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去奶奶的葬礼

2024-04-15

死去奶奶的葬礼(共4篇)

篇1:死去奶奶的葬礼

我奶奶的葬礼

2003年阴历八月十四,早上一翻身起床眼皮就不住地跳,两边都跳,跳得非常难受,跳得心里直发慌。每次眼皮跳成这样时总有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所以心里很是郁闷,明天就是八月十五了,明天就是中秋节了,会有什么事呢?

傍晚,我拎着月饼水果回到了家。一进家门,一种不祥之感由心底升起——院里冷冷清清,家门紧闭!“妈!妈!”我忐忑地大叫起来——没有回应!正惶惑间,大嫂来了,告诉了我噩耗:奶奶快不行了,爸妈还有姑姑他们都到老屋那了„„我的心阵阵发凉、发沉„„虽然奶奶的年事已高,虽然对这步早有心理准备,但真到了这个时候,心还是有莫大莫大的哀痛!

头脑空空、两脚飘飘地到了老屋,门大开着,一眼就能看到直直地躺在铺在正中央的席子上的奶奶,爸爸妈妈跪在一边,两个姑姑跪在一边,他们全都默默地低着头,谁也没觉察到我的到来。我没跨过门槛——没有勇气、没有力气,我就在门外看着我躺在地上的奶奶,之前,我是没想过会是这样的!一点也没想过会是这样的——我慈祥的奶奶竟然干瘪成了木乃伊一样!那么小!那么短!悲伤压得我心口发痛。我默默地呆呆地退到墙角处蹲下,拼命地捂紧嘴巴不让自己号哭出来,眼泪却是怎么抹也抹不住„„终于,平静一点了,我撑着墙站了起来,走进了屋里,跪在了奶奶的脚下。“抹(我父亲那一代叫妈妈为“抹”,另:叫爸爸为“兄”)啊,力(我小名)回来看你了”小姑说,“现在是下午六点一个字”大姑说。之后便是静寂,我低着头默默地跪着,脑海一片空白„„“抹啊!啊!抹啊!抹啊„„”忽然听到爸爸他们大哭大号起来,我知道,是奶奶走了!“现在是下午六点两个字”大姑哭着号道,“力一个字回来,那抹两个字走”大姑又号了一句。我冲了出去,到刚蹲过的墙角蹲下,拼命地哭、拼命地号„„

不久听到有人轻喝:都别哭那么大声。抬头看到来了几个堂叔伯,我拼命地捂住嘴,把声音抑住,爸爸他们的哭号声顿时也抑了下来。堂叔伯都进了屋去,他们跟我爸妈姑姑商量着奶奶丧事的安排„„天黑下来了,屋里亮了灯,虽是八月十四,月光却是淡淡的,朦朦胧胧、凄凄凉凉地弥漫在院子里,墙角处却是黑,的,我蹲在黑暗中一只手捂着嘴一只手不停地抹泪,感觉眼睛又肿又痛,鼻子硬绷绷的„„

不知过了多久,听到有人叫我先出去避避,我起来出到了院门外,那人说还不行得走远点,我只好抹干泪继续往外走。走出不远发现巷子里站了一些人,再看那些路岔处都站满了人,依稀辨得人人穿的都是白衣服,一时我又涌出泪来,想不到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有这么多人来送我奶奶!“力啊,就在这里等就行了”有人叫住了我还拉了我一把,我停下,站到一黑暗处,背靠着墙来支撑自己„„

