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事自诉案件

2024-04-30

论刑事自诉案件(精选6篇)

篇1:论刑事自诉案件

刑事错案论文:论刑事案件证明标准的适用

【中文摘要】刑事案件证明标准是刑事诉讼中定罪量刑活动的核心,其能否正确得到适用攸关刑事案件审判的质量。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冤假错案,其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刑事诉讼中司法人员对于我国刑事案件证明标准“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出现了偏差。由于该规定过于抽象、缺乏可操作性,司法实践并未形成统一的适用标准,致使司法审判中出现诸多的问题。如本案中仅有被告人的口供,在缺乏证明被告人有罪实物证据的情况下,就被法院认定“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而据以有罪的处罚。这种严重曲解刑事证明标准而作出的不公正裁判,值得我们反思我国刑事案件证明标准适用的现状。本文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来分析论证我国刑事案件证明标准的适用。即探究冤假错案的发生与刑事案件证明标准的适用不当有着天然的联系的。首先,通过分析介绍“赵作海案”的案情,来引出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存在的问题。此部分主要论证了刑事案件定罪证明标准存在的问题,即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刑事案件定罪的证明标准,“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刑事证明标准,是从相关法律规定中总结出来的。而且司法实践中对于该证明标准的理解和适用也是莫衷一是。对于刑事证据是否达到确实充分,据以认定案件事实清楚的证据取得是否符合法定的程序,由此给法官形成的内心确信程度等问题的考量,司法人员也是因人而异。此外,分析论证了我国“留有余地判死缓”刑事政策在赵作海案中被司法人员严重误

解。其次,根据刑事案件证明标准的适用引申出了死刑案件与非死刑案件证明标准的辨析,依次论述了我国死刑案件与非死刑案件在证明标准中的的现状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两者的联系与区别。此外,分析了我国刑事案件定罪与量刑证明标准一体化存在的不足以及两者分离的必要性。最后,分析了非法证据排除在我国刑事案件证明标准中存在的意义。

【英文摘要】Standard of proof in criminal cases is the conviction and sentencing of criminal activities in the core of its ability to get the correct application of the quality of the criminal trial and death.In recent years, a series of enemy miscarriage occurred,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

judiciary in criminal proceedings, the standard of proof for criminal cases in China, “facts of the case clear, the evidence is reliable and 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and knowledge has gone wrong.As the provisions are too abstract, the lack of maneuverability, the formation of a unified judicial practice does not apply to standard, resulting in the emergence of a number of justice issues.As in the present, only the defendant’s confession, in the absence of physical evidence to prove guilt of the accused’s case, the court held that the “facts of the case clear, the evidence is reliable and sufficient,”

according to the guilty punished.This serious distortion of the

criminal standard of proof made unjust judge, we should reflect on our standard of proof applicable in criminal cases the status quo.In this paper, the form of case studies to analyze the argument of China’s standard of proof applicable in criminal cases.That explore the enemy and the occurrence of erroneous standard of proof applicable in criminal cases there is a natural link improper.First, by analyzing the introduction, “Zhao Zuohai case,” the facts of the case to lead to China’s criminal standard of proof problems.This part of the main argument of the standard of proof in criminal cases, the problems conviction that our law does not clearly defined standard of proof in criminal cases, convictions, “facts of the case clear, the evidence is reliable and sufficient,” the criminal standard of proof is summarized from the relevant legal provisions out.And judicial practice, the standard of proof for the interpretation and application is no

agreement.Whether for criminal evidence is ample, according to the facts of the case made clear evidence of compliance with statutory procedures, which form the heart sure to judge the extent of the problem considered, the judiciary also vary.In addition, the analysis and appraisal of China’s “leave room for the sentence reprieve” Zhao Zuohai criminal policy in the

case of judicial officers was a serious

misunderstanding.Secondly, according to the applicable

standard of proof in criminal cases come out of death penalty cases and non-capital cases the standard of proof of Analysis, followed by discussion of China’s death penalty cases and non-capital cases in the standard of proof and lack of status, and argues on this basi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In addition, analysis of China’s conviction and sentencing in criminal cases the standard of proof and lack of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separate existence of the need.Finally, the

analysis of the illegal evidence exclusion in our standard of proof in criminal cases, the meaning of existence.【关键词】刑事错案 刑事证明标准 非法证据排除

【英文关键词】Criminal InjusticeCriminal Proof StandardIllegal Evidence Exclusion 【备注】在线加我索购全文 :1-3-9-9.38-8-4-8

同时提供论文发表委托服务和一对一论文写作指导。

【目录】论刑事案件证明标准的适用

59-10Abstract5-6序言8-9中文摘要

一、案情介绍

(一)二、该案证明标准适用中存在的问题10-1

4该案在定罪问题上没有达到法定证明标准10-121.评析我国

刑事案件定罪的证明标准10

10-1

111-122.对赵作海案的证据评价3.赵作海案中影响证明标准适用的因素分析

(二)该案“留有余地判处死刑”降低了死刑适用的三、对证明标准适用的进一步思考证明标准12-14

14-20

14-17

(一)死刑与非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辨析1.分离说14-152.统一说15-17

(二)定罪与量刑证明标准的分离17-18

体化的不足17

17-18

18-20

23-24 1.定罪与量刑证明标准一2.定罪与量刑证明标准分离的必要性

(三)非法证据排除在证明标准适用中的意义结语20-21参考文献21-23致谢

篇2:论刑事自诉案件

2009-11-07 17:18:21|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论刑事案件中的量刑建议

内容摘要:量刑建议作为刑事诉讼中的新事物,现有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检察机关一经推出,社会各界对此褒贬不一。笔者以律师眼光,客观公正的介绍和阐述量刑建议的定义、法律依据、量刑建议在我国的发展、量刑建议的作用及担忧、量刑建议对律师业务的影响及律师应对措施等内容,希望律师同仁能够积极应对,促进刑事业务更好发展。

关键词:量刑建议

作用和担忧

应对措施

笔者在办理一起团伙抢劫案件中,某区公诉机关提交被告人量刑建议书,(见下表)考虑到量刑建议在刑事诉讼中为新鲜事物,对律师办理刑事业务实践中影响较大,有研究和讨论的价值,特作以下浅见,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山东省枣庄市某区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一览表 被告人:杜某 案由:抢劫 序法定情节

