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丽中学自查报告

2022-06-26

报告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常见的事后总结方式,报告的内容,是以严谨、准确为特点的,有效的报告一般都具有哪些要素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东丽中学自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东丽中学自查报告

2011年天津东丽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天津东丽区2011年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东丽区人民政府,就全区“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十二五”时期目标任务和2011年主要工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积极进取、快速发展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区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要求,积极抢抓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历史性机遇,紧紧围绕“富民强区、构建和谐东丽”两大历史任务,在历届区领导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上,求真务实,扎实苦干,提前两年创百亿强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攻坚克难,埋头苦干,克服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

2010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8亿元,比2005年增长2.15倍,年均增长19.5%。三级财政收入126亿元,比2005年增长3.1倍,年均增长32.6%;区级财政收入38.5亿元,比2005年增长2.9倍,年均增长3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903亿元,是“十五”时期总投资的5.2倍。实际利用外资14.8亿美元、内资694.8亿元,比“十五”时期分别增长1.35倍和10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4180元,年均增长10.5%。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财政实力显著增强。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我们坚持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一手抓大项目好项目建设,一手抓自主创新,高端高质高新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工业经济强势发展。2010年工业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是“十五”末的3.8倍,年均增长30%。装备制造、汽车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和航空航天、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力量,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逐步显现。加快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建成和在建工业项目630项,总投资53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8项,总投资260亿元,有12项列入市级重大工业项目。实施百家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商务商贸、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建成和在建服务业项目68项,总投资62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7项,总投资380亿元。都市农业稳步发展。农业高质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建成华明复垦设施农业园区,滨海国际花卉科技园区加快建设,沿海都市型农业初具规模。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大幅增加。实施各类科技项目560项,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让200项,授权专利1100件。工业技改投入122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3倍。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达到520家。初步形成了高端产业化基地和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产学研联合体组成的科技创新创业平台,有力促进了各类创新要素的集聚发展。

(三)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我们积极抢抓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历史性机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扩大开放,改革创新取得实效。

区域合作发展取得新突破。积极融入滨海新区,全面展开与空港经济区、泰达西区、高新技术园区、现代冶金区的合作,在产业对接、合作开发、就业保障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建立了统筹发展、共赢发展的工作机制,实现了优势互补、同步发展。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与48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推动了先进技术与企业的有效对接。设立区人才发展资金,实施“百千万工程”,人才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

招商引资取得重大成果。连续5年开展招商专项行动,引进了国家电网、中国一重、中国北车、中航工业、华侨城、恒大、宜家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其中世界500强、知名国企民企49家,进一步优化了经济结构,增强了发展后劲。海特、天安等项目成为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发展的新亮点。高标准开发建设产业园区,华明工业园区、重机工业园依靠大项目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东丽航空产业区启动建设。工业园区规划面积达52.3平方公里,“十一五”时期开发面积22.2平方公里。加快东丽湖、华明商务区、机场总部基地等10个服务业聚集区建设,规划开发面积7平方公里。累计开工建设工业和商业地产374万平方米。空间载体不断扩大。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区属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不断加快,改制撤并企业58家,国有企业活力不断增强。以东方财信、城投、滨丽和各功能区、街乡园区公司为支撑的国企投融资架构基本建立。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政策体系,“借用管还”良性机制基本形成。扩大政府采购规模,节约财政资金12.2%。金融创新和金融服务不断加强。利用金融租赁等方式融资,拓宽了融资渠道。成立了东丽村镇银行和7家小额贷款公司,多家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在我区建立了分支机构。为企业搭建了银企对接发展平台。

综合配套改革取得新成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快速推进。启动“三改一化”,成立滨农投资公司,搭建农村经济发展平台,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新载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商贸设施取得新突破。严格土地管理,完善了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新机制。机构改革全面完成。行政审批服务实现大提速。

(四)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城乡面貌发生重大变化

我们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加快城市化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功能,生态宜居新城区建设进程加快。

规划引领作用明显增强。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确定了“国家级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生态宜居城区”的城市定位。高质量完成了四个新市镇规划、东丽湖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心城区改造提升等106项城市设计和专项规划编制。建成规划展览馆,向全区人民和社会各界展示了我区规划发展美好愿景。

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形成中心城区、新市镇和功能区协调发展的城市格局。华明示范镇成功参展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华明模式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累计接待参观200万人次。军粮城新市镇、金钟新市镇还迁住宅加快建设。环内16个城中村改造工程全面启动。完成泰达西区、空客项目等还迁住宅和经营性用房建设。还迁住宅累计开工867万平方米,竣工480万平方米。实施了丽湖建设和东湖改造工程,引进高端文化旅游项目,推进了东丽湖地区建设发展。

