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征文:第一次与最后一次

2024-05-01

暑假征文:第一次与最后一次(共14篇)

篇1:暑假征文:第一次与最后一次

人生,任何事情都有有始有终,每一个最后一次都印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最后一次的见面,最后一次的谈话,最后一次的旅行……而这次,我经历了小学生涯的最后一次的广播体操比赛。

在比赛即将开始时,大家都坐在椅子上交头接耳。突然,一阵声音打破了大伙们的谈话。一年级小朋友入场了!只见他们昂首挺胸,脸上带着与年龄不相符合的严肃。看到这,有几个同学笑了。我也想起我第一次做操时的情景,不知我那时是不是和他们一样呢?

时间过得真快的,没一会儿,一,二,三,四年级都已经结束了,接下来便是五年级入场了,而我们六年级则在后面等着,这时,我的心不知道为什么跳动个不停,越跳越快,越跳越快,就像节奏越来越快的鼓点,时而大声,时而节奏不一,手心里也时不时的渗透着冷汗。只能把注意力放在五年级的身上,当我看到五年级他们的认真劲,我有些自愧不如:瞧一瞧,他们做得多好啊,再回想一下之前练习时做的操,那可真差啊。心里便忐忑不安的,会不会没获奖呢?

轮到我们了,当广播响起六年一班入场时,我们便踏着整齐的步伐,跟着那一声声一二一,徐徐入场了。到了指定位置,便开始做操了,我的心仿佛有小鹿乱撞。

……

做操做完了。大家都回到座位上,静静地等待公布成绩。心里却十分紧张。我在心里默默地喊着“601第一,601第一……”

“一年级第三名……六年级第二名六年一班……”虽然获得了第二名,但有些同学不怎么高兴,可能他们心里认为应该获得第一名才对嘛!在最后一次的广播操比赛我们的成绩还不错。我记住了这最后一次。

篇2:暑假征文:第一次与最后一次

第一次是种子破土而出的新鲜,最后一次是参天大树归于自然的壮阔;

第一次是蹒跚跌倒后爬起的勇气 ,最后一次是雄鹰箭入瀑布的决然。

当杨贵妃的绝世容貌第一次惊艳于长生殿的时候,御花园的花朵为之震惊。从此,缠绵于唐玄宗的绵绵柔情之中。战乱,马嵬坡,最后一次绝别,香消玉殒于三尺白绫。那海枯石烂的山盟海誓化作了“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悲叹。

或许杨贵妃的第一次就注定了其悲剧性的最后一次,因为对“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愤懑是历史的抉择。

当西特勒第一次决定用他的“纳粹”去政府世界的时,就是他最后一次终结倒计时的开始。

他们选择自己人生 第一次的时候就为他们最后一次铺下了第一块砖,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

慎重走好每一步,才能铸造自己辉煌的人生。

比尔盖茨第一次创业就成就了“微软”的今天,开辟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微软世界。

姚明第一次踏上NBA赛场,忍受了多次被骑在头上扣篮的耻辱,刻苦训练,终于成为NBA的第一中锋。

理智的选择,艰苦的创业,使他们的第一次成为永远的第一次,成就辉煌的第一次。

现在,或许你正忙碌于第一次,为生存,为家,为利,为名……那就慎重的走好每一步,别让你的第一次招来你悲哀 的最后一次。

哲人硕:“生命 是一次到达地球的滑翔,悠然一瞬。”生命如此短暂,人生能拥有 多少个第一次呢?或许当你白发苍苍时蓦然发现自己人生的第一次是最后一次永远的痛。

篇3:暑假征文:第一次与最后一次

一、一首关于信仰的礼赞

信仰是彼岸的归宿,是真善美的思想;有时只是柴米油盐的简单生存,却是支撑人类生存的唯一力量。有了信仰,人的生存才具有了意义。能够坚守一种信仰,便是一种内心的胜利。影片《兰卡斯特的最后一次飞行》便是一首关于信仰的礼赞。作品开头就将观众置于一望无际的撒哈拉大沙漠。飞机在撒哈拉沙漠上空滑行,玛丽独自驾驶飞机,降落在沙哈拉沙漠法属管辖区内。观众随着镜头的推进,来到茫茫沙漠深处,无法了解主人公的意图。这种布景给人带来的是一种虚无感。沙漠在该部影片中具有象征意义,影射的也是现代人的迷惑和困扰,渐渐失去了人生的信仰,迷失在对物质、荣耀与权力的追求之中。在追求的过程中,产生的未尝不是一种相似的虚无感。信仰才是能够使现代人走出这片迷茫的唯一手段:拥有了信仰,人的生命便得以改变,仿佛是一缕活泉,滋润了心灵的荒漠,生命也从此获得了动力和活力。信仰由此成为了一种生存的寄托。在丧失生命的巨大悲剧面前,信仰有支撑心灵的力量。

在影片中,玛丽从飞机上走下,看到的是她即将面临的一切——荒漠,绝望以及一种强烈的无助感。她来到生命的尽头寻找生命,为的只是一句相互的承诺,是对一种情感的信仰。她要求上尉帮助,却遭到了上尉的拒绝;她自行询问当地人,却得不到任何信息。但是信仰支撑着她,因为她内心有一种声音:他——兰卡斯特一定在沙漠中的某个角落,等着她来营救。他们的约定是,无论谁出事了,另一方都会不惜余力地去寻找对方,对方要做的就只是在原地等待。曾经,玛丽出事时,兰卡斯特也怀着同样的信念。于是两人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纽带,这种纽带就是一种信仰。在危难之际,这种信仰能够使人具有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而该影片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也正在于此。

玛丽跟着骑兵队进入泰内雷沙漠,跟安东尼中尉进入荒漠中心地带寻求她的挚爱,在知晓这片沙漠是死亡沙漠的前提下,开始了一次自杀式的寻爱之旅。长路漫漫,两人共同经历了沙漠中的干渴,疾病的折磨,方向的迷失:撒哈拉沙漠一望无垠,炽热的骄阳,狂风肆虐,骆驼都无法行走,两人却互相提携,相濡以沫;中尉将水留给玛丽,自己却身受重病,即使这样,玛丽也从未放弃过他;荒漠之中,两人失去了方向感,虽经历口角,却还是坚持着同样的方向。到这里,笔者不禁想到元稹《离思五首》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诗人对于情人的深厚情感,跟这里玛丽对于情人的深厚情感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导演将镜头固定在这片死亡沙漠之中,满眼的黄沙是一种阻隔,阻断了有情之人,就如诗人元稹与妻子阴阳两隔。而对于这种情感的信仰是不会被阻隔的。正如纪伯伦的一句,记忆就是一种相聚的方式。灵魂的相聚才造就了此时此刻给读者或观众带来的审美享受。

影片中对于采用大景深长镜头来表现无边的荒漠在无边的土地上蔓延,而这也正是该剧情节的大背景。深长镜头的采用,表现了环境,也突出了人物:荒漠是距离生命最遥远的地方,主人公却在这里寻找生命。人物坚忍不拔的性格特征得到了充分展现。在这样的深长镜头下,生命的渺小一览无余。尤其是那一晚夜空,蓝色的星空与月光下黄色的荒漠相互映衬,男女主人公在沙漠中和衣而眠,令观众感到极为震撼:以天为盖地为庐,生命仿佛随时都会消失在其中。这种相守无关爱情,却高于爱情,这是一种相互的依赖与信任。此时他们能够共同生存下去的勇气成为了支持他们活下去的信仰,这种信仰最终支持着他们战胜了这片荒漠。他们在沙漠中的行走基本依靠骆驼,骆驼在这里象征着生命,贯穿着影片的始末。是骆驼带领着两位主人公最终来到了胜利的彼岸,战胜了这片黑色沙漠。

