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余江县潢溪镇敬老院敬老先进事迹

2024-05-25

江西省余江县潢溪镇敬老院敬老先进事迹(通用2篇)

篇1:江西省余江县潢溪镇敬老院敬老先进事迹

余江县潢溪镇敬老院敬老先进事迹

潢溪镇敬老院创建于1992年搬迁,位于潢溪剥皮山上,紧靠梁余公路,空气清新,环境幽雅,交通便捷,全院占地面积52亩,拥有床位148张,餐厅、食堂、医疗室、棋牌室、健身房、活动室等配套设施。现有五保老人220人,其中寄养68人,管理人员7人。敬老院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老人,强化管理,逐步发展,不断改善院民生活条件,提高五保老人的生活质量,敬老院建设全面发展,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

领导重视,加强管理。敬老院建成以来,镇党政班子换了一届又一届,但每届班子都十分重视敬老院建设,把敬老院建设作为党委、政府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经常来院看望老人,嘘寒问暖,每逢传统节日都来院和老人共度佳节。同时成立了以分管副镇长为组长、镇民政办主任和敬老院院长为副组长的敬老院领导小组,加强对敬老院的领导和管理。加强对敬老院的领导和管理。实行每季度报帐一次,日常生活采购有老人参与的工作制度,确保老人的知情权,保障了老人民主参与管理敬老院事物的权利。在镇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对敬老院进行了绿化,使得敬老院环境优美。

民主管理,完善各项制度。近年来,我院制定了院务管理方面的各项制度,成立了院务管理委员会,制定了从院长到每个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会议学习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老人管理须知等,并上墙公示,以督促执行,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在强调制度化建设的同时,我们更注重自身的政治思想建设,经常利用工作例会和学习日,教育大家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同时,在院内设立了意见箱,以便老人对院容院貌、服务质量、膳食结构等各个方面提出意见或想法。对于老人提出意见或想法,我们都能够认真对待,给老人们一个满意的答复。并且在每年的年底都会民主评议出一定比例的五好院民和模范工作人员,给予奖励,调动老人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树立“办文明敬老院,创和谐社会”的意识。

积极改善生活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在院里安排两人居住一间房,配有电视、脸盆、衣鞋柜等,按时足额发放每人每月15元的老人零用钱,同时经常征求老人意见调整一周菜谱,在彭意茂院长的带领下,利用院里现有的条件种植时令蔬菜、饲养生猪,以“以副养院”为宗旨,创收、节支,不断提高老人们的生活待遇。在环境卫生方面,我们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每天一打扫,每周为老人洗衣服至少两次,注重服务态度,不厌其烦,悉心照顾每一位老人。在医疗防治上,我们为每一位老人都建立了健康档案,做到小病不出院,大病进医院,并且费用全包。另外我们订阅了几种健康有益的书报、杂志供老人们阅读学习,也经常组织一些有益健康的活动,丰富他们的晚年精神文化生活。

倡导人文服务,弘扬敬老风尚。敬老院本着“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的思想”,把“百善孝为先”的中华传统美德发扬光大,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品行兼优,事业心强把自己当做老人的儿女,象孝敬父母、长辈一样对待院里的老人,细心观察老人的需求,贴心为老人服务。

彭意茂同志担任院长以来,放弃了照顾家里老人、孩子的时间,全身心的投入到敬老、爱老的事业中。负责特护的服务员,对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每天端水、喂饭、洗衣擦身、端屎端尿,经年累月,不怕脏、不怕累。他们并没有特殊的津贴,仅仅是凭自己的责任心、爱心,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的工作。86岁的高贵容老人逢人就夸:“服务员比自己的女儿都亲!”

