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保规章制度

2024-05-23

企业环保规章制度(共8篇)

篇1:企业环保规章制度

钢铁企业环保规章制度

1.企业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 2.企业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 3.某钢铁公司环保管理规章制度

1、企业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我厂环境保护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推行清洁生产、实行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的原则;实行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原则;坚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评选先进的必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定制。

第二条 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应对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行政一把手是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

第三条 配备与开展工作相适应的环保管理人员,掌握生产工艺技术及生产运行状况。

第二章 环境监测工作

第四条 每年根据公司下达的《环境监测计划》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监测时如有超标情况,要按照程序文件要求及时通知相关部门,不得私自减少监测次数或停止监测。

第五条 每月3日上报前一个月的《环境报表》。

第六条 生产办除开展常规监测外,要承担对突发性的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工作。

第七条 外排污水和大气的监测外委进行。

第三章 环境保护工作日常管理

第八条 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实现全过程、全天侯、全员的环保管理,在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的同时,必须有环保工作内容。

第九条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全员的环保意识。重点要作好“4.22世界地球日”和“6.5世界环境日”的宣传工作。

第十条 完善环保各项基础资料。

第十一条 加强对外来施工单位施工作业的环境管理,承揽环保设施施工的单位,要持有上级或政府主管部门的施工许可证,在施工过程要防止产生污染,施工后要达到工完、料净、场地清,对有植被损坏情况的,施工单位要采取恢复措施。

第十二条 污染防治与三废资源综合利用:

(一)对生产中产生的“三废”进行回收或处理,防止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对暂时不能利用而须转移给其它单位利用的三废,必须由公司安全环保部批准,严格执行逐级审批手续,防止污染转移造成污染事故;

(二)开展节水减污活动,采取一水多用,循环使用,提高水的综合利用率;

(三)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检查,减少跑、冒、滴、漏现象。对检修中清洗出的污染物要妥善收集和处理,防止二次污染。对检修中拆卸的受污染的设备材料要进行处理,避免造成污染转移;

(四)在生产中,由于突发性事件造成排污异常,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防止污染扩大,并及时向公司安全环保部汇报,以便做好协调工作;

(五)对于具有挥发性及产生异味的物品,要采取措施防止挥发性气体造成污染环境或产生气味,避免污染环境或气味扰民事件的发生;

(六)凡在生产过程中,开停工、检修过程产生噪声和震动的部位,应采取消音、隔音、防震等措施,使噪声达标排放。

第四章 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

第十三条 新、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以下简称为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

第十四条 建设项目应积极推行清洁生产,采用清洁生产工艺。

第十五条 凡由于设计原因,使建设项目排污不达标,设计单位除负设计责任外,还应免费负责修改设计,直至排污达标,并承担在此期间由于排污不达标造成的排污费和污染赔款,对由于施工质量造成生产装置污染处理不能正常运行,施工单位应免费限期进行整改,直至达到要求。在此期间,发生的环保费用由施工单位承担。

第五章 环境保护设施的管理

第十六条 生产办要将环保设施的管理纳入设备的统一管理。

第十七条 环保设施需检修或临时抢修,要对其处理或产生的污染物制定应急处理方案,并上报公司安全环保部批准,保证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理和达标排放。

第六章 环境污染事故的管理

第十八条 污染事故是由于作业者违反环保法规的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污染事件,事故的处理按****局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污染事故级别划分根据国家污染事故划分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凡发生污染事故后,必须立即采取应急处理措施,控制污染事态的发展,并立即上报公司安全环保部,开展事故调查等工作(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12小时内将事故报告或简报上报公司安全环保部,公司安全环保部按照有关事故处理规定分级负责,逐级上报,接受处理。

第二十一条 凡外来施工的承包单位,在签订工程合同时,签订双方要明确环保要求及规定,施工队伍主管部门要监督检查,发生污染事故,一切后果由责任方承担。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中油集团、管理局、**、实业公司相关规定不一致时,按上级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本制度由生产办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2、企业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认真执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方针,搞好本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 本企业环境保护管理主要任务是:宣传和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能源,控制和消除污染,促进本企业生产发展,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使企业的经济活动能尽量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污染。

第三条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企业员工、领导都要认真、自觉学习、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正确看待和处理生产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提倡车间清洁生产、循环利用,从源头上尽量消灭污染物,并认真执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第二章 组织结构

第四条 根据环境保护法,企业应设置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机构,企业环保技术人员全面负责本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和监测任务,改善企业环境状况,减少企业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并协调企业与政府环保部门的工作。

第五条 建立企业环境保护网,有企业领导和企业环保员组成,定期召开企业环保情况报告会和专题会议,负责贯彻会议决定,共同搞好本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

第六条 企业环境保护机构应配备必须的环保专业技术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设置一名厂级领导来分管环境保护工作,并指定若干名专职环保技术员,协助领导工作。环保机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第三章 基本原则

第七条 企业环保工作由分管环保领导主管,搞好企业内的环保工作,并直接向企业负责人负责环保事项。

第八条 环保人员要重视防治“三废”污染,保护环境。要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日常生产中去,实行生产环保一齐抓。

第九条 环境保护工作关系到周边环境和每个职工的身体健康及企业生产发展,企业员工必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工作制度,任何违反环保工作制度,造成事故者,必根据事故程度追究责任。

