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学期政治复习资料

2024-05-11

初一上学期政治复习资料(共6篇)

篇1:初一上学期政治复习资料

初一上学期政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自尊自信

第一课——我是中学生了

P2 营造良好班风的情感基础是什么?

爱心是营造良好班风的情感基础。把爱心献给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与帮助。整个集体充满了爱心,便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个人的归属感就会得到满足,集体也就有了蓬勃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中学生如何做好自我调适?

(1)做好角色转换。中学生不应该只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告知应该做什么,而是

应该主动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然后努力地去完成,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2)做好心理上的调整。在新的环境中,我们有时会感到孤独和失落,而医治

孤独和失落的良药是交往、乐观和自信。

(3)主动调整生活节奏。我们要根据新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制定可行的学习计

划,适应新的作息时间,学会安排自己的业余生活。

第二课——天生我才必有用

P9 为什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1)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标志。

(2)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可以扬长避短,发现和发挥自己的潜能,认识和确

立自己的价值,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3)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才能相信自己和超越自己,从而把握未来。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1)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关键是实事求是,既不高估自己,也不低估自己,有自知之明。

(2)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应当保持这样一种心态和感觉:我知道自己的长处、优点,也知道自己的短处和缺点。接受自己,诚实对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拿出勇气去突破自己,扬长避短,真正认识和确立自己的价值。

我们怎样树立自信心?

(1)我们必须找出自己的优势,时刻把握住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挖掘自身的潜

力,在现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我们就会逐步树立起自信心,不断走向成功。

(2)树立自信心还可以借鉴以下方法:勤奋是成功的基石,自信不自大,成功

不自满,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第三课——知耻近乎勇

P17 什么是羞耻感?对待羞耻感的方法有哪些?

(1)羞耻感是一种强大的心理反应,它能够催人奋进,也可能使人丧失对自己的信心。

(2)错误的方法是:试图掩饰错误,逃避现实,或采取不正当的方法来保全面

子。正确的方法是:有“知耻”而“记耻”,有“记耻”而奋发,不断取得进步。

为什么立身需要自尊呢?

(1)自尊心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人生若失去了自尊,生命便没有了价值。

(2)自尊是成才和成功者必备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成才与成功的重要条件。

(3)一个人有了自尊,就会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为人处世就会光明磊落。

(4)个人的生命因为有了自尊,才显得更加有力,社会也正因为有了千千万万

这样的人,才更加繁荣强大。

第四课——人格不可辱

P22 我国法律是如何维护公民的姓名和名誉的?

(1)我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

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2)《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四条规定:夫妻双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权利。第二十二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

我们应该怎样尊重自己的名誉?

(1)一个人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名誉,首先要爱惜和尊重自己的名誉,还要学

会尊重他人的名誉。

(2)诚实不仅是经商的道德基础,也是做人的最基本道理,还是一个民族综合素质的体现。一个人有了信誉才能获得良好的名誉,如果失去了信誉,也许今天他暂时可以欺骗别人,甚至获得利益,但是迟早会身败名裂。第二单元——善于交往

第五课——敬人者人恒敬之

A.受人尊重的奥秘

P32 怎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受人尊重的奥秘究竟在哪里?

一个人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这就是受人尊重的奥秘。

尊重别人的前提是什么?

我们要尊重别人,必须首先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认识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这是做到尊重别人的前提。

B.学会尊重别人

P35~36 怎样真正的平等尊重他人?

要真正做到平等尊重他人,就必须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和技能,了解社会公共生活的共同准则,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第六课——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P401.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关键在于,我们在对待他人时能否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B.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P43对爱心如何理解?

(1)爱心有时是惊天动地的,但更多的在于点点滴滴的真情实意。

(2)爱心是一份情感、一种责任。

(3)爱心需要启迪、激活、熏陶和培养。

(4)爱是一种关怀、是一种理解、是一种奉献。爱不能斤斤计较,不能患得患

失,但也不能没有原则。

第七课——让人三尺又何妨

A. 生活需要宽容友善

P47为什么说生活需要宽容友善?

(1)人有宽阔的胸襟,才能赢得友谊,增进团结;才能解人之难,取人之长,谅人之短,从而产生很大的感召力,使人相互信任亲近。

(2)争吵、怀恨乃至报复,只会加深矛盾和痛苦,甚至会导致难以预料的结果。

(3)在隔阂误会面前,宽容能医治心灵的创伤,使你忘记不快,而不为往事耿

耿于怀;宽容能使你用内心的温暖去融化寒冷的坚冰;宽容也能使你理智地去填平感情的洼地,对美好的明天充满信心。

B.正确把握宽容友善

P53怎样才能正确认识、把握宽容友善?

(1)宽容与软弱:宽容并不意味着不分是非曲直,不讲原则;宽容也不意味着

麻木不仁,熟视无睹。当然,宽容也不是理亏的表现,更不是软弱无能。宽容友善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境界。

(2)宽容与严格:宽容不是纵容,宽容与严格两者是一致的。

(3)宽容与维权:宽容不能丧失原则,依法“讨回公道”,正是对社会、对他

人最大的友善。

第八课——相逢在花季

A.认识差异展示风采

P58正确认识和对待男女的差异和特点有何意义?

正确认识和对待男女的差异和特点,有利于个性的完善和发展,对于人的全面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B.交往有度纯化友谊

P58男女同学之间交往的恰当方式是怎样的?

第一,落落大方,掌握分寸。男同学要充分尊重女同学,要讲文明;女同学也

要尊重男同学,自重自爱。

第二,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男同学要豁达大度,关心和帮助女同学,主动把

危险和困难留给自己;女同学要端庄大方,也要关心和帮助男同学,承担应尽的责任。

第三,我们更要提倡男女同学之间的群体交往,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亲近自然,感悟生活,共同走过美好的花季。

第九课——众人划桨开大船

A.个人与集体

P67个人为什么离不开集体?

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和沃土。只有融入到团结的集体之中,才能享受快乐;只有生活在团结的集体之中,才能获得成功;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茁壮成长,焕发生机。集体催人奋进,激励人们不断自我完善,鼓舞人们乐观自信。

怎样才能发挥集体的力量?

(1)发挥集体的力量,必须有共同的目标,否则,就是一盘散沙,形成不了活

力。

(2)发挥集体的力量,必须有共同的行动,人心齐,泰山移。

B.珍视集体团结

P70怎样才能发挥集体的力量?

(1)发挥集体的力量,必须有共同的目标,否则,就是一盘散沙,形成不了活

力。

(2)发挥集体的力量,必须有共同的行动,人心齐,泰山移。

第十课——有朋自远方来

A.文化习俗多姿多彩

P74造成文化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人民由于生活习俗和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了处理、解决问题时的态度和方法不同。

B.相互尊重促进交往

P76~77我们在同各国的交往中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各国、各民族的风俗差异?