春节期间,服务员发现黄有莲老人情绪有些低落。通过细心观察得知,原来老人看见别人都有亲属来探望,自己亲人没来,心里有点儿不是滋味。服务员主动与其亲人进行了沟通。面对大年初三侄儿的突然到来,老人欣喜异常。

慰藉精神需求,营造温馨家园。潢溪镇敬老院不仅在物资上满足老人的需要,也时刻注重老人的精神需求。在每个老人心中营造浓浓的亲情氛围,让每个老人都能找到家的感觉。

黄天社老人刚入院的时候,因过不惯院里的生活,心里有抵触情绪,火气特别大,并且假装生活不能自理,每天躺在床上让服务员侍候。服务员知道老人的心结,就象对待亲人一样,每天一日三餐喂给他吃,还给他洗脸、洗脚、剪指甲、端屎端尿。在服务员坚持不懈的感召下,老人逐渐找到了家的感觉,不但站起来自食其力了,还在春节联欢会的时候主动唱了一首自己编的歌--《敬老院里幸福多》。敬老院里有个“生日角”,每当有老人过生日时,大家就围坐在一起,点燃生日蜡烛,唱起生日歌,互相传递着祝福,为老人燃起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篇2:江西省余江县潢溪镇敬老院敬老先进事迹

(部队)女 29岁 歌手 全国青联委员 敬老宣传员

“孝顺是疼爱,孝心是祝福,孝敬就是陪父母唠唠家常、散散步……”一直以来,作为全国老龄委的敬老爱老宣传大使,空政文工团独唱演员刘一祯用动人的歌喉演绎着敬老爱老的和谐乐章。除了唱歌,刘一祯自从2001年入伍以来,为敬老爱老助老做了大量公益性工作,她陆续到全国70多家敬老院、福利院进行慰问演出,组织开展敬老爱老助老宣传活动,经常把自己的工资花在敬老爱老助老的宣传和购买慰问品上,用实际行动温暖着每一颗苍老的心。

“公益”已成为刘一祯工作生活中极有分量的两个字。她在国内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北京松堂医院设立了“爱心小屋”,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对待行动不便的老人,讲笑话缓解患病老人的痛楚,亲手煮好热腾腾的元宵喂老人,买来戏剧唱片给老人听,陪老人聊天,为老人按摩、梳洗,每逢假日,她都不忘给老人打电话。

她说一切只缘于两个词,那就是爱心和责任。2008年,刘一祯再捐15万元帮助地震灾区人民,并进行了多场义演。

李国芬:伺候病母30年的平凡农妇

(内蒙古自治区)女 汉族 53岁 赤峰市巴林左旗农民

53岁的李国芬是一位农家妇女,30多年来一直伺候在生病母亲的床前,用她瘦小的身体硬是为母亲撑起一片蓝天。她的母亲38岁时就得了胃病和肝硬化,40岁腰椎骨坏死一节半,全身瘫痪,她的父亲又患胃癌去世。此时的李国芬才小学五年级,从此承担起照顾老人和全部家务的重担。长期营养不良和劳累过度,使得李国芬身体严重的发育不良,12岁以后,个子就不见长,但在她悉心的照顾下,瘫痪十几年的母亲却能自理到能走路。李国芬27岁时,母亲再次瘫痪,医生断言其母最多还有两年的生命,李国芬一如既往地精心照顾母亲,这些年里她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吃过一顿清静饭。在她尽心尽力的照顾下,母亲奇迹般地活到如今的78岁高龄。

李国芬是女儿,也是一位母亲,更是一位伟大的女性,母亲那脆弱的生命因为她的爱心而变得无比顽强。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久病床前有孝女!

李春元:

疏财仗义的公益大王

(山西省) 男 76岁

山西省闻喜县东镇川口村书记

“中华敬老楷模”们正在参观奥运景观

韩忠智 摄

身价50亿资产、跻身全国民营企业30强的海鑫集团老爷子李春元是当地有名的善人。他致富不忘国家,不忘众乡亲,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不仅让川口这个贫困村变成了全省闻名的小康村,而且他为支持公益事业捐款达1.44亿元。李春元被推选为川口村书记后,一上任就大力抓老年人工作,建立了“川口村老年协会”,健全制度,形成章程,成立相应机构,保障老年人的福利和权益。他还坚持数十年每年为老人进行体检,赠送全村老人练身剑和拐杖。从1999年开始,他每月给本村6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

