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足为话题的作文

2024-05-13

远足为话题的作文(精选15篇)

篇1:远足为话题的作文

今天是个难得的晴天,我们一家三口和奶奶一起去了瘦西湖。经过几场前所未有的大雪的洗礼后,以清瘦秀丽,风景如画闻名遐迩的瘦西湖,变得更加迷人,让我们大饱眼福。

瘦西湖里,尽是些羊肠小道,千回百转,如同少女的心思,九曲十八弯。那一块块青石板,沉淀着玉的光泽,诉说着,饱经风雨后的沧桑,鞋跟轻轻扣击着石板,发出了“鞑靼”的声响。尚未融化的春雪,正在跟阳光玩捉迷藏,躲在草地里就是不肯出来,那洁白的雪,衬得小草更加青翠。

我们四人,徜徉于瘦西湖边。岸边长满了翠绿的青草,几棵垂杨柳偷偷探出了嫩芽,湖面上铺满了大块大块的薄冰,空气好象被雪浸湿了一般,略带些水气。远处,朦胧的水映着朦胧的山,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出轮廓。所有的颜色仿佛都被早春的雾气融化了,透出来的,是那淡淡的青绿,浅浅的朱红和嫩嫩的明黄,俨然一幅巧夺天工的山水墨画,真不愧是有着“淡妆浓抹总相宜”之誉的瘦西湖啊!

春风吹来,猫儿伸了个懒腰。阳光洒满了大地,一缕清香,醉了所有的人。

篇2:远足为话题的作文

我们很高兴,一个个像喝了兴奋,都期待着今天的远足。

早晨八点,我们上路了,很多同学高兴地跳着走。可是走了一个多小时后,老师们还能坚持住。可我们就像霜打的茄子――蔫了,个个都喊累,都说腰酸脚痛。

途中的风景非常秀丽,可你想想这么劳累,哪有心情看风景,只要休息,同学们就都关心自己的脚,有几个喊道:“可怜的脚啊,你已经肿了。”

休息了一会儿,老师说下一个景点是乌云山,我们又兴奋起来,穿鞋的时也变得愉快了。我们继续走着。天啊!我太累了,火红的骄阳烘烤着我们,两颊的汗水不停地汇成一条小河,实在太热了,太累了,脚走得发软,身体像散了架似的。一开始走路就想倒下来睡觉。

中午到了,我们又累又渴又饿,迫不及待地从背包里拿出美味的馒头,狼吞虎咽起来,这个馒头对我们来说真是山珍海味。吃完了,喝足了,身体得到了充分的补充,劳累好像消除了一些,又开始上路了。

篇3:远足为话题的作文

一朵野花里一个天堂

把无限放在手掌上

永恒在刹那间收藏

这是英国诗人布莱克的一首诗:沙粒虽小却蕴含着宇宙万物的共性, 野花虽小却折射出天堂的光芒;就在小小的手掌上可以盛放无限, 一时间就是永恒。所以, 从生活中的一斑一点、一枝一叶入手, 对人生进行描述和深思, 就可再现社会、生活的全貌。——文学总是以小见大, 文如此, 诗亦如此。

在作文教学中, 常需要进行举例论证——讲方法念例文相结合。但因为作文篇幅较长, 一篇作文往往要念上十分钟, 结果往往少慢差费。笔者试将诗与作文相连, 以诗作为作文范例, 不仅以一当十, 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诗的意蕴增加了课程的意味, 诗的简短易于学生的记忆, 结果使作文课的可操作性大大加强了, 学生作文的进步速度也加快了。

一、文贵“求真”

诗缘情绮靡, 一首诗是心灵的一次颤音, 会拨动我们的每根心弦;它带着鲜活的感受, 运用生动的形象, 是朵朵枝头怒放的花朵, 有的鲜艳, 有的淡雅。如“节约粮食”这个话题, 古诗《锄禾》描摹了汗滴禾下土的情景, 通过向学生讲述, 就会唤起他们内心深处的同情, 在吟咏之间, 使学生不由自主地生发出“要节约粮食的意识”。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 就远比对学生进行要节约粮食的灌输式教育效果好很多。

“以情动人”是诗的共同特点, 说真话, 抒真情, 让读者能和你产生感情共鸣。“抒情, 言志, 是诗的生命, 诗的灵魂, 任何类型的诗歌 (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等) 的本质和基础都是在传导一种情感。”

二、文贵“求新”

虽说好的文章大半都是眼泪, 但文章中如果只有眼泪还是不行的, 如同是牵牛织女题材, 有“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也有“两情若是久长时……”﹙秦观《鹊桥仙》﹚。两首诗都很动人, 比较起来, 角度不同, 高下立分。秦观的诗, 由于对牛郎织女的故事变化了视角, 从本是悲剧的故事中看到了哲理, 看到了主人公的伟大之处, 因而闪烁着理性的光芒。使读者对主人公除了同情之外还有了更多的启示, 获得了更多的心灵震撼。后者因为站得更高, 看得更远, 而显得更加透彻。

三、文贵“求实”

近日在网上常看到“作文满分解密”之类的文章, “语言华丽, 会使你的文章如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进入教师的视野。一字一句, 宛若金字银词, 能够迅速抓住阅卷老师的心, 使你的文章‘事半功倍’, 分如流水。”其实这也是许多师生的共同“经验”,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 华丽空洞, 矫揉造作, 无病呻吟之语在学生作文中涌现, 背好词、好句, 以备写作时进行“组装”就成了写作文的“法宝”。其实, 只要有好的内容, 即使语言平淡无奇, 也同样可以感人。比如

一朵野花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小生命, 向着太阳发笑

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欢喜, 他的诗, 在风前轻摇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他看见青天, 看不见自己的渺小

听惯风的温柔, 听惯风的怒号

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一朵野花, 我仿佛看到了, 辽阔而沉寂的田野上, 一朵不知名的小花, 自开自落, 虽然渺小, 却摇曳生姿, 纵情欢笑。语言清新质朴, 淡淡的文字, 似乎释放出某种力量;如繁星闪烁, 带给人某种精神的清辉, 蕴藉弥散的韵味让人流连。

但在高考作文训练中, 考生们往往为了得高分而片面追求形式, 忽略了文章的内容, 使作文成了“注水肉”, 看起来“一目了然”, 结构清晰, 实际空洞无物。对这种现象, 我们要坚决反对。

四、文贵“典型”

有这样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

送别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题目是“送别”, 诗为何却从‘送罢’写起呢?跑题了?仔细想想, 这正是诗人的高妙之处。首句“送罢”与“送”有关, 而掩柴扉时, 心中的心绪不正也与“别”相关吗?“归不归”这一问, 不正是送别后对朋友的牵挂吗?

