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与小区森林防火责任状

2024-04-25

社区与小区森林防火责任状(通用11篇)

篇1:社区与小区森林防火责任状

社区与小区森林防火责任状

为了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预防森林火灾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镇委镇政府工作要求,结合本社区实际,特订立本责任状:

一、本森林防火年度为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

二、各小区负责人为本小区森林防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三、做好森林防火宣传和防范工作,做到“护林防火十不准”家喻户晓。

四、组织防火救防队,明确鸣锣员,在进山路口设立警示牌。

五、如发现火警、火灾,各小区应及时上报并迅速组织人员扑救,对瞒报火情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对在打火过程中,退缩不前、推诿逃脱的党员干部要严肃处理。

六、在防火期限内,发生火警、火灾,要严惩失火者。火灾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处罚2000元,取消当年评先资格。

七、本责任时间跨年度,如工作变动,新责任人承担原责任人的相关责任。

社区责任人(签字):

小区责任人(签字):

年月日

篇2:社区与小区森林防火责任状

甲方:重庆点滴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毕节分公司 乙方

为配合消防工作的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消防工作要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消防工作原则和“防范胜于救灾”的消防工作方针,把本小区的消防工作做好,落实消防岗位责任制,努力搞好群防群治,维护本小区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明确责任做好消防工作双方签定以下责任书:

1、甲方乙方共同遵守国家和本市制定的消防法律、规章和消防技术规范,及本小区制定的相关安全消防管理制度;

2:甲方负责本小区内公共区域的防火安全工作,提供公共区域内的消防监督系统、消防栓、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和器材的管理,并保证其正常运作和维护保养,对本小区公共区域的安全防火工作负全面责任。

3、乙方负责自有物业及单元内的防火安全工作;爱护小区内的消防设备、设施及消防器材;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其他消防的法律法规,并做好家庭成员、亲戚、租户的消防宣传工作,树立防火安全意识;保持本小区楼道内和出口通畅无阻,不占用或封堵,不在消防通道上停放车辆或堆放杂物;不在本小区内经营和燃放烟花、炮竹等易燃易爆物品;不燃烧香火、纸张、织物、纤维、塑料制品,木器及其他废气物等;严格按照燃气管道的使用要求,不擅自改装隐蔽燃气管道;遵守安全用电管理规定,不超负荷使用电器及私拉乱接电线,不私用灌气乱倒残液;进行烧焊等动火作业时,保证向物业公司提出申请,并做好防范措施;装修施工前,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和消防措施,配备灭火器,指定专人为防火责任人,并严格遵守建筑装饰防火规范;积极参与消防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乙方对自有物业和本单元内的安全防火工作负直接责任。

甲方:

签订日期;

****年**月**日

篇3:社区与小区森林防火责任状

一、如何让小区业委会“选对人”

小区实现良好治理的核心, 是在各种问题初始的萌芽状态就能有效解决, 避免积小成大。从业主的角度来看, 做到这一点的关键, 在于法定组织——业委会能否得到有效的培育, 能否推动业主们选对人、让业委会有效发挥建设性作用。

从小区利益格局来看, 业主组织从缺位到到位, 必然伴随物业企业从当家到服务, 至少从单独当家到共同当家的变化。无论物业企业是否侵占业主利益, 其单方主导地位必然可能在业主组织成立后消解, 这个利益调整的必然过程, 尤其需要推动业委会选对人, 推动业主们选举理性、稳妥、有效解决问题, 稳步实现小区主导地位变迁的精英成员进入业委会。

对于这点的必要性, 各区已经有初步的认识, 已经有多个区强力启动“公职人员进小区”, 但是从效果上看, 仅仅停留在“占领阵地”的阶段显然远远不够。在不少小区, 已经出现公职人员为主的业委会受到大量业主质疑, 难以开展工作, 被迫辞职甚至被罢免等情况。公职人员凭借政府公信力进入小区, 但未能有效解决房屋电梯消防失修等实际问题, 反而可能损害政府公信力, 让小区陷入更大的僵局。

对于大量业主对于公职人员为主构成的业委会的信任危机, 需要检讨和反省的, 是公职人员进入业委会之后, 为什么没能解决问题, 为什么与业主的沟通交流出了问题?

首先, 推动公职人员进入业委会, 不能只看到其身份与公信力优势, 而忽视对其本身时间、精力、特长等综合因素的考察。从小区群众工作的角度来看, 无论是沟通所需的时间和精力, 还是沟通必要的制度互信机制, 都远远比其公职身份与全部能力更为重要。在目前物管信访纠纷已经成为信访维稳重大源头的情况下, 设立专职的小区公务人员或者为公职人员确立小区专职任务, 确保他们具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压力或动力从事小区工作, 可能是一个更优的选项。

其次, 推动公职人员进入业委会, 不能只派散兵游勇上场, 而应当提前组织战地培训、形成良好协作的团队。业委会与机关事业单位不同, 依法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 业委会成员的协同作战非常重要。很多委员选前互不相识, 选后互不来往, 工作时各自表达, 缺乏配合与支持。实践显示, 只有业委会多数成员之间首先达成一致, 对于解决问题的优先次序、具体策略等形成共识并分工协作、相互补位, 才能有效发挥业委会应有的作用。

第三, 推动公职人员进入业委会, 不能只看重其个人精力能力, 而忽视对业委会、业主大会的阵地平台的架构。业委会必须遵守物权法、物管条例等系列法规, 是业主大会的召集人与执行机构, 只有在凝聚业主共识、通过小区业主大会做出决策之后, 才谈得上执行与落实。业主大会是业委会最核心、最根本的阵地, 只有让业主大会简单召开、轻松召开, 才能让公职人员进入业委会之后有枪有弹有阵地, 有粮草有后援, 能够打胜仗, 最终解决房屋电梯消防失修等难题。

二、如何让物业企业“做对事”

目前的物管条例, 将“宗地红线图”内房屋和居住安全、消防、清洁绿化等责任委托给小区承担, 物业公司成为直接责任人, 物业服务事实上具有了准公共服务的性质。但与此同时, 大量小区房屋漏水老旧失修、电梯故障“惊魂”等问题频发, 大量物业公司难以负担这些准公共性质的服务。

不但如此, 实践中已经出现大量企业依法“代收”维修金却拒绝依法“代缴”而自装腰包, 未经业主大会违法使用维修金, 阻挠业主大会选聘新物业, 拒绝配合物业交接甚至暴力抵制等种种问题。

从小区治理结构来看, 很多物业企业面临小区利益格局调整时普遍的违法甚至暴力抵制, 凸显出应有的市场化机制难以发挥作用, 市场竞争优胜劣汰难以实现。特别是小区内部缺乏对物业企业轻微违法的制衡手段, 导致本应是社会秩序最后一道底线维护者的政府, 不得不成为物管纠纷第一道防线的面对者。

