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弃惰性奋斗梦想

2024-04-08

丢弃惰性奋斗梦想(共9篇)

篇1:丢弃惰性奋斗梦想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的xiexiebang,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丢弃惰性,奋斗梦想》!

说实话,当初报名参加这个演讲比赛的初衷只是为了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根本就没有考究这次比赛该讲什么?而当我真正知道演讲的题目是“放飞梦想,畅响自强”的时候,我茫然了。因为我根本就记不起自己的梦想是什么?

回忆当初,高考失利后无奈只能选择一所三本学校就读的时候,我就暗暗发誓,我必须在大学里好好努力,一定要把高考留下的遗憾给补回来,一定要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可是上了大学后的我却在大学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变得堕落颓废,早上赖床睡懒觉,晚上卧谈到深夜,一有空余时间就往网吧里钻,学习对于我来说似乎成了一件奢侈品,现在的我也早已习惯了自由懒散,我的内心也已经麻木了,根本不知道理想是怎么回事了。

然而这次演讲的主题深深地触动了我,也深深的把我给激醒,在准备这次演讲的过程中,我似乎明白了许多,成长了许多。人的一生很短暂,如果一个人活在世上的唯一目的就是平庸地活下去,那么这个人就是在世上流浪了一辈子。一个人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且为了这个理想而不为挫折,坚持不懈得奋斗下去,才能完成一个人应该完成的事。

有些人或许在怀疑自己是否有这个能力,质疑自己的资质。而我想说的就是发光并不是太阳的专利,我们同样可以,要想别人看的起自己,首先得自己看的起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就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所以我们必须树立起自己的梦想一步一步的往前走终究会触及梦想的边缘的。河大工商学院曾和我一样落魄迷茫的朋友们站起来吧!梦想总是为愿意奋斗的人准备的,让我们都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而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吧!

也许在这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坎坷,但我们都得明白“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挫折是必定会有的,但我们不应该有所畏惧,因为我们的梦想在前方,我们有着一双可以为梦想而努力的双脚,就算倒下了,我们也要毫不犹豫的站起来继续走下去,用《亮剑》里面李云龙的一句话就是“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我们都要“是人当自强”,说到“自强”这个词,我曾刻意地查过它的含义,字典上的解释就是:自己努力向上。不要在乎自己站在哪个位置,只要坚持自己梦想的方向,自强不息,时刻鞭策自己激励自己,那么最后我们也同样会站在辉煌的至高点,并且有可能我们会比别人站得更高,因为我们一直在努力向上。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我们只要积极努力向上,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们就可以骄傲的对着天空说我的未来不是梦,因为我们一直在做一个努力向上,不断超越的自强之人。

同学们,虽然我们现在的起点会比别人低,虽然我们看起来不如别人,但是,我坚信,总有一天我们会爬上高峰,跟起点高的人同一高度,因为,只要有梦想,只要有一个为梦想而发愤图强的心,我们的未来都不是梦。那么,同学们,让我们玩起手来,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告别昨日的堕落,让我们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篇2:丢弃惰性奋斗梦想

现在的人们总结我们的生活,把思考交给电脑,联系交给手机、行走交给汽车、健康交给药丸。我们丢弃了许多好的东西,也得到许多东西……而作为学生最不应该丢弃的是梦想。

我的梦想是考上河源中学和考上复旦大学。在现在的学校有自己的一片辉煌。可现在我的成绩与我的堕落,让我怎么实现这个目标?自己该好好想想!

来到河实已经两年了,我的青春在这里度过,我的成长在这里经历……现在已经八年级下学期了,我们离中考也不远了!马上就要踏入九年级了。初中生涯的`“修炼”还有一年就要结束了。

我来这所学校,为了的是学习,为了的是考上一所好的大学,高中。现在的我似乎完全忘记了自己的梦想。整天只是把时间填满,而不是用仅有的时间来努力。想要实现它唯一的方式就是学习、努力。有努力就会有收获,但不努力就永远不会有收获。回头想想以前的我真是太愚蠢了,没有一丝丝的紧迫感,也许我真的是不中南墙不回头啊!

但从现在的我懂得了时间的宝贵,它不是用来浪费的而是用来利用的,用在有意义的事上的!

还有多少人记得自己最初的梦想?因为路遥远艰辛而选择放弃,因为害怕失去而放弃,我们总是为自己找一些看起来很真实的借口而放弃我们的梦想。最初的梦想其实紧握在我们手上,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最初的梦想离我们越来越远。

只有拥有了梦想,你才能有能量前进,有目标。不该丢弃的梦想你丢弃了吗?如果丢弃了,没关系。重新找回来,现在还不晚。不然等到那天懂得了就完了!

篇3:发明创造——梦想奋斗的阶梯

留守少年早萌志

出生于八十年代的农村孩子, 大多数都赶上了父母外出打工, 被留守在老家爷奶身边或寄养在亲戚家的境遇。谢安国也一样, 九岁那年, 父母南下打工, 他就和也在农村生活的姨妈一家共同生活。他亲眼看到姨妈一家经年劳作仍很不富裕的境况, 小小年纪就常常感到自己肩上担子很沉重, 那时他除了上学, 还要在节假日、放学后, 和他姨家表弟一起打猪草、拾柴禾, 时常还帮大人在田间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他喜欢站在五月的麦田间享受丰收的气息, 喜欢躺在打麦场的麦堆上聆听麦子的私语, 就在那时, 他幼稚的心灵冥冥中就和麦子贯通一气了。他看他姨妈用麦子磨的白面蒸馍馍时, 不停在案板上揉和的面团, 来来回回, 得几十个回合翻腾, 就好奇地问姨妈为什么, 姨妈说, 面揉到了, 馍馍就筋拽了, 至于为什么, 姨妈当然就答不上来。而这个问题, 就像一株春柳种在了谢安国小小的心里, 随着年龄的增长, 这棵柳终于枝繁叶茂起来。

在初中时的一节生物课上, 谢安国终于找到了答案。那天他太兴奋了, 因为老师在讲课中给同学们讲了小麦中含有人身必须的营养丰富的蛋白质, 就是馍馍中感到很筋拽的东西, 俗称面筋。从此, 谢安国就和这个面筋结下不解之缘。他到图书馆借书, 不借金庸和古龙, 偏偏爱看一些关于农产品开发与利用方面的科学书籍, 被同学们称为另类, 有几个平素非常要好的同学, 甚至是看不贯他这老学究的样子, 就不愿和他玩了。为此, 有时他自己也感到不可思议, 为啥对这个食物会这样感兴趣呢?后来, 他在老师出的一篇作文《我的理想》中, 曾明确地表白自己将来要做一名和小麦打交道的人, 将毕生致力于小麦蛋白的开发与利用, 造福人类。

