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下一步工作打算

2024-05-12

社区下一步工作打算(共8篇)

篇1:社区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工作打算-2018年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打算汇报

我局紧紧围绕“五个大变样”发展目标,在区委打造“两地三区”的发展战略指引下,坚持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切实抓好市政管线、园林路灯、建筑市场质量监督管理、燃气安全生产管理、保障性住房、融资平台建设等各项工作,着力推动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项目建设

2016年,我局列入重点项目有三个,分别为:

1、沥青路面一期工程:概算投资

5908万元,包括滨江北路及湘泉西路部分路段、姚泉路、人民大道、河洲中大道、桥南路等主要路段。

滨江北路及湘泉西路部分路段沥青路面改造工程:中标价为2504万元,其中会议中心门口段沥青路面已于9月14日全线完工,完成了农业银行至湘东大桥段雨水、污水、弱电、水泥路面浇筑等工程,区政府广场段透水混凝土浇筑工作,同时分两个工作面开挖月亮广场至昌盛桥人行道板,铺设雨水、污水管网等工程,整个项目力争12月底全线完工。

姚泉路沥青路面改造工程:中标价为827万元,于8月份开工建设,于9月28日完成了全线的二层沥青路面、雨水、污水、弱电、燃气管网、人行道板等铺设工程,现已全线通车。

人民大道沥青路面改造工程:中标价为769万元,于9月份开工,已完成西侧人行道板开挖、弱电管网、树池清整、破除路面烂板等工作,正在铺设透

水混凝土、透水砖、沥青路面等工程,预计12月份可完工。

河洲中大道沥青路面改造工程:中标价为1162万元,于9月份开工已完成了全线部分路沿石更换、政务管理局门口人行道板开挖、污水管网、透水混凝土铺设等工作,力争12月底竣工。

桥南路沥青路面改造工程:中标价为646万元,于9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东侧人行道板开挖以及破处烂板等工作,接下来完成雨水、污水、人行道板、亮化、沥青路面铺设等工作,力争12月份完成。

2、云程公园二期:占地总面积为182393平方米,二期占地150600平方米,已聘请北京利禾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完成了设计,将云程公园列入了全市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工程投资万元,二期工程于2016年10月28日在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了公开招标,确定了施工单位。目前,湘东镇已安排专人对320国道入口拆迁户张国桥的一栋民房及一

家木材加工厂进行协商,并签订了拆迁协议,安置款正在财政走程序,已安排施工单位进场,已制作项目公示图,确定了项目部分办公地点,并完成了公园内50%清表工作以及平整游步道路基土石方工作。

云程路:粮管所至湘东大桥段,全长605米,宽20米,包括路面铺设、绿化、亮化等工程,工程投资1000万元。目前已完成设计方案及招投标程序,已确定了施工单位及划定了路基红线,对境内房屋拆迁进行摸底工作,涉及房屋有38栋,拆迁面积约20000平方米。督促湘东镇尽快组织专人对境内房屋进行拆迁工作。

3、污水管网:概算投资1835万元,建设五里村片区、砚田片区、新街片区、萍乡电厂片区等四个片区,全长约公里,目前,已完成10公里。

其他在建及完工项目五个:

1、巨源铁路专用线道口拓宽改造项目:投资84万元,位于峡山口西路萍

钢中学门口处,现有路面为6米,拓宽至12米,目前已完成铁路道板更换、道班房等工作,待新街项目启动后,全封闭作业完成扫尾工作。

2、城区路灯及一江两岸三桥改造项目:概算投资300万元,已完成招投标挂网程序,目前正在安装布线等工作,11月底完工。

3、樟太线人行道进行改造:投资1453万元,项目全长1780米,人行道宽为2*6米,于2016年9月26日完成了全线的雨水、污水、弱电、燃气、人行道板、亮化、绿化等工程。

4、四通路、砚田路改造项目:投资1321万元,包括四通路一期、砚田路、滨江国际小区巷道等三条路,于2016年5月全线竣工通车,已验收,待审计。

5、姚泉路进行拓宽改造项目:投资200万元,油库至姚家州火车站段,项目全长169米,宽13米,解决了交通拥堵及高压电线杆的安全隐患,于2016年6月份完工,已验收,待审计。

即将开工项目二个

1、新街升级改造项目:投资2783万元,从803铁路道口至电厂大桥,全长1790米,宽15米,人行道板2*3米,已完成方案设计,11月7日完成招投标程序,即将开工。

篇2:社区下一步工作打算

抓学习提素质。继续抓好创学习型党组织和创先争优活动,增强学习氛围和创新活力,严格把握“五个好”,“五带头”的创先争优标准,推动基层党组织向“五个号”迈进,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真正发挥各级党员干部先锋表率作用,理论结合实际,加强实践,全面提高党员干部处理问题的潜力和驾驭复杂局面的水平。

