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登楼顾况,登楼的意思,登楼赏析

2024-05-02

登楼,登楼顾况,登楼的意思,登楼赏析(通用16篇)

篇1:登楼,登楼顾况,登楼的意思,登楼赏析

登楼,登楼顾况,登楼的意思,登楼赏析 -诗词大全

登楼

作者:顾况  朝代:唐  体裁:五绝   高阁成长望,江流雁叫哀。凄凉故吴事,麋鹿走荒台。

篇2:登楼,登楼顾况,登楼的意思,登楼赏析

登楼

 

篇3:登楼,登楼顾况,登楼的意思,登楼赏析

人教版高中课标语文教材所选的古诗词中“楼”的意象(在有些诗句中楼的形象由“栏杆”、“阑干”、“雕栏”或“凭栏”、“倚栏”等词眼带出,成为一种借代)散见于15篇古诗词(包括课后“探究讨论”与“相关链接”中引入的诗词),共有17处,其中必修2处,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5处。在唐宋诗词中,“楼”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意象,它的频繁出现早已超越了作为建筑物的实用意义,而成为唐宋诗人情感的负载体。

现将教材中“楼”意象分类及分析如下。

方式,缺少必要的师生交流、小班讨论和严格考核;学习层面上应有的批判性思维,特别是批判性阅读和写作比较欠缺。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导致的:第一,缺乏自由教育的根基,使通识教育观难以生根发芽。我国近代大学的历史相对较短,缺乏思想与精神的积淀,未形成强有力的自由教育传统。第二,强大功利主义传统挤压了通识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生长空间。特殊的背景及文化教育传统赋予了我国近代科学教育过强的军事经济功利导向,固化了教育的功利主义。第三,我国现代大学的组织形式及学科制度客观上抑制了通识教育的发展。现代大学以分科、分专业为基本特征的学科制度与大学组织形式忽视了对知识的高度综合的适应,使本专业与其他专业相脱离。

四、台湾高校的通识教育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台湾的通识教育获得了重要发展,通识教育被列入“教育部”的正式工作议程,开始了通识教育的校本化运动,并且开展了通识教育评估鉴定工作。台湾近年来一直将通识教育实施质量作为大学的评估标准,并专门设立了相关研究和管理机构(如台湾通识教育协会、台大共同教育委员会等),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通识教育的健康发展。

笔者利用在台交流的机会采访了台湾政治大学学务处副学务长彭立忠副教授。针对通识教育,彭老师认为,现代的学科知识复杂,学科分类太细,见树不见林,需要科技整合,需要不同领域的对话,需要桥梁教育。“通通不认识的人聚到一起让他们认识”,这才叫通识,不同系的人观点不一样,结合不同领域的人进行对话。彭老师指出不同领域越是专业越是傲慢,都在象牙塔里面,而通识教育就是为了打破这个藩篱。很多学校通识教育都做得很弱,从师资到理念。通识教育不过发展几十年,但海峡两岸都是舶来的,都不深入。要回到涵养知识分子情操和德性的角度去落实,但两岸都没抓到这个重点。

五、加强大学通识教育建设

我们提出以下加强大学通识教育建设的思路:

1. 深入明确通识教育的目的。

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科学基础和文化背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扩大历史视野、形成认知风格和增强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创造知识、进行自我更新、适应社会多种职业需求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从而实现个人

一、小大之辨

“楼”这一意象出现在唐宋诗词中,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虽同为楼,但是意味迥然。我们按其出现的不同风格及包含的不同意蕴姑且分为两种类型:大气磅礴,犹如“伟丈夫”的雄浑壮阔之楼,其为一,如“城上高楼接地荒,海天愁思正茫茫”(《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登岳阳楼》),以及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所出现的皆是这种雄壮之楼。典雅别致,犹如“小家碧玉”含情脉脉之小楼,其为二,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有仙子”(《长恨歌》),以及“何处相思明月楼”(《春江花月夜》)等,则以婉约含蓄的“小楼”面貌呈现于词作之中,成为“楼”意象中至关重要又别具意味的一种,并成为足以独当一面的“小楼”意象。

的最高价值———这才是我们提倡的通识教育的目的。

2. 设立通识教育的实施机构。

有必要在高校建立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如通识教育委员会,通识教育委员会负责审议、推动、评估全校通识教育,负责起草规划、协调联络、实际执行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等业务。专门的通识教育委员会有利于落实通识教育的各项措施,推动其进一步发展。

3. 改善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

要多收集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包括要设置怎样的课程,课程的效果是否良好等,也要加强对课程设置的评估。

4. 增强通识教育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兴趣。

要扩大学生的可选择范围,提供多元化的课程。保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沟通,在民主、自由的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兴趣,才能更好地达到通识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燕飞,石云里,陈长荣.从MIT看中国通识教育的发展策略[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4):62-68.

