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寨中学官本位自查自纠

2024-04-16

房寨中学官本位自查自纠(共6篇)

篇1:房寨中学官本位自查自纠

房寨中学关于“官本位”“官老大”专项整治的

自查自纠报告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就“四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家长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决克服“官本位”“官老大”思想。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整体水平,营造心齐劲足的干事氛围。

一、成立组织

成立以以贾玉江校长为组长,校委会为成员的的领导小组。房寨中学“官本位”“官老大”专项整治领导小组

组长:贾玉江

成员:吴艳勇

孟祥斌

李献奇

霍增良

武光艺

杨喜才

李铜坤

王文广

二、召开动员会

我校接到通知后立即召开动员会,传达上级关于“官本位”“官老大”专项整治行动的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每位老师结合自身实际写出学习心得;每个年级组都要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逐人进行发言,对照标准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明确下步努力方向。

三、存在问题

1.校例会有时开的时间长,效率不高。会议占的时间多,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落实。2.我校不存在拉帮结派现象,对上级安排的任务都是按时高限完成,从不拖拉;重大事项都要请示上级;但部分老师中存在相互称呼对方不是以正式官职或者同志,而是以兄弟、姐妹相称,这些称呼与学校环境极不适合,有损老师形象。今后我校不会再出现此类现象。

3.对待学校的有关政策(如扶贫),我校都是通过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微信公众号、班级群、召开学生家长会等形式进行宣传,让学生家长明白国家政策。对待学生家长的来访,老师们都是热情接待,耐心解释。我们相信沟通产生理解,理解产生信任。我校不存在官僚主义现象。

4.我校老师不存在开套牌车、改装车、无牌车现象,没有发生闯红灯、不遵守交通规则现象

“官本位”“官老大”就是特权表现,这种现象会严重损坏党员干部、国家工作人员的形象,我校绝不允许此类现象再发生,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坚决整改,全体老师都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做人民的公仆。

篇2:房寨中学官本位自查自纠

报告

馆陶县房寨中学

2016.3.24

馆陶县房寨中学始建于1958年,现已成为馆陶县南部唯一一所寄宿制标准化初级中学,服务半径6公里,覆盖人口约5万人,41个行政村,学生总数950人,16个教学班;现有教职工61人。

我校严格按照关于在全县学习后池村“愚公移山”精神开展作风整顿的要求,结合践行“三严三实”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深入开展自查自纠活动,集中查摆工作中存在的“庸懒散”问题,下决心抓好整改,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树立学校良好形象,推进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2月19日正风肃纪动员会议召开后,我校立即召开了班子专题会,专门研究如何部署学习。2月23日下午3点,召开了全体教职工动员会议,会上传达了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宣读了《关于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以“效能风暴”为主题的正风肃纪专项活动的实施方案》。贾校长安排部署了全体教职工要学习有关的会议文件精神和《教师法》、《邯郸市教职工六条禁令》、《中小学教师日常行为规范》、《馆陶县教育系统“六个不准”》、《馆陶县教育系统“六个严禁”》等法律法规。要求每位老师要深入查摆、明确标准、狠抓落实,形成纪律严明、作风优良、高效务实的工作氛围,不断推进工作作风建设取得新成效。结合自身实际撰写心得体会,并召开专门座谈会、印刷了《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聘请有名望的学生家长作为学校行风监督员。全体同志深入查摆、明确标准、狠抓落实,形成纪律严明、作风优良、高效务实的工作氛围,不断推进工作作风建设取得新成效。

第一,严格考勤纪律。全体教师严格按照统一的上下班时间要求实行指纹考勤,签到签退。每周公布教师签到签退情况,平时进行督导巡查严查,教师必须在岗在状态,禁止脱岗、空岗等行为。

第二,严格工作纪律。全全校教职工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要求,严禁上班时间上网聊天、炒股、玩游戏,严禁工作时间饮酒。认真落实馆陶县教育系统“六个禁止”、“六个不准”。

第三,要严格奖惩措施。我校作风建设实行“一岗双责”,主管校领导对分包年级组负有连带责任,年级组负责人对本年级组工作人员负有连带责任。教职工违反各项规章制度被上级纪检部门检查发现的,年级组责人要写出书面检查,连同当事人一并在全校进行通报批评。

