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英语期末复习计划

2024-05-25

六年级英语期末复习计划(共9篇)

篇1:六年级英语期末复习计划

一、天天坚持听音半小时,刚好在考前将六个单元的听力内容进行一次全面地听音训练。

二、将整册书的重要词、短语、句子按单元进行整理和归类,帮助学生进行强化识记。并坚持每天听写。

三、将整册书的语法进行归类,边总结边练习,夯实巩固,使学生对全书的语法知识在头脑中构建起一个知识框架。

四、与此同时,我们对全书的作文话题进行归类,在平时练过的基础上,再挑重点话题进行写作练习,可以作为每天的家庭作业布置,然后第二天老师收上来批阅,并及时进行作文点评,如存在哪些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个性问题还可以落实到学生本人身上,当面批阅。

五、接下来我们针对全书的重要知识点配出三套综合测试题,进行检验。

六、最后,针对三套综合题,我们进行知识点的查缺补漏工作,再出一套模仿测试题,检验学生的把握情况。

篇2:六年级英语期末复习计划

六年级有学生66人,目前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端正,平时上课积极开动脑筋、作业认真完成,能跟着老师的节奏进行复习。但还有一部分学生,不仅脑子不灵活,还懒惰,作业不做,不花时间背诵,朗读,单词默不出,句子不会写。对于他们只能是从最基本的单词,句子着手。针对目前我们学校学生的现状,在复习过程中我准备以听说读写为主要的形式和抓手,以英语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指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系统地梳理所学知识,从单词到词组到句子到短文,全面把握所学内容。

二、复习安排

第一阶段以教材为本,侧重于教材的.复习与梳理。

第二阶段进行横向复习,做到点面结合。

第三阶段的复习,我侧重对做题技巧的讲解和做一些学生易出错的题目,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做笔试和听力题的要领。

三、复习内容

1.单词、词组尽可能让每个学生过关。

2.把课文中的重点句,按单元课文的顺序进行语法归类。

3.加强听力、口头和笔头练习。

4.每课一小练习,每两个单元做一份综合练习。

5.及时评讲,及时改正,及时补差,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四、具体做法

1.按单元进行系统的知识梳理。先将单元的主要话题和句型提炼出来,进行口头上的操练,在此基础上老师进行重点的归纳和系统讲解,最后进行相应的课堂练习,争取当堂课消化巩固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2.归类复习先把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并结合前一轮复习中学生感到较困难的知识点进行以讲、练为主的复习,使学生学会有规律的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类

(1)音标 要解决音标元音字母的发音规律,解决常见的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形式为读,思,归纳,强化和练习。

(2)时态 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和现在进行时进行归纳,比较复习,可以整理信息词和基本的语法结构。

(3)介词 结合实例讲解,练习,巩固。

(4)阅读 进行阅读练习的方法指导并结合阅读材料训练。

(5)听力 听力并非一日之功,我们可将听力分散安排在每一节课时中。

3.综合练习,查漏补缺,针对学生暴露的一些问题,再一次补充复习。

五、具体时间安排

6月3日-10日: 各单元知识梳理;

篇3:如何做好六年级英语总复习

针对以上学习目标, 教师在准备和实施复习课时可以采取下面几种方法。

一、归纳知识, 总结规律

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研究和发现语言材料的共同点, 鼓励他们自己总结归纳一些简单的语言规律。 对总结好的语言规律, 要进行认真系统的复习与揣摩, 帮助学生把它们真正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二、加强训练, 培养四会技能

与新授课不同, 教师在上复习课时应减少枯燥讲解与机械训练的时间。 在设计练习时, 应尽量考虑在一节课当中对听说读写全覆盖。 听的练习可以包含以下内容:听句子写单词、听问句选答语、看图听句子并选出符合图意的句子、听对话选出问题的最佳答案等;读的练习可以包括:看图读句子并判断句子意思与图内容是否相符、 阅读短文并选择问题的正确答案、阅读短文并判断对错;写的练习可以有:连词成句、看图填空、仿造例句写句子、看图或根据实际情况回答问题等。

三、形象生动, 强化学习兴趣

在复习时, 教师不要一味进行枯燥讲解, 应适当地安排一些游戏、歌曲、表演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增强复习的趣味性。

(一) 复习要有计划, 不能盲目施教。

复习前, 教师应对复习内容及课堂节奏安排做到心中有数, 目的明确。 教师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 针对他们在学习上的薄弱环节选择相应复习方式, 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再按照计划认真准备好每一堂课。 复习时不能盲目, 不要随便想到什么就讲什么, 否则容易造成知识点的遗漏。

(二) 注意复习的针对性, 不能走马观花。

六年级的英语总复习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每一步都应有它的侧重点。 第一, 应该以课本为基础, 侧重对书本的归纳与总结, 通过课文内容的重现归纳知识点, 讲透每一种知识点的运用。 在复习完一种知识点后, 教师还可以安排相应练习再加以巩固与强化, 让学生真正掌握并会用。