第十条 防止“三废”污染,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所有造成环境污染和其它公害的车间都必须提出治理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实施,企业在财力、物力、人力方面应及时给予安排解决。

第十一条 对环保设施、设备等要认真管理,建立定期检查、维修和维修后验收制度,保证设备、设施完好,运转率达到考核指标要求,并确保备品备药的正常储备量。第十二条 在下达企业考核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同时,把环保工作作为评定内容之一。第十三条 凡新建、扩建、改造项目中的“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工作所需资金、设备材料,必须同时列入计划,切实予以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得以任何理由为借口排挤“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工程的资金、设备、材料和人力等。

第四章 环保机构职责

第十四条 本企业环保机构职责:

1、在企业分管领导负责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环保方针、政策和法规,负责企业本企业环保工作的管理、监察和测试等。

2、负责组织制定环保长远规划和总结报告。

3、监督检查本厂执行“三废”治理情况,参加新建、扩建和改造项目方案的研究和审查工作,并参加验收,提出环保意见和要求。

4、组织企业内部环境监测,掌握原始记录,建立环保设施运行台帐,做好环保资料归档和统计工作,按时向上级环保部门报告。

5、对员工进行环保法律、法规教育和宣传,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并对环保岗位进行培训考核。

第五章 奖励和惩罚

第十五条 凡本企业员工,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成绩明显者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第十六条 凡本企业员工玩忽职守,任意排放企业“三废”,造成污染环境事件,按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论处,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赔款,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等部门文件有抵触时,按上级文件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本管理制度属企业规章制度的一部分,有企业负责贯彻落实和执行。管理部门药严格执行,并监督、检查。

3、某钢铁公司环保管理规章制度

一、总则

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及有关方针政策,搞好本公司的环境保护工作,保证全体职工的身心健康,使我公司成为环境友好企业。

二、机构设置

公司设置环保处,负责日常的环保管理工作,在主管环保副经理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各分厂设置环保科,负责分厂的具体环保工作。

三、环境管理制度(一)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依据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规,制定本公司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1、公司领导

(1)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及上级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令、指示。

(2)安排和组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书)的工作。

(3)安排和组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三同时工作,“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4)安排和组织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的验收工作。

2、设备部门

(1)负责管理环保物业队,安排好环保设备的维修,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2)编制环保岗位的设备技术规程。

(3)保障环保设备的备件。

3、生产部门

(1)保证环保设备的用水、用电、用气。

(2)编制环保岗位的操作规程。

(3)保障环保设备与生产设备同时运行。

4、环保部门

(1)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及上级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政策。

(2)参加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设计审查,使其符合环保要求。

(3)定期联系监测布袋除尘和静电除尘的排放浓度。

(4)对环保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检查。

(5)完成环保报表。

(6)进行环保惩罚。

(7)按时排污申报。

(8)负责环保污染事故的管理。

5、安全部门

(1)编制环保岗位的安全规程。

(2)负责工业卫生工作。

6、企管部门

(1)落实环保奖惩。

7、财务部门

(1)按时交纳排污费和监测费。

(2)保证新建环保项目资金。

(3)保证环保设备的备件资金。

8、分厂厂长

(1)负责本分厂环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负责本分厂环保设备的维修。

(3)负责执行上级环保政策和本公司环保制度。

9、工人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安全规程、设备技术规程,精心操作,保证达标排放。

(2)按时放灰。

(3)按时巡回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消除或反映给有关人员。

(4)遵守劳动纪律。

(5)按时交接班。

(6)做好记录。

(二)环保统计上报制度

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环境统计管理办法》及有关文件,做好环保统计上报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1、建立环保统计上报领导小组,由阚炳超任组长,宫泽任副组长,组员有吕玉山、宋翠焕、李美玲。

2、所报数据必须真实、准确,不得弄虚作假。如有作假,由作假人负责,并承担责任,直至法律责任。

3、上报必须及时,对于影响按时上报者,每迟一天,罚款100元。

4、数据要遵守《环境统计技术规定》,采用监测数据法、物料衡算法或排放系数法。

5、环保统计报表,进行层层审查,统计人填报后,要认真进行一次检查,然后环保处处长审查,主管经理和经理审查签字,盖章,然后上报。

(三)环境保护会议制度

为了保证企业环保方面污染治理达标,及时解决存在问题,特建立环境保护会议制度。

1、每月第一周召开公司环境保护会议。

2、参加人员:各分厂设备厂长、环保员以及设备处、机动处、基建处、生产处、环保处处长、北京奥福负责人和主管环保经理。

3、会议内容:

(1)各分厂汇报本单位环保处达标情况、环保设备存在问题,需要公司解决问题。

(2)北京奥福汇报设备检修情况。

(3)环保处汇报上月环保达标情况,环保设备存在缺欠,各单位本月环保任务。

(4)主管环保经理作总结和提出要求。

4、建立会议考勤制度,对迟到单位罚款50元,不到罚款100元。

(四)环保奖惩制度

为了保证环保达标排放,加强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的责任心,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特制定本制度。

罚款部分:

1、烟尘超标一次,罚款5000-10000元。

2、各单位不得将废水外排,外排一次罚款1000-3000元。

3、烟尘超标,由于设备原因,对奥福公司荣信物业队罚款。

4、对于环境卫生差的单位给予500-1000元的罚款,环境卫生特别差的单位给予5000-10000元的罚款。

奖励部分:

1、全月烟尘达标,没有跑水的单位奖励2000元。

2、环境卫生搞得好的单位一次奖励1000元。全月卫生搞得好的单位奖励3000元。

3、被省级及以上新闻媒体曝光,被上级环保处罚,视情况轻重,给生产分厂,环保处及有关领导以相应处罚。

检查部分:

1、环保处每天对烟尘达标情况进行检查。

2、生产处每天对环境卫生情况进行检查。

3、环保处与生产部每月第二周组织全公司的环保和卫生联查。

篇2:企业环保规章制度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一、总则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认真执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方针,搞好本的环境保护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本环境保护管理主要任务是:宣传和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能源,控制和消除污染,促进本生产发展,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使的经济活动能尽量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污染。

3、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员工、领导都要认真、自觉学习、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正确看待和处理生产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提倡车间清洁生产、循环利用,从源头上尽量消灭污染物,并认真执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二、组织结构

1、根据环境保护法,公司应设置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机构,公司环保技术人员全面负责本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和监测任务,改善公司环境状况,减少公司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并协调公司与政府环保部门的工作。

2、建立公司环境保护网,有公司领导和公司环保员组成,定期召

开公司环保情况报告会和专题会议,负责贯彻会议决定,共同搞好本公司的环境保护工作。

3、公司环境保护机构应配备必须的环保专业技术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设置一名厂级领导来分管环境保护工作,并指定若干名专职环保技术员,协助领导工作。环保机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三、基本原则

1、公司环保工作由分管环保领导主管,搞好公司内的环保工作,并直接向公司负责人负责环保事项。

2、工务部环保人员要重视防治“三废”污染,保护环境。工务部具体负责日常的“三废”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符合达标的排放源应竖立合格排放标志。

3、设立“三废”处理人员岗位负责制,实行严格的奖、罚制度。环境保护工作关系到周边环境和每个职工的身体健康及公司生产发展,公司员工必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工作制度,任何违反环保工作制度,造成事故者,必根据事故程度追究责任。

4、防止“三废”污染,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所有造成环境污染和其它公害的车间都必须提出治理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实施,公司在财力、物力、人力方面应及时给予安排解决。

5、对环保设施、设备等要认真管理,建立定期检查、维修和维修后验收制度,保证设备、设施完好,运转率达到考核指标要求,并确保备品备药的正常储备量。工务部负责维护环保治理设施,在环保治理设施一旦出现故障时,有“三废”外排的生产工序必须停产,以杜绝污染物排放的出现。

6、在下达公司考核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同时,把环保工作作为评定内容之一。

7、凡新建、扩建、改造项目中的“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工作所需资金、设备材料,必须同时列入计划,切实予以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得以任何理由为借口排挤“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工程的资金、设备、材料和人力等。

8、定期进行环保技术业务培训,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素质水平。

9、搞好工厂绿化,改善生产区及周围环境,接受市环保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废水方面

1、锅炉房消烟除尘废水。

2、车间生产产生的废水及生活污水。

3、纯水处理及车间产生废水直接进入废水处理站,经处理达标后排放或再利用,生活污水经过滤池滤过达标后排放。

4、废气方面:锅炉燃烧产生的含烟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经水幕除尘处理。

5、生产车间产生的废包装材料及废料采取出售的方法,不另设堆放场。

6、静电除尘、空调机、空压机及锅炉引风机等动力设备采用隔音、吸音及减振等治理措施。

7、公司内危险品必须按照有关危险品的管理规定贮存、保管以及销毁等,不得对生产区及其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8、粉尘方面:加工设备产生的粉尘必须经过集尘处理,且收集的粉尘采取出售的方法,不另设堆放场。

四、环保机构职责

1、本公司环保机构职责:

1.1、在公司分管领导负责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环保方针、政策和法规,负责公司本公司环保工作的管理、监察和测试等。

1.2、负责组织制定环保长远规划和总结报告。

1.3、监督检查本执行“三废”治理情况,参加新建、扩建和改造项目方案的研究和审查工作,并参加验收,提出环保意见和要求。1.4、组织内部环境监测,掌握原始记录,建立环保设施运行台帐,做好环保资料归档和统计工作,按时向上级环保部门报告。1.5、对员工进行环保法律、法规教育和宣传,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并对环保岗位进行培训考核。

2、凡本公司员工玩忽职守,任意排放公司“三废”,造成污染环境事件,按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论处,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赔款,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五、附则

1、本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等部门文件有抵触时,按上级文件规定执行。

篇3:企业环保规章制度

在上述联组会议上,到会应询的除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外,还有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工信部部长苗圩、水利部部长陈雷等9个部委的负责人。陈吉宁表示,环保部将对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履行环保职责进行督查, 今年督查30%的地级市,分3年督查完毕,然后根据督查结果,采取约谈、挂牌督办、区域限批、行政处罚和移交移送等办法来落实地方政府的责任。此外,环保部从明年还将开始实行“红黄牌”制度,那些因环保不达标而被亮红牌的企业将会直接被关停。

“未批先建”将追责

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刘德培率先发问。他表示, 在执法检查中重末端治理、轻源头预防的问题比较突出,“预防为主”的原则是如何贯彻落实的?