这些数字是枯燥的,但对于相对贫困和步入晚年的老人来说,不亚于再造之恩。每年大年初一,都有上百个到他们家拜谢的人,以农村人最朴素的方式表达他们最深的谢意。

司范:大爱无边的白衣天使

(北京市)女 78岁 北京朝阳医院退休护士长

司 范在职时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市劳动模范、南丁格尔奖章;退休后,她的行为仍感动着整个社会。1988年退休后,司 范主动请缨,为社区内孤寡老人服务:登门拜访,量血压,听心脏。有些不愿跟人交流的“顽固”老人,也主动跟她掏心里话。司 范说:“老人最知情。我做一点事情,他们心里总记着,我工作的动力也从这里来。”司 范用热心驱散独居老人心病,她做了很多尝试,由她发起的“独居姐妹互助组”,集合了老伴去世、独自居住的老姐妹,经常举办一些谈天会,一块到公园散步、唱歌。她成立了“司 范志愿者爱心工作室”,开通为老服务热线,组织社会志愿者600多人对病患老人开展“一对一”包户服务。20年如一日,司 范义务照顾29位孤寡老人,家庭护理8000余次,体检出诊不计其数。

刘国江:敬老院里的好儿子

(吉林省)男 44岁 长春市二道区国税局干部

曾经当过兵的刘国江从参军转业至今27年里,他以雷锋为榜样,助人为乐。1996年3月,他遇到一位生活陷入困境的80岁老人邢淑凤,他出钱供养把老人送到长春市益寿院,从此,刘国江经常去益寿院看望老人们,10多年来,益寿院的老人们走了一茬又一茬,刘国江把这里的每位老人们都当成了自己的亲人,资助并照顾了100多位老人。

20年来,刘国江的业余时间基本都花费在老人身上,大部分收入用在孤寡老人们身上,他还资助了20多名贫困学生。

陶星:带着痴呆母亲上学的阳光少年

(湖南省)男 18岁

2004年,陶星14岁时,身患癌症的父亲去世,留下患有羊角风病、只有婴儿般智力的聋哑母亲和两万元的债务。此后这位坚强、乐观的“90后”少年开始了带着母亲求学的生涯。上高中时,他在学校旁边租了一间地下室,利用午休做饭,给母亲喂饭,服侍大小便,洗尿湿的衣裤,冬天他搂着妈妈双脚入睡。母亲时常犯病,甚至不知轻重地打人,陶星默默承受这一切,从未向命运低头。不久前,他光荣入伍,成为一名武警战士。

杨亚森:身体力行的“孝行书记”

(黑龙江省)男 50岁 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区委书记

“孝行举,天下和”是杨亚森的座右铭,他就任区长、区委书记以来,坚持把能不能将老年人的事办好当做检验执政理念和能力的重要标准,大力倡导,着力践行。2004年,杨亚森在齐齐哈尔市率先开展“孝行建华”系列活动。建华区每年筹集500多万元用于发展老龄事业,全区42个为老服务机构全部推行“星级化”管理,为老服务设施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杨亚森自己孝敬、照顾老人,还以此严格要求全区干部。他将老龄事业纳入全区文明城区建设规划和干部职工考核体系,对不支持老龄工作和不孝敬老人的干部,坚决不提拔。杨亚森还大力宣传“孝德”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营造社会敬老氛围。在他的建议下,“母亲节”被定为全区的“敬老日”。每年都评选孝星,成立“孝星”宣讲团,组织编写他们的“孝行事迹”,在社会上树立孝星们的光辉形象,群众深情地称他为“孝行书记”。

谭之平:自强不息的女大学生

(湖北省)女 25岁 土家族大学生武汉义工联盟秘书长

1999年,16岁的谭之平因家庭变故辍学务农。 2001年,谭之平带着50元路费只身“闯荡”到长阳县打工。2002年,19岁的谭之平在汉口开了家小超市,3年后她挣下了10多万元。

谭之平一直坚持自学。2005年,经顾客介绍,22岁的谭之平进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助产专业学习。她带着重病的继母和父亲重返校园刻苦读书,同时艰辛地工作和照料家务。2006年底,她又顺利通过了中专升大专的考试,成为湖北职院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一名大学生。严酷的生活没有让谭之平的心麻木,人世艰辛让她不忍看到别人的痛苦。在谭之平带动下,5000多名同学加入义工社,深入孝感福利院和社区、街道,帮助那里的老人、病人。

