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学校消防制度

2024-05-02

培训学校消防制度(通用14篇)

篇1:培训学校消防制度

一、加强对消火栓的维护保养,如发现损坏,应当及时修理;除火警外不得随意启用或移作他用。不得擅自移位、拆除消火栓。

二、灭火器固定于箱内,放置在明显位置,以方便使用。

三、各部门负责人为本区域消防器材日常管理的责任人,保卫和后勤部门将定期对各使用地点消防器材进行检查,发现丢失、损坏等由责任人承担经济赔偿。

四、灭火器材不得挪作他用,只能在发生火险时使用,使用后应及时报告,以便及时更新。

五、学校水电暖消防小组负责全校消火栓、灭火器、消防应急照明、安全出口指示标志等设施的使用状态的巡查,及时发现并协助相关责任部门及时维修或更换。

六、故意损毁消防器材是违法行为。师生不得随意玩弄或损毁灭火器材,一旦发生意外,造成伤害,按《消防法》条例将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赔偿损失、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七、为保证消防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必须加强日常的消防设施设备维修和保养工作。

1、消防设施设备必须经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并经消防验收合格。

2、必须配备责任心强、具有较高专业知识人员负责消防设施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其他无关人员不得随意维修保养消防设施设备。

3、消防值班人员应每日对消防控制设备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立刻通知维护人员处理,并做好记录。

4、应当委托具有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能力的单位,定期对消防设施设备维护保养。

5、必须定期将灭火器送消防部门认可的专业人员进行检修维护和充气换粉。

篇2:培训学校消防制度

一、为加强学校防火安全工作,明确学校各部门应履行的防火安全职责,规范防火安全工作行为,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确保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教学、生活学习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公安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消防监督检查规定》,《江苏省消防条例》等法规,制定本规定。

二、学校防火安全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将防火安全工作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使防火安全工作与学校的发展相适应。

三、学校防火安全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部门自管,隐患自查,责任自负”的原则,实行校长领导下的逐级防火安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四、学校任何部门和个人,都有维护防火安全,保护消防设施,制止违反消防法律法规和本规定的行为,预防火灾,报告火警和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义务。

五、学校任何部门和个人,必须遵守本规定中的各项制度,自觉维护防火安全。

第二章:各项制度

第一条:消防安全制度

一、加强全校师生的防火安全教育。按《消防法》的要求,做到人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要做到人人都知道火警报警电话119,人人熟知消防自防自救常识和安全逃生技能。

二、保障校内的各种灭火设施的良好。做到定期检查,维护,保证设备完好率达到100%,并做好检查记录。

三、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楼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保持畅通,应急照明完好。

四、学生聚集场所不得用耐火等级低的材料装修。

五、易燃,易爆的危险实验用品,做到专门存放,由专人负责保管,在室内必须有灭火器等抢险物资。

六、图书馆,计算机机房等场所严禁吸烟及使用明火,下班后工作人员要及时关好门窗,确保安全。

七、消防栓,防火器材等消防设施,要人人爱护。任何人不得随意移动和损坏,违者要严肃处理。

八、加强用电安全检查,电工必须经常对院内的用电线路,器材等进行检查,如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维护,确保安全。

九、学生宿舍内严禁使用明火,禁止烧电炉,热得快,酒精炉,蚊香,严禁吸烟,严禁私拉乱接电线。不准私自接用任何家用电器。

十、校内住户使用煤气,要掌握正确使用方法,注意防漏气,防爆,防火,使用后要关好气阀,确保安全。

十一、食堂必须使用合格的压力容器,每年要检测,要定时检查,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严防事故发生。

十二、对因无视防火安全规定而造成不良后果者,要从重处罚,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条:消防安全例会制度

一、每学期召开两次大型消防安全工作会,并制定工作计划和总结。

二、春冬重点防火期都要提前召开大会,严格要求,全面布置,具体安排落实防火应急预案。

三、每月召集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总结上月工作,布置本月工作要点,提出整改意见。

四、每周一各系负责人和各值班人员将上周检查情况做以汇报,并具体安排本周消防工作重点。

五、会议记录齐备,内容详尽,重点内容有重点标记。

八、节假日之前召开全校安全工作大会,落实校安全防火应急预案,做好排查隐患工作,确保学院安全,杜绝一切火灾事故。

第三条:防火巡查,检查制度

一、本着“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各楼值班员必须仔细进行安全检查,关闭水电气,每天下班前要由专人检查本部位水电气等。

二、值班人员在值班期间仔细检查各部位,尤其是防火重点部位,发现事故苗头及时处理汇报。

三、保卫科指定专门的消防人员,应经常巡查学院的辖区,经常检查消防器材和设施,使之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四、学校每月由学校主要领导带队,保卫科,学生科,各系负责人参加,对各部门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对检查出来的火险隐患应及时整改,不能及时整改的应落实好防范措施。

五、重大节日,寒暑假前由分管消防校领导带队,各处室主要负责人参加对全校进行消防安全大检查。

六、重大活动开始前必须对活动场所进行一次防火安全检查,对用电负荷等进行核实,应急照明是否完好,通道是否畅通,消防器材是否齐备,必须指定专人打开疏散门,防止事故发生。

七、学校设立安全管理员,经常巡查全校公共部位,消防重点部位,重点实验室等,发现火险隐患及时处理和向部门领导汇报。对于重大火险隐患应下发火险隐患通知书,责令其限期整改。

篇3:浅析消防部队财务集中结算制度

一、实行财务集中结算取得的成效

(一) 进一步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 财务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基层核算单位在实施财务集中结算前, 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对财务核算程序, 财经法规不够熟悉, 同时财务人员大多是兼职, 人员更换频繁, 财务工作缺乏连续性。实行财务集中结算后, 基层核算单位的账目由财务结算中心财务人员统一核算, 财务人员的人事权、考核权从各基层核算单位分离出来, 使得财务人员的独立性大大提高, 会计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同时, 财务结算中心财务人员业务水平相对专业, 队伍相对稳定, 使得财务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

