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2024-05-23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共7篇)

篇1: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梦幻网络(http://)数百万免费课件下载,试题下载,教案下载,论文范文,计划总结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班级姓名成绩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piāomiǎoqìpòhóulonghuīhóng

()()()()

hãǎishìchágōngquâbàozào

()()()()

二、填一填,分一分。(9分)

波()壮阔不屈不()神()奕奕

气宇()昂如()似渴兴()勃勃

舍()为人银()素裹清奇()秀

描写人物神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自然景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品质精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照样子填空。(3分)例:唉呀,廉将军,您这是干什么?

1、,一条小鱼被我抓住了!

2、,蝙蝠倒挂着睡觉怎么不会掉下来呢?

3、,我知道,马上就来。

四、修改病句。(6分)

1、王晶和潘影约定,星期六下午她到她家去打羽毛球。

2、大伙儿选我当组长是对自己的信任。

3、孙杰特别喜爱踢足球和篮球。

五、我们一起来巩固一下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吧,请填空。(10分)

1、()的桂林山水()的杭州西湖

()的黄山、庐山()的长江、黄河

()的茅台酒()的龙井茶

()的江南丝绸()的景德镇陶瓷

2、“1994年年底,寒冬里的南开大学涌动着一股暖流。”这句话中,“暖流”不是指天气情况,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梦幻网络(http://)——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34分)

酒醇神泉涌龙腾银河醉

“神舟”五号的成功回收和航天员杨利伟的胜利凯旋,宣告我国首次载人航

天飞行圆满成功。中国成为继俄美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中

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中又跨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①步。//

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嫦娥奔月、敦煌飞天、孙悟空大闹天宫

等神话传说,无一②不表达着我们这个民族对太空的憧憬。中国古代甚至还出

现了关于飞船的传说。//

面对大自然的种种神秘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人类以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跨

越生命的极限和自然的障碍,从远古一路走到今天。从地球中心说到宇宙无限

论,从原始火箭到运载火箭,从发射卫星到载人航天,从登陆月球到火星探测,航天探索给人类带来一次又一次成功发现的惊喜和激动,带来一③种又一种造

福人类的应用价值,也让人类看到了地球之外另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另一种

无限美好的希望。

一个民族的智慧、一个国家的能力,往往需要一④些标志性的证明,航天技

术正是能够起到这种作用的技术领域之一。航天技术与空间开发活动不仅是提

高人类生活质量、开发新资源的重要途径,而且是衡量一个民族的智慧、一个

国家的能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确定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

30多年来,中国航天事业经历了由科学研究、技术试验到工程应用的转变,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定点、宇宙飞船研制和载人航天

等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这进一步表明,中国人民完全有智慧、有能力依靠

自主创新攻克尖端技术,攀登科学高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伟大诗人屈原说:“往者不可复兮,冀来者之可望。”中国航天人说:“使命

因艰巨而光荣,生命因奋斗而精彩。”二十一⑤世纪,将是中国航天活动蓬勃发

展的世纪,也将是创造过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我们伟大的祖国,是火箭的故乡,也是四大发明的故乡,曾经长期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最前列。面对全球化和高科技加速发展的新世纪,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在新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中华民族将以自己的智慧和

力量、拼搏和奋斗,创造新的业绩,铸造新的辉煌,为世界和平和人类的文明

进步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中华民族有这个志气,有这个智慧,也有这个能力!//

1、文中序号前的“一”字分别读什么,请按顺序写下来:(5+2=7分)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⑤______

根据下面词语中“不”的读音,说一说“不”字的变调规律:

不(bù)行不(bú)对不(bù)好

不(bù)能不(bú)错不(bú)会

从中我发现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4分)

憧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尖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中已划分好的段落,请写出第三段、第四段的段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4+2+6+4=16分)

(1)本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往者不可复兮”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的最后一段应该用______________语气来读,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了这段话,你想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民间有嫦娥奔月、敦煌飞天等神话传说,请再请出两个与太空有

关的民间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让你到现场去迎接宇航员杨利伟,你将对他说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习作(30分)

生活像一个万花筒,五彩缤纷,又像一幕幕精彩的电影,时时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你能以《生活中的一组小镜头》为题进行一下描绘吗?

(注意内容要具体、真实,字数不少于400。)

附加题:(3分)

给下列成语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颜薄命()手起家()梅竹马

()粱美梦()水青山死()复燃

篇2: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六()班姓名:成绩: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一、看拼音写汉字。(3分)

Yōu yǎzhēng zhēng rì shàngbï bïxián qì

()()生机()()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间画横线。

鼻涕(dì tì)汝(nǜrǔ)辈养尊处(chǔchù)优

屏(píngbǐng)住呼吸空(kōngkîng)地汲(jíxī)水

三、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3分)

专心()无()无故再接()

惊心()莫名()()图治

四、认一认,连一连。(5分)

哲哗英和惊庸座无处优 幅受慌弱艰皇意想间

喧理附俊冒险惊心不到 消义机敏堂羡养尊虚席 名度薄乱附难刹那动魄

五、将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归类。(2分)

1、①名义②莫名其妙③不可名状

()和()加点字意思相同。

2、①座无虚席②不虚此行③虚度光阴

()和()加点字意思相同。

六、词句积累。

1、补充名句再写一句类似的名句(3分)

