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反思自查报告

2024-04-24

师德反思自查报告(精选8篇)

篇1:师德反思自查报告

师德反思自查报告

经过近阶段的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树立良好的教师道德是“敬业,爱岗,奉献”的内在核心。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论学习不够透彻,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从实质上深入研究,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困惑,甚至对某些教育政策的出台持观望的态度。其根源于主观上思想怠惰,不思进取,客观上理论修养不够。

(二)教研力度不够,平时只是在本校听听课,评评课,只抓课堂教学,没有把教学经验总结下来,编写教研论文;只做井底之蛙,没有走出学习,究其原因,教学任务重,时间少,写作水平低,不善于积累。

(三)较少使用多媒体教学,跟不上时代步伐,有现实条件的限制,也有个人因素。

(四)工作作风不够扎实,遇到困难不能知难而进,有时有任其自然的松懈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有时畏首畏尾,不能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得还不够,因此解决学生的思想上的问题常常不能得心应手。

二、整改措施:

经过师德整训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最为重要的内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教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为此我决定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依法执教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守国家宪法与法律,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依法执教,用法律手段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2、爱岗敬业

只有热爱祖国的教育事业,才能为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我要认真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余时间,都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不传播对学生有害的思想。以校为家,本着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荣辱观,干好本职工作,不撂挑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工作。

3、热爱学生

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体现在爱“优秀”的学生,更多地关爱“待优的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努力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和学生心心相连,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新型的师生关系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努力做到在关爱与严格要求学生上把握好分寸。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师人格不断完善的动力。师爱最为公众期待,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

4、严谨治学

认真研究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自我充电,因材施教。

和同事良好合作,谦虚谨慎,尊重同事,虚心向他们学习,共同讨论,探索教学规律。

5、为人师表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体会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克服个人主义、注意言行,不讲粗话,以模范对学生做出表率。外出学校、注意自己的形象,不参加任何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活动。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严于律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篇2:师德反思自查报告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反思师德自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再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因此,师德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为了培育自己高尚的师德,塑造良好形象,现对本人教育教学方面的情况进行反思回顾,找出缺点与不足,以利今后改正。

一、主要存在的问题:

1、课余时间,自学不够,学习的层次不高。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发展迅速。要适应这种变化,只有加强学习,注重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做到与时俱进。回顾已走过的路,虽然各方面或多或少有一定的提高,但总的来说,进步并不算太大。尤其是在文化素养、科学思想、管理方法、等诸多方面还很欠缺,与其他老师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归根到底是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2、做事缺乏预见性。

在班级管理中,有时候不能在事情发生之前,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教育,以防止事情发生,而是跟在学生的身后处理事情。往往把自己放在被动的位置,有时会手忙脚乱,事倍而功半。

3、与任课老师之间的沟通不够。

在学生的管理方面,与任课老师之间的沟通太少,有时仅凭自己的直观行事,随心所欲缺乏圆润灵活性,范文网因而不能完全取得大家的理解。

4、工作中大胆实践、不断创新的意识还不够强。

日常工作按部就班的时候多,主动创新的.时候少;

对管理工作零碎的思考多,整体的谋划少。

二、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1、是自己放松了学习及对自己的要求;

2、是思想上有等、懒、靠的情绪;

3、是自己对自己的工作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整理。

4、有时对学生的要求过于严格、近于苛刻,求全责备,结果适得其反,此时自己便会产生懈怠的情绪。

5、自身性格比较直率,替他人考虑的不够多,为人处事方面缺乏圆润灵活。

6、平时思考的不够多,工作方法单一。

这次自查使我找到了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整改找准了重心及如何做好自己工作的方式、方向。

三、下一步整改措施:

通过深刻查找剖析,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以下几点:

1、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素质。

一是在政治理论素养上下工夫,加强对政策理论水平的提高。

二是在业务,在专业知识、法律法规方面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心得体会范文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全面发展。

2、强化责任,提高效率。

树立强烈的时间观、效率观、质量观,同时变压力为动力,积极促进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

3、开拓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篇3:对师德建设的反思与建议

关键词:师德,师德建设,反思

一、对当前师德建设的反思

“范跑跑”、“杨不管”等事件的发生, 使公众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教师的为师之德、为师之责任。人们愤慨部分教师的师德沦丧, 呼吁重建师德。师德需要建设, 但以怎样的方式建设是需要深思的, 当前, 无论是道德说教还是榜样示范都已过时。

1. 道德说教

道德说教一直是我国师德建设的首要方式, 其特点是采取硬性灌输的方式对广大教师进行师德教育。这种方式的本质是把教师视为道德的无知者, 试图通过理论灌输、舆论宣传、师德培训等方式使教师明白什么是道德, 进而进行道德实践。虽然这种方式曾经也起到过积极的作用, 但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 这种方式不再被广大教师所接受, 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首先, 道德说教的方式否定了教师的道德主体的地位。这种方式把教师排除在教师道德规范之外, 把由一些专家制定的道德规范强加给教师, 并要求教师无条件地遵守这些规范。但是, 正如有的学者提出的:“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往往无法证明那些精通伦理理论的人, 那些熟谙道德规范的人比一般社会成员更有道德。一些设计了公民道德教育方案的或以道德教育为职业的人, 可能在道德水平方面远低于公民道德的一般水平。” (1) 如果制定这些规范的专家是教育领域的, 他们自己能够遵守这些规范吗?如果他们不是教育领域的, 他们又是依据什么制定出这些规范的呢?宣讲这些规范的人是否就能遵守这些规范呢?面对教师道德规范, 面对宣讲规范的人, 很多教师难免会有这些想法。忽视了教师的道德主体地位, 教师道德就成了外在于教师的教条, 教师对这样的规范自然是抵触的, 对说教的方式也是不能接受的。

其次, 道德说教的方式是社会本位的, 以献身教育、服务社会为要旨的道德说教在强权社会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 但在如今这个自由、民主、平等意识逐渐增长的社会中, 道德说教很难再发挥效用。当前, 教师的境遇是怎样的呢?“笨蛋学生气死你;野蛮家长打死你;不涨工资穷死你;竞聘上岗玩死你;职称评定熬死你;教育改革累死你;光辉职业哄死你;一生操劳病死你;公务员待遇想死你!”这段网络上广为流传的文字或许很极端, 但很多教师看后都苦涩地笑了。在这种情况下, 还强势地要求教师忠诚于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热爱学生、为人师表, 成为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表率, 这样的道德说教能有效吗?

