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问亲情作文

2024-04-23

拷问亲情作文(通用14篇)

篇1:拷问亲情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清末国学大师俞樾和重臣曾国藩到玄武湖赏荷,他们各自坐了小船下到湖里,船并无差异,但是曾国藩一个姓张的手下为了凸显曾国藩的尊贵,竟然弄了一顶小帷帐罩在小船上,以避免暴晒,但由于小帷帐会被高举的荷叶牵绊,因此,这只小船只能绕荷花而行,而俞樾=虽然顶着烈日,却能够径入藕花深处,与荷花零距离接触。

篇2:拷问亲情作文

有得,必有失。人世间一切事物都存在着得与失的关系。就拿前不久被传得沸沸扬扬的李某某的案件来说吧,从小便丰衣足食,深受父母宠爱,可以说是溺爱长到了十七岁,要什么有什么,要什么给什么,从来没有因为犯错误而受到父母的责骂,更不用说是动手了,因此,他不知道什么叫对与错,好像是他具有了所有的`童年的快乐,但也分不清对与错,因而导致犯法的结果。而我们呢?轻则被父母唠唠叨叨数日,重则身受皮肉之苦,好像是我们失去了童年的欢乐,因而我们知道什么叫错误,什么叫正确。是非能够分得清楚。现在看来,从小这些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来说有很大的影响,他李某某因犯法住进监狱,而我们却享受着备考冲击拼搏的乐趣。

有失,必有得。正如国学大师俞樾,在赏荷的时候,虽然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荷花,尽享碧绿的荷色,荡漾的荷波,近嗅馨馨的荷香。但是,他们因没有带帷帐,顶着浓浓烈日的暴晒,失去了阴凉和闲适的心情,吃进了夏日正午的苦头;而曾国藩却不同,他们虽然没有俞樾那样近距离的享受,失去了饱览荷藕风光与荷花沁人心脾的芳香,但他却享受了阴凉的遮蔽,免去了日晒之苦。近距离欣赏荷花之美,与远距离享受自然风光,得与失,香与闲,只有自己感觉好,才是真的好。何必在乎别人怎么看呢?

得失,不抱怨。用一双发现的眼睛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一扇窗。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呢?除了人,其余都是一样的,不过天堂的吃饭用的勺子足有一米多长。在地狱里,人人都痛苦不堪,人人都想自己喝到大锅里的汤,可是由于勺子太长,永远也不能通过自己的嘴喝到汤。每个人整天除了抱怨就是厮杀。而同样一种吃饭的长勺,在天堂里的人却是另一番景象:人人都把勺子中的食物送到对方的口中,大家都吃饱喝足,春光满面,祥和万分。地狱里的人谁能想到,赠与,实际上就是回报;风雨见过一定有灿烂的彩虹。当你得到后,千万别忘了回头看看,我们又失去了什么。得与失,可以相互转化,得失得失,不要抱怨,学会分享。

亲爱的朋友,在如今这个充满诱惑与挑战的社会,要经常拷问自己:认清该得到什么,不惜该失去的,做好自己,坚守底线,这是我们能否幸福生活的关键。

【修改与点评】

1. 题目“关于得与失的拷问”化用了名篇“关于灵魂的拷问”的题目,从内容看,切题,能够将切合中心的词语,镶嵌进入最醒目的地方-题目,不能不说是一种聪明之举;从形式看新颖独特又有深度。

2.善于运用小分论点结构文章,三个分论点,分别统帅主要的三段。从正反两个方面展开对比论述。充满辩证思维和逻辑性。

篇3:拷问亲情作文

而最为值得称颂的是莎士比亚将人从如何带上亲情的面具, 如何在面具下生活以及最终如何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撕掉面具, 甚至最终丢掉人性中仅存的一点善良之心, 这一系列过程具体而真实地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一、亲情被错误的认识和曲解

从第一幕第一场到第二幕的第四场, 李尔王的许多语言可以看出在李尔王眼中, 亲情是一种付出, 而任何的付出最终是需要报偿的, 因此他在没有男性继承人, 准备三分国土给女儿们时, 用亲情作为标尺来丈量, 同时也将国土作为筹码来兑换女儿们的亲情。

孩子们, 在我还没有把我的政权、领土和国事的重任全部放弃以前, 告诉我, 你们中间哪一个人最爱我?我要看看谁最有孝心, 最有贤德, 我就给她最大的恩惠。

这种将亲情与物质利益置于一个天平上的错误观念, 直接影响到了他的女儿们, 面对掌握她们今后命运的父王, 高纳里尔和里根都只看到了面前这位老人称为后面的“王”字, 面对唾手可得的权利和不在她们预料中的测试, 长期卑微地生活在李尔王身边的她们, 理所当然的选择了带上亲情的面具, 说出伪善的话。大女儿爱的表白换来了“浓密的森林、膏腴的平原、富庶的河流、广大的牧场”, 二女儿的表白也换来了“和高纳里尔所得到的一份同样广大、同样富庶, 也同样佳美”的产业。李尔王这种分配方式应该说是很不合理的, 照理说, 如果他真是想公平的通过她们的言辞来进行评判, 那么就应该三个女儿分别在其他姐妹不在场并且全都表述完毕之后再做分配, 表面上看起来李尔王的做法, 对于表述上来说, 三女儿可能会占一些优势, 而且李尔王对小女儿的偏爱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我们有理由推断出李尔王心中已经有了一张分配好的地图了, 如不出他所料, 小女儿会拿到最大的一份, 大女儿二女儿的表述只会在剩下的那部份的分配上有所区别, 亦或者因为表述不理想使小女儿得到的更多。这一点可以在李尔王对女儿说的话上明显的体现出来。

高纳里尔, 我的大女儿, 你先说。

我的二女儿, 最亲爱的里根, 康华尔的夫人, 你怎么说?

