施效果进行确认。

六、食品安全自查审核应当在适当的范围内予以公开,并保留相关的自查报告备查。

七、自查频次:每年不少于 1 次且时间间隔不超过 12 个月。质保部每年初起草食品安全自查方案,在每个内所进行的安全自查,并覆盖所有的相关部门。

八、当有下列情况时,需追加食品安全自查。

1、发生了严重产品质量问题或外界有重大投诉;

2、组织的内部机构、质量方针和目标等有重大改变;

3、其他应该追加的情况。

九、定代表人、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单位食品从业人员都可以向本单位相关管理层提出食品安全自查方案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的建议,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负责批准实施。

十、食品安全自查的准备应当有本单位内负责自查组长提出食品安全自查实施计划,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批准,经批准生效的食品安全自查实施计划表中的自查组长和自查小组成员即被指定为该次食品安全自查的自查组长和自查小组成员。

十一、食品安全自查的实施前,应当召开一次简短的会议,组长介绍自查的目的、范围、准则、方式、计划和自查人员分工及日程安排,澄清自查计划中不明确的问题,确定末次会议的时间、地点。在受检部门人员陪同下,由自查组长主持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员采用现场观察、查阅资料、提问等方法进行抽样调查。要对照自查表中记录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的事实。若发现不符合要求时,将不符合事实与受检部门交换意见。

十二、自查结束后自查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分析,确定不符合事实。在编写“食品安全自查不符合项报告”时,须事实描述清楚,证据确凿。

十三、帮助受检核部门制定并评价纠正措施。并对自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确定不合格项,取得受检部门签字认可。

十四、召开末次会议,由自查组长报告自查情况和自查结果。就食品安全提出检查结论,并对如何提高食品安全提出建议,确定整改期限和整改措施。

十五、提交自查报告。

十六、食品安全自查的记录由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保存。

十七、有关行政主管部门需要检查时,应当及时予以提供.承诺单位(盖章):

承诺人(签名):

食品经营过程与控制制度、场所及设施设备

清洗消毒制度和

维护保养制度、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食品贮存管理制度

一、食品经营卫生管理要求

1、食品经营者应保证经营环境、设施设备、人员满足食品经营卫生要求。

2、食品经营者应对所经营食品安全进行承诺。

3、经营单位应设立食品安全控制管理部门或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食品经营卫生管理。

4、食品经营者应当接受每年一次的食品安全培训。

5、经营单位应建立与食品经营相关的卫生管理制度。2.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要求

二、采购 1、应建立食品采购制度。包括供货商的选择和评价、采购流程、食品验收标准等内容。

2、应设立食品采购质量控制部门,对供应商的合法资质、生产能力、加工条件、卫生状况、质量管理水平、信用资质等进行评价,并建立合格供方档案。、应查验供货者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等相关证明文件,并存档备案。4、采购实行食品生产许可的食品应具有食品生产许可证。5、不得采购《食品安全法》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三、运输

1、应建立食品运输制度。明确送货人员在食品运输过程中对于车辆卫生、食品卫生的质量安全职责。

2、食品运输应采用符合卫生标准的运输工具,应保持清洁和定期消毒。车厢内无不良气味、异味。

3、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运输包装材料或容器应完整、清洁、无污染、无异味、无有毒有害物质,达到相关食品卫生标准要求,且应具有一定的保护性,在装卸、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能够避免内部食品受到机械或其他损伤。

四、散装的食品应该具备符合安全卫生和运输要求的独立外包装。

1、冷藏食品的运输可采用冷藏车、保温车、冷藏列车、冷藏船、冷藏集装箱等运输工具。一般情况下,允许冷藏温度接近的多种食品拼箱装运,但具有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不得进行拼箱,避免串味或污染:

a)不同加工状态的食品,如:原料、半成品、成品;

b)不同种类的食品,如:水果和肉制品;蔬菜和奶制品;蛋制品和肉制品; c)具有强烈气味的食品和容易吸收异味的食品; d)产生较多乙烯气体的食品和对乙烯敏感的食品。

2、冷藏食品运输包装应使用 GB/T 191 规定的“温度极限”标志或用文字直接标明食品应保持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

3、冷藏食品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应符合 GB 6388 的规定。

4、冷藏食品的运输包装尺寸应符合 GB/T 15233 和 GB/T 16471 的规定,采用托盘包装时还应符合 GB/T 16470 的规定。

5、食品运输有冷藏、冷冻温度要求的,应符合 GB/T 24616 的相关规定。

五、验收、应建立食品进货查验制度。、经营单位应设立验收机构。食品应根据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或双方制定的合同(协议)进行验收。、应查验索取供应商提供的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合格证明及认证证书,并备案。、建立进货和验收记录,应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信息。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

5、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食品经营企业,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证明文件,进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

6、货证不符的应拒收或单独存放并做好标识; 应检查标识是否清楚、正确,标识不清楚的单独应存放。

六、贮存、应建立食品贮存制度。贮存管理人员应熟悉制度要求和各类食品贮存的基本要求。

2、贮存场所应建在地势较高,干燥,交通方便的地区,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3、贮存食品的场所应保持清洁,定期清刷,无积尘、无食品残渣,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不应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杀鼠剂、杀虫剂、洗涤剂、消毒剂等)及个人生活用品。应有充足的自然光线或人工照明,亮度应能满足工作需要。

4、食品常温贮存的场所应有良好的通风、排气装置、空气清新。、食品贮存仓库和货架的设计应满足食品卫生要求,在食品贮存区域,不同类别食品应进行适当的物理隔离。食品距离墙壁、地面均应在 10cm 以上。

6、具有强烈挥发性气味和腥味的食品,要求不同冷藏温度的食品,需经特殊处理的食品,容易交叉污染的食品应专库储存,不应混放。、上架食品应分类贮存。、贮存的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9、贮存有温度要求食品的场所应有降温或调节温度的设施。贮存冷却物和冻结物的冷藏间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符合 GB 50072 的规定、应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定期检查库存食品的质量和数量,及时清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七、销售

1、应建立食品安全销售管理制度。明确销售人员在食品销售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责任。

