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说课稿

2024-05-04

《少年闰土》说课稿(共8篇)

篇1:《少年闰土》说课稿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这篇文章塑造了一个在鲁迅眼中“聪明、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形象。为方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好这篇课文,小编特意整理了有关《少年闰土》说课稿范文供同学们参考学习。《少年闰土》说课稿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少年闰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五个环节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少年闰土》一文节选自鲁迅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描述了一个知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家的少年形象,反映了我和他儿时有过短暂而真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基本适应高年级阅读教学,已能够初步养成独立或合作学习课文的阅读能力,对人物描写已有初步的了解,但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许多陌生的词语,加之一些语句的表达形式与现在的表达习惯不同,写文章的年代也与当代距离较远,因而,学生对文中的一些语句,表达的含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需要老师提前安排学生查资料。

三、教学目标

因为这是课文学习的第一课时,所以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学习生字新词。

2、读懂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并了解闰土,初步体会人物的特点。

3、体会文中人物外貌描写的句子,感受作者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通过学习相关于闰土外貌的句子,体会人物特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我采用的是我们学校“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激趣导学环节。我采用的是让学生交流预习的方式,让学生说说闰土名字的由来,说说闰土与“我”的关系,以此来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也先一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接着与学生一起去初识鲁迅,紧跟着我向学生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2、初步认识闰土,了解闰土。

第二步是自学互测。有两个自学提示:一是学生二人小组互读课文,检测课文朗读情况,交流文中不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二是找找文中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并通过重点词语初步感知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第三步是互动释疑。主要是在学生自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做深入的探究。强调难写难认的字词,交流文中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而表现的用词习惯;通过缩句和换词的方式体会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等。其间,注重让学生展现个性化朗读,完成第一个学习目标的同时,引领学生学会朗读,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好基础。

第四步是巩固提升。主要是让学生对课文大概有个认知,即让学生概括闰土讲的四件稀奇的事情,为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做好准备。

第五步是课堂检测。主要围绕学习目标来进行。一个是听写生字词语,属于知识的检测;一个是描写一个班级人物的外貌,属于能力的检测,体现学语文、用语文的学习特点。

六、课后反思:

通过教学,感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对于学生的学而言,还是很有实际意义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到学习中去,而且的确学有所获。整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高,参与率极好,目标达成效果好。

《少年闰土》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少年闰土》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四个方面来说说我对本节课的设想。

一、说目标

本课时我制定的教学目标为:

1.会写本课生字词语。

2.通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文章表达顺序。

3.通过读、圈、悟来抓住闰土的外貌描写,体会闰土的形象特点,初步领悟作者抓住外貌描写来体现人物性格的表达方法,并学以致用。

我确定此目标的依据有四点:

一是基于对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理解。

《课程标准》指出:高年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应做到“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讨论和交流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这就告诉我们要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关注作者的表达手法。

二是基于对教材的认识

《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的友谊及对他的怀念之情。本文是一篇小说,人物形象丰满,感情真挚。本课时,我旨在挖掘通过学习闰土的外貌描写教给学生外貌描写的方法,并学以致用。

三是基于对单元重点项目的理解

《少年闰土》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选编本组教材的目的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并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四是基于对学情的认识

本篇课文距离学生时代较远,需要学生搜集资料加深了解,才能感同身受。同时,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初读课文时,学生对鲁迅作品中半白话文的语言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来理解;高年段学生对外貌描写并不陌生,但真正描写起来,抓不住人物特征,有千人一面的感觉,这节课就是加强外貌描写的指导,是自己笔下的人物更丰满。

也据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通过读、圈、悟来抓住闰土的外貌描写,体会闰土的形象特点。

确定教学难点为初步领悟作者抓住外貌描写来体现人物性格的表达方法,并学以致用。

二、说教法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谈话法。通过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创造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2.引导发现法。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闰土外貌描写中作者的描写方法,来拓展学生思路,让学生明确人物外貌描写到底要注意些什么,比单纯的说教更让学生理解。

3.创设情境法。通过创设说话、质疑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能感同身受的思考和说话氛围。

三、说学法

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精神。所以,在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自主探究外貌描写的方法技巧,最后运用。

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游戏导入,了解作者。

通过游戏复习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积累,同时转入对鲁迅的了解,为文章学习铺路。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课程标准要求高年级的小学生能把握文章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所以在这一环节,我用检查读句子的形式来渗透文体特点;采用给词语排序的方法帮助学生快速的梳理文章写作顺序并抓住关键词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品读文段,学习写法。

