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需求分析说明书

2024-05-21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需求分析说明书(精选15篇)

篇1: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需求分析说明书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需求分析说明书

1. 引言

1.1 摘要

 开发系统的名称: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 开发系统的目标:

节约资源,提高学籍信息的精确度。方便快速操作,精简人员,节约开支。结合学校管理的实际需要,实现对学生成绩等数据进行有效管理,提供查询分析功能等。 开发系统的功能:

学生查询功能,管理员查询功能、添加功能、修改功能、删除功能、汇总功能、统计功能。1.2 背景

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学生成绩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档案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因此,开发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很有必要。 项目的承担者:软件工程0511班小组:李志洋,卢金华,周波  用户:某大学相关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学生

 本系统是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的一个功能模块,可以快速方便地对学生成绩进行管理、输入、输出、查询,和教务管理系统、教材管理系统、班务管理系统是紧密相连的。例如,教务管理系统要通过成绩管理系统来存储学生成绩信息;班务管理系统也要通过成绩管理中的数据库对学生成绩进行管理。1.3 参考和引用资料

《管理信息系统》.薛华成.清华大学出版社 《软件文档编写》.潘孝铭,辛明海.高等教育出版社 《软件工程》.钟珞.清华大学出版社 1.4

专门术语定义 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2. 项目概述

2.1 项目的主要工作内容

2.1.1 确定对系统的综合要求  系统功能要求

系统必须完成的功能有学生查询功能,管理员查询功能、添加功能、修改功能、删除功能、汇总功能、统计功能。此阶段必须确定下来。 系统性能要求

必须考虑到系统的响应时间、系统需要的存储容量以及后援存储、重新启动和安全性等方面。 运行要求

必须确定支持系统运行的系统软件是什么,采用哪种数据库管理系统,需要什么样的外存储器和数据通信接口等。 将来可能提出的要求.应该明确的列出那些虽然不属于当前系统开发范畴,但是根据分析将来很可能会提出来的要求。2.1.2 分析系统的数据要求

通过建立概念模型的方法来分析系统的数据要求。例如,利用数据字典可以全面准确地定义数据。2.1.3 导出系统的逻辑模型

用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等,根据对系统的综合要求和数据要求的结果导出系统的详细的逻辑模型。2.1.4 修正系统开发计划

根据在分析过程中获得的对系统的深入、细致的了解,比较准确地估计系统的成本和进度,修改以前制定的开发计划。2.1.5 开发原型系统

构建原型系统用来检验关键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及系统是否真正满足用户的需要。

2.2 系统需求说明

2.2.1 现行系统的现状调查说明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主要提供方便高效的管理功能以及网上的信息查阅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该系统查阅相关信息,管理员可以管理所有信息。 现行系统的目标:

(1)管理员能够方便的对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查询、汇总、统计等操作。

(2)可以将数据库发布到网上,进行资源共享。

(3)学生可以在自己的权限内对信息进行访问,查询相关信息。 现行系统的主要功能:

(1)学生查询功能:为了方便学生查找成绩等信息,将所有信息按照需要进行分类。这样学生就能很方便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2)管理员查询功能:管理员可以通过条件选择查询所有信息,并进行排序。

(3)添加功能:管理员可以通过填写表格的形式输入学生成绩等相关信息。系统可以自动避免重复信息。

(4)修改功能:管理员可以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修改。系统能够通

过管理员给出的条件查找出所要修改的信息,对修改后的信息进 行保存,并自动查找是否是重复信息。

(5)删除功能:管理员可以对数据进行删除操作。系统能够通过管理员给出的条件查找出要删除的信息,并提示是否确定删除,如果确定删除,则把相关信息从数据库中删除。

(6)汇总功能:管理员可以通过此功能对信息进行汇总。

(7)统计功能:管理员可以通过此功能对信息进行统计。

2.2.2 业务流程说明

 学生成绩管理业务流程图1

图1

从以上的业务流程图可以看出学生成绩管理的基本业务及动态走向,从各科教师给出成绩到学生拿到成绩单要经过系部、教务处等部门。

 学生成绩管理业务流程图2

图2  学生成绩管理业务流程图3

图3 2.3

系统功能说明

 成绩管理系统数据流程图

单科成绩

F3

成绩单

成绩统计信息

F2

F8

顶层图

单科成绩

F3

成绩

F10

学生成绩

F8

F2.1

F2.3

F2.2

补考成绩单

二层图

S1学生科,S2学生,S3教师,S4教务处

P3.1录入,P3.2统计,P3.3查询,P3.4发布

F2成绩单,F2.1学生成绩,F2.2学生成绩单,F2.3补考成绩单,F3单科成绩,F8成绩统计信息,F10成绩,D3学分,D4成绩档案

2.4 系统的数据要求说明  编写数据词典

3. 实施总计划

3.1 3.2 3.3 工作任务的分解 进度 预算

篇2: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需求分析说明书

一.系统功能需求说明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主要提供方便高效的管理功能以及网上的信息查阅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该系统查阅相关信息,管理员可以管理所有信息。现行系统的目标:

(1)管理员能够方便的对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查询、汇总、统计等操作。

(2)可以将数据库发布到网上,进行资源共享。

(3)学生可以在自己的权限内对信息进行访问,查询相关信息。现行系统的主要功能。

(1)学生查询功能,为了方便学生查找成绩等信息,将所有信息按照需要进 行分类。这样学生就能很方便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2)管理员查询功能,管理员可以通过条件选择查询所有信息,并进行排序。

(3)添加功能,管理员可以通过填写表格的形式输入学生成绩等相关信息。系统可以自动避免重复信息。

(4)修改功能,管理员可以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修改。系统能够通 过管理员给出的条件查找出所要修改的信息,对修改后的信息进 行保存,并自动查找是否是重复信息。

(5)删除功能,管理员可以对数据进行删除操作。系统能够通过管理员给出 的条件查找出要删除的信息,并提示是否确定删除,如果确定删除,则 把相关信息从数据库中删除。

(6)汇总功能,管理员可以通过此功能对信息进行汇总。

(7)统计功能,管理员可以通过此功能对信息进行统计。

1.业务流程说明

篇3: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需求分析说明书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 高等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在校学生人数成倍的增加, 学生成绩数据信息量越来越大, 对学生成绩管理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 学生成绩的查找、修改、统计等工作也越来越困难, 为了减轻教务工作人员对成绩管理的工作量, 许多高校都购买了教务系统, 通过教务系统的成绩管理模块来对全校学生的成绩进行管理, 大大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但是, 由于各个学校的应用环境不一样, 成绩管理系统不是拿来就能用, 使用之前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需要教务管理员录入许多的基础数据, 如学生的基本信息, 课程的基本信息、教师基本信息、成绩的基本信息等, 如何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设计一个成绩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对学生成绩的管理, 对各高校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下面是用UML建模语言对高校成绩管理系统进行需求分析与功能设计。