抓班子增干劲。大力倡导党政班子民主氛围,定期召开班子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之间开诚布公谈意见,真心实意说想法,加强班子成员间信息沟通,增进了解,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构成风清气正、团结和谐的干事创业氛围,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做好乡村两级绩效考核,及时兑现奖惩措施,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用心性,提升工作效率和效益,全面增强乡村两级决策的执行力度。

抓廉政固根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职责制,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顶住诱惑,坚守廉洁从政的底线,强化权为民所有的权利意识,健全反腐败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行政问责机制,继续完善推行机关各项财经制度,用健全的制度来约束党员干部,加强信念理想和廉洁从政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篇3:社区下一步工作打算

等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总称, 它包括:环保设备制造业、资源综合利用业和环境服务业等行业。目前, 环保产业在发达国家已成为重点发展的领域,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循环经济的推进以及节能减排指标的落实, 现在各地已将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提到重要议事日程, 并正在采取积极措施使其做大做强。

一、天津市环保产业现状

近年来, 天津环保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 按照“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要求,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节能减排工作, 在危机中抢抓机遇,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以优化结构为主线, 努力培育行业新增长点,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 全市专职或兼职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业约800家, 从业人员近4万人, 实现产值近290亿元, 同比增长16.9%。

(一) 环保设备制造业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目前, 天津市已形成以天津国际机械产业园和津南密集区为主导的环保产业装备制造业发展布局。天津国际机械公司以环保通用设备、水处理装备和工程成套环保装备为重点, 发展机电“六大成套”和“十大重点产品”, 成为集设计、制造、施工、运营为一体的企业集团, 目前企业已打开全国市场, 相继在重庆、长春等地中标承建污水处理厂项目, 年销售收入超过12亿元, 成为我市环保产业龙头骨干企业。津南环保产业密集区拥有环保设备制造业企业100余家, 拥有6个大型环保企业集团公司, 环保设备研究所10余个, 产品涉及水处理、废气处理、噪声处理和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等领域, 并能承揽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等领域的大型项目, 截至2009年底, 全区环保产业产值约45亿元。

(二) 资源综合利用业推向深层次

作为老工业城市, 天津市资源综合利用业起步较早, 传统粉煤灰渣、钢渣、电石渣、脱硫石膏等主要工业固体废弃物和矿产资源的资源综合利用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主要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多年保持在98%以上。随着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工作的深入推进, 我市已从传统的“四大渣”简单利用向符合循环经济模式的能、气、水、固体大社会、大流通方向发展。天铁、天钢、钢管、荣程和振兴等企业相继建立余热余压电站;静海子牙环保产业园、和昌环保、海泰环保、泰达环保再生资源产业化基地和企业不断壮大;其中, 静海子牙环保产业园目前拥有各类企业105家, 每年可向市场提供原材料铜40万吨、铝15万吨、铁20万吨、橡塑材料20万吨, 其他材料5万吨, 形成了覆盖全国各地的有色金属原材料市场, 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 被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命名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和昌环保有限公司年处理废家电33万台的能力, 可回收废钢铁、塑料、铜、铝、玻璃等近10000吨;泰达环保双港生活垃圾焚烧电厂年处理生活垃圾40万吨, 年发电量1.2亿度, 上网电量1.01亿度。2008年, 我市被国家发改委命名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城市, 目前全市正按试点方案全面落实。

(三) 环境服务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 我市环境服务业紧紧依靠国家节能减排政策, 积极拓展国内、国际市场, 产业发展迅速, 2009年实现收入近30亿元, 比2005年翻两番。我市环境服务业以运营企业和节能环保设计咨询为主体。在运营方面, 天津创业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我市环保产业的龙头企业, 直接运营我市中心城区四座污水处理厂, 2009年创业环保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对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进行提升改造, 同时通过污水厂水质的过程控制管理, 科学调整工艺, 统筹安排生产及维修项目, 确保出水水质基本稳定达标。在设计咨询方面,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承揽的大宗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任务占国内市场40%以上, 同时受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影响, 天津市环科院、化工设计院、天辰公司、水泥设计院等环境服务单位发展迅速, 成为我市节能环保咨询服务机构的主要力量。此外, 在大力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 我市水工业公司天津水工业工程公司还大力拓展国际市场, 承接了安哥拉污水处理厂项目, 在艰苦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下, 该公司圆满地完成了项目的验收, 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 同时带动了我市环保设备企业的发展。在原有院所不断壮大的同时, 我市大力扶植新型节能环保咨询服务机构, 目前, 全市从事能源审计机构20家, 能源评估机构25家, 清洁生产审核服务机构15家, 环评机构30余家, 为推动全市节能减排工作贡献了力量。