最后, 道德说教的方式是一种“刚性”的师德教育的方式。这种方式试图将严明的纪律规范强加给教师, 进而提高教师的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 促进他们遵守教师道德规范,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热爱教育事业, 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但是, 外在的强制与束缚对道德的养成能起到作用吗?道德教育只能通过道德的方式来进行。具体来说, 师德教育应该采用“柔性”的方式来进行, 首先应该关注的是教师的存在价值, 并由此出发来探究具体的规范性要求。

2. 榜样示范

当前, 师德建设还有一种方式, 那就是榜样示范。榜样示范就是树立师德高尚的典型, 让广大教师去效仿, 试图把少数人所达到的道德境界在教师群体中推广。但在现实中, 榜样示范却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 原因何在?

首先, 榜样示范的做法没有考虑到理想与现实的差异。有学者指出:“作为教师, 他的德性修养首先应该面对的是作为合格的教师的道德要求, 具备了这样的道德要求, 我们即可认为是正当的;高尚作为一种存在, 是无可厚非的, 但如果以其作为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的教师, 则是不现实的。教师德性养成的过程应该就是从正当逐步接近高尚的过程, 这段精神之旅的时间只把握在教师自己手上, 任何外在的统一规定、强迫与压制都是无效的。” (2) 偏重理想性、缺乏现实性的榜样只会使广大教师产生距离感, 并最终因这种距离感而形同虚设。

其次, 有些师德事迹很感人, 但被过度渲染后, 不仅起不到榜样示范的作用, 连其中的感人因素也被削弱了。在新教师培训中, 组织者为我们准备了一场有关师德的讲座, 讲座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一些名师的师德事迹。其中提到有位名师为了学生, 几次顾不上生病的儿子, 有次儿子因为就诊不及时, 差点导致失聪。听了这个事迹后, 我的感受就是这位名师的儿子好可怜。之后, 在与其他新教师讨论这件事时, 我发现大家的想法都是一样的, 有位新教师甚至说:“这位名师是牺牲了儿子, 成就了自己, 我可学不了。”我想, 如果这位名师的事迹没有被过度渲染, 那么也不会带给她如此极端的感受。其实, 师德事迹以平实的方式展现, 往往更能打动人。在汶川大地震后, 我在网上看到一组照片, 照片上是几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女孩, 照片下方只有这么一句话:“为了救学生, 她们的生命定格在了最美丽的年华!”在看有关谭千秋老师的长篇累牍的报告时我没有哭, 但在看到这组照片时, 我却哭了。

最后, 有时, 榜样示范还存在着虚假性。社会希望通过先进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来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 为了表现先进人物高尚的师德, 便人为夸大他们的事迹, 甚至编造事迹, 最终使榜样示范失去了意义。这里, 还是要提到谭千秋老师, 在汶川大地震中, 这位英雄教师的救人事迹被广为流传, 时隔两年有余, 却传出“谭老师的救人事迹涉嫌造假”的声音, 随着调查的深入, “造假”更像是真相。认识谭老师的师生都说他是一位好老师, 可现在, 提起这位好老师, 东汽中学的老师们都不免觉得尴尬。

二、对师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1. 承认教师的道德主体地位

忽视教师的道德主体地位, 把教师变成了被动的适应者和顺从者, 而不是主动的参与者, 这样的师德建设很难有成效。在师德建设中, 承认教师的道德主体地位, 意味着不再忽视教师自律的作用。师德本来就是他律与自律的统一, 一方面它是社会客观要求的体现, 因而具有他律的内容, 另一方面它又必须借助于教师的自觉性, 需要教师的主动参与, 因此具有自律的内容。

任何社会都会通过对教师的塑造来实现自身的目的, 最基本的做法是通过一整套完整的道德知识体系来影响和改变教师, 因为道德知识是道德修养的基础。社会试图通过提高教师的道德认识水平, 使其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符合时代变化的要求。但是, 我们应该看到, 道德是内在的、不可强迫的, 道德的养成只能依靠主观努力和自觉修养。师德建设要取得成效, 还要将师德规范内化为教师的道德观念和自觉的道德行为,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 尊重教师的个人价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要求教师“无私奉献”, 是不合时宜的。“无私奉献”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 是逼迫不得的, 被迫的“无私奉献”是不具有道德价值的。尊重教师的个人价值, 包括尊重教师的经济价值。一个教学能力出众、教学成果斐然的教师, 本身就是一种优质的教育资源, 让这样的教师凭借自己的实力获得较高的经济回报, 将有利于激励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也有利于他们在教师的岗位上做得更好。“人们物质需要的相对满足越充分, 人们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便越多, 人们的品德便越高尚”, 这种“品德—经济律”有一定的道理。

尊重教师的个人价值应该体现在对教师的关怀上。如果学生能够尊敬教师, 家长能够理解和支持教师, 学校管理者能够于细微之处想到教师, 教学改革能够考虑到教师的意见, 这时师德建设也就能为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了。如果一方面是高标准严要求, 一方面却是零关怀, 那么师德建设是不可能有成效的。

