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鸟类知识的资料

2024-04-21

关于鸟类知识的资料(通用8篇)

篇1:谈知识型图书和资料的管理

所谓知识型管理, 借用于知识管理的定义:在组织中建构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 让组织中的资讯与知识, 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 不断的回馈到知识系统内, 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组织智慧的循环。

一、知识型管理体现于对“物”的管理和利用

将知识型管理框定在图书和资料的管理与利用这一事物, 即对图书和资料这一“物”的管理和利用。艺术创作研究部门的图书和资料丰富繁杂、珍贵, 这些图书资料是艺术研究和创作的宝贵物质资源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在我国国家艺术研究院, 收有藏书百万册之多, 各艺术门类的报刊、学刊合订本16万册之多, 每年订阅的国内外的期刊和报纸几百种。有大量的清代剧本, 有许多艺人的手稿真迹, 有唐宋时代的乐器古琴, 古琴艺术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其图书馆更是集图书、报刊、多种艺术资料于一身, 以其丰富的馆藏资源为艺术学的研究提供着参考和借鉴。同样, 在我国省、市级艺术研究部门也都拥有着大批的图书和资料, 如我们吉林省艺术研究所, 从建所发展到现在, 图书资料室收集了大量的馆藏图书, 为加强管理, 将之列为三大部类, 每部类下分十大类和若干小类, 根据《中图法》予以编制登册, 并建立了初具规模的音像资料库。随着省戏剧创评室的不断发展壮大, 其图书资料也日渐丰富, 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图书利用率、图书周转率逐年增高的管理和利用的发展趋向, 图书资料已成为业内人士和热爱戏剧人的良师益友, 发展地区文化事业材料库。这些图书资料滋润着地域文化, 哺育着地域文化的发展。

面对着种类和数量繁多, 珍贵且与日俱增的图书和资料, 无疑, 管理工作是很繁重的, 管理和利用又是直接联系的, 管的井井有条、科学合理是用的随时可查、简便高效的基础。将知识管理的理念引入对图书资料这一“物”的管理工作之中, 就是要在利用以往经验, 利用当今社会条件下所能利用的科技手段, 对现有图书资料实行有序化、制度化、便捷化、信息化管理, 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上创新。

图书和资料对于管理者说来, 是在管理知识含量高, 富有可挖掘知识潜力的物质资源, 管理的目的在于:一是为使用者提供服务, 二是妥善保管, 不遗失、不损坏。知识型图书资料管理与传统管理区就在于对这种资源的认知和管理方法上。

在知识型管理视域下, 要能够对图书资料这一“物”的价值持有足够的认识, 不再把图书资料仅仅局限于保管和直接推介给使用者的认知和做法, 要将保管与使用联系起来, 能够采用恰当的做法对图书资料的知识含量即使用价值的最大化作以着意的挖掘和再造, 既能够清晰图书资料作为“物”所拥有的知识含量, 又能够对其进行整理、挖掘, 尽可能的使之有序化、信息化、使用价值最大化。即对已储存资源和可能再收集的资源, 通过知识挖掘、知识发现、数据融合、推送技术、智能搜索等多种智能技术和软件技术对信息进行精简, 发现隐含在信息中的有用知识单元并组织成知识库。在知识组织的基础上, 根据使用者的要求, 有目的的组合与打造, 形成更贴近用户使用需要的解决方案或适合市场需要的知识产品。知识开发贯穿于知识管理的全过程, 使得最初由知识组织过程得来的知识产品得到增值, 提升利用率和利用价值。

二、知识型管理体现于对“人”的管理和素质的提升

在知识型管理视域下, 知识服务是知识组织与知识开发转化为服务效果的输出环节, 既体现于图书和资料实现知识管理的意义, 又体现于图书和资料连接用户和市场需要的纽带作用。因此, 在图书和资料的管理工作中, 知识服务的效果显现于管理人员的素质与工作水平, 即知识服务的水平需要知识组织和知识创新这样两个因素, 但又不完全依赖于这两个因素, 其中的不确定性在于知识服务的管理者——图书和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服务水平。