2、应有与经营食品品种、规模相适应的销售场所。营业场所应布局合理,与生活等区域分开。

3、应有与经营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销售设施设备。食品销售有温度要求的应配备销售冷冻食品必备的冷藏库(柜)、冷冻(库)柜等设施设备。

4、销售场所应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和消毒的设施设备。照明设备安装在食品的正上方应使用防爆型照明设备。

5、与食品表面接触的设备与用具,应无毒、无害或无异味、耐腐蚀、不易发霉、表面平滑且可承受重复清洗和消毒的材质制造。

6、销售场所应进行定期卫生检查和清洁,冷藏、冷冻库(柜)应当定期维护保养、清洗、清除异味,温度指示装置应当定期校验。

7、销售冷藏、冷冻食品应按食品标签明示的温度进行控制,超出温度、湿度规定应及时采取措施。

8、应当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的要求,销售预包装食品。

9、销售的食品应分类上架摆放或垫离,不应落地码放。

10、上架销售的食品必须严格控制在保质期内,做到先进先出,并为消费者预留合理的存放和使用期。

11、装销售。12、13、销售预包装食品不应延长原有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限,不应拆封后重新包装或散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应以破坏性方式处理销毁,并记录。应建立食品销售台账,记录销售食品的基本情况。

承诺单位(盖章):

承诺人(签名):

废弃物处置制度

第一条 为规范废弃物的控制,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范围内产生的废弃物的管理控制。

第三条 本单位内部企管部负责废弃物存放和处理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生产、办公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的分类、收集等工作。

第四条 废弃物分类

1、不可回收利用的一般废弃物:指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不可回收的固体废弃物。

2、可回收利用的一般废弃物:指在生产、办公活动中产生的可回收的废弃物。

3、废弃物的收集和存放

4、各部门应按照废弃物分类,设置临时放置点、废物箱,并分别设置明显标识。

5、废弃物产生后,应按不同类别和相应要求及时放置到存放场所。危险废弃物的收集及存放、废弃灯管、废电池等应放入有害废弃物存放箱、专用存放设施内或交给企管部统一管理。

6、一般废弃物存放

a)生产中产生的布料、线头直接回收至存放处。b)已经报废不能使用的设备放入报废设备区。

c)不可回收的废弃物放入不可回收垃圾区域——垃圾池。

7、废弃物的处理

a)废弃油由企管部统一处理。

b)更换下来的含油物品等易燃物,废旧灯管、废电池等其它有害废物,由企管部联系有处理能力的合法机构进行处理。

8、一般废弃物的处理

一般废弃物的处理应优先考虑资源的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可回收的废弃物企管部转卖给物资回收部门;不可回收的废弃物与生活垃圾等,由有资质的垃圾清运单位清理。

9、废弃物的处理记录

企管部对废弃物的处理情况应记录在《废弃物清单》中。

承诺单位(盖章):

承诺人(签名):

食品召回制度

一、食品经营者知悉生产者召回不安全食品后,应当立即采取停止购进、销售,封存不安全食品,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张贴生产者发布的召回公告等措施,配合食品生产者开展召回工作。

二、食品经营者对因自身原因所导致的不安全食品,应当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其经营的范围内主动召回。

三、食品经营者召回不安全食品应当告知供货商。供货商应当及时告知生产者。

四、食品经营者在召回通知或者公告中应当特别注明系因其自身原因导致食品出现不安全问题。

五、因生产者无法确定、破产等原因无法召回不安全食品的,食品经营者应当在其经营的范围内主动召回不安全食品。

六、食品经营者严格按照《食品召回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承诺单位(盖章):

承诺人(签名):

应急处置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方案

一、食品经营者应当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经营单位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二、食品经营者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处置,对病人进行救治,防止事故扩大。

三、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造成或可能造成公众健康损害的情况,要在 2 小时内向辖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

四、食品经营者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应当积极配合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按照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和样品,不得拒绝、阻挠、干涉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1、在经营场所设立相应机构或专门人员负责处理消费者对食品的投诉,并向消费者提供有关食品销售凭证(发票、信誉卡),作出特殊承诺的提供书面凭证。

2、确定受理后,对消费者的具体投诉内容和要求进行登记,包括投诉人姓名、住址、邮政编码、联系方式、购买食品的日期、品名、牌号、规格、数量、计量、价格、受损害情况、消费者的要求等相关内容。并由投诉人签字盖章,将投诉人提供的凭证和有关材料复印存档。

3、受理消费者食品投诉后,指定具体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处理,不得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调查人员首先应将消费者投诉情况调查清楚,结合投诉人意见分清责任。应当给消费者退货、换货、赔偿的及时给消费者解决;经营者没有责任的,耐心向消费者解释清楚。

4、对于投诉事件,工作人员能自行处理的,要及时处理并予以答复,不能处理的,要及时向负责人请示,待负责人做出决定后再作处理。

5、消费者直接投诉到消费者协会的,负责人应积极配合消协妥善处理,不留后患。

五、食品经营者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上述所有文件我已全部阅读知悉并严格遵守

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篇2:食品安全流通许可制度

为完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防止或减轻食品安全事故的社会危害,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及《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工作小组,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落实食品安全防范措施。

二、建立食品安全事故防范检查登记本,定期检查本单位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三、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立即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自事故发生之时起2小时内向本地卫生行政部门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篇3:食品安全流通许可制度

证件的注销、吊销、撤销、撤回是立法中常用的几个词语, 尤其是“注销”、“吊销”、“撤销”因含义较为相近, 最容易出现混淆。而对“撤回”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分歧。《食品流通许可证》作为一种重要的行政许可证件, 在相关规定中对“注销、吊销、撤销、撤回”多有涉及, 因此明晰它们各自的含义和使用范围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章重点研究《食品流通许可证》中涉及的撤销、注销、吊销和撤回的含义、概念和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的规定和四个词语的相关使用规则。

一、关于注销、吊销、撤销、撤回的基本含义

据不完全统计, 据现行有效法律法规体系中, 使用频次最高的是“撤销”, 其次是“吊销”, 再次是“注销”, 使用“撤回”则相对少很多。其中, 共有85件法律法规使用了撤销, 共有75件法律法规使用了“吊销”, 共有30件法律法规使用了“注销”, 对使用“撤回”没有作统计。