现在, 我的宝贝, 虽然是最后一个, 却并非不在我的心头;法兰西的葡萄和勃艮第的乳酪都在竞争你的青春之爱;你有些什么话, 可以换到一份比你的两个姊姊更富庶的土地?说吧。

但是, 他的的亲情始终是有条件的, 即使是心头上的小女儿, 一旦没有得到预期的回答, 他也会在暴怒之下做出最残酷的惩罚。很多文章都将李尔王的做法归结到他性格的缺陷上, 说他刚愎自用、专横武断、轻信他人、狂妄自大.分不清忠奸善恶, 但应看到, 在分封国土这样一件大事上, 作为一个拥有广大国土、治理国家数十年的国王, 如果不是遭遇巨大的打击是不会在有忠臣劝说的情况下做出如此过激之举的。

没有只能换到没有;重新说过。

怎么, 考狄利亚!把你的话修正修正, 否则你要毁坏你自己的命运了。

你这些话果然是从心里说出来的吗?

年纪这样小, 却这样没有良心吗? 这些问句表现了李尔王内心极大的疑惑, 李尔王面对考狄利亚出乎意料的回答已表现出了足够的耐心和克制。考狄利亚轻视李尔王的国土上的奖赏, 因为她认为这是不能和亲情划等号的, 尤其是她目睹了两个姐姐为了权利和国土所表现出的谄媚和言不由衷, 如她们一样的回答无疑是对自己纯洁父爱的亵渎, 更有愧于父亲对她的宠爱, 但是考狄利亚轻视的正是作为一个国王最为重视的, 这种轻视对李尔王来说, 才是其暴怒的真正的根源。一个认为亲情得凭良心, 与其他无关, 一个人为自己将权利和国土都奉了出来却得不到更多的亲情, 这种价值观上的不同, 直接导致了这次交流的失败。不论李尔王平时是否易怒或是残暴, 这次的暴怒是绝对无法避免的了。

同样, 剧中另一条线索里的大臣葛罗斯特, 和李尔王是有着同样亲情观的一类人。葛罗斯特喜欢私生子爱德蒙是事实, 但也看不出他对自己合法儿子有任何的不满。而第一幕第二场中, 罗格斯特仅凭一封来历不明又是从私生子那里获得的信, 就做出了决定, 确实是非常草率的, 但和李尔王一样, 一个年老的处理过事件无数的大臣, 如此这般必是触动了他最致命的神经, 让他无法冷静思考, 而起因再次是亲情和财产的问题。

葛罗斯特刚刚听说了昨日发生在王宫中的闹剧, 又接到正直忠心的同僚被流放的消息, 身为父亲, 心中是不会没有一丝顾虑的。而就在这时, 这封信出现了, 已有了前车之鉴的他, 相信信中的一切是可以被理解的。

肯特就这样放逐了!法兰西王盛怒而去;王上昨晚又走了!他的权利全部交出, 依靠他的女儿过活!这些事情都在匆促中决定, 不曾经过丝毫的考虑!

刚刚还在质疑李尔王做法的葛罗斯特, 用一封信的时间就立刻重蹈了李尔王的老路, 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相信自己家中有可以抵制物欲的父子之情的葛罗斯特, 显然也经受了沉重的打击。

天地良心!我做父亲的从来没有亏待过他, 他却这样对待我。

两位父亲, 对亲情有着不同的认识, 却几乎同时都认为自己失去了亲情的, 而事实上, 正是他们的怀疑, 更是内心深处本身对亲情的不相信属他们失去了最为珍贵的亲人。

二、亲情是双向的付出

高纳里尔和里根获得的父爱显然要少于她们的小妹妹考狄利亚, 一方面的失去, 总是会在另一方面得到补偿, 这样的环境长大的她们, 当然就会比受宠的妹妹更会察言观色, 也更圆滑。比起考狄利亚发自内心真诚的父爱, 她们获得的少, 付出的就更少了。在她们眼中, 李尔王只是拥有一切权利和广大国土的统治者, 已很少将他作为父亲的角色来看待了。相互间对于亲情的淡漠, 也许可以解释她们在李尔王面前那些虚假造作地表白了, 她们的虚伪的爱意与崇敬、献媚奉承的样子令人作呕, 却也有值得同情之处, 在她们口若悬河的示爱之后。李尔对她们的言辞不置一评, 没有任何回应。他将国土作为恩赏, 以示他的慷慨仁慈, 让女儿们感恩与他。在这场闹剧中, 双方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至于葛罗斯特的私生子爱德蒙, 更是一个时刻生活在歧视中的角色。

他是在我手里长大的;我常常不好意思承认他, 可是现在惯了, 也就不以为意啦。

这畜生虽然不等我的召唤, 就自己莽莽撞撞来到这世上, 可是他的母亲是个迷人的东西, 我们在制造他的时候, 曾经有过一场销魂的游戏, 这孽种我不能不承认他。

葛罗斯特将自己生活上不检点, 归结到爱德蒙的“莽莽撞撞”上, 即使是一种推托之词, 也难逃被嘲笑之嫌。如他所说, 经常说起, 以至于“不以为意了”, 可他的做法无疑是对爱德蒙残忍的伤害。这在第一幕第二场一开始, 爱德蒙大段的独白上可以看出来。而葛罗斯特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还认为不惜名誉的将私生子时常带在身边并且给与更多的喜爱, 这就是最好的宠爱了, 却不知爱德蒙的心中早已承受不住身上的歧视和出处低人一等的境遇。爱的表达如果是高傲的施舍式的, 或是一意孤行一厢情愿式的, 那么有时会造成比不爱更为严重的后果。

