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的记事作文优秀

2024-05-13

关于清明节的记事作文优秀(精选6篇)

篇1:关于清明节的记事作文优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唐朝诗人杜牧描写清明时节,路上行人思念死去的亲人的失落心情的诗句。想起这句诗,我立即打开电脑查阅今年清明节是几月几日。“哎呀,明天就是清明节。”我立即告诉爸爸。爸爸叫我早些睡觉,明天去给爷爷上坟。想着给爷爷上坟,我久久不能入睡。

第二天早上,我早早地起了床,主动帮助爸爸收拾上坟的祭品,又陪爸爸上街买了一大包纸钱、香蜡。一切准备就绪后,怀着对爷爷的敬意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发了。

路上,虽然先后穿过金黄的油菜花地、粉红的桃林、嫩绿的草地,但我总觉得心情有些沉重,高兴不起来,我问爸爸:“我今天心情好像有一些忧郁,不知怎的?”爸爸说:“你是被《清明》诗感染了。”

来到爷爷坟前,我们把带来的酒食果品、香蜡纸钱等祭品放在坟前,先点燃三根香插在坟头正中的空地上,接着将点燃的两支红蜡烛插在三根香的两边,再慢慢地把纸钱焚化。我跪在坟前,一边焚化纸钱,一边轻声轻语地对着爷爷的坟墓说:“我们过得很好,不用为我们担心,您在天之灵好好安息吧,我会努力读书来报答您对爸爸的养育之恩的。”然后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为坟墓培土,一捧,两捧……不知捧了多少,直到额头的汗水顺着脸颊掉到地上;我觉得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都是对九泉之下的爷爷的深深祝福。

我们在即将离开坟墓时,爸爸点燃了鞭炮,那“啪啪啪……”的鞭炮声真像九泉之下的爷爷为我们在今天的幸福大道上阔步前进鼓掌。

在回来的路上,我默默地告诉自己:我一定要记住在爷爷坟前说的话,做一个好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这是一个使我受益匪浅的清明节。

夹杂着几句唐人的诗句,清明就这么杏花小雨,朦朦胧胧地到来。

我随着人群,慢慢上山。山道两边,有那么多的坟墓,心里感觉不胜复杂。这些墓中人像我们一样,活过、累过、爱过、恨过、得意过、失意过,而今只有一块块碑石躲在杂草中叙述着他的光荣与泪水。

向远处望去,一眼小池睡在两山之间。风水挺不错。

中国老百姓家要是买房子亦或其他地皮,总会叫风水先生来瞭瞭风水.风水好,利子孙,老一辈就觉得心里塌实。在老人心里,自我是次要的,要紧的是作为生之大流的一个点滴,能够让江海永远不停地流去,波澜蔚为壮阔。接天连城,成为一个动态的永恒!有了这样的思想,不就有了万人拜山、民族扫墓的注脚吗?

山上的住户越来越多,好在与我无关。自生下来起我都没经历过亲人阴阳散的生离死别。对于那些早已安睡,化为一抷黄土的老祖宗,心底对他们赐予我生命而感谢。除此,很难在心里找到什么伤痛的感觉。只有在清明节回去焚香致祭。回想某位大爷喂过我吃饭,某位大婶抱过我,某位大伯救我于患难……种种往事,在岁月里发酵,越酿越醇。

是的,去者渐多,但生机并未了无。你看,每年清明,四野的人群不是越来越汹涌了么?坟前墓后,或弯腰除草,或低头默祷,或促膝长谈,或焚香祭拜。向山下望去,个个坟前都有人在叩拜。这是一个朝圣者的行列,整个民族投入其中。叩拜我们的祖先,这是传统的信仰,中国的力量。清明节,它漂泊了几千年,渡船泛舟在时间岁月的沧海间,告诉我们,斯人在黄土间等我们,除去杂尘,作

番安顿。

这顿悟,令我喜不自禁。一柱香,虔诚拜倒,烟雾在山坡上弥散。

清明节作文700字

记得每年的清明节,家里的气氛总是有些沉重,小时候不知道为么,现在长大了,渐渐地懂了,原来,清明节这一天,是活着的人向死去的人诉说哀思。听妈妈说,她原来有一个姐姐和弟弟,十几岁的时候,因为生病死了,这对外公外婆的打击非常大。也也难怪每到亲人团聚的日子,他们总是看着照片流眼泪。

