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专业三年发展规划

2024-05-21

教师个人专业三年发展规划(精选8篇)

篇1:教师个人专业三年发展规划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

(曾永锋)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硬件,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我从教13来,一直以“教好书,育好人”为根本任务落实在我的教育教学的点点滴滴中。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如何让自己成为一名更具有专业素养和研究型的教师,是我当前奋进去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进行了三年的规划:

一.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优势分析:

(1)教育教学工作

:13年的语文学科的教学经历,让我有机会不止一次地胜任了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各个学段的教学。在各个学段的教学中,充分地让我把握了各学段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这样,使自己在教学中更能结合不同学段的学生特征来因材、因生施教,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了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同时,根据新统编教材的编排,单元主题更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我在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单元主题形成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时,能够在学习具体的课文内容中落实学生一定的语文思维、语言表达等学习的能力。

(2)学习研究能力:我不仅积极参与各类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开阔视野,而且会在空闲时会阅读教育案例和反思,以培养的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前提,能在课中尝试运用新型教育方法和手段,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不足分析:个人教学风格不明显,需培养全新的教学理念。

同时对于教科研方面缺乏探讨、研究的积极性,教科研能力不是很好。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不断积累,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能力也有待加强。

二、个人专业发展三年的总目标

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摆在我面前的任务是重新打造自己,将自己融入到领袖儿童教育改革的领域中。我决心在实践中加强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三、个人专业发展的年段目标

1.第一的总目标

(1)继续自己的专业学习,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不断探索和实践,努力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舒适、轻松的教学课堂环境。

(2)认知教材,因材施教。逐步提升自己的课堂掌控性,每学期完成1节有质量的展示课(互听课、公开课),并写下教学反思。

(3)阅读有助于自身教学提高和教师个人素质提高方面的书籍,教学方法和理论方面等的著作,尝试每学期能自读1~2本;写下教育教学反思,形成自己的教育故事。

(4)继承优良的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寻求自身教学特点,发挥所长,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逐步建立个人教学风格。

2.第二的总目标

1.在教学设计、语言、手段、方法等有一定的教学特色和教学经验,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随着教学经验不断积累,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教学风格,有一套完整的教学经验集,能够成为影响其他教师专业发展的骨干教师。

3.继续专业理论的学习,探索学生课堂创新能力,总结经验,促成更有效的课堂教学。

3、第三的总目标

1.在教育科研方面有突破,积极参与语文教研组课题研究,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形成自己的语文课题研究方向和内容。

2.强化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在确定的理论研究方向中形成自己的教育论文。

3.进一步培养自身专业素养,使自己从经验型青年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四、达成目标的保障措施及自我检测措施

(一)学习先进教育观念:

学习先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先进的事迹,真诚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把教育教学真正作为事业,踏踏实实奉献教育,诚心诚意关爱每一个学生,用“爱”塔起教育的基石。用自己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信任,点燃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二)探索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让我课堂动起来,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主阵地。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探索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创新,总结经验,不断求索。通过自己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的追求,让我的课堂成为没有一个不学习的孩子,没有一个无收获的孩子。

(三)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切实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发扬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科学探索的进取精神,进一步学习科学学科专业理论知识,提升自我的专业水平和处理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作中不断学习,学习专家的经验,读经典之作,充实自己的水平。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不断总结,积累知识,自我发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想,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还要与学生一块成长,是谓教学相长,这样才能成为学生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自我充实与更新。

(四)是增强科研意识,为专业化发展提供强大的源动力。

广泛收集阅读教科研信息。

时代在创新,要求教师也要创新。在以后的工作中,不仅要提高能力,积累经验,总结方法,还要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真正实现创新教育,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2018年10月

篇2:教师个人专业三年发展规划

到此为止,我已经参加工作十几年了,在这地理学科的海洋中慢慢成长着。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凡事要有所计划。我参加工作已经有十几年多的时间了,如何尽快的走向成熟,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能让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成为让领导放心、家长承认、学生喜欢的教师,特拟定了如下个人成长计划,以时刻鞭策自己,激励自己上进。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领域生气勃勃的新的现实,对教师的全面素质特别是对教师的能力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越来越感到了教育的难度和压力,感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尤其是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上深感困惑,美丽的课件,应该让地理课成为一个享受美、欣赏美的过程。可事实却让人很不满意,老师教得痛苦,学生学得痛苦。牛校长提出的“二三五二教学模式”,让我在迷茫的时候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为学生的成长,为自己的提高,现制定三年规划如下:

一、个人现状分析

本人出生于1976年,男,中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平邑实验中学,担任高一年级六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从教十几年来,我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有较高的责任心。虚心好学,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努力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做到学以致用。“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新课程是一个全新的视野,近年来虽然自己阅读了一些有关新课程理论的专著,随着对教学理念的深入学习和认识,发现在实际教学中我存在的最大不足之处是缺少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很少去考虑学生的需求,偶尔有一些培养学生兴趣的想法,也不能细致深入地研究下去,理论的浅薄制约着个人专业的发展,是成长之路的绊脚石。因此,我必须继续加强学习,希望通过三年的学习,能深刻领会牛校长“二三五二教学模式”教学思想的精髓,并行之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让我们的地理课弥漫着轻松的气息,荡漾着欢乐地笑声。

二、专业发展目标

(一)自主学习,提升理论素养

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修养,形成规范的、良心的、幸福的师德观。坚持学习和读书,不断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以现代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学原则,正确的教学方法为前提,更新知识,力争成为思想素质高、敬业精神强、教学训练能力水平高、能够成为适应中学教育教学水平发展的老教师。

(二)积极实践,积累实际经验

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参加学校及各层面组织的各项活动。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学科特点,发挥个人兴趣特长,将理论联系实际融入到教学教育工作中,提炼教学问题,积累教学经验,积极反思教学问题,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上好每一节课,深入教学领域的研究,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同伴互动,多听课并探讨交流,使自己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三)总结经验,深入反思研究

在教学中注重教法的灵活运用,进行合理的学法指导。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提高教学效率。努力使学生形成会预习和复习的好习惯和努力培养学生独立钻研的学习品质。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加快自己成长的速度,善于反思,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将每一次实践所得经验进行深入反思,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在解决矛盾中促进发展。完善自身综合素养,完善教育工作。

(四)学习技术,制作有效课件

新世纪教师应具备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及驾驭课堂的能力,向45分钟要质量。因而能够制作一些分散教材难点、突出重点的生动课件使用,无疑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学习和熟练信息技术,制作较难的课件是我的又一个发展规划。