(1)我们对待各国、各民族的不同的文化习俗,要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平等相

待,既不要只认可本国、本民族的文化习俗,并把自己的文化习俗强加于人,也不能对别国、别民族的文化习俗一概排斥,一无所知。

(2)我们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还必须掌握文明社会普遍认可和适用的基

本礼仪、礼节。

青少年应该怎样对待外国的文化与习俗?

对于外国的文化与习俗,我们不能不加分析地简单模仿,全盘照搬。另外,和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存在糟粕一样,外来文化同样存在有毒有害的东西。因此,我们应该坚持原则,明辨是非,坚决抵制。

第三单元——学会学习

第十一课——希望从这里开始

A.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P84为什么说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就不可能系统地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因此,公民为了自身的发展,要求国家、社会、学校、家庭提供必要的机会和物质条件,以保障自己能上学接受教育。所以,从公民的自身发展和国家的要求来讲,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B.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P87受教育者最主要和最基本的义务是什么?

受教育者最主要和最基本的义务是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青少年怎样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公民在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受教育权利的同时,必须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青少年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自觉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以高度的责任感为祖国、为社会奋发进取,刻苦学习,努力把自己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十二课——学习新天地

P90、94、97

(1)学会自主学习。

(2)学会合作学习。

(3)学会探究。

篇2:初一上学期政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走进新天地

1、中学和小学相比有什么不同?(教材P2)

答:(1)学习科目增多了;

(2)学习负担加重了;

(3)对自主管理的要求高了;

(4)走进中学,我们的学校生活变得非常丰富。

2、我们怎样适应初中生活?(教材P4)答:(1)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2)尽快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克服闭锁心理;

(3)调整心态,积极、主动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分清主次,合理分配和利用时间;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学会自我约束,懂得自立、自律等。

3、为什么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受教育对国家和个人有什么重要意义?)答:(1)从公民自身发展来说,受教育是我国公民应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只有受教育,才能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丰富和发展自己;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获得相应的报酬;更好地享受现代文明成果。

(2)从国家的发展对公民的要求来讲,受教育是公民对国家应尽的一项基本义务。实现现代化和推进民主化进程,提高公民的文化和科学素质是关键;只有提高思想水平、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才能为国家社会多做贡献。

4、作为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我们怎样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答:(1)自觉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

(2)自觉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九年义务教育,不中途辍学;

(3)自觉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5、保护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有哪些?

答:《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6、青少年应该怎样维护受教育的权利?(或假如父母让你辍学,去务工或经商,你该怎么办?3点)

答:(1)向父母宣讲读书的重要性和相关法律法规指出父母的行为是违法的,请父母尊重孩子的受教育权。

(2)当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可以寻求学校、老师的帮助,可以寻求当地村(居)民委员会的帮助,还可以寻求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帮助,向新闻媒体反映,必要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权。

(3)未成年人自身,要孝敬父母,告诉父母自己会努力学习,用良好的成绩报答父母。

7、列举现实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行为有哪些?

答:(1)有的家庭,只顾眼前利益,让未成年子女弃学经商,务工或务农;以孩子学习差为由,不让孩子上学;重男轻女,剥夺女孩子的受教育权。

(2)学校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不让差生进教室上课等。

(3)社会招收童工等。

8、如何帮助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的同学?

答:我会(1)鼓励他勇于面对困难,树立生活的信心。

(2)号召同学为他捐款捐物,帮助他克服困难。(3)向学校、老师反映情况,帮助他申请困难补助。

9、如何帮助因为学习成绩差而辍学的同学?

答:(1)告诉他学习的重要性指出未按规定年限完成义务教育的行为是违法的,公民应该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2)给予他鼓励,告诉他学习上有困难并不丢人,只有正视困难,才会有进步。

(3)帮助他分析学习差的原因,并制定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10、“长大了”意味着什么?长大的表现有哪些?(或“长大了”的自己今后应该怎么做?)

答:“长大了”:意味着懂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学会付出和承担责任,“长大”更明显的标志是对自己有了要求,能用自律宣言来约束自己。

长大的表现有:

(1)在学习上,能够独立思考,能积极主动地做作业、复习功课,完成学习任务;(2)在生活上,能够自理,孝敬父母,能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3)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能遵守法规和校纪,抵制诱惑,能够管理好自己负责任的事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11、自立的含义及重要性是什么?或谈谈你对自立的理解。

答:自立:就要告别依赖,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我们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自立自强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成长、进步乃至成功具有巨大作用。

12、我们应该怎样培养自立能力?或你打算怎样成为应该自立的人?

答:(1)树立坚定的理想,并为之执着追求,扬长避短;

(2)告别依赖,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3)要大胆的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自立能力。

13、列举生活中的不良诱惑有哪些?

答:金钱的诱惑,烟酒的诱惑,黄毒赌的诱惑,电子游戏的诱惑,懒惰和安逸的诱惑,网络游戏的诱惑,“哥们义气”的诱惑等。

14、不良诱惑的危害有哪些?(为什么要学会抵制不良诱惑)

答:社会生活中存在太多的诱惑。我们要坚决抵制不良诱惑。因为:①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影响学业,影响个人的进步和发展;②侵蚀我们的心灵,陷入庸俗的生活情趣中;不利于良好品格的形成;③会使人无视法律的尊严,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15、青少年怎样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答:①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明辨是非,克服猎奇心理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

自己的控制能力;

②面对不良诱惑,要用清醒的头脑,科学的观点,坚强的意志,正确的方法摆脱其干扰;

③用避开诱因法、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法、专时专用法、联想后果法、请人监督法等方法来摆脱不良诱惑。

16、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电子游戏和网络游戏的诱惑?或请你对现在还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同学提建议。

答:适当的有节制的娱乐并不是坏事,当我们休闲时,可以通过玩电子游戏适当放松和调节自己,但绝不能沉迷于电子游戏。要以丰富的学习、健身、交友等有益的活动坚决抵制电子游戏这一诱惑。

17、如何正确看待学校的要求?(面对学校的要求我们应该如何做?)

答:(1)无规矩不成方圆,社会生活需要共同的准则。学校的要求是为了学校公共生活正常化服务的,没有这些要求,学校生活肯定会陷入混乱。

(2)我们要自觉遵守学校合理的要求,对学校要求中不合理的地方,我们可以采用正确的方式提出合理的建议。中学生要增强主动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懂得采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

18、怎样理解社会需要约束?

(1)恰到好处的约束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切身利益,反映绝大多数人的良好愿望,对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2)平静幸福的生活建立在约束的基础上,我们在享受生活,也在享受约束。如果有谁拒绝约束,其实就是拒绝生活。

19、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如何珍惜利用时间?)

答:(1)用“分”计时,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钟,改掉一些浪费时间的坏习惯;(2)办事区分轻重缓急,合理利用时间;

(3)“一心二用”,学会统筹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率;(4)学会守时,尊重别人的时间。

20、谈谈你是怎样认识时间和生命的关系的?

