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的周记

2024-05-08

关于清明节的周记(精选8篇)

篇1:关于清明节的周记

说到清明, 大家都不陌生。 到了这天, 家家户户都会上山去扫墓。 扫墓时,要摆上三牲,茶水,还要烧纸钱,放鞭炮。 这天,我就和爸爸他们去扫墓了。 到了爷爷的坟前,爸爸他们就开始了准备活动———割草,洗碗。先 从割草说起吧,草一年比一年茂盛,都有我这么高了!割起来很费时 间。洗碗就比较简单,在附近的河边洗就行了。 准备活动完成后,就要烧香了。我先拿了几柱香,又拜了拜。然 后把香插在摆放贡品的地方。紧接着,爸爸又拿出一挂鞭炮点燃,鞭 炮一下子发出让我耳膜严重震动的巨响。 最后爸爸在草上点燃的纸钱, 让纸钱烧完,回去时,个个汗流浃背,像洗了桑拿一样。 这次扫墓真令我难忘!

篇2:关于清明节的周记

今天,是清明节,我和爸爸去扫墓。我们来到墓地门口,买了一些祭拜用的东西。

我们来到了爷爷的墓前,给爷爷摆出了一些好吃的点心,然后,我们每人鞠了三个躬。我在心里默默的说:“爷爷我下次再来时我会带来我的好成绩给你看,祝福我吧!再见。”我们回来了。

篇3:关于清明节的周记

每个学生都希望教师在自己的周记本上写几句评语,但是千篇一律、毫无美感的评语学生确实不爱看,它本应具有的评价、诊断、导向功能似乎失效了。而心语不同,它是教师发自内心的用情感化、个性化、美化的语言和学生交流,既培养了学生写周记的兴趣,又起了有效的导向、激励、诊断和强化作用。学生不仅爱看,而且“百读不厌”。心语的内容可以是:

一、热情赞扬,满足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需求

“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必成大器!”这是一位小学教师给后来成为伟大文学家的茅盾所写的一篇作文上的总批,夸饰褒扬溢于题外。我想,教师这样做的原因,不外乎激发学生信心,调动写作热情,遵循着“诚于嘉许,宽于称道”的教学之道。因此,只要学生写出了优秀的周记或此次周记有长足进步,甚至一句话一个词用得好,我都会毫不吝啬、不遗余力地送上自己的赞美之词。“此句甚佳”“此词甚棒”“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总之,正面肯定其取得的点滴进步,肯定其可贵之处,再趁热打铁,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心语巩固学生已有的“战果”,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从而激发他们写周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心灵深处树立起追求更高写作境界的信念。

二、抚慰情感,关怀学生稚嫩的心灵世界

“先学做人,后学作文”是对作文与做人关系的很好阐述。初中学生正值有诸多困惑的青春期,情感式的评语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

例如,一位学生在周记中写到:“那个一年级刚学汉字就知道不少生字的我哪去了?那个二年级因为一个组词错误考试拿了99.5分而郁闷几天的我呢?那个三年级努力为班级男生挣回一丝“颜面”拿下唯一一个男生‘三好学生’的我呢?那个五年级英语总是数一数二,偶尔屈居第二而想不通的要强的我呢?什么时候我沦落到了差生的行列……”面对学生心底里发出的阵阵呐喊,我深深为之动容,在他的周记本上写下了这样几句话:“老师始终认为你很聪明,演讲时声音高亢洪亮,动作铿锵有力,是个真正的男子汉。而你最大的问题是不勤奋,心存侥幸,不踏实。过去的辉煌已成过眼烟云,现在你该如何来证明自己呢?”当学生看到我的评语时,眼中有隐隐的泪光在闪烁。自此,他总是愿意在周记中倾吐心声,上课也很专注,人也变得自信了。用爱心写心语岂不比贫乏的说教有意义得多?

