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用电阶梯电价

2024-05-21

居民用电阶梯电价(共8篇)

篇1:居民用电阶梯电价

居民生活用电阶梯电价相关业务须知

一、免费用电基数返还业务

对城乡“低保户”和农村“五保户”家庭每户每月给予15度免费用电基数。采取“即收即返”的方式,供电企业根据民政部门定期提供的“低保户”和农村“五保户”家庭清单,从抄表月份第一档电量中扣除对应的免费电量后计算当月应收电费。免费电量按年清算。

特别告知:城乡“低保户”和农村“五保户”无需到供电公司办理免费用电基数业务。民政部门将统一组织收集相关材料并递交供电公司办理。

二、家庭户籍人口用电基数业务

根据江苏省阶梯电价政策规定,对户籍人口在 人(含5人)以上的家庭,每月增加100度阶梯5电价基数。即:第一档为330度及以内,维持现行电价标准;第二档为331度~500度,在第一档电价的基础上,每度加价0.05元;第三档为高于500度部分,在第一档电价的基础上,每度加价0.3元。

居民家庭人口以公安部门注册的户籍人口为准。每个有效身份证号码只能参加一个用电地点的阶梯电价用电基数计算。

居民客户申请增加阶梯电价电量基数后,对符合条件的客户,自申请之月份起开始增加本剩余月份电量基数,结算内前期已结算电量电费不做调整。

居民客户申请调整人口数后,将在变更后的首次电费结算时,按照新的人口数计算阶梯分档电量。客户实际人口减少至5人以下时,自户籍人口变更月份起下一个月份减少电量基数定额。

客户办理业务时应携带:

1.房产证明原件和复印件;2.房屋产权人身份证明原件和复印件;3.户籍证明原件和复印件;4.户籍内所有户籍人口身份证明原件和复印件;5.经办人身份证明原件和复印件;6.电费交费卡或电费发票复印件。

三、合表居民用户受理及改造业务

合表居民用户是指在一个用电户下,有2个及以上独立房产证明的住宅,共用一套计量表计,目前执行居民照明电价的用户。

对明确不愿意进行“一户一表”改造的合表用户和企事业单位暂无条件改造的下属合表用户,将于2012年7月1日起电价每度提高2分。未实行“一户一表”的合表居民用户将不执行居民峰谷分时电价。

客户确认属于合表用电的,应携带以下资料到供电公司办理合表确认手续:

1.该合表户下所有居民客户独立产权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2.该合表户下所有房屋产权人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3.经办人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对未实行“一户一表”的合表居民用户,供电企业将进行“一户一表”改造,改造工作完成后,按居民阶梯电价执行。其中,对于公用配变供电的合表居民用户改为“一户一表”供电,2012年底前提出改造申请的,由供电公司承担全部改造费用。对于企业专变转供电的合表居民用户改为“一户一表”供电,由企业统一至供电公司办理申请,改造费用按照江苏省物价局《关于电力增容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苏价工〔2000〕72号)有关规定执行。

客户提出需“一户一表”改造的,办理业务时应携带:

1.房产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2.房屋产权人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3.经办人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四、执行居民用电价格的非居民用户

对符合国家规定,执行居民用电价格的非居民用户,如居民楼道灯;小区电梯、水泵等公用动力用电;敬老院、医院;大中专、中小学;城市社区服务设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监狱监房及警戒用电;服务于居民生活的蓄冰制冷电热锅炉;服务居民的普通集中供暖、制冷空调;商居混用等非居民用户等,电价每度提高2分。

五、居民更名过户

居民客户房屋产权变更时,应及时到供电公司办理用电户名变更业务,可根据实际用电情况,提出对本阶梯电价用电进行清算。供电公司将安排人员至现场抄表,并实行变更户名电费清算。电费清算后,房屋新产权人自变更当月起按照实际用电月份数重新计算分档电量。

房屋产权未发生变更的(如房屋出租),供电公司不予进行阶梯电价清算,由房主自行解决。

为方便市民及时了解居民阶梯电价政策,办理各项阶梯电价业务,昆山市供电公司各供电营业网点均设置阶梯电价业务受理专柜,有需要办理的市民可携带相关材料的原件及复印件前往办理。

http://

篇2:居民用电阶梯电价

辽价发[2012]63号

关于我省居民生活用电试行阶梯电价的通知

省电力公司,各市物价局:

根据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居民生活用电试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价格[2011]2617号)的要求,经价格听证会听证,并报请省政府同意,决定对我省居民生活用电试行阶梯电价,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电量分档及电价。第一档月用电量180度及以下,用电价格维持现行价格水平不变,即每度电价0.50元;第二档月用电量为181-280度,在第一档电价的基础上,每度加价0.05元,即每度电价0.55元;第三档月用电量为281度及以上的电量,在第一档电价的基础上,每度加价0.30元,即每度电价0.80元。

试行居民阶梯电价后,由省电力公司对全省城乡“低保户”和农村“五保户”每户每月按现行电价标准0.50元,分别给予10度免费电量,采取先收后返的办法,由省电力公司配合省民政厅、财政厅制定具体返还办法并组织实施。

二、阶梯电价试行范围为实行“一户一表”的城乡居民用户。居民用户原则上以住宅为单位,一个房产证明对应的住宅为一“户”。没有房产证明的,以供电企业为居民用户安装的电表为单位。

三、居民阶梯电价暂以年用电量为计算周期。具体办法为:一年内累计用电量在2160度(180度×12个月)及以内的,按第一档电价标准执行;年用电量累计高于2160度低于3360度(280度×12个月)的,按第二档电价标准执行;年用电量累计超过3360度,在3361度及以上的,按第三档电价执行。对于用户新报装用电、改变用电类别、过户等情况,实际用电天数不足一年的,按实际使用月数计算,不足一个月的按一个月计算。

实施阶梯电价后,当前按月抄表并结算电费的方式不变,当累计电量达到阶梯电价分档基数临界点后,即开始实行阶梯加价。

四、对未实行“一户一表”的合表居民用户和执行居民电价的非居民用户(如学校等),暂不执行居民阶梯电价。电价按此次分档电量价格的平均提价水平调整,每度提高0.02元。

五、对居民小区利用电能集中供暖的居民用户,生活用电与供暖用电分表计量的(居民家中有两块电表的),供暖表电量供暖期按合表居民用户电价执行,每度提高0.02元,生活用电按居民阶梯电价执行;生活用电与供暖用电未分表计量的(居民家中只有一块电表的),供暖期全部用电量按合表用户价格执行,非供暖期按居民阶梯电价执行。

六、考虑到实行峰谷分时电价比较复杂,加之更换电表需要一定时间,为保证阶梯电价政策的平稳实施,我省居民生活用电暂不实行峰谷分时电价,待充分调研论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后,再择机出台。

七、由于历史原因,我省还有少量转供电居民用户,考虑到转供电的各种因素,暂不对转供电居民用户实行阶梯电价。省电力公司要积极配合相关单位,在三年内将转供电居民用户改造为“一户一表”用户,届时试行居民阶梯电价;对三年内未改造的单位,自2015年7月1日起,按合表居民用电价格标准执行。

八、省电力公司要为居民用户提供便捷、详细的电价、电量、电费查询方法,在营业厅显著位置张贴宣传材料,在用户购电时提供人工提示,指导或提醒用户合理购电,为居民阶梯电价的平稳运行提供保障。要加快合表用户和转供电用户的“一户一表”改造进程,“一户一表”改造过程中,电网经营企业不得再向居民用户收取电表改造费用。

九、上述规定自2012年7月1日起的实际用电量开始实施,今年居民阶梯电量按6个月的分档电量计算。

居民生活用电试行阶梯电价,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各级物价部门、供电部门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积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落实好各项措施,确保我省阶梯电价政策顺利实施。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报告省局。

篇3:我国居民用电将实行阶梯电价

《征求意见稿》提出,居民阶梯电价将划分三个档次,电价实行分档累进递增。第一档电量按满足居民基本用电需求确定,电价维持较低价格水平;第二档电量反映正常合理用电需求,电价逐步调整到弥补电力企业合理成本加合理收益的水平;第三档电量,体现较高生活质量用电需求,电价反映资源稀缺状况和环境损害成本。居民阶梯电价的电量分档标准,以省(区、市)为单位,按照覆盖一定居民用电户的比率确定。