酌定情节

备注 1 2 3 4 5 抢劫7次 未成年犯罪

三人以上结伙 有预谋作案 作用相对较小 如实供述部分同

基准刑12年 7--8年 8--9年 8.5-9.5年 8-9年

种余罪

揭发同案犯共同

7.5-8.5年

犯罪事实

初犯、认罪态度

7—8年

较好

6.5-7.5年

赔偿损失 5.5-6.5年

一、关于量刑建议的定义

法学界这样给予定义:公诉人在指控被告人构成犯罪的同时,就被告人应被判处的刑罚种类及刑期,向法院提出具体建议。

二、关于量刑建议权的依据

公诉机关提出量刑建议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在《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条规定:“经审判长许可,公诉人、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并且可以互相辩论。”,这被公诉机关系统内认为量刑建议的理论基础,也有相当业内人士认为量刑建议权是基于公诉权的下位权能,是公诉权的应有之义。著名的刑诉法专家、北京大学教授陈陈瑞华认为,完整的公诉权应该包括定罪的申请权和量刑的建议权。

三、国外公诉机关的量刑建议制度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刑事诉讼制度中都有关于量刑建议的内容,并因法律制度和法律传统的不同而形成各具特色的量刑建议制度。

英美法系国家定罪程序与量刑程序不是混为一体的,有关量刑建议的活动只能发生在量刑阶段,在以定罪为核心的庭审过程中不存在量刑建议的问题。英美国家关于量刑建议的通常做法是,在陪审团定罪后,法庭择日就各种酌定因素举行量刑听证。量刑听证中,控辩双方都要参加,都可以就量刑问题充分发表意见,检察官作为控方自然拥有量刑建议权。

大陆法系国家是另外一种情形,其量刑建议制度一直贯穿于审判过程之中。这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定罪与量刑在程序法上未作明确划分,主要是通过检察官在诉讼活动中提出量刑建议。至于检察官提出量刑建议的效力,各国都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不对法官产生约束力。

四、量刑建议在我国的发展:

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带来的一个显著变化是庭审模式由法官为主导的审问式向对抗式的转变,对抗式庭审强调控诉和辩护双方的平等地位和相互对抗。部分基层检察院开始尝试开展量刑建议改革。1999年,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开始试行“公诉人当庭发表量刑意见”,并在2000年初确定为公诉改革的课题之一; 2005年7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正式下发《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检察机关要根据罪刑相适应的原则,依照刑法、司法解释有关规定和案件的具体情况,在庭审中就被告人量刑幅度向审判机关提出具体建议,并把实施量刑建议制度提到是强化审判监督的必要措施的高度,此后量刑建议制度作为刑事诉讼程序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正式在全国各地检察院推行。2008年10月26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作关于加强刑事审判法律监督工作维护司法公正情况的报告。报告建议通过立法或修改刑法对各类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作出科学规定,以更好的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修改刑事诉讼法时,近一步明确法律监督范围,完善监督程序,增强监督刚性,建立健全刑事二审、再审、减刑假释、死刑复核、量刑建议和诉讼时效等方面的法律制度。从中可以看出量刑建议将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承担越来越重的角色。

五、量刑建议的作用

(一)可以防止司法腐败对抗法官自由裁量权

我国刑法中对每种犯罪的法定刑幅度空间都比较大,给了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合理依据,同时没有美国一样的统一的量刑指南,法官的量刑过程相对比较封闭,存在一定暗箱操作现象,因此导致不同时期、不同法院、不同法官对案件事实基本相同的被告人,作出相差较大不同判决。这是我国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现实体现。量刑建议相当于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增加了一个公开的量刑听证过程,使法官量刑置于一种无形的监督之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量刑事裁判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可以防止司法腐败对抗法官自由裁量权。

(二)可以更好的发挥法律监督作用,节省司法资源

《宪法》第129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审判监督重要方式是提起抗诉。抗诉是一种事后监督。公诉机关通过提出量刑建议的方式使定罪量刑更加准确,公诉意见更容易被审判机关采纳,是一种事前监督,弥补了事后监督的不足。据四川省彭山县检察院从2004年试行量刑建议以来的4年,与前期相比提起抗诉率减少了50%,抗诉成功率从75%增加到100%。量刑建议权的行使,有利于人民法院正确行使审判权,有利于检察机关正确行使抗诉权,节省了司法资源,提高了诉讼效率

(三)可以更好的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通过公诉机关行使量刑建议权,杜绝了审判机关的暗箱操作,保护了被告人的人权,更为重要的是在庭审中增加了一个量刑辩论程序,被告人及其辩护人人可以充分对于公诉机关的定罪量刑发表意见和看法。著名刑法专家、北京大学教授陈兴良说:“现在庭审主要集中在定罪部分,量刑部分的辩论十分空泛,过分含糊。通过量刑建议可以让庭审活动更加丰富,可以充分保护被告人的权利。”即“实现了正义,且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通过该程序被告人更能够认罪服法,接受改造。

(四)可以促进公诉人、法官、律师水平特别是庭审水平的提高。

要对某个案件提出量刑建议及对量刑建议提出意见,公诉人和律师就要全面掌握案情,熟悉法律和刑事政策,了解以往的有关案例,促使双方尽快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更加全面地、具体地研究案件事实以及定罪和量刑各个方面的问题,量刑建议也扩大了控辩双方辩论的广度和深度,增加了庭审控辩双方对抗性,因此可以促进双方水平的提高,法官更是要接受这无形的制约,努力专研业务,因此通过该举措可以提高法律职业共同体水平的提高。

(五)通过量刑建议,可以推动司法改革。

通过量刑建议,可以推动立法解释或者修改刑法对各类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作出科学规定,同时可以推动刑事司法制度的的进一步改革,不论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检察官都普遍地享有量刑建议权。最为典型的当然要属美国的辩诉交易,2003年3月14日最高院、最高检、司法部三部门出台的《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试行)》以及《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的若干意见》都借鉴了控辩交易的合理因素,因此量刑建议可以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科学合理的因素,推动中国特色的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

六、对于量刑建议的担忧

(一)量刑建议没有法律规定,难免引起争议。根据《立法法》第8条规定:“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

(九)诉讼和仲裁制度,”,该法第9条规定:“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因此如果公诉机关全面推行量刑建议,国家应当修改《刑事诉讼法》等法律。

(二)公诉人的综合素质能否胜任。如前文所述量刑建议需要公诉机关更高的业务素质,现阶段我国公诉机关人员构成比较复杂,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量刑建议作为双刃剑,虽能规制法院审判权不当行使,同时也应加强公诉机关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告诫。

(三)量刑建议缺乏明确的量刑标准。法官自由裁量权一样,我国没有统一的量刑指南,公诉机关在提出量刑建议时,也存在量刑偏差和量刑失衡量问题,罪名情节基本相同的案件,由不同的公诉机关提出量刑建议差别较大,因此最高检有必要做好研究,积极稳妥的制定量刑标准。