悠悠天宇旷,独在异乡为异客,一而鼓,万事成蹉跎。

孔夫子搬家——

2、仿写句子。(2分)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过去的日子如,过去的日子如,3、时间来去匆匆,请写一句你平时积累的或创作的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送给你的同学。注意字体写工整些哟!(2分)

4、选出句序对调后意思不变的一项。()(1分)

1、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1、我为人人,人人为我2、我不犯人,人不犯我。

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1、艳若桃李,冷若冰霜

2、屡败屡战,屡战屡败

2、冷若冰霜,艳若桃李

七、情境反应。(3分)

妇女节这天,我会亲手制作一个贺卡送给我的老师(或妈妈),并对她说: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阅读《桃花心木》回答下面的问题。

乡下老家屋旁。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租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种桃花心木苗的是一个个子很高的人,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

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我住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种树苗的人(偶尔偶然)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我越来越奇怪。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有时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

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原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zházhā)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他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练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1、划掉文中不当的字或拼音。(2分)

2、写出下面各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2分)

近义词:语重心长()依赖()

反义词:从从容容()勃勃生机()

3、作者觉得种树人很奇怪,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请用横线在文段中划出来。(2分)

4、用文段中的词语或语句作答:(2分)

种树人“不按规律”办事使种出的桃花心木长势很好,因为他要给树木创造一个“不确定的”的环境,不定时定量地浇水只是

让树木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学会独立自主。如果种树人每天定时定量地浇水,树木就。

5、作者由树联想到人,这是一种借()喻()的写法。那你想到了什么,请把你的感悟写下来。(3分)

6、假如你是其中的一棵将要枯死的树苗,听了种树人的一番话,你会怎样想的?又会怎样做的?请发挥想象,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习题。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二人弈,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而射之。

虽与之(),弗若之矣。为是其()弗若与?曰:非然也。

1、在括号里正确地填上课文的内容。(5分)

2、解释加点的字。(4分)

弈:惟:弗:为:

3、本文选自,讲了两个人向弈秋学下棋,因为他们的不同,所以学习的结果也就不同,从中我们明白了的道理。

我还想到了一句名言警句:(4分)

(三)课内阅读(6分)

A、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

B、“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

(1)上面两个句子中都出现了“不确定”,两个“不确定”意思是不一样的,分别指的是什么,请写出来。(2分)

(2)想想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具体的“不确定”带给我们考验?(2分)

C、“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为什么桃花心木不会枯萎了?(2分)第三部分:习作(35分)

一、小练笔(5分)

假如班主任到你家家访,你将怎样接待,请展开想象,用几句话写出来字数在80-100字左右。

二、下面有两道习作题,请任选一题,根据提示与要求,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习作。(3分)

题目:今天没有家庭作业

要求:语句通顺,有条理,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篇3: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课前针对学生特点, 讲清历史背景

六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向初级中学过渡的小初衔接阶段, 他们经过六年的语文学习业已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 但是他们对于历史的认知往往是零碎的, 他们对历史常识的含混不清或者张冠李戴, 给学习这一类的课文带来不少障碍。教者在课前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我们的语文课既不能上成思品课, 也不能上成历史课,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但是面对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必须考虑它的特殊性, 了解到这一点, 利用课前预习的时候讲清课文的历史背景是十分必要的。

具体操作上可以是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查找相结合。六年级学生具备了利用网络等手段查找资料的能力, 教者可以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 让学生查找相关的背景资料, 仔细研读。

比如《卢沟桥烽火》讲的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即“七七事变”。可以让学生了解“七七事变”和日本侵华史, 了解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 了解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多么艰苦卓绝,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才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从而让学生对先烈产生敬意, 更加珍惜和平年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半截蜡烛》讲的是法国人民智斗德国纳粹、递送情报的故事, 情节曲折, 气氛紧张, 扣人心弦。学生可能对二战中德国法西斯和希特勒的罪行不甚了解, 教师在这里可以介绍一下二战的背景, 使学生了解到希特勒及其纳粹组织给欧洲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了解法国人民以及戴高乐将军的有关事迹, 从而对文中“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军队”等有更加清楚的认知。

《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讲述的则是在抗战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百团大战期间, 聂荣臻将军在战场上救起两位日本孤女的感人事迹, 表现了中国人民以德报怨的伟大品质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博大的胸怀。我们反对的是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 对日本人民是友好的, 正如聂荣臻元帅所说:“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 所以坚持抗战, 誓死抗日者, 迫于日阀侵略而自卫耳。而侵略中国亦非日本士兵及人民之志愿, 亦不过为日阀胁从耳。为今之计, 中日两国之士兵及人民应携起手来, 立即反对与消灭此种罪恶战争, 打倒日本军阀、财阀, 以争取两大民族真正的解放自由与幸福。”诚然, 日本孤女是无辜的, 她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 聂元帅的话鞭辟入里, 大义凛然, 分清敌友我, 正体现了他博大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让学生在课前了解到这一点, 读读聂元帅的这些话, 对于理解课文是大有裨益的。