3. 建立分层的师德规范体系

我国的师德建设过度重视划一性, 即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教师必须达到, 这显然是不合适的。规范应该承认教师道德层次的差异和追求境界的差异, 并在此基础上, 给予处于不同道德水平和不同追求阶段的教师相应的指导。为此, 师德规范体系应具有三个基本层次:道德理想层次、道德原则层次和道德规则层次。道德理想层次的规范通过道德倡议的形式激励教师树立崇高的理想, 引导教师高尚的职业行为, 对教师的道德起激励作用;道德原则层次的规范通过道德指令或道德倡议的形式指导教师正确的职业行为, 对教师的道德起指导作用;道德规则层次的规范通过道德禁令或道德指令的形式约束教师不良的职业行为, 对教师的道德起约束作用。

如上所述, 师德规范体系应当体现出多层次的特点, 体现出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特点。广泛性的师德要求, 是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教师道德的基本要求, 能为大多数教师所接受, 为师德建设的有效性奠定基础。先进性的师德要求, 是对教师队伍中先进分子的高层次的要求, 虽然只有少数人能达到, 但应大力提倡, 因为它集中体现了师德建设的性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4. 构建符合伦理的制度规范

师德建设需要观念的支撑, 同样需要符合伦理的制度来保障。在师德建设中, 制度的重要性是不可低估的, 正如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所说的:“制度的力量是巨大的, 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变成好人, 坏的制度则会把好人变成坏人。对个人来说如此, 对群体、社会来说也同样如此。”既然制度如此重要, 那么制度建设的意义自然也是重大的。

在进行制度建设时, 首先应该坚持“正义”的原则。在造成师德失范的诸多原因中, 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与教师有关的制度的正义性发生了问题, 有的甚至引起了教师的普遍怀疑和否定。如果不能通过制度来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师德便会陷入尴尬的境地, 因为社会的不正义恰恰是引发教师不道德的主要原因之一。师德建设有赖于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环境的支持, 离开社会制度的正义性, 师德建设无从谈起。有正义的制度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平等, 这种平等体现为利益分配的公平和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与教师有关的制度的正义性表现在这一制度能够保障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能够合理地维护教师的利益。

在进行制度建设时, 还应保证制度结构的完整性, 即制度本身能够禁止、防范违反制度的行为的发生。虽然, 《教师法》等法规中有保障教师权益的条款, 但在现实中, 特别是在经济不发达地区, 拖欠工资等侵犯教师权益的事情却屡有发生。要使教师的权益真正得到保护, 就要使制度的结构设计得合理, 有对制度实施进行有效监督的措施, 以及对违反制度行为进行有力惩罚的措施。

参考文献

[1]胡珠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历史沿革、比较分析与未来前瞻[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9, (3) :63-66.

[2]李清雁.师德建设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9, (8) :91-94.

[3]王家军.规约与关怀:当代师德建设的伦理冲突及价值选择[J].江苏高教, 2006, (2) :111-113.

[4]王毓珣.师德分层:师德建设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 2004, (12) :12-15.

[5]岳伟.关于师德建设的反思与重构[J].江西教育科研, 2006, (12) :25-27.

[6]张康之.对道德教育有效性的怀疑[J].学术界, 2003, (5) :125-135.

[7]张中文.师德建设的道德性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 2010, (3) :62-64.

篇4:学习师德师风教学反思

关键词:师德师风;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a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0-0134-01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最为重要的内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使笔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教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此就本人在师德师风学习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做自我剖析,尽量做到:优良的得以发扬,失误、过失毫不遮掩。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教师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思想道德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时刻影响着学生,身教重于言教,这是我们都应该重视的一点。下面,笔者就把本学期的德育方面的情况总结如下:

1从教生涯积累的一些经验

在依法执教方面。本人从教以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守国家宪法与法律,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教师十不准》等,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依法执教,用法律手段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在履行义务方面。我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从来没因为自己的事情和情绪影响任何一节课,从我本身做到了保证四十分钟的上课时间,严格的按教案上课,有的教师说:好多教案没有用。但我不是,我敢保证,几年来,我就是按教案上课的,不管是谁听课,我保证是教案上应当讲的内容,因为我尝试到了按教案上课的好处,因此,我的课后小结写得非常清晰,保证了学生每节课都有不同的收获。

在爱岗敬业方面。只有热爱祖国的教育事业,才能为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尽职尽责、教书育人。一直以来我都认真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从教以来,我以校为家,本着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荣辱观,干好本职工作,从不撂挑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质保量地完成。

在热爱学生方面。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体现在既爱“双优”的学生,更多地关爱“欠发展的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我总是努力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和学生心心相连,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新型的师生关系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努力做到在关爱与严格要求学生上把握好分寸。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师人格不断完善的动力。

在严谨治学方面。认真研究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谦虚谨慎,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自我补充,因材施教。

在团结协作方面。我总是和同事良好合作,謙虚谨慎,尊重同事,虚心向他们学习,共同讨论,探索教学规律。

在为人师表方面。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体会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2经过近阶段的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敬业,爱岗,奉献”的内在核心

自己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及根源:

(1)教育理论学习不够透彻,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从实质上深入研究,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困惑,甚至对某些教育政策的出台持观望的态度。其根源于本人主观上思想怠惰,不思进取,客观上理论修养不够。

(2)教研力度不够,平时只是在本校听听课,评评课,只抓课堂教学,没有把教学经验总结下来,很少写教研论文;只做井底之蛙,没有走出学校,究其原因,教学任务重,时间少,写作水平低,不善于积累。

(3)很少使用多媒体教学,跟不上时代步伐,有现实条件的限制,也有个人因素。

(4)工作不够扎实,遇到困难不能知难而进,有时有任其自然的松懈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有时畏首畏尾,不能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得还不够,因此解决学生的思想上的问题常常不能得心应手。

当然我的缺点还很多,自己脸上的黑点自己看不到,恳请同志们给予帮助指正!