如果说第一步的复习是点的复习的话, 那么第二步就是面的复习, 这时要做到点面结合。 教师应将每本书中的有相关联的零散知识点进行总体归纳与总结。 例如我们复习代词时, 就可以系统地复习人称代词的主宾格形式、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的含义与区别, 并让学生自己通过比较与观察发现这几种代词的不同。 这时, 教师要防止一味地简单重复, 不要面面俱到, 应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 让学生通过听讲与自我总结相结合, 不断加深理解, 并通过适当练习达到真正的掌握。 虽然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英语语法没有特别要求, 但我觉得简单少量地向学生渗透一些语法知识不但没有坏处, 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及更好地记忆。因此, 在复习时态、句型和词型变换时, 我们都应该进行简单讲解, 并通过举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 复习时态, 要让学生掌握时态的结构、关键词和动词的变化规则。 特殊疑问句要让学生掌握疑问词, 清楚别人问什么及如何作答。 一般疑问句要让学生掌握开头的引导词并知道它的回答方式 (Yes或者No) 。 选择疑问句是要从两个答案中二选一。 讲解语法要注意把握度的问题, 最好是结合课本里面的句子讲解, 要深入浅出浅显易懂, 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并运用。

到了第三步, 要注重讲解易错题和做题技巧, 特别注意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做听力的方法。 比如听问句选择答句时, 要教学生在浏览时先把每题的三个选项作比较并尽量找出它们的区别, 这样在听的时候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上复习课也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并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 在复习时, 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发挥优秀同学的领头羊作用, 让小组成员一起归纳总结, 一起分享好的学习方法, 一起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要特别指出的是, 对于重难点、易混淆、易出错的知识点, 教师应重点指导。

(四) 增加复习乐趣, 创造良好的复习环境。

1.教师要适时地给学生关心和鼓励。 毕业复习学生学习压力大, 容易产生情绪波动, 所以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复习环境, 尊重理解学生, 经常给那些基础较弱的学生鼓励。 此外, 要注意劳逸结合, 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情绪, 让每个学生都能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2.采用多种多样的复习方式,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复习课虽然是复习, 但仍然可以像上新课一样生动有趣, 只要教师用对方法, 就一定能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保证复习效率。

总之, 在六年级毕业复习阶段, 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一切从实际出发,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 并能够顺利圆满地完成小学英语学习, 为中学英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摘要:小学六年级英语复习是小学阶段的一次全面、系统的复习, 对于小学生来说, 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知识总结与梳理。文章分析了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复习。

关键词:小学毕业,英语复习,目标与方法

参考文献

[1]胡旭.减轻学生题海负担切实提高英语复习效率[J].文理导航 (上旬) , 2010 (12) .

[2]龙炳文.谈谈英语总复习前的几点准备[J].2000 (08) .

篇4:六年级英语期末复习计划

关键词:阅读复习;语言形式;作用;联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0)05-0062-03

跟老师们座谈的时候,很多老师提出:小学六年级期末复习中,阅读复习是很困难的事情:做了很多阅读练习题目,一拿到试卷,往往就像“白做”了——练习过的题目,试卷上却很少能够看到几个。其实,这是期末阅读复习的方向、练习的着眼点出了问题。期末复习,到底该复习什么?怎样复习?就阅读来讲,复习的目的不是记住几道题目,而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系统的提升。指导学生做阅读练习,无疑是阅读复习的基本手段,但要把着眼点放在通过复习使阅读能力得到系统的提升上。结合小学六年级毕业测试中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就小学毕业语文复习提几点建议。

一、关于词语的理解与作用分析

从考查能力的角度来讲,命题中出现的词语理解,一般不是要读懂这个词语的表面意思。因为对于学生来讲,字面意思不理解,往往需要借助工具书。而工具书又不能带进考场。如果是熟悉的,学生背诵过来就可以的,命题中安排这样的题目,则往往是在引导老师教学中“死记硬背”。把握“引导培养能力”的命题导向,词语理解一般是在文中表情达意方面其关键作用的词语。因此,我们在阅读复习中,词语的理解重点,应该放在解决理解词语在文中表达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表达文章主旨方面的意思,体会这些关键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所起的特殊作用。

实际阅读考查中,学生完成词语理解与作用分析方面所出现的主要问题是:能够回答出词语表面意思、一般的意思,但不能够准确的体会这些词语在文中的具体意思;不能够很好的领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例如:

某小学六年级毕业试题选了《跨越百年的美丽》中的一段话:“……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而她那美丽而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里。”

针对这段话,命题者出了这样一道题:“定格”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作者用“定格”强调了什么?

严格地说,“定格”是电影中的一个术语,影像瞬间停住,不再动。在这里,定格显然是个比喻。作者用比喻的方式,来表达什么意思呢?居里夫人的形象在历史上不再动、每个人的心中不再动。这是表面意思。而深刻的含义呢?是说随着报告结束,居里夫人的形象一下子被历史牢牢记住、被每个人牢牢记住,就像电影画面定格一样,一下子不动了!这是作者在对居里夫人进行赞颂!但是,学生在答题的时候,很多是仅仅写出了“停住、记住”。

语文,总是要研究语言形式的。对语言形式的作用的分析,这应该是命题者需要关注的内容。但是,实际的命题考查中,学生往往对于“形式”的作用,摸不着头脑。第二问的“作者用定格强调了什么”呢?其实是强调了牢固的程度,强调了不再变化。

复习重点:指导学生练习着“将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词语在文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独特的意思。”就像“定格”一词的理解,要理解在这句话中、这段话中、甚至全文中,写了人物事物怎样的具体特点,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情感思想。

通过增删调改的方式,来体会一些关键词语作用——在这里表达出了怎样的特殊的意思,不是别的词语、别的写法所能表达的意思。在一次次练习中,感悟词语的一些基本的规律。一般来讲,关于表情达意作用的分析,侧重点应该放在“所选用的词语表现出了事物怎样的特点,强调地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换用或去掉词语,效果为什么就不好”上面。其中包括一些“实词”,还包括一些在表情达意上其关键作用的虚词。