(二) 进一步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能, 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实行财务集中结算后, 财务结算中心财务人员对基层核算单位的财务收支业务进行审核, 对一些不符合相关规定的经费收支要求基层核算单位及时纠正或补办手续, 会计监督关口前移, 由原来的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控, 把一些不合理的支出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从源头上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目前财务集中结算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基层核算单位参与财务管理意识薄弱

财务集中结算后, 基层核算单位取消了会计岗位, 只设出纳岗位, 但是, 经费的筹措、分配、使用权按仍在基层核算单位, 即相关单位的财权及与之相对应得事权仍在自身, 只是将财务的监督权集中到了结算中心。基层单位应将工作重点转到资金筹措, 预算安排, 确保中心工作以及日常的财务管理等方面工作上来。但是从现状来看, 基层核算单位在这方面存在认识误区, 各基层核算单位仅仅设置了一名兼职的战士来担任出纳, 大多兼职人员的主业还是执勤备战, 而财务仅仅是其副业, 他们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基层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加之基层单位领导工作重心在于执勤备战和消防监督, 对于经费的筹措和分配没有能够形成统筹兼顾确保重点思想意识, 且过度依赖结算中心, 基层财务管理意识相对薄弱。

财务集中结算后, 财务结算中心财务人员和基层核算单位空间上分离, 核算单位和结算中心人员沟通交流不及时, 使得基层核算单位领导对本单位的财务状况也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 同时还片面地认为, 会计核算权上交, 财务结算中心对财务事项把关, 基层核算单位内部就不需要再进行财务管理和监督。

(二) 财务结算中心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有待加强

财务集中结算后, 由于财务结算中心人员独立于基层核算单位, 不参加基层核算单位的经济活动, 无法全面了解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 对基层核算单位发生的经济活动的知情度较低。在基层核算单位报账时, 经费使用的真实序时进度无法全面了解, 对于是否发生了该项经济活动, 财务结算中心人员心中无数, 只能根据发票、结算单据等书面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判断。而且这种审核基本只是停留在报销单据是否规范, 手续是否齐全层面, 而业务开支的真实性审核受到一定的限制, 难以全面地实施会计监督职能。结合到目前的状况来看, 一个财务结算中心财务人员要负责多个基层核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 更多的工作偏向于报账记账等具体业务, 履行的是会计的记账核算职能, 从而弱化了会计监督职能。因此, 从表面上看, 会计核算较过去有了较大程度的规范统一, 但本质上会计的监督功能并未得到理想程度的加强。

三、改进财务集中核算的几点建议

(一) 从基层核算单位角度

1 思想意识上要加强转变。

实施财务集中结算后, 基层核算单位领导要树立三种意识:即实行财务集中核算, 不是削弱基层核算单位财务管理, 而是进一步促进财务规范化;不是改变会计主体, 而是财务工作重点的转移;不是降低基层核算单位理财水平, 而是需要配备素质更强的财务人员。只有牢固地把握好财权, 才能更好地行使事权, 才能将各项消防工作做到位。

2. 内部财务上要加强控制。

实施财务集中核算后, 基层核算单位仍然是会计主体, 仍然要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来建章立制。作为一级预算单位, 加强各项财务管理仍然是不可推卸的职责, 要求财务人员要有更好的业务素质。比如, 对原始凭证的初审这个经费支出的第一关口需要基层核算单位自己来把握。

3. 基层财务人员要加强学习。

实施财务集中核算后, 基层财务人员的要求比以前更高, 这就要求基层财务人员要进一步加强对各项财经法规制度的学习。

(二) 从财务结算中心角度

1. 沟通协调, 做好服务。

加强与基层核算单位的沟通协调, 让基层核算单位的领导和财务人员充分认识到, 实行财务集中结算是部队顺应时代需要、加强财务管理的行为, 是会计核算、监督职能的转移, 而不是削弱单位的财务管理权, 基层核算单位主管仍是会计法律责任主体, 单位仍有义务和责任搞好内部财务管理工作, 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基层核算单位不能削弱对财务人员的管理。要尽最大可能帮助基层核算单位健全内部财务监督约束机制, 督促基层核算单位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

2. 加强培训, 提高素质。

基层核算单位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决定了财务结算中心财务人员的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因此, 财务结算中心要加强对基层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利用以会代训、集中学习、财务会审等多种形式进行经常性交流和沟通。

3. 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定期举行基层核算单位的领导和财务人员的工作交流会, 及时反馈有关信息, 聆听基层核算单位意见和建议, 探讨基层核算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分析原因, 并提出解决办法, 不断改进工作措施和工作方法。

摘要:文章对消防部队财务集中结算制度进行了分析, 总结了实行财务集中结算后取得的成效, 分析了集中结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对改进财务集中核算提出了相关建议。

篇4:培训学校消防制度

关键词:三级甲等医院;消防安全管理;建设途径

一、三级甲等医院消防管理工作之重要性

医院的重大责任在于保卫人民生命健康,作为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每天都有数百乃至上千的人流量,这些人大多数为患有疾病和运动困难的弱势群体,如果发生火灾,其后果是非常不容乐观的。依照中央文件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要求,监督医院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与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息息相关的。然而,消防管理往往是最容易被医院忽视的服务,一个火灾隐患往往是由于人们不注意的平日生活,导致人们思想麻痹;第二,消防知识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做好思想教育和法制建设,医院火灾风险的良好的传播,预防工作,广泛宣传已成为医院的消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新形势下三级甲等医院消防安全管理与建设研究

