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古诗词竞赛试题

2024-05-15

三年级古诗词竞赛试题(通用9篇)

篇1:三年级古诗词竞赛试题

小学生古诗词竞赛试题

姓名

班级

评分

一、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正是男儿读书时。,白首方悔读书迟。

2、碧玉妆成一树高,。

4、。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填颜色。

(1)()日依山尽,()河入海流。

(2)

两个()鹂鸣()柳,一行(2、填数字。

(1)()岸青山相对出,孤帆()片日边来。(2)()山鸟飞绝,()径人踪灭。

3、选择。(填序号)

《登鹳雀楼》的作者是()。

A、王之涣 B、孟浩然 C、李白 D、王维 《鹿柴》的作者是()。

A、杜甫

B、李白

C、王维

D、孟浩然 《元日》的作者是()。A、杜甫

B、李白

C、王维

D、王安石(5))鹭上()天。《小儿垂钓》的作者是()。A、李白

B、王维

C、吴令能

D、杜甫

三、活学活用:填上适当的诗句。

1、每当我们吃饭不爱惜粮食时,妈妈总告诫我们。

2、班上有同学迷上了电子游戏,我用诗句来劝告他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3、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恩情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佳节到来之际,我们会用诗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连一连。

《春夜喜雨》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枫桥夜泊》

北朝民歌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春晓》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山行》

王之涣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敕勒歌》

孟浩然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凉州词》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五、根据诗句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1、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那满园的美丽春色怎能关得住,一枝红色杏花已经早早探出墙来。。

五、请你默写描写春天的诗,并写出题目、作者、朝代。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诗内容

1、《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

2、《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

3、《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

3、《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 杜甫

4、惠崇《春江晓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宋 苏轼

5、《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 叶绍翁

6、《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7、《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

8、《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 孟郊

9、《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

10、《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

11、《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

12、《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

13、《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

14、《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汉乐府

15、《凉州词》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

16、《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

17、《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胡令能 2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

篇2:三年级古诗词竞赛试题

1、《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

2、《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

3、《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

李白

3、《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 杜甫

4、惠崇《春江晓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宋 苏轼

5、《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 叶绍翁

6、《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7、《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

8、《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 孟郊

9、《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

10、《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

11、《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

12、《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

13、《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

14、《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汉乐府

15、《凉州词》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

16、《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

17、《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胡令能

2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篇3:三年级古诗词竞赛试题

用诗词中的插图来导入新课, 为学生理解古诗词营造氛围, vbn1课堂伊始, 我这样导入“童年是美好的, 纯真的, 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美丽的故事。这三幅插图都描写了童年生活的美好。谈一谈你的感受, 也可以谈谈看到插图你想到了什么?”教师出示书上的三幅插图, 分别是《牧童》《舟过安仁》《清平·村居》, 浓浓的三幅中国画, 让学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 为学习本课奠定了基调。看到《村居》图, 有的学生感觉到很悠闲, 舒适, 心境惬意, 有的学生很向往这种童年生活。看到《舟过安仁》图, 图中两个小孩坐在船上打着伞, 有的学生很是羡慕, 因为是在北方, 虽然每个孩子对划桨撑船很陌生, 但是很好奇, 还有的学生感到这两个小孩太调皮, 特别好玩。看到《清平乐·村居》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 有的学生感到这一家子很温馨, 想到了自己的家庭。每个学生看着插图都谈到了自己的理解, 这对于学生很好地理解本课的三首古诗词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借助插图理解词语, 化难为易, 准确定位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有一处“茅檐低小”, 有学生提出什么是“茅檐”?书上的注释中这样写道“茅屋的屋檐”。茅屋距离现在的学生非常遥远, “茅屋的屋檐”怎么给学生解释清楚呢?这首诗的插图很好解决了这一难题。赭石色的屋檐上铺满了茅草, 略微探出了墙壁一些。通过看插图, 学生马上就理解了注释中所说的“茅屋的屋檐”。“低小”的概念又是什么呢?到底低到何种程度, 小到何种程度呢?学生理解同样有些困难, 我同样借助于插图, 让学生再细致地观察插图中“矮矮的小小的房子”, 学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低小”的具体概念。借助课文插图就实现了教师用许多语言所解释不清的东西。《牧童》这首诗中的“铺”字的理解, 同样可以很好地借助课文中的插图。在学生读完“草铺横野六七里”后, 我让学生看图, “从图中你感受到什么?”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了很大很大的原野‘铺’满了草, 大家看, 图中的原野上那么多草, 到处都是, 一望无际。”联系插图学生很好地感受到“铺”的一望无际, 感受到了广阔的原野和草的茂盛。