又不知过了多久,“行了”有人叫了起来,大家就都往我家老屋走,到了院门口都停了下来,我默默往前走,人都无声地给我让出道来,到了院门前,看到地上铺着席子,姑姑哥哥嫂嫂他们都跪在席上,大嫂抬起头拉了我一把,我就在她边上跪下了。姑姑他们都小声地抽咽着,我只感觉眼睛干干的、痛痛的,流不出泪来,就只默默的跪着„„过了一会,老屋里有人大声叫了起来,我没听清叫的是什么,一时间铛、号都响了起来,接着我爸我妈出来了,他们都穿上了麻衣,头上还披了白布,腰间系着镰刀。爸爸佝偻着,妈妈紧紧扶着他,爸妈刚在最前面跪下,就抬出了棺木,停在了我们面前。“啊,啊,啊,啊啊啊„„”一时姑姑她们都哭了起来,“嘿!嘿!”爸爸发出了又深又沉的哀号。“ 你们别哭,别哭!”围着的人都抑着嗓子不无担心地提醒我们。“呵呵呵 „„”我悲号了几声后就拼命地咬住嘴唇,抬起头来呆呆地看着棺材。那棺材一直放在爷爷奶奶的屋里,我们都见惯的,此刻却显得那么高、那么大,还漆了红漆,一种从没有过的惊栗一阵阵地从我心头掠过,我只感到身体、脑袋阵阵发麻„„有人过来问爸爸:“都打理好了没?”“都给了钱了。”“那应该没事吧。”“都应答了。”那人走开了,一会,劈劈啪啪地烧起一串鞭炮,接着有人大声叫道:“吉时到,送海婆(村里人都这样称呼我奶奶)上路!”有人在棺边烧了些纸钱,脚夫们就抬起棺木往对面的巷子走去,我们都起来跟着走,还没走出多少步就停了下来,前面的人叫:“柴丛子梗住路了,走不了。”有人急应道:“千万别让金棺碰到地,我们过去开路。”一阵悉悉嗦嗦地,有人赶到前面砍柴丛子了,我们就静静地站着等,听到有人长长地哀叹:“作孽呀,以前老人走都是走大道,现在却来走这种巷子弄”。“是啊,听说梧才公葬了两个一月了才被挖起来。”“嘘!嘘!”又静默了。“走了”前面的人叫了起来,又烧了一串炮,还扬了几把纸钱,还有人嚷了几句什么“借路”,“请让道”之类的话后队伍便继续往前走。平时,横巷是很少人走的,更没人清理,也就会长起柴丛子,路也就不断地被梗住,送丧的队伍就只能走走停停的。一路上,不时要烧一串炮,扬几把纸钱,而每烧炮扬纸钱时便照样有人嚷起“借路”,“请让道”之类的话,送丧的队伍中弥漫着一种诡秘而又庄严的气氛。淡淡的月光,照得路迷迷糊糊的,辨不真切,走起路来深一脚浅一脚的。农家人浅浅的脏水沟就挖在横巷里的,踩到了便得一脚泥一脚水的,不时听到有人“啊”一声,那肯定就是有人踩到水沟里了。大家就这样艰难地往前挪着,不知过了多久,终于穿出了那些小巷绕到了大路上。队伍停了下来,有人大声叫了起来:“大家这么有心来送海婆,辛苦啦。“金井”就在前头了,除了孝子孝孙,其他人就都回去歇啦。”好一会都没人有动静,那人就又叫了几遍,队伍这才开始散去。我站着没动,看爸爸哥哥他们护着棺去“金井”。月光淡淡地漫着,原来大家挨着走没觉得什么,现在人群散开了猛觉得好恐怖,再加上大路这里空旷,更是感到月光中浸漫着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诡异。我是孙女是不能送奶奶去“金井”的,但我本打算就在这等爸爸他们回来,然而此刻我感到头皮阵阵发麻,心里无比地惊怕,忙小跑着赶上前面的人,跟他们一道回村去了。也许是因为太累了,所以除了记得回到家时感觉家里很凄凉,以及见到妈妈,妈妈还跟我讲了几句话外,我连妈妈当时讲的是什么,当晚我睡在哪屋,怎么睡的,以及那年的八月十五是怎么过的都记不得了。

