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建构游戏小动物

2024-05-06

中班建构游戏小动物(通用14篇)

篇1:中班建构游戏小动物

中班游戏活动:小动物找家

教师:王欢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与同伴进行交流,讨论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身体素质锻炼,让幼儿的更好的与人交流,知道动物分别有自己的家,体验在游戏中的快乐。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游戏。

活动领域:健康领域 活动目标:

1、练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跑、跳,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

2、能找到空的位置,不推他人。

活动准备:

在场地的四角摆放小猫、小鸡、小兔、小鸭的标记,表示小动物的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跟着教师随音乐一起做模仿操。

二、基本部分

1、新授游戏。

幼儿四散站在场地中间,教师说:“轻轻走,轻轻跑,我的小猫喵喵喵”,幼儿边学小猫边向小猫家走去;教师说:“爱吃虫子,爱吃米,我的小鸡叽叽叽”,幼儿边学小鸡边向小鸡家走去;教师说:“黄黄嘴巴大脚丫,我的小鸭呷呷呷”,幼儿边学小鸭边向小鸭家走去;教师说:“长长耳朵三瓣嘴,我的小兔”,幼儿边学小兔边向小兔家走去。

2、幼儿游戏1-2次后改为跑。(提醒出汗多的幼儿注意休息)

3、表扬遵守游戏规则和能找到空位置的幼儿。

活动延伸:

建议幼儿回家后在家人的指导下制作各个小动物的家。活动小结:

通过本次游戏活动,幼儿们都能够遵守游戏规则,而且大多数幼儿都掌握了走、跑、跳、投等基本动作,有个别幼儿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游戏。孩子们参与游戏的兴趣浓厚。

篇2:中班建构游戏小动物

1.之所以选择这节活动,是因为在前段时间参加的区语言组活动中,我对听说游戏有了一定得了解与认识。

(1)定义:严格地说,听说游戏不是儿童自发组织的游戏,是由教师设计组织的、儿童有兴趣自愿参加的教学游戏。

(2)特征:a.目标内隐于游戏中b.规则即为语言学习的重点内容c.活动过程中逐步扩大游戏的成分

(3)主要类型:a.语音练习的游戏b.词汇练习的游戏c.句子与语法练习的游戏d.描述练习的游戏

(4)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a.创设游戏情境,引发幼儿兴趣b.交代游戏规则,明确游戏玩法c.教师指导儿童游戏d.儿童自主游戏

(5)语言教育目标:a.帮助幼儿按一定规则进行口语表达练习b.在听说游戏中提高幼儿积极倾听的水平c.培养幼儿在语言交往中的机智性和灵活性.

2.教学目标:《幼儿园教育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而发展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去拓展幼儿的经验,提供语言发展的条件。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上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1.学习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动物的主要特征,并尝试编成谜语。2.能听懂并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积极动脑参与编迷猜谜的活动。3.体验听说游戏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在本次活动的目标中提到:培养幼儿对听说游戏的兴趣,学习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动物的主要特征,听懂并理解游戏规则。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围饶着这一目标进行教学,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中班上册幼儿年龄比较小,平时玩游戏都是让小朋友进行猜谜,而本次活动中还要求幼儿自己编谜语,所以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幼儿尝试编谜语猜谜语。

二、说学情

中班上学期幼儿年龄在3岁左右,他们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他们对游戏特别感兴趣,所以幼儿在集体游戏时情绪高涨,通过这次游戏活动,幼儿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在游戏中结合生活经验学习描述动物特征,开动脑筋大胆的进行编谜语、猜谜语,给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说话表现的机会。

三、说教法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法是因为3岁多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我用图片、头饰让幼儿去直观感受,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采用游戏法是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游戏能充分地表现自我,大胆说话认真倾听。

四、说活动程序

本次活动我根据听说游戏的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设置游戏情景,引发幼儿兴趣。出示城堡图,认识守城人,知道想要进城有规则,激发学的欲望。

(二)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并帮助幼儿理解游戏规则,引导幼儿学习儿歌,并尝试创编谜语。在了解游戏规则的基础上,让孩子明白要将此游戏玩起来,必须学会里面的儿歌,并且会编谜语、猜谜语,也是本节活动的重难点所在。

(三)教师引导幼儿游戏。多次的示范,这其中也有一定的层次性,先由老师带领然 后老师逐渐退出,到幼儿能自主游戏。

篇3:中班建构游戏小动物

一、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建构主题, 让建构目的更明确

主题选择要源于幼儿的生活, 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建构主题如果是幼儿自主发现的, 孩子们肯定会有一定的兴趣来建构, 他们也一定会乐于参与建构游戏。在以往的建构过程中, 我们要么没有主题, 让孩子在建构区自由的操作、随意的拼搭, 幼儿的建构没有目的性, 不能专注的完成活动, 要么老师确定了主题, 只要老师一声令下, 孩子们便“机械”地分成几堆, 搬抬选择玩具, 熟练地按一贯的搭建方法去造, 教师包办代替孩子选择搭建内容、代替孩子设计。整个搭建中孩子只是在机械的模仿。可大家反思过没有, 这样的建构主题是幼儿感兴趣的吗?是幼儿乐于建构的吗?于是我班在选择建构主题时, 我和孩子商量讨论后, 决定以孩子最熟悉又比较感兴趣的环境“我的幼儿园”为主题。

