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问室制度

2024-04-08

讯问室制度(精选6篇)

篇1:讯问室制度

我国刑事侦查讯问录像制度研究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第121条 规定: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可以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应当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该法条明确规定了侦查讯问录音录像制度,标志着该制度在刑事诉讼法中的正式确立。通过确立侦查讯问录音录像制度,不仅可以有效地遏制一些犹如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活动的出现,更能够有效地保证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可以更加真实、更加全面的反映出侦查讯问活动的情况。

一、刑事侦查讯问中录音录像制度的必要性

(一)便于及时完整地固定证据,为庭审中的质证和采证创造良好条件

只选取文字记录方式记载犯罪嫌疑人询问情况有很多弊端。首先,询问效率不高,因为工作人员笔录的速度比一般人说话的速度要慢,这就会出现在侦查人员问话和犯罪嫌疑人答讯后,等待工作人员记录的现象。其次,记录缺乏公正性和完整性。记录人员大部分是侦查人员,在记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选择对自己有用证据的信息进行记录,从而使犯罪嫌疑人减少了有价值的信息,导致审讯过程中信息记录的不完整,使法官无法通过真实详细的询问笔录了解案件具体情况。

比起讯问笔录,录音录像更有利处,能详细记录所有证据。首先,录音录像能将讯问的全部信息录制下来,并以音像形式保存下来,使讯问情况完整记录。我国古代审案是通过五声听狱讼,即通过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知民情,作判决。实行讯问录音录像制度可以让法官通过音像记录了解讯问过程中侦查人员和犯罪嫌疑人的颜色,领略到我国古代判案的精髓,从而判断讯问信息是否是被讯人的真实表述,是否和讯问笔录内容一样,如果音像中犯罪嫌疑人的神色不正常或躲躲闪闪,法官就应该怀疑讯问信息的真实性。因为,录音录像设备没有人的杂念,没有诉讼立场,只是将讯问情况实际记录下来。

(二)规范侦查讯问行为,减少刑讯逼供威胁欺骗引诱等非法取证现象发生

在人们眼中,刑事侦查阶段工作内容一直不被圈外人所知晓,其中讯问阶段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由于其重要性和保密性而不被公开。在讯问时实行录音录像制度,使大众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对讯问过程的了解,录音录像设备实时记录了讯问人员和被讯人员的所有举动,这样,讯问人员就不能通过非法手段取得对己方有利的证据。即使讯问人员在讯问过程中采取了一些隐蔽的非正常方式,也会被录音录像设备记录下来,在法庭中辩护方会通过这些记录还原当时可能发生的事情。实行录音录像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照亮了封闭的审讯过程,有效控制了审讯中的不良行为,使审讯变得更加公正。

(三)保护侦查人员,使其免受错误的指控

现实中,侦查人员与犯罪分子是相互对立的关系,犯罪分子时刻想要摆脱自己的罪责,为了与侦查人员对抗,他们会强加给侦查人员莫须有的罪名,使侦查人员百口莫辩。事实很明确,当侦查人员未依法使犯罪嫌疑人认罪时,犯罪嫌疑人可以依法通过途径行使控告权,法律对犯罪嫌疑人改变讯问口供没有明确规定,但对侦查人员的恶意诬赖和犯罪嫌疑人可以改变口供,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诉讼开展的阻碍。侦查人员在受到犯罪嫌疑人的诬陷后,就要找出有利的证据证明自己,但往往难度很大。讯问录音录像制度的实施,能够将讯问过程清楚的记录下来,法庭通过音像资料就可以判断出讯问过程的合法性,使犯罪嫌疑人的诬陷不攻而破。就上述来说,实行讯问录音录像制度不仅保护了犯罪嫌疑人受到公正对待,还能保护侦查人员不受恶意诬陷,对双方都有益处。

二、我国侦查讯问录音录像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侦查讯问录音录像制度,是指将整个讯问过程如实记录在录音录像设备里,在需要的时候将这些资料当做证据上交给法庭,法官依据这些资料判定案件事实情况。在2012年,侦查讯问录音录像制度在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得以确定,但在实践中这项制度还存在很多瑕疵,需要不断改进。