再思之, 诗人写日暮掩柴扉之时, 侧重表现离情, 所选的特殊时间点非常典型。不知道大家体会到了没有:你在与朋友分别时, 什么时候最想他呢?不是在别时的一刹那, 恰恰是在别后当天的那个傍晚。当别离的身影已经融入遥远的地平线, 当白天的喧嚣已经过去, 你回到只有你一个人的小屋, 要独自面对漫漫长夜的时候, 无边的寂寞仿佛就一下子吞噬了你的心。

可见, 诗人所选的角度不仅仅充满了新意, 还特别能表现别离之情, 表现人对“伴”、对“友”的依赖, 所选的例子很有力度。

有这样的一道诗歌鉴赏题: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本诗不直接说东吴灭亡, 而用“铜雀春深锁二乔”指代, 这样好还是不好?好。因为二乔有着特殊的身份和地位, 连二乔都被掳走, 那东吴的灭亡便不言而喻了。“铜雀春深锁二乔”既是东吴灭亡的含蓄表达, 更是东吴灭亡的形象表达, 很典型。所以, 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 也要力求典型。

以上内容涉及求真、求新、求实、求典型四方面, 笔者曾花一课时的时间来进行讲解, 并为学生留足了读例文、讨论和布置话题的时间, 可谓省时高效。而且由于举的诗大家都很熟悉, 齐背齐诵,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也因为熟悉, 所以没有仅仅关注于字面, 而是指向更深的层面, 去悟问题的本质。

总之, 诗歌有同其他体裁的共性, 如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准确生动、感情真挚、立意深刻等。教师在诗歌教学中, 要注意挖掘诗歌中有助于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因素, 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摘要:认真品味诗歌对作文有很大的帮助, 进行作文教学时, 可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真挚的感情, 学习诗歌如何点题、切题, 学习诗歌怎样处理详略, 学习诗歌准确生动、言简意丰的语言。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 可以诗歌为例, 体会为文之道。文章试从话题作文为文的基本原则谈起, 涉及"求真、求新、求实、典型"四方面的内容。

篇4:以远足为话题的作文800字高中

早上九点,校领导的话音刚落,全校七八年级的学生就陆陆续续的走出了校门,我们的眼界瞬间变得开阔起来——一座又一座的工厂,一家又一家的店铺,一条又一条的街道以及一圈又一圈的人群都缓缓的映入眼帘。

随着眼前景点的不断变换,方向的不断转变,筋疲力尽的感觉出现,还有那腿脚的酸痛感不断增强,我们终于扫开心中的阴霾,到达了那令我们接连不断走了八公里的目的地——汪洋沟公园。虽然身体上的疲倦感并未有丝毫的减退,但我们的心灵却都被渐渐疗愈,顿时变得轻松了许多。走进公园,又走了不短的一段路,才到达我们班的活动地点。随后,就能看到草地上、甬路旁坐落着许多由人群组成的大小不一的圆,这当然就是我们班以宿舍为单位设立的一个个小集体了。虽然好多人没有得偿所愿的在一起坐着,但在这些小集体中也是其乐融融,无一例外的都在——吃。过了一会儿,竟是有几位家长为我们带来了西瓜、牛奶、饺子、米饭等食物。(在这里要对这些热心家长们表示真挚的感谢)

快乐的时间总是很短暂,感觉还没有怎么玩,就已经到了要返回的时间。下午两点半,全体师生集合,准备返回。返回途中,我们一路欢歌,一路笑语,一路播撒阳光的心情,演绎着飞扬的青春。同时,这次的远足也使我感触良多啊——

首先,我自记事以来的这么多年确实没有一次不间断的走过这么多路,但我这一次却是真真正正的坚持下来了,看来以后还是有必要去尝试挑战一下自己的极限哒!第二,在这次旅途的过程中,我见到了许多自己根本不知其名的植物,所以我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关注些自然科学。第三,此次远足的目的地——汪洋沟公园,有着许多的花草树木,使得那里的空气比外界要清新许多。可见,植物在生活中有着多么巨大的作用啊,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它们!天下如此之大,我们还有着太多的未知,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需要我们多多的在大自然之中进行探索,挖掘未知啊!

篇5:远足为话题的作文

放假,我再次回到这座海边小城,乘9路车。一路晃荡,去了海边。

在细腻温润的沙子上行走。不急,不慢,在沙滩上留下一串脚印。

我去到的时候天微亮,太阳未高过海平面,我眯着眼,看着海水与太阳相接的地方,白得刺目。以倾听为话题的作文

白得刺目,像当年君君家里50w的白炽灯。

小时候脾气不好,与小区四处的女孩合不来。

君君极好的性子,对我施予旁人无异的笑容。我理所当然地认为,会一直这样。

却忘了,这个世界连孩子也要扭曲。

我与君君还有君君的朋友,小区里另二个女孩子在沙滩上玩。君君从家里带了四个娃娃,三个是一个系列的,挺好看的,剩下一个又破又旧,像一个孤零零的弃子。

我不好意思要那三个,于是静静地等在一边。

我以为君君会像以前一样,善解人意地问我:“你玩这个吧,这个最好看。”

&nb

sp;谁知,但当另一个女生递给我那个像弃子一样的娃娃的时候说:“这个给你玩,蛮像你的。”时,她也附和在一旁笑。

尖酸刻薄,丑陋不堪。

我的心里第一次出现阴暗面,开始蔓延。

太远了,这终究不是我的世界。

她们的世界总一派安宁。

我的,是满目苍夷。

你们,有谁问过我,倾听我的心意?

自私自利,嘲笑,肆意谩骂。

这个世界孤独、肮脏又残酷。

我忘了那一天的太阳有没有被遮住。我伸手接过那弃子一样的娃娃。

她眉目依旧精致安宁。只是头发被遮住并散乱不堪。

我去海边接了点水。海浪细白,海水明净。我擦去娃娃的污迹,问她们拿了橡皮,勉强理顺娃娃的头发,扎了一个马尾。

她们的眼神瞬间划过惊艳,我把娃娃递给她们,不理会也不想听她们的话,转身离开。身后浪花起伏,清脆明亮。

这个世界不善良,这个世界像个孩童喜欢恶作剧,这个世间太孤独。

篇6:远足为话题的作文

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但人们往往主重于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忽略精神文明的建设。以奉献为话题的作文我觉得两种文明的发展都源于无私的奉献。因此,奉献在兼顾个人利益的同时已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

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繁森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阿里。他们以无私的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为世人称颂。其实还有更多的人是在默默地奉献,献出自己的力量,构建社会文明的大厦。

有人认为奉献是为了更多地索龋寓言中猪抱怨的目的也正是为了获得人对它的赞扬。恰恰相反,奉献的本质在于它的无私性。现在有许多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他们从不张扬自己辉煌的功绩,不向国家伸手搞特殊。他们这种无私的精神,同样是奉献。这种奉献更深沉,更伟大。

奉献是积极主动的。个人的奉献在于主观愿望的伟大体现。猪在生存之时,一味地索取;而牛在生前是积极地劳作奉献,死后实现同猪一样的贡献。因此,它得到人们更多的称赞,同时也将它喻为勤劳、善良、仁慈的化身。此时,它的贡献已不仅仅是在物质上的奉献,而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奉献。

现在大批的作家、文艺工作者、思想家,他们也在奉献着自己的思维,奉献着自己的精神力量。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更需要提倡精神文明。这正是精神文明为经济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

和智力支持。由此可见,精神力量的奉献不可忽视。

我们常把老师的奉献比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间最伟大的奉献也在于此。以奉献为话题的作文教师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无私传授给学生,一批批的学生成为国家栋梁而奔赴社会建设的洪流。当老师们放下手中的粉笔,满头银丝时候,感叹桃李满天下的时候,他们才真正感触到奉献之后的欣慰。

篇7:远足为话题的作文

案例:

在一节低年级的阅读推荐课上,一位老师出示了一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讲的是什么故事。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了。伴随着学生惊喜的笑声和叫声,《白雪公主》、《葫芦娃》、《灰姑娘》、《长袜子皮皮》一串耳熟能详的故事出现在教室里……

师: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大家猜猜它是谁——肚皮大来尾巴小,又爱吃来又爱睡,即使没病也哼哼,不热也把扇子摇。

生:猪。

伴随着学生们响亮的回答,一只可爱的卡通小猪出现在屏幕上。同学们都笑了。

师:这只小猪也有名字,它叫——唏哩呼噜。(屏幕上出现:唏哩呼噜),快和它打个招呼吧,看谁把它的名字读得最有趣!