今年,爸爸妈妈商量好了,清明节我们一家陪外公外婆踏青,再不能让他们沉浸在痛苦中了。清明节也要快乐地过。

清早,春光明媚,太阳公公笑咪咪的,可爱的小鸟在枝头上“叽叽”地唱歌。我们一家迎着和煦的春风出发了。一路上,我又是唱又是跳,逗着外公外婆开心。

哇,公园真热闹啊!人山人海。蓝蓝的天空被五花八门的风筝给遮住了,在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路旁的桃树上开满了粉红的桃花,风一吹,那桃花便像仙女一样,纷纷地落了下来,看着这怡人的景色,外公外婆的心情也好了起来。他们帮着我拿出风筝也加入了放风筝的队伍。我们使劲地跑,风筝终于飞上了天,越飞越高,好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自由地遨翔。望着风筝,我们都笑了。

回家的时候,我们去了舅舅的坟地。爸爸妈妈告诉舅舅,外公外婆身体很好,我们一家都很好,让他放心。我也告诉舅舅,我的学习也很好,我们家还买了新房子,马上和外公外婆一起搬进去住。默念时,我一不小心说了句“祝舅舅和大姨清明节快乐”妈妈捏了我一把,偷偷地望了外公外婆一眼。我也吓得直吐舌头。没想到外婆却说,没关系,他们今天看到我们了,还听我们说了这么多的话,一定很高兴很快乐吧

是啊,为什么不能说呢?不管是死去的人还是活着的人,我们都要快乐!清明节也要快乐!

清明节作文700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今年又逢了清明,我和爸爸去了爷爷家,准备为我们祖先扫墓,我们一起登上山上,首先去拜访我逝去的奶奶,看着那坟墓,我心中有一丝说不出的滋味,这是最疼爱我的奶奶啊,怎么能离开我呢,去那个遥远的地方,想着想着竟想到死亡的恐怖,我死后会到哪里去呢,难道真的去那传说中的地方,看着自己的子子孙孙,死亡到底是什么,就是没了呼吸没了心跳,没了大脑吗?我慢慢对死亡有了恐惧,人生就是一条路,有许多十字路口,走着走着就走进死亡的深渊,罢了罢了,人生自古谁无死,只要快乐过一生。接下来就是百年不变的习俗,我拿着香对奶奶坟前进行了鞠躬,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祈祷,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放完了鞭炮,就告别了奶奶。

第二个地方则是我的太奶奶,我不了解的一个灵魂,因此我常常在想这破旧的祖坟藏着一个怎样一个灵魂,她以前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有着什么历史,他应该是是像奶奶一样的人

像奶奶一样在她的放置一束鲜花,烧上一些纸钱,进行了拜,就离开她的坟向我们老樊家的“祖”出发了

看着我这个家族‘祖’看着墓碑上我的名字,我想起了很小的时候,爷爷给我说过我们的太爷爷,日本侵略时,从丽水逃到临安的,因此我们这个“祖”只是太爷爷罢了,我们的祖宗在丽水,丽水才是我们的根啊,听完之后,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去丽水找回自己的根,找到自己的祖先,这个信念已经在心中埋了5年了,看着坟

,太爷爷好像复活了,在告诉我去找到自己的根这个家族的根,看着他,我酸酸的,我何尝不想找到自己的根,这么多年,应该早已被人坦平了吧,但是我不能放弃,我要继续找。

此情可待万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清明节作文700字

日本的盂兰盆节

在每年农历七八月间举行,与我国北方有些地方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举行的“盂兰会”很相似。不同的是,日本更重视这个节日,机关、团体、厂矿、企业都放假3天,有组织地进行祭祀活动。在乡间活动更热闹,几乎家家户户都不例外,城里人也返乡,到墓地祭祖。远离家乡的人能回来的也回来参加,不能回来的也往往委托别人代自己祭奠。

叙利亚的“烈士节”

叙利亚把每年初夏的5月6日定为“烈士节”,这是由政府规定的法定节日,全国都十分重视,在这一天,全国各地都要举行纪念活动,向烈士碑敬花圈,为烈士墓扫墓,慰问烈士家属。

波兰亡人节

波兰每年春天都要举行“亡人节”,即悼念已经逝世的人。节日这一天,人们都去扫墓,为灵墓祭典,并点上烛灯。有些人全家都到来,特别要带上孩子,年长者点燃烛灯,让孩子敬献,表示纪念故人,以教育后代不忘祖先。

坦桑尼亚哀思节

为悼念为国牺牲的烈士,把每年9月2日定为“哀思节”。每到这一天,人们都到墓地献花扫墓。国家领导人也到陵园墓地参加扫墓活动,到独立广场纪念碑献上花圈,以寄托对烈士的哀思。

