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劳动仲裁调解协议书

2024-04-27

的劳动仲裁调解协议书(通用14篇)

篇1:的劳动仲裁调解协议书

“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组织印章后生效,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注意调解协议书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而调解书的表述是“调解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调解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发生法律效力。”也请注意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发生“法律效力”,其意为调解协议书应视为合同,而调解书法院不再作实质性审理,仅存在执行的问题。

最本质的区别就是调解协议书实在调解组织调解下达成的,不具备法律效力;调解书是在仲裁机构主持下达成的,具备法律效力。

篇2:的劳动仲裁调解协议书

优秀精选例文:

申请人: 姓名(或用人单位名称)、性别、地址、职务(岗位)

法定代表人:职务

委托代理人

被申请人: 姓名、性别、地址、职务(岗位)

法定代表人:职务

委托代理人:

(事由)

上列双方因××××引起争议,申请人××于×年×月×日向本调解委员会提出请求,经本会主持调解,双方协商,自愿达成协议如下:

(协议内容)

1、×××××××××。

2、×××××××××。

3、×××××××××。

双方当事人(签名)

调解委员会主任(签名)

劳动争议委员会(公章)

年 月 日

优秀精选例文:

申请人:XXX,男,汉族,19XXX年6月7日出生,住XXX省XXX县XXX镇XXX村XXX号,系死者XXX之子。

被申请人:XXX公司。

法定代表人:XXX,职务:经理。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经友好协商,就申请人申请确认XXX与被申请人劳动关系一案,就相关赔偿自愿达成如下协议:

一、申请人亲属XXX与被申请人存在劳动关系;

二、申请人与被申请人认为XXX于7月3日在XXX省XXX市XXX路XXX镇XXX高速入口辅道发生交通事故死亡是工伤;

三、被申请人向申请人一次性支付人民币75000元(大写柒万伍仟元整),作为本案工伤赔偿金等一切款项。此外申请人不再要求被申请人支付任何款项或承担任何责任,包括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任何其他责任。

申请人保证XXX其他亲属同意该协议书,否则由XXX承担责任。

本协议书一式叁份,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各执一份,XXX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存档一份。本协议自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

申请人: 被申请人

篇3:的劳动仲裁调解协议书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是指在国际商事活动中, 双方当事人将他们之间业已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争议交付仲裁解决的一种书面协议。[1]在国际商事交往中, 为解决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纠纷, 当事人往往会在争端发生前或之后达成仲裁协议, 此协议或是合同的一部分, 即仲裁条款, 或以独立协议的形式出现即仲裁协议书, 无论形式如何, 均有独立效力而不受主合同效力的影响。我国《仲裁法》第19条规定, 仲裁协议独立存在, 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 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国际商事仲裁协议中应当包括哪些内容方为有效, 各国立法及有关国际条约的规定各不相同, 但一般情况下应当包括仲裁意愿、提交仲裁的事项、仲裁的地点、仲裁机构、仲裁规则等, 另外仲裁协议还会规定仲裁语言、仲裁员的数量和产生规则等。

仲裁协议的内容是否规范对于仲裁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影响。笔者所处理的一份国际贸易合同中关于纠纷解决程序的规定如下:“由于本合同引起或与本合同相关的, 关于合同真实性、有效性或终止的任何争议或争端, 应当按照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 (UNCITRAL) 调解规则处理。各方应当由首席执行官代表。调解应当在中国北京举行并且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促进委员会调解中心进行。如果上述调解程序未能解决纠纷, 则应当按照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进行仲裁, 仲裁地为中国北京。仲裁语言为英语。仲裁员数量为3人。”

在该合同的执行过程中, 双方由于货物质量发生争议, 首先由调解机构根据合同规定进行了调解, 调解过程中卖方派出的代表为副首席执行官, 虽然给予了充分授权, 但与合同约定不完全相符, 且买方对此并不知情。后调解员宣布调解失败, 卖方将争议提交至相关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买方对仲裁机构提出了管辖权异议, 认为调解过程有瑕疵, 不符合合同规定, 因此调解并未完成, 仲裁机构对此案件没有管辖权。

这一案例在程序上主要涉及到两个问题, 一是调解过程中的瑕疵, 即乙方代表并非其首席执行官, 对调解程序的有效性是否产生影响;二是以调解作为前置程序的约定是否有强制性, 在调解程序未完成或存在瑕疵的情况下, 是否能够申请仲裁。其中第二个问题会在仲裁实践中以不同形式经常出现, 即当事人对仲裁程序设定了前置程序, 但该前置程序未完成。

二、附条件的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概念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是国际商事活动中仲裁庭拥有管辖权的最主要依据, 也是仲裁庭管辖权的来源。仲裁庭在受理仲裁申请之前, 应当审查仲裁协议是否合法有效以及申请事项是否在仲裁协议约定的范围之内。根据《纽约公约》以及我国《仲裁法》的相关规定, 超过仲裁协议约定仲裁范围的, 可能导致仲裁机构的拒绝受理或仲裁裁决的无法强制执行, 仲裁协议的瑕疵也可能导致仲裁协议的无效。

在本文中附条件的国际商事仲裁协议, 是指在有效的仲裁协议中, 为仲裁的开始设定了前置程序, 在该条件满足之前任何一方不得提起仲裁, 也就是在仲裁协议中双方对仲裁程序附加了开始条件 (理论上也存在对仲裁程序附加结束条件的可能, 但附加这种条件的法律意义并不明显且不常见) , 也有文章将这一类条件称之为“仲裁协议的前置条件”。实践中, 由于商事交易的需求不同, 所附条件也多种多样, 但主要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和解作为前置程序, 即合同双方约定在纠纷发生后应当首先进行友好协商, 甚至对协商规定了相应期限, 如果各方在一定时间段内无法协商一致处理纠纷, 可以提交仲裁;第二类是以调解作为前置程序, 即双方约定在纠纷发生后应当首先由第三方进行调解, 调解不成才能提交仲裁。

仲裁协议的核心作用便是确立和保障仲裁管辖权, 仲裁庭的管辖/管辖权原则的精髓便是尽量使当事人通过仲裁协议约定仲裁的案件在仲裁体制内解决, 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事人的仲裁意愿。[2]因此笔者认为, 出于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尊重, 仲裁协议或仲裁条款所附的条件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要求的情况下一般应当是有效的, 也应当受到保护, 以最大限度保护当事人申请仲裁的权利。虽然约定前置程序一般对于仲裁协议的有效性并不产生影响, 但是这些前置程序的存在也使仲裁实践产生了很多问题, 比如所附条件是否具有强制性, 违反所附条件的法律后果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润和发展有限公司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一案的审查报告的复函, [3]笔者认为, 以和解或协商作为仲裁前置程序的约定并不具有强制性, 如果当事人不经过和解或协商, 而直接申请仲裁, 仲裁庭也能够受理申请。友好协商作为前置程序是否满足, 均不能成为限制当事人申请仲裁的理由, 以和解或协商作为仲裁前置程序也没有实际约束力。甚至在约定了协商期限的情形下, 如果协商期限尚未结束而当事人就直接提起仲裁, 笔者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回复的处理原则也应当适用。

