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一件家务的日记

2024-04-11

干一件家务的日记(共5篇)

篇1:干一件家务的日记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吃完晚饭后,我就把吃完饭的碗拿到厨房的水池,就开始洗了。

“你要先把好洗的碗先洗了,最后再洗难洗的碗”妈妈在旁边教导我说,“还要用海绵球洗,这样就能洗得更干净了。”我先拿了一个装饭的碗,用海绵球洗了一下,再用了一点洗洁精,然后用海绵球搓了一搓,把油搓了出来。接着,再用水冲了一下碗,把洗洁精搓掉,在洗一洗碗的底部,这样一个碗就洗完了。

我用这个方法把所有小碗都洗完了。接着,我要洗大碗了。妈妈认真地对我说:“要洗大碗,就要用可以专门去油渍的竹纤维毛巾洗,就能洗干净了。”我按妈妈说的去做,用竹纤维毛巾擦大碗的碗里面和碗底,而且也不用洗洁精了。我想:竹纤维毛巾真好,我以后洗碗都用竹纤维毛巾洗。我一下就把三个大碗全部洗完了。

看着这些洗的干干净净的碗,我心里不知有多高兴。我以后要常做家务,这样爸爸妈妈就不会那么累了。

篇2:干一件家务的日记

编者按:六届的毕业典礼定于5月1日举行,我们一年的和君学习时光仅剩50几天时间,转瞬即将结束。在这50几天时间里,我们还要进行两批除名,把那些心不诚、意不正、混在这里的不合格学员清除出去,确保每一个六届毕业生都是坚守入学承诺、堪称“光荣系列”的合格学子。

六届毕业季,正在向我们走来。让我们来读读先生在五届毕业典礼上的告别讲话吧。

-------------------------- 先生在和君商学院第五届毕业典礼上的告别讲话(胡心媛、张凌根据先生讲话录音整理)` 和君五届,686位同学,今天毕业。今天分手之后,有一些xdjm,我们可能此生不再相见,大家各奔前程,踏上互不交集的生活轨迹。今天分手之后,有一些xdjm,我们会在某个时候、某个事上重逢,或许我们不过是短暂的分别,但一旦相见却是久别重逢的喜悦。还有一些xdjm会经常陪在先生左右,我们一起工作甚至一起生活。不管哪种情况,我相信经过这一年的相处,我和每位同学之间,686位同学相互之间,都建立了某种特殊的连系。无论杳无音信还是相濡以沫,无论远走高飞还是近在身边,我们这群人,一定会在某种时刻、某件事儿上产生跨越时空的感应、共鸣甚至心灵的震颤。我们愿意彼此给力、相互帮助,就算是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也会默默地祝福甚至祈祷,期待看到对方的好。人与人之间的这份情感,我觉得有时候比成功更重要,更让人怀恋和向往。

五届开学典礼的时候,郭九如老师的发言,引用了法国作家安东尼的传奇著作《小王子》中的一段话,描述和君商学院里老师跟学生之间的关系,很打动我。小王子遇见狐狸。

狐狸对小王子说:“我不能陪你玩,我还没有被驯养„„对我来说,你只不过是个小男孩,跟其他成千上万的小男孩没有两样;对你来说,我也许只不过是只狐狸,你不觉得需要我,我也不觉得需要你„„驯养,就是建立某种连系„„”

狐狸向小王子描述他想象的新的人生:“如果你驯养了我,我就会认得出你的脚步声跟别人的不一样。别人的脚步声会让我匆忙躲回地下,而你的脚步声,却会像音乐一样,把我从洞里唤出来„„” “„„我不吃面包,所以麦子对我没什么用,麦田跟我之间也没什么好说的。这很叫人难过。可是你有金色的头发,一旦你驯养了我,将会是多么美妙,同样是金色的麦穗,就能让我想到你,我也会爱上吹过麦田的风声„„”

后来,小王子驯养了狐狸。可是小王子最终还是离开了狐狸。小王子说:“我还是离开了,你什么也没有得到吧„„” 狐狸说:“不,我变得拥有麦田的颜色„„”。

是的,和君五届,一年的教学结束了,我们要分手了。然而,有了这一年的经历,686位同学,26位班主任,张凌老师加上我,我们这群人,开始拥有了一片共同的麦田颜色。人生的幸福,在最最纵深的地带,真正的楚楚动人,所需要的,只不过是一片没有任何功利色彩的麦田颜色而已。我知道,这样的一片麦田颜色,我和你们,在过去的一年里,实现了美丽的相互给予,而且在未来,它也将永不褪色。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之间,一年就是永远,分别也是同在。无论将来的生活多么风雨漂泊,内心多么纠结困顿,总有那么一刻,你一定会看到一片麦田的颜色,那片麦田的颜色带着一个密码叫做686。每当看到那片麦田的颜色,你就会觉得人生很幸福。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的生活挺不容易,我追求的理想也非常难以达成,平常工作非常累,但有的时候想到你们,想到我们共同拥有那片麦田的颜色,我就会默默含笑,快慰不已。我觉得,这样的人生,自有一番别样的美丽。和君商学院办到你们这一届,我很欣慰,为什么?因为我觉得办得挺好的,干了一件漂亮的事儿。人的一生总要干一件漂亮的事儿,由于大家共同的努力和贡献,我办商学院,堪称是干了一件非常漂亮的事儿。686位xdjm,我想问问你,你这一辈子想不想也干一件非常漂亮的事儿?如果你想,先生今天作为临别赠言,提示xdjm们三条。首先,你得把这件事儿干出品质来。盯紧品质、狠抓品质、死抠品质,把功夫下足在品质的打造上,不要投机取巧,不要偷工减料,不要蒙混过关,不要浑水摸鱼,不要得过且过,不要将就敷衍。如果你们觉得和君商学院很好,好在哪里?首先就是这里面的课程有品质,这里面的同学有品质,这里面的老师有品质,这里面的观点见解和求真务实有品质,是不是这样?没有品质的事儿,不可能漂亮,那叫蒙事儿、混事儿。蒙过去了、混得不错,没准你还赢得了收入、浪得了虚名,但我认为没有品质的事儿,长久不了,也值不得人家发自内心的尊敬你。作为和君商学院的毕业生,应该带这样一个理念走向生活:这一辈子我一定要干一件漂亮的事,而且这件事的品质是响当当的,毋庸置疑的。我赠言大家的第一个关键词就是:品质。

