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

2024-05-01

毒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精选6篇)

篇1:毒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

为了防止职业危害中毒事故发生,保障员工人身健康和安全,使企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员工和外来施工人员。

2、由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毒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

3、企业应采取综合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4、生产车间应保持良好的通风,限制有毒气体,可燃气体聚集,对可能有毒气体挥发的地方,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5、对各种可能产生毒物的过程,实行自动化、连续化、密闭化控制。以无毒、低毒工艺与物料代替有毒、高毒工艺和物料。

6、有毒物产生的作业场所要及时清理,保持清洁。

7、企业配备必须的急救器材和药品,编制好《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8、企业应安排接触毒物的从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9、企业对产生毒物的作业场所应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并将检测和评价结果予以公布,10、职业病的管理和诊断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对疑似或已确诊的职业病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篇2:毒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

为搞好本单位噪声作业的安全防护工作,保障员工人身健康和安全,使企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内各处室、分厂及外来施工人员。

二、职责与分工

主管处室:生产处。负责监督本制度的执行。相关处室:各处室、分厂。为本制度的执行部门。

三、内容与要求

1.公司应采取综合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2.生产区域和作业场所的噪声要符合标准规定,超过标准要限期整改。

3.对易产生噪声的生产过程和设备,技术部门设计时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以及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措施,用低噪声的设备和工艺代替强噪声的设备和工艺,从声源上根治噪声。

4.当班工人每天对噪声进行日常监测,并做好记录,企业应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并将检测和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5.新、改、扩的工程建设项目以及技术改造和引进项目、及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噪声控制,必须严格执行职业危害“三同时”审查,没有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一律不准施工和投产。

6.对于噪声超过标准规定的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限期达到标准要求。在无法彻底消除噪音的情况下,必须给员工发放个体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等,以减少或减轻对员工的听力损害。

7.企业应安排接触噪音的从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篇3:高铁高处作业安全防护

落实规范

落实各项高处作业政策法规规范, 不断健全和完善高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制度尤为重要。目前,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393号)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国务院令第549号) 、《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501号) 、《铁路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暂行办法》 (铁建设〔2010〕162号) 、《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 (铁运〔2012〕280号) 、《铁路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铁总建设〔2014〕168号) 、《铁路安全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693号) 、GB 3608—2008《高处作业分级》以及JGJ 80—9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对高处作业施工安全管理均有明确的要求。随着相关配套制度的逐渐细化, 执行力度的逐渐加强, 高铁高处作业安全防护措施将逐渐完善, 有力地促进了我国高铁建设高处作业的现场防护安全以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

注意事项

高铁高处作业与其他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存在许多共性, 施工防护应全面涉及高铁接触网建设、高铁桥梁挂篮施工、施工人员个体防护等内容。为加强高铁施工中高处作业的安全管理, 项目部须制定《加强高铁施工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则》, 并列为开展教育培训必讲的内容、安全检查必查的内容;要规范施工现场作业行为, 杜绝安全隐患;减少高处作业过程中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事故的发生, 确保施工人员生命健康安全。

根据GB 3608—2008《高处作业分级》, 高铁施工通常在山区或江湖之上, Ⅲ级及以上施工较多, 施工人员在进行Ⅲ级、特级高处作业时, 须办理《高处作业票》。高处作业票由作业负责人填写, 现场主管安全或工程技术负责人审批, 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未办理《高处作业票》, 严禁进行Ⅲ级、特级高处作业。

除以上做法, 在高处作业施工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6点:

一是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应符合一定的身体条件, 凡患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病、癫痫病等不适合高处作业的人员, 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二是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 衣着要灵便, 禁止穿硬底和带钉易滑的鞋, 严禁用绳子捆在腰部代替安全带。

三是在邻近区域设有排放有毒、有害气体及粉尘超出允许浓度的烟囱及设备等场合, 严禁进行高处作业。

四是6级风以上大风、雷电、暴雨、大雾等恶劣气候条件下, 禁止进行露天高处作业。高处作业要与架空电线保持安全距离。

五是高处作业应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跳板、吊架、梯子、防护围栏、挡脚板和安全带等设施, 搭设符合国家标准的脚手架。

