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学习心得

2024-04-17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学习心得(通用12篇)

篇1: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学习心得

提升信息技术,服务课堂教学

――2015年长安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2015年9月,我有幸参加了“西安市长安区中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的学习,通过在网上的学习,让我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后一阶段的任务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现简单小结如下:

在这段学习时间里,为了加强我们在思想上的认识和理论上的修养,陕西师范大学的各位专家教授为我们准备了丰富的精神大餐,有焦健利教授所讲授的《微课、慕课及颠倒教室》,有马晓雄教授的《教育信息化与师德修养》等等,各位教授老师的报告视频对我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大数据时代”、“云课堂”、“翻转课堂”、“微课”、“微课堂”、“饥饿教学法”等等无一不冲斥着整个脑海,真正的觉得“被洗脑了”。从学习前的不知到知,从听说到了解,我对此次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也了解了自己在接下来的任务和需求。

通过培训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手机、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和运用。而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通过聆听陕师大各位教授的报告,使我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是十分必要地。专家们的讲座,让我发现自己的知识和接受信息的能力还比较薄弱,没有有效地运用身边的各种资源,对于很多新技术和新信息都不了解,蓦然回首间,才发现自己原来已经OUT了,再不学习将被时代的潮流所掩埋。时下所流行的微课,云教学,等新的授课模式对旧时的模式冲击很大,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以及海量的教学资源,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帮助巨大,使老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随时随地的接触新的观念及信息。对我的原有的教学观念都有着很大的冲击,回想自己,对很多信息技术都停留在初步了解或者简单会用的基础上,根本谈不上熟悉,平时对知识的学习也存在贪多而不精的情况。这些都会制约自己的专业发展,同时也会让自己对其他信息技术失去学习的信心,而不愿意继续深入学习。通过各位教授的讲解,我深刻的认识到什么是专业知识,自己掌握的信息技术还远远不够,掌握的还只是皮毛,要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丰富自我专业知识。

在本次学习中,我的收获很多。不仅认识了各位师大的老师,而且接触了很多先进的理念。学习中,培训的专家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将在线答题、手机微信等引入课堂教学中,如邵钧铭老师在视频讲座中详细的讲解了PPT课件的制作过程。这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引入,无一不丰富了课堂,让原本沉闷的课堂充满生机和人气。这些,也为我们今后在日常教学中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手段。

总之,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是一项长远的工程,它并不应该在短期内就结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更新出现,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坚持不懈地主动学习、了解和掌握新技术、新知识,并不断地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方才能真正转变观念,提升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从而让自己“懒”下来。

篇2: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学习心得

舒晓玮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观点的提出,摆脱了长期以来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争论,正面论述了语文的学科性质和地位,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在已往的教学中,还有部分教师将学生的大脑作为一个简单的容器,把课堂作为灌输和填鸭的场所,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灌”和“填”的流程,久而久之,课堂就成为了一潭死水。而《新课程标准》则强调: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地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去点燃这把火把,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准备。

第一:深钻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上目标达到之后,知识的获得将是很自然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如在讲授《荔枝图序》一文时,鉴于学生对句子“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的难以理解,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几只荔枝,然后把同学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动手剥掉荔枝的皮。这时,他们会对“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一句有了视觉上的感受。最后再让他们动口尝一尝,这样,不仅加深对“浆液甘酸如醴酪”的品味,还掌握了荔枝核的形状。这样讲解,不仅使学生很快解决了难点,而且大大节省了教师讲解、启发的教学时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且印象深刻。

第二:了解学生,有的放矢。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构件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深入地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阶段,由于学生们受到现代各种传媒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能根据学生们的情感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再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比如,教师在教《七根火柴》时,先播放《长征组歌》,音乐把学生带进了艰难的长征岁月,因势讲述此课文的背景,然后播放“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画面,最后定格在红军“过草地”上。然后设置两名红军相互依偎的情景,配以声音,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红军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生命的高尚品质,感受到了他们对党的无限忠诚。这种形象逼真的方式比教师口干舌燥的讲解要好得多。

第四: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质。首先,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有三个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教师将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因此,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

其次,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篇3: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学习心得

从全国范围内教师培训的现状看, 真正能够让参与教师不断融入其中、触及教师专业省思和实践改进的教师教育活动并不多。许多培训活动过于注重理论学习, 培训内容脱离实际, 培训方式单一, 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培训观念落后等。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较大范围地采用教师远程培训。

2013年10月25日, 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 (教师[2013]13号) , 对于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简称“提升工程”) 的总体目标、任务及相关实施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该意见, 自2014年起, 相关机构将分年度组织教师全员培训工作, 原则上每年培训人数不少于本地区中小学教师总数的20%;到2017年底将完成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 (含幼儿园) 教师的新一轮提升培训。

2014年5月30日, 为指导各地组织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规范引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建设与实施工作, 教育部研究制定并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 (试行) 》。新一轮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正式拉开帷幕。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本质与内涵到底是什么?在我看来, 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指教师运用信息与通讯技术进行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及自身专业发展的意识、能力和伦理。它既包括一线教师的基本信息素养, 也包括一线教师将信息、通讯技术、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和自身专业发展有机融合的能力。