陈吉宁回应称,预防工作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即: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严格建设项目准入、注重标准引导以及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以“严格建设项目准入”为例,“十二五”期间,环保部总共对163个国家级项目和2 000多个省级建设项目的环评文件做出了不予审批的决定,涉及国家审批的项目投资达1万亿元。

落实“预防为主”,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预防工作主要是通过规划环评进行的,但实际中,规划环评落地还存在困难。陈吉宁表示,目前规划环评意见很难形成刚性约束,同时没有追责的机制,所以规划环评中“未评先批”的现象非常普遍。

同时,在项目环评方面,由于项目环评的法律处罚过轻,执行起来也比较困难,一些地方对项目建设把关不严,降低了企业的入园门槛,导致“未批先建”、“批建不符”等现象非常普遍。今年上半年,环保部开展了全国环保大检查,发现有3万多家企业存在着建设项目违法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问题,下一步,环保部将着力落实地方政府关于项目审批的责任。一方面,督促地方政府加大对“未批先建”、“擅自变更”等环评违法行为的查处,针对“未批先建”问题,落实属地责任;另一方面,将严肃追究地方政府行政审批的责任,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审批行为都要追责,对违反主体功能区定位,或者突破生态红线的,则对相关责任人实施终身追究。

“环保部已经开始全面排查和清理,做到该完善的完善,该整改的整改,该关停的关停,对于疏于履职、监管不力的地方,环保部要进行公开约谈,而且有些地方要视情况进行区域限批。”陈吉宁说。

过去,有的地方存在一些“土政策”,如以实行 “封闭式管理”、“挂牌保护”、“企业宁静日”等名义, 或者以要求环保部门预先报告或限制环保部门执法次数等方式,阻碍环境执法人员执法检查。未来, 环保部将对这些“土政策”予以废止,这在此前的环保大检查中已经先行开展。

改造搬迁淘汰三管齐下

全国人大代表张兴凯最担心工业污染的问题。 他提出,一个企业可以污染一条江河,一座矿山可能挖断一条水脉,一个工业园区可能威胁几百万人的水源地安全,如何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工作?

陈吉宁表示,根据2014年的数据,工业废水排放量占整个废水排放量近三分之一,达200多亿吨。工业污染又主要集中在十大行业,如造纸、焦化、印染等,它们在重点污染企业数中占比约四分之一,在排放污染量中占比则更高,废水量占比45%,COD占比54%,氨氮占比56%。同时,工业污染的排放物中会涉及有毒有害物质,这也需要重点关注。

在工业污染防治方面,一直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工业结构产业布局不合理,结构性污染明显。造纸、 食品加工、化工、纺织等行业占工业污染排放量一半以上,主要都集中在了沿河沿江区域。

第二个问题则是环保部门的监管能力严重不足。全国大约有6万多名环境监察人员,他们要负责上百万家工业企业的现场检查工作。同时,执法要求必须至少两人同时到场,所以每名环境监察人员大约要负责几十家企业,人手严重不足。

下一步,环保部将加强重点行业的污染防治,对污染企业“改造一批、搬迁一批、淘汰一批”。改造一批,是对于2017年以前完成造纸、钢铁、印染、制药、制革等行业的清洁化改造,水质未达标的地区, 新建、改建、扩建上述项目必须实行主要污染物减量置换,其他地区则实行等量置换;搬迁一批,是要有序推动或依法关闭目前城市建成区内现有的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印染、原料药制造和化工等重污染企业;淘汰一批,则是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工艺、产品和设备,制定分年度实施的淘汰落后产能方案,完不成淘汰任务的地区将实行暂停审批核准相关行业的建设项目。

“我们有个目标,2016年年底前要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造纸、制革印染等污染项目, 这也是水污染防治法的要求。”陈吉宁表示。

苗圩也表示,工信部将积极推动重污染企业的搬迁改造。从去年开始,工信部与国家安监总局就布置在城市人口稠密区对危险化工企业进行搬迁改造,地方不是很积极,但天津港爆炸事故发生后,几天之内各省就纷纷上报了需要搬迁改造的项目计划。初步汇总的数据显示,全国大概有一千多个化工企业需要搬迁改造,总搬迁费用约需要4000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分析,有些费用可以通过‘级差地租’、‘退二进三’来解决,地方政府和企业再解决一部分,中央政府也给点必要的支持,从而推动企业搬迁改造,减少污染,减少排放。”苗圩说。

园区化与红黄牌

在工业污染防治方面,环保部还有一个杀手锏是“园区化”。

陈吉宁表示,近年来,环保部推动工业污染防治的重点举措之一是化工行业园区化、集中化、专业化。除专业性的工业园区外,不得新建、扩建危险化学品项目;现有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要逐步向工业园区集中;还要推动产业集约化、生态化,加强园区生态风险防控,统一应急救援。

苗圩也表示,园区化有利于污染物的全流程控制,在工业园区内实行循环经济,把一个企业的排放物作为下一个企业的资源利用,以及流程中节水和废水回用等。还有一些工业园区在废水综合利用方面研发了一些超临界热解技术,比较实用,而且成本较低。

“推动企业入园,这个问题就好解决。”陈吉宁说,“其他涉及重金属的项目必须进入工业园,园外的也要逐步搬迁到工业园区,新改扩建项目要明确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来源,不允许用‘零排放、零污染’等任何名义为企业入园开绿灯。”