第二,你得把这件事儿干出魂魄来。正心诚意,呕心沥血,将心注入,以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打造这事儿的精神气质。就像干将莫邪炼剑那样,将自己的生命投入到熔炉里,铸就传世宝剑。人有精神,剑才有魂魄,事才有气质。就像汪曾祺的说那样,“人总要把自己生命的精华都调动起来,倾力一搏,像干将莫邪一样,把生命炼进自己的剑里。这,才叫活着!”古往今来,凡是做大事业者,无不如此:心无旁骛,专注持恒,将生命炼进自己的剑里,让自己化入传世万古的剑魂。干一件漂亮的事儿,就要有这样的精神气质。我们大家从小就熟悉一句话: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如果你们觉得和君商学院很好,好在哪里?这个商学院有一种精神,这里面的课程、同学和老师,好像都无声散发着一种精神魂魄,这种精神魂魄,非常迷人,能够点燃理想、照亮生活、温暖心灵。所以,干一件漂亮的事儿,第二个关键词是:魂魄。

第三,你得持续地干这件事儿,坚持十年以上。十年前,2003年,我按个人性情开办私塾,后来变成商学院,到今年正好10年。今天的毕业DV最后一段,全面回顾了从私塾首届到商学院五届的大事记,我看着看着就很感慨、很动情。那些事儿,一桩桩、一幕幕地走过,我一概记忆犹新,10年时间,弹指一挥间就这样走过来。我为自己感动,我居然带着倔强的品质、不灭的魂魄,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走了10年,才成就了今天我们大家共同喜欢、一起见证的和君商学院,才看到了刚才诫尺压肩过程中大家的那种脸上喜悦和心中自豪。人生有几个10年啊,10年坚持谈何容易,10年里,我的时光、我的精神、我的身体、我的心血都倾注在了这件事儿上。一件事坚持10年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我做到了,和君商学院做到了。如果你们觉得和君商学院很好,好从哪里来?持之以恒,坚持着做出来。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伟大事儿,没有急功近利的漂亮事儿。干成一件漂亮的事儿,第三个关键词就是:坚持。

和君商学院,就是带着品质、魂魄和坚持,走到了今天。它是历届老师、毕业生和广大和君同仁集体贡献的结晶,是“我相信”的美丽信念的果实。怎样让这个果实不变质、不腐烂,如何让这个结晶永葆光芒、熠熠生辉?在此毕业分手之际,我提醒686位xdjm,请不要忘记你刚才的毕业誓言:“我谨以至诚,于天地人师面前宣誓:感念母校恩情,铭记师长教诲,正心诚意,诺言守信,永不为害同窗、母校,永不背叛国家、民族,践行三度修炼,发扬母校精神,修身、齐家、兴业、益天下。”人生路漫漫,686相伴。永不为害同窗、母校,是我们相处的底线。因为和君商学院,老师和同学之间,686位同学之间,有着很纯的感情、很深的信任。如果你哪天头脑发昏,利用这种感情和信任,起心动念为害同学为害和君,做出一些不地道的事儿来,那是天理难容。这样的情况,永远不能在686中发生,这样的事情,你永远不能干。和君商学院的毕业生一定要记住这一条。否则我们互称xdjm就是滑稽和耻辱。

祝福同学们踏上精彩的人生征途,选对方向,看准目标,打造品质,注入魂魄,十年磨一剑,干成一件漂亮的事儿。谢谢大家!` ` 琴心剑胆 ` 五届学子赠送给母校的礼物:一套古琴和宝剑的组合,名为琴心剑胆。琴心剑胆,意味能文能武、刚柔相济。其中古琴是京城雷音琴院邵天泽大师亲手所斫,琴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着五届学子与和君结缘、接受教导整整三百六十五天。

古琴作为文人四艺 “琴棋书画”之首,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并且空灵的琴音中正平和,久久不绝,象征着一种春风般的教化与和君精神的传播。宝剑乃百兵之君,蕴涵着正义至上的道德期待与浪漫优雅的武术审美,也表达了和君人“十年磨一剑”的决心与志气,践行着通过一代代和君学子的耕耘,实现在未来世界商学界开宗立派、崭露头角并最终举世闻名、传承千古的终极理想。琴心剑胆,和君学子诗云: 人世迁,桑田化,七弦琴声喑哑; 与天争命,也不过一番搏杀;

先生高志,书生报国,抚琴提剑情义无价;

剑魄存、琴心在,辨真假,不去看风光无限海景繁花; 旧梦中、独牵挂,做咨询,舍千年换那内心确信刹那; 为谁舞了春秋和冬夏,人世一场棋局罢,四海为家; 琴心染尘杂,别离久、苦涉跋、孜孜不倦,遗落时间隙罅; 幸苍天体察,人间开遍和君思想**;

久以飘零天涯,一片叶一捧花,今有斯人琴瑟似玉无瑕。时间寰宇,生死皆虚妄,不若勉力办学添经藏; 文化重塑,年轻是铁、团结是钢,完胜那物欲张扬; 十二年创业,以诚待人,以信立身,情义无价远胜光芒万丈; 胸怀剑胆,肩有担当,和君镇里,修齐治平好还乡。感恩先生!感恩和君!