仔细想想,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途径与方法究竟有哪些?从方式方法的角度, 我们可以粗略地将其分为三类:教师参与式培训、在线远程研修及教师实践社群。这三者各具特色, 如若紧密配合, 想必会对教师的学习与专业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教师参与式培训作为一种面对面的培训活动, 与传统培训似乎并无二致, 其关键和核心主要体现在“参与式”上。这种培训在理念上体现的是一种“学习者为中心”的培训理念, 它通常将参与培训的一线教师视为培训的资源, 倡导和鼓励一线教师带着自己源自一线的实际问题投入到培训活动之中, 鼓励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以及被培训者之间的对话、沟通和交流, 透过典型案例剖析, 结合经验分享, 在思想碰撞中启迪教师的实践智慧。

教师参与式培训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培训师的水平和培训的组织能力。不少培训者习惯了传统的“满堂灌”式的讲授, 培训师自己本身就缺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理念和培训组织能力, 因此, 不少教师培训变成了单向的讲授, 尽管被培训者频频接受教师培训, 但实际收效并不理想。

在线远程研修是最近几年一些省市越来越喜爱的一种教师培训方式。这种形式的教师培训超越了教师培训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降低了教师的学习成本, 缓解了教师日常工作与学习培训之间的工学矛盾。培训组织起来似乎更加容易, 教育行政部门发布文件, 远程培训机构组织实施, 培训量大面宽。

但是, 不少地区的教师远程培训机构参差不齐, 培训系统五花八门, 教师培训课程质量良莠不齐, 教师培训支持服务不到位, 在线培训质量监控缺失, 教师在线远程研究培训质量堪忧。

教师参与式培训和在线远程研修这两种培训方式都可以说是自上而下的教师教育和培训模式, 它们都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所在学校, 依据相关法规和实际工作需要, 组织实施的教师培训, 大体可以算是“要你学”。相对而言, 教师实践社群则是一种“我要学”的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模式。教师实践社群是教师为了共同的事业和目标, 自觉自发地聚集到教师虚拟实践社群中, 分享彼此的成功经验和实践智慧, 共同在线研讨各自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分享彼此的资源, 学习对方的隐性知识, 发展共同的实践, 形成共同的实践智慧, 并将其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显性知识, 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和专业发展实践。广大一线教师, 正是在这样的教师实践社群之中, 通过长期的切磋琢磨、交流研讨、教师的学习和知识建构, 使“我要学”得以生发。

不过, 教师实践社群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它首先依赖的是教师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自组性, 没有了教师的自觉、自主和自控, 教师实践社群的魅力便荡然无存。其实, 一线教师在教师实践社群中的在线参与式学习能力也制约着教师实践社群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功效, 不少教师不懂得在教师实践社群中的“生存”之道和“研讨”之法, 缺乏对话和沟通交流的技巧与方法, 导致在教师实践社群中的学习能力不足, 这大大妨碍了教师实践社群的威力。不仅如此, 教师实践社群所特有的内部组织力量的松散性和参与社群的教师之间社会性联系的短暂性的特点, 使得如何维持教师实践社群的发展及良性运作, 从而发挥教师实践社群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优越性, 成为当前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作为教师教育基本实践途径之一的教师培训, 理应具有尊崇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的规律与特征, 其所蕴含的教育意义直接关乎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发展性, 关乎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的不断成长。

篇4: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学习心得

提升工程围绕“应用”这一核心任务,将“培训—测评—应用”相结合,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拟到2017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名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工程主要包括四项内容:

一是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围绕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的现实需求,吸收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应用经验和最新成果,研究制订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指南等,有效引领广大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

二是按照一线教师需求开展全员培训。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教师“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选学服务平台,实现教师自主选学。采取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培训新模式,有效利用互联网,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推动移动学习,支持教师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便捷有效学习,使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利用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平台,建立培训资源建设新机制,汇聚各地培训课程资源和培训服务信息,促进资源交易与交换,引领各地重点建设典型案例资源,加工生成性资源,开发微课程资源,满足教师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是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网络测评系统,通过案例开展情境测评,为教师提供便捷有效的测评服务,让教师及时了解自身能力水平,明确不足,查漏补缺,以评促学、以评促用。

四是建立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教师管理挂钩,推动教师养成良好的应用习惯,将信息技术融于课堂教学、师生交流等各个环节,助推教师“激发教育创新,拓展成长空间,成就发展梦想”。

提升工程的实施将全面提升广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一步破解教育信息化发展瓶颈问题,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动教师终身学习,有效促进专业自主发展。?

篇5: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总结

郑州市第128中学

依据航空港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实际要求,我校教师积极参与培训,都达到了基本标准,并超越完成了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目标,各项指标达标。现将学校培训总结如下:

一、理念的转变

1、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使老师们认识到了在专业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二、提升了专业知识

1、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信息化教学环境”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学校90%的老师们掌握了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2、通过聆听专家们对“资源检索与获取”、“多媒体素材的处理”、“办公软件综合应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微课设计与制作,等等的解析,意识到在专业知识方面太落后与不足。如一些视频对“办公软件综合应用”的解析和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设计”深入仔细的分析与演示操作,教师们不断的看课,研读,实践,学习来丰富自我专业知识。

三、开阔了交流空间

1、远程研修教育不再局限在课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媒体通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随时将自己的薄弱环节强化学习,直到完全巩固。更加便于对每个知识内容的融 会贯通,使原来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成为现实。

2、通过这个平台,与全国教育专家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面对面”聆听他们的辅导讲座、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开阔了老师们的视野。专业方面,通过论坛与同仁们的谈数学、探迷惑,在思想、专业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这种平台,使老师们的距离变得更近、更方便交流。