二、关于句子的理解和作用的赏析

实际考查中,关于读懂句子的意思,一般有这样几类:第一类,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第二类,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第三类,各类不同的句式意思的不同点。

从实际考查看,学生不能准确体会句子的含义和作用有如下具体表现:不能把句子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不能在全文的整体联系中去理解;不能揣摩作者写作的背景、当时当地的情况来理解;不能揣摩出作者话语背后的意思;运用了修辞手法作用的句子的意思,答案泛化;不能分析体会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表达出的事物的具体特点,不能体会出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只能意识到各种不同表达方式(比如陈述、疑问、感叹、转换、倒装、无主句等),不能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例如:某小学六年级毕业试题选了《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第二自然段中这样一句话考查学生对语言形式的作用分析能力:“啊,水好清啊,风好香啊,传似乎是在镜面上滑过去,滑过去。”针对这句话,命题者出了这样一个题目:作者在这里用了两个“滑过去”写出了怎样的特殊情形?

命题者的意图是考查学生“重复地用两个滑过去”跟用一个有什么不同,考查学生对语言形式的感悟能力。但是学生很多仅仅答出了“船很快、水面很平静”的意思。这说明学生还不善于通过增删调改的方式,来体会这样写表达了事物怎样的特点——船很多,水面很平静,一艘小船过去了,另一艘又过去了……那船从这里滑过去了,又向着其他地方滑过去了。

再如:某小学六年级毕业试题选了殷铁生《秋天的怀念》一文,针对作者看到母亲在病床上的情形,出了这样一道题目——母亲在医院的情形。作者写道:“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当时母亲怎样的情形?这样写强调了什么?

学生的答案出现了如下几种情形:“艰难的呼吸者就像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强调了目前艰难的生活;强调了无论怎样,都要活下去、强调了他母亲想说的最后一句话;强调了自己的艰难生活;作者双腿瘫痪后不想活了,后来在妹妹的鼓励下找回了自信和勇气。”

命题者的意图是考查这样的内容:第一,比喻的手法,表达出了当时事物怎样的特点;第二,这样写在表情达意上起什么作用。但是,从学生的答案来看,第一,独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不能够从表现了事物当时怎样的特点的角度去分析“写出了怎样的具体特点”——母亲当时是怎样的状况。这句话,其实是强调母亲当时的呼吸非常困难,已经奄奄一息;关于作用,就是强调呼吸困难的程度。那么,为什么用“一生的艰难”来作比呢?显然,这是作者后来的回忆录,这里这样写是要强调老人家的一生都非常的艰难,想说母亲的一生是艰难的一生。这是一语双关的句子。这样打比方的作用在于强调这两层意思。

复习要点:在阅读复习中,针对在表达文章主旨上起了关键作用的那些含义深刻、运用了不同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上明显有独特用意的句式采用的句子、一些运用了关联词语来的句子,来设计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读书,联系上下文、联系文章要表达的主旨,去体会表达出了“人物、事物、景物怎样的特点,表达出了作者当时怎样的独特情感和思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分析“有什么好处”的方法,仍然是增删调改。

关于“有什么好处”的问题设计,问题的指向性应该清楚,应该提示学生从哪里、怎样去思考。

练习题目举例:

1.读《金丝雀》,思考:“父亲和母亲都惊呆了,谁也没有吱声。就这样,两个人战战兢兢、一声不响地让儿子爬到树上、爬上树冠,用两只天真的眼睛看到鸟蛋———窝里仅有一个鸟蛋。”这里其实是写父母在听孩子的讲述。但是作者这里却用了一个“让儿子爬到树上、爬到树冠”,如果将“让”改成“听着儿子介绍他爬到树上、爬上树冠”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不同呢?

2.读《松坊溪的冬天》。作者写溪中景物时这样写道:“那溪石多么好看,有的像一群小牛在饮水,有的像两只狮睡在岸边,有的像几只熊正准备走上岸。”联系“我每天都要经过溪上的石桥,听见桥下的溪水声,唱得真快乐”思考:作者在这里用了“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这样的句式,表达出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情感?这样写读起来会让我们感觉怎么样?

3.读《葵花之最》。作者写道:“昆仑山是世界第三极,雪线上连草都不长,还能开葵花?!”作者在最后用了两个标点,一个问号,一个叹号。作者用任何一个都能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是作者用两个标点想强调什么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具有提示性的练习题目,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怎样去思考问题,在一次次练习中,就会习得一些学习语言的基本经验。

三、关于文章结构特点作用的分析

分析认识文章的结构特点,并不是要讲解文章结构学的知识,而是针对文章某些客观存在的结构特点,去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再体会作者用的过程中去感悟文章的结构形式的魅力。

文章的结构特点包括:文章的顺序及其特点、文章的材料安排特点、文章材料之间的关系等。

实际考查中,发现的一个最大问题是学生不能从命题中指定的结构现象中去体会其作用。

例如:针对《秋天的怀念》命题者出了这样的一个题目:“作者在文中用了大量笔墨写了我的表现,这对表现母亲的特点有什么作用?”