三、真诚回应,培育学生健康的情感心理

学生的周记里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怪异或偏激的东西,对此,教师不能熟视无睹,置之不理,该批评的还是得批评。训骂、责打是一种批评;入情入理地去说服,指出其不足也是种批评。前者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抵触情绪或变得胆小起来,从而导致他们幼小的心离教师越来越疏远。所以,前者尽量不要使用。

例如,一位学生在周记中写道:“看人真的不能看表面,有些人会笑里藏刀。而那些平常看起来柔弱的人,实际上心里都会挂着一把刀,等到你发现她那把刀时,你也就死定了。”这种偏激的见解让我担忧,我在她的周记本上这样写道:“本文也许是一时气愤所作,如果以这样的心态和同学交往,怎能交到知心的朋友?老师送你一首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不要愤慨;不顺心时暂且忍耐;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到来。心儿憧憬着未来,现在却总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而那逝去了的,将重新变为可爱。”

四、满怀期待,激发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感

学生写周记大多信手拈来,这样的半成品毛病自然多。我不会用文学的标准去衡量,而是怀着一颗期待的心,相信学生会进步,用征询意见式的语句暗示学生:老师期待你用行动来回答。

例如:“字是人的脸,这次周记书写有明显进步,你的脸上也光彩多了。不过,你一向讨厌的错别字老跟着你,给你的作文蒙上了一层阴影。我为你开一副良方:不会写的字问字典,写完作文后,请教老师或同学。你愿意试一试吗?”学生能够感受教师的用心良苦,这显然比简单的一句“错别字太多”效果要好多了。学生不仅修改了错别字,在以后的周记中错字也逐渐减少了。

五、坚持写“下水”周记,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心灵对话

刘国正先生说:“你要教会学生写文章,自己要先乐于和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刘国正先生呼吁教师写好“下水”作文,看似要求高了一些,实则是一个起码的要求。

我认为写“下水”文可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是心与心的对话,它可以树立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提高教师作文教学乃至语文教学的威信。有部分学生作文的心理障碍之一就是不信任教师,认为你只会照本宣科、人云亦云,我绞尽脑汁写的作文,你红笔一挥就大段大段地删去或者这也不是那也欠佳,你到底懂没懂我的意思呢?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做只会“动口”的理论上的“讲说家”,而不会“动手”的实践上的“运用者”。所以,这几年来我一直坚持写周记,记住自己做过的事、见过的人、用过的物,记住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学生看到老师写的周记,感觉非常亲切。他们对我的周记也进行了批注,并提出了建议。师生之间的共同语言不知不觉又多了许多。教师写周记不仅有利于研究自己、改变自己,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写周记的习惯,让他们懂得写周记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作文素材很好的积累方式。

六、引经据典,激励学生的心志

评语写多了,难免会出现程式化的倾向。这时,我们就要有意识地突破思维定势,做些大胆的尝试。比如:学生写出优美而意境深远的文章时,不妨用恰如其分的、典雅的古诗句“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来赞其文笔清新俊逸,别具风格;对语言纯真自然的可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等;对自己下了苦功夫而未收到预期效果,一度很苦恼的学生,可写这样的心语:“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来坚其意志;对接近一流水准却难于突破的学生,可以“何时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来激励其奋进。因材施语带有更多情感化、个性化的色彩,既有诊断作用,又有激励作用。

七、教学相长,共享心语的快乐

篇4:寻找关于清明的记忆

追溯历史悠远的清明文化

草长莺飞,芳草萋萋的坟墓前,一杯薄酒、几枝野花,默念着一首悼念的诗——这是著名画家丰子恺画中的清明节。折几枝嫩柳,放在先人坟旁;点燃几柱香,慢慢梵唱;洒下几滴清酒,一身惆怅。

也许你难以想象,二千六百多年前的一个秋天,绵山曾经是火的海洋,大火烧了七天七夜,熊熊的火光照亮了百里之外黄河的水面,飞禽走兽一时间四处逃窜。

谁是纵火者?他就是晋国的国君晋文公重耳。他既不是在演练军队,也不是狩猎,而是在进行一个寻人的游戏,一场人命关天的追逐。

谁,是他们要寻找的人物?又为什么要用这样一种奇特的方式?

故事还得从公元前655年讲起。当时天下未定,五霸纷争。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封赏有功之臣。唯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逼其下山。谁知介子推母子宁愿被烧死也不肯出来。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并修庙立碑。同时,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的这一天,“寒食禁火”,举国上下不许烧火煮食,只能吃干粮和冷食。

这就是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

第二年寒食节的第二天,晋文公又带领群臣,素服徒步上绵山祭悼介子推。行至墓前,发现那株和子推母子一起被烧死的柳树又死而复活,绿枝干条,随风飘舞。晋文公触景生情,不禁想起了介子推割股奉君时所说的“我不求任何封赏,只希望您日后能成为一位清明的国君”,以及子推被焚后山洞内衣襟上的那几行血书。于是慎重地折一根柳枝编成圈儿戴在头上,又折几枝嫩柳插在坟头。他还把复活的柳树封为“清明柳”,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力图政治清明。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功不言禄、遵道行德的介子推非常怀念。寒食节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按旧俗,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