答:(1)时间是生命的刻度,时间能够衡量生命的节奏,我们要珍惜光阴,珍爱生命;

(2)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我们要充实自我,完善自我,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出无限的光彩;(3)时间是人生最初也是最重要的财富,我们要做时间的主人,把握时间。

21、时间统筹法或“一心二用”?与区分轻重缓急的区别是什么?

答:时间统筹法是利用做一件工作的空闲时间,同时去做另一件或几件工作,或者合理地利用不同的器官,同时做两件或多件工作。区分轻重缓急的意思是面对繁多,又必须处理的事情,有时我们会顾此失彼,甚至束手无策,觉得无从下手。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将繁多的事情排个次序。

22、为什么要守时?(如何看待守时?)(1)守时是一种美德;

(2)如果你不尊重别人的时间,你就别指望别人会尊重你的时间;(3)如果你不守时你就会失去诚信,你的信誉就会降低。(4)守时体现了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第二单元 生活中有你

答:交往技巧有微笑、幽默、宽容和真心待人,其中真心待人是人际交往的最大的技巧。“交往明星”的共同特点是:对人真诚、微笑待人;心地善良、与人为善;心里有他人,能站在1、人际交往的技巧有哪些?善于交往的“交往明星”的共同特点有哪些?

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热心助人,不自私,有上进心,负责任;善解人意,能宽以待人等。

2、在交往中为什么需要微笑?

答:爱的微笑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打开心灵的迷宫。微笑在脸上,其本源在内心。微笑的光芒照亮周围的一切,增添了温暖和同情、殷切的期望和奇妙的幻境。微笑是一种无声的亲切的语言,是一种无声的动人的音乐,是人类一种高尚的表情,它永远是生活里明亮的阳光。

3、幽默在人际交往中有何作用?

答:(1)幽默是一种机智和友善,可以轻易地使人际关系关系润滑起来;

(2)富有幽默感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深受大家的喜爱和欢迎,能很快与人建立起友谊,能巧妙的化解生活中的尴尬局面,能架起互相信任的桥梁。

4、宽容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如何理解交往的重要性)

答:(1)要想和睦相处,首先需要大家都有一颗宽容之心,学会宽容;

(2)宽容是一种不苛求、不极端、不任性的健康心理;(3)宽容是打开人与人之间和解之门的钥匙;(4)宽容使人际交往变得轻松,给人们带来欢乐。

5、为什么说“真心待人”是人际交往的最大技巧?

答:交往需要技巧,但更需要真心付出。不管什么时候,真情都比技巧高尚;或者说,真心待人是人际交往的最大技巧。真心待人,诚实守信,你就达到了“无招胜有招“的至高境界。只要你真情付出,你就能再人际交往中拥有一份温暖的友谊。

6、如何理解“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答: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贵在求同存异。你可以不欣赏、不喜欢他人,但你不能轻视他人,他只是和你不同而已,你要尊重这种不同;同时也不要在别人的交往中一味地迁就别人,从而丢掉自己的个性。

7、如果别人说你怪怪的或者错怪了你,怎么办?

答:重视他人的评价,不断完善自我,保持宽容仁爱的心态,继续交往,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同时不要丢掉自己的个性。当然,我也会自我反省,如果有不良习惯和品质就改正。

8、人与人之间为什么需要交往? 答:(1)交往是人的基本需求;(2)交往有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3)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社会交往是人类必不可少的活动;

(4)交往可以使人获得知识、友谊、信任和肯定,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9、如何理解“心中有他人,为他人开一朵花”的含义?

答:﹙1﹚心中有他人,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这类人必定有高贵德精神,有高尚的品格,有天使般的心灵。

﹙2﹚我们心中有他人就是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关爱别人就是关爱自己。为他人着想,利人利己。﹙3﹚我们要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学会与别人和谐相处,关心和帮助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助人不仅是付出,也是收获,并能在付出中体验快乐。

10、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做到“为他人开一朵花”?

答:(1)平等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体谅尊重他人;换位思考,理解宽容他人;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做人道德金律。

﹙2﹚在日常生活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如:看到地面上有积水,我用拖把将它拖干净;看见地面上有纸张,我把它捡起来,放在垃圾箩里;听讲座时,为了方便别人,我坐在中间位置;放学后,让别人先走;如果有人无意冒犯了我,我以宽容之心原谅他;如果同学遇到困难,我应该主动帮助他,等等。

11、你如何看待日常生活中的“天女散花”现象?

答:我觉得那些人缺乏道德素质,他们只顾自己方便,不顾别人的感受,不顾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还破坏了生活环境。

12、如何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含义?

答:(1)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不希望得到的,不要施加给别人;(2)这句话的实质是: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体谅他人;

(3)这句话要求我们:在谋求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和发展。要求我们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他人的存在,更不能牺牲他人的利益来谋求自己的利益,我们希望别人怎么对待自己,也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13、生活中还存在哪些不尊重他人的现象?你会怎样说服他们?

答:(1)例如:在教室里大声说笑;在校园里乱扔垃圾,乱吐口痰;随意破坏公私财物;借东西不还;午休时间不安静,不守纪;天气热,有人在教室里随便脱鞋子;竞赛时,有人破坏规则,耍小手段,等待。

(2)我想告诉他们,要真诚待人,心中要有他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不要一味只顾自己,要更多的考虑别人的感受,要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做人的道德金律。心中有他人,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付出的人必定是高尚的人。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为他人灿烂一片心地,增添一缕芳香,就是提高自己的生存质量;给他人吐一片绿地,染一片色彩,就是给自己的人生喝彩。

14、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人?

答:(1)要学会谅解他人,谅解是理解的一个方面,也是一种宽容;

(2)生活中做到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3)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人,如果不懂得欣赏他人,就难于接纳和理解他人。

15、为什么要尊敬老师?老师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有什么作用?

答:(1)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引导者,引导我们学会学习;

(2)老师是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教我们学会做事,学会做人;(3)老师的爱是无私的,给我们温暖和力量,促使我们实现自己的追求;

(4)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新人。

16、如何正确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

答:(1)当我们被老师误解,或与老师发生矛盾时,要学会冷静思考,通过正确的、恰当的方式与老师坦诚交流,说明情况,消除误解。不能不分场合地与老师顶撞,或不理不睬,更不能采用消极的态度与老师对抗。(2)当老师出现差错时,要用诚恳的态度,恰当的方式,合理地指出来,不能伤害老师,让老师难堪。可借助书信、纸条等方式来提醒,也可以打电话、发邮件等方式指出老师差错。

17、怎样看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答:(1)老师的表扬是肯定,是鼓励,希望我们做的更好,但老师的表扬并不意味着我们无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获得表扬不自满,要再接再厉;

(2)老师的批评是爱护是鞭策,也是期待,受到批评不气馁,不抱怨,面对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8、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与老师相处(与老师交往的方法与技巧)?

