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社保局人才培训管理要点

2024-05-08

2011年社保局人才培训管理要点(通用11篇)

篇1:2011年社保局人才培训管理要点

今年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部署,坚持以“改革创新、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工作主线,继续以就业和社会保障为重点,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构建和谐人保关系,努力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新发展。

全年应确保实现的目标是: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力争达到*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力争达到*人(其中“*”人员再就业人数力争达到*人);新开发公益性岗位人数力争达到*个,总数达到*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小额担保贷款*万元;养老保险扩面人数*人。养老、失业、职工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力争达到*人、*人、*人、*人、*人,城镇居民医保缴费人数达*万人。

(一)以民生为根本,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一是充分利用失业保险基金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启动失业预警机制,深入开展倡导企业不裁员活动;通过“五缓四减三补贴两协商”等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最大限度地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稳定就业。二是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引导和促进各种企业加快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通过扩大公益性岗位,使有就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都能够实现就业;通过开展各类招聘活动,引导和扶持高校毕业生等困难就业群体就业;计划举办招聘会335场。三是围绕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目标,强力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以创建“创业示范基地”、“创业一条街”和“创业就业见习基地”为载体,通过创业培训、项目推介、明星示范、小额担保等方式,带动就业。四是认真做好就业培训工作。加强培训机构管理,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打造品牌;创建大学生技能培训和大学生就业实习两个基地,采用“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模式,重点做好1000名大中专学生的技能培训工作。五是发挥劳动保障“三级”平台作用。依托“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发挥区人力资源市场和“大学生创业基地”、“教师家属创业基地”和“陕西沪陕建设机械有限公司见习基地”的作用,拓宽就业渠道,帮助更多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自主创业。六是加强就业援助工作力度。在街道社区设立就业援助员,专职开展政策宣传、就业援助、就业统计等工作,促进就业援助工作深入千家万户,切实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

(二)以和谐为基础,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一是不断深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积极做好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重点解决困难企业、集体企业和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二是健全完善医疗、生育保险制度。采取缩短医保审核办结时限、方便外地就医报销、简化生育保险保险报销程序等措施,逐步实现医疗、生育保险的全覆盖。三是改革和完善失业保险制度。认真落实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的政策措施,大力开展援企稳岗工作。加强失业调控和失业预警,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就业的作用,按时足额发放失业金。四是推进工伤保险制度改革。逐步将农民工、个体工商户及商贸、餐饮等服务业纳入工伤保险范围,不断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

(三)创新管理机制,推进公务员队伍建设。一是根据我区公务员队伍的实际需求,科学合理地制定人员招录计划,做好公务员招录和工作人员补充工作,进一步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二是创新管理机制,根据《公务员法》和上级相关配套法规,制定出台我区的公务员分类管理办法。围绕聘用制公务员开展调研,制定相关办法,报请进行试点推进。三是探索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切实可行的公务员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公务员考核与机关目标责任制综合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四是加强公务员作风和能力建设。认真落实《公务员培训规定》,开展好公务员四类培训,在科级干部中实行教育培训学分制。五是加强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继续做好公务员登记和统计工作。

篇2:2011年社保局人才培训管理要点

(一)以民生为根本,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一是充分利用失业保险基金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启动失业预警机制,深入开展倡导企业不裁员活动;通过“五缓四减三补贴两协商”等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最大限度地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稳定就业。二是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引导和促进各种企业加快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通过扩大公益性岗位,使有就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都能够实现就业;通过开展各类招聘活动,引导和扶持高校毕业生等困难就业群体就业;计划举办招聘会335场。三是围绕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目标,强力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以创建“创业示范基地”、“创业一条街”和“创业就业见习基地”为载体,通过创业培训、项目推介、明星示范、小额担保等方式,带动就业。四是认真做好就业培训工作。加强培训机构管理,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打造品牌;创建大学生技能培训和大学生就业实习两个基地,采用“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模式,重点做好1000名大中专学生的技能培训工作。五是发挥劳动保障“三级”平台作用。依托“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发挥区人力资源市场和“大学生创业基地”、“教师家属创业基地”和“陕西沪陕建设机械有限公司见习基地”的作用,拓宽就业渠道,帮助更多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自主创业。六是加强就业援助工作力度。在街道社区设立就业援助员,专职开展政策宣传、就业援助、就业统计等工作,促进就业援助工作深入千家万户,切实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

(二)以和谐为基础,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一是不断深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积极做好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重点解决困难企业、集体企业和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二是健全完善医疗、生育保险制度。采取缩短医保审核办结时限、方便外地就医报销、简化生育保险保险报销程序等措施,逐步实现医疗、生育保险的全覆盖。三是改革和完善失业保险制度。认真落实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的`政策措施,大力开展援企稳岗工作,

范文

加强失业调控和失业预警,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就业的作用,按时足额发放失业金。四是推进工伤保险制度改革。逐步将农民工、个体工商户及商贸、餐饮等服务业纳入工伤保险范围,不断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

(三)创新管理机制,推进公务员队伍建设。一是根据我区公务员队伍的实际需求,科学合理地制定人员招录计划,做好公务员招录和工作人员补充工作,进一步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二是创新管理机制,根据《 》和上级相关配套法规,制定出台我区的公务员分类管理办法。围绕聘用制公务员开展调研,制定相关办法,报请进行试点推进。三是探索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切实可行的公务员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公务员考核与机关目标责任制综合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四是加强公务员作风和能力建设。认真落实《公务员培训规定》,开展好公务员四类培训,在科级干部中实行教育培训学分制。五是加强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继续做好公务员登记和统计工作。

(四)深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积极做好军转干部安置和解困稳定工作。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聘用工作,完善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适合我区事业单位需要,特别是专业技术岗位需要的事业单位的人员招聘、引进办法。建立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相适应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加强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岗位考核和聘期考核。加快《关于深化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促进新城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相关配套制度办法的制定,推进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深化。完成年度为基层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的首次录用工作。认真做好职称评审和推荐工作。完善区管专家选拔培养办法,建立区管专家和学科带头人队伍。积极做好*市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的选拔推荐工作,力争推荐1-2名市管专家或学科带头人。认真做好军转干部安置和部分企业困难军转干部的解困稳定工作。认真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分配军转干部的安置任务。积极推进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属地化管理,加大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创业扶持力度,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落实企业军转干部解困政策,确保稳定。