二、有目的的观察, 丰富幼儿对周围生活的感性认识

幼儿建构内容是在认知基础上对周围环境、物体的再现和创造, 幼儿对周围生活中的物体和建筑有较细致的观察和了解, 有丰富而深刻的印象, 是开展结构游戏的基础。在进行“我的幼儿园“主题搭建时, 我带幼儿在幼儿园进行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 观察“幼儿园”楼房的色彩、形状, 观察房子的门和窗户的位置关系、观察大楼的位置关系, 观察幼儿园的楼房和大门、沙池、风雨操场、玩具摆放等环境的布局。 在第一次的“我的幼儿园”主题建构活动中, 幼儿搭建房子的形状、结构没有突破以前的模式, 搭建的楼房还是几块方块积木直直的垒上去, 孩子不知怎样去搭建沙池、升旗台, 在对幼儿园环境布局时, 孩子们似乎无从下手。于是在第二次建构游戏时, 我利用散步活动让幼儿再次观察, 使对幼儿园环境布局有丰富而深刻的印象, 同时我对幼儿园的每个环境都进行拍照记录, 并将照片展示在结构区, 在此基础上, 我和幼儿共同利用照片设计“我的幼儿园”主体建构布局图。以弥补直接观察的不足, 使他们能掌握物体的特点, 有目的的进行创造性建构游戏。

三、提供充足适宜的材料, 满足游戏需要

结构游戏的材料是幼儿进行结构游戏的物质基础。在投放材料时, 除考虑种类多样、新颖, 数量要充足外, 更重要的要考虑材料的提供是否适合本次活动的建构。同时还要为幼儿准备各种类型辅助材料, 如: 卷纸筒、橡皮泥、易拉罐、吸管等辅助材料以及周围可以利用的其它材料做替代品。

在第一次搭建我的幼儿园时, 结构区的小龙选择了易拉罐和软体积木搭建幼儿园的楼房, 由于易拉罐不易衔接、垒高, 孩子每次用易拉罐达到5到6个时, 罐子就倒了。孩子连续尝试了几次, 都没有成功, 最后孩子放弃搭建, 将易拉罐摆成一排当打击乐器使用。在那一边哼着小调, 一边用长形积木敲打乐器。此次建构时, 由于材料的提供不适合, 使孩子放弃游戏进行创造, 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 于是孩子根据材料去想象创造其它玩法, 让孩子偏离了本次建构主题。在第二次建构尝试中, 我在结构区投放了以乐高材料为主的建构材料, 乐高易于衔接、垒高、拼搭。于是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自主探索搭建了园厅、大门、沙池、玩具等等。孩子在整个搭建过程中没有谁去放弃游戏, 都在围绕主题全神贯注的搭建。在第三次活动中, 灵儿搭建好升旗台后, 发现没有旗杆, 于是找来吸管当旗杆、用科学区的旗子绑在旗杆上, 做好后不停的在那欣赏鼓掌。孩子们还使用辅助材料制作了路灯、幼儿园的小树等。孩子在一次次创建中“幼儿园的主题“一次比一次丰富”。孩子从中体验到了搭建的快乐。从幼儿确立主题、选择材料、寻找替代品的过程中看到了他们自主游戏、想象创造的能力, 更看到了幼儿依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自主探索中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技能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建构游戏必须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能, 将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创造性再现出来, 方法和技能是结构游戏的支柱, 需要老师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获得。

对于中班孩子来说, 主要引导孩子运用组合、拼插、垒高、围合等结构技能及平衡、配色等结构知识进行建构, 在搭建“我的幼儿园”时, 我先让孩子想想如何搭建, 房子、滑滑梯、沙池、升旗台等是什么样子的, 需要哪几种材料, 怎样组合等, 然后才建构。幼儿在探索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讲解、示范材料的插长、围合、加高、连接等技巧。幼儿在学习基本的拼插技能同时, 我又做一些比较形象、较精致的范例摆放在结构区醒目处, 引导幼儿欣赏, 从中起到兴趣的激发、结构技能的暗示、创造思路的诱发等, 从而发挥环境刺激的作用, 帮助他们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技能。

五、幼儿分工合作, 明确搭建任务

结构游戏能够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 为了完成共同的结构游戏目标, 幼儿开始学习协商、分工、合作。在游戏开始之前, 在幼儿按意愿自主选择分工的基础上, 引导幼儿运用竞聘、轮流、猜拳等方法分组及协商分配搭建任务。在第一次搭建我的幼儿园时, 我发现孩子们的合作分工意识不强, 自己拿着积木都在搭大楼, 于是我先引导孩子分工, 自由选择一个内容 (大门、园厅、风雨操场、玩具、楼房、升旗台、大楼) 搭建。 这样孩子的分工明确以后, 孩子、搭建的目的性更强了。通过第一次的尝试, 在后面的搭建活动中孩子逐渐学会自由组合、分工任务进行建构。知道在搭建时事先协商游戏的主题和目标、所使用的材料等, 如果有不同的意见也会在大家共同的讨论中得到解决。开始游戏以后, 幼儿就按按照分工的内容进行合作, 共同完成结构作品。在结构区, 涵涵很快完成了自己搭建的沙池, 于是主动去问旁边正在搭建大楼的晨晨, “你的搭完了吗? 要不要我帮你。”在这过程想中, 孩子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 学会主动去帮助别人, 与人合作。在遇到矛盾的时候, 幼儿必须学习如何解决矛盾, 互相协商解决的方法。结构区, 小熊和淞淞为了争做大楼发生矛盾, 谁都不想让步, 最后两人选择共同搭建, 搭建中还商量一人负责当参谋、 递材料, 一人负责搭建。两人学会了解决矛盾, 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合作搭建, 合作成为了游戏成功的“阶梯”。