墨西哥扫墓节

每年11月2日为墨西哥的“扫墓节”,家家为死去的人扫墓。去时,准备特别的“亡人面包”、骷髅形糖块和已故亲人爱吃的食物及烟酒,作为祭祀供品。举行仪式后,全家人在墓前铺上布,席地而坐,点上蜡烛,边吃喝,边歌舞,作为守灵,通宵达旦。但各地区扫墓的时间不同,有的地区在白天,有的在晚上。

法国万灵节

每年11月1日为法国“万灵节”。这一天,人们赶往墓地,祭典故人,献上菊花,位于巴黎公墓不远的巴黎公社纪念碑和十多个反法西斯纪念碑,凭吊者最多,献上的鲜花也最多。

突尼斯英雄节

9月1日,突尼斯全国扫墓日,又叫英雄节,用以纪念在独立斗争中殉国的烈士。

篇2:关于清明节的记事作文优秀

但我口中在说:“我要好好学习,以后考上大学,这样才对得起父母。”我知道这样只说不做是没有用的,而是要实际行动起来。最后爸爸用一些吃的东西和酒倒在墓前的地面上。祭拜完后,爸爸又为坟墓培上新土。剩下的时间就是自由活动了。大人们都离开了坟地,我和妹妹在坟地边转来转去,一不留神坟前的贡果被妹妹拎起一个吃了起来,可把我急坏了,我急切的说:“这是给祖父吃的,你怎么可以乱拿?”这时,妈妈过来了,亲切的说:"没事没事,吃了也好,祖父会保佑你们健康快乐的。”

在回家的路上大家边走边玩,经过一条小河时,河水清澈见底,时不时有几条小鱼游来游去,大家想捉几条带回家养在鱼缸里观赏,于是大家找到一个水浅的地方卷起裤脚儿下水去捉鱼。妹妹在岸上跺着脚喊:“快快快,这里有一条,那里有一条。”我奔过去捉,鱼儿早就一溜烟跑了。

篇3:寻找关于清明的记忆

追溯历史悠远的清明文化

草长莺飞,芳草萋萋的坟墓前,一杯薄酒、几枝野花,默念着一首悼念的诗——这是著名画家丰子恺画中的清明节。折几枝嫩柳,放在先人坟旁;点燃几柱香,慢慢梵唱;洒下几滴清酒,一身惆怅。

也许你难以想象,二千六百多年前的一个秋天,绵山曾经是火的海洋,大火烧了七天七夜,熊熊的火光照亮了百里之外黄河的水面,飞禽走兽一时间四处逃窜。

谁是纵火者?他就是晋国的国君晋文公重耳。他既不是在演练军队,也不是狩猎,而是在进行一个寻人的游戏,一场人命关天的追逐。

谁,是他们要寻找的人物?又为什么要用这样一种奇特的方式?

故事还得从公元前655年讲起。当时天下未定,五霸纷争。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封赏有功之臣。唯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逼其下山。谁知介子推母子宁愿被烧死也不肯出来。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并修庙立碑。同时,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的这一天,“寒食禁火”,举国上下不许烧火煮食,只能吃干粮和冷食。

这就是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

第二年寒食节的第二天,晋文公又带领群臣,素服徒步上绵山祭悼介子推。行至墓前,发现那株和子推母子一起被烧死的柳树又死而复活,绿枝干条,随风飘舞。晋文公触景生情,不禁想起了介子推割股奉君时所说的“我不求任何封赏,只希望您日后能成为一位清明的国君”,以及子推被焚后山洞内衣襟上的那几行血书。于是慎重地折一根柳枝编成圈儿戴在头上,又折几枝嫩柳插在坟头。他还把复活的柳树封为“清明柳”,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力图政治清明。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功不言禄、遵道行德的介子推非常怀念。寒食节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按旧俗,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

唐代,清明节已经成为唐朝一个很隆重的全国性节假日,其习俗活动丰富多彩,有祭奠与嬉游两类。清明节是令人肃穆的节日,可为何又融入了嬉游的成分呢?起初是因为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有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强抵抗力。而后来唐代把清明节定为法定节假日后,无形中对清明节进行户外活动起到催化作用。人们有了充足的时间来祭祖和活动,久而久之这种共性形成了气氛,介子推忠孝精神开始融入到整个民俗活动当中。传统文化以空前丰富的形式体现出来并且代代相传。因此,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在这一点上,最直观也最具说服力的要属《清明上河图》了。

