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坎中学的教师名单

2024-05-19

大河坎中学的教师名单(通用2篇)

篇1:大河坎中学的教师名单

加快城镇化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诸多矛盾的重要途径, 是优化城乡结构, 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 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在投资审批、工商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行政管理权限。2010年首次确认公布了全国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名单。河北、山西、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四川、陕西等13个省的25个镇列入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陕西岐山的蔡家坡镇、南郑的大河坎镇位列其中。2011年5月12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重点示范镇建设的通知》, 决定以关中和延安地区为重点, 在全省选择30个重点示范镇, 加大扶持力度, 标准化推进, 示范带动全省小城镇建设。2012年8月24日, 经陕西省政府同意,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陕西省31个重点示范镇镇域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及典型社区规划设计汇编》, 按照规划, 大河坎镇近期 (2015年) 镇域人口13.87万人, 镇区人口11.5万人;远期 (2020年) 镇域人口17.9万人, 镇区人口15.0万人。规划对现有12个村庄进行整合, 建设9个新型农村社区。

二、加强组织领导, 制定改革试点方案

深化经济发达镇综合改革, 是推动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 是加快推进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需要, 是新时期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和切入点, 是优化小城镇发展环境的迫切需要。经济发达镇综合改革, 主要以增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为重点, 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重点示范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 对省政府确定的30个重点示范镇和南郑县大河坎镇进一步下放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权限、财政管理权限及财力, 完善财政激励措施, 增强重点示范镇当家理财、管理公共事务、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贯彻落实好文件精神, 南郑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 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 政府办、财政局、编办、人社局、公安局、住建局、国土局和大河坎镇为成员的改革领导小组, 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改革工作, 细化了改革任务, 夯实了责任。严格遵守因地制宜、财事相宜、理顺关系的原则, 对有关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权限做到能放则放、该放则放, 切实履行县级政府应承担的支持重点镇发展的五项责任。深入调研, 科学制定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根据中、省有关精神, 结合大河坎镇实际, 按照实事求是、有效管理、适度超前的原则, 制定了《南郑县大河坎镇行政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南郑县大河坎镇财政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目前, 大河坎重点示范镇体制改革已落实到位。

三、高起点规划, 构建重点镇发展框架

科学制定重点示范镇规划。推动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向重点镇集聚, 引导和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重点示范镇建设。支持金融机构拓宽服务领域, 增加对重点镇的信贷投入。积极支持重点镇完善配套设施, 吸引新办企业聚集。对重点示范镇的各类上报项目, 县发改、财政及各经济主管部门一律实行优先列入财政项目库。

支持加强重点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主动帮助拓展重点示范镇公共服务领域,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 加快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重点示范镇公共服务体系。

按照规划, 通过五年的发展, 大河坎镇“一环、两轴、三片”的空间布局将得到较大的拓展, 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有较大改善, 重点镇示范带动作用将充分显效, 城镇面积将达到15平方公里, 人口达到15万人, 基本实现与汉中中心城区融入一体, 城镇化水平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处于全省建制镇中领先地位。财政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2011年基础上, 预计到2015年镇级财政收入达到1 500万元, 年均增幅30%以上。

四、通过改革, 镇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实现了大河坎镇各项财政收、支的单独核算。镇金库单独设置运行, 镇级财政收入直接缴入镇金库, 支出自主安排, 真正实现了镇财政收、支的独立核算, 为大河坎镇行使辖区内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事务管理自主权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实现了收入较快增长, 镇级保障能力显著增强。2011年大河坎镇级收入829万元、支出829万元, 2012年实现收入1 078万元、支出1 808万元, 预计2013年镇级收入达到1 147万元, 支出达到1 942万元。

创新了社会管理, 促进了城镇化建设。财政体制改革以来, 大河坎镇在预算编制中行使了自主权。2013年该镇集中财力, 投入100万元建成了社会事务信息指挥中心, 全面实现了信息化和网格化管理, 高标准地创新了大河坎镇社会管理工作。对镇文化服务中心、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公办幼儿园、环卫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都给予了大力投入。

理顺了县、镇有关机构和人员关系, 优化了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体制改革后, 涉及城建规划、市政环卫、城管执法等镇域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机构和人员移交到位, 按照权责一致、财事匹配、财政自主管理的原则, 大河坎镇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广场办、市政园林管理处等单位的人、财、物全部交由大河坎镇管理, 涉及镇域经济社会管理和部分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共计32项事权已经全部下放大河坎镇便民服务大厅运行。大河坎镇辖区大病救助、临时救助、养老保险、婚姻登记、贫困证明办理、再就业优惠等多项关乎民生的公共社会事务得到统一办公, 有力地解决了人民群众特别是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后顾之忧。同时, 有效整合驻镇执法单位和城建、土地管理工作力量, 形成了工作合力。在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加优质的环境保障。

实现了城镇化建设全面推进。体制改革实施以来, 全镇共实施市政改造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住房建设和旧城改造四大类共22个项目, 完成投资15亿元, 形成了以机械、卷烟、房地产、建筑、三产为龙头的五大产业集群。累计完成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350万平方米, 艺苑、大华、裕华园等一批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顺利, 城镇人口由2万余人剧增到7万多人, 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框架由“一纵一横”发展到“四纵九横”, 城区面积由1.5平方公里扩大到5平方公里, 辐射范围由2个村扩大到6个村。以艺苑、大华为代表的房地产业, 以龙岗学校为代表的教育产业, 以影视文化中心为代表的文化产业, 以店子新城·汉城为代表的餐饮业, 以滨江绿化带为代表的休闲旅游产业, 齐头并进, 蓬勃发展。