市容环境建设全面提升。连续开展大规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了津塘公路等11条道路绿化工程,改造提升绿地613万平方米,整治提升街景立面157万平方米,规范广告牌匾5.6万平方米,清理废品收购点557处。实施社区楼道“白亮净”工程,安装安全门1335栋,完成么六桥居住区等11个社区提升改造。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8%,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加强环境保护,完成污水和二氧化硫排放治理工程43项。加大违法占地、违法建设治理力度,累计拆除违法建设110.2万平方米,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良好秩序。

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实施了金钟路、津塘二线等道路建设改造工程30项,共124公里、322万平方米。新建变电站14座,完成高压线改线入地61公里。完成丰年村地区等10片排水改造工程。新增供热面积347万平方米。落实地铁二号线、京秦客运专线等18项市重点工程。完成华明市镇等3项污水处理工程,开工建设张贵庄40万吨污水处理厂。完成西河、袁家河等泵站建设,实施东减河、中河等19.3公里二级河道治理工程。区域基础设施功能不断完善提升。

(五)民计民生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我们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实施民心工程,着力改善民计民生,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在全市率先实施创建充分就业区,群众工资性收入不断增加。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加强促进就业和服务。健全街乡劳动服务中心和121个村居服务站,联盟对接企业363家。培训各类人员2.8万人次,累计新增就业6.4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5000多个,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达90%以上,零就业家庭安置率达100%。受理劳动仲裁5678件,妥善处理劳动纠纷,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

社会保障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形成3大类66项社会保障救助体系。连续五年提高救助和保障标准,财政累计投入13.2亿元。全区7.2万人参加被征地养老保障,1.6万人享受农村退养补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5.7万人,8968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4.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落实了城乡居民基本保障制度。

教育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成效。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和示范模范中小学4所、幼儿园5所,职业教育中心一期基本建成。提前两年全部完成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任务。卫生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完成东丽医院一期综合楼建设,新建疾控中心,提升改造中医院和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标准化农村、社区卫生站所78个。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教育卫生设施建设累计投入6.5亿元。

文化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500多项次。6个项目列入市级非遗保护项目。整合广电资源,宽带用户达3.6万户。加强文体设施建设,全民健身公园、健身路径达216处,广电大厦、文体中心和社区文体服务中心加快建设,文化体育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和服务管理机制,稳定了低生育水平。加强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积极发展老年事业,东丽养老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区各类养老服务机构达12家。加强残疾人工作,建设残疾人服务设施25项。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妇女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加强了未成年人权益维护。武装、档案、民族宗教和侨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区各项工作争先创优,先后荣获42项国家级和110项市级先进荣誉称号。

(六)文明法制程度不断提高,和谐东丽建设效果显著 我们坚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和谐东丽”建设取得新成效。

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开展文明村居、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取得实效。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实现规范化。建成了“四位一体”的媒体宣传阵地。广泛开展“五五普法”和“法律六进”宣传教育活动,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法治东丽”建设再上新水平。

创新社会管理取得实效。认真贯彻执行《信访条例》,进一步畅通了信访渠道。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实现了制度化。村(居)基层组织在维护稳定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警防、民防和技防网络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加强对学校及幼儿园的安全防范。开展平安社区(乡村)创建,严厉打击各类犯罪,社会治安形势持续稳定。“平安东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公共安全体系进一步健全。建成区应急指挥平台,建立了人防、公安、交通、城市管理、防汛等应急指挥系统,制定了144个各类应急预案,处理公共安全突发事件能力明显增强。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各环节安全监督管理,查处违法行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公共安全得到保障。

“十一五”时期,我们认真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面对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与驻区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成效显著。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完善了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体系。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审批效率不断提高。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为民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严格勤政廉政从严治政。加大了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对163项经济社会事业项目进行全程监管、审核,确保资金安全,工程优质,干部廉洁。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广泛听取区政协和各民主党派意见,自觉接受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复,满意率达100%。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解放思想创新发展能力需要增强;经济总量还比较小,综合竞争力还不强;经济结构不够优化,打造高端产业高地的任务繁重;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创新创业环境还需提升;高标准建设新市镇和完成城中村改造,任务艰巨;环境建设水平不够高,管理能力还需加强;民计民生要进一步改善,就业增收工作压力还比较大;政府自身建设仍有差距,办事效能还不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解决。