六、启发指导, 保证幼儿的建构活动顺利进行

由于幼儿的社会经验和知识有限, 建造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少问题, 教师应仔细观察, 了解幼儿各自的水平和需要, 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像“我的幼儿园”建构活动, 芊芊和灵儿小朋友用齿轮积木围成沙池以后, 就无所事事了。于是, 我走到她旁边, 一边表扬一边启发“你们搭建的沙池很美观, 但沙池里面好像缺了点什么?”两个看了一会儿图片忽有所悟:“噢!里面好像还有玩具!”我连忙说:“那你们能再建一些东西进去吗?建好以后肯定有很多小朋友去玩”还没等我话说完, 灵儿连忙说:“老师, 我们还可以在里面做一个滑滑梯, 在里面放一些工具玩沙”于是她就去找来同伴一起用了乐高建了一个简单而形象的滑滑梯。用美工区的工具做了一些玩沙的工具, 并在里面放了几个小朋友。完成后激动的向我介绍:“老师, 可以在沙池里玩了”可见, 教师有目的的诱导启发, 能极大地激发幼儿联想, 不断创建出新的内容。

七、建立常规, 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

幼儿在进行建构游戏时, 经常会为争夺同一材料而发生争吵, 或将材料乱扔。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让他们自觉建立并遵守基本游戏常规。 如懂得谦让, 用正确的方法使用, 有顺序地取放, 用完放回原处等。每次活动前幼儿自选自取游戏材料, 活动后自己收拾整理。慢慢的良好习惯就逐步形成, 变“老师要我这样做”为“我应该这样做”。

八、作品欣赏评价, 为再次建构寻找新的亮点

幼儿创造的成果, 需要得到夸奖、认可, 并希望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在引导幼儿欣赏作品时, 我们更应注重同伴之间的评价, 同时, 老师在观察中要善于发现问题, 在评价时有重点的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孩子思考, 找出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 为下次再进行创作做铺垫。让孩子在一次次的建构中体验到了成功感、自豪感。

通过一学期建构游戏的尝试, 不仅丰富了幼儿的主观体验, 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 更重要的是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 学会了分享与合作, 尝试开拓与创新。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幼儿家庭教育大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0.

[2]朱家雄.上海学前教师参考用书.试验本.生活活动.2~3岁[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法, 2002.

篇4:中班建构游戏小动物

关键词:幼儿教学;游戏;合作行为

一、观察现状的描述

1.典型行为镜头1——“你再去搭一座吧”

建构游戏开始了,金奇和周涵选择搭运河上的桥,刚开始两人用芙蓉板和原木积木合作搭了一层桥面,这时候金奇用大型的圆形插塑作为桥墩增加了第二层桥面,周涵觉得这个方法很不错,想用相同的方法搭第三层桥面,金奇看到后不同意周涵的办法,把他搭上去的材料拿掉了,并对他说:“你别搭上去了,你可以再去搭一座桥啊!”周涵就用这些材料在旁边开始搭第二座桥。在接下去的游戏时间里,两人就分别搭建自己的桥。

2.典型行为镜头2——“连桥”出现了

教师在指导一旁搭建立交桥的幼儿,引导幼儿能不能把游戏现场的桥连起来。金奇和周涵听见了,运用两块芙蓉板把已经初步完成的两座桥连了起来,并模仿搭立交桥的方法用芙蓉板和PVC管将立交桥延伸成为运河上的第三座桥,并高兴地欢呼“连起来,连起来喽!”

3.典型行为镜头3——“跑了一个”

金奇的桥完成以后,看见运河的护栏还没有完成,就去找来大型的圆形插塑帮忙搭建护栏,看见教师新拿出的小型插塑后又去搭建运河边的绿化。周涵一直在整改自己搭建的桥。

4.典型行为镜头4——“我来教你”

教师拿出框里的成品装饰树对金奇说“可以把这个材料利用起来。”金奇正在搭建小型的插塑,就建议站在一旁的小朋友“你去把这些树放在护栏的这一边吧”(另一边已经摆放了不少他们用插塑搭建的绿化)。见小朋友还没有听懂他的意思,他就走到护栏边一边说明,一边用手势比划解释。小朋友明白过来了,就按照金奇的主意,用装饰树装饰护栏。

二、幼儿游戏行为的解读

从镜头1和镜头4的观察中可以发现,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了初步的合作意识,有明确合作的目的性,即合作完成运河公园的搭建,而自己则要负责“桥”的建构。在游戏过程中可以看到幼儿之间有协商的现象,有初步的分工与交流,当金奇和周涵在搭桥的过程中出现分歧的时候,金奇会通过协商分工,给予同伴建议——“你再搭一座吧”,使得搭建工作能够顺利得开展;在协调护栏绿化装饰部分的时候,金奇能够根据搭建的现状,给同伴分配任务,建议同伴装饰另一边,使得护栏的建构能够顺利开展。在这两个过程中,金奇表现出一定的合作能力,能运用分工、协商等方法与同伴友好合作。

从镜头2中建构“连桥”的兴奋点可以看出,幼儿对于相互关联的建筑形式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对于合作的成果会有较强的满足感。

从镜头3的观察中可以发现,幼儿合作游戏持续的时间相对来说较短且随意性较大。建桥小组的这两名幼儿只是在游戏的初期进行了短暂的合作,在之后的游戏过程中各自搭建自己的桥,虽然有相互模仿的行为,但是没有太多行为和语言上的交流。当其中一人完成自己搭建的部分以后,并没有去帮助自己的合作伙伴,而是去参与了其他的搭建活动,我认为他们的游戏行为更倾向于平行游戏而不是合作游戏。

