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书写青春,奋斗实现梦想(曹睿)

2024-04-12

奋斗书写青春,奋斗实现梦想(曹睿)(精选8篇)

篇1:奋斗书写青春,奋斗实现梦想(曹睿)

奋斗书写青春,奋斗实现梦想

奋斗的青春是美好的,因为它充满激情;奋斗的青春是绮丽的,因为它洋溢着希望;奋斗的青春是曼妙的,因为它满载梦想。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青春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渲染的曲谱——酣畅淋漓;青春是用永恒的执着和顽强的坚韧筑起的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青春是属于我们的,挥别稚嫩的童年,怀着对未来的期冀步入青春,我们踏上青春的列车,驶向梦想的彼岸。青春里的我们需要梦想陪伴,需要梦想赐予力量,我们为此努力,付出,骄傲,自豪,即使因其破裂而悲伤,也是一种历练,一次享受成长的机会。梦想是伟大的的,激发生命的潜能,梦想是有力的,坚定前行的步伐。

大学,曾是我青春最期待的梦,它不仅拥有自己对未来的向往,还承载着家人的希望。同我的家人一样,很多家庭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这个远大而又简约的目标,每个家庭,每个人都奋斗着。我来自甘肃普通的三口小家,作为独生女的我背负着父母所有的期许,他们希望我高考成功,走出去感受另一种生活。和所有经历高考的人一样,那段岁月始终难忘,有欢笑,有泪水,为了梦想,我坚持奋斗着。记得临近高考前的一次月考成绩不理想,状态不佳,起了放弃的念头,而身边的人都鼓励我:无悔青春只属于力争上游的人,即使前方荆棘丛生,你也要持之以恒!

是啊,正拥有青春的我们怎能怯懦,怎能苟安,我要进取,我要翱翔,我要用勇锐征服一切。就这样,当泪水浸没五月的堤岩,当心事燃烧犹豫的灵魂,当暴风雨摧毁希望之帆,铿锵信念仍是阳光座右铭,琉璃苣花仍傲然绽放,梦想的彼岸仍在热切召唤,激励我重拾风帆。经过黑色六月,我终于迎来明媚的阳光,如愿被江西师范大学录取,喜悦洋溢在家人脸上,只是这幸福的感觉不能持久,对于我家这样的普通小家庭,家境不富裕,父亲下岗待业,身体不好,平时还需支付大量的医药费用,母亲所在单位经济效益差,常年拖欠工资,全家每个月领取的社会低保金都不够支付保险金和养老金。随着岁月流逝,父母渐渐年老,身体常有诸多不适,而他们却总逞强说是小毛病,也不去好好医治,只是自己扛着,忍着。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却未曾让我受过任何委屈,常说不要惦记钱的事儿,只让我专心学业,生活虽不易,却也让我念完高中,考了大学,爸妈养育我成人,又供我读书多年,他们的努力让我再也没有任何放弃的理由。早些年为维持生计,家里已欠下亲戚朋友不少人情和债款,面对高额大学学费和生活费,幸亏有助学金的资助。这笔助学金

犹如“雪中送炭”,帮我分担了家庭经济负担,让我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继续学习,在实现青春梦的路上继续前行。因为各方的支持,我才能离梦想更近,我决心以不懈的奋斗来回馈给予我关心和温暖的人。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来到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南昌,步入江西师大,这是我奔向新梦想的平台。青春从这里再次起航,奋斗是实现梦想的风帆,即使途中舟车劳顿,起早贪黑,我依然期待下一个天亮;奋斗是书写青春的笔墨,即使路上坎坷不平,蜿蜒崎岖,我依旧相信柳暗花明。

回想一年来的心路历程,第一次离家,从甘肃到江西,地域环境的不适应和对家乡的思念曾让我心力交瘁,每每读到“从踏上火车的一刻起,故乡便只有冬夏再无春秋”之类的语句就泪流满面。可是既然选择了远方便要风雨兼程,怎能返航?因为手中紧握梦想,我就要振作,要奋斗。梦想不息,奋斗不止,青春永驻!