(四) 产业逐步向专业化过度

随着企业转型和重组, 我市环保产业企业从过去大而全的生产经营方式, 向专业化生产经营方式转化, 产品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不断加强。例如, 中天仕名环保公司收尘技术领域达到国际当代水平,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产品涉及电收尘器、袋收尘器、高耐磨料粉分离器等六大系列50个品种, 在水泥、冶金、电力等行业的大气污染治理领域拥有一定声誉。天津膜天膜科技有限公司中空纤维膜材料研究、膜技术加工、应用和产业化等方面均居国内领先地位, 该公司年产100万m 2中空纤维生产基地规模居亚洲第一, 被列为国家产业化示范基地。

产业专业化分工进一步细化, 环境服务领域由过去单纯以技术和咨询服务为主发展到工程总承包、专业化环保设施运营服务和投融资风险评估等更广泛的服务领域。

(五) 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竞争能力不断加强

我市是全国环保产业的主要研发基地之一, 拥有一批代表本市最高水平的科研开发机构和一批国内知名专家, 人力、技术资源丰富, 形成了大量科研成果, 环保研发能力的增强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为本市环保产业的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目前, 本市污水、污泥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和国际差距已经明显缩小, 中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成套化和工程化技术、污水处理和污泥后处置新型工艺及装备技术、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和回用装备技术等居国内先进水平;工业用水处理药剂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 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国内外专利;膜材料加工、膜技术应用、膜技术产业化等方面国内领先, 部分产品和成套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海水和苦咸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技术全面, 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 特别是海水预处理、反渗透、低温多效等方面实现了廉价装备材料的研制及选用、主要设备及部件的研制、系统优化设计等重大突破, 达到国际当代水平;城市垃圾和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其资源化等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城市生活垃圾破碎、储运成套装置在全国也具一定地位;高能耗、低污染锅炉制造技术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 汽车尾气净化设备和技术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 我市环保产业企业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加大科技投入, 2009年, 我市环保产业科技投入近20亿元, 约占总产值的7%, 推出新产品新工艺100多项, 申报专利300多项, 大部分达到国际水平。同时加大与德国、法国、丹麦等国家的交流合作, 在2008北京奥运会之前共同完成了“北京董村分类垃圾综合处理厂小武基生活垃圾精分选线”、“北京奥运会香港马术场MBR中水”等项目, 不仅为奥运的顺利召开提供了后勤保障, 而且提高了我市企业的技术水平。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下一步, 我市将编制《天津市环保产业“十二五”指导意见》, 并以意见为指导, 努力把我市环保产业做大做强, 不仅使其成为我市节能减排工作的技术支撑, 而且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

(一) 完善产业管理体系

改组环保产业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充分发挥协调作用, 加强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确定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和实施策略, 加强政府对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引导。

(二) 加快培育具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结合高新产业高地和八大优势产业发展, 不断壮大产业规模, 提升产业竞争力。一是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支持优势企业进行国内外市场融资, 推动资本向优势企业流动和集中;二是通过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 改善民营企业的市场发展环境, 鼓励具有经济实力的民营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和重组, 整和资源, 壮大企业规模;三是通过制定更加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和改善投资环境, 积极引进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来本市投资建业。

(三) 多渠道争取政策支持

充分利用环保、科技、技改、节能和中小企业等各类专项资金支持环保产业发展, 重点支持环保产业重大项目和市场急需的关键技术、核心产品、名牌产品和拳头产品的自主创新、产品开发、成果转化、示范工程和国产化等项目的贷款贴息、风险担保等。同时积极创造条件, 大力吸引国内资本和民营资本投入环保产业, 加大与国际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力度, 鼓励国外公司采用BOT模式、清洁生产机制参与本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四) 加快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环保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是产业发展孵化器和奠基石。一是在北方环保科技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的环境保护技术创新基地, 加强环保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专业技术的科研开发, 对重大技术项目组织本市科研院所联合攻关, 实施重点突破, 并通过环保工业园加快科研成果生产力的转化;二是加快建立产业发展技术体系, 按照环保产业三大体系发展的要求, 构建起包括废弃资源处理技术、现代制造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信息技术等在内的, 全面完整的产业发展技术体系, 形成产业发展的强大技术支撑;三是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 通过企业自主开发和产学研联合开发的方式, 加强技术创新系统中各行为主体间的合作与协同, 加快科研成果的创新和转化应用。同时还要加强对国外先进生产技术、设备的引进与合作, 加快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

(五) 加强产业服务体系建设

篇4:社区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当前宁波就业形势中的几个重点问题

(一)就业增长趋缓

2008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就业人员、失业人员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等指标虽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较乐观,但从绝对量看,较去年同期呈现下滑态势,分别下降5%、7.4%、23%,城镇登记失业率也较去年略有增加,达3.16%。

(二)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深化

第一,劳动力市场供求比继续攀高,技能型人才紧缺难以缓解。2008年上半年,全市劳动力市场供求比为1.39,比上年同期高0.13,其中中级技能及高级技师求人倍率分别高达2.14和4.59。