提升图书资料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图书和资料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很多, 这里将之浓缩于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的内涵不仅指对职业的认同感、使命感、敬业精神, 更指其提供知识服务的能力。一位知识管理能力强的图书馆员, 在热爱本职工作的同时, 必须能够刻苦专研本职工作, 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 锐意创新工作方法, 求取工作效益的最优化。那么, 就不能局限于按部就班的保管资料, 应该加强图书业务管理知识的学习, 加强对官场资料深厚知识底蕴的了解和学习。对于自己保管的图书资料可以是一个讲解员、推介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 提供推介服务和知识讲解, 对图书和资料的信息予以知识组织、加工和提炼。在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 更要能够得心应手的利用计算机管理手段。使得图书和资料的管理人员不再如同一部机器一样, 在为读者服务时, 只能提供按图索骥的服务, 而是能够主动的为读者当参谋, 为读者比较准确的讲解还如推介所提供资料的内蕴和价值, 且这些准备工作应实现于读者需要前, 即在管理的前期工作中即做好充足的准备。图书和资料管理人员知识素质的提升需要个人认知能力的提高, 通过自修的形式来实现, 更需要组织的知识输入, 通过培训、激励和督导的方式来实现。

在知识型管理视域下, “人”的知识素质的提升还要着眼于团队知识素质的构成。读者对图书资料的需求各有不同, 且又可能是需要提供帮助的目标是不大清晰的, 需要图书和资料管理人员提供帮助的, 依靠一个人的知识服务往往是不够的, 需要团队组织的智慧和力量, 这样的需要既表现于图书资料室的服务, 更体现各类图书馆的服务。在知识型团队组织中, 各种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提供, 包括数字化转换、内涵的描述和内在文化的加工都可考虑的周密, 信息化服务水准高, 可为用户做超前服务设计, 提供便宜而准确的知识服务, 在外借阅览、参考咨询、网络导航、用户培训等方面的知识服务准备充分。知识型服务还体现于图书和资料管理在理论、技术、工具、标准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 加强知识管理平台的建设, 对系统设备注意更新和维护, 数据处理系统的及时升级与维护, 数据的长期保存与安全保护有到位的和有效的措施等。团队的知识打造有计划、有组织的以长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促进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协调本馆部门间、馆际间的相互关系, 组织开展业界国内国际的学术交流活动。

在知识型管理视域下, “人”的知识素质的提升还可以从图书馆联盟这样的概念和做法中获取, 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 图书馆联盟的理念和做法步入图书馆界。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业态, 现在已不被图书和资料管理业务所陌生。我国图书馆联盟目前主要存在两种形态:一种是以行业管理框架作为基础, 如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和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为代表的高校系统的图书馆联盟;另一种是以区域为基础建立的。图书和资料的知识型管理应通过参加联盟、利用联盟的途径来获取知识、增添经验。

参考文献

[1]王凡, 宋玉明.浅谈电子阅览室服务与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4, (01) .

[2]欧海蕉.从信息资源管理到竞争情报[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9.9.

篇2:资料整编:斜学运用知识的好方法

资料整编的方法

1、系统分类。根据自己的学习实践,把发病机理与控制目标作为第一类,主要分为发病机理、诊断标准和全面控制达标。把防治糖尿病的“5驾马车”(5个方面)作为第二类,其中药物疗法中,把中、西药和胰岛素分别列项进行编辑整理。在糖尿病教育和心理疗法中,把防治糖尿病的典型人物、好医院、好医生和家庭保健分别列项,单独进行编辑整理。

2、科学编码。信息的编码是信息查找和使用的工具。本人把每条防治糖尿病的信息用6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头两位数字表示刊登文章的年度,中间两位数字表示刊物的期数,末尾两位数字表示文章所在的页码。如《风雨过后是彩虹》这篇文章的编码为“070308”,其中的“07”表示2007年;“03”表示第3期;“08”表示是第3期的第8页。这种标识方法,简明精确,既好编辑,又便于查找。

3、形式简单。就是把16开的白纸竖着裁成三截,摞成沓,形成便笺的形式(一般用过的纸背面也行)。在整理编辑时,先在便笺的上部正中的位置写上每一类要编辑的类型的题目,在下一行分别写上信息来源、信息编码和信息内容。如上例的《风雨过后是彩虹》的文章信息,便笺的分类题目应是糖尿病的“典型人物”,在下边的信息来源、信息编码和信息内容上分别写上“糖尿病之友”、“070308”和“风雨过后是彩虹”即可。

4、及时编辑。每看完一期,就及时进行资料整理。这样在查找资料时,既能找到以前的文章,又能找到最近发表的文章,资料全而新,且省力、省时。

5、妥善保管。编辑好的信息资料要根据信息的分类,分别形成细目录和总目录,这样做是为了便于使用时查找信息。分类编好的信息材料和(《糖尿病之友》杂志刊物一起放在便于取阅的地方。

