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记叙文:走近自然

2024-05-13

初中记叙文:走近自然(通用15篇)

篇1:初中记叙文:走近自然

走近自然

季节轮回,昼夜更替,造就了千姿百态的大自然。——题记

绿叶葱茏,百花争艳,池塘边绿苔茵茵,河岸上草色青葱;万花丛中蜜蜂嗡嗡穿梭,蝶儿上下翻飞,展示着各自五彩斑斓的服饰,鹂鸣清脆,唱不尽春的欢乐。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是春的希望,是爱的季节。

梅雨缠缠绵绵,荷苞侧着脑袋,微微露出笑脸,正和雨姐姐开怀嬉戏,蜻蜓妹妹闻声赶来,机灵地在荷尖上轻轻一点,凑起了热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夏的序曲,是生机的颂歌。

秋风飒飒,树叶凋零。推开窗户,一股思乡之情漫上心头。一封远方的书信承载了大半个世纪的感伤,书写着思的文字,流露出念的情意。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那一簇簇不灭的火焰,燃烧在人们心中,凝固成坚贞的友情。

冬雪初起,如柳絮起舞,朔风骤至,又如腾龙飘忽。极目远眺,那粉装玉砌的万物与朦胧的天空灰白相间,不禁令人吟出“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名句。这便是冬韵:冬的纯净,冬的清幽,冬的自在。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则是冬的乐章,冬雪,滋润了阳春。

春的希望,夏的生机,秋的思念,冬的宁静,谱写了一首首自然的赞歌。美丽而高洁,欢快而自在,浪漫而不失朴质,是自然独有的乐章。

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生于自然,养于自然。让我们走近自然,欣赏她的变幻多姿,品味她生生不息的伟大。

敞开你的胸怀,让自然永驻你的心间!

篇2:初中记叙文:走近自然

阳光从天上洒下,落到马路上、汽车上、高楼大厦上、路人身上……即使有云层的稍稍阻挡,也掩盖不住它散发的热量。

前几天瑞安市区内的温度都挺高的,从店里的冰柜里拿出一根冰条,撕开包装,还没来得及走回到家里的空调房中,就差不多全都融化了,变成一摊黏糊糊的糖水。这种温度总让我感觉我也是冰条的一部分,等我手里握着的冰条全化完之后我也要被晒融化了。

爸爸说湖岭那边会比这里凉快许多,都不用开空调,游泳的话可以去山里游泳,那里的水很凉快而且有太阳照到,也不会太冷。他问我要不要去湖岭玩儿几天,因为作业差不多都写完了,所以趁这最后两个礼拜去湖岭玩玩。我愉快的答应了下来。

去了湖岭之后我住在老家。不得不说,老家那边天气真的比市区好很多。

早上七点钟被爸爸叫醒,刷了牙洗了脸,人还没整个清醒过来就被爸爸拉出房子跑步去了。一出门,大概是因为老家附近的竹子特别多吧,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竹子的清香,这股清香就一直往我的鼻子里钻去,而我也是最喜欢这种气味的,所以深呼吸了好几下。和爸爸慢跑了将近半小时,就回到家里,我拿了张椅子放在家门口坐上去看书,爸爸去给我买早餐吃,在把爸爸给我买来的`馒头吃掉,就差不多到了八点了。

出门一看,阳光透过叶子洒落在地面上,落在了杂草从上,落在我身上,但我却不会觉得很热,反而觉得是暖和的,温度刚好,这大概就是农村和市区的区别了吧?

老家那边种着许多的植物,随处可见动植物,而市区里虽然说有绿化但也不是每个地方都能看见,飞禽走兽什么的也很少见到。市区里代替了动植物随处可见的是汽车。

我好想像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像他那样处在田园里安闲自在的过着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到处奔波,每天的时间、日程都被安排的满满的,这件事情做完了就得赶去做另一件事情。

科技越来越发达,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快捷,城市越来越繁荣,汽车也开始随处可见,可天空变的不再那么蓝,空气变得越来越混浊,绿色变的越来越少。