谁的青春不奋斗,为了新的梦想,新的责任和信念,我要在这最美丽最珍贵的人生季节用奋斗书写无悔青春,靠奋斗实现心中梦想,斗志昂扬,拼搏前行才是青春本色。

过去的大一一年,我不断调整心态适应新的环境,融入新的人际,我虚心求教,弥补知识的欠缺,我积极进取,展现自己的能力。当我在自习室完成课时作业,消化课堂要领,我心感愉悦;当我午后时光在宿舍翻阅从图书馆借来的书籍,倍感充实;当我站上演讲台,清晰流利表达自己的观点,自信满满;当我在舞台上轻盈跳着华尔兹,充满骄傲;当我在试卷上沉着写下答案,安稳踏实;当一年结束,看到成绩单,我敢真心说一句::我奋斗了,我无憾。奋斗的过程让我享受到了青春的美妙,我想说,这是我要的花季!

每一年,花开花落,走过春日的慵懒,夏日的酷暑,秋日的肃杀,冬日的严寒,我始终不会忘记和青春的那句约定:梦想成真!

前方等待我的还有很多,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我会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懈的奋斗,勇敢的往前走,用奋斗书写无悔的青春,靠奋斗实现绚丽的梦想!

作者:曹睿

二〇一三年九月二十五日

篇2:奋斗书写青春,奋斗实现梦想(曹睿)

本次团会主要针对考验和就业两大方面展开的讨论,在这个学期,好多同学已经选择了自己的方向,大多数同学选择就业,还有很多同学选择考研。有的同学已经报考了考研辅导班。而我,则是介于两者之间徘徊的那一类学生。

关于考研:

很多同学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硕士文凭、为了给自己营造一个避风港,都选择了考研,但是其中也有很多盲目随大众的学生。我认为是否选择考研要经过仔细的思考。并且,一旦决定下来,就一定要有拼搏到底的精神。好多同学高开始的时候都很有激情,慢慢的随着时间的增长,要克服各种困难的时候就开始动摇自己考研的思想了。这种情况很可怕。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方向。

关于就业:

就业是大多数学生的选择,对于应届生而言,就业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当前的就业形势很不乐观。很多大学毕业生都面临着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我想应届生再就业的时候要多多从前辈那里学习,要有自己的目标,并且根据自己的实力和能力选择正确的职业。要提高自己的素质。

班级:国贸09-2

姓名:张晨霞

篇3:奋斗点燃梦想,奉献谱写青春

魏钦海, 中共党员, 1984年生, 广东茂名人。2007年7月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毕业, 同年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到重庆市黔江区当法律援助志愿者, 2008年8月在北川陈家坝学校支教, 2008年9月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号召报考大学生村官, 被选派担任重庆市黔江区中塘乡迎新村党支部副书记兼团支部书记, 2011年后供职于重庆市公安局北碚区分局。由于工作业绩突出, 他曾被市领导亲切接见, 并先后被评为中国百名优秀志愿者、黔江区文明传播活动先进个人等。2012年, 因“富有爱心, 积极实践”当选第五届“感动校园——西政学子年度人物”, 同时当选西南政法大学2012届校友理事会会长。2012年7月, 魏钦海作为服务西部优秀大学生代表参加了团中央在京举行的“优秀大学生西部基层建功计划”座谈会。

2007年7月, 魏钦海纠结于毕业后是收拾行囊, 回到海边, 还是背井离乡,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思考了许久后, 他怀着一颗年轻和向往之心, 将跨入社会的第一步定位为:去西部、去基层、去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运用专业知识, 做好法律援助志愿服务

2007年7月26日起, 魏钦海在黔江区法律援助中心开始了实质性的工作。每天都有数十人到援助中心咨询, 一年间, 他解答法律咨询600余次, 办理的刑事民事案件结案的有33件, 为受援助人挽回经济损失10余万, 制作法律文书100余份, 编订法律援助卷宗60余卷, 进行法律宣传和培训讲课10余次。他在渝湘高速公路施工现场, 无偿为湖北籍民工冯光清不慎摔伤造成脾破裂而用工方拒不支付医疗费用一案提供法律援助, 促使用工方当场支付伤者3万元工伤赔偿。他还主动为19个未成年人担任辩护人, 被黔江区团委推荐为重庆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专业化志愿者。2010年9月11日, 已经当上大学生“村官”的魏钦海在博客上收到了接受过他帮助的青少年小孙的留言:“谢谢你曾经给我的法律援助, 现在我懂得了人生中的好多道理。我相信今后的我在未来的路上, 会懂得珍惜”。魏钦海深受感动, 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的选择。

