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厨记作文

2024-04-23

下厨记作文(精选17篇)

篇1:下厨记作文

今天老师要我们回家后体验一下做菜的感觉,并且写作文。要知道,我可是厨房小能手,终于到了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我回家后先从冰箱里拿出了韭菜,鸡蛋。你肯定已经知道我要做的菜了,没错,就是韭菜炒鸡蛋。我先往锅子里放了一小块猪油,等到油热了,拿起一个鸡蛋往锅沿上一磕,鸡蛋跳进了锅子里,油噼里啪啦四处乱溅,我把火关小一点,生怕油溅到我手上,然后趁着这个时间赶紧把韭菜洗干净,再把它切成一截一截的,把鸡蛋炒碎后就把韭菜放进去,多翻炒几遍,我又用瓢装了一些水放进去,盖上锅盖。闷上几分钟,韭菜鸡蛋就做好了。

洗完锅子以后,我又从冰箱里拿出了莴笋,我先洗干净莴笋,然后把莴笋切成一段一段的,放在旁边准备好,再朝锅子里倒了一些植物油,打开中火把油给烧热,再往里面放莴笋,翻炒一会儿,我小心翼翼地向里面放盐,生怕做出来的菜会特别地咸,我继续翻炒,直到炒熟就可以装盘了。

我还想做个小菜,妈妈同意了,我从冰箱里拿出了两个鸡蛋,有一个居然是绿色的,我和我的姐姐都惊呆了,“那个鸡蛋肯定是抹茶味的。”姐姐开玩笑地说。我先把那两个蛋打开放进一个碗里搅拌一下,放些盐进去,再放些水,搅拌一下,放进微波炉里微波1分半钟就完成了。

今天我做了韭菜炒鸡蛋―――“黄中有绿”,“碧水青山”――莴笋蒸蛋。我可真有成就感,真开心。

篇2:下厨记作文

我打开冰箱门,眼睛一亮,发现里面装着好多东东,青菜、火腿肠、莴笋、牛肉……真是应有尽有。

我把洗干净的油菜切好,盛在盆子里,再把锅搁在炉子上,然后再锅里倒一点油,接着就迫不及待地把油菜倒进了锅里。只听见“沙”的一声,一股热气迎面扑来,把我吓了一大跳。我抓了一大把盐撒在锅里,用铲子一翻,就盖上了锅盖。这时,我想:我做的这菜一定很好吃吧!我想象着,还一边舔了舔嘴。过了一阵子,从锅盖缝隙里“吱吱”地冒出热起来,我急忙掀起锅盖,一阵生油味扑鼻而来,我连忙加了一点味精,把菜油盛到碗里,一尝,咸淡味道刚好合适,就是有股生油味。噢,我想起来,妈妈以前好像说过要等油熬到没有泡沫的时候才能放菜,可我,太性急了,我真后悔!

然后,我把妈妈在外面买好的牛肉放进微波炉里,定了一分钟时间。“叮”一声,牛肉终于好了,我小心翼翼地端出微波炉,这时,我闻到了阵阵清香。我的手不由地伸向一片牛肉,喂到了嘴边……

……

篇3:下厨记作文

讲完了第一单元写人的记叙文, 我准备让学生写一篇文章。想起以往的作文课, 这次决心改革一下, 进行大胆尝试。我抓住七年级新生的特点:到新学校, 对什么都好奇, 尤其是新同学、新老师, 又加上经过了这几个月的相处, 应该印象深刻, 有东西可写。

“叮铃铃”我踏着上课的铃声跨入了教室。“同学们,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一听说要做游戏而不是写他们头疼的作文, 一个个原本不正的身体一下子就坐直了, 都兴趣盎然地望着我, 等着下文。“进入中学已好几个月了, 大家朝夕相处, 彼此已很熟悉, 下面有请各位先描述一下班里给你印象最深的同学或老师, 然后让我们大家猜一猜。如果猜对了, 请用热烈的掌声予以肯定和赞扬;如果猜得不对, 也是一次不错的锻炼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机会。”刚说完, 下面的学生就跃跃欲试, 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 非常活跃。我不失时机地引导:“所谓‘好头脑不如烂笔头’。大家不妨把好的构思、精彩的句子写下来, 等会站起来可作参考, 岂不省事!”经我这样一提醒, 很多学生拿起笔写了起来。十五分钟左右, 就有学生举手。时间之快, 令我兴奋不已。要知道, 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对于我们这样一所农村中学, 招收的大都是一些村小的学生。家庭经济基础薄、父母文化层次低、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质量不高使得这些学生的各个方面都亟待提高, 尤其是语文。由于缺少必要的语文系统训练, 他们的知识储备少, 眼界窄, 方言重, 一篇习作最少要半天时间才能完成, 且好作文寥寥无几。

