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懈奋斗 共圆民族复兴之梦

2024-04-23

不懈奋斗 共圆民族复兴之梦(共7篇)

篇1:不懈奋斗 共圆民族复兴之梦

不懈奋斗 共圆民族复兴之梦

-------学习《总书记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回信》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回信,希望广大华侨华人弘扬“嘉庚精神”,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同祖国人民一道不懈奋斗,共圆民族复兴之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陈嘉庚先生等前辈先人的毕生追求。希望广大华侨华人弘扬“嘉庚精神”,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同祖国人民一道不懈奋斗,共圆民族复兴之梦。

一、弘扬嘉庚精神, 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人说:“淡泊明志”“俭以养德”、“成由勤俭败由奢”、。陈嘉庚继承发扬了这种勤俭美德, 他的一生, 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一生。他常说: “人生在世,不要只为个人的生活打算, 而要为国家民族奋斗。”他一生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无私奉献。陈嘉庚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 为我们今天进行“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荣辱观教育, 提供了宝贵的教材。大学生要以陈嘉庚为榜样, 培养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陈嘉庚从小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后来成为富翁, 仍旧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他生活在繁华的新加坡, 从来不尚奢华, 不讲排场, 不贪图个人享受。他一生“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对于教育事业, 他献出千万资财而毫不吝惜;对于自己, 他俭朴淡泊, 锱铢必较, 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今天, 我国的综合国力已经明显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我们不能提倡人们再当“苦行僧”, 但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不能丢。因为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还面临着艰巨的建设和发展任务, 我们应该铭记“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历史教训, 勤俭办一切事业, 努力建设一个节约型的社会。“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努力养成文明、健康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校园生活中, 我们应该大力倡导勤俭节约光荣、奢侈浪费可耻的荣辱观, 形成尊重劳动、勤俭节约、合理消费、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良好风气。

当年陈嘉庚十分重视以艰苦奋斗的精神来教育集美学校的学生和自己的子女。他把“省俭”作为集美学校办学的方针, 要求学生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 “种种举动应以节俭为本”。他认为要教育孩子艰苦朴素, 使之养成优良的品德, 才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古人“俭以养德”之说, 表明艰苦朴素不仅是简单的生活方式, 而且是个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基础。无数事例告诉我们, 与节俭连在一起的往往是勤劳、坚韧和奉献, 陈嘉庚的一生就是最好的说明。相反,与挥霍形影不离的常常是享乐、骄奢和自私, 一些领导干部贪污受贿、腐化堕落, 就是从丢掉节俭,贪图享受开始的。“成由勤俭败由奢”,每一个党员和教师理应率先垂范。增强节俭意识, 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反对骄奢淫逸之风, 杜绝铺张浪费行为,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 为建设一个节约型社会, 为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 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弘扬嘉庚精神, 培养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陈嘉庚一生求真务实, 积极进取, “言人之

所不敢为人之所不敢为”。在企业经营方面, 他善于把握商机, 眼光敏锐, 勇于创新, 因而能在剧烈竞争中卓然立于商界;在兴学育才方面, 他善于借鉴中外文明成果, 关注社会发展的需要, 形成了一套富有特色的教育思想, 为祖国和侨居地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社会改革方面, 他崇尚科学, 反对愚昧, 提倡移风易俗, 反对封建陋习, 提出了一系列积极合理的改革主张。尤其是他从爱国主义走向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爱国道路, 充分体现了他一生紧跟时代步伐, 矢志追求真理的品格。这些无不折射出陈嘉庚勇于创新的精神, 是他一生能有诸多建树, 为国家民族和华侨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重要原因。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创新成为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核心特征。

首先要树立学习无止境、创造无止境的思想。创新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知识素养, 只有各种学科的融会贯通才能激发创造的激情, 开拓崭新的视野。陈嘉庚就是一个“活到老, 学到老”的榜样。他一生好学不倦、博览群书。他只读过九岁私塾, 完全是靠勤奋自学,才不断提高了自己的文化水平。出洋之后, 陈嘉庚虽忙于商战, 但在闲时亦不忘读书进修。抗战期间, 陈嘉庚心系民族危亡,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 还经常在怡和轩挑灯夜读, 直至晚年还孜孜不倦地学习有关的知识, 是终身的学习促成了他宽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经验。他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与他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分不开。陈嘉庚勤奋好学的精神, 值得大学生认真学习。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 新知识层出不穷, 知识更新周期不断加快, 只靠在校的学习已不能满足人们创新的需求,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拓展视野, 才能实现不断的创新。其次要提高自己的创新心理素质, 打破思维定势, 敢于尝试、勇于实践。陈嘉庚的第五子陈国庆回忆说: 他父亲是“一个敢挡风险的人, 他喜欢冒险去做那种心中无数的事”。“他的一个早为常人所有的品质,是他随时代应变的能力, 他能根据时代的潮流接受新思想”。陈嘉庚由拥护蒋介石转而追随共产党的政治抉择就证明了这一点。又如1957年, 为了解决集美学校的用电问题, 陈嘉庚试验利用海潮发电, 兴建了集美海潮发电站, 后来虽因各种原因失败了, 但他那种生命不息、探索不止的创新精神, 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在求知的过程中要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 敢于怀疑和提问, 善于寻找和发现问题;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思维方法, 培养独立思考、求新求变的创造性思维, 并把创新精神贯穿于思想、道德、学习、工作的各方面。