在此环节通过引导学生读、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和借助插图来学习外貌描写的方法,并适当补充课外资料来进一步明确外貌描写的技巧,并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练笔。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通过对补充的30年后的闰土外貌的描写,引起学生质疑,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相机推荐阅读书籍和积累搜集鲁迅的材料,达到养成读书看报和积累的习惯。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预想,但语文课堂是灵动的、动态的,我会根据具体实际上课的情况来做些微型调整,望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少年闰土》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少年闰土》是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叙事写人的脍炙人口之作。文章语言舒缓、情感真挚,采用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地刻画了一个经验丰富、聪明能干、机智勇敢、健康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捡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表现了 “我”和闰土儿时有过短暂而真诚的友谊,表达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阅读训练的好教材。

除常规的语文知识外,本课还有另外三个突出特点:(1)采用倒叙的手法;(2)通过人物的言行及外貌来反映人物特点;(3)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语句,较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课文本身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把握写人叙事类文章的解读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理解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的方法。

写有生字生词图片。

三、说教法

1、运用知识脉络法和情境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导入新课。

把握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可以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因而导入时有必要从理性角度让学生知道老师要讲的和学生要学的主要内容。同时,小学生因为认知上的限制,感性的情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再通过“看瓜刺猹”这幅画面来进行情境渲染,启发学生想象画面,再现语言文字所反应的客观事物,使闰土这个人物在画面中鲜明地树立起来,让学生迫不及待地去钻研课文。

2、运用自主阅读,探究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的学习方式。学生首先独立地通过比较快的阅读来学习课文,解决我精心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既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较好地实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3、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每一个教学环节之后,尽可能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归纳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的方法,如叙事写人类文章的阅读方法、人物形象的把握方法,中心主题的归纳方法等。力图通过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理念。

4、读写结合法。

课文对闰土的外貌描写简洁而精彩。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上最有特征的方面去体会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点。这样既符合认知规律,又符合写人文章的写作规律。在课堂上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小练笔,做到读写结合。

5、课后拓展阅读法

课后阅读《故乡》原文。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来体会长大后的“我”和闰土的内心活动,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中年闰土是怎样一个人。将课内的学习方法用于课外的阅读实践当中,达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四、说学法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同时又因为有前一单元阅读教学作铺垫,学生有了一定的快速阅读基础。所以本课可引导学生运用“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让课堂上有琅琅的书声、静静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充分突出语文教学的特点。按照“品读语言——表达感悟——积累语言”,让学生实实在在学语文,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

五、说教学程序

(一)检查预习情况(完成目标1)

(二)理性感性相结合,引出新课。

1、过渡语: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闰土长什么样呢?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3、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

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4、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知道闰土是一个年少而又天真活泼的孩子。

(三)、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四)、练习写一写同学的外貌。

(五)、理清四件事的顺序

1、提问: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

2、师生评论,调整板书:雪天捕鸟夏日拾贝月夜刺猹潮汛看鱼

(六)、教学第一段画面:

正是这不同于我的外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让我最记忆犹新的则是看瓜刺猹的闰土。

1、第一句教学:

(1)指名读第一句。同桌互读,并且把认为读得好的同桌推荐给大家。再请这些同学齐读。学生评价。学习读。

(2)教师点播:在闰土奔驰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时,我在哪里?试想,每每回忆起这幅画面时,我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3)深情地读读这段话,把这幅画面,把这个小英雄深深刻在脑中六、说板书设计

根据学生学习的思路,我边分析课文边板书重点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叙事写人类文章的情节、人物形象、文章中心及相关问题解读方法,加深学生对课堂所讲知识的理解。

篇2:《少年闰土》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的课题是《少年闰土》。(板书)我将本课分为两个课时,下面主要针对第二课时开始我的说课。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是说教材。《少年闰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上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只有《少年闰土》这一篇是鲁迅的作品,选自他的短篇小说《故乡》。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的友谊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对于六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了一定收集资料的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对于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往往容易忽略。加上这篇课文写作年代相比学生较为久远,学生容易与文本产生一定的时空距离。所以学生对一些关键词句的理解不可能很到位,朗读的情感更是欠缺,需要我在教学中进行由浅入深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理解课文。

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紧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一体目标要求,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检查13个生字,正确读写“厨房,刺猬,畜生”等词语。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我”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闰土外貌,语言和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写作特点。依据以上目标,我将教学重点设置为:学习四件稀奇事,揣摩人物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课前我将准备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结合六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将遵循“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原则,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配合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