1、三级甲等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研究

首先,医院在消防管理层面上拘泥于形式。从表面上看,医院在消防安全上,必须反复强调和告诫,要有宣传、有制度、有预案、有检查的重视消防工作,但经常存在为了应付上级单位的检查,只做些表面形式化的工作。其次,由于综合医院建院时间久远,部分建筑存在易燃性,极其容易与医院内部的易燃易爆等化学成分物品产生火灾隐患。因此医院消防安全管理部门应尽最大能力消除火灾隐患,以确保病患看病放心,住院安心。现代医疗市场竞争尤为激烈,一些民办医院在医疗环境和硬件设施上占据极大优势,这也是公办各级医院吸引患者就医的客观条件。

2、三级甲等医院消防安全建设研究

医院消防安全是可谓医院的第二条生命线,因此医院消防安全相关部门应加大投入管理与建设,做好消防基础工作。过去由于历史累积造成医院中部分建筑和设施不设有消防规范,因此医院应对老建筑重建加大投入,以符合现代社会建筑防火设计的规范要求。如若建设新的建筑楼宇,在进行消防安全设计时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审核。设计公司应随时与医院消防部门进行沟通,以确保消防智能报警及灭火系统得到合理设置,将技术和人力防范有机结合,提高消防工作的科技质量和效率。在重视消防建设的同时,更不能忽略基础医疗条件的建设。整个医院的信息系统建设意义非凡,关系到医院未来的综合发展及前景战略。院方的行政管理高层领导应抓紧推进医院建设,提升医院各方面综合能力。应定期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强化高中层各级领导干部及所有医护人员的信息化战略意识和思想,变被动为主动。因此医院消防安全管理部门必须创新组织构架,改革管理机制,为信息系统建设给与最大的支持。

3、三级甲等医院消防安全工作途径

第一,消防安全管理部门应协助院方定期对各层领导及医护人员进行防火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培训,这将直接与医院消防工作开展的好坏程度紧密相关,特别像是三级甲等这样的综合医院更是消防安全的重点单位。因此院方应批准消防管理部门定期邀请公安消防系统基层消防官兵针对医院消防安全和法定职责讲述防灭火的实战经验,参加人员具体应包括医院消防工作人员、各科室主要负责人及医护人员、新晋职工等。现代社会医院的消防安全工作始终是一项漫长而又艰巨的任务,在当今社会的新形势下,对医院的消防安全管理与建设工作有了新的要求。要想把这项工作完成好,实属不易。这就要求消防安全责任人及管理人,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水平外,还应与其他部门特别是消防监督机构搞好衔接与配合,理顺各方面关系,将医院消防安全工作建设成一股强有力量,使消防管理制度和工作途径不断创新,为医院的经济建设提供基础建设保障,为病患和全院医护人员创造一个安宁与祥和的工作环境。

第二,制定应急预案,组建应急队伍。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应根据实际发生的事实情况,制定相应的火灾应急预案,同时应组建一支反应迅速、执行力强的义务消防队伍。作为省级医院重点消防单位,应率先制定由院长担任医院的消防安全责任人的制度,对医院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切实把消防安全工作落实到每个人的具体环节上,真正实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谁操作,谁负责”的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医院要依照责、权、利三者结合的原则,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逐年完善并合理制定消防安全责任书,逐级签订,上至医院领导,下至各科室和部门。

第三,制定应急预案,组建应急队伍。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应根据实际发生的事实情况,制定相应的火灾应急预案,同时应组建一支反应迅速、执行力强的义务消防队伍,该队伍主要由医院的保卫人员、保安、医护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组成,并要经常组织他们进行消防培训和应急实战演练,以提高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的应变速率。

三、小结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作为综合医院其医疗环境重要性日趋凸显,使得消防安全相关部门的管理与建设工作更加严谨。医院的消防安全管理部门医院消防安全相关部门应加大投入管理与建设,做好消防基础工作,更要创新组织构架,改革管理机制,为信息系统建设给与最大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吴天平.对综合性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的几点认识[J].中外医疗.2011

[2]姜海良.浅议医院消防安全管理[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

[3]王羽.高层建筑消防隐患及防火监督探讨[J].门窗.2013

[4]张福全.做好医院安全管理工作[J].管理观察.2014

篇5:消防队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1.培训组织机构

机场航空安保部拟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由航空安保部和机场政府专职消防队共同完成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2.安全教育培训的科目内容

2.1 消防业务知识

2.1.1 《消防法》、消防法规及有关条令、规定的学习; 2.1.2 学会火灾事故的正确报火警、扑救、逃生、救护、安全疏散知识。

2.1.3 消防设施的性能及正确使用和保养灭火器材。2.1.4 火灾的危险性及防范措施。2.2 机场有关消防知识及规定 2.2.1 机场消防概况及消防安全动态。

2.2.2对应岗位发生过的一些火灾事故教训及预防措施。2.2.3 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消防安全规章制度。2.2.4 机场的安全疏散预案。3.工作安排:

3.1 利用日常进行的消防监督检查工作和专项整治进行宣传教育。

3.2 利用发生在身边的典型火灾事故案例及时地进行

教育。

3.3 在“安康杯”“安全生产月”“安全周”“百日安全无事故”等活动中,结合工作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培训。

3.4 利用每年举行的“

11、9”消防宣传周活动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3.5 按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各单位要自行组织消防安全教育。

3.6 在对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工作中,每半年进行1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3.7 一年组织一次专项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并组织考核。4.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形式

4.1 利用局域网络传媒发布消防信息资料及火灾案例。4.2 收看火灾案例及消防教育培训资料片。4.3 利用新员工和员工的安全培训进行宣讲。4.4 在“安康杯”“安全生产月”“安全周”“百日安全无事故”等活动中,通过答题、考试等形式进行普及教育。