﹙1﹚我们与老师相处,首先要主动沟通,这是一切交往的前提。化解与老师的误会、矛盾,增进与老师的感情,一切从主动沟通开始;

﹙2﹚掌握与老师沟通的方法: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正确看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原谅老师的错误,用恰当的方式指出老师的错误;

﹙3﹚掌握与老师交往的礼仪:礼貌待师,注意场合,勿失分寸。

19、我们应该怎样尊敬老师?(或感恩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答:(1)尊敬老师最重要的是尊重老师的劳动;(2)对老师有礼貌,积极协助、配合老师的工作;(3)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或表扬;

(4)学会体谅或宽容老师工作中的疏忽,并用恰当的方式指出;(5)努力学习,用良好的成绩回报老师。20、假如老师用过激的语言批评你,怎么办?

答:我可以找老师解释,但要选择好时机和场合,避开老师的盛怒,看准时机心平气和地同老师谈话,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如果还是解决不了问题,那就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是最棒的。

21、如果遇到个别老师有违背师德或违法行为时,该怎么办?

答:①应该及时阻止老师的错误行为,不要让老师的错误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要勇于与老师交涉,改正老师的错误行为,让自己健康地成长;

②应该将自己在校的“遭遇”原本地告诉学校或父母,不要埋在心里、封闭自我;

③当老师有严重体罚学生或者违背师德的行为时,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根据情况的严重程度分别与老师沟通解决问题,要求老师纠正其错误行为,同时支付医药费并赔偿一定的损失。如果解决不了,可以到教育主管部门申诉,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22、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民主、平等、和谐基础上的师生关系。

23、为什么说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群体?(或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1)人类生活离不开群体,人一出生就生活在人类的各种群体中。我们每天在群体中生活、学习和成长,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群体的力量。

(2)我们每一个人都属于各种群体,在不同群体中,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一个完整的健康地个体是无法离开群体生活得,否则就不可能正常地发展和生存。

(3)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都离不开集体;(4)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24、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25、怎样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答:(1)我们要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紧密结合起来,既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又要尊重和维护个人利益;

(2)在集体生活中,当个人的愿望和要求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应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26、为什么说班级是我家?

答:①我们的文化知识的获得、性格的养成、能力的增长、个性心理的发展等都是在班级中锻炼而实现的; ②我们每个同学已经和班级紧密联系在一起了,班级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③班级是我家,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应尽的责任。

27、优秀班集体应具备哪些特征?

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严明的纪律,有较强的凝聚力,有融洽的同学关系,有积极向上的班风。

28、家庭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作用?(家对你有什么样的重要性?)

答:家庭是我们成长得摇篮,父母是我们第一任老师;家是我们情感的栖身之地,是享受天伦之乐的地方,是我们物质生活的后盾,是安全健康的保障;家是我们的娱乐天地,是我们成长得大本营。

29、你认为我校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1)存在的问题:

①放学时,走道上拥挤,还有人打闹,存在安全隐患;

②还存在一些不诚信现象,如考试作弊、抄袭作业、说谎话等现象; ③校园内还有乱扔垃圾的行为。(2)改进措施:

①加强安全教育,严以律己,不准在楼梯、走道上追逐打闹; ②通过开展班会、报告会、评选诚信先进等形式加强诚信教育; ③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约束自己的行为,大家互相监督。

30、通过调查,请你写出目前在班级中存在的不关心群体的现象。

例如:卫生区、教室脏了无人管;卫生工具乱放无人整理;同学违法纪律无人纠正;抄袭作业无人举报;考试作弊,其他同学听之任之,等等。

31、不关心集体的现象会有什么后果?

严重破坏集体形象,不利于班集体的团结,更不利于个人的健康成长。

32、请你为建设良好班集体献言献策。

(1)建设良好班集体必须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严明的纪律,有较强的凝聚力,有融洽的同学关系,有积极向上的班风。

(2)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有共同的行动。要团结集体中得每一个成员,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各尽所能,为班集体贡献力量。

33、请你写出几句体现群体促进个人成长得名言或口号。

答:例如:“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等等。

第三单元 倾听自然的声音

第八课 生命之间

1、为什么要善待生命?

答(1)地球是已知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2)地球上的动植物与人类唇齿相依,交织成一张严丝合缝的生命之网。(3)每一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所有生命之间都有着微妙的和谐的关系。

2、一提到生命,你会产生什么感觉?说说你对生命的理解。

答:生命这个词让我感到神圣、庄严,有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感觉。生命是可爱的、神圣的,也是高贵的美丽的。

(1)生命是大自然的恩赐,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

(2)地球上的动植物与人类唇齿相依,交织成一张严丝合缝的生命之网。每一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所有生命之间都有着微妙的和谐的关系。(3)生命是顽强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4)我们要关注一切生命,珍爱一切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学习生命精神,培养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让自己的生命多姿多彩。

3、如何理解我们与动植物是朋友?

答:(1)动植物在物质上给予我们慷慨的帮助,为我们提供生活所需。(2)动植物是我们精神的慰藉和寄托。

(3)有些动物发挥常人难以想象的作用,在危难时刻救人类于危难之中。所以,动植物是我们必不可少的朋友。

4、为什么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答:(1)生命有价值,从而的崇高和庄严的。

(2)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放任自己的破坏行为,漠视物种的灭绝。结果只能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保护物种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3)只有学会尊重大自然,敬畏自然界大大小小的生命,人类才有光明的前途。

5、保护动植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或延缓物种的灭绝,珍爱和保

护我们地球的生命,我们应该怎么做?)答:(1)树立生命意识和环保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尊重生命,敬畏生命。(2)在行动上,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关爱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积极宣传保护环境、保护动植物的重要性,敢于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第九课 地球的叹息

1、树木、花草、植被对人类的作用:

答:①奉献绿色; ②提供氧气; ③涵养水分; ④保护土壤: ⑤调节气候; ⑥吸收空气中的有毒物质 ⑦净化空气; ⑧减少噪音等。

2、地球的第一声叹息——植被遭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答:人类为了自身的需要,不尊重自然,乱砍滥伐,围湖造田,过度开垦荒地,过度放牧造成植被破坏,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破坏生态平衡,甚至影响人类生存。

3、植被遭破坏的后果和危害是什么?