导演卡里姆·德里迪说,他想拍摄的是一部关于放弃的电影。但是,玛丽放弃了吗?玛丽从来就没有放弃对兰卡斯特的爱。表面看来,她在强大的自然面前,只能选择宿命。但是这种宿命,不是主动的,而是没有选择下的抉择。中尉为了女友的哥哥,放弃的是同伴的性命,本来坚持的是对人性的信仰——人性的本质是真善美,而这种梦想破灭之后,坚持的是一种对玛丽的信仰,一种对生命本身的信仰。

二、一场关于生命意义的探索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萨特认为,生命本无意义,但是怎样摆脱虚无却是有意义的。每个人把自己的价值赋予生命之上,所以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我们赋予它什么,它的意义就在于我们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生命的轨迹都不同,对于生活方式的选择最终决定了我们生命最终实现的意义也不同。影片《兰卡斯特的最后一次飞行》也是一场关于生命意义的探索。飞行本身其实就是一种象征,从兰卡斯特这个影片中并未真正出现的人物来看,他生命的意义其实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飞越撒哈拉沙漠,获得一种自由:飞行时得到的是一种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自由和满足感;同时,也逃离了一种抉择,在爱情与婚姻之间的艰难抉择。玛丽和兰卡斯特对于人生的基本认识是一致的,在世界观上具有极高的一致性。因此,他们赋予生命的意义也极为相似。影片也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展开的——他们对于生命的意义能够达成共识,才有了这次追寻。

玛丽的生命是有意义的,因为她在她的生命里注入了深深的爱,对于兰卡斯特的爱,以及对于飞行的爱。人生比电影苦,但是人生有了爱,才没有那么苦。玛丽在影片中的生命是苦涩的,没了爱人,人生宛如是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没了方向,也没了支撑。这种深深的爱恋,注定这场人生是有意义的。这场追寻就像是一次寻找生命价值的征程。生命不止,追寻不息。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玛丽的生命已经有了价值。在那片荒原之上,玛丽半夜辗转反侧,无法入眠,心里的苦就如同这绵延的荒漠。夜空之下,她独自在荒原上奔跑,她向天空中发射信号弹,希望在荒漠中某个角落的兰卡斯特能够明白自己正在寻找着他,她迷失了,她不知道该如何抉择。对于兰卡斯特的追寻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转化成了追寻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象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经历彷徨,无助,障碍,但是无论怎样,人生终将继续,对于人生价值的追寻也永远不会停止。所以说,导演所说的放弃其实同时也是一种不弃,是一种不弃的勇气。中尉对于友情的珍惜,以及对于玛丽追求生命的尊重也表现出他的人生观。对于人类情感和人性的珍惜总是第一位的:女朋友的哥哥需要救助时,他不惜进入这片黑沙漠,甚至不惜奉献同伴的生命,这都归功于他对于爱的信仰。他相信,爱人的哥哥不会做出伤害他人的举动,但是事与愿违,他只好放弃最初的梦想。与玛丽一起踏上了漫漫寻人之路。玛丽对于中尉生命的不离不弃也从另一个层面表现出她对生命本身的尊重与热爱。中尉为了见证这场表面看来没有结果的追寻,甚至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从这个层面上讲,在对生命意义的认知上,玛丽与中尉是有共识的——生命的意义本身就在于对爱的追求。在沙漠中,玛丽与中尉蜷曲在一起,互相取暖,给予对方生存下去的勇气与动力。只要中尉能有一线生机,即使很艰难,玛丽也会坚持下去。玛丽的哭泣在沙漠中显得是那么无力,但是那种生生念念要救回中尉的坚强,令人动容。

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上尉的信仰却完全与玛丽和中尉不同。这种矛盾和张力给我们带来的是另一种震撼。有人将爱与对爱的追寻作为生命最本质的价值;而另一些人则为世俗的事物所束缚,他们追求的是荣誉、名望、金钱和一切能够进行有形价值衡量的东西。影片中的上尉就是这样的人,他的生命价值必须在现实世界有一个附着的载体。当他接到上级对他的指示,去扫除费尔霍恩对法属沙漠地区的威胁时,内心就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扫除威胁,得到荣誉,完全失去了对人性的信仰。用战争的方式来解决一切问题,得到胜利所带来的满足感。这正好与中尉安东尼的个性形成鲜明对比。安东尼对于人性的信仰高于一切,生命的意义对于他就是对爱的信仰与追求。当路易斯由于安东尼而失去生命的时候,上尉与中尉的争执就如同是这两种观念信仰的碰撞。这时,安东尼才彻底决定帮助玛丽寻找兰卡斯特,认为追寻才是更有意义的,因为战争对于安东尼来说,带来的只是杀戮与内心的挣扎;而这次追寻带来的是自由,见证的是一次人性的胜利。

影片《兰卡斯特的最后一次飞行》是一首关于信仰的礼赞,也是对于一场生命意义的探索。其中,穿插着对于爱情的执着甚至偏执的信仰,对于方向感的追寻,对于自由的诠释,对于爱情本身的思考。女主人公玛丽昂·歌迪亚谈起相处了两个月的沙漠,说道:“在来摩洛哥的美祖伽之前我不了解沙漠,而现在我发现了沙漠带给人的沉静,真正的沉静,一种发人深省的沉静……这一方面透着美和生命力,另一方面不乏残酷,同时又安抚人心。在沙漠里待上两个月,周围的环境把你推入一种复杂的境地,在其中你的耐力、自我控制力将显现出来。它让你有机会在毫无保护的状态下面对自己、审视自己。”的确,在这片荒漠中,作为观众,我们感到的是一片沉静,一种深厚的沉静。在这种沉静中,我们难得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人生复杂,世事难料。我们应该怎样用自己的耐力和控制力来面对人生,又应该怀着怎样的心态去面对最真实的自己?这都是这部影片留给我们的余味。

摘要:影片《兰卡斯特的最后一次飞行》通过叙述女主人公玛丽寻找爱情理想的过程,引发观众对于生命与信仰的深刻思考。可以说,这一寻梦之旅影射的是一场有意义的人生:人生之旅充满各种挫折与不幸,但是只要能够坚持信仰,必定能够收获有意义的人生。从坚持信仰与探索生命意义两个角度剖析该部影片,使得现代人能够审视自己的人生,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这也是这部影片的价值所在。

篇4:暑假征文:第一次与最后一次

本片最大看点无疑是英年早逝的主演保罗·沃克——2013年11月一场意外车祸,让《速度与激情7》成为沃克大银幕绝唱。事故发生在电影拍摄期间,沃克意外离世令影迷始料未及,极大影响了影片制作。片方竭尽全力弥补其在片中的缺席,但这种欲盖弥彰看起来有些愚蠢可笑。当然,影片CGI依然保持高水准,不少观众观影时尝试分辨哪些戏是沃克亲自演出,哪些是替身或CGI合成。这并非易事——沃克看上去自始至终参与了整部电影。

撇开电影特效,单就剧情而言,《速度与激情7》有些过于“病态”。编导一次次将沃克饰演的布莱恩·奥康纳推入危机,不断提醒观众这就是角色的告别时刻,之后不厌其烦让其绝处逢生。例如片尾异常刺激的大巴爆炸场景,主人公驾车从飞机落下,着陆堪称完美,人车几乎毫发无伤。此前的西南偏南电影节,制片人尼尔·莫瑞兹特意对外介绍这场华彩大戏,他没忘记请求在场观众对布莱恩最终命运保密。