《征求意见稿》就电量档次划分提供了两个选择方案。第一档电量分别按照覆盖70%(全国平均每月110千瓦时)或80%(每月140千瓦时)的居民家庭的月均用电量确定,电价分别为保持基本稳定和每千瓦时电提高1分钱;第二档电量分别按照覆盖90%(每月210千瓦时)或95%(每月270千瓦时)居民用户的电量设置,每千瓦时电提价不低于5分钱;第三档为超过第二档电量(每月210千瓦时以上或270千瓦时以上),每千瓦时电提价不低于0.2元。(注:1千瓦时=1度)

篇4:居民用电阶梯电价

关键词:居民用电;单一制电价;拉姆齐定价;阶梯电价

近年来,居民年用电总量和人均用电量的增长幅度大大超过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长幅度,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合计4571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2.55%,对比香港、纽约和东京等城市的用电构成比例,居民用电占总用电量的22%-30%左右,未来几年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用电还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引导居民用电消费,优化能源配置,节能减排已是我国下阶段能源战略的必然选项,利用价格机制引导电力消费也逐步为各方面专家所重视。

一、居民生活用电存在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很快,在电力资源紧张与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暴露出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电价不能补偿成本,交叉补贴严重

居民用电是低压电,具有使用量小,用户地点分散,技术投入与设备硬件投入较大,能量损耗与输送成本比工业用电要高的特点,应分摊的供给成本也较高,按照价格合理性,居民用户应收取较高的价格,而我国的居民用电电价仅为工业用电价格的二分之一强。近年来居民用电价一直稳定不变,居民生活用电电价偏离供电成本,产生的亏损部分则由工业用电进行交叉补贴。

(二)社会福利的无效分配

单一制电价结构造成用户供电成本无法体现差异,用户负担不平等,经济条件好、用电越多的家庭补贴越多,经济条件差、用电较少的家庭补贴越少的不合理分配,导致富人搭穷人便车,社会福利不能有效向低收入倾斜,反而照顾到高收入群体的现象,形成不合理不公平的暗贴怪圈。

(三)价格不能调节供求关系,造成电力能源低效使用

居民用电价格近二十年没有进行过调整,也没有用电高峰时段与低谷时段的价格差异,居民家中大功率的空调等电器全天候开启,无法有效引导居民养成合理用电和削峰填谷的用电习惯,由于无论是用电高峰还是低谷期,都优先保障居民用电,限制工商业用电,每年出现的大规模对工业用户的限电情况就成为了一种必然,电力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

(四)居民生活用电问题原因分析

居民用电电价水平偏低。居民用电执行同一个电价,企业在居民用户上亏损的部分则全部由工业企业用户较高的电价进行补贴,这样的补偿机制就导致了全社会的居民用电均享受福利电价,加重了工商业的负担,补偿机制有待改进,只补贴需要补贴用电量较少的低收入群体。

电价结构不合理。目前居民用电实行的单一制的线性电价结构,无法体现用电量少,用电量稳定的用户与用电量大,季节性不稳定用户对电网设备结构要求的差异,导致了用户供电成本无法体现差异,用户负担不平等。同时线性电价结构导致用电越多享受补贴越多,用电较少补贴越少的社会福利不合理分配。

二、我国居民用电阶梯电价方案设计

(一)国内外电力产品定价理论

关于电力产品的定价,英美等国经过市场化与国家管制两个方面反复改革,已经在理论和实践上开发出多种价格管制方法,常见的有边际成本定价法、Ramsey定价法、高峰负荷定价法、两部制定价法、资产报酬率管制法、上限设定模型定价法等。

对于居民用电电价的研究,齐放、张粒子等进行基于拉姆齐定价理论的销售电价研究,按照拉姆齐定价模型测算出分类用户次优平均销售电价水平。福州大学的黄睿通过考虑几个经济因素对居民用电电价的影响,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和电价上涨承受能力系数法预测居民用电电价。人均GDP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于居民用电量呈显著的线性回归相关性,相关度非常高,说明居民用电量与这两者密切相关。西安交通大学的张保会,陈天翔在居民生活用电分段式定价策略一文中指出递减式定价方法的不足。

本文在居民用电电价的制定方案设计与实施上进行积极探索,对已有的电价定价理论进行分析,以实现社会总福利(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的最大化為基本原则,提出适用于居民用电这一用户类型的定价理论基础,提出了居民用电阶梯电价定价模型的思路与方法。

(二)阶梯电价设计原则

1.效率与公平均衡原则。从经济效率的角度考虑,居民用电价格要反映供电成本,提高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同时也要考虑不同收入群体对电价的承受能力,充分考虑效率与公平均衡,设置合理的电价结构与电价水平,既让低收入群体用得起电,又要引导高收入群体合理用电。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不同收入群体电价承受能力的经济载体,图1统计了从1990到2009年广东地区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用电量。由图1可以看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用电量的正面影响非常显著,尤其当收入水平较低的时候,几乎达到线性的正相关关系。由此可见,家庭可支配收入对低收入家庭的用电情况影响很大,低收入家庭的用电弹性大,所以居民用电电价尤其是第一阶梯电价要充分考量可支配收入这个参数。

2. 遵从国家政策法规框架原则。国家发改委在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中关于居民用电阶梯电价的电量分档和电价确定作了如下规定:  居民用电阶梯电价将城乡居民每月用电量划分为三个阶梯,电价实行分档递增。其中:

第一阶梯电价原则上维持较低价格水平,三年之内保持基本稳定。

第二阶梯电价逐步调整到弥补电力企业正常合理成本并获得合理收益的水平。起步阶段电价在现行基础上提价10%左右。今后电价按照略高于销售电价平均提价标准调整。

第三阶梯电价在弥补电力企业正常合理成本和收益水平的基础上,再适当体现资源稀缺状况,补偿环境损害成本。起步阶段提价标准不低于每度电0.2元,今后按照略高于第二档调价标准的原则调整,最终电价控制在第二档电价的1.5倍左右。

(三)阶梯电价方案设计内容

阶梯电价的设计包括阶梯电量结构的设计,电价水平的设计与计费模式的选择。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用电量的经济基础,本文根据将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用户的经济承受力、心理承受力和消费需求效用差异作为设计重点考虑的因素,研究制定每个阶梯合理的电量与相应的电价。保障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用电得到满足,对电能使用支付意愿高的用户实行高电价,而对电能使用支付意愿低的用户实行低电价,实现消费者效用的最大化和电能资源的高效配置,促进节能减排。

1.阶梯电量结构安排与分段依据。(1)阶梯电量结构安排。我国的阶梯电价改革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过于复杂的结构安排不利用改革的推进,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政策性指导文件,在我国实行分三档的阶梯电价结构。电价水平依次递增;(2)阶梯电量分段区间的划分依据与方法:

第一档电量(0-Q1):分段电价可以按如下原则制定:第一档电量为基本电量,其主要目标是满足低收入家庭最基本电量需求,综合低收入群体的电器消费状况与地区整体家庭平均用电量的水平确定。先根据百户家庭拥有电器数量的统计数据,分析确定满足最基本需求的用电设备数量与类别,用电量的测算依据就是用电设备功率与月使用时间,接着统计该地区居民家庭用电量与总户数,测算家庭平均月用电需求,参考美国加州对满足居民用户基本需求电力消费量的规定,即平均居民消费量的50%-60%。

第二档电量Q2,也称为门槛电量,通常定为平均消费水平或多数家庭的消费区间。综合中等收入群体的电器消费状况与该地区或者全国整体家庭平均用电量的水平确定,先根据百户家庭拥有电器数量的统计数据,分析确定满足中等收入家庭的用电设备数量与类别,用电量的测算依据也是用电设备功率与月使用时间。综合借鉴国外对第二档电量上限的规定,一般是第一档电量上限的2倍以上。

2.各档电价水平的制定依据与方法。三个阶梯电价应该依次递增,起步电价不应太高,要考虑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阶梯之间要有一定的跨度,达到才能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引导合理消费的目的。第二阶梯电价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供電成本,第三阶梯电价体现资源稀缺状况,补偿环境损害成本,综合考虑脱硫加价、脱硝加价与可再生能源附加。