(四)检察机关作为公诉机关,同时作为宪法规定的法律监督机关,对公安机关和法院的诉讼活动负有法律监督的法定权利,量刑建议由其提出,法官在量刑时更容易迎合公诉机关的意见,影响控辩平衡。辩护律师在等腰三角诉讼中本来处于弱势一方,公诉人提出量刑建议,更使辩控双方地位不平等。北京市石景山区检察院2007年共对81起案件提出量刑建议,95%被法院采纳或基本采纳,从一个侧面也能够看出量刑建议将会影响控辩双方的平衡。

(五)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除了一些特殊情形的被告人必须有辩护律师外,委托律师辩护是其一项权利,权利当然可以放弃,也就是说被告人也可以不委托律师,根据不完全统计70%的刑事案件没有律师参与。同时律师参与刑事案件的兴趣也在降低,据北京市律师协会的统计,2000年北京市有律师5495 人,全年办理刑事案件4300件,人均办理刑事案件从1990年的2.64件下降到2000年的0.78件。公诉机关在全面推行量刑建议书后,可能对被告人及其亲友委托律师的愿望产生消极影响,更加重了律师从事刑事案件的困境,长远来看对建设法治国家、保障公民权利不利。

七、律师应对措施: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作出决定,从2009年6月1日起,在全国法院开展量刑规范化试点,其目标是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准确确定具体罪名的量刑起点,合理确定各个量刑情节的调节幅度,进一步修改完善量刑程序,为明年在全国法院试行做好准备。因此作为等腰三角诉讼中的律师一方在其他两方已经对于量刑问题高度重视的前提下我们更应该投入精力以适应该变化。

(一)律师应当注重对量刑部分的理论研究,提高庭审过程中关于量刑部分辩护水平。2009年3月26日,深圳罗湖区率先在全国试行刑案量刑辩论机制,检察院和法院两家制定了《关于刑事案件量刑辩论的实施意见(试行)》,该意见规定对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法庭辩论中单独设置量刑辩论阶段,公诉人先发表量刑建议,然后公诉人、辩护人可就如何量刑、量刑的具体幅度、是否适用缓刑等展开辩论,被告人也可就自己的量刑提出意见,因此作为辩护律师更应当注意这方面的变化,做好准备以从容面对。

(二)可以预见刑事辩护律师辩护业务将有较大变化,主要体现为专业化、精细化。为更好说明观点,举例:根据《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常见罪名量刑指导意见

(二)》故意伤害伤害致人轻伤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量刑格为3个月,量刑情节从重情节:有累犯情节,可以在1---3个月量刑格内从重处罚。(下略)从上可以看出律师从事刑事辩护必须进行精细化辩护,加强研究基准刑、量刑格、分格原则、量刑情节等。

篇3:论我国刑事自诉制度的完善

一、自诉案件范围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04条规定:“自诉案件包括下列案件: (一) 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二) 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三) 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由此可见, 第一类自诉案件是亲告罪, 主要包括:侮辱、诽谤、虐待、暴力干涉婚姻自由、侵占。除侵占属于绝对自诉外, 其他都要求情节性质轻微, 否则也应列入公诉行列。第二类是轻微刑事案件, 根据《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第4条规定, 该类案件包括故意伤害 (轻伤) 、重婚、遗弃、妨害通信自由、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生产销售伪劣商品 (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侵犯知识产权 (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以及属于刑法分则第四、五两章规定的对被告人可以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其他轻微刑事案件。针对第二类自诉案件, 被害人既可以选择自诉, 也可以寻求公诉。第三类是公诉转自诉案件, 这类自诉的提起有三个要件:首先, 有证据证明被告侵犯了自己人身或者财产权利;其次, 审查、起诉机关不予追究;最后, 被告完全有理由被追究刑责。

二、自诉审查标准

除案件范围外, 我国现行自诉制度的另一个特点是庭前审查属于实质性审查, 区别于公诉案件的形式审查。依《刑事诉讼法》205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自诉案件进行进行审查后, 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 犯罪事实清楚, 有足够证据的案件, 应当开庭审判; (二) 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 如果自诉人提不出补充证据, 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 或者裁定驳回。”在该条文中, 法院对证据的要求是事实清楚、证据足够, 也就是经过了实质性审查。而在公诉案件中, 法院只进行形式审查, 结合《刑事诉讼法》第181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2012年11月5日通过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180条, 当检察机关提交的起诉材料齐全, 人民法院就能决定开庭审理。

自诉制度的价值是基于对被害人权利的保障和对公诉权的制约监督这一点无需赘述。整个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离不开自诉制度的完善。

三、对自诉制度的完善

(一) 取消公诉转自诉案件

这一制度理想上是为解决被害人告状无门的难题从而维护被害人合法权益。在公诉机关不予追究时, 由被害人提起自诉, 既可以增加被害人救济渠道, 体现诉讼的民主性, 又可以对公诉进行监督制约, 防止因检察机关不起诉决定的错漏而使犯罪得到放纵。但现实中, 由于此类案件多难以取证或证据达不到起诉标准, 若允许被害人自行起诉至法院, 首先是举证困难, 试想连国家公权力机关都无法举证的案件, 被害人亦难以举出有效证据提起自诉。其次是法院审查标准不同, 被害人难以通过实质性审查, 上文已述。笔者认为可以赋予被害人在一定条件下向法院提出申请对公诉机关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决定进行审查的权利, 法院经审查后可以作出是否维持不起诉的决定, 必要时可以强制公诉机关起诉。

(二) 增加对被告人的权利保障

虽然我国刑事诉讼法总体上表现出限制公诉权力, 体现对被告人权利的保护等特点。但自诉更多的是出于对被害人权益的保障, 而往往忽视对被告人的权利保障, 导致被告人在自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 引入自诉担保和收费制度, 通过要求自诉人预缴全部诉讼费用, 或者对预计给被告人带来的诉讼费用提供担保, 可以降低被告人受到不合理和无根据起诉的几率。

(三) 完善自诉权行使的程序规范

目前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对公诉案件程序性规范规定的较为详尽,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诉案件的规定并不全面。针对这一情况, 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规定较为详尽, 德国《刑事诉讼法》第374条至394条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第325至343条对自诉程序作了规定。目前我们最迫切的就是律师强制代理制度, 由于自诉人普遍缺乏法律知识, 对于自诉案件运行过程缺乏认知, 难以独立行使自诉权, 律师强制代理则能解决这一问题, 使自诉程序发挥其效用。同时, 通过律师代理也能从源头把关案件, 不至于增加法院的负担。只有将自诉权行使的程序进一步完善, 使自诉制度更具可操作性, 才能更好的发挥自诉制度在保护被害人方面的作用, 取得应有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宏耀.刑事自诉制度研究[J].政法论丛, 2000 (3) .