地球上有许多资源正在被浪费,自然环境也遭到破坏。

篇3:加强“写生” 走近大自然

舞台美术绘画也是如此, 在学习表现绘画的基础, 各种关系与熟练地掌握各种技法, 描绘在一定关系中的三度空间的物质, 思、眼、手三者的谐调统一进行由浅入深地理解和实践掌握是必要的。不管描写何种对象, 使用何种技法表现, 把形体认识移到画面上, 塑造三度空间的立体感, 是我们学习绘画对舞台美术表现的首要目的。从实践到认识, 在提高认识的前提下, 来回往复, 从而产生良性循环。可见, 只有经过大量的写生实践, 才能不断提高对舞台美术的认识, 加深对舞台美术知识的理解。走近大自然中去, 加强基本功训练,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加强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舞台美术绘景师需要通过写生练习, 才能逐渐掌握表现技巧能力。

例如:18、19世纪俄罗斯由库因兹创作的油画《乌克兰的傍晚》, 那带有玫瑰红的色调和鲜明的补色——绿色, 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它那夕阳色彩的无比壮丽, 令人陶醉神往。《十九世纪法国农村风景绘画》中法国画家雅克——雷蒙·布拉斯卡萨的《角斗》, 充分运用绘画的一切造型手段、形体动态、气氛渲染、透视变化、色彩处理等方法, 使用紫灰调子, 乌云由亮到暗, 占据着画面的上半部, 绿草和黄土分布在画面的下半部, 阳光从云层的空隙中集中地照射在画面的立体红棕色和浅黄色的斗牛的及宾体人与狗的周围, 把其他部分淹没在暗淡模糊之中, 犹如舞台上的追光, 使画面宾主有别, 层次分明, 冷暖色调统一于一个整体之中。19世纪俄罗斯杰出的风景画大师希尔金, 他一生创作了众多的风景画珍品, 当之无愧于“森林歌手”称号, 以松树和橡树为题材创作的作品, 画风写实而细腻, 巨大的树木显示出俄罗斯风光所具有的叙事诗般的风采。画家在画中所寄予的无限深情, 不仅告诉人们大自然的壮丽多姿和雄奇的外貌以及内心所勃发的强大生命力, 同时也使人深深地感到画中透出的俄罗斯民族深厚、坚韧博大的性格象征。我国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作品《太湖鹅群》以豪放洒脱的笔法, 沉着老练的色彩, 丰富、多样的调子, 描绘了这幅有诗意地挥洒上去的, 然而那栩栩如生的鹅群却在这随意挥洒之中跃然产生了。用笔奔放有新意, 用色简单而富有情趣, 画面上颜色有冷暖对比又有明暗对比, 然而却是那么调和统一, 明快爽朗, 与《太湖鹅群》主题情调融为一体, 十分协调。

由此可见, 画家以丰富鲜明的艺术语言, 创作了大量生气勃勃的作品。长期的探索和磨练, 用笔狂放, 表达了主观的感受和激情, 在统一中求变化, 形而不乱, 灰而不脏, 色而不糙, 在变化中求统一, 不呆板, 不僵化。画家创造的生动而精彩的艺术意境, 给我们舞台美术绘景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因此, 借鉴古人、借鉴外国人也是必要的, 是对我们舞台美术绘景师上了深刻的启蒙一堂课。加强写生修养是非常迫切的, 势在必行。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极其丰富的美术作品, 有很深的造诣, 我们应该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营养, 除了向传统学习之外, 也需要向外国人学习。但是, 对古人和外国人的借鉴只是一种手段, 以饱满的激情到大自然中去写生, 在实践中寻找自然, 多想、多看、多练才有收益。

篇4:走近大自然

每当我在课外书上读到描写大自然的好词句时,仿佛绿树鲜花和小草都在我的眼前,十分羡慕这些小作者。妈妈对我说:“要写出逼真精美的文章,就要去观察大自然,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触摸才可以。”

这个星期天,我就去公园游玩了。走进公园,只见那里有许多花,有蝴蝶兰、丁香……还有许多我说不出名字的花儿,争奇斗艳,让人看着眼花缭乱。草坪绿油油的,如同一张绿地毯。我真想上去躺一躺,可是看到“爱护花草”的牌子,我不得不打消了这个念头。沿着弯曲的小路慢慢向前走去,两边都是松树,小路的尽头就是一片竹林,竹子有粗壮高大的,我要仰视它们才行;有矮小细长的,我甚至可以用手就抚摸到它们。告诉你们,地上还有一些刚生长出来的竹笋呢!看到这如画的景色,我感觉舒服极了!

