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写信的日子阅读题

2024-05-23

怀念写信的日子阅读题(精选7篇)

篇1:怀念写信的日子阅读题

怀念那些写信的日子 作者:雕琢时光

抽屉里有一大捆用盒子装着的信件。信件来自家人、同学、老师和朋友。每当自己怀揣着心事,无法释怀的时候,我就会拿出这些用不同信封装着的信件一一读来。读罢,真的就有了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细细翻看这些泛黄的旧信件,读着那些似曾相识的文字,以前那些写信的日子以及那些与信有关的故事,又一个一个地出现在我眼前,逐渐清晰,并且鲜活起来......那情那景、那物那人迅速定格,凝成永恒,幻化成美好的一幕幕呈现在我的眼前,激起了我诸多美好的回忆。那是风雨不蚀的记忆,那是刻骨铭心的情怀,既充实着我的人生,又给我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

提起写信,大概应该要从第一次远离家乡去异乡读书那年开始吧,那年我十六岁。在那个时候,和家人、朋友的联系方式,更多地就是写信。每当一封信寄出,最迫切的事就是跑到传达室去看有没有自己的信件。而当收到一封信件的时候,便会暗自欢喜一阵子;当发现信寄出后没有得到回应的时候,那种心情却又是失落的。但即便是这样,那种盼信如盼君的心切却是一日都不能减少的。而那种失落之情也便马上在第二天收到来信的那一刻,随即消失了。读书年代或许就是这般的天真吧。从写信再到回信,一个来回大概要半个月的时间,而我们美好的时光也就在你来我往的等待和期盼中不知不觉地度过。

父母眼里,我们或许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在家信里,我们更多是在扮演角色,嘴里说着不要担心、会好好照顾自己等大人们的话语;而在同学间来往的信件中却又是不一样的话题了,在那里我们更能找到彼此是同龄人的那份天真、向往和憧憬。烦恼了,我写信给他;伤心了,我写信给他;就连一次小小的同学之间的误会,我还是写信告诉了他。而他,也总是及时地给我回信,安慰我,鼓励我。整个青春年代,我们用书信传递着我们的幸福和快乐,诉说着我们的痛苦和彷徨。我们相互信任,彼此抚慰。

最爱在夜阑人静之际,捻亮一盏小灯,坐在书桌前,摊开一页素色小笺,笔端划过信纸“刷刷”地流淌着对远方亲朋的思念,象遮住月亮的一丝浮云,辽远而缥缈。窗外,月色清朗,月亮象一枚清凉的印章打在碧蓝的青天上。月华泻满一地,桌上已是满满的一纸离情。

写信是一种感情的投入,思路也会跟着感觉走,笔尖吐出的字真切而随意,特别是写给好友的,是思念、是牵挂,是一种难舍真情的流露。一旦有了情绪,就会有说不尽的话语,一页、两页、三页,甚至数页,写完一封觉得情绪未了又继续写另一封信。写好信后,按照不同的含义认真折叠起来,装入信封,用一张邮票带向远方,剩下的就是等待和期盼。

读信,实质上是读最真的灵魂。看另外的灵魂在乱世中如何挣扎,又如何卑微地活着。我们的生活,何尝不是如此?手轻轻的触摸着我们青春里的心事,烦恼,也感受着朋友的关心问候与祝福,心里盛放着一杯水,感动从中溢出,流过一股暖流。写信,盼信,似乎每天都充满着希望。快乐,是那么的触手可及,因为每天都是有所期盼的,而那期盼又是那么具体简单,那么容易实现和触摸,年少的心,总是被希望和等待的快乐涨满着。

一封封信,那是情感的累积;一封封信,见证着成长的印记。翻阅着这一封封发黄且仍留墨香的信件,细读且品味着这满溢亲情、慈爱、关心、友谊的语言,我仿佛置身于爱的怀抱中,让我感受到拥有写信的人生是多么幸福美好,更让我领悟到人间的真善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激励我倍加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其实,怀念写信的日子,更是怀念一种等待的美丽心情。从信件投入邮筒开始,就掐算对方收信的日子,再虔诚的掐算对方回信的日子,之后,便是一心一意的等待。一封信,牵挂着两端的思念和等待,因为思念而等待,因为等待而思念,日子悠远、绵长,无声流淌,交织着淡淡的哀愁与企盼,更有望断秋水的焦虑与不安,辗转难眠,这该是怎样诗意和美丽的心情?而在漫长的等待之后,当鸿雁将书信从远方传来,抵达你的手心的时候,又是怎样的欣喜和激动?