(一)事前程序监督不到位

首先,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3条规定,在拘禁犯罪嫌疑人后,要在24小时内将其送到看守所进行拘留。现实中,侦查机关在这方面还有存在很多瑕疵,很多是在将犯罪嫌疑人送至看守所和讯问室之前,使其承认犯罪行为,由于没有完善的外部监督体制,还会出现犯罪嫌疑人被逼供的现象,使讯问录音录像制度得不到有效实施。

其次,我国的看守所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现实中,看守所通常被看作是刑侦的第二场所,只有通过多种手段使犯罪嫌疑人承认罪行后,才对其进行讯问录音录像。最后,受我国传统法律体系影响,我国在进行侦查过程中,缺少有效的外部监督体制,而2012年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只是确立了讯问录音录像制度,并没有对外部监督程序作出详细规定,这为侦查机关非正常取证留下了很多可钻的空子。

(二)事中实际操作不规范

一方面,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的规定,要全程记录讯问全过程,保证其完整性。但这些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录音录像何时开始和何时结束,也未规定侦查人员的哪种行为代表开始和结束录制,同时缺少合理有效的措施维护犯罪嫌疑人的知情权和申诉权。讯问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讯问和录音录像的时间,这就使得不正当取证行为仍然存在,得不到实际解决。

篇2:讯问室制度

高检会[2012]7号 整理人:许斌龙律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军事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

根据修改后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为了加强公安机关与人民检察院的协作配合,保证人民检察院在直

接立案侦查的案件中讯问在押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同步录音录像工作,进一步提高人民检察院严格依法办

案和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水平,增强查办职务犯罪效果,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现就在看守

所设置、使用和管理讯问室,保证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的有关事项

通知如下:

一、根据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第116条、第121条规定,各级人民检察院在直接立案侦查的案件中讯问在押职务犯罪嫌疑人应当在看守所进行,并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为保证人民检察院讯问在押职务犯罪嫌

疑人实行同步录音录像,看守所可以设置由人民检察院相对固定使用的讯问室,配置录音录像、信息网络

传输等设备。

二、各级人民检察院应当根据当地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工作的实际需要,积极与公安机关协商,确定在看守所设置同步录音录像讯问室的数量。

三、看守所设置人民检察院相对固定使用的同步录音录像讯问室,应当由同级人民检察院负责提供录

音录像设备,承担讯问室建设、改造以及录音录像设备的维护、保养费用。

四、看守所同步录音录像讯问室录音录像系统技术标准、监控系统、内部装饰等应当符合《看守所建

筑设计规范》、《看守所监控系统建设规范》和《人民检察院办案工作区设置和使用管理规定》、《人民

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系统建设规范(试行)》等规定。

五、看守所设置的人民检察院相对固定使用的同步录音录像讯问室由看守所负责管理,优先保证人民

检察院办案需要,同步录音录像设备由人民检察院指派技术人员操作。同步录音录像讯问室空闲时,看守

所可以安排其他办案单位使用。

六、人民检察院在看守所同步录音录像讯问室讯问在押职务犯罪嫌疑人,应当严格执行看守所有关规

定。严禁在同步录音录像讯问室安放床铺留置职务犯罪嫌疑人,一般情况下不得在夜间提审,确需在夜间

提审的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确保职务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和办案安全。

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各地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分别向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报告。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2012年10月8日

整理人简介:

许斌龙:博士,律师,华东政法大学教授、研究员、研究生导师

篇3:侦查讯问同步录音录像制度研究

( 一) 同步录音录像的性质

从法律性质上来讲, 学术界当中对同步录音录像有着很多不同的观点。有一些人认为之所以会进行同步录音录像, 是为了达到取证的目的; 还有一些人认为同步录音录像是一种固定的证据; 另外一些人则认为这是一种提供口供的方式; 此外, 还有人认为同步录音录像难以作为证据使用。

上述观点当中, 不管是哪一种观点, 其实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无法对同步录音录像的的性质进行去那面的概括, 笔者认为, 同步录音录像病不能作为上述任何一类证据当中, 而是要在实际的使用当中, 根据同步录音录像的实际用处来进行分别的对待。首先, 同步录音录像的使用是为了规范执法行为, 这是在《规定》第一条当中就明确指出的。其次, 同步录音录像还是一种对犯罪嫌疑人口供的记录方式, 因此, 如果同步录音录像作为口供记录方式存在的时候, 同步录音录像也可以成为犯罪嫌疑人自身的供述。