答:①植被减少必然带来氧气供给量的减少。

②植被减少会破坏生态平衡,带来自然灾害,不仅危害人的健康和生命,也加快动植物的灭亡。

③植被的减少将会加剧温室效应,威胁人类的生存。

4、为了地球重新拥有美丽的秀发,我们人类应该怎么做?(或保护地球上植被,我们应该怎么做?)答: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具体措施是:保护好现有的植被,停止乱砍滥伐;退耕还林、还草,保护草原生态;提倡植树造林、栽花种草;合理放牧,定期轮牧等。

5、地球的第二声叹息——大气层遭到严重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答:一方面,人类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燃烧大量的石化燃料,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有毒废气及悬浮颗粒.、造成空气污染。另一方面植被破坏,沙漠化导致沙尘暴造成空气污染。

6、大气层污染给人们带来的严重后果和危害有哪些? 答:①破坏臭氧层; ②出现酸雨;

③损坏人类健康,影响植物生长,海洋生物也会死亡;

④造成农作物减产,阻碍国家经济发展。

7、保护地球大气层,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答:①用科技手段,提高工业燃料的利用率,减少烟尘;

②限制汽车尾气的排放的同时提倡绿色出行;

③植树造林:

④使用沼气、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⑤禁止焚烧植物的根茎叶;

⑥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⑦依法严打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

⑧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8、地球的第三声叹息——水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答:水污染的原因有:①任意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农业化学污染,石油对水体的污染;

②人类不合理的利用水资源,破坏、浪费水资源;

③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弱。

9、水污染的有什么危害?

答: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危害人类健康;破坏生态平衡;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0、防治水污染,节约水资源国家和公民应该怎么做?

答:国家(政府):

①发展污水处理厂; ②生活用水再利用; ③使用节水装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④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全民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⑤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保护水资源; ⑦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公民:(1)树立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人人有责的意识;

(2)积极宣传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的知识和重要性;(3)在日常生活中,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第十课 中华民族的选择

一、现阶段,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三大基本国情与现状?

1、我国的人口国情与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我国人口现状的3个基本特征?)。此外还有农村人口多,人口男女比例失衡,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等。

2、人口国情说明了什么?说明我国存在严重的人口问题,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

3、制订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目的、具体要求? 答: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4、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有什么不利影响?

答: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必然给自然资源和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5、实行计划生育有什么意义?

答: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6、为什么我国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答:(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

(2)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必然给自然资源和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生育是目前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的选择。

7、我国的资源国情与现状: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合理、科学,由此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

8、我国的资源国情与现状说明:说明我国存在严重的人资源问题,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形势。或说明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

9、我国的环境国情与现状我国为什么要保护环境,实施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答:①(我国的环境国情与现状:)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我国目前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②环境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社会问题,保护环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旺、社会的稳定,所以我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10、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或我国存在着哪些环境问题?)

答:能源短缺且浪费和污染严重、森林、植被资源锐减、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空气污染好和水污染严重、固体废物严重污染等等。

11、环境问题的影响

答:(1)破坏生态平衡;(2)威胁人类健康;(3)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面对我国现阶段严峻的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中华民族明智的选择——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1、可持续发展战略:

(1)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八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 应负的责任。

(4)实质: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入口、资源、环境的关系。(5)核心: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2、为什么我国要保护资源、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或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 答: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人口大量增加,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这些都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

3、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国家(政府)应该怎么做?(3)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节制消费,替代消费,循环利用,重复使用,拒绝使用野生动物制品。

会,建设生态文明的原因?或建设美丽中国的必要性?或我国为什么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要:

①继续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②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④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⑤加强科技创新,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 ⑥坚持综合治理,走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答:(1)要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意识和理念。

(2)积极向周围的人宣;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及相关知识。

(3)在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

7、科学发展观足怎样提出来的?它的含义、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分别是什么? 答:依据: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含义: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篇3:初一上学期政治复习资料

2008年和2009年高考是江苏省全面推行新课改, 在新的高考模式下的两年高考。江苏高考政治命题, 一直遵循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 有利于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原则, 并为遵循这一原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办法。但这一原则的贯彻与实现是建立在基础知识得到夯实的基础上而后生成的。因此, 在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中,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读懂教材, 记住主干, 决不能忽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只有基础知识牢固了, 学生才能提高各种能力, 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第二轮复习主要通过知识的整合、重组、归类, 采用专题的形式, 力求学生理清并记住各个专题涉及的基础知识;同时通过题型训练, 让学生在练中感悟、练中迁移, 基本掌握解题的方法和规律, 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 努力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如果说第一轮复习要夯实基础, 在“细”上下功夫的话, 那么第二轮复习就应该在“巧”上做文章。我结合2008—2009年江苏高考政治试题的特点分析, 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 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知识巧归类

高考主观题的考查, 有的往往不是考查某单一知识, 而是有一定的知识含量, 有一定的知识跨度。如2009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37题第3个设问:“你认为还可以将建议书发送给本市的其他哪些机关, 并请你运用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 分别说明发送给这些机关的理由。”其答案要点涉及的是政治生活的相关主体问题。那么, 对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及其相关知识可以归类如下:1.公民: (1) 政治性权利和义务; (2) 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三原则; (3) 政治参与。2.中国共产党: (1) 性质、宗旨; (2) 地位、作用; (3) 执政方式; (4) 指导思想、执政理念; (5) 与民主党派关系; (6) 所实行的政党制度。3.人大: (1) 性质、地位; (2) 职权。4.人大代表: (1) 法律地位; (2) 产生方式; (3) 职责。5.政府: (1) 性质; (2) 职能; (3) 原则 (依法行政、对人民负责) ; (4) 接受监督; (5) 树立权威。6.人民政协: (1) 性质; (2) 职能。7.民主党派: (1) 性质; (2) 地位; (3) 与共产党关系。8.国际组织: (1) 含义; (2) 类型; (3) 作用; (4) 联合国 (宗旨、原则、作用) 等。有的主观题的考查往往具有非常明确的答题范围, 设问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如2008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35题第2个设问:“上述材料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道理?”那么, 在复习生活与哲学基础知识时, 就必须非常清楚辩证唯物论 (或唯物论) 、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或认识论) 、历史唯物主义四个部分的构成网络与界限、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的准确表述及其所要求的方法论意义和反对的错误倾方向等。如辩证唯物论 (按江苏考纲) 主要包括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意识能动作用原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各自要求的方法论意义和反对的错误倾向等。掌握此类知识, 就可以有选择地组织答案, 避免答题的盲目性。

这启示我们, 在第二轮复习中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 就必须对基础知识巧归类。它需要打破教材原有顺序和框架结构, 跨章、节、框甚至跨知识体系地进行知识梳理;要善于通过对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 有效做好“知识整合”, 实施“立体复习”, 从而优化组合教材知识。当遇到诸如此类的设问时, 学生有了明确的知识储备, 回答问题就会有话可说, 如探囊取物, 大大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二、课本知识巧迁移

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 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 包含对新情境的感知和处理能力、旧知识与新情境的链接能力、对新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等层次。近两年的江苏高考政治试题非常重视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课内知识迁移, 如2008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35题第1个设问:“有人说, 政府在颁布该办法前广泛征求意见, 没有必要。请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评析这一说法。”可转化为:“政府决策为什么要征求公民意见?”然后调动所学知识, 围绕政府和公民两个主体及征求意见 (决策) 组织答案即可。再如课内对课外知识迁移。在遇到一些和书本知识相类似的问题时, 可以使用迁移法———将书本中已知的知识推断出题目中类似的知识。如2009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34题第2个设问:“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说明江苏省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学生立刻就会联想到课本学到的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但如果仅仅按照课本“弥补市场不足, 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答, 就会失分严重。学生必须联系背景材料, 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化解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等已学知识纳入到所构建的知识结构中, 这样才能少失分, 从而实现知识顺利迁移。