4.5 利用集团公司组织的安全知识竞赛。4.6 印制发放消防知识宣传单或小册子。

4.7 利用候机楼内的电子大屏幕滚动播放消防宣传标语口号。

4.8 利用悬挂张贴图版、横幅、挂图等进行教育培训。5.各单位要做好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登记工作,建

立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记录(消防安全档案内)。

消防安全责任人:

篇6:学校消防制度

一、成立学校消防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中层干部、群团负责人、各班班主任

二、消防安全教育:

1、学校每学期利用安全课、校园广播、黑板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宣传或讲座不得少于两次。

2、班主任在班级进行安全教育要做到经常性。每学期至少办1期以综合治理消防安全为主题的黑板报。

三、消防设备配置:

1、学校学生宿舍、微机室室、配电室、实验室、食堂、保管室必须配置灭火器,并且做到消防设备品种配置合理。

2、化学实验室除配置灭火器外,还要设置沙箱。

3、灭火器的放置应稳固安全并有专人负责。

4、每年检查一次,确保消防设备时刻处于有效期内。

四、消防通道的管理:

1、为了确保应付危急情况,实现紧急疏散的目的,各教室前后门在学生在校期间,时刻保持畅通无阻。后门锁由学校免费提供,班主任、总务处、安保科各保管一把钥匙。班级不得更换后门锁,如果钥匙或锁丢失应及时配制或赔偿。

2、坚持学生疏散楼道管理值班制度。楼道管理值班时间为每天课间操和放学时。楼道管理值班人员由值周行政、值周教师、当堂课次的任课教师、班主任承担,轮流值日。

五、消防工作检查和责任追究:

1、学校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各部门的消防安全工作定期检查,发现问题隐患及时给予整改通知,限期改正。

2、对落实措施不力和造成责任事故的,将根据学校《事故责任追究条例》对责任人进行处理。

3、对认真落实安全措施成绩突出的、在重大事故中积极果断采取有效措施抢救国家财产的有功人员,学校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

4、对违反安全管理规定,造成国家、集体经济损失的责任人,按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篇7:学校消防安全制度

为加强消防安全工作、保护公共财产、师生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把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之中,现特制定以下消防安全制度。

1、加强全校师生的防火安全教育。按《消防法》的要求,做到人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

2、保障校内的各种灭火设施的良好。做到定期检查、维护、保证设备完好率达到100%,并做好检查记录。

3、教室、办公室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保持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明显。

4、学生聚集场所不得用耐火等级低的材料装修。

5、加强用电安全检查,电工必须经常对校内的用电线路、器材等进行检查,如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维护、确保安全。

篇8:浅谈我国消防相关制度改革

1 我国古代有关消防的制度

从事消防工作的人在各朝各代有独特的称呼。周朝时称为司煊、司耀, 宋代则叫做防隅、潜火军;元明两代称为救火兵丁;清初称为防范火班。“消防”一词是由光绪二十八年, 从日本舶来而沿用至今的。

而我国第一支消防队叫南段巡警总局消防队, 这支消防队伍源于八国联军时期, 为防止租界起火, 意大利侵略者组织官办救火会, 英租界也随后成立天津志愿消防队, 1902年清政府在天津成立南段巡警总局后, 救火会便交由我国管理, 此时改称南段巡警总局消防队。

在治理火灾隐患方面, 我国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用法律手段来管理消防问题。商朝开始用刑罚手段管理火政。殷代的“殷王法”中有规定说:由于遗弃在道路上的灰烬复燃引起火灾, 要处以砍手的刑罚, 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条有关消防的法律。宋沿唐律, 对失火犯、放火犯和救火失职者也给予严厉惩罚。清代初期颁发的《大清律例》中有关火灾的刑罚内容和刑罚办法, 与《大明律》基本相同。我国古代关于消防的法律可以对今天的我们有所启发。

2 发达国家的相关消防制度借鉴

发达国家的消防相关制度对我国目前状况或许有所启示。

首先, 美国实行的是联邦制, 每个州的政府享有很大的立法权力。但是, 1896年成立的美国消防协会 (NFPA) 在美国享有很大的权威, 是很有实力及规模的社会中介组织。其业务范围主要分为五大方面:一是消防技术标准及规范的制订;二是消防业务和技能培训;三是公共消防安全教育;四是消防领域科研项目的研究;五是防止恐怖袭击。

其次, 日本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 经常发生重大灾害, 因此日本十分重视消防管理。在《日本消防组织法》中规定消防部门的职责主要有:研究制定消防制度和准则;制定火灾预防制度和计划;规定城市的防火等级等等。

另外, 澳大利亚的消防制度也相对健全。该国家对于消防人员有着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制度, 各级消防人员每三年就要到消防学校进行业务的培训学习, 培训中的成绩优秀者可以选拔到上级消防部门工作。

3 我国消防监督管理制度存在的弊端

3.1 消防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现行的消防法是于2008年修订、2009年实施, 虽然消防法律的颁布施行使消防在立法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但是由于我国对消防工作历来不够重视, 因而立法上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例如, 我国地大物博, 各地发展水平是不同的, 西北地区和东南沿海如果采用同样标准进行处罚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 我国消防法律也应与时俱进, 广泛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 争取符合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藉此加强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3.2 现有的消防监督人员数量少、质量不佳

我国的消防行业属于现役制, 由于从业人员涉及到转业、提升、换岗交流等情况造成了该工作流动性大, 往往在业务熟悉之后就换到其他岗位, 而新上岗的监督人员需要一定时间熟悉岗位工作, 造成了消防监督人员质量良莠不齐。另外, 很多消防监督检查人员在岗位上要面对“双考”、职称考试的压力, 这又使在岗人员精力外流, 极易造成监督执法不到位的现象发生。