三、借助插图丰富想象, 画中有画, 天马行空

第一首诗《牧童》的插图, 一个牧童以地为床, 以天为帐, 自由自在, 连蓑衣都不脱, 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 那么悠闲自在。学习《牧童》我让学生边看插图, 边再读这首诗, 再配上音乐, 学生的情感完全融入在这首诗中, 这幅画中, 古诗的朗诵与画完全融为一体。我顺势而启, “这个牧童在这样的情境中, 那么悠闲自在地躺在月夜的草地上, 他会想些什么呢?”学生的情感完全被激发出来, 看着插图, 学生各种各样的牧童想象图呈现出来:“他可能什么也不想, 就想在这样美的景色中好好享受一番, 睡上一觉。”“他在看天上闪闪的星星, 想着奶奶给自己讲的神话传说故事。”“他在数天上的星星呢!他可能已经数了100颗了……”“他在想天上的星星怎么那么多, 怎么也数不完呀!”“今天的小伙伴之间的游戏可真开心, 明天准备去哪里玩呢?玩些什么呢?”……我不得不感叹于学生的想象力。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有美丽的一幅童年画, 清新的一首童年诗。《舟过安仁》, 两个小童撑着伞无拘无束, 正在用伞让船前进呢!看着画面, 我这样启发“你听到两个小童他们在说些什么呢?”有的学生说:“快, 看着风向, 把伞撑起来。”有的说:“看, 我们有船帆了, 我们的船跑得更快了!”……学生想象丰富, 无声的画面被激活了。

四、借助插图辨析词语, 联系实际, 突破难点

《舟过安仁》中有一句“收篙停棹坐船中”中的“篙”和“棹”学生不好区分。注释中的“篙”解释为“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棹”的解释为“船桨”, 但是学生还是搞不清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别。我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 联系注释, 说“插图中船头之上两个长长的东西哪个为“篙”和“棹”, 你能找出来吗?”片刻之后, 有学生回答“尖尖的、长长的, 完全在船上的是‘篙’, 这是撑船用的, 使劲往水里一按, 船就开了。而一半在水里, 一半在船上的为‘棹’, 当桨用。”。为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二者之间的区别, 我说, “你平时在电视上还见到过‘篙’和‘棹’吗?”有学生说“坐在船上摇动划水, 让船前进的, 它前面是像鸭子一样稍微有点宽为‘篙’;站起来, 使劲向水底撑的为‘棹’。”借助插图联系实际, 由浅到深, 学生真正理解了“篙”“棹”二者之间的差别。

诗画原本一家, 古诗词的学习更加离不开有意蕴的美图, 只有充分认识到教材中插图资源的重要性, 才能充分利用好课文中的插图资源, 让插图为语文服务, 让插图为古诗词的教学服务。

摘要:我国古代就有诗情画意、诗画一家的说法, 诗离不开画, 画离不开诗。诗画的有机结合, 对于学生很好地理解古诗词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崔峦老师在《教材主编对您说》说“教科书图文并茂, 且有厚重感”“新教材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可见, 开发教材资源, 运用好教材中的插图资源, 对于学生学习语文,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为例, 谈谈在古诗词中如何运用插图资源。

篇4:三年级古诗词竞赛试题

第一步:“泡”开诗歌,知道“是什么,说什么”

解诗:读题归类,检索加工,细研尾句。

所谓“读题归类”,即仔细读诗词的题目,根据题目准确将诗词归到具体的类别当中,是送别诗,还是边塞诗,是咏物诗,还是闺怨诗等。根据相应的诗词类别大致推知其应该抒发的情感是什么。接着“检索加工”,即仔细阅读相关的内容,包括作者及相关的注释以及诗词中的意象、意境及相关的手法等等,进而能够对诗词内容与情感有一个较为准确的理解与把握。最后“细研尾句”,即对诗词的尾句或是尾联进行细心研读琢磨。往往在尾句(尾联)中将主旨情感突出与点明深化。这样再结合前面的检索加工,就能够基本上把握本诗词的情感与主旨了。基本上理解与把握了诗词的内容与情感,为下一步具体作答做好了铺垫。