三、亲情的丧失、人性的凋零

父亲才住了几日, 大女儿高纳里尔就受不了了, 在她看来, 供养父亲只不过是分封土地是的一项承诺而已, 当时的话语既然是违心的, 也就不会记得了。二女儿里根也是如此。他们在享受到李尔王的一切后, 却连李尔王保留一百名侍卫的要求都无法答应, 还将一个老人推来推去, 并用言辞来重伤自己风烛残年的父亲, 不用说养育之恩和最起码的饮水思源, 她们不仅是毫无亲情, 甚至连基本的同情心都泯灭了。

神啊, 你们看见我在这儿, 一个可怜的老头子, 被忧伤和老迈折磨的好苦!假如是你们鼓动着两个女儿的心, 使她们忤逆她们的父亲, 那么请你们不要尽是愚弄我, 叫我默然忍受吧;让我的心里激起了刚强的怒火, 别让妇人所恃为武器的泪点玷污我男子汉的面颊!

谁看到这样一个老国王会忍心让他不带一个侍卫在风雨交加的荒野中无栖身之所?陌生人尚且不会如此, 而亲生的女儿却会狠心做到, 不得不让人感叹如果连人性都已泯灭, 亲情何来安身之处。

葛罗斯特较于李尔王, 更是悲哀。爱德蒙在已经得到一切之后, 仍贪婪的觊觎着更高的地位和财富。如果说, 之前陷害同父异母的哥哥是长期压抑后谋求出路的一种不道德的做法, 那么举报自己的父亲与法国私通, 则是大逆不道毫无人性的卑劣行径。在他的一手策划之下, 葛罗斯特失去了双眼, 被无情的放逐。

两条线索, 两个尊贵的家庭, 两个被所谓的亲情与信任蒙蔽双眼的老人, 在人生最为悲惨之际, 又几乎在同一时间上, 明白了所有的真相。最终, 他们都在被自己一起的子女身上找回了坚定、纯洁的亲情, 不能说这样的安排, 在残酷下流淌着脉脉地温情。结局, 葛罗斯特在悲喜交加中, 心脏停止了跳动。虽然瞎了双眼, 但却看透了世间的一切虚伪, 最终在儿子的身边死去, 应该说他是幸福的。最大的悲剧则是李尔王了, 失而复得的女儿, 本来就是自己的心头之爱, 现在又是唯一一个真正爱自己的人, 但女儿却在短暂的相聚后, 死在了自己的面前。这样的悲剧是无法让人承受的。也许, 正是这种在家庭中, 父辈与子女之间亲情与欲望的纠葛, 是人们最不愿看到的, 但却是一个始终挥之不去的阴影, 所以它给我们带来的, 除了沉重, 还有深深的思考。亲情在没有遇到考验时, 我们坚信它的纯洁与真挚, 但如果始终有潜在的考验存在时, 我们又该如何对待亲情, 我们自己能否坚守不说, 我们是否应该相信他人对我们的坚守。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莎士比亚已经告诉了我们, 在人与人的情感上, 亲情、爱情也好、友情也罢, 我们应该选择相信, 也许我们会被欺骗, 会受伤, 甚至遍体鳞伤, 但我们决不能因此放弃信任, 坚定执着地相信人性的美好, 就是相信自己、尊重自己。

摘要:莎士比亚 (1564-1616) 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家, 被誉为“英国戏剧之父”。他的剧作历来是学者们研究的焦点, 正所谓“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尤其是其悲剧作品, 更是不断地作为莎士比亚最伟大的悲剧的《李尔王》, 就是一部颇受争议的作品。20世纪著名的莎剧评论家卜瑞黎 (A.C.Bradley) 就曾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何此剧受到众人热烈的褒扬。可却是他四大悲剧中最不受欢迎的呢?”他自己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李尔王》是莎士比亚最伟大的成就, 却不是他最好的剧作。从剧本的角度来看, 《李尔王》比其它三出悲剧略逊一筹。如果不从剧本的角度来看, 《李尔王》却完全显露了莎士比亚的力量……, 就如同但丁的《神曲》或贝多芬壮阔的交响曲一般, 唯一的缺憾是舞台上容不下如此庞大的戏剧。”

关键词:亲情拷问,《李尔王》,读书报告

参考文献

[1]《李尔王》——中英文对照全译本[M].朱生豪, 译.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6:9-11.

[2]宋文涛.莎士比亚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悲剧——评《李尔王》[J].语文学剥 (高教版) , 2006 (3) .

篇4:赡养官司拷问亲情

特邀专家 古晓丹

北京尚公律师事务所律师

赢了官司 输了性命

“你好,刘林。你母亲何女士要求强制执行的申请书,我们已经拟好,需要她亲自签名确认,然后递交给法院……”像往常一样,律师又拨通了何女士大儿子刘林的电话。

“谢谢你们,我母亲,我母亲刚刚过世了……”电话那头,刘林的声音很低沉,间或传来叹气声。空气有些凝固,对话,戛然而止;一场别样的法援官司,也就此戛然而止……

80岁的何老太,是一名退休工人,育有四子一女,均已分家各自生活。由于丈夫已逝,何老太体弱多病需要钱看病,她把自己住的一套小房子便宜卖给了女儿小丽,并与5个子女签订了一份协议约定:房子过户给小丽,何老太生前有权居住在该房内。房屋作价32万元,何老太拿出14万平均分给5个子女,剩下的18万元交由小丽保管,如果医疗费用不足,再从该份钱中支取。何老太日常生活主要由小丽照顾,其他子女给予协助。

协议签订后,何老太因年老体弱,曾两次入院,由小丽保管的18万余元也被花得只剩4万元。在何老太要求下,小丽把最后4万元也给了母亲。随着身体状况日益不佳,何老太身边的钱开始不够其生活和治疗,为此,她提出要几个子女给付赡养费。

“母亲那18万余元怎么花得这么快,明显有问题,弄清账目,我才付!”