3.3 缺乏有效的消防队伍培训机制

我国的消防队伍从人员上来讲基本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为战士考学提干, 另一部分为大学生, 而大学生又分为地方大学和武警学院。这些人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上都不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 而在参加工作后, 虽然在名义上消防监督检查人员要参加培训, 但是实际工作中, 监督检查人员都忙于晋职、升级、考试, 基本上无暇顾及其他, 而培训也基本上只停留在可实施阶段。关于消防监督检查, 笔者认为, 应当设立专门机构从事消防技术规范研究、编制和管理工作, 使消防监督检查更加正规化和专业化。

4 完善我国消防监督管理制度的思考

我国的消防监督管理制度目前存在一些问题, 针对目前状况如何更好地发挥消防监督管理的作用, 笔者有以下几点意见供参考:

4.1 将消防队伍独立, 脱离公安部门的监管

我国目前的消防机构全称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无论从名称上还是实质上皆未脱离公安部门的管辖, 属于公安机关的下属分支机构。但笔者认为这种体制并不适合我国社会消防事业的稳定发展, 应当建立独立的领导部门垂直管理消防队伍建设, 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排除地方保护, 还能够防止行政上的领导干预, 从而强化消防的监管力度, 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

4.2 改善消防队伍用人体制, 稳定消防队伍人才

国外的很多消防队伍都实行终身制, 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使经验丰富的消防队员保留在消防队伍之中。我国应当适当加以借鉴, 采用优胜劣汰, 竞争上岗的办法, 推动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争取最大限度的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在根本上提升消防人员的消防技能水平, 从而更好地服务消防建设。

4.3 加强消防教育培训制度, 创新人才培训之路

首先, 应当增加消防院校和消防专业的数量和质量, 扩大消防专业学习基数, 引入竞争, 以此提高我国消防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其次, 应当加强同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我国目前同发达国家的消防水平还有很大距离, 无论是在消防理论知识上还是消防装备的建设上都有着很大差距, 因此, 我国应当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缩短差距。

4.4 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策引入到消防监督管理中

市场经济活动貌似与消防监督没有关系, 但是实际上市场经济中绝对少不了消防这一重要环节。例如, 如果在保险环节中, 当投保人投保火灾险时, 对重大火灾隐患单位以及发生过火灾的单位应当适度提高保险额度;还有, 在信贷环节中, 可以根据贷款单位的火灾隐患情况划分贷款等级。

参考文献

[1]宋小勇.实事求是, 进一步完善消防法规体系[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2 (2) .

[2]郑保新.赴德国、意大利消防考察见闻[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02 (11) .

[3]高伟.WTO与我国的消防标准化, 2002 (5) .

[4]王荷兰, 范强强.我国建筑消防工程市场调查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6 (4) .

篇9:培训学校消防制度

【关键词】消防行政处罚;证明责任;证据排除

相对于刑事、司法制裁中证据制度的逐步完善和明确,行政制裁中的证据制度建设显得稍微滞后,在消防法律法规层面上的关于处罚证据制度规定更难言完备。消防行政处罚程序,离不开对证据的综合运用,而事实的判定要以认证过的证据做基础,处罚决定的做出更离不开证据的支持。但是,证据制度自身就像法律程序一样有其独立的价值和规则,在目前这样轻证据、甚至无合法证据就能进行消防行政处罚的环境下,提升证据制度的重要性,强调证据规则的严格性,对规范消防行政处罚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消防行政处罚中证明责任和证明对象

行政处罚是通过制裁行政相对人的违法行为,来达到行政管理的目的。这种侵益性行政行为,潜藏着侵害相对人合法权利的危险。为防止行政权力的过度膨胀和滥用,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必须要求行政机关承担证明相对人具有違法行为的责任,而不得要求相对人自证其无违法行为,以此来约束和规范行政处罚行为。对消防违法行为的证明责任应当由消防机构承担,消防机构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明违法嫌疑人违法行为的相关证据。但同时要求,违反嫌疑人在接受消防执法人员询问时,应当如实回答相关问题,作伪证要负法律责任。这是基于管理效能的要求对相对人权利一定程度的约束,但不能理解为对消防机构承担证明责任的否定。

消防机构在行政处罚过程中承担的法定证明责任,如何才能充分、全面的履行这种责任,或者说,消防机构在每次进行行政处罚时哪些事实是必须要调查认定的?这就涉及到证明对象的确定。如果说证据是“矢”,证明对象就是“的”,只有确立了证明对象,才能有的放矢。证明对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要有证据证明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确实存在,违法行为确为该违法嫌疑人实施;其次,该违法嫌疑人的基本情况;再次,必须证明实施消防违法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其他情节,第四,要掌握违法嫌疑人是否有法定从重、从轻、减轻以及不予处罚的情形,最后,调查与案件有关的其他事实。上述内容是每件消防行政处罚案件必须证明的案件事实,每一项都不可或缺,在没有充分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情况下,做出的处罚决定都难以达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要求。

2.消防行政处罚中证据的排除和效力瑕疵

并非所有的证据都可以作为判定案件的依据,非法证据应当予以排除,而其他瑕疵证据在证据适用上也要受到限制,不能单独作为定案的依据。消防行政处罚中应当认定为非法证据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消防执法人员在收集证据是必须依法定程序进行,如果存在一人调查取证或者应当回避而未回避人员调查取证等违反程序规定收集的证据均未非法证据。一般性违法程序要求获取的证据如果能够进行补强,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二是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消防执法人员在采用录音、录像等方式进行调查取证时应当告知当事人,采用偷拍、偷录等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为非法证据。三是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消防执法人员在收集证据过程中特别是在询问证人、当事人时,不得采用胁迫、暴力、诱骗等方法获取证据,由此获得的言辞证据不是被询问人真实意思的表示,不是对案件事实的客观反映,因此,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应予排除。四是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证人提供的证言。证人证言的提供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辨别和表达能力,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为证人。此外,根据非法获得的言词证据获得的其他证据,被称作是“毒树之果”,这些证据是否应当被排除?行政法律法规的规定还不明确,亟待在证据制度的完善过程中加以明确。