原文的材料安排上,用了很多笔墨来写作者残疾后暴躁的情绪和行为表现,以此来衬托母亲的形象,使的母亲“爱戴、宽容”残疾的孩子的形象就更加高大起来。但是,学生的答案却不尽人意。对一个班级的答案进行了分析,有如下几种情况:“母亲对作者很好,但是作者确不懂母亲的心;对比的作用;作者写出了我不想活了,经过母亲启发,我有了活的信心。……”这些答案中,只有“对比”还算贴边,但是对比的目的是干什么?学生就不能去想了。

考查这样的内容,不能算“超标”。因为,《课标》要求中有这样一条:“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方法,应该算基本的表达方法了。

复习要点:选取一些典型文章,针对“在材料安排、顺序安排、文章材料之间的关系”有特点的具体文章结构特点,提出一些具体的、直接指向对文章主旨表现具体作用的问题,请学生分析这样写对于表达文章主旨起什么作用。比如开头结尾的形式、记叙顺序的“变化”、“过渡”、“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等。这些内容,不是要学生说出具体术语,而是要求学生去感悟思考具体的作用。

四、关于概括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课标》中提出的“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本身就是概括的要求。但是,概括到什么程度?《课标》没有具体的度的要求。个人依据《课标》的要求认为,到了小学六年级,学生概括文章中的主要内容,应该达到“抓住文章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人物事物的主要特征、说明问题的基本要点。”

实际考查中发现,学生叙事的文章,在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往往在“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用简单的话来表达”方面存在问题。

例如,要求学生阅读《跨越百年的美丽》第一自然段,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概括为“居里夫妇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而这段话主要是写“居里夫妇宣布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发现”是全文事件的核心词,“宣布”是第一段所写事件的核心词。回答“发现”的学生就没能抓住第一段所写事件的核心词,也就是说没有抓住主要事件。

再如:要求学生阅读《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来用简单的话概括主要内容。结果,出现了如下问题:“概括——主要讲了作者双腿瘫痪后不想活了,后来在妹妹的鼓励下找回了自信和勇气。”“作者最后战胜了病魔,但是他的母亲却死了”“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她生病了。”“一个男孩双腿瘫痪了,一个女孩还没成年,一个母亲得了肝病,后来母亲去世了。”从学生的答案看,学生概括主要内容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抓不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母亲在自己身患绝症的情况下,仍然细心的呵护照料自己残疾的儿子、没有成年的女儿,即使到临死之前,还在念叨要他们好好活下去。”

复习要点:先安排情节比较简单、人物较少的文章,练习用最简单的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在安排情节稍微复杂、出场人物较多的文章,来联系抓抓住主要的人物、主要事件,逐步用最简单的话来概括。

五、关于体会文章主旨

体会文章要表达的主旨,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之后,能够用自己的简单的话来表达出“作者所表达的基本的思想观点、说明的道理、表达的情感。”

实际考查中发现的问题是:不能针对文章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要事物、主要特征的介绍,来思考作者的表达意图——要表达的思想观点、说明的道理;不能从作者在对具体事物介绍描写的语言中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态度;套用一些泛泛的语言来回答题目。

复习要点:引导学生先做好文章的概括。在此基础上,联系针对“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要特征”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针对一些关键的语句的表达,特别是一些有概括力的、含义深刻的句子来体会作者的意图;练习“将泛泛的套话在本篇文章中具体化”——例如:阅读了《秋天的怀念》,要求学生说出作者在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能说是“歌颂了母爱”,而是“作者被自己身患绝症还时刻关怀、呵护着自己的母亲永远的感动着,永远的怀念着”——写出母亲的人格特点,本身就是作者的表达意图。

上面谈了在阅读复习中,学生容易出现问题的几个方面及其复习对策。在具体的阅读复习中,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答题练习、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还应该注意如下两点:

一是精心设计阅读练习题目的顺序。

安排阅读练习,总要出一些题目。而这些题目,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出?这对复习是很有学问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常见的情形:学生拿起题目之后,先拿着问题去找答案。而阅读题目中关于词句段的内容理解、作用分析、必须是读懂了文章内容、抓住了主要内容之后,把握了文章各个部分的练习之后,才能够更好地去找出题目的答案。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策略之一是精心设计题目的顺序。个人以为:阅读题目的顺序,应该按照如下顺序安排: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文章典型词语、句段分析理解体会;文章的材料和结构的分析;文章主旨的体会和表达。这样,促使学生先读完全文,在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整理自己对文章主旨的思考;促使学生认认真真的读完文字,再去作答。

二是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我们的阅读复习中,常常存在这样的问题:老师就是让学生做,做完了订正。其实,这样的效果并不好。学生往往只是在做题、改题。复习,是需要教师指导的,教师在指导中,“帮助学生明白自己题目答错了的原因、明白该如何去获取答案。”指导分个别指导和集中指导。个别指导,主要是针对答题中的个别问题;而集中指导则是典型的问题。

篇5:六年级上册英语期末复习计划

本学期即将结束,紧张的复习工作即将展开,为了提高期末复习效率,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我们决定以单词、课文、知识点为抓手,重点复习4-8单元。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复习,两天复习一个单元,注重基础知识及综合能力。教师认真总结,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争取最好的复习效果。,我们将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实际出发,顺利完成复习任务,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与提高,并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具体复习计划如下:

一、复习的主要目标:

1.通过背诵、默写、做练习、归纳总结等不同的方法,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课前认真默写,课上专心听讲,考后积极反思,寻找缺漏等良好的习惯。