与如何让业委会“选对人”、推动与支援公职人员进入业委会相应, 小区治理结构应当确保物业企业在小区“做对事”。

首先, 根据物业服务准公共服务的性质, 应当强制要求物业管理事务和财务公开透明, 这也是支持公职人员进入业委会必要的制度基础。与普通商品成本造价可以作为“商业秘密”不同, 物业服务涉及众多居民, 带有准公共性质, 可能导致信访维稳, 应当强制公开透明, 包括像一些基层政府已经做的那样, 对小区财务进行普遍或抽查式的强制审计, 审计结果向全体业主公开。

其次, 根据物业服务准公共服务的性质, 应当落实政府法定责任, 确保小区能够实现物业企业与业主大会一对一有效谈判协商, 避免物业企业因业主大会缺位而无奈当家甚至圈占地盘的问题。物业企业能否“做对事”, 对与错最核心的指标, 应当是业主大会是否授权、是否同意。

第三, 根据物业服务准公共服务的性质, 鉴于物业服务牵涉社会是否稳定和谐, 牵涉房屋设施安全, 牵涉人民群众最大宗财产的保值增值, 对于物业企业的违法行为, 实施相比普通市场主体更加严格的执法监管与处罚。

例如对于特区物管条例规定的代收不代缴维修资金、导致真正大修时小区无钱可用, 不但应当依法处以每月1万元的罚款, 更应当追究相关企业违法侵占、挪用业主共有资金的刑事责任。只有严格执法, 才能确保遵纪守法的企业能够避免被市场劣币驱逐, 切实推动市场化选择。

三、如何让小区治理结构有效运作

在小区房屋设施维护安全问题频发、信访维稳数量持续高发的情况下, 打通社区治理与小区治理的区隔, 解决“两张皮”的问题, 将施政重点与重心向小区倾斜, 让小区真正成为社区、城市、国家善治的细胞与基石, 更显必要。

直接实施小区治理的社会力量, 目前主要有两类人群:一类是社区工作站 (居委会) 辖下的专职协管员队伍, 一类是社区服务中心的专业社工队伍。前者主要出自社会招聘, 承担着较重的行政任务, 包括业委会的筹备、指导与物业纠纷的调处等等;后者主要出自校园招聘, 承担着社区文体活动、心理咨询、个案辅导等任务。两者相比, 前者处理矛盾纠纷的经验更加丰富, 协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 但是学术知识和技能、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相对欠缺, 后者则相反。

其实, 从社工“社会工作者”的学术定义来说, 其本职就是运用专业知识、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目前, 深圳的社区社工队伍相对“偏科”, 注重文体活动、心理辅导, 对于信访维稳和社会冲突最激烈、最需要专业服务的物管纠纷等四大矛盾反而缺乏应有的作用。

篇4:社区与小区森林防火责任状

关键词:社区;合作;责任

现阶段,农村社区对我们来说是相当熟悉的。随着社区在城市中的不断深入和建设,近几年来,农村社区也在不断地扩大和发展。和谐社会的提出和发展,使得农村中公共服务的建设和完善对和谐社会的大力发展有重要意义。在此之前,有很多学者对城市社区的公共服务做出了很详细的分析和见解,但是在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政府和社区组织的合作和责任。由此可见,农村社区的各方面处于薄弱环节。

1 概念的界定

1.1 农村社区

农村社区的概念有好多种,不同的人对农村社区的理解不同,但都有相通的地方。农村社区通常就是说居民以农耕生产为主要功能,把农业作为主要的谋生手段,在居住方式上主要是以村落为主,规模通常较小。这些都是指传统意义上的社区。

1.2 新型农村社区

新型社区不再局限于在农村中,它是指一大片区域,有一定的规模,有相似的情况,想法,甚至是工作环境,知识背景等,以多种社会和经济关系结合而组成,具有比较完备的社区组织和社区服务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1.3 农村社区组织

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内的政府组织。主要包括社区的党支部和政府职能部门在社区内的派出机构。村党支部在乡村社区代表着国家权力,它的行使以国家权力为强力支撑。具体到村党支部日常工作重点,村党支部以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任务为主。这就决定党村支部在乡村社区中代表国家利益,职责履行中更多向上级以及中央负责。社委会、村委会等社区自治组织,村民代表大会等。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教育、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自治权是国家向基层社会让渡的部分治权,村委会的自治权来源于村民的授权,村委会在村民自治活动领域内行使自治权,但是乡镇政府有权指导。

2 农村的公共服务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农村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服务资源匮乏的问题凸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是要不断满足农村居民的这些要求,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共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主,促进土地节约、资源共享,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逐步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

2.1 义务教育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教育被摆在了重要位置。当国家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后,农村的孩子可以在更优越的环境下学习知识。然而,由于硬件设备的缺失,教育资源的不匹配,有的乡村只拥有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设施,初中及以上的就学需要去别的乡镇、县市。更有的地方甚至连学校都没有。

2.2 医疗问题

我们在对社区医疗满意度的调查中,大多数居民都对医疗设施很不满意。社区内没有专门的医疗站,甚至很多农村中都没有合格的医疗所,就医不方便,是最大的医疗问题。即使条件稍微好一些的农村有自己的卫生所,但是医生的医术水平却不高,甚至有一些都没有临床经验,常规医疗设备不齐全,设备很旧,医生少,到了晚上没有人值班,很多病人晚上生病也必须等到第二天去看,耽误了最佳就诊时间,很多病人因此付出了生命。还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收费太高,一些家庭很难负担得起较高的医药费。看病难,看病贵依然存在。

3 政府与社区组织的合作与责任

上述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毕竟农村设施的建设不完善,很多福利待遇还没有辐射到这些边缘地区。教育、医疗、道路这些基本的仍没有达到小康水平,为了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构建和谐的农村社区环境,政府和社区组织需要调适自己的责任,达到城乡经济一体化的目标。

3.1 政府与社区组织各自责任

政府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在社区建设中,由“划桨者”转为“掌舵者”,也就是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政府在社区建设中主要是制定相关政策,建设方向,保证这些政策得到实施,顺利完成。改变政府在社区组织中的“越位”和“缺位”现象,同时处理好放权和收权,相信在政府的领导监督下,社区可以做到有效实施,顺利完成。社区组织有多层阶级性,他们有各自的活动范围和管理体系,主要依靠行政命令来维持运转,实现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的综合运用。社区组织与社区居民联系最为直接,要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提供最为需要的公共物品。另外,在社区组织的运行机制中,要完善考评机制,改变过去混乱的局面。实现良好秩序管理。

3.2 政府与社区组织的合作

党村组织是国家在农村的执政主体,要充分发挥党的先进性。但是,在社区管理中,政府供给单一效率低,财政负担大,社区组织需求多样,难唱独角戏,社区自治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政府善于使用“扶持之手”,用激励措施,凝聚势头。第一,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拨款必须全部落实,同时发放农村社区教师补贴,以及贫困生补助,推动城乡教师双向流动,建立农村社区教育投入机制,投入教师培训费,加快设备更新速度。第二,首先政府要在农村社区建立医疗站或者是小型卫生所,保证一个村有一家,设备齐全,人员充足,夜间轮流值班,让社区居民都参加医保,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社区医院衔接医院,政府完善社区医院的规划,投入有效资金,使得居民感到满意,感到幸福。第三,政府财政拨款到维修道路上,小到田间小路,大到柏油大路,同时后续的交通设施也要跟上,建立社区内公交设施,途径每一个村庄,设立公交路线,解决居民出行问题。

参考文献:

[1]黄蕾.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政府的责任[D].华中师范大学,2007.5.