3、通过看视频,视频答疑让老师们有了一次与专家学者进行近距离探讨问题的机会。在答疑过程中,专家们的建议和意见对老师今后更好地驾驭课堂,更好的解决课堂突发事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撑。专家学者们奉献了他们的经验和研究成果,让老师们收获了知识的同时,也让增长了见识。通过观看答疑,得到了很大启发,学会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窍门,为今后的教学中提供了更好的方法游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来说受益匪浅!与专家老师交流,在班级论坛中发帖、回贴,进行论坛研讨等活动,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四、注重了细节渗透

本次培训中,专家教授们都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通过专题讲与案例分析和演示操作的方式,不仅提供了知识和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学科常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真正的学有所获。

五、更新了教学方法

此次远程教育培训,教育观念有所更新,教学方法更新,让农村教师也充分享受了运用远程教育培训的成果。结合专家讲座、作业练习、教师间相互交流等学习方式,更新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六、增进了老师的友谊

通过远程教育培训,在学习的同时,在班级论坛学习交流时与区县内县外相识或不相识的同行朋友进行网上探讨。学到了许多新的教育观念,也通过同行的帮助,解除了在教育教学的许多困惑。“发帖、回帖”充分交流阐述自己在教育教学的感想、心得、体会,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真挚交流,增长了教师的见识,增进了老师之间的友谊。

篇6:青马工程学习心得

-----怀激动心情迎接开班,摆奋进姿态创造佳绩

2014年4月27日,我们青马班开班的日子。怀着一种些许激动又带有无限幻想的心情,我端坐在学术报告厅的柔和灯光下,想到过去对青马班的种种向往,一种复杂的情感油然而生。

时间的车轮倒转,我和青马班的情愫也许要追溯到大一,那个纯洁、认真、幻想的年代。那时候的我纯真而又奋进,对于全面提升自己充满渴望,对于学长学姐充满敬仰,对于一个优秀的自己充满期待。尤其是当我看到青马班的同学身着正装参加多姿多彩的活动时,当我了解到大家因为青马班而相识甚至后来相知时,内心深切的向往之情是无论如何都没办法按捺。那颗对于青马班期待的种子也许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悄悄萌动了······

当一个人心存梦想,通往梦想的列车也许就会在下个路口悄然出现。当机会离我越来越近,我想我早已做好准备。一年半,在这个说长不长又说短不短的时光里,岁月给了我面对对手的信心、面对挑战的勇气、面对挫折的坚韧、面对失败的不言弃。岁月让我成长,让我更美丽。当青马班推选的消息传来,我在坚定报名之后默默等待,终于迎来了一个过去一直没有实现的生命精彩。

此刻,我坐在学术报告厅的座位上,认真聆听来自老师的殷殷嘱托,来自学长学姐的种种劝诫。引发我来自最内心的思考:身为青马班的一员,我如何才能做最优秀的自己?我如何才能在青马班学到自己真正想学的东西?如何才能做一个学习、工作、生活恰当处理的人?······

有幸,在开班仪式之后的杨欣学姐的精彩讲座中我找到些许答案。杨欣学姐的精彩演讲深深打动着我,她的个人经历深深感染着我,她的传奇故事深深激励着我,让我在感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升华,在升华中绽放。我深刻地了解到作为一名学生干部,让自己变得优秀有多重要,如何让自己变得优秀以及如何恰当地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之间的关系。我明白,只有让自己变得优秀、让自己变得强大才有信心也有理由去面对自己的内心,面对自己所带领的团队。而在锻炼中学会反思学会总结无疑又显得极为重要。正如杨欣学姐说的那样,坚定自己一个目标,在实践当中不断的进行思考并且再运用于实践,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事后再次体味杨欣学姐的讲座,又有了新的感悟。我应该怎样保持一个积极进取的心态,真正的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付诸于实践?一方面,作为学生,我们不论处在什么位置,学习永远是我们的天职,在保证学习高效有效的基础之上我们才有资格去谈论其他事宜;另一方面,在做学生工作的过程中,要忽视所谓荣誉,正视来自各方的批评教育,重视自身的思考总结,真正能够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头脑、敢做事、负责任的学生干部。

篇7:头雁工程学习心得

很荣幸的我参加了了这次云南大学团委组织的10级班干团干的头雁工程培训,通过这次短暂但非常有意义的培训学习,我获益匪浅。

作为一名10级的班级团支书,我感到很光荣,生活很充实,但也会伴随着辛苦忙碌,甚至是有压力。因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学生干部,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步入云南大学三个月,我们还有很多生涩与稚嫩,大学是我们锻炼自己成长自己的平台。在头雁工程干部培训中,我学到很多东西,对我们的职责与使命也有了深一步的理解。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现在在锻炼的正是做事,做人的能力。在老师的精彩讲座中,我学会了如何策划,承办一件事。其实不是我们小而会完成不好,而是要敢于去想,去做。做之前一定要有充足的准备,一定要做到谨慎周密,虽然对一些事情,我们还不了解,但一定要多接触,一定要有责任心。从洪登光的演讲中,学会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做人道理。对待自己一定要严格,要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更要以身作则。做一件事一定要持之以恒,一旦决定去做,就要坚持到底把它做好。不敢保证每件事情都能做得尽善尽美,有时也会有失败,这时我们要有坚强的信念,甚至要学会享受挫折,因为从每一件事中,我们总能学到一些东西。我们不能淡忘了我们的职责,工作是要尽心尽力去做,同时不能忽视自己的学习。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必须要做榜样,以身作则,学会礼貌,这样才能和同学老师处理好关系,把工作和学习兼顾好。对待别人更要有宽容。宽容与理解永远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为此我们还要学会感恩父母,尊敬师长,珍惜朋友,珍惜自己所爱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学生干部。观看了《伟大的历程》,看完后使我受益匪浅,感觉伴随这部电影走过了改革开放三十年。这部电影充分的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三十年的历程;三十年的变革;才有了我们今天。我为能成为我们祖国的一员而骄傲。今天,中华民族的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有理由相信,炎黄子孙与生俱来的探索和改革创新的精神会让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中华民族将实现伟大复兴。“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看完《复兴之路》后两集,我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和自豪!感动的,是那些为中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人;自豪的,是为自己能够成为这个优秀民族的一份子!