通过深刻反思,查摆问题,总结梳理出来一些问题。个别教师工作纪律松懈,不能按时到岗、上课迟到、工作期间在岗不在状态、做事拖拉等问题,还有些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

为此,我们成立了督查小组,对老师的出勤、上课情况进行定时与不定时巡查,查看老师在岗及工作状态。巡查结果进行通报,对情节严重的进行诫勉谈话,并与老师的考勤相挂钩,并入年终考核。男生宿舍楼顶造型出现水泥风化现象,随时都有可能掉落,发现问题后,学校及时采取措施把风化的水泥清理掉,暂时不会出现安全问题了,下步需要采取长久措施将其维修牢固,以绝后患。对老师存在的其他问题,分别采取不同措施,限期整改。

篇3:房寨中学官本位自查自纠

一、研究现状:相关文献综述

从30多年来的诸多改革成就可以看出,过去我们对中学写作教学的研究主要是教学方法的革新,在各种“写作模式”间兜圈。往往以一种“我认为好”的方法取代“不好”的方法,这当然有其合理性,但几十年的事实证明,单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做文章,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写作教学的困境和难题。目前的新课程实施,重心又大都集中在《课标》的解读和理念的更新方面,但所谓新目标新理念实际上必须由教学新内容来支撑来体现。

我国语文课程的写作教学内容开发近于阙如,语文教材(写作教材)对写作教学内容的呈现问题重重。这给语文教师带来极大的负担,也造成了写作教学中的严重问题。徐江在《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中认为:“语文教学其实存在两个基本问题———该教的教得不太好,不该教的教得又太多[1]。”一语中的,可谓尖锐而深刻。

王荣生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从现代课程论的视角出发,建立了语文教育反思与研究的全新框架。他在《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等专著中梳理了“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等有关概念,使人们开始认识到“教什么”的确是个大问题[2]。写作教学方面,他特别从我国作文教学大规模施行的5类“文章体式”入手,反思了我国当代中学写作教学的取向和内容状况,给人极大的启示。作为一种整体思潮,近年来,李海林、刘大为、徐江等也先后对语文教学的知识状况提出问题。在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马正平、潘新和、李乾明等对中国写作教学史的梳理和写作本质的阐释,推动了写作学的独立与成熟,有助于我们从更高层面宏观审视中学写作教学。

从2006年开始,“写作教学内容”研究渐渐受到关注,并显示了一些进展的迹象。马豫星的《返归“作文”的本真———“怎么写”比“写什么”更重要》在写作教学内容和形式何者更重要的老问题上,开辟了一条新思路,他区分了写作主体的三种活动层面———社会语文活动层面、语文学习活动层面和学校教学层面,并据此把“写”区分为“写作”“习作”和“作文”三种形态,然后指出,就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作文”而言,“怎么写”比“写什么”更重要[3]。该文所论的“写作”就是排除了前两者而采用了狭义,特指学校教学层面上的“作文”。潘新和教授更是大声疾呼,要求改变“失真”的写作教学现状。

2006年,李海林教授在《语文教学通讯》中组织了相关讨论,其中马正平的《作文教学有没有一个体系?应该是个什么体系?》一文明确提出,“非构思写作状态和境界”是中小学写作教学的终极目标,但在教学内容上,重点不应该放在让学生自发、自由进行“写作实践”与阅读上,它们虽然是写作能力生成的必要和重要途径,但确实是“非教学行为”,只有“通过写作知识进行写作能力的转化[4]”才是教学的合法路径。郑桂华、王荣生的《写作单元样章》预测,“从言语方式的角度入手进行写作教学,可能是一条很有前途的道路”[5],并以此为方向进行写作教学知识的开发和教材的编制。2008年以来,叶黎明与荣维东博士的一系列论文代表着中学写作教学课程化的努力。2009年《语文学习》第9期,李海林和荣维东的《作文教学的突破口:写作知识重建》一文细分写作课程知识的三种类别,强调“在课堂这样的环境里模拟出真实的生活场景,从而形成真实的写作任务、写作环境、写作成果和真实的读者”。虽然尚未展开教学内容的确定,但“让写作成为一次真实或仿真的生活”,已经代表写作教学整个哲学视野与立场的变迁。