在做好法律援助志愿服务的同时, 他积极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他在黔江区杉岭、中塘等乡镇遭受严重水灾时, 发起“情系黔江”赈灾活动, 从母校师生处募捐到8袋衣物和1000多元善款, 并及时给受灾户送去温暖;他在2008年春节期间, 响应中国青年志愿协会发起的“爱心融冰雪, 互助战严寒——志愿者抗雪救灾大行动”, 在黔江火车站进行志愿服务;2008年8月, 赴北川陈家坝学校参加志愿支教活动……

魏钦海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感受到了自己作为一名法科学子的价值, 怀着奉献之心专注于每一个法律援助案件, 贯彻着“为人民服务”理念, 以实际行动向社会展示了法律人大爱无疆的精神。

○因地制宜, 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2008年9月, 魏钦海的角色发生了转变, 成为了重庆市黔江区中塘乡迎新村的“村长”。刚到村任职时, 为了尽快熟悉情况, 了解民情, 魏钦海背着干粮蓬头垢面地在乡间地头徒步走了一个多月, 遍访了全村8个组921户村民, 用一张硬纸板详细地记录下全村村民的情况, 制作出了一张“村情地图”, 逐户建立了村民档案。

他以200亩“黔江区出口蔬菜 (高山娃娃) 标准化示范核心基地”为依托, 创办了“田园技校”, 免费推广新品种7类, 转让新技术、新工艺16项, 培训村民500余人次, 缓解了农民种菜技术难的问题。他为了迎新村蚕桑养殖的发展, 现学现用地编印发放《中塘乡栽桑养蚕宣传单》500余份, 促使全村新栽桑130亩, 年均增收20多万元。他还积极参与土地整改工程, 现村里已整修村道10公里, 新修水沟4000米, 整改土地200亩。

他积极为村、乡产业发展出谋献策, 通过实地考察调研, 借助深厚的文字功底, 编写了《迎新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主笔《重庆市黔江区中塘乡果业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提出以“猪—沼—果”模式为基础, 打造中塘乡的“林家乐”, 创建以果菜模式为载体的五千亩果园, 开创农民自发经营、土地流转和承包大户整体开发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思路, 为乡党委提供了发展新农村产业决策参考。

同时, 他还积极参加市上各种大学生“村官”活动, 展示大学生村官良好风貌。撰写《中塘水果加工公司创业设计书》并代表黔江区进入重庆市首届大学生村官创业大赛复赛;作为黔江区唯一的村干部代表参加重庆森林知识竞赛, 并撰写了相关论文;2009年五四青年节时参加全市大学生村官代表座谈会, 受到了市领导的亲切接见;2010年7月, 应邀参加全市大学生村官基层文化建设座谈会, 并做了交流发言……他将大学生村官的良好形象诠释得淋漓尽致, 同时也赢得了社会的喝彩。

“对贫穷充满关注和激情, 对人民充满崇拜和幻想。”这便是魏钦海的行动纲领。他在大学生“村官”生涯中, 急群众之所急, 解群众之难, 切实地以我所学, 回报社会。他在追逐梦想的同时, 给国家、社会和学校提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提升自我, 不断提高服务本领

工作之余, 魏钦海充分利用业余时间, 不断加强学习, 提高服务本领。他担任了重庆市人大《公民报》、《公民导刊》的通讯员, 并先后撰写了反映民情民生、基层工作等方面的信息简报和调研报告近百篇, 分别发表于《中国法律援助》、《公民报》、《武陵都市报》、《武陵山》等报刊。