黄再军:“孝爱”为道的杏林名手

(四川省)男 45岁 成都风湿医院院长

“全国杰出青年中医”黄再军2000年从部队转业后建立了自己的风湿医院,但他不满足取得的成绩,要为社会作更大的贡献,选择了为老人尽“孝”这条道路。2003年,他开办了阳光康托苑,共收治老年人和病人400多人。黄再军个人出资500万元建立了四川省内首家老年公园。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黄再军和医务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将全院500多名老人和病人转移到安全的地点,带领全体工作人员为灾区人民捐款、献血,成立医疗救护小组赶赴救灾前线,优惠收治灾区孤老。

崔玉祥:捡“爹”捡“妈”上了瘾的包工头

(辽宁省)男 56岁

盖州市暖泉镇综合开发农场场长、敬老院院长

10年前,以承包建筑工程起家的崔玉祥发迹了。1995年,当地处于困境的敬老院的老人们找到崔玉祥:“敬老院情况不好,你就把我们这些孤老头子养活了吧。”崔玉祥看到老人们的窘境,主动要求包养敬老院老人!他先后共为敬老院投资45万元,敬老院进行了装修改造,每个老人更换了新衣新被褥,外面的人说:敬老院像干休所。

先后有从沈阳、黑龙江等地前来投奔他的“爹”和“娘”,老人们全都叫他“儿子”……现在,敬老院有26位老汉、3位老太,最大的93岁,最小的71岁。1997年,崔玉祥收养了盛学艳老人,当时老人告诉他“无儿无女”,可崔玉祥赡养了她3年后,盛学艳突然告诉崔玉祥:我有儿女,我离家出走20多年了。崔玉祥二话没说,将盛学艳送回了牡丹江老家。盛学艳的儿子凑了两万元钱表示谢意,被崔玉祥谢绝了。富有戏剧性的是,一段时间后盛学艳又从牡丹江回到了崔玉祥的敬老院。她告诉崔玉祥:不行,儿女们赶不上你。不久,她的老伴儿和儿子也来了,两个儿子也成为敬老院的职工。

北京市教育系统召开老干部座谈会

在北京教育系统第二十次老干部座谈会上,北京市相关部门在2009年将以校内资源和社区优势为依托,进一步做好教育系统离休干部养老服务。北京市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赵凤桐出席并讲话。

目前,北京市教育系统离休干部平均年龄已达81岁,生活照料成为当前离休干部最为关注的问题。新年伊始,北京市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要求各单位认真研究离休干部高龄养老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入了解老干部高龄养老的实际需求,以老干部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协调、争取各方力量,搭建平台,积极帮助他们解决高龄养老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建立和完善离休干部帮困机制,为老干部提供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据悉,2009年北京市将继续出台有关离休干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政策,完善落实离休干部生活待遇的保障机制,在养老、医疗、住房等方面为老同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张永忠)

南通市委老干部局全力打造服务品牌

2009年1月9日,南通市市委老干部局召开全市老干部工作创新创优成果评比交流会。2008年以来,南通市委老干部局紧扣部门职能特点,找准着眼点,围绕打造“情暖桑榆创一流”的服务品牌,开展了“创一流作风、一流素质、一流服务、一流业绩、一流团队”的创新创优活动,努力促进机关作风建设的不断深化,有效地推动全市老干部工作向前发展,涌现出了一批新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其中,南通市开展创建离退休干部“五好党支部”的做法,在全国处于率先地位。

祝福暖人心

2009新年伊始,各地政府、党政机关相关部门领导对各地老年人进行慰问。各地各级领导表示要将尊重、关心、照顾好老同志作为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他们要努力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创造良好的条件,深怀敬老之情,恪尽为老之责,多办利老之事,让老同志过一个幸福安康的晚年。

2008年年末,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老同志以颂改革迎新年为主题的座谈会。孙世芳院长代表院党组向与会的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表示节日的问候和祝贺。

2009年1月7日中午,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举行离退休老同志新年团拜会,近40名离退休老同志参加了团拜会。

2009年1月9日,国家电网公司总部老同志春节团拜会在北京举行。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刘振亚代表公司党组,向360余名老领导、老同志致以新春祝福。

上一篇:地方志办公室上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开幕式领导致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