3针对以上缺点,本人提出整改和努力意见

要更进一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理论精神,及时掌握党的工作重点方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就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

Study Teacher’s Morality Teaching to Review

Wang Zhiyong

Abstract: Teacher’s morality is teacher’s most important quality.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ntent of teacher’s building of contingent to strengthen teacher’s morality and build. I have summarized the situation of the moral of this term, put forward and discuss with everybody.

篇5:师德师风个人自查反思报告

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更是每一位教师的立身之本。我校本次思想纪律作风整顿活动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作风整顿,使全校教职员工爱岗敬业意识增强,组织纪律更加严明,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使学校各项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作为一名普通初中教师,在本次作风整顿中通过认真反思自已思想和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自查自纠,对照检查。

一、存在问题

1、缺乏依法执教意识。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对于个别经常违反校规校纪,屡教不改的学生,总是心躁气急,大声训斥,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他们,最终使师生关系形成僵化对立局面。经过认真反思,我深刻地认识到这是一种严重伤害学生自尊的表现。这样不仅损害了人民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辉形象,而且严重违犯了依法执教的职业要求。

2、关心学生不够到位。因为受身为男性教师的身份局限,性格缺乏细心和耐心,对学生要求过于严格。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取宏观管理,对于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常常不注重细节,考虑不到特殊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和贫困生的具体困难,因而让部分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温情和关爱,更是难以做到严慈相济,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终身学习理念不强。对于终身学习理解不够深刻,在平时的教学中,满足于自己的现状,缺乏强烈的求知欲望。总觉得自已怀揣本科学历,从教十多年,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足以胜任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因而不善于钻研业务,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累积新鲜的语文知识,虚心向同行取经、交流,做事保守,甚至不懂的问题不敢低头想别人请教,业务水平提高缓慢。

4、开拓创新精神欠佳。在语文教学中,备课不下功夫,简单地把备教案等同于抄教案,教案只用于应付学校检查,上课时常信口开河,离题万里,或者照本宣科,只向学生传授陈旧僵化的死知识,甚至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的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原因分析

1、缺乏对教育法律法规的深入学习,尤其对《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XX市教师“十不准”》等法规和文件的深入学习和深刻理解,因而陷入固步自封甚至违背依法执教的地步。

2、对崇高的教育事业和高尚的教师职业认识不深,缺乏热情,总觉得现在教师工资和其他行业比起来少的可怜,人家作息是朝九晚五,教师作息却是朝六晚九,心理失衡,总认为工作对得起良心就行了,何况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没良心的“白眼狼”,上街遇见老师连话都不问,缺少对老师的起码尊重,所以时常认为对学生关心那么多对干什么。

3、一方面对终身学习认识不透彻,总觉得当前体制下,即便是活到老,学到老,知识再多,能力再强,老爸不是李刚,你家不是银行,也是白搭。另一方面是教师工作繁重,时间紧张,精力不足,况且对继续深造经济负担难以承受,真可谓“有想法,没办法”,甚至为现实中“购买两本书还是扛回一袋米”的问题难以抉择,无可奈何。

三、改善措施

通过思想作风整顿,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思想的落后和浅薄,视野的狭窄与庸俗,知识的陈旧与肤浅。我决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努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学习领悟教育法律法规和各种重要文件的精神实质,认真贯彻依法执教。在管理学生中,坚决做到为人师表,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看待,从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关心每一位学生。深入钻研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不惜金钱,牺牲休息时间把终身学习当终身大事来对待,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艺术。

师德师风个人自查反思报告2

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保证,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日常教学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孩子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对照师德师风教育的要求,结合本人教育教学实际,现自查自咎如下:

一、热爱学生方面:无故意体罚学生行为,即使是有学生因违纪违规需要处理的,我也是本着以说服教育为主,以情理化解开导学生.但有时由于个性急躁,对某些上课不认真听讲,屡说不改的学生缺乏耐心,有时进行大声训斥,既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有损老师的榜样形象。

这样的言行与为人师表相违背。

二、教书育人方面:本人始终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爱护全体学生,认真搞好备、教、辅、改、考、评,做到教书育人,认真贯彻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遵章守纪方面:能模范履行师德规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去教育、影响学生。

没有涉黄涉赌,上课期

间不使用通讯工具,工作期间衣着规范,不穿奇装异服,语言文明,举止端庄。

四、团结协作方面:在教学工作中我始终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

五、廉洁从教方面:工作中我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未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它商品;没有接受学生、家长财物或有偿家教等以教谋私行为。

篇6:师德反思自查报告

对照师德师风教育的要求,围绕“六学六查”,结合本人教育教学实际,现自查自咎如下:

一、热爱学生方面:无故意体罚学生行为,即使是有学生因违纪违规需要处理的,我也是本着以说服教育为主,以情理化解开导学生.但有时由于个性急躁,对某些上课不认真听讲,屡说不改的学生缺乏耐心,有时进行大声训斥,既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有损老师的榜样形象。这样的言行与为人师表相违背。

二、教书育人方面:本人始终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爱护全体学生,认真搞好备、教、辅、改、考、评,做到教书育人,认真贯彻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遵章守纪方面:能模范履行师德规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去教育、影响学生。没有涉黄涉赌,上课期间不使用通讯工具,工作期间衣着规范,不穿奇装异服,语言文明,举止端庄。

四、团结协作方面:在教学工作中我始终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

五、廉洁从教方面:工作中我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未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它商品;没有接受学生、家长财物或有偿家教等以教谋私行为。

篇7:师德反思自查报告

党清娟 2014年9月

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更是每一位教师的立身之本。我校本次思想纪律作风整顿活动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作风整顿,使全校教职员工爱岗敬业意识增强,组织纪律更加严明,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使学校各项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在本次作风整顿中通过认真反思自已思想和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自查自纠,对照检查。