读以前朋友写给我的信,依然会感动于彼时彼刻那份情意。见字如面的亲切感是这样的强烈,仿佛抬眼便看到朋友站在那里。怀念那些用笔写信的日子,怀念那种从笔尖流淌的情怀,怀念那些等信日子里的遐想;怀念纸信这样的交流和表达方式,更怀念那些快乐而自在、诗意而美丽的写信的日子;怀念那种被亲人、被朋友惦记着的小小的幸福。而现在,一切都不会再重来了,唯有这些泛黄的旧信件陪我度过每一个寂寞不安的岁月。

距离是美,等待更美。零距离的网络与通讯,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方便,却诋毁了一份份凄美和诗意的心情。这是不是一种缺憾?突然间想起,我们,都很

长时间没有写信了,以后,也不大可能写信了。这样一想,就有点沦陷。书信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在不久的将来,会不会成为一种遥远的绝响,只在想象中茂盛或凋零?

篇2:怀念写信的日子阅读题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加点的动词“扑”和“挡”为什么用得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

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2、①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

②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

③母亲的心里更难受。

3、第一处:“母亲喜欢花……”。

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

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

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4、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5、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

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6、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7、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秋天的怀念读后感

山固然高,却不如母爱至高;海固然深,却不如母子情深。

今天我读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文中通过写母亲身患重病却不顾自己身体,照顾自己因瘫痪而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的事,我感受到了母亲的圣洁和无私,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我们不能惧怕困难与挫折,要以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来对待生活。

当我读到“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道,咱娘俩一起,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出自《秋天的怀念》)时,我为作者母亲的伟大而圣洁之母爱而感动,“我”因双腿瘫痪而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与希望。而母亲却一直鼓励儿子拾起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文中“扑”“忍”二字生动地描绘了母亲对“我”的关心与疼爱,害怕失去自己儿子的心理。母亲一直想与“我”一同欣赏那北海的花,但“我”却因为厌倦生活而一直拒绝母亲,当“我”在得知母亲病得天天在床上翻来覆去而答应母亲一起去看花时,母亲高兴得一会儿站起,一会儿坐下,絮絮叨叨地说着明天的安排,具体地写出母亲当时兴奋的心理,从而体现出母亲对儿子浓浓的爱。但是,母亲却在那一天离开的人世,永远地离开了“我”。本来母亲可以和儿子高兴去看花,却永远地离开了儿子。这真是一个十分大的转折,令人感到悲伤,为母亲的遭遇而叹息。临走前,母亲最后一句话居然还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出自《秋天的怀念》)这句话没说完,却更让人感动。母亲当时正艰难的呼吸着,还在关心自己的儿女。这是多伟大的母亲,这是多么神圣而纯洁的母爱。

文中作者双腿瘫痪,对生活失去信心拍着腿抱怨“我可活什么劲”但作者不知她的母亲得了比他严重许多的病,却仍然保持一种对生活的乐观向上。他的母亲从来没有因病而堕落,还时刻帮助作者走出阴影,这是多么高尚的品德。母亲不惧挫折,热爱生活!

文章的最后一段写道,“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又深沉”(出自《秋天的怀念》),作者借母亲最喜欢的菊花来形容母亲伟大,母爱和高尚的品德如菊花一般淡雅、高洁,热烈而又深沉。母爱是圣洁的,它比山高比海深,是这世上最圣洁伟大的爱。人生处处有挫折,我们不能惧怕挫折,要迎难而上,用乐观向上的心态战胜挫折。

圣洁母爱不去挫折,便是我从《秋天的怀念》中读到的。

秋天的怀念中心思想

篇3:怀念与她相处的日子

童年时期, 我和她是最要好的朋友, 任何烦心事都可以与她交流, 沟通。她也总是认真地, 静静地倾听着, 然后微微一笑, 给我提出许多好建议, 让我的心情随之好了起来。那段日子, 我的世界, 总是春暖花开。

