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鼓队教学计划

2024-04-15

军鼓队教学计划(精选4篇)

篇1:军鼓队教学计划

鼓队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鼓号队,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的对外形象,它是少先队检阅式、主题队会式、各种仪式及重大活动不可缺少的一支队伍。我们要发扬“敢于竞争,富于创新,善于协作,乐于奉献”的精神,培养学生的不怕苦不怕累的坚强意志,为学校争光。

二、训练目标:

1、通过鼓号队的训练,使鼓队的全体成员都能熟练自如地演奏各自的乐器。

2、通过鼓队的训练,使鼓号队的全体成员都能产生一种自豪感、集体荣誉感。

3、鼓队通过训练,能在演奏必会曲目的基础上演奏指定乐曲。

4、鼓号队通过训练,能承担学校迎宾和大型活动奏乐的重任。

员:三至六年级女生29人。附队员花名册。

三、训练模式:

1、保证训练时间,保证人员到位;

2、采取小组与全体相结合训练的模式;

3、树立精品意识,争取家长支持,做好安全工作。

四、训练时间:每周一、周三下午课外活动

五、训练安排:

1、新队员报名,组队,鼓队培训目标及要求。

2、集中进行训练,争取使鼓队队员能记住简单的谱子和鼓点,会读谱。

3、小鼓手的训练;让队员会背鼓谱,在板凳上敲击,练习手法。

4、竞赛鼓谱敲击。

5、队员背鼓,加脚步踏步练习。

6、队员行进敲击练习;简单列队训练

篇2:军鼓队教学计划

一、教学基本情况介绍。

1、制定军鼓校本课程教学工作计划。

要想工作好,计划要先行。所以开学初结合学校“多元教育”特色建设理念和我校实际设备数量,开设了校本课程“选修课”——军鼓课,并在开课前,认真制定了军鼓校本课程教学工作计划。正是在工作计划的指导下,才得以使军鼓校本课程建设进展顺利。

2、教学形式多样化。

由于选修“军鼓”校本课程的学生主要是二年级学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音乐基础薄弱,协调能力较差,所以我确定了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1)手把手单独教学。由于设备的数量限制,选修“军鼓”校本课程的学生只有13人。所以,通过手把手单独教学,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

(2)老队员带领新队员教学,为了快速提高队员节奏协调能力,调用了六年级的老队员对二年级新队员进行了演示和帮扶教学,这样,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3)分组教学。根据学校军鼓设施,只有鼓类和镲类,所以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大鼓大镲组,小鼓组,小镲组。在教学时,分别对每个小组进行教学,然后在融合教学,这样,方便快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教学内容简单化。

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状况与音乐基础能力薄弱,协调能力较差,所以我将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设定为简单内容教学,主要通过简单的四小节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自己乐器的节奏,提高其协调能力。

4、教学保障制度化。

为了能使“军鼓”校本课程有序进行,我制定了严格的教学制度。

1(1)保证训练时间,保证人员到位,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上课的的学生需要提前请假。

(2)学生课堂上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3)学生要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保证课堂有序进行。(4)学生要爱惜军鼓设备,不能搞破坏。(5)队员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二、教学成果展示。

2013年12月30日“庆元旦·迎新年”晚会上,12名队员为大家集体演奏四小节,为晚会精彩开幕助威。舞台上队员的朝气勃勃、乐观、积极的精神风貌,激情澎湃、整齐划一的敲击声赢得了全体师生的认可。

三、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1、增加演奏鼓谱难度。

2、进行队列队形专项训练。

3、为“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展示。

军鼓校本课程重在培养少先队员的群体意识,增强少先队员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军鼓队的精彩表演,能体现少先队独有的特色,能扩大少先队的声势。军鼓校本课程的开设不仅能推进少先队组织的基础建设,还能提高少先队礼仪活动的整体水平,将成为少先队开展活动、实施德育教育、美育教育和组织纪律训练的有效载体。

篇3:腰鼓队训练计划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努力贯彻“和谐快乐成长”的精神,配合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本校青少年腰鼓队正式成立。

本腰鼓队成立的宗旨是: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腰鼓活动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通过互学互教加强联系沟通,加强团结增进友谊,为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作努力、同时创造条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为学校开展的其他活动活跃气氛。