(一) 注销、吊销、撤销、撤回的含义辨析

《新华字典 (第10版)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 商务印书馆2007年) 、《现代汉语词典 (第5版)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商务印书馆2005年) 和中对“注销”、“吊销”、“撤销”、“撤回”作出了相对权威的解释。

《新华字典 (第10版) 》对“注、吊、撤、销、回”等几个单一汉字的注释分别是:

1. 关于“注”, 有六重含义:

(1) 灌进去:注入、注射, 大雨如注。 (2) 集中在一点:注视, 注意, 引人注目, 精神贯注; (3) 用文字解释词句。 (4) 解释词、句所用的文字:加注, 附注。 (5) 记载, 登记:注册, 注销; (6) 赌博时所押的财物:下注, 孤注一掷。

2. 关于“吊”, 有五重含义:

(1) 祭奠死者或者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 (2) 悬挂; (3) 把皮毛缀在衣面上; (4) 提取, 收回:吊卷, 吊销执照;用文字解释词句; (5) 旧时货币单位, 一般是一千个制钱叫一吊。

3. 关于“撤”, 有两重含义:

(1) 除去, 免除:撤职, 撤销。 (2) 向后转移, 收回:撤兵, 撤资, 撤回。

4. 关于“销”, 有六重含义:

(1) 熔化金属。销毁, 毁灭, 常指烧掉; (2) 去调:销假, 报销, 撤销; (3) 卖出 (货物) :脱销; (4) 开支, 花费:花销, 开销; (5) 机器上的零件。其一, 插销, 是连接电路的一种装置;其二, 关闭门窗的一种装置; (6) 把机器上的销子或者门窗上的插销推上。

5. 关于“回”, 有五重含义:

(1) 还, 走向原来的地方:回家, 回国, 回到原单位工作; (2) 掉转:转过身来。如, 回头, 回归 (返回) , 等一会, 改邪归正等等; (3) 曲折, 环绕, 旋转:回形针, 巡回。回避, 避免, 躲开; (4) 答复, 报答:回信, 回话, 回敬; (5) 量词, 是指事件的次数。此外, 其他的用法是, 回族 (我国少数民族) ;回纥 (唐代西北的少数民族, 也叫回鹘) 。

《现代汉语词典 (第5版) 》对“注销、吊销、撤销、撤回”这几个词的注释分别是:

1.注销, “取消登记过的事项, 如注销户口, 这笔账已经注销了。”

2.吊销, “收回并注销 (发出去的证件) , 如吊销护照, 吊销营业执照。”

3.撤销, “取消, 如撤销处分, 撤销职务。也作撤消。”撤回:使驻在外面的人员回来:撤回军队/撤回代表;收回发出去的文件等, 撤回提案。

笔者认为, 大家对“注销”、“吊销”、“撤销”三个词更为熟悉, 认识上基本趋于一致, 但对于“撤回”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一般情况下, “撤回”的含义主要有3种:

1.撤退回来;撤退回到。

2.召回驻在外面的机构或人员。

3.谓收回文件﹑命令等。

语言专家 (谢俊英, 立法用语规范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社会语言与媒体语言研究室副研究员) 表示, 在撤销、吊销、注销三个词中, 据谢俊英的研究成果, “销”是其共同意义, “销”具有“解除”“除掉”之意, 因此三个词意义接近, 但也区别。而笔者对国家语委通用平衡语料库的检索结果显示, “吊销”、“注销”主要是法条常用语, 其用例全部来自与法律有关的语料, “撤销”只有极少部分用例来自日常话语, 基本也是法条用语。三者的不同之处在于“销”的对象或方式不同, 各有其惯常搭配。从这个意义上讲, “撤回”与三个“销”是有着明显差异的。

1.“注销”搭配的是已经登记在册的对象, 如搭配单据、账目、户头等与经济事项有关的对象, 也搭配个人身份证明类的证件对象, 如学生证、护照等, 语义重在通过注明的方式而取消, 注销的证件对象不一定收回。

2.“吊销”搭配的是执照、许可证等经营性质的证件类对象, 语义重在通过收回的方式而取消。在工商登记中, 注销是消灭企业法人资格, 而吊销是指企业经营资格的消灭, 其法人资格还处于存续状态。通常情况下, 吊销会导致注销。

3.“撤销”搭配的往往与行为或者行为结果有关的对象如计划、判决、资格、职权、合同或机构设置等, 比“吊销”“注销”搭配广。在国家语委7000万字语料库中, “吊销”的出现频次为50次, “注销”的出现频次为59次, “撤销”的出现频次为406次。

4.撤回的搭配相对固定, 主要是指撤回行政许可, 撤回申请, 撤回驻军或者外派的代表等。

(二) 工商登记中有关营业执照的注销和吊销

1. 公司 (或个体工商户) 营业执照的注销

公司注销:词语“注销”的解释:把已经登记入册的项目取消:例如, 这几项都注销了。 (全国百科词条成语词典:中国百科网->汉语词典->Z开头->词典内容:注销) 。因此公司注销指公司完全消失, 法人资格合法终止, 所有员工遣散, 所有银行的钱收回, 所有债权债务结束。注销登记机关也与法人设立登记机关相同, 但登记义务人是清算组。法人自注销登记完成时终止。

公司注销登记含义:是公司终止应当履行的法律程序, 是指登记机关依法对解散、歇业、被撤销、宣告破产、责令关闭或者其他原因终止营业的企业, 收缴营业执照、公章等, 撤销其注册号, 取消其法人资格或经营权的行政执法行为。公司注销是主动行为, 主动将公司清算关闭, 而吊销则是被动行为, 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后, 公司依然存在, 但没有经营权利。因此, 公司注销是企业解散后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备案的主动行为。

个体工商户注销登记的含义:在《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中出现了个体工商户有关“歇业、停业、注销”的字语, 其中, 个体工商户注销的含义是比较特别的。个体工商户注销:个人经营的个体工商户, 经营者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个体工商户登记依法被撤销或者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依法被吊销的;因不可抗力导致个体工商户无法经营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个体工商户登记的其他情形。此外, 《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还明确了与个体工商户“注销”相关的“歇业”、“停业”:个体工商户歇业时, 应当办理歇业手续, 缴销营业执照。自行停业超过六个月的, 由原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收缴营业执照。个体工商户因故停业, 应向原登记或经营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报告, 暂时交回营业执照及其副本或临时营业执照, 在停业期间不缴纳管理费。营业执照的交存日期不超过6个月。停业期满后, 应该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复业手续, 经审查, 对符合开业条件的,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复业, 并将交存的营业执照退还个体工商户。