学生们开心地纷纷读出“唏哩呼噜”的名字,教室里响起一片“唏哩呼噜”的声音。老师随机请几个同学来读,全班同学都很踊跃。

师:这只小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名字?同学们猜一猜。

生:因为它睡觉的时候会发出唏哩呼噜的声音。

生:因为它平时最喜欢唏哩呼噜地吃饭!

生:我想,可能因为它平时喜欢唏哩呼噜地说话,唏哩呼噜是它的口头禅!

师:说起它这个名字,要从唏哩呼噜的爸爸说起,唏哩呼噜的爸爸是一只猪,娶了一个太太,还是猪。它们一共生了12个猪宝宝。唏哩呼噜以前可不叫这个名字,它以前叫小十二,为什么改名叫唏哩呼噜呢?这里面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大屏幕出现故事文字及配音)

师:现在知道为什么叫唏哩呼噜了吧?都说读书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你觉得在刚才的故事中哪儿最有趣?

(学生畅所欲言地交流,其他学生笑声一片。)

师:多可爱的唏哩呼噜啊!连吃饭也要发出“唏哩呼噜”声,你能学学他们吃饭的样子吗?

(学生们喜出望外,开心地学了起来。顿时,全班学生都变成了“唏哩呼噜”。)

师:唏哩呼噜吃饭有趣,睡觉也很有趣,同学们想和它成为朋友吗?看,这就是封面《小猪唏哩呼噜》,老师就把这本书奖励给你!

课外阅读,应该成为快乐的精神远足,成为童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节低年级的阅读推荐课上,老师要推荐的书籍是孙绍军的代表作——注音绘图版的《小猪唏哩呼噜》。但上课伊始,老师并没有急于介绍这本书,而是让孩子“亲密”接触主人公唏哩呼噜。通过猜名字、读名字、听故事、学吃饭等环节,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充分感受主人公的有趣可爱,从而对这本书产生了浓浓的阅读期待。笔者认为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释放了孩子的天性,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使阅读真正成为“悦”读,为低年级课外阅读的指导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悦”读,让学生动起来。有趣的名字如果不让学生读不是太可惜了吗?有趣的故事不让学生猜一猜不是太遗憾了吗?教师顺势而为,不仅让学生有滋有味、有情有趣地和小猪打个招呼,而且还以一段让人欲罢不能的故事作为“开场白”,紧紧吸引学生们继续往下阅读,探究“唏哩呼噜”名字的来源。在这一段故事配音中,每一个学生都专注地听着、看着,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这就是富有低年级特色的“读”。用耳朵、心灵去捕捉自己喜爱的每一个故事细节,理解、感受,并发自内心感到快乐。这样优质的阅读资源,因为教师的巧妙引导而成为孩子童年的伙伴,散发出温暖、快活的气息。、

“悦”说,让学生活起来。阅读,不仅要理解,更要让学生乐于表达,乐于交流。而课堂上及时的交流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倾诉欲望,也能分享阅读的快乐,深化阅读体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在这一教学片段的最后,学生们头脑中回忆着内容,口中复述着内容,同时手舞足蹈,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个性化理解,最大限度地解放自我,恢复儿童的天性,释放了读书的快乐,把书读活了。学生用自己巧妙的方式,赢得了老师的奖励——这本出色的童话书籍。相信每一个学生拿到这本书时,都会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

篇8:远足为话题的作文

小编为你精选的作文:

记叙文 | 议论文 | 说明文 | 应用文 | 散文 | 美文

“世上本没有路,走多了也就成了路。”这是我在成长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这条路让我懂得了勇敢,懂得了坚持。以下是路的作文栏目带来的《以路为话题的作文》,希望您会喜欢我们路的作文。如果您需要更多路的作文,请点击以上链接。

小时候,奶奶抱着我在路边玩耍,玩累了,她就抱着我坐在屋檐下,看着

眼前来往的行人,便给我讲起了路的故事。

“孩子呀!你们现在好了,路也平坦宽阔了,哪像奶奶小时候呀!我们那时是又窄又凹凸不平的土路。晴天时,从外面跑一圈回来就是灰头土脸,满身是土;雨天时,到处是泥,有时,根本没办法往前走呀!一不小心摔倒了,就是一身泥呀!看你们现在,多好的路!”“那你们为什么不走大路呢?”奶奶刚说完,年幼的我便天真的问起来了。“傻孩子,我们那时哪有这样的路啊?”说完她只是微微一笑。看着奶奶那张饱经沧桑的面孔,此时正因为眼前的路而幸福地笑着,给我幼小的心灵带来的是巨大的震撼。

从那时,奶奶幼时的泥泞小道便深深印在了我的心底,它记载着奶奶幼时的记忆。

后来呀,我要上初中了,小编为你精选的作文:

记叙文 | 议论文 | 说明文 | 应用文 | 散文 | 美文

“世上本没有路,走多了也就成了路。”这是我在成长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这条路让我懂得了勇敢,懂得了坚持。以下是路的作文栏目带来的《以路为话题的作文》,希望您会喜欢我们路的作文。如果您需要更多路的作文,请点击以上链接。

小时候,奶奶抱着我在路边玩耍,玩累了,她就抱着我坐在屋檐下,看着眼前来往的行人,便给我讲起了路的故事。

“孩子呀!你们现在好了,路也平坦宽阔了,哪像奶奶小时候呀!我们那时是又窄又凹凸不平的土路。晴天时,从外面跑一圈回来就是灰头土脸,满身是土;雨天时,到处是泥,有时,根本没办法往前走呀!一不小心摔倒了,就是一身泥呀!看你们现在,多好的路!”“那你们为什么不走大路呢?”奶奶刚说完,年幼的我便天真的问起来了。“傻孩子,我们那时哪有这样的路啊?”说完她只是微微一

笑。看着奶奶那张饱经沧桑的面孔,此时正因为眼前的路而幸福地笑着,给我幼小的心灵带来的是巨大的震撼。

从那时,奶奶幼时的泥泞小道便深深印在了我的心底,它记载着奶奶幼时的记忆。

后来呀,我要上初中了,小学升初中时,我的成绩很不理想,我很想放弃自己,妈妈来到了我的身边,我的耳边又一次响起了路的故事……

“女儿,在你走向成功的路上,不会像柏油路一样平坦,你难免会失败,也许你会被路面上突然凸起的一块绊倒,也可能会因为意外凹下去的部分而踩空,摔倒。但你要从哪摔倒就从哪爬起,接受路的挑战将它走下去,当你坚持走完路的时候,就是你成功的时候。”听完妈妈的话,我擦干眼泪,站了起来,咬紧牙,继续向前走去。