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主要包括:一是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不相适应的证言;二是与一方当事人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所作的对该当事人有利的证言,或者与一方当事人有不利关系的证人所作的对该当事人不利的证言;三是应当作证而无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四是难以识别是否经过修改的视听资料;五是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六是经一方当事人或者他人改动,对方当事人不予认可的证据材料;七是其他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材料。这些证据因为证据本身特点,不能全面、清楚的证明案情的主要事实,因此必须在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的基础上,作为定案的依据之一。

3.消防行政处罚中证据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消防行政处罚调查取证方式和程序规定欠缺。尽管可以依据《规定》,但内容并不完全适用消防行政处罚,如对检测报告等证据没有明确规定。还有些规定与消防取证并无直接关系,依照执行意义并不突出,如该规定第50条规定,首次询问违法嫌疑人时,应当问明……是否受过刑事处罚、劳动教养、收容教育、强制戒毒、收容教养等情况……。这些内容不属于消防行政处罚应当查明的事实和情节,询问了解这些情况完全与案件无关,可以不予调查。此外,对于违法嫌疑人一律进行传唤,采用“一刀切”,并非实际工作需要,可以规定的更加实用一些。

3.2消防执法人员收集证据不全面、不及时,办理案件证据单一,对重要的事实往往仅凭“孤证”证明,缺乏证据的相互印证。一旦证据存在瑕疵,没有其他的证据能够弥补,造成事实的无法认定,这些不足放到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中会被放大,成为导致案件被撤销或者认定为违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涉及裁量的情节,认定依据或许仅仅是当事人的陈述或者检查记录,没有其他的证据佐证,证据的客观性不足,极易出现纰漏。

3.3缺乏对证据制度和规则的系统掌握和运用。非法证据不予排除,不能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成为定案依据。不懂得证据与证据之间效力的差异,甚至部分执法人员为了考核等目的,擅自对部分有瑕疵的证据进行修改或者改动。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尽快制定消防执法的程序规定,特别要建立适合消防执法特点和实际需要的证据制度和适用规则;二是要确立消防行政处罚中证据的重要地位,突出证据制度作为执法程序的重要内容;三是加强执法质量监督,对违法证据规则进行的消防处罚要坚决纠正,并强化对执法人员执法质量考核的责任追查。

行政处罚除了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外,还是违法者承担的制裁性法律责任形式。[1]消防行政处罚鲜明地体现出执法者与违法行为人的“对立”地位,为保障违法行为人的合法权益,也为了能够真正让其接受和认可处罚,必须用证据“说话”,用事实“说话”,不可进行不讲证据的“软暴力”执法,否则,极易导致双方的对立和冲突的发生。依法收集、正确适用证据不仅是正确做出消防行政处罚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维护执法秩序和警民关系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马怀德著.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213.

篇10:学校消防安全制度

2、教职工不得私拉乱接电线,规范使用电器,不得使用大规模的用电器,坚持“人走断电”的原则。

3、学生不得在教室、寝室充电,更不准在寝室内点蜡烛。

4、教职工要规范使用煤气,随时检查煤气罐是否过期、是否漏气,必须保证气罐进入室内。

5、各处室要保管好消防器材,尤其要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杜绝出现事故。

6、全体师生都要保护消防设备设施,不得损坏消防设备设施。

7、安全员每天必须认真检查消防设备设施,作好记录,存在隐患立即报告并及时处理。

8、每期对师生进行一次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并进行消防应急预演,熟悉撤退路线。

9、加强重点部位的监测和防治,值日要履行职责,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10、认真搞好重大节日、重大活动、火灾多发季节、开学前和放寒暑假前的消防安全检查。

篇11: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1、消防教育培训工作,有消防工作对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

2、单位应当采取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3、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至少每年,公众场所应当至少每半年对每名员工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存档备查。

4、各单位应对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

5、公共聚集场所在营业、活动期间应当通过张贴图画、广播闭路电视等向公众宣传防火灭火疏散逃生等知识。

6、下列人员必须参加消防主管部门组织的消防专门培训:

1、单位消防负责人,消防安全管理人;

2、专兼职消防管理员;

3、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

篇12: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一、学校消防安全责任人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消防工作计划,为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提供经费和组织保障。

二、学校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应熟知以下内容:

1、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职责;

2、学校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3、依法应承担的消防安全行政和刑事责任。

三、学校应至少确定一名熟悉消防安全知识的教师担任消防安全课教师,并选聘消防专业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消防辅导员。

四、学校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教学内容,开展下列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1、在开学初、放寒(暑)假前、学生军训期间,对学生普遍开展专题消防安全教育;

2、结合不同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安全教育;

3、组织学生到当地消防站参观体验;

4、对寄宿学生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用火用电教育。

五、针对我校学生认知特点,保证课时或者采取学科渗透、专题教育、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网络、广播、校内橱窗等方式,每学期对学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重点开展火灾危险及危害性、消防安全标志标识、日常生活防火、火灾报警、火场自救逃生常识等方面的教育、开展消防法律法规、防灭火基本知识和灭火器材使用等方面的教育。

六、学校每学年应至少举办一次消防安全专题讲座,在校园网络、广播、校内橱窗等开设消防安全教育栏目,对学生进行消防法律法规、防灭火知识、火灾自救他救知识和火灾案例教育。

七、学校应组织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教职员工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

八、学校对每名在岗教职工应当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宣传教育和培训内容应当包括:

1、消防法律法规;

2、消防安全职责、制度、操作规程、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3、学校、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4、有关消防设施、器材的操作使用方法;