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洗涤,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而不断探索着、奋斗着、发展着、前进着……在这个历程中,我们一齐哀悼,一齐欢呼,一齐奋斗,一齐感动……不论遇到什么,历史事实都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将会不断发展、进步!

在培训中,我们与学校老师、优秀学长们近距离的接触,接受他们的精心指导,分享他们的人生经验,使我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做事的态度以及如何做人等方面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明确了我人生的意义和奋斗方向,更懂得了如何去珍惜大学生活,如何去利用一次又一次的学习机会。我要适当分配好在学习中的空余时间,规划好自己的大学四年学习生涯,以及更好地面对和解决生活中所面临的一切问题。

以上就是我通过参加本期培训之后的所想所悟,其实在此次培训中还谈到了其他很多方面,例如:学生干部的人际交往能力,活动组织能力等。虽然这次培训只有短短几天,但参加了这样的一个培训,才让我更清楚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与能力。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更让我看到其他干部出色的工作能力,因此,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要不断加强自己在各方面的素质和综合能力,争当成为一名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校学生干部。

篇8: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学习心得

(一) 21世纪教师的知识结构

TPACK模型是当前国际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主流理论框架, 由密歇根州立大学Matthew J Koehler博士和Punya Mishra博士提出。该模型是在国际知名学者舒尔曼教授提出的PCK框架基础上进行的创新与发展。

T PA C K模型将2 1世纪教师的专业知识分成七个部分 (如图1) , 分别是技术知识 (TK) 、内容知识 (CK) 、教学法知识 (PK) 、技术-内容知识 (TCK) 、教学法-内容知识 (PCK) 、技术-教学法知识 (TPK) 和技术-教学法-内容知识 (TPACK) 。其中, 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密切相关的知识主要是TK、TCK、TPK和TPACK。

技术知识 (TK) :指一般的ICT知识, 如信息、操作系统、软硬件使用、技术发展史等。

技术-内容知识 (TCK) :指关于技术与学科内容如何相互作用 (组织、呈现) 的知识, 等同于教学资源知识。

技术-教学法知识 (TPK) :指关于技术在教学和学习情境中的存在形式、使用要素和作用效力的知识, 包括了解可完成某一特定教学任务的种种技术手段, 选择最恰当的且当前可用的技术手段, 技术手段可支持的教学策略等知识, 等同于教学设计知识。

技术-教学法-内容知识 (TPACK) :包括学科教学知识、教学资源知识和教学设计知识, 等同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知识。

(二) 21世纪教师的能力结构

TPACK模型规定了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 而能力是教师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 从TPACK出发, 可以构建如图2所示的教师专业能力结构。

学科教学能力:包括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对教学过程的安排、基本教学技能等。

资源应用能力:包括对教学资源有效使用、收集与鉴别、加工处理、设计开发等。

教学设计能力:包括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自主学习教学设计等。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包括技术支持下的学科教学能力、资源应用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 最终要形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 (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 包括教学过程层面和整个课程层面的整合与开发能力。

(三)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结构

依据图2规定的教师专业能力结构, 构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结构如图3。

信息技术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基础能力, 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信息技术基本技能两个部分。基础知识指信息技术常识, 即TPACK中的技术知识 (TK) 。基本技能指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 包括电脑基本操作、常用汉字输入法、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上网、网络资源获取、多媒体素材处理等。

教育技术能力。教育技术能力是对教育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组织、管理和评价能力。其中, 教育技术的核心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和资源应用能力。从2005年开始, 全国60%的中小学教师已接受了不同程度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技术支持的学科教学能力。技术支持的学科教学能力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核心, 即信息技术与不同学科整合的能力。与教育技术能力规定的技术支持教学的普适性能力不同, 技术支持的学科教学能力是教育技术能力在不同学科的灵活应用, 需要结合学科教学法、学科内容、学科性质和目标, 综合考虑选用合适的学科工具、学科资源, 采用适合的教学组织方式、管理方式和评价方式开展教学。

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 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即新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信息技术能力、教育技术能力和技术支持下的学科教学能力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在信息时代, 教师需要具备应用信息技术促进自身专业知识、技能、智慧、角色、人格等全面发展的能力。当前我国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普遍较弱, 急需以教研和科研能力培训为突破口, 促使教师向科研型、专家型、智慧型教师发展。

培训内容

围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结构, 设定如图4所示的培训内容。

(一) 信息技术能力培训

1.信息技术常识

2.常用软件使用 (Word、PPT、Excel、概念图、博客等)