立足爱好选学业

谢安国的高中生涯, 正是网络铺天盖地冲击青少年灵魂的时节, 谢安国的许多同学每天学习之外的主要活动就是到网吧打游戏、听歌、聊天。谢安国也有这样的诱惑, 他也跟着同学们到网吧享受一元钱一个小时的网上冲浪, 但谢安国却对游戏之类的娱乐充耳不闻, 而是遨游在网络的海洋里, 却荡漾起小麦蛋白研发的小船。好心的班主任怕他耽误了学业, 就劝他先把这搁置一段时间, 等考上大学再来研究也不迟, 并告诫他说, 发明创造能是一个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搞的吗?谢安国知道老师是好意, 但确实无法从这种痴迷中走出来, 于是少年的逆反心理驱使他这个一贯的三好生初次和老师顶了嘴, 他说:“科学研究很神圣, 但并不神秘。只要用细心去观察我们身边的事或物, 用好奇心去思考这些事或物的来龙去脉, 用耐心和不怕失败的信心去钻研, 我想都会整出一点名堂来。你不信, 可以随意在网上搜索一下, 每年都有不计其数的工人、农民所搞出的发明、改新成果, 改善造福着人类呢。”

谢安国是这样说的, 更是这样做的, 他在应付繁重的高考学习的同时, 从来没把他的研究实验放下。他把家里买来做饭的面和成团, 不停地在案板上揉, 感知面粉中蛋白的存在, 在开明的父母支持下, 正当冲刺高考的时候, 他注册创办了他的小麦蛋白制品研究所。在等待通知书的那个暑假, 他还邀请了天津一位专家来到他的研究所指导, 并在这位专家的帮助下, 他获得了第一项“一种高纯度麦胚蛋白肉的生产工艺”的国家发明专利受理权。

在外人看来, 谢安国最终考上的信阳农专 (与信阳师院联办) 的三本, 是不可思议的, 因为在老师的眼里, 这个勤奋好学, 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学生, 过重点分数线是不成问题的, 但谢安国却没这样想, 也并不觉得后悔, 因为这所学校是他第二志愿的重要选择, 为了安慰父母, 谢安国大大咧咧地说:管他什么重点不重点, 名牌不名牌, 只要有个学上, 我将来把咱这面筋整出名堂来, 还愁没一碗饭吃?要不, 咱光吃面筋?这话惹得父母好一阵大笑。

如鱼得水虎添翼

信阳农专确实成了谢安国为梦想奋斗的阶梯, 他在校除了完成他所学的专业课程外, 其它时间几乎都泡在图书馆和互联网里, 忙着查找、搜索他选定所需的参考资料和信息。不懂的地方有教授和专家帮助解决, 有同学热心的参与, 这更激起了他向梦想腾飞的欲望。

例如, 他研制出的“与方便面酱料配用的麦质仿生肉”这一专利, 就是他吃方便面时吃出来的, 琢磨出来的。大家都知道, 方便面是学生们的必备应饥食品, 当谢安国冲泡方便面时总爱把包装袋翻来覆去地看, 冲开的面条也总是搅来搅去搅上半天, 在场的同学见了, 好奇地问他搅来搅去的搅啥, 他说, 找肉。是呀, 这明明标着什么什么牛肉面, 什么什么鸡丝面, 为啥找不到肉的踪影, 只闻其味不见其形, (其是许多方便面连肉味也没有) 。当然, 作为一名食品科学系专业的大学生, 他清楚, 像牛肉之类的肉食, 营养成分之好, 但也极易变质, 方便面厂家会从成本、储存、保质等角度考虑, 是不可能将鲜香的牛肉放在方便面料包里。然而, 为何就不能寻求一种易保存、保鲜, 成本较低, 营养丰富以及口感、形状, 色泽味道达到或超过牛肉的代替品呢?这一问题使他的发明涉及到食品加工和方便面酱料新产品开发领域。该项发明是选用粉状全脂小麦胚芽粉和小麦活性蛋白粉为原料, 按一定比例混合, 经分离、纯化、硬化、熟化、制粒、冷冻、烘干、水发或油发后添加到酱料包中, 以使丰富方便面的营养成份, 提升其档次品位, 弥补方便面现今普遍是有其肉味, 无其肉形的空白。

谢安国认准用麦胚蛋白制作仿生肉是可行的, 因为麦胚蛋白营养价值很高, 含有人体必须的8种氨基酸、还含有丰富的种类颇多的维生素及矿物质, 是食品和营养学界公认的天然营养素, 经分离提纯, 蛋白纤维定向排列等特殊工艺处理后, 完全可以达到牛肉的风味和口感添加到方便面酱料里, 但针对方便面的特定要求, 即随方便面面饼、开水冲泡3-5分钟便要食用, 关键的难题是, 在不添加任何化学助剂的前提下, 达到蛋白纤维 (即:蛋白仿肉丝) 之间松紧必须适中, 过松达不到口感效果, 过紧不能水泡即食。为突破这一难关, 谢安国不知累死多少脑细胞。学校放假时, 他回到家里搞实验, 开学了, 因学校实验场地局限, 他委托家人替他搞, 用电话遥控指挥, 在让家人把实验情况反馈给他, 这样几乎每天就要向家里打电话, 有时一天十几次往来电话是常有的事。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上百次的反复实验, 终于在年初试制出满意的产品, 现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并得到受理权。

篇4:为梦想而奋斗

一、“做行业中的创新者”

杰里米小型冰淇淋公司,生产口味独特的超级冰淇淋。

地点:宾夕法尼亚。

创办者:杰里米·克劳斯。

克劳斯说:“我从小就讨厌从事一个普通的职业,因此一直没有工作。而我说过:其实我能做任何工作——甚至去做冰淇淋。”于是这位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入学后就在宿舍里做起了冰淇淋。不久,同校的两个伙伴萨莫尔·科恩和托马斯·希尔顿也加入了。