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快速理解诗词:1.“泡”题目——初判题材,定向归类。2.“泡”注释——检索加工,知人论世。3.“泡”诗句——联想想象,明确内容。4.“泡”情感——细研尾句,晓情明旨。

第二步:“锁”定设问,做到“问什么,答什么”

审题:审清题眼,审辨隐含,审明考点。

所谓“审清题眼”,就是要抓住诗词试题题干中的关键所在。即“题眼”,是问什么,要考查什么方面,是诗词中某个意象,某句、某联,还是某阕中某个字的含义等,或是什么情感,或是某种艺术手法等等。所谓“审辨隐含”,就是仔细辨析题干中隐含的内容是什么,需要考生仔细辨析出来,然后再结合题干内容作答。所谓“审明考点”,这是重中之重。比如诗词考纲中关于古典诗词的能力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二是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赏析。作为考生,要非常明确这两方面的要求的具体考点是什么。做到胸有成竹,才能够一眼明了本题要考查的是哪项考点。是考意象,还是意境;是情感,还是艺术手法;是考查语言,还是思想内容等等。这样针对不同的考点,相应明确不同考点的答题要点,就能够较为准确地理解与作答出相应问题了。

第三步:“定”准格式,做到“问多少,答多少”

表达:切准要点,巧用术语,具体作答。

所谓“切准要点”,就是不同的考点,答题的要点是不同的,一定要准确切入。比如,意象的答题要点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什么意象,二是意象的特征,三是通过意象表达出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就能够将相关内容答准,不漏点。所谓“巧用术语”,就是诗词鉴赏中有许多专业术语,这些术语我们平时如果掌握得多一些,再能将这些术语与相关诗词内容、情感、手法紧密结合在一起,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以景结情”、“寓情于景”、“乐景衬哀情”等等,巧用这些术语增加答题的准确度与深刻性。所谓“具体作答”,就是要结合诗词的具体内容作答,不能空对空。诗词本身就是比较抽象与含蓄的,出题者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所以诗词作答的过程中一定要具体阐释才行。比如借景抒情,考生要具体答出借什么景抒什么情才可以。绝不能只答一句本诗词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这样高度概括的话,下面没有具体内容了,这是答古诗词题的大忌。

下面以2014年北京卷古诗词题为例来谈。

奉陪郑驸马韦曲【1】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2】禁:消受。

问题: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第一步:“泡”开诗歌,知道“是什么,说什么”

解诗:读题归类,检索加工,细研尾句。

从题目看“奉陪郑驸马韦曲”是一首奉命陪人游览景致的诗词,可以算作借景抒情的诗。再加上给的注释中“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这一注释看似无心,其实大有深意。尤其是注释的后半部分“求仕于长安而未果”,足以说明此时作者是一种无奈与灰心。陪驸马游览“韦曲”胜地,而自己却“求仕未果”此时的心情便可想而知。

下面再检索加工,知人论世;发挥想象,明确内容,可以推知诗中“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可以想见此时作者是借酒浇愁,年龄越来越大,而自己却求仕未果。

再次,仔细研读诗的尾句“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结合试题中的第三题中所给的注释可知,可以看出作者“求仕未果”之后,有一种意欲归隐的想法。这样基本上能够把握住全诗的主要内容与情感,为下文的作答做好铺垫。情感如果把握不准,往往会偏离题意。

附:【诗词译文】韦曲这里的花开得这样美丽可爱,家家户户都是满园春色,实在是惹人心动到了极点。杯中盛满了绿色的美酒,一定要整日痛饮才尽兴,头发花白了更要好好享受这美丽的春色。我一心欣赏美景,顾不得山石尖锐的棱角勾破了我的衣服,藤梢刚刚长出来的嫩芽,颜色那么嫩绿新鲜,直刺人的眼睛。面对这样的美景,什么时候我也能够住在竹林里,头戴着隐士的黑头巾,过着悠闲淡泊的隐逸生活啊!