三、具体行动策略:

1、永葆热情。我将永远怀着一颗爱生之心,真真正正公平对待每个学生,给每个人一个宽裕的成长空间,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更关注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

2、饱读书本。针对自身的文化底蕴还有所不足,特别是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方面,我要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

3、同伴互助。善于学习的优秀教师,我也要积极向同伴学习,多走进同组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堂,多向同学科教师学习,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及时做好教学感悟反思,把握组内开展的研究课,交流课机会向他们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4、尝试改革。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教学,我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切实投身于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不断学习与反思,勤动笔,勤动脑,要整合自己的课堂,使学生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真真正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教科研活动,及时总结思考,写出有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和教学论文。

篇3:教师个人专业三年发展规划

关键词:“专业化标准”,英语师范专业学习,困惑,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现代学校教育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我国, 新课程实施以来, 这一趋势也表现得非常明显。一个英语教师, 仅就学科教学来说, 不仅需要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 还要掌握必要的学科教学知识并具有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估、教学反思等一系列重要的教学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那么, 对于一个新教师来说, 不难想象, 教师职业所带来的挑战是相当大的, 其间也一定存在许多的困惑。笔者在与入职三年之内的新教师接触、研讨、合作的过程中, 发现这些困惑主要表现在能力和信念两个方面, 而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应对、解决这些困惑的众多方法中, 提早、合理地进行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应当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首先从静态、动态两个角度探讨英语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标准”, 并据此反思英语师范专业学习的特点, 指出其优势与缺失;之后, 讨论新教师在能力方面和信念方面的困惑, 并提出相应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建议。

一、英语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标准”

对于英语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标准”, 目前似乎没有什么定论, 这里只谈笔者的一些个人观点和看法。如果从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两个角度来考查英语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标准”, 似乎可以更加全面一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此处, “能力”是一个比较广泛、宏观的概念。个人能力即个人特质所带来的思维、行为可及性;而社会能力则主要指个人处理与外界关系的能力。当然, 这里所讲的“关系”主要指社会关系。个人能力在一定的时间限度内是相对稳定的, 而社会能力则时刻处在变化与发展中。因此, 我们不妨从静态的角度来探讨个人能力, 而从动态的角度来分析社会能力。

(一) 静态角度

从静态角度看, 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标准”应当包含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知识、能力 (狭义的) 、品德和特质。

在知识方面, 英语教师应当具有教育学、英语学科教学和英语语言等三方面的知识。首先, 丰富、准确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在此基础上扎实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功也是一项基本要求;除此之外, 也应当具有一定的跨文化及跨文化交际知识。总之, 完整的英语语言知识是合格英语教师的首要标准, 尽管它并不是充分条件。第二, 英语学科教学知识是最核心的知识子系统。它与英语教学直接相关, 不仅涉及观念性内容, 如课程观、教材观、教法观等;还包括具体的教学操作知识, 如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课堂活动的组织方法、学习评估的相关技术等。总之, 英语学科教学知识是英语教师在知识结构上与其他学科教师的本质区别。第三, 教育学知识是任何教师都应具备的“通识性”知识。不论是英语教师, 还是物理教师, 首先是一名教师, 不仅承担着“教书”的责任, 更肩负着“育人”的使命。因此, 对教育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也是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

在能力方面, 教师至少应当具备如下五种能力:角色能力、行动能力、调控能力、元认知能力和研究能力。第一, 角色能力是教师塑造自我认同及职业角色的能力。用通俗一点的话讲, 就是教师的外在行为表现和在学生眼中应当有的“教师样子”。一般认为, 教师是具有相当人格和专业权威, 但能与学生相互信任、坦诚相待的长辈。在这一点上, 不少新教师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大多刚刚从学校毕业, 在从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的转变过程中, 难免缺乏角色能力, 以致和学生过于随便, 损害了自身的教师权威, 最终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第二, 行动能力即执行力, 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能力。新教师通常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 容易受到教育教学情境中无关因素的干扰和偏离, 导致“执行不力”。例如, 教师制订了某节课的教学计划, 但课堂教学中, 出现了一些原本并不是很重要的事件。由于缺乏经验, 行动能力不足, 教师容易产生焦虑, 并着重处理这些次要事件, 结果导致原定教学计划不能圆满完成。第三, 调控能力是教师调节自身动机和情绪的能力。对于多数新教师来说, 入职后不久就会产生这样一种感受:入职后的现实情况与入职前对教师职业的构想有很大的差异。此时, 教师需要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在不断的动机重构和情绪调整中, 尽快适应新环境和教师职业现实。第四, 元认知能力是教师监控自己认知、思维过程的能力。教师需要对自身的发展进行规划, 需要充分了解并分析自己的认知、思维过程以便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并摸索规律, 这些都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元认知能力。第五, 研究能力主要指设计、实施行动研究 (即为解决实际问题而进行的研究) 的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在教育领域, 也会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 而这些问题有时并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 因此需要教师通过科学研究来寻求解决途径, 并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一定的教育教学实践理论, 即关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理论。[1]元认知能力和研究能力属于较为高级的、复杂的能力结构。

在品德方面, 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应当符合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这一点毋庸置疑。除此以外, 更重要的是教师应当恪守师德。在笔者看来, 师德的基本内涵就是“行为世范”, 也就是说, 教师的行为应当对学生具有楷模的作用。这也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对教师品德的高层次要求。因此, 笔者一向认为, 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中, 源自西方的“教师专业化” (teacher professionalization) 概念并不能完整地概括中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全部内涵, 因为前者似乎缺乏对“师德”方面的考量。

在特质方面, 教师应当是观察者、领导者和示范者。首先, 虽然我们期待每一位教师都具有很强的行动能力, 但教师同时也应具备观察者的良好特质。教育教学现象具有很强的复杂性, 透过现象看本质实属不易, 对新教师来说更是如此。因此, 需要教师在采取教育行动和措施之前, 能冷静地、不带偏见地进行观察, 以便对教育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醒的、全面的认识。例如, 在处理学生之间矛盾的时候, 有些新教师观察不够细致, 就无法真正做到公平、公正, 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第二, 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 教师应当具有领导者的特质。教师应当具有较高的威信, 同时也是学生强有力的心理支持来源。第三, 教师也应当是一位示范者。我们不是要求教师事必躬亲, 而是说, 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自己首先应当做到、做好。例如, 英语写作教学中, 如果教师能首先亲自写出一段例文, 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会更高, 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 动态角度