2.通过每个单元逐

一、细致地复习,使学生将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基本的单词、词组和句型。

二、复习的主要策略:

1.熟读课文内容,甚至背诵,重点是课文 3a的内容。进行英语分层考试,检测对课文的朗读或背诵的熟练程度。

2.狠抓单词、短语。小组,要求学生熟记单词,头一天详细布置预习作业,学生明确第二天要听写的内容,复习课严格按五环节教学,注重分层次检测,只有这样,学生的单词关才能把握。会说不会写的弊病才可以得到解决。背诵部分所学过课文的对话和短文,对语法点与知识点巩固和落实。提炼知识点突出重点与难点,一抓住主干,就重点强化。

3.上好专题课 教师备课准备好该掌握的作文,给学生范文,抄写并背诵默写。语法课精选习题,学生提出问题,尽量由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对重点进行辅导。

4、同时,把作业本,所做单元试卷让学生再次去复习,鼓励学生,积极发问不懂的知识和要点,一点点地把所要求掌握的内容消化。优秀的提高层次,基础薄弱的把主要的首先掌握。学生的层次要求不同,但目的明确,每个学生有所进步。针对个别偷懒的学生加强监督。

三、复习时间和安排

12月16-19unit 1-4

23-27 unit 4-7

30unit 8

篇6:六年级英语期末复习计划

上良中小 杨慧君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进入了尾声阶段,对本学期的知识该进行系统的巩固和复习了。教学效果的好坏,除了知识的传授外,复习也非常重要。复习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进行查漏补缺,使学生顺利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能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同时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复习不是单单的读和背,在复习过程中要避免把复习课变成背诵课堂,使复习失去真正的意义而变得枯燥乏味。复习应从学生实际出发,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一、复习目标

1.认读四会单词,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单词量,并且按照要求背诵四会单词。能完成四会单词默写,分类的练习。2.认读教材中出现的一些词组的用法。能完成英汉互译和连线的习题。

3.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句型,和一些简单的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语法知识。能够区分教材中出现的句型,运用翻译补充所学句子。4.能够认读教材中的短文,能独立完成一些较容易阅读题。

二、复习内容及要点

1.单词。单词是英语的基础和复习的重点。

(1)按词性归类复习单词。

(2)按词汇表复习单词。2.词组。词组是学习英语的关键,它是复习英语的良好途径,同时又是学习句子的基础。把词组归类,分类掌握。要让学生学会自己组词。

3.句子。句子是学习英语的重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指导学生在语境中复习句子。

(2)根据句子类型指导学生在比较中复习句子,教给学生适当的语法知识。

(3)指导学生在表演中运用句子,这样的复习课也不缺趣味性。

4.阅读。阅读虽然对学生来说很困难,可是教材中已经出现

了比较复杂的英语短文。

三、复习方法及原则

1.加强单词的朗读和默写,给学生明确的任务,使他们也能尽自己最大能力过好单词关。将词组复习与单词分类复习相联系。在复习过程中,要紧紧抓住教材中的短文,做到精读和导读相结合,在较短时间内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把单词、词组、句子和阅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复习过程中将它们紧密联系起来,合理安排复习内容,提高学生整体运用知识的能力。

2.以听说读写为主要途径,让学生多读,在复习中培养学生郎读英语的习惯,在学生多读多说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听和写的能力。听说读写要有机结合,才能相辅相成。学生基础差,见过的英语习题比较少,教师要从习题入手,让学生尽可能的做出比较多的习题,这样在考试中不至于束手无策。

3.注意因材施教,采用分层分类教育,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提高和收获。学生两极分化现象严重,那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就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复习重点应放在单词,句型等基础知识上。

4.精心备课,保持兴趣。“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在复习的过程中,不管是复习词汇、句型、还是对话,我们都注意复习过程中的趣味性,注意听说读写的全面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复习单词、词组时,我们还可以采用游戏、竞赛等方式。采用多样的复习形式,复习课也能像新授课一样上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

5.对学生在课堂布置的任务及时督促、检查,使之当堂消化,合理安排上课内容复习内容、复习时间,对于个别课堂未掌握的学生课后抽时间辅导督促。

6.优化课堂教学,精讲多练,加强学法指导,注重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

篇7: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期末考试将至,紧张的期末复习要开始了。俗话说,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复习前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复习原则:复习从学生实际出发,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实行分层次复习。

二、复习时间:四周三、复习目标:

1、认读四会单词,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单词量,并且按照要求背诵四会单词。能完成四会单词默写,分类的练习。

2、掌握教材中出现的一些词组的用法。掌握词组的适当形式,能完成相应习题。

3、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句型,和一些简单的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语法知识。

4、能够认读教材中的短文,能独立完成一些较容易阅读题。

四、复习内容及要点

1、单词。单词是英语的基础和复习的重点。

2、词组。词组是学习英语的关键,它是复习英语的良好途径,同时又是学习句子的基础。把词组归类,分类掌握。要让学生学会自己组词。

3、句子。句子是学习英语的重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

指导学生在语境中复习句子。

2)

根据句子类型指导学生在比较中复习句子,教给学生适当的语法知识。

3)

指导学生在表演中运用句子,这样的复习课也不缺趣味性。

4、阅读。结合课题“主题阅读”进行阅读练习。

五、复习方法

1、加强单词的朗读和默写,给学生明确的任务,使他们也能尽自己最大能力过好单词关。将词组复习与单词分类复习相联系。在复习过程中,要紧紧抓住教材中的短文,做到精读和导读相结合,在较短时间内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把单词、词组、句子和阅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复习过程中将它们紧密联系起来,合理安排复习内容,提高学生整体运用知识的能力。