克劳斯卖掉了大部分债券作创业投资,而他的钱都是高中时挨家挨户上门推销净水器时挣的,共有6万美元。经过市场调查,克劳斯发现,冰淇淋的口味已经20年没有显著的变化,这为他的创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空间。啤酒商萨缪尔·亚当斯建议他使用啤酒酿造技术制作口味奇特的冰淇淋,于是他马上与当地的乳酪厂联系,由他们提供特制的奶酪,结果新产品一上市就供不应求。克劳斯也为自己的公司找到了明确的定位:“我们是这个行业中的创新者,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制造商。”目前,杰里米的冰淇淋已经有4000多个流动销售点,年销售额达到950万美元。

二、“有需求就会有市场”

芝加哥地图公司,为顾客专门设计地图软件。

地点:伊利诺伊州莱蒙市。

创办者:史蒂夫·佩斯卡蒂斯。

在高中时,佩斯卡蒂斯就在计算机展中出售软件,后来又设计了最早的基于DOS的地图程序,这种程序可用来搜索和打印地图。他回忆说:“刚开始,我几乎没有一点经验,但我看到人们对地图产品的需要,有需求就会有市场,而且,那时候只有一个竞争者。”

芝加哥地图公司的第一个新产品Precision Mapping 1.0非常受欢迎,但很快,微软和RandMcNally等大公司就支配了地图软件市场。佩斯卡蒂斯于是调整了自己的思路,改为向其他公司的产品提供地图软件,如为数字野营字典、手持式全球定位系统以及车载定位及发送系统提供相关配件,他的客户主要是公共事业部门和警方。现在,芝加哥地图公司已完成了加拿大和南非道路地图全集软件,目前正在生产全球道路地图集。

三、“总有其他的路可以走”

1-800明信片印刷公司,随时随地提供质优价廉的明信片印刷业务。

地点:纽约。

创办者:詹姆斯·莫雷尔。

莫雷尔属于天生的创业者,对广告、市场及顾客心理都颇有研究。他的第一次创业是开了家意大利风味餐厅,两年之后,转向广告业,主要从事印刷品广告的邮寄。

这种直邮方式并不太成功,但当他在印刷品中插入了五颜六色的明信片后,就不断有顾客问:“能不能给我们一些明信片,不过不是你们寄来的那种。”

这种意外的要求成就了莫雷尔的事业。1998年,他在一周内停掉了所有的生意,开始印刷明信片,成功自然而然地来临。2002年,他为公司取了新名称:1-800明信片公司。

莫雷尔的灵机一动,使他失去了过去的所有客户,但他认为,今天所从事的生意才使他和他的45名员工真正地受到尊重。他信奉的商业理念是:“总有其他的路可走。”目前,他已在洛杉矶开设了分店,并在纽约建立了新的印刷厂和销售店。

四、“必须让人喜欢你的产品”

Trash Bags手包公司,生产各种高中档手包。

地点:洛杉矶。

创办者:安妮塔·郭。

几年前,郭小姐的家被盗,窃贼偷走了一只手包,这是郭小姐几年前得到的生日礼物,十分珍爱。窃贼留下一封信,要她用1000美元来赎回这个手包,但当时她没有这么多钱。

没想到这种遭遇却使她成为了创业者。不久后,她发现了一些材质非常适合做手包,于是就自己设计了两种样式的草图,并做了一个样品给L.A.Mart的销售代表,这个销售代表看后立即要订货。于是,郭小姐用从父亲那里借来的20000美元开始创业。2001年10月,她成立了Trash Bags手包公司,两个星期后,第一批货就交付了。在创业的头6个月,她一直在租来的仓库里拼命工作,直到后来有了自己的办公室,有了10名雇员。

随着40-80美元价位手包的流行,郭小姐也准备让自己的产品多元化。2002年,她买了一条生产高级手包的生产线,同时也为年轻女孩生产20美元左右的手包。

篇5:被丢弃的梦想作文

小时候的我,对音乐的兴趣十分浓烈,也因此,手中多了一把琴和一只弓。年仅七岁的我,从此和小提琴挂上了钩。成为小提琴家成了我的梦想。

从聒聒且乏味的单音到有一点旋律的音阶,再到后来的优美曲子,小提前陪着我不断地成长着,琴从最小号的变成了二分之一的号码大小,我也从二年级一步一步走向了初中。

可是做任何事情,都会有瓶颈处。随着学业的不断加重,我练琴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而我自己也会因为疲惫而找借口不练琴。开始时一天两天没有坚持下来,到最后甚至偷懒了一个星期。我没有意识到,那个曾经的梦想,曾经的我,慢慢与我疏远了。

就是那个下午,我又因为小提琴和母亲吵了起来。她让我去上琴课,而我却不想去。那么久没有练琴了,去老师那里很不好意思。小小的争执最后演变成一声声火药味充足的怒吼。我把房门锁了起来,留下母亲一人在外面气得跺脚。说实话,我的内心那时特别复杂,一想到母亲在外面自己绝不能出去,又想到自己不可能在房间里一直锁着,门外的怒吼越是大声,我就越是不安。

终于变得安静后,我稍稍平静了下来,一转身,看到的是静置在角落的几把小提琴。从小到大,从旧到新,安安静静地缩在墙角。我突然想起那小时候的我,欢乐地拿着第一把属于自己的琴时,那口中念念的梦想,那心中存在的梦想,自己顿时觉得哑口无言,我曾经坚持的梦想去哪儿了?