从动态角度看, 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标准”涉及与学生、教师和环境相关的七种关系。需要说明的是, “环境”包括政策环境 (国家的法律法规、学校的规定等) 、物理环境 (教学硬件设备等) 和人际环境 (家长带来的影响等) 。学生、教师、环境三者之间始终处于全方位的互动中。

1. 学生与自身的关系。

这种关系主要涉及学生对自己的基本认知, 如对自己性格的了解、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对自己成绩的预测等。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既客观又积极的认知, 帮助学生脚踏实地并且充满希望地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2. 教师与自身的关系。

这种关系则与教师对自己的基本认知有关。如果一个教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那么就能很有针对性地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 也就容易在专业上获得有效的提升。尤其是对于新教师来说, 很多的困惑其实都是由对自己的了解不足造成的。

3. 学生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应当有意识地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倡导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帮助的心态, 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与学生一起, 共同创造和谐的班级环境。在英语课堂中, 教师同样可以通过各种活动设计来达成上述目标。

4. 教师与教师的关系。

如何处理与教研组其他教师以及学校领导的关系, 也是新教师自始至终都面临的一项课题。而这种关系直接影响到新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良好的教师群体关系是新教师无形的发展资源。

5. 学生与教师的关系。

这种关系是所有关系中最重要的。教师应当能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话语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 帮助学生学会知识、学会方法, 并掌握与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沟通, 通过沟通引导、教育学生的技巧。总之,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有效教育发生的基本前提。

6. 学生与环境的关系。

教师应当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 培养他们适应并改善环境的能力。例如, 有时学生会对学校的一些规定产生抵触情绪, 会对家长的批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此时, 教师应当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这些环境因素, 并积极调整自己, 以适应环境的要求, 并通过努力,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些环境因素, 使整体环境更有利于自身的人格塑造和学业发展。

7. 教师与环境的关系。

教师也应当能够处理好自己与学校、家长等环境因素的关系, 应善于利用有利因素, 转化不利因素, 将自身的发展与学校、学生的发展联系、统一在一起。

二、英语师范专业学习的特点

上面从静态、动态两个角度探讨了英语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标准。可见, 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下面, 我们反思一下英语师范专业学习的基本特点, 并分析它的优势与缺失, 以便更好地解释、应对新教师的具体困惑。

总体来说, 英语师范专业的学习呈现出模块化的特点。以知识教学为例, 英语教师所必需的教育学、英语学科教学和英语语言等三方面的知识, 基本上是独立进行传授的, 即三方面知识大致分属三个模块——“教师教育必修”“教师教育选修”与“专业核心”模块。尽管这些模块涉及了绝大多数教师所需的知识, 但由于三方面知识的教学是分割开来的, 因此很难形成“合力”。而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 往往同时包含着这三方面的内容。例如, 每一节英语课, 教师既要传授英语语言知识, 又要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 如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 [2]融入到语言教学中去, 而这节课本身的设计和实施又需要教师具有充足的英语学科教学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同时有效地运用三方面的知识。但英语师范专业的学习似乎并没有涉及到三方面知识的整合问题, 即模块化特征明显, 但缺乏属性化特征。“属性化”则是将各方面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的课程理念。

从静态角度看, 英语师范专业的学习为新教师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基础, 但知识的运用能力有待提高。同时, 品德教育也通过师德课及相关的讲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现。但是, 对五项能力及三种特质的培养并不是非常理想。当然, 教师能力、品德和特质这三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往往是从入职之后才真正开始的, 即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化起始于新教师入职。从动态角度看, 有许多内容在英语师范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有所涉及, 有所渗透, 但处理好七种关系的关系思维并没有得到强化, 动态关系意识可能仍比较模糊。

三、新教师的具体困惑

新教师的许多具体困惑都集中在能力和发展这两个方面。在能力方面, 新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无法在短时间内了解“全局”。这个“全局”指的是某一特定学校的具体教育教学环境的总和, 即学生、教师和环境三者之间构成的七种动态关系的总和。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如果不能把握这些复杂环境因素的关键, 不能在自己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不断变化的主要矛盾有一个清楚的判断和认识, 那么这一问题很可能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始终困挠着新教师。第二, 新教师往往发现自己的关系管理问题尤其突出。有不少新教师入职后很快就感到, 自己同学生、同事、领导、家长的关系都处理得不理想, 但又不知道如何改善。这可能与新教师的角色能力、行动能力和调控能力亟待提高有关。另外, 很多新入职的英语教师都感到个人知识结构出现明显的退化。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英语语言基本功退步很快。

在信念方面, 首要的困惑就是对教育教学的热情迅速减退。在入职初期, 遇到的问题往往应接不暇, 导致焦虑程度很高, 因此热情减退是非常正常的一种反应。新教师应当明白, 热情不是万能药, 而且真正的对教育教学的热情往往是内化的、由内而外的, 是理智的、冷静的。第二, “教育无用论”的认识倾向开始滋生。新教师在一开始通常都有较强的使命感, 而这种宝贵的使命感也有可能带来一种错觉:教育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但慢慢发现, 作为教师, 自己能“掌控”和“改变”的东西非常少。对此, 我们希望新教师能真正意识到, 教育的有用性是细水长流的, 不是轰轰烈烈的, 是长期、深远的, 而不是立竿见影的。第三, 有不少新教师在遇到一系列困难之后, 逐渐对教师职业失去信心。其实, 教师职业本身就是精神上、体力上都异常艰苦的, 失去信心大多与心理准备不足有关。建议新教师把困难考虑得充分一些, 并尽可能淡薄名利。要知道, 大多数的优秀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实际上并不是为了什么显性的“成绩”, 他们对教师职业的信心更多地来自一种充满尊严的自我认同, 而这种自我认同的根本动力是对教育事业无私的热爱。

四、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建议

一般来说, 教师的专业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适应期, 通常是入职后的一到三年。这段时间内, 新教师将面临全方位的挑战, 并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 适应教师职业的环境和要求, 初步发展自身的教师专业能力。第二个阶段是调整期, 一般是适应期后的两到三年。这个阶段的最大特点是, 教师在英语学科教学能力上往往会有实质性的提高。第三个阶段是高原期, 即专业发展相对缓慢的阶段。对于有些教师来说, 这个阶段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但如果坚持不懈地完善自己, 追求卓越, 一部分教师会突破这个瓶颈, 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因此, 针对不同的阶段应当有不同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本文只讨论适应期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问题。首先, 从静态角度看, 适应期阶段应当作为重中之中来落实的是涉及学科教学知识、角色能力、调控能力以及观察者特质的专业发展规划;从动态角度看, 处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以及教师与教师关系的能力应当优先发展。上述这些方面是新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所急需但在师范教育中可能有所缺失的, 而且也是后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次, 专业发展规划应当既目标明确, 又细化可操作, 以免流于形式。另外, 新教师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的同时, 也要充分考虑所在学校和地区关于新教师培训的安排和要求, 尽可能将二者统一起来, 提高效率, 以获取更优的效果。

参考文献

[1]Kumaravadivelu, B. (2001) .Toward a postmethod peda-gogy[J].TESOL Quarterly, 35 (4) :537-560.