篇4:论刑事案件的侦查成本

关键词:侦查成本;侦查效益;侦控关系

侦查活动既是侦查部门履行其神圣职责,行使其侦查权力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过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只有将成本分析理论引入侦查政策的制定过程,注重对侦查活动中稀缺而昂贵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才能提高侦查活动的效益和质量。

一、侦查成本的构成

侦查成本是指侦查部门为了侦控刑事犯罪案件所需投入的全部费用。从其表现形态分析,它既有有形的财物形态,又有无形的警力形态、社会印象形态等。一般说来,侦查成本涉及三个方面的概念:

(一)固定侦查成本

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侦查部门用于侦控犯罪案件所需的固定费用支出。它是由固定侦查要素所引起的费用。办公场所的使用与维修费,侦查人员的薪金及保险费,侦查装备的使用和维修费等,都属于固定侦查成本。当然固定侦查成本只是相对短期情况而言的,如果从长期情况看,一切侦查成本都将变动,也就无所谓固定侦查成本了。[1]

(二)可变侦查成本

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随着刑事犯罪案件形势变化而变化的侦控费用支出。它是由可变侦查要素所引起的费用。对直接危害结果已经发生的刑事案件实施侦查的费用以及对直接危害结果还未发生的预谋犯罪案件实施控制的费用等,都属于可变侦查成本。

(三)总侦查成本

它是指刑事犯罪案件侦控的成本总额,即固定侦查成本与可变侦查成本之和。我们很容易看出,总侦查成本与总侦查效益是紧密相连的。我们通过“偵”成本的投入,以查明犯罪事实,给予那些实施犯罪,给社会带来危害结果的犯罪行为人以应有的惩罚。我们现在的理性做法应该是,尽可能地用最小侦查成本投入,获取最优化的总侦查效益,即如下列公式:侦查利润=总侦查效益-总侦查成本。[2]

二、影响侦查成本的主要因素

(一)侦查体制

我们在谈论侦查体制的时候必然地要涉及我国公安机关的体制。我国现行公安机关的体制是“以块为主”,所以,侦查体制也就是“以块为主”。

(二)侦查主体素质

目前,我们不能否认,有一部分侦查人员的业务素质还不高,在侦查工作中重复劳动,高人力、物力、财力、精力投入,低侦查效益的现象比较普遍,甚至刑讯逼供、办冤假错案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三)侦查投入

传统的侦查观念认为,刑事侦查部门的任务就是破案。而现实中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控制刑事案件的发生对侦查部门来讲尤为重要。现实侦查实践中,我们对于“侦”与“控”方面的投入是不平衡的,对“控”的投入比对“侦”的投入少,尤其是在对那些需长期经营而又见效慢的控制刑事犯罪措施的投入方面。

(四)犯罪成本

毫无疑问,犯罪行为也是一种投资,作案人在作案的过程中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即犯罪成本。这种成本既包括从事犯罪活动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 ,被侦查的风险以及被侦查机关抓获以后受法律惩罚的程度,还包括实施犯罪时必须要舍弃的,用以从事合法行为能得到和拥有的另外一些利益。

(五)法律、舆论供给

依法侦查是现代侦查工作的基本要求,而舆论宣传与侦查工作的关系也愈来愈密切。

三、降低侦查成本的几点看法

(一)改革侦查体制,完善侦查机制

我国自1997年6月开始的刑事侦查工作改革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体制与机制的改革,包括建立责任区刑警队,实行侦审一体化,落实侦查工作责任制,建立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各警种各地区密切配合、紧密协作的打击犯罪的整体作战格局。这些改革内容反映了侦查工作的客观规律,是降低侦查成本、提高侦查效益的得力举措。

(二)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大力提高侦查人员的素质

侦查人员的素质是侦查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我们一定要改变以往的那种侦查工作靠拼体力、拼人力、拼消耗的高投入低产出的局面,把侦查人员全员培训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三)摆正“侦”与“控”的关系,变被动侦查为主动侦控

如前所述,刑事案件“侦”与 “控”的关系问题是侦查学的基本问题,且从事物的发展方向上看“控”是第一位的问题。对刑事案件进行侦破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控制犯罪发展的态势,努力减少刑事案件的发生。

(四)加大犯罪的风险和成本,减少潜在犯罪人成为现实犯罪人的可能

犯罪活动是行为人权衡犯罪的收益与犯罪的风险、成本之后所作出的理性选择。我们要通过各种措施增大犯罪的风险,提高犯罪成本。首先,我们的刑事法律在努力做到“严而不厉”的同时,要注意增加威慑力。其次,要加大侦查工作的力度,提高刑事案件的破案率,使犯罪人时刻感到只要实施犯罪就难逃法网。再次,要加强对“犯罪场”的控制,使犯罪的难度增大,使犯罪人不易达到犯罪的目的。

(五)改善法律、舆论供给的不平衡状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我们不能否认,目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经济还不发达,社会问题还较多,正视这样的现实状况,能使我们增加紧迫感,也能使我们更加冷静地处理好各种社会问题,包括犯罪问题。但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要尊重现实,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总之,降低侦查成本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不能忽视以上提及的某一环节,我们还要有赖 于国民素质的提高,正义成本的降低,法治意识的日益深入人心,社会控制的加强等。

参考文献:

[1]伊军.侦查成本论[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4.5.

篇5:论刑事自诉案件

发布日期:2011-04-28

文章来源:互联网

摘要

科学技术是刑事侦查第一战斗力。从历史上看,科学技术一直对刑事侦查产生着重要影响。刑事侦查中的科学技术是为侦查破案服务的,它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与成果,发现和获取犯罪线索、证据,提高打击犯罪和预警、预防能力的各种技术手段和技术方法的总和。邓小平同志曾经英明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由此改变了人们的陈旧观念,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换来了科学技术的春天,使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震惊世界的奇迹。20世纪70年代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自动化技术、纳米技术等高精尖科技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诉讼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人类从“物证”时代跨入了“高精技术证据”时代。我们今天应当循着小平同志的思路,大胆地提出“科学技术是刑事侦查第一战斗力,应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刑事侦破能力的提高以及侦查观念的转变,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在刑事案件侦破中的应用。