[2]蔡映辉.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4(11):76-79.

[3]曹莉.关于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辩证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4):24-33.

[4]闫亚林.另一种大学竞争力———中国台湾高校通识教育的两次评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0):57-62.

[5]张翼星.试论当今大学的通识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7.

[6]贾永堂.我国大学通识教育难以深化的根本因素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5.2.

[7]石仿,裴旭,万洪英.创造力战略下台湾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和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7.1.

[8]黄坤锦.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规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7.

[9]苗文利.中国大学通识教育二十年的发展现状及理性省察[J].大学教育科学,2007.4.

[10]张慧洁,孙中涛.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研究综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

基金项目:华东师范大学大夏基金项目(2012DX-066)。

二、登楼望远,尽赋深情

虽然雄壮之楼与婉约小楼在具体的象征意义方面有所差异,但它们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却惊人的一致。这一点我们从辛弃疾的《丑奴儿》可见一斑:“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少年情怀总带几分唯美与浪漫,为表示自己不幼稚、不浅薄,对于人生有阅历、有体验,因而刻意地学习古人登高怀远,并且选择“层楼”这一意象营造伤感的气氛,从而酝酿为文作赋的深沉愁绪,并以此作为年轻生命的点缀。可见,“楼”与“愁”在诗人眼中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可以说诗人们总是将“楼”与“愁”捆绑起来,使人产生望楼而生愁、登楼亦生愁的共同的文化心理。

(一)以雄壮之楼写失意豪情

在《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中,辛弃疾悲愤地吟唱:“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夕阳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面对着落日,这位江南的游子,一个人独立楼头,听着南飞鸿雁来来往往的声音,看着腰间佩戴的宝刀,悲愤地拍打着亭子的栏杆,可是又有谁能领会他这时的心情呢?“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写出了词人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时词人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词人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栏干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干来发泄。用在这里,就把词人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跃然显现在读者面前。这时词人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做建康通判,不得一遂报国之愿。偶有登临周览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另一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于66岁任镇江知府,登上京口北固亭后所写的一首感怀词。北固亭是京口(镇江)名楼,登楼可望已属金国的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辛弃疾在京口期间,肯定不止一次登楼,登楼之时,心中必定是几多感慨,蓄积起来,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面对千古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英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全词表达了词人坚决主张抗金,而又反对冒进轻敌的思想,抒发了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揭露了南宋政治的腐败,亦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

(二)以“小楼”写深情

“楼”中的“小家碧玉”即“小楼”以其典雅的身姿、婉约的风格成为诗人们抒写情愁的宠儿。徐复观说:“一切伟大艺术家所追求的,正是可以把自己安放进去的世界。”“小楼”之为物,可算一方小小的世界,文人的情思怀感足以在其中驰骋飞扬。然文人们一旦进入这一方天地,则所被激发的情感多是愁思。“一登楼,就发愁”、“一遇楼,便有忧”成了一种固定的抒情模式。这种愁情,可以是闺怨相思,也可以是故国之思、羁旅怀乡等。

1.闺怨相思之楼

历代男子游学、游宦、游脚甚为风行,给室中女子留下了难以平填的感情空白。南朝民歌早有“望郎上青楼”的诗句,写来明白剔透,无所藻饰。对于女性来说,小楼不仅是她们全部的生命空间,更是她们通向外面的唯一桥梁。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写道:“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经过了青枫浦的游子,此时正是愁思郁结,思念拉扯着他的情思,随着月光飞向远方的“明月楼”。而远方“明月楼”上的思妇,此时也正迎着秋风,独倚栏杆,望月怀人。登楼望月可使他遥寄相思。在这里,明月加上小楼,营造出清冷而沉郁的诗境,让人感受游子、思妇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又如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一剪梅》中所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抒发了远离思恋之情。“云中谁寄锦书来”写别后思恋,“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则构成了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明月自满,人却没有团圆,大雁空回,锦书未有。“月满西楼”既是实景的写照,更创设了一种孤独忧伤的凄美意境,读来不禁令人万分感慨。女词人通过自己生活和情感的经历,从女性的角度,用细腻的、柔婉的笔触抒写离人去后闺中生活的郁闷压抑、无聊寂寞,具有独特的韵味。