1、加强学习依法执教

首先,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知识容量在扩大。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才能在业务上有新思路、新突破,再上新台阶。其次,多年来的从教,使我认识到:只有在平凡的岗位中踏踏实实的工作,默默无闻的付出。并自觉遵守《教师法》,以它为准则,时刻提醒自己要依法执教。这样的人生才会过的充实有意义。

2、爱岗敬业 教书育人

我热爱教育,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热爱我们的学校。因此,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我都要将校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以“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精神来指引我。在做好教具、认真备课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工作中本着“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的原则来设计活动,并做好记录。

3、热爱学生 和谐发展

关心、热爱孩子是教师最基本的天职。在每次的活动中,我都要以尊

重孩子、热爱孩子为出发点,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不体罚和变相体罚,使孩子们愉快茁壮地成长。

4、注重小节 修炼人格

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现的,因为孩子眼中的教师都是具体的,而教师又是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式人物”。所以,我要时刻铭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我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带动孩子。

5、尊重家长 服务家长

家长是我们搞好工作的有力后盾,因此,在工作中,我要及时与家长沟通,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和配合,不指责、责备家长。并且在语言交流中,要平和、委婉、真诚、用诚意使家长信任你。

6、廉洁从教,不谋私利

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对幼儿进行有偿补课和收取额外的报酬。与家长交往中不收礼、不吃请、不叫家长办事,不进行有偿家教。

总之,这次的自查活动真似一场及时雨,让我们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不被金钱蒙蔽、利欲熏心,使我们永远保持一方净土。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千教万教,认真求真,千教万教学做真人”。篇二:zl教师师德师风自查自纠反思心得

教师师德师风自查自纠反思心得

作者:庙岭中学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167 更新时间:2009-6-4 通过《教师职业道德》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最为重要的内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教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此我就我个人在师德师风学习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做自我剖析,尽量做到:优良的得以发扬,失误、过失毫不遮掩.个人以为,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现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要求老师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其中在业务素质上,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要求老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师德师风应注入新内涵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注入新的内涵:一是视野和思维不能仅仅着眼于孩子的现在,要像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第二,不能用过去的社会意识形态来教育现在的学生;第三,在教育过程中,要开发孩子多方面的智力,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而把教学具体化。

我觉得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该是与传统的标准揉在一起的。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勤奋好学。严厉并不是苛刻,老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但不能把学生当作发泄的对象,这不是教育学生。我觉得传统中的师德师风与新时期的师德师风都应该是一样的,但现在存

在的区别在于:师生关系的变化。以前的学生对教师要绝对服从,但现在则要求教师对学生也应尊重,这是个进步。因此,新时代的教师在关爱和严格要求学生上要提出新的标准。

我从教二十几年,认真研究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自我充电,因材施教。

本人还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论学习不够透彻,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从实质上深入研究,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困惑,甚至对某些教育政策的出台持观望的态度.其根源于本人主观上思想怠惰,不思进取,客观上理论修养不够.(二)业务有待提高,本人多年从事初中历史教学,教材变动过几次,似乎是对教材很熟悉了,其实只是很肤浅地照本宣科而已,不能动态地了解历史,不能与时俱进,其根源于思想僵化.(三)教研力度不够,多年来担任历史教学任务 ,只抓课堂教学,没有把教学经验总结下来,很少写教研论文;只做井底之蛙,没有走出学习,究其原因,教学任务重,时间少,写作水平低,不善于积累.(四)不擅于使用多媒体教学,跟不上时代步伐,有现实条件的限制,也有个人因素.(五)工作作风不够扎实,遇到困难不能知难而进,有时有任其自然的松懈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有时畏首畏尾,不能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得还不够,因此解决学生的思想上的问题常常不能得心应手。

今后的改进方向:

要更进一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

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保证,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

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日常教学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注意自己

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

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 而“乐其道”。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因此,师德 ,不是

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

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教师,在这次自查自纠活动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析自己、审视自己。

1、加强学习依法执教

首先,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知识容量在扩大。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加强教

育教学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才能在业务

上有新思路、新突破,再上新台阶。其次,多年来的从教,使我认识到:只有在平凡的岗位中踏踏实实的工作,默默无闻的付出。并自觉遵守《教师法》,以它为准则,时刻提醒自己要依法执教。这样的人生才

会过的充实有意义。

2、爱岗敬业 教书育人

我热爱教育,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热爱我们的学校。因此,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我都要

将校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以“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精神来指引我。在做好教具、认真备课的基础

上,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工作中本着“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的原则来设计活动,并做好记录。

3、热爱学生 和谐发展

关心、热爱孩子是教师最基本的天职。在每次的活动中,我都要以尊重孩子、热爱孩子为出发点,坚

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不体罚和变相体罚,使孩子们愉快茁壮地成长。

4、注重小节 修炼人格

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而这些作用

又往往是通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现的,因为孩子眼中的教师都是具体的,而教师又是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式人物”。所以,我要时刻铭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我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形

象带动孩子。

5、尊重家长 服务家长

取得支持和配合,不指责、责备家长。并且在语言交流中,要平和、委婉、真诚、用诚意使家长信任你。

6、廉洁从教,不谋私利 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对幼儿进行有偿补课和收取额外的报酬。与家长交往中不收礼、不吃

请、不叫家长办事,不进行有偿家教。

总之,这次的自查活动真似一场及时雨,让我们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不被金钱蒙蔽、利欲熏心,使我们永远保持一方净土。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千教万教,认真求真,千教万教学做真人”。

师德师风自查自纠报告

经过几年的师德师风整训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最为重要的内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教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此我就我个人在师德师风学习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做自我剖析,尽量做到:优良的得以发扬,失误、过失毫不遮掩.一、从教生涯积累的一些经验:(1)在依法执教方面:本人从教以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守国家宪法与法律,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依法执教,用法律手段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爱岗敬业,只有热爱祖国的教育事业,才能为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尽职尽责的教书育人。一直以来我都认真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余时间,我都时刻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从未传播过对学生有害的思想。14年来,我以校为家,本着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荣辱观,干好本职工作,从不拖拉,只要是领导安排的任务,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质保量地完成。学生在我心中,教学篇三:小学师德师风自查自纠报告