关键词:现代科技 刑事案件 侦破

一、前言

从历史上看,科学技术一直对刑事侦查产生着重要影响。刑事侦查的核心是寻找、发现和固定犯罪证据,没有证据妄谈破案,证据不足就不能将罪犯绳之于法,取证能力就是刑事侦查的战斗力。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先人在刑事断狱中就曾运用了观察、记录和检验物证的手段。虽然受科技发展水平和封建制度的限制,中国古代推崇“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的断案方式,但也强调“察狱之官,先备五听,又验诸证信”,注意发挥证据的作用,大凡聪明、公正、颇有成就的断狱官,无不注重运用科学技术的方法寻找和检验证据断案;而大凡昏庸无能或别有用心的断狱官乃至酷吏,都仅仅依靠主观臆断、酷刑加口供制造冤假错案。近代《刑事侦查学》的诞生也是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的结果。十九世纪,由于解剖学、物理学、化学、光学在欧洲的发展,以及在此基础上出现和完善的各种技术手段、仪器设备,为刑事侦查提供了有利的科学武器。它既包括现代化的技术装备,也包括现代化的侦查观念,更需要人的整体科技素质的提高。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继续发展,刑事科学技术手段不断丰富,刑事侦查学也日益充实、完善。毫无疑问,近代刑事侦查学(也称犯罪侦查学)的诞生是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刑事侦查学形成以来乃至今后的发展,也受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与制约。科学技术是刑事侦查的重要战斗力,已经被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

二、现代科技在刑事案件侦破中的应用

(一)信息技术在刑事案件侦破中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信息、通信等技术的更新和发展,另一类言语材料,例如,电子邮件、BBS公告版、网上聊天室等言语已经出现,电子邮件已经逐渐进入司法领域。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构建起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信息应用为主导、以信息人才为依托、以信息安全为保障的综合体系,实现了办案现代化、办公自动化。我国的声纹识别技术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在几年的时间内由一片空白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稳定学术队伍,掌握了较先进的技术,高科技设备达到国际中等先进水平的新兴学科领域。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是侦破工作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没有先进的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就不可能有效地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经济秩序和国家利益。实现侦破工作网络化,将从总体上改变侦察机关办案方式,提高案件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利用,全面增强侦察机关反腐败的战斗力。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侦查信息化在侦查系统的实际工作中已经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侦查信息化不仅体现在内部办公,办案上实现电子化,信息化,而且需要一定程度的信息开放。全面推进办案管理系统是深入贯彻关于加强业务建设、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有关指示精神,开创侦破工作新局面的一项重大决策。

(二)生物技术在刑事案件侦破中的作用

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动物、植物或微生物)或其产物,来生产对人类医学或农业有关的物质或生物。现代生物技术以生物化学或分子生物方法改变细胞或分子的遗传形式

以达上叙目的,这是一般人所认知的生物技术。正是由于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的不断发展科学家才逐步揭开了人类血液的奥秘,从而使血痕检验朝着人身同一认定的方向迈出了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针对人体某些器官和行为具有唯一性、人各不同的特性,刑技工作者运用生物学知识来鉴别人身。总之,生物技术的发展为利用各种生物物证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三)自动化技术在刑事技术中的应用

自动化技术是加速产业升级与提升国际竞争力之共通性关键技术,未来产业自动化推动的重点不再只是取代人工、降低成本这样初级的目的,甚至也已经不仅限于高品质、短交期的诉求,而是更注重于强化弹性应变与反应敏捷之能力上,以满足客户多样多变的需求,因应巿场的快速变化。本技术除继续针对产销营运、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物流储运、机电整合、感测控制等各自动化技术领域更加精进外,並应用电脑咨询与通讯网路的最新发展,为自动化技术注入新的生命与新的动力,并与企业间的电子商务密切结合,使产业自动化推动产业全球化和跨企业联盟。此外,亦须以高科技产业、汽机车、精密机械等产业为重点对象,深入研究掌握其营运业务流程、流程专业特质及产业特殊需求,才能真正落实产业自动化技术研发成果,发挥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效益。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们对于各项生存环境的要求普遍提高,从而也带动了我国安防行业经济的高速增长。“科技创安”工作也对警察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在确保安全,最大限度防范恐怖、暴力事件的前提下,警察队伍的任务将日趋繁重,借助高科技产品、技术来完成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已成为必然选择。因此各类设施中的安防自动化设备、配套设备及所需的警用装备必将成为应用单位及各级主管部门的投资热点。国家刑侦部门加大汽车、电器机器人及柔性配生产线,物流与仓储自动化设备,激光成套加工设备,真空冶炼及磁控检测,无损危险品检测,金融自动化设备,智能无纺布生产线;医学影像诊断设备,手术导航系统,高能源超声聚焦系统,半导体激光辅助治疗设备;压力、温热、位移传感器,低耗磁敏感器,总线式工业控制仪表,检测仪器仪表等自动化产品的投入与研究,并取得了巨大发展。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安全形势,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各项工作、活动均以确保安全,防范恐怖、暴力事件为前提,警察队伍的任务日趋繁重,借助高科技产品、技术来完成社会的安全稳定已成为必然选择。

(四)纳米技术在刑事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中国警方引用的纳米技术是一种刑侦新技术。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与光电信息技术的结合,诸多新的量子物理效应被发现,一系列的新型光电信息材料和器件涌现并用于刑侦和军事侦察等领域,已逐渐形成一门极具发展前景的高科技技术学科。我国“863”计划“纳米材料技术专项”实施以来,在纳米电子材料与器件、纳米生物医学、纳米能新源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型成果。人们预言,未来几乎所有现代科技领域的革新和进步都离不开纳米技术,甚至比今大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更广泛,发展潜力巨大。纳米技术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是:使现有的各种仪器设备小型化,如用纳米技术可以制造出把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所有信息存进方糖大小的存储器。制造出各种更坚固的材料,如开发出比铁强度大10倍的新材料。

西方一些国家己经开始应用纳米技术为法庭科学技术服务,如用纳米技术生产的抗菌容器、抗菌纱布等拒腐材料,便于保护检测的物理化学性质;用纳米技术生产的抗油、抗水实验器材,不污染检材;利用纳米材料制成的复合服装,在能有选择地让空气通过的同时,还能过滤毒物、毒气、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有害物质;又如用纳米技术制造出的微型机器,每台都有电子控制系统,构成极小的微电机系统。将这种装置安装在物证检验的各种仪器设备上,会使这些设备小型化、轻便化,便与现场操作应用,提高工作效率等等。

三、现代科技在刑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人类社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然而,科学技术历来就是一把双刃剑。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改革开放的方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融入世界体系,人们的价值观、人文观以及法制观念都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些变化对刑事侦查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总体上看,要求标准越来越高,工作难度越来越大。绚丽多姿的网络世界,就像“潘多拉魔盒”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希望的同时,也释放出“飘过世纪的乌云”——计算机犯罪。利用专业技术和高科技犯罪作案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几年来,“网上追逃”等现代科技用于侦查破案的无数生动的实例,令全国公安机关刑侦部门的领导和广大民警眼界大开,全国公安在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用于侦查破案取得重大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刑侦战线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刑事技术上的问题。种种变化使犯罪与侦查、邪恶与正义的较量显得日益复杂:一方面由于犯罪形势严峻,出于维护社会安定和人民安全的目的,必须加大对犯罪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由于侦查工作难度加大,侦查效率降低、破案率下降。