那天, 我们俩的心情都不怎么好, 心情都跌到了低谷, 我和她的世界, 都被蒙上了一层灰雾。因为我们都没评上班干部, 我们手牵手, 来到塑胶操场, 连跑了三圈, 最后一下子摔倒在草坪上, 仰望蓝天, 看着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鸟儿与到处飘荡的白云, 我们都大哭了起来, 谁也没有安慰谁, 谁也没有阻拦谁, 因为我们知道, 这习惯从小学一年级就已经养成了。当我们的心情颜色变为灰色时, 我们就携手在操场上用跑步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心情。突然, 她跳了起来, 对着蓝天大吼:“我不服!我不肯认输!”看到她的这番举动, 我的心情被她又涂成了五彩缤纷。于是我和她一起吼了起来, 操场上回荡着我们的回音……

后来, 她转学走了, 我的心情被抹成了黑色。我一个人默默地走在我们曾经走过的跑道上, 我想笑着面对我们的回忆, 可却是哭着逃避着残酷的现实。这个时候, 再也没有一个人能陪我一起奔跑在时间的小路上, 再也没有一个人能陪我一起去回顾以往的美好, 再也没有一个人能陪我一起去看那盛开的樱花, 再也没有一个人能陪我一起看我们种下的小树苗,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着, 走着……

如果你能在遥远的天边看到我的话, 你就向自己的心中招招手, 也许我也能看见你, 心情也会五彩缤纷的!

那段日子深深地留在了我的心中, 让我永远怀念, 因为在那个冬天心里不冷, 春天来的时候, 心也开始渐渐融化。

学校:湖北襄阳市第三十一中学;导师:罗小琴

篇4:怀念充满勇敢的日子

在朋友眼中,我算不得一个真正的女生。

譬如说,逛街的时候我会走在外边,让朋友走里边;过马路的时候,我会紧紧挽住身旁的人的手;遇到蟑螂的时候,我不是尖叫而是上前一脚踩死它。去超市的时候,我总帮友人拎包和推车,即使对方不需要我这么做。

我一直固执如此,只是因为,从小我的梦想就不是教师、作家或律师,而是成为一名行侠仗义、浪迹天涯、劫富济贫的女侠客。我认为我天生就该如此。

其实这如此英雄式的无所谓有的梦想,正是来源于2000年热播的《雪花女神龙》。没错,那时我六岁。我到现在不怎么清楚一个正在幼儿园的黄毛丫头是怎么看懂那部剧的,或许也没看懂。总之,里面的上官燕挂在了我心里的最高处,闪闪地发出金光。我便耍着一把风靡所有玩具店的塑料宝剑,嘴里不住地“嗬”、“哈”、“嗬”、“哈”,并为之取了一个当时最新潮的名儿——雪花剑。

雪花剑被我耍了将近一年。终于,在我将要步入小学的殿堂,也是我认为自己大功已成之时,我严肃地向爸妈宣布我要上某某文武学校。爸妈顿时凉慌失措,把我抱在腿上,递来我爱喝的酷尔橙汁,笑眯眯地说女生是不能习武的,要读书要有文化。我却不为所动。爸妈赶紧扳过我的脸:习武了就不能玩布娃娃了!习武了就不能看小人书了!习武了就不能喝橙汁了!习武了就不能吃肯德基!我哭了。爸妈终于松了口气。后来……后来就同其他的小孩一样上了附近的小学,就当要习武之事没发生过,我也总不明白为什么习武要放弃那么多我最喜欢的事儿。但是我的女侠梦没有停止,我认为我会是一名隐姓埋名的女侠。同样,在时间的流逝中我也明白了其实习武并不等同于去尼姑庵!