三、在建构游戏中提升幼儿合作能力的几点思考

1.以图片为媒介,让幼儿明确合作建构的目标

在这次的主题性建构游戏“运河公园”中,搭建的内容是很多元化的,有运河上的桥、小学、高架桥、停车场、河道护栏、幼儿园、房子等,看得出幼儿已经有了一些游戏经验,对这些搭建的内容也比较熟悉,但是在搭建过程中出现场地分布不均衡,在推进策略的应用上,教师采用明确合作要求的方法,即先商量、再分工、后操作,通过布局图或者地面规划图的使用,合理地规划游戏场地,让幼儿带着目标去建构,激发幼儿对成果的期待,调动幼儿的合作建构意愿,提高幼儿合作建构的水平。

2.以标志为信号,强化幼儿小组合作的持久性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没有明确分工,讓幼儿自主选择合作对象进行搭建,但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小组意识不强,与小组同伴的合作性行为少等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地运用分工牌或者手环等方式,让幼儿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分工,增强幼儿小组合作的意识,增进同伴间的合作行为。

3.以师幼互动为契机,激励幼儿相互合作

游戏过程中,教师对建构的效果有较多的指导,但是对幼儿在游戏中的合作行为没有明显的关注。当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合作的行为或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当幼儿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矛盾时候,应该引导幼儿分析矛盾发生的原因,并通过语言鼓励、行动参与等形式,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建立幼儿再次合作的自信。案例中的周涵和金奇如果能通过再次合作共同修复倒塌的桥,幼儿合作的成功感会更加强烈。

4.以交流分享为平台,让幼儿学习合作的方法

篇5:小动物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1、通过对手影的想像、添画,塑造出各种小动物的形象。

2、对手影添画活动感兴趣。

3、乐意帮助同伴,共同战胜困难。

活动准备

1、将大树、小草等布景布置在幕布的背面,用投影仪从幕后打出影子。

2、手影饰小蜗牛,大灰狼、小兔。

3、故事录音。

活动过程

一、交待内容,引起兴趣。

1、教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看影子戏,听故事,请小朋友仔细看,认真听。

2、放录音:

一天,有一只小蜗牛到河边去河水,一只狼走过来对他说:

“这河里的水是我的,你为什么要喝我的水?”小蜗牛说;“这水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怎么是你的呢?”

狼说:“我说是我的就是我的,你喝了我的水,晚上我要来吃掉你!”说完,狼就走了。

小蜗牛回到家里,想起狼说晚上要来吃他,就哭了起来,一只小兔走来,看见小蜗牛在哭,就问:

“小蜗牛,你为什么哭啊?”“狼说晚上要来吃我。”小兔说“不要紧,晚上我你。”

二、引导幼儿想像

1、提问:我们看到的影子戏和平时看到的儿童片有什么不同?

引导幼儿说出是用手影表演出来的。

2、教师:小蜗牛为什么要哭?谁愿意帮助他?怎么帮助他?

3、幼儿互相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我用手影变出 ╳╳小蜗牛

三、幼儿操作

将自己手影变出的样子印画在纸上,并添画出小动物的形象。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出不同的小动物小蜗牛,重点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幼儿。

四、。

用实物投影仪将幼儿想像出的小动物投射到幕布上,

篇6:中班建构游戏小动物

1.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感受音乐的美,并创造性的表现美。

2.能听辨出mi.sol.la ,并能初步理解三个音在五线谱上的关系。

3.能遵守游戏规则,提高合作能力。

1.老师与幼儿共同讨论,根据小鸡,小兔。小鸟的体型。特征,确定它们代表哪个音。

2.幼儿自选小动物的头饰,进行游戏。

3.教师连续弹三个音,最后停在一个音上,戴着与这个音相应头饰的小朋友找与自己同类的小伙伴抱在一起。

4.违反游戏规则停玩一次。

1.教师将花皮筋在地上拉成五线谱状,并将三个音的卡片放在相应的地方,引导幼儿观察三者之间的关系,说说:谁的家最高,谁的家在中间,谁的家最矮。

2.说明游戏规则:幼儿根据听到的音乐自由表现,音乐停,小动物迅速站到自己的家内。

3.游戏进行两遍后,提高难度。由教师扮演狼,音乐一停,狼就要出动。提醒幼儿快速反应,否则就会被狼抓住。

篇7:中班建构游戏小动物

活动目标:

1、知道加法含义,初步理解加号,等号和数字的算式中的意义。

2、在游戏中积累加法运算的经验,感知加法的有用性。

3、积极主动地和同伴合作,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精神。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废旧报纸,每个幼儿3张。

2、各种颜色的彩笔幼和人手1盒,透明胶或双面胶。

3、记录表

4、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游戏:“作圈圈”。

(1)教师:小朋友,瞧,老师今天带什么来了?你们看出来,我的圈是用什么做的吗?那我们今天来玩一个套圈比赛的游戏,好吗?可是老师没有那么多圈怎么办呢?那我们自己用报纸来做一些圈圈怎么样?