高村小学师德师风自查自纠报告

为认真落实我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开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讨论《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内容,每位教师根据上面的内容进行了师德自查,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师德学习,提高认识

通过《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大家受益匪浅,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最为重要的内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使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教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论学习不够透彻,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从实质上深入研究,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困惑。对常規的备课、上课、作业、考查和辅导五个教学环节不按质按量及时完成。

(二)教研力度不够,多年来,没有把教学经验总结下来,很少写教研论文,只做井底之蛙,没有走出学习。究其原因,教学任务重,时间少,写作水平低,不善于积累.教研质量和档次不够。

(三)工作作风不够扎实。不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不平易近人、不严中带慈。严厉并不是苛刻,老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但不能把学生当作发泄的对象,这不是教育学生。

三、改进措施:(二)建立各项規章,严格执行,做到令行禁止,充分发挥其规范作用。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时时严格要求自己,时时自我反省,做学生的表率。同时,教师接受学生、家长对师德师风的监督,对教师中发现的问题,学校及时给予了解决、整改。

(三)要通过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知识更新,特别是加强对新教材和新大纲的研究,要求教师“打好界内球,注意擦边球,不打界

外球”。认真研究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自我充电,因材施教。

篇8:中小学师德考评的反思与重构

然而近些年来, 师德败坏事件在我国中小学频繁发生, 师德滑坡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究其原因, 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在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的同时, 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却相对落后了很多。社会的急剧转型使旧有的社会道德体系趋于崩溃, 而新的道德体系却尚未建立, 社会中存在大量的为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道德底线的行为事件。这一现象对中小学教师道德价值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开课外辅导班、乱收费、变相体罚学生等教师失范行为层出不穷;另一方面, 部分中小学对师德建设不够重视, 没能够及时有效地建立科学的师德建设机制与评价体系, 对一些师德有问题的教师没有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管理与教育。此外, 部分中小学教师道德素质不高, 并且对自身品德修养不作严格要求, 也是目前师德滑坡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见, 加强师德建设在当前是十分紧迫与必要的。

加强师德建设包括多方面内容, 对师德进行考评是促进师德建设较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所谓师德评价, 是指“人们依据一定的标准, 对教师行为作出善恶判断、确定其道德价值、表明自己褒贬的一种实践活动。”通过教师道德考评, 可以帮助中小学教师明确道德修养的标准, 促使他们在教育实践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也可以通过考评结果来要求教师努力提升自身品德修养, 激励教师不断追求师德的崇高境界。然而, 目前中小学师德考评的制度文本与考评实践都存在着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对师德考评与师德建设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基于此, 本文在分析与整理部分中小学师德考评的制度文本与考评实践的基础上, 较为系统地归纳总结出目前中小学师德考评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分别从观念、制度与实践等三个维度对完善师德考评提出了一些意见, 以期我们的师德考评渐趋科学、高效与合理。

一、中小学师德考评的问题分析

1. 重视程度不够, 形式主义盛行。在古今中外的不同历史时期, 教师品德修养几乎受到了所有教育理论研究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的重视, 今日的教育学者依然不厌其烦地花费大量笔墨与精力来呼吁人们关注师德建设, 然而在中小学的教育实践中, 我们很奇怪地发现学校管理者对师德考评并不重视“, 走形式”成为了“潜规则”。在考评制度的制定上, 很多中小学没有依据本校教师师德发展的实际状况, 片面地照搬照抄其他地区或者其他学校的师德考评制度;在考评的实践中, 每位教师的品德考评结果都不会有太大差异, 如果一定要显得有区别, 那么学校领导的品德得分就会比普通教师高一些。这种“为了考评而考评”的现象在我国中小学大量存在。

究其原因, 主要有两点:一是现行的“应试教育”现状, 导致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管理者重视教师业务考核, 轻视师德评定, 教师只要能把学生的成绩提上来, 就能满足学校的任务要求, 即所谓“一好百好”。二是因为部分中小学教育管理者片面地将师德考评工作看成是机械性地完成上级管理部门所布置的任务。师德考评只要表面工作到位即可, 走个形式而已, 因而才会忽视师德考评制度本身的规范性与科学性, 才会在实际考评中草率应付。

2. 功利性明显, 人性化淡漠。在很多的中小学师德评价制度中都存在着这样的字眼:凡师德考核不合格者, 年度考核定位不合格, 实行一票否决制; 师德考核不合格者, 一律不得晋级晋职、评选先进。师德考评制度制定者将考评结果作为“校长任用、教师晋级、先进评定、绩效工资发放以及学校整体办学水平评价的重要依据。”目前, 大部分中小学师德考评的制度文本与考评实践都试图以名利为诱饵, 吸引或强制教师们都能够参与到师德评价的过程中来。

诚然,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说服”很多中小学教师对师德考评抱有表面的热情, 但是教师在内心深处是被动性的, 他们对师德考评活动的意义与价值缺乏深入的认知, 在师德考评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到丰富的情感, 因而他们的参与行为只能是盲目的、外部功利性的。“评价的结果并不主要是为教师的自我改进服务, 而主要是为教师之外的主体如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等做决策服务, 这常常引起教师们的担忧与抵制。”外部功利导向性的师德考评忽视了对教师的精神肯定, 是对评价发展导向功能与激励功能的蔑视, 教师在评价中感受不到任何的人文关怀, 评价“筛差”的压力使其失去了改进与完善的动力, 应付了事成为他们直觉性的选择, 如此, 教师在师德考评中如何能够体验到职业幸福呢?