那个充满着勇敢的女侠梦,潜移默化地促使我在充满磨难的生活中沉淀下来,成为了一个充满勇敢的——平凡女孩。

记得有一次与友人结伴走夜路,我嘴上不住地说着这有什么好怕的,可是心里却始终慌得厉害。我紧紧牵住她的手,装得镇定地走在那漆黑的夜晚里。突然,身旁传来一阵的声响,友人吓得不敢走。我突然发扬了女侠精神,把她拉到自己身后,大声喝斥着:“谁?谁在那里?”微弱的路灯照映着我大义凛然的脸庞,我的额角沁出了汗。没有人回答我,只有那一阵阵微风。“喵咪!”一声猫叫,一只黑猫从身旁窜了出来,迅速跑开了。我们都呼了口气,相视一笑。

年少曾经梦想仗剑走天涯,但现在我只能够追忆与怀念那些充满了勇敢的日子。我庆幸,至少我能够用我不丰满的羽翼保护我所需保护的人,这样就足够了。

篇5:怀念写信的年代

想起有一段时间没有读邮箱了,打开邮箱,看到收到和发出的E-mail,这让我怀念起那写信年代,于是又忍不住去解开那些已经尘封的信件,揣着一份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展开,此时时光仿佛倒流了:那一页页满载友情、问候的书信,一行行欲言又止的文字,那熟悉的口吻和叮嘱,让我又重新感受到了昨日的温馨和情怀,有如烟的往事,有思索的青春,有青涩的恋情,有朋友的问候,有父母的叮嘱,好久没有这样的嘱咐和问候了,好久好久……

开始收到的第一封信是我中学的女同学张林姣写来的,也算半个初恋情人吧,信里布满祝福身体健康、锻炼进步之类的话语,尽管当时对信内容的理解模糊,但懂得这个是好意,是好的祝福,所以高兴得手舞足蹈。此后频频收到亲人、同学和朋友的来信,也总是迫不及待的回信,那时候无论训练学习多么的紧张,而书信从没间断过。每到周末,到部队、军校的传达室收上几封信,然后揣着一份渴切阅读的心情,迅速阅读,细读再细读……信因为当时的不舍,就被我小心地保存了下来。虽然信纸看起来已经很陈旧了,可刚劲有力的字体还是那么的眼熟,就像那段尘封的记忆从来就没有走远。

那时候最高兴的时刻就是收到好友来信,收不到信,便怀着深深的失望,每当收到朋友别出心载的信件,那份惊喜确实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我是高中毕业后参军、上军校,我的信也就是那段时光的集合。远行的儿子永远是父母心中最疼的牵挂,每次父母来信免不了千叮咛万嘱咐,我总回信说:一切平安,我长大了,能照顾自己,爸爸妈妈不要牵挂。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的那份茫然与无措写在了信里,“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那份难以化解的乡愁,远

离父母的那份思念和孤独总能在字里行间见出端倪。那时候,信,融入了我们诸多无法诉说的情感,写信也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每到新年来临时,随信而至的更有满天飞的新年贺卡,那从心底漫延开的思念,那溢于笔端的情感,那份焦急的等待,恐怕现在已少有人能细细品味到了。

军校毕业后,我们因军队改革裁军100万,很快就集体转业到了地方,由于没转到家乡,对于我来说,很长一段时间里,写信依然是一种习惯。那时候也没有如此快捷的通讯手段,打个电话还得专门上邮局,于是写信就成了寄托亲情和友情的最佳方式。不知道是因为相隔千里的距离遥不可及还是要开拓自己的事业,后面的日子里特别是成家以后,我和朋友的书信也慢慢少了,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仿佛更替了一个年代。当电话、手机、短信、网络替代了写信后,我也渐渐地习惯了在QQ和E-mail上不停地闪烁的那种所谓的面对面感觉。

虽然现代的通信方便了、发达了,岁月无法滞住科技的脚步,然浓缩着岁月沧桑和人世间悲欢离合的家信、情书所承载的厚重还找不出更好的替代方式。情感的联络实实在在地稀疏了,让怀旧的我添了些许怅惘和无奈!