第二,低素质劳动力就业压力加大,无技术等级或职称的求职者占求职者总数的52.9%,而求人倍率仅有0.5左右,远远低于前两年同期水平。总体来看,目前劳动力市场既有技能型劳动力紧缺的老问题,又凸显低素质劳动力就业难度增加的新问题,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深化。

(三)新劳动合同法影响逐步显现

第一,劳资纠纷案件快速增加。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全市劳动争议仲裁数达到4947件,同比增长74%,由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明显增加。

第二,企业用工成本有所增加。据测算,规范劳动合同关系后,企业用工成本将上升15%左右,原来用工不够规范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劳动力成本压力大大增加。

第三,企业用工灵活性受限。由于裁员的条件规定比较严格,企业担心增加新员工后万一不满意时裁员受限。因此,招工比以往更加谨慎。

(四)第三产业拉动就业增长的效果尚未体现

2001年以来,宁波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大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提高,但第二产业仍是拉动就业的重要力量。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显示,第二产业的用工需求占比与前两年基本持平,各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仍然集中在制造业,用人需求占比达到39.46%。第三产业中,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虽然劳动力需求也较为旺盛,占比分别为13.42%、13.22%和11.26%,但比例较往年相比没有增加,第三产业拉动就业增长的效果还未能体现。

(五)大中专毕业生持续增加

由于宁波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及薪资条件相对有吸引力,近几年外地生源毕业生流入数明显大于本地生源毕业生流出数,构成了“人才洼地”效应。2008年,宁波市实际接收毕业生数量将进一步增长,加上历年未就业的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很大。

二、影响当前就业的几个突出因素

第一,宏观环境变化影响就业总需求。宏观经营环境的严峻对企业家的信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2008年二季度宁波市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09.57,比上年同期降低30.96个点。国际国内总需求下降、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营压力加大以及对未来的担心,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开工率以及扩大再生产的意愿,导致用工总需求难以出现大幅度的增加。

第二,产业结构与产业组织影响就业需求结构。宁波市产业以出口加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利润空间小,议价能力弱。在国际国内宏观环境恶化的情况下,产业受冲击较大。传导到就业领域,劳动密集型产业低素质劳动力的用工需求受影响较大。另外,由于宁波市产业组织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虽然抗风险能力较弱,但转型也相对容易,产业升级与转换较快,自我调整能力较强。如可通过加大技术设备投入、扩大临时用工规模、企业内部挖潜甚至裁员等方式进行自我调整。这进一步加剧了就业的总量矛盾以及高素质劳动力紧缺、低素质劳动力过剩的结构性矛盾。

第三,劳动力供给的总量过剩与结构不合理。从户籍人口看,目前宁波市农村劳动力正加快向城市转移,且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保持较高水平。2007年全市非农户籍人口为194.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逐年增加,农村户籍人口中绝大部分也已经转移从事二、三产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从外来人口看,由于宁波市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就业机会多,外来人口继续快速增长,年龄结构呈年轻型。在劳动力增长中,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外来低素质打工劳动力占绝大多数,远远超过人才引进与大中专毕业生数量。宁波市劳动力供给的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

三、下一步促进就业工作的思路

我市将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就业促进法》,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突出的位置,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充分利用“人口红利”这一契机,通过宏观调控、产业调整、自主创业、政府托底、市场服务和预测预警六大措施全方位促进就业,不断优化就业结构,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一)宏观调控“保”就业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坚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政策制定中要着眼于是不是有利于促进就业,使宏观调控与促进就业紧密结合起来,把促进就业纳入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推动经济与就业协调发展,为实现各项就业目标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二)产业调整“优”就业

通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先进制造业水平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就业结构优化,增强两者之间的协调性。进一步推进宁波市“十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加强职业学校“实习实训示范基地”和“现代化专业”建设,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本位,强化在校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高校以教学、科研和创业等方式拓展产学研合作空间,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实习实训中心;研究推进“双证书”教育模式,围绕我市产业升级和人才需求结构的特点,加强与先进地区、先进双证书机构的合作,争取在5年时间内使双证书人才的培养数量达到一个新水平。深化城乡统筹职业技能培训,对于市场需求比较旺盛的社会培训,鼓励各类职业技术院校和更多的培训机构参与,形成良性竞争的培训市场;对于政府补贴或购买的培训,要参照政府采购的模式确定培训机构,培训内容要坚持“多层次、多形式”,同时将求职技巧纳入劳动者教育和培训的范围,提高劳动者求职能力。

(三)自主创业“带”就业

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实行自主创业带动就业战略。要推进实施鼓励自主创业的各项政策。

一是要培育和扶持创业带头人,在小额贷款担保、创业培训等方面给予更多的资助,为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二是要鼓励就业困难群体积极创业,在继续推进小额贷款的同时,面向广大就业困难群体,尝试开辟小本创业政府项目,对外来务工人员及再就业人员可以优先申请。

三是要调动毕业生创业活力,尝试在各类学校开设创业政策解读课程,配合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设立创业档案,加强对毕业生创业的跟踪服务。