2.忆故国之楼

由“小楼”而思故国,常见的就是在改朝换代之后,诗人登上高楼,凭栏而望,触景而生怀念故国之情。南唐后主李煜在其创作生涯亦是其生命的最后期间,用血与泪凝结为一首首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怀念故国的词作。李煜在其绝命词《虞美人》中抒发了这种浓郁的愁苦:“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清陈廷焯《云韶集》有评:“一声恸歌,如闻哀猿,呜咽缠绵,满纸血泪。”宋太祖开宝八年金陵城陷,李煜肉袒出降,被封为“违命侯”。从此幽囚于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之中,过着朝夕以泪洗面的凄凉生活。词中抒写亡国的哀痛,今昔身世的悲恨,凝聚成一个无法化解的“愁”字,词人以痛不欲生的呼号起笔,渴望天地毁灭,残生结束。“小楼”句承上句,“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已一年,时光消逝,引起无限感慨。从词中,我们分明看到这样一番景象:夜阑人静,幽囚之人,独上小楼,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小楼既是他现实世界中幽囚之所,又是他亡国之君心中的情感樊笼。

又如《浪淘沙》中写道:“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是一首亡国之君绝望的哀歌。上片写词人被春夜雨声从梦中惊醒的凄苦感觉,下片写最怕凭栏远望的悲恨心情。如今无限江山已属他人,故国难归,旧欢难寻,作为失去自由的囚徒,只能在梦中找回一点慰藉。为什么“独自莫凭栏”呢?因为一旦凭栏向南眺望,便见到南唐的广阔江山。虽然能望见,但是身为臣虏,无论如何也回不到故国去了。独自凭栏,再添一份孤独感。以往是一国之君,万民之主,而现在伶仃一人,生活没有安全感。于是词人深叹“别时容易见时难”。江山依旧,物是人非,如果登楼凭栏而望,就只会更怀念故国,更怀念旧友。家国的沦丧,个人的失意,隐痛颇深,然而又表现得如此婉转曲折,使人不禁黯然神伤。

3.羁旅怀乡之楼

王粲的《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消忧。”是文学史上最早将登楼与怀乡结合起来表达的作品。“独上小楼”以遣羁旅怀乡之愁,亦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小楼承载着游子们深深的怀乡之情。高中阶段所学的诗词中单纯地写登楼以遣羁旅怀乡之情的未见于课本,但正如我们在前文所提到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那个经过青枫浦的游子所向往的“明月楼”寄寓了他对家乡的无限怀念。再如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所写:“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夕阳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更加引起了诗人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

羁旅怀乡的词人将“小楼”作为与家乡近距离接触、与佳人近距离交流的平台,他们的情感甚至是灵魂由于登高望远,而出离于身体追随家乡而去。

篇4:龟兔赛登楼

可兔子呢,灰溜溜地回到了森林,备受嘲笑和冷落。它决心改掉骄傲轻敌的毛病,为自己挽回面子。经过一年的长跑锻炼,它觉得自己的体能大大增强,于是满怀信心地出发了。

兔子住进了一家旅店。它往沙发上一靠,看起了电视,可当它把所有的频道都看了一遍,差点儿气得七窍生烟,恨不得立马就找乌龟比赛。原来,现在所有电视台的节目都是乌龟主持,就连耐克球鞋的广告都是乌龟拍的。

兔子立刻叫了计程车来到演播大楼,找到了乌龟的工作室。只见西装革履的乌龟正在悠闲地喝着茶。兔子一见到乌龟就破口大骂:“你这只缩头乌龟,上次我见你那么可怜才让你赢的,可你却这么得意忘形,到处招摇,害得所有动物都在嘲笑我,你……你……”兔子越说越气,一双红眼睛更是红得吓人。

乌龟慢条斯理地说:“兔哥,别急,那你说今天我们比什么好呢?”“比赛登楼,看谁先到达400层楼顶,谁就赢。”兔子迫不及待地说。它早想好了,比赛登楼看你乌龟怎么爬!“赛登楼就赛登楼吧!”乌龟若无其事地说。兔子又补充说:“比赛规则是这样的:第一不许找别人帮忙,嗯……第二就是……算了,就这一条吧!”