3.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

4.多媒体素材处理

5.网络资源获取

6.教学软件下载、安装与卸载

7.操作系统优化与管理

8.文件存储

……

(二)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1.教育技术基础知识

2.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3.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管理

4.信息化教学资源获取、设计、开发、组织与管理

5.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评价

(三) 技术支持的学科教学能力培训

针对具体学科开展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的培训。中小学学科可以分为六大类:语文、数学、英语、文综 (社会) 、理综 (科学) 、艺术和体育。当前先从前面五大类开始培训, 逐步扩展到所有学科。

1.技术支持的学科教学法知识

2.技术支持的学科内容获取

3.技术支持的学科教学活动设计

4.学科教学工具与平台的使用

5.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

……

(四) 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培训

1.个人职业发展规划

2.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研究 (远程评课、远程指导、远程视频研讨会)

3.信息化环境下的科学研究

4.基于网络的自主与协作学习

……

培训方式

(一) 国际教师培训经验借鉴

1.英国:ICT教师培训

(1) 实施三步走策略, 理念培训、行动培训、教学法培训。

(2) 政府层面花巨资规划支持教育信息化及教师ICT培训。

(3) 制定了统一的《学科教学中应用ICT教师能力培训计划》标准。

(4) 教师的ICT培训不但体现在ICT技能方面, 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现代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自信心等方面。

(5) 强调技术应服务于教育教学的需要。

(6) 培训对象不仅是全体教师, 而且还包括学校领导的ICT培训。

(7) 监督和考查ICT培训的质量, 如考查学校是否知道培训、是否使用了教师培训署提供的ICT培训资源等。

2.新加坡:教师ICT能力培训

(1) 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一体化应用 (课程规划、设计、实施、评价、教学方法) 。

(2)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 根据教师不同的总体规划阶段、不同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教师的不同需求等, 培训内容有不同的侧重。

(3) 培训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科教师, 还有学校相关人员的相关技能培训等。

(4) 提供网络培训服务, 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网络支持。

(5) 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 实施国家层面的技术资格认证。

3.韩国:ICT素养培训

(1) 在ICT应用教学活动中, 更重要的是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2) 教师的ICT素养和ICT应用教学能力之间有着相当大的鸿沟。

(3) 教育部组织开发了“各科目ICT应用教育进修课程”, 以加强各级各类学校ICT教学的有效应用。

(4) 预备教师培训内容偏重于ICT知识。

(5) 在职教师培训偏重于利用ICT开展教学的相关实践技能。

(6) 建立了教师网络培训系统和网络培训学院等, 以增加教师培训的机会。

4.经验总结

(1) 培训内容体系完整, 全面支持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2) 培训对象不局限于教学人员, 还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学校领导。

(3) 注重培训质量的监督和控制。

(4) 根据培训对象需求, 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5) 实施国家层面的技术资格认证, 与职称、晋级、评奖挂钩。

(6) 提供全面的网络培训支持服务。

(二) “研训赛”一体化培训

借鉴国际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实践经验, 同时结合我国国情, 建议采用“研训赛”一体化培训模式 (如图5) 。该模式的基本思路是:

1.搭建专业化的网络培训平台, 支持全国各地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该平台要具备资源管理、过程记录、在线考核、讨论互动、协同教研、激励等基本功能。

2.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践问题, 在专家指导下开展教研和科研探索。

3.针对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教育技术专家、学科专家、地方教研员对教师进行面对面培训和网络培训。

4.组织全国性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赛, 推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教师培训工作, 推动一线教师自主、自愿参与到教师培训活动中, 提升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培训效果。

“研训赛”一体化培训模式的核心特征:专家引领、问题导向、多方参与、网络互动、短板强化、差异培训、以赛促训。

如图6所示, 培训对象包括:一线学科教师、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校长。培训者由学科教学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地方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组成。其中, 一线教学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是整个培训工作的核心。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校长的培训, 最终目的是为了支持、服务一线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

“研训赛”一体化培训过程中, 更多的培训资源将采用“自下而上”方式动态生成。通过定期组织全国性的比赛 (如图7) , 广大教师积极参与, 逐级评审, 每年评选一批涵盖各主要学科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优秀课件、教案、论文、案例等资源。生成的资源自动存储到网络培训平台的资源库。

实施建议

(一) 需要开展的工作

1.编制一套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2.编制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大纲

3.邀请一批教育技术专家和学科教学专家

4.精选一批学科骨干与特级教师

5.筛选一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秀教学案例

6.搭建一个“研训赛”一体化的网络培训平台

7.设计一套面向全国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实施方案

8.设计一套科学、可行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质量监督与评估方案

(二) 保障措施

1.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与教师职称评定、评奖、荣誉等挂钩。

2.制定学科教学工具开发需求, 引导企业参与学科教学工具的开发, 产生大量丰富的、学科适用的教学软件, 支持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3.对于经过市场检验、有成熟应用模式和较大推广价值的教学课件、工具和平台, 应加大推广力度。

4.设计合适的激励机制, 鼓励教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校长等积极参与培训活动。

5.制定全程监督与全面考核的制度, 保障培训工作的绩效。

6.吸引多方力量参与培训, 地方教研员参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日常指导工作。

7.企业向学校出售的软硬件产品需要经过中央电教育馆的专业认证, 同时, 加入技术应用培训, 企业可自行组织或邀请专业的培训团队对教师开展应用培训。

篇9: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学习心得

(2013年10月25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近年来,各地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教师信息技术相关培训,取得积极成效,但也存在着项目分散、标准不全、模式单一、学用脱节等突出问题。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总体要求,充分发挥“三通两平台”效益,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决定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现就提升工程的实施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升工程的总体目标和任务