5、会报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疏散逃生自救。

九、下列人员由学校计划安排,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

1、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

2、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

3、其他依照规定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的人员。

十、组织义务消防队开展消防业务学习和灭火技能训练,提高预防和扑救火灾的能力。

篇13:消防行政补偿制度现状及对策探讨

行政补偿制度是我国法制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行政赔偿立法,行政赔偿的有关规定分散在各类法律、法规或标准中。作为中国行政赔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行政赔偿制度,与消防行政补偿制度有相似的情况,从而致使在消防行政补偿的具体实践中,难以合法、合理、客观的对相对人进行有关消防行政补偿。

2 消防行政补偿

2.1 相关概念

作为权利保障和利益平衡机制方式之一的行政补偿,是我国行政法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消防行政补偿作为行政补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在消防行政执法或抢险救援过程中,公民财产的保护以及合法权益的救济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消防行政赔偿制度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合法权益的相对合法权益相对损害的过程中,或者公民个人协助消防行政主体执行公务或灭火而使公民个人利益遭受损害时,由消防行政主体依据相关法规对相应人员给予对应的利益补偿的制度。

2.2 行政补偿的界定

作为一种法律制度,行政补偿的判定条件可简述为以下三点:

(1)行政补偿的前提是行政主体的行为合法。

(2)行政补偿的原因是行政主体行使职权的行为造成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3)行政补偿的义务主体为行政主体。

3 消防行政补偿现状

在我国,消防行政补偿制度在消防工作中的贯彻实行,起步相对较晚、发展较为缓慢、应用不够广泛。同时行政补偿制度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依据,行政补偿程序相对混乱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消防行政补偿制度的落实,影响了消防工作合法、公平的开展。

3.1 立法方面

我国行政补偿制度已建立多年,但相关的法律、法规多为单行法律,缺乏统一性。同样在消防行政补偿制度中,这些法律条款过于笼统、简明,难以掌握和具体实施,如有的法律、法规只规定了“相应补偿”、“应当补偿”、“适当补偿”等,对相应的补偿范围、补偿主体、补偿标准等没有明确规定,给消防行政补偿的规范执行带来了不便。

3.2 补偿范畴

赔偿范畴是行政赔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确立合理、客观的赔偿范围才能从制度上减少对特定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的损害。目前,我国消防行政补偿制度范围的确定,主要依据相关单行法律的有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3条规定指出: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公共利益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补偿。

《人民警察法》第34条规定:公民、组织帮助人民警察履行职责,造成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助或者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49条规定:单位专职消防队、自愿消防队参加消防单位以外的消防所使用的消防器材、设备、设备等,由人民政府对火灾发生的情况进行补偿。50条规定:因参加消防、抢险、伤残或者死亡的人员,依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医疗和养老保险。

《物权法》第44条规定:由于抢险救灾的迫切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征用单位和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使用后购置的不动产或动产,应退还给征用者。单位或个人在不动产或者动产损坏或者丢失的,损坏或者丢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3.3 补偿主体

按照“受益者补偿”的指导原则,消防行政补偿的主体应当是国家,即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消防行政执法维护的是国家公共利益,一旦出现侵权行为时,补偿主体只能是国家(地方人民政府)。在实际中,日常消防行政执法工作引起的涉及补偿的,应由当地政府承担补偿责任。而在灭火救援中涉及的行政补偿问题,按照“受益者补偿”原则,行政补偿主体并不一定是人民政府。当受益者是起火单位时,起火单位要承担一部分由灭火救援引起的其他相关人员合法利益受损的补偿。然而,结合实际情况,虽然起火单位获得了一部分灭火的利益,但总体上说,起火单位也是遭受损失。让一个本身就遭受损失的单位或个人再承担补偿主体责任有些不人性化。此时就需要明确在灭火救援中的补偿主体,可以是人民政府,也可以是政府和受益单位共同组成。因此,在确定政府为灭火救援补偿主体时,需要充分考虑和衡量实际情况,以便确定合理的行政补偿主体,最终达到维护被侵权者的合法利益。

3.4 补偿标准

消防行政赔偿标准是基于消防行政执法,行政相对人确定赔偿数额的实际损失的标准。它是行政补偿得以实现,受害者所遭受损失得以客观补偿的重要依据。没有补偿标准,则补偿数额以及范围无从计算,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切实的保障。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行政补偿标准的相关规定,通常都是由补偿主体参照相对人的损失实际情况酌情给予补偿。

4 消防行政补偿对策

4.1 制定法律法规

相对于行政赔偿制度,行政补偿制度在法律上的地位不够明确。尽管我国行政补偿制度建立的时间不短,但至今却仍没有出台一部类似《国家赔偿法》的行政补偿法律法规。常见的行政补偿规定散布于各种单行法律、法规或标准中。正由于这些补偿制度的过于分散,相互之间缺乏统一性,使得在司法实践中操作难度比较大。因此,制定出台一部切实可行的《行政补偿法》显得迫在眉睫。

4.2 坚持科学的补偿原则

行政补偿原则完善行政补偿制度,行政指导的实践具有重要作用,行政补偿的指导原则和目标是完善行政补偿制度的体现和完善,行政补偿制度必须明确和遵循的准则。但我国法律却至今仍未对其作统一的规定。

常见的比较科学的补偿原则有以下三个方面:

(1)人权保障原则。当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以及需要由公民的一种特殊利益的个人做出“牺牲”时,国家需要行政赔偿来弥补个人的利益,使其与“牺牲”的个人利益适当平衡,从而实现对社会中的人权的保护。

(2)公平、合理原则。按照“受益者补偿”原则,有关人的损失,由公众承担,并由国家财政国库的损失予以补偿。行政赔偿不能太多或不够,要保证公平合理。

(3)公开性原则。公开法律程序可以保证赔偿结果的合法性。没有公开,就没有正义的法律。公开程序被认为是程序正义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标准,且程序正义是实体正义的基础和保证。因而,在实行行政补偿过程中需要有公开的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

4.3 完善补偿司法救济

鉴于目前我国消防行政补偿制度的不完善性,需要把司法救济作为消防行政补偿制度重要的救济手段,才能保证公民合法权益受侵害时能得到有效的行政补偿。当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行政补偿得不到实现,受害者可以通过司法救济提出行政诉讼,由法院作出判决。

摘要:消防行政补偿制度作为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但目前仍然存在诸多不尽合理之处;分别从立法、补偿主体、补偿范围、补偿标准等方面较为全面的分析了消防行政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从制度立法、补偿原则以及司法救济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消防行政补偿制度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消防行政补偿,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杨芸,鲁宽民.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缺陷与完善[J].中州学刊,2010,(1):95-97.