2、以听说读写为主要途径,让学生多读,在复习中培养学生郎读英语的习惯,在学生多读多说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听和写的能力。听说读写要有机结合,才能相辅相成。

3、注意因材施教,采用分层分类教育,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提高和收获。学生两极分化现象严重,那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就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复习重点应放在单词,句型等基础知识上。

4、指导学生收集、整理不会和背错的单词,在阅读课文的同时查找生词的含义,并独立完成课文的翻译。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总之,紧张的复习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求从实际出发,让所有的学生都获得一定的提高和进步,不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期末复习课时安排:

复习时间

复习内容

第一周复习第七、八、九、十模块

第二周复习第四、五、六、七模块

第三周复习第一、二、三模块

第四周综合复习

篇8:六年级英语期末复习计划

一、教学构思

(一)巧用竞赛激发兴趣

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热情和能量,笔者从学校刚刚结束的英语阅读竞赛入手,把竞赛搬进课堂,通过竞赛争夺星星的方式评选班级阅读之星。

(二)名人效应营造氛围

通过播放学校阅读之星———Peter的采访视频,介绍阅读的三条妙计:Guess the meaning from the context(根据语境推测意思);Read pictures to predict(看图预测文章内容);Scan for the information(扫读文章寻找信息)。由此导入本节课,利用身边优秀学生的名人效应,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更乐于接受课堂教学,从而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三)步步为营落实策略

笔者根据学情选取相应的三条阅读策略进行专项指导,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着眼于阅读理解三步骤:从解决阅读中的字词理解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再到回读文章找寻信息完成读后练习。整堂复习课的阅读选材话题多样,体裁各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策略落实方式多变,针对性强,层层剖析,步步为营。

二、教学过程

(一)根据语境推测意思

笔者巧用英语谚语进行示范和概括。四组谚语如下。

●I lost my i Phone.I’min blue.

●I got 100 in the English test.English is apiece of cakefor me.

●David Beckham loves his daughter so much!She’sthe apple of his eye.

●Teacher:Boys and girls,pleasebe all ears.I have an important thing to tell you.

经过四组小测试,学生对猜测词义的奥秘心领神会———细读内容,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字词的真实含义。于是笔者趁热打铁提高难度,鼓励学生运用这一阅读策略判断形容词“available”和名词“waste”在句中的词义。两个例句分别为:

●Are youavailabletomorrow?Let’s watch a movie if you have time.

●Don’t play computer games too much!It’s awasteof time.

猜测词义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新词加以巧妙运用能加深体会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

T:My son is the apple of my eye.

S1:I’m the apple of my mother’s eye.My mother is the apple of my father’s eye.

T:What do you think is also a waste of time?

S2:It’s also a waste of time to watch TV a lot.Chatting on QQ is also a waste of time.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拓展运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还能够鼓励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义,甚至举一反三,巧妙运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看图预测文章内容

把握文章的主题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阅读任务,而“把握图片,读取信息,预测内容,推断主题”能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阶梯。以“Animals”“My family”“Sports”“Clothes store”四个学生学过而且又感兴趣的话题为例,既能回顾本学期所学内容,又能使学生掌握读图预测的阅读策略。

以“Sports”这一话题为例,主题文章配图见图1。

教师根据图片,设置如下问题进行引导。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at sports do you like?What sports things do you have?

●What do you think the passage will tell us?

学生对于讨论熟悉的话题兴趣十足,纷纷举手回答。

●I can see many balls in the picture.

●I like basketball.I have two basketballs.

●I think the passage is about sports or sports things.

通过图片预测文章主要内容后,笔者给出相应文段,引导学生通过略读(skimming)、读取大标题、找寻中心句、搜索重复词、锁定关键词等方法判断预测的准确性,进一步把握文章的主题。

(三)扫读文章寻找信息

笔者准备了三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风格迥异的文本类型,训练学生利用关键词快速有效地寻读(scanning)到文章的细节信息。其中,“Birthday Party Invitation”是书信体裁的文本,笔者提供给学生的练习是填写邀请卡;“Lost and Found”是一则通知,提供给学生的练习是填空和选择;“Movie Poster and Introduction”是电影宣传海报,提供给学生的练习是填表和猜测词意(见图2)。

笔者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广泛而又不拘一格地设置了各种题目类型,来训练学生扫读文章寻找信息的能力。随着题目类型更加新颖,答题难度逐渐增大,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也逐步提升,而他们的阅读兴趣却空前高涨。

(四)悦读故事巩固策略

经过各种话题、文体、题型的大量而多方位的训练,学生对于三个重要的阅读技巧得以掌握,此时跟进综合性操练,对学生所学的技能加以巩固。

Step 1.细细读图预测故事

笔者设置了四个问题,引导学生从图3、图4中读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针对图3,设置的问题是: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at are outside the window?

针对图4,设置的问题是:

●Where are the mice?

●Why are the mice on the dog’s tail?

●What are they doing there?