2. 公司 (或个体工商户) 营业执照的吊销

吊销营业执照: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公司 (或个体工商户) 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措施之一。吊销营业执照: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强行终止公司 (或个体工商户) 经营权利的行为。

现行法律法规中对吊销公司营业执照是这样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147条第四款“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的公司、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并负有个人责任的, 自该公司、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三年;”的人“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司法人的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规定》明文规定: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并对该公司违法行为负有个人责任, 自该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三年的, 不得担任其他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被吊销公司的出资人或有限公司的股东应依法履行组织清算的义务, 拒不清算的, 要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 应当将营业执照公章、合同专用章等缴回原登记机关, 拒不缴回的, 属违反登记管理法规的行为, 可以提请当地公安机关协助收缴。利用应收缴的营业执照从事经营活动的, 按无照经营论处。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吊销后注销前, 公司 (或个体工商户) 依然存在, 不过不得开展经营业务, 只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活动, 起诉、应诉。直到注销为止。

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的目的在于停止企业的营业, 不允许其继续新的经营活动, 而不是禁止企业进行清算活动, 而要进行清算, 企业的法人资格就是必要的主体条件。因此, 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的后果应是取消企业的营业资格, 而不应同时将其法人资格一并取消, 法人资格的取消必须以公司 (企业) 清算完结并办理注销登记为条件。

企业状态吊销未注销:是指企业收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 但未办理注销备案登记。

3. 公司注销和吊销营业执照在业务流程上是有差异的

公司注销:需要走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成立清算组——出清算报告——支付税款、工资——理清债权债务关系——税务注销——工商注销——银行注销

吊销营业执照:很简单。只要不去年检, 一定会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如果每月不去定期报税, 一定会被税务局上“黑名单”, 将来在想注销时要交2000—10000元罚款后才可以做税务注销, 然后才能继续工商注销等行为。

笔者认为, 公司 (或个体工商户) 注销是合法的程序, 法律要求公司 (或个体工商户) 关门就要注销。因此没有任何法律不良后果。注销是合法行为, 也是一家公司停止经营的最终唯一结果。但吊销营业执照只是一个过程, 公司即使被吊销了营业执照, 虽然不能经营, 主体还是存在的, 还要承担相应的债权债务。

(三) 行政许可中要特别注意对“注销、吊销、撤销、撤回”的区别使用

结合现行有效法律对这四个词语的使用和语言专家提供的意见, 建议在行政许可中, 要注意区分好“注销”、“吊销”、“撤销”和“撤回”这四个词的合理应用。

1. 注销的使用:

取消登记在册的对象。并且取消登记行为只是一种程序性行为, 一般不涉及价值判定, 没有处罚意味。

2. 吊销的使用:

取消先前已经合法取得的资格、资质的证件。这种取消证件的行为一般是行政处罚, 并且通常是通过收回证件的方式取消。在表述时, 应当搭配证件, 例如应是“吊销许可证”, 而非“吊销许可”。吊销行政许可适用于被许可人取得行政许可后有严重违法行为的情形。

3. 撤销的使用:

除以上表达取消的情形外, 一般都使用撤销。特别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 撤销既有主动的取消, 也有被动的取消。二是, 在表述取消资格资质时, 如果搭配的是证件, 一般应使用吊销为妥。例如, 可以表述为“撤销许可”, 而不宜表述为“撤销许可证”。

4. 撤回的使用:

主要是用于行政机关撤回行政许可或者市场主体主动撤回申请、行政机关予以确认之情形。行政机关撤回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收回其已经向申请人颁发的行政许可的情形。因行政机关撤回行政许可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 作出撤回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予以补偿。行政机关撤回行政许可, 应当作出书面决定。

市场主体主动撤回申请、行政机关予以确认, 亦应当以保全证据为前提。在这种情形下, 笔者认为,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自身原因主动撤回申请造成财产损失, 应当由主动撤回申请的市场主体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自身来承担, 而不能由行政机关补偿。如果笔者的推论成立的话, 这就说明了撤回行政许可必须要有法律依据或者事实基础。

在《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中采用了市场主体主动撤回申请、行政机关予以确认的这种理解。该《办法》明确, 食品经营者撤回食品流通许可申请, 应当要有书面撤回申请。

二、现行法律、法规中对“注销、吊销、撤销、撤回”四者的使用

涉及行政许可的现行法律法规中对注销、吊销、撤销、撤回四者的使用情况分别如下:

1.注销, 一般不涉及价值判断, 没有否定性评价的意味。注销是指到期或不适应法律规定的情形出现而依法注销, 强调对已经登记过的内容或证书的取消, 因此, 注销是一种程序性行为。例如, 《行政许可法》第七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的注销手续: (一) 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二) 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 该公民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 (三)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终止的; (四) 行政许可依法被撤销、撤回, 或者行政许可证件依法被吊销的;保险法第九十三条“保险公司依法终止其业务活动, 应当注销其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物权法第一百五十条:“建设用地使用权消灭的, 出让人应当及时办理注销登记。登记机构应当收回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第四十三条:机动车驾驶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车辆管理所应当注销其机动车驾驶证: (一) 死亡的; (二) 身体条件不适合驾驶机动车的; (三) 提出注销申请的; (四) 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监护人提出注销申请的; (五) 超过机动车驾驶证有效期一年以上未换证的; (六) 年龄在60周岁以上或者持有大型客车、牵引车、城市公交车、中型客车、大型货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准驾车型的, 在一个记分周期结束后, 一年内未提交身体条件证明的; (七) 年龄在60周岁以上, 所持机动车驾驶证只具有无轨电车或者有轨电车准驾车型, 或者年龄在70周岁以上, 所持机动车驾驶证只具有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轮式自行机械车准驾车型的; (八) 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被吊销或者驾驶许可依法被撤销的。《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明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许可机关应当依法办理食品流通许可的注销手续: (一) 《食品流通许可证》有效期届满且食品经营者未申请延续的; (二) 食品经营者没有在法定期限内取得合法主体资格或者主体资格依法终止的; (三) 食品流通许可被依法撤销, 或者《食品流通许可证》依法被吊销的; (四) 因不可抗力导致食品流通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 (五) 依法应当注销《食品流通许可证》的其他情形。