篇4:高中数学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之路

【关键词】知识管理 时间管理 网络名师工作室 微课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笔者工作已十余载,在近几年感觉进步比较快,从大量的解题讲题中挣脱出来,能有更多的时间来研究教育知识和高效课堂的实践。我国基础教育缺乏的不是教育理论家,而是一大批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者。“藏起一半爱给自己,奉献一半爱给学生”是特级教师林华民的一句名言,它的内涵就是要留有老师学习充电,自我反思提高的时间。同时,笔者认为自己的进步还得益于对自己的知识管理和时间管理上。

教师的专业成长包括教师的观念、知识、能力、专业态度与动机、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等方面。知识管理是其中核心的一环。知识是教师赖以完成教学任务的资本。知识的丰富程度、深厚程度和更新速度,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完善知识管理,加速专业成熟,是高中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和研究的重要課题。知识管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显性知识可以依托于文本,而隐性知识需在实践中学习获取。知识管理,指的是个人通过对智慧资本进行管理,以知识积累为基础,通过对知识的获得、分享、储存、创新和应用等一系列活动,同时结合信息技术,有效提高个人素质的动态过程。知识有序、高效的管理是个人知识、能力不断提高的必要条件,它能提升个人工作效率,整合个人信息资源,提高个人核心竞争力。

时间管理是指通过事先规划并运用一定的技巧、方法与工具实现对时间的灵活以及有效运用,从而实现个人或组织的既定目标。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和班主任,每天要花很多的时间在班级管理和教学上。但如果挤不出时间来给自己再充电,是难以在知识爆炸的这个时代胜任一名好教师的。笔者利用纸质笔记本和电子笔记本(为知笔记软件)以及四象限法则来管理好每天的各类事情的处理先后和所花时间,从而赢得较高的学习效率,为自己的专业发展带来更大的提升。

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就是教师接受充足的学科知识与教育知识。教师自己拥有充分的学科知识,并通过教育知识把这些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教师新手,在刚参加工作的一两年,就是拼命地去学习这些知识,经历三到四年将慢慢转为熟手。如果有约五年时间的钻研,将达到精练的业务程度。笔者也是在五年的时间内完成了两轮的高三教学任务,对高考知识、能力、情感目标有了较准确地把握,基本完成了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工作,在教学方式上基本得到了学生和领导的认同,取得了较突出的高考业绩。

教师的专业发展,要在实践中螺旋提升,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外在的、技术性知识的获取,而在于通过对自身的全面反思,促使教师对于自己、自己的专业活动直至相关的事、物有更深入的理解,发现其中的意义,以促成反思性实践。在工作两轮后,笔者开始思考教学方式,苦于加班加点的“题海”和“填鸭”战术,借助网络,开始接触学习高效课堂模式,积极学习了一些高效课堂实践学校的理论和实施方案,感受到教育理念的先进和思考的深度,有蠢蠢欲动着手去实践的想法。但毕竟是一种新式的课堂模式和管理模式,作为新老师,不能突然转变,导致学生不适应。为了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不得已豁出胆开始操作自己的高效课堂方案。 其中最成功的便是“试卷讲评高效方案”,既调动了各层次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积极性,又贴合了高考的导向性,在高考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拉平甚至超过了最优秀的班级。而且个人的努力付出得到了学生的充分理解和敬爱。

教师专业发展不仅要通过教师个人的学习与实践反思,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与模式。教师并非孤立地形成与改进其教学策略和风格,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文化或教师文化。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91).

[2]韩宏莉.完善知识管理,促进中学教师专业成长[N].教学与管理,2010,8.

篇5: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

年级姓名___

一、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

我国的法律已认定教师属于专业化人员,社会也对教师提出了专业化的要求,新课程改

革对教师专业化更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是影响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保障新课程实施、促进新课程发展的关键,所以我觉得学校要求教师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是很有必要的。

二、自身状况分析

1、自身背景分析:

我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代课时间为一年半。我热爱舞蹈,也热衷于发展舞蹈专业。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未来的我将对舞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不仅是舞蹈知识的传播者,也是舞蹈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因此我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将自己在四中的平台上更加进步。

2、对自身问题的分析:

(1)创新意识淡薄,教学中对学生动作要求不是过高。

(2)教学效益不高,对自己的课堂要求还不够严格。

(3)外出听课太少了,专业理论知识还不够丰富。

三、自身专业化发展目标:

1、整体性目标:重点抓紧明年艺术节的编排。抓好校本课的课时

计划。

2、阶段性目标:重视学生整体发展、注重学生主动活动、强调学

生对舞蹈的重视。

第一阶段:(2012.3—2013.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所以学生的发展前途不可限量。通过综合整体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所以教师通过提供的舞蹈活动,建构丰富多元的舞蹈经验,让学生成为一个能享受音乐感受舞蹈、自主欣赏、积极体验。以参与求体验,以创造求发展,应该明确每个孩子都应该学习艺术,每个孩子都能够学习艺术,真正艺术教育的含义不是培养什么“家”,而应该是育人。舞蹈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为大多数的将来不是单纯舞蹈家的孩子着想,帮助他们并使他们也能参与舞蹈活动、能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有一定水平的舞蹈欣赏者,能从舞蹈中享受乐趣,增强能力,发展个性。同时也为今后能从事舞蹈艺术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2013.3—2014.3)现在新《纲要》中明确强调:中小学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把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到了重要的位置,要求我们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重新确认自身的角色定位,从“权威型”的发号施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学生的主动性是指学生的学习不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随着教师的教做出积极的自我调整和自我监控的能动过程。作为舞蹈教师,应重视舞蹈课环境的创设,丰富舞蹈素材,使教学活动建立在为学生的终身着想,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方法,对舞蹈独立的见解,发挥个性特点,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问题情景”、“问题材料”出发,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进行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是相互启发、立体沟通的过程。当然讲授或示范模仿式教学也是很重要的,因为舞蹈本身是一种表现艺术,首先要让学生对舞蹈有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在展示表演活动过程中去探索去发现,去提高舞蹈素质,增强舞蹈表现的能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第三阶段:(2014.3—2015,3)在舞蹈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在学生学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发展学生感受、理、解、想象、创造等一系列的内心情感和思维能力。因此,在舞蹈活动中,作为我们教师心里想的首先应该是孩子,其次