二、教学中要抓住细节, 品味文字, 和文中人物产生情感共鸣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 在课文赏读的过程中, 要充分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从语言文字的细节当中感受人物的伟大品质, 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比如在教学《卢沟桥烽火》一文时, 注意以下几个细节: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 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 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日军恼羞成怒, 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这一段描写活画出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残暴和嚣张跋扈的嘴脸, 读来令人义愤填膺, 心中充满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憎恶之情。当读到“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 冒着敌人的炮火, 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顷刻间刀光闪闪, 鲜血四溅。在硝烟和火光中, 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 狼狈而逃。当天晚上, 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 腰佩手榴弹, 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到了桥头, 大刀队员们齐声呐喊:‘小鬼子, 看刀!’日寇猝不及防, 一个个人头滚落, 尸横桥头”这一段描写时, 一股壮志豪情油然而生, 我们的战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毫不示弱, 视死如归, 和凶残的日军做殊死的搏斗, 这是多么壮丽的史诗, 足可以惊天地, 泣鬼神, 战士们以山岳崩颓、风云变色的斗志击败了日寇一次又一次猖狂的进攻, 一个战士倒下了, 他的战友踏着烈士的血迹继续战斗, 直到打完最后一颗子弹, 抛洒下最后一滴热血, 为国家和人民献出了生命!学生读到这里, 自然会被战士们的爱国精神深深感染。文章最后强调:“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 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 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号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 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 共产党一心救中国。正是因为有了共产党的英明领导, 中国人民才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学生读到这里自然产生了热爱党、热爱人民的伟大情感, 这里只要让学生充分朗读, 在读中自然而然就会升华爱国主义情感。

再如《半截蜡烛》一文中从“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 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 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伯诺德夫人知道, 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 秘密就会暴露, 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 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烛焰摇曳, 发出微弱的光, 此时此刻, 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 她似乎感到德国军官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可以看出当时险象环生。伯诺德夫人全家为了打败德国法西斯, 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这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在对敌斗争的过程中, 伯诺德夫人全家机智、勇敢, 随机应变地保存了机密, 巧妙地骗过了狡诈的敌人, 这又是一种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 扮演文中的人物则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深对文章的深层次解读。

《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一课则更深层次地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分清敌友我, 善待日本孤女的博大革命胸怀。文中“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我八路军本着国际主义之精神, 至仁至义, 有始有终, 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表现了人民军队正义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光辉形象, 我们抗战的目的是为了消灭日本帝国主义, 为人类和平而战, 日本人民也是战争的受害者, 人民是友好的, 明白了这一点, 学生自然就能理解聂将军救日本孤女这一行为的伟大意义。这里只要抓住细节, 多读多思, 学生和文章表达的情感自然就会产生共鸣, 以语文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境界。

篇4: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乐趣

《养花》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实施的是“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观点,执这种观点,久而久之会抹煞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为此,本课教学拟将提纲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经历理解的过程,揣摩作者的意念与表达,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也许会见到较好的效果。

设计特色:自己阅读,自己理解;教师点拨,深化认识。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自读课文,共商教学目标

运用魏书生老师的“与学生商量、商量、再商量”的观点,和学生共同商定教学目标。

其中包含学生的需求、质疑,教师的教学要求。

1.生字新词的教学目标;

2.编写课文提纲的目标;

3.理解作者情感的目标;

4.理解词句的目标;

5.背诵、造句的目标。

二、自读课文,分组讨论,尝试自己完成目标

(一)生字新词教学目标的完成,不仅是注意生字词的音形义,更要将其放在上下文中,结合实际,弄清词义,实现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例如:置之不理──自生自灭──关切──门道;

循环──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昙花──秉烛夜游等词的串联理解。

(二)尝试自列段意,引导读懂课文。

1.自读课文,写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要求自己阅读课文,写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讨论时能说出写这段段意的依据。

2.讨论段意,深究课文内容。

(1)根据学生写的段意,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后讨论或辩论,使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如:对于第二自然段大意的概括可有两种选择:

A.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从课题出发)

B.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乐趣。(从文章的中心思想出发)

引导:从四句话的内容探究,选A正确些。因为后三句分别叙述:养花的目的,养花的盛况(弄懂第四句话的内在意思)。

又如第二段:

A.花虽多,但没有奇花异草。

B.我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引导:这段5句话,第2句和第4句都是写“因”,第1句和第5句都是写“果”,只不过两个结果的角度不一样问导学生进行段意合并,并提醒学生组织好语言)。

3.总结:(先让学生自己总结)写每段的段意之前一定要读懂其中的每句话,理解它们的意思,在读懂每句话的基础上理清关系,较全面地、通顺地写出每段的段意。

三、感情朗读课文,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体会作者情感。

朗读最后一段,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如:

──作者的总结是全面的:第1句说花的本身给人带来的乐趣,第2句说养花过程中获得的乐趣。基本概括了全文内容。

──作者的总结是表面的,不能体现作者对“乐趣”二字的深刻认识。这篇课文应该体现他对知识、真理的追求。

引导:如果照你的认识,结尾应该怎么写?(引导学生在老舍为人朴实谦逊、文风朴质的层面上认识课文的内涵)

四、尝试背诵。

五、完成提纲。总结列提纲的方法。

六、布置小练笔。

你有什么爱好?