与该系列前集一样,《速度与激情7》故事主线几句话就能讲完:伊恩·肖(杰森斯·坦森饰)发誓要将以多米尼特·托莱多(范·迪塞尔饰)为首的赛车家族赶尽杀绝,以为兄弟欧文·肖(上一集被消灭的反派)报仇雪恨。为此,这群恐怖分子窃取监视程序“上帝之眼”,并掳走程序发明者拉姆塞(娜塔莉埃·马努埃尔饰)。配有私人军队的神秘警官(库尔特·拉塞尔饰)决定与托莱多联手合作,一举铲除伊恩·肖一伙。

篇5:第一次与最后一次作文500字

圣诞节快到了,我、奶奶、姐姐和姑姑在超市购物,我看中了一个小圣诞老人,可姑姑说:“家里有好几个呢!再说你都这么大了,还玩这种小小孩的.东西,害不害羞?走吧!”我听了,满心的不情愿,一边走一边恋恋不舍地望着圣诞老人,不知不觉就远远地落在了后面。忽然,姑姑她们在超市门口突然停下了脚步,四处张望,好像在寻找什么。是在找我吗?我在后面远远地望着。“卢欣可!卢欣可!”奶奶站在原地高喊。“卢欣可,你在哪里!快出来!”姐姐和姑姑边喊边分头寻找。真是在找我呀!我刚想跑过去与她们会合,一个坏念头冒了出来:找我?哼,没那么容易,谁叫你们不给我买圣诞老人的?于是,我躲在人群中,从另一个出口绕了出去。

嗯,我该去哪呢?去好朋友张轶群家吧,她家近,又好玩。好!就这么办。我便加快脚步,没多久就来到了张轶群家门口,我大声喊:“张轶群开门”!可张轶群不在家,我吃了个闭门羹。我无奈地想:早知道就不这么做了,现在如何是好呀?要不撒个谎,就对姑姑说我也在找她们?不行不行,这样被她们发现不就罪加一等了吗?……

就在这时,奶奶、姐姐和姑姑狼狈地出现在了我面前。奶奶泪流满面,哭成了泪人儿,一把把我抱在怀里。姑姑眼睛也红了,她训斥道:“你这孩子,怎么可以一个人先走了?知不知道我们在找你吗?找不到你,我们多着急呀!”姐姐哽咽着说:“卢欣可,我把我的圣诞老人都送给你,不要使小性子了。”此刻的我心中的怨恨早已消失,后悔之情难以言表,它也已经化成泪,涌上了眼眶……

篇6:第一次?最后一次作文

人生就像一段旅程,有起点就一定会有终点。当第一次踏上一段旅途时,我们会觉得人生多姿多彩,可当我结束了我们旅途,与之俱来的便会是一丝丝失落感,些许惆怅。

许多人都认为我是个十分开朗的女生,可谁又能说我就不会拥有悲伤呢?在人的一生中,总有那么一些画面让人难以忘却:

记得那时我12岁,刚读初一,周围的一切都很陌生,老师把我安排坐在“她”的旁边。“她”是我第一次在这个中学认识的第一个女孩,她是个很漂亮的女生,漂亮的很干净。让人觉得她如玉一般使人怜爱,与她相处了一段时间,感觉她是一个十分内向的女生,做什么事总是战战兢兢,深怕一不小心就会犯错。她总是会很小心问我借并块橡皮,每天我睡着的时候,她总是等上课铃响了再弄醒我,才坐进去(她坐里面)。

篇7: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作文

我们走进暗门,有一段路,走了一会,看见天花板上有漏洞,我们若无其事的走了过去。砰!一声,23号被爆头,倒在了路上,我抱起他,叫同伴们掩护我,把尸体抱进附近一个土坑里,在下一朵花放在上面,走开了,唯一的天才没了。我们继续走,同时防范漏洞。走到出口,天空上出现一艘飞船,向我们开火,26冲上前,叫我们赶快走,自己挡着,任务交给我们了。我只好在他的掩护下冲向敌人指挥部,还有一道密码门,22输了一个密码,结果错误,胸膛趴在炸弹前挡住了爆炸,又牺牲了。

只剩我和25了,我们把22身上的核电池拿进指挥部,赶紧逃了出来,轰,指挥部炸了,只剩一些飞船,25看见炮台有个等离子光线脉冲炮,就爬上去看了看,发现有敌机在攻击远征号,开启炮台炸它们,我接受到命令:“把光晕夺回来。”我便冲进了指挥部,在废墟中捡到了光晕,看见炮台上两个鬼面兽抓起了25,25意识到自己要牺牲了,大喊:“我准备好了!”之后被光剑捅死了。

篇8:暑假征文:第一次与最后一次

钱老在最后一次系统谈话中说道:“今天, 党和国家都很重视科技创新问题, 投了不少钱搞什么‘创新工程’、‘创新计划’等等, 这是必要的。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问题在于, 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 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 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 受封建思想的影响, 一直是这个样子。我看, 这是中国当前的一个很大问题。”

钱老说的是:“没有一所大学。”我认为, 钱老的说法没有任何的偏激, 而是“有的放矢, 一针见血”!把钱老的话推广起来, 结论是:也没有一所中学和小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很多, 但“听话”教育是罪魁祸首。绝大部分的教育者都把“听不听话”作为衡量学生的首要标准:听话的就是好学生, 不听话的就不是好学生。这种评判的标准是非常错误和有害的。

“听话”教育是懒人的教育。因为这种教育方法给教育者带来的麻烦最小。学生听话, 一切都按照教育者设计的流程接受, 没有了“越轨”的现象, 学生就像是工厂流水线上的产品, 不必花那么多的精力和心血, 就有了偷懒的机会, 教育者自然感到省心和欢欣。而“创新”教育, 它要求学生有异想天开的思维, 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勇气, 有不怕犯错的行动。无疑, “创新”教育的这些要求是和“听话”教育者的追求格格不入的, 是增加了教育者的负担的, 因此, 懒惰的教育者选取的是“听话”教育, 舍弃的是“创新”教育。

“听话”教育是庸人的教育。有人对钱学森的导师卡门教授说:“你把这么好的思想都讲出来了, 就不怕别人超过你?”卡门说:“我不怕, 等他赶上我这个想法, 我又跑到前面老远去了。”卡门教授是一位博学而磊落的智者, 所以他敢如此说和做。持“听话”教育思想的人, 一方面由于自己的水平“有限”, 底气不足, 怕招架不了学生的请教, 所以不敢如此说和做;另一方面没有“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准备, 害怕学生超过自己而觉得脸上无光, 所以不愿如此说和做。由此可见, “听话”教育是庸人的“自我保护”盾牌, 是一种明哲保身的做法。

“听话”教育是误人的教育。“听话”教育者表面上为学生设计了种种看似美妙而完美的蓝图, 其实, 这是一种非常容易破裂的肥皂泡。“听话”教育就是人与亦云, 就是让学生固定在守旧的思维牢笼中, 循规蹈矩, 墨守成规。学生是有能动性的人, 而不能仅是“听话”的学习工具, 我们应该尊重、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这样, 学生才能成长为具有完全人格意义和实践能力的人。温家宝总理2009年教师节前夕到北京三十五中调研时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 特别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从国内外的比较看, 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 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温总理的讲话和钱老的谈话其思想上是一致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的精神。这无疑是给“听话”教育者的一份掷地有声的忠告。

篇9:暑假征文:第一次与最后一次

我是一家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已结婚12年,与妻子李美丽的关系一直不错。美丽的妹妹小莹比她小10岁。我与美丽谈恋爱的时候,小莹还在读初中。那时她成天跟我屁股后面姐夫姐夫的叫,可爱极了。后来我与美丽结了婚,和小莹的关系也就更近了。

小莹大专毕业后到一家合资公司担任销售主管。她的美貌和健谈,让她赢得了不少客户,也深得领导信任。眼看到谈婚论嫁的年龄了,我将所里的一个工作出色同事介绍给小莹。这个同事是所里的科研骨干,就是为人过于老实。没想到小莹直接说:我相信姐夫的眼力。就这样他们接触不到一年的时间后就结婚了。

一次,由于小莹的疏忽让客户在未付货款的情况下拉走了货物,后来又以货物有质量问题拖着不付款。小莹很着急,我就自告奋勇请假与她一同去追款。

连续三天的上门催款,客户终于把货款给我们了。那天晚上,小莹很是兴奋,我俩吃饭时也多喝了几杯。那晚,在送她回宾馆房间后,她突然抱住我说:“姐夫,你知道吗,我一直爱着你。”

听到这句话我愣住了,但实际上,我早就对她有意,只不过不敢主动说破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我实在无法抵抗也没有抵抗。

这之后的五年,我俩一直保持着情人关系。但我们做得很谨慎,美丽和妹夫都一直蒙在鼓里。可有时回到家中看到妻子,又想到妹夫,我也觉得有些对不住他们。我几次在与小莹亲热时都说:“就让我们这是最后一次吧。”而她不置可否。可是,我说“最后一次”这句话不知重复了多少次了,就是收不了手。请问,我该怎么才能摆脱这种“罪孽”的生活呢?