然而上述最高人民法院的复函并未对以调解作为前置程序的情况给出明确解释和判断标准, 法律上也并无明确规定, 下面通过总结国内外学者观点和仲裁实践, 对以调解作为前置程序的国际商事仲裁协议进行分析。

三、以调解作为前置程序的法律分析

关于调解作为仲裁的前置程序的约定, 有两点需要说明:第一, 其有别于我国国际仲裁实践中将调解和仲裁相结合的做法。前者所说的调解作为仲裁的前提, 独立于仲裁程序;后者则是仲裁庭在仲裁开始之后, 根据需要和可能性进行调解, 力图以最优方式解决纠纷。而且以调解作为仲裁的前置程序的仲裁协议, 在调解失败后进行仲裁时, 并不必然排除仲裁庭再次进行调解, 但仲裁庭应当考虑调解成功的可能性。第二, 这里所说的调解作为仲裁的前置程序是一种当事人自治, 而并非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在劳动纠纷中, 我国直接以法律规定调解是诉讼的前置程序, 这种情况并非本文所讨论的情形。

为什么会出现以调解作为仲裁前置程序的约定呢?在同样能够得到公正结果的情况下,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 当事人解决纠纷的最佳方式依次是和解、调解、仲裁、诉讼。如果当事人想要对纠纷解决方式作出约定, 那么一般会选择最经济的方式。但是如上文分析, 约定进行和解是不具有强制力的, 所以约定进行调解就成为了最佳选择。能够以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双赢的结果, 当事人的人力和物质投入均为最少, 但由于调解结果缺乏强制力, 调解过程也有很大的随意性, 所以很难保证调解的效果。因而当事人会给纠纷解决“再加上一把锁”, 在调解无法达到效果时, 转而采取“次优”的方式, 即仲裁。

(一) 对此类约定的效力认定

本案中对仲裁的开始附加了条件, 这一行为是否有效?我国法律对此并无明确规定。但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制定的《国际商事调解示范法》 (以下简称《示范法》) 第十三条, 肯定了将调解视为仲裁前提条件的约定的效力, 我们可以作为参考, 该条文如下:“如果各方已经同意调解并且已经明确同意在一个特定时间段内或一个特定事项发生之前, 不将现有或将来的纠纷提交仲裁或司法解决, 此类约定应当被仲裁庭或法院认定为有效直至该类约定已经被满足, 在一方认为保护自己利益所必须时可以例外。对于此类程序的开始并不构成对于调解协议的放弃或者调解程序的终止。”

这一条款适用于这样一种情况, 即双方已经明确约定了放弃在调解未决时提起仲裁或诉讼的权利。此类约定的效力是在有可能违反该约定时, 法院或仲裁庭将不得不禁止开始诉讼或仲裁程序。但即使在有此类约定的情况下, 也存在例外, 如果一方认为是维护自身权利所必须, 也允许该方当事人搁置此约定。这一例外建立在这种假定的基础上:双方当事人都会善意地遵守约定, 也会善意地限制自己提起诉讼或仲裁的行为, 只有在非常必要时才会提起诉讼或仲裁。[4]这种必要状况可能包括需要采取保全措施或即将超过诉讼时效等。如果一方恶意拖延, 不进行调解, 另一方也可以提起诉讼或仲裁, 但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直接根据该《示范法》的11条, 在调解失败后提起诉讼或仲裁。

即使是为了保存自己的权利而开始仲裁或诉讼, 也并不意味着对于调解协议的放弃或调解程序的结束, 这样的规定明确承认了以调解作为前置程序的约定的约束力。但是该《示范法》并没有对当事人违反此类约定的法律后果的规定。“在《示范法》的立法中, 一致认为不应当涉及当事人违反调解协议的法律后果”, [5]但是通过《示范法》我们可以看出, 国际上学者们通常认为, 如果协议双方约定在提交仲裁前进行调解, 那么必须经过调解程序, 且调解程序已经完成, 当事人才能将案件提交仲裁。

(二) 前置程序的充分实现

在这类约定中, 前提条件的充分实现指调解的正当完成, 根据《示范法》第十三条, 调解程序在下列四种情况下结束。

1.各方达成和解协议, 在协议签署之日;2.调解员在征询各方意见后, 宣布进一步的调解行为不再正当, 在宣布之日;3.各方向调解员发出声明调解程序终止, 在此类声明之日;4.一方向其他各方以及调解员 (如果已经指定) 发出声明, 调解程序终止, 在此类声明之日。

以上四种情形中的任一种发生均表示调解的结束, 如果调解按照正常程序结束, 除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以外, 应当自然进入仲裁程序;如果没有证据证明调解程序已经终止, 则仲裁庭可能会拒绝受理。

(三) 前置程序中的瑕疵

在调解作为前置程序时如果具有强制力, 那么调解程序是否合法合约将对仲裁能否顺利开始产生重要影响。在本案例中, 买方主张调解程序本身的瑕疵会影响调解的效力, 由于调解出现瑕疵导致了调解程序的无效。但由于调解并不像仲裁或诉讼一样, 对程序有具体、严格的规定, 而在很大程度上依照当事人的约定, 调解协议皆应定性为合同, 现行法律赋予法院、仲裁调解中当事人的反悔权不影响调解协议的合同性质。[6]所以在法律没有规定的情况下, 就应当把这种程序上的要求当做一种合同责任, 而非法律责任。本案中对于调解中双方代表的职位要求就是一种合同义务, 而非法律直接强加的义务。

因而, 卖方未能派出首席执行官参加调解只能说是违反了合同义务, 而不是法律义务, 应当按照违约行为处理。如果买方要否定调解程序的有效性, 必须证明对方的行为造成了根本违约, 而根本违约的要件之一是该行为致使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在本案中, 卖方派出副首席执行官并给与了全权授权, 该副首席执行官的意思表示也为卖方所接受, 可以认为他的行为是卖方的真实意思表示, 即使首席执行官在场, 也不会有不一致的要求或条件, 所以我们可以推定该结果实际上是一种必然, 而不是由于副首席执行官的代表所导致的结果, 卖方的违约行为并没有导致根本违约, 买方也就不能否定调解程序的有效性。

通过上述分析, 笔者认为, 在附条件的国际商事仲裁协议中, 如果以和解或协商作为前置程序, 则和解或协商程序的完成并不是提交仲裁必需的条件, 当事人可以直接提交仲裁, 而且不需要证明已经进行过和解或协商。而如果以调解作为前置程序, 从目前国际上较为普遍的观点, 则在提交诉讼之前必需经过调解, 调解失败后才能提交仲裁, 并且提交仲裁的一方有义务证明已经进行过调解程序, 且调解失败。开篇所述的案例中, 买卖双方之间附前置程序的仲裁协议是有效的, 且该前置程序具有强制力, 卖方应当在调解程序完成且调解失败的情况下提起仲裁, 但买方以卖方在调解中的违约行为主张调解无效则不应得到支持, 因为卖方的行为并不构成根本违约, 调解程序已经完成。

摘要:在国际商事交易的实践中, 双方当事人选择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时, 往往会对仲裁设定一些开始条件, 如以和解或者调解作为前置程序, 原因是当事人希望以成本更低的方式解决纠纷。然而此类前置程序会对仲裁程序的开始和进行产生什么样的法律效果, 在诸多仲裁规则中并没有直接的规定, 也给仲裁实践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例如仲裁庭需要判断在前置程序并未完成或从未进行的情况下, 自己是否拥有管辖权。对此, 应加以认真研究。

关键词:附条件的仲裁协议,调解,前置程序

参考文献

[1]左海聪.国际贸易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186.