第一,居民电费用支出承受力评估。电费支出承受力是阶梯电价方案能否实施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对关乎国计民生的电力产品定价是否合理的重要考量,因此要根据历史经验值对居民生活用电费用支出的承受力进行评估。

根据经济学的敏感度分析理论基础,用各因素变动相对量之间的比值作为考量系数,将电费支出增加在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中的比重系数作为评估电价调整承受能力的参数。其中,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以ΔI表示,居民年人均电费支出变化以ΔE表示,二者的比值用λ表示:λ=,可以看出,λ值与承受能力是负相关的关系,λ值越大,表明电费支出增加比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要快,居民的承受能力越弱,反之就越强。

为了进行定量比较,需要对历史上的比重系数进行统计,以便得出承受能力参数的经验值,将当年的值与经验值进行比较,评估居民对电价调整的承受能力。

第二,居民电费支出比重的确定。根据对电费支出在消费支出比重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可以发现居民对电费支出比重历史上达到什么比例,只要不超过这个比例,便不会对居民造成有压力感的负担,分析确定居民生活用电无负担电费支出比重,作为制定电价水平的一个引入计算的参数。

第三,各档电价水平的制定方法

第一阶梯电价水平要照顾到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

第一阶梯电价

=

第二阶梯电价逐步调整到弥补电力企业正常合理成本并获得合理收益的水平。起步阶段电价在现行基础上提价10%左右。

第三阶梯电价在弥补电力企业正常合理成本和收益水平的基础上,再适当体现资源稀缺状况,补偿环境损害成本。

3.计费模式的选择。第一种模式是每月电费以各级别用电量乘以该级别电价计算,即:M=P1*Q1+P2*( Q2- Q1) +P3*( Q总- Q2)

在这种模式下,所有用户将享受到有补贴的第一阶梯电价,补贴范围和数额较大。如果实行这种模式,第一阶梯电量即基本电量的制定非常关键,如果基本电量太高阶梯电价发挥不了作用,容易使绝大多数用户都享受优惠电价,与原来普遍实行的低电价相比没有什么差异,失去制定阶梯电价的意义;如果基本电量太低,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将会受到影响,造成社会福利损失。

第二种模式是月用电量小于基础电量的用户才能享受有补贴的第一阶梯电价,只要总用电量超过基本电量,全部用电量按第二阶梯电价计算费用,超过门槛电量,全部用电量按第三阶梯电价计算费用。即:

如果Q总≤Q1,则M=P1*Q1

如果Q2<Q总≤Q2,则M=P2*Q总

如果Q总>Q2,则M=P3*Q总

在这种模式下,第一阶梯的电量可以适当提高一些,也不会产生很大的补贴金额,对于低收入用户用电是一种保障,同时也可以引导居民节约用电。

第三种模式是阶梯电价与分时电价或峰谷电价或季节电价并行实施。因为有的省份已经在居民生活用电中推行分时电价,对于高峰负荷的转移分时电价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对于已经实施分时电价的省份,如果能将阶梯电价与分时电价结合起来运用,将会起到既能节约用电,又可以提高电网设备利用率的目的。

以上三种实施模式,以第三种模式最为优化,但是考虑到居民用电一直是单一的线性电价制度,一次改革过于复杂,不易于为民众所接受,同时也加大电网企业的计费与改革的复杂程度,推行的难度比较大;第一种模式阻力最小,容易被用户接受,电网企业相应的配合难度也相对较小,但是交叉补贴额仍较大;第二种模式改革力度比较大,虽然可以大大减少交叉补贴额度,但推行阻力大,容易激化供需矛盾;故采用第一种实施模式较为妥当,以温和逐步推进的方式进行居民用电电价改革。

三、阶梯电价设计方案评价

第一,本文所设计的居民用电阶梯电价实施模式是以拉姆齐定价模型的理念为基础,目的在于在引导居民合理消费电力产品,达到改善目前单一制电价产生严重的交叉补贴现象,实现合理补偿成本,公平负担的目的,达到社会总福利的次优状态。

第二,方案设计基于社会公平与效率均衡的原则,同时结合国家发改委的政策框架,设计了阶梯电价最适合的实施模式和阶梯结构,使方案更具可操作性。

第三,方案设计中电量的分段制定综合考虑不同收入群体电器消费差异与地区整体家庭平均用电量的水平,使方案的设计更贴近居民真实的用电状况,使方案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

第四,方案设计中电价的分段制定,引入电费支出增加在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中所占的比重λ,对居民对电价调整的承受能力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引入居民电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β,通过对该地区城市与农村地区居民电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实际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居民无负担电费支出比例值,在此基础上结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电价进行测算,充分考虑了居民实际生活状况,方案更人性化,符合社会公平原则。

第五,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第二阶梯电价的制定没有综合考慮到企业的购电成本与运营成本。

在推行居民用电阶梯电价的同时,实行季节性电价、峰谷分时电价等其他电价制度。发展到今天,单纯的阶梯电价手段在促进节能降耗方面的效果逐渐放缓。因此,日本等国家正在逐步采用峰谷平电价和季节性电价,鼓励用户避高用低,不再单纯鼓励节约用电总量,以提高电力设施的利用率。因此,居民用电价格未来的改革方向,必定是向着阶梯电价与峰谷平电价以及季节性电价相互结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Isamu Matsukawa,Madono Seishi,Nakashima Takako.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Ramsey Pricing in Japanese Electric Utilities[J].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1993(3).

2.Ramsey,F.P.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taxation[J].Economic Journal,1927(38).

3.陈凌,何源.居民生活用电定价策略的经济学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7).

4.发改委出台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J].价格与市场,2010(11).

5.齐放,张粒子.基于拉姆齐定价理论的销售电价研究[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0(2).

6.肖勇,王恒山.对上海地区居民用电实施阶梯式电价体系的思考[J].价格月刊,2009(11).

7.张保会.居民生活用电分段式的定价策略[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5(2).

8.朱成章.关于我国实行阶梯电价的建议和设想[J].中外能源,2010(5).

篇5:居民用电阶梯电价

豫发改价管〔2012〕808号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河南省居民生活用电试行阶梯电价的通知

各省辖市及直管县发展改革委、物价局,省民政厅,省电力公司:

为了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引导居民合理、节约用电,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对居民生活用电试行阶梯电价制度。我省居民阶梯电价具体实施方案已经价格听证,报请省政府同意,现将我省居民生活用电试行阶梯电价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执行范围。居民阶梯电价执行范围为全省范围内实行“一户一表”的城乡居民用户。对未实行“一户一表”的合表居民用户和执行居民电价的非居民用户(如学校等),暂不执行居民阶梯电价,电价水平按居民电价平均提价水平调整,每千瓦时提高0.008元。

二、“一户一表”用户电量分档和电价。我省“一户一表”用户第一档电量标准按每户每

月180千瓦时确定,电价仍按现行电价执行;第二档电量标准按每户每月180—260千瓦时确定,电价提高0.05元/千瓦时;第三档电量为每户每月260千瓦时以上电量,电价提高0.30元/千瓦时。

三、免费基数。对城乡“低保户”和农村分散供养的“五保户”家庭,设置每户每月10千瓦时的免费用电基数。

对“一户一表”城乡“低保户”和农村分散供养的“五保户”家庭,在第一档电量中每户每月设置10千瓦时免费用电基数。供电企业以同级民政部门出具的城乡“低保户”和农村“五保户”名单(家庭住址、户主姓名、身份号码)为依据,在当期发生电费进行减免。当

抄表周期内实际用电量小于免费基数的,按实际用电量减免,免费用电基数不跨抄表周期结转。城乡“低保户”和农村“五保户”可通过当地营业厅、95598电力客服电话、抄表服务人员等供电服务渠道联系办理、查阅电费减免情况。

对合表用户中的城乡“低保户”和“五保户”,供电部门根据民政部门名单,减免当期总表电量,同时将相应“低保户”和“五保户”名单交付小区物业等合表交费单位。小区物业等合表交费单位要及时对“低保户”和“五保户”减免计费电量。

四、计算周期及电费结算。

(一)我省居民阶梯电价分档电量标准以年为周期确定。一户一表用户一年内累计用

电量不高于2160千瓦时部分,仍按原规定电价执行;高于2160千瓦时不高于3120千瓦时部分,按二档电价标准执行;高于3120千瓦时部分,按三档电量电价标准执行。