走进清明寒食文化的肇始地

它呈现出温吞吞的一片土黄色,细细看去,会发现,岩石表面风化得非常严重,到处都凸显着层层剥落的痕迹,那痕迹仿佛是情感的标识,在我眼中,它代表着浓郁、厚重的历史沧桑。它就是位于山西省的绵山。

这里毕竟是中原腹地,从春秋时来此隐居的介子推,唐初大败甄翟儿的李世民,到中唐时立堂修学的名相令狐楚,南宋时抗击金兵的李武功……许多历史人物的命运和她紧紧连在一起;从左丘明、屈原、庄周、司马迁,到杜甫、贺知章、白居易、李商隐、苏轼、李清照、顾炎武许多文人名士的诗文里都能找到绵山的字样。在绵山的历史上,单单被火焚烧,有确切记载的就有三次:要归隐山林的谦谦君子,要拯救家国于水火的抗日斗士,他们都曾来过这儿,企图到这片山林中寻求庇护,然后招来熊熊的山火,然后,把历史的沧桑一点点,一次次地镌刻到绵山的容颜上。

一次次走进了她,便愈加强烈地感觉到,它是一座宝藏:不仅仅是人文景观中体现出来的佛、道、儒兼容并存,还有自然山水的无所不包。这是一处上天偏爱的所在,泉、石、云、树,绵山不但什么都不缺,且各得其所。它们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也使得绵山的气质变得复杂了起来:雄伟、险峻、灵秀、清幽……你很难一语道之。

两千六百多年过去了,绵山成了道家圣地。绵山上的大罗宫,以当年介子推所看到的“大罗仙境”而得名,曾一度被破坏,现存的大罗宫,是介休市乡贤闰吉英先生在原址上所修建的,重修后的大罗宫集道教殿宇之大成,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为“天下第一道观”。

大罗宫里的那些神佛像原本散落山野,由后人收集、保护于众妙堂,共300多尊,每一个都神态自若,栩栩如生,不食人间烟火,他们见证了介子推的种种传说,也见证了绵山的神奇。

介子推的生死之迷目前还无法破解,但绵山祈雨的神奇,今天却是可以实实在在体验到的。

在绵山明道堂的一层,供奉着一座神位,上面写着“天地十方万灵真宰玉皇上帝”。这个神位是明朝万历年问山西清徐县乡民所敬献。它见证了四百年来,绵山祈雨有求必应的传奇。有地方志明确记载,从明朝崇祯十一年到清朝康熙六十一年,附近乡民到绵山祈雨等都如愿以偿。近的一次在2001年。当地大旱,清徐县王答乡的三位老人,把神位从绵山请回,祈求上天降雨。五天后,当地电闪雷鸣,好雨如甘霖下了足足两天,解除了当地旱情。

除了大罗宫为全国最大的道观建筑群,天桥景区的洞神宫、一斗泉景区的洞真宫、朱家凹的洞玄宫等庙观云集,比佛教在山上占有更显要的地位,真个是“大道之山”。绵山的不少崖壁上挂有祥铃、红灯,随风摇曳的灯、铃本是寄托人们精神的一种载体,同时也是现在展现绵山特色文化的一种精彩演出。每当夕阳西下,华灯初起,从龙头寺到水涛沟的十里长廊的悬崖绝壁之上,六十多种灯图亮起来,一时间,月亮、星辰、华灯交互辉映,恍若天上人间。

神秘的介子推,神秘的各种传奇,绵山用她的博大精深,在彩云之下建构了一个五谷丰登的世俗世界,在彩云之上则建构了一个神仙居住的世外桃源。它谜一样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就渗透在绵山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之中,绵延几千年,堪称奇异的人间仙境。

寄予清明时节的感怀情思

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清明是一个很特别的词。写下“清明”一词,就觉有一枝花从烟雨深处斜逸出来,隐隐约约的还有牧童、酒楼、只可遥看近却无的草色……

想想看,清和明是多么吉祥与爽朗的字眼,冰雪消融,

nlc202309011310

草木青青,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清明这两个汉字并列在一起,原本就应该神奇地构成生动的画面。这不,连古人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也说:“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不然,怎么会有“满阶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等诗句。