商学院五届全体学子敬赠 ` 五届毕业生谢师帖 ` 和君怀兴学振商之志,秉成人达己之心,教诲我等学子: 明“人生如莲、三度修炼”之理 悟“蓄深养厚、内圣外王”之道 倡“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之风 学“产业-管理-资本-国势”知识 点燃理想,照亮生活,温暖心灵 修身、齐家、兴业、益天下

我等学子,深受教诲、终生受益。师恩永在,没齿难忘。谨以至诚,鞠躬敬茶,拜谢师恩!` ` 先生领诵

人生平常,吃饭穿衣穷则独善,达则兼济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命自我立,修齐治平功名利禄,过眼烟云为民为国,致远永恒是非成败,斗转星移中华美德,身体力行„„

篇3:只干一件事的波音

要说波音公司的诞生,那就得从它家最早的“话事人”——威廉·波音(William Boeing)说起。1881年10月1日,波音出生在底特律一个德裔移民家庭。1903年,他从耶鲁大学工学院毕业之后,利用家族的资源干起了倒腾木材的生意,并借此发了点小财。6年之后,一群飞行先驱者开着飞机到洛杉矶开“轰趴”,并进行了飞行表演,而波音这个富家公子正好就在观众席上。那个时候,飞机这玩意儿诞生不过几年,还没有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东东,仅仅是少数飞行先驱者的“玩具”。波音看到过飞行表演之后,内心自然是激动不已,被飞行的魅力深深吸引了。当飞机降落以后,观众席上的波音再也按捺不住了,跑去与飞行员套近乎,看对方能不能行个方便带他上天,感受一下当时非常时髦的飞行。可是,那个盛气凌人的飞行员看到波音的时候,也不知道当时是心情不好,还是看这位二世祖不顺眼,反正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年轻的波音感到自尊心受到了莫大的伤害,从此他下定决心要造一架飞机。波音毕竟有耶鲁大学工学院的底子在,在当时好歹也算是高级知识分子了。为了造飞机,他自费到格雷恩·马丁(Glenn Marlin,后来创立了马丁公司,再后来并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开办的飞行学校里学会了飞行,并招到了20个工人。在了一个简陋的工棚中,波音硬是靠敲敲打打搞出了一架水上飞棚——B&w。严格意义上讲,B&W是对马丁水上飞机的仿制。1916年6月15日,波音驾驶B&w在西雅图联合湖进行了第一次试飞。这次试飞非常成功,飞行速度达到了每小时120公里。可惜的是,本来B&W是准备卖给“霉菌”的,但它没能通过测试,最后只好买给了新西兰的一所飞行学校。虽然B&W没有让波音捞到什么好处,但是他却在一个月之后正式成立了一家公司——太平洋飞机制造公司,也就是波音公司的前身。由于B&W仅仅是对马丁水上飞机的仿制,所以波音希望第二架飞机得有些自己的东西。可是波音知道自己那点水平真正要从头开始设计一架飞机是肯定不够的,于是他以每月80美刀的薪水请来了一位名叫王助的中国人来担任第一任总设计师。不久,王助就在B&W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设计出了一架水上飞机,这就是波音公司的第一种量产飞机——C型机。波音试制了5架C型机之后就赶紧交给“霉菌”试飞,谁知道“霉菌”在试飞了2架之后对这种水上飞机的性能非常满意。于是这个“人傻钱多”的主给波音开了个50架C型机的定单。这份价值57.5万美刀的定单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它成为了波音公司的第一桶金。一年以后,波音将太平洋飞机制造公司改名为波音航空公司。

昙花一现的航空帝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大量军用飞机没了用处,“霉菌”锐减的订单让波音断了不少财路,有段时间波音公司甚至到了只有靠做家具、养奶牛才能过活的地步。不过,善于经营的波音独另辟蹊径,开创了另个与飞行有关的行业——航空邮件业务。1919年,波音与艾迪·哈巴德(Eddie Hubbard)在用C型机开辟西雅图到温哥华之间航路的同时,还顺便捎上几十封邮件,这批邮件便成为了地球上第一批航空邮件。这次飞行的意义重大,它意味着波音公司进人了民用航空领域。

除了航空邮件业务之外,在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往返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的交通工具不是邮轮就是飞艇了。邮轮就不多说了,大家都很熟悉,可飞艇这玩意儿就不同了,它其实就是一个雪茄型的大气球,里面充满了易燃易爆的氢气。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飞艇在“兴登堡空难”发生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即便如此,人们对民用航空的需求仍然在迅速增加,波音公司清楚地认识到这种趋势,制造了民用航空史上开元之作——247型机。由于机上座位舒适,且设有洗手间,因而被作为民用航空的主力机型广泛使用。另外再多说一句,空中小姐这一令拜金女羡慕、让熟女控疯狂的职业就诞生在247型机上。在247型机之后,波音公司还推出了飞行高度可达同温层,被称为“同温层飞机”的307型机,用于往返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