想不到这只是个开头, 更让人惊喜的事还在后头。你听, 平时少言寡语的王妍说:“今天向你们介绍一下我的同学。首先, 她是个女生;第二, 她这个人贼漂亮。我的这位同学成绩虽然不是很好, 但人家上课还是蛮专心的 (除了副科) , 至于她有没有听进去, 我可就不知道了。是老师提问的时间了, 我眼一瞅, 咦, 这人呢?我用那双不可透视的眼睛 (因为戴着眼镜) 前前后后, 左左右右, 上上下下找了一遍, 呵, 好家伙, 这人跑到桌肚子里呢!悲啊 (请注意:我是替她悲的) !提问结束了, 那家伙又抬起了头, 继续听讲。‘铃……’令人沉醉的下课铃声响了起来, 我们以平静的神情目送老师出门。‘老师走了!’不知谁高喊了一句, 教室里立刻变成了狂欢俱乐部。我的同学立马拉了一群人 (当然, 这也包括我) 聊天。但见这位海阔天空, 越说情绪越高涨, 拍桌子摔板凳, 说得我们捧腹大笑, 声泪俱下, 直至不能动了。此时, 我怀疑这位前世是不是搞笑专家, 但或许是心理学家, 因为她让我们那‘累’了一节课的麻木的神经得到了很好的放松。这时, 我们这些人中不知又有谁起哄:‘嘿, 来几首songs吧!’并且给了她一个眼神, 这位仁兄也不客气, 也不谦虚, 说:‘要听什么自己点, 我一定唱给你听!’于是, 我们就你一言我一语地点了起来。放学了, 同学们一窝蜂冲出教室, 可这位不知是舍不得我还是咋地, 握着我的手说:‘我走了, 我真的走了, 走了哦, 不要想我哦!’我已热泪盈眶 (当然是用水抹在眼上的) 说:‘走吧, 我不会想你的, 再见!’然后, 她扑哧一笑, 说:‘你这个没良心的, 给我走着瞧!’……你们猜猜她是谁?”“是包倩玉!”同学们高喊, 同时“哗……”一阵掌声。接着举手的是漂亮文静的乔玉婷:“我介绍的这人, 也是位女生, 可她性格暴躁, 从不害怕男生的高大, 反而会在课间追打男生。她也知道这不是男生怕她, 可她就是有一种‘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有一次, 男生用桌子挤她, 她将桌子扔得老远, 四周传来一阵惊叹。班主任知道后批评她不该如此粗暴, 应该温柔一点。她追问:‘为什么?’老师回答:‘因为你是女生。’她反问:‘男女有别吗?’一脸凛然。她有一副超大嗓音, 谁若是惹了她, 恐怕你那耳朵就要遭到‘狮吼功’的攻击了。……她也不总这么坚强, 也有流眼泪的时候。有一次, 校长说本班很乱。有人说其中有她, 可事实上她没有喊, 老班并不理解, 根本不听辩解。两节课的罚站, 站得她头晕眼花, 可此时的她, 心中只有一个字:怒。她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委屈的泪水犹如夏日的雨水, 哗哗地流了下来。”“是谁呢?”大家先是一阵茫然, 既而恍然大悟:“乔玉婷!她写的是自己!”教室里又响起了一阵掌声, 还夹杂着会心的笑声。大家受此热情感染, 一个个争先恐后, 把手举得高高的, 嘴里喊着:“我, 我, 老师下面我来说!”有介绍贪玩的施程, 有介绍酷爱体育的章子建, 有介绍热爱集体的茆永, 还有的介绍乐观搞笑的张飞……都能描绘得形神兼备, 突出人物的个性。而且, 经过课堂上这样一描述, 同学之间发现了平时不易觉察的优点, 被描述的学生也深受鼓舞。我抓住这样大好时机, 对学生又进行了一次思想道德教育, 教育他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多反省反省自身, 这样“取长补短”, 才有进步。

篇4:小公主下厨记

昨天,我和妈妈一起逛街,由于午餐吃得晚,所以,我没有按时吃晚饭,到了晚上8点肚子开始咕咕叫。我突然想吃妈妈做的刀削面,就去央求妈妈给我煮碗刀削面,可妈妈却说:“玩了一天,我累了,你自已动手做。”

无奈之下,我只好穿上围裙,下了厨房。妈妈在一旁指导着我。我有条不紊地找出和面用的各种器具,把面粉倒盆里,就在我将要把水倒进面粉里时,妈妈猛然制止了我:“娃娃,这是糯米面,不是麦子面粉,要用麦子面粉做。”

我吐了吐舌头,将盆里的面又倒回了袋子里,翻箱倒柜地找了许久才找到一小袋面粉。我将一半的面粉和水倒入盆中搅拌成糊状,问妈妈:“妈妈,这样行了吧?”

“哦!你加那么多水干嘛?你这是做刀削面吗?要少加水,揉成面团!”

“啊?你怎么不早说?”

“没事。”我安慰自己,“再加点面粉就行了。”我将剩下的面粉倒了一半下去和成面团,终于补救成功。

接下来就是将面团削成条状了。妈妈先削了几条给我做示范,我见妈妈削起来如此轻松,也跃跃欲试。刚才在妈妈手里还轻便、听话的菜刀,怎么在我的手里就变得那么重,那么不听话?我费力的举起菜刀,削下了一条,一瞧,有手指宽。经过多次的尝试,我终于能削出一条条纤细的条状面条了。

我得意极了,不料却被妈妈泼了一盆冷水:“你怎么把它们搅在一起了?这样会粘在一起厚厚的,一点也不好吃。”

但是已经成这样了,没办法了,我只能烧一锅热水,将刀削面放进锅里煮。没多久,一碗香喷喷的刀削面出锅了

我吃着自己亲手做的刀削面,心中感慨万千: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句话真对,以后,我不做小公主了,我要做个勤劳的人。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第二小学

指导老师:周建荣)

篇5:下厨记作文300字

昨天晚上,我和妈妈去逛超市,妈妈给我买了一盒豆腐,打算今天做好吃的肉沫豆腐。

今天放学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从冰箱里拿出了那盒软软的豆腐,我把豆腐拿到切菜板上,用菜刀给它划开。划开了之后,我又用刀把豆腐切成一块一块的,接着从阳台上拔了几根葱,先干净切好备用。接着,我小心翼翼地打开煤气灶,倒入油,等油烧热了,就先把准备好的肉泥倒进锅里,这时锅里发出“呲”的一声,把我吓了一跳。我轻轻地翻炒,生怕油溅到手上来,可是,还是有两滴调皮的小油点溅到我手上来,疼得我“啊啊”地叫起来,在一旁的妈妈哈哈哈地笑了起来,我头上几乎要冒火了!心想:我被烫了你居然还笑,哼!疼归疼,菜还得接着烧,于是我把切好的豆腐倒入锅里,放了盐、生抽、蔬之鲜,轻轻翻炒了一会儿。

过不多久,我把肉沫豆腐盛进盘里,洒上事先准备好的葱花,一盘美味的肉沫豆腐就新鲜出炉啦!

篇6:下厨记作文300字

“出得厅堂,下得厨房”,为成为一位优质的小朋友,我得先下厨房!