第二步:“锁”定设问,做到“问什么,答什么”

审题:审清题眼,审辨隐含,审明考点。

下面先看问题: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第二步:审清题眼,审辨隐含,审明考点。

在这一问题中,题眼是“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问的是有关思想情感,而且给定了答题的范围是最后两句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再去仔细审辨隐含,“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这一隐含中明确指出了刘岩隐逸不仕。最后“审明考点”是考查怎样“表达思想情感”,这样再结合注释“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与尾句“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将这三个方面结合串联到一起,情感就出来了,即作者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同时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

第三步:“定”准格式,做到“问多少,答多少”

表达:切准要点,巧用术语,具体作答。

首先“切准要点”,既然是让结合最后两句分析怎样表达思想情感,那么首先就要将最后两句的内容先大致翻译一下,之后知道这里是采用刘岩的典故,手法上肯定是用典。再者“巧用术语”,就是结合内容将“典故”、“曲折含蓄”用上,这样就能准确规范地将“怎样表达”的问题答出了。最后是“具体作答”,就是该翻译的翻译,该用的术语要用上,该答的手法答出,抒发的是什么情感等要具体答出,绝不能空谈。

附:【参考答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对韦曲春色的喜爱之情,进而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同时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

篇5:三年级古诗词竞赛试题

“潭面无风镜未磨”的前一句是(C)A.遥望洞庭山水翠 B.泉眼无声惜细流 C.湖光山色两相和 D.春风送暖入屠苏

《元日》这首诗中,“元日”指的是什么时候?(C)A.一月一日 B.正月十五 C.正月初一 D.八月十五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出自李峤写的哪首诗?(C)A.《云》 B.《雾》 C.《风》 D.《烟》

柳宗元的《江雪》这首诗中,作者借寒江独钓的老翁,抒发了怎样的心情?(A.高兴、喜悦 B.孤独、郁闷 C.欣喜若狂 D.急切

《元日》的作者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诗人?(B)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自(B)A.《池上》 B.《小池》 C.《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D.《清明》

《池上》的作者是(C)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柳宗元

8、“遥望()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是刘禹锡的诗句。(B)A.太湖

B)B.洞庭湖 C.西湖 D.尚湖

杜牧的诗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赞美了江南什么地方的美景?(A)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遥望洞庭山水色,”的下一句是(A)A.白银盘里一青螺 B.横看成岭侧成峰 C.明月何时照我还 D.只缘身在此山中

《望洞庭》作者是(A)A.刘禹锡 B.李白 C.白居易 D.苏轼

“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下一句是(B)A.白银盘里一青螺 B.早有蜻蜓立上头 C.明月何时照我还 D.只缘身在此山中

《江南春》作者是(C)A.刘禹锡 B.李白 C.杜牧 D.苏轼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中的“白银盘”指什么?(D)A.餐桌上的白色银盘 B.天上银白色的月亮

C.天上银白色的月亮在湖中的倒影 D.洞庭湖

李峤在诗中描绘到“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是什么有这么大的力量创造奇景?(A.春姑娘 B.风

C.辛勤的园丁 D.冬爷爷

B)

《元日》写的是我国的哪一个传统节日?(A)A.春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江雪》的作者是谁?(D)A.韩愈 B.杜甫 C.孟浩然 D.柳宗元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两句诗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请问下面哪首诗是描写同一季节景的?(B)

A.《风》 B.《池上》 C.《江南春》 D.《小池》

《望洞庭》描写的哪个季节的景色?(C)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首古诗描写的是什么景物?(A)

A.风 B.蜂 C.柳 D.梅

“日出江花红胜火”的下一句是(C)A.万紫千红总是春 B.红杏枝头春意闹 C.春来江水绿如蓝 D.半江瑟瑟半江红

《江雪》为我们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D)A.风雪夜江图 B.送友游江图 C.小儿垂钓图 D.寒江独钓图 “解落三秋叶”的下一句是(A)A.过江千尺浪 B.能开二月花 C.入竹万竿斜 D.夜来风雨声

《望洞庭》写的是哪个地方的景色?(C)A.泰山 B.黄山 C.洞庭湖 D.庐山

下列诗歌中哪一首是描写春节的是(A)A.王安石《元日》 B.杨万里《小池》 C.杜牧《江南春》 D.柳宗元《江雪》

“不解藏踪迹”这句诗句出自哪首古诗(A)A.白居易《池上》 B.杨万里《小池》 C.胡令能《小儿垂钓》 D.李峤《风》

“遥望洞庭山水色”的下一句是(A)A.白银盘里一青螺 B.湖光秋月两相和 C.明月何时照我还 D.疑是银河落九天

《江雪》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D)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寻隐者不遇》的作者是(A)A.唐 贾岛 B.明 于谦 C.清 郑燮 D.宋 苏轼