(2)教师:请你们找个同伴,两个人一组做三个圈,你们要先商量好谁做1个,谁做2个,然后像老师这样把报纸慢慢地卷起来,圈成一个圆筒,然后用透明胶或双面胶把这个地方粘住,再把两端接起来,在外面裹几圈透明胶,这样圈就做好了,然后任意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颜色涂在圈圈上。

(3)教师:做好圈后要在表格里记录,像这个表格一样在左边一栏写上你的名字或用图案代表你,(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在中间一栏记录你做了几个同,在最后一栏涂上你做的圈是什么色的。

(4)幼儿制作圈圈,教师巡回指导。

2、请幼儿展示自己的记录,并学习3以内的加法。

3、打开幼儿用书,完成练习。

教师讲解题目意思和做题方式,并指导幼儿答题。

答完题请幼儿读一读算式,并说出每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篇8:中班建构游戏小动物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导引

一、游戏生成

在开展建构游戏前,有三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建什么?”“怎么建?”“用什么建?”解决这三个问题是游戏开展的前提。这三个方面又刚好涉及到幼儿的认知能力、建构经验,以及建构工具。

(一)直观体验,了解运河结构。我们都知道建构是需要前期知识经验的,前期参观运河后,孩子们对运河周边的建筑物的外形特征和结构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后期建造运河公园打好了基础。(二)经验积累,打好游戏基础。进入中班,幼儿已经有平铺、延长、围合、间隔、盖顶等搭建技能,有搭建过桥、高架、护栏、幼儿园、高楼大厦等多样建筑物,并且单一的作品之间会有结合,成为一个相对整体的内容。

二、游戏历程

(一)设计图生成,幼儿尝试规划。案例中看得出在搭建过程中出现场地分布不均衡以及材料投放不合理的情况,程程的爸爸是工程设计师,他将生活经验迁移到游戏中,提醒了小朋友可以利用设计图来设计运河公园各个建筑的分布。通过设计图的使用,合理的规划游戏场地,孩子们带着目标去建构,提高了合作建构的水平。(二)材料层次多元,幼儿自主选择。在案例中可以看出游戏材料的层次性还不够凸显,案例2中顶顶为了拿取自己想要的彩色积木,无意推翻了城堡幼儿园,这时材料投放不合理造成的。这也就需要老师在材料的投放上要丰富层次性与结构性,准备充足的量,保证每个孩子都有自主选择材料的权利;比如提供粗细不同的PVC管,用来搭建高架桥等;提供长短不一的芙蓉板,引导幼儿搭建地下隧道灯;或者提供小型插塑玩具,如小木片,细化作品,从而满足幼儿建构不同物体的需求。

三、反思推进

其实在上述的整个游戏过程中,矛盾的焦点在于——收费站如何建,以金奇为代表的幼儿生活经验相对较为丰富,能把生活中的经验迁移到游戏中,而另一方幼儿坚持要把船开过桥洞,他们认为金奇破坏了游戏规则,导致游戏无法进行,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没有收费站,游戏还能不能进行?教师该如何给孩子的游戏进行支持?为更好地推进幼儿的游戏行为,根据聚焦问题,我也及时进行了反思跟进。

(一)合理使用,玩转游戏材料。在用搭建桥梁的时候,幼儿选择用圆柱型的木头做桥墩,而桥面选用长条性木头,结果桥面往上搭两层后总是倒塌。老师采用提问的方式:“仔细看看,桥为什么会倒呢?”这时,幼儿不再重新搭建,而是仔细看起来:“桥面上面太重了,桥墩太轻”“那用什么做桥墩更好呢?桥面可以换什么材料?”于是幼儿在教室内找开了,有的拿旺仔牛奶罐、王老吉罐,有的拿奶粉罐,有的往养乐多里灌沙子。经过大家的尝试,一致同意用奶粉罐当桥墩,桥面选用长条芙蓉板。不仅使幼儿知道了如何选择材料,还使他们通过自身的“错误尝试”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二)丰富经验,提高游戏水平。如:幼儿已经意识到高速公路上的收费站,这一场景的图片或者视频可以提供给幼儿观察参考,让幼儿尝试在模仿的过程中进行创造,利用架高、镂空等技能在桥洞里设计一些个性化的收费站,提高幼儿在搭建桥方面的技巧,从而提升整个游戏的水平。(三)问题情境,增强挑战性。如案例二中,老师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引导金奇发现了收费站出口的设置问题,利用问题情境,怎样使对向的船只顺利通过,如何开设双向出口,这对孩子来说又是一大挑战,同时还可以利用船只的大小,让孩子设计收费站出口的大小,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对桥梁进行架空等,增加游戏的挑战性。(四)适当退位,自主解决问题。如:收费站成立后,运河里的船只都能正常开了,可是收费站的人员又有问题出来了,“你过收费站应该刷卡的。”老师说:“对哦,那怎么办呢?没有卡我们就过不去了。”顶顶跑到班里拿来了区角游戏的区角牌,说:“我们就用这个牌子代替卡吧。”当孩子出现问题时,老师采取退位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从而保证游戏的正常开展。(五)有效评价,推动游戏发展。中班可让幼儿参与评价,自我评价的培养有益于增长自信心,让他们谈谈游戏中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或不愉快的经历,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比如:教师启发幼儿讨论:对下次游戏有什么好的建议?还需要增加哪些搭建或辅助材料?帮助幼儿拓宽思路,逐渐丰富场景、材料、主题、情节,从而在交流分享环节中启发幼儿生活经验,讨论解决幼儿游戏问题,这正是推进游戏开展的好时机。

四、成效

活动中孩子主动尝试并掌握新的建构技巧,探索了各种材料的多种使用方法:如围拢、覆盖、联结、中空等、整合辅助材料的使用。

通过游戏的观察使我重新认识到建构游戏价值区别于集体教学,这些过程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中班幼儿,了解他们的游戏兴趣、建构水平和发展规律。我们体会到:要支持孩子的发展,不能只用眼睛盯着看,更应该倾听孩子的声音,懂得为他们提供放松、自由的空间,用爱去滋养他们、关注他们、推进游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利娜.中班结构性游戏案例美丽的公园[J].山西教育:幼教,2014,11.