在上述学术成果的平台上,中学写作教学正面临着重大转型。我们的实践与研究立足教学实际,正是对一节节中学写作课应该“教什么”及其有效性的探讨,是写作课程建设的起步,抛砖引玉,应该有长期的后续努力。

二、我们的研究与结论

我们曾对当前“中学写作教材”进行微观分析得出结论:教材所呈现的教学内容,不少属于“文章要素”“写作要素”与“背景要素”,是“文章学”的视野,其作用在于引导人们对文章或作文本身进行认识,不能担当起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练习的重任。由此可以明确,我们过去更多关注写作结果,而不是写作过程,但学生恰恰需要的就是有关过程指导的程序性知识。

那种“以文为本”的写作训练模式只在文本层面找训练办法,总是先把有关写作方法讲给学生听,再引导他们去读范文来“悟”,企图通过“悟”来获得与典范文章作者一样的写作本领,却不把目光投向写作主体层面,没有实在的教学行为,忽略了学生写作的复杂性,因而往往无效。

“文章学”与“写作学”的区分提醒我们,“写作学”要以“写”为研究对象。中学写作课程所需要的知识,显然不仅仅是人们对作文的认识,例如对文章的认识,对文学的认识等。作文教学所需要的,不是这些关于作文的“对象知识”,而是关于“人如何开展写作活动的‘主观的知识’”。例如说明文写作,不能光讲解什么是“事物的特征”、“有几种说明方法”、“有几种说明顺序”,教师要教学生怎样去写。只讲“是什么”的知识概念,而不教“怎么做”是无效的。

同时,必须注意,人的写作活动并不是在静止的平面上进行,而是在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立体的系统中进行。在这里涉及写作的主体———作者,写作的目的任务、环境条件,还涉及“为谁而写”“写给谁看”“写成什么样子”等有关问题。人的写作行为是在上述诸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交叉作用、多向反馈的动态过程中完成的。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写作教学,写作教学确实需要重大调整,首先是教学内容的调整,其次是写作教学的各个部分内部关系的调整与重构。“人本位”则是基本哲学立场和理论视野。写作教学教什么?不是教学生“认识文章”,而是教学生“写文章”。因此,我们倡导的“人本位”的写作训练以人(写作者)的写作行为、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

从“文本位”到“人本位”,昭示着全然不一样的立场:从人对写作的需要出发,立足人如何写作的行为过程,让写作者获得合适的写作路径。经过实践,我们提出了“人本位”中写作教学内容开发的三个维度,概述如下:

1. 真实的写作———必须关注学生写作的动机和功能

写作是一种情境性的活动,而语境是言语活动赖以发生和进行的前提条件。言语活动就是作者或说话人不断地适应语境、生成语言的过程。但当前的情况是,许多学生写作文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交流,是人和人交流的重要形式,只感到是一项作业,难免沉重苦痛。

写作也是一种对话行为,任何文章的主题、材料、内容和话语口气,不仅受作者的影响,也必然受读者存在的影响。高明的作者就是处处想到读者的存在,从而决定自己的写作选择何种语言表达和修辞方式。读者意识的培养是一种成熟的高级的写作能力。所以,在具体时空背景下,必须注意到读者的存在,并根据这个现实,进行文章主题、材料、内容甚至语气、措辞的选择。

“为何而写”的提问,超越“写什么”“怎么写”,是更为紧要的一个问题。只有当学生面对着自己的写作对象时(当然是他愿意与之交流的对象),他的表现欲才会增强,他的思路才会以相应的方式打开。言语功能只能在交际中实现,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开始重视写作过程中的动机和功能。

2. 具体的写作———写作是“文体意识”的运行

“文体感”作为写作主体对文体产品长期接受和应用的一种心理积淀,是写作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规范写作行为的“内在尺度”。因此,就初学写作的学生而言,作文教学中最为首要的门径、手段和技巧不在开放和创意,而在文体意识的逐步孕育和文体感的培养。紧扣具体的文体分别训练,学生才能较好地应对各种文体的实际问题,才不至于面对题目茫然不知从何处下笔,写出“四不像”文章。