六是高处作业严禁上下投掷物品, 所需材料应放置平整, 设置安全警戒区, 并设专人监护。30 m以上的特级高处作业与地面联系应安装通讯装置。

防护措施

高铁高处作业施工时通常使用900 t箱梁架桥机、造桥机、龙门吊车等吊装设备, 涉及高铁线路、电气化接触网、电力信号、隧道电缆、应急灯等设备的安装, 针对不同类型的工程, 应分别予以注意。高处作业吊装设备前准备

高处作业构件吊装应严格按照规定的吊装工艺和程序进行。吊装前应编制施工计划方案, 明确吊装安全技术的要点、措施。参与吊装的工作人员体检合格后, 进行吊装前, 应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吊装工作开始前, 应对各设备设施的规格及技术性能进行仔细检查, 如有损毁, 应及时调换或修补。起重设备应进行调试, 并试运行, 如发现其转动不灵活, 或出现磨损等情况应及时维修;各部件通过检查并正常运行后方可进行正式吊装。构件吊装就位, 应经初校、临时固定或连接可靠后方可卸钩, 固定后才可拆除临时固定工具。高度较高, 宽度较大的单件或最后固定组成一稳定单元体系前, 应设溜绳或斜撑拉固。构件固定后不得随意撬动或移动, 如需重校, 必须回钩。

防止高处坠落

高铁施工中高处作业吊装工作区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并设警戒, 无关人员禁止入内。起重机工作时, 起重臂杆旋转半径范围内严禁站人。运输、吊装构件时, 严禁在被运输、吊装的构件上站人指挥, 放置材料、工具等。

施工人员应站在操作平台或轻便梯子上工作。吊装层应设临时防护栏杆等安全措施。吊装工作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戴安全帽、安全带, 同时穿防滑鞋, 带好工具袋。

防物体坠落

自高处往地面运输物件时, 应用绳捆绑结实后吊下。吊装时, 不得在构件上堆放或悬挂零星物件。施工过程中严禁随意抛掷物体, 防止物件坠落伤人。构件必须绑扎牢固, 起吊点应通过构件的重心位置, 吊升时应保持平稳, 避免震动或摆动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起吊构件时, 速度不应过快, 严禁在高空久留及升降过猛, 以防构件脱落。构件就位后临时固定前, 不得松钩或解开吊装索具。构件固定后, 应检查其是否连接牢固, 确定牢固且安全后方可解下固定工具进行下一步吊装。风雪天、霜雾天和雨天进行吊装作业时应及时采取防滑措施, 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防止起重机倾翻

起重机必须在平整、坚实、可靠的道路上行驶, 不得停放在斜坡道上工作, 不允许起重机两条覆带或支腿停留在不平坦的地带。

起吊构件时, 吊索要保持垂直, 不得超出起重机回转半径斜向拖拉, 以免出现超负荷、钢丝绳滑脱、拉断绳索等现象;若起重机构件损坏, 应设置牵拉绳。臂杆上升、下降、回转过程中要平稳, 禁止在空中摇晃, 避免紧急制动、冲击震动现象的发生。未经技术部门批准, 起重机严禁超负荷吊装, 以避免加速机械零件的磨损, 造成起重机倾翻。

起重机应尽量避免满负荷行驶;在满负荷或接近满负荷时, 提升、回转操作不能同时进行, 以免因道路不平或惯性力等原因引起起重机超负荷而酿成翻车事故。两台吊装机械同时作业时, 两机吊钩索悬构件之间应保持5 m以上的安全距离, 避免发生碰撞事故。

高处作业吊装时, 统一指挥由专人负责, 指挥人员应熟练掌握起重机信号, 站位于操作人员视线范围之内, 并能清楚地看到吊装的全过程;操作人员要按指挥人员的各种信号进行操作, 事先应对指挥信号统一规定, 发出的信号要鲜明、准确。在风力等于或大于六级时, 禁止露天进行起重机移动和吊装作业。