1、人员

腰鼓队共有27名队员,由三、四年级优秀少先队员组成。

2、活动时间地点

每周四下午4:00---5:00

学校大操场

3、活动的主要内容

A:学习腰鼓的基本鼓点、基本步伐和基础型态。

B:在熟悉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学习一套较简单的套路。在熟练套路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难度,稍加提高。

4、用具

篇4:飞天腰鼓队社团教学教案

腰鼓是我国古老的民族艺术,它来源于生活,又很好地表现了生活。腰鼓是满、彝、汉等民族棰击膜鸣乐器。历史悠久,发音脆亮,在民间广泛流传,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掀起了黄土地上的狂飙,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性。我们固村小学自1992年组建学校腰鼓队至今,坚持活动不间断并将其设为一个课外活动小组,定时活动,活动小组的成员就是学校腰鼓队的骨干力量,腰鼓作为一项民间艺术我们也将其带入音乐课堂教学之中,使更多的同学了解和掌握打腰鼓的技巧、技法,进而弘扬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学校腰鼓队曾经参加过多次庆祝会、交通安全和法制教育宣传等社会活动,受到领导的肯定和广大群众的赞誉。

学生腰鼓的结构简介及规格

鼓身木制,形如木桶,中间较粗而两端稍细,两面蒙以牛皮、马皮或羊皮(图)。鼓身涂以朱漆或绘有花纹图案。腰鼓有大小不同规格。大号腰鼓,鼓长38厘米、面径20.5厘米; 二号腰鼓,鼓长33厘米、面径16厘米;三号腰鼓,鼓长31 厘米、面径14厘米;四号腰鼓,鼓长26厘米、面径12厘米。鼓身一侧装置两个鼓环,系以红绸布为鼓带。两根鼓棰长25厘米,棰尾系以红绸穗为饰。腰鼓的挎法 演奏时,奏者将鼓带挂于右肩,鼓身斜挎左腰,双手各执一棰敲击,两棰即可同击一端鼓面,也可各击一端鼓面。

鼓点简介 腰鼓发音清脆响亮。无固定音高。鼓点有花点、碎点、单点、双点、起鼓点、路鼓点、边点、帮点等。花样有敲小棒、双展翅、欢呼跳跃、串花篱笆、对脸笑等。

1、鼓棒执法:

2、起鼓点: ××⊙ ×⊙ | × O| 咚咚巴 咚巴 咚 ××⊙ ×⊙ | × O| 咚咚巴 咚巴 咚 ××⊙ ×⊙ | × ×| 咚咚巴 咚巴 咚 咚 ××⊙ ×⊙ | × O‖ 咚咚巴 咚巴 咚 打法:双手按节奏敲击。脚按节奏踏步四次。“咚”为右手棰尖敲击鼓心。“巴”为左手棰尖敲击同侧鼓心。

3、路鼓点: ×⊙ ×⊙ | ××⊙ ×⊙‖ 咚巴 咚巴 咚咚巴 咚巴 打法:双手按节奏敲击。脚:一种方法是按节奏踏步四次。第二种方法是一拍左脚向前迈一步,二拍右脚向前迈一步,三拍左脚向前迈一步,四拍右脚跟在左脚后成丁字步。“咚”为右手棰尖敲击鼓心。“巴”为左手棰尖敲击同侧鼓心。一拍前半拍右手棰尖敲击鼓心后甩至右侧身后,同时眼睛看右手。二拍拍前半拍右手棰尖敲击鼓心后甩至胸前。三拍按节奏敲击。四拍动作同二拍。

4、花样

(一)敲小棒 手:一二拍同路鼓点,三四拍双手鼓棒在胸前按节奏敲击五次。脚:动作同路鼓点。

5、花样

(二)双展翅 手:一拍双手鼓棒同时敲鼓一次后拉开。二拍双手鼓棒同时再敲鼓一次,三四拍动作同路鼓点。脚:动作同路鼓点。花样

(三)欢呼跳跃 手:一二拍动作同路鼓点,三拍双手举至头上方左侧,四拍双手举至头上方右侧。脚:一二拍动作同路鼓点,三四拍双脚各跳起一次。三四拍口喊“嘿嘿”。

6、花样

(四)对脸笑 手:一拍双手鼓棒同时敲鼓一次后拉开。二拍双手鼓棒同时再敲鼓一次,三拍动作同一拍,四拍双手举至头顶,一组队员身体下蹲转至左侧,二组队员身体下蹲转至右侧。脚:一二拍动作同路鼓点,三拍一组队员左脚向左转,二组队员左脚向右转。四拍右脚至左脚左后方。