[2]张锦堂.东莞石龙镇农村医疗服务供求问题的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3.12.

[3]卢西.论城甲市社区医疗服务史的政府责任缺夫及其对策研究——以长沙市社区医症服务建设为例[D].中南大学,2009.5.

[4]刘琳瑜.浅议我国城市社区组织体系的改革[D].企业家天地,2007.6.

篇5:安全与森林防火目标责任书

我公司承建黑水县卡龙镇至松潘县红土乡公路路基工程一标段工程,根据国

家有关安全生产和森林防火等法律、法规规定,为确保生产安全和国家森林资源

安全,公司特与你签订本责任书。

一、责任区域:卡红路一标段作业区。

二、责任人:

三、安全生产和森林防火责任:

1、积极学习安全生产和森林防火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认识和觉悟。

2、严格执行施工安全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森林防火制度。

3、发现有安全隐患或森林防火隐患,应及时制止、处理和报告。

四、责任处罚:

1、严禁违章作业,违者每次处罚 100元。

2、严禁作业区内吸烟,违者每个烟头处罚50元。

3、严禁作业区内升火、用火,违者每次处罚 200元。

4、如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公司有关规定,造成损失的由违反规

定者承担全部责任。

五、监督检查:由本公司安全员负责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发现违反规定者及

时做出处罚,由公司在当月工作中扣除:情节严重的公司有权辞退或

开除,或要求机具业主更换操作人员。

六、责任期限:责任人在作业区工作期间。

七、该责任书一式二份,责任人和公司各执1份。

宏大公司卡红项目部负责人(签字):

责任人(签字):

签订日期:20年月日

篇6:2010与各村社区责任状

(镇人民政府另行文件下发)

二、安全生产工作目标

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认真贯彻执行《内蒙古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职责规定》,落实《伊金霍洛旗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本地区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与所属企事业单位层层签订《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状》。

2、建立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和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制度

各村、居委、镇直单位对本辖区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全年组织日常检查不少于10次,安全生产大检查不少于4次,对查出的事故隐患,责成有关单位和企业实行跟踪监控和及时整改,并有详细档案记录。落实镇人民政府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方案》。重大危险源普查、建档要进一步完善,并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加强监管。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必须执行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的规定,严格履行“三同时”审批手续。危化品、非煤矿山、建筑及煤炭等行业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认真贯彻执行《内蒙古自治区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按规定时限要求向上级安全生产主管部门报送伤亡事故月报统计材料和本地区安全生产信息。

3、加强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建设及经费投入

督促企业建立提取安全费用制度,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由企业自行提取,专户储存,并专项用于安全技改项目和安全生产;督促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企业落实风险抵押金制度。

4、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要进一步完善本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旗安委办和镇政府备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器材,并根据救援需要建立救援组织,明确责任, 年内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救援演练,安排应急工作所需经费。

5、建立安全生产例会制度

各村、居委、镇直各单位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专题会议,研究安全生产工作,并留有会议记录, 认真落实。

6、加强安全培训、教育与宣传

积极配合上级业务部门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分管负责人、安全技术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按法律、法规要求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取得上岗资格证,做到持证上岗并按期考核复查。全年社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不少于2次。认真组织“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等相关竞赛活动,并按时统计上报有关材料。

三、考核奖惩与责任追究

政府要把完成本责任状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镇政府将在年终对各村、居委、镇直单位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验收,考核结果作为镇人民政府对各村、居委、镇直单位实绩考核的重要依据。成绩突出的评为镇安全生产先进集体,镇政府将给予奖励并通报表彰。成绩较差或发生重特大事故的进行通报批评,并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内不得评优,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和分管领导不得评奖和提拔。对造成重特大责任事故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对负有责任的领导进行行政责任追究。

阿勒腾席热镇人民政府镇长签字:

各村、社区、镇直单位负责人签字:

二0一0年四月日

2010年安全生产工作

目 标 管 理

篇7:社区与小区森林防火责任状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博兴教育小区的社区居民为本文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研究成果和有关全民健身、社区体育方面的资料, 为本文提供了大量的基础理论。

1.2.2问卷调查法

随机对被调查社区内的个人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 回收调查问卷193份, 回收率为96.5%, 其中有效问卷184份, 占92%。

1.2.3数理统计法

将回收的有效问卷运用计算机统计软件的支持下进行有关数据的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博兴教育小区社区居民体育健身活动参与者概况

在调查的184人中。男性81人, 占44.02%;女性103人, 占55.98%。女性略多于男性, 高出大约12个百分点。原因是居民健身活动时多以集体活动为主, 女性选择面较窄, 易于选择表演性、韵律性人群集中的项目, 而男性选择的项目相对较多, 除了上述集体性项目外, 也可选择棋牌和垂钓等。

从年龄分布看, 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人群出现极分化。20岁以下占28.80%, 20~35岁占20.11%, 36~50岁占19.02%, 51~65岁及其以上占32.07%, 两极分化说明博兴教育小区社区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 呈现“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 即老年人人数较多, 中年人、青年人人数较少的现象。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博兴教育小区中、青年健身意识有待提高。主要原因是由于36~50岁的人群中他们因为事业和家庭的重担导致压力大。迫使他们在余暇时间去从事与此有关的事情, 而减少了运动锻炼的时间。

2.2博兴教育小区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的目的

调查发现, 近年来博兴教育小区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居民健身的意识明显增强。健身动机强烈, 对参加体育活动的意义有清醒的认识。增进健康、运动项目爱好、塑造形体、休闲娱乐是居民体育锻炼的主要内驱力。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发生了巨大变化, 增进健康、娱乐休闲、社会交往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活动已从单纯的强身健体发展到集娱乐休闲、社会交往于一体的活动。社区体育不仅是一种新的体育组织形式, 也是一种新的体育管理观念。就其形态来说, 社区体育是一种全新的体育形态。完全不同于我们已经习惯了的体育形式, 它在运行机制上强调合作实效、多功能, 都与以往的体育模式多有不同。另外, 社区体育在我国兴起较晚, 理论研究还未起步, 人们的社区体育意识淡薄。因此, 人们对社区体育内涵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一时还难以把握其本质。