起重机停止工作时, 应刹住回转和行走机构, 锁好司机室门。吊钩上禁止悬挂构件, 为避免伤人, 应将其升至高处。

规范高空作业车安全管理

高空作业车是高处作业施工过程中的必备工具之一。高空作业车的正确使用、规范管理为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增添了更多保障。使用高空作业车前, 作业人员必须检查其是否已经进行了必要的保养;检查其主要构件是否完整无损坏, 若有损毁情况出现, 应立即修整或更换, 并由专门负责人记录在案, 保证高空作业车实行安全、有效管理;高空作业车停止使用时, 应停靠在水平地面上, 保证其稳定性。

应急预案

篇4: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

【关键词】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U664.1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095-02

在目前我国输电线路的大部分都是处于500KV以下,所以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750KV输电线路已经大面积投入使用,现在开始大力建设1000KV的输电线路,在这种高压电线路中开展工作存在一定的危险,关系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问题,所以对输电线路的安全防护要特别的重视,也是对带电作业人员生命的保障。通过对高压输电线路的带电作业安全防护进行研究和总结,也对工作人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一、影响带电工作人员安全的主要因素

1、强电场对人体的影响

在交流输电线路上由于线路运行时会产生一定强度的工频电场,而且电压的增高会促使电场强度的增强,带电作业人员在强电场的影响下会感觉到麻电、针刺感等不良感觉。通过调查表明:人体能够引起大的电场变化,如果是带电作业的工作人员接近输电线路,电场强度就会增大,特别是在等电位作业时,在电场的影响下人体表面的强度会达到峰值。在理论上输电线路的场强达到240KV/M就会达到人体的对电场的感知水平,如果超过该数值就会对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特别是在高空作业的工作人员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严重会引起死亡,所以为了保护带电作业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必须要防护强电场对人体的伤害。

2、电流对人体的影响

电流对人体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主要的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是暂态和稳态电击引起的电流,所以在地面电位上的人如果接触到电场中与地面绝缘的导体时,会促使导体上的电荷与地面连通,这就会对人产生暂态的电击。放电量太大会对人体造成致命的损害。而稳态电击是一种工频电流,主要的形成方式就是在强电场中人体接触导体由耦合电容形成的电流连通,这种电击主要以电流对人体产生影响,通常情况下稳态电击时电流为1毫安时就达到了人体的感知水平,当电击电流大于1毫安就会对带电作业的工作人员产生伤害,所以要特别注意电流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3、静电感应对人体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把工频交流电场看作是静电场,所以静电感应也存在于工频电场中。静电感应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主要是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一种是人体在强电场中接触导体而产生的电击;另一种是人体处于地电位接触强电场中的绝缘导体而引起的电击,这两种情况全部属于暂态电击的现象,由放电量的大小判定对人体伤害的程度,如果放电量过大就会引起带电作业工作人员的不适,产生一定的麻电刺痛感,影响安全的工作。

二、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工具

主要通过穿戴安全工作服保障带电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包括两种安全服:一种是屏蔽服,也称为均压服。主要是金属纤维和棉纤维加工而成的,而且还具备经纬线编织的网眼,但是网眼还是存在一定的空隙,这就会让外界的电场线进入到屏蔽服内。屏蔽服所起到的效果一般通过屏蔽效率来衡量,电场线穿透的越小,证明屏蔽效率越好,对人体的损害就越小。屏蔽效率就是两端的接收级上的电压比值分贝值。另一种是静电防护服。在原理的构成上静电防护服与屏蔽服相差不多,不同之处就在于静电防护服的技术指标略低一些,静电防护服主要是用在塔上地电位作业和地面巡视作业,所以为了保障在地电位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三、高压输电线路的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