大自然真的非常美!

安徽省巢湖市东风路小学三年级

海边游玩/郑佳

今天早上,爸爸、妈妈带我到日照海边游玩。

到了海边,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那白茫茫的大海。我使劲瞪大眼睛也看不到它的边际,只看见水天相接的地方。不时有几艘小船扬帆远航。

再看看沙滩上。游客们穿着各种各样的游泳衣在奔跑着,嬉戏着。这时,我情不自禁地脱下凉鞋也跑了下去。我踏过柔软的沙滩,跑向海边。那海水热情地张开双臂,欢迎我的到来。我深深地呼吸着略带咸味的空气,感觉身上一下凉爽了许多。

这时,我弯下腰顺手抓起一把泥沙,朝妈妈扔去,说:“妈妈,游戏开始了!”妈妈先是一愣,再看看自已身上的泥沙,立刻明白了。接着,妈妈又回头抓起一把泥沙朝我扔过来。我一躲,妈妈扔的泥沙没打中我。我高兴地说了一声:“耶!”并伸出食指和中指。做了一个胜利的手势。

临走时,我们又在海边拾了一些翠绿的海带和色彩斑斓的小石头。正拾得起劲时,爸爸说:“佳佳,我们该走了。”于是,我们恋恋不舍地回家了。

篇5:走近大自然

——读《沈从文读本》之《捉蟋蟀》有感

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 六(1)班 朱本心

暑假里,妈妈为我买了《沈从文读本》这本必读书。一拿到手,我便兴致勃勃地看了起来。其中,对《捉蟋蟀》这篇文章更是深有感触。

落小雨有落小雨的情趣,落大雨有落大雨的乐趣。在下雨时节,孩儿时的沈从文最喜欢做的事不过为到田埂上去捉蟋蟀了。捉蟋蟀委实不容易。嘴里,口袋里,手掌里,衣服里,鞋子里,都塞满了蟋蟀,自己却还想捉,这可咋办呢?不用担心,他自有妙法。首先,他看看自己所捉的蟋蟀中,哪只看起来最弱不禁风,就放生哪只。然后继续捉,捉到一只更大的就再放生一只。就这样,一直捉到天黑才肯罢休。最有趣的事还在后头,和老木匠斗蟋蟀。斗来斗去,虽然一直输,可他却依然热衷于捉了斗,斗了捉……

沈从文先生是那样的热衷于走进大自然,享受大自然。这不仅为他积累了许多丰富的野外知识,更为他提供了不计其数的写作素材。

读了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半年前捉蚱蜢的那件事,那是风和日丽的一天,火辣辣的太阳高照着大地;绿油油的杨柳梳洗着头发;黄灿灿的蝴蝶练习着舞蹈;我和妈妈一起去森林公园捉蚱蜢。我仔细地搜寻着草丛,忽然发现一只小蚱蜢,我急急忙忙的铺了过去。岂知那小蚱蜢双腿一蹬,便不见了踪影。我懊恼地叹了一口气。继续在草丛中徘徊着。一声惊叫,打破了我的专注。循声望去,原来妈妈也发现了一只成年蚱蜢我立即像一阵风似的跑了过去。这次,我小心了,深吸一口气,猛地一抓,逮了个正着。可是,一不小心把他的翅膀给弄断了。出于惭愧,我把它放生了。我垂头丧气地坐着,霎时看见一只蚱蜢正蹲守在我声旁。我连大气也不敢出全神贯注地盯着它,蹑手蹑脚地用手罩住了它,而它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我的“囊中之物”。哈哈,我终于抓到属于我的第一只蚱蜢了。此时的高兴劲就否提了。随后,我又抓了好几只蚱蜢。不但让我享受了捉蚱蜢的乐趣,更让我了解了许多关于蚱蜢的丰富知识。

篇6:走近自然作文

看不惯城市的灯红酒绿[注: 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听不惯城市的花言巧语[注: 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识不尽喧嚣红尘。于是,我怀着一颗迷惘的心,搭上x路公交,准备逃离这座城市……