(如集邮、养花、养鱼、书法、图画„„)你为什么喜爱它?怎么爱好的?有什么感受?试着用笔把它们写出来。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1个生字;

2.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一)(二);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第一首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⑤未解:不懂。⑦供:参加。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像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交流材料

互相交流查阅的有关唐代田园诗歌并与范成大的田园诗歌比较

(二)朗诵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指名朗读、分组朗读并进行指导。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诗描写晚春农村的自然景色。表现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这首诗歌表现的乐趣在于自然景物。

(四)交流探究

1、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前两句写了晚春江南农村的景象。

2、怎知道晚春呢?

明确:典型的事物描绘。(金黄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麦花处处)

3、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

4、四句中写“蜻蜓虫夹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如何理解?

明确;以动写静。

5、诗歌的写法

明确:1 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三、练习:

1、朗读诗歌

2、背诵并默写诗歌

四、小结:

诗歌的朗读

诗歌内容的理解

诗歌的写法

五、作业:

1、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

2、预习《山中杂记》

《 山中杂记 》

教学目标:

1、研读重点语段,提高分析能力

2、深入领会作者的博爱思想

3、学习冰心的博爱精神,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教学重点 对语段的赏析 教学难点 作者博爱思想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山中杂记》一文中,作者以清晰的语言风格为我们娓娓道来,共写了五种小动物,它们分别有哪些特点?

(温驯 驯良 活泼 快乐 可爱)

作者重点叙述描写的又是哪种动物呢?(鸟)好这节课我们就从此入手来体会作者的思想。二、阅读感知

1、指名读写鸟的语段,其他同学思考

(1)这几段文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这几段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2、学生回答问题师生共同矫正进而明确。

(1)这五段文字分别写了周围的鸟是快乐的象征;写小蜂雀可爱的外形,写鸟的清脆声,写小鸟温馨的家庭,写大鸟哺育幼鸟的情景。

(2)生畅所预言如:

A 我喜欢第一段因此这段运用对此的写法突出山中鸟的美丽和种类繁多(让我理解了作者的用意)

B 我喜欢第一段,因为这段文字写出了鸟的玲珑娇小,同时渗透了自己的情感,对小蜂雀的喜爱,柃惜与友好。

C 我喜欢第三段,因此这段文字写了鸟清脆的叫声及鸟与春的关系。D 我喜欢第四段,因此这段文字写了鸟温馨的家庭并由此连想将心比心,想到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牵挂从而对雏鸟及其父母的爱意更浓。

F 我喜欢第五段,因此这段文字让我知道了小鸟的成长过程,更突出了它们和人一样有情有爱,母子相爱。3、师小结

同学们理解得这样好:原因在于作者对小鸟写得栩栩如生有情有趣,那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作者为什么能写得栩栩如生呢?

评论明确(1)作者善于观察(2)作者拥有一颗丰富的爱心。4、师述:

作者丰富的爱心,博爱的思想你又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呢?找一找。

具体语句(略)

5、下面结合全文内容找一找能表现作者博爱思想的语句。

具体语句(略)、那么结合这些语句你能感觉到作者是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身边的动物的呢?

生讨论做答,进而明确:

尊重 关心 欣赏动物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动物的。三、拓展延伸、你身边的人是怎样对待动物的?

生谈、你学习本文后感到应怎样对待动物 ?

生说自己的收获 四 归纳总结 五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山中杂记

马 温驯

狗 驯良 尊重动物

猫 活泼 关心动物

鸟 快乐 欣赏动物 虫 可爱

《爸爸带我去爬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文章的情节结构。

2、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教学重点:体会爸爸带我去爬树的深意。教学难点: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自然就引出爸爸带我去爬树这一话题。

二.分组讨论,赏析全文。

导入时已经谈到了爸爸带我去爬树这一话题,1、提出第二个问题:爸爸为什么带我去爬树?。

板书“回归自然”,解决本文重点之后,2、提出第二个问题:文章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呢?

让学生从写法角度入手赏析全文。通过讨论可知文章运用了对比写法,即我与父亲的对比和我爬树前后的心理对比来突出主题——回归自然。解决难点,为后文作铺垫。

三、合作探究,理解主题

文章通过“爬树”来突出“回归自然”,可现实生活中“爬树”又不太可能。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回归自然?有没有回归自然的亲身经历和喜悦感受与我们共同分享?顺势我提出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回归自然”?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回归自然”因为热爱自然,我们应保护自然,有基本的公德和环保意识。这时我板书“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四、课堂练习

训练学生把城市人“回归自然”的设想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或把亲身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

五、课堂小结

大自然给我们美的享受和陶冶,我们在回归自然的同时,应积极主动的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让我们为保护美好、健康的大自然去共同努力吧!

六、作业:写一篇作文,题目是《爸爸带我去___》。

板书设计:

爸爸带我去爬

回归自然 热爱自然 保护自然

《美猴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课前预习课文,扫除文字障碍,理清结构层次,围绕课后思考与练习自习课文。

2、合作学习: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提倡小组的合作精神,碰到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中讨论,通过想象画出心目中的美猴王,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帮助。

3、探究学习:课文较浅显,学生可以自学,因此,可延伸拓展到整部小说,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阅览室查阅有关《西游记》的资料,包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创作意图以及小说的内容等。

设计思路:

1、美猴王是《西游记》作者热烈歌颂的一个英雄人物,也是我们喜爱的亲密朋友,他“美”在哪里?小小的猴子如何成王?我们要了解美猴王天地生成,聪明灵巧,本来超群,有胆有识,深孚众望的特点,能有层次地复述课文,做到连贯、流利、清楚。

2、美猴王是一个神、猴、人三一体的形象?要理解神话小说的特点和孙悟空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

3、这篇课文是培养学生想像力的好教材,要求学生在充分预习课文、观看录像的基础上每人绘一幅画,进行观赏、评比。

4、课文组织学生阅读原著,开展讲故事比赛,引起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进行片断说话训练,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1、学生方面:布置预习课文,到阅览室阅读《西游记》这部书。

2、教师方面:制作课件,刻录《西游记》第一集与课文有关的部分;为了帮助学生复述课文,美猴王“美”的几个部分在多媒体上投影出来。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简洁的导入。

教师:孙猴子是我国家喻户晓、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我这样说对不对?