7、花样

串花篱笆 手:动作同路鼓点。脚:第一遍路鼓点两排并成一排,一组队员在前,二组队员在后。第二遍路鼓点调整队形。第三遍路鼓点一排分成两排,一二组互换位置。第四遍路鼓点调整队形。第五至八遍路鼓点同一至四遍路鼓点。

学生创编腰鼓花样: 花样

(一):节奏同路鼓点。脚原地踏步。一二拍同双展翅状,口中喊“嘿嘿”两声。三四拍按节奏敲击鼓边。

花样

(二):节奏同路鼓点。脚原地踏步。一二拍同双展翅状。三四拍同“欢呼跳跃”的三四拍。

花样

(三):节奏同路鼓点。脚原地踏步。一拍双手同时敲鼓一次后向右下方甩。二拍双手同时敲鼓一次后向左上方甩。三四拍按节奏敲击。

花样

(四):节奏同路鼓点。脚原地踏步。一二拍按节奏敲击,同时前排队员转身与后排队员相对。三四拍按节奏互相敲击对方鼓身

花样

(五):节奏同路鼓点。脚原地踏步。一二拍按节奏敲击。三拍左脚跳起,双手同时敲鼓一次后拉开同双展翅状。四拍右脚跳起,双手同时收回敲鼓一次。花样

(六):节奏同路鼓点。队形同“串花篱笆”。动作同“欢呼跳跃”或同“敲小棒”。腰鼓的基本节奏打法

课 题 腰鼓的基本节奏打法

课时安排 2 课 程 目 标、学习腰鼓的基本节奏,了解相关的知识。2、掌握腰鼓的几种步法及打法,行进间原地表演。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身心协调能力及兴趣。课程重点 掌握腰鼓的几种步法及打法。课程内容 学习腰鼓的基本打法,了解相关知识。课程准备 腰鼓,腰带,及棒,相关知识软件。

课 程 实 施 过 程

一、了解腰鼓的历史,知道学习的价值,播放相关的软件,学习基本的背法。

二、学习腰鼓的基本节奏及打法。1、x o x o / x x o o//(行进间)左右、X XO XO X-/ X XO XO X-/ X XO XO X X O / X XO XO X-// 3、X O X O / X X O / X O//(行进间)4、XX OO / XX OO //(邦面结合)邦 面 邦 棒

5、X X O O X 嘿 //(两条在两旁打开,两棒 X X O O X 嘿 // 打鼓)X X O O X 嘿嘿 //(第二个嘿双手上扬两 X X O O X 嘿 // 边打鼓)、O O / O O/ X XO X O / O-// 8 点 1 点 2 点 1 点 左腿往右一步,右腿向左脚后迈。右腿跟上,左脚跟上。课 程 评 价

• 看学生是否姿势正确。• 看学生读打节奏能力是否准确。

• 看学生在学习打法的过程中是否手脚的动作协调性及节奏感应情况。

• 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学习、积极参与频繁的练习,注意力集中。反 思

本内容看似简单,但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节奏打法,但在手脚的协调性上还差很远,比较生硬,动作不够舒展,还有部分同学以小组的形式学习,以“老”带“新”学习效果好。如果能把单调的练习配以音乐或许更好。基本鼓点与动作分解 腰鼓手的基本动作