那一天,我明白了,原来除了真正的路,还有一条精神上的路,我们无时无刻都在走它。

长大了,我独自走在上学的路上,阳光洒满了前方的路,想起曾经的泥泞小道,看看我脚下踩着的柏油公路,一股强烈的自豪感和满足感涌上心头,心中那条路也不又觉得宽阔平坦了许多。我同时在两条路上奔跑着。

此时,我不想别的,只是清楚:此刻的路,需要我自己走,从这条路上留下的记忆,演绎的传奇,只有我才会懂。以为那是我自己经历的路的故事。

船改变方向是为了找到彼岸,溪流改变方向是为了寻找大海,人改变方向是为了从另一条道路获取成功。很多时候,坚持一条道路并不一定能成功,为了获取成功我们不得不改变方向另辟蹊径,因为成功的路不止一条。

错误方向的坚持并不一定能成功。杜甫一生渴求在政治上一展雄心,他心系天下百姓,他为做官而困居长安十年。而后的安史之乱中他身陷敌手,后来又因谏言被贬,待到晚年他只落得个秋风卷茅屋的结局。杜甫一生为他的仕途做

篇9:远足为话题的作文

生活中有很多人影响着我,爸爸就是其中最默默无闻的一位,他那浓浓的爱,滋润着我。在以前,不懂事的我,经常被爸爸打,那时我甚至都有些恨爸爸了。一天,我委屈地问妈妈:“妈妈,爸爸老是打我,他是不是不爱我了?”“傻孩子,怎么会呢!爸爸非

分享>

点评

100%好评

人们都说父爱如山,但那一次,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父亲细致的爱。——题记自从进入初中,就大考小考不断,而

我因为前几次考试名列前茅,就开始有些沾沾自喜,对待学习再无从前的认真了。于是之后的一次考试,我的成绩一落千丈,我一下子掉进了一个无尽的深渊里,无法自拔。当时妈妈听到了这个消息,只是

分享>

点评

90%好评

父母的爱是世上最伟大的爱,这种爱在世间独一无二,无可替代。因为父母的爱,我们有了宝贵的生命,我们有一个幸福的家。花瓣包着花蕊,花梗支撑着花瓣和花蕊,这样就有了一朵一朵美丽又清香的花。在我家,我是那娇贵的花蕊,妈妈是那遮风挡雨的花瓣,爸爸就是花梗,他支撑着整个

分享>

点评

64%好评

父母的爱是世上最伟大的爱,这种爱在世间独一无二,无可替代。因为父

母的爱,我们有了宝贵的生命,我们有一个幸福的家。花瓣包着花蕊,花梗支撑着花瓣和花蕊,这样就有了一朵一朵美丽又清香的花。在我家,我是那娇贵的花蕊,妈妈是那遮风挡雨的花瓣,爸爸

分享>

点评

60%好评

山,那样高大,稳重,深沉,而我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父爱,如山一样的父爱。我的父亲--一位人民教师,他在学生眼中是位好老师,在我眼中是个好爸爸。我爱他。他把所有的爱都放在了我的身上,当我来到这五彩缤纷的世界上,无知的我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而他一刻也没有离开我,带着我去认

分享>

点评

80%好评

父爱,一生的财富。父爱是山,呵

护生命的火;父爱是火,点燃希望的灯;父爱是灯,照亮前行的路;父爱是路,引领你的一生。曾经不懂父亲笔直的脊梁因何弯曲,不懂父亲俊朗的面容因何憔悴,不懂父亲浓黑的秀发因何斑白,不懂父亲大半辈子的辛劳究竟为谁……直到初一那天狂风怒

分享>

点评

89%好评

我看见,我的笑脸,总是荡漾在你眼眸的深处。我听见,我的岁月,总有一支歌那在深处流淌。岁月里,送我上学的人是你,接我放学的人也是你,我们并肩走过春路过下送走秋又迎来冬,但我们每天说过的话却不超过十句,过横道时你从不说让我小心,却紧紧的把我拉在身边,像小时

分享>

点评

88%好评

我的父亲是一位农民。他很普通,普通得一走进人群,就再也辨认不出他了。父亲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使我感到了他对我的爱。这种爱,既广阔无边,又深刻细腻,我每次想起来就不能不激动。那是我刚考上市内的中学的时候。父亲

分享>

点评

60%好评

我是一匹小马,而爸爸的爱是广阔的大草原,任我驰骋;我是一条小鱼,而爸爸的爱是无边的大海,随我遨游;我是一只小鸟,而爸爸的爱是茫茫的天空,助我飞翔。母爱是细腻而无私的,父爱则伟大而坚强的。我的父亲在我眼中就是世上最伟大的人

分享>

点评

66%好评

一株茉莉也许没有让人沁脾的芳香,但它永远会让你感到清新,感到幽雅,父爱就是这样,犹如茉莉一样静静

地开放。无论你在何方,父那慈爱的眼睛定会伴随你一生。小时候,总是很喜欢缠着爸爸,爸爸走到哪,我就喜欢跟到哪,爸爸也从来没打过我,记得有一次,爸爸到舅姥爷家帮忙干活,我一个人跑了出去,想到邻村去找爸爸,结果被邻村一个在地里干活的人抱了回来

父爱是山,呵护生命的火;父爱是火,点燃希望的灯;父爱是灯,照亮前行的路;父爱是路,引领你的一生。曾经不懂父亲笔直的脊梁因何弯曲,不懂父亲俊朗的面容因何憔悴,不懂父亲浓黑的秀发因何斑白,不懂父亲大半辈子的辛劳究竟为谁直到初三。那天狂风怒吼,草木萧条,我坐在公共汽车上准备下车后独自回家,可是,我却看见了一个人,黑压

分享>

点评

89%好评

父爱是山,呵护生命的火;父爱是火,点燃希望的灯;父爱是灯,照亮前

篇10:话题作文:以桥为话题的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话题作文范文:以桥为话题的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桥是什么?

对啊!桥是什么?谁会考虑这个问题呢?

著名的桥梁学家茅以升却仔细地考虑过这个问题。他说“桥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以承担重量。把这板凳放大,‘跨’过一条小河,或是一个小谷,就形成一座桥。”

不!桥,不是这么简单的!不是的,绝不是的!