学生:应说“孙悟空”,不能说“孙猴子”。

教师:美猴王--孙大圣--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本身有个发展过程。他是神、猴、人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最初是石猴,由于本来高强,又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便成了猴王,而且前面加了重要的字:美。那么美猴王究竟“美”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本文。

2、检查学生课前了解有关作者吴承恩以及神话小说《西游记》的简介。

3、自由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请一名同学主持听写,二名同学上黑板写,其他同学写在课堂笔记本上,完成后让学生自己点评,师生共同校正错误。

听写词语:

镌 迸裂 麋鹿 瞑目 石碣 天造地设 滔滔不竭 力倦神疲 拖男挈女 瞑目蹲身 喜不自禁 抓耳挠腮

第二教学板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章的结构。

课文虽是节选,但情节清晰,内容完整。全文按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这是情节的开端,写石猴的出世。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这是情节的发展,写石猴的山间生活和发现水帘洞。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2自然段),写石猴的山间生活。

第二层:(第3自然段),写众猴玩耍,以及发现了瀑布。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从“好猴”到“省得受老天之气”),写石猴发现水帘洞。

第二层(从“众猴听得”到完),写石猴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被拥戴为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围绕课文让学生提出问题,最后经过筛选确定三个主要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1、本文塑造了美猴王的形象,美猴王“美”在哪里?

2、他有哪些性格特点?

3、这个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的特点和人的思想感情,三位一体,怎样理解?

二、教师深人巡视,参与讨论,由学生回答得出以下的答案。

1、引导学生从石猴的身世、行为、语言等几个方面探讨,得出美猴王的“美”表现在:身世美、行为美和言语美这三个方面(利用多媒体投放出对此的概括)作者通过这三方面生动的描写,主要通过石猴发现水帘洞和带领群猴迸住这两件事的描述,刻画了美猴王这个令人喜爱的形象。

2、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这是个聪明荧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字众望的猴王。

3、美猴王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

三、看看议议画画--讲讲--写写,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人文素养,学习美猴王的聪明勇敢、有胆有识。

1、观看录像,放映《西游记》第一集与课文有关的部分,边看边思考:美猴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2、讨论美猴王的性格特征。

明确: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探字众望,他是猴,是人,又是神。

猴,表现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他的传奇性。

3、体验感悟

4、选自己喜欢的部分美读。

《综合活动1》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快乐,使学生知道应该笑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做一个快乐的人。

2、学会更好地调节自己,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活动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别人的快乐与烦恼,找到快乐的真谛。

活动难点: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寻找快乐的策略来更好地调整自己。

设计意图:

快乐和烦恼常伴随着每一个人,如果总是想着烦心的事,就会改变自身的心境。久而久之,将导致消极的人生态度,不利于学习和生活。本课的设计旨在以“活动”、“体验”为主要教学因素,指导学生如何面对烦恼,找到调整情绪的妙方,学会笑对人生。整个过程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力求学生自悟自得,体现心理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学会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烦恼时能够自我调节、自我疏导,甚至自我渲泄,以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活动过程:

一、理解快乐:

1、揭题,播放音乐,教师激情导入:

人人都想和快乐在一起,天天快乐,时时快乐。但是,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总会遇上这样那样不顺心的事。这不,昨天早上,老师骑着自行车来上班,突然,在拐弯口横冲出来一辆摩托车,躲避不及,老师摔倒了,腿摔破了皮。谁知骑摩托车的人丝毫没有歉意,连车都没停,扬长而去。这使老师非常生气,这人既不遵守交通规则,又缺乏应有的社会公德,太不应该了。老师扶起摔倒的自行车,揉着摔疼的腿,心里很不愉快。是啊,生活中,让人生气、让人烦恼、让人痛苦的事情太多了,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令你不快的事情吗?

2、趁机引导,回忆烦恼:

谁都难免会遇到不愉快的事,请大家拿出小纸片,写出最近遇到的令你烦恼的事。

[活动开始创设切合活动目的的情境,有益于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沟通,情感交流的人际氛围,形成一种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老师利用音乐渲染和富有激情的语言自述烦恼,直接把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意识到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论同学还是老师总免不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趁机引导学生把最近心里的烦恼写在小纸条上,在回忆中体验烦恼。]

二、寻找快乐:

1、教师导语:生活中人人有烦恼,有了烦恼怎么办?请大家来听一个录音故事:《国王长了一只兔耳朵》。

2、播放录音故事。

3、教师引导,打开话题:你有哪些感兴趣的事情?