2.3博兴教育小区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方式

调查发现城市居民健身项目排序依次是: (1) 散步和跑步占56.90%, 该项目动作简单不受场地及环境限制, 可以随心所欲的活动是男女老幼喜欢的项目; (2) 太极占53.8%; (3) 健身操、舞蹈占45.1%; (4) 球类占29.89%; (5) 其他占8.69%。表明博兴教育小区居民体育锻炼是以小型多样的健身、保健、娱乐项目为活动项目, 基本上能满足自身健身的需要。

调查中还发现:项目的选择上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参与的活动项目以健身操 (舞蹈) 为主。其次是步行或慢跑、太极、器械健身等。男性的活动项目则以步行或慢跑为主。其次为器械健身、太极拳 (剑) 等。调查问卷结果还反映, 老年人喜欢一些简单、运动量小、有趣味性的运动, 如散步、太极拳 (剑) 等;青、中年人大都喜欢一些对抗性、趣味性、技术性相对较强的项目, 如球类、各种操、舞等;儿童大都喜欢一些趣味性较强的项目, 如球类等。总之, 体育项目的选择正朝着健身性、娱乐性、竞技性, 有氧锻炼的方式转移。

2.4博兴教育小区社区居民体育健身场所

社区居民经常活动的主要场所是: (1) 居民在住宅区空区内及居民区周边范围内场所活动的人占总锻炼人数的31.52%; (2) 在广场、公园活动的人约占总锻炼人数的30.43%; (3) 到收费体育场馆占11.41%; (4) 在学校场地活动的人约占总锻炼人数的17.93%; (5) 在家里的占总锻炼人数的8.70%。

由此可见, 健身场所半径的大小和环境直接决定着人们对健身活动场所的选择, 而且距离越近选择比率越高。总体上看, 博兴教育小区社区体育活动相对较为固定, 活动半径较小, 基本上以居民生活区及其周边小范围为中心进行锻炼和健身。其原因是小区体育健身设施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新建小区和旧城改造体育健身场地、项目和设施布局上的不合理。健身人员健身半径的大小也反映出社区体育的活跃程度。

再者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也是影响社区体育开展的重要因素, 活动项目往往局限于徒手和不需要场地器材的范围内, 可提供社区居民利用的公共体育设施极为有限, 基本上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体育场地少, 不少居民选择了在街道路边的锻炼方式, 但路边空气污染严重, 进而又限制了体育锻炼。

2.5社区体育活动点的活动时间一览表

博兴教育小区社区有66.7%的体育锻炼活动点在早晨活动, 有54.89%的体育锻炼点不会因季节原因改变活动时间, 有52.72%的体育活动点每次锻炼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到2小时之间。

我们知道, 每次坚持1~2小时的有氧运动, 能充分消耗脂肪, 健身美体效果显著。从表中看出博兴教育小区居民的社区体育锻炼较科学。但博兴地处北方, 冬季天气干燥寒冷。对于大部分选择清晨锻炼的居民, 就会因为天气原因而影响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再加上选择锻炼时间相对集中也会导致体育设施、场地严重不足等现象。这些因素都会严重制约着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

2.6社区居民体育健身影响因素

没有时间、缺乏健身场地和健身技术指导是影响居民健身的主要因素。究其原因:现代社会工作节奏快、压力大, 下班后很疲劳, 节假日又因缺乏固定和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和群体锻炼环境, 形成经常参加体育健身娱乐活动的人的年龄呈现两头大, 中间小的现象, 参加健身并能经常坚持的群体主要以老年人居多, 而中青年较少。即使有参加运动的也呈现小部分人练、部分人看、大部分人不看也不练的现象;另外, 也与政府部门和社区有关机构对体育健身管理力量薄弱和体育健身辅导员数量和质量上的缺乏及奖励机制不合理等有直接关系。

目前, 博兴教育小区社区内还没有专门的社区体育管理组织, 区内并没有建立社区体育活动指导员制度, 至于社区体育活动指导员的专业等级结构、专业素质等方面的问题更是无从谈起, 居民只是自己进行锻炼。这也是导致社区体育不能很好开展的一个因素。

3 结论

3.1政府对社区体育的宣传力度不够

博兴教育小区社区居民已经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 对体育本质功能的认识度较高, 但体育意识较弱, 政府对体育健身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

3.2社区体育活动项目开展不足, 制约社区居民对体育活动的需求

社区体育活动开展的单一性, 组织管理的不严密和社区居民日渐丰富的对体育活动的需求所形成的矛盾, 阻止了一部分人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愿望, 一部分人加入了社区以外的活动, 从而阻碍了社区体育的发展。

3.3环境因素是制约社区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社区的环境因素严重影响了社区体育的开展。体育场地少, 不少居民选择了在街道路边的锻炼方式, 但路边空气污染严重, 进而又限制了体育锻炼。

3.4传统的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模式

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是社区体育的软件条件, 它决定着社区体育的发展状态。但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制约了社区体育的发展。

3.5社区指导员的缺乏

社区体育指导员的缺乏影响着社区体育锻炼的质量, 限制了各种社区体育的开展。

4 建议

4.1加强对社区体育的宣传力度

政府应结合各地的社区体育健身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工作, 形成宣传工作制度化、程序化。可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 也可以固定形式进行, 如“体育长廊”、“科普栏”等。同时也可经常性地选择在双休日、节日、假期举办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适合不同层人群参加的休闲康乐性社区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 增加中间上班族的体育锻炼, 使参与社区体育的人群呈现平衡。

4.2开创适合社区体育锻炼的优良环境

政府方面应加大这方面的投资, 并将方便居民就地、就近锻炼的生活小区体育设施建设问题纳入议事日程, 为社区体育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体育场馆设施的质和量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目前体育场地严重缺乏的情况下, 单位、学校体育场馆应尽可能地向外开放, 提高对公用体育场、高校、中小学体育场馆和设施的利用率, 特别是在清晨和傍晚, 以解决目前体育场地不足的问题, 以满足居民健身的需要。

4.3开展多种多样社区体育活动

社区体育活动项目若开展不足将制约社区居民对体育活动日渐增长的需求。就社区而言, 社区最小单位是家庭, 个个家庭成员又来自学校、厂矿、企事业单位, 政府机关, 城镇居民。为了达到社区人健康、健美、娱乐、医疗等目的要求, 这种活动的开展必须依赖于:其一, 发达的社区经济条件和社区居委会的严密组织、管理, 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 在社会经济尚不发达, 管理尚不成熟的今天, 博兴教育小区社区体育呈现出活动单一, 缺乏多样性的局面;其二, 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人口数量。

4.4更新体育组织管理模式

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是社区体育的软件条件, 它决定着社区体育的发展状态。随着社区成员对体育需求度和对社区体育依赖性的不断增强以及体制改革的深化, 重新理顺政府与社区体育组织的关系成为必然。政府应改变过去一统到底以控制为主的群众体育管理模式, 顺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群众体育发展的要求, 将社区体育的微观管理职能让给社区体育组织, 政府与社区体育组织形成既分工又合作的关系, 形成管理与服务、管理与指导有机结合的双核管理模式。

4.5多方引进社区指导员

社区不仅要经常开展社区体育活动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 而且还应配备一定的体育指导员、体育自愿者来协助社区体育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社区体育活动的作用, 以保证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易军等.重庆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杂志, 2008, 8.