如果是的话,那爱心桥算什么呢?那天上迷离的彩虹桥又算什么呢?所以,它并不简单。在我的内心深处有两座不简单的桥,它们是——

亲情之桥——万年桥

岁月像过滤的筛网,筛去记忆中的泥土,留下了闪光的金子。我早已欣赏过赵州桥的古朴苍老,领略过长江大桥的矫健雄伟。然而,我却总是时时惦记着家乡古城那座小桥,记着我童年梦幻的小桥。一到放假,缕缕牵挂总是促使我去寻找那温馨甜蜜的童年回忆。

那是一座拥有高龄的石拱桥,横跨在低吟浅唱的新安江上。水美,江美,桥也美,桥上那青石板路被行人的足履磨得珠圆玉润了。

大桥给我有趣的童年染上了瑰丽的色彩。然而,转学、搬家、升高中及住校,旋转的.生活车轮带走了我的童年和无邪。当我再次走向大桥时,愉悦平静的感情湖水,不免泛起点点惆怅的涟漪。

听,桥下传来鸣琴一般淙淙的水声。它,就是太平桥,一座饱含我童年与亲情的桥。

友情之桥——万年桥

窗外雨潇潇,把思绪浸润得葳蕤多姿。冬已去,春光一缕送来温馨一片,故乡的桥连着难忘的友情。

还记得那座古韵悠悠的小桥么?我记得,我们记得,我们这一群嘻嘻哈哈的小孩、一伙年少天真的伙伴、一群朝夕相处的同窗记得。我们曾同行,带着真诚,怀着希冀,揣着梦想,走过风雨中的古桥,走过艳阳下的古桥。

几丛青苔,几棵小草,抑或是几粒小螺,悠然展示着小桥的殷实和安宁。走过前人屐履磨润得青石板路,足音空跫,当是现实与历史相互碰撞的回声······

古桥的学名叫万年桥,我称她友情之桥。它曾陪伴我们走过幼稚,走过童真,走向靓丽的花季。

篇11:远足为话题的作文

当时 ,中专很热门 ,考上 ,就能分配工作,就有了所谓的铁饭碗,简直是人人羡慕。可是,我想读高中上大学啊!

但作为家中的长女,我必须要为贫困的家庭承担责任,于是,我还是选择了中专。从此,我将与大学无缘。

泪,哗哗地流。躲在小屋里,趴在爸爸用木棍搭成的床上,尽情地让泪湿透了妈妈亲手做的枕头。

妈妈轻轻地敲门:“莹,好点没?”我没有应声,妈妈也没有说话,只听到她在外屋擀面条的声音。她知道,我喜欢吃。

当眼睛里没了泪水。空白的脑子里也渐渐有了影像。忽然 ,一个大胆的决定,油然而生。我说:“我要去邻村同学家看看。”妈妈爽快地答应了,还给了我五十块钱。这些钱,在当时是我们家近一个月的生活费。

“不用了,我还有学校奖励的二十多块呢。”妈妈没听我解释,硬塞给了我。现在想想,是不是妈妈那时候已经知道,我要去干什么了?可是,直到现在,她也没有和我提起过这些。是的,我对妈妈撒了谎,我是要去远行。

我要去的地方是济南,山东师范大学,距我居住的小村足有五百里。而我长这么大,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距我们小村六十里的县城。

骑了自行车出门。先把自行车放到邻村同学家里,然后乘坐班车到县里。我舍不得再花一分钱,步行来到火车站。买了票,是下午五点多的票。除了剩下的四十多块钱,我什么都没带。坐在候车厅里,看着人来人往。紧紧攥着票,心里忐忑不安,表面却要故作镇定。终于等到上车。车厢里,人很少。我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看着窗外,一动不动。车开动了,心,刹那间安静下来。离开了这座城,似乎一切都与我远离,只有大学,离我越来越近,真好。

绿皮火车不紧不慢地向前开着,此刻,夕阳西下。窗外的庄稼、房屋、烟囱都渐渐模糊了起来。偶尔还能看到一群羊,在田间小路上奔跑着,是和主人一起回家吧。我的鼻子不由得一酸,有股要哭的冲动。

此刻,爸妈肯定也刚从地里回来,即便很累,他们也肯定舍不得多花一分钱买点好吃的。而我,却要花这么多钱,去做这样一场无谓的远足。我开始有点自责。但终究,逃离的心思,淹没了我的自责,继续期待我的远行。

到站了,天已经很晚,我不知道学校在哪里,也不敢乱跑,便找了一个小旅馆住下。很便宜,如果不吃饭,只要十元钱。这是除了车票,我唯一的花费。

第二天,天刚亮,我一路走一路问,来到了大学的门口。远远看着,心,怦怦直跳,说不出是怕,还是激动。等有三三两两的学生进出的时候,我跟着进了校园。

走在宽宽的校园甬路上,踩着偶尔掉下来的落叶,摸摸高大的树木,看着来来往往的学生 ,我笑了。仿佛自己是其中的一员,那么美,那么幸福,全然忘记了自己只是一个过客。不知道自己走了多长时间,嘹亮的军训号声响了。我看着他们,满眼的羡慕,而我,却要走了。

一天一夜,我滴水未进,只装下满眼的幸福,就匆匆原路返回了。

到家后,我一口气吃了三个馒头。妈妈淡淡地和我说了些什么,无非是报到准备的东西之类。顺便问我在同学家还好吧,我支吾着说好。也许,妈妈心里什么都明白。

真的,也许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即使身未走,心也曾有过。当一场无人知晓的远足轰隆隆地走过青春,它既不壮烈,也不张扬,却是每个少年都有的狂态。而这,都可以转化为一种力量,那是对自己的拯救。

(选自《小小说选刊》)

小说包点评

篇12:以“长大”为话题的话题作文

成长,有许多标志,年龄,身体特征只是其中的一些。但真正意义上的长大,是人心灵的成熟。

小时候总是向往着长大,以为长大后便可以像大人一样,拥有自己的事业,能靠自己生活。于是,我无时刻不在想着长大。

那时,我以为有好成绩就是长大了。我开始努力学习,不懂的就会问,作业认真地完成,老师说什么我就做什么。一年下来,我都在努力学习。期末考试也拿到了三门二百九十六分的好成绩,被老师评为了“三好学生”。我兴高采烈地回到家中,拿出成绩单,对父母自豪地说“我成长了!”但他们只是笑了一下,说:“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很困惑,我成绩还不够好吗?我问过爸爸妈妈,他们说要我自己体会。

过了几年,我进入了三年级。爸爸妈妈的时间也都在工作上,我只好在别人家午托。第二个学期开学时,爸爸妈妈给我一些钱,说要我自己去报到,我手中握着沉沉甸甸的钱,带着一些顾虑来到学校。以前所有的事都是父母帮我办好,现在换我自己做了,还真不习惯。我自己买好了本子,交了钱,回到家中。晚上,我再次询问父母,我是否长大了,他们还是摇头。

我有些失落,我已经做得很好了,像古人说得“年小志气高”一样,我符合所有的条件:自立,有目标,有能力。我想出去骑车,让自己开心一下,放松一下。

我推着单车前行着,像以前那样飞驰在小道上。突然,我撞倒了一个老爷爷,我急忙下车去扶他,围观的人很多,但没人来帮他。我将他送回家,这才知道,他是一个空巢老人。儿女在外工作,老伴也死了。于是,我一有时间就来看他,陪他聊天……爸爸妈妈竟也夸我长大了。说我有责任心了。

篇13:以树为话题的作文_话题作文

你是一个从来不笑的孩子,雨。在我认识你的日子之前与之后,一直都没有见过。

天空阴霾,你的话仍像迷离的雾霭一样萦绕耳边。你告诉我没有花季雨季之分,任何事物都不能抗拒严冬的残酷,其实真正的雨季像冬日的雨一样,泛着尖锐破碎的冷光,把每个人的体温毫不留情地摧毁。你寂寂地对我说,你的童年少年是那么的黑暗,充斥着灰色的雪花,构成一座绝望的围城,你怎么走也走不出去。