下面哪两句出自杜牧的《江南春》?(B)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B.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C.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早有蜻蜓立上头”的上一句是(B)A.白银盘里一青螺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树阴照水爱晴柔 D.接天莲叶无穷碧

《望洞庭》一诗中的洞庭湖位于今天的哪个省?(B)A.江苏省 B.湖南省 C.江西省 D.安徽省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句中的“桃”指的是什么?(A)A.桃符 B.桃子 C.桃花 D.桃树

《小儿垂钓》出自哪位诗人的笔下?(D)A.李白 B.白居易 C.苏轼 D.胡令能

下面四首古诗中,哪首诗描绘出了小孩子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C)A.《元日》 B.《小池》 C.《池上》 D.《江雪》

“遥望洞庭山水翠”的下一句是(B)A.多少楼台烟雨中 B.白银盘里一青螺 C.怕得鱼惊不应人 D.早有蜻蜓立上头

篇6:古诗鉴赏高考试题三应答

在做高考古诗鉴赏试题时应抓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读懂诗歌:通过五个途径。

二是把握题干:把题干具体展开。

三是善于表述:掌握相应术语。

下面分别作以说明。

一、读懂诗歌,通过五个途径

为了更好地读懂古代诗歌,理解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可以从以下五个途径入手。

从题目、从景物、从作者、从典故、从“诗眼”。

为了更好地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可以从以下五个途径入手。

1、从题目入手

题目往往是作品内容的高度概括,所以,通过研究题目,就能很快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如:

天末怀李白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时李白因永王粼事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通过题目,我们就可以看出这是杜甫对李白的怀念之作。吟诵全诗,就好象读友人的书信,那种对友人的殷切的思念、细微的关怀和发自内心的感情力透纸背。

2、从作者入手

作者写诗,就是要和别人交流,所以他就要发表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感情,传达自己的认识。他往往就要把他的坎坷处境、人生历练融入诗中,这就为我们把握作品提供了依据。如: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是陆游借梅抒怀的一首词作,上片写梅花的遭遇,下片写梅花的品质,都和陆游的遭遇有关。陆游早年科考第一,被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等一群小人排挤;在四川时又见扼于统治集团,难遂恢复中原之志;晚年赞成韩佗胄北伐,韩失败后又被诬陷。我们读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这首词正是他身世的缩影,梅花正是他高洁品质的化身。

3、从描写的景物入手

古人的写景状物诗,不是借景抒情,就是融情于景,或是托物言志,因此,通过古人对笔下景物的喜恶,就可以看出他们的态度,“一切景语皆情语”。一般来说,景物是暖色调的,就表现出他们的“喜”,景物是冷色调的,就表现了他们的“恶”。如:

村夜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这首诗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一个乡村的夜景,看似信手拈来,实则诗意很浓。开头两句,苍苍霜草,切切秋虫,点出秋意的浓重,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踪,万籁无声,这种萧瑟凄凉的景物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独出门前望野田”既是过渡,又是转折,皎洁的月光朗照下一望无际的荞麦花开,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月光白雪,幻象奇异,让人喜爱,诗人忘却了自己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诗人正是借自然景物的变化写出了人物感情的变化,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

4、从典故入手

典故就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既然引用,就说明它对诗文的主题有所帮助。所以,我们在分析鉴赏古代诗歌的时候,发现典故,一定要认真分析。下面我们来看一首宋词: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首词是辛弃疾的登楼所感,是讽刺当时的朝廷不但不能恢复中原,就连江南也快保不住了,所以他借古喻今,颂扬孙权,表达对朝廷的不满。抛开其它的典故,单就“生子当如孙仲谋”就很能说明问题。孙权在青年时代,独霸江南,坚持抗战,从不屈服,难怪曹操都不禁夸耀他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了。

5、从“诗眼”入手

诗眼是诗歌中最精彩最传神的关键性词句。在分析鉴赏诗歌时,发现了诗眼,就等于抓住了诗歌的纲,对诗歌的把握就很容易了。如:

[双调]折桂令西湖赵善庆

问六桥何处堪夸?十里晴湖,二月韶华。浓淡峰峦,高低杨柳,远近桃花。临水临山寺塔,半村半郭人家。杯泛流霞,板撒红牙。紫陌游人,画舫娇娃。

这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开首一句“问六桥何处堪夸”的“夸”字,既是诗眼。这首元曲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由景到人,由自然到社会,无一处不美,无一处不赞,处处都围绕着一个“夸”字。除首句设问总领之外,其余对仗工稳。色彩浓艳,音调明朗。整首曲子洋溢着一股春日勃兴的气氛。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以上只举了五个方面的途径,我们还可以发现其它的途径,发现越多,了解越深。这样就会较快地形成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二、把握题干,把题干具体展开