那些故人依旧否?!怀念写信的年代,不就是怀念那段原味的人生,怀念那段青涩的纯真!如今,我已记不起有多久没写过信了,好在自己从事的工作离不开写东西,手下的笔还算习惯。可许多人习惯了天天在键盘上敲字,速度越练越快,写字却越来越慢了,而且敲出来的都是那种千篇一律的字体,再也没有“见字如见面”的感觉。没有了当初执笔的热情,有时频频地敲着冷冷键盘,简洁的语句中真的很难读到那充满激情或诗意的句子。没有了信的年代,爱似乎淡了,思念似乎少了,手也变得更懒,心也慢慢变累。

篇6:怀念那些读书的日子

这是一群文学研究生,将要成为硕士或博士的。他们很诚实,也毫不缺乏聪明。我相信未举手者已做过上百道关于《红楼梦》或法国文学的试题,并且一路斩获高分——否则他们就不可能坐在这里。

问题在于,那些试题就是他们的文学?读书怎么成了这么难的事?或者事情别有原因:是什么剥夺了他们广泛阅读的自由?偷书

我当年就读的中学,有一中型的图书馆。我那时不大会看书,只是常常利用午休时间去那里翻翻杂志。

“文革”开始,这个图书馆照例关闭,因受到媒体批判的“毒草”越来越多,图书馆疲于清理和下架,只好一关了之。

1967年秋,停课仍在继续,漫长的假期似无尽头。但收枪令已下达,革命略有降温,校图书馆立刻出现了偷盗大案:一个墙洞赫然触目。管理图书的老师慌了,与红卫兵组织紧急商议,设法把藏书转移至易于保护的初中部教学楼最高层,再加上铁栅钢门,以免毒草再次外泄。不过外寇易御家贼难防,很多红卫兵在搬书时左翻右看,已有些神色诡异,互相之间挤眉弄眼。后来我到学校去,又发现他们话题日渐陌生,关于列宾的画,关于舒伯特的音乐,关于什么什么小说……这是怎么回事?你们在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外人,肯定会遭遇支吾搪塞,被满脸坏笑的他们瞒过去。好在我算是自家人,有权分享共同的快乐。在多番警告并确认我不会泄密或叛变之后,他们终于把我引向“胡志明小道”——他们秘密开拓的一条贼道:茫茫书海,凝固着五颜六色的书浪。

一个没有考试、没有课程规限、没有任何费用成本的阅读自由不期而至,以至当时每个学生寝室里都有成堆禁书。你从这些书的馆藏印章不难辨出,他们越干越猖狂,越干越熟练,窃书的目标渐渐明晰,窃书的范围正逐步扩展,已经祸及一墙之隔的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距此不算太远的省医学院图书馆等。多年以后,我一位姓贺的同学积习不改,甚至带着一把铁钳和两个麻袋,闯入省城最大图书馆的禁区,在那里窃取了据说价值上万美元的进口画册——他当时正在自修美术。他的行为败露,被警方以盗窃罪起诉,获刑一年监外执行。

比较有意思的是,他走出法庭的时候,一位老法官竟对他笑眯眯的,私下里感叹:我那儿子要是像你这样爱书,我也就放心了呵!

老法官的私语其实是另一种宣判,隐秘的民意宣判。

这就是说,哪怕在大批知识分子沦为惊弓之鸟的时代,知识仍被很多人暗暗地惦记和尊敬,一个偷书贼的服刑其实不无光荣。说书

毕业后下乡,我插队在一公社茶场。在地里劳动的时候,尤其聚在树下或坡下工休的时候,聊天就是解闷的主要方法。

农民讲的多是乡村戏曲里的故事,还有各种不知来处的传说,包括下流笑话。等他们歇嘴了,知青也会应邀出场,比方我就讲过日本著名女间谍川岛芳子的故事,是从我哥那里听来的,颇受大家欢迎。

黄某不是我的同学,是他留城的姐姐托付给同学带下乡的。他个头小,平时不大言语,只喜欢拉拉小提琴,不过肚子里还真有料,话闸子一打开都是我们闻所未闻之事。鲁仲连义不帝秦,信陵君窃符救赵,孟尝君受教冯谖……我多年以后才知道,这些大多来自《战国策》和《史记》,不知黄某什么时候读在眼里,记在心头。

这些闲聊类似于说书,其实是中国老百姓几千年来重要的文明传播方式。在无书可读的时候(如“文革”中),有书难读的时候(如文盲太多),口口相传几乎是一种民间化弥补,一种上学读书的替代。以至很多乡下农民只要稍稍用心,东听一点儿西听一点儿,都不难粗通汉史、唐史以及明史,对各种圣道或谋略也毫不陌生。其实这何尝不是一种坚实的文化?有一次,说起两敌对大国之间的微笑外交,一位在我身旁的老农突然插嘴:“有什么好说的?诸葛亮气死了周瑜,还要去吊香吗!”我听得一蒙,发现自己把形势和国策摊上一堆,其实哪比得上他一句话这么简洁和通透?