“我可以付,但这钱要交给一个公正的中间人才行。”

……

因为各有心结,几个子女就赡养老母亲问题起了纠纷。社区、街道组织人员多次参与调解,均未果。

看到孩子们为赡养自己闹起了矛盾,伤心之余何老太决定请求法律援助。在律师的帮助下,何老太和5个子女打起了赡养官司。老人在给法院的诉状中提到,自己含辛茹苦把五被告养大成人,只求在古稀之年能得到善待,但五被告拒绝履行赡养义务。因此,诉请法院判五被告承担原告赡养费每人每月500元,今后其医药费也由五被告承担。

对于母亲这一告,五子女态度各不同。老大刘林和女儿小丽比较配合,表示愿意支付。而老二和老三则辩称,一定要弄清楚18万余元的账目才愿意分摊赡养费,且希望母亲去养老院。老四则坚持,有公正的中间人管钱,才愿意支付。

针对案件,法院进行了多次调解,但始终未果。最终法院判决:五被告每月各负担母亲赡养费300元,何老太的医疗费用在扣除医保后由五被告各自分担。

然而,判决书下达后,仍有个别子女未履行。在何老太的请求下,律师帮助拟定了要求法院强制执行的申请书。谁知,申请书写好了,何老太却再也无法落笔……

(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专家提示

老人要看紧自己的财产

家产分配不均是赡养案件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的老人因分配家产不均致部分子女不满,有的家庭因拆迁造成的优惠购房指标或拆迁补偿款分配问题引发子女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矛盾突出,还有部分子女将财产分配多寡和应尽的赡养义务直接挂钩,为家庭不睦埋下隐患。就本案来看,也是由于多子女之间因为老人的财产问题引发的冲突。

针对此类案件,因当事人间关系特殊,纠纷往往与长年积累的各种家庭矛盾相纠缠,在长期的生活中,曾为各种生活琐事产生过隔阂和成见,甚至是结怨,双方各执己见,调解的难度相对较大。加之赡养义务人往往拒不到庭,双方争议较难通过调解解决,甚至有些案件要靠强制才能执行判决。而很多老人申请强制执行的首要目的是通过法律教育子女,子女则认为父母使自己丢尽脸面,心有怨言。因此,赡养费案件如果通过法院判决执行,虽执行了钱款,容易造成当事人原本紧张的亲情关系进一步恶化。

所以,在现代生活中,老人更应该强化法律意识,对于家庭房屋财产,父母子女间也要注意去履行相关的法律手续,这样既可减少不必要的纠纷,也可避免因纠纷而影响亲人之间的感情。老人在世时,应建立保护好自己财产的意识。可以将自己的财产在公证处立一份遗嘱,给自己一个保障的筹码,只有这样,老人才有话语权,让自己处于主动的位置。

赡养误区

误区1:分家不公不赡养

在赡养案件中,兄弟姐妹众多的家庭往往比独生子女家庭发生老人无人供养的比例高,人多好办事的道理在赡养案中并不灵验,这往往是由于子女在成家后分得父母的财产不均而产生的。

其实,赡养父母是基于身份关系给子女规定的法律义务,并不是基于财产关系而定,财产分得的多寡不是决定子女应尽多少赡养义务的标准,即使父母没有分给子女一分一厘,在他们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子女同样要履行赡养义务,否则将受到法律的追究。

误区2:放弃继承不赡养

以不继承财产为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在法律意义上也是行不通的。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5条规定,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其它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误区3:父母再婚不赡养

很多人认为母亲改嫁或者父亲再婚后,便与自己脱离了家庭关系,养老问题由新的家庭子女承担,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修改后的《婚姻法》明确规定:“子女应当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后的生活。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因父母的婚姻关系变化而终止。”

误区4:出嫁女儿不赡养

出嫁后的女儿赡养父母的义务常常被忽视,很多老人在起诉时只把儿子列为被告,而不愿把女儿送上被告席。在法庭审理过程中,也会遇到女儿答辩说自己已经出嫁,有公公婆婆要供养,赡养老人是兄弟应尽的义务,不关己事。

赡养父母,不因女儿的出嫁而发生改变。我国《婚姻法》规定,子女都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这里所讲的子女,包括已婚、未婚的成年亲生子女、养子女和继子女。

误区5:不赡养只是道德问题

拒绝赡养老人的儿女往往会遭到指责,但有人却不以为然,认为不赡养老人充其量是道德不好,又不犯罪。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拒不赡养老人,情节恶劣的,构成遗弃罪,要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根据《刑法》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专家观点

乌鸦反哺是人情更是法理

财产纠纷渐渐成了儿女不赡养老人的第一大理由。老人虽有子女,子女却展开“养老足球赛”,将老人踢来踢去。更有甚者,有些子女拿到老人的房屋等财产后,就把老人“抛在一边”。

赡养老人,如何让老人安度晚年,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层面的责任,更是一种法律规定的强制性义务。不管是儿子或是女儿都有同样的赡养老人的义务,否则不仅会受到道德的谴责,也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子女无论是否具备给付赡养费的能力,对老人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藉的义务都不能免除。子女不应将赡养父母视作负担或包袱,更不能忽视老人的情感需求,应体谅老人晚年身体不适和心灵孤独,用关爱帮助他们度过一个美满祥和的晚年。