才是舞蹈,并能把每个孩子都看成是有着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方式的独特个体,教师应该充分的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及学习方式有不同的水平。如低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舞蹈时,先让他们自由的比划动作,任意摆出各种造型,很快会发现舞蹈动作千奇百怪,形形色色,引起他们的兴趣,再让他们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发挥孩子的创造性,体验舞蹈所带来的乐趣。除了上述的作为一名舞蹈教师应具备过硬的专业水平——正确的动作示范表演能力、组合的创编能力以外,其次,舞蹈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深化——知识涵养是舞蹈教师的素养之本。

四、预期效果

1、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

2、当代社会综合基本知识

3、必须掌握现代教育心理学

4、中学舞蹈教师不能单单是舞蹈方面的行家,也应对相关的艺术门

篇6: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只有短短的两年时间,充满变化和挑战的工作,令我感到教育事业是如此生机勃勃,是我将用一生来追求的事业。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领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对教师的全面素质特别是对教师的能力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越来越感到了自己文化底蕴不够丰厚,在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上有许多不足,尤其缺乏对学生心理状态及特征的认识和研究。从事教学研究,往往停留在感性经验的层面。感到了教育的难度和压力,感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

为更好地成长,特制定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如下:

一、整体性目标:

在教育上,力争成为校优秀班主任;在教学上,学习专业技术知识,提高教学水平,转变教学理念,提高个人修养,积极成为校英语学科的优秀教师。

二、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工作中,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求、感悟、反思,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努力学习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丰富自身的人文底蕴。积极学习教育科研,探索规律,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我将让自己伴随着学校的发展与学生一同成长。

第二年,在实践中,发展自己,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并通过实践与反思而与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不断互动,通过这个过程来强化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将学科知识能力和教育理论素养相结合,通过教学实践来整合自己的专业知识,重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积极参加评比课,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第三年,在加深对教育教学一般规律的认识基础上,打造效率课堂,培养自己初步的教科研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强化教学反思能力。在教学中注意学法指导,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提高教学效率,努力培养学生学会独立钻研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独立钻研,敢于表达的好习惯。将比较容易的知识由学生自己来讲,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争取使学生养成独立钻研、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

实施的具体措施:

1、每周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教育教学反思;坚持将课堂中灵光一闪的精彩记录下来,认真分析课堂上失败的地方。不断累积和充实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

2、每学期认真阅读两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平时广泛阅读教育教学类杂志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提高自身素养和理论水平。

3、每学期听至少 15 节课,并做好分析总结,虚心向他人请教,吸取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教训,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运用各种媒体学习资料,与时俱进,不断拓展自己的眼界和知识。

5、进一步发挥所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争取所教班级学生英语成绩合格率争取达到 100%,有 90%的学生喜欢本学科。

6、进一步做好班级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做好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

7、进一步协调好本班各科教育、教学和沟通好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之间联系。

8、按照学校要求,从各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力争成为校英语学科的骨干教师。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再接再厉,不断进行学习,提升自身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足根本,放眼未来,为新时期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7:教师个人专业三年发展规划

燎原镇共和小学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已经在三尺讲台度过了二十个春秋。2018年9月在桐梓县教育局组织的,我有幸和桐梓县的百名教育同仁,在王帮玉主任带领下来到了上海参加“现代化课堂教学骨干教师培训”。在上海学习的这十天里,来自上海各名校的专家和教授们针对不同的学科理论给我们进行了现代化教育知识的洗礼,认真聆听了十多位教育专家的讲座,听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名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应该在成长的历程中,为自己规划未来,我相信“勤能补拙”,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勤奋的学习者。使自己在进行教育事业时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来前进和发展,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巨大任务。平时能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为了更好的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我制定了三年个人发展规划:

一、自身情况分析

1、发展优势

(1)我热爱教育事业,工作认真踏实,肯吃苦,不怕累,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乐于从事教学科研。善于学习,在 1 教学工作中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能用心虚心的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2)具有很强的电脑操作知识,能够较熟练操作和应用多媒体技术。

(3)善于收集教学资源,善于借助网络资源为我所用,更有效地向教学能手、名师、优秀的教育家学习;向周围有经验的教师取经,找寻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

(4)能正确处理和同事、家长、学生之间的关系。

2、存在的问题

(1)缺乏低年级教学经验。有时候不能很好的掌控课堂,初期接触使得某些时候课堂纪律较差,学生学习的热情度低;对教材外延度把握不够,借鉴他人和外地教学经验不够。

(2)驾驭教材的潜力、设计课堂教学的潜力和教师语言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对学困生的关注程度不够与范围不够广,理论水平有待提高。

(3)对待学生或者工作有时有点急功近利,对待学生耐心还不够。

(4)在教学研究中虎头蛇尾,主要是惰于动笔,不善于总结和整理。

(5)常规管理工作缺乏相应的经验。

二、发展总目标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使自己能用现代教育思想或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职业道德尤为重要。在这三年的过程中,多阅读相关书籍,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道德素质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潜力。实现具体状况具体反思,也就是针对学生不同的状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帮忙学生,激发每位学生的综合潜力全方面发展,争取做到关爱每位学生共同发展;顺应新教育改革的理念,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中逐步构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切实提高自己的教研潜力,对于不同资料的课题构成具有创新意识的独到见解,不断探索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

三、具体的实施阶段

1、“教书者先强己,育人者先律己”,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学生起直接影响作用。引导学生树立各种正确观念,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成为与时俱进的新型人才。

2、促进个人专业发展,确立教育教学新理念。(1)发展和学习就应是自主的,而不是依靠外部的。总之,个人就应成为自己发展和学习的主体、主人。

3(2)发展和学习就应是可持续的和长期的。要认识到,个人的专业发展是分阶段的、连续的,教育的知识也在不断的增长和更新,因此,发展和学习不可能是一次性的,就应做好长期的规划和心理准备。

