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团中学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发放自查报告自查报告

2024-05-24

136团中学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发放自查报告自查报告(共12篇)

篇1:136团中学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发放自查报告自查报告

应县金城镇中学

关于发放寄宿生营养膳食补助的报告

我校根据上级文件的有关精神,认真完成了2014年春季学校寄宿生营养膳食生活补助的发放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享受生活补助人数标准:

2014年春季全校寄宿生240人,县政府、教育局安排营养膳食补助资金共120000元,每人标准500元,主要用于改善学生的生活。我校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下拨的资金落实发放对象。

二、寄宿生生活补助审核程序。

为了严把学校审核发放关,确保审核发放程序公开透明,真正让住校的寄宿生享受到政府的关爱,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寄宿生营养膳食生活补助认定发放的领导小组,各班班主任为成员”。学校严格对寄宿生进行资格检查监督与核实,按照先自己申报、班主任进行审查、上报学校后经财务室统一制出《寄宿生营养膳食生活补助花名表》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核、认定、批示,由财政部门下拨专项经费。

三、公开发放。

在所有程序结束后,学校在发放前一周通知寄宿生家长亲自到校领取,发放时学校分管领导到场指导监督,会计负责发放现金。发放时一律由家长持身份证或户口本登记证件号码、家庭住址、与被领取人的关系方可签字领钱。情况特殊家长不能亲自领取的,由学生持监护人有效证件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本人领取。发放结束后将《寄宿生营养膳食生活补助发放花名表》复印一式两份上交县教育主管部门。

总之,寄宿生营养膳食生活补助是县政府和教育局对我校学生的特别关爱,作为落实这项政策的实施者我校领导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做到了专款专用,及时发放。让真正寄宿生受益是我们的职责,是办好人民满意学校的具体措施。

补助下发后,我校领导和班主任通过和学生座谈,调查家长,都十分感谢政府和县教育局对农家孩子的厚爱,让他们不仅住讲舒适,而且吃也能讲营养,从而大大的改善了寄宿生的生活现状。

应县金城镇中学

2014年6月5日

篇2:136团中学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发放自查报告自查报告

自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2013年秋季获得贫困寄宿生活补助16人,每人500元的发放8人,每人350元的发放8人,2014年春季追加8人,每人发放150元,2014年春季获得贫困寄宿生活补助26人,每人发放500元。

二、具体作法:

(一)成立领导机构 落实工作责任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给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贫困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的惠民政策,学校成立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安排一名副校长负责具体督促落实各项工作,严格细致地审核申请、调查、和认定的各项环节,使生活补助能及时足额发放到真正贫困寄宿生手中。

集中全体师生召开专题会议,由校长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宣传国家补助农村贫困寄宿生生活费惠民政策,让师生了解到这一政策的基本情况。

发放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传达上级文件,研究部署调查、摸底、发放等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二)认真抓好申请、调查、公示、审核、认定工作,完善档案

召开班主任会议,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强调工作的 重要性和严肃性,明确工作的具体要求,杜绝违反政策、弄虚作假、假公济私、徇私舞弊的行为,确保生活补助能及时准确足额发放到真正贫困的寄宿生手中。要求班主任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办事,做好国家政策和上级文件的传达、宣传、发动工作,指导学生按要求写好申请书,如实填写申请表、调查表和认定表的相关内容,及时组织班主任和财务人员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按时汇总上送相关材料。

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发放领导小组把核实班级贫困的真实情况落实到小组成员,争取到当地政府和村委会和民政部门的支持,班主任和跟班教师依靠村委干部的帮助,通过当地村民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状况,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认真核实学生的“调查表”,深入细致地做好贫困寄宿生调查核实工作。

根据学生申请、调查摸底、审查核实,领导小组将享受补助的名额分配到各班,要求班主任认真指导学生填写表格,领导小组成员分成三个督查组分别对三个年级各个班级材料的整理填写情况进行督查,及时反馈整改检查出现的问题。

经过严格细致、慎之又慎的调查核实工作之后,对各班级上报拟定享受贫困寄宿生名单审理核实后,在学校公示栏公示七个工作日。

分管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发放工作的校长和财务人员共同做好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及时按要求上报有关材料到县资助中心。

(三)严格遵守财务制度,按时足额发放生活补助 公示期满,全体师生无异议后,组织学生填写《认定表》,按要求打印发放花名册上报教育局财务股,经上级审核后,严格按照签字发放领取的程序,让学生按时足额领取。

为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学校每个学期都集中获得补助的学生家长到学校举行发放仪式。家长对学校的发放工作十分满意,这一惠民政策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直以来,我校都高度重视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的发放工作,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务实求真的工作原则,扎扎实实开展好各项工作,让真正贫困的学生得到生活补助,让党和国家的“民心工程”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让学生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使他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篇3: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自查报告