反之,现实生活中,子女的经济富裕程度、给付能力不尽相同,老人不应苛求每个子女在物质方面绝对平等地付出,应体谅子女难处,以满足合理所需为限,让子女各尽其力。老人索取赡养费时,应结合自己实际需求、子女经济能力等因素,尽量与子女协商解决,最终与子女应建立“相互尊重,平等宽容”的家庭关系。

篇5:拷问灵魂诗歌

绿色的车皮载我

从她枯萎的上身滑过去

人们在窗外叫着,追着,招着手,突然放声哭泣

欢乐和忧郁的日子,三级火箭喷火,和动车组成功分离。

秋日的下午和父亲去砍沙枣树劈柴

夜里,木头把青铜打进我身体。

北极光扫过草原和无人区

借着那一闪我看见我的灵魂跳下车,已逃开用象征主义丈量的`距离。

貌合神离的两个世界

我是他们不多的记忆里残余的呼吸。

时针炙穴位解开我们纠结的过去,

静静地,用X光拍照;我们蓝色星球的标准像。

围城的严重让夜害了失眠症,

大家走神在你高深的眼神里。

一个人醉倒,十年,然后醒来看一切不变,

我们扯淡磨叽不肯走到地平线,从那里开始日子只是巡回表演。

夜里,我敲击我的躯体

搜寻,废墟下生命的迹象。

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女人的吻,拷问,我的灵魂

可,我真的什么也没有!

升火之后,我繁殖我自己

从大爆炸到大爆炸,黑色的镜头里

黑色白色的雨。我们只是参加

篇6:十大命题拷问中国车业

十大命题拷问中国车业

今年以来,国家对汽车产业一系列利好政策出台,密度之高,力度之大,在中国汽车发展史上前所未有;不过就在这一轮的汽车消费高潮悄然酝酿之际,中国汽车却遇到了新的隐忧,十大命题拷问中国汽车业.

作 者:李永均  作者单位: 刊 名:时代汽车 英文刊名:AUTO TIME 年,卷(期): “”(5) 分类号: 关键词: 

篇7:来自心底的拷问散文

懵懵懂懂走过了,跌跌撞撞走过了36个春秋,回想起来历历在目,防佛发生在昨天,过去的一点一滴是否真的问心无愧,多年以后,我会不会怨自己的随遇而安,怨自己的听天由命。

经历转折点的时候,我没有体育健儿在运动场上的兴奋,没有生命力的蓬勃与朝气,反而有被逼上梁山的无奈,从被迫的面对和接受到顺气自然,并没有经历太多,那时候的.自几从来没有想到会有今天的迷茫和彷徨,感觉自己就是在大海里的一叶扁舟,只能任其风浪,随波逐流,也想天空中的一朵云,看似自由,却早已生不由己。

更像一匹沙漠中脱缰的野马,疯狂的乱跑乱撞,失去了方向。很多时候我会一个人不停的思索:当所有保护伞离开以后,当所有包容离开以后,当所有爱离开以后,剩下一个孤零零的我又该怎么办,那时候的自己能做什么?

是任其堕落还是勇往直前,当心理的天平偏向任其堕落的时候,我好像并不甘心,比我差的人尚在努力,爱我的人还在为我努力,我有什么资格说放弃,当心里的天平偏向勇往直前的时候,好像有陷入了迷茫和恐慌状态,所谓“勇”有天行健,是君子当自强不息;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是不被任何困难所吓倒,是不被任何情绪所萦绕,可是我又能做到几分呢?可能我做到的只叫莽撞和冲动吧!每当夜深人静之时,这种来自思绪更浓,这种来自心底拷问更深,但我从未找到属于我最心底的答案,现在的我除了年轻真的一无所有。

从离开校园踏入社会失去老师的庇护开始,我能做的只有我的力所能及,我渴望自己能被自己超越一次,突破一次,每当对着镜子,看到里面的自己,突然红了眼眶,替自己感到心酸,感到失败,一种莫名的和压抑涌上心头,就连镜子里自己给的鼓励的微笑,也多了几丝嘲笑的味道。

面对近三年跌跌撞撞,一个人在他方的孤独,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面对,学会了承担,或许在一辈子的人生中有些过分的微不足道,可是我没办法否认是这些微不足道让我慢慢一步步在成长,看似这些细微的经历并没有为我的人上路锦上添花。

反而让我多了几丝优柔寡断,多了几分畏首畏尾,我不得不承认它就像小石子,一颗靠着一颗,让人生的道路走起来不再那么搁脚,不再那么坎坎坷坷,每一次经历都有益有害,这使我不能妄然下定义。

当这总比止步不前空想要来的妙不可言,成长需要疼痛,需要失败,需要眼泪,甚至需要血和汗水,宁可笑着疼痛到流泪,也不愿哭着为没有做二后悔。

篇8:脑筋急转弯大拷问

答案:一两等于十钱一斤100钱

提问:无聊的时候,开车游车河时,叫做什么?

答案:白花油

提问:劳资争议时,雇主应该穿什么?

答案:防弹背心

提问:灰姑娘的老爸老妈可能是谁?

答案:白雪公主与包公

提问:老王和儿子关系很好,儿子也不是哑巴,可为什么从来不叫爸爸?

答案:老王是他妈妈

提问:烦恼的时候应该吃什么?

答案:吃开心果

提问:为什么大家喜欢看漫画?

答案:无聊

提问:一个男人加一个女人会成了什么?

答案:两个人

提问:两个女人与一千只鸭子所说的话有何相似性呢?