“奶奶,奶奶,我要来做菜,做菜!”我激动地叫道,奶奶笑道说:“呵呵,来,你来你来,我旁边洗婉。”我一手握紧了锅柄,一手拿着锅铲,翻来覆去,锅里嫩嫩的青菜被我“腾”了起来。我竖拿着锅铲,试着把长长的一束青菜分割一下,我找准方位,小心翼翼地下去,生怕油爆上来。再倒入一点点油,离远点离远点,注意千万要注意,小心油爆上来。

炒了一番后,我使劲地抬着沉重的铁锅,用上吃奶的劲儿,一二----三,在空中保持平衡了,我再让奶奶帮我拿了一个盘,然后把菜轻轻地推入盘中,最后,搬着菜盘上餐桌,我感到了莫大的`成就感,一定要把这盘小青菜吃完,不然对不起自己的烧出的美味。爸爸妈妈都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篇7:第一次下厨记作文

妈妈每次做番茄炒蛋,我都会凑上前去细致观察, 并将每一步都牢记于心。有时上书店看书也不忘留意一下 番茄炒蛋的不同做法。偶遇新法,必用本子记下,拿回家 来,让妈妈照着实践一次,自己则站在一旁留心观看……

当理论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便很想亲自下厨操作一次。

机会终于来了,那个星期天,妈妈有事外出,给 了我钱,让我自行解决午饭问题,我高兴极了。九点一 过,便兴冲冲地动开了手。首先将番茄泡入开水中,使 其皮和肉分离,除去皮,再切成大小相等的小块块。然后,取碗打开两个鸡蛋,倒入几滴白醋,一点白糖一小 勺盐,将蛋液打成泡状。接着打开电磁炉,将倒好油的 锅放上加热。等油热至六七成便倒入打好的蛋液,很快 就见鸡蛋和油亲密地拥抱在了一起,并立刻鼓起了一个个嫩黄色的小泡泡。不等蛋液完全鼓起,我又迅速将番 茄块倒入锅中,拿铲子翻炒几下。很快就见番茄块和鸡 蛋融到一起去了。瞧,它们高兴地翻着跟斗,相互友好 地牵着手。见此情景,我连忙奖励它们一小勺黄酒和酱 油,立刻色香味更佳了!为防铁锅“私吞”,又加了点水,稍稍搅拌后,盖上锅盖。等锅盖冒气,再次掀开时, 整个厨房便溢满了浓浓的香味。而锅中的番茄鸡蛋也完全 “融合”好了。瞧,红艳艳的番茄和黄亮亮的鸡蛋块,相 互辉映,着实诱人,顿时,让人食欲大增,我激动地连忙 夹起一块放入口中,“哇,酥软相济,满口溢香,美味极 了!”我禁不住一口连一口地品味开来……

啊,生活当中其实处处蕴藏着美!只要我们有心去实 践,用心去体验,就一定能充分感受生活赋予我们的.乐趣。

篇8:下厨记作文

关键词:树叶,体验,引领,深刻

我比较喜欢写,也就十分重视写作教学,所以自认为写作指导是很到位的。后来受到教研员的启发,才发现原来自己的作文教学根本不叫教学,应该叫开“两会”——开头是表扬会,结尾是批评会。在学生的作文中,我只是当了一个裁判,一个法官而已,可学生需要的是教练呀!

光知道不应该那样做,却不知道应该怎样做,实在是太痛苦了。幸好,在“国培”的“送教下乡”活动中,我听到了县里初中一位语文教师的作文指导课。这堂课带给我的不只是耳目一新,更有醍醐灌顶之感。

按照教研室的布置,主题是作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这位教师没有用什么“给作文穿一件漂亮的外衣”等标题来命名自己的课,而是独辟蹊径,用“一片树叶”作为标题。

在整堂课的构思中这片树叶是教学的切入点。进教室时教师手握一片树叶,导入语是把作文比喻成一棵树,把语言比喻成树叶,紧接着就让学生来说自己与手中树叶的缘分。到此,这堂作文教学课顺利进入了教师预设的情境,课堂气氛十分轻松。然后教师用了一段颇有文采的话来形容自己与落叶相遇的美好。我相信听教师那么煽情的话,学生和我一样都想知道到底是怎样不平凡的一个经历。

这个成功的悬念,把学生的胃口吊起了,这正是树叶作为切入点的使命,接着是以落叶为对象的写作训练。

白板上显示了一段话:“那天清晨,我走在上班的路上,突然从树上落下来一片树叶,碰到我的肩膀,落到了地上。我把它拾了起来。”

学生们看到这段话时纷纷笑了起来,见此情景,教师故意问:“我这段文字好吗?为什么?”学生们当然能够答出不好和不好的原因——没写出美好来。若是一般教师指导,可能到这个地方就觉得可以了,因为觉得学生有眼光了,可事实是有眼光并不表示能动手。那么我们这位教师怎么来做到真正的引导写作呢?请看下面几个问题:

“什么样的清晨呢?”“那片树叶怎样落下来的呢?”“我是怎样拾起来的?”“拾起来时我想到了什么?”

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提出来的,然后也是学生来回答。问答之后,就开始独立修改。通过展示表明学生们所改的的确丰富多彩。到此,教师还将实践经验总结为方法——围绕主题,追问细节。而后教师又展示自己的下水作文,并向学生讲解自己写作时的心理。可谓有方法的指导,还有兴趣的培养,怎能不让学生受益多多呢?

这只是这堂课的第一个环节。

我相信通过添加修饰语进行描摹的方法,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做到了,但是这位教师能够与前一个环节一脉相承,继续以“一片树叶”为对象进行教学,让“一片树叶”成为整堂课的线索,让作文指导不再支离破碎,这表明教师最终要在片段教学中完成一篇散文的指导。

果不其然,到了第三个环节时,教师让学生再次凝视,用心凝视,并且用抒情化的语言引导学生看、闻、听。此时此刻,整个课堂气氛被教师优美深刻的语言推向高潮,学生们在与树叶的交流中感情也自然凝聚。然后,就是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把自己的思考付诸笔端。

不用说,学生们笔下的树叶不仅仅是一片树叶了,它上升为一种生活,一种精神,一种思想。而教师在学生的习作展示后还不忘进行总结:作文要提高档次,语言表达中,我们还要学会尽量不要“就事论事”,要展开联想和想象,由此及彼。由物想到人,由自然现象想到社会现象。由形象到精神,由外在到内在。