学生的想象充满了童真,对于最后一个问题,他们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They are friends.They want to play.”“They want to ride the dog.”“They are dancing.”“They are jumping.”阅读课真正的精彩不在于学生学到很多语言知识,而是把阅读变成悦读,激发了深度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从而点燃了学生阅读的欲望和热情。

Step 2.带着疑问寻找答案

老鼠们到底在大狗尾巴上做什么?带着疑问阅读能更快速找到所需信息,解开心中疑问。文章出自英文绘本故事———“Brown Mouse Gets the Corn”,故事用语地道,句型结构复杂,但是对于已经接受过阅读策略指导和训练的学生来说,扫读文章寻找信息变得得心应手。阅读文本如图5所示(故事结局未给出)。

Step 3.猜测词义感受文字

故事第二、三两段的读后任务是判断三个关键词组的含义,从而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这需要结合读图的策略。教师的引导性问题如下。

●What do the mice do?

●Why do the mice wake the dog up?

●How do the mice do that?

对于“jump up and down”这一词组的翻译,学生们可谓绞尽脑汁:“上下跳、上上下下地跳、跳上跳下、上蹿下跳。”通过小组讨论,联系上下文以及相关阅读技巧,最后学生一致认为“上蹿下跳”最符合故事情节。同时笔者带动全体学生一起来演绎这一动作,感知文字的内涵,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满足和文字的美妙。

Step 4.预测结局体会乐趣

对于故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大家都充满了好奇,并且各有想法。

S1:The dog will get angry and eat the mice.

S2:The mice can’t get the corn because the dog and the cat both hate mice.

S3:The dog and the cat will run after the mice.

S4:The dog will run after the cat and then the mice can get the corn.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小读者们纷纷猜想故事结局之后,每组学生各自打开桌上一个藏着故事原有结局的信封,但是故事结局的六个句子被打乱了顺序。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出故事发生的最佳顺序,编辑一个故事结局,并由最快完成任务的小组上台表演。学生声情并茂的表演把这一节阅读复习课推向了最高潮!

“What does Grrr mean?”于是教师播放了一段大狗“Grrr”的声音,在体会了大狗“Grrr”的吼叫声后,学生异口同声解答了自己心中的疑问:“It means the dog is angry!”

(五)悦读不止提升不断

随着教学接近尾声,笔者再一次在黑板上总结了这节课的学习重点———Reading Tips:Guess the meaning from the context(根据语境推测意思);Read pictures to predict(看图预测文章内容);Scan for the information(扫读文章寻找信息),并强调了他们在阅读理解中的关键作用。

最后,笔者准备了一个新的故事“Prepare Yourself for a Rainy Day”作为课后阅读作业,以巩固学生对这些阅读技巧的把握(相关图片及内容见图6、图7)。

在这种富有趣味性、启发性、实践性的阅读复习课上,学生的思维被有效激发,他们对英语阅读的期待和激情被唤醒,他们的阅读策略运用意识和能力得以提高。“The more you read,the more you know;the more you learn,the more places you will go.”在有效的阅读策略帮助下,学生摆脱应试思维束缚,尽情阅读,快乐阅读,享受阅读,在悦读中收获知识、开阔视野、丰富思想!授人以渔,当阅读变成了悦读,我们就再也不用担心学生的英语学习了。

摘要:中学英语阅读复习课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策略的专项指导。专项指导中,因为阅读选材的话题多样、体裁各异,读后练习的方式多变、针对性强,教学设计的富有趣味性、启发性和实践性,学生的激情被唤醒,思维得以激发,阅读策略运用的意识和能力得以提高。只有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才能变阅读为悦读。

关键词:阅读复习,策略指导,悦读

参考文献

[1]吴洁晴.初中英语阅读策略及其应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2]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102.

篇9:六年级英语期末复习计划

( )1. —How does Mr. Brown look like?

—He a medium build, and he has brown hair.

A. has B. is C. looks D. likes

( )2. —I hear you have a new English teacher. Who is it?

—The young man a pair of sunglasses is.

A. wears B. with C. has D. gets

( )3. —Why didnt Jim come to your party?

—I dont think he know my address. I just there last week.

A. decided B. put C. agreed D. moved

( )4. —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

—Yes. Id like some apple juice.

A. eat B. drink C. read D. play

( )5. —Would you like a cup of tea?

— .

A. Not at allB. Yes, please C. Yes, I would D. I dont like it

( )6. —Why do you look so unhappy, Mike?

—Im hungry, mom. I would like a large bowl of dumplings with eggs and tomatoes.

A. to have B. have C. having D. had

( )7.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I went to visit my friend Lin Tao the morning of last Sunday.

A. on B. in C. for D. at

( )8. —Did you watch the kids on the playground this afternoon?

—No, I was in my office all the afternoon.

A. to play B. plays C. play D. played

( )9. —Whats Jim doing over there?

—He is his lost keys.

A. looking forB. finding C. looking at D. looking after

( )10. —Did you enjoy your trip?

—Yes, it was !

A. awful B. terrible C. boring D. great

( )11. —Is the boy ?

—Yes, he cant find his way home.

A. happy B. late C. cool D. lost

( )12. —Your words made me feel again. Thank you.

—Im happy I can give some help.

A. tired B. nice C. sorry D. sad

( )13. They are too tired. They decide now.

A. to go longer B. to stop to work

C. not to have a rest D. to stop working

( )14. Oh dear!The shop is . There are so many people here.

A. empty B. sunny C. crowded D. big

( )15. —I dont like mutton beef.

—I dont like mutton, I like beef a lot.

A. and; but B. and; and C. or; but D. or; and

二、完形填空。

There was a little poor boy in a small village. He lived 1 his mother. His mother had to

work all day. In the morning she 2 cakes. In the evening she was back home with some

3 .