[2]张英建等.廊坊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调查与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3) :107-108.

[3]王开民.山东省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J].科技信息, 2008, (7) :247-249.

[4]刘官元.重庆市城市社区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2 (1) :16-18.

[5]倪铭.南京市社区居民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 2008, 30 (1) :17-18.

[6]陈琳琦.长春市社区体育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长春学学报, 2008, 18 (2) :51-53.

[7]孙立勋.对常州市社区体育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论文联盟, 2008, 6.

篇8:社区与小区森林防火责任状

【摘要】2005年绍兴市马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行了社区责任医生制。三年来,通过开展健康教育、老年困难及残疾人的管理、妇儿保健管理、高血压等慢性病管理、开突发性公共卫生管理等工作,社区责任医生得到了广大社区居民的认可,医患关系明显改善。社区居民对中心的满意率98.5%,对责任医生的知晓率99.5%,各类慢性病患者管理率100%。

【关键词】社区责任医生制;实施;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113-01

2005年绍兴市马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市卫生局的工作要求,在马山社区开展了社区责任医生制工作,经过3年的积极努力与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马山社区的基本情况

马山社区位于绍兴市袍江工业区,辖区共41平方公里,下属44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社区常住人口52380人,外来人口21320人。社区有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2具体做法

2.1熟悉环境、准备社区基本资料每个村/居的妇女主任作为联络员,协助社区医生熟悉情况,社区的周边地理环境,如绿化、河流,整个社区面积、周边的厂矿、企事业单位、学校、幼儿园等。

2.2组建团队,制定工作职责马山社区服务中心根据下属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各村/居的分布情况,设立10个团队,每个团队5~7人不等,保证每个村/居有2名社区责任医师。

2.3工作内容

2.3.1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利用农民健康体检工程,结合责任医生上门走访调查,建立起社区居民系统的健康档案,完善健康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特别是掌握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困难残疾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等人群资料信息。

2.3.2老年困难及残疾人的管理老年困难及残疾人,大多行动不便,有写长期卧病在床,对于这些人群,社区责任医生做好重点管理,每月3~4次定期上门服务,进行健康咨询、用药指导、体格检查、送医送药等服务,发放社区医生联系卡,做到随叫随到,尽力满足他们的医疗需求。

2.3.3积极开展社区慢性病的防治工作慢性病的防治是社区责任医生的一项重点工作,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精神病、肿瘤等。

2.3.4开展社区预防保健工作对社区的孕产妇、婴幼儿、婚前青年男女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并督促做好计划免疫工作及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工作

2.3.5协助开展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及时收集、核实、报告责任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死亡、传染病、和外来人员信息等;协助开展责任区内食品卫生、职业卫生、托幼机构、饮水卫生检查与管理。如手足口病及含“三聚氰氨”婴幼儿奶粉致泌尿系统结石相关知识宣传及指导管理等;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政策、知识的宣传。

3效果

3.1社区居民对社区的综合满意率得到提高通过3年的实实在在、人性化的上门服务模式,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肯定与认可,拉近了社区医生与广大居民的距离,医患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社区责任医生工作也得到了居民的普遍认可。经调查,居民对责任医生的知晓率99%,社区居民对社区责任医生满意率达99.5%,居民对社区服务中心的满意率为98.5%。

3.2慢性病患者管理率达到100%通过上门检查、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发放健康处方、正确指导用药等方式,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精神病、肺结核等慢性病得到有效的管理。

3.3其他通过三年来的努力工作,本社区范围内无一起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无孕产妇死亡。

4讨论

4.1社区卫生服务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德政民心工程积极推行社区责任医生制,是社区卫生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的模式创新,是深化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内涵,解决当前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手段,是政府为老百姓做的合民情、顺民意、得民心的实事,更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

4.2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政策保障近年来,浙江省虽然在农村卫生机构建设、农村卫生队伍建设、深化农村卫生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但仍然存在“重城市、轻农村,重治疗、轻预防”的误区[1]

4.3加强社区责任医生队伍建设社区责任医生的素质是开展责任医生进家庭工作的关键,责任医生立足于社区,是社区卫生服务的核心,我们要在社区范围内,为一定人群提供连续、有效、优质、经济的医疗保健服务,所以责任医生必须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具有同情心和耐心、善于与患者交流技巧。

4.4加大社区责任医生制的宣传社区责任医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社区居民的文化程度、健康意识等原因影响,有一部分居民不配合、不理解,甚至有的居民认为我们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增加了我们工作难度,希望政府部门加大宣传力度,我们将继续用我们的真诚服务去感化他们,直至得到社区居民的真正的信任与支持,使我们的社区责任医生制更加深入民心。

参考文献

[1]沈清,王妮妮,钟要红.加强浙江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05,07:0040-01

篇9:社区与小区森林防火责任状

上一篇文章谈到,业主自治责任是业主不可转移的责任,如何进一步具体地构建相关制度,我们继续讨论。

一、个体业主具有当然的自治责任

首先,业主作为物权所有人,拥有对世权的同时也承担了对世责任。业主如果不承担责任,不履行管理义务,那么建筑物就步入不断损坏的趋势。于是,使用建筑物的人,不论是业主、住户还是来访人员,都有可能被伤害。具体哪个人被伤害,是无法预料的。每个人都有可能。因此每个人都有权利请求制止这类对其强加的风险。个体业主因为拥有制止危害的权利与义务,就拥有了管理的权利与义务。换言之:作为共有人,任何业主在管理人违反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又或者没有约定下,都有对应的管理权与义务。因此,每个业主看到小区的问题,如果是属于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晰的,就不应说“这事得业委会或物业或政府管,与我无关,因为我没有责任”。