( 二) 同步录音录像的特点

1. 同步录制性

同步录制性是同步录音录制当中最为重要的特点之一。由于录像是在侦查询问的过程当中进行的, 因此可以说是对询问过程当中每一件事情进行了记录, 同步录音录制能够有效地保障记录的速度, 并且还能够保障记录的准确程度。虽然传统的书面笔录也能够进行同步记录, 但是常常会出现准确性或者是速度的问题, 从而导致难以同步整个过程。

2. 客观真实性

真实性以及客观性是同步录音录像的重要特点之一,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 将高新技术运用在同步录音录像当中, 能够更好的对询问过程进行记录。此外, 由于只单纯的利用设备的方式进行记录, 因此更具有客观真实的效果。

3. 反复再现性

在实际的询问过程当中了可以通过录音机等装置对录像进行反复的播放, 对实际的询问情况实行再现。将录像资料进行重现, 能够将询问的过程进行重现。

4. 复印件与原件的高度一致性

由于收到技术的限制, 因此复印件往往会比原件要模糊很多, 如果拿复印件进行二次复印, 那么得到的复印件必然就会更加模糊。因此, 复印件的失真性就成为了笔录当中的一个显著缺点。但是利用同步录音录像的技术, 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利用数码录像作为载体, 不管复制多少次, 其录像均是以数据的方式存在, 能够保证复制件的保真。

5. 立体性、动态性

同步录音录像一方面能够记录问询过程当中等内容, 另一方面还能将嫌疑人的动作、语气等进行同步记录。在对录像的审阅过程当中, 能够重现当时的情景, 得到更加立体的情景再现, 与传统的书面笔录相比, 同步录音录像拥有更加直观的显著优势。

二、我国侦查询问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一) 立法制度不完善

如今, 虽然有关询问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是由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的相关文件, 但是这些文件都只是一些规范性的文件, 并没有上升到基本法层面。

虽然同步录音录像制度被规定再全国范围内进行实时, 但是我们还是需要认识到, 目前这一制度只有在对职务犯罪的嫌疑人进行问询的时候才会使用到。可以说, 同步录音录像的应用范围是十分狭窄的。

( 二) 司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我国的一些发达地区当中, 能够达到详细规定当中的要求, 但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 如今仍然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完善等诸多问题, 而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地方, 甚至会出现检察院难以达到系统建设要求的问题。

很长时间以来, 问询工作同步录音录像当中对于专业人才出现了十分缺乏的情况。由于该种制度要求对问询的全部过程进行录制, 因此拥有着比较大的工作内容, 而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 相关的技术人才并不能完全的满足实际的工作需要, 一些检察院只好聘用临时人员。

此外在实施过程当中, 还存在的着相关人员缺乏人权保障意识的情况。最初该制度在英国得到实施的时候, 在英国遭到了十分激烈的反对, 直到20 世纪80 年代, 这种方法才得到了警方的支持。同样, 美国警方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

三、完善和实施我国侦查讯问同步录音录像制度的建议

( 一) 提升立法层次

目前, 我国对这一制度持肯定的制度吗, 首先, 该制度的使用能够有效的减少嫌疑人翻供、提高侦查询问水平等。其次, 目前同步录音录像制度正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第三, 同步录音录像制度能够真正的实现“双赢”。就目前我国的实施情况来看, 同步录音录像已经得到了较为良好的效果, 得到了广泛的支持。本文认为, 由于同步录音录像制度的独特特点, 因此可以将其上升到理发层次, 再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侦查询问的“双录”制度。