双方准备就绪,裁判员小狗吹了一声哨,兔子就一马当先,三步并两步地往上跑。它没忘记上次的教训,一个劲地往上跑,一刻也不敢停。……397层、398层、399层,啊!胜利就在眼前了!兔子抬起灌了铅似的双腿,迈上了最后一级台阶,终于到达了终点。这时它再也忍不住了,一下子瘫坐在地上。

“哎哟,谁坐在我身上呀!”不知从哪传来一个沉闷的声音。兔子吓了一跳,站起身向四周看了一下,什么也没有,谁在说话啊?这时,它看到刚才坐的那块石头晃了一下。啊!是乌龟,兔子再一次吓傻了。兔子结巴地说:“你,是怎么……怎么上……上来的?”

“我是搭电梯上来的。”乌龟伸伸懒腰说,“唉,我都等你老半天啦。”

兔子愣了半天说:“你犯规了!”乌龟反驳道:“可你在规则中并没说不可以搭电梯呀!”

兔子听了,哑口无言,不过这回它可是心服口服了。从此它回到森林里,过起了隐居生活。

篇5:登楼,登楼顾况,登楼的意思,登楼赏析

登楼

作者:贾岛  朝代:唐  体裁:五律   秋日登高望,凉风吹海初。山川明已久,河汉没无余。

篇6:登楼,登楼顾况,登楼的意思,登楼赏析

登楼

作者:李洞朝代:唐体裁:五律 川上值楼开,寒山四面来。

竹吹人语远,峰碍鸟飞回。

生死别离陌,朝昏云雨堆。

篇7:登楼,登楼顾况,登楼的意思,登楼赏析

登楼,登楼韦应物,登楼的意思,登楼赏析 -诗词大全

登楼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  体裁:五绝   兹楼日登眺,流岁暗蹉跎。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

篇8:登楼秋试茶

多位品茶大家在书中早有说辞:品茶的几种动作至关紧要:舌尖儿感触、润唇绕齿为品茶;中口直浸到舌根为啜茶;大口直冲咽部则为牛饮。《茶经》中的“啜苦咽甘,茶也”,说的就是品茶时“知味”,这是品茶中最基本的感知。

秋季,走向尽头的时段,往往是人过中年启悟的时段。出入口中微苦、细细品感,继而苦尽甘来的名茶,似乎是我入世以来的精彩诠释。尽管“茶水回甘”时,色味已淡、茶人多散,品饮者却得到色、香难以相比的理念。其实,我对茶道并不精通,那日却突发奇想:到颐和园苏州街品茶。位于颐和园西北位置的苏州街,总共有两处茶馆,即桥东的揽涛楼和桥西的嘉荫轩。临行时,曾为了解揽涛楼茶事做过功课,从些许资料上看,清宫帝后及嫔妃大多习惯用茶,茶源来自各省奉献的贡品。清乾隆年间,把赐茶,作为对臣下的赏赐方式之一。在乾隆朝著名的千叟宴中,第一项内容就是赐茶。由此,这处虽然位偏一隅却茶香四溢的苏州街,当年便成为一代风流帝品茶听曲的理想去处。记得桥西的嘉荫轩茶馆我曾去过数次,印象最深的是墙上悬挂的《陆羽茶经》。苏州评弹艺人演唱以及不时有两三句吴侬软语从耳畔轻轻滑过,极为享受。西望,可见玉泉山宝塔屹立,南眺,可赏苏州河彩舫徐行,饱感南国水乡之情韵。桥东的揽涛楼茶馆,我一向是只闻其名,未临其境。所以此行的目的地是揽涛楼。