这就启示我们, 在第二轮复习过程中, 一要不断创设现实生活的新情境, 要善于引导学生在遇到新情况新问题的时候,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取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 实现对新知识的迁移。二要不断地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概括化、系统化, 努力探求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 构建知识网络, 经常引导学生根据从题目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 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从而锻炼学生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这样才会具有更大的正迁移效果。三要克服思维定势, 多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三、生活观察巧见理

近两年江苏高考政治试题无论是取材还是设问都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而且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与心理实际。一是紧密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如2008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第9题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为材料, 考查政府的职能, 第35题以我国调整法定节假日制度过程切入, 考查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理解;2009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第8题以轿车走进寻常百姓家现象, 考查收入与消费的关系知识, 第13题以毒奶粉事件震撼全国, 制定《食品安全法》, 考查食品生产者严格遵守市场规则的必要性。二是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实际。典型的如2005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第35题“聚焦中学生名牌消费现象”问题, 就非常贴近中学生的日常生活, 也如实反映了当今中学生消费心理, 着重考查学生对消费的反作用原理、消费者享有的权利及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等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很好地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2008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第24题以歌曲《青花瓷》的歌词为材料, 2009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第22题以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为材料, 分别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和发展什么样的大众文化等知识。无论是周杰伦及其歌曲, 还是电视动画片, 都是学生所喜爱的, 这样就一下子拉近了与考生的距离, 激起了考生答题的兴趣, 也体现了命题者的人文关怀, 缓解了学生紧张的情绪。2008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第22题, 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 2009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第33题以中国农民的三大创造为材料分别考查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的文化价值观和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观, 很好地反映了考生的思想实际, 也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这启示我们, 第二轮复习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 要善于引导学生走出书堆、跳出题海、注重观察, 观察生活、观察人生、观察自然, 并能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社会、自然、日常生活、自身情况、内心情感结合起来进行理性思考, 加深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认识,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空间立体思维能力, 实现多角度转化、变换, 达到全方位思考, 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能力。

四、时政热点巧链接

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 选拔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政治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要求考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重大时政热点问题, 充分反映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 体现国家和党的意志,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近两年江苏政治高考试题就十分重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问题的能力, 突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往往以人们所关注的现实问题和社会热点为切入口, 以现实中有关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为材料, 创设一些新情景, 提出一些新问题, 要求考生整合书本知识来组织答案, 考查学生知识的活学与活用及创新思维能力。如2009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把《食品安全法》的颁布这一热点与经济生活的市场秩序知识结合起来;“金融危机的影响”与经济生活中的宏观调控考点有机结合来;“抗震救灾”与文化生活中“如何弘扬民族精神”这一考点紧密结合等。

这就启示我们, 在第二轮复习时, 一要有选择性地联系时政热点问题, 加深对基础知识尤其是主干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二要运用主干知识分析说明带有共性的重大时政热点问题。要善于引导学生平时就关心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问题, 并深入思考其中蕴含的政治课的基本道理, 将时政热点与课本知识挂起钩来, 力求找到二者的交汇点, 并进行必要的综合训练, 从而形成能力。

五、解题技法巧疏导

高考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 既强调基础知识的把握、基本技能的掌握, 又有一些非智力因素, 例如解题技巧与方法, 解题思路与策略等。如正确运用“排除法”解答选择题, (1) 排误法:即排除内容本身是全部错误或部分错误的题肢; (2) 排异法:即排除内容本身虽然正确, 但与题干规定性无关的题肢; (3) 排重法:即排除与题干变相重复的题肢; (4) 排倒法:即排除与题干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 等等。又如主观题设问类型中的“认识” (理解) 类问题, 该类问题要破解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甚至还要谈及“何结果”。即要“判断表态”———什么事;“阐述原理”———理论依据 (或重要性、必要性、意义) ;明确方法———主体分析法 (如党、政府、企业、公民、消费者等) 。同时又要能够根据具体材料作出不同程度的解答。再如主观题应如何组织答案, (1) 细审设问, 按设问要求回答, 切忌答非所问; (2) 答案要有逻辑层次性; (3) 用序号标出答案的几层意思; (4) 用课本中的语言 (学科术语) 或时政化语言作答, 切忌大白话, 以提高答题语言的规范性, 这非常重要; (5) 卷面整洁、清晰、易于辨认等。

这就启示我们, 要善于对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与方法、解题思路与策略进行归纳、总结, 特别要加强对近年来高考典型试题的研究与分析, 分析高考试题命制的特点和规律, 分析解题的思路和具体方法, 为学生疏导, 引导学生恰当解题。

六、课改精神巧渗透

纵观2008年和2009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处处渗透着新课改的精神。试题的设计重视基础, 突出能力考查, 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 很多都是根据情景设置问题, 贴近考生实际, 让考生有话可说, 坚持问题立意, 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尤其是近两年试卷的最后一道综合探究题, 突出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如2009年的综合探究题37题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及回顾不平凡的2008年为背景,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风雨历程、社会主义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特别是回顾不平凡的2008年, 从而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探究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 分别从经济生活、哲学生活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以及从政治生活角度看除可以向政府机关提建议, 还可以向哪些机关提建议等, 都要求考生能根据新情境, 学会围绕中心问题, 并注意结合材料, 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和思考问题, 且答案有一定的开放性, 给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

这就启示我们, 在第二轮复习时, 一定要积极渗透新课改精神。要引导学生关注时政、关注省情;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 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 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 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要重视研究性学习活动并落到实处,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促使学生养成发现探究问题的习惯, 引导学生从能回答问题到能发现、提出新问题, 进而试图初步解决问题的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4:高三思想政治复习课该怎么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理念已逐步渗入高考政治试题之中。近年来,各地高考政治命题着眼知识基础,突出能力立意,重视价值引领,这对复习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此,本刊精选了三位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从常规复习课、热点专题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三个方面,与广大读者分享。

注重学科素养 提高复习课实效

摘 要:近年来,高考政治命题着眼学科基础,突出能力立意,重视价值引领,对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高三思想政治复习课教学不仅要着眼于知识的运用,还要帮助学生形成思想方法,更要强调价值引领,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这样,才能真正指向高考,真正面向学生的终身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复习课;学科素养;思想方法;价值引领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3)06-0058-04

我国高考一直秉承“命题在书外,答案在书中”的思想,着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及迁移能力。综观近年各地高考政治试题,可以发现其呈现出多样性、层次性、复杂性、时代气息鲜明的特点。命题着眼学科基础,突出能力立意,重视价值引领,对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高三思想政治复习课教学不仅要着眼于知识的运用,还要帮助学生形成思想方法,更要强调价值引领,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一、着眼知识运用,重视知识基础的筑实