篇9:小动物找吃食(中班)

1.认识一些常见动物,并能说出这些动物爱吃的食物,以了解食物与动物的关系。

2.熟悉轮流游戏的规则,体验与他人合作游戏的快乐。

准备:

1.用KT板自制游戏底板一块,底板中间的转盘上贴上猫、鼠、兔、鸡、鸭、狗、猪、羊、牛、猴、象、熊猫等12个动物的图案,底板四边各配黄色6格长条纸一张(见图1)。

2.食物卡片若干,包括青草、竹子、香蕉、桃子、虫子、肉骨头、小鱼、肉、胡萝卜、米饭、小虾、蘑菇、青菜、老鼠、花生、玉米等(见图2),每种食物卡片2~3张。

玩法:

1.游戏前,两名幼儿面对面坐在桌子前,并确认谁先玩。

2.游戏时每人轮流转动一次红色指针,观察指针停在转盘哪个动物上,先说出该动物名称,然后思考该动物爱吃什么,同时到盒中找出相应的食物卡片放置到自己面前黄色长条格的第一个格子里,并说:“××动物爱吃××”。比如,一个幼儿拨动转盘指针,看到指针停在熊猫上,就说“熊猫爱吃竹子”,然后将找到的竹子卡片放在自己面前的黄色长条格子里。接着由另一个幼儿拨动指针,依次轮流游戏。

3.待所有格子都放满食物卡片后,幼儿回忆自己所放食物分别是哪个动物爱吃的,如“竹子是熊猫爱吃的食物”“花生是老鼠爱吃的食物”,全部说对即游戏成功。

规则:

1.每次游戏只能由一个幼儿拨动指针。

2.食物卡片要放满自己面前长条纸的所有格子,幼儿要能全部回忆出这些食物是哪个动物爱吃的,才算成功。

3.如果幼儿找不到或找错了指针所指动物爱吃的食物,则游戏轮空一次。

评析:

“小动物找吃食”可以配合“动物世界”主题活动进行。它既适合幼儿独自玩,也适合二至四人一起玩。

根据中班上学期幼儿的学习特点,教师可以在幼儿独自游戏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主动邀请玩伴一起玩。教师指导的重点是观察幼儿是否理解轮流游戏的规则,观察幼儿是否注意观看玩伴的游戏,在没有轮到自己游戏时是否能有意识地等待,这不仅是为了引导幼儿内化游戏规则,也是为了提升幼儿与他人合作游戏的社会认知与社会情绪能力。

为了提升幼儿的认知经验,教师可将自然界中“一种动物只吃一种食物”“一种动物可吃多种食物”“一种食物只被一种动物吃”“一种食物可被多种动物吃”等知识隐含到游戏中,以帮助幼儿了解动物生活习性的独特性、多样性及相对性,例如,在游戏中,教师有意地让“老鼠”既出现在动物转盘中,又出现在食物卡片中,旨在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为幼儿在以后游戏中了解有关生物链的知识打好基础。

篇10:中班建构游戏小动物

设计背景

小动物们啊很可爱,但是小朋友们对他们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我们可爱的小动物们到底有些什么可爱的地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活动目标

1、在猜猜找找情境游戏中,发现动物皮毛花纹的不同。

2、在和小动物一起玩捉迷藏游戏中,进一步感知动物的外形特征。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重点难点

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动物的外形特征。

活动准备

画有动物身体的拼图若干、许多的树叶。

活动过程:

一、找找说说,森林里的动物朋友

活动导入:去森林里找小动物

森林里有这么多的小动物,可是他们躲起来了,我们一起去把他们找出来吧

二、拼拼玩玩,动物的花花衣

1、森林里的小动物还会躲在哪里呢?我们再去找找看吧!看看找到了什么?吹开树叶,找出动物拼图。

2、拼图游戏

提问:这三个动物朋友身上的花纹都是什么颜色的?那花纹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三、找找黑夜里的小动物

1、我们小朋友真厉害,在树叶里找到了6个小动物,这次呀,小动物们躲的本领更大了,看看你还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2、幼儿运用宝贝卡,以填补的方式,将小动物呈现出来。

教学反思

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捉迷藏”游戏形式,贯穿活动始终,不仅使幼儿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研究兴趣,在操作规程过程中有的孩子找到了小动物,这时发现成功孩子非常感兴趣,因为孩子很奇怪怎么才能找到一只可爱的小动物呢?活动使我深刻的体会到,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创新,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实践经验,创做出更多更好的操作材料、创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给幼儿们恰如其分的指导,融入孩子当中并以幼儿的心态、兴趣和目光去参与教育和教研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大胆的去动手、动脑,发挥自己的天性去搞更多的小发明、小创造。让幼儿在实践中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并在每节课后都有及时总结经验,认真反思,为今后的科学活动奠定坚实科学的基础。

篇11:中班建构游戏小动物

幼儿园中班游戏活动教案:

小动物找家

活动目标:

1、练习走跑动作,提高走跑动作的协调性。

2、学会在走跑活动中保护自己。

3、提高幼儿的竞争能力,促进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4、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活动准备:

1、场地四周挂有小狗、小猫、小兔标志各一个,小猫、小狗、小兔头饰若干。

2、欢快的音乐磁带。

3、幼儿用书第3册第36页。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入:随音乐进入场地

今天天气真好啊!徐老师带你们去动物园玩,宝贝们跟我一起来。

二、基本部分:

1、认识小动物的家

师:宝贝,瞧!大森林里小动物盖了很多漂亮的房子,我们来认识是谁的房子

(幼儿参观小猫、小兔、小鸭的家)

2、准备活动

师:大森林的空气真新鲜啊!宝贝们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筋骨,请起立

(幼儿跟师随音乐做热身运动)

3、我们玩变变变的游戏

师:今天徐老师带来一个神奇的魔术棒,魔术棒告诉我要把听话的宝贝变成可爱的小动物来玩游戏,请宝贝闭上眼睛

变变变,变成可爱的小花猫(师帮幼儿戴头饰,幼儿演示小花猫走路)

变变变,变成可爱的小白兔(师帮幼儿戴头饰,幼儿演示小白兔走路)

变变变,变成可爱的小鸭子(师帮幼儿戴头饰,幼儿演示小鸭走路)

4、带领幼儿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

(1)师:小动物们快快来啊,我们一起玩找家的游戏

A、幼儿随老师做运动

师:轰隆隆,轰隆隆,小动物们天要下雨了,我们回家吧,瞧!我们回家的路上要过独木桥,要爬过草地,哪个勇敢的小动物能演示给我们看怎样过独木桥和草地(表扬勇敢的小动物)

B、幼儿尝试过独木桥、草地的方法

谈话:你们觉得过独木桥、草地应该注意什么?

师小结:过独木桥时可以把胳膊平举在身体的两侧,这样可以保持身体的平衡,不要推,不要跑,不要挤我们分成两组一个一个来要注意安全,过草地膝盖要触到垫子上,小心注意安全,我们回家吧

C、小动物们雨停了,太阳出来了,我们一起去山坡看太阳啰,过草地独木桥时要注意安全啊,火车要开动了,小动物们要跟上啊

师:呼呼呼,呼呼呼,山坡的风很大啊,小心着凉我们回家吧,哎!小动物们回家的路上要钻过山洞,我们应该怎样钻山洞啊?(表扬勇敢的小动物)

师小结:钻山洞时,要把双手放在头上,保护头部不要碰伤,不要挤不要推我们分成两组一个一个来,注意安全,回家吧!

玩了一天都累了,我们回幼儿园吧,回家的路上宝贝要注意安全啊

6、放松活动:

教师和幼儿一起听音乐模仿小动物跳舞。

(小动物回到家以后高兴极了,它们还跳起了舞。我们大家来学一学,它们是怎样跳舞的?“小猫洗洗脸、小兔蹦蹦跳、小狗摇尾巴……”

三、结束部分:

这节课主要是让幼儿在各种游戏中锻炼走跑的协调性

四、活动延伸:

幼儿用书第三册第36页,操作练习。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篇12:中班建构游戏小动物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训练幼儿的听觉,使他们能随音乐的变化而变换自己的动作。

2、通过有趣的音乐游戏,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并培养幼儿表现音乐的能力。

3、培养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小动物的头饰每人一个、玩具枪两把、音乐磁带、布置场景用的大树三棵。

活动过程:

1、在音乐“小鸟飞”伴奏下,要求幼儿手臂柔软,作碎步学小鸟飞自由地飞入活动室入坐。

2、歌表演《我爱我的小动物》

3、谜语引出许多小动物,幼儿来模仿动物。“屈,老师.教,案,网”

a、圆圆眼睛白白毛,长长耳朵真灵巧,爱吃萝卜爱吃菜,一蹦一跳真可爱.(兔子)

脸上长鼻子,头上挂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辫子。(大象)

瞳孔遇光能大小,唱起歌来妙妙妙,夜半巡逻不需灯,四处畅行难不倒。(猫)

生来性暴躁,身穿黄皮袄,自称山中王,别猜它是猫。(老虎)

b、除了我们猜过的小动物,你还喜欢那些小动物?(幼儿自由发言后可以学一学小动物的动作。

4、音乐游戏“动物与猎人”。

a、欣赏音乐ABC段

b、教师讲述故事(带音乐)幼儿边听音乐边听故事。

c、教师交代游戏的玩法后,幼儿分角色表演音乐游戏。

5、教育幼儿要爱护小动物

6、教师领着幼儿学小猫走路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学大纲中指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重视音乐能力的培养;教给幼儿简单的音乐技能;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活动很好的完成了。幼儿在活动中参与度很高,集体游戏时都能积极参与。

篇13:小班音乐游戏:小动物和包子

[关键词]音乐游戏 幼儿教育 体验 感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9.192

设计意图

乐曲《小兔和狼》是一首AB两段体结构的乐曲,A段音乐轻快、跳跃,B段音乐沉重、缓慢,整首曲子节奏感强,旋律在重复的基础上又有变化与发展,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容易引起小班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自发地用动作表现与创造。

根據乐曲的这一特点,我创设了做包子、藏包子的游戏情境,这样的故事情境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为了引导幼儿更好地进行节奏感知和体验,在A段做包子环节,我引导孩子用动作合拍地表现做包子的流程:如揉面、擀皮、包馅、捏褶等;接着引导幼儿倾听B段音乐,理解故事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激起小班幼儿极大的参与热情,有效帮助幼儿体验音乐所表现的内容,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

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的AB结构,合拍地表现揉面、擀皮、包馅、捏褶等情节。

2.通过图谱和对老师、同伴的观察模仿,掌握音乐与动作匹配的规律。

3.玩做包子、藏包子的游戏,体验参加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小兔和狼》、制作包子图谱、盖布,幼儿围坐成圆形。

活动过程

(一)了解制作包子步骤.尝试跟随音乐制作包子.引发幼儿兴趣。

1.师:看,(包子模型)这是什么?小朋友喜欢吃包子吗?你吃过什么馅的包子?