1 软件设计的方法和技术

在软件的设计方法中, 有结构化设计和面向对象设计两种, 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是把世界看成独立的对象, 对象间通过特定的规则组织起来, 完成特定的功能, 对象是现实世界的抽象, 对象可以是人们研究的任何事物。

UML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统一建模语言是用来对软件密集型系统进行可视化建模的一种通用语言。UML广泛应用于数据建模、业务建模、对象建模、组件建模等几个方面, UML与具体的程序设计语言无关, 它只是一种建模语言而不是一种方法学, 它主要使用各种图形和规则, 以绘制图形的方式来建立模型映射现实世界, 这些规则和图形称为UML模型表示法或图示。采用UML对成绩管理系统进行需求分析与设计建模, 可以很好地用面向对象的语言来编程实现, 如现在常用的.NET和JSP等编程技术。

2 成绩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2.1 成绩管理系统业务需求分析

成绩管理是各类学校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高等学校成绩管理涉及到高校学生在校的考核情况, 是学生学习情况真实反映, 同时也是各种助学金、奖学金评定的依据, 根据不同的用户角色, 完成不同的用户功能, 成绩管理系统主要有以下功能模块;

①教务管理员用户:

通过成绩管理模块完成所有学生成绩管理, 主要功能模块有学生成绩查询、成绩修改、成绩删除、成绩统计 (可以按课程、学期) 、成绩打印等功能。教务管理员拥有最高的权限。能够添加、修改、删除教师用户和学生用户。

②教师用户:

通过成绩管理模块可以完成所授课程成绩输入、成绩查询。在期末考试结束后, 统一由教务管理员指定登录成绩管理系统录入成绩的时间, 教师录入完成学生成绩后可以打印学生成绩, 一旦提交成绩后就不能进行修改。如果成绩有误, 由学生提出申请修改成绩, 授课教师签字确认, 由系部教学秘书统一交到教务管理员处, 由教务管理员来统一进行修改。补考缓考成绩也由教学秘书交到教务管理员处进行成绩修改。

③学生用户:

通过成绩管理模块完成成绩查询, 但是只能查询自己的考试成绩。图1为成绩管理系统用例图。

在UML语言中, 使用用例图来描述系统需求分析阶段功能模块图, 由图1可看出, 本系统主要功能模块有查询成绩、修改成绩、删除成绩、统计成绩、打印成绩, 其中教务管理员、学生、教师三个用户都有查询功能模块, 成绩录入只有教师用户使用。

2.2 成绩管理系统构架模式

随着Internet的普及使用, 为人们网络办工提供了便利条件, 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也要符合现在的办工要求, 也就是说系统应该满足人们任何时间、地点都要能够使用该系统。要求设计系统的架构是开放式系统。目前流行的两种模式架构C/S (Client/Server) 即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另一种模式为B/S (Browser/Server) 即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两种模式各有各的优缺点, B/S系统软件的安装、维护、修改全部在服务器端解决, 系统的升级容易, 用户只需要一个浏览器就可以运行全部的功能模块, 真正实现“零客户端”的功能, 缺点是由于计算机负载推到应用服务器端, 客户端的计算能力无法充分发挥, 无法处理复杂客户端逻辑。本系统选用后一种模式, 由于成绩管理传递数据量不是很大, 因此选B/S模式。成绩管理系统采用B/S模式, 服务器由Web接入, 方便各类用户使用成绩管理系统。

3 成绩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在使用UML建模过程中, 类 (Class) [1]是对一组具有相同属性, 表现相同行为的对象的抽象, 类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依赖、关联、聚合、泛化、合成。类图 (Class Diagram) 描述类和类之间的静态关系, 与数据模型不同, 它不仅显示了信息的结构, 同时描述系统的行为, 是面向对象建模中重要的模型。通常类可分为界面类、控制类、实体类。

本系统中涉及的主要实体类有教务管理员、教师、学生、成绩, 图2为成绩管理实体类图。

3.1 成绩管理系统动态图设计

顺序图 (Sequence Diagram) 也称为时序图, 是交互的一种形式, 它显示对象沿生命线发展, 对象之间随时间的交互表示从源生命线指向目标生命线的消息, 顺序图能很好的显示对象与其他哪些对象的通信, 箭头代表消息传递的方向, 使用顺序图或协作图描述该功能 (用例) 所参与的对象, 以及这些对象相互之间的动态消息联系;使用状态图用来描述一个特定的对象所有可能的状态, 以及由于各种事件的发生而引起的状态之间的转移和变化。图3为成绩管理顺序图。

3.2 成绩管理系统活动图设计

动图 (Active Diagram) 本质上是一种流程图, 是对系统的动态行为进行建模的一种常用图, 主要用来对用例进行业务过程建模, 它描述活动的处理流程, 展现从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的控制流和数据流。图4为成绩管理系统活动图。

4 成绩管理系统数库表设计

数库表主要用来存储系统中需要处理的各类数据信息, 通过SQL Server2008数据库管理系统, 根据上面类图的实体关系, 设计四张数据表来存储各类人员数据信息和成绩信息, 系统所有操作用到的数据都基于以下四张表来进行操作。

教务管理员表:用于存储教务管理员的相关信息。

学生表:用于存储学生基本信息。

教师表:表于存储教师的基本信息。

成绩表:用于存储成绩的基本信息。

5 结束语

成绩管理系统是教务管理系统的核心模块之一,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使用可以提高教务管理人员工作效率, 降低管理成本, 减轻其工作量, 有助于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对公开公平公正地处理学生成绩在助学金、奖学金的评定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也对规范学校办学质量起到一定的提高。方便教务管理人员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候对学生成绩轻松地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周华, 孙兴平, 胡盛, 李浩.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M].科学出版社.

[2]郑炎, 李龙腾, 戴文, 葛玉.基于J2EE的教员业务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信息技术, 2010 (10) .