雨,你再也没有把这段记忆告诉别人,就连最亲的亲人也没有。你是那么的相信我,可我却一直没有接受过你的思维。我惧怕你心中的雨季,那是不圣洁的寒冬,没有圣诞的颂歌,没有雪中的灯光,没有可爱的雪人,只有呼啸的寒风和遮蔽了天空的绝望。

雨,为什么你从来没有笑过却可以安静地存留,你把你的希望放在了布满沧桑的漂流瓶之中,让它漂向除了远方一无所有的海洋。雨,你的希望究竟扎根在何处,那里是布满了冰冷的迷雾还是充斥了热烈的阳光。

也曾有一次,阳光洒满了大地,你站在一棵合欢树的淡得看不清的影子里,表情如孩童般天真却不邪气。风如轻纱般漫过,合欢粉白金红的花朵如精灵般荡漾在四周,一如你那时的眼神。

阴暗、阳光、金灿、灰漫,这些放在你身上并不矛盾,只因为世界允许你在心中筑起一座通天塔而让你穿越灰尘触到了灵魂的光亮。

你说这棵合欢是你亲手种的,只要它一直存在,你与世间的生缘就不会断。我很奇怪你为什么一直把希望系在了它身上而不自我驾驭,但我依然沉默,只因我在花雨中仿佛看到了你的笑,如天空一般空灵祥和,阳光布满了的笑。

那个迷离的笑我到现在也不敢确定是否真的在你身上存在过,因为它像水流花谢一般了无痕迹。

而在接下来微凉的日子,深秋浓雾弥漫时,你也消失在烟雾深处,然后那个冬天开始下起凉冰冰的雨,我靠在了合欢树上,不经意向上看去,风呼啸着,把枯叶带走,瑟瑟发抖。

泪一下子涌了出来,我的指尖触上了滑滑的树干。它也是生命啊,它是否能够存留下你的温度。我只希望它告诉我,孩子,没事,该回来的一定会回来。可指尖感觉到的只有冰冷,叶子轻颤着,落满了一地。

合欢树的叶子枯黄了。

雨,你与世间的生缘已断了吗?

灰暗的天又下起了雨,混着泪水飞向四面八方。雨你说得没错,冬日的雨竟也可以像泪一样冷的,任何事物也无法抵御寒冬的肆虐。合欢枯了,在寒风中发抖,你的希望枯了,在黑暗中碎裂,我的等待尽了,在冷雨中凋零。

雨,难道所有的努力,所有的希望也不如命运的定数与绝望的压迫。你走了,离开了合欢树,离开了等待的我。可是我也一直希望,在这场与绝望对抗的战役中,你曾笑过。那么你的心还没有冷去。就像合欢也曾开出了那么绚烂的花朵,渗透了那个季节。

而现在,合欢居然在严寒中长出了新的嫩芽。

即使严冬再残酷,但它也不能阻止春天的到来。合欢说不定也在等待,至少等待着暖风吹起的一刹那,使粉白金红的花朵照亮你的心房。

然后,春天已经到来。

温暖的雨把我们淋得透湿,水的倒影里你像以前那样站着,浅得令人伤感的眸子。

“你怎么知道我会来这儿?”

“因为你说过,只要它一直存在,你就不会离开。”

花影在雨中摇曳,折射出了你的泪光。

篇14:以树为话题的作文_话题作文

今天, 我和同学们一起去孙塘绿地采风玩耍。我们经过了短短的路程,来到了孙唐绿地。大家以最快的速度跑了进去。只见满眼都是一片翠绿,一只只蝴蝶在树丛中戏嬉、蜻蜓在湖边飞行。我们看到了一棵棵绿荫如伞、清香袭人的合欢树。接着,我们来到了草地上,玩了很多游戏有:生华危机,老鹰捉小鸡、鱼和鱼翁……正当我们玩得开心时候,一只狗向郑阳冲了过来,郑阳转身就跑,但是,那只狗还是紧追不舍,正当狗快要追上时,一个女孩挥了挥手,那只狗就温顺地回去了。原来女孩是那条狗的主人,而那个女孩又是郑阳的同学呢。时间过得飞快,九点马上就到了,我们要回去了,虽然依依不舍,但是回来的路上我们还是欢声笑语,连绷带跳,不只有多开心。我希望每一个星期天都可以去玩,我们会该多开心啊!潘禹澈5月

名师点评:小作者的作文很有感染力,写作文时,小作者的思路很开阔,文中既写到发生在同学身上的小插曲,同时还对合欢树进行了生动的描写,作者在描写这些事物时,始终没有脱离主题,一直围绕作文的主题来写,这一点做得很不错,思路开阔,有利于作文内容的丰富性,增加作文的可读性。同时,小作者的语言也是极富感染力的,很生活化,同时也具有表现力,增加了文章的生活气息。作文的总体也是很不错的,继续努力!

篇15:远足为话题的作文

关键词:议程设置,新闻由头,主流

议程设置理论最早由麦库姆斯和肖提出, 基本内涵是:“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 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1]目前, 这一假设已经经过多个国家和地区, 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了验证。

在议程设置理论中, 其中一个受到关注的研究方向是:媒介设置公众的议程, 那媒介的议程又有谁设置, 即媒介议程设置的来源问题。粗略地看, 这个来源包括多个方面, 比如政府发言人、新闻当事者, 也包括媒体自身。“这一阶段也包括媒体间的议程设置, 即新闻媒体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2]

从信息流的角度看, 议程设置的影响是多个过程循环进行、共同作用。媒体报道新闻, 直接对受众产生影响是一个过程;部分受众接收新闻后对其他受众进行传播时可能也会或多或少地受媒体议程设置的影响, 这是第二个过程;媒体转载其他媒体的报道和由其他媒体提供的新闻由头进行评论, 这又是一个过程。第三个过程即是媒体对媒体的议程设置。不同媒体的影响力往往差距很大, 在媒体为媒体设置议程的过程中, 哪些媒体处于引领状态, 哪些媒体处于跟随状态、被其他媒体的议程所牵引, 这是一个值得考察的问题。

评论是媒体报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我国众多媒体尤其是有影响力的媒体都开设了评论栏目 (节目) 。评论不仅仅是在传达观点, 其本身也是在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哪些议题值得评论, 哪些不值得。不同媒体提供的值得评论的议题的多少,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在设置媒体的评论议题中所起的作用。时评界一般将这种评论的议题称为新闻由头。

一、样本选择的基本介绍

本文以《中国青年报》的评论版“青年话题”为例来进行分析。“青年话题”创办于1999年, 作为国内报业较早出现的言论版, 其带动了时评的兴起与繁荣, 而时评也是当下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中最常用的评论形式。目前, “青年话题”在全国纸质媒体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选择它作为分析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样本分析中, 本文以《中国青年报》2010年6~9月“青年话题”中所有的评论进行分析, 共获得样本501份。本文主要考察的是两个问题:一是, 在提供新闻由头的媒体中, 不同类媒体的表现是怎样的;二是, 哪些具体的媒体表现比较出色?媒体种类有多种划分标准, 笔者将所考察的媒体分为4类:中央媒体;地方媒体;专业、行业类媒体;都市报、晚报等, 主要是想观察这几类媒体的具体表现。