继续做好街道和有关部门人员纳入财政管理工作,认真做好机改后人员流转和配备工作。

(五)认真做好退管、社保工作,努力提升人事人才公共服务水平。一是严格退休制度,认真落实退休干部两项待遇,扎实做好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退休干部生活。二是扎实做好各项社会保障工作,严格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征集支付,确保社保基金安全运行,各项支付及时足额发放。三是进一步深化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作用,努力拓宽服务领域,积极开展大、中专毕业生人事代理、档案托管、社保代办等服务工作。

(六)以维权为重点,全力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一是进一步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力争实现全区各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加强对企业劳动关系的指导和服务,发挥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作用,促进企业发展和保障职工权益相结合,创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二是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全面实施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延伸至街道、社区及企业,进一步完善区、街道、社区“两级管理,三级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劳动保障监察信息数据库;加大对劳动保障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积极会同建设、工会等有关部门,重点检查建筑、餐饮等农民工相对聚集的用人单位,督促其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社会保险;特别是重点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违法案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强劳动仲裁调解工作。创新劳动仲裁调解方式,逐步形成企业调解、基层调解和社会调解相结合的劳动争议调解体系;充分发挥基层调委作用,将劳动争议案件化解在企业、街道和社区,提高基层调委工作能力。

篇3:2011年社保局人才培训管理要点

一、组织编制“十二五”全国设备管理工作要点

精心组织、广泛调研、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充分发挥设备管理领域各方面的力量与智慧, 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主要内容:面临形势、指导思想、基本任务和保障措施, 组织各地区、行业设备管理协会编制“十二五”全国设备管理工作要点, 规划好五年全国设备管理工作蓝图, 计划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后出台。

二、组织召开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

组织召开第五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审议通过工作报告、财务报告、修改章程报告等, 选举产生第五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和领导成员。

三、进一步推进《设备管理条例》修订工作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提出的完善《设备管理条例》修订意见的基础上, 组织召开设备管理专家研讨会和地区设备管理协会的听证会, 进一步研究、汇总形成《设备管理条例》 (草案) 上报。

四、继续开展设备维修企业资质认证工作

为规范设备维修企业的经营活动, 提高企业设备维修质量, 加强行业自律行为, 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促进设备维修行业的发展, 继续开展制冷空调设备维修企业资质认证工作, 扩大各地区、行业设备维修企业资质认证试点工作。尝试开展煤矿设备维修企业资质认证工作。

五、开展第九届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表彰活动

为加强企业设备管理、表彰先进、树立榜样、提高企业设备管理现代化水平, 组织召开第九届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表彰大会。收集、汇总、分析地区和行业的推荐材料;组织专家组抽查、调研、评审。同时, 试点建设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示范基地, 推广交流设备管理先进经验。

六、做好会员单位的服务工作

做好面向会员单位的服务工作是协会的宗旨, 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宣传协会工作, 提高对会员单位的服务质量, 吸收更多企事业单位加入协会, 壮大会员单位队伍。

七、继续夯实教育与培训工作

1. 开展全国设备管理行业重大课题研究, 为职业资格认证做好探索性工作。同时, 组织开展职工职业竞赛。

2. 建立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 规范教育与培训市场。

3. 继续实施全国设备管理与技术人员职业能力教育与培训工程项目, 开展行业职业培训。

4. 做好设备管理学院的创建工作, 提高专业管理技术人员职业能力水平。

5. 继续开拓教育与培训新领域, 建设设备管理教育与培训基地。

八、努力为企业做好技术服务工作

1. 继续健全中国设备工程专家库及中国设备工程专家网的建设, 筹建互联网“中国设备医院”。

2. 继续做好全国质量信誉有保障供应商库和全国先进适用机电产品库的建设工作。

3. 做好《安全生产技术与设备》和《2010~2011年度全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绩效报告》的编纂工作。

九、大力发展会展经济

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是国民经济建设的组成部分。依托有经济和技术实力的知名品牌展览公司举办设备管理展览会, 同时组织企业参加国际会议展览活动。

1. 继续主办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汽车用品展览会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改装汽车展览会。

2. 继续会同有关单位主办2011第八届中国 (北京) 国

际冶金工业博览会和2011第八届中国 (北京) 国际钢管工业展览会。

3. 会同有关单位主办中国 (北京) 国际煤炭装备、矿

山技术与煤化工展览会暨中国 (北京) 国际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展览会。

十、发挥好设备管理宣传导向作用

通过协会会刊《中国设备工程》杂志、协会内部刊物《设备管理工作简讯》和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网站等媒体, 开展各种形式的设备管理宣传公关工作。《中国设备工程》杂志社认真出好全年各期期刊、努力扩大杂志发行及广告销售的同时, 重点加强专家团队建设, 储备坚实的技术支持;发展通讯员队伍;进一步完善网站建设;继续推进品牌活动。

十一、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工作

借鉴发达国家设备管理经验, 结合中国国情, 是推动我国设备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组织赴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考察, 组织参加第21届欧洲国家维修联盟年会、第五届世界维修会议和第24届状态监测与诊断工程管理国际会议。

十二、筹备成立亚洲国家设备管理联盟

为推动亚洲国家设备管理事业的发展, 交流和推广先进的设备管理理念、技术和方法, 加强亚洲各国人民友好往来。日本设备管理学会和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作为发起主办国的社会团体, 把亚洲45个国家、地区设备管理社会团体组织起来, 筹备成立亚洲国家设备管理联盟。

十三、继续做好专业委员会工作

整顿专业委员会 (分会) , 加强领导和管理, 按时换届, 调整领导成员, 促进专业委员会 (分会) 为协会宗旨服务, 推动设备管理事业的发展。

1. 再制造技术委员会加强组织队伍建设, 组织再制造国际研讨会。

2. 工程机械维修委员会召开第十二次全国机械维修学术会议。

3. 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委员会出版第九次寿命周期费用技术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

完成胜利油田“寿命周期费用技术在海洋重大建设中的应用”科研课题。

4. 电力设备管理分会开展电力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试点;

配合国家电监会电力可靠性中心编印《电力可靠性管理数据资料汇编》。

5. 全面生产维护委员会召开第九届全国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 (TnPM) 大会;

参加第10届海湾地区运营维护会议。

篇4:2011年社保局人才培训管理要点

1、《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

2、《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11〕64号)