国外一位犯罪学家指出:比起现实世界,人们似乎更倾向于在网络上犯罪,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犯罪日益严重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遭受计算机犯罪侵害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危害的程度也越来越高。这给我国的刑事法学造成了诸多冲击,亟待研究解决。计算机犯罪作为一种与高科技相伴生的犯罪,它与传统犯罪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计算机犯罪的行为人大多受过一定的教育和技术训练,具有相当高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娴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他们作案多种手段并用,手法高明巧妙,作案前一般又往往经过周密的预谋和精心的策划,具有很强的反侦查能力,体现了智能型犯罪的特点,加大了被识别、被发现的难度。且计算机犯罪,特别是网络犯罪,多数是在“虚拟空间”里进行,因而其犯罪现场已不具有传统犯罪现场的物理性和确定性,难以按照传统的方法和习惯进行现场勘查、收集证据。计算机具有强大的运算能力,犯罪分子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作案,侦察机关很难现场追踪犯罪分子,也给监控带来困难。计算机犯罪具有行为地与结果发生地、行为时与结果发生时的分离性,因而难以在现场直接抓获犯罪人。计算机犯罪的证据多存在于电磁介质(如硬盘、软盘)中,信息在其中以数字方式储存,具有隐含性,人的肉眼难以分辨,必须借助专门的计算机和软件的支持才能看到,并且电磁介质极易受到有意和无意的损伤而失去证据意义,这给侦查取证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出于以上因素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计算机犯罪的发现率和侦破率都是极低的,这给刑事侦查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类在享受高科技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必须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克服不利因素,发挥科技的最大潜能,扫除刑侦中的一切障碍,惩处犯罪,维护法律的尊严。

四、如何解决现代科技在刑侦中出现的问题

面对现代科技在刑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为了应对种种冲击,我国的侦察机关应当加强对计算机犯罪侦查问题的研究,加强侦查人员的计算机技术培训,建立健全专门的侦察机构,组建反计算机犯罪特别警察队伍,加强国际社会计算机犯罪侦查的合作与交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计算机犯罪的侦破率。

在现代司法实践的过程中,现代科技在贯穿案件的侦查与审理乃至于实行的整个过程。对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需求的增加,在设备采购、系统建设、软件开发等环节上,加大了资金投入和攻坚力度,同时对全体司法人员的科技素质和基本技能要求呈现提高的趋势。现代科技的作用越发明显已成为一种趋势,刑侦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也相应的提升了科学技术的地位与作用。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新的犯罪形势、新的工作难度,如果仍墨守陈规,老思维、老套路,靠“人海战术”、“疲劳战术”,不计成本、不讲效益,打消耗战,显然已经极不适应。我们一直在探索改革,试图通过充分调动人的能动性来提升刑事侦查的战斗力,我认为这还仅仅是一个方面。解决上述矛盾、提升战斗力的关键,最终是要提升侦查工作发现和获取犯罪证据的能力。这也从另一侧面要求我们牢固树立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的思想,在广大民警中大力倡导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风尚。积极创造条件,运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增强公安队伍建设的科技含量。以实行执法质量考核评议规定为契机,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和政权建设的高度出发,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政治要务,牢牢把握斗争主动权,以发展的眼光认识新情况、分析新问题,以发展的思路解决新矛盾、取得新突破,加强“六大机制”建设,促进公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在现代科技与法制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代,科学技术的力量在提升侦查战斗力方面更加显得突出和重要。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侦查人员根据杀人现场血型物质的检验,只能为划定嫌疑人范围和排除嫌疑提供帮助;当将DNA技术引入法医物证检验,就可以提取现场血痕、精斑或其他人体分泌物、脱落物,用DNA图谱比对的手段,断然地认定特定的杀人犯和强奸犯,使物证的价值发生质的飞跃,使侦查员的信心空前坚定。自从X光、激光、微波、红外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应用于刑事侦查之后,我们在潜在痕迹显现、秘密侦听、窃录、邮检、搜查等发现与获取证据的工作中,感到空前的得心应手,大大提高了侦察机关发现证据、提取证据的能力。当计算机技术被应用到侦查领域,过去繁杂、凌乱、“割据”的犯罪情报管理和查询实现了自动化的高速运行,不仅解脱了大量人力,提到了效率,而且极大地扩展了情报交流运用、资源共享的空间。在信息技术与检验技术都不发达的时代,一线刑警常常为了确定死者的身份而大伤脑筋。如果侦察机关缺乏包括现代科技手段在内的刑侦技术和勘验检查、逮捕扣押等手段,犯罪嫌疑人和犯罪证据材料就难以获寻。为此国家将“对无名颅骨进行面貌复原”的课题列入“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定名“三维颅面鉴定技术研究”。运用此项科研成果,办案部门只要对被检颅骨做一个CT扫描,将颅骨图像信息传送到鉴定中心,然后运用新成果——三维鉴定技术平台和专用应用系统软件,半小时内就能把被检颅骨的颅面,复原成为一个活生生的本人面孔。这标志着,全国每年2万余起无名尸体案将不再因无法确定死者身源和照片而中断线索,尤其是杀人碎尸案、掩埋多年的白骨案、高度腐败的无名尸体案等疑难案件有望在该技术的支持下逐一揭开谜团。技术为刑侦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其本质只是一种工具,这就要求使用者不能滥用技术、异化技术。否则,刑侦技术这把“双刃剑”也可能为冤假错案提供“铁证”。只要办案人员主观上存在着严重失误,再科学的鉴定也将沦为冤假错案的帮凶。事实上,因为鉴定机构只是针对送来的检材出具鉴定报告,他们对于检材来源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并不承担任何责任。因此,如果办案警察责任心缺失,科学技术也会在通向公正的道路上南辕北辙。近年以来,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公安局进一步加大科技强警力度,已累计投入巨资用于金盾工程建设,为强化公安业务、提高工作效率打下了坚实基础。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处于经济欠发达的边境地区,基层基础建设一直比较落后,房屋陈旧,现代化办公设备缺少。为尽快改变现状、缩小与发达地区公安机关的差距,局党委把今年定为“金盾工程建设年”。新到任的党委书记、局长张福顺与党委一班人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大力支持。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组建了计算机局域网,计算机平均达到两人一台,入网率在全省县级公安机关位列前十名。此外他们还购置了数码照相机、摄像机、扫描仪、多波段光源、现场绘图软件等一批高科技刑事技术设备,提高了刑事破案能力。目前 许多刑事案件的侦查和审判过程中都应用了声纹识别技术,中国己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掌握声纹识别技术的国家之一。电脑画像是指警方根据受害人和目击证人的描述借助电脑技术以及电脑数据库中己储存的各种面部特征组合绘制案犯的图像,然后运用画像方法寻找和辨认嫌疑人的一门技术。如发生在英国的一起案件中,一名遭强奸的受害人将攻击她的案犯的面部特征描述给钮伯里博士,博士利用计算机面像组合系统很快就得出了一幅案犯的人面像,然后在电视节目《犯罪观察》中播放,很快就发现了犯罪嫌疑入的线索。人像再塑技术就是运用美术制作塑像的技术,在尸源不清的颅骨上用粘土重塑死者面像,然后利用塑像来确定尸源。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理查得尼夫教授,是倡导用粘土重塑人面像的先驱,他曾运用该技术多次成功地重塑了被害人的形象,为破获无名尸体案提供了依据。