到此,一篇有血有肉,有形象有灵魂的作文就诞生了。无形中学生既明白了具体的描写方法,也明白了怎么抒情,还能明白借物抒情类散文的基本结构,这不能不说教师指导有方啊。

接着,教师还不忘在课本中寻找印证,引导学生在诸如《爸爸的花儿落了》等课文中去体会描写中的抒情议论。最后,教师还不忘巩固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三个方法小试牛刀。这样,一堂课短短四十五分钟,学生的语言居然有了明显地提升。

不过,我更看重的是老师以“一片树叶”为载体,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味生活的意识。

篇9:80 后老公下厨记

家有贤妻,在家里我显然是比较轻松愉快了,但万事总有例外,平时虽说不做事,但保不齐老婆在周末偶尔会发个小嗲,中午赖个小床之类的。人是铁饭是钢, 中午总要吃饭的,可又不想叫外卖,怎么办呢?这时候身为老公也得发扬一下“爱妻”的精神,做一顿好吃的犒劳老婆。

虽然在德国留学多年,练就了一身烧菜的本领,但长久不操练,做出来非但可能没有什么惊喜,还有可能被老婆耻笑。必须搞点既容易做,老婆平时又没机会吃的东西出来。这时,一直丢在角落的意大利面映入眼帘。

意大利面的烧法比较特殊,中国人一般不太会弄,往往一烧就黏成一团, 完全没法入口。

煮意大利面必须先将水烧开,然后将意面投入锅中,同时加入少许盐。煮面最好用不粘锅,否则人就一定要在锅旁不停地搅拌,以防意面变成一坨不明物体。煮面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5 分钟左右,煮好后用冷开水激一下,或是拌点橄榄油,沥干后备用。

煮熟了意面,接下来就是调制酱料。先准备一份肉糜,牛肉、猪肉均可,牛肉最佳;将葱段切碎后与肉糜略微搅拌一下,然后取适量的蘑菇、洋葱,剁碎备用;锅上火加热,倒入橄榄油预热; 当油温合适之后加入少许黄油,待黄油全部融化之后放入洋葱丁翻炒,然后加入肉糜继续翻炒,撒入适量盐和鸡精调味,炒熟之后倒入番茄沙司,最后加入蘑菇丁、少许红酒,用勺子不断搅拌至酱汁略微收干即可。

接下来就按照自己的食量将酱料淋到盘中的意面上。这时老婆早已被酱料的香味给引诱下了床,在桌前拿好了叉子,正襟危坐地盯着这盘色泽鲜亮,又有着浓郁香味的意大利面,迫不及待地开动起来。这样做成的意大利面酱汁鲜美浓郁,面条极富咬劲,老婆吃得大呼过瘾。不过意大利面美则美矣,但对中国人来说不适合常吃,因此下厨之事也就偶尔为之,免除了后续的麻烦,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一道好菜啊 !

篇10:爸爸下厨记作文400字

一大早,爸爸就从菜场里买来了许多菜,有火蹦乱跳的包头鱼、有又肥又大的江蟹、还有又嫩又绿的青菜。爸爸回到家,才9点半,就走进厨房,卷起衣袖,系好围裙,开始洗菜了。爸爸一直开着水龙头洗菜,虽然菜都洗得很干净了,可是浪费了不少水源哦!接着,爸爸开始切菜了,他拿起一把大菜刀,切完这个切那个,最后开始烧菜了,整个厨房被他弄得全是烟雾。过了一会儿,火蹦乱跳的包头鱼、又肥又大的江蟹、又嫩又绿的青菜都成了我们的盘中餐了!我在客厅,就闻到了香味,馋得我直流口水。中午,妈妈回来了。“吃饭啦!”爸爸边说边端出了他忙了一个上午才做好的菜。妈妈吃了一口,觉得太香了,不住地笑了,点着头。

最后,我和妈妈对爸爸今天地表现做了评价:菜烧得不错,可是烧好后厨房很乱,也不帮忙整理,弄得厨房全是碗筷。

篇11:爸爸下厨记作文400字

你可不要以为我爸爸做的菜不可口才不敢“献丑”,其实他做的菜色、香、味俱全,尤其是“清炒虾仁”和“牛肉丝汤”,简直比大酒店的厨师做得还好,尝过的.人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今天又到了我和弟弟最高兴的一天——妈妈的生日。爸爸一大早就进了厨房,接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我和弟弟站在厨房门口,一边伸着脖子看爸爸大显神通,一边不住地咽口水。

只见爸爸一会麻利地切好一盘土豆丝,一会尝尝锅里排骨的咸淡,转眼间各式各样的菜已经做好了大半,经典菜式“清炒虾仁”、“牛肉丝汤”肯定少不了,“红烧排骨”、“清蒸鱼”也是我们的最爱。弟弟实在忍不住了,小手悄悄地伸向一块排骨,爸爸眼疾手快,一下把弟弟的手打开了,我们只好悻悻地离开了厨房。

“孩子们,开饭了!”爸爸的圣旨一下,我和弟弟飞快地来到餐桌前坐好,眼睛紧盯着桌上的一道道美味,手里紧攥着筷子,心里盘算着先吃哪个菜好,“哎呀,今天可是妈妈的生日啊,我怎么只知道吃。”我向弟弟使了个眼色,弟弟一下明白了我的意思,我俩站起来一起说:“妈妈生日快乐!”说完,我切了一块大大的蛋糕,放在妈妈面前,妈妈笑着说:“好孩子,你们的心意我收到了。吃爸爸做的饭可不容易,咱们开动吧!”善解人意的妈妈话音未落,我跟弟弟就像饿狼一样扑向了餐桌。

篇12:下厨记作文

因为爸爸不做家务事还真多次和妈妈拌嘴。不过妈妈骂人时,爸爸总是用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做糖那么难的事情我都会做,要不是忙,我的家务活保证做得比你好多了。