知音头条特约高级心理咨询师尹珊意见:

你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了自己的家庭责任和让这种关系继续存在下去的风险。你想,如果有一天你与小姨子的关系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对于长期与你关系不错的妻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心灵的重创,一旦得知自己的妹妹与丈夫发生这种关系,她们姐妹俩完全有可能反目成仇。

而最大的危险还在于你那个妹夫,当发现他的妻子长期与你有这种关系时,他有可能忍气吞声,息事宁人。

但也极有可能做出你意想不到的事情来。不要以为有修养的人不会莽撞。已经有不少案例证明,当自己的尊严受到严重伤害时,在极度冲动之下,“高知”也会做出轰动的事情来。

你得约小姨子好好谈一谈,设想一下这样下去的严重后果,从而“约法三章”,不再保持非正常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你要有意识地减少与她的单独接触,特别是要减少与她单独外出的机会。

当然,要放弃这段情需要有一种高度的自制力。只要有了对家庭强烈的责任感,“最后一次”就不会再没完没了了。

网友评论:

宁静致远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你与小姨子的丑事一旦败露,要影响几个家庭,一圈子的亲戚朋友,你哪能贪图一时享受,而不怕身败名裂,众叛亲离,四面楚歌,赶快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吧。

雅筑云嫣 当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兔子只吃窝边草?人伦、道德、责任等等多说已无用,这偷来的激情带来极度新鲜刺激,断不了舍不下,会一直到千夫所指满盘皆输,四面肃杀才悔不当初。

紫罗兰 再爱姐夫想下那个最亲的人——姐姐,这种亲人的背叛和伤害是最难以承受的。

编辑/陶琼

篇10:最后一次_

余生很长,我不会再一个人身上栽到死,我累了,真的累了,你说我没有付出真心,那是因为,你没有看到我洗着澡也要回你的信息,上着课也要看你的空间,睡着觉还要做关于你的梦…..麻烦你将心比心,站在我的位置看一看曾经,我爱的,不比你少,不要说我不在乎,那是因为你从未了解过我,好,我怂,我退出,余生我自己走,照样过得很好,你不就是我曾经以为的盖世英雄,现在的盖世垃圾,曾经的誓言,统统忘干净,什么一辈子,什么宁负天下不负你,都是笑话,我以为你会踩着七彩祥云来娶我,可你却做了别人的盖世英雄,你还让我等你?不可能,我这一辈子,就算不谈,也不会和你这种货色谈。

还有,不要再问我过得好不好,我一个人挺好。我变了,变得更真实了,吃饭大口大口吃,开心蹦蹦跳跳大喊大叫,不开心听着音乐坐在墙角一个人不说话,喜欢就追,不喜欢就不说话,没有嗲嗲的声音,心情会很好会超级自恋,笑就哈哈大笑,哭就歇斯底里,我的确不是一个安静的人,但是,这样的我,很真实。

篇11:最后一次了

也许吧,是那天阳光正好,然后他也笑了。递过书的那双手白皙却不及少女的一半。明明是一副坏男孩的模样,少女却就这么爱上了。于是,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像追星似的,满世界到处寻找着他的痕迹,那个只见过一面的,却就一见钟情了的坏男孩。

Part1

少女,我们姑且叫她Z小姐吧。

少年其实很有名,这么帅气的人自然是小女生心目中的男神的。他叫轩,和她同届。“好巧!”Z小姐开心的说。

Part2

体育课要测试跑步,Z小姐这个瘦弱的书生,跑完几圈就累得够呛。于是她独自一人缓慢地走向厕所。

“小心!”紧随着这个声音闪过来了一个身影将Z扑倒,压在身下。Z在慌乱之中只听到一记闷响。Z抬头,却只看到了那人修长的下巴。

“同学,你还好吧?”Z抬头,看到了轩的那张脸。

“没,没事。你没事吧!”Z明显的感受到了胸中的那头乱撞的小鹿的存在。

“唔,说起来,是有点痛呢!”俊秀的脸皱起眉也很好看。

“哎哎哎,那怎么办,要不要上医务室看看?”Z条件反射地着急起来了,甚至有点不知所措。

轩的手挂上了Z的胳膊,就势把她揽进怀里。溺爱地摸着她的头,说:“嘿,Z。做我的女朋友吧!”

篇12:最后一次想你

最后一次想你

爱上一个人要多久?一分钟,一小时,还是一年,十年?但我肯定不会是一辈子。忘记一个人要多久?十年,二十年,但我想是一辈子。

我不知道,我还要走多远才能将你遗忘。但我不会放纵你在我心中泛滥,娇横,那样的话我怕我会死掉。所以我必须把你藏起来,藏在我心里那个最最柔软,最最隐密,然后不在想你。直到对你的思念.把他胀破.留出我的心脏,残忍是么.可是你能不能告诉我,怎么样才能让我不在每个夜晚久久的不能睡,任回忆在漆黑的夜晚潮水般把我淹没,然后我连呼救的权利都来不及使用,就死在回忆的浪潮里,我还是很轻易就能想你的一切,你的声音,你的样子,你的眼神,你信不信?我可以看到你狐独压抑的灵魂,你的`字记.你那一串串呵呵的笑声.很没有用,是不是?我也知道,可是我只能在离你几千公里的地方,对着电脑说出我的回忆.我的不甘,我的心痛,你是否也和我一样,深深埋起了自己的恩念,又或者你不会,不会在不经意的想起我,再见,你和我说的话,是在也不见还是在次相见,我不愿意去猜,因为猜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所以我什么也不会去想,我宁愿在也不见,或许远离你,才能让你把我记起,我苦笑,倘若如果我不走到哪一部,我怎么知道,我怎么看透,我又怎么明白,原来忘记一个人不须要一辈子,好了,我说过,这是我最后一次放纵自己想你,从这段留言,结束开始,我将决口不在提你,你只是我生命中的路人而已,现在才明白,原来一直不是放不开,而是不肯放开,或许他说的对,你不属于我,放开你,去寻找你自己的幸福,含着眼泪祝你幸福......恨......