刚入苏州街,天际斜飘下绵绵丝雨,倏然间,让仲秋之后的清晨平添几许寒意。那天早上,好在正赶上这条以水当街、沿岸作市的商业街开市:身着清代巡查服的兵士抖擞精神,迈着步、敲着锣,在高喊“开市了!”的同时,绕街一周。渐渐的,水街街市喧腾起来。近70家店铺的大门卸下门板,迎接早市,各式各样的彩色招幌在风雨飘摇中轻摆,店家迎风冒雨,一一站在店前躬身迎客,祥和、热诚、喜庆的气氛映衬着水街两岸山上的翠竹苍松,正在变红的枫叶,似乎也开始激动起来。此情此景,让我若置身于江南市井中,一时竟忘了季节。

撑伞漫步,在水街浏览一番景象之后,我进入街市的通裕号钱庄换一串铜钱,沿着被秋雨浸湿的青石路,徐徐走到揽涛楼下。

此茶馆为两层小楼,精巧典雅,朱阁画栋。在楼下,我向身着长衫的店家买了水牌,便登楼入座。这是一座可观苏州街全景的茶楼,最佳处当属倚栏而设的精巧茶座,据说,这是南方典型的“女儿靠”。揽涛楼“揽涛”二字无从查考,只是从身着清服的服务员口中得知,“揽涛”二字,每每在夏季雨夜感受最深:竹帘外大雨滂沱,雷电交加,苏州河水奔腾咆哮,惊涛拍岸。这时微挑窗帘,可见水天一体,惊心动魄的场面尽收眼底。与楼阁中徐徐弥散的茶香、盖杯内徐徐浮上的茉莉花形成鲜明对比,一刚一柔,一动一静,一泻一浮,莫非蕴含点点禅机?不过,风雨之夜品茶,似乎不及现在品得平静,品得入味。

谈“入味”二字,不由得想起清代陆次云在《湖杂记》中提到过品茶后的极至境界:“饮龙井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乎齿颊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看来品茶知味,最好用心来感悟。既无口耳眼鼻舌身意之累,往往会品的透彻。

楼上古色古香的茶柜上有数个青花瓷罐,有按产地命名的西湖龙井;有按采摘时景观命名的云雾茶;有按品相、品色命名的碧螺春及祁门红茶、信阳尖等。一杯茶配四小碟小吃,有苏州的卤汁豆干、芝麻薄皮、玉带豆、白瓜子,向柜上交付10个铜钱即可慢慢享用。

这里的铜壶盖碗茶,既是一大茶趣,也在播扬京味儿文化。但见身着清装的服务员,把客人想要的茶叶放入盖碗中,面色温和、姿态夸张,斟茶时讲究右手提壶,左手先将盖杯的盖掀开,以优美的姿势高沏低收,然后用柔美的声音说声“请用茶”,继而微笑一下离去。

由此想到,自清代后,“老北京人”手端盖碗茶时,极为讲求“品相”。茶叙时,要用拇指卡住两边的碗边,用食指顶住碗盖,品茶前,用碗盖轻拨几下水面的浮叶,然后,盖儿与杯之间留一细缝儿,对着嘴轻轻品味,品时,不能出现“吸溜”声响,只感觉满口余香而不能见茶叶显现。话聊得透了,茶色也渐淡了,于是,大家起身,抱拳相别。这类京味儿民俗风雅,重在循规蹈矩,今人难以效仿。我以为还是“用心品茶”,来的潇洒些。

两盏三杯,茶渐入味。街头也飘来阵阵丝竹乐声。抬望眼,见到斜风细雨下,矗立在店铺房檐上方的彩色冲天柱恍似欲跃九霄的神龙;岸柳旁泊位中的彩舫也像是在轻移欲驶。滴满雨珠的残荷、两岸山上苍翠间出没的野禽,还有岸南那组西藏建筑风格的四大部洲寺庙群,在蒙蒙细雨中似有似无、似动似静、似明似暗,使我如在画中,又似在作画,很长时间方醒悟过来。那时,我独自凭栏、独自品茶,在缕缕茶香中,醒与迷、感与悟,真的难以表述。