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完善顶层设计;整合相关项目和资源,采取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新模式,到2017年底完成全国1 000多万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

二、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

围绕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的现实需求,吸收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应用经验和最新成果,研究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指南等,建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有效引领广大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规范指导各地建设资源、实施培训、开展测评、推动应用等环节的工作。

三、按照教师需求实施全员培训

各地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和校长培训必修学时(学分),原则上每5年不少于50学时。试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分认定,推动学分应用,激发教师参训动力。教育部整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关培训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英特尔未来教育”、“微软携手助学”、“乐高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等项目与各地教师培训的融合,通过提供课程资源、培训骨干培训者和共建培训平台等方式,扩大优质资源辐射范围。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本地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新一轮全员提升培训。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整合本地区项目和资源,建设教师选学服务平台,推动各地按照教师需求实施全员培训。完善专项培训体系,做好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相关培训的有机衔接,重点加强中小学校长、专兼职培训者和教研员等骨干队伍以及农村教师的培训。地市及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专项培训和专题教研,组织开展区域性教师全员培训。健全中小学校本研修管理制度,确保研修质量。中小学校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重点通过现场诊断和观课磨课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用结合。

四、推行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培训新模式

各地要根据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学习特点,有效利用网络研修社区,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强化情境体验环节,确保实践成效,使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建立学习效果即时监测机制,确保培训质量。坚持底部攻坚,积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建立以校为本的常态化培训机制。推行移动学习,为教师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便捷有效学习提供有力支持。加强薄弱环节,采取“送教下乡”和“送培上门”等方式,为不具备网络条件的农村教师提供针对性培训。

五、遴选一线教师满意的培训资源

教育部依托现有资源,建设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平台,汇聚各地培训课程资源和培训服务信息,建立优质资源遴选机制,推动资源交易与交换。对通用性强的优质资源进行加工升级,启动教师培训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建设工作,利用合作项目引进和开发优质资源,建立优质课程资源库。各地要重点建设典型案例资源,支持中小学与高校及教师培训机构合作,加工生成性资源,开发微课程资源,满足教师个性化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已有平台汇聚本地资源,与国家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本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测评,主要采取教师网上自测方式,通过案例开展情境测评,以评促学、以评促用。根据能力测评指南,开发适合本地实际的测评工具,建立网络测评系统,为教师提供便捷有效的测评服务。各地要根据测评数据及时调整提升工程实施计划,确保全体教师应用能力得到提升。培训机构要根据测评数据制定完善培训方案,确保按需施训。中小学校要分析测评数据,找准短板,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研修。教师要根据测评结果,明确自身不足,查漏补缺,合理选学。

七、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各地要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中小学校要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各地要通过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和优秀课例征集等活动,发掘推广应用成果,形成良好应用氛围。通过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验区、示范性网络研修社区和示范校等举措,推动信息技术应用综合创新。

八、加强组织保障确保提升工程取得实效

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各省要开展专项调研,分析现状和问题,摸清教师需求,明确工作重点和思路,做好整体设计,制订提升工程主要实施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形成规划方案,2013年底前报送教育部。2014年起,分年度组织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原则上每年培训人数不少于本地区中小学教师总数的20%。完善管理制度,出台配套政策,开发测评工具,尽快建立教师主动应用的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教育部负责提升工程实施的统筹管理和监督评估等工作。成立执行办公室(设在华东师范大学),负责组织管理的具体工作。成立专家委员会,负责研究、指导和评审等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省提升工程实施的组织管理。成立领导小组,整合相关部门力量,确定专门机构负责组织管理具体工作。采取招投标机制,遴选具备资质的院校(机构)承担培训任务。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实施精细化管理。地市及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提升工程的组织管理。制定管理办法,落实相关政策。整合教师培训、教研、电教和科研等部门的力量,加强对中小学校的指导,做好全员培训。中小学校长是本校提升工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要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整合资源,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落实保障经费。各省要安排专项经费,支持管理平台建设、专项培训、资源开发和能力测评等工作。中西部省份要在“国培计划”专项经费中切块用于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地市及区县要安排专项经费,支持本地教师全员培训。中小学校要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资金,为本校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

篇10:金融工程学习心得

金融工程是一门融现代金融学、工程方法、与信息技术与一体的新型交叉性学科。无套利定价与风险中性定价是金融工程具有标志性的分析方法。尽管历史不长,但金融工程的发展在把金融科学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的同时,对金融产业乃至整个经济领域都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所有的经济主体都有各自的金融问题。例如,个人需要管理自有资产,寻求资产收益、安全与流动性的多重目标;企业管理者需要考虑到利率变化、汇率变动、原材料与产品价格波动对企业财务和经营的影响;金融机构更是直接面临着如何管理金融风险、如何寻求特定风险下的收益最大化、如何创造出更多的创新性金融产品去吸引客户等种种金融问题。而金融工程,是现代金融领域中最尖端、最富有技术性的部分,其根本目的就在于为各种金融问题提供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满足市场丰富多样的金融需求。