2011年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发放自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14个教学班,学生698人,教职工67人,2011年春季获得贫困寄宿生活补助377人,秋季405人。

二、具体作法:

(一)成立领导机构落实工作责任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给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贫困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的惠民政策,学校成立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安排一名副校长负责具体督促落实各项工作,严格细致地审核申请、调查、和认定的各项五一节,使生活补助能及时足额发放到真正贫困寄宿生手中。

集中全体师生召开专题会议,由校长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宣传国家补助农村贫困寄宿生生活费惠民政策,让师生了解到这一政策的基本情况。

发放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传达上级文件,研究部署调查、摸底、发放等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二)认真抓好申请、调查、公示、审核、认定工作,完善档案

召开班主任会议,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强调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明确工作的具体要求,杜绝违反政策、弄虚作假、假公济私、徇私舞弊的行为,确保生活补助能及时准确足额发放到真正贫困的寄宿生手中。要求班主任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办事,做好国家政策和上级文件的传达、宣传、发动工作,指导学生按要求写好申请书,如实填写申请表、调查表和认定表的相关内容,及时组织班主任和财务人员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按时汇总上送相关材料。

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发放领导小组把核实班级贫困的真实情况落实到小组成员,争取到当地政府和村委会和民政部门的支持,班主任和跟班教师依靠村委干部的帮助,通过当地村民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状况,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认真核实学生的“调查表”,深入细致地做好贫困寄宿生调查核实工作。

根据学生申请、调查摸底、审查核实,领导小组将享受补助的名额分配到各班,要求班主任认真指导学生填写表格,领导小组成员分成三个督查组分别对三个年级各个班级材料的整理填写情况进行督查,及时反馈整改检查出现的问题。

经过严格细致、慎之又慎的调查核实工作之后,对各班级上报拟定享受贫困寄宿生名单审理核实后,在学校公示栏公示七个工作日。

分管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发放工作的副校长和财务人员共同做好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及时按要求上报有关材料到县资助中心。

(三)严格遵守财务制度,按时足额发放生活补助

公示期满,全体师生无异议后,组织学生填写《认定表》,按要求打印发放花名册上报县资助办,经上级审核后,严格按照签字发放领取的程序,让学生按时足额领取。

为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学校每个学期都集中获得补助的学生家长到学校举行发放仪式。家长对学校的发放工作十分满意,这一惠民政策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直以来,我校都高度重视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的发放工作,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务实求真的工作原则,扎扎实实开展好各项工作,让真正贫困的学生得到生活补助,杜绝出现“人情补助”和“奖励性补助”以及“拿”、“卡”、“要”情况及变相支配学生生活补助的情况发生。让党和国家的“民心工程”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让学生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使他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中学

篇4:136团中学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发放自查报告自查报告

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管理发放情况的自 查 报告

一年来,学校认真执行“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管理、发放工作。根据区教体局的要求,我校认真对自2011年的寄宿制贫困生生活费补助资金发放管理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为规范学校寄宿制贫困生生活费补助资金发放管理的行为,严格执行国家政策,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抓好此项工作。

一是学校成立了贫困生生活补助评审领导小组,对此项工作进行全程管理,负责对全校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二是组织学校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熟悉“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有关政策法规,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三是通过教职工大会,宣传文件精神,特别是实施“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这一政策,提高全体教师的认识水平,强化教师的法制意识,要求教师要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这一惠民政策,让这一惠民民政策真正落实并惠及到民生。

二、落实“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解决贫困学生的实际问题 一年来,我校为了认真贯彻落实“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慧民政策,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实到家庭贫困的学生身上,我们在每学期开学初都要召开学生家长会和教师会议,广泛宣传这一慧民政策,做到家喻户晓。2011年春、秋两学期,在确定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时,我们的做法,一是通过班主任教师根据本班学生家庭实际情况,认真进行排查、摸底、分析每位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找出贫困生家庭经济困难原因,筛选出困难家庭学生。二是由认真填写申请审批表,学校审批同意。三是将享受补助的贫困家庭寄宿生名单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四是在公示无异议后上报材料。

三、实行公示制,透明享受补助人员情况

一年来,我校通过对这一政策都进行了大力宣讲,每位教师都明确其职责及其工作意义所在,因此在自身行为中,都能按规定动作执行,没有出现偏离。学

校在校务公示栏上,将每学期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的人员公示在醒目位置,并将学校举报电话也进行公示,欢迎社会各界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学校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主动接受社会、家长、学生的监督。做到了 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了补助资金用于最急需的贫困学生。没有弄虚作假,骗取国家补助资金的现象发生。