资料整编的作用

1、对自己防治糖尿病的指导作用。本人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方案,就是在整理的《糖尿病之友》杂志多篇文章资料的指导下制订和不断完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心、肝、肾、眼的定期监测,也是在这些资料的指导下进行的。由于基本上做到了科学防治糖尿病,到目前为止,本人的各项监测数据指标都在优良的范围内,没有并发症发生,节省了治疗费用。

2、对病友提供咨询作用。本人根据多年归纳整理的防治糖尿病的资料,对同事和邻居中患有糖尿病的病友在饮食、服药等方面提供过多次咨询,受到了他们的好评和信任。

3、间接的“专家会诊”作用。如对糖尿病某种并发症的防治问题,可以把近些年来各地专家在《糖尿病之友》杂志上发表的有关文章搜集在一起,就如同把这些专家请到家里进行会诊一样,根据各位专家文章的意见,科学、合理、及时地确定防治方法,这样,对控制糖尿病并发症肯定会有很多好处。

篇3:鸟类右眼的秘密

鸟类能感觉到地球磁场, 并利用它们导航。尤其当鸟类为了过冬, 向南方迁徙 (xǐ) 时, 能用右眼看到磁场, 并把信息传递给左脑。磁力图产生的明、暗阴影, 鸟类利用它们的正常视觉就能看到。当鸟儿转动脑袋时, 阴影会发生变化, 鸟儿把阴影的图案当做视觉指南针, 用来判断方向。

科学家认为, 鸟的视网膜对蓝光有特殊反应, 而磁场能够影响这种反应的持续时间。

科学家用实验验证了这个理论。他们给知更鸟的眼睛蒙上透明和半透明的箔 (bó) 片, 两种箔片都能透过70%的光, 不过戴半透明箔片的那只眼睛就看得不是很清楚了。这些鸟在迁徙季节来临前都被关在笼子里。接下来, 科学家把鸟放在一个烟囱型的大笼子里, 在四周涂上颜料, 只要鸟碰到就能留下痕迹。

结果显示, 没戴眼罩的鸟儿和左眼戴眼罩的鸟儿都如预期那样朝北飞, 而右眼戴眼罩的鸟儿就完全失去了方向感, 在笼子里到处乱飞。

篇4:鸟类的乐园

非洲一些国家为保护野生动物和鸟类资源,建立了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现今非洲大陆已拥有世界上罕见的三千多个自然保护区,仅东部的肯尼亚就有大小57个野生动物保护区。塞内加尔北方的朱迪鸟类国家公园,以鸟类众多而闻名于世,是世界著名的鸟类自然保护区。198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被朗萨尔公约列为“国际重要湿地”之一。

位于大西洋沿岸的塞内加尔,在19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上,遍布了众多的大小河湖,非洲著名的塞内加尔河的三分之二在其境内流淌。塞内加尔河全长1430公里,流域面积44.1万平方公里,形成了塞内加尔河三角洲自然地貌。创建于1971年的塞内加尔朱迪鸟类国家公园,就坐落在塞内加尔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公园占地面积1.6万公顷,水面面积800多公顷,有300多万只各种各样的鸟栖息于此。朱迪鸟类国家公园也是世界第七大鸟类自然保护区,现已成为世界著名的鸟类科研基地。每年法国、德国、英国等国都派出大批科研人员,到这里进行鸟类科学研究。这里也是非洲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年的11月到来年的4月,数以千计的候鸟,成群结队地从寒冷的欧洲飞到这里越冬,有的候鸟还在这里繁衍后代。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节,再返回欧洲。由于这里河道曲折,水流平稳,水源充沛,草木丰盛,自然条件优越,很适合鸟类生存,所以到这里越冬的候鸟逐年增加。每到候鸟飞回朱迪鸟类国家公园越冬时,前来这里参观的游客就络绎不绝,特别是来自欧洲的游客最多。当你与来这里旅游的客人闲聊,问及他们塞内加尔哪里最值得一去时,他们会心情激动而又热情地告诉你:塞内加尔最好的去处是“鸟岛”,即朱迪鸟类国家公园。

朱迪鸟类国家公园位于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以北370公里处,从达喀尔出发,驱车4个小时左右,即可抵达朱迪鸟类国家公园。笔者在塞内加尔任职期间,曾驱车来到这闻名世界的“鸟岛”,亲身领略了这个天然乐园的风情。这里水草丰盛,气候宜人,环境寂静优美,富有原始的自然风貌,是鸟类生息繁衍的乐园。