从那天起,我又重新拿起了小提琴,拾起了原来的梦想。或许梦想就是一种对自己的咀咒,拥有梦想就必须面对困难和打击。如果你想成为高山,你就咬忍受狂风和孤独,如果你想成为河流,你就要忍受地势的崎岖和考验。我想成为提琴家,就要忍受过程的困难。

篇6:奋斗点燃梦想,奉献谱写青春

魏钦海, 中共党员, 1984年生, 广东茂名人。2007年7月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毕业, 同年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到重庆市黔江区当法律援助志愿者, 2008年8月在北川陈家坝学校支教, 2008年9月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号召报考大学生村官, 被选派担任重庆市黔江区中塘乡迎新村党支部副书记兼团支部书记, 2011年后供职于重庆市公安局北碚区分局。由于工作业绩突出, 他曾被市领导亲切接见, 并先后被评为中国百名优秀志愿者、黔江区文明传播活动先进个人等。2012年, 因“富有爱心, 积极实践”当选第五届“感动校园——西政学子年度人物”, 同时当选西南政法大学2012届校友理事会会长。2012年7月, 魏钦海作为服务西部优秀大学生代表参加了团中央在京举行的“优秀大学生西部基层建功计划”座谈会。

2007年7月, 魏钦海纠结于毕业后是收拾行囊, 回到海边, 还是背井离乡,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思考了许久后, 他怀着一颗年轻和向往之心, 将跨入社会的第一步定位为:去西部、去基层、去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运用专业知识, 做好法律援助志愿服务

2007年7月26日起, 魏钦海在黔江区法律援助中心开始了实质性的工作。每天都有数十人到援助中心咨询, 一年间, 他解答法律咨询600余次, 办理的刑事民事案件结案的有33件, 为受援助人挽回经济损失10余万, 制作法律文书100余份, 编订法律援助卷宗60余卷, 进行法律宣传和培训讲课10余次。他在渝湘高速公路施工现场, 无偿为湖北籍民工冯光清不慎摔伤造成脾破裂而用工方拒不支付医疗费用一案提供法律援助, 促使用工方当场支付伤者3万元工伤赔偿。他还主动为19个未成年人担任辩护人, 被黔江区团委推荐为重庆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专业化志愿者。2010年9月11日, 已经当上大学生“村官”的魏钦海在博客上收到了接受过他帮助的青少年小孙的留言:“谢谢你曾经给我的法律援助, 现在我懂得了人生中的好多道理。我相信今后的我在未来的路上, 会懂得珍惜”。魏钦海深受感动, 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的选择。

在做好法律援助志愿服务的同时, 他积极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他在黔江区杉岭、中塘等乡镇遭受严重水灾时, 发起“情系黔江”赈灾活动, 从母校师生处募捐到8袋衣物和1000多元善款, 并及时给受灾户送去温暖;他在2008年春节期间, 响应中国青年志愿协会发起的“爱心融冰雪, 互助战严寒——志愿者抗雪救灾大行动”, 在黔江火车站进行志愿服务;2008年8月, 赴北川陈家坝学校参加志愿支教活动……

魏钦海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感受到了自己作为一名法科学子的价值, 怀着奉献之心专注于每一个法律援助案件, 贯彻着“为人民服务”理念, 以实际行动向社会展示了法律人大爱无疆的精神。

○因地制宜, 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2008年9月, 魏钦海的角色发生了转变, 成为了重庆市黔江区中塘乡迎新村的“村长”。刚到村任职时, 为了尽快熟悉情况, 了解民情, 魏钦海背着干粮蓬头垢面地在乡间地头徒步走了一个多月, 遍访了全村8个组921户村民, 用一张硬纸板详细地记录下全村村民的情况, 制作出了一张“村情地图”, 逐户建立了村民档案。

他以200亩“黔江区出口蔬菜 (高山娃娃) 标准化示范核心基地”为依托, 创办了“田园技校”, 免费推广新品种7类, 转让新技术、新工艺16项, 培训村民500余人次, 缓解了农民种菜技术难的问题。他为了迎新村蚕桑养殖的发展, 现学现用地编印发放《中塘乡栽桑养蚕宣传单》500余份, 促使全村新栽桑130亩, 年均增收20多万元。他还积极参与土地整改工程, 现村里已整修村道10公里, 新修水沟4000米, 整改土地200亩。

他积极为村、乡产业发展出谋献策, 通过实地考察调研, 借助深厚的文字功底, 编写了《迎新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主笔《重庆市黔江区中塘乡果业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提出以“猪—沼—果”模式为基础, 打造中塘乡的“林家乐”, 创建以果菜模式为载体的五千亩果园, 开创农民自发经营、土地流转和承包大户整体开发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思路, 为乡党委提供了发展新农村产业决策参考。

同时, 他还积极参加市上各种大学生“村官”活动, 展示大学生村官良好风貌。撰写《中塘水果加工公司创业设计书》并代表黔江区进入重庆市首届大学生村官创业大赛复赛;作为黔江区唯一的村干部代表参加重庆森林知识竞赛, 并撰写了相关论文;2009年五四青年节时参加全市大学生村官代表座谈会, 受到了市领导的亲切接见;2010年7月, 应邀参加全市大学生村官基层文化建设座谈会, 并做了交流发言……他将大学生村官的良好形象诠释得淋漓尽致, 同时也赢得了社会的喝彩。

“对贫穷充满关注和激情, 对人民充满崇拜和幻想。”这便是魏钦海的行动纲领。他在大学生“村官”生涯中, 急群众之所急, 解群众之难, 切实地以我所学, 回报社会。他在追逐梦想的同时, 给国家、社会和学校提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提升自我, 不断提高服务本领

工作之余, 魏钦海充分利用业余时间, 不断加强学习, 提高服务本领。他担任了重庆市人大《公民报》、《公民导刊》的通讯员, 并先后撰写了反映民情民生、基层工作等方面的信息简报和调研报告近百篇, 分别发表于《中国法律援助》、《公民报》、《武陵都市报》、《武陵山》等报刊。

他积极参与农民工问题调研。协助“大学生村官返乡农民工调研组”完成《金融危机对重庆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和应对措施》的调研报告, 被人民网强国社区首页推荐, 引起各界关注, 社会效果良好。陪同中国社科院“农民工返乡机制研究”课题组对中塘乡迎新村进行农民工外出务工情况调查。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立项课题《西部欠发达地区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调查》研究, 呼吁重视农民工权利。

他还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吸毒管制的正当性与吸毒者人权保障研究——中国禁毒法的价值选择与制度构建》研究;撰写的《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森林重庆建设》获得2009年度重庆·青年人才论坛黔江区分论坛“村官”子论坛优秀论文奖、重庆·青年人才论坛黔江区分论坛优秀论文奖。撰写的《“万元增收”进程中的失地农民保护机制研究》获得2010年度重庆·青年人才论坛黔江区分论坛优秀论文入围奖。此外, 他还参与编订《农家理财》、《给农民讲法律援助》等书籍, 创作了《中秋开庭》等一系列描写志愿服务和村官生活经历的小说、诗歌和散文, 网络文集《我的西行岁月》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网陆续登载, 并被司法部《我为西部法律援助放飞梦想》一书收录。