等待的过程是漫长的,不知过了多长

篇7:走近自然作文

等待的过程是漫长的,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带着对大自然的憧憬下了公交,来到一个不知名的森林。我注视着四处,在这里,没有钢筋水泥筑成的平坦道路;没有川流不息的人群;没有巍巍林立的高楼大厦。正当我思索着,远处一丛盛开得璀璨的鲜花,吸引了我的目光。我贪婪地嗅了嗅空气中飘逸的花香,不知不觉地挪动脚步,迈向那片漂亮的花海。只见,在熹微的晨光的渲染下,娇艳的花儿涂上了一层绚烂的金黄,风儿一吹,大片的花海形成一道道涌动的波浪。一群不知从何处来的蝴蝶,徜徉在一望无际的花海中,摇曳着色彩斑斓的羽翼,宛若翩翩起舞的仙子,欲与鲜花试比美。还有那成群的蜜蜂,绕着鲜艳的花儿嗡嗡地叫,好像在霸道地说:“不要抢我的。”漫步在这片花丛中,享受着自然赋予给我的一切,什么烦恼也消散的无影无踪。

穿过花丛,是一片茵茵芳草地。更令人心往神怡的是,这里依山伴水。我坐在了一块靠近溪边的草地上,聆听着潺潺细水。大自然仿佛是偏心的,它把一切美好的声音都赋予给了流水。你听,那淙淙的流水声是小溪一路弹奏的欢乐的琴弦,叮咚佩环,虚幻缥缈,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场纯天然的交响乐。

风,轻轻地掠过我的脸颊,我仰起头,望向前方,我的目光落在一座青葱的山林。是的,我爱清澈的流水,更爱眼前这辽远的大山。山上的树木是那么的绿,绿得深沉,却依稀可以看见缕缕云烟漂浮在半山腰,随风而变,时而幻化为朵朵白云,或虫鱼,或鸟兽,一切皆在眨眼之间变幻万千,予人一种庄严的静谧,细微之处却透露出了勃勃生机。山的形状近似于半圆,仿若大地吐出的半壁绿明珠,驻立在天与地之间。李世民的“残云收翠岭,夕雾结长空”中,描述的大概就是这样一种景致吧。

篇8:走进自然,走近语文

一、寻找语言文字的源头

语言文字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孕育,是大自然中的一切在人类大脑中的投影。去寻找这些投影,充分领略大自然赋予的美感、大自然的情感,孩子们智慧的火花在其间将被点燃。

在孩子的认知世界里,大自然是他们最亲近的伙伴。引导他们与大自然接触,让他们由近及远、由表及里地认识周围世界。让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在语言的“原生态”中汲取营养。比如,我们在教学《秋天到了》《春天的脚步》等课文的时候,我就和孩子们一起带上书走出教室、走到校园里、花圃中,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来学习课文。在自由、美丽的气氛中,他们尽情地朗读,欢畅地体验……不用我的指点,甚至没有半句引导,孩子们用他们特有的敏感融合在了自然的景物之中,体会到那春的生机,秋的成熟、秋的奉献……

孩子们不断地与大自然接触,充分领略到大自然赋予的美感,丰富的感知就可以广泛地储存了关于周围世界的表象。这些丰富的表象都是丰富孩子语言的源头。寻找这些源头,开发这些源头,用好这些源头,孩子的思维一定会鲜活起来。

二、积累思维的养料

语言是交往的工具,更是思维的工具。在语言具体的表象面前来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积累思维的养料,效果非常明显。

我们带着孩子来到城外的小河边:看弯弯的小河,观河上弯曲成拱的小桥,听桥下潺潺的水声,望两岸萋萋芳草、丝丝柔柳、片片芦苇……一边学习一篇“弯弯的小河,穿过石桥,绕过田野,哗哗地向远方流淌……”的小文。虽然有好多生字,但学生轻而易举地就学会了。这些词语以鲜明的色彩和形体进入了孩子的意识,走进学生的心间,留下了难忘的视觉记忆。