新课程背景下的政治高考虽然同样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但更加凸显能力立意。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知识的整合和迁移、主干知识的二级延伸和知识的活化运用。

以突出知识的活化运用为例,它表现为:一是要求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具体情境中的问题。二是夹叙夹议式的题肢、设问及答案组织。例如,2012年全国卷第14 题、15 题都以国际金融危机为背景,分别对国际并购的积极作用及美国频频发起针对中国新能源产品的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限制中国产品进口的主要原因进行“论证和探究”,提供的是书本外的情景,要求学生调用学科知识来分析。试题突出对学生整合和迁移知识能力的考查。

因此,在复习课教学中,我们应站在能力立意的高度,引领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1. 构建学科知识网络,形成“知识库”

2013年江苏省政治学科高考《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而知识的考查又突出整合和迁移,因此,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整合知识,构建学科知识网络。

例如,《经济生活》的复习可围绕“一主线”“三主体”和“五个观”来构建知识体系。“一主线”即资源的合理配置,包括宏观生产领域的资源配置——经济结构的调整,微观生产领域的资源配置——企业竞争,资源配置与消费领域的经济活动——树立正确消费观,资源配置与分配领域的经济活动——个人收入的分配和财政税收等;“三主体”突出国家、企业、个人(消费者、劳动者及理财者等);“五个观”则表现为金钱观、消费观、就业观、理财观和科学发展观等。

通过知识整合,帮助学生高屋建瓴地建立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知识库”,从而为提取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立足学生生活,感悟学科知识价值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作为课堂教学的风向标,高考试题自然明显体现出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相结合的趋势。教材知识的学习只有与社会实际问题相结合才能体现知识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中的经济学原理、民主政治基本常识、哲学思维方法等都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例如,笔者在复习课教学中创设了如下情境: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禽肉和禽蛋产量分别1823万吨和2861万吨。又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初步估算,到2013年4月15日为止,本次H7N9禽流感疫情使全国家禽行业损失接近百亿元,波及企业和农户4400余万户,活鸡损失每天超亿元。

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疫情结束后会出现哪些经济现象?作为养殖户应如何作出选择?以此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生活情境不仅能让学生在运用中理解知识,更能让学生面对社会现实问题,真正体会到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升思维品质,重视思想方法的引领

近年来,高考命题的一个特点便是注重考查考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思想政治课要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由于传统教学的惯性和对应试教育的过分追求,许多教师认为,学科知识是“实”的,学科思想方法是“虚”的。事实上,思想政治学科思想方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能帮助教学者和学习者在使用过程中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复习课教学在基础知识复习中,更要注重学科思想方法的引领。

1.把握辩证思想方法

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更应成为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思想方法。全国高考《考试说明》在考核目标和要求中强调,能够应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nlc202309030838

近年来,各地高考试题都突出对辩证思想方法的考查。例如,2012年北京卷第 38 题围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情况,在知识上分别从经济生活、经济学常识、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等不同模块设问,在能力考查上要求学生打通、融会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注重对获取信息的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考查。因此,在复习课教学中,我们在对任何一种经济、政治和文化现象及其特征进行研究时,都必须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这样才能对某一社会现象分析透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2.倡导注重过程的思想

过程思想,既是一种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又是一种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恩格斯曾把过程思想誉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

例如,2012年上海卷第 34 题,以“曹冲称象”为例,介绍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问题→变换路径→寻找替代物→组合方案→择优方案。提问:(1)该解决问题的程序体现了什么逻辑思维方法?(2)从“联系”的角度看,该解决问题的程序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本题以“曹冲称象”为例,将探究性学习的过程相对完整地呈现出来。材料对“称象”问题解决程序的完整表达让学生“全程”体验了探究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注重过程的思想。

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在教师引领下的自主建构认知的过程,也是需要一个几经反复、逐步提升的过程,复习课教学尤其要重视这一点,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新课程强调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结合,将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同时,在考试评价中,命题者也总是会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学科能力和素养。因此,复习课教学要重视帮助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方法,不断提高学科素养。

例如,2012年全国文综卷在试题的背景材料中,涉及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收购德国股权、新能源、告别暂住证、公共外交、海底生物研究、当代中西文化交流、科学发展观、中医文化创新等,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一方面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以生活现象为向导,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取贴近学生的、有价值的生活素材,激活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将获得的理论知识回归到现实生活中,用学科理论指导生活实践,认识和解决生活世界中的实际问题。

三、强化育人目标,重视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理念和内容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内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不只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客观考查,而且在本质上承担着教化人关怀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任务,激发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内在渴望,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淀和升华情感,提高修养。

2012 年各地高考政治试题抓住了教育改革的这一基本理念,力求通过试题与考生真诚地对话、交流情感,引导考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增强社会责任感,弘扬爱国、正义、诚信、敬业、奉献社会、助人为乐的主流价值观。因此,在复习课教学中,我们要特别重视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尤其要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听得进去,学得下去,帮助学生明确价值判断标准,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1. 复习内容的选择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

从课程性质看,高中思想政治课主要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因此,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命题除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承担着价值引领的任务。

时政热点是高考的重要载体,不仅承载着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任务,更承载着价值引领的使命。例如,一年江苏高考第22题,通过“感动中国”先进人物事迹,弘扬民族精神;第24题发挥“信义姐夫”的诚信精神对社会风尚的引领作用等。

因此,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时政热点,要用正面材料充实教学内容,进行正面教育,用积极的典型事例形成正能量,实现正确价值观的引领。2013年高考备考,这样的正面典型事例随手可得。例如,由钓鱼岛、南海争端到捍卫主权;由十八大召开到“美丽中国”宏伟蓝图;由“神舟天宫”对接和“蛟龙潜海”到科技成就等等,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2. 教学方式的转变要坚持学生主体参与

新课程的实施强调“学生发展为本”,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取得了一定实效。但从中我们也发现了另一个极端,即新授课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较高,而高三复习课则常以课时紧张、内容多为借口,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往往成为教师的“一言堂”。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要让学生“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复习是一个反复提高的过程,其主体应该是学生。因此,我们在复习课教学中要更多地把话语权交给学生,创设合理情境,设计合理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分辨是非、荣辱、美丑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以更好地实现价值引领。

例如,在复习《政治生活》第一个专题时,笔者出示了这样一则情境材料:在长江中下游几个省市出现了H7N9禽流感病情,全社会都非常关注,采取多种措施预防禽流感,江苏南京市为预防H7N9禽流感疫情蔓延,城管部门协助市民对散养的活禽进行宰杀。同时,也有这样的报道,莫愁湖街道城管队员在劝告养鸡人苏某需宰杀鸡时,遭到她的抗拒。如果你的朋友抗拒杀鸡,请结合《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讨论该如何劝说?