各位代表,回顾“十一五”时期工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在区委领导下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区人大依法监督指导、区政协民主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各行各业创业发展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积极支持我们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向驻区各企事业单位、驻区部队,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和全面提升时期,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重要转型期和发展黄金期。根据《中共东丽区委关于制定东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市委九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城市化建设为龙头,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富民惠民为目的,围绕“富民强区、构建和谐东丽”两大历史任务,按照“融入滨海、集聚优势、构筑高地、科学发展”的工作方针,积极抢抓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历史性机遇,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全面实施“三四五六”发展计划,努力建设国家级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生态宜居新城区。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到2015年突破1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到2015年突破1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800亿元。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创新能力明显提升,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国际型、知识型、生态型、创新型现代化津滨新城区的城市格局基本建立。经过全区人民共同奋斗,使我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和富民强区、民生保障、公共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方面走在全市前列,努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着力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坚持抓大项目好项目建设,不断提升产业层级,基本建成高端产业高地。

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装备制造、汽车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航空航天、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到2015年,初步建成国家级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级半导体照明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节能环保产业化基地,工业增加值达到550亿元。

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构筑服务天津双城双港、面向京津冀、高度开放的现代服务业高地,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会展经济、总部经济、金融信息、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形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提升高端商贸服务业。到2015年,基本建成国际航空物流中心、总部研发集聚区和高端商务商贸服务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35亿元。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高端高效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加快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展绿色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015年,基本建成国家级农业科技产业园区、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增加值达到15亿元。

(二)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整合优质科技资源,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加快构筑自主创新高地。

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完善支持政策,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传统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型。深入实施发展科技型企业和“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壮大国有、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到2015年,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000家,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科技小巨人”企业1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500亿元以上。

加快创新能力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从依靠资源要素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变。支持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向多项技术集成方向发展。实施自主知识产权战略,全面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学研联合及科技成果转化。到2015年,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1家、生产力促进中心达到1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50家。

加快建设人才强区。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掌握前沿技术和科技项目的创新创业人才向东丽聚集。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完善人才发展政策体系,努力打造东丽区“人才创业俱乐部”。到2015年,全区各类人才总数达到15万人。

(三)着力建设生态宜居新城区

以城市化为龙头,加快新城区建设,努力构筑生态宜居高地。

全面推进新城区建设。以中心城区、新市镇和旅游度假区为重点,加快城市组团建设,形成城市架构。全面完成总规模1461万平方米的新市镇建设和城中村改造任务,农村人口全部迁入城镇新区。实施城乡居民保障性用房建设。积极推进天钢柳林城市副中心、海河中游和北部新城开发建设。落实中心城区改造规划。加快东丽湖旅游度假区建设。创新城市化建设理念,健全城区居民服务设施,高标准建设宜居城区。

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以“七横七纵”为骨架的交通路网建设,加快推进城际铁路军粮城车站、金钟区域地铁6号线和东丽湖地铁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加速绿色崛起,建设低碳新城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污水集中处理率9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良好天数85%以上。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模式,推动城市管理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全力打造“市容靓丽、生态文明”新东丽。建立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新格局,不断提高市容环境管理水平。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全面提升城市综合信息化水平,努力建设“智慧东丽”。

(四)着力深化改革开放

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加大开放力度,提升区域发展活力和影响力。

进一步扩大开放。着力构建全方位、多领域、纵深化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滨海新区,进一步完善与各功能区合作开发工作机制,推进产业发展和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不断拓展利用外资的广度,实际利用内外资分别累计达到1300亿元和30亿美元。扩展产业园区和服务业聚集区,为经济发展提供载体支撑。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经营发展能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增强投融资能力。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引进产业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各类金融产品。支持10家企业上市融资发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壮大民营企业规模。深化土地管理方式改革,严格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耕地资源。

推动农村“三改一化”改革。加快农改非、村改居、集体经济改股份制经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步伐,不断提高村级经济发展和管理能力。

(五)着力加强社会建设

坚持民生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把改革与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不断提高就业增收和社会保障水平。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大力开发就业岗位,支持自主创业,全力打造充分就业区。建立一体化培训就业新模式,提高培训就业率。每年开发就业岗位1.8万个,培训6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不断完善养老、医疗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完善困难群体救助制度,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救助整体水平。努力提高农民财产性、经营性收入,积极打造“四金农民”,实现“安居、乐业、有保障”。