一切课程资源,一切活动形式都能为我们所用,在自然、社会广阔的天地里,引导学生不断获得学习语文的乐趣,寻找他们思维的养料。

思维,只有在相遇情景的“知音”,才能迸发出美丽的火花。

三、让美丽纯化德育

语文的教育和教学任务不光是培养孩子的语感,积累一些语言,形成书面和口头的表达能力……使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这是语文教学分内的事。例如我们在进行“爱我家乡”的语文活动课时,从那美丽的田野,从老牛的“哞哞——到拖拉机的轰响;那一行行绿油油的稻田和那辛苦的农民;从田野边的小屋到耸立在村边的一幢幢的小楼房;从老街上的石头路,到宽阔的大街……都包含着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生动而形象的教育。而这个教育像微风轻轻吹拂,熏陶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在“润物无声”中,使学生动情,达到了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而这,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孩子就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认识,得到汲取。

四、开发创新的源泉

大自然的这些材料,这些思维的“材料”是那样的充足。看到这些具象而鲜活的东西,孩子的思维会更加活跃。因为在第二信号系统中孩子们面对的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文字,他们的思维是被动的,甚至是僵化的。有了“自然”这个第一信号系统提供具象的“资源”,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思维发展就有了基础,面对具体情景和情境,感觉真切,思维有了材料,推理就易于找到依据。课文《望月》中的作者也有一段这样的经历:

……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你说,月亮像什么?”

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你说呢?你觉得月亮像什么?”我笑着反问道。

“像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的比喻使我惊讶。我好奇地问:“你说说,这是什么样的眼睛?”

小外甥想了一会儿,说:“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的睁大一次……”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

小外甥讲的这个现成的童话故事,是小外甥的创作:在诗和月光的沐浴下,在清幽旷远的氛围里,他的灵感之源被开发出来,他的所有感官和想象得到了充分的舒展,创新和创造在这样的感应里得到激发……于是,就有了这个现成的童话。其实所有的创造都有这么一个状态和氛围,而自然,就是这个状态的制造者,是这个创新的精神和心灵的源泉。

篇9:走近自然作文

走近自然,你收获的不仅仅是身心的轻松,美的享受,还有人生深刻的体验与感悟。

走近自然,我惊叹过宛若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的瀑布。因为源头那高耸入云的山峰是青藤攀附、白云留恋的舞台,而终点那阴暗的谷底是春风迟来、阳光遗忘的角落。可是瀑布舍弃峰顶投身于谷底的怀抱。闭目间,我仿佛听见她的话语:“高耸入云的山峰固然富有魅力,但是,不是任何人都能享受,体会……”是她,教会了我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走近自然,我感慨过戈壁滩上高大挺立的白杨树,漫漫风沙中,茅盾先生曾对他赞美:“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他放弃了南方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沃土,而生长在天地开阔、一望无际的西北高原上,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干旱还是洪水,他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是他,告诉了做人应当坚忍不拔,有所奉献。

走近自然,我也感叹过浩瀚大海的宽大胸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看着那大海,我心中不禁想到:“大海拥有博大的胸襟,故能积涓涓细流而成浩瀚之势;人若能博采众长,定能拥有无穷智慧。”是他,让我知晓聚沙成塔、滴水成河的奥秘。

古人有云:“师法自然。”的确,大自然这位母亲是我们人生最好的老师。只要你真心投入地去品味,它便会用那不加雕琢的美景教会你许多。在繁忙的生活中抽出些零碎时间,走近它,去欣赏,去感悟。于内心,于灵魂,也已是莫大的享受与收获。

篇10:走近自然初三作文

走进大自然,你觉得大自然美吗?

春天到了,春天明媚,万象更新,春风吹起,太阳升起。此时的大自然更加美丽可爱。听着,“叽,叽,叽”,当你抬头看的时候,它是一只小鸟在一棵新发芽的树上。他们正在快乐地唱歌。看,在春风的吹拂下,风筝扑扑地飘着,一个个那么热闹。气味,公园里的各种花清香爽口。

夏天悄悄来临。火辣辣的太阳狠狠地照在地上,没有一丝风。茂密的树林里,蝉躲在树上,叫着:“好热,好热。”草坪上,一只小狗无聊的跑来跑去,似乎受不了夏天的烦躁。池塘里,粉色和白色的荷花开得漂漂亮亮,让人在紧张无聊的夏日里感到一丝放松。