据统计,在刑事技术建设方面:宁波市警方先后引进了万能比对显微镜、多波段犯罪现场物证勘查仪、测谎仪、DNA检测系统等一大批先进的刑事技术装备。同时,还加大投入、配置人员、规范管理、加强三级技术点建设。重点建设了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目前已建成市局50余万人捺印指纹和35万余枚现场指纹库容量的中心数据库,现已入库捺印指纹25万余份、现场指纹三万余枚。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建立以来,直接认定各类刑事案件5000多起,带破各类刑事案件2000多起;直接认定杀人犯罪嫌疑人10名,破杀人案11起,其中包括历时三年半未破的中山饭店特大抢劫杀人案。另一个令犯罪分子胆寒的高科技刑侦实验室——市公安局DNA试验室,自1999年以来,共认定破获各类大要案件205起,认定各类犯罪嫌疑人300余人,应用效率据全省前列。另外,通讯信息数据库系统建设在全国公安据领先水平,整体工作水平已跨入全省、全国先进行列。

针对人体某些器官和行为具有唯一性、人各不同的特性,刑技工作者运用生物学知识来鉴别人身。比如:

(l)利用视网膜认定人身:技术人员利用人的视网膜各不相同的特性检验认定人身。例如将一些人的视网膜特征存入出入口处的监视系统计算机中,可用于要害部位出口处的身份鉴别。

(2)气味认定人身:气味是指一些具有挥发性,能够作用干嗅觉器官,导致大脑皮层产生兴奋的物质。由于每个人发出互不相同的体味,因而可以利用体味认定人身。英国利兹大学生物化学系生理学家巴巴拉与英国马斯蒂夫电于公司合作,研制出“电子鼻”可以用干识别人身,还可用干检验毒品和爆炸物。该设备能嗅出距离200至300米远处案犯的气味并自动报警。

(3)耳廓认定人身:耳痕,即人的耳廓与外界物体发生接触时留下的耳廓印痕。由干个体生长、发育、营养、代谢不同,个人生活习惯不同,造成耳各部分的形态存在差异,形成每个人耳朵都具有与他人不同的特征。左耳与右耳也不相同。如一些案犯在作案前常常习惯于把耳朵贴在门、窗上听里面是否有人,或贴在保险柜上听对号码的声音,开密码锁,这样就使耳廓留在这些物面上了。警察在抓获嫌疑人后,通过对比用耳廓能认定或否定案犯。

(4)根据人的发声系统的特殊性认定人身:①唇纹的检验。同手印、足迹一样,根据唇印的个别特征,进行人身识别。嘴唇上的皮肤皱纹,即是唇纹。突起的皱纹称为皱突纹,与其并行且凹陷的皱纹称为皱陷纹。唇纹的细节特征与指纹的细节特征相似,有起噗、终点、分歧、结合、小勾、小点等,具有个人特殊性和稳定性,因而具有鉴定价值。②牙痕检验。牙痕又称为咬痕,是人利用牙齿咬食品或其他客体时形成的痕迹。有时案件中也可能遇到动物的牙痕。③声纹检验。声纹检验是指利用声谱仪将两个或两个以上语声样本转化为声谱图,再针对其各个方面的特征异同分析、比对和判断,最终确定上述语言样本是否源于同一人的发音器官的技术。人的发音器官中,声带的厚薄、声道长短、舌齿位置、口腔大小等的不同,及民族语言、地方方言、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人成年后的语言互不相同,而且几乎不能改变。在实践中,即使一个人做手术切除了声带,手术后喉部发出的声音与术前声音的声谱图也基本吻合。声纹的这种特殊性和稳定性,为利用声纹认定人身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声纹鉴定在侦破诈骗案、绑架、匿名恐吓、电话骚扰等案件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5)利用人的面部特征认定人身①颅像重合技术。是运用几何作图法、颅像标示法和颅像重合比对拍照法等,将尸源不清的颅骨和可能己死的失踪人员的照片,进行比对鉴别,以达到同一认定目的一项专门技术。因而颅像重合技术主要用来查找尸源。②电脑画像。是指警方根据受害人和目击证人的描述,借助电脑技术,利用在电脑数据库中己储存的各种面部特征组合绘制案犯的图像,然后运用画像方法寻找和辨认嫌疑人的一门技术。

当今,美国、英国、日本和德国等科技为达国家,在刑事情报资料管理水平上,据世界领先地位。早在 1967年,美联邦调查局全国犯罪信息中心便开始启用,24小时全面开放。到80年代,全美共有90多个执法机构接有信息终端,授权用户达6千个,服务遍及全美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以及加拿大、英国。现在该中心贮有48亿个犯罪信息资料,包括两千万人的个人记录100万辆被盗车辆的记录,以及30万通缉犯与8万失踪人员的记录。指纹库贮存有1.8杠人的指纹,每大查询3.6万人的指纹,每年查询4亿次。为了适应新世纪打击犯罪的需要联邦调查局还研究指纹、高速数字化识别系统和“即时存储,即时比对技术”、安装远程终端在巡逻车上,当抓获犯罪嫌疑人时不用捺印,而直接进行扫描,将指纹等直接扫描传送到计算机远程工作站,对嫌疑样本在20秒内便可做出查询和比对,并做出结论。

美国枪弹资料的管理水平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80年代末就己实现了枪弹样本管理的计算机化,枪支都要依法登记,并采集样本,调取和查询只需上网便可实现。刑事情报资料管理计算机网络化,为打往犯罪提供了有效的武器,既可以上下沟通,可以左右联系,实现了情报资料的资源共享。