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我区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09〕3号)

4、《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桂财社〔2010〕66号)

本办法所指的职业培训:包括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在岗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

本办法所称职业培训补贴资金:是指各级财政安排的用于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等稳定和促进就业的培训补贴资金。

职业培训补贴资金使用原则:一是注重统筹兼顾;二是注重资源整合;三是注重购买服务;四是注重效益发挥。

职业培训补贴的对象:

就业技能培训: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毕业年度的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以下简称“四类人员”)。

创业培训:四类人员,以及毕业年度的职业院校、技工学校毕业生。

在岗培训:企业新录用的四类人员。

劳动预备制培训:具有广西户籍的城乡未继续升学应届初、高中毕业生。

本办法所称高校毕业生是指广西壮族自治区全日制普通高校(不含高职院校)毕业生,以及区外全日制普通高校(不含高职院校)广西籍毕业生。职业院校、技工学校毕业生是指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学历教育的高等职业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毕业生。

毕业年度是指毕业时所在自然年,即1月1日至12月31日。

补贴标准及条件:

——就业技能培训:按照培训职业(工种)的不同和就业技能培训课时要求,分类进行补贴。分类补贴标准为:

A类职业(工种)为每人次1500元;

B类职业(工种)为每人次1200元;

C类职业(工种)为每人次900元。

部分职业(工种)及其培训课时分类另有列表。未列入附表的其他职业(工种),具体补贴标准由市、县人社部门和财政部门根据培训课时和成本参照本办法确定,最高不得超过本办法的A类补贴标准。

培训补贴对象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培训合格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取得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未颁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应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6个月内实现就业或创业的,按补贴标准的100%给予补贴。6个月内没有实现就业或创业的,取得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按补贴标准的80%给予补贴,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按补贴标准的60%给予补贴。

——创业培训:每人次1300元

参加创业培训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1年内实现创业的,按补贴标准的100%给予补贴。1年内没有实现创业的,按补贴标准的60%给予补贴。参加创业培训未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不给予培训补贴。

对已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创业人员,参加“改善企业培训”(IYB培训)、“发展企业培训”(EYB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的,按补贴标准的60%给予补贴。未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的不给予培训补贴。

——在岗培训:在岗培训的培训补贴标准为就业技能培训同类职业(工种)补贴标准的50%。

——劳动预备制培训:(1)培训补贴。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按《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发展改革委员会 财政厅关于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有关问题的通知》(桂人社函〔2010〕1387号)规定给予培训补贴。(2)生活补贴。对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的农村学员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学员,参照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补助标准给予生活费补贴。

政策延伸:

部分享受职业培训补贴的职业(工种)

一、A类(培训时间为300个标准学时)

车工、铣工、磨工、镗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组合机床操作工、加工中心操作工、铸造工、锻造工、焊工、金属热处理工、冷作钣金工、装配钳工、工具钳工、机修钳工、锅炉设备装配工、电机装配工、高低压电器装配工、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电工仪器仪表装配工、汽车修理工、摩托车维修工、精密仪器仪表修理工、锅炉设备安装工、维修电工、计算机维修工、手工木工、木工、机械木工、精细木工、贵金属首饰手工制作工、防水工、装饰装修工、电气设备安装工、管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家用电器产品维修工、照相器材维修工、制冷设备维修工、汽车驾驶员、土石方机械操作工、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推土铲运机驾驶员、叉车司机、装卸车司机、装载机司机、挖掘机驾驶员、农用运输车驾驶员、天车工、起重工

二、B类(培训时间为200个标准学时)

防腐蚀工、印刷工、锅炉操作工、用户通信终端维修员、机械设备安装工、混凝土工、油漆工、涂装工、钢筋工、砌筑工、架子工、抹灰工、瓦工、制冷工、船舶机舱设备操作工、农机修理工、无线电调试工、钟表维修工、中央空调操作工、中式烹调师、西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西式面点师、糕点面包烘焙工、熟肉制品加工工、调酒师、办公设备维修工、茶叶加工工、陶瓷加工工、陶瓷成型工、陶瓷烧成工、水泥生产制造工、产品质量检查工、烟花爆竹制作工、食用菌生产工、沼气生产工、鉴定估价师、中药调剂员、冷藏员、造林工、油锯工、水产捕捞工、珍珠养殖工、采煤工、烟叶调制工、烟叶分级工、二氧化钛工、氧化铝制取工、铝电解工、选矿脱水工、重力选矿工、磨矿工、化学检验工、食品检验工、纺织纤维检验工、贵金属首饰钻石宝玉石检验员、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爆破工、高炉炉前工、采掘电钳工、食糖制造工、造纸工

三、C类(培训时间为100个标准学时)

劳动关系协调员、劳动保障协理员、计算机操作员、服装裁剪工、服装缝纫工、皮箱(包)制作工、皮革服装手套制作工、皮革加工工、毛皮加工工、成产定型工、服装整烫工、服装设计定制工、制鞋工、制帽工、营业员、收银员、保安员、保育员、育婴员、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出版物发行员、中药购销员、医药商品购销员、营养配餐员、话务员、制图员、餐厅服务员、前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音响调音员、猪屠宰加工工、牛羊屠宰加工工、禽类屠宰加工工、茶艺师、评茶员、盆景工、草坪建植工、花卉园艺工、插花员、眼镜验光师、眼镜定配工、洗衣师、冲印师、修脚师、保健按摩师、足部按摩师、美发师、美容师、摄影师、竹制品加工工、缫丝工、玩具装配工、冷食品制作工、食品包装工、饲料粉碎工、饲料配料混合工、饲料制粒工、家禽饲养工、家畜饲养工、海水成鱼饲养工、海水育珠工、海水虾蟹贝类养殖员、海水藻贝类养殖工、海水水生动物养殖工、海水鱼(虾)养成工、瓦楞纸箱制作工、纸盒制作工、制氧工、保洁员、宝石琢磨工、贵金属首饰机制工、蔬菜加工工、汽车客运服务员、电子设备装接工、水轮发电机组值班员、电气值班员、变电站值班员

篇5:2011年社保局人才培训管理要点

2014年全市人力社保人才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对人才工作的部署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突出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创新,提供精准服务,努力抓好人才引进、培养、服务三大工程十项重点工作,为全面实施“**”战略部署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大力推进人才智力引进工程