上世纪20年代末,波音公司靠247型机广泛开展了民用航空方面的业务,做得越来越大、赚得越来越多,早已不再是创立时的那家山寨工厂了。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在1929年通过收购与台并,成立了联合飞机与运输公司。新公司不仅能够制造飞机,而且还可以提供航运服务,实现了从工厂到终端一条龙的服务,用航空帝国来形容它一点也不过分。当然,这也让这个航空帝国的“皇帝”——波音也赚取了更多的钞票。不过好景不长,在1934年的“反托拉斯法案”介入下,波音的航空帝国昙花一现,被迫拆散,将联合飞机与运输公司分拆成为波音飞机公司、联合飞机公司与联合航空公司。联合飞机公司就是今天的联合技术公司,它与波音公司样,也是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组成部分,而联合航空公司更是地球上排名前三的航空公司。面对自己一手建立的航空帝国被无情地肢解,波音的心情自然好不到哪里去——他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辞去了波音公司的所有职务,并将持有的股票张不剩全部套现,发誓从此不再与波音公司发生联系。靠着卖股票的钱,波音真正过上了二世祖的生活,当起了大地主,养起了纯种马。虽然波音离开了,但是波音公司却在他的“传人”菲利普·约翰森(Philip Johnson)与克莱尔·艾吉维特(Claire Egtvedt)的操持下开始了新的发展。

在二战中大发战争财

被“反托拉斯法案”分拆以后,波音公司的日子自然是大不如前了。特别是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遭遇了百年难遇的经济危机,为了生存下去,波音公司在忙着制造民航飞机的同时,对军用飞机的开发一刻也没闲着。1935年7N28日,波音公司首次试飞了299型机,这是一种为“霉菌”设计的远程重型轰炸机,定型后被称为B-17。

一开始“霉菌”自己并没有买多少架B-17,波音公司也就只赚了几个“稀饭钱”。但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霉菌”不仅自己大批量装备B-17,而且美国政府依据“租借法案”向许多国家输出B-17,所以波音公司的定单就一直没有断过,赚得钵满盆满的。到了1943年,美国开始了对德国本土的狂轰滥炸,其中有98%的轰炸就是由B-17来完成的。不过,当时给B-17护航的战斗机由于航程的原因,不能对其进行全程护航。所以轰炸的时候,往往8—17刚刚进入德国以后,护航的战斗机就掉头飞走了,B-17只有依靠高空飞行来完成轰炸。后来德军发现了B-17这弱点,就放长线吊大鱼,等B-17没有战斗机护航之后再一个个吃掉。几次轰炸下来,B-17的战损率竟然超过了10%,最高甚至达到了16%,也就是说100架B-17飞去轰炸德国,那么其中至

少10架是有去无回的。B-17损失了自然是要补充的,不然用不了多久“霉菌”那点老本就得全部拼光。也正是因为数量如此之大的战损,让波音公司靠着造B-17大发战争财。既然前线对B-17有如此强烈的需求,波音公司也就投其所好开足了马力造B-17。当时波音公司的规模可不像现在,就是用尽了吃奶的劲也满足不了“霉菌”的需求。对于这样的情况,波音公司只好将B-17的定单分给了洛克希德公司与道格拉斯公司,大家一起来满足“霉菌”的需求。根据战争结束以后进行的统计,B-17的产量达到惊人的12731架,波音公司生产的B-17仍然占总量的2/3。这一数量对于军用飞机而言,也许是只能用传奇来形容了。除了B-17在欧洲战场上大显身手之外,在太平洋战场上,另一种来自波音公司的远程重型轰炸机——B-29“超级空中堡垒”也成为了“霉菌”对付日本的杀手锏。这种飞机的比B-17飞得更远,装得更多,在日本广岛与长崎投下原子弹的任务就是由它执行的。

从707到747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由于美国本土远离两大战场,各行各业不仅没有什么大的损失,而且多少发了些战争财。于是,美国人开始“饱暖思淫欲”,不断追求奢靡的生活。对于波音公司而言,以前生产B-17、B-29的工厂可不能闲置。于是它就将B-29加以改造,在其基础上发展出了拥有两层甲板的377型机。不过377的销路并不好,在卖出了55架之后,波音公司宣布告别螺旋桨推进的航空时代,进人了喷气推进的航空时代。在喷气推进的航空时代要造一架民航飞机可不像以前那么轻松,最大的压力来自天文数字般的设计费用。波音公司清醒地意识到,现在地球上还没有哪家航空公司肯为新的民航飞机设计垫钱,所以它找了个制造喷气式加油机的借口,企图再一次将“人傻钱多”的“霉菌”拉下水。可是这一次波音公司的如意算盘打错了,“霉菌”这次变得聪明多了,坚决不理波音公司的茬。骑虎难下的波音公司只得单干——波音公司决定倾入战后所有利润的2/3,也就是1600万美刀的巨资,向新的民航飞机发起挑战。为了掩人耳目,波音公司将新的民航飞机称为367-80型机。由于花的是自己的钱,波音公司倒是非常节省,在新飞机上照抄了B-47的后掠机翼与吊装发动机的布局,而机身则准备与377型机相同。不过波音公司很快就发现,377型机的机身是为螺旋桨飞机设计的,远远不能满足喷气飞机的要求,于是就对机身一改再改,不仅加长了机身,而且还对机首进行了修改。到最后,留下的仅仅是377型机的倒葫芦形截面而已。除了赌上战后的利润,波音公司还在367-80型机上押了把宝——在没有任何航空公司下订单,甚至连试飞都没有进行的时候,就开始设立生产线,它所担的风险可想而知有多大。1958年8月7日367-80型机首次试飞,当时的试飞员特克斯·约翰斯顿(Tex Johnston)除了正常试飞之外,还特别加做了一个横滚动作。这次试飞充分展示了367-80型机优异的性能,很快泛美航空公司向波音公司发出了第一个订单:20架367-80型机。367-80型机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707,当时要买一架707得至少准备500万美刀,虽然看上去这个价格并不和谐,但是与花3000万美刀才能搞到“玛丽女王”这样的邮轮相比还是要低上不少的。而且在一年的时间内要在大西洋两岸往返运送相同数量的乘客,前者在燃料的消耗上只是后者的1/10。如此低的运营成本让707迅速占领了民用航空市场,成为各大航空公司在喷气推进的航空时代的主力。对于乘客而言,707则以廉价、快捷的空中旅行方式改变了他们的出行方式——人们很快抛弃了海上旅行方式。那些在大西洋两岸往返的邮轮不是被拆了卖废铁,就是被当做博物馆。