后来,忽想起文人葛兆光在《茶禅续语》一文中的尾句:“懂得以心品茶者,便懂得中国诗、画、乐之理。”于是,若有所得地起身下楼,迎着若风若雾若雨的晚秋,走出园门。

何时能“以心品茶”,懂得诗、画乐之理之后转入禅悟之境?归途中,我反复问着自己。

篇9:登楼,登楼顾况,登楼的意思,登楼赏析

登楼望月二首

作者:刘辟  朝代:唐 圆月当新霁,高楼见最明。

素波流粉壁,丹桂拂飞甍。

下瞰千门静,旁观万象生。

梧桐窗下影,乌鹊槛前声。

啸逸刘琨兴,吟资瘐亮情。

游人莫登眺,迢递故乡程。

皎洁三秋月,巍峨百丈楼。

下分征客路,上有美人愁。

帐卷芙蓉带,帘褰玳瑁钩。

倚窗情渺渺,凭槛思悠悠。

未得金波转,俄成玉箸流。

篇10:登楼,登楼顾况,登楼的意思,登楼赏析

霁后登楼

作者:姚合朝代:唐体裁:五律 高楼初霁后,远望思无穷。雨洗青山净,春蒸大野融。

篇11:登楼,登楼顾况,登楼的意思,登楼赏析

登楼寓望

作者:刘兼  朝代:唐  体裁:七律   凭高多是偶骼剑红叶何堪照病颜。万叠云山供远恨,

一轩风物送秋寒。背琴鹤客归松径,横笛牛童卧蓼滩。

独倚郡楼无限意,夕阳西去水东还。

篇12:《登楼赋》

余光中

昂起头,目光辛苦地企图攀上帝国大厦,又跌了下来。我们推动旋转玻璃门的铜把手,踏过欧洲大理石砌的光滑地面。一辆将要满载的电梯尚未闭门,正等我们进去。电梯倏地升空。十几双眼睛仰视门楣上的灯光。一长串的数字次第亮起。六十……七十……八十……八十六。我们在八十六层再转一次电梯,直到一百零二层。人群挤向四周露天望台。

忽然,全纽约都匍匐在你下面了。三十六点五万吨钢筋水泥,一千四百七十二英尺的帝国大厦,将我们举到四分之一英里的空中。第五街在下面。百老汇在下面。八百万人的市声在下面。不可闻。我们立在二十世纪最敏感的触须上,二十世纪却留在千英尺下,大纽约的喧嚣在千英尺下,绕着帝国大厦的脚踝旋转旋转成骚音的漩涡,不能攀印地安纳的石灰石壁上来。脚踝踩入曼哈顿的心脏地带踩入第五街街面下五十多英尺,但触须的尖端刺入黄昏的淡霭里,高出一切一切之上。绝对的大寂寞。悬在上面,像一片云。已是五月初了,从大西洋吹来的风,仍然冷而且烈。大家翻起大衣的领子。太阳向新泽西的地平线渐渐落下,西南方的暮云愈益苍茫,一层深似一层的迟滞的暗紫色。赫德逊河对岸,泽西城半掩在烟霭里,像精灵设计的蜃楼海市。向左看,港口矗立着的雕像,至小,至远,该是自由女神了。更南是宽敞的第五街,在摩天楼队的夹峙下,形成深长的大峡谷,渐远渐狭,一直没入格林尼治和唐人街。但到了曼哈顿岛的南端,又有摩天楼簇簇涌起,挤扁华尔街上面的天空。那是全世界金融的中心,国际的贸易风,从那里吹起……

绕到朝北的看台上,建筑物的秩序呈现另一种气象。落日更低,建筑物的大片阴影投得更远,更长。背日的大峡谷陷入更深更深的黑影。从这种高度俯瞰黑白分割的街面。钢的绝壁石灰石的绝壁千英尺一挥垂直地切下去,空间在幻觉中微微摆荡,荡成一种巨大的晕眩。一失足你想象自己向下坠落,曳长长的绝望的惊呼加速地向下坠落,相对地,建筑物交错的犬齿加速地向上噬来,街的死亡面向上拍来,你犹悬在空中,成为满街眼睛的箭靶。

“如果我是一只燕子,一定飞下去,啄一顶最漂亮的女帽来送你。”

“那我就变成一只雌燕子——”

“我们一起飞回中国去。”

“也不要护照。也不要任何行李。”

“我是说,回到抗战前的中国。”

“那再也不可能了。”