这时节,刚刚从严冬酷寒走出的人们,在蛋黄般的嫩阳下,在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中,可以如丛草般疯长的心事一样遐想:暖阳,晴空,轻风,春燕呢喃中,草木回青,万物萌发,草们伸展柔弱的胳臂,树们绽出婴儿般的嫩叶,花们氤氲着青涩的面庞,河边的柳已笼起蒙蒙烟雾,一派春色春水在天地间那么轻盈明朗。大地万物到了这时节,尽显出骨子里那点不甘寂寞的性情来,纷纷扬花拔节。即便有雨,春雨如烟,含珠的桃苞,挂露的垂柳,一齐和着那迷蒙的烟雨向您扑面涌来,令人心旷神怡。

毕竟是在美好而难得的春天了。

然而,这时节却让那一场连绵不绝的雨蒙上了凄凉。这份凄凉潮湿了人的心情,使人双眼盈满一种叫作泪水的液体。

我说的是杜牧在江南杏雨天里的那份诗意。确切地说,应该是湿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次阅读杜牧的这首诗时,心一直介于生死之间痛苦地荡漾着,是生命的沉重。“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一句人生普遍关注而又刻骨铭心的离愁别恨,让人临风回首,向逝者奉一炷感念的心香。

在农耕时代甚至现在,生者对死亡的缅怀、悼念,只能在一堆黄土处,凝目远眺,似乎这样可以望穿生死界限,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对逝者悠长的思念,才能从挥洒的清泪中找到些许安慰。逝者的肉体永远被埋入泥土深处,埋入岁月,埋入历史深处,个体生命已完全终结,而那由几个符号组成的名字却永远地埋在生者的记忆中,刻在岁月风尘都打磨不去的石碑上。人生一世,草木三秋,几十年只能匆忙消逝了。这难免让人伤怀,生前的酸甜苦辣,使人刻骨铭心。

不缓不急的雨中,浓浓淡淡的烟,是祭扫者的寄托和希冀,升腾着,升腾着,直至与漫天的雨雾连在一起。明明灭灭的火,是祭扫者的梦幻和情思,跳动着,跳动着,火焰中幻化出一位位思念中亲人的影子。

清明飘雨,像抛洒的眼泪,也许只有这样才应了这种气氛,才能给予逝去灵魂的慰藉。过了清明,冬闲的日子就戛然而止。按照农历,清明的后面是谷雨。“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紧张繁忙的一年就这样开始。一个热烈的季节就要来临了。在这季节的递嬗中,生生死死,湮灭与辉煌,一切自然而真实。

在清明节的背后,我却读懂了这个节日的深沉意义和价值。清明节的节日精神是“将生死并置”。清明节中的“悲欢离合”体现着人文价值。清明时节,面对黄土下的亲人,给予怀念是无可厚非的。通过祭奠,使人想起在过去的岁月里,与他们相濡以沫的点点滴滴,以及漂浮着人间的许多遗憾和酸楚。同时,使真正的凭吊者胸中增加了痛,会将一份洁白的心意栽在故人青草萋萋的坟上,长成温馨的慰藉,芬芳生死隔绝的漫长日子。

篇4:清明节记事优秀作文

清明节又到了,时间过得真快。转眼,爷爷已经过世三年了。记得去年清明节,我因事没能去“看望”爷爷,今年,我是去定了!尽管,我并不相信那些迷信的说法。

“清明时节雨纷纷”,果真如此,4月3日就飘起了毛毛雨,父亲怕4月4日的雨更大,不方便祭拜,便和我4月3日下午就去爷爷的墓地。我和父亲在姑奶奶家吃过午饭,就同几个叔叔伯伯循着一条乡间小道,绕过一片小树林,来到田野上,在一片萋萋芳草地前面,有几个冰冷土堆——这就是爷爷和家里几个长辈的墓。这的确是块风水宝地,视野开阔,春色尽览无余,只是这路太难走了,那被雨打湿后的泥巴田梗比冰还滑。唉!可怜我这双白鞋子啊,都成啥样了! 来到爷爷坟前,大人们在四个坟上分别插了几束花,被春雨浸润过的泥土散发出淡淡香味,其间还夹杂着油菜花的芬芳。接着,他们弄来一堆干稻草,以便烧纸钱。一张张冥钱随着火焰的蔓延而化作灰烬,在风中飘摇。“唉!要是这些冥钱真能给爷爷用的话,那就多给一些到爷爷吧,爷爷一生劳苦,还没来得及享享儿女的清福,就猝然长逝了。爷爷!您在那个世界一定要快乐啊!”想着想着,我不禁悲从中来。最后一项是鸣炮,我站到一个小水潭边,捂着耳朵看着鞭炮在闪光中“粉身碎骨”。浓浓的烟雾罩住了整片坟场,又随着绿波的翻腾逐渐散去。人也是像这样,死后就烟消云散吗?