(四)政府买单“托”就业

重点针对各类弱势群体,政府要在就业服务上发挥托底作用,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继续开展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就业帮扶工作,通过出台政策、提供岗位、加强培训等方式帮助其就业,做到城镇“零就业家庭”“发现一户、帮助一户、消除一户、稳定一户”,确保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较大程度上实现就业,自食其力。加大就业困难人员扶持力度,鼓励各县(市、区)政府加大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的力度,积极开发保洁、保绿、保安、社区食堂、幼儿接送、老人陪护、垃圾分类和公共设施养护等公益性岗位,优先扶持各类就业困难人员。

(五)市场服务“统”就业

第一,统一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服务。将建设整合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功能的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为统一的人力资源服务建立硬件基础,同时整合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职能,提高公共资源利用率和就业服务水平,改善就业服务环境。下一步将研究劳动部门和人事部门职能合并的可行方案,逐步打破劳动力市场与人才市场分割的局面,由统一的部门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做到政策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搭建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平台,促进就业。

第二,搭建多层次、广覆盖的就业服务体系,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服务。建立市、县(市、区)两级人力资源市场并向基层不断延伸,共享信息,建立面向城乡劳动者平等开放的服务网络。

第三,加强外来劳动力就业服务。支持外来务工人员成立同乡会等社团组织,增强社团在岗位推荐等方面的作用,尝试吸纳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居委会等居民自治组织,扩大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关系网络,切实提升求职效率。

第四,免费为农村劳动者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等基本服务。引导农村劳动力外出和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第五,加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和服务机制,强化就业指导和跟踪服务,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和毕业生就业网的资源优势,通过信息互通、工作联动降低毕业生就业成本。继续开展未就业毕业生就业见习、就业推荐、技能培训等工作,努力帮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技能。贯彻执行困难家庭毕业生临时生活补助政策,保证其求职期间的基本生活,尝试为毕业生提供临时居住房屋等措施,让毕业生顺利求职、安心工作。

(六)分析预测“领”就业

建立就业形势分析制度。当前宏观经济趋紧,就业状况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要注重开展调研,收集信息,加强对就业形势的分析,通过一定的预警预报制度确定可能产生的失业数量,及时制定好失业调控的预案,及时采取措施,努力减少失业。

篇5: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端正态度、摆正自己的位置

为临床一、二线以及各个职能科室服务,是本科室职责所在。在日常工作中正确区分好各种故障问题的轻重缓急。处理所遇的故障时,做到态度和蔼,反应迅速,处理快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采用备件先行、确保网络和机器正常运行,并说明问题原因所在。

二、加强沟通,做好与各个部门协调工作

本科室因工作性质的原因涉及面比较广泛,与许多科室都有工作接触,要善于沟通协调,及时沟通,互通有无。对内要做好与下属的沟通协调,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科室团结;对外还要处理好与其它部门的沟通协调,多协作、多配合。要多想办法帮助兄弟部门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三、目前的紧迫工作

我院的门诊诊疗卡、医生工作站、住院电子病历等系统的建设随着我院新门诊楼即将正式运行,在紧张的筹备状态中。

1、软件系统 由于我院HIS系统采用的技术是一体化解决方案,进一步做好HIS与LIS的接口、HIS与医保农合的接口、门诊诊疗卡、门诊住院医生站、HIS与LIS的后条码等系统建设。

2、硬件平台 我院上医生工作站,联网的工作站数量大大增加。同时电子病历的使用,使医院的数据量大为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医院的主机系统、网络系统、安全系统都要作相应的调整。因此:(1)、服务器、存储设备、交换设备、通信介质、工作站、打印机、中心机房等都要有冗余备份;(2)、在容量和速度方面要达到要求。我院现有大部分服务器的千兆网卡连接在交换机的百兆接口上。随着医院网络负载增加,服务器上百兆的数据传输速度无法满足应用系统的使用要求,因此为了提升业务系统的数据传输速度,需增加千兆接口模块来实现与服务器的千兆连接速度。同时,我院新建门诊楼机房与住院楼主机房之间的距离达到500米,超出多模光纤的传输距离,需要采用单模光纤实施连接以满足使用要求。

四、当前的重点组织力量,开展门诊住院医生站和住院电子病历的培训工作,门诊住院医生站模拟环境的构建,病区医生站、护士站的优化工作,定期下科室回访,满意临床等工作。

五、在目前已经完成的院长查询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功能,充分挖掘历史数据,为决策提供依据、为管理打下基础。完成系列软件产品ORACLE9i参数调整、Zone等的具体操作培训。每天做好数据备份工作,保证我院信息系统遇到应急情况时能够从容处置。