此外,环保部还将集中治理园区的污染,推动园区土地集中化、废物交换利用、水的循环使用、共用基础设施等,使它们达标排放。陈吉宁表示,“2017年底前,工业聚集区必须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逾期没有完成的,一律实行环评限批,取消园区资格。”

除了园区化,环保部还将推广“红黄牌制度”。 陈吉宁表示,未来要严格环境监管,逐一排查工业企业的排污情况,对企业实行黄牌警示和红牌关停。2016年起,要定期公布环保的红牌和黄牌的企业名单,禁止无证排放和不按许可证规定排放。

篇4:环保新风暴:显现制度制衡

两年前,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包括三峡总公司在内的30个未做“环评”即违法开工的有政府背景的巨额投资工程项目,被传媒称之为“环保风暴”。与一片叫好声对应的,是质疑声:30个工程之外同样未做“环评”即行动工的工程是否也应叫停?今后同样情况是否均照此办理?叫停的30个项目补办“环评”后均获批准,如果所有的项目只要做“环评”就能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法》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叫停的30个项目补办“环评”后批得比别的项目还快,这里面是否有“做秀”的成分?

差不多一年前,国家环保总局又对数百个项目和企业进行“挂牌督办”和查处。人们中虽有振奋,但总体反映平平。这就是传媒所称的“第二次环保风暴”。

新春伊始,国家环保总局在通报投资约1123亿的82个严重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项目的同时,宣布:依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环保总局将启动实施“区域限批”政策,对河北唐山、山西吕梁等城市和对大唐国际、华能、华电、国电等大型企业,在未完成违法项目的彻底整改前,停止其境内或其所属的除循环经济类项目外的所有项目的审批。

面对这被传媒称之为“第三次环保风暴”的国家环保总局的行动,再没有了“做秀”之类的评说。人们关注的是从和谐的目的和理念出发,怎样真正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目标,在法治和善治的框架下,多方合作,以逐渐型塑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势。

与叫停项目和“挂牌督办”等不同,“区域限批”是一种制度制衡的设置。当然,和其他制度一样,“区域限批”作为一种制度的规定,也会有法律社会学所说的“文本上的制度”与“行动中的制度”,“严格实行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实行的制度”和“只停留在纸面上的制度”,以及“制度体系内具体制度的相互抵触和交互作用”等问题,但制度的本性在于排除权力的“恣意”和设定不同人或机构、行为相互间的制衡:你在环境保护上违法,不改过,新项目再好,也不可能获得批准。

制度的设置关乎对现实的认知和价值理念的选择。之所以在人们已经程度不等地成为环境受害者的情况下,人们还再做破坏环境的事,首先是我们之中的一些人在观念上受形成于计划经济年代的思维定式的影响;其次是近十余年形成的利益格局的所致。真心认为“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潮流,才会把一个人的生存质量的提升放在首位(而不再把计划经济年代的为“准备打仗”而提升国力放在首位);真心“为促进社会和谐”,才不会在“总不能不发展”的借口下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侵害公民权利为代价,支持只有利于大企业或某些利益集团的“发展”。

当社会日趋多元时,需要一个整体的能够协调、平衡不同利益和主张的政府,而能够协调、平衡不同利益和主张的前提,是政府的各个部门不能利益、主张各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不能不同利益、主张各异;作为整体的政府必须是真心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它认识到:“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当人不再与人为敌时,当人的价值、人的权利、人的尊严、人的生存质量被看重,“以人为本”成为一个社会主流的实在的基础理念时,人才可能真心地不再与自然为敌。于是,“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统筹城乡环境建设”“重点搞好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才能真正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定期公布环境状况信息,严肃处罚违法行为”等举措,才会有认真实行的必要。真心希望我们的社会离那一天不会太远。

篇5:企业环保隐患排查报告制度

1、环境监察人员负责企业的安全隐患全面排查工作。做到发现重大环境隐患当天报告企业负责人和区环保局信息中心。

2、环境监察人员负责对本班各生产环节和作业地点环境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

3、隐患排查工作带班领导、值班班长要做好隐患排查记录,发现重大环保安全隐患要立即停止生产,采取有效措施向厂长、区环保局信息中心报告。

篇6:环保管理制度(矿山企业)

环保管理制度

二〇一一年九月

目录

一、石场环保工作制度

二、环保矿长工作职责

三、环保职能部门职责

四、环保管理人员职责

五、矿山环保设施操作规程

六、环境污染事故报告及处理

七、交接班制度

总则

组织机构

主要职责

附则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企业环保工作制度

第一章

总则

1、为加强企业环保工作,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制定本制度。

2、矿山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矿产资源集约化、开采方式环保化、生产工艺清洁化、道路运输无尘化、企业管理制度化、闭坑矿区生态化,促进矿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3、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企业领导、员工要认真学习和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正确处理企业生产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认真执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积极做好污染防治工作。

第二章

组织机构

1、建立由法定代表人负责的企业环境保护工作机构,设立环保矿长、明确主管部门、落实企业环保管理人员。

2、定期召开企业环境保护工作例会,分析企业环保工作形势,研究决定企业环保工作重大事项。

第三章

主要职责

1、重视企业生产产生的废水、粉尘、固体废物以及噪声的污染防治,保护矿区环境。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企业的日常生产管理中。