一段时间来,“淡化文体”成为一种倾向,高考作文要求也一再规定“文体不限”,最终导致学生文体意识的贫乏。这里的关键,不是文体该不该教,而是教什么样的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是根据“表达方式”分类的,脱离生活,远离交际情境。这些分类不是真实的文体分类,只是“教学分类”,是“练习性文体”。实际上,学生写作时,首先考虑的并不是表达方式,也不是主要内容,我们实际上写的文章,要么是“新闻”,要么是“通讯”,要么是“报告文学”等等,是写具体的文体,不会写抽象的“记叙文”。

根据新课程对学生发展提出的要求,我们不妨考虑采用立体式写作教学,就是以需要为原点,文体为经,生活为纬,根据写作的环境、目的、能力等因素,把中学阶段的写作教学划分为几个相互联系的板块,每个板块的教学侧重培养一大类文体的写作能力。这里的实用文体也就是学生写作的几大领域:基于社会交流的实用文体,基于人生发展的文学文体,基于学习探究的论文文体,基于信息素养的网络文体。

3. 反复的写作———重视过程指导与“修改”“重写”

我们在中学写作教学实践中,由于诸多原因的制约,写作过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简化”为学生在规定课时里的“动笔写”,或者读几篇范文作简单点评,教学也就成了“命题—动笔—批改—讲评”的四步曲。其实,写作的“写”只是作文全过程的一个阶段,不妨称之为生成阶段,而此后的反馈阶段更重要。写作作为一个复杂的认知与社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修改”占有重要地位。有人甚至宣称“写作就是重写”。

作文不应该只是给老师读,而应该拥有更多的读者来对这篇作文发表不同意见。教师的评价也不是最终最完善的定论,学生在充分考虑教师的意见后,可以提出认同或不认同的见解。作者在这个反馈过程中的收获不仅仅是听到了肯定的或否定的意见,不仅仅是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作文,更重要的是通过多向交流建立了一个思维平台,促使作者不得不思考各方面的意见并作出判断或提出疑问,这样,自然就会有利于作者思辨力的提高。

这里所指的“修改”是一个重新认识、重新发现、重新创造的过程。它的基本内涵应该是作者基于对修辞环境(包括题目、读者和目的)的清醒认识,运用评判思维来对内容和形式重新认识、发现和创造,还包括了作者对文体、样式以及遣词造句的熟练把握。

既然修改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那么究竟以什么为原则来进行修改呢?如何实际操作修改的过程呢?修改的基本指导原则当然还是具体的修辞环境,也就是写作活动所涉及的题目、既定读者和写作目的,这三个要素及其互动决定了写作修改。不同的修辞环境对内容、形式、风格甚至遣词造句都有决定性的影响。

三、我们的构想与思考

只有建立在“真实”“具体”“反复”这三个维度上,课堂写作教学内容开发才能逐步逼近写作教学的本真,逐步形成一种科学有效的现代写作教学内容体系。在这“三维”观照之下,我们采用一种分步骤、有序循环推进的教学策略,把一次完整的作文教学分解成几大部分逐步落实:策略解读—例文分析—借鉴运用—修改重写—与你同行—真实写作—发表交流,形成一个有效的链接,促使“知识”向“写作能力”的转换。

怎样把体系化的作文知识转化为真实的生动的写作能力呢?这里包括以下几种能力训练转化途径。

1. 从例文中归纳出作文思维操作模式,进行写作思维规律的概括。用写作思维操作知识对作文例文进行写作思维、写作行文、写作措辞的示范分析。

2. 学生学习教师的分析方法,进行文章的行文措辞的分析实践,理解文章是怎样运用这些写作思维的。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写作思维操作模型的单项实践,理解规律。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运用写作思维操作模式进行文章的立意、行文措辞的练笔实践。

3. 在现实生活情境的引进或模拟后,让学生进

行自由写作,注意写作思维操作模式对写作行为的影响,使学生对写作思维操作模式有一种依赖性。

4. 根据写作思维操作模式———这些思维原理规律,制定文章评价系统,让学生运用这些标准对自己或别人的文章进行自评与互评。这样,通过自评与互评过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 通过大量的课外写作实践的布置与督促,将学生的作文发表进行激励。