四、规范资金的发放与管理,从行动上很抓落实

为了加强学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发放管理,杜绝执行政策不力现象发生,我校的做法是:一是不折不扣执行“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有关政策、法规制度、享受条件、标准。二是根据上级对贫困生生活补助专项资金文件要求,对用于资助贫困寄宿生的资金资金纳入教育系统核算中心专户管理,实行专帐核算。三是在财政下拨资金后,学校派专人管理资金,并立即按要求规范有序地操作,如数发放到学生家长手中,决不截留、挪用,切实做了到专款专用。

通过自查,2011年春季中学部有234名享受贫困寄宿学生住校生生活补助费117000.00元,小学部有190名享受贫困的寄宿制学生住校生生活补助费71250.00元;2011秋季中学部有234名享受贫困的寄宿制学生住校生生活补助费117000.00元,小学有190名享受贫困寄宿制学生住校生生活补助费71250.00元。2011年春、秋两学期,我校共计有848人次的贫困寄宿学生享受生活补助费376500.00元。此项经费,学校在上级财政下拨该项资金后,立即按公示无异议的名单造册,学校召开家长会,再次宣讲政策,享受标准,统一由班主任教师和科任教师一起如数发放到学生家长手中,没有截留和挪用。

正是由于我校组织得力,措施到位,对政策的明晰宣讲和解决,公开透明的操作程序,使得这项工作圆满完成。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努力,关注贫困学生,切实将这一惠民政策惠及民生。

篇5:小学寄宿生生活补助自查报告

生活补助费发放自查报告

根据《云县教育局关于开展寄宿生生活补助专项检查的通知》的通知要求,我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认真的完成了寄宿生生活补助的发放工作。并在每发放后及时的对我乡寄宿生补助发放工作进行自查,现将我校近年来发放工作自查汇报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 李发文 乡教办主任 副组长: 李仕文 栗树片区校长

陶明发 沙坝片区校长

严世贤 满富片区校长 王家有 曼郎片区校长

成员: 左光辉 乡教办会计

胡发勇 乡教办支部书记

阮仕锦 乡教办工会主席

罗青成 乡教办师训员

李文海 乡教办土建员

施富群 乡教办业务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教办,由左光辉兼任办公室主任,全面负责开展寄宿生生活补助专项检查的相关业务。

二、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

(一)财政资金——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及营养餐费的管理和使用

1、领导重视,严格进行资格认定与审查。

根据文件要求,我乡每都成立了以教办主任为组长、片区校长为副组长的寄宿生生活补助发放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采取了教办与片区联手的形式成立了寄宿生评审委员会。学校严格对寄宿生进行资格检查监督与核实,按照先自己申报、然后审查、再公示7天,最后上报。

2、认真落实,坚决将补助及时发放到位。

我乡在发放的过程中都是由学生家长领取资金,并有学生亲笔签名,任何人不得代办,严格按审定后的人数与金额进行发放,一律不准截留或占用资金。

(二)、学生伙食费收缴

实行各寄宿制学校自收自支,各片区学校实行专帐核算,专人管理,坚决做到专款专用。学期末进行一次内部审计。

三、资金来源状况

(一)、财政补助

1、各学期困难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发放情况如下(小学):(1)、2011年秋季我乡寄宿生 1106人,上级下达指标922人,每人补助 375元,合计345750元,我乡于2011年10月全部及时发放到位。2011我想特困少数民族寄宿生71人,上级下达指标71人,每人补助250元,合计17750元,我乡于2011年10月全部及时发放到位。(2)、2012春季学期我乡寄宿生1059人,上级下达指标1030人,每人补助375元,合计386250元,我乡于2012年5月全部及时发放到位。

2、营养餐费补助——含中学

2011年秋季学期收入172443.36元,支出172443.36远;2012年春季收入671877.95元,支出671877.95元。

3、学生伙食费收缴情况

我乡实行各寄宿制学校自收自支,全乡没有实行统一标准,最高每学期每人500元。

四、管理费——食堂从业人员经费

(一)财政补助

2012年我乡食堂从业员30人,每人按720元计发,共计金额64800元。

(二)自收自支

我乡寄宿制学校实行在财政补助的基础上提高标准,但不超过一定的比例,比例为1:100计算。

五、学生食堂基本设施状况

我乡共有11所寄宿制学校,其中3所为永久性食堂,分别为:栗树完小、曼郎完小、白水完小,3所有固定的食堂和就餐地点;8所为非永久性食堂。有食堂但没有固定的就餐地点。并且就餐面积不符合标准。

六、食堂安全卫生及管理水平状况

(一)、高度重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自实施营养餐改善计划以来,是个很有压力重中之重的问题,这块工作在社会中得到了极其的关注,我乡学校结合实际高度的重视好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避免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及导致的不良后果。我乡学校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采取更加坚决有效的措施,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严格监管,严肃纪律,有效防范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和群体性食源性疾病发生,坚决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切实保障广大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把食堂食品安全工作作为学生营养改善工程重中之重的内容认真抓好。