如今,奶奶逝世已有九个年头了,我深感安慰的是奶奶还可以睡到她的“金井”里,我想,奶奶在九泉之下也就安心了。奶奶一生与人为善,乐观豁达,由于白内障,晚年的奶奶都是在黑暗中度过的,但从没听过她有半句怨言。以前家里穷,爷爷奶奶底下会跟人家讲:我们这些穷骨头死了只能包破席了。每听说村里有谁备好了寿材,他们就无比地叹羡,爷爷还会跑去瞧瞧,回来后神情就无比地黯淡。当爸爸把积攒的家底全清空给爷爷奶奶各备好一副菠萝蜜木的寿棺时,爷爷奶奶乐呵得不得了,他们叫人把两副棺木叠放在自己的床头边,闲时就爱拍拍敲敲,满脸欢乐自豪的神采,逢人就说:“你以为金棺真是金子做的?这就是金棺呀!有了它,百年之后就有着落啦!”那时的爷爷奶奶可真是开怀得不得了呀。但几年后村里传开的一个消息让我的爷爷奶奶以及村里所有的老人顿时坠入了恐慌的深渊——以后要火葬了,死了就拉去烧掉!自此,哪个老人走了,其他老人就会叹慕:有福呀,不用拉去烧!不久,火葬制度就真的在老人们的惶恐中到来了,并且为了很好地推行这种制度,还实行了相应的奖励和处罚:谁家老人死了不主动火葬的,要受到处罚;而上报死人消息者则可以得到两百块钱的奖励。这两百块钱的奖励竟催生了报尸专业户,村里的一些二流子和五保户便把报尸当成了一个好营生,甚至到生病老人的门前“守候”,甚至带人去挖尸。那些意欲土葬的人家便要花钱来打点这些人,把这些人全都打点到得要一大笔花销,这并不是一般的农人家吃得消的。开始也有人试着偷埋,但结果都是死人被刨了出来,活人受到了处罚,后来那些没钱打点的就只有乖乖地把逝者拉去火葬了。

爷爷奶奶常常长长地哀叹:“唉,死了要拉去烧的,还有什么用哦!”更常常用了哀求的眼光凄凄凉凉地看着我爸,我爸当然明白他们的意思,就一次次地保证:“兄啊摸啊,你们百年之后我一定会让你们入土为安的。”爷爷享年九十八,奶奶九十二,这是他们修来的福气,又何曾不是他们的炼狱!因为,晚年的爷爷奶奶在火葬的惶恐中生活了十几二十年!十几二十年!倒是到了要走前的两三年他们都没提过火葬的事,因为他们都糊涂了,记不得这些事了,但爸爸都依照诺言让爷爷奶奶入土为安了。爷爷是2001年离世的,送走爷爷后,整整三个月的晚上爸爸足不出户,丧父的伤痛,担心被刨坟的忧虑让他心力交瘁,人也变得沉默寡言,衰老不堪。后来有人问他:“你学医的怎么也这么迷信?”他长叹道:“不是我信是我阿兄信,并且家里老人去了,做儿孙的哭都不敢哭,办丧得偷偷摸摸的,连碑都不敢竖一个,想到这我就为我阿兄憋屈啊。他那么好的一个人最后却落得这样„„”话没说完爸就哭了起来。奶奶走后,爸爸一样晚晚在家守了整整三个月的孝,这在村里是没有过的,他心里的那份苦闷只能靠这么做来排解哦。

我的爷爷奶奶本是极乐观的人,小时候跟爷爷到山上放牛,他常拉着我到各个山头“选址”,还交代我:人老了都要走的,爷爷都活了这大把岁数了,没什么好哭的了,现在你们读书会唱歌,等我走的时候你就给我唱歌。至今我依然清晰记得他讲这话时那乐呵呵的样子。但火葬的消息传开后爷爷就变了个人一样,再没见他乐呵过了。爷爷走的时候我没送到他,因为家里人怕事情万一泄露的话会害得我没了这铁饭碗,所以没通知我。得知爷爷走了的消息时老人家早已入土为安了,这让我既感悲恸又感安慰。我认认真真地交代大嫂:我没送到爷爷了,我一定要送奶奶,她老人家百岁的时候你一定要给我打电话!生怕她不明白,不坚决,我反反复复地叮了好几次。奶奶要走时也没人给我打个电话,但也许是奶奶深明我的这番心意,所以让我的心灵有了感应。不管怎么说,我终于是送了我可敬可爱的奶奶最后一程,心里总算有了些许慰藉。