以上5个步骤是一次写作教学的基本程序,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删调补。

(课堂作文教学的全程设计略)

我们探讨了中学课堂写作教学内容系统的建构设想,虽然没有完全建立起新型的内容体系,但是与传统的写作教学内容对比,它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 言语运用性。传统中学作文课是以语言为核心的静态知识的传授, 而我们这里注重“言语”为核心的动态的交际过程。旧的写作知识内容以语言学、文章学、文学等学科知识来支撑和组合, 彼此之间缺乏严密的联系, 而新内容是以言语表达作为主体, 将文章学、思维学等知识纳入写作过程中, 这种“互动性”的作文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对某种“活动”的参与来激发学生, 使写作成为言语运用的亲身实践。

第二, 情境性与建构性。过去的写作知识以陈述性知识为主, 通过单元短文展示、知识介绍等, 将学生看做“知识的仓库”, 讲究逻辑性、完整性、系统性, 全面完整地灌输写作知识;而新内容则以程序性知识为主, 注意在具体运用的情境中来呈现, 构筑了知识通向能力的桥梁。我们力求体现当前新的知识观, 强调学习过程和个体建构的过程, 强调学生自主实践。

第三, 言语智慧与创造性。我们认为, 学生的写作活动, 既是一种相应教学目标下的学习行为, 也是学生运用自己的思想进行独立创造的行为。学生摆脱了“习作”“练笔”的命运, 不再是过去那种被动的, 机械的作业。学生通过写作去表达思想与看法, 这是个学习过程, 不是简单的模仿, 而是思想的参与和创造。

第四, 关注“动力策略”。即在作文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作文心理动力———积极性、主动性的培养, 从而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这种作文的心理动力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写作的热情兴趣, 二是作文的成功感、成就感。

我们的课题在展开的过程中, 才发现困难之大, 写作教学内容的开发绝非凭几人之力可以胜任, 我们只是进行了一个初步的规划与思考, 并没有触及中学写作教学具体内容的遴选与教材编排, 这些工作有待于我们长期地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徐江.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J].人民教育, 2005 (9) :37

[2]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4.19

[3]马豫星.返归“作文”的本真—“怎么写”比“写什么”更重要[J].中学语文教学, 2006 (11) :40

[4]马正平.作文教学有没有一个体系应该是个什么体系[J].语文教学通讯, 初中刊, 2006 (4) :6

篇4:房寨中学官本位自查自纠

一、挣脱习惯思维束缚,让学生评一评“这样的教法”

教师要遵从“生本位”的教学理念,给学生评一评教师教学方法的权利和机会,从而尊重学生的审美体验活动。

例如,在欣赏歌曲“丝绸之路”时,音乐教师的教法普遍都是:介绍作者、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初听作品,有整体印象;曲式结构分析,讲解作品;复听作品,逐部分欣赏音乐。这样的教法本身没有错,但我们是否忽视了音乐的艺术性、审美性?如果教师能让学生评一评老师“这样的教法”时,大多数学生都表示希望教师能挣脱习惯思维束缚,换一种更为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比如,可以在观看丝绸之路的地理风貌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有关丝绸之路所了解的故事,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像,用平时所学的知识为看到的画面配乐。

这样的欣赏教学,学生不会觉得枯燥无味,教师突破了传统的孤立地讲授音乐知识的框框,更能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反弹琵琶奏新曲,让学生议一议“这样的音乐”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学生喜欢音乐,但却不喜欢上音乐课;学生喜欢听歌,却很少选择教材中的歌曲。我们不妨尊重这一事实,从学生喜爱的角度选择欣赏曲目。

例如,在欣赏江苏的民歌《茉莉花》时,我选择了合唱、独唱、钢琴等不同的音乐体裁,原本以为学生可以在不同版本、不同风格的音乐表现形式中感受作品体现的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可是事实却是学生并不爱听。为此,我让学生敞开心扉地来议一议“这样的音乐”:有的学生说:我喜欢宋祖英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演唱的现场版,很经典;也有的学生说:喜欢霍尊改编的《茉莉花》,很现代、很独特;还有的学生表示:我喜欢梁静茹版本《茉莉花》,很好听。