[2]柯琳.浅析行政补偿制度的现状及完善[J].法制与经济,2015,(5):43-44.

[3]钟祖凤.我国行政补偿基本原则的探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9,(5):38-42.

[4]高锦田,白凤领.对我国消防行政补偿制度的思考[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4,(11):589-590.

篇14:浅谈船舶安全培训之消防培训

【关键词】船员;消防培训;改进措施

0.引言

我国作为航运大国,具有丰富的水运资源,水路交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1]而且随着科学技术和航运业的蓬勃发展,船舶的数目仍在迅速增加,且船舶运营模式趋向大型化、专业化。相应的,船舶一旦出现事故,特别是诸如火灾、碰撞、搁浅等重大事故,对于经济和海洋环境的危害也是无法估量的。据统计,水上交通事故80%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其中在失火、触礁、爆炸事故中人为因素的比例高达90%。[2]其中,火灾事故在所有事故中的全损率处于第一位。由此可见,船舶一旦发生火灾,如果采取的措施不当,或扑救不及时,将有可能造成船毁人亡的惨剧。因此,消防工作是任何一位船舶管理者在管理船舶的时候都要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而对于准备上船的船员来说,消防安全培训必须认真学习,不容轻视。

1.我国现阶段消防培训的现状

目前通用的消防培训是船员B系列培训中的一部分,分别为B01中的《防火与灭火》和B04的《高级消防》。《防火与灭火》主要针对船员的消防技术训练,如灭火器的使用、消防水袋的铺设、火场中的搜寻与救助等基本技能,适用于上船工作的全体人员。《高级消防》主要针对船舶的高级船员进行的消防培训,侧重于在火灾扑救过程当中的指挥与控制、火灾的扑救程序、消防的安全管理等,整个培训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操课两大部分。对于我国现阶段的消防培训工作个人认为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1供教学使用的设施、设备、器材不足

培训设施、设备是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必备的硬件要求。但由于现阶段培训学员人数多,而这些设施、器材需要很大的经济投入,所以很多培训机构在上实操课时可能只有少部分学员能亲自动手实际操作。

1.2重理论而轻实践

现在的培训课程,理论和实操的培训学时的比例大约为3:1,实际动手操作的时间远远小于在课堂上老师讲解时间。然而,船员培训一个重要特征是注重实际操作的训练。船员在船舶上的工作主要还是动手而不是动嘴。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再多的理论也要落在实处。要让学员不仅仅知道如何来进行灭火,更重要的是能够亲自动手去灭火。

1.3知识缺乏更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水上交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船舶大型化、多样化、现代化的发展,使得船舶知识也在迅速的更新变化。但目前从事船员培训的师资力量,多是退居二线的船员。[3]这些人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但由于长时间的脱离船舶一线工作又没有固定的信息来源,因此很多教员讲授的知识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培训要求。

2.提高船员消防培训质量的几点建议

2.1加大消防培训硬件建设的投入力度

各培训机构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有意识的创造自身的品牌效应。建立完善的教学硬件设施来让学员在培训期间所学到的东西能够与船上的实际消防工作相符合,以使其上船之后能够马上适应船舶消防管理的要求。这样既有利于学员尽快在公司获得认可,同时也利于培训机构在业内得到好评,从而实现双赢的结果。

2.2增加实操教学课时

2.2.1消防基本技能训练

培训机构应保证学员在培训期间熟练地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并在船舶上能够进行实际应用。如灭火器操作的课程,首先应该保证每一个学员针对A类和B类火灾来使用相应的灭火器材进行扑救练习,使其熟悉火灾的特点并掌握灭火的要领。其次应针对船舶火灾扑救的特点,让学员在消防模拟舱中针对船舶不同处所起火点分别使用灭火器材和灭火系统来扑救火灾的专项训练。

2.2.2消防战术训练

战术训练是在消防工作中主要针对火场指挥者的指挥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的训练。现阶段的课程主要是通过组织学员用固定的消防综合演习模式来训练的。有些学员在演习的整个过程中并不清楚演习的意义,故而与船舶的实际工作情况联系不上。对于这种情况,我认为应增加实际案例的分析数量,组织学员结合案例自行进行分析讨论并形成书面的作业,使学员真正的理解如何指挥船舶火灾扑救。在消防演习时,不要给学员过于固定的内容,只是布置演习的规范要求说明,让学员针对不同部位的火灾自己来组织整个的灭火过程。教师从旁进行监督和指导,真正训练学员的各种能力,从而达到火场指挥者的要求。

2.3与主管机关建立长期的信息交流通道

培训机构可以与当地的海事局进行合作,建立信息交流通道,为培训单位提供充足的教学案例、最新的船舶营运发展信息和政策法规。同时,教学人员应当经常进行知识更新与补充,使其教学内容能够适应航运业飞速发展的新形势。

【参考文献】

[1]大连海事大学.高级消防.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8:1-2.

[2]宋超.提高船员培训管理质量的探讨[J].中国水运,2011,11(6):43-45.

上一篇:师范学院人事处2013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高中会考政治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