大力推进教育卫生事业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调整教育资源布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发展保健、护理等健康产业。高水平建设市镇社区学校、幼儿园、医院、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全面提升教育卫生服务设施水平。

积极推进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繁荣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作用,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实施文体惠民工程,完善区街社区群众文化体育网络建设。积极发展老年事业。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人口服务管理。全区各项事业争先创优,全面进步。

(六)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强化公共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目标,以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为核心,深入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积极开展和谐社区创建和军民共建活动。不断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依法保障群众民主权利。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坚持依法行政,推进依法治区,建设“法治东丽”。

创新社区管理。积极探索新型社区管理办法,建立完善城镇社区管理体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多方联动维稳工作格局。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公共安全应急机制建设,完善应急指挥平台,提高危机管理和处置能力。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安全监理体系。建设“平安东丽”。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已定。东丽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区人民群众充满新的期待,东丽发展慢了不行,水平低了更不行。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承担起光荣历史使命,坚定信念、毫不懈怠、不怕艰难、干事创业,朝着宏伟的发展目标阔步前进!

三、2011年主要工作

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东丽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城市化建设、实施“三四五六”发展计划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市委九届九次全会和区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按照区委提出的“一二三四五”工作部署和“整合资源、再造优势、构筑高地、创新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产业提升、城市建设、资源整合和富民惠民,全面落实各项任务。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3亿元,增长18%;区级一般预算收入46.2亿元,同比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15669元,同比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421亿元,同比增长30%;实际利用内资284亿元,同比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4.14亿美元,同比增长15%。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全面提升发展质量 抓住调结构、促转型的有利时机,深入开展“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活动,把握高端、高质、高新的调整方向,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抢占发展制高点。

调整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做大做强先进制造等主导产业,加快发展航空航天、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中国北车、康库得、中冶循环经济、中航科技、贵航总部等22个项目加快建设;加快国家电网、住宅集团、半导体照明基地、光纤通讯、成飞等15个项目落地开工。全力支持企业扩能发展,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100家。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实施50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60个。全年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260亿元,同比增长25.3%。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全面推进华侨城、恒大、天安、天骥、宜家等23个项目加快建设和华润五彩城、雨润总部、海航模拟机培训中心等12个项目落地开工。全面推进服务业集聚区项目建设。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44亿元,同比增长16%。

积极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坚持高效发展方向,加快滨海国际花卉科技园区、傲绿农业科技园区、北方生态园林产业园建设。积极打造农业优质特色产业。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

全面提高招商引资质量。继续开展招商专项行动,瞄准央企、国企、跨国企业集团、上市公司、民营龙头企业、科技型企业、科研院所实施招商,积极引进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地区总部、结算中心、科技研发、金融信息、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全年洽谈落地和储备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严格项目准入标准,提升选资质量,强化项目服务管理,营造良好的招商环境。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积极打造街乡“亿元楼宇”,实现楼宇税收10亿元。

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推动“三区联动”发展,结合产业布局调整,坚持提升与拓展并重,落实东丽开发区、军粮城工业园区、金钟工业园区资源整合、转型发展,以好项目推进空间资源高效利用。推进华明示范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和重机工业园循环经济发展。加快航空产业区开发建设,积极打造天津东丽航空城品牌。加快华明商务商贸、东丽湖总部基地等10个高端服务业聚集区开发建设,推进天钢柳林城市副中心、海河中游和北部新城规划建设,落实万新、金钟、么六桥和新立津塘公路产业带等15个区域的资源整合及开发建设,打造空间载体发展新优势。

(二)加快科技企业发展,强化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壮大自主创新主体,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计划,全年安排资金2亿元,推动民营、国有中小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型,积极引进科技型企业,快速壮大科技企业群体。加快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不断提升企业创新发展的质量。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3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累计达到56家。重点实施科技创新项目,全年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50项,落实专利申请1200件。

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留学生创业园、清华科技园等载体建设。全年新建孵化器18家、生产力促进中心6家。深化与南开大学、兰州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产学研项目合作,支持企业进行项目对接,共建创业苗圃,开展专利储备合作。设立科技产业投资基金、科技产业投资公司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融资服务环境。

加强高端科技人才引进。深化人才强区战略,实施人才推进计划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培育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创新能力的创业人才和团队。充分发挥以企业为主体的各类机构引才聚才作用,给予创业启动资金和技术创新扶持资金,全力支持各类人才在东丽创新创业。积极搭建科技人才培育平台,落实好人才相关政策。

(三)加快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坚持改革开放,努力突破体制机制性障碍,推进经济社会各方面快速发展。