(二)、构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责任体系。

学校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学校建立健全食堂食品安全责任体系。以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责任制,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明确各类人员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形成责任到 人、层层抓落实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格局。抓好食品原料采购环节,建立采购索证索票制度,粮、油和盐等食品采购签订协议;严格按要求抓好食品储藏环节;抓好食品加工供应环节,按相关法规要求,生熟分开,严禁供应凉拌、隔夜和变质食品;强化食物监测制度,学校在发现问题时做到及时汇报,把食物中毒的风险降到最低。

(三)、学校食堂基础设施建设。

我乡进一步加大完善学校食堂基础建设力度,在学校规划、建设(包括改建、扩建)过程中统筹考虑食堂设施和条件的改善,把学校食堂建设纳入学校校舍安全工程等相关教育工程,严格按照食品安全管理有关要求,设置好食品原料处理、食品加工、贮存等场所,配备相应的冷藏、清洗消毒、防蝇防鼠、洗手等设备设施,改善了食堂卫生条件,最大限度地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四)、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学校结合各校实际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每月定期对学校各项食品安全防范工作进行落实,做好食物中毒事故的防范工作。各校对学校二次供水蓄水池、设施实行加锁并定期清洗,确保饮用水符合卫生标准;对食品、原料、餐具及厨房、仓库实行加锁保管,落实专人看管,学校一律禁止无关人员进入食品贮存和加工场所,严防不法分子投毒。同时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学校师生用水和保证消防安全。

(五)、各校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

积极推进食品安全进校园宣传活动,普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假冒伪劣食品识辨知识,增强师生员工的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学校建立和完善报告制度,有专人及时将学校食堂日常监督检查、食品安全隐患情况等向教育办公室报告,重要情况会同当地人民政府向上级监管部门报告。栗树乡教育办公室将于每月28日前有专人报送营养改善计划信息不少于2条。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困难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费未能及时到位。建议上级部门能否在开学初(春季:3月;秋季:9月)即把补助指标下达到学校,学校及时开展工作,在学期初将补助费发放到贫困寄宿生手中。

2、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面小。我乡寄宿学生主要来自农村,位置偏远,道路崎岖,经济极为落后,家庭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外出打工。由于补助指标有限,同村学生有的得到补助,有的没有得补助,造成学生闹意见,不利于学校管理。建议上级部门能否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加大补助面。

3、建议上级部门在补助费的发放上根据本县情况出台文件:(1)孤儿、父母有残疾的学生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足额发放;(2)其他贫困寄宿学生按上级下拨的补助费减去孤儿、父母有残疾的学生补助款后余下的补助费平均发放给贫困寄宿生。(此建议妥否?)

总之,三年来我校寄宿生生活补助发放工作严格按政策、按文件做到了专款专用,及时发放,认真自查并总结备档,不存在任何问题。

云乡栗树乡教育办公室

篇6: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自查报告

助自查报告

根据xx教育局〈xx教育局关于下达2013年春秋季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以及贯彻落实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现我把我校的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施情况:

我校2013年春季寄宿生共有1183人,(其中:中心805人,xx269人,xx109人)。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1180人,国家补助经费590000元,实际支付590000元。

秋季寄宿生共有1154人,(其中:xx805人,xx269人,xx109人)。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1154人,国家补助经费577000元,实际支付577500元。(注:秋季文件没有到,发放7月份是按春季文件发放的,之所以多支付500元)。

2013年8个人口较少民族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活费补助,我校有29个较小少民族。(其中:xx22人,xx7人)。资金一次性到位7250元,一次性发放了29名较小少民族生活补助费7250元。

我校依照上级的文件精神及要求,对学生实施营养餐供餐。我校共计学生2353人,3月4月我校实行自己

购买(米干、米线、面包、牛奶等)供餐共支付39375元。后几个月由于各种原因,我校申请由上级提供营养餐供餐(除xx小学外)。xx小学因路途远,运输不方便,上级要求由我校自行解决。xx小学学生有129人,上级拨付经费71天让学生供餐,共计金额27477元。供餐的名称有:米干、米线、面包、牛奶等。2013年支付22446元,2014年补支5031元。

二、不足之处待改进

学生贫困情况很难落实,家家都有胶地胶树,学生家长对此争议很大。虽然上级给一份调查贫困情况表,家家都能填,填来的情况都是贫困的。那么上级拨来的钱都是有限的,不能每个学生的补助到位,这样也来让学生班主任和学校财务人员很难做思想工作。