鼓手按预备姿势站好后,接到“开始”口令时,右手从上向下先打鼓,打咚后手下垂向后伸,离右腿45度,左手从外向怀中翻回击鼓,打叭后手停在右胸前,锤缨甩到右肩上;然后右手又从下向上升击鼓,打咚后翻手举至头顶回到开始时预备姿势,左手是从右胸前向外翻手击鼓,打叭后手向前伸展,锤缨在前回到开始时预备姿势。右手上下舞动打咚音,右手抬起再向下打时鼓锤绕头下落,左手由内向外翻手打叭音,无论是右手还是左手都要求动作果断、有节奏,这是基本打法,一定要做好。腰鼓一般都与行进步伐相同,都是先跨左脚、右手击鼓,后跨右脚,左手击鼓,都是2/4节拍,每小节是二拍,一步一拍。动作解说中提到“正常击鼓”就是基本打法,提到“跨左、右脚或腿”就是先左后右正常步伐。钗手的基本动作 钗手必须会打腰鼓,知道鼓点的变化及动作的表现。钗手在腰鼓中担当着指挥作用,表演开始时,钗手紧握钗,双手伸展,示意全体队员做好准备,也可单举左手示意。开始时双手上下击钗两声,小收点起步。

腰鼓基本鼓点 出场

万马奔腾

咚 咚 咚 咚……

镲指挥:恰 恰 咚 开场鼓点:咚咚跋咚跋咚

咚咚跋咚跋咚 1》拜四方: 九点鼓

咚跋咚跋咚咚跋咚跋......重复四遍,(喊)嗨 嗨!(结束)咚咚跋咚跋咚 2》秧歌步:咚跋咚跋咚咚跋咚跋咚(两遍)

咚咚跋咚跋咚(单双行各两 遍)3》基本鼓点走小圈(队形图另画)4》咚咚跋咚 咚咚跋咚

咚咚跋咚跋咚咚咚

咚咚跋咚跋咚咚咚跋咚跋咚 5》三羊开泰:咚咚跋咚跋咚咚咚

达达跋达跋达达达 咚咚跋咚跋咚咚咚

达达跋达跋达达达 咚咚跋咚

达达跋达

咚咚跋咚

达达跋达 咚达 咚达

咚咚跋咚跋咚

咚咚跋咚跋咚 6》登山步走米字型(队形图另画)青龙呼啸 百鸟朝凤 7》基本鼓点归队

成四纵队

(1)弓箭步

前弓 鼓面:咚咚咚

后弓仰

鼓上:达达达 按顺序重复两遍,收鼓: 咚咚跋咚跋咚(2)左腿后插半蹲,两手打鼓面打开左、前、右、后:咚

左手在胸前,右手在上:咚 重心前移,两手打鼓面,前后打开:咚

结束:咚咚跋咚跋咚(3)十字秧歌:基本鼓点:咚跋咚跋咚咚跋咚跋

后排围前排转一圈,四遍基本鼓点;前排围后排转一圈,四遍基本鼓点。8》十六点鼓: 咚咚跋咚

咚咚跋咚

变菱形 9》基本鼓点四个方向加快速度 10》喊:嗨 嗨 嗨!同时敲鼓点:

咚咚跋咚跋咚

注意:左右手同时敲下鼓点后两手打开,第二声„嗨‟左手右胸前,右手在上;第三声„嗨‟两手同时在鼓上敲下,收左脚,左手在胸前,右手在后。11》退场 腰鼓队列 腰鼓表演讲究队列,队列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表演效果。安塞腰鼓队列多变,形式不一,有些队列在历史演变和发展过程中趋于大众化。如场地队列拜四方(过去叫大划四方)、卷白菜(也叫卷心菜、卷席子)等应用普及。队列的变化及表演时间由伞头根据实际情况可灵活安排。队列可分为场地队列和行进队列两种。

一、场地队列

场地队列是在固定场所进行表演之前由伞头组织,组成各类队列图案。

1.龙摆尾 是根据龙的形态命名,以吉利为动意。由伞头带领腰鼓队员边走边打,到拐弯处安角子。双龙摆尾是分两队从两侧进入场地,按龙摆尾分列进行。

2.卷心菜

根据白菜卷心的形状构图命名的。这种队列在安大场之前进行。双卷心菜是从两侧同时进行。

3.拜四方

从东南西北四个不同方位对天地神灵进行参拜。这种队列不仅注重队形的整体性,而且注重队形中的腰鼓表演艺术。表演分两队,进行交叉对打。形式有一对一、二对二、三对三、五盏灯等。从一个方面两队交叉向前,相分点叫“白马分鬃”。

二、行进队列

上一篇:死去奶奶的葬礼下一篇:职场礼仪与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