最初707针对的是越洋飞行,也就是作为干线民用航空所设计的,所以使用了4台发动机。随着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称王称霸,人们对在各大城市之间往返的支线民用航空的需求飞涨。支线民用航空多为中短程航路,如果再用707这样的远程民航飞机来飞就明显不合算了。支线民用航空的需求就是波音公司发展的源动力,他们在上世纪60年代将707的机身缩短,4台发动机减少到3台,而且将发动机由机翼安装到了机尾,这就专为中短程航路所设计的727。就在波音公司设计727的同时,一种的新飞机的设计也在悄然进行着——他们准备给这种比727的机身更短的飞机吊装2台发动机,以适应支线民用航空的更多需求,这就是以后为人所熟知的737。

737从一开始设计,就为设身处地为广大的航空公司降低运营成本着想。首先,737-改707、727三人飞行机组的安排,由机长+副驾驶组成双人飞机机组,节约了配置机械师的人力成本;其次,737与道格拉斯公司的DC-9这样的飞机相比,没有采用3+2(走廊两边分别设置3列与2列座位)座位安排,而直接采用3+3座位安排,相同机身的长度上可以运输更多的乘客;在则,737的机翼采用了三开缝襟翼,有效地提高了降落与起飞时的升力,降低了发动机的功率输出,节约了燃油;最后,737与707、727的机舱宽度相同,内部不仅许多设备可以通用,而且连货运集装箱也是一样的,大大方便了航空公司货运中转。这些降低运营成本的优势,让737成为了波音公司历史上最畅销的机型,时至今日仍然长盛不衰,发展出了三代737。目前,第一代的737-100与737—200已经基本淘汰:第二代的737-300、737—400与737—500在许多航空公司仍然作为主力;第三代的737—600、737-700、737-800与737—900则是最新的现代化型号。波音公司通过制造707、727与737这3种飞机,让它在上世纪60年代成功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民航飞机体系,这个时候用民航飞机之王来形容当时的波音公司是在合适不过的了。

在波音公司一边卖出707、727与737,一边数钞票数到手发软的同时,民用航空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当时希望人们希望能用更少的时间跨越大西洋。对于这样的情况,波音公司是这样分析的:超音速飞机主要用于客运,而货运还得靠亚音速飞机来完成。在超音速民航飞机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之前,亚音速巨型民航飞机还是有用武之地的。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波音公司与道格拉斯公司、洛克希德公司在“霉菌”的C_X巨型运输机项目上开始了竞争。不过波音公司并不总是赢家,它这一次竟然败给了洛克希德公司,而这次竞争催生的飞机就是连M1A1坦克都能带上天的C-5。落选的滋味肯定不好受,波音当然不甘心浪费了为C-X烧的钱,于是它在泛美航空公司老总胡安·特里普(Juan Trippe)的建议下,将竞标的方案进行了修改,将原来的货运飞机重新明确为客

运飞机,希望新飞机能以低票价、高运能与大航程来占领干线民用航空的市场,这种新飞机就是被称“空中巨无霸”的747。

1966年,泛美航空连747的影子一点都没有看到的情况下,就给了波音公司5.5亿美刀的定金,准备买上20架747。虽然泛美航空一次出手就这么大方,但是作为“扛把子”特里普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既然我交了5.5亿美刀的定金,那总得对你波音公司提点要求吧——747必须在3年内交货。也就是说波音公司要在1969年底前完成747的设计、总装、试飞与验证工作。看到泛美航空对747的疯狂手笔,其他航空公司迅速跟进,向波音公司抛出了媚眼,表达了想买747的愿望。就这样的,747在还没有问世的时候,就已经在民航飞机销售上获得了极大成功。