青春是一首无悔的诗篇, 因奋斗而完整;青春是一曲激情的旋律, 因奉献而美丽。魏钦海, 一个普通的法学毕业生, 努力践行着“博学笃行”的校训, 弘扬了西政人“心系天下, 自强不息”的精神, 履行了一个法科学子对社会的责任。他走向西部, 立足基层, 服务群众, 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人生的壮美篇章! (重庆市就业指导中心、西南政法大学供稿)

篇7:为梦想奋斗

叶弥:1964年生,苏州人。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美哉少年》《风流图卷》;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成长如蜕》《钱币的正反面》《天鹅绒》《桃花渡》《恨枇杷》等。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第一至第五届“紫金山文学奖”、首届“萧红文学奖”。部分作品译至英、美、法、日、俄、德、韩等国。

叶弥老师是一位优秀的女作家。她的文字细腻,笔触灵动,独特的文学风格令读者印象深刻。机缘巧合,我幸运地得到了一次通过网络采访叶老师的机会。

采访中,叶老师分享了自己儿时的读书经历。叶老师5岁时,跟随父母“上山下乡”,下放到盐城阜宁三灶乡。那个年代的条件无疑是艰苦的,在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的童年,书,陪伴着叶老师度过了每个春夏秋冬。读小学时,叶老师阅读了四大名著中的三部,《三国演义》是初中时代读的。念初中时,叶老师还读了普希金、海涅、高尔基、大仲马等作家的一些作品。物质条件的艰苦,激发了叶老师对精神世界的热烈追求。叶老师深深记得,那时候在茅草房里看普希金文集,读到《暴风雪》《村姑》的时候,心中激荡不已。她认为,要让自己保持朴素的本色,所以,叶老师不会因为5年不买一件新衣服而感到难过。

叶老师人生中的第一次文学创作,是在她在小学四年级时,模仿当时的革命情感写了一首七言律诗,而真正开始有意识地大量写作文学作品,则是从30多岁才开始的——这个年龄并不算早。十几岁的时候,她也曾是个文学青年,后来恋爱、结婚、生孩子,差不多跟文学完全脱离了。而立之年的叶老师,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感觉自己精神方面的不足,有一种找不到位置的感觉,对事物的感受也在慢慢变得迟钝,时间长了,就对自己很不满意。于是,她就开始了写作,写的就是《成长如蜕》。《成长如蜕》是叶老师的第一篇中篇小说,一发表就引起了文坛的关注。有人这样评价她:灵感有如天赐,妙笔宛若天成。叶老师超凡的文学创新能力,使她在文坛熠熠生辉。

叶老师说:“我小时候梦想很多,多得自己也数不清,但慢慢地一路行来,最终,九十九个梦想破灭了,却有一个梦想落到我的面前,我就为此奋斗了。”叶老师为之奋斗的梦想便是文学创作。

叶老师创作的短篇小说《香炉山》吸引了很多读者,并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当我问及为什么会想到写《香炉山》,它和生活有什么关联时,叶老师回答说:“《香炉山》和我写的《明月寺》一样,都是由生活中的一缕真实阐发而来。2008年春天,我从古城区搬到离太湖边不远的一个镇乡结合处居住,有一个夜晚,我独自去太湖边看夜景,当时,路上还没有路灯,那天也没有月亮,我拿着手电筒,想从村子里绕近路,结果我在一个又一个的湖边小村落里迷路了。迷路开始,我有些害怕,怕很多东西。但到了后来,又觉得没什么可怕的,就关了手电筒,慢慢地在黑路上走,感到我不过是大自然里的一棵草,无喜无悲,顺应天命。这一夜的经历对我的价值观转变起了很大作用,我们总是放不下很多东西,其实,人,不过是大自然里的一棵草,切勿自以为是。后来,我的父亲建议我写一篇“优美”的小说,我就在我的迷路经历里,加上了几个人物,加上了情节,写成了《香炉山》。”

叶老师的小说关注现实,但并未大费笔墨揭示问题或申诉道义,而是用她自己独特的视角抵达人性的深度,从叶老师作品的淡淡时代气息中,我们可看见浓浓的地方特色和世俗人情。例如在她创作的小说《桃花渡》和《明月寺》里面,都有僧人出现,但他们并不是真正隔绝世俗的僧人,可以算得上是红尘中的修道者。谈到为什么会塑造这样一种僧人的形象时,叶老师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修行并不在僧或者在俗,高僧都是那些不露声色的,看上去还有点俗的。拿腔拿调摆出高僧的样子的,肯定不是高僧,这是一。第二呢,佛教到了中国,到了现在,之所以有这么多信徒,主要也是佛教的教义在中国有了许多变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亲民。所有的寺庙也是如此,既教化,又亲民。我写的僧人是符合真实情况的。”叶老师的回答,使我不由得想到了汪曾祺的小说《受戒》。我顺势请教叶老师:“很多人都会有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家或某种欣赏的文学风格,请问您有欣赏的文学对象吗?为什么会喜欢他(她)的作品?”叶老师说:“我在这方面没啥自尊心,我什么样的文字都喜欢,什么样的风格都喜欢。别人的每一篇文字都看得出好的一面,都有我学习的东西。”

叶老师创作的小说《天鹅绒》被改编成经典影片《太阳照常升起》,而现在位列收视率榜首的电视剧,如《琅琊榜》《花千骨》等,都是由流行的网络小说翻拍的,我请教叶老师对这种现象的看法。叶老师坦白地说:“我在这上面没有研究。我只知道,当今中国的电影和文学一样,还处于摸索阶段,是初级阶段。有前途,但路途艰难,需要你们为之奋斗。现在年轻人很喜欢网络流行小说,这也是很好的,希望网络小说走向成熟,并辉煌得不可一世。”我追问:“当今大众审美品位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在逐步提高,您觉得哪些类型的文学作品更能受到大众的青睐?”叶老师说:“世事多变,不好判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哪种文学作品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甚至站在时代的前面,就会受到大众青睐。”

叶老师有着良好的文学天赋、深厚的写作功底和丰富的人生阅历,用生动的笔触描摹出现代社会中躁动不安的灵魂。通过形形色色的人物外表,把他们的情感焦虑、内心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勾勒出这些人在迅速变化的世界里左突右冲、辛勤奔忙的境遇。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做,才能像她一样,掌握丰富的素材和熟练的技巧,从而在写作上有所成就呢?关于这一点,叶老师也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叶老师建议中学生首先要多阅读,有了一定的阅读量,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变得丰富起来。