一次,妈妈又督促爸爸做家务,爸爸又拿起他的经典武器。一向以嘴硬出名的妈妈语气却出奇的温和:“其实做好饭菜也难,要是你做的饭菜比得上我,你忙时,我天天帮你做糖,家务事最多也不让你插手!”妈妈明明是用的激将法,不想爸爸却来了兴趣,“怎么证明我做的比你的好?”这还不容易,让孩子们吃,孩子们评就是。“好!我做糖的,做饭菜肯定和糖一样甜。”爸爸信心满满,放下宝贝手机屁颠屁颠的进了厨房。妈妈望着她那高兴的样子,在捂嘴窃笑,我和妹妹有点莫名其妙。

“不会做饭菜?看我的拿手好艺。”爸爸还哼着自己才听懂的歌曲,在叮叮咚咚大干一场。

“婷婷,快来给爸爸择菜。”“不是一个人干才更显得你有水平吗?”我不想帮忙,找理由推脱。“莫非你不想提前分享成功的喜悦,不想学习我的厨艺?真正的好孩子要爱劳动!”不爱家务的爸爸教训起我要爱劳动。妈妈对我使眼色,我不明妈妈的意思,只好进了厨房。

爸爸在切肉丝,那动作好像是程序控制了的机器人,僵硬滑稽。我刚想笑,爸爸侧过头,嘴巴凑近我的耳朵,悄悄地说:“好女儿帮帮爸爸,其实我根本不会做菜,你来当师傅,我们做好了,堵住你妈妈那婆婆嘴。”说完使劲对我做鬼脸。“可是我不会做什么菜啊。”我如实交代。“唉!只好摸着石头过河了。你出去吧,免得你妈妈说我作弊。记得要说我做的好吃哦!”我如释重负走出了厨房。

厨房里又传来了噗噗嗤嗤的声音,一直安安静静看电视的妈妈再也坐不住了,她打开厨房门,一股浓烟弥漫过来。怎么不开抽油烟机?妈妈责备。“忘了。”只听见隆隆的抽油烟机声音响了起来。

“婷婷,快来欣赏你爸爸的厨艺。”妈妈一边笑一边喊。

我再次走进厨房,油烟还未排尽,呛人!不舒服,我赶紧捂住嘴巴。只见爸爸弯着腰,左手拿碗,右手拿勺,双脚摆成八字形,勺子不停的乱铲,人被呛得不时咳嗽。看着老爸滑稽的样子,我笑了起来。“还要评判不?”妈妈捂住嘴巴笑着说。“不尝味道怎么知道不行呢,你们先出去,弄好了再来。”爸爸一脸严肃的下起了逐客令。我求之不得,和妈妈离开了烟雾缭绕的厨房。

“大功告成,开饭!开饭喽——”爸爸拖着长音在呼唤。我和妹妹、妈妈三人走进厨房,老爸大半天的劳动成果展现在眼前:西红柿鸡蛋汤,小炒肉,青菜,紫菜汤。“爸爸做的菜不好看。”妹妹斯斯文文,不紧不慢的说。是啊,除了西红柿有点红,还泥糊糊的,其他三个菜都黑乎乎的。完全勾不起食欲。“田田放心,爸爸做的菜味道可好了,像爸爸做的糖一样甜!”看来爸爸还在拉选票。

我小心翼翼地尝了起来,哇!味道怪怪的不说,一个比一个咸,我赶紧喝茶……

“需要裁判宣布成绩不?”妈妈继续调侃。

“当然是色香味俱全啦!”爸爸嘴硬。

“女儿们,宣布吧!”妈妈笑眯眯地催促说。

我看着这激不起半点食欲的菜,又记起爸爸的话,怪声怪气慢慢吞吞的开玩笑:“在这样崇尚创新的伟大时代,肯定是爸爸冠军了!爸爸的菜独一无二,妈妈做出来的会风卷残云,爸爸的可以做古董,升值!”还把“创新”二字拉得长长的,妈妈哈哈大笑起来,爸爸当然也听懂了我的意思,不好意思的呵呵傻笑起来!只有妹妹头不停的转动,看着我们三个一脸的不解。

从这以后,爸爸还真爱起了做家务。更可贵的是,从此他再也不自以为是了。

作者:曹 婷

指导老师:周 筠

篇13:下厨记作文

回过头看看我们的作文课堂, 老师在教材或教参上苦苦寻找能提供给学生的习作资料, 按照教材把作文的要求、难点、写作要点等等都一一罗列出来, 并不厌其烦地强调, 却忽略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忘记学生知识积累的主要来源不是教材, 而是生活。再有甚者, 为了让学生在考试时, 写出高分作文, 不惜牺牲学生的自主思维、语文能力体现的机会, 从开学起每个学生选择几篇各不相同的好作文让学生背熟, 考试时再原封不动地写上去。让学生缺失了感悟生活和捕捉精彩的能力, 他们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也一点点地枯竭。在这种应试教学模式的“摧残”下, 学生一提到作文, 心里就产生畏难、抵触情绪, 从而害怕作文, 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减缓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作文, 原本需要一双智慧的眼睛, 一对灵性的耳朵和一颗善感的心灵。赞可夫曾说:“应打开窗户, 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 映入学生脑海, 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 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作文要先丰富学生的体验, 以体验作文打破封闭式的作文教学模式, 给孩子松绑, 减压, 让他们有充裕的时间亲近自然, 倾听花开的声音, 让他们在愉快的体验中描绘出生命的色彩。

一、在自然中愉快体验

很多家长、教师为了学生的安全, 亲近自然、体验生活被无情剥夺, 只能生活在家与学校两个“笼子”里, 身上增减的衣物是他们感知四季的唯一渠道, 四季自然变化的特点, 都是从书本上获得的, 缺乏真实的体验, 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无从下笔, 部分写出的作文, 所用的词句也是大同小异, 尽管词汇丰盈, 但因没有自己的真实体验, 作文还是显得空洞, 没有生命力。

当秋天来临时, 我带领学生来到八弓镇吉洞村的风雨桥, 寻找秋天的足迹。学生如出笼的小鸟, 欢呼雀跃, 飘落的黄叶、南飞的大雁、流淌的河水……这些看似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变化, 都能引起他们无限的好奇, 他们小心翼翼地捡起感兴趣的落叶夹在笔记本里, 摘下一根枯草, 想想来年的春天, 又将是苍翠欲滴, 感叹小草顽强的生命力等等, 有了这些亲身体验, 学生轻松愉快地写下《秋天来了》《美丽的秋天》《我爱秋》《秋, 一首美丽的诗》《与秋同醉》等一篇篇充满灵性的文章。