篇4: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需求分析说明书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成绩;评价

主成分分析是通过适当的变量替换,使新变量成为原变量的线性组合,并寻求主成分来分析事物的一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挑选前几个最大主成分,可以抓住主要矛盾,提取绝大部分信息,运用于学生成绩的综合评定可以将多门成绩计算成一个综合指标,可以更加直观简洁的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选取我校移动互联网专业某班级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大学英语、数据结构、高等数学、心理健康教育、离散数学、移动互联网技术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程序设计基础项目等9门课程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计算标准,令标准化后的9门课程成绩为9个不同变量 。剔除任一学科成绩低于60分的同学,对剩余的35名同学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以特征值大于1为标准,得到特征值如表1,故本文提取四个主成分。

根据各自所占权重计算得到标准化回归方程:

将上述公式带入数据计算得到每个同学的综合评分,按照得分值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学号后两位依次为:1410****56,1410****59,1410****45,1410****66 ……35名同学中,16人的z值大于零,说明在平均水平之上,而剩余19人低于平均水平。

参考文献:

[1] 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 党耀国.应用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篇5:学生公寓管理系统需求分析说明书

在学校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互联网的21世纪,现今社会是一个讲究效率的社会,人们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如果仍使用手工操作或使用相当繁琐的软件,既浪费了人力,又浪费了物力,效率无法提高,尤其是在学校里。为此开发学生公寓管理系统软件,能够适应现今社会并提高生产效率。该系统软件非常容易被接受,它具有简单易学性,双重操作管理体系,便于管理等功能。它是对学校学生管理的一种工具。为使校园网得到高效、合理的利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加强学校信息管理,将建设成信息化、现代化的新校园,为新世纪的交院增添新气息、树立新形象,学校于2008年全面启动信息化建设工程。

一、主要功能

1、系统管理

(1)用户设置与权限分配(2)公共数据管理

2、公寓房源管理(1)定义房源信息(2)定义房间设施信息

3、公寓住宿管理(1)学生住宿登记(2)调退房登记(3)设施损毁登记

4、公寓分配管理(1)学生分配住房(2)学生调退房处理

5、公寓财务管理(1)预交费用(2)费用结算

6、报表管理(1)财务报告

(2)学生住宿情况统计报告

7、数据检索(1)房源检索(2)学生住宿检索(3)费用检索

二、用户类别

1、系统用户(系统管理员)

2、房源定义用户(公寓管理中心)

3、住房分配用户(系部)

4、住宿登记用户(公寓管理员)

5、财务用户(后勤财务)

三、业务流程

1、初始化处理(1)系统用户定义各类用户及其权限(2)公寓管理中心定义房源

(3)公寓管理中心定义住宿费用已经房源设施及价格(4)公寓管理中心给各系部分配房源(5)对已分配房源但未住宿登记的房源初始化

2、学生住宿处理流程(1)学生到系部分配房间(2)学生到后勤财务交预付款(3)学生到公寓管理员登记住宿

3、学生调房处理流程(1)学生到系部申请调房(2)学生到财务处理住宿费用(3)学生到公寓管理员登记调房

4、学生调房处理流程(1)学生到系部申请退房

(2)学生到公寓管理员登记退房(注意设施损毁登记)(3)学生到财务结算费用(根据预交费用与实际住宿费用结算)

四、相关报表及凭据(1)学生收费收据(2)班级住宿名册

(4)年费用结算报表(按)

篇6:考试成绩分析系统需求简介

一. 建设目的

1.2.对全市各学校每位学生在校的相对发展情况进行实时跟踪。

对各校的教学绩效作诊断性评价,为市教学行政管理及教研部门的行政决策、教学指导提供数据依据。3.对各班级甚至教师个人的学科教学绩效实施诊断性评价,为学校教学行政管理及教学指导提供数据依据。4.对试卷进行分析,为出卷老师提供分析帮助

二. 应用框架

三. 个人成绩分析

功能简介:成绩查询为班、校、区、市各级用户提供单科成绩查询及多科成绩查询的功能。包括:班级单科(多科)成绩查询、年级单科(多科)成绩查询、区级单科(多科)成绩查询、市级单科(多科)成绩查询。

1.单科成绩查询指标包括:原始分,等级,班标准分,年级标准分,市标准分,班排名,年级排名,市排名,班百分等级,年级百分等级,市百分等级,班比值,年级比值,市比值。

2.多科成绩查询指标包括:总分,总分等级,班标准分,年级标准分,市标准分,班排名,年级排名,市排名,班百分等级,年级百分等级,市百分等级,班比值,年 级比值,市比值。

图一:成绩查询界面示意图

四. 团体质量分析

功能简介:质量分析为班、校、区、市各级用户提供单科质量分析及多科质量分析的功能,各级用户可根据权限级别获取考试成的数据与分析图表。包括:班级单科(多科)质量分析、年级单科(多科)质量分析、区级单科(多科)质量分析、市级单科(多科)质量分析。其中涉及的指标参数包括:

1.基本指标:应考人数,实考人数,缺考人数,统计人数,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年级排名,市排名,超校均率,超市均率

2.差异量指标:众数,中位数,全距,偏度,峰值,标准差,标准误差,差异系数,方差

3.等级分布:优秀人数,优秀率,良好人数,良好率,及格人数,及格率,不及格人数,不及格率,低分人数,低分率

4.分数段分布:0~10人数,0~10比例,…,90~100人数,90~100比例 5.得分分布: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高分组平均分、低分组平均分 6.百分等级分布:小于0.25人数,小于0.25比例,0.25~0.5人数,0.25~0.5比例,0.5~0.75人数,0.5~0.75比例,大于0.75人数,大于0.75比例 7.自定义:提供给用户自己选择所需要的指标参数,形成列表。

图二:质量分析界面示意图

五. 试卷分析

功能简介:试卷分析提供对市、区、校、班级考试试卷从总体得分、大题得分、小题得分等的分析,进而接合命题的知识点、能力水平要求等进行分析,从而评价试卷命题的质量。包括:班级试卷分析、学校试卷分析、各区试卷分析、全市试卷分析。其中涉及的分析指标参数包括:

1.试卷综合分析:参考人数、试卷满分、平均分、难度、标准差、信度、区分度 2.试卷小题分析:题型,知识块,知识点,能力水平,满分,期望得分率,平均分,区分度,标准差,区得分率,市得分率,最高分,最低分,全对率,全错率 3.知识点得分率分析:查询分析各学校、班级、学生在不同知识点上得分率比例。4.知识块得分率分析:查询分析各学校、班级、学生在不同知识块上得分率比例。5.能力水平得分率分析:查询分析各学校、班级、学生在不同能力水平上的得分比例 6.难度得分率分析:查询分析各学校、班级、学生在不同那难度上的得分比例 7.自定义得分率分析:提供给用户自己选择所需要的得分率分析参数,形成列表 8.单选题选项分析:查询分析单选题各选项比例及正确选项比例 9.多选题选项分析:查询分析多选题各选项组合比例及正确选项比例

图四:试卷分析界面示意图

六. 团体质量发展分析

功能简介:发展分析对不同群体的学业成绩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分析多个学生,多个班级,多个学校,多个科目,多个指标的不同考试间的发展变化情况,帮助教师及时了解、跟踪学生成绩变化情况。包括: 1.多个学生,多个科目成绩发展变化比较分析 2.多个班级,多个科目成绩发展变化比较分析 3.多个学校,多个科目成绩发展变化比较分析 4.全市,多个科目成绩发展变化比较分析