深化区域发展合作。继续推进与滨海新区各功能区的全面合作,加快开发建设东丽航空产业区,大力发展航空航天产业;与泰达西区和高新区对接,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现代冶金区节能循环产业合作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扩展发展空间,提升综合竞争力。

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继续实施百家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联合研发,促进企业结构调整和产品提升,实现民营经济总量、质量、效益的新突破。鼓励企业加强战略合作,积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打造民营企业集群优势。

增强国企经营发展能力。整合资源、资产,做强东方财信等投融资国企公司,加快从政府性融资平台向经营性国有企业转变。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继续推进金融租赁、基金、银团贷款等融资模式,全力破解融资难题。进一步完善项目投融资管理制度和风险预警机制,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实现政府性投入的安全运行。

加强金融创新和服务。健全银企合作机制,强化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机构的管理,搭建银企对接服务平台。健全完善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积极培育企业上市,推进企业直接融资,促进企业发展。

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落实“三改一化”,启动30个试点村改革工作。继续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统筹规划发展空间,支持农村经济组织投资商贸、楼宇等项目,提高经营发展能力。创新城市化进程中村级管理模式,提高村级组织管理和发展水平。加强土地资源管理,集约节约利用,严格治理已供未用项目用地,加快项目建设。

(四)加快新市镇建设,继续改善城乡环境面貌 围绕构建新城区城市组团,加快新市镇建设和城中村改造,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市容环境水平。

全力推进新城区建设。全面加快军粮城、金钟、新立3个新市镇和16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全年在建面积982万平方米,实现主体封顶579万平方米。完成重机工业园还迁项目建设。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安全监管和资金监管。严格还迁村房屋测量、人员资格界定,落实各项政策规定。确保建设和还迁、资金和复垦平衡。积极推进中心城区6个提升改造项目实施。加快东丽湖12个项目186万平方米住宅和商业设施开发建设。加强城市社区商业中心、标准化菜市场等服务设施建设,强化便民服务。

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进东金路军粮城段、机场大道南线、军粮城新市镇8号路等道路建设工程,推进京山线地道口和道路改造,改善区域南北通行状况。完善城乡公共交通服务。加快张贵庄轻轨站建设。实施金钟区域地铁6号线及东丽湖地铁建设工程。完善新市镇和园区供热、电力等配套设施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扎实推进生态区建设,加强重点污染源监测监控,严格控制扬尘和二氧化硫污染。加快张贵庄40万吨污水处理厂建设。落实无瑕街等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新地河调线、泵站建设和二级河道水治理等6项工程,改善区域水环境。完成植树造林3400亩,新增绿地100万平方米。

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拓展区域管理信息平台功能。积极推行目标化管理。继续实施新一轮奋战300天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提升城乡市容环境。高质量实施社区改造提升工程。加强万新区域社区管理。强化道路交通管理,继续治理乱摆乱卖、私改门脸等违法违章现象。坚决遏制和依法处理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行为,对在城市化进程中私搭乱建违法建筑,坚决依法拆除,维护好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秩序。

(五)加快富民惠民,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改善民生,加强公共服务,继续实施民心工程,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建设。

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深入开展充分就业区创建,50%以上社区(村)完成创建任务。全年安置就业1.8万人,其中安置本区人员就业1万人。加强农民就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培训各类人员6000人次。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就业工作。加大弱势群体就业援助力度,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和谐劳动关系。

完善城乡保障救助体系。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及农村退养补助制度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衔接。发展社会福利,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救助标准。

进一步提高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水平。高标准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巩固现代化达标成果。加强学龄前教育,新增幼儿园4所。扩大职业教育,加快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实施东丽医院二期建设。高标准建设新市镇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和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进一步提升教育卫生设施水平。

推进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发展。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举办区第五届运动会。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文化中心、体育馆、网球馆等场馆建设,完成游泳训练中心提升改造。完善社区文体设施建设。继续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积极发展老年服务设施。做好残疾人工作。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依法管理好宗教事务。积极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进一步做好武装、民族、侨务、对台、档案等工作。