摘要:陕西省南郑县大河坎镇于2011年9月被列入全国经济发达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和全省重点示范镇, 新体制运行一年多来, 有力地促进了该镇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

篇2:读中学写,习作教学必经的“坎”

关键词:积累;多读多背;多看多抄;掌方方法;读中学写

【中图分类号】G623.2

一、读中积累,厚积薄发

“为学之道在厚积薄发。”书读多了,写文章时才能达到“胸有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的境界。因此,学生语言的存储量越大,思维的空间就越广阔,说话和习作时就可以准确地选用词句,随时作出恰当的选择,写出生动、形象、感人的话语来。在阅读训练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至关重要。

1、课内多读多背。小学语文教材是编者精心挑选的,文质兼美,值得我们反复诵读。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把课文中精彩片断、生动的词句熟读成诵。

2、课外多看多抄。仅仅靠课文是不能满足学生阅读需求的,这就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来补充。然而,走马观花般的课外阅读对语言的积累帮助不大,做好摘抄尤其重要。古人读书的经验“不动笔墨不读书”,所以我要求每生必备摘抄本,把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好词佳句分门别类的积累下来,把精彩的句段背下来。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如:成语接龙、古诗接龙、佳句欣赏————让学生把积累与运用结合起来。

二、读中学习,掌握方法

课文是学生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的最好范例。读和写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的指导,是提高学生习作技巧的重要手段。

1、观察的方法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要写好作文,就必须学会观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从阅读课文去习得观察的方法。首先,要按顺序。教给学生观察的顺序,作文才不会“杂乱无章”。例如:《观潮》一文就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过之后的时间顺序观察的。其次要抓住重点。凡事都有主次之分,在观察事物时应遵循事物的规律,根据事物的特点重点观察。例如《翠鸟》一文作者在观察的时候就抓住了翠鸟的颜色鲜艳、飞行速度快等特点进行介绍。教材中可供我们借鉴例子比比皆是,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善于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习作水平就能得到不断地提高。

2、构段的形式

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构段方式,认识组句成段的规律,引导学生学习谋篇布局的方法。例如:《赵州桥》的第三段采用总分式的方法;《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采用的是首尾呼应的方法;《晏子使楚》一文作者则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构段的,《第一场雪》中的第6自然段的因果式。如果教师在教学每一篇文章时,都能有机地渗透文章的构段形式,久而久之,学生写作技巧就会逐渐提高。

3、表达的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材包含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等表达方式。其中的许多表现手法是值得学习而且必须学习和模仿的。 比如形象的修辞手法;传神的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以及景物的动态、静态描写;精确地说明方法,还有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等表现手法的运用都为文章增色不少。这些方法正是学生习作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感受到这些表现手法的神奇效果,而且要让学生学习掌握这些表现手法,并在心作中运用。

三、读中学写,读写结合

学生积累了一定的习作技巧后,还必须在学习中不断地实践和运用,习作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有效的时机,找准文本中的读写结合点进行随文练笔。将阅读与练笔统一起来,促进写作知识迁移和内化。

1、把稳切点仿精彩。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读写结合起来,抓住课文中的精彩片断,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这样即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教学《匆匆》一文,在学习“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作者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时间在我们做许多不经意的小事时悄悄流逝,无法挽留。在学生对句子的深入理解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写自己的时间是怎么溜走的。有的学生这样写道:“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专注的双眼前过去;聊天的时候,日子从滔滔不绝的话语中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從欢乐的笑声中过去。

有了例文中典型的句式,学生的表达淋漓尽致,没有任何的阻隔。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因素,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指导学生练笔,一课一得,学生的构思成文就会意到笔随。

2、意犹未尽续后文。续写是对原文的拓展和延伸,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篇课文往往也可以有千百种的续写。例如:我在教学《穷人》一文时,要求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渔夫和桑娜收养西蒙两个孩子后的情况展开续写。有的写渔夫和桑娜日子过不下去了,离开了海边流浪到大城市,给一个老板打工,最后孩子长大了,也当上了大老板。有的写渔夫捕到一只金龟,价值连城,过上了幸福的日子。有的写渔夫累垮了,只好卖掉自己的三个孩子,勉强养活西蒙的孩子……

这样的小练笔,既解决了“无米之炊”的窘境,又把课文的理解与语言文字的运用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想象的天地里自由自在地飞翔。

3、适当延伸补空白。任何一篇文章,作者在遣词造句、谋句布篇时,将内容与思想内化在文本中,但往往言不尽意,留给读者许多的空白点。文章自身的这些“留白”,给了我们想象创造的空间,指导学生进行空白补写,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例如教学《给予树》一课,可紧扣小女孩对洋娃娃“一直盼望”的迫切心情,让学生想象小女孩多么希望有个洋娃娃,像并人一样陪在身边的内心需求,并用“白天,她一个人孤零零的时候,她希望洋娃娃可以……;晚上,面对黑漆漆的屋子,她盼着洋娃娃可以……;甚至连做梦呀,她都梦着洋娃娃……。”的排比句式把小女孩每时每刻都在盼望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的内心世界填补出来。文本留下的“空白”,需要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用想象去填充,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掘。通过学生创造性地去填补这些“空白”,既能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又能达到了以读促写的目的。

上一篇:经典语录幽默篇下一篇:统计局人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