One day she was ill in bed, 4 she gave the box to her son and said, “There are one

hundred cakes in the box. Go to the park with these cakes and sell them all. Now 5 , come back early 6 you sell them.”

There were a lot of people. The boy got to the 7 , opened the box and cried, “Cakes! Cakes! The most delicious cakes in the world.” A woman had a cake. “Oh, its really 8 !” Then many people near came to 9 them. Some wanted three and others wanted five. After a little time, there were not any cakes in the box, but one hundred 10 in it. How happy the boy was!

( )1. A. with B. like C. at D. from

( )2. A. had B. ate C. made D. got

( )3. A. cakes B. food C. children D. money

( )4. A. because B. so C. but D. after

( )5. A. look B. see C. listen D. hear

( )6. A. and B. so C. after D. before

( )7. A. park B. street C. village D. cakes

( )8. A. bad B. terrible C. awful D. delicious

( )9. A. eat B. buy C. sell D. take

( )10. A. coins B. cakes C. boxes D. people

三、阅读理解。

A

[The Ant Bully

Actors: Julia Roberts (voice), Nicolas Cage (voice)

Language: English

Running time: 1 hour 25 minutes

Price: Weekdays——$ 30 $ 15 (children under 7)

Weekends——$ 40 $ 20 (children under 7)]

I really enjoyed this movie. Its a fun movie for the whole family. I had really good laughs and enjoyed being there. —James

I would recommend (推荐) this movie to everyone. Whether you go with family or friends, I honestly think this movie has something you will really enjoy! —Sam

Ive seen several movies of this kind, but this one is the best. It is so well made—some of the scenes are so beautiful. —John

I went to see this movie with my 9-year-old daughter this Tuesday, really without knowing too much about it. My daughter and I were pleasantly surprised at how funny it was. We just couldnt help laughing. I would recommend this movie to the whole family. —Mary

( )1.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tell that is spoken in the movie.

A. Chinese B. English C. Japanese D. French

( )2. The poster shows that the movie lasts .

A. 25 minutes B. 60 minutes C. 85 minutes D. 125 minutes

( )3. John likes the movie because of .

A. the funny actors B. the wonderful music

C. the sweet voices D. the beautiful scenes

( )4. Mary and her daughter spent watching the movie.

A. $ 30 B. $ 40 C. $ 45 D. $ 60

( )5.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he movie most probably tells a story.

A. funny B. sad C. terrible D. true

B

Here is a form of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平均气温) of four American cities.

( )6.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of Chicago in winter is .

A. 24℃ B. 13℃ C. -3℃ D. 9℃

( )7. What is the weather of San Francisco like in autumn?

A. It is cold. B. It is cool. C. It is hot. D. It is warm.

( )8. Which citys temperature is usually about 11℃ in spring?

A. Winfield. B. Chicago. C. Miami. D. San Francisco.

( )9. Which city is the hottest (最热的) in July?

A. Winfield. B. Chicago. C. Miami. D. San Francisco.

( )10. Which city has the best weather all the year round?

A. Winfield. B. Chicago. C. Miami. D. San Francisco.

C

No Car Day was first started by 34 cities in France on September 22, 1998. It was started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By now, more than 1,000 cities around the world have had a No Car Day.

The first No Car Day in China was in Chengdu in 2001. Other cities, including Taipai, Shanghai and Wuhan, also support (支持) the day.

In Beijing,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joining the campaign (运动). It asks drivers to leave their cars at home for one day each month and walk or ride a bike to work. It also calls on Beijing people not to use cars on June 5 (World Environment Day). The slogan for the day is, “If we drive for one less day, we can have one more nice day.”

So far, more than 200,000 drivers have shown their support. “We cant control the weather, but we can choose not to drive,” said Wu Zonghua, a car club chairman. Beijing is trying to have 238 blue sky days this year.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2012, Beijing only had 52 blue sky days. This was 11 days less than the number for the same period in 2011. Much of the dust comes from the desert, but cars cause most of the air pollution. We must do more for No Car Day.

( )11. The first No Car Day is on _______.

A. February 2nd B. June 5th C. July 5th D. September 22nd

( )12. _______ was the first city to have No Car Day in China.

A. Beijing B. Chengdu C. Shanghai D. Wuhan

( )13.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slogan” mean in Chinese?

A. 目的 B. 原因 C. 意义 D. 口号

( )14. How many blue sky days did Beijing have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2011?

A. 63. B. 52. C. 41. D. 238.

( )1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 China is the first country to start No Car Day.

B. No Car Day is World Environment Day.

C. No Car Day has been supported by over 1,000 cities around the world so far.

D. Much of the dust in the air comes from cars.

四、阅读理解填词。

Spring is coming. The w 1 gets warm. Its still a little cold and w 2 these days. But we can find spring everywhere.

Look at the trees. The l 3 on the trees are green now. They are growing (生长) well.

Some flowers are c 4 out. They are so b 5 . Listen, the birds are singing. They are happy to come b 6 . Spring is a good time for outdoor(户外的) a 7 . Children are playing on the playground. Some are flying kites; others are taking p 8 ; still others are playing football. They wear sweaters and j 9 . Spring is a comfortable season. Its not too cold or too h 10 . I like it.

1. w 2. w 3. l 4. c 5. b

上一篇:生产车间管理制度明细下一篇:教师节少先队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