留给波音的时间只有短短3年了,时间紧、任务重啊!可偏偏747又是个大家伙,机舱的宽度差不多就是707的两倍,波音公司现有工厂都不能进行总装。于是,波音公司下了血本,在西雅图另外建了一座总装厂。新的总装厂的建设计划就是与747的总装同时进行的——当5万多波音公司的员工在玩命似的赶工16个月之后,第一架747在终于下线了,而这个时候总装厂竟然还没有封顶。不过,当时这架747还是个空壳子,就连飞机的核心——发动机都还没有准备好。要让747这样大的飞机飞上天,如果用707的发动机,至少得装上8台。这样的设计不仅复杂不说,而且油耗也不低,所以747必须采用新型发动机。本来波音打算找通用电气公司来摆平这个事情的,可是当时通用电气的TF39发动机只绐C-5提供,没闲功夫搭理波音公司。波音公司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有求于普·惠公司,希望它们能搞台发动机出来顶上。普·惠公司一看上门求助的是波音公司,立马双手奉上了JT-9D发动机,由此看来关键时候还是自家人亲啊(如果不是1934年的反托拉斯法案,普·惠公司也许还在波音公司旗下专心造发动机呢)。JT-9D的性能与TF39相比并不逊色,也是属于大推力发动机。可是与后者相比,前者是全新设计,还没有任何一架飞机使用过,波音公司也就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担了不小的风险。1969年2月波音公司一切准备就绪,747进行了第一次试飞。在首席试飞员杰克·沃德尔(Jack Waddel)的操纵下,这架“空中巨无霸”腾空而起,飞上了西雅图的蓝天。

由于747的原型是货运飞机,所以最初机首球锥上设计了个能整体向上掀起的艏门。而作为客运飞机的时候,这个艏门就没有必要存在了。不过为了保证货舱的畅通与完整,波音公司将驾驶舱移到上层甲板,让747头上长了个“包”。也正是因为如此,原本为了方便装卸货物而设计的宽大机舱,现在可以容纳3+4+3的座位安排了。这样座位安排成为了民航飞机广泛采用的标准,即宽体飞机通常都拥有双走廊。最初的747-100、747-200与747-300只能装载366位乘客,而到了747-400的时候,通过加长机身竟然能装载416位乘客,是707的两倍多。也正是这样的原因,747的出现加速了707的淘汰,甚至连“空军一号”也都换成了波音747(军用型号为VC-25)。最后,波音公司在上世纪70年代形成了737+747这样高低搭配的民航飞机新体系,该体系在国内外各大航空公司中一直沿用至今。

惨淡经营的军用飞机

对于“霉菌”而言,如果说上世纪50年代之前是B-17、B-29的天下,那么从此以后就应该算是B-52的天下了。进入喷气推进的航空时代,波音公司首先为“霉菌”制造了远程喷气轰炸机——B-47。这种飞机的外形非常特别,采用了后掠式,吊装发动机。这一形式的布局不仅影响了以后好几代的波音飞机,甚至其他公司的飞机也莫不如此,时至今日我们在许多飞机上都能看到B-47的影子。虽然B-47的设计在当时非常先进,但是由于发动机的推力不够劲,所以每次起飞都要使用火箭助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52年波音公司在B-47的基础上加以发展,设计了8台发动机的B-52。B-52的载弹量约30吨,从常规武器的航空炸弹到战略武器的原子弹一概通吃。不过也正是B-52的出色性能,加上后来“霉菌”认为导弹比轰炸机更便宜,所以种飞机竟然一生产就是近50年,直到今天都还是“霉菌”远程常规轰炸与战略轰炸的主力。波音公司在轰炸机上没有什么新东西,在运输机上的经营也很惨淡,在几次竞标中不是败给了洛克希德公司的C-5,就是败给了麦·道公司的C-17。即便是大名鼎鼎的KC-135、RC-135、E-3与E-8,它们也仅仅是在707的基础上改装而已。如果非要给波音公司找一个正面典型,那这个代表竟然出在波音公司不擅长的领域——旋翼机。波音公司设计了一种布局非常奇特的直升机——CH-47。这种以印地安部落“支奴干”而命名的直升机,采用了纵向排列的双旋翼设计,飞行的时候两个旋翼按照相反的方向旋转,在产生升力的同时抵消扭矩。“霉菌”

经测试就发现这种直升机虽然样子长得有些诡异,但是干起活来却是个多快好省的主。CH-47可以装载30名~55名士兵或近25吨的物资,正因为如此出色的性能,CH-47才被外销往多个国家。当然,这种直升机最大的买家仍然雷打不变地是“霉菌”与它的盟友英军。

面对新的竞争

虽然现在看来波音公司在747诞生之后的40年中赚了不少钞票,但是在当时由于747的设计太烧钱了,就算泛美航空事先给了5.5亿美刀,波音公司自己还是贴了不少老本的。前前后后算起来,747一共花掉了波音公司7.7亿美刀,几乎让它濒临破产,甚至要向银行贷款才能过活。为了走出当时的困境,波音公司将业务从航空航天领域向民用领域扩展(与我们常说的“军转民”差不多),从工业到农业、从建轻轨到修电厂,从电话到计算机……什么赚钱波音公司就干什么。除此之外,波音公司在努力卖飞机的同时,还傍上了NASA这个大款——参加了旅行者计划。经过努力,波音公司迎来了80年代的“黄金十年”。

整个上世纪80年代,波音公司一边卖着737与747,一边开发新的民航飞机。可搭载乘客200人~250人的757、经常被改造为政府或军用的767与广泛采用新技术的777(竟然给拖到了90年代初才试飞)就是在那个时期设计的。虽然,波音公司在80年代的“黄金十年”中奠定了自己在民航飞机“江湖”中扛把子的地位,但是制造民航飞机本身就是一个高回报的产业,除了波音公司之外,许多公司都想从其中分一杯羹。在众多的觊觎者中,来自欧洲的空中客车公司毫无疑问是实力最强的一个。空中客车在1970年由法国、德国、英国与西班牙这4个国家的航宇公司共同组建,其主要目的就是对付波音公司与麦克堂纳·道格拉斯公司在民航飞机方