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是对集美校友的亲切关怀,也是对福建人民和广大海外侨胞的莫大鼓舞和鞭策,必将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集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正能量。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回信精神,牢记嘱托,增添动力,进一步把“嘉庚精神”发扬光大。坚持“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的办学理念,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新的发展。要大力弘扬嘉庚先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加快推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不辜负总书记的殷切希望。

篇2:不懈奋斗 共圆民族复兴之梦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全党上下迅速掀起了学习宣贯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潮,我们今天通过党课的形式再次与各位同志一道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目的就是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识,通过学习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讲述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什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怎么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是怎样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丰富、理论深刻,我们今天只能学习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课后全体党员要继续深入学习,要带着问题学,结合工作学,深入实践学,学出坚定信念,学出绝对忠诚,学出使命担当,学出奋斗精神。

一、什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什么

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那到底什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励精图治,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推进了党的理论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此我们将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由于习近平同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因此我们也称之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体说来就是“8个明确”和“14个坚持”。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即:

1.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3.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7.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8.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这“8个明确”,高度凝练、提纲挈领地点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构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并概括为“14个坚持”。这“14个坚持”包括:

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4.坚持新发展理念。

5.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6.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8.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9.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0.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11.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12.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13.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这“14个坚持”,涵盖了坚持党的领导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涵盖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对外战略,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战略与战术相结合,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14个坚持”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14个坚持”每一条都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因此我们要结合工作实际,毫不动摇地坚持,不折不扣地落实。

二、怎样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这个新时代,既与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一脉相承,又有很大的不同,面临许多新情况新变化:

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因而新起点需要新气象新作为。

二是当前世界进入了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在乱局中保持定力、在变局中抓住机遇,对我们党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是我们党执政面临的社会环境和现实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发展理念和方式有了重大转变,过去我们强调“又快又好”地发展,现在我们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四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个变化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断,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发展阶段的准确判断。当前我们的中心任务仍然是经济建设,但需要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五是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

这些新情况新变化,给我们党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那就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正是围绕回答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催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实践和时代提出的新课题。实践和理论的逻辑就是: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这5年,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之所以能开新局、谱新篇,根本的就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理论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展开、深化和拓展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对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从理论渊源、历史根据、本质特征、独特优势、强大生命力等多方位多角度作出了深刻回答,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社会主义。对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以一系列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观点,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这些思想观点,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

(三)正确认识新思想的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世界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具体说来,它有4个方面的重大意义:

1.历史意义。近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意义首先在于它开辟了习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领域,既坚持了历史传统,又谱写了新篇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其次是它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贯通起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进一步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活力。再次是它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全方位、开创性、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人民获得感显著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最后是它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党以坚强的决心、空前的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从严、管党从严、执纪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反腐从严,管党治党实现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得到弘扬,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也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放眼过去、现在和未来,科学社会主义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和整个世界的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谱写了社会主义500年来最华彩的篇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往开来、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决定性成就来雄辩地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活力和历史必然性。这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大历史意义的根本所在。

2.理论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意义根本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又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无论是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来看,还是从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历史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鲜明勾勒出了21世纪中国和21世纪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它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问题,以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谱写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篇章。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经历了90多年,已经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是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我国经验和研究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把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推向了高峰。

篇3:不懈奋斗 共圆民族复兴之梦

当代中国大学精神研究课题是于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立项的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本次论坛中, 课题的相关参与单位和部分专家学者围绕当代中国大学精神的形成历史、内涵特质和如何弘扬当代中国大学精神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代表们认为, 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于其精神, 在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今天, 深入研究梳理当代中国大学精神的源起、时代和民族特性、表现和作用机制等问题, 对思考、探索、重塑我国当代的大学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大学办学质量和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专家学者们在发言中指出, 当代中国大学精神是自中国现代大学建立以来100多年间形成的核心价值观, 它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血肉相连, 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联系密切。因此, 对当代中国大学精神的研究应严格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站在宏观的视角, 以战略的眼光, 尽快梳理我国当代大学精神的基本观点, 同时总结中国大学精神形成和作用机制的有益经验, 通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理论成果和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实践经验对中国高等事业发展提供引领和示范。