2、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积极做好企业生产产生的

废水、粉尘、废渣和噪声污染治理,提出治理规划,落实治理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污染治理。

3、加强对企业环保治理设施的运行和维护管理,落实专人管理,做好运行台账记录,建立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各类环保实施正常运行,各项污染治理措施落实到位。

4、自觉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申报企业生产和排污状况,及时报告有关情况。企业生产工艺和生产规模发生重大改变时,及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四章

附则

1、本制度是企业规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企业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和管理的基本依据,企业各级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

企业环保矿长工作职责

1、矿山企业环保矿长是本单位环境保护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对本单位环境保护工作负直接责任。

2、认真学习和执行各级环保部门关于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把环境保护工作纲入企业日常工作重要议事日程。

3、制定和落实环境保护岗位责任和规章制度,与企业有关部门签订责任书,并组织环保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

4、主持环境保护工作例会,全面研究和部署环境保护工作,传

达环保部门的方针、政策,及时部级工作经验,督促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5、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环保工作。

环保职能部门职责

1、在环保矿长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矿山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具体负责本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

2、负责组织召开环境保护工作例会,掌握和研究各部门的环保工作执行情况,查找问题和隐患,并督促相关部门落实措施,及时解决有关问题。

3、负责对各类环保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整改落实。

4、负责对企业内部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检查各类台账记录,进行记录汇总,并将检查结果报环保矿长和法定代表人。

5、负责企业员工的环保法律、法规教育培训和考核,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并做好培训记录及档案资料管理。

企业环保管理人员职责

1、积极参加各类环保培训,认真学习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明确本岗位的环保职责范围,熟练掌握所负责的环保设施和措施 的有关知识及操作技能。

2、加强对所负责的各类环保设施、设备的管理,严格执行定期检查、维修和维修后验收制度。每天检查环保设施、设备的运行情况,保证运行时间和正常运转率,确保各类备品备药的正常储备量。

3、认真记录各类环保台账,台账记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4、自觉接受和积极配合环保职能部门的检查,按照检查意见及时整改,消除环境污染事故隐患。

矿山企业环保设施操作规程

为了增强矿山企业环保设施的科学管理和使用,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本规程。

1、矿山企业环保设施包括各类湿式除尘设施、布袋除尘设施、喷淋设备、废水沉淀池、废水处理清淤设施和废水循环利用系统。隔音降噪设施、垃圾回收站、公用厕所等。

2、企业环保设施管理实行三级管理制度,即环保矿长总负责、环保职能部门具体分管、各环保管理人员直接管理。

3、落实岗位责任制,所有操作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熟读有关操作规程和设备制造厂提供的使用说明书,熟练掌握各种设备的性能特点和操作步骤,严格按操作规程要求操作。

4、操作人员在环保设备使用前,要根据各类设备的性能特点进行认真仔细的全面检查,确保设备齐全有效。开机后操作人员不准离

开岗位。

5、认真作好值班记录,严格交接班。工作内容与值班记录必须相符,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设备出现的问题应当班及时处理,需移交下一班时,必须详细交待设备运行情况、故障及处理情况,防止无人管理失控。因未交接清楚而接班后,设备问题由接班人员负责。

6、操作人员对环保设备必须做到时常养护与定时保养相结合,严禁设备带“病”运行,并认真做好相关养护记录。

环境污染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

为了加强预防措施,确保环境安全,特制订本制度。

1、矿山环境污染事故,系指企业生产过程中短时间内造成未经处理的大量粉尘、废水、固体废物或噪声污染环境的事故。

2、企业设立由法定代表人为组长、环保矿长为副组长、环保职能部门和相关管理人员组成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小组,并建立有效的通讯联络机制,确保环境污染应急事件发生后能及时到场指挥和处理。

3、企业对全体职工进行环境污染应急事件处理的相关知识培训,熟悉应急处置流程,提高应急意识,遇乱不惊,冷静处置。

4、发生环境污染事件,应及时报告。发现矿山环境污染事件,当事人应立即报告企业领导,同时通知相关部门停止作业,关闭发生事故的环节和设备,全力优先处理环境污染事故。企业环境污染事故

应急处理小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根据事故情况,落实相关措施,果断截断污染源,防止环境污染扩大蔓延。

5、报告时限:发生环境污染事件4小时内必须向辖区内环保部门简要报告污染事件情况,严重事件必须第一时间向环保部门报告,并取得环保部门支援和指导,防止环境污染的扩散。8小时内续报事件进展情况。内容包括:发生事故企业名称、地点、时间、类别、事故经过、处理情况及结果。

6、全体职工应积极配合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的进一步调查和处置。

7、事故调查必须查明事故原因,并从中吸取教训,制订和落实防范措施,并追究事故责任人的责任,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交接班制度

为确保工作连续性,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特制订交接班制度。

1、交接人员必须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簿(表)记录,工作内容与值班记录必须相符,内容真实,数据准确。字迹工整无涂改,记录内容齐全不掉漏。

2、连续工作岗位交接班必须按规定提前10分钟到岗,防止脱岗、断岗。

3、实行现场签字交接。对工作现场和可疑的状况,要进行确认,必要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并记录,尽量避免口头交接情况发生。

