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长白山生物资源开发创新问题的思考

2024-05-21

对长白山生物资源开发创新问题的思考(通用3篇)

篇1:对长白山生物资源开发创新问题的思考

对长白山生物资源开发创新问题的思考

长白山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孕育着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利用丰富的长白山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走政府统筹规划、开发技术创新体系、贸工农一体化、产学研相结合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的产业化之路.

作 者:刘志明 金华 作者单位: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吉林,延吉,133001刊 名:农业与技术英文刊名:AGRICULTURE & TECHNOLOGY年,卷(期):29(5)分类号:P968关键词:生物资源 开发 创新 长白山

篇2:对长白山生物资源开发创新问题的思考

一、我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格局基本形成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产业化经营步

伐,目前,全县已基本形成以畜牧、薯类、蔬菜、林果、水产、种子和天然药物为主导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格局。2005年,全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产值达***亿元,其中,畜牧产值达**亿元,薯类产值达**亿元,蔬菜产值达**亿元,林果产值达**亿元。

(二)产品开发企业时有进入

通过落实优惠政策,优化引资环境,吸引了一批客商落户会泽投资办厂,同时,也集聚了大量民间资本注入生物资源产品开发行列,并形成一定规模。黑龙江鲟龙有限责任公司在**镇投资300万元进行水产养殖,2008年后,公司将每年上市商品鱼700吨,种苗500万尾,产值超过1500万元;**畜牧养殖加工有限公司在者海镇拖茨村投资300万元建设了**黑山羊选育扩繁基地,并在县城筹建畜产品交易及加工市场,每年可实现产值500多万元。

(三)产业化经营环境进一步优化

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畜牧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薯类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蔬菜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林果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种子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水产产业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为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县内生物资源开发产业重点乡(镇)基本建立了信息服务网络,各种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应运而生,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壮大,为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化经营创造了条件。

(四)品牌战略稳步推进

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及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产品质量监测为重点,加强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目前,全县共认定无公害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产品基地4个,认证国家无公害农产品3个,乐业辣椒和脱毒马铃薯种薯基地已被列为国家标准化示范基地,正积极申报认定**、**、**、**四个乡(镇)三万亩商品蔬菜基地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申报认证娜姑弯葱、甜脆玉米、青花、花椰菜、莲花白等五种产品为无公害农产品和马铃薯为绿色食品。

二、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仍然落后。我县虽然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基础设施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与生物资源开发配套的水利、电力、交通、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仍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制约着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发展。

(二)产业化程度低。我县虽然出现了部分生物资源开发企业,但从总体上看,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带动能力弱,加工比重小,精深加工则更少,基本上处于原料销售、粗加工阶段,对原料的加工远未形成规模,这与原材料的大量供应和市场的旺盛需求形成巨大反差,不仅没有能力进行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也不利于技术改进,这对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三)市场化程度不高。我县现有的生物资源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仍较滞后,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测体系不健全,大多数生物资源产品销路还不够广,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竞争力弱,产品的供应体系尚未健全,对生物资源产品的增值、增效贡献能力不强,这与发展现代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要求不相适应。另外,现有的绝大多数中介组织、农村经纪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规模小,自身经济实力不强,服务功能弱,难以实现“产供销、贸工农、产学研”的有机结合,生物资源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市场化程度不高。

(四)天然药材及生物化工产业发展落后。由于起步较晚,我县天然药材产业只有大海承担着建设“重要濒危药材雪上一枝蒿人工引种驯化栽培研究”项目和者海种植黄芩、柴胡、当归、桔梗等。同时,药材加工企业的资源消耗能力与现有药材的供应还有一定差距,现有制药厂对天然药物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有限。

三、加快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调整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区域布局

生物资源创新产业的产业化发展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结构调整,逐步形成坝区、半山区和山区各具特色的优势生物资源产品产业带,实现生物资源创新产品从单一到多样、从低品质到高品质、从低需求弹性到高需求弹性、从初级原料产品到精深加工产品转变,才能最大限度提高生物资源经济效益。同时,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生物资源产业,实现生物资源创新产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二)大力推进生物资源创新产业的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绿色生物资源

篇3:对长白山生物资源开发创新问题的思考

一、牢固树立森林资源是发展生态经济母体的意识

从1978年起, 我国先后确立了以遏止荒漠化与加强水土保持, 改善生态环境条件为主要目标的十大林业生态工程。长白山区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天然绿色屏障, 也是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的重点水土保持区和水资源涵养区, 牢固地树立森林资源是发展生态经济母体的意识十分重要。树立这样的意识, 一是要改变以“砍伐林木”为主的旧林业经营传统观念, 树立贯彻执行“以营林为主”的思想观念。二是各级领导首先要树立极强的生态意识, 党政领导业绩考核要建立生态建设一票否决制。三是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是发展生态经济母体意识的基础工作, 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保证。特别是环保行业和林业科研机构, 要深入到广大群众中去, 积极宣传保护森林资源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生态经济的科技知识, 使广大群众加大投入, 选择有效益的树种, 使群众获得利益。稳定群众自有林地属权, 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的奖惩制度, 特别是群众承包到期所植的树, 后期处理坚决做到合理合法。