我去看过爷爷奶奶的“坟”——除了两块作记号的紧挨着的山石,什么也没有。选址倒是很不错——背靠大山,面向广阔的园田沃野,放眼过去满眼青翠葱茏,风过时松涛阵阵,松香混杂着田野特有的清腥气息,令人迷醉。不知,常时,我躲在这地底下的爷爷奶奶可敢出来嗅嗅、看看?唉,我常想,我的故乡还是那么地广阔,怎么就容不下我的爷爷奶奶了呢!我不是不明白火葬的重大意义,只是有人不明白或不尊重土葬对我的爷爷奶奶的意义啊!要讲火葬,跟我们这一代讲啊,我们已受教化,我们已不再迷信报应轮回,我倒乐意死后让人把骨灰扬到风里,随风而逝,落得个干干净净,一点地都不占。但是,我的没文化、没知识的爷爷奶奶还迷信啊!并且,在他们的观念里死后被人拉去烧是作孽的下场!你们,就这样把一样在他们看来极为恐怖的事情强硬地压到了他们心头,让他们在极度的惶恐愤懑中生活了十多年!这是多大的心灵伤害!多么残酷的精神屠戮!为什么政策就不能多点人性?为什么决策者就不能多点耐性?我的和善的爷爷奶奶本可以有一个安乐的晚年的,但,一声令下,他们的晚年就暗无天日了!再多的物质,再多的亲情都给不了他们一点点的慰藉!再多的孝顺也无法把他们从恐慌中拯救出来!爷爷奶奶啊,有时我会不孝地想:如果你们能早走二十年就好了,那样,你们就可以安然无憾地躺在你们修来的“金棺”里,乐呵呵地享受你们的“另一生”了。可是,从来都没有如果„„

今年清明节前,我作了个梦,梦见我如爷爷奶奶生前一样到他们住的老屋看望他们,只见他们都双手交叉抱着肩蜷缩在床角边,我忙问:“怎么啦?”奶奶哆哆嗦嗦地说:“屋子总漏雨,冷死我了。”奶奶这话刚说完我就醒了过来,而奶奶说的话以及爷爷奶奶的神情我却记得清清晰晰,一种怪怪的感觉漫上心头。为了这梦我特地回了趟家,把这事跟家人说后,弟弟说:“要不,给爷爷奶奶的坟头抹上水泥吧。”“那不成,抹了水泥人家就发现了,还不得刨出来”妈妈忙说。我们都默然无语了,爸爸站起来默默地走了出去„„我心里涌上了难以言说的酸涩、凄凉,我的爷爷奶奶啊„„

篇2:死去奶奶的葬礼

奶奶走了。

奶奶说话不算数,这才几天功夫,她就不守诺言的自顾自的离开了,好“狠心”的奶奶。

灵堂前的遗像上奶奶是那么慈祥,就那么微笑着、和蔼的看着我,我却早已泣不成声,视线模糊的看着微笑着的奶奶,我知道奶奶是在告诉我,她去了一个没有生老病死也没有悲伤痛苦的极乐世界,那里是天堂,是奶奶最好的归宿,希望我不要怪她违背了诺言。好傻的奶奶,我怎能怪你呢,孙子怎能只为了想见到你而残忍的让你每天承受病魔的痛苦呢?