需要做出的解释有:一些评论, 是作者根据自身的亲身体验或观察到现象作为新闻由头, 在新闻由头的来源中按“其他”统计。有数量较多的评论并没有标出新闻由头, 这一般都是热点新闻, 即便不标出新闻由头公众一般也熟知, 在新闻由头的来源中标注为“不确定”。一些专业类媒体本身就是由中央媒体创办的, 比如新华社创办的《经济参考报》和《财经国家周刊》, 这些专业媒体在新闻由头中被都列入“专业、行业媒体”而没有列入“中央媒体”。

在新闻来源中出现的央视《新闻1+1》、央视经济信息联播、还有央视网, 都列入“央视”的统计范畴。同理, 新华网、新华社都列入新华社范畴;中新社、中新网都列入中新社;人民网和《人民日报》都被列入《人民日报》;《大河报》和大河网都列入《大河报》;环球网和《环球时报》都列入《环球时报》;中国之声和中广网都列入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这次统计总共出现了7次这种情况。

二、统计分析:不同种类媒体的表现

运用SPSS软件将每一类媒体进行编码, 输入数据后运用频数分析, 得出表一。

通过表一不难看到, 在为“青年话题”提供新闻由头、设置评论议题的媒体中, 都市报、晚报类媒体占得比例最高。值得评论的新闻, 一般都是有争议的热点新闻, 由此可见都市报、晚报类媒体在引发舆论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央级媒体所占的比例与都市报、晚报类媒体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从媒体总量上看, 前者要远远少于后者, 在这种情况下能占到19.6%的比例, 也说明其表现比较出色。另外, 中央媒体中, 《人民日报》主办的《京华时报》和《中国经济周刊》作为新闻由头获得的频数为22, 新华社主办的《经济参考报》、《财经国家周刊》、《现代快报》和《现代金报》获得的频次总共为17, 如果将这两个数字合并到中央媒体中, 其作为新闻由头的百分比将提到高27.3%。而评论议题最多 (频数为43) 的《新京报》, 其主办方之一也包括中央媒体《光明日报》。

地方党报的绝对数量比较多, 这不仅包括省级党报, 还有市级党报。但通过上表可以看到, 除去“其他”选项外, 地方党报在设置评论议题中的表现是最差的。而且, 地方党报中仅《广州日报》一家的频数就是22, 其后依次是《长江日报》 (频数为5, 下同) 、《南方日报》 (4) 、《大众日报》 (1) 、《济南日报》 (1) 。

专业、行业类媒体所占的比例不高, 这与《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是综合性评论而非专业化、行业化评论也有关系。这里的专业、行业类媒体, 根据统计主要是经济类专业媒体, 其中表现较好的有:《第一财经日报》 (频数为7, 下同) 、《经济参考报》 (6) 、《21世纪经济报道》 (6) 、《中国经济周刊》 (6) 。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即媒体分布的地区来看, 不同地区的媒体表现也差距很大, 表现出色的媒体基本都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和成都等城市。具体来看, (不含专业媒体和中央级媒体) 北京 (频数为75.5, 下同;一个评论用了两个新闻由头, 其中《北京晚报》频数按0.5计) 、广州 (45) 、南京 (23) 、武汉 (12) 、成都 (9) 、上海 (7) 。黑龙江、江西、广西、贵州、青海、甘肃、新疆等中西部地区, 没有一家媒体入选。

三、统计分析:具体媒体的表现

本次分析共统计到97家媒体, 除去“不确定”和“其他”选项, 平均每家媒体提供新闻由头的频次为3.8。将出现频次最高的10家媒体进行列表, 如表二。

通过上表可以计算出前10家媒体作为新闻由头的平均频次为19.6, 是所有97家媒体平均频数的5倍多。而且, 这10家媒体总的频数, 占到了可以确定的新闻媒体提供的新闻由头的一半多。由此可见, 在媒体提供新闻由头的过程中, 存在着比较明显地少量媒体设置较多评论议题的现象。

“这种精英媒体领衔与新闻专业普遍规范的作用, 以及其他一些因素, 共同带来一个结果, 也正如我们已经留意到的, 就是新闻媒介的高度同质化。”[3]麦库姆斯在《议程设置理论概览:过去, 现在与未来》一文的这段话, 在中国也具有一定的意义。还是以新闻由头为例, 一个评论写手写的关于同一个新闻由头的时评可以同时投给全国几百家媒体, 评论的地域色彩减弱, 全国各地的报纸往往都是同时评论一条新闻。而这些新闻由头, 大多是由为数不多的媒体提供。

麦库姆斯提到的“精英媒体”在美国具体是指《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 中国的情况则比较特殊。许多论者都将党报、中央媒体当做主流媒体来看待, 但通过上面的统计可以看到, 地方党报在提供和设置评论议题方面已经与人们的期待形成较大的差距。在97家媒体中, 地方党报只有5家, 而且除《广州日报》外, 其他报纸的频数都非常低。

从表二可以看到, 《新京报》与《中国青年报》的频次最高。其中, 《新京报》自2003创办以来, 就一直以时政新闻为主打, 以高端读者为受众目标。在报道北京新闻的同时, 《新京报》还经常派出记者对全国各地的热点新闻进行报道, 这也是该报“核心报道”栏目主要内容。比如《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6月3日的一篇评论《倘若“暴拆官员”奉命行事》, 引用的就是《新京报》对安徽阜阳官员暴力拆迁被问罪的报道。另外, 《新京报》还利用办报地在北京的优势, 报道了大量中央各个部门的新闻, 这往往也成为评论的热点议题。比如“青年话题”6月18日的冰点时评《公开“三公”支出到底难在哪里》就是以《新京报》对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高强的报道为新闻由头。

《中国青年报》是团中央主办的全国性报纸, 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新闻改革中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 比如备受业界和学界推崇的“三色”报道、《大学毕业生成才追踪记》等。新千年后, 《中国青年报》于2004年6月1日创办了特别报道栏目, 根据该栏目主任吴湘韩在2009年4月的一次讲话, “从2007年的数据统计来看, 报道重大公共事件的专题67个, 占56%;反映重大社会问题40个, 占34%;解读重大公共政策12个, 占10%。”[4]上述三类报道, 无疑都是评论比较偏好的新闻由头。比如《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7月8日的评论《媒体误报“批示”背后的真问题》就是以该报7月7日的特别报道《假“委员长批示”见报记》作为新闻由头。

另外, 《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调查”是国内媒体中周期比较固定、操作比较成熟的精确新闻, 其“所涉及到的选题多种多样, 包括时政报道、民生感受、青年发展和社会研究……关注弱势群体, 维护社会公平, 形成了鲜明特色”[5], 该栏目所做的调查也常常作为评论的由头。如“青年调查”在8月31日刊登的精确报道指出, 63.5%的家长期望教育部门规定教师不收礼。9月1日, 有评论在该报以此新闻为由头发表评论《禁止老师收礼扭不过腐败文化的“粗腿”》。《中国青年报》的其他栏目如教育、科学、法治等方面报道的新闻, 紧扣社会热点, 也是评论者经常引用的由头。