[2]刘晓红.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法理与实证研究[D].广州:华东政法学院, 2004.

[3]UNCITRAL Model Law o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onciliation with Guide to Enactment and Use, 2002.

篇4:的劳动仲裁调解协议书

关键词:劳动仲裁;劳动争议;重要性

在我国经济体制逐渐改变的过程中,人们的基本思想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因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劳动双方的经济主体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双方的关系冲突逐渐加剧,因此,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建立和谐化的劳动关系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得到优化的处理,在劳动争议的过程中彰显劳动仲裁的重要地位,从而为和谐社会的建立提供充分的保障。

一、劳动仲裁在解决劳动争议中存在的优势

1.可以在根本上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矛盾

在劳动仲裁案例的解决过程中通过对相关争议的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时人之间的矛盾纠纷,从而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中,劳动争议案件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劳资双方由于工资、社会保险以及劳动合同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意见从而导致出现了纠纷现象,并在争议的过程中将个人的情感掺杂在其中,虽然这种现象的出现通过直接仲裁会为整个过程提供方便,但是会使劳资双方在争议的过程中出现抵触的心理,从而不利于实现仲裁的最终目的。因此,通过仲裁机构的建立可以使劳资双方充分的了解事情发展的原因,在进行劳动争议处理的过程中可以做好当时人双方的协调工作,从而更好的达成一致的协议,与此同时,也可以使相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从而优化企业中劳动合同的建立。

2.可以钝化矛盾,提高办事的效率

在劳动仲裁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可以通过当事人自我意愿来达成相关协议,通过问题的调节可以使劳资双方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约束,在法律约束的过程中可以大大提高办事效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于对仲裁内容不服而产生的上诉现象。与此同时,通过劳动仲裁在劳动纠纷中的应用可以减少相关当事人的上诉现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诉讼资源,也可以适当的避免由于仲裁中的硬性规定导致矛盾激化的现象,从而通过矛盾的钝化,提高了办事的效率。

二、劳动仲裁调解在解决劳动争议中的重要性

1.实现科学化的制度建立模式

在对我国劳动仲裁调解过程中对劳动争议中存在问题的科学性问题的分析,可以发现劳动仲裁在解决劳动争议过程中所占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实现这中制度的重要意义,在这个制度应用时就需要相关劳动仲裁委员会要加强自身的建设。在201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生效并执行之后,相关的劳动仲裁委员会在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轻视劳动仲裁的错误认识,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没有注重民间问题纠纷的特殊性,只是认为相关的调节工作在人民调节阶段已经发到了完善,而其主要的工作性质就是裁决相关的劳动纠纷案件。但是在案件的处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对抗性的矛盾,其中对抗性的矛盾主要是指,相关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争议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争议性的矛盾。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其工资福利以及社会保险与用人单位的经济效益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此,通过劳动仲裁的调解额以实现劳资双方经济双赢的最终目的。而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通过科学化劳动仲裁机构的建立可以建立激励化的制度管理模式,通过办案评选给予相关人员一定的奖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办案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彰显劳动仲裁在劳动争议过程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2.根据发展现状制定劳动仲裁制度

在我国制度建立的过程中,由于政治制度与西方的发达国家在劳动争议解决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根据劳动争议性的不同,其整个争议事件的处理办法也是大相径庭的,因此,在我国劳动仲裁事物的处理过程中要全面的避免劳动争议事件的发生。因此,在我国劳动仲裁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可以将建立说理与法律事宜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当事人双方的利益衡量制定科学化的调节方案,从而使双方当事人可以对整个事件的利弊进行全面的分析,这为化解社会矛盾以及解决相关的劳动纠纷提供了充分的保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立及发展。而且,通过相关案件的调节,可以减少起诉、上访的事件发生,通过仲裁模式的建立不仅充分的解决了劳资双方的利益关系,还为我国法律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证。因此,通过劳动仲裁法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的应用,可以全面的协调双方当时人合法权益,通过这种和谐模式的建立,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劳动争议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要充分的将劳动仲裁与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相融合,从而为劳动争议问题的解决提供充分的保证。在相关劳动争议事件的处理过程中,相关的仲裁人员要充分的考虑劳资双方主要特点,从而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为劳动纠纷案件的处理提供充分的保障。因此,通过对劳动仲裁在劳动争议中重要意义的分析可以发现,在科学化劳动仲裁制度建立过程中,通过制度的优化可以及时处理相关的问题纠纷,充分的维护劳资双方的合法利益,从而在一地程度上保证了劳资双方稳定性关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齐树洁.我国近年法院调解制度改革述评[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

[2]王春丽.中国传统诉讼观念探析——从比较法律文化的角度思考[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5)

[3]高雅琳.简析《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之重大制度变化[J].新西部(下半月).2012(01)

篇5:仲裁调解协议书

大邑县委书记李燎出席会议并讲话,县委副书记、县长廖暾主持会议,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马良清、县政协主席张昌勇、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邹明燕、县政协副主席李大卫出席会议。

座谈会上,副县长严学茹宣读了20xx年省级、市级优秀教师名单。省优秀乡村教师代表韩琼、市学科带头人代表鲁雪莲、市十佳班主任代表张霞、新教师代表刘雪莉进行了发言,畅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感悟,表达为大邑教育乐于奉献、矢志奋进的决心。

篇6:劳动调解简单版的协议书范本

在现在社会,人们运用到协议书的场合不断增多,协议书能够成为双方当事人的合法依据。那么什么样的协议书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劳动调解简单版的协议书范本,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劳动调解简单版的协议书1

甲方(公司)

乙方:(员工)

兹就乙方解除与甲方劳动关系纠纷事宜,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以期共同遵守。

一、对于 之违纪事宜,甲方已经充分理解到自己的做法确实给乙方造成了不良影响,甲方对此向乙方表示歉意,对乙方因此解除劳动关系之决定不再持有异议。

二、考虑到甲方在乙方工作期间的实际情况,及目前的实际处境,乙方经研究决定向甲方支付一次性补助金,金额为人民币两万元整;乙方支付甲方之补助费用,已经充分考虑了甲方的实际情况,并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体现乙方对甲方的人文关怀,而做出的一次性补助。