篇13:暑假征文:第一次与最后一次

吃饭前,毛泽东讲了很长的一篇话, 就像是举行了一次会议。其中,毛泽东谈到:“我这次搞了个文件——五一六通知,广播了一张大字报,搞了个红卫兵大串连,大串连使全国革命联成一片。整个文化大革命的过程都是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较量,现在还在继续。资产阶级在党内还有一定的市场,还有大批干部世界观没有改造或没有改造好,这就是资产阶级在党内的市场。……中国现代史上革命运动都是从学生开始,发展到与工人、农民、 革命知识分子相结合,才有结果。这是客观规律。五四运动就是这样,文化大革命也是这样。”

吃饭时,毛泽东举杯祝酒,说:“祝全国全面的阶级斗争!”在毛泽东看来, “文化大革命”将要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1967年第一天,《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共同发表题为《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元旦社论。这是中共中央两家主要报刊首次联合发表社论,格外引人注目。社论发出非同寻常的信号: “1967年,将是全国全面展开阶级斗争的一年。1967年,将是无产阶级联合其他革命群众,向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社会上的牛鬼蛇神,展开总攻击的一年。1967年,将是更加深入地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清除它的影响的一年。1967年,将是一斗、二批、三改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的一年。”读完这篇社论,陈长江和其他中国民众一样在心中引起极大震动,迎面而来的似乎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

这一年,“文化大革命”局势发生急遽变化,进入一个社会更加动荡、冲突更加激烈、范围更加扩大的新阶段。6月以后,各地的派性武斗大幅度升级。有些造反派组织抢武器库,夺走机枪、冲锋枪、 子弹、手榴弹等。有些实际上是支持这一派的军队“支左”人员听任他们抢夺的。 毛泽东依然认为局势不难控制,抱着“乱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天掉不下来”的态度,并且想亲自到比较乱的中南地区去看看,继续做军队的思想教育工作,把混乱的局面扭转过来。

7月13日下午,人民大会堂118厅。 毛泽东在这里主持召集林彪、周恩来、中央文革小组碰头会成员和萧华、杨成武开会。118厅距离人民大会堂西南门很近, 这是惟一用原始号码命名的厅室。因为距离门口和大礼堂的主席台都很近,所以118厅成为当年毛泽东最喜欢使用的厅室,毛泽东常年在这里办公、开会、接见外宾或休息。厅里布置得很简单,没有任何奢侈的家具。大厅内挂了4幅画,摆了一圈沙发,卧室里一张床,床头摆了一张三屉桌,室内一张不大的办公桌,一把椅子。毛泽东曾对在大会堂的服务人员说: “在大会堂工作的同志,要有一个好身体, 好的政治思想,好的服务态度。你们都是从全国各地调来的,年龄小,要多学文化知识,还要学点历史,让你们领导给你们请个老师,边工作,边学习,增长知识, 不断提高。”他还讲:“你们的服务对象, 不仅有中央和全国代表,还有世界各国的来宾,我看还要再学点英语,也要请个老师教你们,这样你们的工作就更方便了。 我还在学英语呢。”

看到人都到齐了,毛泽东开始讲话。 他神态从容,说话不慌不忙。他认为“文化大革命”的群众发动阶段已经过去,说: “一年开张;二年看眉目,定下基础;明年结束。这就是文化大革命。”他扫视了一下全厅,接着说:“已经7月份,我准备到下面走一走,去武汉长江里游泳。”

大多数与会者不赞成他去武汉,说武汉的武斗严重,安全没有保障。有人说:“主席,你要游泳,不一定要去武汉, 北京的十三陵、密云水库也可以呀!”毛泽东说:“我要去武汉,那里的水好,我哪里也不去,就去武汉。”

毛泽东坐在沙发上,不停地吸烟,尽管他表面上在静心地听着每个人的发言, 但是大家都知道他有个特点,就是他认定的事情谁也不可能改变,大到党和国家的决策,小到他的衣食住行。其实,他早已下决心出去走一走了,到武汉游泳是次要的,看看全国的形势却是主要的。“文化大革命”究竟搞得对不对,群众拥不拥护? 一时没有答案。连月来,他一直考虑选择一个适当的时间,到大江南北走一走、看一看,了解全国的“文化大革命”形势。

毛泽东没有简单地否定别人的意见, 把脸转向在座的代总参谋长杨成武,满有信心地说:“没有关系的,我不怕乱,我去,让杨成武跟我去,就这样定了!”杨成武听以主席点自己的名字,唰地一下站了起来:“是!”

毛泽东还让汪东兴立刻准备专列火车,通知北京军区副司令员郑维山同车前往武汉,以便在火车上跟他谈河北省的问题。

早在7月10日,周恩来就曾给武汉军区司令员兼湖北省军区司令员陈再道打过电话,通报不久将到武汉,并告诉他们主席打算7月16日在他渡长江1周年纪念日的时候再次游长江,要他们为此做些准备。周恩来还曾给铁道部和京汉沿线的党、政、军负责人打了招呼,要他们深入第一线实施指挥,分工包干,精心策划, 保证主席的专列安全通过。

周恩来会后把杨成武叫到一边,叮嘱道:“你一定要保证主席的人身安全。天天要与我联系。”周恩来对毛泽东的安全仍不放心,提出自己先行,到武汉打前站, 毛泽东欣然同意。临行前,毛泽东对周恩来说:“走,到武汉去,保陈再道去!” 当晚,周恩来与空军司令员吴法宪、海军第一政治委员李作鹏等先飞往武汉,为毛泽东的到达做出妥善安排。

(一)没有畅游长江的内情

毛泽东为什么要去武汉?是依据什么选择的?或许,武汉的形势最具代表性。 武汉地处中部,是连接大江南北的要冲, 它的形势怎么样一向对全国形势有辐射作用。现今,“文化大革命”进入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如果能把武汉治理好,使它由动荡走向稳定,会有示范作用,无疑必将影响全国。如何解决武汉的问题?毛泽东早有腹稿,首要的是:陈再道是一员武将, 没有历史问题,是打不倒的。解决武汉的问题,必然依靠陈再道。

7月14日凌晨3时,毛泽东乘坐的专列在夜幕中缓缓启动了,沿着祖国南北交通“大通脉”——京广线向南驰去。灯光映照下的北京的繁华街市和幢幢屋宇倏忽消逝在车窗这外。

▲ 1960 年代,毛泽东在视察途中的专列上(钱嗣杰)

在这动荡时期,负责毛泽东安全的解放军代总参谋长杨成武在天上、地上、水上都作了周密安排。地上有前驱、主车、 后卫3列火车;还调来了4架“伊尔— 18”,两架“子爵”,两架“伊尔—14” 飞机,另有4架“米—8”飞短途;从东海舰队调一艘护卫舰到武汉,还准备了几艘快艇。这次南巡,杨成武住在备用车厢, 与毛泽东的主车厢仅一门之隔。

毛泽东坐在专列办公桌旁,思潮翻滚, 夜不能寐,点上一支香烟。过去一年来的那一幕幕往事仿佛穿透车窗玻璃,不断地向他眼前涌来……

1966年5月16日以后,“文化大革命”犹如一股奔涌的狂潮冲决着大堤,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泛滥起来, 乃至酿成灾难。1967年1月初,在张春桥、 姚文元策划下,上海市的造反派组织夺取了上海市的党政领导大权。1月中下旬, 各地掀起由造反派夺取党和政府各级领导权的“一月革命”风暴。夺权狂潮一经引发便不可收拾,很快发展成“打倒一切” 的全面内乱。全面夺权使派性斗争开始激化,各造反派组织为争权夺利,拉帮结派, 争斗激烈,发生无数的纠纷和冲突,以至出现残酷的武斗。

“唉!”面对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毛泽东叹了口气。“保定快到了。”警卫员的声音打断了毛泽东的沉思。毛泽东“啊” 了一声,抬起头来,瞥了一眼窗外,只见天还没有亮,保定车站渐渐出现在眼前。 毛泽东指令:“继续前进!”于是,专列驶过保定车站,仍旧按原速前进。