二、合理调整林龄结构和林种结构

在调整林龄结构问题上, 要把工夫用在中、幼龄林的抚育上, 使中、幼龄林的潜力得以发挥出来, 森工企业局现有中幼龄林面积占林地面积的41%, 如果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把这些中幼龄林经营一遍, 通过抚育间伐和林相改造, 就能获得大量的中间用材又能大大提高林木生长量, 减少枯损量, 根据各地考察资料, 间伐后的林木生长量可提高80%以上。

如何调整林种结构, 一是要扩大有林地面积。要把那些潜在的森林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并变成有林地, 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搞起速生丰产林, 这样就能增殖大量森林资源, 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二是要合理调整各林种的比例, 使林种布局合理优化。因长白山区是吉林省的重要木材生产基地, 所以本区主要是发展用材林, 同时要发展防护林、薪炭林和经济林, 从而使长白山森林覆被率很快得到提高, 使森林生长量大于消耗量, 使森林生态向良好性转化。

三、森林的生态建设必须坚持保护和发展的原则

长白山森林自然保护区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它不仅保护了21万公顷的森林资源, 而且保护了众多的野生动植物资源。1980年被列为联合国生物保护圈, 从而成为世界的宝贵遗产。保护森林, 就是抓住了森林生态建设的根本。因此, 必须坚持一手抓保护, 一手抓发展, 保护和发展并重, 两手都要硬。破坏了森林资源, 就是破坏了森林生态, 甚至是取消了人类的生存权。从这个意义上讲, 保护就是发展, 不严加保护, 就谈不上发展, 甚至会倒退。另外, 发展是硬道理, 加快植树造林、营林步伐, 努力培养后续森林资源, 在森林生态建设中要考虑多树种造林, 单一品种面积要严格控制。加强引种驯化, 挖掘乡土树种, 因地制宜地营造混交林。营造不同的树种要给予不同的造林补助, 同时要保留林下植被和生物的多样性。

四、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兴林战略

大力发展和应用林业科技是推进生态经济的迫切要求和关键因素。我国林业科学技术虽然有了很大发展, 取得了众多重大林业科技成果, 但是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相比, 林业整体技术水平落后20年左右。与国内其他行业相比, 林业整体技术水平也有较大差距。长白山地区森林经营和木材工业发展水平又落后于全国林业的整体水平。由于科技水平低, 木材的综合利用率仅为60%左右。在发展生态经济的过程中, 要把发展科学技术放在主导地位, 并贯穿于林业和生态建设的全过程。主要措施是:让专家参与领导决策, 建立符合实际的建设标准和严格的技术规程, 建设的项目要有技术依托单位, 项目的规划设计必须经过科学论证。林业的生态工程, 必须以生态原理和生态经济原则为指导, 按规划设计进行施工和检查验收。重点工程项目必须以高等学校或科研单位为依托, 实行技术对口承包, 由专家组成的科技咨询组负责指导设计施工, 进行技术培训与推广。

五、必须加快苗圃良种壮苗建设与改造, 夯实生态经济基础

苗圃建设与改造是加快人工林建设的基础, 是增加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要根据长白山区的地理特点和各地的条件来考虑确定良种、壮苗量化指标, 建立良种壮苗法规, 建立良种壮苗认证制度, 建立主要造林树种 (包括灌木) 的母树林、种子园, 特别是要加强良种基地建设。良种的选育要采用群众和专业队伍相结合的方法, 专业队伍要加强对群众和个体承包的指导, 提高群众选育良种的水平;要积极引进、实验、驯化、推广、优化和改良品种, 加强苗木繁殖技术研究, 加强主要造林树种种源区别, 搞好种子调拨, 有条件的地方要搞好现代工厂化壮苗培育体系, 从而扩大良种壮苗的种源。在此基础上, 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快苗圃基地的建设和已有基地的改造, 使良种壮苗尽快繁殖起来, 进而夯实生态经济的基础。

六、必须依托长白山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发展生态经济

长白山自然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多样复杂的特点, 实施生态经济开发系统, 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遵循一定比例、一定秩序、一定组合方式来组装人工生态系统结构, 依据生态位原理去综合开发, 增加人工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如园参野植、人参野植、林参间作和刺五加、蓝靛果以及其他山野菜的综合开发, 使各类适合林下发展的物种共存互利互惠。节约物质和能量, 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 增补闲置生态位, 减少无用物杂草及其有害物的滋生, 提高生态系统的抗逆性。

参考文献

上一篇:成长幸福发言稿下一篇: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