1、500KV及以上的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安全防护进行研究:①强电场的保护。带电作业工作人员穿戴屏蔽服的要求为:在小于500KV的输电线路的带电作业要穿戴上衣、鞋子、短袜、裤子以及手套,且屏蔽服内又均有内衬垫等相关的屏蔽服。屏蔽效率不能小于40dB,能够阻止99%的外部电场强度,同时对于屏蔽服衣裤任意两端点之间的电阻值均不能大于20欧姆。在进行屏蔽服实验时,任何部位温度的升高不能超过50度。②对电流的防护。当带电作业人员在接近导体时,会产生火花放电,这是脉冲电流引起的人体刺痛感,主要是因为人体在进行等电位工作时,会与带电导体存在一定的电位差,当处于外加的电压中,就会出现这种现象。所以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在等电位转移时要将人体面部与带电体之间的距离适当的增大,避免产生电火花。③对静电感应的防护。处于500KV的输电线路中常会出现以下两种静电感应的情况:一种是当工作人员穿绝缘鞋在高塔上进行带电作业时,如果用手触摸了塔,人体就会放电,产生刺痛感;另一种是地面人员处于强烈的电场中,由于触摸到了悬在半空中的金属挂件或者设备引起的静电感应,受到电击。主要的防护措施为:首先要穿戴屏蔽服,然后确保每个节点都连接良好。带电作业如果在高塔上,工作人员不能穿绝缘鞋或者屏蔽服等,如果要接触传递绳上的金属物体时,先要进行接地才能继续进行工作。

2、750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

750KV与500KV的输电线路的安全防护的原理基本一致,但是不同之处在于750KV的电压等级比较高,带电作业时等电位的安全距离会变大,所以采用的屏蔽服的屏蔽效率不能小于60dB,同时为了增加人体的覆盖面积,屏蔽服要与帽子连在一起,还要将帽檐加宽,面罩采用导电材料和阻燃纤维共同编织而成。

3、1000KV輸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

目前我国1000KV的输电线路还没有在实际当中运行,但是对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还是要进行一定的研究,通过对500KV、750KV的输电线路的安全防护进行总结,根据1000KV输电线路的特点,归纳以下几点防护措施:屏蔽服的屏蔽效率不能低于60dB,要结合纺织单位的能力适当增大屏蔽效率,然后同样采用连体的屏蔽服装,采用金属网状的面罩,网孔的密度不能影响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在进行电位转移时,要用电位转移棒进行防护,确保带电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高压输电线路的不断发展,在进行带电作业时安全防护是保证工作人员生命安全的基础,穿戴的整套屏蔽服要符合国家的标准要求,例如在带电运行的高压输电线路上,登塔作业人员一定不能穿绝缘鞋,地面工作人员一定要穿静电防护服。对不同等级的输电线路要采用不同屏蔽效率的屏蔽服,同时工作人员还要在平时的练习中熟悉基本操作,注意细节,严格按照规定和要求来执行每一步操作,这样才能够保证输电线路的稳定运行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胡毅;王力农;邵瑰玮;刘凯;张亚鹏;750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试验研究[J];电网技术;2006年02期

[2]王力农,胡毅,刘凯,郑浩,徐昱,陈燕;500kV高海拔紧凑型线路带电作业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5年08期

[3]张文亮,胡毅;发展特高压交流输电,促进全国联网[J];高电压技术;200 3年08期

篇5:高温作业防护规章制度范本

1 总则

1.1 为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防止高温对人体的危害,改善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条件,预防中暑,保护职工身体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规定了公司高温作业职业卫生管理的作业管理,作业环境管理,健康管理及职业卫生教育。

1.3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存在高温的作业场所。

2 作业管理

2.1 凡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防暑降温措施,必须与主休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2.2 车间内作业场所夏季允许气温上限,应按当地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同作业场所与室外允许温差之和计算;如某些作业场所的气温,在采取一般降温措施后仍不能达到要求时,允许温差可加大1-2℃。

2.3 根据不同生产工艺流程和厂房建筑条件,应从生产、建筑方面的实际情况,采取防暑降温治理措施。

2.4 在生产中凡能放散大量热量的生产过程和操作过程,对新建工程应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操作,非自动化、机械化的旧有厂房应尽量加以改进。

2.5 通风

2.5.1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自然通风,机械通风,确保岗位职工高温期间的安全工作