(一)组织实施高层次人才和项目引进活动。调研征集企业人才和高新技术项目需求,编制需求计划,组织开展第13届海内外博士**行活动。推动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新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新招进站博士后10人,组织进站博士后开展项目研究。(牵头单位:专技处,配合单位:办公室、外专局、各区县市人力社保局)

(二)组织实施国外专家和智力项目引进活动。依托外国专家工作站和海外联络站,大力引进国外智力,年执行国家和省级引智项目50项以上。努力提升外专工作品牌,申报国家和省“外专千人计划”3人,高端外专项目2项。继续举办外国专家组织和机构代表**行活动。组团参加北京高层次外籍人才招聘会、中国国际交流大会、浙洽会,积极引进**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牵头单位:外专局;配合单位:各区县市人力社保局)

(三)组织实施**网上大学城系列引才行活动。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采取大部队、小分队相结合的方式,组团赴高校集中城市和地区引才,全市外出引才50场次,市内举办人才交流活动200场次,全年引进各类人才5万名,其中硕士及副高以上高层次人才2800名。(牵头单位:人才市场办,配合单位:各区县市人力社保局)

(四)组织实施校企合作对接活动。以用人单位和职业技工院校为重点,创新合作模式,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打造**“就业通”信息化服务平台,组织举办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对接活动,举办**市第十一届校企合作技能人才供需洽谈会,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的品牌。加强与外省市高职院校、就业部门的沟通合作,组织企业有针对性地赴外参加 “校园招聘”活动。(牵头单位:就业局;配合单位:各区县市人力社保局)

二、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工程

(五)抓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坚持企业人才优先,做好2015年度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选拔推荐工作。会同组织部门积极做好国家、省“千人计划”和“330海外英才计划”的申报和评选工作。认真做好各类回国留学人员学历认证、项目资助申报工作。健全继续教育登记考核制度,认真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六)抓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做好“职业培训包”的开发工作,年内完成15个“职业培训包”的开发,初步构建具有**特色的“职业培训包”超市。建立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的**市技能人才评价标准,推动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对评价产生的高级工以上人才给予相应的培养资助。推动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技能比武活动,全年资助一类职业技能竞赛7个、二类职业技能竞赛和15个。做好民间人才“万人计划”推进指导工作,开展人才培养、评鉴和师资培训活动。全年开展职业技能鉴定3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1万名。(牵头单位:职业能力建设处,配合单位:市职业技术培训指导中心、市公共实训基地、各区县市人社局、各技工院校。)

(七)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成立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有关政策。组织实施大学生创业创新“123”工程,建设1个创业中心、20个创业基地、300个创业创新示范点。成立大学生创业创新培训学校,建立创业创新导师团,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加强大学生创业创新信息交流,及时发布创业创新政策、资讯,编印创业创新典型案例。对各区(县、市)、市直开发区本科及中级职称以上人才引进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三、全力做实人才服务工程

(八)抓实人才工作平台载体建设。加强硕博士联络站建设,对接杭州、上海、北京三地高校,收集整理2014届**籍硕博士人才信息,推动**籍硕博士人才库建设。加强外国专家联络站建设,加强与德国ECTI、俄罗斯高校联合会的对接交流,力争新建5家外专海外联络站。推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完成柔性制造系统实训室、模具产品试制实训室、产品创新设计实训室建设。加快推进技师学院建设,提质扩容诸暨技师学院,异地新建新昌技师学院,完成**技工学校征地扩建准备工作。(牵头单位:人才市场办、外专局、职业能力建设处,配合单位:市公共实训基地、各区县市人社局)

(九)抓实企业人才工作联系制度。坚持问题导向和精准服务,扎实推进企业人才工作联系“12320”工程,建立健全收集反馈机制、宣传引导机制、交流协调机制和督查考核机制,帮助企业解决人才工作实际问题。分层次组织开展人力资源经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培训,提升企业人才工作整体水平。配合抓好高层次人才“绿卡”等服务工作,位高层次人才提供“跨部门、一条龙”服务。(牵头单位:人才开发处、人才市场办、劳动关系处,配合单位:市职业技术培训指导中心、各区县市人社局)

篇6:2011年社保局人才培训管理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环保工作会议精神,以“重环保”为契机,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宗旨,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始终秉承“既要金山银山,更要青山绿水”的发展理念,着力围绕环保“八大工程”建设开展工作,着力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发展环境,为推进林区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二、工作目标

切实做好污染减排工作,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COD分别控制在90吨和265吨以内,分别比上年削减3%和1%;新建项目环评执行率达100%;区审批项目“三同时”验收率达到95%以上;境内主要河流水质、饮用水源水质、大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等达到相应环境功能区划标准要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规模化畜禽养殖防治力度得到逐步加强。

三、工作任务

(一)着力抓好污染减排工作。污染减排是新时期新形势下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尽管市里未分配我区污染减排任务,但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全力抓好污染减排工作。

1一是强化项目评审工作。重点在项目审批上,严把项目评审关,坚决防止在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中,引进和新建国家明令禁止的污染严重的项目。

二是强化工业污染治理。重点抓好冶炼、矿山开采等行业的污染治理,落实处理措施,深挖减排潜力,提高治污水平。

三是加强管理减排。严格加强重点污染源企业的监管,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实行限期治理,逾期不能达标的依法责令关停。

(二)着力抓好金洞河流水污染综合整治。继续加大对沿河附近非煤矿山、采砂场等企业非法行为的整治力度,尤其对小金洞乡东江村境内鄢家蓬锡砂矿非法开采行为进行重点打击,并彻底取缔关停。

(三)着力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一是积极开展生态创建。突出抓好江口村、西岭坳村国家级(省级)生态示范村和金洞镇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创建申报工作。

二是努力抓好农村环保专项治理项目争取工作。切实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突出抓好金洞镇小金洞乡和石鼓源乡两个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立项申报。

三是切实加强对畜禽养殖企业的环境监管。对全区现有的畜禽养殖场全面开展一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发现问题,2及时整改;对新上的畜禽项目,认真落实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积极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与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面源污染。

(四)着力抓好行政执法监督工作。

一是努力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强化环境监管,严格行政执法,切实抓好排污收费工作,严格按照“应收尽收,足额征收”的要求,确保年度非税收入任务超额完成。