二、业主自治责任通过共同契约规定

自治责任需要业主们共同履行,共同履行则需要共同认可的契约来约束。首先是业主规约。规约是业主之间签署的一份“全局性”的契约。全局性包含如下两层含义:一是任何两个业主之间相互约定遵守此规约;另一层含义是,这个集体之中的任何一个局部团体,都与其他单个业主或业主团体、群体达成一致遵守此规约。也就是这个群体的每个业主、每个小型团体都对其他每个业主、每个团体宣誓共同遵守规约。这样的契约结构,使得业主的自治责任履行,并非仅仅具有“直接对其自身负责而保护其自身利益”的责任链条,还增加了“经由对其他业主的负责,保护了其他每一个业主的利益,最终保护了自身利益”这样的责任链条。规约通过业主与业主、业主与业主团体、业主团体与业主团体之间相互签署权责对等的协议方式,来实现内部约束。于是,当某个业主放弃其自治责任时,他就会对其他任何一个业主、业主团体造成侵权或违约,势必遭到抵制。反之,若业主对共同契约的全局约束认识淡薄,并没有在意识上建立个体利益与共同利益之间的关联。一旦共同利益遭损造成业主自身利益遭受伤害,这些缺乏全局约束意识的业主、业主团体往往会仅从自身利益出发维权,而没有认识到“共同责任缺失”才是根本原因。这种以自身、小群体利益的名义被激发的维权,会不管其他个体与群体的利益,甚至以侵犯其他人的利益来宣示维权的急要,具有“无政府”的盲动特征,比如堵路、堵大门、冲击他人家庭生活、面对面群体冲突等。普遍的自治责任放弃,以及对应的局部高度动荡,乃是巨大的风险。不论公益人士、物业企业还是看上去更为可靠的政府,都无法担保。

除规约外,还有特定群体之间的契约,如委员选举之约。“选举委员”乃是一部分未来叫做委员的业主与另外一部分业主签署的相互契约:你选我,对我有哪些要求;我若承担责任,我对你有哪些要求。这份相互契约是投票内容的主要部分。这份契约对小区的制度变革极有意义。比如,业委会委员为了改进小区财务管理,将“物业费的透明管理”作为条件放入契约,并对业主们提出具体要求—选举我,就得把钱交给公共账户,并授权我来公开透明地管理;否则不要选举我,选上了我也不当。契约一旦签署,业委会委员将获得财务监督的权力,而业主们则应以实际行动完成承诺,将下一年物业费预交至共同账户。如果无此约束,选举之前,业主把物业费交给不公开账目的物业公司;选举之后,业主继续把钱交给坚持不公开账目的物业公司。对于这样的“无信选举”,热心业主为什么还要争取成为委员?

三、推进实施信用制度,确保业主遵守契约

要使规约充分发挥作用,业主应守信于规约。如何促进业主守信,我们要论及当下各地普遍开展的信用制度的尝试,特别是如何使信用机制得到正确使用而非滥用或误用。

首先,可以作为信用管理的合约,应当是甲乙双方自由签署、责权对等的合约。如果霸王条款可以进入信用,那么信用就成了霸权的代名词。前期物业合同,个体业主只有缴纳物业费的义务而没有停止合同的权利,是一份责权不对等的合约。这样的合同当然不可以作为信用基础。其次,可资信用管理的合约,违约行为应当容易界定。因此,服务本身要具备标准化,且双方举证都应极为简易。如果服务难以标准化,是否违约就难以判断。如果一方难以举证,而另一方容易举证,举证不对等就造成难以举证的一方无法通过抗辩来保护自身权利。这个时候,信用就成为另一方恶意侵权的工具。物业服务的非标准化,业主难以举证,以及上述的不对称权责,决定了物业服务合约不应成为信用管理的合约。

进入信用合约的应是业主之间的“共同契约”,特别是其中标准化程度高、易举证的部分,比如分摊义务。不论明确登载或未明确登载于共同契约,下列三种行为都是分摊义务的履约行为:业主归集物业费到业主共同账户(再委托业主委员会对物业服务测评后支付质价相符的物业费);或者依据个人的服务确认而将相应折扣比例的物业费缴纳给物业服务人;或者在业主按质付费、但物业企业拒收、且没有业主共同账户可供归集的情况下,业主将经由法院依据服务质量的调查而判决的物业费来支付物业服务人。因为这三种行为没有伤害其他业主、业主团体的利益,他们都属于共同契约所认可的履约行为。行政机关如果能转变思维,积极帮助、督促业主成立业委会,建立共同账户,则此后可将物业费缴纳到共同账户作为一条更为简约清晰的“信用合约”。

四、通过立法明确业主组织并建立激励制度

立法首先明确自治机构“应该始终存在”,而不是“可有可无”。业主自治责任的担当,需要有内部监督与执行机构。业主行为与共同契约的偏离,如果没有自治机构与自治权力,则处置手段只能是依赖行政机关干预或诉讼。然而行政机关因为人力不足,难以或无法确切知道小区的冲突细节,干预容易出错。错误的行政干预,反倒会加重业主与物业之间的囚徒困境。而采用诉讼方式作为解决小区纠纷的主要方式,虽然实践中很好维护业主利益,但其效率低、费用高。反倒是业主自治机构对内部情况更为熟悉,更有说服力与处置效率。

通过对比研究大陆与台湾的相关立法看得更清楚。在国内《物权法》与《物业管理条例》里,对业主成立自治机构,只采用了“自愿”的表述,而不是“必须”的表述,如《物权法》第七十五条“业主可以设立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而台湾的《公寓大厦管理条例》与实施细则,则采取了“应该成立”的表述,并就相关主体与程序作了详细规定,参见《公寓大厦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公寓大厦应成立管理委员会或推选管理负责人……”。同时,对设立自治机构之核心环节的“召集人”的产生做了详细规定,目的就是要使业主必须履行自治责任。《公寓大厦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召集人无法依前项规定互推产生时,各区分所有权人得申请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指定临时召集人,区分所有权人不申请指定时,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得视实际需要指定区分所有权人一人为临时召集人,或依规约轮流担任,其任期至互推召集人为止”。这样,小区业主中一定会至少产生一个召集人。也许有人会疑惑,如果某人虽然被政府部门指定做了第一个召集人,但他惰于履行责任呢?在《公寓大厦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有对召集人的罚则。如果他不履行召集人的相应义务,他会被“由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处新台币三千元以上一万五千元以下罚款,并得令其限期改善或履行义务、职务;届期不改善或不履行者,得连续处罚”。注意,这个连续处罚并无上限。自这第一个召集人起始,小区的业主就必得承担起自治的责任。

其次,立法在确定自治机构必须设定后,应将“匹夫有责”与“绩效竞争”作为制度的激励内核。业主要承担无法推卸的自治责任,但是谁愿意给自己肩上放担子呢?逃避责任,这是人性。对抗人性而创设制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制度的设计,不要强迫每个人都站出来,而是要便利“愿意承担的人”“能够承担的人”,使得他们可以既规范便利又有激励地从事自治工作。这就是要在业主之间,建立一份具备如下内容的共同契约:如果小区没有任何一个业主愿意承担责任,法律应提醒他们,现实将惩罚这样的小区业主,他们将背负信用减损、保险费增加与风险承担的后果。但是,假若有一个人、哪怕只有一个人、哪怕是基于轮流或抓阄产生,站了出来,这个人就应当获得一份足够的全权,而大家要承担相关后果。如果依旧没有人出来,那么政府就可以指定其中一人为代表人。这就是“匹夫有责”的约定。此后,既然任何业主都可以代表你,既然你必须承担其行为后果,逃避已经失去了免责的可能,反倒不如关注如何提高自治效率、降低自治费用以达到自己满意。换句话,如果谁对这个站出来的业主的绩效不满,那就可以公开竞争。谁胜利谁代表大家获得自治的领导权,而众人皆承担相关后果,这就是“绩效竞争”。