我跪在奶奶的遗像旁边,已无力抬头,只感觉周围晃来晃去的都是人,前来吊唁的人一拨又一拨,我听着声音不同声调相同的或清楚或模糊的轻哭声,看着一拨又一拨的男人的脚女人的脚在我跟前来了又走,走了又来„„,脑子里却一点不乱,因为里面装着的只有微笑着的奶奶,只是任凭主事人一次又一次喊着谢客,我机械般的一次又一次的叩头谢客,谢谢他们能来看奶奶最后一次。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也不知道来了多少人、我叩了多少次头谢了多少次客,在我眼睛模糊的已经看不清跟前的奶奶的微笑的时候,奶奶该去她的“新家”了,那么多人抬着奶奶,用尽全力的抬着奶奶。临走前已经瘦的皮包骨头的奶奶有那么沉吗?我一个人都能架的动啊,是奶奶不想走吗?是奶奶不想去她的“新家”吗?那么奶奶你为什么要自暴自弃、不坚持一下挺过这一关呢?„„以为眼泪已干,不知什么时候被这些胡思乱想的想法弄的又是鼻涕一把泪两行,看着抬奶奶的人把奶奶放到“新家”里,心里如被掏空般的难受,一直扶着我的不知是小姑还是妈妈的人不断的叮嘱着我该做的程序:跪下,磕头„„我知道这些都是我们这的下葬习俗,没什么科学根据和道理可言,但我却是那么听话的一一照办,因为我知道,做所有事情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希望奶奶在另一个世界里、在她的“新家”里能够过得好,不要再惦记我们。

给奶奶安顿好“新家”,给奶奶磕完最后一个头,我被拉着扶着的离开了。我知道,从此以后,奶奶将在属于她的世界里过着属于她的和我们不一样的生活,但是,我也知道,奶奶无论到哪,都会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因为,一辈子慈祥善良的奶奶,是个好人,好人终有好报的,无论何时。

我望着那阴沉阴沉的天空,失去了往日的湛蓝,仿佛也在哭泣。我冲着天空大喊起来,这一声大喊,宣泄了我对奶奶所有的思念与情感和那份割舍不断的亲情。

篇3:论《死去活来》中的宿命意识

一、宿命的书写

随着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的纷纷涌入, “宿命意识”这种神秘的思想意识在新时期创作中成为普遍现象, 尤其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 人们的生活逐步与既定的运行轨道脱节, 生活没有目标的漂泊感强于以往的任何时候。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宿命意识是人类无法抗拒命运之神的操纵而产生出的一种生存策略和智慧。正是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 韩思中以温和的目光注视着原生态的乡村, 将生命的不可捉摸性作为他摄取人生的最佳角度, 以一颗尊重生命的悲悯之心, 抒写着芸芸众生的生存状态, 探索着人生命运的奥秘。作品《死去活来》中宿命意识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体现出来的:

(一) 传奇式的故事情节

宿命意识作为作品《死去活来》的主旋律, 通过传奇的故事情节细致地凸显了宿命这种神秘力量的不可抗拒性。正如作品中的荀不二弹唱的“人的命, 天注定, 如何硬得过命中定”, 故事中主人公沈玉兰传奇性的一生便是最好的诠释。

前世的张浩, 注重义气, 身负绝学, 在历经家族兴亡、兄弟背叛后, 依然没能逃脱命运的掌控, 生命过早陨落于尘烟。但似乎冥冥之中尘缘未了, 他又转世为女子沈玉兰, 在滚滚红尘中开始了或前世或今生、或男或女的双重人生旅程。但转世为女子后上天也并没有放过她, 她在妓院度过童年, 在不谙世事的豆蔻年华阴差阳错地嫁给了亲生父亲焦世勋作妾。在父亲命化风烟后, 儿子被同父异母的哥哥推进黄河, 而自己又反复陷身于妓院。在经历了与焦家一系列恩怨纠葛后, 嫁给所谓“抗日英雄”常万春, 又开始了与常家的人情纠葛。更具传奇性的是她不仅在七十岁死而复生, 而且身体发生了变化, 甚至连前世记忆也越来越清晰。死而复生后的沈玉兰, 子孙都离她而去, 只有转世为山羊的儿子和转世为骡子的父亲陪伴着她, 在黄河岸边的窑洞里消磨着今生的最后时光。作品《死去活来》中深重的宿命论思想就是通过沈玉兰这传奇的一生体现出来的。通过传奇性的故事情节, 将民间传奇与现实生活融为一炉, 充分体现了宿命这种神秘力量的不可抗拒性———总是在冥冥之中主宰着人的命运, 任何挣扎都是徒劳。