产品与解决方案设计是金融工程的基本内容,也是解决金融问题的重要途径。从本质上说,产品设计就是对各种证券风险收益特征的匹配与组合,以达到预定的目标。产品设计完成之后,准确的定价是关键所在,只有定价合理才能保证产品的可行。风险管理是金融工程的核心,事实上,衍生证券与金融工程技术的诞生,都是源于市场主体管理风险的需要。例如最初的农产品远期与期货,是农场主担心农产品价格变动风险的产物;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衍生品和现代金融工程技术的兴起,是各国汇率浮动、利率管制放松、石油和其他商品价格变动的结果。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风险管理已成为现代金融的支柱,也成为金融工程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现实生活中,金融工程技术有时被直接用于解决风险问题,如运用股指期货对股票价格下跌的凤险加以管理;有时风险管理本身就是创新性金融工程方案设计与定价的一部分,因此在很多情况下,风险管理与设计定价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当然,产品与方案的设计与实现也离不开“原材料”,在金融工程中,“原材料”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基础性证券与金融衍生证券。基础性证券主要包括股票和债券。由于可以被分别视为银行与借款人发行的债券,银行的贷款与存款也属于基础性债券。金融衍生证券则可分为远期、期货、互换和期权四类。远期是指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一确定时间,按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标的资产的合约。期货则是在交易所集中交易的标准化的远期产品。互换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按照商定条件,在约定时间内交换一系列现金流的合约。期权则是指赋予其购买者在规定期限内按双方约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某种标的资产的权利的合约。他们之所以被称为“衍生证券”,是因为其价值取决于合约标的资产的价格,是其标的资产的衍生物。其中,远期期货与互换的买卖双方在交易初期都无需支付交易费用以外的其他费用,只需支付保证金作为履行合约的担保,只有期权的买方在交易初期才需要支付期权费,因此这些衍生证券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低成本与高杠杆性,即只需要一定资金便可进行放大金额的交易。尽管只有6种基本工具,但就像普普通通的水泥与砖瓦因设计与结构不同,可以建成无数种不同样式的建筑物一样,随组合方式不同结构不同比重不同头寸方向不同挂钩的市场要素不同,这些基本工具所能创造出来的产品也是变换无穷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门技术与学科才被称为“金融工程”。

篇11:青马工程学习心得

作为一名班长,有幸能够参加青马工程,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此次学习后,让我们知道作为一名合格的学生干部,应有充分的自信心去完成领导分配下来的工作和任务,找准了自我位置,认清责任,积极努力的做一个合格的学生带头人,通过学习让我懂得了以下的知识:

1、作为一名学生干部,要起到带头,表率作用,我们必须努力学习,不断提

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因为作为学生干部,我们首先是学生,然后才是

学生干部,而学习是学生的本职工作,试问一个成绩在班里排倒数的学生干部,有几个同学会信服他。换言之,他又能树立几分威信?进一步说,一个连学习成绩也搞不好的学生干部,毕业后怎能在社会上立足,那就更别说以后为国家作贡

献了。所以我们在做好工作的同时,也必须抓紧时间学习,不能让成绩落下。

2、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们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牵涉到广大同学时,也有配合与不配合之分,总之干什么事都不是一帆

风顺的,在此时我们就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因为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工

作。另一方面作为学生干部,我们并没有什么特权,我们的职责就是为同学服务。

所以在工作之中,我们必须设身处地的为同学们着想,时刻从广大同学们的利益

出发。还有一点就是要不断的进行自我反省,反省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虚

心接受同学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处,用两面性的观点分析问题,不断提高为人处事的能力。

3、学会与人沟通,工作上的交流是学生干部必不可少的一环,而能否很好的与其他干部、同学、辅导员的沟通也就决定了工作效率的高低。语言行为是体

现人格魅力的重要方面。要做有魅力的学生干部,吸引一大批青年跟随。个人的魅力作用是巨大的,我们青年干部也应完善自身向着魅力化领导方向努力。

4、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责任心。作为一名学生干部需要以“上情下达,下情上报”为原则、以“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为宗旨开展工作,处理好与上级、同事、同学之间的关系。因此提高自身高度的责任感是必不可少的。

7、对工作的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也是学生干部所必备的。拥有一颗火热的心,投入满腔的热情,并加上积极上进,才能够让自己在工作中不感到乏味,进而工

作也会做的更好,同时也给他人树立好榜样,影响到他人,成为带领同学们成长

成材的模范。

8、学生干部还需要加强自己的写作能力,学会写各种通知和各类文件,使

自己的语言表达更加礼貌得体。

学生干部是高校校园中最具特色的一个团体。我很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分子,也有幸能够参加本次的青年马克思培养工程,而在本次培训中我所获得的东西将

篇12:青马工程学习心得

首先很高兴院团委给我这次机会参加青马工程的培训,起初我不知道青马工程的含义,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培训。我明白,要成为一名真正的“青马人”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首先,我要明确的就是为什么学校、学院要开办青马工程。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党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同时也是优秀青年成长、成才的需要。带着好奇,王书记给我们上了第一课-----让马克思主义照亮成长道路。在这堂课上我们了解了我们大学生所应有的责任及应该为成为一个合格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而奋斗,我们应该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在课上书记用几个名人的故事来鼓舞我们像张海迪、霍金、贝多芬、海伦凯勒,他们都有一个常人所没有的毅力,我们即使现在没有那种能力,我们需要锻炼从而提高自己。死因的自白-----“人是快乐的”马加爵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幡然感悟,一个可能被我们遗忘的大学高材生,在在知道故事的缘由后我们知道他是可怜的,但故事不得不承认他的心里承受能力不是很强。这个故事的背后是感人的,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我们每个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都要有一个丰富的生活,而不应该是比较痛苦的。在这堂课上,我感受到了书记精湛的演讲能力和对学生工作认真的态度。最后书记给我们留下了简短的寄语