可见,学生对老师为他们选择的经典歌曲未必喜欢,我们可以把一些学生喜爱的、优秀的通俗音乐引进课堂,打破一成不变的欣赏内容,这样更能丰富学生的音乐欣赏知识和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三、运用求异思维,让学生说一说“这样的创意”

新课标重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而求异思维作为一种富有创见性的思维是创造力的培养的开始。在我们欣赏名家经典之作的音乐世界里,我们一直都保有着虔诚的态度和服从的品质,名家的千古流芳、经典的传承,让我们从来没有也不敢产生异议,教师用顶礼膜拜的态度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此,我们不妨让学生可以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地来说一说是否也同意作者“这样的创意”,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

例如,在歌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就这样质疑:“一个悲壮的爱情故事为什么在‘化蝶’的大团圆中结束?是否是对封建制度的默认和赞同?”也有的学生这样问:“我不喜欢《梁祝》结尾的音乐,为什么只是爱情主题的简单再现?这样的结局是否大大削减了其艺术的感染力?我认为,最后祝英台撞死在碑前,最后的尾声应该体现荡气回肠的千古遗憾。”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质疑声中我吃惊的发现,原来学生更认同二胡叙事曲《新婚别》的创意。

作品反应着时代的背景和个人经历,难免也会存在作品的局限,让学生大胆地评一评、说一说,反而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音乐是最具个性的艺术,音乐欣赏教学更是在发展学生审美意识、形成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教师应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大胆革新,勇于探索,让音乐欣赏课真正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而不是让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流于形式,追求课堂的表面热闹。

篇5:房寨中学官本位自查自纠

房寨中学 2016.4.1

按照县教育局的统一安排部署及县委有关改进工作作风的相关精神,扎实有效推进我校“正风肃纪”专项治理活动,在前一阶段自查自纠的基础上,根据我校实际,制定专项治理实施方案:

一、存在的问题

我校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等形式,对照纪律要求、群众的期盼以及正风肃纪重点治理的几个方面,深入查找存在突出问题。通过自查我们认为,尽管我校大多数教师能认真遵守《教师法》、《邯郸市教职工六条禁令》、《中小学教师日常行为规范》、《馆陶县教育系统“六个不准”》、《馆陶县教育系统“六个严禁”》、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但仍有个别教师以下方面存在问题:

1、个别教师工作纪律松懈,不能按时到岗、上课迟到。

2、工作期间在岗不在状态、做事拖拉等问题。

3、还有些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

4、学校查岗还不够细致。

二、目标要求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教育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我校以“效能风暴”为主题,紧紧围绕全县教育发展大局,以强化学习、自我剖析反思、批评与自我批评、整改提高、建立长效机制为主要方式,以“监督检查、问责问效”为手段,在校深入开展纪律

作风教育整顿。通过集中教育整顿,进一步规范行为、弘扬正气,增强师表意识、创新意识,旗帜鲜明地纠正突出问题、狠刹歪风邪气、惩处违纪行为、凝聚发展共识,达到端正思想、严肃纪律、改进作风、优化育人环境的工作目标。

三、工作重点

1、着力解决“慢”“散”的问题。全面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和县教育局重大决策部署,说了算、定了干,事不过夜、高效率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坚决反对工作疲沓、节奏缓慢、四平八稳,要重点针对脱岗误事、窜岗闲聊等行为进行整顿,集中解决自由散漫的问题。

2、着力解决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问题。首先要加强对制度的宣传、完善修订。制度发布以后应进行宣传、培训,通过会议传达、践行考核等形式,广泛宣传制度精神,引导教职工学习制度、吃透制度、落实制度。特别是对中层管理人员和“特殊员工”,以确保全体教师清楚各项规章制度要求,这样才能保证制度得到执行。可以通过评选遵纪标兵、守纪模范等形式促进制度的落实。