二是切实加强环境信访工作。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信访问题,加大对环境信访案件的查处力度,确保辖区内不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和重大群体性环境纠纷事件,促进林区社会和谐稳定。

(五)着力抓好环保能力建设。

一是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努力争取上级环保部门和区党委、管委对我区环保工作的进一步重视,逐步壮大和充实环保队伍,为确保全区环保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

二是努力改善工作环境。继续努力向省、市争取环境监察和监测能力建设项目专项经费及设备、设施,进一步改善办公条件,以适应新形势下环保工作的需要。

篇7:2011年全省人才工作要点1

2011年,全省人才工作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为主线,以重大人才政策创新和实施重点人才工程为抓手,加大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突出抓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加强人才工作宏观指导与统筹协调

1、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全省第二次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省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督促各级党委政府建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目标责任制。紧紧抓住编制“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利契机,把人才优先发展的重点任务纳入“十二五”规划,把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例、人才贡献率等人才发展主要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省委组织部、省发展改革委、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省辖市)

2、贯彻实施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按照《省有关部门贯彻实施〈江苏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重点任务分解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督促检查,确保

(市、区),有关单位)

5、开展人才工作理论研究。完善人才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的运行机制。围绕人才工作热点难点问题,面向全国实行人才优先发展研究课题公开招标。推进人才发展研究成果转化为相关政策举措,落实到具体实践中。(省委组织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省辖市)

6、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成立省人才发展宣传工作领导小组,逐步建立健全省市县相互衔接、各行业各部门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宣传体系。制定全年人才工作宣传方案,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在《新华日报》、《江苏组工信息》等开设专栏,广泛宣传各地各部门人才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新华日报社、省广播电视总台,各省辖市)

二、以实施“双创计划”为重点,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7、以“创新团队”为重点,实施2011年“双创计划”。实施“双创计划”创新团队、领军人才、企业博士项目,在科技、教育等领域重点资助引进国内顶尖、国际先进的创新团队20个,继续资助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400人,资助到企业创新创业的博士400人。(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省辖市)

8、做好“千人计划”相关工作。按照中组部要求,做好2011年度国家“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长期与短期项目、技园区的经验,重点打造泰州医药城、常州科教城、苏州独墅湖高教区、无锡太科园、南京雨花软件园等品牌“科技城”。(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省辖市)

12、做好对引进人才的后续支持与服务。集成科技、教育、经信、发改、文化、商务等部门的项目,支持引进人才创新创业。出台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制度暂行办法,让海外人才享受本土人才同等待遇。推行帮办制、行政助理等方式,在项目申请、政策落实等方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保姆式”、“管家式”服务。(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委组织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省辖市)

三、以实施“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为重点,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13、推进“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根据《关于实施江苏省“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的意见》,选拔首批科技企业家。整合人才科技项目、科技金融、风险投资、政府采购等资源,对科技企业家进行集成支持。(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省辖市)

14、开展产业教授选聘工作。组织推荐科技企业家和“千人计划”、“双创计划”人才111人,到高校担任产业教授,实行“双导师”制联合培养研究生,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各省辖市,有关高校)

15、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计划”。制定实施《关于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计划”的意见》,建立省市县三级培训

才和3000名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期内,省财政给予培养对象科研经费和津贴补助。2011年,选派100名培养对象到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担任高级访问学者或培训进修。在省“333工程”培训基地举办5期培训班,培训600人。在井冈山干部管理学院举办2期政治理论研修班,培训100人。(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

18、推进新一轮“六大人才高峰”行动计划。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建设二期发展规划》。完善项目与人才选拔资助办法,开展资助项目考核验收工作。组织开展第八批高层次人才项目资助工作,全年资助项目350个,选拔培养重点行业和产业领域拔尖创新人才3500人。(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委组织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

19、设立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主体班次。继续实施“千人赴港培训计划”,组织38个团赴香港培训。组织宣传部门“五个一批”人才赴境外和北京大学培训。实施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留学计划,重点资助30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到海外知名大学深造。举办文化系统优秀人才专题培训班。举办党外人才培训班。举办2期综合交通专业人才培训班,培训50人。(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文化厅、省交通厅、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

20、完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以“333工程”

市、(县、区))

23、组织开展人才科技对接活动。邀请省内外重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到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科技镇长团”所在县(市、区),与我省企业开展第三届人才科技对接会。举办“第三届产学研合作成果展示洽谈会”活动。支持办好常州“518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洽会”、淮安“科技洽谈会”、扬州“科技创新•产业合作洽谈会”等活动。(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省辖市)

24、实施江苏-北大人才合作“双千计划”。加强与北京大学合作,从我省选派1000名高层次人才到北大学习进修挂职,安排北大1000名学生和教师到江苏工作、挂职以及合作开展项目研究。(省委组织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省辖市,北京大学)

25、加快建设校企合作研发平台。建立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建设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等企业研发平台。大力推进校企联盟建设。(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委组织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

六、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推进人才资源开发

26、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实施“十二五”公务员培训纲要。围绕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换届要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服务科学发展用人导向,不断

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相关工作,以考促培,促进社会工作者能力提升。加快社会工作教育和实训基地建设,开展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培训。积极培育民办公益性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加强社会工作行业自治组织建设。加大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力度,探索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项目机制,整合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资源,积极打造“三社互动”平台。(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

七、鼓励人才向农村和基层流动,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30、推进区域人才资源开发。加大“苏北急需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2011年达到2000万元,支持苏北引进急需专业人才。深化宿迁“百名教授育百才、百名专家兴百企”活动。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意见》,支持徐州大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贯彻沿海开发战略,引导各类人才向沿海地区集聚。(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省苏北办,有关省辖市)

31、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流动。深化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项目统筹协调机制,扎实推进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加大“大学生村官”选派力度,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加大城乡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力度,继续开展定向培养农村卫生人才工作,为农村基层培养一批医护人员。扎实推进“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和“万名大学

疗机构。(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

35、深化“人才特区”试点工作。进一步拓展“人才特区”试点改革的内容和方法。支持无锡市推进国家级“人才特区”建设。把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成“聚人才、创机制、出成果”的人才特区。选择3-5家高校进行“人才强校”工作试点,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政策创新。(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