篇4:北岛 民族文化复兴之梦

看完话剧后,我和李陀、刘禾、西川等朋友在纽约有过一系列讨论。话题散漫,但焦点集中:中国是否有可能像俄国知识分子那样,在不远的将来掀起一场文化复兴运动,砥砺激发,交相辉映,以非凡而持久的创造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此时此地,即2009年10月3日在香港——回首与展望,让我深感焦虑:中国这一百年的进步(如果可借用这个词的话)付出多么巨大的代价,包括生命的代价、资源与环境的代价、教育的代价、公民权的代价,等等,对我来说,最大的还是创造力的代价。纵观百年,尤其近半个世纪以来,志士仁人关于民族复兴的梦想实现了吗?我们在文化上、在文学艺术上有多少值得骄傲的成就呢?尤其在中华文明遗产和世界文化高峰的反衬下更加触目惊心。

更确切地说,中华民族走到今天反而迷失了——失去了自我身份,失去了理想和方向感,失去了反省能力与创造性。

如果说范仲淹在《岳阳楼记》开篇的“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是一种政治理想的话,其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是一种中国式理想的文化情怀。回首历史,朝代更迭与经济兴衰如过眼烟云,最终留下薪火相传的文化创造力,才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立身之本。

2049年距今还有40年。如果说我还有什么梦想的话,那就是中华民族早日从物质主义昏梦中醒过来,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掀起伟大的民族文化复兴运动,彻底改变我们的文化风貌和精神品质。

而文学艺术是民族文化复兴运动的关键,包括对汉语现代转型的推动作用,使之达到古汉语的完美境界。实现这一梦想有几个基本条件:

一、对中华文明遗产的梳理与重新定位,包括对“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矫正,让诸神复活,成为民族文化复兴运动的新动力。

二、以推动汉语的现代转型为目的,修订中小学语文课本,让汉语基础写作成为大学必修课。同时成立非官方的最高权威机构——汉语文学院,重写文学史,编纂相关辞典及各种文类的推荐选本等。

三、废除由政府供养作家的体制,创办多种形式的国家与民间基金会,支持严肃文学写作,并拓展民间文学刊物的生存空间。

四、扩大以民间为主的国际文化交流,为汉语作家提供跨越语言与文化边界的机会,甚至提供在国外短期居住与创作的可能。

五、为了让翻译文学当成汉语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和私人基金会的支持下,建立专业的文学翻译队伍,提高翻译稿酬,并在出版前对翻译质量严格把关。

六、建立独立的文学艺术批评机制(与民间文学刊物相配合),批评与鼓励兼收并蓄,划清严肃写作与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写作的界限。

以上六点只是基本条件,所谓“天时地利人和”这三条往往都不可预测。但我相信钟摆走到头将反向而行——青年一代最终会厌倦或摒弃以物质主义为代表的时代潮流,集体反抗将为民族文化复兴运动带来新的转机。

从此时此地到2049年的中国,隔着四十年的不测风云。谈论未来就是梦想,在这个意义上,“乌托邦”正是人类做梦的能力,“彼岸”正是梦的边界,而因为有了这种能力和边界,人类才有了方向和目标,才不会迷失在黑暗中。

如果说在纽约的讨论是前奏的话,那么大幕正在拉开,舞台徐徐转动,那些为民族文化复兴做梦的人开始行动。

北岛 1949年出生,本名赵振开,祖籍浙江湖州,生于北京。

北岛当过建筑工人,做过翻译,并短期在《新观察》杂志做过编辑。1970年开始写作,1978年与芒克等人创办《今天》杂志。1989年开始,先后旅居瑞典等多个国家进行创作。

2007年,北岛收到香港中文大学的聘书。当年8月,正式搬到香港与其家人团聚,结束其近20年的欧美漂泊。

篇5:中华民族复兴之梦

百年前

只有少数人敢想我,如今举国都看见了我;

百年前

我仅见于笔端,是国人心灵的寄托;

如今,我不仅是梦,已经改变国人的地位和生活。

我诞生于

夜最深沉时;

大清腐朽,外强欺凌,中华民

族伸手不见五指,炎黄子孙陷入了深重灾难,是凤凰涅槃的希望喚醒了我。

百年来,军阀日寇反动派,连天炮火没有破碎我;

血与火的洗礼,令我的色彩越加鲜红;

十年文革**,让中华儿女倍加珍惜我;

改革开放,我化茧为蝶

一步步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

我是国梦,也是家梦,民富国强是两只翅膀;