3、着力解决学校查岗还不够细致的问题。强化制度监督检查人员的责任心。要把那些责任心强、专业水平高、坚持原则、有实践经验的同志充实到督查队伍中来。对存在管理创新不够,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其岗不尽其责的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培训和责任素质教育,提高监管检查队伍素质,提高检查监督质量。

4、对监督检查结果进行考核应用。制度在工作体现中,对一项工作监督检查完毕后,要对检查结果进行考评、考核,培养职工承担后果的意识,培养教职工建立结果不同、利益不同的思维,对督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与教职工的评先评优、晋级进行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实现教职工对制度的自主落实。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确保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顺利实施,我校成立领导组,领导组组成成员如下: 组长:贾玉江(校 长)副组长:吴艳勇

孟祥斌

成员:王春雨

李献奇

霍增良

王志化

董付建

2、注重实效,强化督查。学校领导组将采取重点抽查、明察暗访、调查核实举报的形式,对在正风肃纪活动中发现的顶风违纪行为,坚决从严从重处理,实行一票否决。本次整顿要与教师的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联系实际,突出主题,抓住重点,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篇6:房寨中学官本位自查自纠

一、挣脱习惯思维束缚,让学生评一评“这样的教法”

教师要遵从“生本位”的教学理念,给学生评一评教师教学方法的权利和机会,从而尊重学生的审美体验活动。

例如,在欣赏歌曲“丝绸之路”时,音乐教师的教法普遍都是:介绍作者、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初听作品,有整体印象;曲式结构分析,讲解作品;复听作品,逐部分欣赏音乐。这样的教法本身没有错,但我们是否忽视了音乐的艺术性、审美性?如果教师能让学生评一评老师“这样的教法”时,大多数学生都表示希望教师能挣脱习惯思维束缚,换一种更为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比如,可以在观看丝绸之路的地理风貌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有关丝绸之路所了解的故事,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像,用平时所学的知识为看到的画面配乐。

这样的欣赏教学,学生不会觉得枯燥无味,教师突破了传统的孤立地讲授音乐知识的框框,更能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反弹琵琶奏新曲,让学生议一议“这样的音乐”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学生喜欢音乐,但却不喜欢上音乐课;学生喜欢听歌,却很少选择教材中的歌曲。我们不妨尊重这一事实,从学生喜爱的角度选择欣赏曲目。

例如,在欣赏江苏的民歌《茉莉花》时,我选择了合唱、独唱、钢琴等不同的音乐体裁,原本以为学生可以在不同版本、不同风格的音乐表现形式中感受作品体现的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可是事实却是学生并不爱听。为此,我让学生敞开心扉地来议一议“这样的音乐”:有的学生说:我喜欢宋祖英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演唱的现场版,很经典;也有的学生说:喜欢霍尊改编的《茉莉花》,很现代、很独特;还有的学生表示:我喜欢梁静茹版本《茉莉花》,很好听。

可见,学生对老师为他们选择的经典歌曲未必喜欢,我们可以把一些学生喜爱的、优秀的通俗音乐引进课堂,打破一成不变的欣赏内容,这样更能丰富学生的音乐欣赏知识和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三、运用求异思维,让学生说一说“这样的创意”

新课标重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而求异思维作为一种富有创见性的思维是创造力的培养的开始。在我们欣赏名家经典之作的音乐世界里,我们一直都保有着虔诚的态度和服从的品质,名家的千古流芳、经典的传承,让我们从来没有也不敢产生异议,教师用顶礼膜拜的态度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此,我们不妨让学生可以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地来说一说是否也同意作者“这样的创意”,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

例如,在歌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就这样质疑:“一个悲壮的爱情故事为什么在‘化蝶’的大团圆中结束?是否是对封建制度的默认和赞同?”也有的学生这样问:“我不喜欢《梁祝》结尾的音乐,为什么只是爱情主题的简单再现?这样的结局是否大大削减了其艺术的感染力?我认为,最后祝英台撞死在碑前,最后的尾声应该体现荡气回肠的千古遗憾。”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质疑声中我吃惊的发现,原来学生更认同二胡叙事曲《新婚别》的创意。

作品反应着时代的背景和个人经历,难免也会存在作品的局限,让学生大胆地评一评、说一说,反而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上一篇:补语下一篇:改病句练习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