1、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2、党和国家的事业,民族复兴的希望社会历史发展学要一代又一代坚定思想与时俱进的青年马克思主义工作者。

走进马克思,寻找思想的家园-------同青年朋友谈学习应用马克思主义,这次给我们上培训的是施副院长,他从马克思的个人说起给我们讲了马克思的成长历程,让我们对马克思有了一个浅薄的认识,然后再提一些基本的马克思主义,让我们有一个简单的认识,知道了马克思是一位有感情、有志向、有理想的热血青年,是一位可敬的,坚毅的,充满科学智慧的长者。更懂得了马克思对共产主义所做的贡献。印象最深的一次培训是丰原集团的副经理何宏满先生给我们的第三次讲课,在这次讲课上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与我们大学生进行了很深的交流,谈了很多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和将要面临的问题,他上了90分钟的课,足足有70多分钟是和我们进行互动的,很多大学生都问了一些大学生中很现实的问题,同时他都做了很好的回答。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理学系的同学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意思是说像你这样一个成功的人有没有做过慈善事业,他是这样回答的,从社会上赚来的钱就应该回报社会,他现在一直在支援几个孤儿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我们用热烈的掌声给与答复。在交流中我感觉他是一个很随和的人也是很有社会阅历的人。它也让我们记住了几个名言:

1、欲望是成功的原动力

2、没有什么不可能

3、行动改变命运

4、成功的代价是付出

5、做好身边的小事

6、请勿空耗时间。

其次,我要清楚自己应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青马人”。主要从四方面入手:尽心去学以真诚的心去对待学习,不浮夸,不自欺欺人;真心去信要真心相信和拥护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用心去做无论是作为一名学生干部还是一名普通学生,都要带动周围的同学积极向上的面对学习和生活,同时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更要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尽心去传尽心去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正确的认识以及先进的思想,让身边的同学们向“青马人”靠拢或是成为“青马人”。经过这次的培训,我想了很多,我们来大学到底是干什么的?难道忘记了那煎熬的高中生活?我们不应该忘记学习,即使工作再忙!如果大学期间,因为工作而耽误了学习,甚至考试不及格的话,那么他就是一个不合格的学生干部。我们要充分利用3年或4年的时间来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事,要二者皆得,从总的方面考虑盲点也好,这样可以更适应进入社会,不管是进入社团还是学生会经历的事总比什么都不做好点,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都能提高。下面用一个故事来表达我的感受。

一位曾在商界叱咤风云多年的著名企业家,在1998年那场突如其来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惨遭了事业和人生的“滑铁卢”。几乎就在一夜之间,他由风光无限的亿万富翁变成了 1

债台高筑、走投无路的乞丐。与此同时,妻离子散和众多亲朋好友的纷纷疏远,更让他重伤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一天午后,带着满怀的沮丧,他迈着铅一样沉重的双腿,爬上了一座大厦的顶端。他准备再最后看一眼这个风云变幻的世界,然后便纵身跃下。突然,他的目光被大厦前面那个漂亮的喷水池中迷人的景象吸引住了——只见圆形水池中间,腾起了一根根向上冲击的雪白水柱,在水柱的最顶端盛开了一朵朵漂亮的水花,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着如虹的色彩,并形成了透明而别致的图案,随即又繁花溅玉般地四下撒落。在他深沉的思考后,他扫去了心头积淤的愁苦,又微笑着走进了生活。他辗转泰国、缅甸、马来西亚等地努力打拼,即使像送快餐、摆水果摊那样自己曾瞧不上眼的小买卖,他也热情满怀地认真去做。这期间,他又遭遇了不少的磨难,但他再没有消沉过,因为他心中始终记着那个喷水池,记着那些盛开的水花,他相信自己的事业与人生还会开花。后来,他真的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泰国赫赫有名的百洲实业集团的总裁,他就是商界的传奇英雄陈百洲。

其实,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中都会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都会经历岁月的风雨和艳阳,都会经历生命的花开花落。最重要的,是要永远保持开花的梦想和热望。那样,才会源源不断地给心灵输送顽强奋进的巨大动力,才会将所有的坎坷与磨难都踩在脚下,才会让不服输的信念支撑着生命,坚定地朝着辉煌的远方迈进„„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曾经说过这样振奋心灵的格言:“生命中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这位屡遭磨难又屡次站起的著名人权领袖,用自己鲜亮的人生经历生动地诠释了这句话。是的,生命的确非常需要这样的一种弹性――既能不满足现状,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攀上理想的峰巅,又能在深陷谷底时,犹有不泯的热情燃烧在心头,犹有“一切从头再来”的坚定与执著。

生命如水,不仅仅在沸腾时会开出花朵,在被希望和热情的力量向上牵引的路途中,也会盛开绚丽的花朵。时时葆有积极向上心态,乐观地迎接风雨,笑对人生,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骄傲的收获。

最后,我想说,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青马人”,自己的努力看成是充分条件的话,那么同时我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这样的必要条件去辅佐我。我们这些学员们至少要有过人之处,只是相信马克思主义是不够的,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青马人”的前提我们还必须是一名出色的大学生,这样才是学校、学院开办世纪英才学校的初衷。

上一篇:二手车鉴定与评估报告书和案例分析下一篇:师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