(二)抄表周期及电费结算周期仍按现行规定执行。

(三)供电单位的电费单据,应当给居民提供电量消费情况,详细打印各档电量及加价水平。

(四)2012年以半年为计算周期确定分档电量标准。自2013年1月1日用电起按年为计算周期执行居民阶梯电价。

(五)居民用户因阶梯电价实施、分档电量标准调整等价格政策变化原因,或新装、销户、过户、改类等业务变更原因,政策变化或业务变更前(后)天数不足1年的,按月分档电量标准乘以实际执行月数计算分档电量(不足1个月的按1个月计算)。

五、居民用户原则上以住宅为单位,一个房产证明对应的住宅为一“户”。没有房产证明的,以供电企业为居民用户安装的电表为单位。

六、对于一户一表用户中,“前商后住”或“定量定比”的用户,应逐步过渡到分表计量,暂不能分表的,仍按原办法确定居民生活用电量,对这部分电量执行阶梯电价。

七、供电公司要积极创造条件,免费安装峰谷分时计量表,逐步为居民选择执行峰谷电价创造条件。各地要加快对居民合表用电户“一户一表”改造,供电公司要提高抄表

到户率,为推行居民阶梯电价创造条件。“一户一表”改造过程中,电网经营企业不得再向居民用户收取电表改造费用。

八、以上价格调整自2012年7月1日用电起执行。电力用户7月1日 后的用电量,可按对应抄表周期内日平均用电量乘以应执行调整后电价的天数确定。

九、对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务必高度重视,会同电力、民政等有关部门,周密部署精心安排,确保电价政策落到实处。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居民电价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惩处价格违法行为。

附件:河南省居民生活用电试行阶梯电价表

主题词:居民 阶梯电价 通知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附件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日2012年6月20日印发

篇6:居民阶梯电价政策问答

前 言

近年来,我国能源供应紧缺、环境压力加大等矛盾逐步凸显,煤炭等一次能源价格持续攀升,电力价格也随之上涨,但居民电价的调整幅度和频率均低于其他行业用电,居民生活用电价格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从而造成用电量越多的客户,享受的补贴越多;用电量越少的客户,享受的补贴越少,既没有体现公平负担的原则,也不能合理体现电能资源价值,不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了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引导居民合理用电、节约用电,有必要对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

(以上摘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居民生活用电试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1.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有何重要意义? 贯彻国家资源环境价格改革; 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促进公平负担、理顺电价关系。※2.居民阶梯电价的分档原则是什么?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居民生活用电试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居民阶梯电价将城乡居民用电量划分为三档,第一档电量满足基本用电需求,第二档电量满足正常合理用电需求,第三档电量满足较高生活质量用电需求,其中:

第一档电量,原则上按覆盖本市区域内80%居民客户的月均用电量确定;第二档电量,原则上按覆盖本市区域内95%居民客户的月均用电量确定;第三档电量,即为超出第二档的电量。

※3.上海市何时开始执行居民阶梯电价政策?

根据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关于本市居民生活用电试行阶梯电价实施方案的通知》沪发改价管(2012)020号文件精神,上海市居民阶梯电价方案自2012年7月1日起实施(8月份抄见电量起)。

※ 4.上海市居民阶梯电价的分档电量及电价水平是什么?

注:1)居民阶梯电价按电量为单位实施。1-12月抄见电量按第一档户均0-3120度(含)(260×12);第二档户均3120-4800度(含),即可用1680度;第三档为户均超过4800度(400×12)的部分执行。户籍5人及以上已办理享受“一户多人口”政策的客户,全年用电量按第一档户均0-4320度(含)(360×12);第二档户均4320-6000度(含),即可用1680度;第三档为户均超过6000度(500×12)的部分执行。户籍7人及以上已办理享受“一户多人口”政策的客户也可选择全电量每度平均加价0.024元执行。

2)第一档不加价,第二档每度电峰加价0.06元,谷加价0.03元(未分时每度电加价0.05元);第三档每度电峰加价0.36元,谷加价0.18元(未分时每度电加价0.30元)。且在超第二或第三档临界点当月,峰、谷加价均为0.05元或0.30元,次月起峰、谷再按不同加价水平执行。

※5.上海市居民阶梯电价的实施范围是什么? 上海市居民阶梯电价的实施范围为:

(一)居民阶梯电价执行范围为本市电网供电区域内实行“一户一表”的城乡居民客户。居民客户原则上以住宅为单位,一个房产证明对应的住宅为一“户”,没有房产证明的,以供电企业为居民客户安装的电表(合表客户除外)为单位。

(二)对未实行“一户一表”的合表居民客户和执行居民电价的非居民客户(如学校、养老院等),暂不实行居民阶梯电价。执行居民电价的非居民客户,电价水平按照每度电0.024元的居民阶梯电价平均提价水平调整。※ 6.如何理解“一户多人口”政策?

“一户多人口”政策是指针对户籍人口为5人及以上的家庭所制定的用电优惠政策。其中,户籍人口为5人及以上的家庭每户每月增加100度的阶梯电量基数,即第一档电量年基数为(260+100)×12即4320度,第二档电量年基数为(400+100)×12即6000度,第三档电量年基数为6000度以上;户籍人口为7人及以上的家庭,也可选择全电量按照每度电0.024元加价计费。

申请享受“一户多人口”政策的申请人需持上海市公安部门核发的居民户口簿原件、近期电费账单原件和本人身份证原件到所属供电营业网点办理实名申请。户口薄地址须与电费账单上的用电地址一致(因道路名变更导致的不一致除外)。

※ 7.如果实际用电地址与户籍地址不符,是否可以申请享受“一户多人口”政策? 不可以。“一户多人口”政策只适用于用电地址对应的户籍人口。户口薄地址须与电费账单上用电地址一致。相同人员、不同用电地址不得重复申请。※ 8.如果多户居民合用一表,是否执行居民阶梯电价?

合表居民客户不执行居民分时电价,暂不执行居民阶梯电价,待“一户一表”改造后次月起同步执行。改造费用由上海市电力公司承担。

※9.执行居民阶梯电价政策后,如申请安装分时电表,是否还收取分时电表安装费? 根据相关政策,自2012年7月1日起取消新申请分时电价的居民客户每户100元的分时电表安装费用。已收取的分时电表装置费不予退还。

※ 10.已安装分时电表但未开通分时电价的居民客户如何申请开通分时电价?

为了确保有关信息的安全,相关居民客户需要携带有效证件到所属供电营业网点办理开通手续。

※ 11.本市城乡“低保户”和农村“五保户”家庭是否需提出申请才能享受优惠用电政策? 上海市民政局确认并向上海市电力公司提供城乡“低保户”和农村“五保户”名单,并每月进行更新。这些家庭可享受每户每月15度的免费用电额度,无须向上海市电力公司提出申请。※ 12.智能电表是否具有对每档电量的提示功能?

目前智能电表不具备此项功能。上海市电力公司自2012年8月份起将在电费账单上对每档电量情况进行提示。※ 13.如何计算电费?

算例1:某一户一表居民客户,内往月累计电量2000度,本月峰200度,谷100度,由于往月累计电量小于第一档电量上限(3120度),本月结算电量与往月累计电量之和小于第一档电量上限(3120度),故不执行加价。本月电费200×0.617+100×0.307=154.1元。

算例2:某一户一表居民客户,内往月累计电量3100度,本月峰400度,谷100度,由于往月累计电量小于第一档电量上限(3120度),本月结算电量与往月累计电量之和大于第一档电量上限但小于第二档电量上限(4800度),故加价部分按照平均加价计算,即乘以0.05,本月电费基本电费=400×0.617+100×0.307,第二档电量加价部分电费=(3600-3120)×0.05,本月总电费等于基本电费+加价部分电费=400×0.617+100×0.307+(3600-3120)×0.05=301.5元。

算例3:某一户一表居民客户,内往月累计电量3600度,本月峰300度,谷100度,由于往月累计电量大于第一档电量上限(3120度),往月累计电量与本月结算电量之和大于第一档电量上限但小于第二档电量上限(4800度),故加价部分按照分时加价(峰加价0.06元,谷加价0.03元),本月基本电费=300×0.617+100×0.307,第二档电量加价部分电费=300×0.06+100×0.03,本月总电费=基本电费+加价部分电费=300×0.617+100×0.307+300×0.06+100×0.03=236.8元。※ 14.房屋转让时居民阶梯电价如何执行?