接下来我具体说说我的教学过程。这条主线,有点到面来展开我的授课。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到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上课伊始,我让学生边看课文挂图,边听我的配乐介绍:这是一个幽静的夜晚,一轮金黄的圆月。。从而激起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愿望,然后情学生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顺势进入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部分教学我将分两层面展开:1学法渗透,先引导学习“看瓜刺猹”部分。从“稀奇”一词入手,让学生速读课文,归纳四件稀奇事,再理出哪一件事留给“我”的印象最深,接着围绕“这件事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农村少年?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重点学习“看瓜刺猹”部分。让学生自读6-14自然段,通过读书,思考,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们找出来这样两句话:“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轻轻地走过去。。”“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来猹。。有一般的滑。”分析关键字词,我们知道虽然猹会咬人,而且这么伶俐,但还是被闰土刺到了。说明闰土不仅勇敢,而且机智!这里让同学分角色朗读他们的对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放手让学生运用学法,举一反三学习其他三件稀奇事,体会人物特点。这样从具体到概括再回到具体,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发展学生的思维。

第三环节进入研读赏析,突破难点学习了四件稀奇事后,学生对闰土的人物特点有了比较鲜明的印象,但对“我”与闰土之间的感情却没有深入的体会。在引导学生体会“我听了闰土的这些生动有趣的讲述后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自然过渡第16段,理解“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想象、对比,进一步了解闰土。从而让学生明白:用闰土的知识丰富来反衬“我”和城里的小伙伴见识少,生活

能力较差,每天关在家里,只能看到有限的天空,而广阔的世界有许多精彩的东西是我们所不知道的,表达了“我”对拥有丰富知识的闰土的钦佩,对外面广阔世界的无限向往。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引导学生分别带着赞美,钦佩的感情反复读这句话,读中悟情,使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达到“课将尽而情正浓”的境界。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思,议,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理解作者表情达意的作用,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个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后,借助《故乡》的图片引导有兴趣的同学读读鲁迅的小说《故乡》,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对鲁迅的认识。最后再次出示“看瓜刺猹”精美图片,师第三次引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牢记闰土的同时,也将鲁迅先生笔下那段非常美的情景扎根在学生的心中。

相应安排作业,复习强化。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外貌及言行来反映人物特点的写法,写一个你熟悉的同学,请同学们猜猜他(她)是谁,激发学生的练笔兴趣。

接着是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个微型教案,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

17.少年闰土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机制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

这样的板书不仅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顺序,层次清晰,还紧扣文中重点词语,让文章内容一目了然。

最后我谈一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以及多媒体展示等课堂活动。我设想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认知生字,读懂新词,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同时力求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篇3:《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少年闰土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鲁迅先生抓住人物特点(外貌、动作、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4.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阅读期待

1.简介鲁迅和本文出处导入教学。

2.猜想,鲁迅会从哪些方面来写闰土,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

二、初读感知,扫清阅读障碍

1. 自学要求: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在文中做上标记。

2.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新词,指导书写生字“缚”。

(2)理解“仿佛、所谓、无端”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项带银圈”中的为什么用“带”而没用“戴”,“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中为什么用“,”而不用“、”。(本文写作距今已有近70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 这些词语同其他许多词语一样,都发生了词义变迁。在鲁迅那个年代,还没有顿号,所以,文中使用了逗号。)

(3)检查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的了解,提醒学生:文中的“我”是以鲁迅为原型写的,身上有很多鲁迅的影子,但是他并不是鲁迅,只是鲁迅笔下的一个人物。

(4)印证猜想:课文有没有像我们猜想的那样来写闰土呢?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呢?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写闰土的?(身份、外貌、语言,重点写了语言)

三、深度对话,体会人物特点及文章表达

(一)细品人物外貌

1.读描写外貌的语句,思考:从外貌上来看,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

2.追问:人物的外貌包括说眼睛、嘴巴、身材等很多方面,作者为什么只写了这几点?

(紫色脸、小毡帽是浙江沿海地区少年最常见的装扮,圆脸、银项圈是闰土的个人特点,作者抓住这几点,寥寥几笔就把一个健康可爱的浙江沿海少年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二)聆听人物语言

1.请快速浏览课文6~16段,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闰土给“我”讲了哪些有趣的事?听了闰土的讲述,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少年呢?(勇敢机智、善良可爱、聪明能干、能说会道、善于表达、兴趣广泛、生活多姿多彩等)

2.闰土的勇敢机智:

(1)哪件事、哪句话最能表现他的勇敢机智?

(2)重点语句: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①在这句话中,作者是怎样来表现闰土的机智勇敢的?

交流、点拨:这句话中,作者描写了闰土刺猹的时间(深夜)、地点(野外)、凶猛咬人的偷瓜野兽、刺猹的动作(捏、轻轻地走去)等来表现闰土的勇敢机智。

②感情朗读:通过指名读→师生评议→教师范读→师生合作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读出闰土的机智、镇定、勇敢。

3.闰土的聪明能干: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闰土的聪明能干?作者是怎样写出闰土的聪明能干的?