一到这里,展现在你眼前的景观是:一望无际的茂密的芦苇丛和灌木林随风摇曳,远远眺望,好似波浪翻滚;一群群五颜六色不知名的鸟儿,时而飞进芦苇丛,时而飞向灌木林,时而掠过水面,飞向草地,好一派原始自然美景。

我们乘坐一条小木船在水面上缓行,沿岸自然保护区的风光尽收眼底。小船在行驶中,我们不时看到鳄鱼从沿岸草丛中出没。据划船者介绍,为了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塞内加尔政府专门从南方运来二百多条鳄鱼,放养在水中。另外还放养了各种鱼类,为水鸟提供丰盛的食物。

随着小船继续向前行驶,视野逐渐开阔,只见几千只色彩斑斓的水鸟栖息在水面上,景象十分壮观诱人。鸟儿在这里生活得悠闲自在,它们对游船游人,毫无畏惧之感。有的在水中嬉戏觅食;有的成群结队聚集在芦苇丛中小憩,一动不动,好似闭目养神;有的在灌木丛中跳来跳去;有的站在灌木枝头,引颈高歌;还有的在空中展翅翱翔,一展丰姿;更有一些调皮的水鸟,突然潜入水中,许久才露出水面,好像在向人们卖弄它们的潜水本领。游客们一看到这些,顿时心情舒畅,情绪昂扬,许多游人急忙打开相机,将这动人的美景收入镜头;有的游人则以千姿百态的鸟儿为背景,让别人为自己摄下这动人心弦的一幕。

此时此刻的游客们,心情怎能不激动,不免人声嘈杂。这时候,朱迪鸟类国家公园的导游,便提醒游客们:请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干扰鸟儿的正常生活。据导游介绍,这里栖息着几十种候鸟,其中最多的是鹈鹕、鹤、火烈鸟、苍鹭、杜鹃、翠鸟和野鸭等。

塞内加尔政府为了更好地开发这里的旅游资源,在朱迪鸟类国家公园附近修建了非洲茅舍式的旅馆,为那些厌倦了城市嘈杂生活的游客,提供了一个悠闲清静的休息场所。游人白天参观完朱迪鸟类国家公园后,可在这里与鸟类一起过夜,亲身体验一下这里夜幕下的大自然情趣。据导游介绍,每年到朱迪鸟类国家公园参观游览的游客有近万名之多,这不但给塞内加尔赚取了大笔外汇,而且还让世界各国的人民有机会更好地了解非洲。

为保护这块“国际重要湿地”和鸟类资源,塞内加尔政府做了不懈的努力。在塞内加尔河的入海口处,修建起了大坝,以防海水倒灌破坏“国际重要湿地”和朱迪鸟类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在公园周围还设有岗哨,派有十几名军事人员,日夜守护,以防不法分子偷捕或惊吓鸟类。如发现有人捕捉鸟类,轻则罚款,重则判刑。

篇5:珍稀鸟类的人工孵化技术

1 种蛋的收集与选择

首先种蛋要挑选形状正常, 来源健康无病、饲养管理正确、配偶比例适当的种群, 才可保证较高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其次种蛋必须是新鲜的, 用来孵化的蛋要越新鲜越好, 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 孵化率会降低。再次, 接触种蛋的蛋盘要清洁, 蛋盘要有缝隙。不要把种蛋装在不透气的箱子里。最后保存温度要适中, 如果高于24℃, 胚胎便开始发育, 会导致鸡胚衰老死亡, 孵化时死胎增多。低于5℃时, 会造成种蛋受冻, 失去孵化能力。所以种蛋保存的适宜温度为10~15℃。

2 种蛋的消毒

对于不是特别脏的种类的蛋, 可以用干燥的纸或布去除表面的灰尘沙粒, 但是一定要注意轻柔操作, 以免损伤蛋壳表面的角质层。对于非常脏的水禽蛋要先用温水清洗, 温度大约在37℃左右, 避免蛋在放入水中时会热胀冷缩, 影响孵化质量。然后放入新洁尔灭消毒水中浸泡5~10min, 保证消毒的最佳效果。