如果法律是这样规定的,那么自治就是责任,委员就不再是可干可不干的公益,而是竞争出来的更优自治方案的代表者。在获得足够全权的同时,委员也承担了相关的必要责任。比如台湾的《公寓大厦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至五十二条是罚则条款,里面包含了对于业主、住户、业委会委员、物业服务人、建设单位没有履行当有职责的,应受到处罚,甚至是连续处罚、按次连续处罚。《公寓大厦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由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处新台币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并得令其限期改善或履行义务、职务;届期不改善或不履行者,得连续处罚:一、管理负责人、主任委员或管理委员未善尽督促第十七条所定住户投保责任保险之义务者……”。又可参见第五十二条,乃是强制执行条款:“依本条例所处之罚款,经限期缴纳,届期仍不缴纳者,依法移送强制执行。”

五、居民、居委会与公房所有人的自治责任

那么,小区里是否一定会产生这样的“有责匹夫”呢?当立法规范好居民组织与公有房屋产权人(或管理人),“匹夫”并不缺乏。

居民的居住行为涉及对共有的使用,因此居民要承担维护共有部分的相应责任。依据权责对应的原则,居民也自然获得维护共有部分相关的恰当的共同管理权利。《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第十四条“……非业主使用人可以接受业主书面委托行使业主权利……”部分承认了居民的共同管理权利。进一步,业主委员会委员的人选资格,我认为还可以进一步扩大到居民。比如台湾《公寓大厦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公寓大厦之‘住户’(非该专有部分之区分所有权人者),除区分所有权人会议之决议或规约另有规定外,得被选任、推选为管理委员、主任委员或管理负责人”。更进一步,居民自治组织也可以经由居民授权,获得部分共同管理权。也就是说,居委会不必经由街道就依凭其所具有的居民自治组织地位,在获得业主的同意下,具有适当的小区共同管理权,可以从事属于物权保护或使用权相关的共同事务(不涉及物权交易、重建等包含所有权变更的事务)。事实上,一些老旧小区居民早已围聚在居委会下,通过市场采购物业经理人、保洁、保安、绿化、设备设施维护维修等“准物业服务”。

公有房屋的所有权也是一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其产权人(或管理人)尽管是政府,也需要承担作为小区共有人的责任。不仅如此,还应起到模范履行自治责任的带头作用,而不是成为一个被动的不关心小区自治的公房使用人或出租人。当政府如小业主一般,带头履行责任,带头将物业费交给业主大会,带头监督物业服务,带头爱护“自己”的共有部分,带头要求确认权属,这对于北京小区普遍设立理性业委会是有大作用的。不只是房管局管理的公房,这些责任主体还包括小区人防、教育用房等。只有将这些行政部门所有的区分所有权或者行政部门作为管理人而管理的区分所有权,都依法回归到业主大会的公开透明的共同治理之中,业主自治的秩序之花才会开放。

六、大型小区的业主如何便利履行自治责任

我们针对大型小区的自治难,建议通过导入社会公信机构来帮助大型小区业主实现自治。

不论多大的小区,治理问题根本上是权力配置的问题,或者说是信任竞争的问题。业主自治的信任来源,有两个渠道:一个是内部产生,基于内部已有的自治传统或社会资本,发现业主当中的有领导经验、有公信、有较好资源的人士。但是,客观上小区是陌生人为主的社群,信任内生的过程相对缓慢;另一个渠道则是发挥已经建立的社会信用体系,将外部机构导入小区,比如行政、律师事务所、业主自治辅导机构、保险公司、银行乃至公房信托管理人等。事实上,在业主的成员义务与业主履行物业服务合同的合同义务之间,存在“隔层”—业主完全可以经由民事关系,信托其他代理人处理物业费信托保管、物业服务监督、物业费支付乃至代理组织业委会等事务。如果北京有100个大大小小的各类机构,面向不到4000个小区,相互竞争而更好协助业主履行自治责任,业主自治还有那么难吗?

最后,当下我们内地大部分的业主自治倡导者,往往仅仅基于权利出发研究自治,常不得不面对业主的弃权行为,如“我很忙,我就不参加维权活动了”。这种行为如此普遍,对自治普及带来极大负面影响:业主自治倡导了20多年,自然产生业主组织的小区不到30%,能够稳定运转的不到5%~10%。因此这些倡导者将不参加、不关心投票看作这类业主的陋习,将他们叫做“搭便车的业主”“冷漠的业主”。从这个角度出发的制度设想与实践,就是一味设法呼唤其他业主站起来,更多人搭建的业主代表体系,以更激昂的辞藻来发动,以及看到无动于衷后更大的埋怨与失望。现在看来,这种思路的根本问题在于不符合人类自利的天性,不符合人类依据个体的特长而追求更大自由的天性,也不符合社会的开放发展趋势。事实上,社会的发展,使得人的多样化才能得以发挥,专业分工变得越发普遍,由此使得每个人都有许多可以选择的事业机会或生活方式。在这个大背景下,个人的多项权利在得到更强的社会保障下经由分工而放弃了自主行使。

换个角度从责任出发研究业主自治,通过强调各个主体的责任,很多问题豁然开朗。法律上,责任是无法放弃的。你放弃责任,对他人要么构成侵权、要么构成违约。因此,放弃责任,必然会引发外部力量的对抗,使得相比起放弃权利,放弃责任很难达到普遍地泛滥。在旧的制度下,强调“权利”驱动而使搭便车具有极大的普遍性,阻碍自治无法进一步发展;但是在新的制度下,强调“责任”可以带来成本降低,反倒让自治具有了最广泛的自利基础,使自治成为极大的普遍性。也就是说,通过立法对责任的明确,可以促使业主构建出普遍的共同行动的秩序。

篇10:社区电商从万人规模小区起步

创立时间:2010年6月

创立地点:北京

启动资金:十余万人民币

经营业绩:平均单店月销售额约8万元

懒得换衣服下楼吃饭,最好点点鼠标就有人能把饭菜送上门;不愿去小区超市买日用必需品,最好也能点点鼠标有人送货上门;甚至不想去银行缴费、去洗衣店送洗衣服,最好还能点点鼠标有人代为跑腿。

当这些“懒到家”的宅男宅女需求越来越强烈,却并非当当、卓越、京东、凡客、一号店这些现有的电商所能满足时,本身就是“懒人”出身的徐小懒从中看到了新的商机。

一个“勤奋”的懒人

徐小懒,本名徐安平。比起这个略显平淡的本名,他更喜欢别人叫他“小懒”,因为在他看来,承认自己在生活起居尤其是购物方面“不是一般的懒”,并不是一件多么羞于启齿的事。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他又是一个格外“勤奋”的人。