今后希望校领导班子对此作出解决的办法,让班主任和学校财务人员在工作上做起来更顺利些。

xx中心小学

篇7:136团中学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发放自查报告自查报告

为规范学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发放管理行为,对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工作均能按上级文件贯彻落实,有配套资金文件,对获得贫困寄宿生生活费的学生建立档案,实行专人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政策,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抓好此项工作。一是学校成立了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工作评审领导小组,组长:周荣幸;副组长:周少乐、陈运全;组员:周荣登、吴冲、黄秀媛、周宽生等人,对此项工作进行全程管理,负责对全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二是组织学校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熟悉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的有关政策法规,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三是通过全体教师大会,宣传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这一政策文件精神,提高全体老师的认识水平,强化教师的法制意识,要求教师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这一惠民政策,让这一惠民政策真正落实并惠及民生。

二、实行公示制,透明享受补助人情况

三年来,我校通过对这一政策进行了大力宣传,宣传资助政策,在校内和学生所在村、组张贴布告宣传相关资助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每位教师都明白自身职责及其工作意义所在,因此在自身行为中都能按规定执行,没有出现偏离。学校在校务公示栏上,将每个学期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人员公示在醒目的地方,并将学校举报电话也进行公示,以便学校主动接受家长、社会各界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补助资金用于最困难的学生。没有弄虚作假、骗取国家补助资金的现象发生。

1、确定资助范围和对象。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学生,并优先考虑以下几类:

(1)孤儿、优抚家庭子女等无直接经济来源的学生;

(2)父母一方已亡,生活十分困难的;

(3)父母双残或单残,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

(4)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

(5)家庭成员长期患病或丧失劳动力,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

(6)残疾家庭子女、残疾学生;

(7)家庭被乡民政办列为特困户,持有特困证,难以维持基本生活者的子女。

(8)双下岗职工家庭子女,家庭为民政部门确定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者的子女。

(9)低收入、家庭经济绝对贫困,无力支付在校寄宿生活费用成员的子女。

(10)家庭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

2、资助对象认定程序。

(1)公开资助信息。宣传资助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2)、资助申请。贫困家庭学生家长(监护人)填写《贫困家庭学生资助申请表》交村委会审核后上交学校。

(3)、评审及公示。评审小组对申请资助的学生家庭贫困程度进行审核,拟定受助学生名单并公示;公示期内,如有异议的,评审小组对有关情况进行重新审核。

(4)、上报。学校根据公示无异议的受助学生名单,填写好《贫困学生认定汇总表》上报。

(5)、资金发放。资金到位后,学校及时将补助资金足额发放,并履行好领款签字手续。

3、享受资助的学生每学年评定一次,根据农村贫困家庭脱贫、返贫的`实际情况,对受助的贫困家庭学生作出适当调整。

三、规范资金发放和管理,从行动上狠抓落实

资金管理规范,没有截留、挪用情况。我校的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都是经县局下拨我校本部账户,然后经领导审批同意后,按补助标准转支出发放到学生手中。

为了加强我校的“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的发放与管理,杜绝执行政策不力的现象发生,我校的做法是:一是不折不扣的执行“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享受条件、标准;二是根据上级对贫困生生活补助专项资金文件的要求,对用于贫困寄宿生的补助资金纳入教育系统核算中心专户管理,实行专帐核算。三是财政下拨资金后,学校派专人管理,并立即按要求有序地操作,如数发放到学生手中,绝不截留、挪用,班级各老师未收取任何附加费用,也没有均分、冒领、代领等现象。切实做到了专款专用。切实做好了“贫困生资助”工作。做到了严格规范资助范围、标准、程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及督促指标、资金及时到位。建立了助学工作长效机制。

20xx年我校困难寄宿生人数是188人,补助标准500元/人/年,共发放补助资金94000元。20xx年我校困难寄宿生人数是128人,开始补助标准是500元/人/年,后来提高补助标准为750元/人/年,我校按学期发放,20xx春114人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最初按每人每学期250元发放,共发放生活补助费28500元,20xx秋142人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发放生活补助费35500元,加上后来的提标部分的31875元,我校20xx年共发放补助资金95875元。20xx年我校困难寄宿生人数是201人,春学期补助标准750元/人/年;秋学期提高标准为1000元/人/年;20xx春我校183人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按每人每学期375元发放,共发放生活补助费68625元;20xx秋我校201人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按每人每学期500元发放,共发放生活补助费100500元;此项经费,学校在上级财政下拨该项资金后,立即按公式无异议的名单造册,统一由学校财务室如数发放到学生手中,没有截留和挪用。

总之,我校在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工作上,组织学生申请资助程序及受助名单符合规定,学校成立有工作小组,由领导小组进行宣传,学生先写好申请交给班主任,班主任根据学生递交的申请书和上级规定的内宿生比例,初步核定班级受助学生人数,并在班级进行班级评议,然后把人数上报学校,经学校领导班子再次评议,确定全校受助人数,并将受助学生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经班子决定、领导审批签字后,将补助资金按每人每年受助标准一次性以现金形式发放给学生。发放记录有学生签名、家长签名、班主任签名,没有代签现象,