(六)加快和谐东丽建设,促进社会平安稳定 进一步强化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提高全民素质,全面加强社会管理,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稳定和谐的社会局面。 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不断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共建文明的积极性。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在创建“五五”普法先进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六五”普法,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合理表达利益诉求。继续加强和改进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各项工作,持续提高依法治区水平。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落实信访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制。不断完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和社情民意调查机制,健全区街村居三级排查网络,及时、有效预防和化解群体性矛盾。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健全公共安全制度体系。完善城市公共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和预防机制,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增强危机管理处置能力,提高社会公共安全保障水平。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发挥警防、民防、技防合力作用,建立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有效预防、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继续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监督和源头治理,坚持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严防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严格产品质量、食品药品监管,加大伪劣假冒产品企业和市场治理力度,确保安全。 各位代表,2011年工作任务繁重,我们一定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为实现“十二五”规划开好局打好基础,全面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要坚持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能力,增强为民服务和依法行政能力。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推进政务公开;坚持加快职能转变,提高效率;坚持狠抓廉政建设,反腐倡廉;坚持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努力完成全年各项任务。

各位代表,承继“十一五”辉煌,开创“十二五”伟业,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拼搏进取,为开创东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天津市东丽区非公企业团建调研报告

崔雪超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天津市东丽区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崛起,对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着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在全区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团组织和开展团的工作是团区委履行四项基本职能、实现“两个全体青年”目标任务的必然选择。加强非公企业团建工作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活力工程”和“生命力工程”,非公企业团组织如何更好地服务企业经营发展、服务广大团员青年,是当前摆在全区各级团组织面前的一个新的时代课题。

一、基本概况

近年来,按照团中央、团市委的统一部署,东丽团区委狠抓落实,认真分析研究新形势下加强非公企业团建工作的路径和方法,采取有力措施,大大加快了非公企业团组织的建设步伐,全区非公企业团建呈现出新的工作局面。目前基本概况如下

一是组织覆盖明显提高。提高团组织在非公企业中的覆盖率是非公企业团建的前提。根据相关统计,2009年前全区非公企业仅有19家建团。截至2012年12月底,天津市东丽区现有非公有制企业概数为16000余家,正常经营的规模以上非公企业600家。已经建团企业552家,建团率为92%。非公企业建团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团的工作进一步活跃。

二是团建思路明显拓宽。非公企业团建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直接影响非公企业团建成果。近年来,东丽区各级共青团组织通过党建带动、行业推动、品牌促动等方式对非公企业团建工

作进行了扎实有效的探索,全区涌现出一批典型经验,比如。这些具体典型,有力地促进了全区非公企业团建工作的开展。

三是工作氛围明显浓厚。良好的工作氛围是推进非公团建的重要动力。各级团组织积极响应,注重宣传,通过调研了解企业经营管理者对建团的态度并做好建团的思想动员,积极在非公企业中开展团的工作和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各级团组织坚持党建带团建,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对非公企业团建工作的力度、经费投入明显加大,工作阵地、工作制度建设明显加强。全区上下形成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非公企业团建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存在问题

东丽区非公企业团建工作所取的阶段性成果值得肯定,但也要清醒的认识到非公团建工作还面临严峻挑战,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认识不到位。由于我区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复杂,总体规模较大,许多企业中团员人数较少,使部分私营业主对团组织的认识不够,存在建不建团组织关系不大。而且许多非公有制企业效益不稳定,职工劳动关系不明确,造成非公有制企业中团员的流动性大,一些非公有制企业的业主看不到团建工作给企业带来的推动作用,存在一定的“排斥”情绪,也使一些团组织难建设,作用难发挥,存在为难情绪。

第二,组织设臵难到位。一方面由于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业主看不到团组织促进他们的经营活动的积极因素,对设臵团组织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我区非公有制经济中多数规模较小,对团员青年的吸引力不够,造成团员人数少且流动性较大,团组织难设

臵。

第三,团组织的作用难发挥。一是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团组织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不明确,工作缺乏目标;二是活动经费无固定来源,活动难开展;三是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对设臵团组织只为装点门面,缺乏真心,要求活动业余安排,造成团组织活动和团组织负责人组织或参与活动比较困难;四是有的非公有制企业没有党组织,团组织缺乏工作指导;五是团组织缺乏必要的活动场所和许多团员思想上放松,参加组织活动积极性不高,活动难开展。

三、主要措施

为更进一步抓好全区非公企业团建工作,各级团组织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索,主要措施如下:

(一)提高认识,不断优化非公有制企业团建的工作氛围

1、坚持以党建带团建,整合各方面力量。紧紧抓住我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活动契机,努力争取党政重视,进一步优化团工作外部环境,探索建立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长效机制机制。不断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对企业团建的重视。按照团建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基本同步,与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基本同步的思路,借鉴“党团共建”的经验,不断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建团率。