专列上,毛泽东翻阅有一些报纸,猛然大声问道:“封我4个这么大的官,还在四处不间歇的宣传啊!”陈长江循声看过去,毛泽东正手指报纸,报头醒目地用红色字印上“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 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毛泽东谈吐幽默, 然而这一次没有人笑得出来,在场的人都吃惊地屏住呼吸,因为大家都明白,这涉及“亲密战友”林彪。毛泽东望着惊愕不语的工作人员,意味深长地说:“你们不要宣传这些,要喊马克思主义万岁,喊列宁主义万岁!不要宣传我个人,不然将来要吃大亏的。”当晚9时零8分,专列抵达华中重镇武汉。毛泽东这次来武汉,没有对外宣布,社会上并不知道。这时,整个车站已经被戒严,随毛泽东专列南下的中央警卫团警卫部队已经占领了车站各处要地,严密戒备。

毛泽东在杨成武、汪东兴护卫下走下专列,同前来迎接的周恩来握手,前来迎接的还有原来在成都、这时被叫来汇报情况的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长谢富治和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王力、空军政治委员余立金。下车后,首先映入陈长江眼帘的是站台上赫然张贴的“打倒陈再道!”、“陈再道不倒,中南不太平!”等大标语。毛泽东看了,无奈地摇了摇头,对杨成武说: “工人阶级内部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为什么不能联合起来?”杨成武点点头。

武汉军区司令员兼湖北省军区司令员陈再道曾是当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主力之一的第二纵队司令员,性情耿直,办事果断。2月间,周恩来曾把他和武汉军区政治委员钟汉华找去,要他们集中力量抓好三件事:“一是抓革命、促生产;二是抓好按行业、按系统的革命大联合;三是抓好大、中学生的复课闹革命。”3月17日,武汉军区和公安机关曾根据“军委八条命令”,把武汉地区军内外煽动极左思潮,搞打、砸、抢、抄、抓的一批造反派组织头头和骨干分子抓了起来。21日,武汉军区又发表《通告》,宣布解散工人总部及其所属组织,并且解放了一大批地方干部,成立省市的抓革命、促生产办公室。这些措施,稳定了武汉地区的局势,使生产形势得到迅速扭转,但也引起各造反派的不满,引起林彪、江青等的注意。4月6日“军委十条”下达后,武汉地区的形势立刻出现大的反复。造反派组织公开声称要粉碎武汉地区的“二月黑风” 和“三月逆流”,把陈再道称为“武老谭” (即武汉的谭震林),把矛头对准武汉军区。 4月16日,江青在北京接见军内外造反派时说,成都、武汉,那是问题比较严重的地方,可以冲一冲。这样,武汉局势更加混乱了。造反派贴出的标语、漫画、大字报上,提出“彻底粉碎带枪的刘邓路线”, “打倒陈再道,解放全中原”等火药味极浓的口号。5月16日,同这些造反派组织持不同观点的群众在“工人联合会”的基础上借用“百万雄师过大江”成立“百万雄师”联络站,队伍迅速扩大,号称拥有120万人。“百万雄师”人员由各基层单位抽调,以基层民兵、党、团员、基层干部和退伍军人组成。6月4日,鉴于当时严峻的局势,武汉军区发表《公告》,在肯定“支左”工作的大方向正确、重申不得为“工人总部”翻案的同时,检讨了“支左”工作中某些缺点和错误,希望各群众组织在新的形势下,求大同,存小异,尽快实现大联合。但两派组织对这个《公告》 都不满意:造反派认为,军区是“假检讨, 真反扑”,闹得更加凶了;“百万雄师” 认为,军区这个《公告》太软弱,扶不了正,压不了邪,也对军区不满。武汉地区的这两大派组织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规模不断扩大并时时伴有武斗,冲突白热化导致流血事件频频发生。

谢富治等是当天中午从成都赶到武汉的,同行的还有北航“红旗”的4个造反派头头。原来,周恩来动身来武汉之前, 即给在成都的公安部攻谢富治打电话,叫他第二天到武汉,负责毛泽东的安全保卫工作,但没让也在成都的王力一同前来。 当天王力听到这一消息后,便连夜同在北京的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关锋通了电话。他们经过一番策划后,由王力打着“中央代表团”的旗号来到武汉。谢、王到武汉后, 不顾周恩来嘱咐他们暂时不要公开露面的指示,当晚就到湖北大学会见一群造反派, 对造反派的行为表示支持。见了北京来人, 在场群众眼泪哗哗直下,消息迅速传开, 湖北中医学院群众组织“红三司”也刷出标语表示欢迎。各学校高音喇叭播放出歌曲《毛主席派人来》……

毛泽东并不知道这些“内幕”,与大家握手后便走上停在站台上的小汽车。稍顷,一列车队在公安部门的护送下,缓缓驶出火车站,奔向东东湖宾馆。

这时,虽然已近晚上9时多,但武汉市依然酷热逼人,大街小巷摆满了露宿街头的市民们的竹床、凉椅,有关派系还在大街上刷写大字报、大标语,广播高音喇叭里也不时传出“通告”、“通令”什么的,荷枪实弹的解放军部队巡逻在街巷里。 陈长江看到这情景,很有压力,这里的政治气候也如同这个城市特有的高温酷一样滚烫灼人。毛泽东在车时注意着街头的动静,一边同汪东兴交换几句意见。

始建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东湖宾馆, 座落于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东院与东湖公园相临,西院与珞珈山、磨山隔岸相望。 院内高树如云,鸟语花香,鹭飞鹤翔,自然环境优美。毛泽东在建国后除北京中南海之外,居住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地方, 被称之为“湖北的中南海”。毛泽东喜爱的松、竹、梅等各种佳卉珍木随处可见。 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1959年,毛泽东曾多次来东湖宾馆南山甲所居住过。

▲ 1967 年 9 月,毛泽东视察大江南北时在停靠在南昌郊外的专列前与身边工作人员合影(左二为陈长江)

这次到武汉后,毛泽东同样住在东湖宾馆梅岭一号,先到的周恩来住在百花一号,谢富治和王力、余立金住在百花二号。 为了保证毛泽东、周恩来的安全,陈再道和钟汉华也搬到东湖宾馆的乙所住下。

周恩来亲自为毛泽东打前站,既是为了保证毛泽东的安全,也想借机会了解一下武汉的情况,通过武汉军区的努力, 做好两派群众组织的工作,尽快地促进他们大联合,稳定武汉地区的局势。对解决好其他省的问题,对于稳定全国的局势, 无疑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毛泽东到达武汉的当晚,周恩来通知陈再道、钟汉华到百花一号,叫他们做好汇报的准备,告诉他们:“要你们做检讨,不是要打倒你们,而是要保你们——因为主席在我临行前就对我讲过,‘走,到武汉,保陈再道去!’……”陈再道和钟汉华表示一定如实汇报情况,听从党中央作出的一切决定。 这时,周恩来得悉谢富治等到访过湖北大学等,接触到造反派学生,说:“这也有好处,群众正在乱猜为什么东湖宾馆的灯亮了,现在就说谢、王、余来了,倒可以掩护主席。”

第二天,武汉地区造反派举行大规模游行,热烈欢迎谢富治、王力来解决武汉问题。谢富治、王力又到百万雄师联络总站,单方面指责他们:你们在据点上集中起来搞武斗是错误的。百万雄师负责人要求召集两派组织谈一谈,定几条规矩,大家一起都撤回去,各派群众组织是平等的, 希望中央代表团也能平等对待。酷热的气候、喧嚣的噪音,笼罩着武汉。幽静的东湖宾馆也在热流的袭击下,变得有些燥热。 毛泽东到武汉后,发现情况比他原来想的要复杂得多。连东湖宾馆的工作人员也分成两派,互不合作,房子弄得不像样子, 经过周恩来做工作才一起收拾房间,共同从事服务工作。陈长江安排完警戒之后, 就为毛泽东即将再次畅游长江作准备,便带领数人随即下到长江里试水,检查下水和上岸的地点,还对将要使用的船只的性能和其他设施等也做了试验和检查,看它们是否完好和适用。

毛泽东一再提出要去游长江。但这次南巡是严格保密的,周恩来要求大家不得暴露身份。杨成武就用这个理由,劝毛泽东晚些时候再游长江:“主席,连我都一下子被认出来了,如果您去,更一目了然, 全武汉的人都会往江边拥。还是推后几天吧?”