(二) 诗意的景物描写

《死去活来》中栩栩如生、总是充满象征意味的景物变化描写贯穿于整部小说, 而作者对太阳、老河、雪、冰雹等自然景物更是给予了浓墨重彩的描画。作品中每一次奇异事件的发生, 都伴随着神秘大自然的变化, 似乎一切早已预知, 却又是无可奈何。

作者书写沈玉兰悲剧命运中关键的一幕———在县城里笔试成为魁首时, 就给予了邪恶力量的代表———冰雹以特殊的描写。首先, 对冰雹来临之前太阳的变化进行了诗意的描写;然后, 冰雹就在无风无雨的情况下, 忽如其来地从天而降。通过把“乌云”比作“乌龙”进行了活灵活现的描写, 体现出了邪恶力量的神秘莫测, 也暗示了沈玉兰官运的断送。果然在这种不祥的预兆下, 沈玉兰的身份被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焦宝盛揭穿, 又重新回到了妓院, 县长之梦似海市蜃楼般短暂而虚幻。这里的冰雹可以解读为邪恶力量, 它的出现葬送了沈玉兰的官道, 也为她一生的悲剧命运做了铺垫。

(三) 巧妙的表现手法

在《死去活来》这部作品中,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巧合, 充分体现了宿命这种具有“必然”性的观念, 却是在一个个“偶然”与“巧合”的连缀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正如沈玉兰富有戏剧性的一生, 总是有那么多的巧合, 那么多的偶然, 而每一次巧合与偶然, 都将沈玉兰推向了更深一层的悲剧深渊。

沈玉兰的出生就是偶然, 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她悲苦的一生。她是焦世勋和从老河里捞出自寻短见的女子沈姑娘的私生女。作为私生女的她, 命运之神却总是捉弄她, 将她一次又一次地推向痛苦的深渊。沈玉兰的母亲在离她而去后, 曾多次回来寻找她, 却好像命中早已注定似的。每一次都因为各种原因而错过, 这也正为她嫁给父亲作妾作了铺垫, 也正是这一一次的偶然错过最终导致了她一生的悲剧。如果不是这么巧合老是见不到母亲, 也许她就不会嫁给亲生父亲, 也许就不会再陷妓院, 也许就不会认识督学身份的焦宝盛, 也许她就真的就当上了县长, 也许她的命运真的就从此改写了。可是巧合无处不在, 她偏偏没有见到母亲, 她悲剧的一生也就不可逾越地注定了。

偶然中的巧合, 冥冥之中带有了浓重的宿命色彩, 预示了生命的不确定性, 体现了作者韩思中的悲悯意识。他无法给生活在痛苦中的人们找到出路, 却又不愿放弃对痛苦中挣扎的人民群众的拯救, 怕其失去斗争的意志, 从而只好通过巧妙的手段将一切悲剧的发生归结于近乎病态的巧合。

二、宿命形成的解读

改革开放以来, 西方资本主义纷纷侵入, 不仅传统的社会格局被打破, 原生态的乡村受到严重的冲击, 而且社会也出现了各种严重的问题。面对这些沉重的社会问题, 关注着底层人民生活的知识分子韩思中, 找不到一条可行的解决办法, 于是他将对人民的关心的满腔热血投注于《死去活来》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沈玉兰这个底层妇女的缩影的身上, 深入展现出在转型时期人民的痛苦与悲凉的挣扎, 充满了浓郁的宿命色彩。

(一) 家庭环境的影响

无论是沈玉兰的前世还是今生, 家庭环境都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前世的她出身在一个绿林世家, 可是却遭到了家族的灭门, 为了重振家业, 她过早的涉世, 过早的感受了人情冷暖, 世态炎凉。今生的她是个私生女, 从小寄人篱下, 后又反复陷身于妓院, 在不谙世事的少年时代就承载了太多的苦难和太多的不公。正是这样不完整的家庭背景, 使沈玉兰看淡了世态纷扰, 学会了从容面对一切。任世界如何变化, 依然每天守护在老河边, 看着老太阳东升西落, 消磨着生命最美的时光。也正是这样悲哀的人生观, 使沈玉兰的自我主体意识逐渐丧失, 成为了一个性格不健全的女人, 从而将一切归结于“命”。