(闰土做小忙月,帮人看管祭器以及闰土讲述的帮父亲看瓜、在雪地里捕鸟等,都能表现闰土的聪明能干。在写闰土捕鸟时,特意突出了闰土捕鸟的工具简单、动作熟练、收获丰富。)

在学生体会到闰土捕鸟工具简单时,相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装弶捉小鸟雀”中的“弶”:闰土捕鸟用的是什么?(竹匾、木棒、绳子,这三种组装成的捕鸟工具就叫“弶”! )

(三)体会“我”的感受

1.引导:听了闰土的讲述,文中的“我”是怎样的感受?

2.重点句: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只看见”“四角的天空”,来体会“我”对闰土生活的向往,对自己枯燥单调、封闭的生活的不满和无奈!

(2)想象体验,练习表达:填空练习,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我”的内心感受,并试着表达出来:

“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看不见( ),看不见( )……只看见( ),就像( )。”

(3)感情朗读:引导学生读出从这句话中体会到的复杂心情。

(四)赏析“我”记忆中的美好画面

1.激情导入:正月过去了,闰土,作为一个忙月的儿子,作为一个小忙月,他只能离去。我们在痛哭中分别。这一别就是30年。然而,那个月夜刺猹的勇敢少年的形象却永远留在我的脑海中。

2.引导赏析:出示课文第一段及画面,教师配乐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到画面中的景美、人美、情更美!

3.练习背诵。

四、拓展激疑,引发课外阅读期待

1.鲁迅通过描写闰土的外貌、语言,以及“我”的感受,塑造了一个健康可爱、勇敢机智、善良能干的少年形象,三十年后,闰土会是什么样呢?先引导学生猜想,再出示小说《故乡》中关于成年闰土的描写,学生自由读,交流读后感受。

2.此时的闰土年仅四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精力充沛的时候,可是为什么他却是如此的苍老憔悴呢?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请大家课下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

五、课下作业

学习文中描写外貌的方法,观察同学或其他人的外貌特征,写一写他们的外貌。

执教者言:

1.教什么——教课文,更要教语文。本教学设计,将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人物特点作为基础目标,将领悟鲁迅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的表达方法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作为核心目标,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程特点。

篇4:《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第一个变化是抓住对话,层层推进,感悟闰土的形象

围绕我和闰土的对话,首先,我让孩子们读出有几件事;然后引导孩子们入境,接着又通过对话插图体会对话时的情感;最后通过学生原形示范和老师的引读,让孩子们达到入情入境的朗读地步。我觉得这个过程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孩子们对闰土的认识由粗浅到逐步深入,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和谐的统一。

第二个变化是突破难点,化繁为简,深化闰土的形象

“四角的天空”历来就是教学这篇课文的难点,我没多去纠缠,而是采用想象、对比的方式去感悟闰土的形象。孩子们不仅能读懂文字,还能读懂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意思,他们说是作者的写作技巧,这正是语文学习所需要的。

第三个变化是回旋反复,扣紧文本,丰富闰土的形象

第一自然段在这篇课文出现了三次,我自认为做的比较自然巧妙的,它体现了初识闰土、了解闰土和牢记闰土这个形象的作用。同时,也把这段非常美的经典的场面深深地扎根于孩子們的心中;另外,也让闰土的形象更加丰满。

记得一位小语专家曾说过:一堂语文课应该留下的是语言、情感、形象,我想这正是我想尝试的做法。另外,我还需说明二点:为什么不在第一课时介绍鲁迅?先让孩子们接触大文豪的文字,让我们读出意思,读出兴趣时再在第二课时作介绍,我觉得这比纸上谈兵会更好一些;这堂课的主线我是抓了人物的语言,下节课抓人物的动作、外貌。整堂课用了比较简单的方式、简练的手段,孩子们深入浅出地理解了难读懂的课文。

(作者单位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乐坝镇小学)

篇5:《少年闰土》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少年闰土》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四个方面来说说我对本节课的设想。

一、说目标

本课时我制定的教学目标为:

1.会写本课生字词语。

2.通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文章表达顺序。

3.通过读、圈、悟来抓住闰土的外貌描写,体会闰土的形象特点,初步领悟作者抓住外貌描写来体现人物性格的表达方法,并学以致用。

我确定此目标的依据有四点:

一是基于对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理解。

《课程标准》指出:高年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应做到“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讨论和交流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这就告诉我们要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关注作者的表达手法。

二是基于对教材的认识

《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的友谊及对他的怀念之情。本文是一篇小说,人物形象丰满,感情真挚。本课时,我旨在挖掘通过学习闰土的外貌描写教给学生外貌描写的方法,并学以致用。

三是基于对单元重点项目的理解

《少年闰土》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选编本组教材的目的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并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四是基于对学情的认识