2003年,徐小懒不再甘于给别人打工以求得一份安稳的生活,开始自己创业。八年间,他陆续尝试过三个项目:网友天下、我想有个家和鸟客,分别涉及交友网站、房屋出租信息分享网站和LBS交友网站三个领域。而最后的结果,按他自己的说法,是“两次失败,半次成功”(“半次成功”是指网友天下,在徐小懒离开前公司获得风投注资,长势正劲)。就在差不多一年前,他又开始了第四个项目———邻味网。

与徐小懒一起创办邻味网的五人核心团队中,有三个人是从八年前创办网友天下开始和徐小懒一起走到今天。不过,与前几次将项目的亮点更多放在某个新概念或新技术之上的尝试不同,邻味网的想法是徐小懒在把自己当作目标人群后根据这一具体而实际的需求构想起来的一种商业模式。

起初,因为自筹的启动资金有限,邻味网采用的是与小区周边的便利店、小超市合作,以相对较低的价格从那里采购商品,免去自己做库存的成本,并通过10分钟下单送货上门的方式赚取其中差价的模式,并以“1个店长+9个送货员”的单店运作方式覆盖了珠江绿洲小区和邻近的艺水芳园小区,但徐小懒的雄心远不只是在小区超市和用户家门之间建立一支“挑夫”队伍。

从小区“深耕”做起

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徐小懒会优先选择1万人以上的大中型住宅小区,同时要求当地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小超市、便利店存在。“这倒不是为了采购的便利,从现在开始,为了提高利润,我们已经开始在每个小区店里做库存了。”徐小懒解释,“有足够的便利店直接可以证明小区本身的购物需求,这才让我们有信心进入。”

在邻味网上,除了日常用品、零食、充值点卡等小区超市的常见物品之外,还有邻近餐馆的部分菜单、淘宝代购、代缴水电费、邻味图书馆等各种针对“懒人”的便民服务。

徐小懒告诉南都记者,就目前情况来看,这两个小区的用户对邻味有着极高的接受度。这不仅来自网站转化率、重复购买率、活跃用户数和客单价等几项重要数据支撑,更重要的是,徐小懒举例说道,不少在邻味上有过几次购物经历的老客户已开始接受由邻味来代购iPad、HTC手机等高端电子产品的服务,当然,这类服务的送达时间从10分钟延长到了1天。此外,也有不少用户在邻味的送货员上门时因为懒得每次找零,主动提出将找零存入他们的邻味账户。

在徐小懒实际接触到的邻味用户中,除了有像他那样的网络“懒人”外,也有不少非网购人士,邻味也为他们提供电话下单服务,但据徐小懒介绍,一般只要家里有网络的用户在电话下单3-4次后都会改用网络下单的方式,因为后者来得更加清晰而简单。

徐小懒表示,邻味的第三个小区店和网站过几天就会上线,同时预计到今年10月,第一个店就可以自负盈亏。他相信,在这个人人惊呼网络泡沫的年代,“深耕”小区的邻味并不需要在网络推广方面“烧”太多钱,而等到小区店规模上升到10个以上时,这将成为一条新的电商成长轨迹。

篇11:社区与小区森林防火责任状

广州市丰景大厦既是业主自治的小区同时也是物业自管的小区。然而,这个小区如果首先没有实现业主自治,物业自管是不可能做好的。以下是丰景大厦首先实现业主自治继而实现物业自管的十年探索历程:

一、2004年8月16日,小区召开了首次业主大会,选举产生了首届业主委员会,至今已经历两次换届,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业主大会——业委会——监事会”的社区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

二、2004年11月1日,全体业主授权业委会从物业管理公司手中收回小区物业管理权,至今一直由业主授权业委会组建的“物业管理服务处”自主管理小区共有物业,创建了“业委会——管理处”的非营利管理模式。

三、建立健全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分别设立“物业管理费”收支台账和创立”业主共有权益”收支台账,按季、半年和全年向全体业主公布账目明细,并承诺随时接受任何业主的查账和质询。

四、从2004年12月起,业委会将原来1.5元/平方米的物业费收费标准降至1元/平方米的标准,保持至今十年。这一成果得力于业委会坚持物业费“取之于业主用之于业主”的宗旨和公共积累“开源节流”的理财原则,全体业主因此获得最大的实惠。

(一)十年间,每户业主平均比前减少物业费支出40多元至70多元/月,10年每户合共减少物业费支出5000元至8400多元,此项为全小区业主减少开支达150万元以上;

(二)十年间,每户业主免交垃圾清运费5元/月,10年为每户业主合共减少开支600元,为全小区业主减少支出13万元;

(三)十年间,全体业主没有水费分摊、没有额外电费分摊,此两项为业主减少开支难于估算。

五、经过十年的公共收益积累,小区建立起了两个百万元的公共设施设备基金和物业管理人员福利基金,基本满足了续存维修资金和增加物业管理成本支出的需求:

(一)十年间利用共有物权收益,建立起了一百万元的公共设施设备基金,弥补了本体维修资金的不足。

(二)十年间利用共有物权收益,建立起了一百万元的物业管理服务人员福利基金,缓解物业管理服务成本上升的压力。

(三)十年间增加对建筑物共有部分和设备设施的维护投入约20万元,其中:

1、大厦内墙翻新、增建安全防护网投入共3万余元;

2、天台翻新二次投入3万余元;

3、增加安防视频设施投入3万多元;

4、管理处、大堂、值班室等装修和加固工程投入共5万余元;

5、电梯、水泵房等大修维保投入5万元。

六、十年来,全体业主自觉遵守小区《管理规约》,物业费交费率达100%,全体业主做到“周末期间不装修”,这些体现“共同决定、共同管理”的社区道德契约和规则意识的成果,受到其他小区业主的高度称赞和社区治理学者专家的充分肯定;业主自治的核心价值就是建立社区的共同道德契约和规则意识,并且使之成为全体业主一以贯之的行为规范和标准。丰景大厦全体业主十年来形成的契约精神和规则意识充分体现了业主自治的核心价值。

七、十年来,小区业主互动互助的相邻关系平台已搭建起来,有效激发了社区的社会资本活力,大大降低了邻里之间的社交成本,小区基本完成了从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陌生人社区向现代熟人社区的转变;与众多社区一样,丰景大厦业主身份构成不一,职业背景也多不相同,十年前业主居民之间相互往来较少,彼此熟悉的也不多见。经过十年来小区经常开展构建新型邻里关系的系列教育活动,业主之间互敬互助、礼尚往来、取长补短的氛围越来越浓,现代熟人社区面貌已渐现,业主居民因此体验到宜居社区的品质。

上一篇:狗说明文作文下一篇:经济工作会议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