唐代,清明节已经成为唐朝一个很隆重的全国性节假日,其习俗活动丰富多彩,有祭奠与嬉游两类。清明节是令人肃穆的节日,可为何又融入了嬉游的成分呢?起初是因为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有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强抵抗力。而后来唐代把清明节定为法定节假日后,无形中对清明节进行户外活动起到催化作用。人们有了充足的时间来祭祖和活动,久而久之这种共性形成了气氛,介子推忠孝精神开始融入到整个民俗活动当中。传统文化以空前丰富的形式体现出来并且代代相传。因此,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在这一点上,最直观也最具说服力的要属《清明上河图》了。

走进清明寒食文化的肇始地

它呈现出温吞吞的一片土黄色,细细看去,会发现,岩石表面风化得非常严重,到处都凸显着层层剥落的痕迹,那痕迹仿佛是情感的标识,在我眼中,它代表着浓郁、厚重的历史沧桑。它就是位于山西省的绵山。

这里毕竟是中原腹地,从春秋时来此隐居的介子推,唐初大败甄翟儿的李世民,到中唐时立堂修学的名相令狐楚,南宋时抗击金兵的李武功……许多历史人物的命运和她紧紧连在一起;从左丘明、屈原、庄周、司马迁,到杜甫、贺知章、白居易、李商隐、苏轼、李清照、顾炎武许多文人名士的诗文里都能找到绵山的字样。在绵山的历史上,单单被火焚烧,有确切记载的就有三次:要归隐山林的谦谦君子,要拯救家国于水火的抗日斗士,他们都曾来过这儿,企图到这片山林中寻求庇护,然后招来熊熊的山火,然后,把历史的沧桑一点点,一次次地镌刻到绵山的容颜上。

一次次走进了她,便愈加强烈地感觉到,它是一座宝藏:不仅仅是人文景观中体现出来的佛、道、儒兼容并存,还有自然山水的无所不包。这是一处上天偏爱的所在,泉、石、云、树,绵山不但什么都不缺,且各得其所。它们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也使得绵山的气质变得复杂了起来:雄伟、险峻、灵秀、清幽……你很难一语道之。

两千六百多年过去了,绵山成了道家圣地。绵山上的大罗宫,以当年介子推所看到的“大罗仙境”而得名,曾一度被破坏,现存的大罗宫,是介休市乡贤闰吉英先生在原址上所修建的,重修后的大罗宫集道教殿宇之大成,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为“天下第一道观”。

大罗宫里的那些神佛像原本散落山野,由后人收集、保护于众妙堂,共300多尊,每一个都神态自若,栩栩如生,不食人间烟火,他们见证了介子推的种种传说,也见证了绵山的神奇。

介子推的生死之迷目前还无法破解,但绵山祈雨的神奇,今天却是可以实实在在体验到的。

在绵山明道堂的一层,供奉着一座神位,上面写着“天地十方万灵真宰玉皇上帝”。这个神位是明朝万历年问山西清徐县乡民所敬献。它见证了四百年来,绵山祈雨有求必应的传奇。有地方志明确记载,从明朝崇祯十一年到清朝康熙六十一年,附近乡民到绵山祈雨等都如愿以偿。近的一次在2001年。当地大旱,清徐县王答乡的三位老人,把神位从绵山请回,祈求上天降雨。五天后,当地电闪雷鸣,好雨如甘霖下了足足两天,解除了当地旱情。

除了大罗宫为全国最大的道观建筑群,天桥景区的洞神宫、一斗泉景区的洞真宫、朱家凹的洞玄宫等庙观云集,比佛教在山上占有更显要的地位,真个是“大道之山”。绵山的不少崖壁上挂有祥铃、红灯,随风摇曳的灯、铃本是寄托人们精神的一种载体,同时也是现在展现绵山特色文化的一种精彩演出。每当夕阳西下,华灯初起,从龙头寺到水涛沟的十里长廊的悬崖绝壁之上,六十多种灯图亮起来,一时间,月亮、星辰、华灯交互辉映,恍若天上人间。