(二) 社会背景的投射

双重身份的沈玉兰, 跨越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时光, 穿越了清朝、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朝代, 经历了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民国的混乱、国民政府的批斗、文化大革命的风潮等具有深刻历史意义与重大现实意义的历史事件。这不仅反映了社会的黑暗与腐朽, 而且从侧面深化了沈玉兰的宿命意识。文中在写到在文革期间, 焦宝盛因批斗再次见到沈玉兰时, 问到沈玉兰是否真的嫁给了傻子常万春时, 沈玉兰莫名的叹息声就真切地刻画出了沈玉兰的无奈以及身不由己的悲哀。沈玉兰的宿命意识就和社会背景紧密联系着, 无论如何挣扎, 却始终都逃不出时代与社会的枷锁。可以说, 社会背景的影响是沈玉兰宿命意识形成的催化剂。

三、宿命的超越

作品《死去活来》中尽管处处充溢着浓郁的宿命意识, 但这并不代表作者有悲观消极的思想, 相反, 作者韩思中具有着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正所谓承认宿命却并不消极。在作品《死去活来》中作者凭借传奇的故事情节, 巧妙的表现手法、诗意的景物描写, 将微观的人物内心融入其中, 在达到宏大与细小的完美融合的同时, 站在普通底层人民的立场上, 直面现实, 直面人生, 寄予了作者深刻的思想内容, 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一) 渴望人与自然的和谐

韩思中借《死去活来》这部充满宿命意识的传奇史, 流露出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关注, 同时对人类提出警告———尊重大自然, 保护大自然, 否则会遭到深重的惩罚。作品中的老河不是泛滥, 就是干涸, 间接地暗示人们该注意自己的行为了。春生为了暴利捉蝎子, 结果被蛰死, 看上去是“报应”, 实则是从侧面警告人们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的欲望, 破坏生态平衡, 否则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作品中转世为狗为羊为骡的动物和沈玉兰同处一室, 狗为了拯救孩子咬死乌鸦、羊会主动替人开门、骡子会在主动趴下为沈玉兰驮水等这些细节描写, 似乎是虚构的, 但作者正是借这些虚构的充满灵性的动物, 揭露现代社会的虚伪, 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流露出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渴望。

(二) 呼唤亲情的回归

在亲情逐渐疏离的今天, 作者在作品中以佛教文化中的“转世”、“因果报应”为核心, 借沈玉兰传奇的一生, 表现出其对亲情回归的憧憬与渴望。文中焦宝成将同父异母的弟弟推进了黄河, 结果遭到了报应, 在批斗中被自己的亲弟弟焦宝盛枪毙。而焦宝盛也没有逃出宿命的安排, 在文革中被批斗, 后死于厕所。这一连串的事件都围绕着“因果报应”展开, 但是却隐含着一条内在的线索, 这便是“亲情”。焦宝成和焦宝盛都忽视了亲情, 结果都遭到了报应, 作者正是借此告诫人们应该重视亲情。作品中沈玉兰的晚年只有转世为骡的亲爹、转世为狗的儿子陪伴着她, 作者在这揭示了当今社会老人无人赡养的问题, 批判了新时代子孙的冷漠, 体现了对亲情回归的热忱召唤。在故事结尾, 作者又把希望寄托在焦常两家新一代人常树根和焦倩倩的身上, 如焦倩倩放下对沈玉兰的鄙视, 提出要去看望沈玉兰, 暗含了作者对新一代子孙能重新拾起疏离的亲情的强烈的愿望。

篇4:奶奶的葬礼

窗外的天空,随着我手机的滑落,转瞬间变为了灰黑色。地板上,母亲那焦急的询问,与渐近的“隆隆”雷声混杂起来,让人难以分辨。我缓缓垂下手,低下头,任由泪水顺着脸颊滴落。就这样静默地呆立了许久,我徐徐走进房间,将身体费力地挪到床的中央,再用被子紧紧包裹,便沉沉睡去……