3 种蛋的孵化

3.1 蛋的入孵

根据鸟类自然孵化的位置来判定电孵化机内的位置是科学的做法。对于小型蛋宜采用竖放的方法, 钝端向上锐端向下, 这样在出雏时胚胎可以正常出壳, 更大的好处是合拢封门率正常, 对胚胎的孵化效果影响不大。对于大型蛋 (水禽、涉禽类) 应该采用45°角斜横放, 其合拢封门率较高, 但胚胎出壳整齐度差, 容易出现胎位不正现象。对于少许裂缝的蛋的修补, 国外建议与正常的蛋分开入孵, 对于有蛋清流出的, 可用一种白胶和手纸进行修补, 然后放入孵化机静观孵化效果。国内方法是用蜡封存, 然后放入孵化机。

3.2 翻蛋的角度和次数

翻蛋的意义在于通过翻蛋可以避免内部胚胎的卵黄、卵白与蛋壳之间粘连, 有利于胚胎的运动, 并使胚蛋受热均匀。大量科学数据证明, 翻蛋角度为45°时, 受精蛋的孵化率最高, 再加大角度, 就会造成小蛋受震, 蛋黄溃散, 内壳膜震破, 死胚蛋增多。翻蛋次数多, 角度适中, 就可以获得最好的孵化效果, 一般在前20d翻蛋10~12次/d, 就可以达到92%的孵化率, 后期主要是凉蛋出壳的过程。

3.3 温湿度的控制及通风

对于种蛋来源少或者室温偏高的宜分批入孵, 采用恒温孵化, 这样可以利用代谢做热源, 既能减少自温超温, 又可以节省能源, 将新蛋和老蛋间隔放置, 互相利用热源。对于野生雉鸡类、水禽的温度应该定在37.5~37.9℃之间, 通过试验, 发现此温度对不同种类的蛋的孵化出壳率极为适宜。但在后期出壳时, 温度应在37~37.2℃之间较为理想。相对湿度可以定位在55%~65%之间, 主要是靠孵化器内水盘调节。胚胎发育前期, 气体代谢微弱, 进气孔需全部关闭。胚胎发育中后期气体代谢旺盛, 通风量宜逐渐增大, 蛋的多少和入孵形式对通风量的要求也存在差异。因此通风量控制是否适当, 将直接影响耗电量孵化率和健雏率。

3.4 照蛋

头照一般在入孵7d后进行, 会发现钝端气室整齐规则特别亮, 并且沿着气室边缘形成绒毛膜尿囊的血管分支, 有的可以看到眼点, 胚胎处于沉浮状态。卵黄扩大到背面, 水禽蛋符合边口发硬现象, 雉鸡类则出现半月牙状。未受精的蛋, 气室灰暗, 蛋内透亮, 卵黄卵白清晰可见, 二照在20d后进行, 气室向一方倾斜, 锐端看不到亮光, 俗称封门。血管加粗, 由此可以判断胚胎活动力比较强, 体型大小发育适中。

3.5 裂缝蛋的孵化观察

对于那些经过封蜡的蛋, 要定期进行照蛋, 以便及时掌握胚胎的发育情况。通过试验发现:封蜡一定程度阻止了细菌的入侵, 但出壳效果不理想, 以后要改进方法以提高孵化质量。

3.6 出壳协助

到胚胎出壳时, 需密切观察出壳过程, 以便确定是否需要辅助出壳, 例如:异常气室下移, 膜干燥缺乏进度活动过多或者无精打采努力呼吸, 就需要出壳协助。可以手动敲破内外壳膜, 为胚胎制造破壳点。或者模仿亲鸟的叫声敲打蛋壳来刺激胚胎反应。

4 讨论

篇6:鸟类的飞行纪录

这些科学家说,这项实验除了证明候鸟的耐力外,也证实了黑尾鹬每年是直接飞越渺渺的太平洋南迁,而不是沿着亚洲的东岸。每年9月,大约有7万多只黑尾鹬从它们的夏季繁殖地阿拉斯加,往南飞向新西兰,来年3月再折返飞行。

2006年夏天,巴特立的团队在新西兰将卫星感应的发射器装在16只黑尾鹬身上。编号E7的鸟,居然毫不休息,直接飞行了1.2万公里到朝鲜和中国边境的一块湿地,让他相当惊讶。那只鸟吃过东西、休息后又飞行了5000公里到达阿拉斯加。

本来阿拉斯加是实验的终站,但因为有些发射器持续放送数据,科学家得到意想不到的额外礼物,继续追踪它们往南的回程。他们发现,因为顺风,E7一口气飞行了1.15万公里,直到抵达新西兰。参与这项研究的新西兰鸟类学会的夏克说:“这样的耐力是非常突出的,相当于人类以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连续跑了七天七夜。”