凡属上海市居民阶梯电价实施范围内的客户因房屋转让(如继承、买卖、赠与等)发生产权变更时,可持房屋产权证及时到供电营业网点办理相关变更手续。自产权变更日起算,凡两年内来办理变更手续的,市电力公司将重新核定产权变更日所在年月至这年12月份的阶梯电量分档基数;超出两年的,视为自动放弃重新核定阶梯电量分档基数的权益。※ 15.房屋租赁时,居民阶梯电价如何执行?

凡属上海市居民阶梯电价实施范围的客户因房屋出租发生租赁关系时,租赁双方需注意该户分档基数电量剩余情况及电价水平。电力公司不因租赁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重新核算阶梯电量分档基数。

※ 16.居民阶梯电价增收用途是什么呢?

主要用于弥补发电企业燃料成本上涨、弥补燃煤机组脱硫脱硝等环保成本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居民客户电表改造等方面支出。

节约用电小窍门

● 安装分时电表,使用分时电价,将部分家用电器使用时间调至晚上十点后,利用夜电,既省钱又环保。● 电冰箱节电的窍门

○ 电冰箱应尽可能放在通风阴凉处,远离热源,避免阳光直射。○ 及时清除冷凝器上的灰尘,使冰箱保护良好的散热效果。

○ 及时除霜。若冷冻室里结霜过厚,不但影响制冷效果,还会浪费电能。○ 将热的食品冷却至室温后再放入冰箱,可减少箱内的冷气消耗。○ 食品的存放应有一定的空隙,既可提升制冷效果,又可以节约电能。● 微波炉节电窍门

○ 冷藏食物宜事先解冻后再放进微波炉进行烹调。○ 根据烹调食物类别和数量合理选择火力及工作时间。● 电饭煲的节电窍门

○ 当水沸腾约4-5分钟后,用手指轻轻抬起按键(或拔掉电源插头),断开电源,利用加热板余热熬干米汤。随后再按下键,待米熟后即迅速自动跳开,再焖10-15分钟,即可开锅食用,这样既可以节约电能,米饭又比较松软可口。● 空调节电窍门

○ 开启空调时,应确保门窗紧闭。○ 选用最适合房间大小匹数的空调。○ 定期清洗隔尘网,可节省30%的电耗。○ 夏季宜将空调温度调至26℃,降低电能消耗。● 家居照明节电窍门 ○ 选用高效节能灯,其综合电能利用率比白炽灯提高70%以上,一只功率9瓦的灯具就相当于40瓦普通白炽灯的亮度,且使用寿命比白炽灯长5倍。○ 选用新的节能型细管日光灯,该灯可节省电能10%。

○ 灯具及灯罩均应保持经常清洁,灰尘会影响灯具照射的亮度效果。● 如何降低“待机耗电”

现在不少家庭都配备了现代家用电器,那些被遥控器“一叫就醒”的空调、音响、大屏幕彩电等家电在待机时,仍在耗费电量,它们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电费支出。为此,应将不常使用的家用电器插头从电源插座上拔掉,以降低“待机耗电”。

篇7:浙江省城乡居民阶梯电价调整须知

发表时间:2012-07-09 尊敬的电力客户:

根据《浙江省物价局关于完善居民生活用电阶梯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浙价资〔2012〕169号)精神,2012年7月1日起,对我省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阶梯电价进行调整,特将有关情况告知如下:

第一部分 新电价有哪些新内容?

一、实行按年实施的阶梯电价政策方案,即新居民阶梯电价政策中的各档阶梯电量从现行按月用电量实施调整为按年用电量实施,阶梯级数仍为三档。

二、阶梯累进加价标准:第一档电量(年用电量2760度及以下)不提价,仍为每度电0.538元;第二档电量(年用电量2761-4800度)加价5分钱,为每度电0.588元;第三档电量(年用电量4800度以上)加价0.30元,为每度电0.838元。

三、峰谷分时电价仍由客户自愿选择执行,峰谷分时计量表计由供电部门免费安装。其中第一档电量峰、谷电价仍按每度电0.568元、0.288元执行,第二、三档电量峰、谷电价均同步提高5分钱、0.30元。

四、合表用户本次电价不调整。

五、对城乡“低保户”和农村“五保户”实行每月15度的免费用电政策。

第二部分 你问我答

一、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政策是为了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逐步减少电价交叉补贴,引导居民合理用电、节约用电。

二、居民阶梯电价实施的范围有哪些?

居民阶梯电价政策实施范围是城乡“一户一表”居民用户。

三、“一户一表”指的是那些用户?

居民用电户原则上以住宅为单位,一个房产证明对应的住宅为一“户”。按照“户”为单位装表计量的居民用户即为“一户一表”用户。

未按“户”为单位装表计量,即多个房产证明对应的住宅共用一块计量电能表的居民用户即为合表用户。

四、“以年为周期”的“年”指的是每年1月1日到12月31日吗?

不是。这里的“年”指的是电费结算年,即以供电部门抄表例日为准、跨度为12个用电月份为一个电费结算年。例如某用户抄表例日为每月4日,则该用户年累计用电量为1月4日至12月4日之间12次抄表电量之和。

特别提醒:目前,部分地区居民用户采用两个月抄一次表的方式,为减少新居民阶梯电价执行的难度,我省计划从今年9月份起逐步实施居民用户一月一抄表,2013年1月起,所有用户均实现一月一抄。

五、当年分档电量余额可以结转到次年吗?

当年分档电量标准在本电费结算年内有效,在当年最末一期电费结算后重置,余额部分不结转至下一个电费结算年。

六、调价前后的电量电费怎么处理?

调整前、后的电量按对应抄表周期内日均用电量乘以调价前、后的各自天数确定。

调价前的电量执行原电价标准,阶梯电费按月计收。调价后的电量执行新电价标准,阶梯电费按年计算,今年7月1日后的分档电量标准,按全年分档电量标准的一半确定。

七、当年新装的用户,阶梯分档电量怎么算?

当年新装的用户,年阶梯分档电量标准按照当年还剩余的用电月份数折算。阶梯分档电量标准按年阶梯分档电量标准除以12,再乘以剩余用电月份数计算,不足1个月的按1个月算。

八、房屋产权变更应该怎么办?

用户因房屋产权变更等原因过户的,过户双方的年阶梯分档电量标准按照实际用电时间折算,用电时间不足1个月的均按1个月算,如某用户抄表例日为每月5日,于8月10日办理过户,则原用户用电实际用电月份数为9个月,新用户当年用电月份数为4个月。原用户需根据当年实际已用电月份,对当年发生的电费进行重新清算,新用户则根据当年实际用电月份,重新设置年分档电量标准。

特别提醒:因房屋产权变更等原因引起过户,过户双方要及时到所在地供电营业厅办理过户手续,结清电费,避免引起电费纠纷。原用户结清电费后,“过户”申请方才正式生效。严格区分“过户”和“变更”业务。

九、免费用电政策的实施对象是什么?如何申请?

免费用电政策实施对象仅限于城乡“低保户”和农村“五保户”,由县级及以上民政部门负责认定,并发放相应证书。

如果您满足城乡“低保户”和农村“五保户”申请条件,请向当地民政部门提出申请。

十、免费用电款怎么办理领取手续?

按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的具体规定办理。

十一、电卡表用户购电方式有什么变化?

电卡表用户以日历年为周期,按照年分档电量标准从“一档至三档”依次购买各档电量。电卡表用户今年自7月1日起可购分档电量标准按6个月折算。

十二、新阶梯电价实施后,居民用户电费支出情况有什么变化?

新的居民阶梯电价政策由于分档电量标准大为提高,大部分用户的电费支出是减少的。经测算,月均用电量以480度(对应2011年用户覆盖率近96.7%)为分界点,480度以内的用户电费支出将减少或不变,最多可减少月支出16元(月用电为400度时)。其中,月用电量51-480度之间的用户,电费支出将减少;月用电量50度以内的居民用户,电费支出不变。电价调整前后不同用电量情况电费支出影响情况详见下图:

十三、居民用户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知道阶梯分档电量指标使用情况?