大家都动身回去了,渐行渐远,那八角的玲珑塔终于被鲜艳的油菜花挤出了我的视野。爷爷,明年这个时候,我再来看你!

篇5:关于汤圆的800字记事作文优秀

元宵节到了,我们家又要包汤圆了。妈妈擀皮,爸爸做黑芝麻馅,姐姐做花生馅,妹妹就准备好吃汤圆的餐具。妈妈包汤圆可真厉害,他先在汤圆皮上用勺子舀了一勺芝麻馅,然后用她的双手把汤圆搓圆了,那个汤圆圆溜溜的,白花花的,吃起来一定很甜很甜。

这时,妹妹跑过来,把我拉到桌前,让我也学着包,可是我皱皱眉头,心里想:“包汤圆可真难。”我不想包。爸爸好像把我的心思看穿了,他笑着对我说:“要不我教你吧!”“这有什么好教的!”我生气地大声说。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先舀了一勺馅,然后用手搓圆,可是,馅却从皮里“跑”出来了,我看着汤圆,对他们说:“再包一个,这个不算,这个是馅太多了。”说完,我又继续包另外一个。这次不是馅多了,而是馅少了,我瘫在沙发上,哭了起来。

姐姐把我从沙发上拉了过去,耐心地对我说:“还是让我来教你吧,你跟着我学。”我听了她的话点点头,姐姐拿起了一块皮,舀了一勺馅进去,我也跟着做,可是姐姐说我错了,然后又告诉我为什么。原来,我勺的馅多了,馅不能高出勺子,也不能低过勺子。我又重新包了一个,终于,我成功了。妈妈让我们一起包汤圆,几分钟后,盘子里多出了几个雪白的汤圆。我把汤圆倒进了沸腾的水里,过了一会儿,汤圆熟了,飘出了香喷喷的黑芝麻和花生味。

篇6:关于清明节的记事作文优秀

“叮呤呤--叮呤呤”下课的铃声终于响了起来。开始包汤圆了,教室里真热闹,同学们忙得热火朝天,有议论声,有碗筷地碰撞声,还有木椅的移动声,赛过了烟火的绽放声。时高时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犹如丰富多彩的交响乐在我耳边演奏着。我抓起一撮儿,放在手心里搓一下,边搓成了一条又细又长的长条,再用手把糯米团平均分成小小方块,两只手紧贴着,上下左右的揉搓着。第一次还算顺利,可第二次,刚想搓成一条长条,却发现,糯米条硬邦邦的,上面还有几条深深的裂痕,当我放在手心里搓时,便变成了几颗小小的石子,乱得惨不忍睹。而转眼看看第一组,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不愧是经验丰富的项大妈,娴熟地搓着,很快,一颗颗洁白如玉,小巧玲珑的汤圆,真可以成为一件艺术品。再在上面点缀着几颗凝滑如脂的黑芝麻,再撒上几朵蕴含着幽芳的桂花。

过了良久,终于到我们组了,一颗颗珍珠般大小的汤圆,陆陆续续的下锅了,乳白色的汤圆变得半透明,渐渐的,变成了晶莹剔透的珍珠,刚开始,汤圆宝宝们还在水底潜水,欢乐嬉戏,全身裹着桂花的汤圆浮上了水面,好似在向我们炫耀我这件花裙子有多好看。不一会儿,锅的中心沸腾起了一些小泡泡,发出“扑通-- 扑通”的响声,一股香味注入我的鼻子,芝麻香中含着桂花淡淡的清香,一闻便让人口水直流,迫不及待的想吃到。

过了许久,教室里又喧闹起来了,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片忙碌的景象,这里人声鼎沸,物品丰富,应有尽有,有的笨手笨脚地搓成圆,有的抓起糯米团,像一位大师一样揉成了一条长条,也有块状的,球状的。一个个雪白的汤圆堆成了一座座小山,盘里的汤圆你挤着我,我挨着你。一会儿功夫,香喷喷的汤圆就烧好了,我们正在疯狂的撒糖。我用牙签将汤圆戳起,耀眼的阳光从窗外照了进来,小而玲珑剔透的汤圆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宛如身披价值连城的金银珠宝。但令我觉得吃得最津津有味的,莫过于李银滔了,他把汤圆一个一个地往嘴里送。

上一篇:车间激励机制方案下一篇:年度总结大会会后感想(有点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