(3)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社会,信息的渠道十分广泛,还包括社会考察、网络学习、课题研究、观摩学习、学术讨论、实践和行动研究等。此外,学习的资料也不仅仅仅局限于教材和教学法,而就应是更广泛的知识领域。要了解学生,了解社会,要让自己做一个真正的文化人。

(4)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

要坚持用脑子工作,力争做到在反思中扬长;在审视中甄别;在前瞻中创新。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5)乐于动笔,提高教育科研水平。认真阅读教育教学杂志和理论专著;尝试进行教学案例的分析,透过撰写论文,把自己的专题研究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

3、勤于看书,继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务必要有一桶水。”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社会各个领域的科学知识不断由单一走向多元,不断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注意搜集专业发展的新动向、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无疑是当代教师一项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和任务。

4、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不贪名利,切实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力求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从为应付考试到为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带给方便。

5、提高自己的教育潜力,教师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潜力是一项永不间断的工作:学习专业知识、学习育人方法、学习教学技术,从书本中学、从网络中学、从他人身上学、从教学实践中学……,终身学习无疑是艰苦的,同时也是快乐的。因为学习使人自强、让人发展、教人创新。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务实求真,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于教学实践,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自我增长和应用知识,学会怀疑和创新。

篇8:个人经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意义

教育改革需要教师改变其教学方式, 以最大程度满足改革发展需要, 但课程内容的改革、考试方式的变化并不会直接导致教师教学实践的变革, 后者的变化有赖于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所发生的观念转变和行为变化。只有当教师自觉意识到需要改变时, 他们才会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和充实自己的知识积累, 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进而寻找机会将所获取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尝试性地应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然而, 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时常会出现矛盾, 即, 一方面教师在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时, 会顺应教育改革的主流意识, 作出符合“社会期望”的选择, 另一方面他们在面对教学实际问题时, 却依然固守着传统教育观念和行为方式。如何有效化解教师专业发展中所表现的这种矛盾状态?适当的外力支持固然必不可少, 可外在因素如何通过教师的活动和观念对教师专业成长产生影响?我们发现, 个人经历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可以视作理解和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因素。但“个人经历”作为影响教师价值观念和教学行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却并没有在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被深究。如何理解“个人经历”?个人经历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何意义?个人经历何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何谓个人经历

经历从两个层面影响个人生活, 就表面而言, 经历的影响很少能被察觉, 因为人们对它熟视无睹, 觉得它一点问题也没有, 比如一个人在商店买了张报纸, 这一经历有什么影响就很难察觉。但就深层的意义而言, 经历又是影响人生的核心力量, 能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对个人生活产生深层影响。本文所指的个人经历, 就是这种能给

筅新疆阜康市一中

刘春平

个人留下难以磨灭印象的经历。个人经历有两个主要特征, 一是直接性。它强调个体直接参与某件事情并由此获得的印象, 而不是从他人那里获得已经知道的或道听途说的东西, 直接性是个人经历的首要特征。二是持续性。个体由直接性中获得的收获或留存下来的结果能不断从已逝去的经历中得到延续、重现和回味, 即过去所发生的事情还继续生存着。

教师个人经历就是指教师在一定时期, 在成长的某些阶段, 对教师的职业社会化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他人和关键事件给教师留下的难以遗忘的印象。正是这些“人”和“事”, 对教师选择职业以及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重要他人”一词是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 (c.w.Mills) 在米德的自我发展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概念, 是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人物。任何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 都会受到一些重要他人的影响, 如家长、同伴、教师、历史上的英雄、现实生活中的典型等。教师在幼年、学生时代和任教初期同样会受到重要他人的影响。“关键事件”是指对一个人内在成长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 事件之后, 人们常会做出新的人生抉择。“重要他人”和“关键事件”往往交织在一起, 对个人的社会化产生重要作用。当教师之前的经历, 很可能就是他职业定向的决定因素, 特别是求学阶段的关键人物触动了他的心灵, 可能会促使他选择教师这一职业。“哈里斯在对150名准备做教师的大学生调查后发现, 有120名能够对自己难忘的教师作出生动的描述, 31名提及的是幼儿园至5年级的教师, 55名提及的是中学的教师, 14名谈到的是大学教授。尽管这些教师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有所不同, 但都毫无例外地成为他们今后做教师

*该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资助的《文化视域下新疆多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之一, 项目批准号:09XJA880116.

的典范”。正是这些令人尊敬的教师, 成为他们选择教师职业的重要他人。同样地, 教师在其专业成长初期, 往往选择自己的老师或同事作为职业的参照标准, 这些人就是他如何为师的关键人物, 他的教学活动最初可能就是从模仿这些关键人物的某些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开始的。总之, “关键人物”对教师的从教意愿和角色认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教师真正领悟教师角色, 并全面感受教师角色期待与教师角色冲突, 进而琢磨和修正教师角色行为, 通常发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和“遭遇”困境的时侯。此时, 发生在个人经历中的“关键事件”会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深刻反省, 引发教师对自己工作态度、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反思。个人经历深深植根于教师的日常生活之中, 它为教师的认识活动和行为方式提供了最终的解释框架, 为教师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内在知识和信念支撑。

二、个人经历何以影响教师专业发展

每个教师都会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很多事情, 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 但经历不会自动赋予人知识与智慧。有的教师能从自己的经历中获取发展的资源和动力, 从而不断成长;而有的教师则以自己所习惯的、所熟悉的阐释框架来看待问题, 忽视经历所蕴涵的宝贵价值, 从而出现“二十年的教学经验是一年教学经验的重复”的现象。个人经历何以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教师专业发展是受多种因素交互影响的过程。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两类:第一是主观因素, 如价值观、人生观、个性等;第二是客观性因素, 包括环境因素和国家与社会因素。环境因素, 如家庭影响、生活环境中的榜样影响、所在学校的校园风气及各方面条件等;国家与社会因素, 如国家的教育政策、教师的社会地位、社会尊师重教的气氛等。个人经历正是沟通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 促使外在的客观因素通过教师的观念和活动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影响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