2、争取广大企业经营者对企业团建的支持。积极主动地做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的工作,使他们更加了解团组织,使他们充分认识青年在完成企业急、难、险、重任务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以及在营造积极、健康、创新的企业形象和企业精神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不断增强企业团组织的生命力

1、加强组织建设。根据非公有制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设臵团的组织。对有3名以上团员的企业,实行单独建立团组织;对团员不足3 名的企业,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则,打破行业、地域界限,建立联合团组织,因“企”制宜建团。

2、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企业团组织的领导班子。为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团的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在选好配强非公有制企业团委班子的同时,注重加强对团干部业务和理论培训,不断提高团干部的整体素质。

(三)树立服务理念,充分发挥企业团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

1、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服务企业党的建设。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广泛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宣传以及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同时,积极开展推荐在优秀团员中发展党员工作,源源不断地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

2、发挥生力军作用,服务企业发展。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青工岗位培训,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贡献力量;坚持开展技能比赛等活动,充分利用青年志愿者行动、青年突击队活动、创建“青年文明号”和评选“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等团的品牌,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3、切实代表和维护企业青年员工利益,服务企业青工成长成才。为维护团员青年的利益,开展职业技术以及新知识、新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劳动技能和工作效率;组织青年

员工参加地区性的或是社区的文体活动,活跃他们的文化生活,改变员工的精神面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非公企业团建工作的重要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决定了加强非公企业团建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在建立团组织的基础上还必然有一个不断巩固非公企业团建工作的过程。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需要我们东丽区各级团组织不断深入的研究探索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推进。

第三篇:中学安全自查报告

全体班子成员于2013年12月21日对学校及周边环境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排查,对查出的隐患能立即排解的一律立即排解。具体情况如下:

一、学校无报警设备,请求给予落实。

二、锅炉工无司炉证,学校已责成锅炉工加强培训,尽快取证。

三、宿舍楼的楼梯踏板滑而且台面向下倾斜,学生上下楼特别 危险。此情况已在工程初检时,市质监部门下达了整改书,但 至今迟迟未落实到位。

四、宿舍楼、餐厅北面比较空旷,学生宿舍一楼的窗户及西门、 北门,餐厅的北门、南门、东门出入方便,师生的财产和生命 安全得不到保障,需要安装防护措施。已上报但未报批。

五、宿舍内各种制度有,但均未上墙,宿舍标牌也没到位,已 上报但未报批。

六、由于餐厅在验收期,超过2.5㎡窗户玻璃应为钢化玻璃, 但至今还为普通玻璃未更换,请求有关领导与工程商接洽。

七、学校的北面、西面院墙部分严重倾斜,已上报请求维修。 检查人签字: 校长签字: 2013.12.20

第四篇:小屯中学自查报告

小屯中学

“正风肃纪”专项行动自查报告

根据县教育局《献县教育系统正风肃纪专项活动落实方案》的有关要求,我校精心策划,狠抓落实,坚持在宣传上突出主题,在落实上狠下功夫,在整改上力求实效,以正风肃纪专项行动工作促进我校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自查自纠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 成立组织明确分工

1、成立正风肃纪专项行动领导小组。郭连恒校长任组长,杨旺林、李宗涛为副组长,各教研组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工作制度。

2、召开了全校正风肃纪专项行动专题会及动员会,认真学习传达了县教体局正风肃纪专项行动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明确标准,认真整改,正风肃纪,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3、领导班子进行了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认真督查和指导,对自我剖析、查找差距、整改阶段的各个环节,做到情况掌握、沟通到位、指导及时、督导有力。

二、自查自纠情况

1、针对勤政为民方面的问题,我校对干部职工进行自查没有发现慵懒散拖、不负责任、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不高等问题;

2、针对严控“三公”经费规定方面的问题,我校没有利用公务之名外出参观、考察和交流等活动,也从来没有借学习、参观、考察之名公款旅游。我校在公务接待方面都是按照有关规定认真执行;

3、针对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方面的问题,我校没有出现过乱收费、乱

罚款、乱摊派、乱检查、体罚和变现体罚学生,“吃、拿、卡、要、拖”等行为;

4、针对领导干部工作生活方面的问题,我校领导干部没有公房私用、也没有占用公共财物等问题;

5、针对违反财经纪律方面的问题,我校没有巧设收费名目、私建“小金库”,违规使用、挤占、骗取、挪用专项资金等问题;