篇7: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需求说明书

1.引言

由于学生信息的冗长与繁琐,所以它的管理问题带来的麻烦和不方便也随之而来。所以开发一个适合学校的、便于管理学生信息的管理系统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充分实现素质教育,多方面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大部分学校都设立了全校范围的内的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由于高等学校的快速发展,高校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学生数量和课程量都迅速地增长,管理上的手工操作不仅仅会耗费学生与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率以及准确性也很低。如何使同学们方便、快捷、准确地选课,以及老师们对学生的相关信息的管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利用计算机进行学生信息管理,不仅能够保证准确、无误、快速输出,而且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有关信息进行查询,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要科学地实现信息化管理,开发一个适合学校的,能够进行信息存储、查询、修改等功能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十分重要的。本课题就是针对便于学生信息管理的问题而设计的一个管理系统。

2.系统设计 系统要能实现如下功能:

登录系统:用户登入、系统退出。

学生管理模块:查询学生个人信息,学生个人成绩,和学生个人课表。

教师管理模块:学生个人信息管理:对学生信息的操作包括更新,添加,删除,查找等;学生成绩管理:对学生成绩的操作包括更新,能按学号、成绩进行排序,能按学号、学生姓名、所在班级进行查找;教师个人信息管理:能查询教师个人信息和安排教师上课的课表。

信息表导出:对学生信息,成绩进行导出,可导出到word或excel文档中。

信息维护:修改密码等。

系统退出。

3.数据库设计

3.1 数据库系统的选择

MySQL是一个小型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者为瑞典MySQL AB公司。目前MySQL被广泛地应用在Internet上的中小型网站中。由于其体积小、速度快、总体拥有成本低,尤其是开放源码这一特点,许多中小型网站为了降低网站总体拥有成本而选择了MySQL作为网站数据库。MySQL的特性1.使用C,C++和java编写,并使用了多种编译器进行测试,保证源代码的可移植性 2.支持AIX、FreeBSD、HP-UX、Linux、Mac OS、Novell Netware、OpenBSD、OS/2 Wrap、Solaris、Windows等多种操作

系统 3.为多种编程语言提供了API,这些编程语言包括C、C++、Eiffel、Java、Perl、PHP、Python、Ruby和Tcl等。4.支持多线程,充分利用CPU资源 5.优化的SQL查询算法,有效地提高查询速度 6.既能够作为一个单独的应用程序应用在客户端服务器网络环境中,也能够作为一个库而嵌入到其他的软件中提供多语言支持,常见的编码如中文的GB 2312、BIG5,日文的Shift_JIS等都可以用作数据表名和数据列名7.提供TCP/IP、ODBC和JDBC等多种数据库连接途径 8.提供用于管理、检查、优化数据库操作的管理工具 9.可以处理拥有上千万条记录的大型数据库。3.2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占重要位置,数据库设计质量的优劣,可直接影响到数据库数据的冗余度、数据的一致性、数据丢失等问题,采用的指导理论是范式理论,要设计图书流通的实体-关系图(E-R图)。E-R图由3个相关联的部分构成,即实体、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实体和关系的属性。根据范式理论和E-R图转换成关系模型的规则,可转换为下面的关系模式,例如:学生信息表(学号,姓名,头像,性别,出生日期,籍贯,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入学时间,专业),加下划线的为主键。

3.3数据库索引

建立索引是加快查询速度的有效手段,数据库的每一个表建立了主键,主键由一个或几个字段组成,每一个表都按主

键建立了索引,部分表为了满足查询和排序的需要,除建立主索引外,还建立了次索引。

3.4数据库调用

篇8: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分析

1.1项目研究背景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是针对学校教务处的大量业务处理工作而开发的管理系统,是重要的管理系统。它是一个学校不可或缺的部分,拥有此类管理系统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的,它能够为学校人员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能非常有效的帮助学校和老师掌握学生的成绩情况,为学生提供成绩跟选课方面的查询。在传统模式下利用人工进行学生成绩管理,存在着非常多的缺点,如:效率底,保密性不好,时间一长将会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更加不便于查找,更新,维护等等。面对传统的人工方式管理,使用B/S结构对学生成绩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没有的优势. 例如:查找便捷、易修改、存储量大、保密性强、寿命高、成本低等。所以, 开发一套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成为非常有必要的事情了。

1.2国内外现状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高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工管理机制早就不能够适应本时代的发展,因为它不仅仅浪费了许多人力,还浪费了许多的物力, 在信息时代来临的此刻,传统的管理方法肯定被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管理所取缔。如今各行各业都涉及数据管理,所以根据以上情况开发一套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所以,这个系统以利于对整个学校机构的全面管理,对于目前还是利用人工进行信息管理,改进在电脑上进行操作,提供一个良好的, 快捷的,易操作的平台。随着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的,需要学会的工作越来越周到、全面、先进、高效。

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学校必须学会通过网络的手段进行经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1.3研究目的和意义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开发目的是使学生成绩管理模式从手工记录转变成信息管理,为教务管理人员提供方便条件。对学生成绩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之后,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开发出一套新型的管理系统, 从中领悟系统开发的思想,掌握系统开发的流程和方法。随着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学生成绩的管理将越来越依赖于信息化的管理。所以系统开发将围绕教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使之能迅速适应管理的需要。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实施的现实意义:减少管理成绩管理的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浏览查看,而且更加直观;改变了以前手工记录的方式,电脑录入更加方便快捷;实现了学生成绩管理的计算机化。

2开发环境

系统的开发环境为:windows;编程软件:My Eclipse;数据库:SQL Server2005。

3可行性与需求分析

3.1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是指在一个项目进行投资前都要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研究分析,预测项目完成后可能取得的经济、技术和社会效益。为了开发新的项目、建设新的项目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以避免盲目投资、减少没有必要要的损失。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管理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为了提高新闻网站的管理的效率和科学管理水平,管理人员计划投入一定资金开发新的新闻网站信息发布系统,来解决原来系统的操作可拓展性差等问题。

1)操作可行性

本系统UI设计简单,菜单及功能文字简洁易懂,操作简单方便,让用户一接触界面就对其操作及功能一目了然,用户也不需要较强计算机专业知识,可操作性很强,所以在操作上是可行的。

2)经济可行性

在进行开发之前,须对系统开发的经济实力(组织对于系统开发所需的资金的支持能力)和经济效益(系统开发是否给组织带来经济效益或者提高工作效率)进行分析研究。该系统的成本投入,能够提高学校管理人员工作效率和减少工作人员数量,从而减少人力资本的投入。故在经济方面是可行的。

3)技术可行性

硬件:主流配置的计算机;