4、当班出现的设备问题应当班及时处理,禁止拖拉、推托。确

需移交下一班时,必须详细交待设备故障及处理情况,保证设备问题及时、有效得到解决。

篇7:企业环保奖惩管理制度

1、公司安环部要认真对职工进行环保法规教育,深刻理解搞好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的重大意义,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环境。

2、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的种类:

2.1 警告; 2.2 罚款; 2.3 开除; 2.4 发生重大或特大环境污染事故,一次性罚款 3000-2000 元;发生一般污染事故的单位一次性罚款 1000-2000 元。发生较小或小污染事故的;一次性罚款 500-1000 元;罚款额从事故部门当月奖金扣除。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污染事故的人,由国家行政执法部门依法处理。

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给予一次性奖励:

3.1 全面落实环保责任制目标,单位环保指标得到有效控制,经考核取得优异成绩的; 3.2 在环保管理、竞赛等活动中取得突出成效的; 3.3 严格执行环保规章制度,在制止和纠正违章作业、违章指挥上坚持原则,对环保作出特殊贡献者; 3.4 精心操作,保持生产稳定,认真执行巡回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成绩显著者;

篇8:企业环保规章制度

从富士康在渝建立、建设和发展实践来看, 我们要想解决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 首先必须清楚认识“污染源”的特性。即必须通过认真的事实调研和理论分析, 透彻的了解我们所要规制的污染企业。其次需要针对企业的特性对症下药, 政府的在其中便是药的作用, 要能做到“良药不苦口”, 即不仅能做到减轻或停止企业的污染, 还要做到对企业利益最小损害。但是, 当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解决这些环保问题的急迫性会极大的削弱各种措施的力量, 这是环境保护计划施行一道阻力。本文尝试从政府角度对企业环保责任作初步解析, 以捕获一些解决诸多复杂环保问题的灵感。

一、电子企业的行业特性导致了规制难

电子生产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新兴行业, 其行业内各方面的制度大都属于不成熟阶段, 制度的缺陷导致了诸多管理和生产上的问题。另外, 电子产品设计市场和销售市场的易变造成了电子生产的技术不断更新, 这意味着电子生产技术是永远落后的, 因为电子产品的生产技术革新永远是在电子产品设计更新和销售市场反馈之后完成。技术上不能弥补的短板和制度上的不成熟, 直接导致了电子生产企业的环境污染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电子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种污染类型:

1. 大气污染

由于多数电子生产企业不愿投入大量的技术和资金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电子垃圾, 所以, 电子垃圾主要以直接焚烧的方式被处理。然而, 电子垃圾在焚烧时不仅会产生二氧化硫、氯化氢、氮氧化物等毒害气体, 还会产生大量的固体颗粒物, 导致生产地的空气质量下降, 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电子企业造成大气污染, 外因是电子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 过度减少成本而不愿投入资金, 内因则是处理技术不发达, 政府规制乏力。

2. 水体污染

电子企业的生产涉及许多复杂的流程, 包括机械加工、装备制造等。而在像机械加工这类需水的流程中会产生高浓度的工业废水, 其中含有总锅、总铅、总镍、总铬、总被等有剧毒的重金属污染物。众所周知, 重金属污染物很难依靠水体自身净化, 而一旦这样的污染水被河流稀释后为人畜饮用, 将会造成诸多人体疾病和兽禽死亡。电子行业的水体污染是最难防治的污染问题, 因为至今还没有几个国家的污水净化技术能够完全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想要从源头防止污水的产生, 需要大量的净化设备和技术人员,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3. 土壤污染

电子行业在生产过程会排放包括炉渣、金属废弃物、放射性废弃物、环氧树脂废渣等大量有毒有害废弃物。这些固体废弃物经过风华、雨淋、地表径流等等作用, 其有毒物质会进入土壤, 导致土壤的肥力下降, 严重者寸草不生。同时, 毒害物质在土壤中聚集, 会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 严重破坏生态平衡。此外, 由于电子产业的更新速度较传统产业相比更加迅速, 所以包括电脑、电视、蓄电池在内的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日益加快, 而我国目前的电子产品回收率还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因必将有更多的电子废弃物因无法回收而被堆放于土壤上, 势必导致土壤污染日益严重。

电子生产企业除普遍产生上述三种污染之外, 还有少数企业因疏于管理或环保意识较差, 产生了噪声污染, 甚至有其他恶意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认为, 污染在电子行业普遍存在, 其原因不能全认为是政府监督管理不善, 电子行业本身的“劣根”让政府规章乃至环境法律的作用施展不开, 造成了“治不了, 管不住”规制困境。

二、政府与电子企业的角力

我国环境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即创建阶段 (1972年—1982年) 、开拓阶段 (1982年—1989年) 和改革创新阶段 (1989年至今) 。1989年环境保护法的施行, 确立了我国现行的环境资源保护管理体制, 即统一监督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在这一管理体制里, 政府是主要的监督管理主体。政府代表的是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 并且实践中还会很大程度为自身利益着想, 复杂因素影响下的行政行为, 在管理中势必会触及企业利益。这两者之间的角力, 是政府能否履行其职责, 企业能否负起环保责任的关键。

考虑到小型电子生产企业自身规模的局限性, 在整个环保监督体制中主要还是受制于政府, 与政府无法形成正面的“交锋”, 故此处将其排除在讨论范围之外, 我们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政府与电子企业角力背后的利益格局。