根据卫星数据,E7的平均飞行速度是每小时56公里。它的飞行高度是在3公里和4公里之间,利用上空可观的顺风。飞行过程中,黑尾鹬暂时关闭一边的头脑以“假寐”,慢慢燃烧在阿拉斯加堆积的脂肪。它囤积的脂肪占了体重的一半以上。巴特立说,黑尾鹬白天靠太阳(即使云层密布),晚上则靠星座来找寻飞行方向。“它们从小就懂得天空的旋转,可以辨识南北方向。”他又补充。

10多年前,每年有多达15.5万只黑尾鹬飞到新西兰,如今却锐减到7万只左右。“情况很不对劲。”他说。他怀疑这几年来黄海海岸过度开发,使泥滩和湿地逐渐枯竭,剥夺了鸟类重要的食物来源。像韩国的新万锦湿地公认为是涉禽类极其重要的停留站,2006年却建了一道33公里长的防波堤,导致400平方公里退潮后露出的沙滩消失。“那相当于新西兰所有河流人海口的总面积,”夏克说。巴特立又补充,“黄海地区是个大问题,几乎每只来自新西兰的黑尾鹬,都会到那里停歇。而今天的韩国到处都是防波堤,填筑了全部的人海口。”

虽然黄河和长江倾泄的沈积物弥补了泥滩的流失,但巴特立说:“问题是,那两条河上建了那么多的水坝。黄河有半年是干涸的,而长江的三峡大坝阻拦了上游的沉积物。所以。北上的候鸟,尤其是飞到黄海的,因缺乏适当停留站,而受到很大的威胁。”

篇7:探讨知识创新与图书资料服务平台

而在教育系统之中, 知识的创新更是尤为重要, 因此, 构建图书资料服务平台也具有非凡的意义。网络环境现在对于教育学院图书馆的影响越来越大了。而这样的影响也就决定了教育学院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服务平台的建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随着计算机、材料科学以及现代腾讯技术的发展, 信息也已经不再是用单一的纸质文献的相识进行传播, 而更多的是利用电子文本的形式, 同时借助于光盘、网络等等的媒介而出现在大家的眼帘之中。网络传播信息的速度以及数量优势使得传统的图书馆的馆藏结构都发生了变化。

教育学院的性质也决定了教育学院图书馆建设网络信息资源服务平台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教育学院之所以以教育来作为形容词, 是因为它的最基本的目标就是教育孩子们。而这些孩子们也是通过多读书才可以不断地向上。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知识都是不断地创新的, 想要将这种创新的知识提供给孩子们, 就必须要建立这样的一个图书资料服务平台, 也是通过这样的媒介将这些创新的知识带给孩子们。我们也能够从这里看出知识创新与图书资料服务平台的建立的密切关系。

知识创新之中图书资料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便是知识服务, 而与此同时, 信息环境与知识创新对于传统的图书资料工作也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冲击。但是, 作用都是相互的, 知识创新也同时对于图书机构能够开展知识服务提出了一些要求。由此, 我们再来探讨一下满足知识创新图书资料服务平台的层次的构成以及这个平台所具备的功能。最后, 我们再对于知识创新与图书资料服务平台进行一下总结。

1. 知识创新之中图书资料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知识服务。

知识创新对于知识信息有着非常强烈的需求。也是这样的需求才为图书资料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在不断变化的信息环境之中, 图书资料室想要不断发展以及保证自己的生存, 那么就必须要在机遇到来之时抓住机遇, 不断地发展知识服务, 也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大量的信息机构的冲击和挑战之中站住脚。图书资料工作向知识服务方面的发展与延伸, 是图书资料工作向知识化、信息化的方向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也同时是发展的最内在的需要。

2. 信息环境与知识创新对于传统的图书资料工作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冲击。

现在信息资源越来越趋向数字化, 信息系统越来越趋向于虚拟化, 大家对于信息的获取与检索已经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方便。也正是因为如此, 信息服务已经非中介化, 图书的传统业务工作已经非智能化和专业化。这些都导致了传统的图书资料工作的智力内涵以及技术内涵都相对下降。在信息技术与市场经济的驱动之下, 各类网络化信息服务所主导的虚拟信息系统正在将全面信息服务 (包括文献检索、收藏与传递) 直接就提供给最终的用户, 各类网络化信息服务系统也渐渐地保证了网络信息服务的主流地位。这些都导致了信息服务市场以及学术信息交流体系的重新组合。图书资料室面临着一下的问题:怎样为创新用户提供关键性和价值性服务的问题。