“太阳降下去的方向,便是中国。喏,就在那边,在新泽西州的那边还要那边。”

接着两人便没有什么好说的了。高低不齐,挤得引颈探首的摩天楼丛,向阳的一面,犹有落日淡淡的余晕,但阴影已经愈曳愈长。所有的街道都躲在黑暗里。暮色从每一个角落里升了起来,不久便要淹没曼哈顿了。那边的联合国正当夕照,矗立如一面巨碑。克莱斯勒的尖塔戳破暮色,高出魁梧的泛美大厦和其后的中央火车站与华道夫旅馆。正是下班的时分,千扇万扇玻璃窗后,有更多的眼睛在眺望,向远方。所以这便是有名的纽约城啊,世界第一大都市,人类文明的大脑,一切奢侈的发源地,纽约客和国际浪子的蚁丘和蜂窝。三百多年以前,下面只是一块荒岛,曼哈顿族的红人将它卖给荷兰人,代价,二十四元。但纽约愈长愈高,从匍匐的婴孩长成顶天的巨人,大半个纽约悬在半空。

风,在日落时从港外吹来,吹向大陆,吹过最国际最敏感的纽约。将此地的一切吹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为这里是现代的尼尼微和庞贝,历史在这座楼上大概还要栖留片刻。洪的暮色里,纽约的面貌显得更陌生。再也数不清的摩天楼簇簇向远处伸延,恍惚间,像一列破碎的山系,纷然杂陈着断崖与危石,而我立在最高峰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任苍老的风将我雕塑,一块飞不起的望乡石,石颜朝西,上面镌刻的,不是拉丁的格言,不是希伯莱的经典,是一种东方的象形文字,隐隐约约要诉说一些伟大的美的什么,但是底下的八百万人中,没有谁能够翻译。纽约啊纽约,你的电脑能不能测出?

1966年10月17日

(节选自《左手的掌纹·登楼赋(2)》)

1.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目光辛苦地企图攀上帝国大厦,又跌了下来”突出了作者此时面对高耸的帝国大厦的惊叹和看不到顶的失落心情。

B. 文中关于燕子和回到抗战前的中国的相关对话,表现了作者对旧中国以及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执著与真挚的怀念。

C. 本文多处运用比喻修辞,如写联合国的“巨碑”是明喻,“建筑物交错的犬齿”的暗喻与“成为满街眼睛的箭靶”的借喻,都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环境或事物的特点。

D. 纽约“从匍匐的婴孩长成顶天的巨人”不仅指那些簇簇涌起的建筑不断向高处发展,还有其从最初的荒岛变成世界第一大都市等方面的内容。

E. 作为一篇游记散文,本文不只有登楼的期盼、惊叹与满足,还有身处高处而不胜寒的大寂寞,特别是作为文人而不被理解的痛苦。

2. 请分析第二段开头的句子“全纽约都匍匐在你下面了”中“匍匐”一词的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合全文,概括回答结尾句“纽约啊纽约,你的电脑能不能测出?”所说的具体内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余光中不仅是一位诗人, 更是一位散文大家,他的散文语言也融入了更多的诗性特征。你认为本文中语言的诗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谈谈你的见解和理由。(8分)

篇13:登楼,登楼顾况,登楼的意思,登楼赏析

春日登楼野望

作者:薛稷  朝代:唐  体裁:五律   凭轩聊一望,春色几芬菲。野外烟初合,楼前花正飞。

篇14:登楼,登楼顾况,登楼的意思,登楼赏析

春日登楼遇雨

作者:杜荀鹤朝代:唐体裁:七律 忽地晴天作雨天,全无暑气似秋间。看看水没来时路,

渐渐云藏望处山。风趁鹭鸶双出苇,浪催渔父尽归湾。

篇15:登楼,登楼顾况,登楼的意思,登楼赏析

登楼寄胡家兄弟

作者:张籍朝代:唐体裁:七古 独上西楼尽日闲,林烟演漾鸟蛮蛮。

篇16:登楼,登楼顾况,登楼的意思,登楼赏析

衡州登楼望南馆

作者:吕温朝代:唐 夭桃临方塘,暮色堪秋思。托根岂求润,照影非自媚。

上一篇: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下一篇:综合部目标考核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