在部分法条中还能见到“注销”作为“撤销”“吊销”的后续程序性行为, 例如, 律师法第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撤销准予执业的决定, 并注销被准予执业人员的律师执业证书:……”《行政许可法》第七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的注销手续:…… (四) 行政许可依法被撤销、撤回, 或者行政许可证件依法被吊销的……”。

2.吊销, 作为行政处罚的一种方式, 大多出现在法律法规的责任一章。吊销的对象往往是证明资质、资格的证书, 具体如“营业执照”、“许可证”、“资格证书”等。例如, 《循环经济促进法》第五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 矿山企业未达到经依法审查确定的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选矿回收率、矿山水循环利用率和土地复垦率等指标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 由采矿许可证颁发机关依法吊销采矿许可证。”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 发生重大交通事故,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在部分法条中, 也能见到“吊销”与“撤销”同时存在的情形。从这类情形中容易看出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取消的对象不同, “吊销”侧重于资格、资质的证明文件, “撤销”侧重于行为、行为结果、组织机构。如:《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四十一条“农民专业合作社因下列原因解散:…… (四) 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被撤销。”《药品管理法》第七十四条“生产、销售假药的, 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 并处违法生产、销售药品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有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的予以撤销, 并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 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第三十三条第三款、第四款沿袭了上位法的规定, 直接明确了: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 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经营管理工作。食品经营者聘用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从事管理工作的, 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

3.撤销, 是针对行为而言, 如撤销违法的行政行为。《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九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 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 可以撤销行政许可: (一)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二) 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三) 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四) 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的; (五) 依法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的许可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 可以撤销已作出的食品流通许可: (一) 许可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 玩忽职守, 给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的; (二) 许可机关工作人员超越法定权限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的; (三) 许可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法定程序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的; (四) 依法可以撤销食品流通许可的其他情形。食品经营者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和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提交虚假材料取得食品流通许可, 应当予以撤销。依照前两款规定撤销食品流通许可, 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不予撤销。

撤销的使用情形较为复杂, 大体有以下两类情形。 (1) 取消自己先前的行为、行为结果、组织机构, 一般是某一主体因情势变更等原因主动作出的取消行为。例如, 《公司法》第一百九十八条“外国公司撤销其在中国境内的分支机构时, 必须依法清偿债务, 依照本法有关公司清算程序的规定进行清算。未清偿债务之前, 不得将其分支机构的财产移至中国境外。”《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九条“被宣告失踪、宣告死亡的公民重新出现, 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 人民法院应当作出新判决, 撤销原判决。” (2) 根据权限取消他人的行为、行为结果、组织机构, 或者取消资质、资格。取消的原因, 一是原有的合法性条件已经不存在。例如, 《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 食品检验机构、食品检验人员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 由授予其资质的主管部门或者机构撤销该检验机构的检验资格……”。《文物保护法》第六十九条“历史文化名城的布局、环境、历史风貌等遭到严重破坏的, 由国务院撤销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二是相关主体存在违法的情形或者其他不适当的情形。《监督法》第三十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出的决议、决定和本级人民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 经审查, 认为有下列不适当的情形之一的, 有权予以撤销: (一) 超越法定权限, 限制或者剥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 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义务的; (二) 同法律、法规规定相抵触的; (三) 有其他不适当的情形, 应当予以撤销的。”

对于资质、资格的情形, 一般来说, 撤销直接搭配资质或资格, 而非证明资质、资格的证书, 但也有少数例外情形。如, 《药品管理法》第八十一条“进口已获得药品进口注册证书的药品, 未按照本法规定向允许药品进口的口岸所在地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登记备案的, 给予警告, 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 撤销进口药品注册证书。”

4.撤回。撤回的使用频率相对较少一些, 主要是指行政机关撤回行政许可。但在实际中, 撤回行政许可有行政机关主动撤回行政许可和申请人自愿撤回两重含义。《行政许可法》第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的注销手续:…… (四) 行政许可依法被撤销、撤回, 或者行政许可证件依法被吊销的。如果的确因为行政机关主动撤回行政许可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造成了财产损失的, 应当由作出撤回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承担。但同时, 笔者认为, 撤回也可以指当事人按照自己的意愿, 撤回自己提出的许可申请, 在核实查明后, 许可机关依法终止办理许可这种情形。比如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食品流通许可机关受理许可申请之后至作出许可决定之前, 申请人书面要求撤回食品流通许可申请的, 应当同意其撤回要求;撤回许可申请的, 许可机关终止办理。在行政机关主动撤回许可和申请人自愿提出撤回许可申请、行政机关依法终止办理许可两种情形下, 尤其对因“撤回”行政许可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由谁承担, 行政机关应当承担的责任是有很大差异的。

三、注销、吊销、撤销、撤回行政许可的适用规则

法理上对“注销、吊销、撤销、撤回”行政许可的适用规则如下:

1.注销行政许可的适用规则。注销行政许可适用于特定客观事实的出现、行政许可失效的情形。适用前提是特定客观事实的出现, 与被许可人取得行政许可是否合法无关。适用情形包括: (1) 行政许可有效期限届满未延续; (2) 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 该公民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 (3)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终止; (4) 行政许可依法被撤销、撤回, 或者行政许可证件依法被吊销; (5) 因不可抗力导致行政许可事项无法实施; (6) 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注销行政许可, 行政机关应当说明理由, 收回行政许可证件或者予公告。

2.吊销行政许可的适用规则。吊销行政许可适用于被许可人取得行政许可后有严重违法行为的情形。适用前提是被许可人取得行政许可后有严重违法行为。吊销行政许可, 只能由法律、法规设定。行政机关作出吊销行政许可的决定前, 应当告知被处罚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被处罚人要求听证的, 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3.撤销行政许可的适用规则。撤销行政许可适用于行政机关纠正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的情形。适用前提是行政机关违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或者相对人违法取得行政许可。适用情形包括: (1)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 (2)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 (3) 行政机关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 (4) 申请人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 (5) 申请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 (6) 依法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