不知是谁,为我换上了那一件深黑的、我一辈子都不想穿上的葬礼服。不知是谁,将我那冰凉的身躯拉上了黑色的葬仪车,我挤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地听著窗外暴风雨的咆哮声……一个急刹车,我整个人瘫倒在前座的靠背上。揉揉头,呆滞许久后,我推开车门,径直冲向暴雨中。我不停地加速飞奔,撞开一堵堵阻碍我的人墙,脚下不知绊到了什么,一个趔趄,我的身体随着惯性飞了出去,重重地摔倒在地上。

我缓缓地爬了起来,在我对面的,是我的世界中仅有的色彩——奶奶的微笑。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只有奶奶的怀抱,才是我入睡的温床。于是我向她跑去,跑向她墓碑前那摆放整齐的鲜花,奔向她那高高伫立着的墓碑……

“砰——

我的世界被染成了红色,伴随着阵阵头痛,我的意识也渐渐模糊……隐隐约约看到四周人头攒动,爸妈飞奔而来,他们哭喊着,焦急地呼唤着我的名字。这让我十分惊异,我从没见过乐观沉稳的父母这样焦急悲伤过。更令我惊异的是,当我灵活地从地上跃起拍拍那满是泥巴的裤腿,并朝他们露出“我没事”的表情时,他们竟集体后退了一步,并露出了惊惧的神色。

一阵熟悉的铃声响起,我翻找出手机,飞快地按了接听键。“喂,奶奶好!嗯?你要来看我?太好了,哦,真奇怪,我现在在墓地!奶奶快来接我,我不知怎么会来这里,还有很多陌生人盯着我看,真是吓人。总之奶奶你快来吧!”我挂了电话,得知奶奶要来,也不畏惧了,开始打量起四周的环境。嗯,有两个感觉好熟悉的人,趴在一个头上有个血窟窿的男孩身上痛哭流涕。那男孩则倚在一块墓碑上,那墓碑照片上的人和我奶奶好像啊。咦,这是些什么?等等,停一停,喂喂……随着脑海中记忆的崩裂,我渐渐失去了知觉。

恍惚中,两岁的我,手拿拨浪鼓,哇哇地哭着,奶奶熟练地从沙发上抱起我,用那温柔的声音将我哄入梦乡;六岁的我,大口地吃着奶奶独创的清汤面,笑着嚷嚷道:“奶奶,我还要吃!”此时奶奶边笑边将已吹凉的面条放入我的碗中;十三岁,我哭着送奶奶回到她的老家。她老了,她知道她那佝偻虚弱的身体已无力照料日渐成长的孙子。十六岁那年,我因奶奶的死而悲痛,在雨夜狂奔而误撞了墓碑……

“呼,呼——”我从噩梦中惊醒,发现自己浑身直冒冷汗,我依稀记得,那是一个关于奶奶葬礼的异常诡异的梦。我揉揉眼,睡眼惺忪地走进厨房。借助窗外微弱的月光,我看清了,现在是凌晨,一个佝偻着身子的人安静地在沙发上坐着,背对着我。我轻踮脚尖,靠近了她,然后从背后一把抱住她矮小的身躯。她也回过头来哈哈大笑,从兜里抓出一把我从小就爱吃的大白兔奶糖塞进了我的口袋。我想起昨晚入睡后,爸妈曾匆匆出去过,奶奶肯定就是那时候进来的,在沙发上睡了一晚,准备第二天清晨给我一个惊喜吧。

在我和奶奶重新以美好的方式相聚时,手机又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是妈妈打来的。我很自然地接通了电话,然后手机滑落,偌大一间房子里,竟又只剩我一个人了。望着包里的一大把大白兔奶糖,我号啕大哭。

妈妈在电话里对我说了一句我不愿相信的话:“奶奶,去世了!”

点评

上一篇:三大纪律八项主义下一篇:军鼓队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