三、此协议书签订后,甲方须在三日内向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双方间的劳动争议案件提出撤回申请,并向乙方提供该仲裁委员会制作的撤回申请裁定文书,乙方在收到甲方提供的该裁定文书后当日支付一次性补助费用。

四、乙方将以工资形式支付甲方一次性补助费用,将该补助费用直接存入所代甲方开立的银行存折,甲方或者其代理人签收领取该存折后即视为乙方已经履行完毕支付义务。

五、甲方承诺自此协议履行完毕后,甲乙双方之间不再存在任何

其他未了纠纷,甲方承诺不得再以任何理由向乙方主张任何其他民事权利。

六、甲乙双方约定,双方均应积极履行完毕此协议第三条约定的事项,乙方应按约定向甲方或者经其特别授权的代理人交付上述约定款项,甲方(或者特别授权代理人)收到后应签署收款凭据。如果乙方不按照约定履行付款义务,应该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七、此协议自双方代理人签字之日起生效。

八、此协议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一份,由乙方向有关部门备案二份。

甲方:

年 月 日

乙方:

年 月 日

劳动调解简单版的协议书2

甲方:

乙方:身份证号:

由于乙方在劳动合同期内主动申请辞职,甲、乙双方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经过充分、友好的协商,自愿达成以下协议,以兹双方共同遵守:

一、甲、乙双方的劳动合同自年月日解除。

二、甲方一次性补助乙方各种费用元,该费用包括但不限于社会保险或综合保险、值班很加班工资、补贴、休息日及法定节假日补偿费等。

三、上述费用中,元为甲方应为乙方补缴的社保费用,现以现金方式支付给乙方,由乙方以个人身份,自行补缴社保。

四、在本协议签订之后日内,甲方将上述费用支付给乙方。

五、甲方将上述款项支付后,双方关于劳动关系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全部终结,今后不存在任何纠纷。

六、甲方承诺,本协议签订后,不得再以任何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诉讼、投诉等)向乙方主张任何权利。

七、乙方承诺,本协议签订后,不得再以任何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诉讼、投诉等)向甲方主张任何权利。

八、乙方如违反本协议,除将元退还甲方,还需向甲方支付违约金元整。

九、本协议内容乙方应严格保密,不得对任何人泄露。

十、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十一、本协议一式三份,甲方执一份,乙方执一份,工会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乙方签字:

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人(签章):

年 月 日

劳动调解简单版的协议书3

甲方(公司):

乙方(员工):

兹就乙方解除与甲方劳动关系纠纷事宜,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以期共同遵守。

一、因甲方存在未向乙方缴纳相应社会保险、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等事宜,现乙方依法解除与甲方的劳动关系,经双方一致确认:劳动合同解除时间为此协议签订之日。

二、考虑到乙方在甲方及甲方关联公司处(特指乙方在甲方广州、上海、青岛、西安等经营门店挂靠的其他公司)的工作年限以及其他实际情况,甲方自愿一次性支付乙方经济补偿金、双倍工资、社保补偿金等费用共计人民币 元(大写)。

三、甲方需在此协议书签字生效当日一次性向乙方(或其特别授权代理人)支付上述款项,乙方(或特别授权代理人)收款后应向甲方出具收条。

四、乙方承诺自此协议上述款项履行完毕后,乙方不再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向甲方或甲方关联公司主张权利,甲、乙双方之间不再存在任何其他未了纠纷。

五、甲、乙双方应严格遵守此协议上述约定事项,若任何一方拒不履行此协议约定事项,违约方应向守约方承担违约金 元。

六、因此协议书引起的任何争议,甲、乙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有权向合同签订地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七、此协议自甲、乙(或特别授权代理人)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八、此协议一式三份,双方各执一份,另一份备案乙方代理人处,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劳动调解简单版的协议书4

甲方:

乙方:

兹就甲方与乙方有关劳动合同等劳动纠纷事宜,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以期共同遵守。

一、对于未能及时签订劳动合同的事宜,甲方已经充分理解到自己的做法确实存在一定问题,并给乙方造成了不良影响,甲方对此向乙方表示歉意。

二、因校区搬迁,用工岗位进行调整,因此从_____年_____月起甲方不再继续聘用乙方,并与乙方解除劳动关系。

三、补偿办法

1、考虑到乙方在甲方工作期间的实际情况,甲方经研究决定向乙方按在甲方工作的实际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乙方最近一个月的工资的标准(六个月以上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的工资),一次性向乙方支付经济补偿金。

乙方于 _____年_____月进入甲方工作,工作年限为_____年_____月,最近一月工资额为_____ 元整。因此,甲方向乙方一次性支付经济补偿金人民币_____元(大写:______ 整)。

甲方支付乙方之补偿费用,已经充分考虑了乙方的实际情况,并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体现甲方对乙方的人文关怀,而做出的一次性补偿。

2、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本协议书签订后,乙方须在三日内向劳动监察部门对双方的劳动争议提出撤回投诉,并向甲方提供撤回投诉申请的相应证明文书,甲方在收到乙方提供的该文书后于五个工作日内支付一次性补偿费用。

五、甲方将以现金形式支付乙方一次性补偿费用,乙方或者其代理人签收领取该款项后即视为甲方已经履行完毕支付义务。

六、乙方承诺自本协议履行完毕后,甲乙双方之间不再存在任何其他未了纠纷,乙方承诺不得再以任何理由向甲方主张任何其他民事权利。

七、甲乙双方约定,双方均应积极履行完毕本协议第二、三、四条约定的事项,甲方应按约定向乙方或者经其特别授权的代理人交付上述约定款项,乙方(或者特别授权代理人)收到后应签署收款凭据。如果甲方不按照约定履行付款义务,应该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八、本协议自双方代理人签字之日起生效。

九、本协议一式肆份,甲方叁份,乙方壹份。

甲方: 乙方:

篇7:劳动调解协议书怎么写

乙方:XXX,男,身份证号码:XXXXXXXXXXXXXXXX,住址:XXXXXXXXXXXXX

甲、乙双方现因乙方在XXXXXX厂工作期间发生工伤事故的赔偿问题,经XXX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双方在自愿、平等协商一致的情况下达成如下协议:

一、乙方于20xx年2月20日在甲方公司工作过程中发生工伤,致使乙方左足第一个及第二个脚趾断裂,后甲方及时将乙方送往XXX医院接受治疗,治疗期间甲方已支付其在工伤治疗期间的一切费用(含医疗费),现已愈合出院。