喜爱游泳的毛泽东了解到目前的形势,也显得无可奈何,因为自己也不愿过早的暴露,不利于调查研究,把握真实的情况,妨碍此行的真正目的——解决武汉问题。毛泽东问:“要推后几天?”杨成武想了想,说:“或许要一个星期。”可是一星期后的情况如何,杨成武也顾不上去想了。毛泽东沮丧地说:“那好吧!只能如此了。”

据悉,毛泽东到武汉时随身带有两个厨师,湖北再配备了一个厨师,定点定人采购食品,保障安全。毛泽东爱吃蒜,每顿饭都有一小碗大蒜泥,在保健医生建议下,他还会吃些红薯、玉米等粗粮,生活十分简朴。7月17日上午,毛泽东在住地听取谢富治、王力汇报四川、云南、贵州等地“文化大革命”的情况,并研究武汉地区的问题。在座的有周恩来、杨成武、 汪东兴、余立金、郑维山。

毛泽东对王力、谢富治夸大武汉形势严重性的说法不以为然:“有那么严重吗? 湖北的问题,我看也不难,比湖南、江西好一些。河南也不容易转哟,安徽闹得一塌糊涂,湖北可能要先进些。”王力听到这话,心里暗暗着急。这几天,他一直在百花一号同武汉军区司令陈再道等军区领导动肝火,唇枪舌剑地争吵,怎么能吵成 “可能要先进些”的结果?他知道毛泽东听得什么,听不得什么,便大讲“三新二司”和“工总”几个造反派组织如何受迫害,如何在高压之下坚持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谢富治接过话说:“我们上街看大字报,做调查研究。

篇14:暑假征文:第一次与最后一次

那女人绝对是雅俗共赏,女人们都骂她是狐狸精,包括碧晴。

而男人们则个个欲将其置于床上而后快,包括我。

其实我和碧晴的感情进展得一直都很顺利,像每一部庸俗的大团圆结局的电视剧一样,我们经历了一些吵闹后又重归于好。我也认为可以永远这样,可我们还是混淆了概念。生活里的每一天都是续集,我们不再是看客,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一边在别人的故事里感动一边在自己的表演里迷失,不是累而是麻木。

我以为我会和她就这样平淡地过下去,不去理会别的女人,直到终老。但是我高估了自己的定力,而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正人君子来着。

和萝曼的第一次见面极富戏剧性,但我个人认为那更像一部A片的开头。

那年深秋,我去萝曼居住的那座城市出差。碧晴对我说:你住萝曼那儿吧,她一个人住两室一厅呢。那边的宿费太贵了,能省点儿是点儿。

她绝对不会想到她这么一“省”,就把我“省”到了萝曼的床上。

那天,当我推开萝曼的房门时,我闻到了一股奇异而旖旎的香。当时,黄昏如同潮水一样在窗外滚滚涌动。室内幽暗,我像个瞎子一样恍恍惚惚地站在客厅里,不知所措。

这时,我听到从浴室方向传来一个慵懒娇嗲的女声;把沙发上的那条浴巾给我拿过来。

我懵头懵脑地回头一看,一条粉红色的浴巾赫然入目。

快点呀,还愣着干什么?那慵懒娇嗲的女声再一次响起。

我拿过那条浴巾,硬着头皮推开了浴室的门,一股混合着女人体香的热气扑面而来。

我在蒸腾的雾气中看到一个女人光裸的身体,那鲜嫩的乳房犹如一道闪电一样照亮了我阴暗的心房。但还没容我起什么生理反应,我就听到了一个女人惊恐至极的尖叫,流氓,抓流氓啊。

紧接着,一个类似于浴液或洗发水一样的瓶子向我凌空飞击而来,准确无比地击中了我的鼻子,我眼前一黑……

当我醒来时,已是第二天的午时,外面艳阳高照,阳光明媚得有点不像是萧索的晚秋。

我以为会有一个满怀愧疚的女人守在我的身边对我体贴入微地嘘寒问暧,但是什么都没有,整间屋子里只有我一个人,满面淤青。

我的头依然有些晕,我从一个堆满女人鲜艳衣物的沙发上爬起来,踉踉跄跄地走到阳台边,推开窗子,想呼吸一口新鲜空气。但满眼迎面飞来的却是如万国旗一样招展的女人花花绿绿的内衣,看到这些,我的下体突然不可抑制地膨胀起来。因为我曾听碧晴说过萝曼的乳房长得有些不对称,一个大,一个小。我想碧晴是嫉妒萝曼,才会那样说的。她不了解,男人对美丽的东西远没有对独特的东西兴趣大。

我的肚子非常饿,从昨天下火车时,我就没怎么吃东西。

但我率先在冰箱的门上发现了一张字条;帅哥,对不起了,在你晕过去之后才认出你,你是碧晴的男朋友,碧晴也曾打电话通知过你要来。但因为这几天失业,思维一片混乱,以至昨天将此事统统忘个精光,让你受委屈了。不过,看你全身上下肌肉发达的,想必也不会被一支洗发水的瓶子砸出个什么好歹,所以就不送你去医院了,等你自然醒吧。现在的医疗费多贵啊。还有,早饭自己出去吃吧,冰箱里最后的一袋饼干被我当早点吃了,回来后我请你吃红烧排骨。对了,顺便帮我收拾一下屋子,太乱了。祝我好运吧,我今天出去找工作。

我放下字条,恨恨地骂了一句“他妈的,”我怀疑她是故意把我打晕的,然后再故做姿态地说声对不起。这是那些漂亮女人对男人惯用的伎俩。

不满归不满,我还是乖乖地替她收拾了房间,毕竟我是要在这里住上半个月的。然后我又下楼在楼下的超市里买了一大堆食品塞进了她的冰箱,人在屋檐下嘛。

傍晚时分,萝曼回来了。她大包小裹地冲进家门,看也不看我就命令我,帮我把这条鱼宰了!

我只匆匆掠过她一眼,就拎着那条鱼温顺无比地跟着她进了厨房,那一眼告诉我,她绝对是个美人儿。

整个晚上,在厨房的切菜声中和油烟滚滚的空气里,我一直听她喋喋不休地讲她和碧晴从前的趣事。她背对着我炒菜,我在她身后打下手,从始至终都没有机会看到她的正脸。但从她的背后瞅,她的身材妙极了,腿长长的,腰细细的,尤其她的屁股非常耐看,有点像李玟,圆圆的,翘翘的。我有些心猿意马了。

直到吃饭时,我才有机会看到她的正脸,这下子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她的脸比她的屁股更耐看。

她化着很浓的妆,眼睛上贴着逼真的假睫毛,衬得她那双大大的眸子更加撩人。她一脸都是风情,笑容像春天盛开的勺药,一股浅草的香味从她的身上传来。

我对女人的感知一向从下半身开始,但这一回不同了,我分明听到我的心怦然动了一下,像昨夜花开的声音,在我的耳边爆裂出芬芳,绚烂异常。

那种温柔的颤动一直延续至今。

她做的菜很好吃,真的,她是第二个我认为做菜好吃的女人,第一个是我的母亲。我觉得不可思议,一个长得这么美的女人怎么能把菜做得如此美味?

吃饭时,她很兴奋地告诉我她应聘成功了,是一家中型公司的小白领,月薪八千。我却对此报以怀疑,她一个做啤酒推销的小妞,仅仅有一个大学本科的学历,哪会有这么好的工作待遇?