三、体会快乐:

1、从最喜爱的旅游门票中找一张,写解说词。

2、我把学骑车的经过写出来,让大家体会到乐趣在过程中。

3、我画了画还录了音。

思考:你打算怎样体验到快乐呢?

教师小结:不同的想法,对人的影响多大啊!

四、分享快乐:

1、过渡:我们知道,生活中有快乐就有烦恼,有幸福就会有痛苦,请你说说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是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的?

2、在小组交流会后全班交流:做自己喜欢的事;听听音乐,唱唱歌;看看漫画„„

3、教师点拨:怎样才能做一个快乐的人?大家的办法真多!

4、教师赠言:面对复杂的生活,我们应该用积极的办法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永远快乐。

五、留住快乐:

1、小组合作,怎样留驻快乐:

同组的学生共同承担义务,共同商议,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这次活动中了解的方法,鼓励同学尝试排解烦恼。

教师引导:被帮助的同学露出笑脸时,我看到大家都笑得很甜,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

2、教师总结:

今天的活动真有意思,也很成功,大家都找到了快乐的小窍门,学会了自己安慰自己。我真心希望看到我们的集体中,人人都是“快乐天使”,同时还要学做为别人排解烦恼的“快乐天使”。

单元后记:

已阅

篇5: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班级姓名得分等第一、字词部分。18分

1、读拼音,写词语。5分

zhūhóubǐngbàohámalián ǒuzhòu yǚ()()()()()

2、写出“好”字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2分

心情好()态度好()天气好()身体好()....

3、写出以“笑”字结尾的四字词语。2分

_______________笑______________笑______________笑______________笑

4、填成语猜人物。5分

大()神通火眼金()明察秋()腾云()雾 A、看到这些成语,你想到了谁?_____________

B、你能再写四个与他相关的四字词语吗?

()()()()

5、选词填空。4分

苦笑狞笑哄笑讥笑冷笑微笑

①面对敌人的威胁、拷打,方志敏()两声,正气凛然地说道“我无可奉告!” ②欣赏赵本山的小品,礼堂里总是发出阵阵()。

③林冲在山神庙内听到了奸人的(),忍无可忍,就杀死了仇人,上了梁山。④面对别人的错误,我们不能(),而应当真诚地指出。

二、句子练习。10分

1、按要求写句子。7分

①唐僧无奈地对悟空说:“我再饶你这一次,但不可再行凶了。”(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周到,尽量避免不发生错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攻打楚国取胜希望很大,()其他国会乘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填关联词)

2、毛遂自荐。3分

《三国演义》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假如你有机会来演一个角色,你最想演谁?说说你的理由,特别要谈到自己对这个人物的认识,最后说说你最想演他(她)的哪个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18分

1、《三打白骨精》一文中,妖精三次分别装扮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都被孙悟空识破了。课文出自明代____________(谁)的古典名著《西游记》。这部小说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我最喜欢读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梦令》:常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宋代女词人___________所作,我还读过她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

3、《渔歌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______代词人__________的作品。词中塑造了一位_____________的渔翁形象。

4、“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__》的开卷诗。我还知道这部名著中的几个人物,如:刘姥姥、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理解。(12+19分)

(一)《螳螂捕蝉》节选12分

少年说:“花园里有一颗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吴王夸桨说:“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吗?”

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听了少年这翻话,吴王恍然大悟:“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1、上文中有三个别字,在原文中圈出来,依次订正:()()()

2、这段文字选自《螳螂捕蝉》,这个寓言故事演变成一句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蝉、螳螂、黄雀三者的共同点是只顾__________,不顾__________________。其实,少年是以这三者影射国事。蝉实际指__________,螳螂实际指__________,黄雀实际指__________。少年想用这个故事告诉吴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想夸夸这个少年吗?试试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好读书19分

①因为你心灵饥渴,所以要读书。

②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前辈们用智慧探寻大自然的奥秘,以文字作下了永久的记录,便有了();他们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探求规律,便有了();他们思考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便有了();他们用生动的形象,表达人类的故事,便有了()。

③读书,自然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走出课本读书,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那才是真正惬意的事情。读书要有选择,只要有阅读兴趣,适合自己的年龄层次和品味的书,我们都可以找出来读。但读书并非一味看热闹,也不能因贪多而(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囫囵吞枣。()看了,()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一旦真正读懂了一本或几本书,你就能真正体味到读书的欢愉和乐此不疲,你的修养、素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④试想,在暖春的艳阳下,鸟儿鸣叫,百花飘香,你领略着自然的神奇,体味着人生的哲理,聆听着一位智慧老人的谆谆教导;在凉秋的灯下,(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你坐在桌前读书,无数鲜活的形象走到你面前,与你交谈„„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⑤读书诱发了人的思绪,使想象超越时空;读书丰富了人的思想,如接触大智慧的老人;读书开拓了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生更加美丽。

⑥书给予人们的实在太多,谁可不读书?