他积极参与农民工问题调研。协助“大学生村官返乡农民工调研组”完成《金融危机对重庆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和应对措施》的调研报告, 被人民网强国社区首页推荐, 引起各界关注, 社会效果良好。陪同中国社科院“农民工返乡机制研究”课题组对中塘乡迎新村进行农民工外出务工情况调查。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立项课题《西部欠发达地区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调查》研究, 呼吁重视农民工权利。

他还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吸毒管制的正当性与吸毒者人权保障研究——中国禁毒法的价值选择与制度构建》研究;撰写的《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森林重庆建设》获得2009年度重庆·青年人才论坛黔江区分论坛“村官”子论坛优秀论文奖、重庆·青年人才论坛黔江区分论坛优秀论文奖。撰写的《“万元增收”进程中的失地农民保护机制研究》获得2010年度重庆·青年人才论坛黔江区分论坛优秀论文入围奖。此外, 他还参与编订《农家理财》、《给农民讲法律援助》等书籍, 创作了《中秋开庭》等一系列描写志愿服务和村官生活经历的小说、诗歌和散文, 网络文集《我的西行岁月》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网陆续登载, 并被司法部《我为西部法律援助放飞梦想》一书收录。

青春是一首无悔的诗篇, 因奋斗而完整;青春是一曲激情的旋律, 因奉献而美丽。魏钦海, 一个普通的法学毕业生, 努力践行着“博学笃行”的校训, 弘扬了西政人“心系天下, 自强不息”的精神, 履行了一个法科学子对社会的责任。他走向西部, 立足基层, 服务群众, 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人生的壮美篇章! (重庆市就业指导中心、西南政法大学供稿)

篇4:书写奋斗青春的时代篇章

泱泱古国,沧桑百年,一代又一代青年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中,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传承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镌刻下自强不息、为国担当的青春印记。风雨飘摇的革命岁月里,青春是家书中为“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有食,四万万同胞之均能享安乐”的报国之志;白手起家的建设年代中,青春是不甘于“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的奋发图强;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青春则是引领时代风气、“撤欢跑在前面”的锐意突破……千千万万的青年同祖国一同成长、一起奋斗,用年轻的臂膀扛起民族复兴的重任,让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始终散发着蓬勃向上的青春气质。

历史在继续,跨入“十三五”,我们正迎来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创新创业风潮乍起,“互联网+”东风劲吹,让无数年轻人舒展梦想的翅膀。在这个有機会干事业、能干成事业的国家里,只要勇抓机遇、敢做先锋,年轻的创客们就能在捕捉技术动向、搏击市场风浪的打拼中,迅速树立令人惊叹的业界新标杆;正因不惧挑战、勇攀高峰,一群80后、90后在国产大型客机C919制造研发团队中挑起了大梁……流光溢彩的青春故事,印证着朴素的道理:把人生理想、个人奋斗融入时代发展的浩荡潮流,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才能在敢试敢为、开拓进取中刷出青春的色彩,闯出中国的未来。

梦想在路上,我们正处在一个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时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大青年是生力军和突击队。无论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千钧重担,还是破解改革发展的问题矛盾,无不呼唤青年的担当与奋斗。当越来越多大学生返乡创业,在故乡沃土上施展才华、挥洒汗水;当一名80后村医守着黄土、服务乡亲,一干就是16年,这些无不代表着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蓬勃力量。“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心中有阳光,青春的脚步就会铿锵有力;心中有信念,就能在艰难中看到希望与光明,在拼搏中一步步抵达梦想。

世界很大,人生之路漫长。青春不仅是浪遏飞舟的奋勇搏击,更是日积月累的精耕细作。青春不仅标注着人生的经历与路向,也折射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精神状态。前进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喜悦也有哀伤,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会走得坚定、走得更远。时代洪流过处,既有日新月异的发展进步,也不乏纷繁多变的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理想信念成为航行的灯塔,方可志存高远、从容自信。在有字之书中加强学习,在无字之书中躬身实践,终能知行合一、成就事业。人人奋发青春意气,处处激扬青春力量,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为共同理想和目标而团结奋斗,在走向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必将创造一个更加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青春中国。