3. 内容不全面, 且缺乏动态性。全面而合理的考评内容是实现师德考评的基础, 对师德内涵的理解是设定考评内容的前提。“师德不仅是教师品德问题, 而是教师所应具有的职业素养的综合表现。它体现在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技能等方面。”在教师考评制度的实际制定过程中, 师德往往被理解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 也有被理解为狭义的道德品质, 这都是对师德内容的窄化。“师德的内容是广义的, 包括政治、思想、道德 (狭义) 三个方面, 而每一方面又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层次。”部分中小学师德考评制度的制定者由于缺乏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理解, 他们时常把视野仅仅局限在师德内容的某一方面上 (主要是思想政治素养与职业道德方面, 如: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人师表, 温文尔雅, 仪表端庄, 举止文明等) , 抑或是某一层次上 (主要是认知层次或行为层次, 如: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不在上课时间会客、接打电话等) , 从而不能够系统地把握师德的全部内容, 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师德评价结果的失真。

师德评价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作为新时期的教师, 不仅要继承前人的师德精神, 而且要解放思想, 开拓新的道德资源, 赋予传统师道以新的时代内容, 努力构建新时期的师德规范体系。”当下, 很多中小学师德考评制度的制定者在考评内容的选择上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他们在传统的师道观念的选取上容易走向两个极端, 一者是选取了不合时代要求的传统师道标准, 另一者是对传统师道置之不理。

此外, 部分中小学师德考评制度完全采用国家教育部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这也是师德评价内容缺乏动态性的具体表现。它虽然坚持了师德评价的大方向, 但是没有能够结合本学校教师性格特点和本地区实际状况制定出相应的师德评价标准,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教师往往会因此而显得茫然无措, 师德评价的客观性与科学性也大打折扣。

4. 盲目量化, 忽视质性分析。长期以来, 对师德进行完全的量化考评是学校思维的习惯模式。的确, 量化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是促进教育学理论研究进步与实践发展的重要推力器, 但其本身也存在着许多不合时宜的缺陷, 如忽视情境性与非典型性等。在目前的中小学师德考评实践中, 不少学校将师德考评标准分数化, 如“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8分) 、作风正派, 以身作则 (6分) 。”需要注意的是, 将师德考评标准量化为具体分数之后, 评价者根据教师的实际表现进行评分, 这就会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评价结果的主观性, “不同的评价者对同一对象的某种道德行为就会作出不同的判断, 即使同一评价者对同一对象在两次不同的评价活动中也会做出不同的判断。”此外, 师德标准的分数分配合理性本身也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 有的学校对师德强行量化, 但无法设定具体合理的量化指标。

由于师德的敏感性与特殊性, 师德的某些内容是不适合量性评价的, 如“热爱祖国, 热爱中国共产党, 热爱学校, 关心集体, 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内容。这些师德考评内容侧重于教师的内心情感, 具有模糊性与隐蔽性, 质性方法的运用在此类情况下是一个更为恰当的选择, 量化将会有损考评的客观性与科学性。

5. 以罚代建, 缺乏个体性辅导。由于师德考评制度的外部导向性理念, 中小学教育管理者往往将对教师予以奖惩作为该项活动的意志导向, 从而偏离了师德考评的宗旨与价值取向。对于一些师德高尚的教师, 学校往往授予其“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 如推荐职务晋升和离职进修、提升绩效工资;对另外一些品德存在问题的教师, 学校会毫不犹豫地以通报批评、扣除奖金、在下学年工作中缓聘甚至对其“一票否决”等强制措施来威慑当事人, 而不是对其进行耐心细致地指导与个性化培训。如此一来, 这些道德存在问题的教师在考评过程中除了得到一个“道德有问题”的警示结果之外, 其他什么都没有得到, 他们依然不知道自己哪些地方有缺陷, 也不知道该如何修改这些缺陷。可以预见, 教师在此类师德考评中所获得的不是成长, 而是精神的失落、心灵的压抑与道德的茫然。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考核, 造成一种“为结果而考核”的错觉, 大家在考核期间忙忙碌碌, 考核过后, 依然照旧, 无所改变, 正是对这一情况的真实写照。

二、完善中小学师德考评的路径探析

1. 积极转变观念, 树立“以评促建”的考评理念。观念属于认知范畴, 认知、情感与行为“三位一体”, 构成了人类心理活动过程的基本内容。中小学师德考评制度的制定与师德考评的实践过程都要求领导者与组织者积极主动地转变落后的、不科学的考评观念, 回归到师德考评的出发点与归宿点上来, 即促进中小学教师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中小学师德考评的领导者与组织者树立“以评促建”的考评理念, 有助于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与测评方法, 也有助于为考评实践过程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克服师德考评过于功利化和以罚代建的缺陷, 确保师德考评过程与结果的客观性与科学性。对于如何实践“以评促建”的考评理念, 笔者的意见主要有两点:

(1) 师德考评要转变外部功利性的价值理念, 立足于帮助教师体验职业幸福, 实现人生价值。师德考评不应仅仅注重其外部导向, 更应该注重其内部导向, 即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促进教师的自我实现。所谓教师的自我实现是指在尊重教师本性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潜能与创造力, 注重教师职业的心灵构建, 凸显教师的主人翁色彩, 促使教师在完善教学技能、形成专业情感与实现专业自我的过程中体验职业幸福与生命意义。同时, 树立“以评促建”的考评观念还应体现在师德考评标准的制定上。“师德评价标准的确定, 应在充分尊重教师、理解教师、关怀教师的基础上来研制标准, 实施评价。通过科学的评价, 让教师逐步成为一个受人爱戴的教师, 从一定意义上讲, 这也是一种对教师更高层次的关怀。”因此, 师德考评要转变外部功利性的价值观念, 坚持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鼓励教师追求生命的延伸, 如此才能明确师德考评的方向, 规范师德考评的过程, 实现师德考评的理想效果。