面的垄断。经过20年的发展,它家针锋相对地推出7A300、A310、A319、A320、A330以及A340等型号的民航飞机,特别是针对737推出的A320与针对747推出的A340,蚕食了不少波音公司的市场份额。

波音公司与空中客车的拼杀从上世纪80年代一直持续到了90年代,虽然它依然稳坐民航飞机领域老大的位置,但是空中客车却在一点点壮大。不过这个时候,麦·道公司的日子却在每况愈下,特别是在民航飞机方面,不仅卖得不好,而且还因为质量问题造成了几次事故,一时之间麦·道公司的债台高筑。看到这样的情况,波音公司倒也不傻,麦·道公司虽然民航飞机不怎么样,但是军用飞机还是很不错的,像F-15、F/A,18这样牛x的战斗机都是它家出的。于是在1997年,波音公司通过130亿美刀的股票交换的形式收购了麦·道公司,新公司的名称还是波音公司。这样,波音公司除了在民航飞机方面继续称王称霸之外,在军用飞机方面也可以三分天下了(另外两家分别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与诺斯洛普·格鲁门公司)。从此自DC-3起就闻名于世的麦·道公司消失了,在民航飞机方面留下的仅仅是717(也就是MD-95的波音公司型号)而已。虽然波音公司收购麦·道公司是想扭转在军用飞机领域内的惨败,加强自己的话语权,但是残酷的现实还是给了它当头一棒—“霉菌”下一代战斗机,也就是F-22的合同还是被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抢走了。即便如此,由于麦·道公司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给波音公司留下7AH-64、F-15与F/A—18这些机型。这些现役战机还有大量保养、维修、零部件生产与现代化改装的订单,这就已经可以保证源源不断的利润了,所以波音公司在收购麦·道公司上不仅没有赔本,多少还是有些赚头的。

篇4:做一件家务日记150字

今天周末放假在家,我帮妈妈干家务活了,这几天,姥姥生病了,在医院打针,妈妈白天上班,晚上还要辅导我功课,也没时间整理房间,我们约好周末在家大扫除,妈妈负责整理床铺,拖地,收拾杂物,我负责扫地、擦桌子。

不一会房间就便整洁了。妈妈说我是个好帮手。

篇5:没干一件“正事”

赶校长上架

前年7月13日晚上,镇政府主管文教的副镇长、教办主任通知曾庆后天到教办报到,准备担任元潭小学的校长。曾庆问领导为什么让他去?答:“谁叫你年轻!你不去谁去?”

6天后镇政府一纸聘书把曾庆变成了元潭小学的校长。

元潭小学在城区的西面,离城区比曾庆正在任副校长的龙嘴小学近5公里,规模比龙嘴大一倍,有800多学生。

按道理这是好事。可曾庆心里却打起了鼓,总感觉这里头有什么缘故。

原来,元潭小学原任校长正在“改危”中。新教学楼建造时比原来旧址向外挪了2米,并准备建围墙,当地群众认为学校占了他们的土地,扬言要拆学校、揍校长!镇政府和派出所处理了多次也没个结果。这位50多岁、在此工作了27年的老校长不得不要求调动岗位。

上级原本决定把老校长和邻镇小学的一位校长对换,可这位校长深知元潭小学情势复杂:学校就围墙一事和当地镇民多年纠缠不清;校园环境也是脏、乱、差,这么多年没有种活一棵树;学校处在城乡结合部,镇民认为没有读书照样能够挣钱,学生厌学成风,10多年来没人考上过县重点中学,全校成绩排全镇倒数第三;现在又闹出打校长的风波。这位50多岁的校长思虑再三,没上任就提出提前退休,两袖一甩走为上!

8月26日曾庆到新学校报到,第一眼便目睹了如此的“壮观奇景”:学校南北两栋教学大楼相对而建,中间有2000平米左右的空地,镇里的大道从中间通过,看来这既是学生活动的地方,也是镇民们的必经之路;而从满地的狗屎鸡粪看来这里还是家禽们日常溜达的地方;南面的地堂晒满谷子,教学楼一楼的课室堆满玉米,90%的窗户玻璃被打烂……

上到二楼办公室发现满满一屋子的人,清一色的全是女将,大多神情怠惰。曾庆从后门进去,坐到原校长的位子上,跟大家打过招呼后,接着和两位女主任开班子会,传达上级关于开学的要求和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全校有教师38人,其中男教师3人;学生800多人,除这里本部外,下面自然村还有两个教学点。

下班时,曾庆到放自行车的课室推车,眼前的状况让他惊呆了:老师们三十多辆自行车气门芯全被拔出,撒得满地都是,这是给曾庆的见面礼。而更让他吃惊的是教师们竟然推着车就径直往外走——看来已经习惯了。

9月1日开学,曾庆准备进行开学典礼,可检查完人数发现,学生才来了三分之二,剩下的全在家等老师来叫呢。老师们问曾庆是像往常那样去叫,还是上课。曾庆还没来得及下决定,又听到一年级的一位学生用小刀刺伤了同学的背,家长要来报仇。放学时,几个小青年竟在路边冲着曾庆恶狠狠地威胁:“谁敢建围墙占村里的地皮谁就得挨揍!”

村子的老教师张水对曾庆说:“老校长在这教了三代人了,他们都不顾情面要揍他,何况你?”