软件:操作系统:Windows 7;

开发系统语言:Java;

数据库:SQL Server2005;

应用服务器:Tomcat。

硬件和软件的要求不高,系统的兼容系统,该平台的移植性能也很好,所以在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是为了满足发展的需要。系统涉及的技术因素:使用生命周期开发方法开发软件系统,本系统在开发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

3.2功能需求分析

3.2.1功能分析

开发学生成绩系统之前,首先要对学生成绩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分析。功能需求分析要做的工作是深入描述软件的功能,确定软件的其他有效性功能需求,系统功能分析是在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的基础上完成。

通过对系统的调查并分析,要求学生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学生:修改个人密码,对各科成绩的查询,进行选课。

老师:输入并维护所教科目的学生成绩

管理员:学校教务人员对全体成员的信息管理,并对任课老师输入的信息进行存储,对学生的信息进行必要的维护。

可多人同时操作本系统。

4数据库的搭建

数据库设计主要完成的是如果对数据进行存储以及如何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操作,在满足建设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用户的特定需求建立数据库,使其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稳定, 安全性好的特点,对整个系统的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该系统的开发首先是数据库框架的搭建,该系统主要有用户表,学生表,课程表,成绩表等,具体实现如下:

学生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学号、姓名、身份证号、年龄、性别、班级名称等;

用户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用户名、密码、姓名等;

成绩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学号、姓名、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考试类型、考试成绩等;

课程信息:课程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课程号,课程名称, 课程名称,教师,教学时间,学分的课程描述等;

创建用户表:

除了id与use_flag为整型,其他都为字符型,所占空间大小除了iidd与uussee__ffllaagg为1111字节,都为2200字节。

5结论

在系统设计过程中,从开始的茫然无措到最后系统的设计完成,中间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路程,遇到了很多没有学习过的新知识,花费了大量时间去了解和接受这些知识。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因此很多知识的运用并不顺利,比如利用Java进行开发时,代码的编写不够规范,语句存在冗余,在界面设计上较为粗糙,功能模块也较少,以后会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和应用;UML分析方法也没有完全掌握,仅仅利用了很小的一部分知识来进行系统分消息。由于之前未接触过数据库,因此从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开始学习,如数据元素,数据结构和规范化,在建表的过程中规范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仍然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通过不断的记录所发现的问题,我花费大量时间去找寻解决方法,从基础概念开始,到编写代码的基本规范,随着学习的不断增加,在开发过程中的态度也越来越严谨,最终完成了整个系统的开发。

但是因本人水平有限,仅阐述了部分基本功能,许多模块界面窗口和功能未能进行说明。

篇9: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需求分析说明书

关键词:因子分析法高校学生成绩管理应用

一、 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一)因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因子分析就是运用少数的因子元素对多数的因素和指标数据进行描述,从而使它们之间的联系得以明确,简单点说就是把多个关系比较密切的变量划归于同一类变量中,然后再将这一类的全部变量看成是一个整体的因子,这样就可以将全部的数据变量整合成几个有代表性的因子,用这些因子来显示原资料的整体信息,使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清楚地得到高校学生成绩的大致情况以及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

(二)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在因子分析方法中有其发展的核心,这个核心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因子变量的构造,另一方面是将因子变量的具体意义进行命名并加以解释,所以在因子分析法中要围绕这两个核心问题进行基本的操作,因子分析法的步骤如下:

第一,对将要进行分析的原变量进行确认,保证其是否适用于因子分析的方法;

第二,确认完成后,将所有的变量整合,使其构成多个因子变量;

第三,采用具体科学的旋转方法对因子进行解释,使因子具有解释性;

第四,对因子变量进行计算,得出因子变量分数;

第五,计算完毕后确定因子,并且进行因子旋转;

最后,把得出的因子和原指标的线性组合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各个因子的得分情况。

二、 高校学生成绩管理中因子分析的方法应用

高校的教学中,学生所要学的知识有很多,课程量也很大,比较混乱,要想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分类考察,就一定要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使学生的各科成绩的整体数据得到简化,使学生成绩的变量减少,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

(一) 对原始的成绩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因为高校的各种课程较多,考试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难易差别,教师在评判时的标准也不同,因此,在整体的成绩分布以及平均成绩中都有很大的不同,在采用因子分析法时,一定要事先对所有的成绩进行标准化的处理,这样才能得到更准确地管理结果。

(二) 选取公共因子

对于因子分析法来说,公共因子的选取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通过选取较少的数据来对全体进行说明,并解释全体的意义,是高校学生成绩因子分析法的全部评价指标,是因子分析法的关键。因此,在选取因子时要科学合理,要适量,不能过多,也不能太少,不然就会造成数据信息量的失真。通常情况下,因子分析法中,公共因子选取的标准是主成分的特征值,有的时候也会采用以主成分的方差累计贡献率作为选取公共因子的标准。这样就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公共因子对高校学生成绩进行分析和管理。

(三) 对原始的公共因子进行旋转

在因子分析法中,一定要对因子进行载荷矩阵旋转,对因子进行载荷矩阵的旋转以后,就会得到更加清晰明确的变量因子的具体含义。通过对因子的负荷旋转可以简化因子的结构,解释因子的具体意义。要注意的是,因子旋转后,公共因子的贡献会呈现分散的趋势,这也正是我们想要的,公共因子越分散,贡献越大,我们可以从较大载荷的公共因子上得到具体的指标,而其它的公共因子,本身所承载的载荷就会相对较少了。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图表,来说明这个道理,如下图所示:

在上图所示的图表中,就是一个因子的载荷矩阵,其中负数值代表着负相关,表中一共有12门课程,大致可以将它们分为6类,通过符合矩阵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图表中的数学、管理学、传播学、逻辑学以及政治学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而且这些学科之间与因子1的关系也是比较紧密的,通过查看,我们可以得知,这些学科都是高校教学中比较基础的不能缺少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可以开拓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他们把握理性知识的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而通过进一步的观察,会发现,因子2与文史类的学科的关系比较密切,比如,国内外关系史、文学史以及英语等,这些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让他们可以记住更多有用的知识;而思想道德修养则和因子3的联系更强一些,是学生在文化道德方面的认知还有理解;因子4主要显示了高校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有体育学科的成绩与因子5是分不开的,它是学生体育学科成绩的整体反映,而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水平和能力,则是因子6所表现出来的信息,通过对图表的分析得知,高校学生在各科课程中的学习成绩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数据,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管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生的成绩管理中采用因子分析法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因子分析法是一种综合性的多指标的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的评价方法,它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运用到高校学生成绩的管理工作中,可以生动形象的将学生的特点和情况具体的反映出来,为课程改革提供科学的依据。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因子分析法也有它自身的局限性和缺点,不能完全依赖,要分清主流与支流,完善学生成绩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唐功爽.基于SPSS的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辨析[J].统计教育,2007(02).