作为一份党报, 在其他地方性党报全面式微的情况下, 《广州日报》在此次统计中的表现格外显眼。显然, 这与该报的锐意改革是分不开的。“从1996年1月组建我国第一家报业集团 (即广州日报集团, 笔者注) 起, 它就明确了‘党报通过改革可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党报不应把自己置身于市场竞争之外, 而应主动出击参与市场竞争’这一发展模式。”[6]在具体的操作中, 《广州日报》通过改版、自办发行、大力引进人才、从制度设置到经营管理完全企业化、积极容纳新媒体等措施, 实现了报业集团中无论舆论引导还是媒体经营, 都以党报为核心。自1994年《广州日报》广告收入首次跃居全国报纸广告收入的第一位后, 这一位置就一直都没有变动过。一系列的改革大大改善了报纸的内容, 在众多媒体中, 《广州日报》的报道有22次作为本文统计的评论的新闻由头, 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一点。

四、思考:都市报、晚报类媒体的主流化转型与党报舆论引导的危机

无论从表一还是表二来看, 都市报、晚报类媒体的表现都非常出色, 而地方党报的表现难以让人满意。这也是本文主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 在谈到党报时, 往往都会将其列到主流媒体、权威媒体的行列。赵克强在《主流媒体与媒体主流化》中还对我国媒体按照主流媒体、次主流媒体、边缘媒体进行划分[7]。这其中, 地方党报也被划入了主流媒体中。但“主流媒体”不是天然的或者可以凭着某种“身份”就可以自然获得的称谓。党报能否真正做到“主流”, 需要读者和市场的检验和认定。

在媒体为其他媒体设置议程的过程中, 党报的新闻多大程度上为其他媒体所转载, 多大程度以提供新闻由头的方式设置其他媒体的评论议题, 可以作为衡量党报是否主流的一个观察视角。评论的新闻由头, 一般都是关于国计民生的热点新闻, 评论者很少把地方党报的新闻作为新闻由头, 是否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这类报纸在关于国计民生的新闻报道方面存在不足呢?

与党报相比, 都市报、晚报类媒体则在逐步向主流化转型。我国非党报纸媒的报纸, 最早是晚报, 如《北京晚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等。这类报纸被定位为“日报的补充”和市民茶余饭后的谈资, 内容的表上形式上强调“软些软些再软些”。1996年, 中国第一份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在成都创刊, 报纸定位为“市民生活报”, 此后, 都市报类媒体大量涌现。此时的“市民”还是个宽泛的概念, 既包括干部群众, 又包括知识分子, 还包括广大市民。内容设置上, “就是满足市民对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社会、娱乐的各方面的信息的需求, 强化新闻的‘实、快、短、热、活、宽’。”[8]按照赵克强的分类, 这样的媒体应该被列入次主要媒体行列。

“1998年3月, 时任《华西都市报》总编辑的席文举提出‘迈向主流媒体’的口号, 这是对原有定位‘市民生活报’的一次革新, 其后国内主要的都市报纷纷效仿。”[9]迈向主流媒体具体的做法包括:增加时政新闻、深度报道、开设评论栏目等, 整体内容变得更硬, 增强权威性、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成为部分都市报、晚报类媒体新的诉求, 读者定位自然也不再是所有市民, 而是中高端读者。在报道范围上, 部分报纸经常超越办报所在地, 及时派出记者报道全国其他地区甚至世界范围内的热点事件, 力求在这些事件中把握主动权。

这其中, 《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还设有评论周刊, 前者还有《深度周刊》, 用以进行深度报道。这些报纸虽然在笔者的统计中也被划为了都市报、晚报类媒体, 甚至其报名中也有“都市报”、“晚报”的字眼, 但其新闻的操作理念、提供的新闻类型与过去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 《南方都市报》就提出, 要“记录时代进程, 培育现代社会, 启蒙公民意识”。[10]在本次统计中, 除了表二中列出的媒体外, 其他表现较好的都市报、晚报类媒体为:《现代快报》 (频数为7, 下同) 、《北京晨报》 (6) 、《北京青年报》 (6) 。

一般认为, 时政新闻和经济新闻是比较主流化的新闻, 社会新闻则是次主流化甚至非主流化的新闻;而党报在时政和经济新闻报道方面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 都市报、晚报则更多地报道社会新闻。在都市报、晚报的发展初期, 其确实以社会新闻作为主打。但通过本次关于《中国青年报》评论议题的分析不难发现, 都市报、晚报在为评论提供时政、经济新闻的议题方面同样非常出色。利用SPSS交叉分析, 得出表三。

从上表可以看到, 无论是政治题材还是经济题材作为评论议题的数量, 地方党报都远远低于都市报、晚报等媒体。本来就以社会新闻见长的都市报、晚报类媒体在社会新闻中的优势更加明显。只有在经济类题材, 才有媒体即专业的经济类媒体提供的新闻由头作为评论议题的数量超过都市报、晚报类媒体。

当然, 都市报、晚报类媒体在向主流化转型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如低俗的社会、娱乐新闻依然大量存在, 软广告、广告与新闻不分的现象等时有发生。但这并不能掩盖这类媒体在提供重要、热点的新闻方面所起到的重要角色。在媒体为媒体设置议程的过程中, 部分都市报、晚报已经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比如这些媒体的报道经常就作为其他报纸国内新闻版的主要组成部分, 也是评论主要的新闻由头来源。《主流媒体与媒体主流化》一文把部分符合条件的都市报和其他符合条件的权威报纸也列入主流媒体行列, 这在本文的分析中得到具体的印证。

议程设置与舆论引导具有较大的相关性。舆论引导, 首先是要吸引公众关注什么, 然后才可能影响其态度, 即这是一个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接受的过程。对于党报而言, 如果其内容报道中涉及社会热点、公众关切的新闻不多, 除了其本身难以吸引读者之外, 其他媒体也不会转载其报道, 或将其作为评论的议题。媒体为媒体设置议程, 是扩大部分媒体社会影响力、掌握舆论主导权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致力于引导舆论的党报而言, 如何通过改进新闻报道, 在媒体为媒体设置议程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值得深入思考。

五、结语

本文从《中国青年报》评论版“青年话题”的新闻由头入手, 试图分析媒体为媒体设置评论议题的过程中, 不同媒体的表现。分析表明, 中央级媒体尽管数量少, 但在媒体议程中依然占有很重的分量。一些逐步向主流化转型的都市类、晚报类媒体的表现最为出色。而地方党报则处于弱势, 市场化改革较早的广州日报是该类报纸中最显眼的明星。如何切实提升地方党报的影响, 让党报作为主流媒体名副其实, 还需要积极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朱一.聚合还是分流——多元视角下框架理论和第二层议程设置之比较[J].消费导刊, 2009 (7) :191.

[2][3]麦克斯韦尔.麦考姆斯.议程设置理论概览:过去, 现在与未来[J]新闻大学, 2007 (3) :60.

[4]吴湘韩.网络时代纸媒独家深度报道的空间[Z].http://book.cyol.com/content/2009-04/20/content_2630161.htm

[5]青年调查, 这里报道民意[Z]http://zqb.cyol.com/node/node_6465.htm

[6]文远竹.党报要成为城市报业市场的野战军[J].新闻战线, 2009 (7) :19.

[7]赵克强.主流媒体与媒体主流化[J].新闻知识, 2006 (3) :3~4.

[8]李鹏, 陈翔.华西都市报的三次理论创新[J].新闻战线, 2002 (6) :67.

[9]赖大彬.南方都市报的主流化转型[J].青年记者, 2009 (9月中) :55.

上一篇:大坝基础验收汇报材料下一篇:西北工业大学-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