计算机网络科

篇6:工作年终总结下一步打算

随着_印象产品的丰富,和公司陆续不断的推出新产品,_印象的店面也比原来的店面扩大了一倍,店面装修和饰品都以公司的标准而靠近,为_在_打下坚固的基础。

2,店面的整改

根据去年和年初产品销售的比率,和店面销售人员的沟通,更换样间,和新推出产品的上样。

3,_店开业

随着_店面的装修整改完毕,紧接是_二级市场的开发,店面的装修,开业活动,组织营业员对小区和设计师铺贴瓦工的跟踪工作的学习,积极配合销售工作步入正轨。

4,与城市人家装饰公司合作,根据银川整个装饰材料市场与装饰公司合作的方式,7月份在城市人家以店中店的模式,顺利展开。

5,促销活动的开展。

对节日促销,店面广告宣传和氛围的布置,对市场竞品的分析,积极与领导协商沟通活动方案和促销产品的选定。

6,店面日常销售

对店面日常销售事宜,跟踪,对平时销售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积极与经销商领导和仓库主管沟通,及时解决。对大单客户做售前和售后服务,及时的处理客户投诉的问题,和经销商的帐务及时核对与确认。

7,二级市场的调研

对_二级市场,_等地,建材市场的了解,以及当地消费群体的分析,为开拓市场做开铺垫。

20__年的工作即将结束,对20__年的工作中我自己也有深深的体会,虽然通过领导的指引,我自己也在逐渐的成熟,但是工作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是工作中认真仔细,特别是在装修这一块,还要多多努力学习,对一些装修细节的注意,对装修施工队应认真仔细的检查和核对。其次,今年的工作对小区拓展这块,投入的太少,年初刚来到银川,通过对银川市场的了解,这边小区装修时间段不集中,可能一些客户是投资房,装修客户太零散,加上今年好点的交房小区不多,对小区这一块有遗漏。在以后我的工作中,会多沟通,多思考,多反省,努力把工作做的更好!

对于20__年的工作,我是充满信心的,20__年银川待交房楼盘较多,这是对我们明年的销量有很大的期望,加上二级市场的开发,逐渐扩展我们的销售渠道,_等地,

20__年的工作计划:

1,确保_终端店面销售顺畅,积极处理日常销售面临的事宜,对店面里大单客户的跟踪和服务,多与经销商和领导沟通做好终端店面的管理和销售工作,以及对节日促销宣传和活动方案的实施。

2,及时跟换店面不畅销的产品,关注竞品的销售动机,进行合理调配。

3,对小区宣传活动的实施,先期仔细调研,在与领导很好沟通后,针对高端小区实施合理的活动策略。

4,二级市场的开发与跟踪,明年的零售销量很大的增长点,是二级市场的开发,目前中卫店即将开始装修,明年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大武口和固原。

5,明年二级市场是重点,首先把终端店面带入正常销售轨道,对二级市场的工程与经销商合作,跟踪。

努力执行领导安排的各项任务,尽力做到细中求精,及时和领导沟通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好领导的帮手,从而完善自己,使得自己在新的一年里有更大的进步,超额完成任务。

篇7:工作开展情况及下一步打算

一、今年来工作:

一是抓节后复工复产验收工作,把好源头关,做到合格一家,复产复工一家。同时深入开展复产复工“回头看”,严防企业违规生产。

二是抓节后员工教育培训工作。部署全面开展节后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罗河矿业、龙桥矿业、沙溪铜矿制订节后培训方案,组织人员分批分次进行培训,我局开展将教育培训工作列为检查重点内容,局负责人和聘请专家深入各企业为企业员工授课,现场抽查人员进行笔试和面试,目前,全县共有4490名员工,已全部接受培训。

三是抓专项执法检查。4月15-20日,10月15至10月20日,委托中介机构对全县22家地下矿山企业,41座井口提升设备逐一开展检查。5月20日-21日,县委常委、副县长王树理带队对全县范围内15座尾矿库开展汛前和防排水安全专项检查。6月2日,强降雨当日,局负责人分2组顶风冒雨深入各尾矿库及排土场开展安全检查,督查值班值守情况。针对台风“苏迪罗”侵袭,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台风8月9日号侵袭当晚,组织人员夜查金牛、罗河矿业及其尾矿库值班值守情况。

四是抓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矿山各企业按要求编制矿山、尾矿矿、排土场防震减灾预案,并上报县局备案,县局确定6月

20日为防震减灾预案演练周,要求各开展演练,进一步完善预案。加强对县应急救援队员管理,定期考核队员体能,着力提高应急处置能力。7月31日,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举办,市安监局、县政府和钟山矿业有限公司共同承办了尾矿库溃坝险情应急处置桌面推演活动。

五是持续推进攻坚克难工作。依据中介机构出具的隐患整治意见书及各矿山企业“五化”现状评估书,按“一矿一策”推进。配合省级组织专家会诊工作。受省安全监督局的委托,北京中矿基业安全防范技术有限公司7月23日至8月中旬,组织5名专家进驻庐江县,共对境内25家矿山、15座尾矿库进行再“会诊”,六是认真吸取天津港“8.12”事故教训。转发县安会相关文件,部署企业立即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组织专家深入企业持续开展安全检查。督促企业再紧矿山及尾矿库安全阀。