“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百年移易,李大钊先生的疾呼犹在耳畔。梦想的道路在脚下延伸,青春的故事翻开新的篇章。胸怀理想、锤炼品格,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不负美好年华,伟大的时代期待更加精彩的青春书写。

(新华社评论)

篇5:奋斗书写青春

青春是一簇绽放在夜空中的烟火,转瞬即逝,却又激情绚烂;青春是一缕缠绕在清晨里的薄雾,朦胧含蓄,却又缭绕动人;青春是一匹奔腾在草原上的骏马,放浪不羁,却又活泼健壮……啊,青春是多么的美好,像是装在上等天鹅绒盒子里的珠宝,又像是佳人头上的花环,像是茫茫沙漠中的湖泊,又像是林间鸟儿的歌唱。然而正当我为拥有这美好的青春而喜悦时,雷锋叔叔却说;“青春啊,虽然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力争上游?忘我劳动?雷锋的意思是真正的青春需要用奋斗去书写?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多数的人死在明天晚上,见不着后天的太阳。”今年50岁的他,是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支付宝的创始人,是万人瞩目的企业家,是新晋的中国首富——马云。可是谁又能想到,这样一个浑身散发着光辉的人,在岁月还没有在他脸上刻下任何印记的时候,当青春的蝴蝶依然停留在他指尖的时候,他只是个是高考失败过两次的倒霉青年,可他并不因此而灰心丧志,他发奋复读,终于在第三次高考考上了大学,毕业后,他当起了翻译,并开了家翻译社,虽然第一次创业就赔本了,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奋斗,为生存下去,马云背着大麻袋到义乌、广州去进货,翻译社开始卖鲜花,卖礼品,使翻译社走上了盈利的道路……不难发现,马云的青春纪念册里,似乎时时刻刻的都在奋斗着!如果成功与辉煌是他如今生活的旋律,那么奋斗与拼搏则是他青春岁月的主题!

与此同时,关于另一个人的传记是这么说的:他是一个奇迹,从政治影响力的角度说,他绝对超越了奥巴马等当代政治人物,必将成为新世纪的一个新的政治传奇;他是一个迷,他的克格勃背景让他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他是一块黑板,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上面写下自己的期望,所以谁都认为他可以接受;当然,他也是一本书,无论你是白领高官,还是走夫贩卒,都可以从中领会不同的感悟——没错,他就是著名的“铁腕总统”,为俄罗斯而生的男人,普京。无论是从电视上还是报纸上看,他的言行永远是强硬而又慎重、沉稳,俄罗斯在他的手底下经济政治飞速发展。他会跆拳道、柔道,他会开飞机、F1赛车,也拿到了木匠证,他的支持率高达75.5%,也被评为全俄女性最想嫁的男人。然而,这样的优秀并不是与生俱来的,童年时期的他除了调皮捣蛋外,他不会以上任何一项技能,直到长到青年时期。他突然想当一名优秀的克格勃,也就是间谍特工,他开始发奋努力,勤奋学习,没人会相信中学时代成绩经常不及格且玩世不恭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列宁格勒大学,被分配到克格勃第401保密学校,后来他如愿以偿的完成了理想,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特工总统。

祖逖,我国古代晋朝人,胸襟开阔,敢于奋斗、拼搏。年轻时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时,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都有着建功立业,成为栋梁之才的远大理想。一天半夜里他忽然听到鸡叫,祖逖说:“这是吉祥的声音啊!”边说边下床,走到院子里舞起剑来。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晋元帝时,祖逖任豫州刺史,北伐渡江之际,他叩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誓不为人!”。后来,他率领大军北上,恢复了东晋黄河以南的许多领地,遂垂名青史!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这句话被贾平凹诠释得淋漓尽致。年轻的贾平凹在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他连连将作品投向社会上的大小报刊,尽管那时他收到的退稿单比稿费要多得多,但是他没有气馁,奋发图强,一如既往地投稿,收退稿,再投稿„„终于,在20年后,他出版了六七十部作品,数十次获得国内外各种文学奖。

除了贾平凹,还有勤奋好学,努力练习发声,并成功考入哈佛大学的海伦·凯勒、虽自小就是口吃,但不惧艰难困苦,每天口含小石子读演讲稿,最终治好口吃的口才大师戴尔·卡耐基„„看来,古今中外,如蚕虫奋力织蛹般,用奋斗书写青春的人还有许多,许多,这也让我明白了雷锋叔叔的话。

青春是一团火,因有了奋斗而充满活力和激情;青春是一首歌,因有了奋斗而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青春是一面旗帜,因有了奋斗而召唤我们勇敢前行。人生的花季是生命的春天,它美丽,却短暂。作为一名大学生就应该在这青春时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少年强,则国强,青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每一个青年都应主宰着自己的明天!