1.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之争

如果把某一特定区域看作一个大企业或社会生产组织, 那么其地方政府在该区域经济增长中担当的角色, 就是整个区域的经营者。显然, 基于国家赋予政府各项经济职权的缘故, 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着控制性的权力。但是不得不承认, 地方经济想要全面快速的发展起来, 离不开有着支撑地方财税的大企业带动, 所以不可小视大型电子企业对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力。总之, 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 而具有资本实力的大型电子企业起着区域经济发展的“导航”的作用。在这一回合的角力中, 政府小胜一筹。

2. 财政主导权之争

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企业是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组织企业内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生产, 力争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产出;而地方政府是以区域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组织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生产, 力争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税收和GDP。而企业可以跨区域规划和经营, 因此其所能创造的财政税收只受自身生产资本利润影响, 地方政府纵然有税收减免等税法上赋予的权利, 也很难从根本上影响企业创造税收的多少。可以看出, 企业本身的资本灵活性使其较地方政府拥有更高的财政主导权, 二者这一回合的角力, 企业占明显的上风。

3. 争取民众之争

民众对地方企业的印象, 是以自身境况为基点的情感表达, 通常具有易变性。企业对地方民众的影响, 直接决定民众对其的主观印象, 如果企业没有让民众意识到其存在的价值和好处, 很可能就无法在民众心中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尽管法律家往往与人民联合起来打击行政权, 打法律家与行政权之间的自然亲和力, 却远远大于法律家与人民之间的这种亲和力。

三、政府主导下的企业环保机制的合理性

如前所述, 政府和电子企业在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并且二者都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较对方更有主导权。在这样的情况下, 如果能够让政府充分利用手中的行政职权, 与电子企业共同建立完善的环保监督机制, 强化企业环保责任, 那么电子行业的环境问题将会得到较大的改善。当两个主体各自存在优势与不足时, 我们试图寻找一个二者之间的沟通, 以达到相互补充、缓和矛盾的目的。合同法中等价有偿、互利互惠的原则, 使这种沟通拥有了法律上的底蕴。

要在电子行业建立一个环保机制, 必须把电子企业作为主要的考量对象。无论建立的是一个怎样的环保机制, 最终目的都是让电子企业自动负起环保责任, 在污染防治上投入资金。本文提出的政府与企业协议环保机制, 是在政府与电子企业签订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环保协议书, 二者共同让利和获利, 针对环境问题制定污染防治等措施。所谓环保协议, 台湾学者认为, 是指事业单位为保护环境、防止公害发生, 与所在地居民或地方政府基于合意, 商定双方需采取一定作为或不作为所签订的书面协议这种双方协议的环保机制,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证其合理性:

1. 基于互利关系建立的协议具有稳定性

政府拥有极为全面而强保障力的行政职权, 相较于电子企业, 占有资源和权利的优势。因此, 其具有环保协议拟定的主导作用, 可以采取法律上赋予的权利要求电子企业参与到协议, 只要在协议中合理的让利放权, 电子企业便会积极参与。政府为了公共利益, 可以适当变通行使行政权, 让企业获利;企业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 只要政府让与的利益能够基本充抵环保投入, 企业便会建立环保协议, 因为这无疑会提高企业自身形象, 使其争取到民众的支持。只要利益对等, 协议签订后, 便能够其稳定性。

2. 责任分别负担转嫁了企业投入

环境法的责任负担原则, 是指环境污染主体及资源利用主体在利用自然资源或者进行其他开发建设活动时, 应该同时保护环境资源、进行经济补偿, 造成环境污染等损失的应积极承担治理费用、以求恢复原状政府与企业达成协议, 可以通过调节产品价格等方式, 将企业环保的投入资金转嫁其他主体。在协议建立之前, 企业是很难将自身的投入转嫁的, 因为其自身并不具有政府全面的管理职权。既然企业能够成本减少、利润增加, 采取环保措施防止污染产生也是顺理成章的。

3. 赔偿责任保证了企业环保制度的完善

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损害赔偿, 是以环境权作为权利依据建立的, 这种损害赔偿关系, 不以双方存在合同关系为要件, 是一种无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的肯定, 固然是环境损害民事责任的主要特征之一, 但从损害赔偿的可能性看, 更重要的, 而且更难克服的是因果关系理论问题。

显然, 政府与电子企业签订的协议, 在两者之间建立了合同关系, 这种合同关系填补充了企业赔偿的盲区, 使电子企业的每一个污染行为都会让其付出经济上的代价, 触及电子企业的根本。追求利益最大化理应是避开任何赔偿的, 因此, 赔偿责任实际上保证了企业环保制度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德敏主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第48页。[1]陈德敏主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第48页。

[2]吴柏均等著.《政府主导下的区域经济发展》.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第21页。[2]吴柏均等著.《政府主导下的区域经济发展》.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第21页。

[3][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上卷) , 董果良译, 上午印书馆1997年版, 第305页。[3][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上卷) , 董果良译, 上午印书馆1997年版, 第305页。

[4]刘宗德.日本公害防止协定之研究.行政法基本原理, 1998年第8期。[4]刘宗德.日本公害防止协定之研究.行政法基本原理, 1998年第8期。

[5]陈敏德主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第64页。[5]陈敏德主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第64页。

上一篇:呼叫中心客户意见反馈下一篇:安全呼唤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