二、现乙方要求甲方就上述工伤事故给予其赔偿并提出辞职申请。双方经协商一致,同意乙方的辞职申请,确定与乙方解除劳动关系,并由甲方支付给乙方一次性工伤赔偿款(包括后续医疗费、工伤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医疗和就业补助金、工伤期间工资、护理费、经济补偿等各项费用)共计人民币贰万玖仟元整(小写:¥29000.00元),以终结双方有关工伤事故赔偿问题的一切权利义务关系,并放弃追究甲方的一切法律责任。

三、甲方应在签订本协议之日一次性向乙方支付上述赔偿费(以现金支付)。

四、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自签订本协议之日起,乙方不得就上述赔偿问题另行主张任何权利,甲方也不再承担任何义务。如乙方违背上述约定给甲方造成损失,甲方将依法追究乙方赔偿责任。

五、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XXXX人民调解委员会存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签字):乙方(签字按手模):

调解人:

XXXX人民调解委员会

篇8:的劳动仲裁调解协议书

《办法》整合了原《陕西省劳动争议处理实施办法》和《陕西省人事争议处理暂行办法》, 共5章40条。《办法》规定, 陕西省、市、县三级人民政府依法设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 其下设的办事机构名称统一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根据《办法》, 劳动争议实行属地化管理, 人事争议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管理。按照中央简政放权的要求, 省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军队军级以上单位, 以及外籍和港澳台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的劳动人事争议, 由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对其余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 陕西省政府授权设区的市政府依照《办法》规定, 具体划分市、县两级的处理范围。

篇9:谈农村土地纠纷的调解与仲裁

一、目前呼玛县农村土地纠纷调解与仲裁的情况。

呼玛县各级农村土地仲裁机构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依据国家政策法规,根据争议的事实,合情、合理、合法地调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在村级设调解小组,乡(镇)设仲裁委员会,县级设仲裁委员会。发生土地纠纷案件时,首先由村委会进行调解处理,调处不成的到乡(镇)政府或其所属的农业承包合同仲裁委员会处理,再不服的到县级农业承包合同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多年来,各级农村土地仲裁部门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对发生的农村土地纠纷案件都积极进行认真调查,及时调解和处理,化解了诸多土地争议,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发展农村经济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近年来,农村土地纠纷率有上升趋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农村土地仲裁部门的工作繁重而艰巨,需要从各方面给予支持和加强。

二、纠纷产生的原因

1.惠农政策。农村税费改革后,国家免征农业税、乡、村免收村提留、乡统筹,取消了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同时,对耕种的农户给予粮、油、子种等各种补贴,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增多,农民对土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原来弃耕、退耕的农户纷纷回来要地。

2.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进步、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可耕种的土地几乎都被开垦起来,甚至相邻耕地的地隔子也被耕种了,许多农户的实际耕种面积大于承包合同的面积。

3.二转土地延续承包工作做的不扎实,没有很好地按法定程序调整和发包农村集体耕地。呼玛县1998年下达了《呼玛县延长土地承包期工作实施办法》的文件,并依此进行了呼玛县第二轮延长土地承包工作,由于有的乡(镇)、村屯在执行过程中流于形式,没有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没有召开村民大会确定新一轮土地承包方案,而采取自然过渡,对收回承包地和增加人口重新发包土地没有严格执行县及上级的有关政策,出现了许多违法收回、违法发包的问题,土地承包承包工作透明度不够。另外,有些村机动地面积超出规定的5%的标准,有的甚至将部分村民的承包地当作机动管理,不给签定承包合同,有的将原承包期内的非法承包地顺延到二轮承包期,签订了30年的承包合同,办理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

4.档案管理不完善。1984年开始的呼玛县第一轮土地承包的各村承包方案、各户的承包合同、地形图等原始发包记录及相关详细资料至今已没有或不全,特别是有法律效力的资料丢失严重,有的村甚至二轮承包时的承包方案、承包标准、面积、人口也不准确,缺少承包期间各农户承包面积变动的记录,为纠纷查证工作带来困难。

5.农村户籍管理不当。未经村民大会同意,甚至未经村委会同意,外地村民迁入本村,造成该村人口增加,特别是二轮承包前,新迁入的农业人口在二轮承包时与原承包期内的人口争地,增加了人地矛盾。

6.村级行政单位管理不明确。有的乡(镇)存在着非行政村、非村办企业、非企事业单位的农业集体户,有的户口在某村,有的根本就没有村;有的几户或十几户有一片地,有的在别的村也有承包地,行政管理上的混乱导致土地管理上的混乱,而引发土地纠纷。

7.发包方与承包方的承包手续不健全。在二轮土地承包中有的家庭承包农户的部分承包土地没有签订承包合同,被村委会作为机动地管理,致使实际承包地与合同面积不符;有的承包期限不足30年,3年、5年一签定;有的土地承包合同发包方与承包方签字、盖章手续不全;有的承包合同或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没有写清楚承包地的四至邻界;有的村在二轮承包时没有确定承包共有人,成为后来纠纷的起因。

8.村与村的边界不清。农户拣种摞荒地已耕种多年,并与一村形成事实承包关系,但因两村行政区划不清发生土地权属争议,而引发承包经营权纠纷。

三、农村土地仲裁存在的问题

1.法律、法规建设滞后。自1984年农村土地承到2003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间隔20年,又三年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出台,2008年12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法(草案)》初步通过全国人大党委会审议,2009年4月20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法(草案)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第二次审议,由此而导致地方法规也随之滞后,基层仲裁机构缺少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法律依据,由此给农村土地仲裁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2.仲裁机构不健全,力量不足,业务人员素质低。农村土地仲裁机构的成员全都是兼职人员,政策法规水平、业务能力等并不很专业,很多是边学边干,边干边学。农村经济管理中心成为纠纷处理的主要力量,其他部门配合得很弱。而农村经济管理部门人员少,业务量大。全县各乡(镇)现在平均编制3人,实际工作人员2人,平均本专业人员1人,专业人员外借,非专业人员借入现象普遍存在。基层的经管干部不仅要承担本职的十来项专业技术工作,还要承担政府的防火、防汛及包村的各项中心工作,工作起来有一种“小马拉大车”的感觉,有的案件甚至半年还没有时间处理。

3.政府行政处理与仲裁机构的仲裁混淆。一方面,二者受理对象不同,农业承包合同仲裁委员会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有农业承包关系的土地纠纷进行仲裁,对于没有形成承包关系的土地权属争议由政府进行行政处理。另一方面是二者处理程序不同,农村土地仲裁目前实行的是二级仲裁,即对乡(镇)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不服的,可以向县级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但农村土地仲裁不实行终审仲裁制。对任何一级仲裁机构的裁决不服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诉。而土地权属争议,对乡(镇)人民政府的行政处理决定不服的,可向县人民政府申请复议,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或复议后向人民法院起诉。有的乡(镇)将所有的纠纷都进行仲裁处理,有的应仲裁裁决的却进行简单的行政处理。