36、大力发展人才服务业。借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经验,研究制定促进人才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引进一批海外知名人才中介机构。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定期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加快培育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建立人才服务业产业基地,培育一批人才服务业的品牌企业。(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省辖市)

37、努力提升人才服务水平。着力打造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交易、创新创业融资服务和社会化人才服务“四大平台”。鼓励支持各地大规模建设人才公寓,不断改善人才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主动联系和服务“两院”院士、“333工程”培养对象以及“千人计划”、“双创计划”等高层次人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省辖市)

38、积极营造全民创新氛围。开展第四届“江苏创新创

省教育厅、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省辖市)

篇8:2011年社保局人才培训管理要点

2011年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 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国发[2010]23号, 以下简称《通知》) 为核心, 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 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 加强基础建设, 加强责任落实, 加强依法监督, 以“三深化”和“三推进”为重要抓手, 全面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 继续降低事故总量, 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 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进一步稳定好转, 确保实现"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良好开局

篇9:2011年社保局人才培训管理要点

为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档案管理,提高全省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档案管理水平,使全省各培訓基地均能按《吉林省阳光工程项目档案管理规范》要求进行档案材料整理、装订和存档。9月24日~10月11日期间,省阳光办用时8天,在长春市东煤宾馆和逸都宾馆分四期举办了全省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档案管理人员培训班。参加培训的有全省各项目县阳光办的工作人员和全省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档案管理人员,共计313人。

培训班由省阳光办副主任王艳梅主持,阳光办主任邱玉林出席并讲话。省阳光办副总工张晓燕对《吉林省阳光工程项目档案管理规范》进行了详细解读,对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立卷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吉林省阳光工程项目档案管理规范》是省阳光办于2010年制定的,在2010年试行过程中,各地阳光办和培训基地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今年,省阳光办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又召开了研讨会对档案规范进行修改和完善,对许多存档材料制定了模板,使档案信息更加完整,形成了存档材料统一、立卷统一、卷皮统一、标签统一、目录统一、报表统一的标准化、规范化的档案管理模式。

通过培训,参训人员对《档案管理规范》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对规范的要求更加明确,达到了预期的培训效果。为保质保量地完成全省2011年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省阳光办供稿)

篇10:2011年社保局人才培训管理要点

2011年全市干部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2010-2020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和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继续推进大规模干部培训工作,努力建设“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三宽型干部,努力为把“常熟建成同类城市中城市环境最为秀美、文化事业最为繁荣、富民强市最为协调的现代江南名城的目标”提供人才保障和支撑。

一、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干部头脑。

1、把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党校主体班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抓好全市领导干部大规模轮训工作。(组织部、党校)

2、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契机,围绕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的同时,重点进行科学发展观、党史、国情和市情教育;围绕提高干部的道德品行和精神境界,重点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反腐倡廉教育和党性教育。(组织部、党校、纪委)

3、加强对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的指导检查。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专题报告会和领导干部定期学习、定期调研制度,继续实施中心组理论学习旁听制度。(宣传部、组织部、机关党工委)

4、推进读书自学活动。鼓励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定期向领导干部推荐在职自学书目。(组织部)

5、在全市青年干部中举办“青年读书活动”,设立“青年论坛”,开展读书交流,撰写心得体会。(组织部、团市委、党校、社科联)

二、围绕打造全国同类城市中“城市环境最为秀美、文化事业最为繁荣、富民强市最为协调”的目标,持续推进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

6、扎实推进领导干部培训。结合乡镇党委换届实际,以增强岗位履职能力为重点,组织局镇领导干部赴中央党校或浦东干部学院参加公共行政管理能力提升班,重点加强执政能力、创新能力、管理社会能力的学习,切实增强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组织部、党校)

7、强化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以“党校+名校”的培训模式,切实加强中青年后备干部的教育培训,举办第19期局镇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举办第3期年轻干部能力素质3A训练营,全面提高年轻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组织部、党校)

8、突出急需人才专题培训。在新加坡举办组织人事干部人力资源专题、工会工作专题和审计、税务专题、政法系统等4期研修班,进一步学习借鉴外国经验,增强服务转型 发展的能力;结合岗位职责要求与不同类别干部的特点,大力推进国内高校专题化培训,举办城乡一体化建设和金融创新与资本运作专题培训班,切实增强干部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组织部、发改委、经信委、住建局、商务局、金融办、党校)

9、突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培训。选送1126计划企业赴日本举办转型升级研修班。举办企业上市投融资管理专题研讨班、清华总裁班、百名职业经理人研修班。继续实施“百名民营企业未来领导者成长促进计划”,不断增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能力。(组织部、发改委、经信委、工商联、团市委、党校、上市办)

10、加强公务员初任培训和任职培训。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对新录用的国家机关公务员、参照人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开展以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共服务、廉洁从政、依法行政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内容的初任培训,提高执行政策、服务群众、依法办事、社会管理等方面的能力。继续抓好纪检干部、党务干部、政法干部、工会主席、女干部和女性后备干部等专题培训。(人社局、纪委、组织部、政法委、总工会、妇联)

11、加强基层干部培训。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为主要培训内容,举办一期社区党组织书记专业理论培训班,提高社区党组织书记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 力,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前社会发展的情况、各地社区工作的最新成果和国内外社区建设的现状,推动社区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举办村主任培训班,进一步增强村干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抽调大学生村官骨干进行培训,努力提升进村大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组织部、党校、人社局、妇联、团市委、民政局)

三、整合培训资源,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2、注重需求调研与分析,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强干部培训需求调研,切实将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个体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确定培训项目、制定培训计划。(组织部、党校)

13、制定“十二五”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加强调查研究,起草制定全市干部教育“十二五”规划。(组织部、党校)

14、做强做优“菜单式”讲座品牌。进一步加强与清华大学合作,选好讲座主题,拓展高水平、高质量师资渠道,全年举办讲座10期。(组织部、党校)

15、完善“常熟市干部在线学习中心”平台,加快课件的更新速度,加强网站的维护和管理。(干教办)

16、推进在职学历教育,继续实施“双百硕士”培养工程,年内出台资助办法,资助已取得各类研究生文凭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攻读人员。(干教办、人社局、科技局)

四、强化管理协调,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宏 观指导,保障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深入开展。

17、发挥市干教办的牵头抓总作用,加强统筹管理协调和信息沟通,充分调动和发挥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干教办)