七是开展采空区普查。重点普查矿区内的有主采空区和无主采空区。全面查清全省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空区规模和分布、安全状况、所需治理经费等情况,加快推进采空区治理,有效遏制和防范因采空区而诱发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截至目前,立案查处一般行政案件8起,受行政处罚个人达12 人。已下执法文书 299 份,其中现场检查记录 244 份、责令整改指令书 17份,梳理隐患(包括企业自查)2187 条,已整改2148 条,整改率达 98%。

二、存在主要问题:

1.一些企业因受经济效益下滑的影响,安全投入不到位,不同程度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完成攻坚克难工作任务艰巨。

2、隐患排查治理不扎实。部分企业未按要求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相关制度和台帐,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到位。

3、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不够扎实,存在培训学时不足,培训内容和方式单一。

4.小型矿山企业技术力量配备不足,企业仅配备一般管理人员,机械设备、采矿等专业技术力量缺乏。

5.上访、信访等问题有所抬头。

三、当前及下一阶段主要工作

1、树立矿山“零死亡”为最高目标,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我们将追求“零死亡”为最高目标,树立底线思维,坚守生命红线,全面贯彻总局提出的非煤矿山安全“双十条”、“五级五覆盖”、“五落实五到位”、“三个必须”,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加大安全投入,淘汰落后生产设施设备,偿清安全生产欠账;严格落实落实领导带班下井,外包单位管理等相关规定,规范生产建设行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2、倒排时间节点,进一步推进非煤矿山攻坚克难工作目标实现

非煤矿山攻坚克难工作是国家、省、市赋与我县一项重要职责,2015年底所有企业必须都得完成攻坚克难工作任务,时间紧、任务重,目前我县一些矿山进展缓慢,必须提高工作认识,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负责人要具体抓,制定并落实“一矿一策”。县安监局实行一月一调度,对未按时完成任务,对企业负责人进行约谈。罗河矿业、龙桥矿业2家矿山企业率先完成攻坚克难工作。钟山矿业、龙桥矿业2家矿山企业开展安全文化体系建设试点。示范矿山要加快工作进度,充分发挥典型带动,示范引路作用。

3、加大打非治违力度,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行为。

坚持驻矿检查、专项检查、突出重点检查、聘请专家检查,分类分级检查,四不两直”检查、委托第三方检查。立足于查隐患、找问题,对查出的各类隐患,逐一进行登记,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同时公布举报电话,实行有奖举报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始终保持“打非治违”的高压态势,零距离执行规定,零容忍对待隐患,零懈怠开展监管,让“三违”行为无生存空间。抓好矿山治本攻坚和整顿关闭工作,打好隐患患整治攻坚战;抓好提升、供电、通风、爆破、顶板、防透水、采空区等重点工作,牢牢把握安全生产主动权。

4、严格安全生产各项规定,进一步加大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

安全生产,重在落实,落实制度是安全生产的保障。我们将进一步督促企业建立完善教育培训制度、隐患排查制度、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生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等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安全操作规程,全面落实县安会出台重大事项报告等十项举措,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决定》中,例会、述职、约谈、目标考核等十项制度。开展专项检查和督查,确保各项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到位,保障安全生产。对发生事故的单位, 严肃组织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相关人员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未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从严追究相关单位及责任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立案查处。

篇8:社区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创建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的效果

(一) 名镇名村旅游景气兴旺。

首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105个, 集聚了全国典型、高品质的特色景观和特色风貌资源。经过几年建设, 这些村镇的旅游事业蓬勃发展, 达到了相当规模。2009年旅游名镇年平均接待人次达到103万人, 旅游名村年平均接待人次达到26.5万人, 分别是当地常住人口的26倍和183倍。名镇平均旅游从业人员3438人, 占全镇就业人数的27%;平均住宿设施563个, 其中星级饭店占有率为35%。旅游名村平均旅游从业人员298人, 占全村就业人数的55%;平均住宿设施77个, 其中星级饭店占有率为10%。地方政府积极建设并升级景观和风貌资源, 旅游名镇5A级景区拥有率为10%, 4A级景区拥有率为60%, 3A级景区拥有率为40%。

(二) 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调查显示, 2009年旅游名镇的平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20.1亿元, 年均增长15%, 财政收入1.2亿元, 年均增长16%。旅游名镇年平均旅游收入2亿元, 占全镇总收入的22%。旅游名村年平均旅游收入2817万元, 占全村总收入的34%。部分名镇名村旅游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达到50%以上。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建设还带动了当地的农业生产, 如婺源的油菜花既是农产品又是可以“卖钱”的旅游景观。调查显示4年里, 油菜花产值由555万元增加到1017万元, 翻了一番。最显著的是居民收入的增长, 全国旅游名镇的镇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114元, 镇域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8256元。全国旅游名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更是达到了9839元。