秋天接踵而来。秋天的天空是蓝色的,金色的阳光灿烂。西边的天空飘着一朵小小的白云,慢慢飘着,飘着。在田野里,人们收获成熟的庄稼,脸上挂满了笑容,仿佛在享受收获。

冬天来了,北风怒号,用力推树,雪花在北风后面飞。大片区域正在下降,整个森林很快被白色的衣服覆盖。

篇11:走近自然作文800字

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让我羡慕,大自然的花香鸟语让我向往,大自然的果实累累让我渴望,大自然的冰冻白雪诉说着纯真的情丝。

春天,走进大自然中,万物恢复了生机,小草还眯着未睁开的眼睛,轻轻地伸出自己嫩绿的小脑袋:树儿挺拔着身子,抽出了嫩绿的小枝小叶:小花露出了自己最可爱的笑容,随着柔和的风儿轻轻摆动着。微风轻轻地吹着,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轻抚着大地:又像丝丝银发飘坠,根根丝线颤动。

夏天,走进大自然中,天气炎热,但你瞧,小草不怕,它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茁壮成长。风轻轻吹过,小草弯下腰,好像是在给我们敬礼。一朵朵雪白的小花躲在草丛里,不肯出来,好像是怕太阳晒坏了可爱的小脸。风一吹过,小花也频频点头,有它们的点缀,草坪显得更美丽了。一忽儿,豆大的雨点就斜射下来了,就似腾起了一阵白蒙蒙的烟雾。

秋天,走进大自然,枯黄的树叶已经活完了短暂的一生,纷纷从树上飘下来,落在潮湿的地面上,草儿也慢慢变成了黄色,绿毛毯变成了金黄金黄的毛毯。蚂蚁在草坪边成群结队地搬运食物,它们是在准备过冬的粮食。随着一阵秋风吹过,一些黄叶落了下来,好像一只只黄蝴蝶 在翩翩起舞。几只小鸟在树上蹦来蹦去,好像在与黄叶比美呢!

冬天,走进大自然,你会发现,它,没春天的鸟语花香,也没夏天的热情奔放,更没秋天的丰收果实,冬天只是带人们走进了一个冰天雪地的世界里。雪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路上已经盖上了一条长长的白地毯,那么纯洁,那么晶莹,真叫人不忍心把脚踩上去。再看,花儿凋谢了,叶儿完全枯黄了,灰色的云笼罩了天空,森林忧伤了。小动物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巢穴里开始过冬了,森林寂静了……

篇12:走近自然散文随笔

午后,阳光正好。因为刚从几十里路返家,午饭吃的很晚。饭毕,一番收拾之后,看看时钟,已指向下午两点,午休的时候已过,我虽然还想在沙发上侧身小憩一会儿,但往日的习惯,早已使我没有了睡意,电视里的节目也不精彩。抬眼窗外,晴天丽日,阳光灿烂,好久没有感受阳光的照拂与温暖了,正好下午无事,不如到田野里走一走,利用这难得轻闲,享受一下自然的清新。

抬步下楼,出门东行,买了一些小物品,看看时间已近三点,于是迈步颖河大堤,顺堤西向,走向原野。冬日午后三点的阳光,温暖和煦,照在身上,温暖如春。堤岸两边的杨树,桐树枯叶落尽,只留下光秃秃的枝条在微风中摇曳,而留有春色的柳枝上的青叶,也是满眼的青枯,毫无生机。只有河岸朝阳的一面,在枯草败叶中,有一些不知名的野草,在阳光下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还有那不知从哪儿飞来的小鸟,在高高的杨树枝上,在冬日的阳光里,欢快地鸣唱。

再往前走,走过城边的村庄,就来到了田野。河堤北侧的麦田里,积雪已融,被雪水滋润过的冬麦,在冬日的`暖阳里,更是碧绿青翠,郁郁葱葱,昂扬着生命的活力。

从田野里走出来,翻过河堤,走下河坡,来到水边,找一个干净的地方,再找几片树叶垫在身下,顺势坐在水边。河水很清,微风过后,河面荡起微微的波澜,而阳光射在河面上,形成一条随波澜晃动的白练,十分耀眼。河面上有几只水鸟在戏水。阳光的温热使有些鱼儿兴奋地泛起水花。因为是周日且阳光正浓,颖水两岸有许多休闲垂钓的人,他们或三三两两,或一人独钓,悠闲地享受自然的馈赠。我一个人静坐在水边,身体被阳光温暖,思想被自由引导;肉体享受自然免费的馈赠,梦想随自由飞翔。此刻我的身心完全融入于自然之中。