1、将下列词语填入第②自然段中。(文学书科学书哲学书历史书)4分

2、在文中第③自然段的括号里填写合适的关联词。1分

3、参照括号里的提示,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成语。2分 ..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4分

乐此不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潜移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相传蜀汉大将军关羽写过《戒子书》,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了短文后,再想想这句话中的三个分句各表达了什么意思?3分

(1)“读书好”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读书”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好书”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仔细阅读第⑤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仿照这样的写法,接下去再写一句。2分

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家长认为读课外书会影响学习,你该怎样和他们沟通?至少用上一句读书名言。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习作:23分

在《如梦令》和《渔歌子》中任选一首,想象作者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细细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将词改写成记叙文。

篇6: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二)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形容词:

()的人潮

()的马路

()的河

()的苹果

()的小男孩

()的姑娘

()地捡

()地奔来

()的城市()的云()的老爷爷

()的人潮()的河()的城市

二、先补充下面的比喻句,再说说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1.水淋淋的马路,像。把()比作()2.偶尔过往的车辆,就像。把()比作()3.一群回家的孩子撑着雨伞,仿佛是。把()比作(三、组词:

淅()汹()偶()萍()浮()普(沥()撑()砰()怦()慈()顺(四、按要求改句子:

(1)我把票攥得紧紧的。(改为“被”字句)

(2)爸爸把淘气的小猫关进了笼子。(改为“被”字句)

(3)小明被这件事弄糊涂了。(改为“把”字句)

(4)破烂的桌椅被程伯伯修好了。(改为“把”字句)

(5)我兴奋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缩句)

(6)他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缩句)

(7)罗兰看书。(扩句)

五、抄写下面的词语,每个抄写一排。

难忘 紧张平静 慈祥 操纵 满意 握手 冠军 灿烂 图形 慈祥 萌生 花瓣 迅速 怦怦 激动 沉着 赞许 普及 攥着 抱歉.. 耸动 聚精会神 突如其来)))

一愣 抱怨 萌生 迷惑不解 无言以对 ..xuān bù yǒng yuè yù sài qiā qiā wéi chí kîu shā 宣 布 踊 跃 预 赛 恰 恰 维 持 扣 杀 xī lì ǒu ěr fú píng xiōng yǒng 淅 沥 偶 尔 浮 萍 汹 涌

六、用下面的词语造句。„„也许„„ „„热闹„„

七、照样子造句:

„„踊跃„„ 例:学校举行画画比赛,我和罗兰都踊跃报名。

篇7: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般以单元编排, 每单元基本围绕一个主题组织3~5篇课文。笔者实施的单元整体教学, 就是充分利用教材编写的特点, 把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整合成一个整体组织教学,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目标、教材, 注重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学会学习, 突出“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系统建构, 创新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是基于对教学现状的思考。现实教学中, 很多教师仍停留在思考一篇课文甚至每一课时“教什么”“学什么”的操作层面, 忽视教材编写意图, 缺少对整体知识和语文能力发展的建构。孤立解读与运用文本, 缺乏科学的教材观、课程观与教学观, 使语文教学“模糊一片”。单元整体教学将改变教师往学生的筐里“装树叶”, 无法生长能力“树”的现象, 改变忽视教学内容、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整合, 充分整合教学资源;改变学生“勤”, 教师“拙”或学生被动“等学”的现象,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优化学习过程;改变一味面向考试的教学技巧, 注重言语积累与实践, 把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等整体设计, 使学生能感悟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单元整体教学将运用其整合、优化、积累、运用的特点, 克服教学的随意盲目, 增强教学的连续与阶段性, 突出教学重点与系统认知, 解决教学的现实问题并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是遵循学习规律的需要。单元整体教学的理论依据是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中的格式塔学习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韦特墨认为, 人的思维是整体性有意义的直觉, 而不是各种映像的组合。统整式语文学习理论是又一种能够支持单元整体教学的理论, 是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的一种学习观点。“抱持统整式语文观的老师和他们的学生共同拥有他们的语文课程。老师设计、发展长程的研究单元 (称之为‘主题式单元’) , 如此学生才有充足的机会在各种有意义的情境中使用语文。”[2]从语文能力的评价理论看, 国际阅读评价体系对阅读能力的考查大致包括:获取信息、整体感知、形成解释、反思与评价。从国际阅读能力测试的发展形势来看, 更重视联系与整合, 这就带来阅读形式随着目的的改变而改变。[3]

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分解教学目标

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设定, 应考虑到依照课程标准, 做到单元整体架构。教学中把课程内容与课时内容结合起来, 就要教师有意识针对性地把课程标准落实到单元整体目标与课时目标。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三级目标比照落实:

“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标准一致, 简单地说, 就是要教‘课程的语文’”。[5]单元整体教学和单元教学相比呈现出内容整合, 目标精简, 以及学习方法的自主探究性。依据课程内容设定合理的单元整体目标, 分配课时内容, 将“整合”的思想融入阅读与实践, 贯穿于学习始终。

二、整合教学内容

1.整合教材

表达是集语文听、说、读、写为一体的一种能力, 语用体验是语文教学的主体, 教师可基于表达解读教材, 促进言语运用。“学生阅读课文获得信息, 这只是语文教学一个显在性的行为。学生阅读课文获得‘如何传播信息’的言语智慧, 则是一个更为本质的行为。”[6]关注作者表达就是在单元整体教学中, 围绕“表达”层面对教材进行整合、比较, 并以此为载体训练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