篇6:奋斗书写青春,奋斗实现梦想(曹睿)

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20多万工人走上街头,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的大罢工为发轫,100多年过去了,“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个为广大普通劳动者设立的节日,薪火相传、延续至今,依然是全球性的节日,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它的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劳动者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争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劳动的价值得到确认,劳动者的权利受到尊重,劳动者的尊严进一步彰显,这正是“五一”与其他节日的根本区别。

“一勤天下无难事。”劳动,是社会财富的源泉,文明进步的基石,离开了劳动,一切就无从谈起。在这里,劳动不仅仅是简单的劳作,更是创新与创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我们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互联网经济的高度发达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劳动的岗位、劳动的方式、劳动的内容等都在发生着变化,劳动者的外延也在不断拓展,但是,劳动的价值没变,诚实勤劳的底色没变,付出与创造始终是劳动的核心内涵。在社会的急剧转型期,在物质欲望横流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铭记劳动的荣光、坚守劳动的价值、重申劳动的尊严,唱响劳动光荣之歌。

篇7:奋斗书写青春,奋斗实现梦想(曹睿)

我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在我心里任何一份工作都来之不易。珍惜岗位,做好工作,让自己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自食其力、自强自立的人,是我踏上工作岗位最初的价值观。

说心里话,环卫工作很辛苦,苦脏累不谈,社会地位也不高,以马路为家、以扫帚为伍、以灰尘为友、以垃圾为伴。我原是灯具厂的装配工,1999年下岗后到环卫处工作。一开始,我心里是乱极了,心中常敲起退堂鼓。可每当回头,看到被自己清扫过的路面干净整洁时,我又有了成就感,再看看单位里的老环卫工人们,我想到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要有人去干,如果马路没人扫、垃圾没人运,城市不就变成垃圾场了吗?

这是一份从此打破我生活规律的工作,从当上环卫工人的第一天起,无论三伏酷暑还是数九严寒,无论风雨交加还是漫天飞雪,凌晨四点出发,四点半上马路清扫已固化成我的“生理闹钟”。虽然每天凌晨三点多时都会自动醒来,但我还是设置了三遍闹铃,整整十七年,从没有过迟到记录。

一个寒冬的夜里,我丈夫接到通知要立刻出车,6岁的孩子患感冒无人照顾。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为不影响工作,我用厚厚的衣服把孩子裹好,带着孩子到路上上班。我扫一段,就抱起孩子换个地方,让他坐在路边等我。当扫到最后一段再回头抱孩子时,孩子已在路边睡着了。在那个寒冷的冬夜里,他眉毛上挂着雪白的霜,小脸烧的通红,却睡的那么香甜。看到此情此景,我的泪水“哗”的流了下来,觉得太对不住孩子了……

环卫工作看似简单,但持久干好并不容易。十多年来,我抱着积极主动的态度,耐心、用心、细心去做,对待工作就像做自己家里的事一样。我用三尺扫帚丈量成果的同时,也用笔记记录成长,从走上环卫岗位至今,我记录的工作笔记已有12本,30几万字,酸甜苦辣、是非得失,尽录其中。

篇8:一心创业逐梦想奋斗青春洒激情

王延团,男,中共党员,1987年生,2010年毕业于洛阳理工学院,专科学历,大学主修机电一体化技术。毕业后王延团创建洛阳梦想机器人科普培训中心,现已在省少儿图书馆、平顶山、鹤壁、商丘、永城等多地建立梦想机器人培训分校并任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技术委员,带领学生在RCJ国际青少年机器人中国区选拔赛中荣获冠军,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荣获冠军一项、季军三项、一等奖四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四项。