在每个月的电费发票、电费通知单的备注栏会增加“本期止剩余年可用分档电量:第一档***千瓦时 第二档***千瓦时(销户、过户等用户,年剩余可用分档电量按实际用电月份数折算后调整)”等信息。您也可以拨打95598服务电话或者访问电力网站获得相关的信息。

十四、出租房屋的电费计收?

供电企业依法向建立供用电合同关系的客户计收电费。实施以年为周期的居民阶梯电价政策后,一年内将出现电价前低后高的情况,出租房承租人可能会因租房时间不同而执行不同电价。由于供电企业只与房屋产权所有人即出租人建立供用电合同关系,而与承租人无供用电合同关系。为此,特别提醒出租人与承租人应在租房合同中事先约定电费计算、支付等相关事项,以免产生纠纷。

第三部分 手把手教您算电费

一、计费规则基本概念

1、阶梯计费方式:当期电费根据当期抄见电量按全年各分档电量标准和对应的电价从一档至三档依次结算。

2、递增加价法:即当期全部抄见电量先按第一档基础电价计算基础电费,然后按当期第二档、第三档实际用电量,计算加价电费。

3、基础电价:即第一档用电量的价格。以低压供电用户为例,普通“一户一表”居民用户为0.538元/千瓦时,峰谷电价居民用户高峰0.568元/千瓦时,低谷0.288元/千瓦时。

4、阶梯加价:即第二档、第三档用电量比第一档提价部分。阶梯一加价为0.05元/千瓦时,阶梯二加价为0.30元/千瓦时。

5、抄表周期:即居民用户连续两次抄表间隔的时间,一般有两月一抄和一月一抄两种下面的算例按照“一月一抄”计算。

6、用电业务:主要有新装(新开户)、销户(用电终止)、过户(房屋产权变更)、改类(用电性质改变)等。

二、新阶梯电价标准

三、典型算例

1、调价当期电量分摊计算

1)某普通一户一表低压居民客户,抄表例日为每个月的7日,2012年7月7日抄表用电量为1000度。计算该户2012年7月份调价前后的电量。

计算要点:调整前、后的电量按对应抄表周期内日均用电量乘以调价前、后的各自天数确定。

计算过程:

调价前天数:6月7日-6月30日=24天

调价后天数:7月1日-7月6日=6天 调价前电量=1000×24/30=800度

调价后电量=1000-800=200度。

调价前的阶梯分档电量按1个月计算。

2)如果该用户抄表周期是两月一抄的,且抄表例日为双数月的7日,2012年8月7日抄表用电量为1000度。计算该户2012年8月份调价前后的电量。

计算过程:

调价前天数:6月7日-6月30日=24天

调价后天数:7月1日-8月6日=37天

调价前电量=1000×24/61=393度

调价后电量=1000-393=607度

调价前的阶梯分档电量按1个月计算。

3)如果该用户抄表周期是两月一抄的,且抄表例日为单数月的7日,2012年7月7日抄表用电量为1000度。计算该户2012年7月份调价前后的电量。

计算过程:

调价前天数:5月7日-6月30日=55天

调价后天数:7月1日-7月6日=6天

调价前电量=1000×55/61=902度

调价后电量=1000-902=98度

调价前的阶梯分档电量按2个月计算。

2、非峰谷电价用户调价当年正常月份计算

某非分时普通一户一表低压居民客户,抄表例日为每个月的7日,7月1日之后的每个月用电量如下表,请计算每个月的电费。

计算要点:1)调价当年分档电量为年度标准的一半,即第一档电量为1380度,第二档电量指标为2400-1380=1020度。2)当期抄见电量比对上期止剩余第一档、第二档分档电量,计算各档加价电费。

计算过程:

1)2012年7月:

基础电费:200×0.538=107.6元

加价

一、加价二电费均为0 当月止剩余第一档电量指标1380-200=1180度、第二档电量指标1020度

2)2012年8月:

基础电费:950×0.538=511.10元

加价

一、加价二电费均为0 当月止剩余第一档电量指标1180-950=230度、第二档电量指标1020度

3)2012年9月:

基础电费:850×0.538=457.30元

加价一电费:(850-230)×0.05=620×0.05=31元

加价二电费为0 本月合计电费:457.30+31+0=488.30元

当月止剩余第一档电量指标0度、第二档电量指标1020-620=400度

4)2012年10月:

基础电费:700×0.538=376.60元

加价一电费:400×0.05=20元

加价二电费:(700-400)×0.30=300×0.3=90元

本月合计电费:376.60+20+90=486.60元

当月止剩余第一档电量指标0度、第二档电量指标0度

5)2012年11月:

基础电费:600×0.538=322.80元 加价一电费:0元

加价二电费:600×0.30=180元

本月合计电费:322.8+0+180=502.80元

当月止剩余第一档电量指标0度、第二档电量指标0度

3、峰谷电价用户调价当年正常月份计算

某执行峰谷电价的“一户一表”居民客户,抄表例日为每个月的7日,7月1日之后的每个月用电量如下表,请计算每个月的电费。

计算要点:峰谷电价用户阶梯电费计算方式与非峰谷用户类似,只要在计算基础电费的时候,按照峰谷电价分别计算峰谷电费,然后按照总电量计算加价电费。

计算过程:

1)2012年7月:

高峰基础电费: 100×0.568=56.8元

低谷基础电费: 100×0.288=28.8元

加价

一、加价二电费均为0 本月合计电费:56.8+28.8+0+0=85.60元

当月止剩余第一档电量指标1380-200=1180度、第二档电量指标1020度

2)2012年8月:

高峰基础电费: 700×0.568=397.6元

低谷基础电费: 500×0.288=144.0元

加价一电费:(1200-1180)×0.05=20×0.05=1元

加价二电费为0 本月合计电费:397.6+144.0+1+0=542.6元 当月止剩余第一档电量指标0度、第二档电量指标1020-20=1000度

4、新装用户电费计算

某非分时普通一户一表低压居民客户,8月10日新装,抄表例日为每个月的7日,新装后每个月用电量如下表,请计算每个月的电费。

计算要点:新装用户按当年实际用电月份数折算分档电量,该算例中按4个月折算,即第一档230×4=920度,第二档(400-230)×4=680度

计算过程:

1)2012年9月:

基础电费:800×0.538=430.4元

加价

一、加价二电费均为0 当月止剩余第一档电量指标920-800=120度、第二档电量指标680度

2)2012年10月:

基础电费:700×0.538=376.60元

加价一电费:(700-120)×0.05=580×0.05=29元

加价二电费:0元

本月合计电费:376.60+29+0=405.60元

当月止剩余第一档电量指标0度、第二档电量指标680-580=100度 3)2012年11月:

基础电费:600×0.538=322.80元

加价一电费:100×0.05=5元

加价二电费:(600-100)×0.30=500×0.30=150元 本月合计电费:322.80+5+150=477.80元

当月止剩余第一档电量指标0度、第二档电量指标0度 4)2012年12月:

基础电费:600×0.538=322.80元

加价一电费:0元

加价二电费:(600×0.30=180元

本月合计电费:322.80+0+180=502.80元

当月止剩余第一档电量指标0度、第二档电量指标0度,下月起指标重置

5、过户用户电费计算

某非分时普通一户一表低压居民客户A,9月10日过户给客户B,抄表例日为每个月的7日,过户前后每个月用电量如下表,请计算过户双方(A和B客户)每个月的电费。

计算要点:1)在过户时根据新用户意愿安排特抄或换表。2)对原用户的电费进行清算,根据其当年实际用电月份数折算分档电量标准后,对过户前当年电费进行重新计算,多退少补;3)当年实际用电月份数折算分档电量,该算例中按4个月折算,即第一档230×4=920度,第二档(400-230)×4=680度;4)新用户阶梯电费计算参照新装用户处理方式。

计算过程: 1)2012年7月:

基础电费:200×0.538=107.6元

加价

一、加价二电费均为0 当月止剩余第一档电量指标1380-200=1180度、第二档电量指标1020度

2)2012年8月: 基础电费:950×0.538=511.10元

加价

一、加价二电费均为0 当月止剩余第一档电量指标1180-950=230度、第二档电量指标1020度

3)2012年9月:

基础电费:850×0.538=457.30元

加价一电费:(850-230)×0.05=620×0.05=31元

加价二电费为0 本月合计电费:457.30+31+0=488.30元

当月止剩余第一档电量指标0度、第二档电量指标1020-620=400度

4)2012年10月(过户清算):

A用户实际用电月份为7-10月份共计4个月,故应享受的分档电量标准为:

第一档指标:230×4=920度

第二档指标:(400-230)×4=680度

而实际上已经结算的指标为:

第一档指标:1380度

第二档指标:620度

需追回的各档指标:

第一档指标:1380-920=460度

第二档指标:620-680=-60度

故A用户本月电费计算如下:

基础电费:100×0.538=53.8元

加价一电费:60×0.05=3元

加价二电费:(460+100-60)×0.30元=150元

本月电费合计:53.80+3+150=206.8元

B用户电费计算参照新装用户,其实际用电月份数按照3个月折算。

6、销户用户电费计算

某非分时普通一户一表低压居民客户,9月10日销户,销户前每个月用电量如下表,请计算销户时的电费。

计算要点:1)销户用户按当年实际用电月份数折算分档电量,对往月电费进行重新计算,多退少补;2)当年实际用电月份数折算分档电量,该算例中按4个月折算,即第一档230×4=920度,第二档(400-230)×4=680度;计算过程:参照过户计算中原用户的计算过程。

7、抄表例日调整用户计算

某普通一户一表低压居民客户,抄表为例日每月,抄表为7日,每年12月为年度结算周期结束月,从2012年8月份起抄表例日改为每月10日(未有再次调整情况),试计算该用户2012年的各分档电量标准。

计算要点:1)供电企业对抄表例日调整有严格控制,不允许随意调整,确因工作需要抄表例日向后调整的,将相应增加居民年阶梯分档电量指标,抄表例日提前的则不减少分档电量指标;2)抄表例日每延后一天,增加全年分档电量指标的1/365。3)增加的分档电量指标在当年最末期电费结算时予以兑现。

计算过程:

调整前:

第一档电量指标:230×6=1380度

第二档电量指标:(400-230)×6=1020度

调整后,增加3天的分档电量指标:

第一档电量指标:1380+2760×3/365=1403度

篇8:居民用电阶梯电价

关键词:居民用电,单一制电价,拉姆齐定价,阶梯电价

近年来, 居民年用电总量和人均用电量的增长幅度大大超过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长幅度, 统计数据显示, 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合计4571亿千瓦时, 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2.55%, 对比香港、纽约和东京等城市的用电构成比例, 居民用电占总用电量的22%-30%左右, 未来几年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居民收入的增加, 居民用电还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引导居民用电消费, 优化能源配置, 节能减排已是我国下阶段能源战略的必然选项, 利用价格机制引导电力消费也逐步为各方面专家所重视。

一、居民生活用电存在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 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很快, 在电力资源紧张与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暴露出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 电价不能补偿成本, 交叉补贴严重

居民用电是低压电, 具有使用量小, 用户地点分散, 技术投入与设备硬件投入较大, 能量损耗与输送成本比工业用电要高的特点, 应分摊的供给成本也较高, 按照价格合理性, 居民用户应收取较高的价格, 而我国的居民用电电价仅为工业用电价格的二分之一强。近年来居民用电价一直稳定不变, 居民生活用电电价偏离供电成本, 产生的亏损部分则由工业用电进行交叉补贴。

(二) 社会福利的无效分配

单一制电价结构造成用户供电成本无法体现差异, 用户负担不平等, 经济条件好、用电越多的家庭补贴越多, 经济条件差、用电较少的家庭补贴越少的不合理分配, 导致富人搭穷人便车, 社会福利不能有效向低收入倾斜, 反而照顾到高收入群体的现象, 形成不合理不公平的暗贴怪圈。

(三) 价格不能调节供求关系, 造成电力能源低效使用

居民用电价格近二十年没有进行过调整, 也没有用电高峰时段与低谷时段的价格差异, 居民家中大功率的空调等电器全天候开启, 无法有效引导居民养成合理用电和削峰填谷的用电习惯, 由于无论是用电高峰还是低谷期, 都优先保障居民用电, 限制工商业用电, 每年出现的大规模对工业用户的限电情况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电力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

(四) 居民生活用电问题原因分析

居民用电电价水平偏低。居民用电执行同一个电价, 企业在居民用户上亏损的部分则全部由工业企业用户较高的电价进行补贴, 这样的补偿机制就导致了全社会的居民用电均享受福利电价, 加重了工商业的负担, 补偿机制有待改进, 只补贴需要补贴用电量较少的低收入群体。

电价结构不合理。目前居民用电实行的单一制的线性电价结构, 无法体现用电量少, 用电量稳定的用户与用电量大, 季节性不稳定用户对电网设备结构要求的差异, 导致了用户供电成本无法体现差异, 用户负担不平等。同时线性电价结构导致用电越多享受补贴越多, 用电较少补贴越少的社会福利不合理分配。

二、我国居民用电阶梯电价方案设计

(一) 国内外电力产品定价理论

关于电力产品的定价, 英美等国经过市场化与国家管制两个方面反复改革, 已经在理论和实践上开发出多种价格管制方法, 常见的有边际成本定价法、Ramsey定价法、高峰负荷定价法、两部制定价法、资产报酬率管制法、上限设定模型定价法等。

对于居民用电电价的研究, 齐放、张粒子等进行基于拉姆齐定价理论的销售电价研究, 按照拉姆齐定价模型测算出分类用户次优平均销售电价水平。福州大学的黄睿通过考虑几个经济因素对居民用电电价的影响, 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和电价上涨承受能力系数法预测居民用电电价。人均GDP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于居民用电量呈显著的线性回归相关性, 相关度非常高, 说明居民用电量与这两者密切相关。西安交通大学的张保会, 陈天翔在居民生活用电分段式定价策略一文中指出递减式定价方法的不足。

本文在居民用电电价的制定方案设计与实施上进行积极探索, 对已有的电价定价理论进行分析, 以实现社会总福利 (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 的最大化为基本原则, 提出适用于居民用电这一用户类型的定价理论基础, 提出了居民用电阶梯电价定价模型的思路与方法。

(二) 阶梯电价设计原则

1. 效率与公平均衡原则。

从经济效率的角度考虑, 居民用电价格要反映供电成本, 提高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 同时也要考虑不同收入群体对电价的承受能力, 充分考虑效率与公平均衡, 设置合理的电价结构与电价水平, 既让低收入群体用得起电, 又要引导高收入群体合理用电。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不同收入群体电价承受能力的经济载体, 图1统计了从1990到2009年广东地区人均GDP, 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用电量。由图1可以看出,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用电量的正面影响非常显著, 尤其当收入水平较低的时候, 几乎达到线性的正相关关系。由此可见, 家庭可支配收入对低收入家庭的用电情况影响很大, 低收入家庭的用电弹性大, 所以居民用电电价尤其是第一阶梯电价要充分考量可支配收入这个参数。

2. 遵从国家政策法规框架原则。

国家发改委在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中关于居民用电阶梯电价的电量分档和电价确定作了如下规定:居民用电阶梯电价将城乡居民每月用电量划分为三个阶梯, 电价实行分档递增。其中:

第一阶梯电价原则上维持较低价格水平, 三年之内保持基本稳定。

第二阶梯电价逐步调整到弥补电力企业正常合理成本并获得合理收益的水平。起步阶段电价在现行基础上提价10%左右。今后电价按照略高于销售电价平均提价标准调整。

第三阶梯电价在弥补电力企业正常合理成本和收益水平的基础上, 再适当体现资源稀缺状况, 补偿环境损害成本。起步阶段提价标准不低于每度电0.2元, 今后按照略高于第二档调价标准的原则调整, 最终电价控制在第二档电价的1.5倍左右。

(三) 阶梯电价方案设计内容

阶梯电价的设计包括阶梯电量结构的设计, 电价水平的设计与计费模式的选择。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用电量的经济基础, 本文根据将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用户的经济承受力、心理承受力和消费需求效用差异作为设计重点考虑的因素, 研究制定每个阶梯合理的电量与相应的电价。保障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用电得到满足, 对电能使用支付意愿高的用户实行高电价, 而对电能使用支付意愿低的用户实行低电价, 实现消费者效用的最大化和电能资源的高效配置, 促进节能减排。