3. 知识创新同时对于图书机构能够开展知识服务提出了一些要求。

图书资料室的最基本的职责就是为用户提供服务。现在社会经济结构不断地变化, 知识经济占社会经济的最重要位置, 社会的需求也相应的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知识总量也不断地增加着, 同时用户自身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用户信息需求的相应增加, 网络环境下图书室的存在形态也随着发生了变化。在信息资源的采集、信息服务、管理模式以及信息加工等等方面, 图书资料室也都将发生更加深刻的变革。用户迫切的需要内容新颖全面、形式多样、类型完整、来源广泛的信息, (下转第70页) (上接第68页) 不再满足于单一的馆藏信息服务。我们能够从这些需求之中看出, 这些综合化的、全方位的信息需求根本就不可能是仅仅一个图书馆就可以满足的了的。我们需要很多别的信息单位通过共同协作来完成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共建。同时用户还需要网络化、信息化的信息, 这些都迫切需要图书馆对于文献信息资源的迅速实现网络化以及电子化组织工作进行加强。我们需要通过对于知识信息进行分析、整序以及综合, 通过最新的序列化的知识单元为用户提供最为便捷的服务。

4. 满足知识创新图书资料服务平台的层次的构成。

满足知识创新图书资料服务平台的层次构成大体上分为以下几种:信息资源层;图书资料机构开展信息服务的基础便是信息资源层。信息资源建设最需要确立共享的范围、增加采集的范围, 并通过选择、深层次的处理与加工, 来满足知识创新用户的各种各样的需求。我们可以通过依靠网络信息资源、文献资源以及以文献资源的网络资源为基础而加工形成的文献数据库、节目数据库、事实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来完成上面的需求。支持环境层;本层是支撑服务平台运行以及存在的最基本条件。它包括着技术支持环境、网络设施环境、管理机制以及其他的支持环境。应用服务层。

5. 对于知识创新与图书资料服务平台的探讨的总结。

图书资料服务平台能够将不同学院、不同地区、不同国籍等等的知识都进行密切的联系, 为知识的创新与传播提供非常好的媒介。我们也能够看到, 正是因为有了图书资料服务平台, 知识的创新速度也才会随之加快。也同样是因为有了图书资料服务平台, 知识经过创新之后所形成的新的知识系统才会更快、更好的被大家所接收、理解、吸收。知识创新与图书资料服务平台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二者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探讨知识创新与图书资料服务平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①赵梅玲.探讨知识创新与图书资料服务平台[J].山西:山西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08.

②上海图书馆.知识创新与图书馆服务[C].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8.

③孙风云.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亮点[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 (2) .

篇8:鸟类的视野

由于鸟类观察世界的方式与人类不同,因此研究者们通过不断研究来确定飞行器外部照明系统的变化怎样帮助避免鸟类与飞机的撞击事故。

“一些类型的照明方式可能能够增强鸟类侦测和追踪高速飞机的能力,因此,这可以成为减小鸟类撞机事故发生频率的一种潜在方法。”一个研究团队撰写了一篇研究报告,被发表在了《秃鹰:鸟类学应用》,一个加利福尼亚州库伯鸟类学论坛的杂志中。

根据美国FAA的调查数据,最近这些年鸟类撞机事故的报道数量大幅增加。一份2014年的调查报告显示,相比1990年,野生动物的撞机事故增加了6.1倍,1990年有1851次此类撞机事故报道,而2013年有11315次此类撞机事故报道。在这23年的142603次事故中,97%的事故都与鸟类有关。其余的3%包括陆地上的哺乳动物、蝙蝠和爬行动物。学术界的权威认定,在此之外还有更多鲜为人知的事故。

鸟类撞机事故的增加使得人们开始更多地研究如何避免此类事故,而事实上他们几乎都是为了减少机场附近的鸟类数量。这些项目都是建立栖息地管理项目来保证鸟类们不在机场附近活动,同时使用烟火、警报器、捕食鸟或猎狗来驱散聚集在跑道附近、容易引发事故的鸟类。

“然而,这些方法受到了限制。因为很多事故发生时都不在机场管理范围内。”来自普度大学和美国农业部的国家野生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的研究报告这样总结。“这些方法并不能总是将民用飞机的撞击事故概率减到最小。”