4.撤回行政许可的适用规则。撤回行政许可适用于行政机关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收回已经颁发的行政许可的情形。适用前提是相对人取得的行政许可合法。适用情形包括: (1) 行政许可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 (2) 行政许可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但是, 如果按照撤回行政许可有行政机关主动撤回行政许可和申请人自愿撤回两重含义来理解, 以下的两种情形下, 对撤回行政许可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 责任由谁承担应当予以区别对待:

其一, 行政机关作为撤回行政许可行为的主动一方, 主动对行政许可实施撤回行为的, 行政机关因撤回行政许可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 作出撤回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予以补偿;

篇4:食品安全流通许可制度

非煤矿山具有点多面广,绝大多数属于非公小型企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特点,因此,历来是安全监管部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搞好矿山安全生产,如何对矿山加强监督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矿山伤亡事故的发生,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六个方面:

1、法规建设滞后。我国的《安全生产法》于2002年6月颁布,同年11月1日实施;《矿山安全法》于1992年11月颁布,1993年5月1日实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于1996年颁布、实施。虽然矿山安全立法工作启动较早,已经颁布10多年,对矿山安全生产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一直未能形成完整的法规体系,缺乏系统性。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矿山安全法》等一些法规、标准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特别是一些矿山安全技术标准和规程,亟需修订和补充。

2、监管体制不健全。为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共同发展,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普遍对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实施了非常严格的管理,安全监督管理力量普遍很强。而我国安全生产监察机构变动频繁,工作连续性差,目前尚未形成完善的监管体制。另一方面,专职从事非煤矿山安全监管的人员非常少。一些县级安全监管部门,甚至基本的交通工具都没有,电话费都无法保障,现场检查执法非常困难,监管力量薄弱。

3、企业管理水平不高。(1)绝大多数小矿山企业的生产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2)设计不正规,采矿工艺落后;(3)装备水平低,采用手工和半手工作业,本质安全化程度低;(4)内部管理工作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管理机构和人员;(5)业主素质普遍较低。小矿主对国家法律、法规、矿山安全生产知识普遍了解不多,自身素质较差,在矿山建设、生产过程中,为追求最高利润,不顾矿工生死,尽可能减少投入,导致矿山不具备基本的安全条件。

4、中介机构不成熟。中介机构在职业安全与健康事务中,充分利用其中立、客观的特点,扮演中间人的角色,负责绝大部分技术性强的认证、评估、检测、鉴定工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咨询和培训。在我国,安全中介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发育还不成熟,有关法规还不健全,缺乏约束力,中介机构的技术水平、服务质量远未达到要求,短时间内还不能适应安全工作的实际需要。

5、安全培训亟待加强。职业安全技术培训在保护从业人员免遭意外事故和职业病的伤害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矿山从业人员,特别是小矿山的从业人员主要以农民工为主,他们文化素质明显偏低,安全意识低、安全生产工作技能差、自我保护能力弱,就是矿长、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率也较低,先上岗后取证的现象比较普遍,目前安全生产培训无论工作机构数量,还是培训质量都很难保障工作需要。

6、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脱节。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与工伤风险相对应的费率机制。各地制定的费率档次少而粗,致使低风险的企业缺乏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积极性,而高风险的企业并没有因为参加工伤保险而激发事故预防的积极性。

由于非煤矿山存在这些问题,本质安全程度低,多年来伤亡事故一直处于多发状况。据2001~2005年统计分析,全国非煤矿山安全事故在各类事故中位于道路交通、铁路交通、煤矿、火灾之后,居第五位,在工矿事故中仅次于煤矿居第二位。

二、通过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大力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为进一步搞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当前应以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申办工作为载体,积极协同有关部门强化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提高矿山开采技术含量,淘汰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事故隐患严重、没有整改能力、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条件差的小矿山,使矿山企业朝规模化、规范化、管理有序的方向发展。具体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领导,协同监管。把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申办工作作为改善矿山安全生产条件、确保矿山平安的主要载体,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从多方面着力加强对矿山整治和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工作的领导。一是建立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领导机构。在省、市两级成立矿山安全专项整治暨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加强对申办工作的领导。二是制定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工作方案。以省政府的名义下发《全省矿山安全整治工作方案》,同时,积极协同国土资源厅、公安局联合向矿山企业发出做好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和安全整治的通知。三是召开有关部门矿山安全整治和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联席会,分析解决整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落实有关部门的责任。四是全力以赴。省、市安监局作为矿山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应经常召开矿山申请办证工作分析会,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推进办证工作顺利开展。

2、加强宣传,堵疏结合抓发动。一是营造宣传氛围,让业主明白申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召开消除事故隐患、规范开采现场会、矿山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告知会、矿山安全整治暨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动员会、矿山企业限期整改和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督办会等会议,培育典型,示范带动,逐步调动矿山企业主办证的积极性。二是加大巡查力度,坚决查处违法行为。在省、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安监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加大对矿山的巡查,开展联合执法,查处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严防已关闭和无证开采矿山“死灰复燃”,并采取集中联合整治和各有关部门依据自己职责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的办法,督促矿山企业全面排查整改事故隐患。三是抓住关键环节,促使矿山企业按要求进行整改。紧紧抓住矿山爆破作业火工材料供给这个“关键”不放,暂停对矿山企业火工材料供应,消除矿山业主侥幸心理和等待观望思想,再根据全省安全生产许可证申办进度,对不积极进行整改、不自觉申办矿山安全许可证的矿山企业停止火工材料供应,限期整改,促使企业加快办证步伐。

3、推广先进技术,联合抓技改。从实现机械化入手,从根本上提升矿山安全生产水平,解决矿山企业安全事故多发的安全问题。实行规模化生产,走中深孔爆破、机械化开采的路子。一方面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多渠道筹集资金帮助矿山企业联合改造。另一方面,采取联合行动,加大打击力度,关闭和淘汰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矿山。此外,针对矿山企业自己爆破存在许多安全隐患的问题,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组建爆破服务公司从事专业爆破作业,建设规范化民爆储存仓库,购置民爆器材安全运输专用车辆,组织专业爆破队伍,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所有矿山企业可不再直接进行爆破作业,统一由爆破公司负责。