(三) 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2009年名镇平均旅游从业人员为3438人, 占全镇就业人数的2 7%。名村平均旅游从业人员为298人, 占全村就业人数的55%。部分旅游名镇名村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提高之后, 甚至吸引了周边居民外来务工和本地外出务工人员回流的双重现象。

(四) 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成为自觉。

在传统村落和乡村景观保护方面, 许多乡村从对本土景观资源的无人顾及到主动进行保护维护。如丽江束河古镇, 江苏周庄、木渎镇, 乡村居民主动保护维修河道、古村落风貌, 真正将乡村景观当成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江苏省宜兴湖滏镇和昆山市千灯镇、湖北省三峡三斗坪镇, 村镇民居建设和乡村建设, 保存村镇记忆, 传承历史文脉, 抢救传统工艺, 克服了“旧村改造”破坏传统民居、“洋建筑”遍地、村镇风貌趋同等弊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 许多村镇通过发展旅游业使濒危民间工艺、传统食品、戏剧曲艺、民风民俗得到传承、整理、挖掘、更新, 保护了民族文化基因多样性。保护规划上, 名镇保护面积平均为11206公顷, 占镇域总面积的比平均为16%;名村保护面积平均为1025公顷, 占村庄面积的比平均为66%。

(五)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转入良性互动。

长期以来我国许多农村地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意识淡薄, 同时也缺乏资金和能力, 这成为广大村镇发展中难点和深层次问题。调研表明特色景观旅游带来的经济收益, 使当地政府和居民切身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 同时通过发展旅游产业获取了稳定的资金也较好地保障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 而保护和治理好的生态环境又带来了更多的旅游收入。江西的婺源县认识到环境对于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专门下文规定10年禁伐天然阔叶林。旅游名镇名村建立了环境治理专项资金, 配备了垃圾处理系统, 其中旅游名镇垃圾清运率高达94%, 而旅游名村的垃圾清运率则高达96%, 远远高于全国建制镇平均80%的垃圾清运率的和村庄平均35%的垃圾清运率。

(六) 村镇建设管理难点问题得到解决。

长期以来, 由于村镇建设缺乏管理法规和管理机构, 村镇建设管理、特别是对农民住房自建行为的管理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而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的创建使农民看到了良好的乡村风貌带来的好处, 看到了对农房建设进行指导和管理的必要性, 从而自觉地配合管理。江西婺源和安徽的歙县和绩溪县明确提出“保徽、改徽、用徽、建徽”的徽派风貌保护、建设与开发思路, 绝大部分农民自建房屋都按照村镇规划和农房风貌要求建设, 实现了“保护中利用, 利用中发展, 发展中建设”的良好格局。

二、下一步工作

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创建工作中也还存在内部建设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一是重开发利用、轻保护的问题依然严重, 在城镇扩张和农村自住房建设过程中, 原有的特色景观和风貌面临改造、拆迁、拆除等破坏性威胁, 新建景观和风貌出现“千镇 (村) 一面”的同质化现象。二是村镇游客剧增带来的交通、环境、接待设施以及管理方面的压力凸显, 其中公共设施的供给短缺尤为突出。三是旅游村镇软建设方面出现严重滞后, 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在人才、资金、规划、营销、服务等方面远远滞后于村镇发展的实际要求。四是资金土地等支持政策和措施不足。

为促进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可持续发展, 今后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总结经验和教训。

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示范工作已开展了3年, 虽然做过一些调研, 但不够深入。要认真组织调研, 总结好的经验, 听取村民、管理方、游客等多方意见, 理清突出问题, 研究解决办法, 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二) 研究支持政策。

会同有关部门, 研究制定对特色景观名镇名村的道路、供水、垃圾污水处理、可再生能源利用、居民住房等基础设施及民生保障设施建设的资金补助政策。针对保护古镇古村及自然资源与改善居民住房条件之间的矛盾, 研究提出合理的土地管理政策。

(三) 加强宣传服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旅游局将开设全国特色景观名镇名村网站, 在国家层面上为这些小村和小镇开展宣传, 提高她们的知名度。同时利用网站为名镇名村旅游提供服务, 征求社会意见, 加强指导和管理。

(四) 开展人才培训。

要认真组织培训, 使每个名镇名村至少有2—3名懂得村规划建设、遗产保护、旅游服务的管理人员。要结合村镇实际, 编制好教材, 选好老师, 拟好课程, 开展有效培训。

(五) 建立评估和退出机制。

制定颁布特色景观名镇名村标准, 依据标准定期组织评估, 提出整改意见。对不合格的提出警示, 逾期不改的, 取消其全国特色景观名镇名村示范资格。

(六) 扩大示范规模。

上一篇:经典的箱包广告词下一篇:汉语言文学(英文)类专业-简历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