4.行政干预。由于有的乡(镇)在处理纠纷时,政府怕引发更多的纠纷或村民上访事件、行政复议等,而有意拖延或将应行政处理的争议进行仲裁处理,不能公正处理的现象时有发生,仲裁机构独立仲裁受到影响。

四、 加强农村土地仲裁管理的建议

1、加强政府对仲裁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问题复杂,专业性和政策性较强,应当发挥政府的指导和扶持作用,以保护农民权益、保证仲裁工作质量、避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出现偏差。重视运用调解、仲裁双渠道化解纠纷。调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纠纷解决方式,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之一。为了切实把矛盾和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应当充分发挥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在仲裁前的调解作用;进入仲裁程序后,凡是能够调解的,仲裁庭也要尽量调解,尽可能帮助当事人高效、便捷地解决纠纷。

2.建立健全法规制度,依据国家的政策、法规,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具体的符合本地实际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制度,按法定程序调解、仲裁.,使农村土地仲裁机构有法可依,便于按规操作。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是我国的独创,在仲裁受案范围的确定上要最大限度为农民解决纠纷提供服务;在仲裁受理条件上从方便农民出发,实行申请仲裁;在仲裁程序上要适当简化,允许当事人口头申请、答辩等。

3.推进仲裁机构建设,按法定程序组建仲裁委员会,实行仲裁员聘任制,挂牌督办制,实施权、责、利相结合,坚持公开透明。加强领导,协调各部门,配齐配强专业技术人员,增强力量,减轻额外负担,认真培训在岗人员,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4.处理好仲裁制度和司法制度的关系。仲裁要取得人民法院的支持、配合,完善裁决执行,同时,仲裁不实行“一裁终局”, 对当事人不服裁决的,允许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对仲裁实施监督。另外,协调相关部门,严格户籍管理。凡落户农村的,必须经村委会同意盖章,法人代表签字,乡(镇)政府把关。

5.规范政府与仲裁机构的关系。人民政府要加强对仲裁工作的指导,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支持仲裁机构开展工作,解除行政干预,仲裁庭实行依法独立仲裁。仲裁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6.明确单位归属。对于行政管辖不清的农户,由政府确定所属行政村,明确其土地权属。

7.对历史遗留问题,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不能推倒重来搞重新发包,要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8.加强档案管理,保存好现有的土地承包资料,建立健全土地台账,明确各村、各户的土地边界。

篇10:劳动争议调解协议书

2. ×××××××××。

3. ×××××××××。

双方当事人(签名)

调解委员会主任(签名)

劳动争议委员会(公章)

篇11:劳动调解协议

甲方(单位)名称:XXXX

公司地址:XXXX

法定代表人:XXX

乙方(劳动者):姓名:XX,性别:X,住所地:XXXXX

身份证号:XXXXXXXXX

乙方于XXXX年X月XX日正式入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互谅互让的原则,经协调一致,就双方劳动关系解除,由于薪资待遇所产生的劳动争论达成如下和解协议:

一、甲方按口头承诺薪资发放乙方工资(第一个月2300元,第二个月2500元,第三个月2800元)。

二、甲方许诺入职后按照混凝土出货方量支领产销奖金。而甲方第一个月及第二个月并未向乙方支领产销奖金,请予补回。

三、甲方因生产经营要求乙方加班加点,并未按规定标准给予补休或者支付加班工资,且未按每周工作四十小时标准工时工作制,甲方如有行业集体合同,可按集体合同规定处理。

四、乙方享有与甲方其他职工同样晋升、调薪的权利,乙方希望能在试用期后与同种工种享受同样的待遇。

如有两方违反协议协定,双方都有权利重新就此纠纷请求劳动仲裁。

甲方:乙方:

篇12:劳动工伤事故调解协议书(空白)

申请人姓名:

住址:省

身份证号码:

工作单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年月日县(市)乡村

被申请人名称:地址:申诉事由及请求情况:

申诉人:年并被分配做工种,于年月日时在受伤,经医院初步诊断为:。现医疗终结,于年月日经认定为工伤,于年月为工伤级伤残。现双方当事人在协商、自愿、互谅互让的基础上,参照《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相关规定,达成结案协议:

一、被申请人:

伤医疗费用(已支付);支付申请人:工

二、被申请人:支付申请人:停工留薪期的工资、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医疗补助金、伤残就业补助金、假肢安装和维护费等共计人民币大写:元(¥元),(另出具收据);

三、双方签字付款后:解除双方劳动关系和工伤保险关系;

四、双方签字付款后:申诉人自愿放弃一切仲裁、诉讼请求,不得反悔;

五、本协议一式三份,双方各执一份,报党湾镇劳动关系协调委员会一份。

申请人:被申请人:鉴证单位:

篇13:的劳动仲裁调解协议书

一、调解仲裁的探索与实践

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要求, 从2010年开始, 灵丘县依托各级农经部门, 相继挂牌成立了以县级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与仲裁委员会、乡 (镇) 级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庭和村级土地纠纷调解小组为内容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三级调处机构, 并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完善的信访、调解和仲裁工作运作机制。全县土地纠纷调解仲裁工作在探索实践中不断发展, 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两年来, 全县共受理了土地纠纷来信来访33件, 其中:涉及经营权争议纠纷的15件, 土地经营权流转纠纷的7件, 征地补偿费分配纠纷的9件, 申请违约赔偿仲裁的2件。在全部受理案件中, 符合仲裁立案的6件, 调解解决的27件, 纠纷案件受结率达到了100%。实践表明:灵丘县县、乡、村三级土地纠纷调解仲裁机构在化解农村土地纠纷矛盾、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 并且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认可。

二、调解仲裁机构的作用体现

(一) 有效预防了群体上访案件的发生, 缓解了各级政府的综治压力。

农村土地纠纷成因复杂, 群众反应敏感。而且, 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操作难度大。多数案件往往通过信访难以解决, 但又不符合诉讼规定, 法院不予受理是各级政府最为棘手和头疼的问题, 也是纠纷在基层得不到及时处理引发越级上访的根源所在。自全县三级联动调解仲裁机构建立以来, 实行由下而上的一条线调处模式, 好多纠纷案件通过“村级调解小组—乡 (镇) 级仲裁庭—县级仲裁委员会”的快捷程序, 在短时间内很快得到处理。由于及时有效地预防了矛盾的激化升级和群体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 大大缓解了乡村两级“一票否决”的综治压力, 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

(二) 降低了诉讼成本, 增强了百姓依法维权的积极性。

过去, 群众遇到纠纷通常诉诸法院, 往往一个案子至少需要三个多月甚至一年时间才能得到解决。既浪费时间又消耗财力, 而且常常因纠纷得不到及时解决而导致恶性案件的发生, 矛盾的双方都不愿意面对。现在全县三级联动调处机构运行以来, 一般纠纷案件一个多月就能得到解决, 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诉讼成本, 还让百姓表达诉求变得轻松、方便和快捷, 依法维权的积极性也大为增强。