1. 阶梯电量结构安排与分段依据。

(1) 阶梯电量结构安排。我国的阶梯电价改革刚刚处于起步阶段, 过于复杂的结构安排不利用改革的推进,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政策性指导文件, 在我国实行分三档的阶梯电价结构。电价水平依次递增; (2) 阶梯电量分段区间的划分依据与方法:

第一档电量 (0-Q1) :分段电价可以按如下原则制定:第一档电量为基本电量, 其主要目标是满足低收入家庭最基本电量需求, 综合低收入群体的电器消费状况与地区整体家庭平均用电量的水平确定。先根据百户家庭拥有电器数量的统计数据, 分析确定满足最基本需求的用电设备数量与类别, 用电量的测算依据就是用电设备功率与月使用时间, 接着统计该地区居民家庭用电量与总户数, 测算家庭平均月用电需求, 参考美国加州对满足居民用户基本需求电力消费量的规定, 即平均居民消费量的50%-60%。

第二档电量Q2, 也称为门槛电量, 通常定为平均消费水平或多数家庭的消费区间。综合中等收入群体的电器消费状况与该地区或者全国整体家庭平均用电量的水平确定, 先根据百户家庭拥有电器数量的统计数据, 分析确定满足中等收入家庭的用电设备数量与类别, 用电量的测算依据也是用电设备功率与月使用时间。综合借鉴国外对第二档电量上限的规定, 一般是第一档电量上限的2倍以上。

2. 各档电价水平的制定依据与方法。

三个阶梯电价应该依次递增, 起步电价不应太高, 要考虑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 阶梯之间要有一定的跨度, 达到才能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 引导合理消费的目的。第二阶梯电价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供电成本, 第三阶梯电价体现资源稀缺状况, 补偿环境损害成本, 综合考虑脱硫加价、脱硝加价与可再生能源附加。

第一, 居民电费用支出承受力评估。电费支出承受力是阶梯电价方案能否实施的关键因素, 同时也是对关乎国计民生的电力产品定价是否合理的重要考量, 因此要根据历史经验值对居民生活用电费用支出的承受力进行评估。

根据经济学的敏感度分析理论基础, 用各因素变动相对量之间的比值作为考量系数, 将电费支出增加在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中的比重系数作为评估电价调整承受能力的参数。其中, 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以ΔI表示, 居民年人均电费支出变化以ΔE表示, 二者的比值用λ表示:λ=, 可以看出, λ值与承受能力是负相关的关系, λ值越大, 表明电费支出增加比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要快, 居民的承受能力越弱, 反之就越强。

为了进行定量比较, 需要对历史上的比重系数进行统计, 以便得出承受能力参数的经验值, 将当年的值与经验值进行比较, 评估居民对电价调整的承受能力。

第二, 居民电费支出比重的确定。根据对电费支出在消费支出比重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 可以发现居民对电费支出比重历史上达到什么比例, 只要不超过这个比例, 便不会对居民造成有压力感的负担, 分析确定居民生活用电无负担电费支出比重, 作为制定电价水平的一个引入计算的参数。

第三, 各档电价水平的制定方法

第一阶梯电价水平要照顾到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

第一阶梯电价

第二阶梯电价逐步调整到弥补电力企业正常合理成本并获得合理收益的水平。起步阶段电价在现行基础上提价10%左右。

第三阶梯电价在弥补电力企业正常合理成本和收益水平的基础上, 再适当体现资源稀缺状况, 补偿环境损害成本。

3. 计费模式的选择。

第一种模式是每月电费以各级别用电量乘以该级别电价计算, 即:M=P1*Q1+P2* (Q2-Q1) +P3* (Q总-Q2)

在这种模式下, 所有用户将享受到有补贴的第一阶梯电价, 补贴范围和数额较大。如果实行这种模式, 第一阶梯电量即基本电量的制定非常关键, 如果基本电量太高阶梯电价发挥不了作用, 容易使绝大多数用户都享受优惠电价, 与原来普遍实行的低电价相比没有什么差异, 失去制定阶梯电价的意义;如果基本电量太低, 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将会受到影响, 造成社会福利损失。

第二种模式是月用电量小于基础电量的用户才能享受有补贴的第一阶梯电价, 只要总用电量超过基本电量, 全部用电量按第二阶梯电价计算费用, 超过门槛电量, 全部用电量按第三阶梯电价计算费用。即:

如果Q总≤Q1, 则M=P1*Q1

如果Q2

如果Q总>Q2, 则M=P3*Q总

在这种模式下, 第一阶梯的电量可以适当提高一些, 也不会产生很大的补贴金额, 对于低收入用户用电是一种保障, 同时也可以引导居民节约用电。

第三种模式是阶梯电价与分时电价或峰谷电价或季节电价并行实施。因为有的省份已经在居民生活用电中推行分时电价, 对于高峰负荷的转移分时电价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对于已经实施分时电价的省份, 如果能将阶梯电价与分时电价结合起来运用, 将会起到既能节约用电, 又可以提高电网设备利用率的目的。

以上三种实施模式, 以第三种模式最为优化, 但是考虑到居民用电一直是单一的线性电价制度, 一次改革过于复杂, 不易于为民众所接受, 同时也加大电网企业的计费与改革的复杂程度, 推行的难度比较大;第一种模式阻力最小, 容易被用户接受, 电网企业相应的配合难度也相对较小, 但是交叉补贴额仍较大;第二种模式改革力度比较大, 虽然可以大大减少交叉补贴额度, 但推行阻力大, 容易激化供需矛盾;故采用第一种实施模式较为妥当, 以温和逐步推进的方式进行居民用电电价改革。

三、阶梯电价设计方案评价

第一, 本文所设计的居民用电阶梯电价实施模式是以拉姆齐定价模型的理念为基础, 目的在于在引导居民合理消费电力产品, 达到改善目前单一制电价产生严重的交叉补贴现象, 实现合理补偿成本, 公平负担的目的, 达到社会总福利的次优状态。

第二, 方案设计基于社会公平与效率均衡的原则, 同时结合国家发改委的政策框架, 设计了阶梯电价最适合的实施模式和阶梯结构, 使方案更具可操作性。

第三, 方案设计中电量的分段制定综合考虑不同收入群体电器消费差异与地区整体家庭平均用电量的水平, 使方案的设计更贴近居民真实的用电状况, 使方案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

第四, 方案设计中电价的分段制定, 引入电费支出增加在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中所占的比重λ, 对居民对电价调整的承受能力进行评估, 在此基础上, 引入居民电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β, 通过对该地区城市与农村地区居民电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实际数据的统计分析, 确定居民无负担电费支出比例值, 在此基础上结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电价进行测算, 充分考虑了居民实际生活状况, 方案更人性化, 符合社会公平原则。

第五, 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第二阶梯电价的制定没有综合考虑到企业的购电成本与运营成本。

在推行居民用电阶梯电价的同时, 实行季节性电价、峰谷分时电价等其他电价制度。发展到今天, 单纯的阶梯电价手段在促进节能降耗方面的效果逐渐放缓。因此, 日本等国家正在逐步采用峰谷平电价和季节性电价, 鼓励用户避高用低, 不再单纯鼓励节约用电总量, 以提高电力设施的利用率。因此, 居民用电价格未来的改革方向, 必定是向着阶梯电价与峰谷平电价以及季节性电价相互结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Isamu Matsukawa, Madono Seishi, Nakashima Takako.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Ramsey Pricing in Japanese Electric U-tilities[J].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 1993 (3) .

[2].Ramsey, F.P.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taxation[J].Economic Journal, 1927 (38) .

[3].陈凌, 何源.居民生活用电定价策略的经济学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7 (7) .

[4].发改委出台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J].价格与市场, 2010 (11) .

[5].齐放, 张粒子.基于拉姆齐定价理论的销售电价研究[J].电力需求侧管理, 2010 (2) .

[6].肖勇, 王恒山.对上海地区居民用电实施阶梯式电价体系的思考[J].价格月刊, 2009 (11) .

[7].张保会.居民生活用电分段式的定价策略[J].电力需求侧管理, 2005 (2) .

上一篇:银行营销操作指引下一篇:最新工段员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