6、针对违反厉行勤俭节约有关规定方面的问题,我校没有进行公款互相宴请、大吃大喝、安排高消费娱乐,变相旅游;违反规定新建或翻盖楼堂馆所。

三、存在的问题

1、正风肃纪缺乏长效性机制的问题。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是一项需要长抓不懈的工作,需建立长效性机制,目前,我校在这方面还做得不够。

2、个别教师的服务意识、奉献意识还不够强,工作还不细致。

四、下步工作措施

(一)认真贯彻执行。把握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重要环节,与年度教师考核工作结合起来,要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及教师们的责任意识。

(二)继续加强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在前,按照正风肃纪的要求,加强领导干部和全体职工的教育,筑牢全体职工的思想防线,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严守纪律,廉政勤政的优良品行。

(三)强化社会监督。坚持做好校务、政务、财务公开透明。落实和细化相关工作责任,对涉及教师切身利益,容易滋生腐败的热点问题,做到有反映就改、有苗头就查、切实维护全体教职工的根本利益。

第五篇:中学食堂自查报告

中学食堂食品安全自查报告

为加强学校管理,进一步提高我校食堂建设和管理水平,保障师生员工身体健康,我校根据《关于开展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工作专项督查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学校的食堂工作展开了全面、认真的自检自查,现将自检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周密布署

本学期初,学校专门召开食堂工作会议,明确职责和具体分工,成立以校长为首的学校食堂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各项工作,针对各项具体工作制定计划、明确责任,让食堂的全面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食堂承包人员负责具体落实,从人员、设备、采购、保管、加工等所有管理环节进行了细化并狠抓落实,并定期召开食堂工作专门会议,学习上级文件,研究各阶段落实措施。学校行政每天轮值巡视食堂,以便随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立即进行改进。

二、设施到位,操作规范

1、各类设施的安全状况良好。食堂配备的各类器械、用电设备、卫生设备、电路、开关插座、库房的安全状况都比较好,环境定期清洁,保持良好。具有足够的通风、排烟设施。

2、管理比较规范到位,操作规程明确。

三、确保卫生,监督到位

1、食堂能严格执行国家的《食品卫生法》,有各项卫生安全制度

1 和措施,并做到了有检查、有记录,有突出事件的应急措施,工作人员能自觉按要求上岗和操作,其它各项卫生措施和规定能落实到位。

2、采购做好验收工作,加工做到烧熟煮透,做好食品留样工作。严格把好食品进货关,对采购的食品索取三证,进出货手续齐全,帐册相符。

3、每次用餐后所有的餐具、用具都用消毒消毒,健康卫生。

4、建全各类安全卫生制度以及进、出货招标、检查、验收、登记、签字制度,定期公布市场原料价格和进行单菜核算。

5、建立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监督机制,让大家共同把好食品安全卫生关。监督以收费标准、成本利润控制、饭菜质量、开支结构为重点,让教师代表、学生代表行使对食堂的监督、检查等职能。

四、以人为本,保证伙食

为维护师生的合法利益和身心健康,我校坚持“公益性”原则,按照“非营利性”和“服务性”的要求,进行食堂成本核算,以保证食堂日常运转经费收支平衡为目标,合理确定供餐价格。

1、认真按照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的标准逐条进行对照检查和改进。

2、按照学校要求,组织人员定期不定期地对食堂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在检查中把食品、菜肴的价格、质量、数量作为重点。

3、由于食品价格的上涨,学校采取申请贫困生生活补助费的办法,以保证学生不因价格上涨而影响伙食质量。

4、保证饭菜的数量和质量,努力做到荤素合理搭配,满足学生

2 身体健康成长的需要。

五、文明共建,环境舒适

1、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把与学生的联系形成一项制度,定期和不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听取意见,并做到有反馈,有措施,有改进。

2、学校每天在用餐时间安排教师陪餐和进行用餐管理,督促学生文明用餐,营造舒适的就餐环境。

3、食堂工作人员每年进行体检,按要求持证上岗,热情服务,文明用语,做到服务程序化、操作规范化。平时积极配合、主动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与指导。

六、存在问题,尚待改进

1、因经费不足,食堂硬件设备有待改善。

2、食堂实行承包人自主经营,就餐学生人数不稳定,容易造成饭菜浪费现象。

3、食堂工作人员采购的蔬菜和肉类大多在市场上购买,所开的发票不够规范。

总之,我校将以此次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自查要求为契机,总结成绩,找出不足,力争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按照食堂卫生文件标准,结合本校实际,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努力抓好学校食堂管理工作,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

*****中学

2012年3月14日

上一篇:大理旅游景点大全下一篇:地理教研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