(三) 进一步深化了普法教育形式, 提高了干部群众的依法维权意识。

各级仲裁机构开展纠纷的调解与仲裁, 既是当事人依法维权的过程, 也是职能部门进行普法教育的过程。广大干部群众通过亲身参与, 一方面加深了对《合同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 增强了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和学法、守法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使职能部门开展普法教育的形式由单纯空洞的说教变得更加生动现实。尤其是一些群体上访案件的审理, 干部群众参与人数多, 教育面大, 普法教育效果会更好。

(四) 树立了农经部门依法行政的权威性。

农村承包合同管理是法律赋予各级农经部门的一项主要职责。过去, 农经部门对土地纠纷的调处大部分是行政层面的调解, 行为结果的约束力、执行力和在基层干部群众中的影响力较弱。一直以来, 群众对农经部门承担的土地纠纷调解仲裁职能不是很清楚, 所以, 打官司只知道找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成立使原先的行政行为上升为司法行为, 仲裁结果具有了相当的法律权威性和约束力。仲裁机关对拒不执行裁决结果的当事一方, 可以申请强制执行。这样, 不仅加深了群众对经管部门职能权限的认识, 使农经队伍的执法地位和在基层群众中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而且, 进一步夯实了农经部门依法行政的法律基础和社会基础。

三、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 基层纠纷化解率低, 案件上推现象严重。

近年来, 虽然各乡 (镇) 都已经建立了乡村两级纠纷调处机构, 但基层纠纷案件办结率一直不是很高, 大部分调解仲裁工作还是由县级仲裁委员会来完成的。在2010年至2012年受理的33起纠纷案件中, 由县级符合仲裁条件进行仲裁解决的6起, 调解处理的18起;乡 (镇) 调处的只有5起, 村级调处4起, 乡 (镇) 及以下纠纷调处率只占到了27%。造成基层纠纷化解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多数乡 (镇) 由于人员素质低, 理论基础差, 工作经验少, 无法单独进行案件的调处, 遇到纠纷案件只好能推则推, 能退则退。机构人员普遍兼职, 平时各自的部门工作都比较忙, 没有时间也缺乏足够的责任心和能动性参与仲裁工作。

(二) 工作经费短缺, 影响办案质量和效率。

由于经费的匮乏, 工作人员垫付的差旅费和下乡补助等无法解决, 直接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和办案效率。仲裁机构依法立案审理土地纠纷案件时需要作大量认真细致的调查取证工作。然而, 由于工作经费缺乏, 必要的交通工具、照相、录音、摄像等设备得不到配备, 调查取证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也给案件甄别定性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但是, 为了不耽误农时节令, 县纠纷仲裁机构办案人员在没有交通工具的情况下, 只能租车或步行下乡。调查取证工作也由于没有必要的辅助工具, 只能进行手工复制。有时办一个复杂的案子需要往返好多次, 用一两个月甚至半年多时间才能结案。期间, 工作人员垫付的差旅费无法解决, 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另外, 由于没有培训经费, 工作人员长期得不到业务培训, 不仅影响了案件审理质量和办案效率, 而且严重制约了纠纷仲裁机构未来的发展。

(三) 现行机构和人员设置与实际工作需要不相适应。

县级仲裁机构对乡 (镇) 级仲裁机构只是业务上的指导关系, 没有直接的管理权。基层工作在责任追究和奖惩激励方面缺乏有效的落实措施。县级仲裁委员会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有关规定设立的常设机构, 日常办公室设在县农委下设的经管站内。从机构名称上讲, 县仲裁委员会应该是一个独立的科局级单位。而实际上, 执法的主体只是一个股级单位, 平时的调查取证、工作协调等工作常常会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从人员组成上看, 县仲裁委员会除了农经人员是多年从事此项工作的以外, 其他则是由县政府领导、相关部门代表以及法律等不同单位和岗位人员临时兼任, 兼职人员占到了80%以上。大部分的兼职人员由于理论基础差、办案经验少、专业素质低, 工作上难以进入角色。而且, 由于兼职人员原部门的工作比较忙, 再加上人员更换又比较频繁, 平时几乎很少或不能参与仲裁委员会的工作。另外, 从管理体制上看, 县级仲裁机构对乡 (镇) 级仲裁机构只是业务上的指导关系, 没有直接的人事权和监督权, 乡 (镇) 基层工作基本上处于缺乏奖惩激励机制和有效监管的状态。这些弊端的存在给全县土地纠纷调解仲裁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四) 历史老问题成为纠纷新隐患。

目前, 全县大部分农村在土地承包方面仍存在着无法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一是部分村存在二轮承包合同当事双方签字或鉴证手续不完善和只有合同没有土地使用证的情况。在遇到经营权流转或变更, 特别是征占地补偿等情况时, 矛盾纠纷凸显, 引发群体上访事件;二是由于合同档案保管条件简陋或因人员机构调整档案移交不到位, 个别乡 (镇) 、村的土地档案原始资料出现了毁损和遗失, 导致后续的合同规范和土地流转以及网络监管工作无法进行;三是部分村集体未发包的土地, 由于种种原因被一些农户长期无偿占用。如今历经多年变迁, 干部几经调换, 权责已经无从查证, 致使集体对这些土地无法收回, 引发一些群众的不满;四是一些村承包地内建房造屋成为合情不合法的普遍现象等等。这些历史遗留的老问题, 在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 不仅是群众强烈关注的焦点问题, 而且成为困扰基层各级领导尤其是村干部的顽疾。这些问题不解决, 一旦处置不当将会成为引发农村矛盾新的隐患。

四、加强土地纠纷仲裁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 加快推进纠纷调解仲裁体制改革, 解决机构设置与实际不相适应的问题。

目前, 县经管站编制不足、经费短缺以及管理体制不畅等体制机制上诸多问题的存在, 其实质就是一个机构设置与实际不相适应的问题。为改变目前这种状况, 建议先从体制改革入手, 把县级仲裁机构从经管站独立出来, 给予独立的机构编制和工作经费, 保证机构能单独行使仲裁执法职能;乡 (镇) 仲裁庭与经管站合署办公, 增加编制, 配齐人员、设备, 并把人事和监督管理权全部纳入县级仲裁机构;村级调解小组人员一律由大学生村干部担任, 管理权纳入乡级仲裁机构。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激励机制, 确保基层机构人员有动力、工作有魄力、机构有活力。

(二) 加强承包合同管理, 消除纠纷隐患。

实践证明,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产生与土地合同的规范与否有着直接的关系。特别是合同签订、鉴证、档案保管等方面, 任何一个环节的不到位或脱节都可能成为引发纠纷的重要因素。因此, 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县级合同管理机关首先要依托农经网络平台适时做好合同的动态监管, 杜绝不合规、不合法的合同产生和存在;乡 (镇) 合同管理机构要加强合同的鉴证工作, 从源头上把好审核关。并且指导好合同的签订和台账登记工作, 做到登记清、动向明。二是县、乡两级审计机构要从合同的订立和履行两方面加强审计监督, 预防合同腐败现象的发生, 尤其是重大土地发包项目的招标、公示和履行过程等。三是加强对土地遗留问题的问责追究。运用行政和法律双重手段妥善化解历史遗留的老问题, 从根本上消除纠纷隐患, 促进农村发展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四是抓好合同档案管理工作, 建立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措施和责任追究制度, 彻底杜绝原始档案的毁损和遗失现象的发生。