“要读真实的、有感情的、有知识的书,诗歌、哲学、自然科学这些领域都要有所涉猎。”叶老师说,“尤其是读中国古代小说时,要仔细欣赏《西游记》《水浒》《红楼梦》……古人很浪漫、很豪气,赌得起,输得起,作者的才气显露无遗。先秦的文字尤其要看,如果大家能看出名堂,那就有所进步了。同时要记得,阅读与游玩是一个道理,目的是欣赏,是让自己感到愉悦和产生共鸣。一篇小说,如果你喜欢小说中的某个人,或者喜欢小说中的某节文字,或者喜欢小说里的某种思想,那你就已经完成了这次阅读。并且我相信你会把这种阅读经验带到你的写作中去。通过阅读,你会发现,小说中的人物真实存在于我们的逻辑中。”

《成长如蜕》中有这么一句话:“人生中有些事是不得不做的,于不得不做中勉强去做,是毁灭;于不得不做中做得很好,是勇敢。”这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对于一些免不了要做的事情,我们就应该用心去做好。我想,写作如此,人生也是如此:把不得不做的事情用心做好,就会取得成功。

篇8:一心创业逐梦想奋斗青春洒激情

王延团,男,中共党员,1987年生,2010年毕业于洛阳理工学院,专科学历,大学主修机电一体化技术。毕业后王延团创建洛阳梦想机器人科普培训中心,现已在省少儿图书馆、平顶山、鹤壁、商丘、永城等多地建立梦想机器人培训分校并任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技术委员,带领学生在RCJ国际青少年机器人中国区选拔赛中荣获冠军,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荣获冠军一项、季军三项、一等奖四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四项。

致知、致善、致能、致新是洛阳理工学院的校训,2010年王延团作为洛阳理工学院的一名优秀毕业生,怀揣着激情与梦想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他带领自己的团队克服各种技术上以及市场上所面临的难题,走在了国家机器人培训教育领域的前列。虽然在创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阻力,但他坚信一定会苦尽甘来,2014年,王延团的机器人培训教育终于打开了市场,在省内多地建立了机器人培训分校,2014年参加河南电视台“创业星工场”获得河南建业、华夏海纳投资意向。

团结同学树立自信带领团队赢得荣誉

王延团2007年进入洛阳理工学院,到校后,他根据自己的爱好加入了机电系的科技创新协会。王延团刚入校那年,恰逢机电系刚从机械系中分出来,机电系科技协会的设备可以说是什么也没有,人员方面也不占优势。但王延团始终积极参与协会工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去学习。

2009年王延团成为机电系科技创新协会的会长。在担任会长期间,他团结同学,积极组织活动,提高大家的工作热情,带领团队攻克技术中和实践上的难题。就连在假期时间,王延团和他的团队也在实验室中研究学习,累了就在实验室中休息,真正把实验室当成了自己的家。就是这样能吃苦、肯努力,最终王延团的团队真正成为了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在省、市以及全国性的“挑战杯”科技比赛中,王延团带领这支团队积极参赛,赢得了各种荣誉。

积极参赛抓住机遇为创业奠定基础

中小学生的机器人培训在培训市场领域属于新兴项目,市场上90%的少儿培训机构主要集中于课外辅导类、艺术体育类、外语类,而科技创新类的并不多,直到现在全国创新教育类门店数量也不超过2000家,从事机器人培训的机构更是凤毛麟角。在大学期间,指导老师建议王延团做机器人培训教育的创业项目,王延团经过认真考虑和市场调查,看到了机器人培训教育领域存在的市场潜力,于是他便带领团队参加各类机器人大赛,并以此作为创业的起点。虽然在比赛中王延团和他的团队不断遇到诸如技术、答辩等一些列难题,但是王延团把握每一次机会,与团队的其他人员积极寻找对策,请教老师,寻找答辩技巧与方法,最终他带领团队一次又一次摘得大奖,为自己以后在机器人培训教育领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坚持不懈不断超越克服创业中难题

前几年,机器人培训教育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在二线、三线城市中并不多见,许多人都对此不太了解,很多家长也只是好奇,真正让孩子去学习的很少。在洛阳,机器人培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需要王延团自己去开发市场,这也是王延团创业初期所面临的一个大难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王延团决定从与学校合作为突破口打开市场,于是王延团便一个一个学校地去介绍,希望能够与学校合作,通过学校让孩子们参加梦想机器人的培训教育,但是洛阳市内的很多学校并不愿意与王延团合作,有的学校甚至连校门都进不去,更别谈机器人培训合作的事情。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洛阳郊区的一个小学对此产生兴趣并且与王延团达成了合作关系,经过这次合作,学校的校长把他们的培训项目介绍给了其他的学校,就这样一个、两个,慢慢地越来越多学校愿意与王延团合作去开展机器人培训教育,于是王延团便解决了前期生源不足的问题。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是王延团的座右铭。的确,王延团就是这样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虽然解决了生源问题,但是师资问题成为另外一个难题。有的人懂技术,但是不善于讲授,王延团想到自己可以先去教学校的一些年轻的并且接受能力强的老师,然后再让他们去培训孩子们。这个意见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他们认为这样能够利用学校的教师资源。但是也有一些人反对他的建议,他们认为,如果把学校的老师们都教会了,那我们自己靠什么吃饭。但是王延团认为这样做能够营造一个机器人培训教育的一个社会氛围,从而扩大市场,这才更有利于梦想机器人培训事业的长期发展。

奋斗青春永不言败终守得云开见月明

篇9:易定宏:奋斗与梦想

易定宏说,“创业者不是培养出来的,很多时候靠的是一种天生的特质。”

当他还是放牛娃的时候,就梦想着长大后当老板改变贫困的命运。

在四川大学读书时,为了解决生计问题,易定宏创立了“高教考试信息咨询部”,专门为学生提供各类考研、出国等信息,一天净赚290块钱,这相当于当时一个老师两个月工资,他也因此被同学们戏称为“一老板”,将当时与他一起创业的兄弟称为“二老板”。

毕业后,易定宏在广东商学院的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并利用闲暇时间在学校印刷厂、书店兼职。他接手印刷厂不到三个月,就让这个濒临倒闭的厂子起死回生,他也成为当年学校“最富裕的年轻老师”。