本篇课文距离学生时代较远,需要学生搜集资料加深了解,才能感同身受。同时,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初读课文时,学生对鲁迅作品中半白话文的语言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来理解;高年段学生对外貌描写并不陌生,但真正描写起来,抓不住人物特征,有千人一面的感觉,这节课就是加强外貌描写的指导,是自己笔下的人物更丰满。

也据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通过读、圈、悟来抓住闰土的外貌描写,体会闰土的形象特点。

确定教学难点为初步领悟作者抓住外貌描写来体现人物性格的表达方法,并学以致用。

二、说教法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谈话法。通过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创造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2.引导发现法。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闰土外貌描写中作者的`描写方法,来拓展学生思路,让学生明确人物外貌描写到底要注意些什么,比单纯的说教更让学生理解。

3.创设情境法。通过创设说话、质疑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能感同身受的思考和说话氛围。

三、说学法

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精神。所以,在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自主探究外貌描写的方法技巧,最后运用。

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游戏导入,了解作者。

通过游戏复习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积累,同时转入对鲁迅的了解,为文章学习铺路。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课程标准要求高年级的小学生能把握文章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所以在这一环节,我用检查读句子的形式来渗透文体特点;采用给词语排序的方法帮助学生快速的梳理文章写作顺序并抓住关键词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品读文段,学习写法。

在此环节通过引导学生读、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和借助插图来学习外貌描写的方法,并适当补充课外资料来进一步明确外貌描写的技巧,并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练笔。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通过对补充的30年后的闰土外貌的描写,引起学生质疑,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相机推荐阅读书籍和积累搜集鲁迅的材料,达到养成读书看报和积累的习惯。

篇6:少年闰土说课稿

高新区志远小学 孙 坤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少年闰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说教法,教学过程五个环节说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少年闰土》是一篇叙事写人的脍炙人口之作。文章语言舒缓、情感真挚,采用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地刻画了一个经验丰富、聪明能干、机智勇敢、健康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捡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表现了 “我”和闰土儿时有过短暂而真诚的友谊,表达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阅读训练的好教材。

除常规的语文知识外,本课还有另外三个突出特点:(1)采用倒叙的手法;(2)通过人物的言行及外貌来反映人物特点;(3)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语句,较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二、说学情分析

六年及上册的学生已基本适应高年级阅读教学,已能够初步养成独立或合作学习课文的阅读能力,对人物描写已有初步的了解,但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许多陌生的词语,加之一些语句的表达形式与现在的表达习惯不同,写文章的年代也与当代距离较远,因而,学生对文中的一些语句,表达的含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需要老师提前安排学生查资料。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课文本身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3、用讨论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四、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写人叙事类文章的解读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理解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的方法。

教学准备:

写有生字生词和提问问题的小黑板、教学持图。

五、说教法

1、运用知识脉络法和情境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导入新课。

把握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可以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因而导入时有必要从理性角度让学生知道老师要讲的和学生要学的主要内容。同时,小学生因为认知上的限制,感性的情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再通过“看瓜刺猹”这幅画面来进行情境渲染,启发学生想象画面,再现语言文字所反应的客观事物,使闰土这个人物在画面中鲜明地树立起来,让学生迫不及待地去钻研课文。

2、运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的学习方式。学生首先独立地通过比较快的阅读来学习课文,解决我精心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学生因为水平参差不齐,答案肯定不尽一致。这时再通过同桌或前后桌合作探究的方式去伪存真。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较好地实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3、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每一个教学环节之后,尽可能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归纳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的方法,如叙事写人类文章的阅读方法、人物形象的把握方法,中心主题的归纳方法等。力图通过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理念。

4、读写结合法。

课文对闰土的外貌描写简洁而精彩。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上最有特征的方面去体会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点。这样既符合认知规律,又符合写人文章的写作规律。在课堂上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小练笔,做到读写结合。

5、课后拓展阅读法

课后阅读《故乡》原文。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来体会长大后的“我”和闰土的内心活动,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中年闰土是怎样一个人。将课内的学习方法用于课外的阅读实践当中,达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六、说学法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同时又因为有前一单元阅读教学作铺垫,学生有了一定的快速阅读基础。所以本课可引导学生运用“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合作等方式,让课堂上有琅琅的书声、静静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充分突出语文教学的特点。按照“品读语言——表达感悟——积累语言”,让学生实实在在学语文,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

七、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课件出示鲁迅形象图片)你对鲁迅先生有那些了解?