2.6 清凉饮料与防暑药品的供应。

2.6.1应按规定供给高温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人员茶水、含盐汽水等清凉饮料及防暑药品。

2.6.2 盐汽水含盐量一般采用0.1-0.2%。盐汽水水温以8-12℃为宜。

2.6.3 盐汽水等饮料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2.6.4饮水量以少量、多次,并根据个人需要自由饮用为宜,不应暴饮。

2.7 暑季作息时间

2.7.1 缩短一次性持续接触高温时间,工作中应多次轮换作业,执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2.7.2 在暑期,不应占用职工的业余时间,并应按上班班次调整单身同班次职工住宿。

2.8 应为露天作业的职工设置防阳光暴晒的休息场所。

2.9 个人防护

2.9.1 应发给高温作业和露天作业职工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

2.9.2 凡从事高温作业职工,应发给防护眼镜。

2.9.3 应给高温作业职工设置保存和发放个人防护用品的设施。

3 健康管理

3.1 健康检查

3.1.1 凡属新参加高温作业的职工,在就业前,必须进行全面系统的体检,如发现有职业禁忌症者,应严禁参加高温作业。

3.2应建立高温作业职工健康档案,并由企业的职工卫生管理部门或医疗单位保存和管理。

3.3 如遇发生中暑时,应就地抢救。对重症中暑患者应就地抢救后立即送往医院。

3.4 对确诊为中暑者,应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职业病管理。

4 职业卫生教育

4.1 就业前教育

4.1.1 凡属首次参加高温作业的职工,在上岗前必须接受就业前职业卫生教育。

4.1.2教育内容包括:高温对健康的危害,正确的作业方法,在作业时防止高温危害的措施,以及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发生中暑时的急救措施和方法等。

4.1.3 经教育后,通过考试或考核合格者,方可参加高温作业工作。

4.2 就业中教育

4.2.1 参加高温作业的职工在就业期间,必须继续接受本岗位的职业卫生教育。

4.2.2 教育内容包括:

(1).本岗位接触高温的特点及高温对健康的危害情况;

(2).本岗位高温危害应采取防暑降温措施的知识和应用等。

4.3 提高教育

4.3.1 凡从事高温作业的班(组)长、工(段)长、车间主任(科长)、厂长以及车间安全员、安全部门的安技人员,都必须接受职业卫生的提高教育。

4.3.2 教育内容包括:

(1).高温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有关防暑降温的卫生法规和文件;

(3).中暑时抢救的组织与操作技术。

5 附则

7.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7.2 本制度解释权归公司安全管理部。

2高温作业防护管理规章制度

为搞好本单位高温作业的安全防护工作,保障员工人身健康和安全,使企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内各处室、分厂。

二、职责与分工

主管处室:生产处。负责监督本制度的执行。相关处室:各处室、分厂。为本制度的执行部门。

三、内容与要求

1、首次参加高温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才能上岗。

2、凡是新、改、扩建工程的防暑降温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3、高温分厂应采取有效的自然通风,合理安排进风口和排风口。

4、企业对产生高温的作业场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并将检测和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5、在高温作业场所附近,应设置员工休息室。

6、按规定给高温作业人员提供茶水、淡盐水、荷香正气液、风油精等清凉饮料及防暑药品。

7、给高温作业人员发放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劳动保护用品,如阻燃服、护目镜、面罩等。

8、企业应安排接触高温的从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9、职业病的管理和诊断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对疑似或已确诊的职业病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3高温作业防护管理规章制度

1、高温作业系指工业单位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的气温时,其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气温2℃或2℃以上的作业。

2、高温作业场所综合温度应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XX)的要求。

3、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设计应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中有关防暑的要求。

4、单位医疗部门在暑期要深入生产一线,对生产车间、施工、检修工地进行巡回医疗,发现情况及时诊治并及时向公司生产与安全部门报告,同时报告上级卫生部门。

5、防暑降温设备应有专人管理,按时检修维护,每年在暑季前检维修一次,并进行效果评价,制定切实可行的使用办法和管理制度。

6、应尽量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改进工艺过程和操作过程,减少高温和热辐射对员工的影响。