正是由于我校组织得力,措施到位,对政策的明晰宣讲和解读,公开透明的操作程序,使得此项工作得以圆满完成。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努力,切实配合上级领导将这一惠政策惠及民生。

四、存在主要问题

1、贫困学生认定难度大。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不能如实说明家庭情况,班主任也不能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工作中不易把握。

2、资助名额有限,致使少数贫困学生暂时不能享受资助。

五、加强整改措施

1、加强领导小组工作,增强工作实效;

2、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家庭困难的学生得到减免;

资助工作是一项爱心工程,惠民工程,也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关爱留守生,教师访万家”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全面覆盖,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家庭宣传政策,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经济状况,一如既往地严格执行政策,使资助工作真正惠及到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子女,让领导满意、家长满意。

柳城县社冲中心小学

篇8:136团中学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发放自查报告自查报告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贫困生生活补助执行情况

自 查 报 告

为了加强学生资助工作的管理,抓好民生工程,贯彻落实好惠民政策,切实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贫困生生活补助工作。我县财政局、教育局于2012年5月11日召开了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贫困生生活补助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工作会议。于2012年5月14日至6月21日对全县所有寄宿制学校,从2010年春季至2012年春季的寄宿制贫困生生活补助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现将检查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高度重视

1、制定了文件。乐至县财政局、乐至县教育局制定了《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贫困生生活补助执行情况检查的通知》(乐财教[2012]3号)。

2、成立了检查小组。由县财政局、教育局共抽调十人组成检查组,分为两个小组,对全县寄宿制贫困生生活补助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3、明确了检查的时间范围。检查的时间范围是2010年春季至2012年春季。

4、统一了检查的要求。

⑴查看资料。一是学生申请的个人信息、家庭成员情况、家庭收入情况、贫困原因;二是村(居)委会签字、盖章的证明情况;三是学校根据学生家庭贫困程度拟定受助学生名单;四是对拟定受助学生的公示情况;五是学校上报受助学生名单的情况;六是补助资金的发放兑现情况。

⑵座谈学生。了解办理的程序和办法;了解发放的标准、方式和金额等情况。

二、具体实施情况

1、学校严格按程序确定受助学生

⑴广泛宣传。学校对上级下达的人员指标,补助标准,办理程,享受对象的条件(优先资助孤儿,绝对贫困和低收入家庭子女,以及因突发事件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子女)以及相关要求,通过教职工会、全校学生大会、班会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

⑵学生申请。经住校学生本人自愿申请,填写本人信息、家庭成员情况,贫困原因;

⑶证村。(居委会)签字、盖章,对贫困学生的证明情况。⑷确定受助名单及公示:学校根据学生家庭贫困程度拟定受助学生名单,并在校内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

⑸上报名单。公示无异议后,将享受学生及相关情况上报教育局审核。

2、严格按标准及时发放补助资金 ㈠2010年补助情况 2010年共发放寄宿生贫困生生活补助金额987.5万元,资金来源:中央365万元,省级182万元,县级440.5万元。

2010年春季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15864人,其中:小学1384人,初中14480人;实际补助贫困寄宿学生10100人,其中:小学900人,初中9200人,补助标准:小学每生375元,初中每生500元;实际发放金额4937500元,其中:小学337500元,初中4600000元。

2010年秋季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15800人,其中:小学1299人,初中14501人;实际补助贫困寄宿学生10100人,其中:小学900人,初中9200人,补助标准:小学每生375元,初中每生500元;实际发放金额4937500元,其中:小学337500元,初中4600000元。

㈡2011年补助情况

2011年寄宿生贫困生生活补助金额1083.125万元,资金来源:中央490万元,省级330万元,县级263.125万元。

2011年春季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15286人,其中:小学1194人,初中14092人,实际补助贫困寄宿学生10000人,其中:小学700人,初中9300人,补助标准:小学每生375元,初中每生500元,实际发放金额4912500元,其中:小学262500元,初中4650000元。

2011年秋季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13980人,其中:小学908人,初中13072人,实际贫困寄宿学生9600人,其中: 小学650人,初中8950人,补助标准:小学每生500元,初中每生625元,实际补发放额5918750元,其中:小学325000元,初中5593750元。

㈢2012年补助情况

2012年春季寄宿生贫困生生活补助金额5136125万元,资金来源:中央251万元,省级128万元,县级134.6125万元。

2012年春季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14619人,其中:小学1231人,初中13388人,实际补助贫困寄宿学生8338人,其中:小学601人,初中7737人,补助标准:小学每生500元,初中每生625元,实际发放金额5136125元,其中:小学300500元,初中4835625元。