篇13:走近大自然作文

碧云天,绿草地,天幕湛蓝,泉水石间流,好一副“一年湖上春如梦,二月江南似水天”的风景。

但是,这风景何时却被那红与黑的卷子所代替。本应于碧湖中感慨天地之广袤,开拓心境。可现在,却被一间间狭小的屋子所代替。或许能够欣赏的,也就只有那“疾风识劲草”的风景了吧。

在一个周末,我走近了自然。

绿树成荫,樱红色的花朵在树上肆意绽放。金黄的油菜花,一望无际的麦田,那片片充满了惊喜的密林,地面上蜂蝶群绕的多彩花丛。在这里,人生是多彩的,颜色不再单调。

走近自然,我的生命添上了几道绚丽的颜色。

蚁在艰难地挪动着食物。虽已尽力,却仍无能为力。纵使其力甚大,可亦不能动食物分毫。

又是几个黑点移动了过来,紧接着,黑点越来越多。每一只蚁都竭尽全力。所有的力量,都指向了一处。当一道道力量凝聚于一起时,它便升华了。于是,逐渐的,食物一点一点地挪动了。

那是一种发自灵魂的感动,我体悟了大自然团结的精神。

一株花瓣缓缓飘落在泥土之上,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生机,似乎断绝了。但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大自然的生命,是永不停滞的。

走近自然,我体悟了大自然生命不息的精神。

人是来自自然,理应走近自然。唯有领略过“海到无边天作岸的气势”,拥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欣赏了“乱花渐欲,浅草才能没马蹄”的风景,人生,才算的上是有意义的。

走近自然,体悟自然,欣赏自然,人生的意义,便得到了升华。

篇14:走近大自然小学作文

今天,“走进大自然”春游活动,校长开会用了5分钟,开会的时候,我就在那儿盼呀盼呀,终于盼到这个时刻了。

上车了,我非常高兴,走了0分钟,到了潍河大桥,我从车窗一看

哇!潍河的风景真美啊。又过了5分钟,到了绿博园了,我真高兴啊,首先,我们去了绿博林,我们看见了一些树,树长得很壮,从远处看,一片片绿色的叶子就像一只只绿色的蝴蝶在树上飞来飞去。我们又去了热带植物馆,首先,我看见了三角椰,我发现他的小叶像三角形,是深蓝色的,非常漂亮。我又看见了鹦鹉,它吱吱的叫着,好像在说:“你好,小朋友们,欢迎你们的.到来。”鹦鹉的欢迎给我们的春游增添了许多乐趣。

出了热带植物馆,就来到了绿博广场,我们在草地上坐着,开始了午餐聚会,老师在我们吃午餐的时侯,拿着相机给我们拍下了快乐的一幕,逗得我们哈哈大笑,我们吃得好开心啊!

篇15:走近大自然教学设计

1、充分利用自然界随手中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走近自然,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的材料的特性。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沙雕。它是一种以沙和海水为基本材料的雕塑艺术,通过堆、挖、雕、掏等手段塑成各种造型。不用任何化学粘合剂。作品完成后经过外表喷洒特定胶水加固,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可以保持几个月。沙雕是一门边缘艺术,融合雕塑、绘画、建筑、体育、户外娱乐等各大元素。只要你愿意都可以做。

2、冰雕是一种用天然的冰加工而成的艺术品。它是1740年俄国人首创的。

三、欣赏评述

1、说一说这些作品是用什么做成的?你发现了什么材料,组成什么图案?

2、你还可以组成什么图案?

3、说说你最喜欢哪件作品?

4、用冰块怎样制作各种造型?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大家一起来交流。

1.《走近鲁迅》教学设计

2.走近李白教学设计

3.《走近剪纸》教学设计

4.走近京剧教学设计

5.走近鲁迅教学设计

6.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

7.感受大自然之美教学设计

8.大自然的奇迹教学设计

9.有关于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

上一篇:领导在移民分析会讲话下一篇:读《动物世界大百科》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