4、严把申办关,着力抓好申办工作。根据国家安监局《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中的规定,要求申办企业要实现“五个百分百”(即员工保险、安全设计、设备检测、企业法人、矿长、安全管理员持证上岗、安全评价达百分百)。要求各矿山企业除配备持证上岗的特种作业人员外,还必须配备或者聘用专职的矿山工程技术员,对矿山开采作业进行技术指导,从而有效地保障矿山按规范开采。安监局人员经常深入矿山指导企业做好申办的软件和硬件,帮助企业联系中介机构进行安全设计、安全评价、安全培训等,对危险性较大的矿用起重、运输、提升、排水等机械设备进行检测,督促企业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使矿山企业具备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件,保证申办的质量和进度。同时,严格把好资料和现场审核关,逐条对照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条件,按新的管理要求,修订申请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为申办“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创造条件。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实施,对把好高危行业安全条件准入关,预防非煤矿山重大事故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一颁布就实施,留给矿山企业进行准备的时间有限,加上目前具体的实施细则尚未出台,给发证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而且,矿山安全评价是在特定时间内开展的工作,只能代表评价时矿山的状态,而矿山生产是动态的,每次爆破以后都有可能形成危石和险石,产生新的危险隐患。还有,矿产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对矿山安全许可没有涉及到矿山的规模、布局等要求,如何与矿产资源开发协调,这又是一个问题。

鉴于以上问题,我认为还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应结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贯标工作进行。应该有鼓励性的政策,使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矿山在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时,可考虑优先得到认可。(2)鼓励推行质量安全标准化,引进企业自身持续改进抓安全的办法,解决矿山动态安全的问题。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监管,重点要强调企业在安全生产中的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加强自身安全,完善自我约束。(3)严格矿山开办的程序。规定矿山企业在办理相关矿山规划、选址等手续之后,必须委托具备矿山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矿山开采总体设计,由设计单位出具《矿山开采设计方案》或《矿山资源开采利用方案》,且必须经过安全、矿管、公安、规划部门及若干矿山工程技术专家联合进行评审。安全部门重点对《矿山开采设计方案》中的“安全生产专篇”进行审查批准。凡新办矿山(含采石场)必须进行安全预评价、矿山安全“三同时”工作,进一步提高矿山市场的安全生产准入关,消灭新建矿山出现安全设施不齐全的现象。(4)严格审批条件,切实做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工作。在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认真开展非煤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工作,对不具备颁证条件的坚决不发证,不准生产。通过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淘汰关闭一批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企业,鼓励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兼并、联合,走集约化生产道路,进一步提高办矿水平,从源头上遏制非煤矿山伤亡事故多发的状况。

篇5:食品流通许可证八项自律制度范本

一、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1、食品经营者必须依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和国家工商总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及《厦门市生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食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食品经营者为第一责任人。

2、食品经营者对购入的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资格证明和许可证件,并由食品经营者保存供应商的有效期内的相关证照复印件备查,并每年进行一次核对。

3、食品经营者按食品品种和批次查验食品出厂检验合格证或质量检验合格报告、进口食品的商检证明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证明文件,并由食品经营者保存供应商的相关证明文件的复印件备查。

4、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食品经营者依法履行进货查验义务。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食品经营者,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供货商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可将有关资料复印件留存所属经营者备查,也可以采用信息化技术联网备查。

5、食品经营者对进入商场、超市、便利店悬挂“总经销”、“总代理”字样牌匾的必须查验是否持有合法有效的授权文书,并将文书复印件留存归档备查。

6、严禁准入的食品:(1)假冒伪劣食品;

(2)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过期、失效、变质食品;(3)不符合人身安全健康要求的食品;(4)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检验、验收不合格的食品;

(5)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污秽不洁、腐烂变质经及其它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规定的食品;

(6)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中文说明和标识的食品;

(7)非合法生产企业生产的食品;

(8)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入市销售的其它食品。

7、食品经营者要针对消费者的投诉、新闻媒体对不合格食品的曝光,及时开展食品经营情况自查,发现问题立即下架处理,并将自检结果通报工商部门,主动接受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食品进货验收情况的指导和检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依据有关规定积极督促食品经营者建立食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二、购销台账制度

按照国家对食品安全管理的要求,商场、超市、集贸市场、批发市场等食品经营者要建立食品购销台帐制度。

1、食品批发企业、商场、超市、集贸市场、批发市场等者要建立完整的食品购销台帐。

2、食品经营者要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或者保留载有相关信息的进货票据,并按照供货商或进货时间等标准,将载有记录内容的票据统一规范装订或者粘贴成册。台账记录、票据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3、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食品经营者依法履行进货查验记录义务。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食品经营者,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进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可将有关资料复印 件留存所属经营者备查,也可以采用信息化技术联网备查。

4、食品批发企业按照每次批发食品的情况如实制作批发记录台账,记录应当包括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或者保留载有相关信息的销售票据。台账记录、票据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年。

5、有条件的经营者依法对查验的许可证件、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以及建立的进销货台账,采用扫描、拍照、数据交换、电子表格等科技手段,实行计算机管理。

三、质量承诺制度

1、不销售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无产品检疫质量合格证和无中文标识的食品。

2、杜绝销售过期食品和露天摆放直接入口食品。

3、杜绝误导消费者行为和带有欺骗性的虚假宣传。

4、保证具有认证资格机构认证的食用农产品的品质和认证证书及专用标志的质量标准一致。

5、保证食品进货供货商主体资格的合法性,确保各种法定要件和约定的履行。

6、保证对销售的无认证证书、无产品检测合格证明的每一批次蔬菜、水果等进行药检抽检。

四、协议准入制度

1、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明确食品来源和责任,提高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确保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2、协议准入制度是指食品经营者(包括集贸市场、商场、超市、便利店)以协议的方式与优质农产品基地、食品质量合格的生产厂家和管理规范的批发市场、大型批发商建立购销挂钩关系,明确供货单位和供货产品质量责任,建立 优质食品进入市场的快速通道,保障上市食品的安全。