单元整体教学可以根据言语运用的目的合理调整单元教学顺序, 苏教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第12课《有趣的实验》, 教学目标之一:“品读科学家斯帕拉捷好奇猜想到四次实验得出结论, 学习文章中实验过程描写得生动有序, 并尝试练笔。”教师把单元习作4“有趣的蚂蚁实验”作为了这篇课文的延伸练笔, 让学生制作和12课相似的实验记录表, 根据“试验目的”记录实验过程的四次“猜想”“操作”“结论”, 然后写自己的有趣实验。学生能感悟到观察、思考、实验, 因为好奇心才能有所发现, 有所创造,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以及运用表达的技巧。

单元整体教学还可以把同主题的文本表达在对比阅读中, 走向学生可选择的言语运用。苏教版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三篇课文《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描写祖国风景的文章, 表达上风格迥异, 《三亚落日》作者连续观察, 按照时间顺序细致描绘, 文中比喻、拟人, 联想丰富。《烟台的海》以冬春夏秋季节变换的顺序描写, 把景与人融合一起。《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的游记, 移步换景的手法, 让读者鲜明感受到游览的顺序。作为指向言语运用的单元整体教学, 延伸练笔可以设计为“运用2、3、4课学到的一两种描写方法, 写一处自己熟悉的风景。”还可以让学生批注自己的作文, 点评伙伴的优秀习作方法。

以单元为整体基于写作进行解读, 可以多角度出发, 特级教师魏书生对一篇文章基于写作进行解读的方法给我们提供了借鉴[7], 他从“分析思想”“分析选材”“分析结构”“分析表达方式”“分析语言”五个纬度展开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参照语文课程标准从表达运用的角度调整适合的高度。

2.整合学情

学校设计校本的探究方案, 作为学生前置性学习材料, 同时也是学情调查。学生阅读能力、阅读兴趣的不同, 自然产生阅读差异, 教师能否把这用差异整合成自己的教学资源, 利用差异推进教学, 让不同学生获得多层次发展。

利用学生前置性学习产生的问题, “你自己的疑问”“团队交流后还无法解决的疑问”, 根据学情反馈, 合理地调整教学的核心内容, 同时把不同的疑问和解决的问题化为教学推进的资源。苏教版第十二册第三单元主题为“诗文精粹, 走进经典”, 有些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提出喜欢读《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名著的青少版, 因为读原著困难。教学中, 教师把本单元的探究重点放在经典原文与课文对比阅读, 探究发现。学生对比阅读《三打白骨精》, 探究原版描写的特色, 咀嚼文字, 感受精彩;学生又把课文《螳螂捕蝉》与寓言成语原文故事对比, 发现原文故事用词的精准、精炼。学习后, 引发了学生读经典名著原版的热情。

依照学情整合探究内容, 还可以利用课堂上学生的差异与层次, 捕捉整合的信息。例如:针对一篇文本不同的阅读批注, 教师指导学生灵活有效地使用多种阅读方法, 通过合作交流, 激发学生个性思维的碰撞, 培养他们的研究性思维;针对一组文章的比较阅读, 学生对比探究同一主题的不同写作角度、表达方法、语言特色, 而达到单元整体阅读的立体认识, 从而深入理解, 悟得方法。教师要能从知识传授转向满足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上来。

三、优化教学方法

1.落实“四类课型”

教师整合教学重点, 展开单元整体教学, 主要的学习流程为:基础整体感知———重点体验运用———提升整体感悟, 课型可分为单元导读课、单元探究课、单元延伸课、单元整理课等四种。

2.推进“三性学习”

单元整体教学前为学生精心设计一份“探究方案”既是学情调查, 又是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前置性学习的手段。例如:

准备性学习让学生了解目标、提出疑问、尝试学习、搜集资料, 是学生进行单元自主学习的首要策略。学生在准备性学习中需要团队交流合作的部分可以放在课前早读时间。教师利用学生交流的重难点, 及时删减或调整自己的针对性教学内容。

针对性学习利用问题呈现、引导提升、合作探究、实践运用, 更多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发展。“现代教学设计强调满足学生个体主动发展的需要, 要求设计教学时要进行差异性设计,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确定, 还是教学策略的筛选、教学过程的安排, 教学活动的设计都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各方面发展的需要。”[8]关注学生学习起点水平, 在课堂上提高他们的学力水平, 让学生“走进课堂”与“走出课堂”产生变化, 能够提炼学习方法, 适时迁移学法。

延展性学习的策略选择为回顾与冥想、反思与评价、积累与发现, 呈现同类主题的课外阅读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主, 教师可以选择使用。

根据单元主题设计合适的整体教学的“探究方案”, 并合理使用, 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渐积累方法。探究方案的设计建立在科学设定单元整体目标的基础上, 依据学生实际需求, 同时考虑教学的快捷有效, 尽可能避免学生大量书写, 以最短的时间做最高效的单元预习。调整难于操作的设计, 考虑团队合作交流的方式和时间。对方案的评价可以让团队评定和教师评定相结合, 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后对方案的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3]李怀源.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建构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3, 24~28.

[2]C.C.Pappas, B.Z.Kiefer, L.S.Levstik.林佩蓉, 蔡慧姿译.统整式事文教学的理论与实务[M].台湾:心理出版社, 2003:2.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12~13.

[5]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20.

[6]王荣生.语文教学的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3:17.

[7]魏书生.魏书生语文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2013:129~130.

上一篇:三班防艾工作总结下一篇:爱心字典捐赠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