紧紧地、紧紧地,我依附于奋进的民众,并深深植根于

中华数千年形成的民族魂中。

如今,西边的

夕阳正在落山,东方朝日正喷薄而出;

篇6: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站在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高度,回顾百年波澜壮阔历程,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和崇高精神,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深刻阐述辛亥革命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重大意义,深情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必将极大地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百年回眸,我们更加真切地认识到,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永远是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以辛亥革命为起点,作为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

从危亡到复兴,从古老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忘记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学习和弘扬其“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奋斗精神,继承和推进其现代化国家理想,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建设成就,谱写了中国发展的辉煌篇章。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的美好憧憬,今天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百年来的探索与奋斗、苦难与辉煌,无不向我们昭示着这些基本历史结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沿着正确道路顺利前进;必须坚定不移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巩固和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才能广泛凝聚中华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共同奋斗;必须坚定不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才能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站在辛亥革命百年的历史新起点上,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现代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距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仍有不小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依然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现代化事业。

回首百年历程,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两岸中国人面临着共同繁荣发展、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根本利益,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

历经百年奋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不可逆转、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面向未来,全体中华儿女应当更加紧密地携起手来,汇聚在民族复兴旗帜下,砥砺奋斗精神,共绘发展蓝图,共襄振兴大业,努力作出无愧于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无愧于我们伟大民族的历史贡献。

篇7:努力创新科技 共圆强国之梦

苦心钻研,紧跟国际步伐

马建国1964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采油专业,同年到西安石油学院开发系任教,1970年后在西安石油勘探仪器总厂测井研究所搞地层测试器研究工作,1985-2010年,在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任教,2003-2006年被学校聘为校级院聘油气田开发工程硕士点学术带头人A岗。

1975年,马建国在原西安石油仪器二厂参与并领导仿制出了DC-75套管井地层测试器,并生产6套分配油田;1977—1978年石油部引进美国阿特拉斯公司10套3600系列成套测井仪器,马建国任地层测试器验收组长,参加了全部验收、培训、指导推广应用工作。1998年11月16日,马建国牵头申请了非职务发明“套管井地层动态测试器”,该专利是在引进、消化、学习、吸收国外电缆地层测试器的精髓,针对而后问世的穿透式套管井地层动态测试器(CHDT)专利,潜心研究、思考、对比,结合套管井测井现场实际提出的。1999年,他成功申请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项目—套管井地层动态测试器研制与应用,并联合西安船舶工业总公司705研究所六七位退休老专家,一起研讨,用三年半时间,反复推敲、修改,完成了总体设计。2003年10月,马建国自筹资金开始了“套管井地层动态测试器”的分部实施设计。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马建国先后申请并获得了国家863计划、陕西省、西安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06年5月开始加工生产,2011年完成设计、加工、全系统联调、井下仪器电子短节的局部改进;2011年6—10月,他执行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度第二批新技术应用项目合同,到川口采油厂和子北采油厂,分别测井3口,完成了任务;2011年11月23日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验收通过。至此,“套管井地层动态测试器”终于研制成功。

套管井地层动态测试器是自主研发的成像测井大型生产测井仪器,是最新一代的套管井电缆地层测试器。此项技术的研制成功,直接打破了斯伦贝谢等西方公司在套管井领域对全世界新一代电缆地层测试器的垄断。马建国连续带领设计研发研究、加工安装调试研究和应用改进研究三个团队,共计40人,沥尽心血,费时十三年,精心研究,紧跟国际技术的步伐,填补了国内空白。

科技创新,领先国际水平

套管井地层动态测试器是套管井测井仪器,经过几年的反复试验与改进,已经成为“套管井地层动态测试器2型”,实现了在油气生产井获取地层真实流体样品的功能,此项技术已经达到并领先于国际水平。一口油气井,通过它的测试,可以建立全部分层的动态特性全参数数据库。

仪器对4个油田的5个采油厂、9口油井进行了成功测试,均取得了精确的地层参数,由所测井的测试报告,可以说明:

1.实证仪器可以在5.5in套管井射孔段进行10次安全座封、测试、解封。

2.测井作业不要求洗井,对地层无伤害,绝对环保,而且不改变油井原貌。

3.在延长油田两个采油厂,测试实证:大约700米井深以内,水力压裂形成水平裂缝,井深超过700米往往会形成垂直裂缝。

4.仪器可测水平裂缝、垂直裂缝、9个分层的动态特性参数,数据可靠。

5.可测出一口油井哪些分层被水淹。

6.可测出一口油井的高压分层以及被埋没的分层。

7.一次下井,可对一个地测点座封,经过反复抽排密封测试段环空的井液,取到地层真实流体样品。

上一篇:安全生产事故案例漫画展下一篇:百字毕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