但她却不听我的提醒,兀自沾沾自喜。

那晚,我们聊到了很晚,喝了很多的啤酒。尽管俩个人都不太清醒,但我们的思想却都是纯洁无瑕的,像俩个天真的孩童,无所顾忌,却又不谙世事。

我住在那间相对来讲比较小些的房子,她就住在我的隔壁。

开始一段时间,我们相安无事,她出去工作,我出去办事,谁有时间谁做饭,做的都是自己的拿手菜。

她整天嘟囔,她胖了,然后再在我的耳边小声说,她换罩杯了,她的胸围又大了一码。

我晕!

真正的改变则发生在那个桔黄色的黄昏。

那天我刚从外面回来,室内漆黑一片,我正要开灯,但是角落里有一个受惊的声音传过来,别开灯。

我被吓了一跳,仔细一看才发现萝曼正蜷缩在沙发的一角,满脸泪水,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一时愣在那儿。因为在我的概念里,像她这样豪放的女人,应该是与眼泪绝缘的。

她向我抽抽噎噎地讲述了事情的始末,那是一个司空见惯的老套故事,老板欲利用她的美色去向买卖的另一方做交易的筹码,只为换取更多的商业利益。

那是一个臭老头,可以做我爷爷了。最后,她抽噎着以这句话做为结束语。

如果是个帅哥呢?我不相信她在这种事上会如此的有原则,我戏谑地问她。

也许是我的话惹恼了她,她擦了擦泪,定定地看我,如果是个帅哥我就和他上床。她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仍有泪,但眼里却有着绝对非同寻常的含义。

事情就那么自然地发生了。

直到现在我也仍然认为那些泪水和那个所谓的可以做她爷爷的臭老头都是她所设下的一个可爱的小陷阱,但现在对我来说是什么都已经不重要了。

那一晚我无数次攀上快乐的高峰,有一度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我们在房间的不同角落里做,有调笑,有激情,更有她柔软温暖的怀抱。我一直以为她是个阅人无数的放荡女子,所以那晚我只顾自己的感受,就像一个贪婪的矿主一样去过度地开采。而她则像一个纸娃娃,似乎我的一个不小心,就会破碎。

她的乳房并没有像碧晴说的那样,她的乳房很美,像极了我所看过的那些A片里漂亮的女主角们所拥有的。但是,当我们停下来躺在床上相互喘息的时候,我分明看到洁白的床单上盛开着一朵娇艳的红。

我的脑袋轰的一声,我是抱着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态度才和她上床的。这下子可怎么办,我可是和碧晴有婚约在身的人哪,日子都定好了,就在明年的元旦。

躺在床上的萝曼看我这副慌张的样子突然就笑了,你干嘛这么一副德行,我会吃了你?她从床头柜上抽出一根烟,玩世不恭地吸了几口说,碧晴的男人也不过如此。

一股强烈的羞辱感向我迎面扑来,你这是什么意思?

她并不回答我,却问了一连串让我莫名其妙的话,我美吗?比起你的小碧晴又如何?如果我说我一直都有一种强烈的自卑感你相信吗?她用指尖娴熟地捻着那根香烟,看也不看我,兀自说着。

我有些怀疑自己的耳朵。

实话告诉你,我嫉妒碧晴的美。

这下子,我更为错愕。碧晴在相貌上的确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但是如果和萝曼相比她简直就是一提鞋的丫环。这样说也许对碧晴来说有些不太公平,但绝对没有言过其实。

准确地说,是我嫉妒碧晴有一个美丽的胸。

我仍然在她的话里昏然不辨南北,碧晴确实有一个美丽的胸,胸围足有34C,可以和台湾第一美女林志玲相媲美。说句老实话,我是先爱上她的胸,而后才爱上她这个人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萝曼的胸也很争气啊。据我的目测与昨晚的手测,和碧晴的不分伯仲。

但是萝曼又接着说,我的胸是隆过的,而且不止一回,是三回。

这下子,反应迟钝的我好像有些明白过来了。

虽然我的相貌不错,但我却一直为我的胸部自卑。上大学时,碧晴当着其他同学的面不止一次地嘲笑过我的胸。她说男人停留在女人身上的目光,都是由胸至脸的,并且看胸的时间要多过看脸。不是有句歌词是“女人的胸前就是男人的家”吗。我也试过,无论我将自己打扮得多么美丽,但当那些男人将目光由我的脸滑落到我的胸前时,我还是能够敏感地察觉到隐匿在他们胸口深处那一声悠长的叹息。从上大学时起,我就活在碧晴的阴影里。她喜欢讲述她的男朋友,讲述他们如何优秀,讲述他们如何迷恋她的胸,如何用手去抚摸它们。讲述细致到让我在做梦时都不可遏制地希望自己拥有一个像她那么美丽的胸,这样的感情真叫人绝望。所以我总想,我要与她共用一次男人,来治疗我的自卑。

我去隆胸了,但老天不帮我,头两回都失败了,一个大,一个小,这在你和你周围的圈子里,一定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了。碧晴那个八婆,一向以传播我的痛苦为乐。那一段时间我几乎要发疯,连门都不敢出。好在老天长眼,第三回成功了,我第一回找到了做女人的尊严和感觉。

你一定会很纳闷在我这个年纪为什么还会拥有一个处女之身吧。是的,这并非是我所愿,我其实是一个很无奈的处女。因为我害怕见到那些男人在看到我脱光衣服的身体后那些失望的目光,所以,我不敢跟任何一个我心仪的男子上床。而之所以把这宝贵的处女之身给了你,并不是因为你的魅力有多大或是我爱上了你。准确地说,我是在报复碧晴,因为她不止一次地向我说起过你,以那种炫耀的口吻,说你是多么的出色,你们是多么地相爱,你对她是多么地忠诚。甚至你们在床笫间的种种细节她也向我详细地描述过。是的,从她的口里,我迫不及待地想和你上床,做梦都想。但经过这一夜后,我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碧晴的男人也不过就是一个字,贱!其实我应该感谢你,因为在我得到你之后,那些从碧晴口中听到的关于对男人的种种描述就全都尘埃落定了。无论是碧晴还是你,对我来说都不再有折磨人的幻想了。我终于可以自由地去追求属于我自己的生活了。

她朝我俏皮地一笑,似乎真的解脱了。

我转身离开了她的家,但我清楚,我并不恨她。

我第一次知道了,向别人讲述隐私是要付出代价的,因为那些隐私会使另外一个平静的人变得不平静起来。你不得不参与她的喜怒哀乐,那些或浪漫或亲密或激烈的画面会时常冲进你的头脑,迫使你与她在同一时刻关注上某个人和某种生活。

在我踏上火车的前一秒钟,我打她的手机,她居然关机。

一股如失足落下悬崖的某种思念在强烈地击打着我的心,在人声嘈杂的候车大厅里无休止地回荡。蝉在秋天的树梢上做最后的吟咏,鸟儿在歌唱。我突然觉得自己是那样的孤单,在这异乡,在这个说不清关系的女人身后的某个角落里。

半年后,萝曼结婚了,嫁了一个做IT的老板。

我和碧晴都去参加了她的婚礼,她笑得很幸福。

我看得出碧晴心里很不痛快,但我能感觉得出她是真心祝萝曼幸福的。同时我也深知,她这一辈子都不会知道我和萝曼在那一夜的出轨。

从那以后,很多次,在我一个人的时候,我都会对着萝曼所居住的那座城市投去长久而沉默的目光。那时候,萝曼的体香便会穿透时空,扑鼻而来。我知道自己是在思念萝曼,思念那个我从我的妻子碧晴嘴里认识,并爱上的女人。

上一篇:论住房问题下一篇:幼儿园开展迎中秋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