三、存在的问题

1、少数学生申请表的相关内容填写不够完善;贫困原因比较简单。

2、个别学校资料整理和归档不规范。

篇9:136团中学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发放自查报告自查报告

为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切实减轻人民群众负担,解决学生生活困难的问题,使家庭贫困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工作落到实处。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发放办法。

一、领导组的成立

组长:顾大云

副组长:郭通(分管副校长)、王小兵(后勤主任)

经办员:刘泽林

成员:12个班的班主任

二、补助范围和对象:

补助对象为本校贫困家庭寄宿制学生。

三、补助对象基本条件:

1、户口在本区范围。

2、必须是在学校食宿的学生。

3、家庭经济贫困。

4、遵守学校纪律,无重大违纪行为。

5、无赌博、抽烟、上街玩电子游戏、进营业性娱乐场所、网吧等违纪行为。

四、审批程序:

1、学生本人提出申请,申请写明家庭基本情况,经济收入情况。

2、村小组、村民委审查盖章。

3、班主任调查核实情况,上报名单。

4、公示。学校将对各班上报名单在校内公示3天。

5、审批、发放。经公示无异议后,学校批准、上报,资金直接发到学生提供的账户上。

五、纪律要求

任何人员必须严格按上级要求把补助金发到学生手中,不准:(1)不准套取国家对贫困生的生活补助;(2)不准搞平均主义,把补助金平均分给全班学生;(3)不准把资金发放给非贫困生;任何人员如有违纪行为,学校将按上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石鼓中学

篇10: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发放方案1

为了做好2015—2016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发放工作,以校委会研究讨论,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

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事关群众利益。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领导小组及班主任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校长是该项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分管领导为第二负责人。各领导小组要认真组织实施“一补”工作,研保“一补”政策落到实处。

二、加强管理,规范操作

1.广泛宣传资助政策。学校加强对“一补”政策的宣传力度。要将资助范围、资助标准、资助条件和工作程序等在学校公示栏、班会广泛宣传,让学生、家长和社会了解政策,参与监督。并且召开专门会议,向全体教职工宣传有关政策。

2.认真评定受助对象。成立“一补”评审小组,认真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家庭又红又专济困难寄宿生的申请、评审、公示、审核、认定工作,做到公平、公开透明,申报排序分三类,按先后排序:第一类:有特困证、低保证、孤儿证、残疾证等。第二类:无稳定收入的单亲家庭、遭受天灾人祸,造成重大损失的、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的、家庭主要收入创造者因故丧失劳动能力,以上均要出具相关证明材料。第三类:村委会或居委会出具困难证明材料。确保符合补助条件的学生受助。

3.严格按照资助范围上报。不能出现贫困学生漏填、漏报现象,更不能出现照顾、送人情等现象。每位申报学生必须真实填写申请书,审核表。

4.严格执行资助标准。必须严格按照资助标准足额发放到学生中。不能出现变通扩大范围,降低资助标准的现象,不能出现巧立名目收取费用现象。

三、做好受助学生档案管理工作。

对受助学生的申请资料、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材料、学校评审公示,认定受助对象的工作资料,学生领签字表等资料建档备查。

附:

一、资助对象

(1)农村特困户和城镇低保户

印证材料:特困证或低保证复印件

(2)孤儿及残疾人家庭

印证材料:孤儿证、残疾证、或村委会(居委会)出具的证明材料。(3)遭受天灾人祸,造成重大损失的

印证材料:村安会(居委会)出具的证明材料。(4)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

印证材料:县级以上医院的诊数据证明或病历复印件。(5)家庭主要收入创造者因故丧失劳动能力

印证材料:残疾证复印件或村委会(居委会)出具的证明材料。(6)无稳定收入的单亲家庭

印证材料:村委会(居委会)出具的证明材料。

在同等条件下,对革命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少数民族家庭子女以及农村独女可优先评定。

二、发放程序 1.学生申请。2.学校审核受助学生。3.报中心学校审核。4.报教育局审核。

5.学校张榜公布(固定公示栏、长期公示)6.拨付资金。

7.学校组织划拨到学生银行资助卡。

8.拍照留存。相片上注明发放时间、班级、班主任姓名、学生姓名。

三、贫困生评审程序

学生申请—班主任初审—学校评审小组审核—中心学校审核——武穴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核

四、资助档案

1.市局文件、中心学校文件。

2.学校制定“一补”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签订承诺书。3.学生申请书。

4.学生个人申请表(申请表学生签字、班主任签字、印章齐全)。5.学校“一补”名单汇总表。6.公示栏照片。

7.学生资助卡银行卡底联。8.学校“一补”拨款通知单。

9.学生领款签字表一式四份(学校、中心学校、教育局各一份,报账一份)。

10.受助学生合影照片。

11.“一补”工作自查报告、总结。

篇11:寄宿生资助发放自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保证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我校认真贯彻执行“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管理、发放工作。根据10月22号教育局会议精神要求,我校认真对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发放管理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自查。下面对资助贫困学生工作情况自查如下:

自2015年以来,我校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按每人每学期625元发放,随班就读学生每人每学期725元发放,小学六年级按每人每学期500元发放,随班就读学生每人每学期600元发放.此项经费,学校在上级财政下拨该项资金后,立即按公示无异议的名单造册,统一由乡镇财政所如数发放到家长农村一卡通上,没有截留和挪用。

1.2015年春季学期受助学生303人×625元/人=189375元,发放金额189375元。

2.2015年秋季学期受助学生247人×625元/人=154375元,发放金额154375元。

3.2016年春季学期受助学生247人×625元/人=154375元,1人×725元/人=725元,发放金额155100元。

4.2016年秋季学期受助学生240人×625元/人=150000元,2人×725元/人=1450元,发放金额151450元,小学六年级138人×500元/人=69000元,1人×600元/人=600元,发放金额69600元。

5.2017年春季学期受助学生初中240人×625元/人=150000元,2人×725元/人=1450元,发放金额151450元。小学六年级138人×500元/人=69000元,1人×600元/人=600元,发放金额69600元.6.2017年秋季学期受助学生初中274人×625元/人=171250元,3人×725元/人=2175元,发放金额173425元。小学六年级125人×500元/人=62500元,3人×600元/人=1800元,发放金额64300元

7.2018年春季学期受助学生272人×625元/人=170000元,3人×725元/人=2175元,发放金额172175元。小学六年级125人×500元/人=62500元,3人×600元/人=1800元,发放金额64300元。

学校对以上学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的管理和发放工作进行了详细的核查,贫困寄宿生的生活费补助申请表、相关村委会的证明、贫困寄宿生的生活费补助发放公示、贫困寄宿生的生活费补助发放表以及贫困寄宿生的生活费补助发放确认回执单等一系列材料齐全,各类贫困寄宿生的生活费补助发放标准无误。在发放对象的核查中发现自2015年春季至2018春季存在公职人员和村干部的子女领取贫困寄宿生的生活费补助的现象。省、市审计局在2017年下半年已对2017年春季以前公职人员和村干部的子女领取贫困寄宿生的生活费补助进行了重新审核,对公职人员和村干部的子女中却属贫困寄宿生进行了确认,也对公职人员和村干部的子女中非属贫困寄宿生进行了处理。在学校2016-2017学延续的2017春季贫困寄宿生的生活费补助发放中,也存在2017年春季以前公职人员和村干部的子女领取贫困寄宿生的生活费补助的现象,学校自查到两位公职人员和四位村干部子女领取了贫困寄宿生的生活费补助,针对这一情况,我校高度重视并立即组织召开会议,通知其相关人员追回发放金额,通知其相关人员重新提供详实的贫困材料上交。对他们提供的情况重新核查。2017-2018学无一例公职人员和村干部的子女领取贫困寄宿生的生活费补助的现象。在每学中“建档立卡学生”、“低保户家庭学生”、“残疾学生” 及“特殊困难救助学生”都得到相应标准的贫困寄宿生的生活费补助,无遗漏情况。

资助工作是一项爱心工程,惠民工程,也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严格按“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管理、发放办法开展工作,积极做好资助政策宣传工作,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经济状况,全面覆盖四类贫困学生和其他贫困学生,一如既往地严格执行政策,使资助工作真正惠及到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子女,让领导满意、家长满意。

黄沙初中

篇12:136团中学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发放自查报告自查报告

为做好今年秋季的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的发放工作,特制订本办法实施办法:

一、成立祖楼初中2010年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发放工作领导组,朱友彬校长任组长。

二、召开领导组成员及班主任会议,学习萧县教育局教【2010】59号文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工作程序。

三、工作程序:

(一)公开补助作息。学校通过班会、宣传栏等途径公布生活费补助政策,包括补助对象条件、补助标准、补助名额、申请补助程序、评定程序等。

(二)学生个人申请。以班为单位按规定的补助条件组织学生进行申请(学生个人申请),班主任组织学生互评打分,班主任核实情况,校评审小组审核,初步拟定各班补助名额和对象。

(三)班级、学校评审。班级评评议: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学生代表组成的班级评审小组对申请人在校期间的实际生活经验状况进行评议,符合条件者上报学校;学校评审:学校成立由校领导、教师代表、学校资助工作人员等组成的评审小组,按照政策规定和相关办法进行评审,初步确定受助寄宿生名单。上报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

(四)学校、部门公示。学校将评审结果在校内公示,公示期不少于七天。

(五)申诉。在公示期间内,教师或学生家长(监护人)有异议,可通过有效方式向学校提请复议,受理复议必须在接到提请复议3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上一篇:英语故事演讲三分钟下一篇:检察机关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