(二)整体感知:教师打乱课文写作顺序,学生排序。

(三)自主学习、自读自悟

仔细朗读课文,从作者的回忆、相识、相处和离别中,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在旁边写出你的理解和感受。

(四)、小组内交流: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五)、班内交流、解读文本。

(1)回忆:沉醉美好的想象,初识那闰土。

出示第一段,反复朗读,教师知道朗读,重点突出动静的变化和朗读特点。

(2)相识:直面散淡的勾勒,再识那闰土。

出示描写闰土的句子。说出闰土的特点,然后指导写作方法:(抓住人物最大的特点,哪怕只有寥寥几笔,也能写得活灵活现,不一定要从眼睛头发开始。)(3)相处:感受相处的情味,烙印那闰土。

先让学生自己概括出闰土给我讲的四件稀奇的事,然后课件出示: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再读读这四件事,从中你觉得润土是个怎样的人?从那里能看出来?(引导学生认识到润土是个天真,活泼机智,聪明,见识广的农家少年)

和润土相比。我是怎样的人?(此处重点理解:啊!润土的心理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他们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润土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明润土的知识丰富。而我和我的朋友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说明我们只能在一个小天地里活动,看不见外面多姿多彩的有趣的世界,润土知道的事情,我和我的朋友都不知道。)

(4)、复沓缠绵的离别,长忆那闰土。一起读最后的离别!然后回到作者回忆的画面,加深闰土在作者心中的印象

六、拓展延伸,再识闰土。

1.启发学生想象说话: “我”和闰土分别近三十年后,再一次相见了,见面时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2.让生快速阅读《故乡》原文片段: 板书设计:

篇7:少年闰土的说课稿

少年闰土的说课稿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少年闰土》。本组课文以“初识鲁迅”为专题,以“引导学生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课文,体会优美、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为重点。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文章采用倒叙的方法,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经验丰富、聪明能干、健康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表现了“我”和闰土儿时有过短暂而真诚的友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美丽、自由、自然的热爱。本文语言舒缓、情感真挚,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材料。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识“闰、胯、扁”等七个生字,正确读写“胯下、刺猬、所谓、明晃晃”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精彩段落(如第一自然段)。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

4.抓住对闰土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闰土的性格特点。

5.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6.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重点为目标2、3

教学难点为目标4

少年闰土是本单元初识鲁迅的第一篇,所以,这时的学生对鲁迅还比较陌生,因此,课前我会让学生收集有关鲁迅及其作品的资料,这样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结合单元导读和课后资料袋,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鲁迅。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学情,在教学中我将采用导读法、品词析句法、朗读感悟法、图文结合法和情景体验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采用读、品、悟、议的学习方式,走入文本,深入体会少年闰土的形象。

下面我将具体说说教学过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四个环节,即谈话导入,初识闰土;初读课文,理清文脉;再读课文,认识闰土;抒发感叹,羡慕闰土。

一、谈话导入

一上课,我便用课件出示两幅鲁迅的图像,同时这样深情地导入:学课文前,老师先给同学们看一个人的照片,他时常穿着一件朴素的中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知道这个人是谁吗?是的,这就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从今天起,我们将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今天,鲁迅给我们介绍了他儿时的伙伴,少年闰土,我们一起来认识下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通过课题,知道本文是写人的文章,回顾学过的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说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然后抓住课文重点句:“啊!

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不知道的。”理清课文中描写的四件趣事: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进而理解“稀奇事”一词。

阅读教学之初,最关键的是抓住一句能够统帅全文的句子,使教学始终围绕这句话有序展开,避免教学走入琐碎分析的泥潭。

三、图文结合感受看瓜刺猹的乐趣

这里先让学生自由读看瓜刺猹的对话,画出自己认为有意思的句子,我随机指导朗读,如: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一句,让学生读得轻些,别把猹吓跑了。另外,“有胡叉呢!

油一般地滑。”

一句要读出猹似乎在与闰土游戏呢!

接着,我采用自由读,分角色读这部分对话,感受看瓜刺猹的乐趣。然后,课件出示“看瓜刺猹”图,采用引读的方式,师生合作读,再现看瓜刺猹的紧张,刺激和有趣。顺势引导学生接读第一自然段,最后,学生交流闰土的性格特点,师生归纳出:闰土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少年。再回扣:“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不知道的。”

此环节采用以读为主,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师指导读,分角色读,图文结合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把学生带入语境,体验看瓜刺猹的乐趣。

四、自主学习,深入了解闰土

这里我先用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想象说话,感受闰土说的绘声绘色,我听的身临其境,闰土说的生动有趣,我听的羡慕不已。接着,学生根据我出示的阅读提示,自学其他三件稀奇事,如:雪地捕鸟,通过闰土娴熟地动作,可体会到他捕鸟经验丰富,捕鸟结果诱人,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聪明能干的闰土。在“海边拾贝,潮汛看鱼”中,我们又可以感受到闰土生活丰富,见多识广。

接着回扣:“啊!