答案:无稽(鸡)之谈

提问:为什么DrJ做完提问提问下伏地挺身后,地上多了个凹洞?

答案:因为他单手做伏地挺身

提问: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坐着看电影?

答案:因为站着看脚会酸

提问:什么书买不到?

答案:遗书

提问:什么鼠最爱干净?

答案:环保署

提问:阿匹婆的英文名字是?

答案:A-people

提问:右手永远抓不到什么?

答案:右手

提问:参加联考时,除了准考证之外,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案:记得起床

提问:什么花最开心?

答案:有钱花

提问:什么蔬菜只有公的没有母的?

答案:南(男)瓜

提问:吃什么会变丑?

答案:藕(来,大家跟我一起拼:“chou 丑”)

提问:为什么关羽比张飞死的早?

答案:红颜薄命

提问:什么官任期最短?

答案:新郎倌

提问:一头被提问提问公尺绳子栓住的老虎,要如何吃到提问提问公尺外的草?

答案:老虎...不吃草

提问:这个东西,左看像电灯,右看也像电灯,和电灯没什么两样。但它就是不会亮,這是啥东西呢?

答案:坏掉的电灯

提问:什么东西晚上才露出尾巴?

答案:流星

提问:喝什么可以让人变得聪明?

答案:墨水

提问:人在不饥渴时也需要的是什么水?

答案:薪水

提问:海水为什么是咸的?

答案:鱼流的泪太多了

提问:为什么阿福总要等老师动手才去听老师的话?

答案:他是个聋子

提问:钻进钱眼里的人最终会怎样?

答案:最终会死

提问:老王已经年过半百为什么总爱围着女人转?

答案:老王是推销化妆品的

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人不喝水?

答案:把水改名字

提问:有一名女囚犯,被抓到警察局,并被单独关到了一间防守非常好的小囚室里,在没有可能外人进入的情况下,第二天早晨,囚室里居然多出了一名男士 !这是为什么?

答案:这是一名怀了孕的女犯生下一名男婴

提问:阿珍什么家务都不会做,脾气又坏,他爸妈为什么还拼命催她结婚?

答案:其目的是为了嫁祸于人.

提问:一间屋子里到处都在漏雨,可是谁也没被淋湿,为什么?

答案:空房子

提问:什么人可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答案:婴儿

提问:脱了红袍子,是个白胖子去了白胖子,是个黑圆子。打一植物?

答案:荔枝

提问:一辆出租车在公路上正常行驶,并且没有违反任何交通规则却被一个警察给拦住了,请问为什么

答案:警察打车

提问:有一个网站,凡是上网的人没有不先去那里的为什么

篇9:动车追尾事故拷问应急机制

动车追尾事故拷问安全责任的落实

7.23动车追尾事故再一次给人们的心灵强烈的震慑,39条鲜活的生命从此消失了,人们在追讨事故责任的同时,也对各方面进行着反思,尤其是对安全责任的落实。暴露的电力设施问题、服务问题、管理问题、应急问题都本应引起决策者的警惕,中国铁路提速的浪潮也许不可逆转,但安全第一、生命至上是唯一前提。报道还援引人民网评《缺乏安全的发展不要也罢》中的话说,动车追尾造成的惨剧,据称是“雷击造成设备故障导致的”,耐人寻味的是,铁道部4天前就曾警告近来雷电对设备安全造成较大威胁。报道说,这则人民网评称阻止铁路事故发生的新安全措施一直未能落实到位,报道认为,这暗示中国铁路没有应对列车被雷电击中的应急计划。日本媒体普遍认为,造成事故的真正原因是列车运行安全管理的缺失和管理体制的人浮于事。这个观点现已被收录到维基日本的“2011年温州市鉄道衝突脱線事故”字条内。(有根有据的嘛)

篇10:安全事故频发拷问企业生产安全

安全事故频发拷问企业生产安全

摘要:江苏化工车间发生爆炸铁片飞出洞穿车身 7月初,江苏泰州某化工企业氟单体车间四氟乙烯生产装置2号精馏塔上部-塔节突然发生爆炸,震天巨响声震数公里之外.据悉,设备爆炸后产生的一块扇形铁片,横空飞出500米,将附近驾校训练场内的`一辆小车砸出一篮球大小的窟窿后,直接插进一堵30厘米厚的墙内,所幸当时训练场无人练车.作 者:作者单位:期 刊:粘接 ISTIC Journal:ADHESION IN CHINA年,卷(期):2010,31(8)分类号:

篇11:四大人才挑战拷问领导者

我们的研究表明,在华企业的领导者必须面临四个方面令人担忧的人才问题,包括:领导力瓶颈严重,员工敬业度降低;高技能有经验人才短缺,人力成本与生产率不匹配;人才本土化困难,跨地域流动不畅;员工价值主张多元化,代际冲突加剧。

这些挑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一个不乐观的预言是,它将持续数年。

领导力瓶颈严重

缺乏领导和管理技能是中国人才管理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有经验的领导者和管理人员供给缺乏,越是高端的职位人员越缺乏。

与此同时,美世《中国员工敬业度调查》显示,2/3的受访员工认为领导力对激励和保留员工至关重要。但调查发现,中国员工对领导层的整体表现存在担心,尤其是担心他们管理企业的能力以及对员工福祉的关注。美世相关调研表明,上级领导是导致中国员工离职的首要内部因素之一。