不错的工作、丰厚的收入,易定宏原本可以过着自在安逸的生活,但他却感到大学老师的发展空间有限,一心想创业。2001年,怀揣着从亲友那里借来的10万元钱,易定宏只身来到北京,踏上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人生的第一桶金

初到北京,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刚从象牙塔走出来的易定宏有些无所适从。他没有急于试水,而是先从无薪打工开始。

那段时间,他同时干几份工作: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发行部筹办负责人、中国致公出版社发行部副主任、中华联合工商出版社教材编辑部主任。这段无薪的日子,是易定宏头衔最多的时期,也是积累沉淀的宝贵时光,其收获远非金钱所能衡量。他后来能迅速打开司考教材市场、争取出版社信任,无不受惠于此。或许这正是成功者与普通人的区别所在,不同的算账方式背后,是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追求。

在市场调研中,易定宏结识了很多北上赶考的学生,有参加公务员考试、司法、会计考试的,尽管考试内容不同,但却面临着同一难题——缺乏权威而有效的指导,这让易定宏萌发了从事教育培训的念头。

2001年9月,易定宏创办了华图教育集团,当时的华图还只是蜗居在通州的一间100平米的民宅,华图的得力干将——如今已是华图广东分校校长的易刚权、华图网校总经理李品友、集团市场运营中心总监易海波就是这时候加盟华图的。当年10月,适逢律师资格考试、法官考试、检察官考试三考合一,市场上却没有相关的教材,嗅觉敏锐的易定宏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当即决定用一个多月时间出版辅导书。

在很多人看来,这简直是天方夜谭:既不掌握师资,又不具备发行渠道,要用一个多月出书,怎么可能?但在易定宏看来,创业者就是要有一种知难而进的魄力,他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于是,他们分工合作,易定宏负责策划和联系老师,易海波负责设计,易刚权和李品友主攻市场。

凭借在三家出版社期间积累的人脉,易定宏迅速联系到京城各大名校的法学名家,通过智慧和出色的沟通能力,说服他们撰写书稿。那段时间,易定宏他们没日没夜地奋战,经常是夜里很晚将初稿送到各位作者手中,第二天一大早又赶去取回修改稿。930路公交车载着4个人从通师到中关村来来回回,也承载了一段峥嵘岁月。

不久,易定宏争取到致公出版社的信任,纸张和印刷问题迎刃而解。为了尽快将书推向市场,4人常常在印刷厂的车间里,和衣而睡,不舍昼夜。2002年1月,当时全国唯一一套司法考试教材如期面世,一上市便被抢购一空。

就这样,易定宏掘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华图也在业界有了一定知名度,公司员工从4个人扩充到20多人。

进军“公考”市场

司考教材出师告捷,让易定宏信心倍增,接下来他们打算再进一步,占领更大的市场,不料2003年司法部出版统一司法考试教材,易定宏深知,只有转变发展战略,才能使企业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经过一番调研,易定宏把目光对准了公务员考试辅导教材。当时的公务员考试已经十分红火,市场上已有不少机构在做公考教辅书。可以想象,作为后来者,华图想要打开局面何其艰难。

“我们当年的主要打法是蹲点。”易定宏说,这一营销手段后来一直被华图人所推崇。他将全国市场进行重新划分,派遣负责市场拓展的员工,在各自所负责的区域里,驻扎各大书店,在店内张贴华图图书海报,争取将华图教材摆在最鲜明的位置,并向前来购买公考辅导书的学生当面推销华图教材,通过与同学们交流,他们获得了很多第一手反馈意见。

“蹲点”让华图教材大获全胜,但这些追梦者的脚步从未停止过。在大面积推广华图图书的同时,易定宏注意到,单有教辅书是不够的,很多同学对公务员考试仍有许多不解之处。“公务员培训业是一块很大的蛋糕,何不进入公考培训领域?”一个念头在易定宏脑中闪过,谨慎的他没有急于行动,而是一边调研,一边寻找适当的时机。

2004年6月,为了公司长远发展,华图从通州迁至位于北京文化教育枢纽——中关村的长远天地大厦。进驻中关村的第一件事,就是着手启动公务员培训项目。同年10月,华图第一期公务员考试辅导班在北大资源楼开班,近70名同学成为华图的首批学员,随后的第二期班,又有60名学员选择华图。2005年年初,华图培训事业部正式成立,5月,200多名学员在华图接受考前辅导。

华图公考培训事业势如破竹,节节胜利,员工十分振奋,但随之而来的波折让人始料不及。

2005年5月辅导班的主讲教师是外请的业界有名的李老师和孙老师,以及华图自己的教师伍景玉。李老师打头阵,却因为口音和授课风格问题,学员很不满意。孙老师第二天上课时,因课件形式不合学员口味,再次引起学员情绪波动,当晚很多人要求退费。

“当时我的脸都青了,这是严重的教学事故啊!如果处理不当,对于尚未在培训业站住脚的华图,打击可能是致命的”。负责教务的教师万源泉回忆说。

这时,易定宏放下其他工作,亲自走到学员中间,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并代表华图诚恳地解释、道歉。学员们被易定宏的真诚打动了,答应留下来听伍景玉讲课。

当晚,易定宏和20多位员工围在会议室听伍景玉试讲,大家结合学员提出的意见,对伍景玉的课进行反复点评。伍景玉连续试讲多次,讲评,改进,再讲……直到所有人都认为可以了,才结束试讲。第二天,当学员们在伍景玉的课堂上开始点头露出笑容时,所有华图人长舒了一口气。

这次教训让易定宏刻骨铭心,他开始思考公司今后的发展战略,华图想要追求可持续发展,不

能单单崇尚权威,而是要建立自己的师资队伍!他立即召集公司高层,商讨下一步发展规划。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批优秀的师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继培养出首位专职教师伍景玉之后,钟君、吴吴、付连奎、李委明、顾斐等相继加盟华图,成为华图的专职教师,他们以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为华图赢得了声誉。

驶入发展快车道

随着公务员考试的日益火爆,不少公考培训机构相继涌现,竞争愈演愈烈。如何保持市场领先地位,是易定宏思考最多的问题。

为此,他率领公司高层积极走访机构,拜会专家,深入高校,并反复研究竞争对手的辅导模式……多方调研之后,易定宏开始运筹帷幄——

“公务员考试包罗万象,一个专家或一个小团队根本不可能具有如此广博的知识。要把事情做好做精,必须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于是易定宏决定首开“模块教学”先河,把“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各部分打散,分科分类,每部分由不同的老师来讲,充分发挥老师的最强项。