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不知道的。”重点理解“无穷无尽”一词。

此环节教学我力求让学生自读自悟文本,教学由扶到放,引导学生潜心读书,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闰土形象的理解和体验。

五、抒发感叹,羡慕闰土

这里我先小结引说,比照我与闰土的不同,我设计这样的引语:多么稀奇的事啊!

面对聪明能干,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闰土,我有什么样的感受。同学们一起看看第十六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啊!”中包含的羡慕和对闰土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接着,借用联系上下文,图文对比,联系生活等方式,帮助学生体会“四角的天空”的深刻内涵,然后,通过角色体验深化理解,运用“当闰土……的时候,我在……的句式进行说话练习,体会闰土是天上的鸟,海中的鱼,而我是井中的蛙,笼中的鸟。最后,通过读来体会作者的羡慕之情,不满之愤,啊……

此环节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的过程中,加上多媒体图片对比,合理想象,联系实际,不仅很快理解了文意,还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方法。

六、积累语言,结束课堂

引导学生回归课文第一自然,结束教学。

聪明伶俐,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不仅让作者难以忘怀,也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特别是他看瓜刺猹的这一幕(出示看瓜刺猹图,并配以《仲夏之夜》钢琴曲)学生深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至此,本课堂基本结束,我将用这样一段话进行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上到这,下节课我们学习作者是如何将少年闰土介绍给我们认识的,并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课件出示作业超市:

1.熟读、抄写课文第一自然段。

2.根据课文第二幅插图,描写两人对话时的神情,动作和语言。

板书设计

最后,说说本课的板书设计,此板书简洁概括了课文的主要事件,突出了闰土的性格特点,使学生一目了然获悉课文教学重点。

少年闰土

篇8:少年闰土的优秀说课稿

《少年闰土》是鲁迅自传体小说《故乡》中的一段插叙文字。单元主题是“初识鲁迅”,第一篇就是《少年闰土》,后三篇都是纪念鲁迅的文章。四篇文章从“少年鲁迅”、“长辈鲁迅”、“导师鲁迅”、“旗帜鲁迅”四个不同的视角为小学高年级学生初识鲁迅打开一扇窗。《少年闰土》展现出的是“我”回忆中的故乡——一个带有神异色彩的美的故乡。文章按照“回忆—相识—相处—离别”的顺序娓娓道来。整篇文章情景交融,如诗如画,是语文学习的极好范例。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它在本单元中训练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通过对文中优美的、含义深刻的语句多朗读、多体会,悟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根据教材的地位、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少年闰土的特点,体会“我”与闰土之间深厚的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运用多种方式(联系上下文、借助背景资料、抓住关键词等)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

5、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入理解作品内涵及学习写作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1、品词析句法。抓住文中关键词、精彩句点拨和剖析,引导品味,提高学生的语文意识。

2、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去体味作者的语言,从重要词语中发现美,从颜色的品悟中体会美,从景物的安排中欣赏美。培养学生的语感。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写人物抓特点的写法。

3、大语文教学法。突破教材、突破课堂,向课外阅读拓展,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认识到学习语文可以让生活更精彩。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一、检测预习,了解闰土。

(1)、名字的来历

初听闰土这名字,有什么感觉?说说闰土这个名字的由来?课件:闰月出生,五行缺土。简介“五行”,根据五行起名也是一种文化。这样起名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你看,咱班这几个同学的名字:春金贝、戴小钡、赵冰洁、杨泽鑫、张燚杰

【设计意图:“五行缺土”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在通俗的讲解后,我引入了本班几个同学的名字(此前我曾让学生写过一篇小文“我的名字”,从中选择了以上的名字),拉近了学生与闰土的距离。】

(2)、相识的背景

我们来看一组词:

祭祀 祖像

供品 祭器

指名正确朗读。这四个词围绕一个词来写,对,是祭祀。

(师:知道什么意思吗?师:大家看这个“祭”字,甲骨文“祭 金文”祭 “ “祭”是会意字,祭祀的意思。甲骨文是“手”里拿着鲜血淋淋的“肉”,金文开始加“示”,表示把肉放祭台上进行祭祀。甲骨文“祀” 金文“祀” ”祀“是形声字,指祭礼。”示“表意,用祭祀用的桌子表示祭礼。”巳“表声,用胎儿的形状表示求子。泛指祭祀。)

课件出示“祭、祀”的演变,祭祀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纪念先祖的一种传统风俗。课文中讲的就是“我“家里要做大的祭祀,请闰土和他的父亲到我家来帮忙。

【设计意图:“祭祀”是学生理解上的又一难点,我从字理入手,用课件呈现“祭、祀”的演变,让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同时,受到汉字本身所蕴含的丰厚文化的滋养,提高语文素养。】

(3)、出示从闰土讲的四件事中提炼出的四组词,整体感知。

再出示一组词,不难读,就看谁能读出味道。

深蓝的天空

金黄的圆月

海边的沙地

碧绿的西瓜

真不错,再奖励一组:

沙地 下雪 空地

短棒 竹匾 秕谷

稻鸡 角鸡 鹁鸪

九个词就给我们勾勒出一幅图画,谁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雪地捕鸟图。用上这九个词,你能复述一下闰土雪地捕鸟的情景吗?