教学中,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之后,请学生自由发言,并展开辩论。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争辩,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结合等知识,更让学生懂得国家利益、人民利益至上,人的生命价值的可贵,从而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

复习是学习过程不可或缺的一环,善于复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思想政治复习课教学要注重夯实基础知识,提高能力,更要重视价值引领,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这样才能真正指向高考,真正面向学生的终身发展。

(作者单位:武进高级中学

江苏常州 213161)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篇5:初一政治上学期教学计划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班级中提倡民主平等、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加强班级的学习风气建设,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

第一单元包括””两课内容。本单元从初中生面临的新的学习生活开始,谈到新的同学关系,谈到如何创建新的集体,如何管理自己的学习,怎样采取更高效的学习方式来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谈到如何从学习知识、探索世界的奥妙中,享受学习的快乐等。

第二单元包括”””三课内容。本单元从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谈起,谈到生命需要相互关爱,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再谈到如何珍爱我们的生命、如何尊重生命、如何延伸生命的价值。从青春悄悄来、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说到如何消除青春期的烦恼和困惑,谈到如何解读青春,怎样理解青春的意义,怎样正确认识自我等。

第三单元包括””两课内容。本单元从个人丰富多样的情绪感受说起,谈到情绪的喜、怒、哀、惧四种基本类型,谈到情绪与情境的关系,丰富多样的情绪构成了人们多姿多彩的生活。谈到情绪与个人的态度是紧密相连的。从道德教育的角度,教育学生表达情绪必须考虑他人感受,指导学生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本单元还谈到什么是情趣,如何”等。

第四单元包括”、”两课内容。本单元谈到了要学会拒绝诱惑、学生应提高警惕、学会用法律和智慧来保护自己。

三、学情分析及目标

本学期我任教的班级有四个,学生刚从小学步入初中,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比较高,可塑性也比较强。本学期我的教学目标是: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让他们学会做人,做到做知法、守法、用法,并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材。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学生作业,严格要求学生。

2、虚心学习,多听其他老师的课。

3、认真写好计划和总结,按计划实施教学工作。

篇6:初一上学期文言文复习

一、文言文注释:主备:江兆玲习

序号: 43 张目时常有(睁大眼睛 的(用烟 雾))故时有(所以喷

徐喷以烟(慢慢像)

果)如

徐喷(果以烟青云边发出叫声)

鹤唳云端(真(蹲下自己的身子)蹲其身 鹤在草林为林(把丛 草当)作以丛树样子 一))怡然

盖一(安适愉快的(神了几十下 只))方出神(原来是正出的复习

鞭数十))(用鞭子打 不亦说乎(不 时习(时常也很愉快么生气修)

君子)(不愠(不天检查 养的)人

三省)

吾日(道德上有我每吗)不信乎(不诚实(多次进行自我授 ? 吗的 知)

识传不习(老师传的知识?)

不复习的理解和体会)温故(温习学过

知新(得到新惑从,)

罔(迷惑 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你))

女殆((教疑导知也()诲女()这思齐(;“知 这是聪明的。是:此、是望和他一样 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 ”同“智”)

见贤)

善者(长处、优点宽广,意志刚强)后止后 已()

弘毅(胸怀)死而 然斗后到(死这才样停以是“恕”了。“恕”指儒家的推己及)

其恕乎(大概就人仁爱待人()

年(然而几年 自己不想要的 己所不欲)然数见次(经)恒不一的直插青天)常看不见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高插青冥()相顾惊疑 高高惊奇近会))感到非常

无何念近中(心想附白断))

始(不久,悟(才不一明)

连 亘居(然 连(绵不竟然的)

楼若者(像楼出现在眼前)

(用亿万来计数 历历在目(清晰地已(隐隐约约罢了))以亿万计 危

依稀而)

惟座楼开 一)座(只洞有开高(楼 一大星那么小)裁如星点(才有星靠着的有站着的)忽(或凭或立)(有(了

终突然于 什 么)也

遂不可见

倏看到 市))

又市闻(不又见听叫 会)肆(集)故又名(所以又内集(女)雪骤()

儿女家庭聚(雪下得迅

侄子侄速子相))

欣然(高兴得样如比定))差可拟

未(差不多可以若(不候就走了

期行(约人才到))舍去(不再等 爸爸在吗 我就走了)

乃至(友)尊君在不(你((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 下车拉他))相委(丢下

下车引之入门不顾大门大雨 子,墙坍塌下来)

天雨墙坏)(因下

有盗贼进来()

必将有盗其父)

(一定邻人之而果大亡其财((邻居家的老人)暮了大量的财物

晚上果然丢失)暮而果大亡其财(其财(为儿子很聪明))暮而果大亡

(甚智其子()

认无故)马无故(甚智其子 人那里去了)亡而入胡马无缘((逃跑到胡问说 人 都 对)其父曰(那个老人其不)幸 人皆吊之表示慰问 数月))

何遽何遽((怎么就),表反胡骏马((经过了几个月)居来了箭

带领着胡人的好马回 将)(故

他 的)儿子 引弦(此独以 跛拉开弓之故(())

此因独为以腿瘸跛之的缘故)此此独独以以跛跛之之故故(以保全生命)父子相保(父子得

二、翻译下列句子: 1)

2、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故时有物外之趣。、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3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作青云白鹤观。、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5

6、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之别院。、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 78、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1011、三人行、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必有我师焉。

12人。、其恕乎!己所不欲,1314、然数年恒不一见。勿施于

院。、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15

16、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17、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18、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可计其层次矣。、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19或立,不一状。、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

21、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市”云。22 女讲论文义。、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

23、未若柳絮因风起。人?

2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2526、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入门不顾。、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2728、其邻人之父亦云。

29、暮而果大亡其财。之父。、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3031、马无敌亡而入胡。

32、此何遽不为福乎。

而折其髀。、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33

34、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三、文言文理解。、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物外之趣”的意思是什么?2知新,可以为师矣”的看法。、结合实际谈一下你对“温故而习旧的知识从中获得新的知识温,就可以为老师了.告诉我们….3 只是说松柏树吗?结合实际谈、“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一下你的理解。这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才

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凋谢的本段借并告诫人们做人要为学不怕艰松柏之后凋比喻难,坚持不懈,锲而不舍,为人不惧逆境。

4、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 意思是告诉我们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理解他人,善待他人。,去5负的诗句是哪几句?变现了诗、《观沧海》表现诗人伟大抱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春入旧年”的理解。、谈一下你对“海日升残夜,江

7个季节、《钱塘湖春行》变现的是哪以说明。?试从文中找出几个词加 8一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

9思》、用自己的话讲述《天净沙·秋的情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10庭气氛?两个比喻哪个更好?、《咏雪》营造了怎样的家

11、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上一篇:中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主持稿下一篇:有关读好书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