其一, 教师专业发展不是在一种自身封闭体系中完成的, 而是在与外在客观因素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因为教师工作属于社会活动的组成部分, 因此教师不可能离群索居, 必然受制于社会环境的制约。社会环境是影响教师的活动和观念的终极因素, 但是社会环境中的宏观环境本身, 如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 它们并不直接与人交往和互动, 而是透过学校这一微观环境的折光而作用于教师。一方面, 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 对教师个人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尤其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制度, 会极大地影响和制约教师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这种作用又要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来实现。而教学活动不是教师个体孤立的活动, 而是社会性实践活动。因此, 教师作为教学实践的主体一定要具备他所在社会对教师规定的基本素养, 遵守教师的行为规范, 追求专业发展;于此同时, 社会对教师规定的职业素养在内化到需要、兴趣和素质各不相同的教师个体时, 又会造成专业性向不同的教师, 这缘自每个教师个人经历的不同。

其二, 教师专业发展还包括了教师作为主体对自身的反思, 即主体通过自我意识将自己既作为主体又作为客体, 并不断发展这种存在于自我之中的主客体相互关系, 在内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改造活动中, 建构教师新的主观世界。但不同的教师个体, 其自我反思水平是不同的。对于经验型教师来说, 他们不太考虑他们所面临的问题, 他们往往满足于把现成的知识像物件一样传递到每个学生手中, 只局限在教学、教育方式方法等具体技能、技巧方面。只要认真地工作, 不把知识教错, 教对教好即可, 至于自己的劳动有何创造性, 对学生的心灵成长有何价值, 他们不会作深究, 他们更多地将教学只看作是工作, 自然也就不会发掘个人经历所蕴涵的宝贵价值。而对反思型教师来说, 他们会认为教学不仅是一项工作, 更牵涉到教师个人的生活问题, 诸如能否安身立命, 赋予人生以意义, 能否在个人的生活环境中展现自我价值等, 因此, 他们会将教学工作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联系起来, 不断地反思如何通过“育人”过程来再现自己工作的价值, 从学生心灵成长中反观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所以他们善于从自己的经历中获取发展的资源和动力, 使自己的专业发展呈现出主动性与连续性, 并在教学工作中真正体验到成长的快乐。显然, 对个人经历持有不同反思水平是造成教师专业发展不同程度的重要的主观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所谓“反思”就是深思熟虑的思考。通过专心思考把一团乱麻似的思绪弄得顺理成章, 把含糊不明的思绪弄得一清二楚。波斯纳指出,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 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个体的经验是以他的经历为基础的, 但现实中, 并非所有经历都能促进教师的成长, 因为教师对个人经历的反思存在不同的水平, 对此, 范梅南把反思分成了三种水平。水平Ⅰ:技术合理性水平。这是反思的最低水平。水平Ⅱ:实用行动水平。此阶段高于水平Ⅰ, 能够对系统和理论进行整合, 经常认为教学事件中存在着问题, 但往往表现出个人的偏见。水平Ⅲ:批判反思水平。在这一阶段, 教师不带个人偏见, 关注对学生发展有益的知识和社会环境的价值。这是反思的最高水平, 只有达到批判反思水平, 教师对个人经历的反思才会避免局限于狭隘的技术性关照, 才能从个人经历中获取成长的智慧和发展的动力。

根据以上分析, 我们认为, 个人经历之所以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不同影响, 是因为它所引发的教师对自己教育实践过程合理性反思的水平不同。经验型教师通常以自己习惯化的思维方式来看待问题, 并把一种简单“反应”付诸行动;而反思型教师通常会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并从自己的角度寻找问题的症结, 以便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但是, 经验型教师和反思型教师并不是生就的, 当我们取“经历”的深层意义层面, 即将经历理解为影响人生的核心力量时, 个人经历在促成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反思型教师的过程中就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个人经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意义

教师对个人经历的反思是一种实践后的反思, 一种回顾性的反思。任何事件本身是无法呈现自身意义的, 只有在事后的反思中才能断定它是否真是“关键事件”。也就是说, 经历具有历时性, 很难在即时的现象里去领悟意义, 而只能通过记忆来反思和理解, 即在事后对经历进行澄清与分析, 赋予这些经历以新的认识和解释。因此, 探寻个人经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意义, 不应仅仅从“应然”的角度出发, 停留在理论和观念层面, 还可以结合案例, 以个案分析法, 体现在个人经历对教师本人“实然”生活和生活境遇产生的影响中。

1. 引发教师价值观的转变

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 和教学材料、教学技能相比, 最难转变的是教师自身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一种评价性的观点,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评价和看法。它既涉及现实世界的意义, 也指向理想的境界。具体而言, 价值观总是奠基于人的历史需要, 体现为人的理想, 蕴含着一般的评价标准, 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 外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 并作为稳定的思维定势、倾向、态度, 凝结了人们对善恶、美丑的最基本的看法, 影响和规范着主体的认识和行为指向, 使主体的活动不仅具有明显的倾向性, 而且调节主体始终朝向他所要追求的目标。因此, 人的价值观一旦形成, 往往不会轻易改变。价值观之所以难以改变, 最为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受限于原有的理解和解释的思维框架, 难以突破习惯化的因果解释链条, 从而局限了个人的视野。

个人经历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的影响力常常超过各种正式的师资培训, 它通过作用于教师的深层价值取向层面, 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行为。例如, 一位虽从师范学校毕业, 却不想当教师的年轻教师A任教后, 被安排担任两个班的课和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工作不顺心, 学生不听话, 各种问题让他从早忙到晚, 还没有一点成就感。于是他把所有的不良情绪不知不觉地带入了教学过程, 进而形成教学工作的一种恶性循环:学生越来越不听话, 成绩越来越差;学生开始逃课, 打架, 他对学生也渐渐失去了信心。终于, 一件让他烦心的事情发生了。一天早晨刚上班, 他接到年级组长的电话, 让他去处理班里学生的事。当他了解到是班里一个学生跟别的班学生打架, 而且平时这个学生在他眼中是一个逃课、打架、各种违纪现象都少不了的特别顽皮孩子后, 非常恼怒。他对自己的这次经历进行了如下的描述和解释。