二、在观察中轻松体验

光有学生亲身体验还不够, 作文, 还需要一双智慧的眼睛。从五年级开始, 有了场面描写的习作, 相信语文教师都有和我相同的感触, 学生对这类作文更是无所适从, 因为他们缺少参与的体验, 只能凭空想象, 语文能力强的学生能写完整的作文, 可想象往往偏离实际。

于是在我校举行冬季运动会上, 五年级学生拔河比赛时, 我带着我班学生来到场地, 指导学生先观察整个场面 (总) , 再抓住场面中表情、动作最突出一个或两个同学进行细致观察 (分) 。回到教室, 让学生交流自己观察到的镜头, 在交流中相互补充、逐步完善场景, 然后以“总———分——总”的模式来讲述自己观察到的场面。

龙颖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随着裁判的一声哨响, 班上老师向后一推的手势, 五年级的同学们顿时矮了半截, 原本因紧张而失色的小脸, 都涨成一个个红透的苹果;原本纤细的小手, 此时显得那么粗壮有力;再看那一双双很难停下的小脚, 这会儿恨不得像树根一样深深扎入泥土!

平时只能写一小段话的胡永亮同学也能写出一篇完整的作文, 他在作文中写到:五年级的同学们太牛了, 他们个个使出全身力气, 绳子被拉得直直的, 那根吊在正中的红铃铛一会左, 一会右, 随着两班学生的力量摆动。太精彩了!

三、在感受生活中真情体验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要说真话, 说实在话, 说自己的话……”强调的就是作文讲究从“真实”起步。教师应牢固确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的文章就是好文章”的观点。着力指导学生写真人, 叙真事, 抒真情。落实既教“作文”又教“做人”的神圣职责。要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就必须要有真实的情感体验。

上学期, 我做了一次作文尝试, 那是这个班组建了两个月的时候, 我校举行了一场冬季运动会, 运动会的最后一个项目是拔河, 由于场地有一边矮, 很费劲, 我们在争夺一、二名时输了, 学生很不高兴地回到教室, 为了安慰他们, 我也来到教室, 还没到, 被学生拦下, 直到教室里整齐地数着5、4、3、2、1, 我走进教室, 他们唱起了我最喜欢的歌《老师》, 黑板上写着“老师, 您辛苦了!我们爱您!”当唱到“老师啊, 老师, 您像我兄长, 老师啊, 老师, 像老朋友一样……”有好几位女孩流泪了, 善感的我也强忍泪水听他们唱完, 看到他们欲言又止的样子, 我知道一个写作的好机会来了, 于是让学生们把今天的感动写出来, 只要是自己心里所想, 都可以写出来, 我没有具体的要求。

在写这篇作文时, 我没有一点写作提示, 也没提什么要求, 可学生有了最可贵的写作题材——真情实感。所以真实的情感体验胜过任何的生硬指导, 只有真实体验, 才能打开情结, 激发写作欲望。

四、在放飞想象中丰富体验

善于引导学生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纳入到想象情境中来, 这是展开想象的第一步。再进一步, 引导学生将思维再继续延伸, 鼓励他们增添一些不一样的事物, 引导学生把不会思考的想象成会思考的, 把不会说话的想象成会说话的, 把没有情感的想象成有情感的。这时, 学生可能会有许多奇异的想法出来, 虽然有些事物乍一听可能会让人觉得不合理, 但千万不要就此否定学生的想象, 也许学生在其中是有很“合理”的想法的。有时也可以“将错就错”, 让学生努力地为看似不合理的想象设想出一个合理的情境来, 这对想象思维也是一种小小的挑战。

在上学期第七单元的想象作文教学之前, 要求学生事先多读与想象有关的书籍, 想好自己想象的立足点。上课时, 根据教材上的要求, 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第一次交流, 在交流中相互补充, 让各自的想象在更有创意的基础上, 更合理些。接下来学生根据各自的想象编写故事。写完后, 组织学生读自己作文, 可作修改, 也可自我评价。然后用我们所学的评价方法同桌互评, 并写上评语。这次作文效果很不错, 学生们都能围绕自己的立足点, 进行合理想象, 而且非常有创意。

关于想象作文过程中教师对想象的指导, 我们觉得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安排。一方面是结合阅读教学、课外阅读的指导, 安排一些单项练习, 通过指导他们运用一些想象的基本策略方法, 来完成想象实践, 通过对实践的反思、回味、评议, 掌握一些想象的基本方法。另一方面是在综合性想象作文实践中来进行指导, 引导学生在群体想象实践中互相启发、互相评议, 使学生完善自己的想象, 保证想象作文作为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常说想象是作文的翅膀, 没有翅膀, 再美的鸟儿也无法飞翔。所以有了合理的想象, 就给作文注入了新的生命。

篇14:下厨记作文

我把买回的鱼放在栈板上,一刀砍向它的鱼头,哦,怎么这么苦嘞,原来是鱼胆破了,我听奶奶说过:“鱼胆破了的鱼不能吃,否则会有毒。”完了,好好的一条黄花鱼没了。没关系,我还有豆腐和空心菜呢,我想平常奶奶那样把豆腐放在手上,用刀在上面切,不过一会儿,一丁一丁的小豆腐跳下了锅中,我放下酱油和盐,盖上盖子,焖煮了起来。不一会儿,我打开锅盖,一股热气中散发着阵阵豆腐香,好,第一道菜,完成!

现在,要来处理空心菜了,先要折菜叶,平时我可是跟奶奶练过一手的,把娇嫩的叶子一页一页折下来,然后把艮和老老的叶子扔掉。折好了,我把空心菜抓一大把之后扔下去,刚刚还朝气蓬勃的空心菜叶一秒就萎缩成了跟老头子一样,但是颜色变得更绿更好看了,还是老当益壮的哈。

为了填补家人们一天必吃荤的理念,我现场取材,把家里的鸡蛋拿了出来,敲了三个,在碗里打蛋,然后再把它浇到锅中,哇,溅起来了,我的手被溅到了,一哆嗦,碗掉到了锅中,为了救治现场情况,我快速的将碗拿起来,哈哈哈,幸好没弄到蛋。我在蛋上撒了一把盐,一会儿,但就出锅了。

篇15:今天我下厨作文

“你?”老爸推了推眼镜,一脸的不相信,“你能行吗?”