像农民一样,知青中还有些故事王,相当于口头图书馆。邻近的某公社就有这么一位,据那里的知青说,此人头有点儿歪,外号“6点过5分”,平时特别懒,每次央求女知青代洗衣服,就以讲故事为回报。凭着他过目不忘的奇能,绘声绘色的鬼才,每次都能让听者如醉如痴意犹未尽而且甘受物质剥削。护书

在我的同队插友中,张某好诗词,带来了《唐诗三百首》。贺某想当画家,带来了石涛、林风眠、关山月以及米开朗基罗的画册。我是造反习气未脱,带来了《联共(布)党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一类,大家互通有无交换着看。不要多久,交换范围又扩大到其他队,一直交换到很多书没有封皮和脱页散线的地步。

根据最高领袖的指示,知青下乡是接受“再教育”的,在农民面前得夹起尾巴做人。茶场有一党支部副书记,自觉责任重大,成天黑着一张脸骂人,晚上还到处巡查,查到知青房间里有声响就隔窗偷听,看是否有人说反动话,是否有人收听敌台。

他也经常检查知青们读什么。好在他文化水平不高,在辨别读物方面力不从心。有一次他看见法捷耶夫的《毁灭》,先问“毁”是什么字,问明白了再一举诛心:我们现在都在搞建设,你怎么成天搞毁灭?你想毁灭什么?

我急忙辩解:“毛主席都说这本书好。”

见他狐疑,便翻出《毛泽东选集》中的白纸黑字,这才让他悻悻地走了。

另一次,他冲着马克思的图片皱起眉头:“资本家吧?开什么铺子的?”

“亏你还是共产党员,连老祖宗都不认识了?”我抓住机会再将一军,使他脸上有点儿挂不住,只假装没听见,去找什么锄头。

有了这样一些经验,知青们发现乡下干部其实不难对付。有人传看司汤达的《红与黑》,被干部们询问看什么,就说是看两条路线斗争史,还说作者是马克思他舅。干部们不知马克思的舅和姨,也就马虎带过。

农村当然也兴阶级斗争,只因为干部们大多缺少文墨,文化封禁较难落实。即便在城市,禁区也是有缝隙、有缺口、有偷越暗道的,爱书人稍动心思其实不难找到自保手段。比如《毁灭》、《水浒》、李贺、曹操这一类是领袖赞扬过的,可翻书为证,谁敢说禁?孙中山的大画像还立在天安门广场,谁敢说他的文章不行?德国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法国社会主义一直被视为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稍经忽悠差不多就是马克思主义,你敢不给它们开绿灯?再加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有比较才有鉴别”、“充分利用反面教材”一类毛式教导耳熟能详,等于给破禁发放了暧昧的许可证,让一切读书人有了可乘之机。中外古典文学就不用说了。哪怕疑点明显的爱情小说和颓废小说,哪怕最有理由查禁的希特勒、周作人以及蒋介石,只要当事人在书皮上写上“大毒草供批判”字样,大体上都可以堂而皇之地收藏和流转。抄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高一级有一美男,工人子弟,篮球打得好,毛笔字写得好,又有浑厚男中音,在早晨的树林里呵的一声开诵,立刻晕了一大片女生。红卫兵们爱诗热潮由此而起。郭小川的《青纱帐/甘蔗林》,贺敬之的《三门峡/梳妆台》、普希金的《致大海》等,立刻成为被大家争相传抄的朗诵文本,成为昼夜里此起彼伏的男声和女声,包括有些人对舌头痛苦的折磨。

当时大家几乎都有一两本手抄诗。下乡后,诗心在劳累中漸失,娱乐只剩下夜晚唱歌这种自我播音,于是抄歌的还是不少。苏俄的、美国的、拉美的、欧洲的、南亚的、日本和越南的,加上中国少数民族的歌曲,尤得很多女知青的青睐,几乎也是人手一册。