7、应对高温作业场所进行定时检测,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和辐射强度,掌握气象条件的变化,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并将检测结果在作业场所向职工公布。

8、对封闭、半封闭的工作场所,热源尽可能设在室外常风向的下风侧,对室内热源,在不影响生产工艺过程的情况下,可以应用喷雾降温。当热源(炉子、蒸汽设备等)影响员工操作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9、高温作业场所的防暑降温,应首先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使用送风风扇、喷雾风扇或空气淋浴等局部送风装置。

10、根据工艺特点,对产生有害气体的高温工作场所,应采用隔热、强制送风或排风装置。

11、对高温作业员工应进行上岗前和入暑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凡有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严重的呼吸、内分泌、肝、肾疾病患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12、发现有中暑症状患者,应立即到凉爽地方休息,除进行急救治疗和必要的处理外,还应到职业病诊断机构诊疗。

13、从事高温作业的员工应有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根据气温变化,适当调整作息时间,避免加班加点。

14、高温作业的分级应符合《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20XX)的规定,对高温超标严重的岗位,应采取轮换作业等办法,尽量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

15、高温作业场所应设有工间休息室。休息室应隔绝高温和辐射热,室内有良好的通风,休息室内气温应低于室外气温,设有空调的休息室室内气温应保持在25-27℃。

1.放射防护规章制度范文

2.放射防护管理规章制度

3.员工规章制度范本大全

4.商场规章制度范本

5.网店规章制度条例范本

6.设备大修规章制度范本

7.工厂规章制度范本

8.机房规章制度范本

篇6:浅谈矿山电焊作业安全与防护

【关键词】电焊作业;身体健康;危害因素;防护措施;安全操作

概述

近年来,在矿山企业生产施工中,电焊作业应用不断扩大。电焊作业中产生弧光辐射、高频电磁场、金属蒸汽、粉尘、噪声及射线等有害物质,对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安全造成很大危害。如同时电气设备本身存在缺陷或者操作人员存在违章作业,就可能引起灼伤、火灾、爆炸、触电、中毒等事故。危害电焊作业人员和其他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电焊的作业原理

电焊机大体分为直流电焊机、交流电焊机、埋弧自动半自动焊机、对焊机、点焊机等。电焊利用电能转换为热能对金属进行加热焊接,它利用电弧热将焊条前段和工件局部融化,形成焊缝连接。电弧的产生来源于电焊机。电弧放电时,电流可达几百安培以上,但电压并不高只有几十伏特。电弧产生大量热量,温度高达8000℃,并且发出可见光及紫外线,红外线等辐射线。

二、电焊作业中的危害因素

1.爆炸因素。

电焊作业周围有易燃易爆物品时,由于电火花和火星飞溅极易引起爆炸。另外电焊作业过程中所使用的氧气瓶及乙炔等也存在爆炸的危险。

2.有毒气体。

空气在弧光的作用下会产生大量有害烟尘或微粒粉尘。比如在电弧高温下会产生蒸发、凝结和气化等化学反应,伴随着产生大量有害烟尘和臭氧、氮氢化物等有毒气体。在没有良好的通风环境下,对人体危害极大。

3.灼伤因素。

高温电弧使金属融化、飞溅,很容易使人受到灼烫伤害。焊接中为去处药渣而敲击焊缝时,未全部冷却的药渣很容易击伤眼睛;

4.火灾事故。

①电弧焊过程中电火花和火星飞溅②电焊机接触不良,电阻热高或者未按规定及时断电③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电弧、火焰温度很高,辐射热比较强④作业人员违反操作规定在禁止动火的地方作业⑤焊接作业中产生的电火花、溶渣等极易使工作服或者手套引燃

5.辐射危害因素。

在电焊作业过程中会产生电弧光,伴随着的紫外线、红外线、高频磁场等辐射对人的身体有一定的伤害。如果防护不到位,就会对作业人员和周围人员眼睛和皮肤等部位造成伤害。长期处于高频磁场还会对人的神经系统造成危害。