“当然行啦!不要小看我!想当年,我可是……”

“连鸡蛋都打不好的‘高手’!”爸妈几乎异口同声。

……

待我把一脸狐疑的爸妈打发走,时间已经不早了。

我一把抓起围裙,三步并作两步冲进厨房――我的羊肉炖萝卜计划开始喽!这一招,是我从外婆那里学来的,她老人家可是个“神厨”,拿手好菜数不胜数,而且每道菜的火候都能恰到好处,这让我足足吃惊了很久,

小学生作文大全

哼哼……本小姐今天也要来个历史性的飞跃,让他们对我刮目相看!

开工!

我信心百倍的打开了炉子,趁这烧水的当儿,我麻利地抽出菜刀“笃笃笃笃……”下手准而狠,一大块羊肉转眼间便在我的快刀下用了“分身术”――变成了大小不一的肉块。

而我却不给它们一点喘息的机会,几声闷响之后,羊肉们便在滚烫的开水中翻滚了。

当我盛出一盘热乎乎的羊肉时,不禁松了口气。今天还算顺利,没有出什么岔子,应该会很完美的吧!

接下来,我打开了调料柜。这么多调料……我看着那挤得满满当当的柜子,顿时一个头两个大。“上次外婆是怎么说的来着?姜片、花椒、八角、桂皮……唔,还有个什么来着?”忽然,一股淡淡的烟雾打断了我的思绪。哎,油烧好了!算了,豁出去了,先倒进去再说!我慌忙把几样调料一股脑地全倒进锅里,顿时,一阵鞭炮般的辟啪声传来,

篇16:今天我下厨作文

星期天,爸爸和妈妈外出办事去了,临近中午,还没回来,我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只好自己亲自下厨,应该能做好吧,我满怀信心的。首先,我把米淘好用水泡上,过了一会儿,倒进电饭锅里,又把插头插好,看见“煮饭”的显示灯亮了,才放心的离开。大约二十分钟过后吧,显示灯转换为了“保温”,哈哈,饭做好了。我以为生米煮成熟饭肯定没问题,没想到水居然加多了,煮成了粥,但这毕竟是我第一次自己做饭,足够让我开心的了。

接着,我又打了一个鸡蛋,倒在碗里,一不小心就掉在了地上,我只好收拾干净,心想:这下可不能马虎了。我小心翼翼地把鸡蛋打碎后,用筷子搅拌好,然后放在锅里,一会儿,大功告成了。煎得金黄的鸡蛋饼懒洋洋的躺在锅里,我一蹦三尺高,大喊道:“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从这一次做饭中我体会到了,只要有信心,什么事情都能做好的,不妨你也试试看。

篇17:下厨记作文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 我来到龙游县上圩头小学上了一堂作文课。本次习作研讨活动的主题是“将作文教学策划成学生的生活”。我设计了活动作文课《百元大钞有轻功》。设计意图是通过“夹百元大钞”的游戏来引导学生写清楚活动的过程和自己在活动中的真实感受。预设的情境是这样的:教师把钞票放在学生张开的食指和中指之间, 然后大方地对学生说:“夹住了就给你。”随即放手让钞票落下。在设计好的“游戏”中, 除非侥幸, 学生一般是不可能夹住这张钞票的, 因为人的反应速度永远比钞票下落的速度慢。那么, 在游戏中,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细细体察, 把观察、感受、表达三者统一在特定的情境之中, 接着教师揭秘科学原理, 最后指导学生写清楚活动的过程和自己在活动中的真实感受。可以说, 在我的预设里, 这是一堂带有科学色彩的活动课。

【教学过程】

上课一开始, 意外就发生了。

师:下面, 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老师把钞票放在你的食指和中指之间, 等我松开手, 你能夹住钞票, 那这钞票就归你了。想不想试试?

(一学生自告奋勇上台)

师:他能不能夹住这张百元大钞呢?同学们, 让我们拭目以待!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位同学的动作、神态, 关注这张人民币, 看看他到底能不能夹住!

(进行游戏)

师:说说你刚才观察到了什么。

生: (直言不讳) 老师, 你赖皮!你只说“夹住了就给你”, 没有说“开始”就松开手了。廖星原当然夹不住了。

生:老师, 刚才你一直说话, 想分散他的注意力, 你耍赖!

师:我怎么耍赖了?

生:你根本就不想把百元大钞给我们, 所以你是不会让他夹住的!

生:你故意让我们把食指和中指张开, 这两个手指张开, 怎么夹得住人民币呢?你这不是耍我们吗?

师:好, 既然大家不相信我, 那么我们再来一次, 这次你们说“开始”, 老师再松开手, 好不好?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的动作、神态, 看看老师有没有赖皮?

(一学生上台来, 重做游戏。学生一起喊“开始”, 我松开手, 却不料这个学生“夹”住了百元大钞。事实上这个学生求胜心切, 提前收紧了两个手指。)

师:这位同学, 我还没有松开手, 你的两个手指就夹紧了, 不算, 重来!

生 (齐) :夹到了, 怎么就不算?老师, 你真赖皮!

(教师有口难辩)

生:你本来就不会把钱给我们的, 你舍不得的!