(三) 继续深入开展普法宣传, 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的维权意识。

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是规范农村行政行为、降低纠纷形成和提高群众依法维权、避免矛盾升级的有效手段。所以, 今后要积极探索和建立普法教育的长效机制, 不断创新普法教育载体, 通过经常性举办宣传月、宣传周和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农业法律法规, 使之进一步深入人心, 并要把《合同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作为考核乡村干部的一项重要指标列入年度考核计划。同时, 要尝试建立纠纷案件结案后总结研讨制度, 通过召开座谈会的形式, 邀请双方当事人对案件的形成、诉讼和仲裁结果整个过程进行一次回顾总结。要进一步引深普法宣教方式, 从而达到规避村干部行政违规行为发生、增强群众依法维权意识的目的。

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山西灵丘034400;

摘要:调解仲裁的探索与实践;调解仲裁的作用体现;实践调解与仲裁的问题;加强调解仲裁的建设。

篇14:782起劳动争议调解成功的背后

无独有偶,永川区红炉镇水龙洞煤矿采掘工易珍良,2010年5月经重庆市疾控中心诊断为煤工尘肺二期,易珍良要求用人单位给付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款,于2011年4月6日向永川区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经调解,被申请人给付申请人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资、评残以前医疗费以及护理费、住院生活补助费等共计43935元,其余不足部分申请人自愿放弃,不再要求被申请人支付。同时,保留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的劳动关系。

这仅仅是重庆市永川区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成立4年来成功调解众多案例中的两个小案例。从2007年至今,他们成功调解782起劳动争议纠纷,共为农民工们争取到3000余万元争议款。

借助社会品牌组建劳动争议调解组织

谈及工会成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初衷,现任调研员的原永川区总工会主席唐献忠告诉记者,面对越来越多的劳动争议案,他当时十分着急:区县一级的劳动三方协调机制,不可能经常协调和直接处理劳动争议案;绝大多数的非公企业对企业工会作用认识不足,更没有认识到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在调解劳动争议中的积极作用。在这种状况下,职工与企业发生劳动争议,解决劳动争议维护自身权益的主要途径只能靠劳动争议仲裁。而仲裁程序性强,成本高,时间长,加之一些企业主为钻法律空子而拖延时间,走程序,一个案件由受案到结案少则几十天,多则几年。这不利于快速、低成本解决劳动争议。

根据《劳动法》、《工会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工会参与协调劳动争议,既是工会的法定权利,更是工会的法定义务和责任。于是,永川区总工会大胆探索,在征得相关部门的同意和支持后,由区总工会直接下文成立了“永川区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在全国率先创建了地方工会调解组织。

唐献忠认为,此举一是可以更直接和经常性地指导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工作;二是地方总工会有了直接协调劳动关系的手段和载体,调解劳动争议有了主动权;三是地方组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于法有据;四是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实际需要。

在酝酿成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时,永川区总工会认识到自身人手少,无法担当起调解众多劳动争议的重任,必须走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路子。秉着不增加人员、不增加编制的原则,依靠社会组织、社会力量承担劳动争议调解的日常具体工作,最终依托原设在重庆石松律师事务所的永川区总工会职工法律服务中心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区总工会一名副主席兼任,副主任由律师事务所主任担任;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下设劳动争议调解中心,负责劳动争议调解的日常工作。为规范调解管理,做到依法及时调解,委员会还建立了调解工作流程和相关制度,为规范依法调解提供了制度保证。

切实构建劳动争议调解新格局

为充分发挥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作用,永川区总工会在全区22个镇街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企业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构建起企事业单位、镇街、区总工会三级劳动争议调解网络。大力开展非诉讼劳动争议大调解工作,切实构建起有司法保障和支持的、工会主持下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劳动争议大调解新格局。

该区总工会注意加强对调解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多次组织调解工作人员到北京、重庆等地进行业务培训,增强业务能力,做到执行法律法规及政策一致、处理案件程序一致。在工作中把普法与提高调解工作人员、企业和职工整体素质相互结合,注重实效,真正达到解决劳动争议和提高调解人员、企业和职工法制意识的目的。

该区总工会要求调解工作人员要积极主动地深入基层直接同企业、职工对话,站在企业、职工的角度换位思考,充分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解决他们的困难,将可能发生、激化的劳动争议案件化解在萌芽状态。

永川区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富有成效的工作,引起了永川区人民法院的高度关注。永川区人民法院就劳动争议案件积极与区总工会进行沟通、协调,最后区总工会与区人民法院联合下发了《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意见》,区人民法院将部分劳动争议案件交由工会系统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由法院予以确认,使依法调解更具合法性、保障性,也大大增强了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在社会中的公信力。

及时、公正处理劳动争议案

永川区总工会主席李其金告诉记者,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成立几年来的成功实践表明:在区县一级成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开展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可以做到“三个满意”,即职工满意、企业满意、党政满意。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原则是:自愿申请,依法调解,免费调解。从调解委员会成立至今所调解的案件看,呈现出4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节约时间,所有案件均做到当事人当天申请,当天立案,及时调解,尽快兑现。从立案到兑现结案不超过半个月。很多案件是当天立案,当天调解,当天兑现。二是节约费用,当事人解决劳动争议不花费用,节约维权成本。三是不伤和气,以和谐的调解方式解决不和谐的问题,双方均能接受,不会出现职工因维权而丢掉饭碗的现象。四是能够兑现,无论是审判还是仲裁,最终的目的是能够兑现。在已调处的近800件劳动争议案件中,均做到了案结即兑现。

陈达勤、冯明芬等11人分别于2008年8~9月进入重庆国维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担任住校学生的生活管理老师,每天工作时间为17时至第二天9时,节假日照常上班且没有安排补休。因公司未按照法律规定为他们办理社会保险、支付加班工资、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等,他们多次向公司要求未果,2008年10~11月,重庆国维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反而向他们送达了《解除劳动关系证明书》,解除了他们与重庆国维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之间的事实劳动关系。

永川区总工会调解委员会对该案进行了三次调解(分别为进入诉讼程序前、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中、人民法院审理过程中),后在考虑各方面因素后,提出了一个调解方案,即重庆国维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在永川区劳动仲裁院作出裁决的补偿金额基础上,再分别按陈达勤等11人进入公司实际工作时间给予他们加班补贴,最后双方当事人同意了该方案的处理意见。

上一篇:盛辉物流集团实践总结下一篇:督导组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