中国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平均年龄比西方同等职位的人员大约低了10岁,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还不够成熟。而且现有的管理人员主要是业务型、创业型的人才,缺乏相应的管理知识和经验,尤其是企业全球化运营的经验。尽管他们在业务的高速增长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技能,并摸索出了一些特色管理方法,但与西方同行相比,在时间压缩式经济发展进程中“速成”的中国管理人员,其职业成熟度和胜任度并没有达标。这种状况导致的一个结果是,管理者本人“超负荷”运转,无法再承担更多的职责或担任更高的职务,企业的领导力资源窘迫。另一个结果是,管理者传递给下属的工作压力与日俱增,而且由于更多关注业绩目标,对下属的职业发展和福祉关心不够,久之势必导致人才流失。

高技能有经验人才短缺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参与其中,而中国在有经验的高素质人才,特别是技术、销售和管理方面的人才存在明显缺口。如今,人才储备竞争在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之间已愈演愈烈。

美世的调研显示,20,73%的企业将会增加员工人数,预计员工人数的总体增长率为14.4%,专业人员和蓝领工人的增加比例最高,企业需求更多的是有经验的专业人员。

对人才的争夺以及生活成本上升等因素推动着员工薪资水平在过去数年持续攀升,且薪酬成本随着职位的上升而递增。根据美世最新的数据,至20间,企业高管的薪酬成本增长了118%,管理层增长了90%.

随之而来的是成本与生产率不匹配的问题,

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与西方成熟市场及某些亚洲市场相比本身就存在差距。如今,中国依赖低生产要素价格竞争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劳动力成本增长已成趋势,而生产率却难以在短期内快速提高。

人才跨地域流动不畅

全球化是当今中国发展的大背景。步入年,企业的全球化进程会更加深化和复杂。全球化的浪潮势必加速人才在全球范围的流动,包括人才在中国国内的流动。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外资企业在中国谋求发展,企业由一线和沿海地区向二三线、内陆地区的移动所引发的一系列人才本土化和流动管理问题陆续浮出水面。

年11月,美世调查了158家美国和加拿大的机构,了解它们对新兴市场人力资源和员工流动管理的看法。52%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是人力资源和员工流动管理最具挑战性的新兴市场,远高于印度和巴西。其中,有相关技能的专业人员和有经验的管理人员缺乏、地区差异、复杂的税收和社保体系,以及高昂的国际派驻人员成本,是受访者提及的在中国市场面临的主要挑战。这些都是外资企业在中国需要面对的问题。对于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接受海外派驻人员的市场来说,这些问题值得重视。

在所有的这些问题中,我们认为,人才在中国国内跨地域流动不畅,是目前中国在人才流动方面面临的最为严峻的现实问题,不仅对外资企业、外籍人才是这样,对本土企业、本土人才亦是如此。

代际冲突加剧

为实现吸引和保留人才的目标,企业需要先回答一个关键问题:不同的员工群体他们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其价值主张是否、能否又该如何得到响应?

2011年,美世在全球17个市场对将近30000名员工进行了员工敬业度调查,其中包括多名在中国的员工。在13项被调查的员工价值主张要素中,我们惊讶地发现,在往年那些经常上榜的职业发展、薪酬等要素之外,“补充退休储蓄计划”成为2011年位居第三的要素,“补充医疗保险”位列第六。这两项都受到年龄较大的员工的重视。有意思的是,中国年轻的员工对退休前景也表示了类似的担忧。调查显示,不到一半的员工认为企业帮助他们在财务上为退休做好了准备。

这种现象是中国劳动力老龄化的一个征兆,体现了员工对未来保障的强烈诉求。

此外,在不同年龄段的员工群体中,中国“80后”员工的代际冲突是一个棘手的挑战。根据美世的调查,工作1至2年或2至3年的年轻员工最有可能主动离职。年轻员工对职业生涯发展的要求更为迫切,更加缺少耐心。与其他年龄段的员工相比,他们更注重晋升机会、学习和发展、激励/奖金、所从事的工作类型以及长期的职业发展潜力。尽管他们可能对企业感到满意,但是他们也会很快离职去谋求下一个能够提供更高职位、更多激励和趣味的工作机会。年轻员工还会由于看到自己的同辈离开后又重新加入而且薪酬更高、晋升更快,从而受到激励而选择跳槽。

篇12:拷问亲情作文

在我们的身边,有多少年轻的父母,每天在迷濛的夜色中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他们认为必须去的地方,去练钢琴、读数奥、学书画……这些年轻的父母们都怀有一个共同的心愿:“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如果你想让孩子赢得成功的人生,那就什么都必须从娃娃抓起,让孩子拼在起跑线上。而我们的教育评价也正在强化着这条“成功之路”——只要在某次统考甚至评奖中有那么一点点“政策倾斜”,那些年轻的父母们就会把孩子撵得像个陀螺,让孩子去考级、去争取竞赛获奖——尽管这些父母连同他们的孩子并不喜欢,或者根本不懂这一切!

这就是无数人为之疯狂、为之倾尽心血的教育?

假如我们的教育在貌似制造成功的幻影下面暗藏着“毁灭生活力”的杀机,那么面对这样的教育繁荣,我们是应该感到欣喜还是应该感到悲哀?