教师A:了解情况后, 我几乎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将他带到办公室后, 我近乎疯狂地对他进行了辱骂和批评。他也许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他哭了, 而且哭得很厉害。这时校长进到办公室, 看到情况后, 校长问他是不是老师打骂了他。当时, 我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可是已无法挽回了。但是, 就是他, 我眼中的一个“坏学生”, 他说了一句让我一辈子都难以忘记的话:“校长, 我们老师对我很好, 从不打骂我们, 这次真是我错了。”就是这句话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 改变了我对学生的看法, 改变了我对教学的看法。当时, 我不知是感动还是羞愧, 我脸红了, 内心像是被针刺了一样的痛。这就是我认为的“坏孩子”, 而在他眼中老师永远是对的。他用一种善良的谎言掩饰了我的过失, 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宽容和善良。这是一个多好的孩子, 可我却因为他一时的过错而放弃他, 打击他, 他的那句话震撼了我内心的麻木, 敲醒了我沉睡的灵魂。慢慢地, 我试着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待他们, 用宽容的心去理解他们, 我终于发现, 我的学生是那么的可爱, 在他们身上有那么多的优点, 我给他们鼓励和表扬, 用眼神给予他们肯定, 而他们则以认真学习来回报我。渐渐地, 我们班的班风、学风有了很大的改变, 成绩也提高得很快, 而且我还发现他一直都在帮助别人搞卫生, 每次卫生打扫他总是忙前忙后。为什么在以前我没有发现他这些优点呢?这次经历使我真正理解了“教师眼中没有差生”这句话的含义。只要你用心去发现, 你的学生其实有很多的闪光点。

从教师A发自肺腑的话语中, 我们深切感受到:学生本真的善良化作一种唤醒的力量, 震撼教师A的心灵深处, 唤醒教师的“良心发现”, 从而回到“该做的事情”上去。正是与学生互动中所“遭遇”的事件, 促使教师A对自我产生更深层的了解, 引发其对原有教育价值观的某些不合理部分的否定。这种新的自我意识水平的出现是教师A以个人经历为基础的。正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事件”促使教师A改变以往的教育行为习惯, 而超越原有的行为模式, 创造出更为积极的教育手段或方式。因此, 个人经历能够激发教师自我发展意识, 进而体现个人经历对教师具有非常直接的塑造作用, 并且这种作用常常较为深远。

2. 促成教师实践知识的重构

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作为一种自觉行为总是受到实践知识的支配、建构或指引。实践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 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长期以来, 我们十分重视的是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所掌握的一些系统的或新的教育理论知识, 却忽视了另一种渗透于教师情感态度之中的实践知识或经验知识, 也就是波兰尼 (M.Polany) 所说的缄默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的重要价值。波兰尼认为人们在教育活动中只有以这种“潜在的知识”为基础, 才能意识到自己的“理智的力量”。忽视了教师从日常教育生活中所获得的缄默教育知识的存在及其对于日常教育行为的深刻影响, 就使得那些系统的或新的教育理论知识不能真正转化成实际的教育行为。而教师的缄默知识或实践知识的形成、积累和运用, 或多或少受其经历的影响。有研究者发现, 教学中有意义的变化要以教师的知识和信念为基础, 而积极的变化依赖于对教师先前的信念、态度和经验的关注 (Florio-Ruane﹠Lensmire, 1990) 。也有研究者探讨了什么样的个人经历足以造成教师实践知识的质变与重组, 如Measor (2004) 研究发现, 并非所有经验的发生, 都会促成教师知识的重新构建, 只有某些重要事件才能刺激教师新的行为与认知的形成。从Measor的观点可以发现, 个人经历中的关键事件是促成教师实践知识重构的主要力量。教师对经历的理解, 对关键事件的认知和体悟, 经过积累和沉淀, 就可能成为一种不言而喻的实践意识, 进而支配教师的教学行为, 决定着教师如何看待教师职业, 如何扮演教师角色。例如, 教师B是一位严于律己、富有敬业精神的教师, 她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 对学生严格要求。后来, 在教学中发生了一件对她教育生涯产生重要影响的关键事件, 促使她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了批判性反思。

教师B:带初中时, 因为对学生管得严, 有个学生仇恨我, 给我写了一封信, 说恨我。当时我很生气, 他恨我, 我也会恨他呀。那时心里难过, 真难过, 难过了大概半个学期, 才慢慢平静下来。后来我想:他是孩子呀, 他是一个心理发展还不成熟的人, 而我是一个老师, 我导致这个学生恨我, 其实我是有责任的, 我有良好的愿望, 但我的方法不得当。反思之后, 我读了许多教育教学专著, 于漪的一句话———教育学生是“用水磨石的工作”, 像种子一样埋在我的心里。这句话在事件发生后的两年内对我起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 也影响了我后来对待学生的态度, 教育学生也更加耐心。

从教师B的反思中可以看出, “严格要求学生”的缄默观念深刻影响了她的管理理念和教育行为方式, 并构成其内在知识基础和信念。认识和理解缄默知识的关键一步就是要使它们“显性化”, 从而才能够加以检讨、修正或应用, 而“个人经历”正是促使缄默知识显性化的最好契机。经由反思的途径, 即教师对自己教学目的合理性进行了反思, 最终使这种缄默的个人实践知识得以显现出来, 并从自己的角度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借助显性教育知识的引领, 重新解读了教师角色, 最终重构了教师个人的实践知识。显然, 个人经历有助于促使教师对自己教育目的合理性的深刻反思, 而要达到高水平的反思, 又必须从经历的学习中拓展和丰富个人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一方面, 借助理论知识和他人的经验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自觉地将个人生活经历中得到的新的认识与他人的理论和经验结合起来, 使个人经验显性化和理性化。理性化的经验越多, 个人的实践知识越丰富, 对实践的指导性也会越强。另一方面, 要从个人生活经历的反思中将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教师的研究是实践的研究, 目的在于解决问题,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 可以帮助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其局限性, 并经过研究使之得到调整和重组, 以丰富、发展和修正教师的理论认识, 提高教师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

总之,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带有自身经历的个人通过一定年限的师范训练及长期的在职训练而不断内化教师职业价值、获取教师职业手段、认同教师职业规范以及形成教师职业性格而不断“成为”教师的过程。成为“教师”是人生的一段旅途, 而不是目的地, 在这个路途中, 教师需要终身学习;在路途中, 教师会发现许多值得自己学习的人, 包括自己的学生;在路途中, 教师需要借助“事件”引发自己心灵的内在成长, 藉此不断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1]诺曼.K.邓金.个人经历的叙事、倾听与理解.周勇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4.68.

[2]叶澜.教师的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279.

[3]柳德玉.经历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意义.教育评论, 2005 (1) .

[4][美]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13.

[5]刘加霞, 申继亮.国外教学反思内涵研究述评.比较教育研究, 2003 (10) .

[6]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247.

[7]Tatto M.T.the Influence of Teacher Education on Teachers’Beliefs about Purpose of education, Roles and Practical,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January-February, 1998, 49 (1) :66-67.

上一篇:电子商务一周工作总结下一篇:致老师的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