“模块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整体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并吸引了清华、北大、人大等高等学府的精英和高级人事行政干部等加盟。2005年,华图以70%的北京市场份额成为公务员考试培训的领跑者。

有了战略和人才的铺垫,华图驶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

2006年,华图开始尝试跨地区建立分校。同年3月,广东分校成立,并且发展态势良好。尝到分校的甜头之后,华图一路高歌猛进,3年间相继在湖北、浙江、天津、上海等20多个省市设立了直属分校。直属分校不同于加盟分校,为了抢占市场,很多培训机构选择以“加盟”的方式抢占市场。而直属分校统一品牌、统一形象、统一师资、统一管理,保证了合同各分校教学的高质量与高水平。

华图卓越的品质不仅赢得了学员的认可,也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对象。2006年,华图被主流媒体评为“十大教育集团”及“十佳专业特色培训机构。”这对育等,从线下服务扩展到线上。

华图以德聚才,在实践中谱写着“德聚最优秀人才,仁就基业长青的教育机构”的愿景。2006年岁末,于洪泽、张协云、黄铉、郭言中等一批来自北大和清华的MBA作为职业经理人又为华图注入一股新鲜血液,他们与原有创业核心团队组成新的更有创造力的管理层。

“我们力争,在各项公职考试中,每三名录取的学生中,就有两人是华图学员。从公务员考试培训首选品牌到公职人员考试培训领航者——社会公认的‘公职王’,这就是华图的使命。”易定宏说。正是凭着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和对教育培训事业的信心支撑着他坚定前行,而且越走越远。

华图边界在何方?

从2001年到现在,回首过去8年华图所经之路,有如神助却也充满波折。

人们很好奇,一个打造了公职人员考试领军品牌的民营企业,一个身经百战的企业家,如何控制性因为不断成功而膨胀的自信心?易定宏和华图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面对教育产业,这样一个年营业额高达3000亿,资金壁垒和技术壁垒低而年增长速度保持在30%以上的朝阳市场,易定宏耳边总会出现这样的声音,“形势这么好,何不继续扩张?”

出人意料的是,易定宏的脚步渐渐停了下来。

“我不追求盲目扩张。”面对教育培训产业巨大的资本诱惑,易定宏并非不为之所动,他有自己的考虑,“无数教育培训机构都想分上一杯羹,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一些机构在资质、授课能力、研发和就业服务等方面存在不少差距。只有教学质量立得住,华图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事实上,这只是易定宏战略思考的一部分。“在教育企业成长模式中,初期大都是教务主导型,苦练‘内功’,重视教学质量的提升,市场的壮大也主要靠消费者的口口相传。在行业壮大之后,出现了一大批营销主导型的企业,他们的营销手段非常强,但缺乏核心竞争力。”所以,自成立那天起,华图就提出教务和营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正是这种“双剑合并”的模式让华图在激烈的竞争中经受住了考验。

当下教育培训市场眼花缭乱,它将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在这一态势下,华图在追求什么?

易定宏很早就指出,我国教育培训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实力’与‘规范’正成为市场淘汰法则的新标准。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小培训机构被淘汰出局,教育培训机构会出现‘集中化’、‘巨头化’的趋势。事实验证了易定宏的判断,像新东方这样一批领军的品牌教育机构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而这些优势的继续保持,将加快品牌集中的步伐,进一步确立“品牌为王”的市场格局。在“品牌为王”的新格局中,华图占据着一席之地。

有道是“居安思危”,华图的“危”又在何处呢?

“每个教育培训的子行业做得大的顶多三家,第一名活得看似潇洒却很累,第二名活得还算可以,到了第三名基本就是混口饭吃。”易定宏紧缩眉头,若有所思。

得冠军容易,保冠军难。第一名无疑有难以承受之重,但危机意识让华图始终把“第一”视为奋斗目标,于是品牌建设被置于了异常重要的位置。“教育产业的品牌和口碑尤为重要,而这恰恰是长期沉淀的过程,因此,一旦奠定了其所在领域的龙头地位,就具有稳定性”。易定宏看似在追求一种稳定,实则是追求企业的长青。

对于未来,易定宏希望能将华图部分产业打造上市,如果有机会,他最大的愿望是能办一所中国最好的大学。对于他个人而言,易定宏希望自己能完成一个教育企业家到教育投资家的转型,为中国培养更多的教育家,进而实现华图“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的使命”。

“作为民族企业,我们当然希望在国内上市。”易定宏难掩心中对上市的渴望。但上市,需要先融资。事实上,早在2006年底,华图就引起PE(私募股权投资)的关注。2008年以来,随着华图的不断发展壮大,有更多PE先后来考察,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被热情包围的易定宏表现得冷静而理智。他认为,对于教育企业来讲,资本介入只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华图现在不缺乏知名度,我们现在着力于美誉度的建设,而这些和资本进入并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但现在外在的市场环境,不允许企业对资本漠视。在融资方面,他希望做到强强联合,因此他更看重对方的两点:一是有过投资教育、文化产业的经历,对产业有足够的理解,这是我们合作的基础;二是实力强劲,能够为我们提供支持和借鉴。

谈及上市期限,易定宏表现出身为管理者的谨慎态度,“上市会受很多因素影响、现在还不能主观臆断。我们初步计划在2009年引入风投,2012年上市可能是个比较成熟的年份。”

如果说上市是一个企业家的抱负与追求,那么,办学则源于一位教育者的朴素愿望。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大学教师的经历让我与教育、与大学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办一所民办大学。”易定宏一脸憧憬。这也是华图对国家宏观方向“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办学,建立民间资本投资教育”的积极响应。

对于当前民办学校在办学过程,基本走“学历教育”的路线,易定宏深表担忧,这样民办学校回报给受教育者的依旧是一纸文凭,导致学生无法满足社会市场需求。在他看来,非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应该走终身教育、职业培训的发展道路,主要为在职人员提供高等教育培训课程,以及为求职者提供非学历的技能培训。

上一篇:车间安全用电规程下一篇:徐州师大数学科学学院函授本科毕业论文要求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