幼:我吃过菜包、豆沙包、肉包、萝卜丝包、奶香包……

2.师:今天,让我们来当一回点心师,也来学着做包子。谁知道包子是怎样做出来的?让我们试一试!

(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贴出制作包子的流程图,并哼唱乐谱引导幼儿尝试用动作表现揉面、擀皮、包馅、捏褶的动作。)

师幼小结:原来做包子首先要揉面,然后擀皮儿,接着包馅儿,最后捏褶。

(评析:幼儿看到包子、回忆起吃过的不同馅儿的包子,从而产生做包子的愿望,出示流程图谱:揉面、擀皮、包馅、捏褶是为了让幼儿更形象、更直观地跟随音乐创编出做包子的动作,教师跟随幼儿动作哼唱出乐曲的旋律,更好地为幼儿随乐而动作了铺垫。)

(二)幼儿看图谱,跟随A段音乐做动作,感受在身体不同部位做包子的乐趣

1.看图谱听音乐,幼儿在自己的不同身体部位做包子,玩2-3次。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看着图谱做包子吧!

师:Wow,香喷喷的包子做好啦!闻一闻,香不香?

2.在同伴身体上做包子,感受身体接触的快乐。

师:除了可以自己做包子,还可以跟朋友一起做包子呢!看看,我是在朋友的哪里做包子的?

师:你们也想这样一个接一个地在朋友背上揉面做包子吗?应该怎么做?

师:原来我们像开火车一样一个接一个转过去坐,就可以了!让我们试一试!

师:这次让我们再换一个地方揉面,看看能不能做出包子来。

小结:小朋友真能干,做出了许多美味的包子!

(评析:幼儿跟随A段音乐做包子,每一次做包子后,教师都神秘地出示包子宝宝模型,请幼儿闻一闻、尝一尝,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拉近了师幼间的距离;为了让幼儿反复随乐合拍表现做包子而乐此不疲,教师创设了做甜包子、做成包子、与同伴身体接触接龙做包子的情境,不断给幼儿新鲜的刺激,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

(三)倾听B段音乐,理解故事情境,并随音乐玩藏包子的游戏

1.师:好吃的包子出笼了,可是在包子们睡觉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儿,我们听一段音乐,猜猜发生了什么事儿?

2.师幼倾听音乐B段。

幼:是大灰狼出来了/包子的香味引来了大象/也可能是贪吃的小猪来偷包子了……

师:你们猜的这些都有可能,这些可爱又贪吃的动物朋友闻到了包子的香味,跑过来把一个包子藏起来了。究竟是哪一只包子不见了呢?

师:现在你们都是好吃的包子宝宝,我是谁啊?(贪吃的XX)我要来啰!

3。播放音乐B段,玩小动物藏包子的游戏。

师:睁开眼睛找一找,哪只包子不见了,我们大声喊出他的名字,把他找出来!

(评析:幼儿倾听B段音乐,根据音乐缓慢、沉重的节奏大胆想象故事情境,教师及时肯定幼儿的想法,并跟随幼儿的想法进行角色扮演,在乐句结束处藏起一个幼儿。其他幼儿大声喊出被藏幼儿的名字,待找出后,引导该幼儿用亲一亲、抱一抱的亲昵动作去感谢找到他的朋友。整个过程中,幼儿有强烈的存在感,沉浸在他们自己主宰的游戏情境中,快乐无比。)

(四)完整倾听音乐AB段,玩做包子、藏包子游戏

1.师:这次我们要把做包子、藏包子连起来跟着音乐玩一玩,想想,是什么地方包子宝宝开始睡觉的?

幼儿跟随音乐在各自的身体部位做包子,教师角色扮演藏起一只包子宝宝。

2.师:还有哪个勇敢的包子宝宝想被藏起来的?这次让我们跟朋友一起做包子吧!有谁想来当贪吃又可爱的小动物的?想想,小动物是在音乐的什么地方把包子藏起来的。

幼儿跟随音乐一个接一个在朋友的身体部位做包子,扮演动物的小朋友在音乐结束乐句藏起一个包子。

3.师:这次做包子的师傅不小心把盘子打翻了,包子们的位置都乱了,来,宝宝们找个跟刚才不一样的位置坐下来吧!让我们再换个不一样的地方跟朋友一起做包子吧!

篇14:中班建构游戏:船

游戏目标:

1、能围绕主题合理利用辅助材料进行拼插,自由选择游戏材料。

2、能大胆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能与同伴合作。

3、爱惜自己和同伴的作品。游戏准备:

船图片若干;船成型范例若干;大炮弹插塑、小炮弹插塑;大宝石花、中号雪花片、大号雪花片积塑材料等。各种塑料饮料瓶、泡沫塑料、各色皱纹纸、橡皮泥、小旗、蜡光纸。游戏过程:

1、出示幼儿和家长共同制作的作品,让幼儿观察各个作品制作使用的材料。

2、幼儿分组建构,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搭建出自己最喜欢的船,并大胆运用辅助材料进行建构。

游戏前交代:

1)、收拾材料时,应先把辅助材料拆掉整理清楚,再整理结构材料。2)、两人商量好谁收拾什么材料。

3、游戏结束,教师组织幼儿相互观赏作品,并针对幼儿建构情况进行评价。充分肯定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建构能力。

上一篇:社区工作策划书下一篇:三八妇女节活动策划优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