你们和闰土一样聪明能干,再奖励一组:

鬼见怕

观音手

这是什么?海边两种贝壳的名字。稀奇吗?想看么?——没有。但我们可以想象他们的样子。和这同样稀奇的还有,出示:

潮汛

跳鱼儿

【设计意图:四组词是我精心选择的,它们分别对应闰土向我讲述的四件事,第一组词“月下刺猹”的背景画面,四个结构相同的词组勾勒出了优美的意境,第二组的九个词用词串的形式串起雪地捕鸟的情景,既巩固了生字(匾、秕、鹁鸪),又为学生复述这件事提供了拐杖。】

(4)、出示两个难读的长句子,检测朗读。

文中多次提到一种小畜生,随即板书:猹

(课件出示: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样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这句话来自课文中,大家自由读一读,看能不能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鲁迅文字的味道。

什么是“无端”?

谁能把这个句子读通顺。

7.我不知道的还有——

出示第二个句子: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这是个半文半白的词出现最多的句子,谁能读出来:1、指名读;2、指名翻译。

【设计意图:这两个长句子独立成段,是朗读的难点,把其单列出来读通、读顺、读明白、读出点儿鲁迅文字的味道。】

二、直面勾勒,再识闰土。

(1)快速默读全文,理出文章顺序:回忆、初识、相处、分别。

(2)初识部分,聚焦外貌。

课件出示丰子恺的漫画,找出两个大师对人描绘的相同点。(都没有五官的描绘)

总结出:我们描写一个人,不一定非刻画五官,可以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

【设计意图:借鉴罗才军老师的案例,巧妙地用丰子恺的漫画引出“大师”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两者对比,让人物刻画的方法深入孩子们的心田。】

三、回味相处,烙印闰土。

1、概括四件事,扎实训练概括能力。

2、如果让你选择跟闰土去干其中的一件事,你最想干那件?

学习看瓜刺猹。

2、我说少年闰土是讲故事的高手,你们信吗?我有证据。我们来看文中的插图:

【设计意图:文中的插图生动、细腻、传神,是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我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让学生观察、想象,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会情感,悟得方法,再分角色朗读,以读见悟。】

3、多么紧张惊险,多么神秘动人。正因为闰土讲述的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三十年来,一想到闰土,我头脑中就会浮现出这个画面。(课件出示课文第一段文字,配乐朗读。)

4、合作探究:两处“月下刺猹”的不同之处。

二十年过去了,我上五年级时会背的段落至今记忆犹新。这就是文学经典的魅力!回忆总是美好的,我们再来比较这两幅图中的闰土,有什么发现?回忆中的闰土更英俊,更帅气,尽管穿着补丁裤,看起来依然那么酷! 童年的时光,一如月夜的闰土,彼时未必美好非常。只是,记忆经过时间的过滤,变得清晰而又迷离,以至于我们固执地相信她曾经存在,而且是最好的存在。一旦想起,便觉温暖,诗意盎然。

五、书读到此,你对闰土又有了哪些认识?读鲁迅文字的味道如何?

六.推荐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

【设计意图:第一课时学完,我没有推荐《故乡》,而推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社戏》,主要考虑几篇文章的风格接近,更贴近孩子眼中的鲁迅。】

第二课时,简单流程

一、 回忆相处,烙印闰土。

(1、)自学其余三件事,从字里行间感受闰土机智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见多识广的特点。(学习读书做批注)。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在与“我”的对比中再次感受闰土机智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见多识广的特点。

二、缠绵离别,长忆闰土。

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学生齐读。

教师引读:

看到贝壳和几支好看的鸟毛忆起闰土,课件出示(1)女声读。

选东西给闰土时,脑中跟出一个少年,课件出示(1)男生读。

家道中落,遭遇变故,逢到困苦时,他会想起自己的玩伴闰土,课件出示(1)学生齐读。)

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已经过去了30年,当再踏上故土时,母亲说小时候的玩伴闰土要来看你了,作者的头脑中出现这样的一幅画面,课件出示(1)学生再齐读。

上一篇:把目标放在二十年后美文下一篇:十八大 入党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