6.触电因素。

电焊作业中经常接触到电源,如接触焊枪、汉奸、焊钳、调节电流、更换焊条等都是带电性质作业。若劳保用品不合格、忘记穿戴劳保用品、电气发生故障或违犯操作规程者将有可能造成触电事故。尤其是在管道或者容器内操作时触电的危险性更大

三、矿山施工电焊安全操作和防护措施

1.电焊作业人员必须经专业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准上岗独立操作,必须佩戴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才能进行焊接作业。

2.实施作业前,认真检查焊机和导线路的安全技术状况。使用合格电焊钳。能牢固地夹紧焊条,与电缆线连接可靠,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必须做好焊接的所有安全工作后方可进行作业。

3.施焊过程中不得带负荷拉闸、合闸。更换焊条时,应戴皮手套,身体切忌靠在焊件上,以防触电。

4.电焊机安装时应做好防雨措施,以免受潮。一次线长度不应超过5m,二次线应不大于30m,一二次接线柱处应加防护罩。严禁利用建筑物的金属结构、管道、轨道或其它金属物体搭接起来形成焊接回路。

5.为防止焊接灼烫,应穿好工作服、工作鞋、戴好工作帽。工作服应选用纯棉且质地较厚,防烫效果好的。注意脚面保护,不穿易溶的化纤袜子。

6.在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扩散区域内、承压状态的压力容器及管道、带电设备、装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内以及受力构件上严禁焊接或切割。严禁在已喷涂过的油漆和塑料的容器内焊接

7.作业时应穿戴防护服、绝缘鞋、电焊手套、防护面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高处作业时须系好安全带。

8.作业前应检查焊机、线路、焊机外壳保护接零等,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电焊作业现场周围10m范围内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9.焊接不允许超载。

电焊机使用过程中不允许超载,否则将会因过热而烧毁电焊机或造成火灾,以及超载造成绝缘损坏,还可能引起漏电而发生触电事故;

10.焊接前,应先检查焊机设备和工具是否安全,如焊机接地及各接线点接触是否良好,焊接电缆绝缘外套有无破损等。

11.电焊机必须设置单独的电源开关。电焊机的配电系统开关、漏电保护装置等必须灵敏有效,开关箱内必须装设二次空载降压保护器,导线绝缘必须良好。电焊机的绝缘检查、接线、装设开关必须由电工完成。

12.进行电焊作业前,应检查作业环境,清除危险因素和设置监护人员。电焊作业现场周围10m范围内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13.施焊地点潮湿时,焊工应站在干燥的绝缘板或胶垫上作业,配合人员应穿绝缘鞋或站在绝缘板上。绝缘鞋的绝缘情况应定期检查。

14.在金属容器内金属结构上及其他狭小工作场所焊接时,触电的危险性最大,必须采取专门的防护措施。如采用橡皮垫、戴皮手套、穿绝缘鞋等,以保证焊工身体与焊件间的绝缘。禁止使用简易无绝缘外壳的电焊钳。

15.改变焊机接头、更换焊件需要改接二次回路时,或转移工作地点,焊机检修暂停工作或下班时,必须切断电源后方可进行操作。

16.严禁用拖拉电缆的方法移动焊机,移动焊机时必须切断电源。焊接中途突然停电,必须立即切断电源。

17.交流弧焊机一次侧电源线必须绝缘良好,不得随地拖拉,长度应不大于5米,进线处必须设置防护罩。

18.焊机二次接线宜采用YHS型橡皮护套铜芯多股软电缆,电缆的长度应不大于30米。

19.当清除焊缝焊渣时,应戴防护眼镜,头部应避开敲击焊渣飞溅方向。

20.高空焊接或切割时,必须系好安全带,焊接周围和下方应采取防火措施,并应设专人监护。

21.电焊机安放在通风良好、干燥、无腐蚀介质、远离高温高湿和多粉尘的地方,露天使用的焊机应设防雨棚。

四、结束语

上一篇:炉桥电灌站更新改造一期工程开工下一篇:制片人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