在新西兰,警署借助DNA(脱氧核糖核酸)检验技术使得破案效率大大提高。自从2002年开始运用了“DNA数据库”之后,在警员破案工作当中,利用DNA检验技术使得破案数量从两万一千总激增了整整两倍之多,达到了四万三千宗。看来DNA技术已经成为警方一个不可或缺的破案工具。英国利兹大学生物化学系生理学家巴巴扎与英国马斯蒂夫电于公司合作,研制出电子鼻以用干识别人身气味及检验毒品和爆炸物,该设备能嗅出距离远处案犯的气味并自动报警。“声纹检验”是指利用声谱仪将两个或两个以上语声样本转化为声谱图再针对其各个方面的特征异同分析!比对和判断人的发音器官中压声带的厚薄、声道长短、舌齿位置、口腔大小等的不同及民族语言、地方方言、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人成年后的语言互不相同而且几乎不能改变。在实践中即使一个人做手术切除了声带 手术后喉部发出的声音与术前声音的声谱图也基本吻合。声纹的这种特殊性和稳定性为利用声纹认定人身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声纹鉴定在侦破诈骗案、绑架、匿名恐吓、电话骚扰等案件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美国是个科技高度发达的国家,罪犯作案多借助科技手段。因此美国政府不惜一切代价,用现代科技加强警务建设,他们重视追踪最新的科技成果,强调装备的系统化和实战价值。一是非常重视计算机高科技的作用,把它广泛运用于侦察破案。无线通信及电脑不仅全国各个城市警察局可以联网,而且还与巡逻车联网。美国联邦调查局建立了自动化情报系统、计算机分析和反应小组、全国情报中心、自动化指纹鉴定系统。美国DNA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美国警界已研究出了DNA、PCR、DIS80、STR等5种检验方法,目前STR是世界最先进的方法。最近美国警察又研制出了便携式基因检测器,信用卡大小,警察可以在犯罪现场分析罪犯的头发、精液或者皮肤中的基因。这种高科技的小玩意可以配合美国的罪犯基因数据库,清楚地告诉警察凶犯叫什么名字,住在什么地方。而且它认准谁就是谁,凶犯根本就无法抵赖。

我国最大技术交易网络平台已投入运营 ;我国纳米金刚石复合涂层技术也成功实现了产业化我国高性能纳米木器涂料进入水性化时代 ;上海开发人脸识别技术,可用于反恐、刑侦等领域。据报道,科技部技术预测与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研究组最近完成了《中国技术前瞻报告2003》,报告提出未来10年中国最有可能的10大科技突破。报告指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下一代网络体系、纳米级芯片技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人类功能基因组学、医药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蛋白组学、农作物新品种培育技术、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是未来10年中国最有可能的科技突破。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刑事侦查提供了获取科学证据的强大武器,为提升刑事侦查战斗力提供了广泛的空间。把科学技术提高到“第一战斗力”的地位,改变思路,从观念到行动上真正重视起科学技术的巨大潜力,通过加大侦查的科技含量,持续地增强控制、发现、揭露、制服犯罪的能力,无疑是刑侦改革的重要内涵。然而强调科学技术作为“第一战斗力”,并没有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邓小平同志指出: “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法宝。”一切科学技术都是由人发现、发明和创造的,是人的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它充分体现了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一切科学技术手段又都是靠人来掌握和使用的,人的智慧和才能借助科学技术得到无极放大;没有人的积极性,科学技术不会变成战斗力。因此可以说,科学技术是人的能力的最高体现。“科学技术是刑事侦查的第一战斗力”正是充分体现人的智慧、才能的最大限度发挥。总之,我们已经进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高科技正在迅速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是史无前例的。

结论

纵向考虑我国刑案侦破的历史轨迹,我国的刑事科学技术,几乎是从零开始发展起来的。我们用50年的时间,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近百年的路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应当充分肯定。但是从横向比较用发展的观点看,我们的科技水平不够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展望未来,有必要充分重视科技手段在打击犯罪中的作用,提升警用现代化科技手段程度,重视新崛起的交通、通讯、电于信息、生物科学、纳米等技术同时的应用,极力促进警用技术的现代化,各级刑事技术部门要加强科学技术在刑事案件侦破中的应用,加强科技投入,注意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强科技情报工作,加强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对人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洋”为中用,使我国的刑事科学技术工作少走弯路,赢得足够的时间,逐步减小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加速司法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http://news.sina.com.cn/468728.html

[2]赵廷光,朱华池.计算机犯罪的定罪与量刑[M]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3]康树华.犯罪学通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330.[4]于志刚.计算机犯罪研究[M]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3.[5]屈学武.因特网上的犯罪及其遏制[M] 法学研究。2000.(4).98.[6]何家弘,电子证据法研究 [M] 北京-法律出版社。

篇6:刑事自诉案件

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是指刑事案件不需要经过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不通过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而由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起的诉讼直接立案和审判。这类刑事案件,在刑事诉讼中称为自诉案件。刑事诉讼法

第18条第3款规定: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这一规定清楚地表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只限于自诉案件。所谓自诉案件,是指由被害人本人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案件。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70条的规定,自诉案件包括下列三类案件:

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所谓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是指只有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提出控告和起诉,人民法院才予以受理解决的案件;如果被害人因受到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或者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共有四种:即刑法分则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公然侮辱、诽谤案(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第257条第1款规定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第260条第1款规定的虐待案和第270条规定的侵占他人财物案。这四种案件,犯罪情节轻微,案情都比较简单,不需要侦查即可查清案件事实,所以适宜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需特别说明的是依照刑事诉讼法第88条的规定,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如果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是指人民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不需要进行专门调查和采取有关强制性措施即可查清案件事实的案件。这是对原刑事诉讼法关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所谓“不需要进行侦查的轻微的刑事案件”规定的修改,有利于防止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相互推诿而使被害人告状无门的现象发生。这类刑事案件主要包括:(1)故意伤害案(轻伤);(2)重婚案;(3)遗弃案;(4)妨害通信自由案;(5)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案;(6)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7)侵犯知识产权案(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8)属于刑法分则第4章、第5章规定的,对被告人可以判处3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其他轻微刑事案件等。

这类案件不仅案情比较轻微,而且事实明显,被告人明确,被害人有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不需要动用侦查机关的力量去侦查,只需采用一般的调查方法就可以查明案件事实,所以也适宜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上述所列八项案

件中,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对于其中证据不足、可由公安机关受理的,应当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控告的,公安机关应当受理。被害人无证据或证据不充分的,人民法院应当说服其撤诉或者裁定驳回起诉。必要时,人民法院也可以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伪证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已作出不予追究的书面决定的案件。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70条第3项的规定,这类案件从性质上说原属于公诉案件范围,若成为自诉案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被害人有足够证据证明;二是被告人侵犯了自己的人身、财产权利,应当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三是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并已经作出书面决定的。这类刑事案件的范围很广,既包括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不立案侦查或撤销的案件,也包括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的案件。这样规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公安、检察机关立案管辖工作的制约,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解决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告状难”的问题。

上一篇:国省道路养护个人年终总结怎么样写下一篇:机械工程学报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