[2]李国安,李卫华.因子分析法在简易评价教师课程教学效果中的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6(03).

篇10:车队管理系统需求分析说明书

1.1 公司信息管理

名称、营业范围、联络方式、其他

1.2 车辆信息

 车辆基本信息

车辆资料的添加、修改、删除、导出、打印:记录车辆的基本信息,包括车辆编号、车牌号码、发动机编号、车辆颜色、车辆类型、载客数量、营运种类、营运证编号、所属公司、部门、车队(组)、备注其他。 车辆购买信息

厂牌型号、出厂日期、购买店家、购买日期、购入价格、购置税及其他费用。

1.3 司机信息

 司机基本信息

编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电话、移动电话、住址、驾驶证号、准驾车型、驾驶证核发日期、发证机关、驾驶证有限期、就职时间等  司机违章信息

时间、地点、描述、其他。

1.4 人车配属关系

车与驾驶员的关联关系,一辆车对应1或多位驾驶员。

1.5 站点管理

行车站点资料维护、统计查询

1.6 线路管理

行车路线统计维护,查询

1.7 电子围栏设置

设置电子围栏相关信息

 行驶范围:车辆有规定的营运范围;

 电子围栏:把行驶范围转换成电子围栏,支持矩形、圆形等区域

1.8 其他

用户、车队、组织、部门、权限管理等。车辆监控

Inhand GPS可以为我们提供经度、纬度、速度、航向四个参数。

基于GPS,我们可以实现的主要功能:车辆定位、车辆实时轨迹、车辆行驶里程(obd)、历史路线、数据分析报表等。

注:以下截图中有些参数需要obd上传,可以不用考虑。

2.1 车辆定位

某车某时在某地。

2.2 车辆实时监控

车辆实时位置、速度、航向、及其他车辆参数。

2.3 历史路线

随时清查指定车辆某时段运行状态的详细运行轨迹线图以及轨迹回放。

2.4 轨迹明细

列表显示过去某天某车辆状态,包括车辆信息、位置、回传时间、当前速度(回传时)、方向等。运营管理

3.1 司机与车辆调度

司机考勤、身份识别

3.2 车辆年检

年检记录、年检提醒

3.3 加油管理

外地加油、定点加油、内部加油站管理。加油的日期、车辆、油量、费用等。

3.4 维修管理

维修申请、审批、维修记录

3.5 保险管理

保险记录 保险提醒

3.6 保养管理

保养记录(申请、审批)保养提醒

3.7 安全管理

车辆事故记录、驾驶员违章记录等

3.8 预警提醒

车辆年检到期提醒 车辆保险提醒

车辆保养提醒 车辆超速提醒 车辆越界提醒

3.9 费用管理

行车费用管理、加油费用管理、维修费用管理、保险费用管理、年检费用管理、其它费用管理

3.10 其他方向

1、培训以及培训资质相关

2、CRM(客户关系管理)相关

客户管理、合同管理等

3、供应商相关

供应商记录、供应商合同、供应订单、零售件(轮胎)等

4、汽车租赁业务 统计报表

4.1 位置报表

 疲劳驾驶统计:车辆持续运行2、4、6以及其他判定为疲劳驾驶等。

疲劳驾驶明细表、疲劳驾驶日报表、疲劳驾驶月报表。

 停车统计报表:可随时查找某车辆在任一时间段内的停车时间和停车地点,并可生成报表。

 停靠超时统计:车辆停靠某位置超过指定时间,则判定为停靠超时。

 里程统计: 根据行驶路线,统计当日里程和月里程,同时支持数据报表导出、打印、其他。

 车辆利用率:车辆是否到达某一站点。

里程、油耗都是通过obd上报,里程如果根据GPS计算,不确定是否可以计算,计算结果是否精确。

车辆运行状态(ACC)也是obd连接车载电脑获取状态码来判定行驶还是熄火。通过gps的速度区分,获取到的数据都不精确。

以上功能报表勉强沾边。

 超速、时速统计:车辆管理系统自动统计出某段时间时速排名。 偏离航向统计:统计某些车辆没有按照固定轨迹运行。

可以将该部分报表划分到报表管理模块

4.2 运营报表

篇11: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需求分析说明书

基于UML面向对象需求分析的通讯录管理系统一、实验目的:

1、熟悉UML建模工具Visio2007

2、熟悉活动图

3、熟悉顺序图

二、所用软件:

Microsoft Visio2007

三、实验分析: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交际圈越来越广泛,人际关系的记录也越来越多,所以我就编写了一个通讯录管理系统,此系统由JAVA语言写成,主要功能有:

1、添加联系人信息

2、模糊查找了联系人(按姓名、按号码)

3、修改联系人信息

4、删除联系人信息

通过这个系统,正快速准确的对联系人信息进行各种操作。

还有此系统运用的数据库为SQL-server数据库,各种联系人信心都储存在其中,用户输入数据,系统通过数据库数据的验证,来完成各种多通讯录的操作。

四、实验步骤

1、活动图 Customersystem写入数据库进入主页面数据库中查找号码选择业务显示查询结果号码不存在添加联系人输入数据数据库中查找姓名按号码输入号码查找联系人显示查询结果姓名不存在按姓名输入姓名数据库中查找姓名修改联系人输入联系人姓名姓名不存在修改联系人信息提取联系人信息写入数据库删除联系人输入联系人姓名数据库中查找姓名姓名不存在退出系统从数据库删除联系人信息

2、顺序图

用户选择业务增加查找修改删除顶层包:用户选择添加返回查找返回修改返回删除返回

五、心得体会

篇12: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分析报告

一、可行性分析报告

基于互联网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在学生成绩的规范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查询方面具有较大的实用意义,提高了信息的开放性和快速性。使学生信息更加系统化,信息更加精确化。使管理人员管理更加方便,能够改动部分信息,最大化的满足工作的需求。

1.系统简述:

 目标系统的名称: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用户名称:XXXX大学 学生成绩信息管理系统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是整个学校工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

篇13: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需求分析说明书

关键词:数据链接,粘贴链接,小型数据库

1 引言

为了对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学生学习情况作出科学的定量评价, 学生成绩在汇总以后要进行学分计算、正态分布分析以及制作不同报表等, 这需要花费教师大量宝贵的时间。借助电子表格Excel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 进行学生成绩管理, 可以使学生成绩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自动化, 减轻教师的重复工作量, 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2 建立工作薄