3、对以下食品大力推行购销挂钩制度:蔬菜、肉禽类及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熟食。

4、食品经营者应当与供货单位建立“场厂挂钩”“场地挂钩”的购销挂钩关系,双方应当签定合同,并使用规范的合同文本。在合同中就产品质量要进行详细的说明,对不合格食品的召回、退货、赔偿和出现不合格食品时解除合同等条款要有明确约定。

5、食品经营者应当将建立的购销挂钩的供货方情况和食品名录,报所管辖的工商行政管理所备案。并提供供货方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食品品名、品种、规格、商标;证明供货方主体资格及产品质量合格的相关票证信息。

五、食品质量责任制度

1、本制度所称市场,是指由投资者开办的,吸收其他经营者在其中经营的商品交易场所,包括有形集市贸易市场、批发企业、超市、商场等。

2、本制度所称市场开办者,指市场的投资开办者及市场经营服务机构。

3、本制度所称食品质量责任制度,是指市场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举办者对入场经营者的资格进行审查,明确和落实对入场经营者的食品质量管理责任。负有保证上市食品符合国家、企业或者地方制定的质量标准与卫生标准,保证上市食品不存在危害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的责任。

4、建立市场开办者食品质量组织机构,建立市场内食品质量和食品卫生制度,负责食品质量和食品卫生日常管理工作,督促经营者保持经营场所整洁卫生,保证经营的食品符合法定标准。

5、督促市场内食品经营者履行《食品进货检查验收制 度》等规定,保证上市食品符合法定标准,检查法定证照及相关手续,并分类归档备查。

6、对进场经营的食品经营者,要统一纳入履行《食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等规定管理。

7、认真履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积极协助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

8、传达贯彻政府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规范食品安全管理的其它有关规定。

9、市场开办者应当与场内经营者签定食品质量安全责任合同,在合同中明确经营者食品质量担任责任、不合格食品退市责任、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责任,以及违约责任。

10、市场开办者发现进场交易的食品有重大问题应及时报告辖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理。

六、食品质量自检制度

各类食用农产品经营场所的开办者应当建立食品质量自检制度。

1、商场、超市、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和有条件的食品经营者要完善自检条件,对不能实施标准准入、检验检疫准入管理的食品或对购入的肉类、蔬菜等重点食品加强自检。

2、建立食品质量检测室,专门从事对购入重点食品的检测。

3、要设置食品质量检测岗位,配备两人以上专门的食品质量检测人员,做好食品检测工作。

4、要购置必要的检测设备,自行开展质量检测。

5、通过检测,及时发现食品质量问题,对经检测不合格的食品进行退市处理,防止不合格食品进入流通环节。

6、在市场内设立公示牌,对食品质量检测结果、经营者信誉等进行公示。

七、食品退市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定食品退市制度如下:

(一)不合格食品退市原则

1、国家认证的检测机构抽检为不合格或质量监督部门公布的存在危害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隐患的食品。

2、经食品专家评估、确认的不合格食品。

3、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令不得销售的食品。

(二)不合格食品退市范围

1、定型包装食品外包装上无厂名、厂址、中文标识、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标准代号的;

2、假冒伪劣、有毒、有害、腐烂变质、超过保质期(有效期)的;

3、畜禽类产品无检验、检疫、卫生合格证明的。

(三)不合格食品退市的要求

食品经营者为不合格食品退市主体。同时,应建立不合格食品退市登记簿,记载退市食品的供货商、食品品名、批次、日期、不合格食品的检验结果,并针对不合格食品经销情况及时报告辖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四)不合格食品退市时限

经国家认证的检测机构抽检为不合格或给消费者造成人身伤害的食品,要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其他权威部门下达停止销售、购进通知后三个小时内退市。

八、临过期食品监管制度

为加强对临过期食品的管理,防止超过保质期食品继续销售,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食品安全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1、供应商提供的商品或用于各种目的的赠品,均需在所签订的供货合同或口头协议中明确约定食品的允收期、临近保质期的界限,否则不予收货。食品临近保质期界限划分:保质期为15天以上的,为保质期的20%;保质期7天到15天的,为到期前2天;保质期少于7天的,为到期前1天或者到期当天。

2、实行进(销)货电子台帐管理的,电子台帐管理软件每天自动比对,在设定临近保质期提示日及超过保质期日出现醒目提示,检索汇总归类数据。发现有临近保质期和超过保质期食品的,应当及时通知仓管员或者相关食品区质量管理员进行妥善处置。

3、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临近保质期和超过保质期食品。出库销售时应当做到“先进先出”。

4、销售散装食品时,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且每天或者定期对食品保质期进行逐件检查。如将不同生产日期的散装食品混装销售,必须在容器、外包装上标明最早的生产日期和最短的保质期。

5、销售预包装食品时,应当每天或者定期对食品保质期进行逐件检查,陈列时应当做到旧货靠前、新货靠后,使食品按照保质期到期的先后顺序流通。

6、设立“临近保质期食品专柜”,将临近保质期食品 进行集中陈列、降价销售,并作出醒目提示:“本柜食品降价销售,请购买后尽快在保质期内食用完毕”。并在每天收市前对专柜内的食品进行逐件检查,对未售出的到期食品,应当及时下架清点、做好记录。

7、将正常食品与临近保质期食品捆绑销售,或者将临近保质期食品作为赠品的,应当在该食品销售货架上或者该临近保质期食品上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

8、对超过保质期食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下架后以捣碎等破坏性方式彻底销毁。销毁情况应当如实记录,接受工商部门的监督检查。

篇6:食品流通许可申请收

(第一联由机关许可留存)

工商食许收字()第号

你(单位)于 2012 年月日提交的食品流通许可申请已收到,我局将于5日内作出是否予以受理的决定并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公章)

年月日

受理审查人员签字:

申请人或指定代表(委托代理人)签字:耿罗花

联系电话:***

························································加盖许可机关印章········

食品流通许可申请收到材料凭据存根

(第二联由申请人留存))第号

:(名称或姓名)

你(单位)于年月日提交的食品流通许可申请已收到,我局将于5日内作出是否予以受理的决定并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公章)

年月日

受理审查人员签字:

申请人或指定代表(委托代理人)签字:

上一篇:java学习笔记下一篇: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