……

我的脸窘得实在有点红, 不按正常套路出牌的学生让我措手不及, 我完全蒙了。听课的教师也哄堂大笑, 有的还拿出百元大钞, 开始玩这个游戏。事实证明, 遵守游戏规则的教师无一能夹住百元大钞。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我, 看我如何应对这不期而至的“意外”。

我一边应付着学生的“怀疑”, 一边想着计策……显然, 走“科学揭秘”这条路是行不通了, 学生已经认定我是一个“赖皮老师”了, 按原先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必定会造成“强拧的瓜不甜”的结果。我该如何度过剩下的大半节课时间?如何应对可能来自这群学生的更多意想不到的“考验”?……

课堂上的“意外”着实让我方寸大乱。可是, 回过神来一想, 学生的表现既在意料之外, 又在情理之中。“节外生枝”已是事实, 我要做的是参照预设的教学目标, 找到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契合点, 捕捉动态资源, 改变预期行为, 重构教学过程。《百元大钞有轻功》预设的目标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写清楚活动的过程和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既然“科学揭秘”的活动场景已经不可能出现, 那么要完成教学目标, 只能“另辟蹊径”。“揭穿赖皮老师阴谋”的念头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对!何不顺水推舟, 在全班学生一致认为我是“赖皮老师”的情况下导演一场“揭穿赖皮老师阴谋”的场景呢?虽然“科学揭秘”与“阴谋揭穿”两者的价值取向不同, 可与原先的设计所取得的效果是一样的, 只不过是殊途同归罢了。这堂课我虽然可能完成不了教学任务, 达不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但是能把学生主动探究得到的课程资源积极融入课堂, 这不正是新课程“以学定教”的体现吗?

于是, 镇定之后, 我决定“接招”了, 我要化“被动”为“主动”。在学生一致认为我“赖皮”的情况下, 我干脆由着学生的性子, 放下架子, 以“老师哪里赖皮了?是你们赖皮”回应学生, 制造冲突挑起争辩。这时, 学生的积极性被唤醒, 智慧被点燃, 情感被激发, 畅所欲言, 大胆思考, 乐于表达, 不再游离于教学之外, 而是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接着我又顺水推舟, 承认自己是“赖皮老师”, 围绕“揭穿赖皮老师的阴谋”,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观察、激烈的议论和评价。学生较真的质疑, 伴随着全身心投入的辩驳, 彰显个性的多元化表现。写作就在学生的真实体验中孕育、生成、发展……以下是某个学生的作文片段。

“夹住就给你!”老师一说完, 就把那张百元大钞给松开了。果然不出我所料, 老师果然耍赖了, 她趁廖星原不注意时, 偷偷松开了手, 只见百元大钞飘然落地, 廖星原失望地走下讲台。同学们不服气, 陆陆续续上去试, 一个也没有夹住这张百元大钞!这时, 大家开始猜疑, 是不是老师故意耍我们呢?于是,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起来, 你一言, 我一语, 各有各的想法, 有的说:“老师, 你是不是耍我们啊?”有的说:“老师, 你让我们把手指张得那么开, 刚合拢, 钞票就已经掉到地上了, 怎么夹?”大家议论纷纷。教室里立刻变得乱哄哄的, 大家你一言, 我一语, 顿时让老师变得哑口无言, 不管老师怎么辩解, 同学们的伶牙俐齿都把老师的话给驳回去。老师惊慌起来, 忙说:“老师没有耍赖, 是你们没有听清楚游戏规则。”老师果然像狐狸一样狡猾!同学们更加气愤了:“明明是耍赖, 还不承认!”“我们才不上当呢!”老师抵挡不住大家的“质问”, 只好承认“赖皮”。

真想不到老师也会赖皮!

……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下课的铃声响起, 我只觉得今天这节课是如此的漫长, 作为老师的我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但是, 我又觉得今天这节课是如此的“精彩”, 学生们给我上了一堂生动活泼的课, 兴趣盎然, 课堂气氛宽松、民主、和谐, 学生们即兴而作的作文获得听课教师的满堂喝彩, 我为这意外的收获向可爱的学生们表示感谢。

【教学反思】

课后, 静下心来审视这节课的教学, 我对生态课堂有了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一) 立足“生态”

我所说的“生态”, 指的是学生的基本状态, 包括知识结构状态、学习习惯养成状态、思想状态等。备课时, 只有把“生态”放在课堂学习的首位, 认真分析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 考虑学生的学路, 才能找准新知识学习的切入点;只有认真分析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 才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 把握学习的鼓动点, 明确学生的学路和教师的教路。如果备课教案大多反映出来的是教师的教路, 而不是学生的学路, 那么这样的教案就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会严重制约学生的发展。

反思自己, 在备课的时候, 根本没去考虑学生是怎样想的。在预设课堂的时候, 我只是一味地考虑如何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 自己应该怎么做, 如何把游戏完成得出色一点, 如何让学生写出有质量的作文, 却丝毫不曾从学生角度去考虑。那么, 课堂上出现这样的“尴尬”不正是备课时“无视生态”导致的后果吗?

回想这节课, 我明白了——“生态课堂”, 应立足“生态”。

(二) 把脉“动态”

我所说的“动态”, 指的是课堂中不可预知的动态资源, 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人, 课堂教学必定孕育着“多变性”。因此, 课堂上, 教师不能受限于教案, 拘泥死板, 要“眼中有学生”, 及时捕捉学习进程中的“动态资源”并快速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 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 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回顾这节课, 原先设计的教学内容是把活动过程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但如果没有这几个学生的“一再怀疑”, 那么这堂作文课所呈现的东西一定不是这样的。学生可能会写活动过程和真相揭秘前后的真实感受, 那课堂当然是另一番景象, 是按教师预先设计的构想课堂。当课堂上出现了“意外”, 这时如果还是按照原先设计的教案进行的话, 那么, 显然违背了“以人为本, 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回想这节课, 我明白了——“生态课堂”, 需把脉“动态”。

(三) 提升“状态”

我所理解的“状态”, 指的是对话情境的创设与教学氛围的营造。“生态课堂”一个很重要的标志, 便是课堂所呈现出来的一种和谐流畅、自然对接的状态。

课堂上我之所以能“化险为夷”, 主要是营造了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生态环境”, 这应该是学生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前提条件。我从“尊严的神坛”上走下来, 变身为“赖皮鬼”, 与学生平等对话, 甚至成了“打击的对象”, 这显然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情感投入的程度、注意力集中的程度都大大地提高, 高涨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促使学生保持内在的学习兴趣和需要。我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 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 提升能力, 感受成功的愉悦。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 让“知识课堂状态”向“生命课堂状态”的转变成为可能。

回想这节课, 我明白了——“生态课堂”, 须提升“状态”。

上一篇:去星海公园扫墓三年级作文下一篇:给客户发的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