视觉认知

这些年来,不断地出现各种通过飞机照明来提升飞机对于鸟类可见度的倡议,而且早期的研究发现,鸟类对于起飞中的飞行器的反应取决于环境光状况。

早期的研究也发现,由于人与鸟类感光能力不同,“鸟类感知视觉刺激的方式与人类存在明显区别”,研究报告中这样说道。

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他们感知紫外线的能力不同,而紫外线对于人类来说是不可见的。人类在眼部有三种光敏感光器(视锥细胞)——对红色、绿色、蓝色敏感的视锥细胞,而在白天活跃的鸟类具有四种——对红色、绿色、蓝色敏感的视锥细胞以及对紫外线敏感的细胞。鸟类的视锥细胞也包括了能滤光的有色油滴。因此鸟类不仅可以看到紫外线也能够区别出人类无法区别出的类似颜色。同时研究报告中提出:“人类具有的视觉感知能力鸟类却不一定具备。”

此前的研究报告中提到,已经做过使用白光照明来避免鸟击事故的研究。“然而”,报告补充提到,“使用白光会令鸟类行为反应的解释更加复杂,因为无法确定动物对哪个波长的光有所反应,而且白光中有很多相似的光复合在一起。

研究方法

基于以往的调查报告,白天的鸟击事故数是夜晚时的两倍,研究人员在白天通过使用搭载有单色光光源的遥控飞机,来观测褐头牛鹂的视觉系统对光源的反应。

研究人员设计了两个实验,其中使用了77个雌性和143个雄性的成年褐头牛鹂和一个翼展158厘米、机身长度131厘米的遥控飞机。这架飞机在每个机翼下面都安装了高对比度的LED灯泡;光线可以连续发光或以2HZ频率脉冲闪烁——这个频率不在人类闪烁眩晕的范围内。市面上可以买到的、对于鸟类非常显眼的光源波长位于电磁波谱的蓝色部分,在大约470纳米左右。

第一个实验用来测试鸟类在光源关闭、光源连续发光以及脉冲闪烁情况下,对于静止飞机的反应是否不同。“飞机静止时鸟类对光的反应行为发生变化使我们能够间接确定动物会不会注意到这些光”,报告中说。研究人员发现在飞机静止的情况下,当光线持续存在或者脉冲闪烁时,与光源关闭时相比,鸟类可以更快地做出紧急行动。

在第二个实验中,研究者比较了飞机在飞过美国北印第安纳州的一片草地上时,鸟类在光源关闭、持续发光、脉冲闪烁出现时的反应。飞机在草地上空飞行时,光源选择和飞机速度都会对鸟类产生影响,报告补充指出,“在对鸟类的影响上,光源选择与飞机速度之间存在很大的互相作用。在光关闭时,我们可以发现飞机速度会对鸟类的反应造成强烈影响。当飞机的速度更快时,牛鹂做出反应要花费更多时间。当光线脉冲出现时,飞机速度依然会导致牛鹂反应速度下降,但强度减小了。”

研究人员发现当飞机上所有的八个光源都开启时,与脉冲出现和光线关闭时相比,飞机有了“更高的单位时间发光强度”。“如果牛鹂增加他们对于光源的视觉注意力而不是飞机本身,就可能帮助它们追踪以一定速度范围内飞行的飞机,从而可能减少鸟类判断飞机位置的问题。”研究报告中提到。

更大的物种

研究人员提议对蓝色波谱光对于其他大型鸟类的影响效果进行补充研究,“特别是那些与本次研究鸟类在质量和视觉能力上有很大区别的物种”。

不仅如此,他们还提到,由于牛鹂与更大型的物种包括水鸟、海鸥和猛禽类相比,有更低的视觉敏感度,那些物种可以感知到比牛鹂更远距离的环境变化。

由于飞机在不同飞行阶段的速度不同,飞机上光线的设置因此也需要能够从一个阶段转换到下一个阶段,报告中说。例如,飞机在滑跑时光源可以关闭或者脉冲出现,但是起飞时必须持续存在。

“我们的结果对于机上光源(也就是移动的光)和机场光源(也就是固定的光)减少鸟类撞机事故可能有不同的含义,”报告中说,“一个可能性就是通过设置不同的光源类型来改变鸟类的行为,包括在跑道附近的静止光源和在飞机上的移动光源。”

上一篇:吴丛艳 《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下一篇:的母亲节酒店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