2.1 新建“学生成绩统计与分析”工作薄

新建“学生成绩统计与分析”工作薄, 依次建立成绩输入表、统计表、试卷分析、系学生成绩单和学生成绩单。如图1所示。

2.2建立表格数据链接

选择“成绩输入表”表格数据, 【复制】→【选择性粘贴】→【粘贴链接】至“统计表”、“系学生成绩单”、“学生成绩单”表格相应单元格, 建立“成绩输入表”表格与“统计表”、“系学生成绩单”、“学生成绩单”表格之间数据链接。

在完成数据链接后, 空白的链接数据单元格显示“0”, 单击【工具】→【选项】, 取掉【零值】对话框【对号】可以消除公式单元格中显示的“0”。

2.3 建立成绩统计分析图表

根据成绩统计需要, 在统计表格中输入函数公式, 计算出不同的分析数据, 然后根据分析数据创建成绩分布直方图表。如图2所示。

2.4学生成绩中“优秀”与“不及格”情况提示

在“系学生成绩单”表格“总成绩”单元格中单击鼠标右键, 执行【设置单元格格式】→【数字】→【自定义】命令, 在类型对话框中输入“[红色][<=59.499]G/通用格式;[蓝色][>89.5]G/通用格式;[黑色]G/通用格式”, 单击【确定】。当学生成绩小于5 9.4 9 9时, 以红色数字显示报警;当学生成绩大于85时, 以蓝色数字显示;其它以黑色数字显示。这样使老师对学生成绩中的“优秀”与“不及格”情况一目了然。

2.5 利用函数功能计算学分

根据学分计算办法, 不同课程学分不同。例如:物理3个学分, 低于60分不计学分, 大于等于60小于65分计“3*1”个学分, 大于等于65小于70计“3*1.5”个学分, 大于等于70小于75计“3*2”个学分, 大于等于75小于80计“3*2.5”个学分, 大于等于80小于85计“3*3”个学分, 大于等于85小于90计“3*3.5”个学分, 大于等于90计“3*4”个学分。因此在“系学生成绩单”表格“学分”单元格输入公式“=IF (H6="", "", IF (H6<=59.499, "", IF (H6<=69.499, $K$3*1.5, IF (H6<=74.499, $K$3*2, IF (H6<=79.499, $K$3*2.5, IF (H6<=84.499, $K$3*3, IF (H6<=89.499, $K$3*3.5, $K$3*4) ) ) ) ) ) ) ) ”可以根据总成绩自动计算出学分。

2.6 软件调试

在“成绩输入表”表格输入数据, “统计表”、“系学生成绩单”、“学生成绩单”表格数据同步更新。若发生成绩错误, 修改起来特别方便。在【选择性粘贴】→【粘贴链接】数据时, 应特别注意单元格数据的对应, 以免发生单元格错位导致严重的数据错误。

执行【编辑】→【链接】→【启动提示】命令, 选择“不显示警告, 但更新链接”, 单击【确定】。这样可以取消每次启动Excel软件时自动弹出的数据链接是否更新选项对话框。

2.7 保护工作表

为防止系统使用过程中误操作修改系统内容和格式, 需要对表格中水表表数以外的数据进行保护。选择需要保护的单元格, 点击鼠标右键, 执行【设置单元格格式】→【保护】→【锁定】命令, 对不需要保护的单元格则在【保护】对话框中取消【锁定】和【隐藏】选项。然后执行【工具】→【保护】→【保护工作表】命令, 选中要保护的选项, 最后输入密码确认。这样, 如果发生误操作, 系统拒绝执行, 从而保证了系统结构和数据安全。

3 结束语

应用上述方法, 无要专门学习复杂的数据库知识, 即可在普遍应用的Excel界面开发工资管理、学生成绩管理、小区水电费管理和实验数据分析、工程预决算等小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随时根据工作需要扩展系统功能, 轻松实现专业软件才具有的数据自动交换与处理功能。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委会.轻松玩转Excel电子表格与数据管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2;

[2]Excel研究组.Excel2007函数与公式应用大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3;

篇14: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需求分析说明书

摘 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大学的核心任务,高水平的教学管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指标有很多,其中课程考试成绩是最常用、最普遍和最有效的指标之一。本文探索建立大学生成绩“分析—反馈”机制,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深度分析,将分析结果反馈至教学管理部门,从而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管理精细化水平。

关键词:课程考试;教学管理;课程建设

一、构建学生成绩“分析—反馈”机制

学生成绩“分析—反馈”机制由宏观课程体系、微观课程间相互依赖性、课程设置结构三个部分,以及分析、反馈两个环节组成。

1. 宏观课程体系

学生的成绩分布因其学习专业的不同,课程知识结构、教学要求、培养目标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本文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将课程体系进行分类,分析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选修类课程、集中实践课程四类课程的不及格情况,以便了解哪类课程学生较易掌握,哪类课程学生较难掌握。对于学生较难掌握的课程,任课老师根据反馈结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完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分析原因,为学生后续学习找准方向。教学管理部门加大较难掌握课程的建设支持力度,配备优秀教师,增加辅导环节,促使学生学习事半功倍。

2. 课程间相关依赖性

课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在日常教学中会发现,一些课程成绩不高的学生,另外一些课程的成绩也不会很高。对其他课程有影响的课程,学校应加强该类课程的建设投入,提高教学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将起到关键作用。

3. 课程设置结构

教学管理部门根据相关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按一定比例和逻辑关系将课程安排在不同的学年向学生开设。但在现实中,存在有些学年学生课程难度较高,有些学年学生课程难度较低的情况。通过对不同学年学生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教学管理部门可根据各学年课程的难易程度并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对教学安排、学时分配等进行调整,从而优化课程设置结构。

二、学生成绩“分析—反馈”案例分析

下面,我们以某校计算机专业为例,探索如何建立成绩“分析—反馈”机制,挖掘隐藏在学生成绩背后的有价值信息,促进教学的精细化管理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1. 宏观课程体系分析

课程考试平均成绩可反映出学生整体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如果课程的平均成绩较高,表明学生整体对该门课程内容的掌握较为理想;如果课程的平均成绩较低,表明学生整体对该门课程内容的掌握不够理想。学生成绩的标准差反映了学生个体对课程内容掌握的差异程度。如果标准差较小,表明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程度的差异较小;如果标准差较大,表明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程度的差异较大。

根据学生平均成绩及标准差进行聚类分析,可将课程体系中相似程度高的课程聚为一类,把相似程度低的课程区分开来,找出难度较高、较低的课程,进而对整个课程体系有一个更全面深入的认识。本文以学生的平均成绩及其标准差作为两个变量,应用SPSS软件中两步聚类方法对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课程进行了聚类分析,聚类结果如下表1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一类课程平均成绩较高,标准差较低,说明学生对该类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较好,课程相对较为容易。该类课程以体育、实验课程为主。第三类课程平均成绩较低,标准差较高,说明学生对该类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较低,课程难度较高。该类课程全部为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包括信号与系统、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数理逻辑、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微机接口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离散数学、电路与电子学、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编译原理。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和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加强这类课程的建设和学习辅导。