一些知青做着文学梦或科学梦,当然更有抄书习惯。我在县城里结识黄某,后来当上编剧的一位,发现他抄录了几大本古文,深受震动和启发,回乡下后也如法炮制,每借来一书,便择优辑抄,很快就有了厚厚几本,以弥补藏书的短缺,以备今后温习。好几个早上起来,我的面目被人取笑,原来是柴油灯的烟太多,晚上抄书时靠灯太近了,太久了,鼻息吸引油烟,就会熏出个黑鼻子和黑花脸。知青点的朋友们也经常帮我,比如发现废品站有什么旧书刊,发现商店里有包装货品的旧报纸,就会留心多看一眼,把有用的纸片带回来给我。

凭借手抄书一类手段,知识薪传一直明断而暗续、名亡而实存。如果真是“垮掉”和“断层”,文革后数以百万计的好学生后来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篇7:怀念吵架的那些日子

记得刚结婚那会儿,一个周末的傍晚,我用自行车带着她回娘家。在路上,她不停地说我没有管岳母叫妈,说的我火气上来,两个人便吵起来了。越吵越凶,她忽然从自行车后座上跳下来,撇下我离开了公路,拐向了通往渭河的一条沙子路。那时候,夜幕早已降临。我也不叫她,只是推着自行车默默地跟在她的后面。快到渭河边时,我轻手轻脚的停好自行车,紧紧地跟在她身后,准备在她纵身一跳时从后边抱住她。没想到,她并没有跳河,而是坐在河边,呜呜咽咽地哭起来。我也不管她,只是瞪着一双警惕的眼睛,随时准备扑过去。等她哭够了,我走上前去,把手搭在她的肩膀上,说:“该回家了吧?”

一个夏天的傍晚,她穿着一件很新潮的花裙子哼着歌飘了回来。我觉得那裙子太扎眼,就劝她退回去别穿了,她不听。我说你不听我就要打你;她说,你打你打!我一时火起,真的打了她。她一气之下,连夜回娘家去了。我也没管她,只是睡我的觉。可是,第二天她没有回来。过了三天,她还是没有回来。这下,我睡不着了,唉,为了一条裙子,伤了两颗心,怎么说也不值得呀!我又咬着牙等了她一个晚上,她还是没有回来。第二天一大早,我连早饭都顾不上吃,就去岳母家负荆请罪。我到的时候,已经是早饭后,我看见,她坐在娘家门前那棵高大的皂角树下,痴痴地望着树上的喜鹊窝出神。她看到我的那一刻,眼睛里有惊讶,有思念,有亲切,有渴望,有埋怨,有气恼,还有隐隐的羞涩。我终于把她接回了家。

还有一次,我俩因为女儿的教育方法问题争了起来。争着争着,我俩开始了人身攻击。她嘴硬得很,我嘴也不软。她骂我是土匪,我骂她是女妖;她骂我是毒蛇,我骂她是蝎子;她骂我是白眼狼,我骂她是白骨精;她骂我是大骗子,我骂她是小无赖;她骂我是一根筋,我骂她是筋一根;她骂我是衣冠禽兽,我骂她是飞天夜叉;她说你去碰南墙吧,我说你去跳渭河吧!说到跳渭河,我俩几乎同时嘿嘿嘿的笑出了声,因为我俩想起了她那天晚上跳渭河的壮举……

有人说,地球上有地震,有海啸,有火山喷发,说明地球还年轻着,能激动起来;如果有一天,地球上没有了地震、海啸和火山喷发,就说明地球过了青春期了,不一定是好事呢。我要说,两口子能争吵起来,说明还年轻着,有激情。吵一吵,对身体、对心情未尝不是件好事。像我们现在要吵架,真的吵不起来了,这不一定是好事。年轻的夫妻们,不平则鸣,有了怨气和不满,就大声的吵吧!爱要说出来,恨也要说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让爱情的花朵开得更加鲜艳,使单调疲倦的婚后生活充满生气、充满新鲜感。

上一篇:让我们团结在一起的开学作文下一篇:十五岁的我,青春无悔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