神秘的介子推,神秘的各种传奇,绵山用她的博大精深,在彩云之下建构了一个五谷丰登的世俗世界,在彩云之上则建构了一个神仙居住的世外桃源。它谜一样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就渗透在绵山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之中,绵延几千年,堪称奇异的人间仙境。

寄予清明时节的感怀情思

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清明是一个很特别的词。写下“清明”一词,就觉有一枝花从烟雨深处斜逸出来,隐隐约约的还有牧童、酒楼、只可遥看近却无的草色……

想想看,清和明是多么吉祥与爽朗的字眼,冰雪消融,

nlc202309011310

草木青青,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清明这两个汉字并列在一起,原本就应该神奇地构成生动的画面。这不,连古人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也说:“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不然,怎么会有“满阶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等诗句。

这时节,刚刚从严冬酷寒走出的人们,在蛋黄般的嫩阳下,在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中,可以如丛草般疯长的心事一样遐想:暖阳,晴空,轻风,春燕呢喃中,草木回青,万物萌发,草们伸展柔弱的胳臂,树们绽出婴儿般的嫩叶,花们氤氲着青涩的面庞,河边的柳已笼起蒙蒙烟雾,一派春色春水在天地间那么轻盈明朗。大地万物到了这时节,尽显出骨子里那点不甘寂寞的性情来,纷纷扬花拔节。即便有雨,春雨如烟,含珠的桃苞,挂露的垂柳,一齐和着那迷蒙的烟雨向您扑面涌来,令人心旷神怡。

毕竟是在美好而难得的春天了。

然而,这时节却让那一场连绵不绝的雨蒙上了凄凉。这份凄凉潮湿了人的心情,使人双眼盈满一种叫作泪水的液体。

我说的是杜牧在江南杏雨天里的那份诗意。确切地说,应该是湿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次阅读杜牧的这首诗时,心一直介于生死之间痛苦地荡漾着,是生命的沉重。“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一句人生普遍关注而又刻骨铭心的离愁别恨,让人临风回首,向逝者奉一炷感念的心香。

在农耕时代甚至现在,生者对死亡的缅怀、悼念,只能在一堆黄土处,凝目远眺,似乎这样可以望穿生死界限,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对逝者悠长的思念,才能从挥洒的清泪中找到些许安慰。逝者的肉体永远被埋入泥土深处,埋入岁月,埋入历史深处,个体生命已完全终结,而那由几个符号组成的名字却永远地埋在生者的记忆中,刻在岁月风尘都打磨不去的石碑上。人生一世,草木三秋,几十年只能匆忙消逝了。这难免让人伤怀,生前的酸甜苦辣,使人刻骨铭心。

不缓不急的雨中,浓浓淡淡的烟,是祭扫者的寄托和希冀,升腾着,升腾着,直至与漫天的雨雾连在一起。明明灭灭的火,是祭扫者的梦幻和情思,跳动着,跳动着,火焰中幻化出一位位思念中亲人的影子。

清明飘雨,像抛洒的眼泪,也许只有这样才应了这种气氛,才能给予逝去灵魂的慰藉。过了清明,冬闲的日子就戛然而止。按照农历,清明的后面是谷雨。“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紧张繁忙的一年就这样开始。一个热烈的季节就要来临了。在这季节的递嬗中,生生死死,湮灭与辉煌,一切自然而真实。

在清明节的背后,我却读懂了这个节日的深沉意义和价值。清明节的节日精神是“将生死并置”。清明节中的“悲欢离合”体现着人文价值。清明时节,面对黄土下的亲人,给予怀念是无可厚非的。通过祭奠,使人想起在过去的岁月里,与他们相濡以沫的点点滴滴,以及漂浮着人间的许多遗憾和酸楚。同时,使真正的凭吊者胸中增加了痛,会将一份洁白的心意栽在故人青草萋萋的坟上,长成温馨的慰藉,芬芳生死隔绝的漫长日子。

篇5:《关于清明的周记》精选优秀

每年的“清明节”是播种的好时节,有“种瓜点豆的习俗”,也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

因为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非常健康长寿,所以这个清明我们约了小雨和琪琪一家一家去郊外踏青了。我们开车去了安康,夜游了汉江,江边的风景很美,尤其是两岸的彩灯非常漂亮,一座亭子也满是彩灯,去了紫阳茶山采茶;挑战成功了过江火车道,去流水坐船游览了瀛湖;走过了一段铁锁吊桥,都非常好玩。这个清明我看了很多懂了很多,对我们国家的风俗习惯有了很多的了解和兴趣。