2. 课程间相关依赖性分析

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课程成绩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可以找到影响其他课程成绩的一些关键课程。

(1)基础课程对专业主干课程的影响

本文以专业主干课程中的信号与系统、电路与电子学、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微机接口技术为例,分析基础课程的学习是否会对这些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产生影响。为了筛选出影响专业主干课程学习成绩的公共基础课程,我们采用向前回归方法进行多元回归统计分析,设定的显著性水平α=0.05,得出相关课程的多元回归方程式为:

信号与系统:y1=19.645+0.214x5+0.253x9+ 0.212x2

电路与电子学:y2=6.253+0.256x5+0.215x7+ 0.187x9+0.247x2

计算机组成原理:y3=-22.879+0.334x2+ 0.672x8+0.241x7

数据结构与算法:y4=8.216+0.389x2+ 0.276x9+0.219x1

微机接口技术:y5=-20.007+0.723x8+0.398x2

其中,x1为程序设计基础,x2为大学物理,x5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x7为离散数学,x8为模糊数学,x9为数理逻辑。

从上述多元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程序设计基础、大学物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模糊数学、数理逻辑对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成绩具有显著影响。

(2)专业主干课程对专业课程的影响

本文以专业课程中的人工智能、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为例,分析学生的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情况是否对其专业课程的学习有影响。为了筛选出影响专业课程学习成绩的专业主干课程,我们采用向前回归方法,设定的显著性水平α=0.05,得出相关课程的多元回归方程式为:

人工智能:y6=33.265+0.207x17+0.254x12+ 0.160x13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y7=36.763+0.198x11+ 0.192x12+0.187x15endprint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y8=6.169+0.345x14+ 0.250x15+0.215x18+0.150x12

其中,x11为电路与电子学,x12为计算机网络原理,x13为计算机系统结构,x14为计算机组成原理,x15为数据结构与算法,x17为微机接口技术,x18为信号与系统。

从上述回归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电路与电子学、计算机网络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微机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等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成绩对专业课学习成绩有着显著的影响。

3. 课程设置结构分析

本文对计算机专业学生从大一至大三3个学年的不及格率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不及格率呈现逐步提高的趋势,大三不及格率最高,大二次之,大一最低。前述分析已找到了较难掌握和较为关键的课程,结合不及格率的变化趋势,在课程设置上,教学管理部门可合理地对难度较大、较关键课程进行调整,以优化课程设置结构,避免这些课程在某一学年扎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三、实施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1. 建立系统的学生成绩监测体系

成绩分析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具有指导和反馈作用。在纵向上,通过对同一学院几届学生成绩的比较,了解该学院学生成绩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在横向上,通过对不同学院同一课程的成绩分析比较,可比较不同学院之间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成绩较差的学院予以重点关注,及时采取措施。学校应将成绩分析作为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建立长期、系统的成绩分析反馈体系,实时追踪学生的学习成绩,定期反馈给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反馈给各专业、反馈给授课教师。

2. 根据学习成绩分析反馈结果开展课程建设

(1)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载体,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必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科课程体系,只有各类课程合理、协调建设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合理处理不同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设置是优化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保证课程整体功能的重要条件。[1]通过学生成绩的统计分析,了解各类型课程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各类课程之间的联系,可以为调整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科课程体系提供重要信息。

(2)分类指导课程建设

各专业在学科门类特点、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故在课程建设中应该根据各专业的特点进行分类指导。比如计算机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难度较高,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影响较大,在课程建设中应该更加注重专业主干课程的建设,并加强该类课程的学习辅导。

(3)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建设

通过成绩分析,可知哪些课程学生容易掌握,哪些课程不容易掌握。集中资源有针对性地建设学习难度较高、较关键的课程,可以更快、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难度较大,它们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也有重要影响,因此加强这类课程建设至关重要。为此,西安交通大学建立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责任教授制度。责任教授全面负责课程及相应实验的建设,并承担不得低于该课程一定学时的授课任务。计算机专业以培养厚基础、强实践、重实践、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为目标,借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EECS学科课程体系,打造符合学院实际情况的学科基础课程平台。通过该系列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对本学科的核心理论知识有了扎实的理解,对今后技术发展的方向有了清楚的认识,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马岱,史巧硕,吴敬松.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课程体系量化评价模式研究[J]. 中国大学教学,2009(9).

篇15: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需求分析说明书

1.分析程序的功能要求,划分程序功能模块。

2.画出系统流程图。

一、题目: 学生成绩管理分析系统 3.代码的编写。定义类和各个功能函数。

4.程序的功能调试。

二、目的与要求 5.完成系统总结报告以及使用说明书。

1.目的:

六、进度安排

1)巩固C++基础知识;此次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或两周,分四个阶段完成:

2)能够运用面向对象方法进行类的设计; 1.分析设计阶段。指导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钻研问题,明确设计要

3)锻炼学生编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求,找出实现方法,按照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这几个步骤进行。2.编码调试阶段:根据设计分析方案设计类并编写代码,然后调试该代码,实

2.要求现课题要求的功能。3.总结报告阶段:总结设计工作,写出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学生写出需求分析、基本要求: 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的步骤和内容。

1)按照软件开发流程进行开发 4.考核阶段。

2)类的设计合理;包括类的继承多态等;

3)模块划分清晰合理;

七、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或课程设计总结

4)实用性好。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创新要求:

在基本要求达到后,可进行创新设计,比如系统用户功能控制,对管理员级和一总结报告包括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详细写出编程步骤)、测试的步般级别的用户系统功能操作不同。骤和内容、课程设计总结、参考资料等,不符合以上要求者,则本次设计以不及格记。

三、信息描述

八、参考资料1.《C++程序设计》.郑莉.清华大学出版社 有关该系统基本信息的描述,如:学号、姓名、系别、班级和所选科目及各科成绩2.《C++编程思想》.Bruce Eckel [刘宗田].机械工业出版社等。3.《C++ Primer》中文版.Lippman[潘爱民].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4.《Effective C++中文版》Scott Meyers[侯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四、功能描述

1.学生基本信息及成绩所选科目成绩的录入修改和删除。

2.基本信息的查询(分系、班级;分科目)。

3.对每系或每班各科成绩进行分析(即求单科平均成绩、及格率和优秀率);

4.对所开课程的成绩分析(求其平均成绩,最高分和最低分);

5.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排名(单科按系别或班级进行排名,对每一个班级,同一

上一篇:研究生金融工程复习题下一篇:统一通信的“失败”不能全部归咎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