18、严格办班计划申报审定制度,科学合理地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计划,避免多头调训、重复培训。认真完成省委组织部、苏州市委组织部下达的各类班次调训计划。(干教办)

19、坚持实施教育培训项目管理制度。按照“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培训项目化管理,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各有关单位)

20、严格学分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常熟市干部在线学习中心学分考核系统”的积极作用,切实将学习培训情况作为干部考核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干教办)

篇11:2011年社保局人才培训管理要点

2011年全国税务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紧紧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工作主题,大力实施人才强税战略,启动“十二五”税务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发展规划,以专业化培训为主线,以“统筹、改革、提升、加强”为着力点,规范领导干部培训,加强高素质专业化骨干培训,创新一线人员岗位培训,进一步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统筹性、针对性、实效性,全面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战略任务,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和效益,发挥教育培训在建设学习型税务机关中的引领作用,为促进税收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搞好统筹规划,奠定“十二五”时期教育培训改革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税收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各级税务机关要制定好、实施好“十二五”时期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不断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统筹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是要突出前瞻性。按照中央和税务总局党组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要求,着眼未来税收事业发展改革需要,体现税收工作形势任务发展的新特点,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运用税务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近年来形成的一系列新经验,做到既符合实际情况,又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前瞻性,确定目标,突出重点,明确任务,分步推进。二要体现针对性。各级税务机关、税务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和培训机构要认真总结“十一五”时期税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经验,查找影响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和效益的体制、机制及组织管理、条件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思路,制定解决措施;三要力求具体,便于考评。各项工作既要有明确的思路,有具体的目标要求,又要有可操作性。主要目标既要适度超前、鼓舞人心,又要实事求是、切实可行,做到量化指标,便于考评。

二、实施“三支队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

(一)规范领导干部培训。以增强把握全局、依法行政、科学管理、带领队伍、开拓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二五”规划的学习培训,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胜任领导工作、熟悉业务工作和综合协调工作的水平。税务总局举办1期司局级主要领导干部“十二五”规划专题研讨班,5期司局级领导政治理论和税收业务培训班,1期司局级领导干部任职培训班,培训司局级领导干部500人次左右;安排13期党校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39期处级领导干部业务培训班,培训2000人次左右;安排1期国税系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根据需要安排14期处级领导职务人员任职培训班,确保国税系统新晋升处级领导职务人员在提任后1年内参加税务总局统一组织的任职培训;安排6期县(市、区)税务局局长培训班,培训300人左右;安排5期总局机关司处级领导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班,培训550人左右。

各省(区、市)税务局要重点加强对科长、分局长、股(所)长等基层一把手的培训,按照《税务系统公务员任职培训实施办法》(国税发[2011]23号)要求,规范新任科级以下领导职务人员任职培训,提高其履行领导职务的责任感和胜任能力。

地税系统司、处级干部政治理论类培训原则上按当地组织人事部门的规划执行,可自愿参加税务总局举办的此类培训。税务总局举办的税收业务类培训,地税系统司处级干部应按规定参加。

(二)加强高素质专业化骨干人才培养

根据税收执法、综合管理和专业技术等三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和岗位需求,以总局、省局、地市局三级人才库建设为依托,以税收工作急需和紧缺的专业人才为重点,科学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标准,采取递进式集中学习、关键岗位跟班实践、专题调研、实战案例研讨、事务所实习等方式,大力开展分系列的高素质专业化骨干培训。税务总局将以提高处理复杂问题和综合管理能力为重点,安排1080人次左右的税收政策法规、税务稽查、反避税、税收经济统计分析、纳税服务、信息管税、纳税评估、大企业税收管理等岗位系列的骨干培训;以提高服务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为核心,安排420人次左右的文秘、财务管理、政府采购、督查内审、人事管理、教育培训、纪检监察和党务等方面的骨干培训;以提高岗位胜任能力为重点,安排300人次左右的信息技术、税收科研、教学和后勤保障等专业骨干培训,为人才库培养后备力量;配合执法类公务员职级管理试点工作,研究制定反避税、财务会计等知识水平测试方案。各地在骨干人才培训上,要把新培养目标与以往开展的岗位能手、标兵选拔结合起来,既要注重老骨干、老能手、老标兵的继续培养深造,又要实行动态管理,及时选拔发现补充新的业务骨干。

(三)创新基层一线干部培训

适应执法类公务员改革试点需要,在深化“六员”培训的基础上,明确基层一线人员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类别全体人员的岗位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以提升一线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岗位胜任能力为重点,探索建立基层一线人员岗位胜任能力测评体系,继续推进分岗位专业化递进培训。税务总局安排10期700人左右的业务培训班,为基层一线干部队伍培训提供示范,并培养部分基层培训兼职教师;继续实施“智力援西”工程,安排18期培训班,培训900人次,另外安排3个讲师团送教上门,为西部省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急需专业人才提供支持。各省(区、市)税务局重点负责组织实施基层一线业务骨干和基层培训兼职教师培训,为一线人员脱产培训、在岗学习创造必要条件,并综合运用岗位练兵、业务比武、网络培训等多种培训形式,确保一线人员培训和学习制度化、经常化。各地要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务系统公务员初职培训实施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11]21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全国税务系统税务人员执法资格考试与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结合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10]73号)文件要求,对所有新录用干部进行初任培训,使其具备上岗工作的资格和能力;继续组织执法人员资格考试,实现初任培训和税务执法资格考试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

三、大力推进教育培训改革创新

(一)改革培训计划生成机制。建立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培训机构和干部所在部门培训计划协调会商机制,把需求调研作为培训计划生成的必经环节,组织开展深入细致的需求调研,准确把握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需求,以此为依据设计培训项目,提出教学计划。

(二)改进创新培训内容。按照“三三制”的模式,在党校司处级干部进修班教学中,三分之一课程安排理论教育,致力于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重点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教育,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依法行政)、党的历史、国情和形势教育;三分之一课程安排知识教育,致力于提高干部的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重点抓好提高推动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能力所需知识技能的培训;三分之一课程安排党性教育,致力于提高干部的道德品行和精神境界,大力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群众路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重点开展忠于党和人民、尽职尽责工作、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拒腐防变的教育。在各级领导干部培训项目中必须做到“廉政教育进课堂”,至少安排4学时廉政教育讲座或廉政基地警示教育。