曾庆成了上了架的鸭子。

新官上任的第一个月,他就没像样地听过一整节课。摆在他面前的,就是一团乱麻,他得捋捋:

镇民的情况:学校建新教学大楼时,镇民们认为大楼用地是他们镇的,他们应不用再集资,但管理区的干部没有答应他们的要求,由此便埋下了矛盾。学校要建围墙,还要求从校中通过的大道改道,村民们认为这破坏了镇子的风水。他们还认为五十年代在村旁的大庙里读小学的一位廖姓学生都能够考上大学(只此一人,后来30多年再没有人能够考上)何况现在有了新教学大楼?哪用建什么围墙修什么道?

学生的情况:“读书无用论”使得大部分学生不专心读书,经常迟到、旷课、早退。哪位教师批评或者放学留下差生个别辅导,学生便会认为是教师在故意刁难,还会寻机报复,最通用的办法就是放老师自行车的气。

老师的情况:得不到家长和学生的尊重,每位教师几乎都被学生取有外号,老师对学生对教育也没有热情,就是按部就班混日子。

曾庆有种羊落虎口的感觉。

瞎猫逮鼠记

两年后,当曾庆作为优秀校长汇报教育管理经验时,汇报材料上布局清晰、战略得当的“一二三四”和“几步走”让曾庆自己都差点恍恍然佩服自己了,“哪有什么‘几步走’,能撂开腿就谢天谢地了!”

曾庆说,自己当初就是只瞎猫,撞上什么“耗子”就逮什么“耗子”。

听着老师们抱怨学校干着辛苦,他就带着他们骑自行车到13公里的龙口小学参观,让他们看看什么是真苦。

学校三天两头不是教室玻璃被砸,就是老师气门芯被拔,长此以往,总不是个事,曾庆为此没少往镇书记办公室里跑,跑了几趟,但书记说建围墙的问题还在继续“研究”,哪有工夫处理那些小事。看来这些个疙瘩还得他自己动手解。

曾庆想学生在学校里搞破坏原因有二,一是精力过剩,镇上孩子有力气,但学校课外活动空间却很有限,于是追跑打架成了他们主要的活动内容;二是跟老师关系对立,把老师当仇人,把整老师当乐事。熬了几个夜晚,曾庆终于苦思出了一套整顿学校的“系列政策”。

首先是学校清扫总动员。曾庆让老师们带领学生化班而治,负责校园清扫和保洁。一大帮孩子跟着各自的老师风风火火地搬石头,清扫鸡屎鸭粪,不到一周,校园场地就立刻敞亮起来,老师拉着浑身泥尘的学生到水龙头处洗手,孩子一向乖戾不羁的眼神中居然透出几丝腼腆温顺。

活动场地清理出来以后,曾庆让几位男老师都兼任体育老师,开出了好几门体育项目训练课,女教师则要求她们在网上各学一门“手艺”,剪纸、吹笛、健美操都行,实在不济的,学一些特色折纸也行。

这样,大课间时间,大通道被划分为好些方阵,前面是武术训练,中间是健美操,接着是集体舞排练,再往后是花样跳绳……这些活动让一个个孩子在欢笑和运动中成长着,对于秩序、合作、文明、自信的理解也在渐渐萌生,砸窗拔气门芯的案例逐渐减少至无,学生们对于老师、课堂的喜爱和尊重却在慢慢加深。

而面对着这样一群孩子课间在大通道里学习活动的“强大阵容”,镇民们先是围观,后来也就自动绕行了。

看着学校环境、师生关系的改善,曾庆很为自己的政策见效高兴,但学校围墙的事仍然是一个遗留问题。直到去年春天,镇旁边的许多山地和自留地被市里征收搞开发区,曾庆知道解决这个问题的机会终于来了。

曾庆邀请镇政府的干部和各村的村长去兄弟学校参观,而每逢到了那些被作为文化廊的围墙,曾庆就特意多作停留,干部们自然心知肚明。于是学校建围墙的问题终于“研究通过”。接着全体教师被派出去家访宣传,村党支部动员老干部、老党员带头支持学校建设,大部分人通了,剩下的小部分顶多也只能骂几句就算了。

这来之不易的“一亩三分地”被精耕细作:新教学楼前面,按中国版图的比例制作了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地理园,四周构建花圃;东面建一个标准的200米环形四跑道运动场,中间是一个足球场,旁边还有跳高、跳远沙池,西南面围墙四周墙脚下砌了花池,之间种了荫香树。

一下子,元潭小学换了张脸,各种检查的“优秀单位”的牌子终于也挂到了学校的大门旁。

2012年冬,曾庆对着电脑上空白的word出神,又到年度计划的时候了,他心里有种又空又满的矛盾。回想这两年半的历程,他有些五味杂陈:作为校长,自己好像从没真真正正地干过一件大开大合的正事,倒像个勤恳的大妈,在艰难和琐碎中一步步、手把手地把一所学校“整饬”规整。但这所有经历,却丰富和充实着他的内心,而学校、老师、孩子们也似乎都在这些润物无声的“非教育”故事中获得滋养、清晰方向。

当word文档还是一片空白的时候,曾庆便被派去参加市局举办的首期校长提高班学习,学习结束后,曾庆就接到了新通知——赴任另一所处于市区的更大更复杂的小学。

看来,曾庆的“非教育”故事还将继续下去。

編辑舒畅

上一篇:浅析商业秘密保护下的财务信息公开的论文下一篇:公司年会对员工的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