(2) 师德考评要转变以奖惩作为唯一结果的考评理念, 注重帮助后进教师提升品德修养, 实现师德考评功能与师德建设功能的统一。以奖惩作为唯一结果是对师德考评的机械性应对, 缺乏深刻的建设性价值, 教师品行在这类考评结果中只是被“定性”或“定论”。实践“以评促建”的考评理念要求师德考评坚持人性化的处理方式, 对于一些师德水平发展落后的教师, 学校要及时地安排专业人员对其进行个性化的辅导与培训, 给予其充分的时间与适当的条件, 帮助他们在道德修养上不断进步。

2. 建立健全制度, 发挥考评制度的保障功能。“制度是被制定出来保障和约束人们行为力求价值最大化的准则、规则体系。把人类行为规范化、有序化、确定化, 这就是制度的一般本质。”建立完善而规范的师德考评制度是师德考评实践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对促进师德考评过程的客观性与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完善师德考评制度也有助于促进师德建设。科学而完备的师德考评制度使得中小学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中“有德可依”, 他们会依据制度标准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与举止。因此, 建立完善而规范的师德考评制度十分重要。对于如何建立健全师德考评制度, 我们认为需要把握两点。

(1) 建立健全师德考评制度, 需要在贯彻落实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师德建设指导方针的前提下, 结合本地区与本学校师德具体实情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为了促进师德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国家教育部先后颁布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法律法规, 对教师品德修养的内容和方法做出了一般性的规定与建议, 中小学师德建设管理者在师德考评制度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理解与贯彻上述方针、政策的指导思想与具体意见。同时, 他们也应该通过各种途径 (如访谈、问卷、测验等) 有效地了解本地区, 特别是本学校教师师德的实然状况, 如:师德发展的总体水平、师德水平不高的原因、教师对师德的认识等。在对教育管理部门的政策与本校教师的师德实际状况这两方面内容不完全把握的前提下, 制定师德考评制度必然是盲目的、不科学的, 缺乏对教育行政部门政策的理解与贯彻, 会使师德考评制度的制定过程失去方向, 对中小学教师师德发展状况的不了解, 亦会导致师德考评制度缺乏可操作性, 因此, 这两点都不能忽视。

(2) 建立健全师德考评制度, 需要设置出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中小学师德考评制度的考核标准需要体现出层次性, 既要有崇高标准, 也要有现实要求。“师德规范的不同结构应发挥不同的功能作用:理想发挥激励作用, 原则发挥指导作用, 规则发挥约束作用。”在师德考评的过程中, 我们需要理解不同教师之间品德发展水平的差异。对于品德发展水平不高的教师要有最低的限度, 不容其触及师德的底线;对于师德水平高的教师, 设置较高的标准是对他们师德修养的一种肯定与认可, 也是对他们继续追求崇高的一种激励。由此看来, 这种不同层次的师德考核标准, 既满足了师德不同水平的中小学教师的基本要求, 同时也为他们开辟出了“可期待的发展空间”。因此, 这样的层次性师德考核标准既具有科学性, 也具有可操作性。

3. 规范考评实践, 确保考评过程的客观性与科学性。考评实践包括评价人员的选择、监督人员的安排、评价过程的组织等内容, 它能否有效顺利地开展对师德考评具有决定性作用, 而确保考评过程的客观性与科学性是促进师德考评实践有效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因此, 对师德考评过程各要素进行合理的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 规范师德考评实践需要采用多元主体性的考评方法。多元主体性的考评方法要求领导评价、同行评价、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四类评价主体所评分数的权重分别是30%、30%、10%、30%。由于这四种评价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也具有相当程度的优越性, 所以在使用中要扬其长, 避其短。学校领导较一般教师具有更广阔的视野, 更丰富的经验, 因此更加具有权威性, 但是领导要严格规范自身, 避免“光环效应”“面子观”等有损于师德考评结果客观性的因素;同行评价基于个人经验, 对教师师德状况有着类似的认知与情感体验, 因而评价也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但要避免同行相互嫉妒的不正确心理; 教师本人对自身道德状况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 同时, 允许教师自评也是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 但要做好防范教师完全不恰当的自我评价的工作;学生由于与教师相处时间长, 接触范围广, 且可靠性强, 因此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但由于其认识水平有限, 因此要引导其正确理解师德评价的标准。

其次, 规范师德考评实践需要对考评过程进行必要的监督, 以保证其民主透明与高效运作。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有助于促进中小学师德评价过程规范化、结果科学化, 改善中小学师德考评流于形式的现状。为此, 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强对监督师德考评必要性的认识, 并成立师德考评监督组织到各个中小学进行监督, 以确保师德考评方法选择的科学性、考评过程的公平性以及运作机制的高效性。与此同时, 学校领导也应该成立相应的监督组织, 负责监督评价人员的职责履行情况、学校师德考评工作的费用支出合理性、考评过程的公正性、考评结果的客观性与反馈及时性等内容, 对考评过程中出现的“游说”、“找后门”等不正常的“人为因素”加以检举, 从而使学校开展的师德考评工作在规范的轨道上高效运行。

所谓师德评价, 是指“人们依据一定的标准, 对教师行为作出善恶判断、确定其道德价值、表明自己褒贬的一 种实践活动。”

师德不仅是教师品德问题, 而是教师所应具有的职业素养的综合表现。它体现在教 师的思想政治素养、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技能等方面。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 不仅要继承前人的师德精神, 而且要解放思想, 开拓新的道德资源, 赋予传统师道以新的时代内容, 努力构建新时期的师德规范体系。

师德考评要转变外部功利性的价值观念, 坚持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鼓励教师追求生命的延伸, 如此才能明确师德考评的方向, 规范师德考评的过程, 实现师德考评的理想效果。

上一篇:市长在劳务企业座谈会上发言下一篇:小班音乐教案:幸福拍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