致知、致善、致能、致新是洛阳理工学院的校训,2010年王延团作为洛阳理工学院的一名优秀毕业生,怀揣着激情与梦想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他带领自己的团队克服各种技术上以及市场上所面临的难题,走在了国家机器人培训教育领域的前列。虽然在创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阻力,但他坚信一定会苦尽甘来,2014年,王延团的机器人培训教育终于打开了市场,在省内多地建立了机器人培训分校,2014年参加河南电视台“创业星工场”获得河南建业、华夏海纳投资意向。

团结同学树立自信带领团队赢得荣誉

王延团2007年进入洛阳理工学院,到校后,他根据自己的爱好加入了机电系的科技创新协会。王延团刚入校那年,恰逢机电系刚从机械系中分出来,机电系科技协会的设备可以说是什么也没有,人员方面也不占优势。但王延团始终积极参与协会工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去学习。

2009年王延团成为机电系科技创新协会的会长。在担任会长期间,他团结同学,积极组织活动,提高大家的工作热情,带领团队攻克技术中和实践上的难题。就连在假期时间,王延团和他的团队也在实验室中研究学习,累了就在实验室中休息,真正把实验室当成了自己的家。就是这样能吃苦、肯努力,最终王延团的团队真正成为了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在省、市以及全国性的“挑战杯”科技比赛中,王延团带领这支团队积极参赛,赢得了各种荣誉。

积极参赛抓住机遇为创业奠定基础

中小学生的机器人培训在培训市场领域属于新兴项目,市场上90%的少儿培训机构主要集中于课外辅导类、艺术体育类、外语类,而科技创新类的并不多,直到现在全国创新教育类门店数量也不超过2000家,从事机器人培训的机构更是凤毛麟角。在大学期间,指导老师建议王延团做机器人培训教育的创业项目,王延团经过认真考虑和市场调查,看到了机器人培训教育领域存在的市场潜力,于是他便带领团队参加各类机器人大赛,并以此作为创业的起点。虽然在比赛中王延团和他的团队不断遇到诸如技术、答辩等一些列难题,但是王延团把握每一次机会,与团队的其他人员积极寻找对策,请教老师,寻找答辩技巧与方法,最终他带领团队一次又一次摘得大奖,为自己以后在机器人培训教育领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坚持不懈不断超越克服创业中难题

前几年,机器人培训教育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在二线、三线城市中并不多见,许多人都对此不太了解,很多家长也只是好奇,真正让孩子去学习的很少。在洛阳,机器人培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需要王延团自己去开发市场,这也是王延团创业初期所面临的一个大难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王延团决定从与学校合作为突破口打开市场,于是王延团便一个一个学校地去介绍,希望能够与学校合作,通过学校让孩子们参加梦想机器人的培训教育,但是洛阳市内的很多学校并不愿意与王延团合作,有的学校甚至连校门都进不去,更别谈机器人培训合作的事情。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洛阳郊区的一个小学对此产生兴趣并且与王延团达成了合作关系,经过这次合作,学校的校长把他们的培训项目介绍给了其他的学校,就这样一个、两个,慢慢地越来越多学校愿意与王延团合作去开展机器人培训教育,于是王延团便解决了前期生源不足的问题。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是王延团的座右铭。的确,王延团就是这样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虽然解决了生源问题,但是师资问题成为另外一个难题。有的人懂技术,但是不善于讲授,王延团想到自己可以先去教学校的一些年轻的并且接受能力强的老师,然后再让他们去培训孩子们。这个意见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他们认为这样能够利用学校的教师资源。但是也有一些人反对他的建议,他们认为,如果把学校的老师们都教会了,那我们自己靠什么吃饭。但是王延团认为这样做能够营造一个机器人培训教育的一个社会氛围,从而扩大市场,这才更有利于梦想机器人培训事业的长期发展。

奋斗青春永不言败终守得云开见月明

上一篇:宁都会议上的一箭之仇下一篇:金堂县土桥中学“五五”普法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