其实,教育(educ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本义为引出、发挥,指的是引导儿童得到完美的发展。而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尽管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中西方的教育理念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方法论上的差异,但其本体功能却是一致的——教育就是为了培养人,为了使人向善,引导人成长。

然而,现代社会的浮躁与功利,已使得教育者越来越缺乏这种“培养”的耐心。我们似乎越来越习惯于从社会的需求去考虑学生应该接受怎样的教育,而很少会去想想学生希望或者可能获得怎样的教育。就如同一个农夫把土豆苗统统当作蕃茄苗来栽种,因为市场上奇缺的是蕃茄。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中,这样的蠢事在每个角落都在发生。

我们常常把学生看作是一个任人揉捏的面团,按照教育者的理想去切削、去塑造,而不是把学生看作是一颗有着旺盛生命力的种子,去唤醒、去培育;我们常常会刻意去制造许多“成功”的“人才”,却很难再甘于寂寞去培养真正的大写的“人”。

有人说,现代教育只能出几个哲学教授、副教授,却出不了哲学家。的确,教授是可制造的,而哲学家是不可制造的。

早在上个世纪初,爱因斯坦就声明:“过分强调竞争制度,以及依据直接用途而过早专门化,会扼杀包括专业知识在内的一切文化生活所依存的那种精神。”“人们应当防止向青年人鼓吹那种以习俗意义上的成功作为人生的目标。因为一个获得成功的人,从他的同胞那里所取得的,总是无可比拟地超过他对他们所做的贡献。然而看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这位看来很少有“成功”感的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正因为有着这样的襟怀而获得了举世瞩目的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那么,我们有没有勇气不为世俗所动,不是去制造,而是去培养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的人呢?!

作者:朱建人

篇13:被就业现象拷问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被就业现象拷问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本文从当前大学生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出发,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再回到大学教育,尤其是大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上来,希望给教育的参与者带来些许反思,并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作 者:孙仕仙 赵龙庆 杨思林  作者单位:西南林学院教务处,云南昆明,650224 刊 名: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 英文刊名: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年,卷(期): “”(12) 分类号:G40-058.1 关键词:被就业   拷问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篇14:社会热点:共享单车拷问国民诚信

“ofo共享单车”拷问大学生诚信 不少人私藏车辆

适用话题:诚信、共享单车、自私、国民素质

你试过用手机软件来租借陌生人的自行车吗?福建医科大学的刘同学昨日就骑着“别人”的自行车去上课了,只需掏出手机用APP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码,然后在密码锁上输入密码,就能使用。

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兴起的“ofo共享单车”,近日悄然在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州大学等高校出现,由于车身被统一刷成黄色,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小黄车”。

现象:

福州流行“校园黄”

进入11月,“小黄车”几乎一夜之间“扎堆”出现在榕城高校的各个角落,大学生通过手机APP软件,便可以轻松租到一辆自行车。记者走访大学城时发现,校内不时有“小黄车”穿梭。一到上课时间,停放在宿舍楼、食堂等地方的“小黄车”便被许多“临时主人”领走使用。

公共自行车有停放地点固定的限制,ofo共享单车利用互联网技术摆脱固定停车桩,创立“单车共享”模式,只需通过手机软件的操作便可取走自行车,随借随还,成为学生党新的“代步神器”。

“我没有自行车,宿舍楼到教学楼有一定的距离,经常跑着去上课,老迟到。小黄车挺适合我,车身也轻,很好骑。”福建医科大学的大一新生杨同学是“小黄车”的忠实用户。

据杨同学介绍,每一辆“小黄车”车身后方都配有专属的车牌号和对应的密码锁,学生或老师在使用时需要先下载软件,注册成为会员后,输入车辆的车牌号,获得密码,就可以打开车锁了。行程结束后,点击软件里的“结束用车”,密码锁复位即可。不论骑行时间多长,每次的`收费均为0.5元。

声音:

“小黄车”将进入市区

ofo共享单车创业团队的公关唐珂认为,ofo共享单车的颠覆性概念在于“无桩”和“共享”。“无桩”,意即无固定停车点,可随时取用。“共享”,是指鼓励用户把自己的自行车共享出来,由ofo团队统一改造,换取“小黄车”的免费使用权,让校园和社会的闲置自行车全部高速运转起来。

“共享”的理念得到了多个高校的支持,因为在各个高校,处理“没人管没人要的僵尸车”都是件伤脑筋的事情,团队将“僵尸车”共享到平台统一管理,这对校容校貌的改善以及对闲置资源的合理优化,都具有促进作用。

为了更快打出知名度,ofo共享单车在投放初期实行免费试用一周的策略,配以不定期的红包分享。“一开学就看到一排排的小黄车,特别引人注目,我们都会好奇地凑上去问一问。”据杨同学介绍,最初的计费标准和现在不一样,价格更便宜。采访中,不少同学表示,使用“小黄车”让出行更加方便。事实上,ofo共享单车兴起的契机在于短途代步工具的缺失。不论是宿舍楼到教学楼,还是公交站到地铁站、家门口,都存在“最后一公里”的尴尬。

唐珂说,后期他们将继续拓展进入的高校数量,同时也会尽快进入福州的城区。

担忧:

管理服务难跟上

“随取随放”带来便利出行的同时,也考验着用户的素质。由于ofo共享单车的车身没有安置GPS定位,仅能通过用户手机软件上的地图定位,目前已经出现了“跑单”、占为私有等不文明行为。

“很多同学掌握了不用密码开锁的技能,每一辆车的密码是一样的,如果你结束用车时不拨乱密码,我们就可以直接打开,即使拨乱了,有些车用久了,也能找到开锁的痕迹。”福建医科大学的许同学说,还有一些人结束手机定位后,常常不锁车,私藏在某处,等到用车时直接骑走,就可不付费了。

此外,“小黄车”运营的数量远不及在校生人数,供需不平衡。许同学说,一到用车高峰期,只要慢一步,就可能没车骑。由于管理服务相对滞后,“小黄车”还存在着乱停乱放、损毁严重、维修不及时等问题。

对此,唐珂认为,他们可以通过教导用户文明用车、设立黑名单制度来规避问题,而单车的性能、管理服务也在升级中。

上一篇:对 照 检 查 材 料下一篇:钢箱梁制作监理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