把握题干就是认真审读题干,题干就是命题者的指示,按照命题者的指示做,就能得分。

如果试题是简答试题,它的答案往往就藏在题干里。只不过这个答案是概括的,我们在作答时,抓住这个概括的词语,把它展开、具体化就是了。下面结合具体试题说明。2003年高考17题: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注意“精练传神”这四个字,“精练”,精练了什么内容,把具体内容展开,“传神”,传的什么神,写出来,这就是答案

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精练),“咽”和“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传神)。

2004年高考16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先看第一问,注意“杜鹃的啼叫声”,注意词中有“声声只道不如归”句,“不如归”即杜鹃啼叫声,那么第一问问的就是“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不如归‟的啼叫声?”词中又有“行人”一词,联系起来,就是“行人不如归”了,由此看来,这首词的主题就是游子思乡了。最后两句是作者的自诉辩解,我在天涯,我怎么没有回家的心愿呢,只是我人在外,不由己,我不能决定我回家的日期。“争奈”是“怎奈”“无奈”。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是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2005年高考12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第一问,抓“怎样”,把“怎样”用诗中的内容具体说出;第二问,抓“静”“动”,“静”的是什么内容,“动”的是什么内容,然后说“静”“动”结合的作用。

答案:(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怎样),以此表现

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静)。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动)。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动静结合,达到目的)。

2006年高考12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竹石牧牛并引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第一问考的是古诗的一个常识,格律诗一般都分为两层,前事后理或前景后情,本诗是前景后情的。)

(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注意“竹石牧牛”,自然是和平景象,田园生活。第二问,注意“厚”“薄”,解读一下,“厚”就是爱,“薄”就是不爱。是爱呢,还是不爱,还是都爱,根据内容说就是了。)

答案:(1)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副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

(2)一种自然平和的田园生活。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实际上作者对石与竹同样怜爱;因为在作者心目中,竹、石都代表着一种田园生活,无论是牛角砺石还是牛斗残竹,都是作者不愿意见到的。

三、善于表述,掌握相应术语。

在做古诗鉴赏试题的简答题时,还要会灵活运用常见的古诗鉴赏术语,准确得体地依照题干要求进行表述。

1、有关内容的词语:

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等等。

2、有关方法的词语: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夸饰;用典;含蓄;对仗;韵脚等。另外还有烘托、比喻、象征、对比、借代、互文、双关等等。

3、有关目的词语

抒发……的思想感情; 反映……的社会现实;

表现……的情趣;表达……的追求;

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

篇7:三年级古诗词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在括号内填序号)10分

1、《 咏鹅 》的作者是()。[ ①孟郊

②高适

③骆宾王

④杜甫 ]

2、“姑苏城外寒山寺”中“姑苏”是指()。[ ①杭州

②苏州

③徐州]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出自李白的()。

[ ①《静夜思》

②《望庐山瀑布》

③《赠汪伦》]

4、“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的意思是()。[ ①乘、搭

②同“座” ③因为 ]

5、下列诗篇中王昌龄写的有()。[ ①《凉州词》

②《出塞》 ③《鹿柴》 ]

二、判断题(在括号内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渔歌子》的作者是宋朝诗人张志和。()

2、《望洞庭》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

3、《枫桥夜泊》真切自然地抒发了作者旅途寂寞的心情。()1

4、《送元二使安西》、《悯农》、《鹿柴》都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

5、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人。()

三、名句联句。20分

1、,明月何时照我还。孤帆远影碧空尽。

3、莫愁前路无知己。

4、劝君更尽一杯酒。

5、千里莺啼绿映红。

四、根据提示补充诗句。7分

(一)古诗百花园:(填花名)

1、·晓看红湿处,()重锦官城。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别样红。

(二)古诗动物园:(填动物)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2泥融飞(),沙暖睡()。4·两个()鸣翠柳,一行()上青天。

五、按要求写诗句。(各写一句)(10分)

1、默出描写名胜古迹的诗句。寒山寺:

黄河:

长江:

2、写出两句描写四季景色的诗句。

六、诗句理解。(10分)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枯:_____________ 岁:_____________ 最后二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朝:_____________还:_____________ 整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运用诗句填空。18分

1.在《登鹳鹤楼》这首诗中,常用来说明“站得高,望得远”的诗句是()。

2.新春佳节,一派喜庆的气氛,人们也异常喜悦,用各种方法来喜迎这个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如燃放鞭炮等,正如()所写的《

》: 4 的(),()。(),()。

3.西湖美景闻名天下,下阵雨时的西湖更是别有一番景色。北宋诗人苏轼就曾写下诗句(),()。(),()。4.孟郊写孩子们报答不完母亲养育之恩的诗句是()。

5、爱国诗人陆游去世时对儿子说,我去了,只求你一件事:()陆游最大的悲痛是:()。

篇8:三年级古诗词竞赛试题

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是近年来学校开展课外读书活动的一大亮点。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我校开展了“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活动。中华诗文的诵读活动,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学生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可逐渐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学生的高远智慧、优秀品格和爱国情操。

近两年,我一直处在语文教学的低年级学段。低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知识储备量少,但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圈,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理解能力。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想象力丰富,记忆力强,认知欲望也比较强烈。因此,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古诗文诵读的训练十分重要。

然而,古诗文诵读的状况在农村小学不容乐观。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学习古诗文没有多大兴趣,由于古诗理解相对较难,大多数学生对古诗产生了“望而生畏”的心理,甚至有的教师认知也很片面,部分教师的古诗文教学也只是仅仅为了应付考试。特别是低年级,古诗文浅显,考试所占比例也较少,更是被教师、学生所忽略了。古诗文是高度浓缩的精华,语言十分润泽,想象空间更是无比广阔。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就要从低年级抓起,让老师和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都能“出口成章”。因此,农村小学低年级古诗文诵读十分必要。

一、诵读方式的多样化

1. 营造课前诵读的良好氛围。

每节语文课课前3~5分钟的时间,教师带领学生诵读古诗文,并且营造一个轻松的诵读氛围,让学生在毫无诵读压力的状态下进行诵读,从而对古诗文产生浓厚兴趣。诵读篇目由浅入深,由易入难,逐渐深入,提高学生的古诗文诵读水平。

2. 师生互动,生生合作。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师生共同探讨。学生自谈对古诗文的理解,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加强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的诵读情况和诵读理解水平。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更要具备一双发现亮点的眼睛,对学生的闪光处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不足之处适当给出指导。让学生在这种合作交流的气氛中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爱读古诗文,愿意思考古诗文,体会到古诗文诵读的快乐。

3. 家校紧密联系,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诵读中来。

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指望孩子能学得更多,学得更好,跳出农门,改变命运。很多家长自身知识水平不够,无法帮助孩子解疑释惑,也缺乏耐心。教师要利用家长会宣传诵读的重要性,让家长认识到低年级阶段是诵读的黄金时光,督促孩子,帮助孩子养成爱读诗、多读诗的好习惯。

4. 举办古诗文诵读的活动,快乐诵读。

利用竞赛、绘画、手抄报、抄录等简单的方式增加诵读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参与到古诗文诵读中来。改变古诗文诵读的枯燥性,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奖励机制十分有效。教师在表扬的语言上,也可以充分利用已学过的古诗句正面引导,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到快乐的无穷。

二、让诵读延伸

学生诵读古诗文对于积累语文基本常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古诗文诵读走入低年级语文课堂,校园里时时传来朗朗的诵读声,对学生的思想情操、文学造诣都很有益。

1. 古诗文诵读有益于引起人的心智活动。

例如“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句话很容易引起农村孩子的共鸣,许多农村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对于父母的思念,父母临走前的依依不舍正如诗句所写。

2. 古诗文诵读有益于班级环境的布置,形成班级凝聚力。

为了让学生在班级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喜欢上诵读,我十分重视班级的布置,让班级散发出浓浓的书香气。黑板上专门留了一块“每周一诗”版块,动员学生带上自己喜欢的古诗文书放到班级图书角,学生也可以自己抄写喜欢的古诗贴在班级“比一比”专栏。在古诗文诵读中,师生之间的交流,生生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感染,在诵读氛围中形成班级特色,学生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