篇6:《关于清明的周记》精选优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明天是清明节,大家要早点睡觉,明天要五点四十五分起床,六点半出发。奶奶在吃饭时大声宣布道。我一听,嘴里的饭还没吞下去,就大声说“不是吧?比我上学还要早了一小时,!”接着白花花的米饭从我的嘴里鱼贯而出,喷得到处都是。姑姑朝我厌恶地皱了皱眉头,我知道,她也不想这么早起床,因为一到休息,她就从晚上12点睡到明天12点的。最后奶奶妥协到六点零五分起床。

第二天,我们第一个地点是银河公墓,是拜祭奶奶的爸爸妈妈的地方,我们拜祭完后,又紧跟着去增城的正果墓地,那是拜祭我爷爷的妈妈的地方。一下车,这里风景真不错,四面环山,绿绿的山峦,清清的河水,让人心旷神怡,我们走上了陡峭的山坡,来到一座高耸的墓前,大家一起恭恭敬敬地摆上拜祭的东西,有苹果、鸡、烧肉等,我和妈妈负责用油漆把碑上的字涂新。在大家的一番忙碌后,我的肚子早已饿得咕咕叫了,一拜完,我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了,奶奶递给我一个苹果说:“慢点,吃个苹果吧,保佑大家平平安安。”

今天虽然很累,但让我体验到清明节拜祭亲人的激动心情,一阵阵亲情涌入我的心中,沸腾的热血在我的血管里奔腾着。

篇7:清明节的扫墓周记

第二天起来,我精神百倍。可是,去的时间还没到,就看起书来,当我看的津津有味时,车却来,我看眼书,又看眼车,两个都想要,我灵机一动,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坐在车上看书。

啊!书看完。我便欣赏起风景来,瞧!白玉兰盛开,远远望去,仿佛一颗会下雪的树;仔细看,白中一点红,宛如冰天雪地里一枝红花强出头。又犹如一个身穿红棉袄的孩童,在雪地玩耍,嬉戏。

哈!终于到,我拿去秒表,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从家到这儿竟用30分钟。

算,不管,我拉起王圆就往山上跑,刚开始,山道上的马粪不算多,可是到后来,这儿一坨马粪,那儿一坨马粪,我差点儿也踩到。咦?这坨圆圆的马粪怎么会动?我定睛一看原来有一只小甲虫再推它,难道这就是“百闻不如一见”的“道路清洁工”屎壳郎?这时我妹也看见,抓起它就往口袋里塞,我急忙对她说:“小心它身上有马粪!”我妹听,赶紧把它扔到地上,这只小东西立刻逃走。

到那儿,我开始观察蝌蚪,分散时,仿佛一粒粒大芝麻;聚拢时,宛如一条条小黑蛇让人不寒而栗。咦?那个像海草的东西是什么?仔细一看,原来是蝌蚪卵啊!

篇8:关于清明节的周记

既然学生的感情如此丰富, 他们的心灵如此敏感, 他们所涉猎的范围如此广阔, 总得使他们的感情有倾泻的地方。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自然要去点燃他们心中的火花, 让他们放射更加绚丽的焰火, 而周记正是老师和学生沟通情感, 交流思想的一个很好途径。在周记中, 学生们可以把一周里发生在身边的事和电视、报刊、多媒体上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以比较长的篇幅把真实感受写出来, 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随着一起欣赏品味, 既愉人又悦己, 还可以提高写作水品, 何乐而不为呢?据此, 我想围绕一本小小的周记, 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让学生自由展示内心世界, 有利于对学生的了解和教育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 展现在孩子们面前的是越来越精彩的世界, 所谓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孩子的思想是多元的跳跃的, 这个时候如果再用原先的条条框框, 去限制学生们就不可取了, 在周记中, 学生可以在自由的空间内随意想象, 随意挥洒自己的才华。家长里短, 谈古论今, 孩子们笔下的世界让我惊叹, 原来在那一张张看似懵懂的面孔下, 也有着这样丰富的精神世界。在他们的笔下, 有身边同学和老师的一颦一笑;有父亲母亲的声声叮咛;有对于历史人物的纵谈笑论;也有对青春和生命的憧憬和思考……在周记里, 老师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 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 孩子们会更直率地表达自己, 许多被老师忽略的东西, 都会在这里知晓。比如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 对自己管理不严格, 多次批评但收效不大, 有一日我在他的周记中见他这样写道:“今天我又被老师批评了, 放学的时候又下起了雨, 长长的街上, 陪伴我回家的只有一把可怜的小伞”, 原先以为对什么都不在乎的他, 竟然也会有这样孤单无助的时候, 把这篇周记给他的班主任老师看后, 我们都改变了对他的教育方式。一本小小的周记, 为师生提供了互相了解的大平台, 以后对学生的教育, 也可以因人而异, 效果就会好很多。