(三)创新培训方式。建立以组织调训为主、自主选学为辅的干部参训机制,倡导巡回培训、干部互教互学、业务讲学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完善组织调训制度,严格执行调训计划申报制度,加强统筹协调,避免多头调训、重复调训和多年不训。积极推进干部自主选学,以“供、选、教、管”等关键环节和配套制度建设为突破口,为干部教育培训提供多样化途径。总局将在部分司处级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进修类项目中尝试安排部分自主选学项目。

(四)进一步改进培训方法。改进培训班次设置方式,推广专题研究、短期培训、小班教学,突出按干部类别开展培训。倡导异地培训、挂职培训、递进式培训、分段式培训,探索后备干部个性化定制培训制度和跨地区合作培训模式。引入学习型组织建设理念,坚持以学员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导向,倡导行动学习。在提高讲授式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加大研究式教学力度,增加案例式教学比重,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情景模拟式等教学方法。

(五)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考评。研究修订《税务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考评办法》,加强对税务机关组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和干部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价,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激励约束机制。严格执行干部学习培训情况考核制度,全面考核干部的学习态度、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学以致用等情况。要将干部学习培训期间的表现纳入干部日常监督管理范围。建立健全干部培训工作与干部管理工作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使干部教育培训成为培养、发现和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渠道。开展述学评学考学活动,将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作为各地区各部门和干部所在单位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税务总局将通报税务系统2010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考评情况,部署2011年考评工作,并将借助干部培训管理软件,重点检查省税务机关及培训机构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档案情况。

四、加强培训保障体系建设

(一)加强培训机构建设。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兴校、改革强校,明确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功能定位,整合优化培训资源,充分发挥扬州、长沙和大连三所院校及各省税务干部学校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积极推进税务干部院校的新建、改造工程,加快形成培训能力。税务总局教育中心将对申请转为省税务干部学校分校的培训中心,有步骤地分期分批组织审批。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税收事业发展需要和干部队伍状况,合理确定税务总局和省属培训机构专职教师数量,通过引进、培养、调整等手段,改善专职教师队伍结构。大力选聘优秀领导干部、知名专家学者、基层一线优秀干部等担任兼职教师,并对其组织不少于20天的培训者培训。完善专职教师挂职、进修、调研相结合的知识更新机制,试行“双向挂职”制度,保持教学与税收前沿工作的一致性,促进教学与税收实践进一步结合,防止知识陈旧,教非所需。税务总局将安排6期专职教师培训,每期50-60人,为期4周;10期兼职教师培训,每期70人,为期3周。进一步提高专兼职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课程开发和培训组织管理水平,将教师培养成行业税收管理的专家。按照择优入库、动态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完善税务总局、省局两级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为实现优秀师资资源共享创造条件。探索建立符合税务干部教育培训特点的师资准入和退出机制,引导优秀师资积极参与干部教育培训。

(三)加强教材课程体系建设。按照适用性、前瞻性、及时性和时代性要求,以资格类、岗位业务类和高层次人才能力提升类为基础,着手开发建立税务系统专业化系列岗位培训大纲和教材体系,满足新录用人员初任培训、科处级领导干部任职培训和高层次人才专业研究需要。按照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加强对税收专业硕士和高等教育税收专业核心教材编审指导,加强对税收成长性人才的引导。进一步开发案例式教材、网上课件、电子化教材和配套读物,提高税法宣传、税收知识普及的效果。借鉴和推广基层税务机关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经验、方法,把基层的典型经验和案例研发成为指导性的培训课程,使税务干部能够掌握方法,学到技巧,成为某一行业的专家。以专业化培训为主线,开展教育培训科研工作,推动税务教育培训理论和培训教学实践的结合。

(四)加快网络平台建设。整合优质培训资源,优化网络培训服务,大力推广在线学习,不断扩大培训覆盖面,把网络办成广大税务干部获取知识、交流经验的主要平台、税务文化传播的有效媒介和学习型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税务总局教育中心要加强对税务系统网络培训的组织指导,加快远程教育培训管理平台建设,集中力量完善教育培训管理系统和培训课件,促进系统内网络培训的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各省局要在门户网站建立网上培训学院,或委托所属培训机构建立专门远程培训网站,开展本地区税务干部的在线培训、考试和培训管理,满足干部个性化、多样化学习需要。

(五)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税务总局从2010年起将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专项经费预算。各级税务机关也要按照《干部教育培训条例》和有关财务制度的要求,逐步将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专项经费管理,完善经费“跟着项目走”的管理办法,探索建立经费“跟着干部走”的使用方式,促进经费向优质培训资源流动,提高教育培训经费使用效益。要严格干部教育培训经费使用范围,禁止变相旅游等违纪事件发生。要规范培训机构培训收费和培训开支项目,坚决杜绝乱收费、变相收费、返还管理费等违法违纪行为。

五、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促进税务教育培训工作实现新跨越

(一)落实领导责任,改进管理方式。各级税务机关要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税收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规划,亲自部署,亲自要求。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要积极履行综合规划、宏观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和制度规范职能,依法维护税务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权益,为干部学习培训提供必要的保障。要以“培训对象、培训计划、培训内容”为抓手,增强“统筹性”。要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加强与其他干部管理部门的沟通协作。要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工作指导,实现由办培训向管培训转变,由抓微观向抓宏观转变,由管具体事务向管方向管政策转变。要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二)加强调查研究,健全制度机制。切实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调研,了解基层干部培训需求,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度建设,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权益保障、竞争择优、考核评估和监督约束等方面配套制度。税务总局通过《干部教育培训月报》及时宣传基层经验,反映调研问题,并择时召开专题座谈会。

(三)加强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各级培训机构要按照“严谨治学、按需施教”的要求,建设良好教风;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建设良好的学风;按照“求是、守纪、和谐、进取”要求建设良好的校风。要加强管理,既要为学员提供优质服务,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又要敢抓敢管,营造良好的学习秩序。要坚持研究无禁区、讲台有纪律,引导教师坚持党性、严谨治学、以德施教,把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引导学员带着问题参训,联系实际研讨,寻求用新理论、新知识破解难题的途径和办法。要按照《税务系统培训班质量评估办法》(国税发[2011]28号)要求,开展教学质量评估,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培训班质量评估工作。

上一篇:新入护士长述职报告下一篇:广告灯箱租赁协议书广告合同广告位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