3. 陶冶学生的情操。

班里设有“每周一诗”版块,根据低年级水平推荐了相关篇目。并且结合传统节日、时令等定好篇目,例如清明前后推荐了《寒食》《清明》等相关篇目,让学生在古诗的诵读中不仅增加了古诗的储备,也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典故,并且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4. 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提高语文素养。

低年级孩子的阅读能力有限,拿到短文片段不知所云是何。农村的孩子,课外阅读书相对又比较少,古诗文诵读的开展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语文素养。让学生在平常的口语交际中能信手拈来,出口成章。

三、拓展古诗文诵读空间

1. 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到大自然中去寻找诗情画意。

例如,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带领着学生到田野、山坡寻找诗的足迹。金黄的油菜花间有几只翩翩起舞的花蝴蝶,学生自然会想起“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看见河边的垂柳吐出新芽,也会联想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 学古诗,编故事。

根据故事内容,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编故事。例如《游子吟》,学生自编自创,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不仅有利于学生古诗文诵读,对低年级学生说话也是很好的练习。

篇9:三年级期中模拟试题

1.计量汽车的载重量,通常用()作单位。

2.计量北京到广州的公路长可以用()作单位。

3.口÷8=7○,要使口尽可能大,那么○里应填( )。

4.一个数除以5,商是9,余数是3,这个数是()。

5.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8厘米,它的边长是()厘米;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 )米。

6.12千米=( )米

61000千克=( )吨

7000N米=( )米

51米一16厘米=( )厘米

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个茄子重46( )

(2)一个苹果重90( )

(3)一辆货车载重量12()(4)一辆电动自行车每小时行驶36( )

8.一块长方形草坪长16米,宽12米,在草坪的四周铺—条石子路,石子路至少有()米。一位老奶奶每分钟走8米,走完这条石子路要()分钟。

9.369应该加上()才能得到一个最小的四位数。

10.用调换()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可以验算加法。

二、当回法官判是非(对的打“√”,错的打“×”。共12分)

1.教室的黑板长4分米。( )

2.两个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其形状一定相同。()

3.在有余数除法的计算中,余数不一定比除数小。

( )

4.52+7=7……3。

()

5.至少要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才能拼出一个大正方形。

()

6.最小的四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相差。

()

三、快乐DO、Re、MI(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16分)

1.一根头发长80()。

A米

B分米

C厘米

2.2千克棉花和2千克石头相比,()重。

A棉花

B一样

C石头

3.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由()嗣成的平面图形。

A线段

B直线

C射线

4.右图中甲的周长与乙的周长相比,()。

A甲长

B乙长

C一样长

5.有67根棒棒冰,每袋装9根,最多可以装()袋。

A6

B8

C5

6.有一筐(50个,筐)梨子,最少需要加( )个,才能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

A6

B14

C无法确定

7.一只足球大约重( )。

A1吨

B11千克

C500克

8.把两张长是2分米,宽是1分米的长方形铁皮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分米。

A6

B8

C12

四、神机妙算显身手(共26分)

1.直接写得数。(10分)

45+56

36+89 450-240

90-64

78-29

900-360

260+548 423+190

8×7+3.4-9-8

2.列竖式计算。(有※的要验算,8分)

※(1)698+739

※(2)602-575

(3)916-287

(4)5612-1768

3.列式计算。(8分)

(1)69里面最多可以连续减去几个87

(2)除数是6,商是7,余数是4,被除数是多少?

(3)564比1000少多少?

(4)比236多137的数是多少?

五、把下面每组数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共4分)

1.4吨4000克40000克40900千克400千克

2.230分米 2400厘米 25米 2千米 230米

六、问题由我来解决(共24分)

1.路亚的叔叔养了126只鹅、215只鸭,养的鸡比鹅和鸭的总数少46只。他养了几只鸡?

2.百灵超市搞促销活动,将4袋牛奶和3袋豆奶进行组合,做成礼盒销售。现有37袋牛奶和30袋豆奶,最多能包装成几个礼盒?

3.路亚把一个长方形纸片对折后得到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纸片的周长是36厘米,那么原长方形纸片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图1是路亚家所在小区的平面图。路亚每天早晨绕小区跑1圈,他每天跑多少米?

5.如图2,正方形被分成了4个相等的小长方形,每个小长方形的周长是30N米,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6.光明小学全体同学收集废旧电池的数量见下表。

(1)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收集废旧电池多少节?

(2)四年级比三年级少收集多少节?

上一篇:国外优秀管理模式下一篇:小学五年级暑假日记4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