二、培养学生积累词汇和优美语句

有谈论的话题, 但学生有时面对美好的景物, 脑子空空却想不出用恰当的词语表述出来。针对这一现象, 我除了让他们在阅读书本时注意摘抄积累词语外, 还让他们在周记中大胆地进行模仿, 使用不对的, 在周记中及时纠正。如有一个学生既要参加学校读书节演讲, 又得参加区历史知识演讲, 正赶上语文还要考古文默写, 于是她在周记中写道:“我对历史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但老师说必须拿奖, 这分明给我施加压力, 但我毫不犹豫选择背语文。班主任对我说全面封锁, 不许参加活动, 我成了笼中之鸟, 此时我看似充满活力, 其实是打肿了脸装胖子, 我想成为一台永动机, 但毕竟事与愿违。”还有个学生平时体育不太好, 参加一千米测试的时候心里很紧张, 他写道“站在起跑线上, 我伸颈, 侧目, 微叹, 只能认命地等待老师的一声哨响,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课本上学到的东西被孩子运用在周记中, 我想, 就这样让学生长久练下去, 为师的何愁学生不会表达呢?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气氛, 教师做真诚的倾听者, 抚慰者

在语文课上, 老师应该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 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往, 长此下去, 学生就敢并愿意在周记中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倾泻在笔端。我也在周记中对事情的是非曲直做以评判, 使他们的心理得到慰藉。

有一个女生, 从小父母离婚, 母亲失业下岗, 根本无力照顾她, 还因生活环境困窘心情烦躁, 经常打骂她, 她曾在周记里对我哭诉:“这世界真不公平, 为什么别的人都可以幸福地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为什么我就没人要, 和我本该相依为命的妈妈, 又不喜欢我, 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孩子的心是敏感的易碎的, 我完全可以理解她心中的委屈, 大人其实应该负大部分责任。于是在周记中我经常开导她, 告诉她世界上还有好多美好的事情等待我们去发现去享受, 自己的命运要自己掌握, 也要多多体谅母亲的不易, 我鼓励她“逆境就像你生命里出现的滂沱大雨, 令你刺骨冰寒, 又饱受冷落;但雨季过后, 百合和玫瑰会绽放;枣子和石榴会结果实。在你被苦难煎炙, 被苦难的大雨浸洗之后, 谁会知道你能酝酿出什么呢?面对逆境所需要的美德是坚韧, 让我们坚强起来, 勇敢面对一切!”也许这些文字不会立竿见影, 但我相信它就像涓涓细流, 在学生的心底流过, 润物无声, 或许已浇灌着干涸的心田。

四、鼓励学生多方面涉猎, 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日常作文, 常常苦于对老师的题目无从下手, 没有热情去写, 即使写出来, 也是形式干瘪让人不爱看。于是我没有任何条条框框限制, 让学生在周记里任意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去练笔, 结果真让我惊喜不已。学生的话题宽泛, 内容丰富多彩。如“足球如此多娇”“人生比萨饼”“平平淡淡也潇洒”“淑女装”“立志要当美食家”“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都是多嘴惹的祸”“弄斧须到班门”等等。如此看来, 培养学生开阔视野, 作文教学贴近学生生活, 多给学生一些津津乐道的话题, 以激发他们写作兴趣有多么重要。培养创新意识是现代教育的战略目标, 也是中学生应具备的优良心理素质之一。通过周记让我感悟到, 只有多角度, 多种形式地引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日子一天天地流过, 但通过周记, 教师和学生的心却越来越近。如一个学生的周记片段:

“2007年9月3日

日子过得真快, 转眼间一年过去, 我越来越喜欢我所在的集体, 对老师也没有了以前的距离感和畏惧感, 我现在特别喜欢将老师批改的周记, 拿在手中细细翻阅的感觉, 老师就像一个大朋友, 可以让我倾诉, 让我信赖……”

上一篇:公务员在线下一篇:商场七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