( 二) 规范制度设计

如今, 对于双录制度的范围依旧限定在检察院自侦办理的案件当中, 虽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但是范围仍然较为狭窄。因此, 想要对同步录音录像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增强“双录”的制度范围是十分有必要的。而究竟扩大到什么范围才比较合适, 目前依然仍然存在一定的分歧, 但是虽然观点各不相同, 但是这些观点都认为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应该运用在比较严重的犯罪案件当中。我们通过对几种不同方式的比较, 最终分析得出较为赞同的观点为以下几种: 所谓的重罪案件不仅是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等案件, 还包含侵犯公民权利等案件, 这些案件都需要在实际的侦查问询过程当中进行录音录像。此外, 在实际的审讯过程当中, 审讯人员应告知犯罪嫌疑人有要求录音录像的权利。

在我国, 关押犯罪嫌疑人的地点是看守所, 目前大多数学者支持看守所进行录音录像, 但这无法保证录音录像的公正性。这就需要一方面将看守所从公安系统当中独立出来, 另一方面还要让看守所达到真正的独立, 保护犯罪嫌疑人的权益。

( 三) 切实解决好司法实施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 各个城市的相关问询部门应该加强对于设备的建设, 在这一过程当中, 应根据各个地区的经济状况来进行区别对待, 对于发达城市应加强设备建设, 而经济较弱的城市则需要则应实施同步录音录像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循序渐进的发展。

如今, 我国的录音录像制度当中存在着缺乏专业人才的情况, 这就需要看守所能够加强对于技术人员的培养, 不断加强录制水平。而办案人员也需要不断适应这一制度。

四、结语

如今, 我国的录音录像制度适用范围还比较狭窄, 但由于在实际的使用过程当中有比较重大的意义, 因此更需要加强对于录音录像制度的简历, 使其能够展现出强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瓮怡洁.英国的讯问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法学, 2010 (03) .

[2]陈永生.论侦查讯问录音录像制度的保障机制[J].当代法学, 2009 (04) .

[3]魏红梅.浅谈刑事诉讼中的控辩平衡问题——重点谈侦查阶段控辩平衡的问题[J].法制与社会, 2009 (09) .

[4]郑苏波.由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观司法公正[J].法制与经济 (中旬刊) , 2008 (08) .

篇4:讯问室制度

关 键 词:侦查讯问;制度缺陷;权利保障

中图分类号:D9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2)09-0058-05

收稿日期:2012-07-05

作者简介:李建超(1966—),男,重慶长寿人,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福坤(1982—),男,山东胶南人,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干警,法学硕士。

一、侦查讯问制度的界定

目前,我国法学理论界关于侦查讯问有着如下几种不同的主张:⑴调查说,即认为侦查讯问是侦查人员依照法定程序,以言词方式,向嫌疑人查问案件事实,以发现、收集案件线索,从而查明犯罪事实及其具体情节的一种行为。[1]((p218)⑵审查说,即认为侦查讯问是侦查机关对犯罪嫌疑人是否犯罪及其情节的轻重进行正面审查的一种侦查措施。[2](p319)⑶审讯说,即认为侦查讯问是指侦查人员依照法定程序就案件事实或证据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言词审讯,是直接获取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的一种必要措施。[3](p3)

综合上述几种观点,“侦查讯问”的概念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⑴侦查讯问的主体是法定的侦查讯问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国家安全机关、军队保卫部门、监狱等。⑵侦查讯问的对象是犯罪嫌疑人,既不是刑事案件的被害人、证人,也不是刑事案件的被告人。⑶侦查讯问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犯罪嫌疑人的有罪供述或无罪、罪轻辩解,从而查明案件事实真相,对犯罪分子进行追究,并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⑷侦查讯问应以言词的方式并且依照法定程序进行。⑸侦查讯问必须是正面讯问,而不能进行诱供、刑讯逼供等。⑹侦查讯问是一项重要的侦查措施。因此,侦查讯问是由法定侦查讯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犯罪嫌疑人以言词的方式进行正面讯问,以获取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或辩解,从而查明犯罪嫌疑人是否犯罪以及情节轻重的一项重要的侦查措施。综上所述,侦查讯问制度是以侦查讯问活动为调整对象,是规范侦查讯问机关的讯问行为,从而追究犯罪和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利的相关制度。

二、我国侦查讯问制度的现状

(一)侦查讯问制度立法上存在的问题

⒈侦查讯问的具体制度不完善。⑴侦查讯问的时间规定不够详细。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拘留拘传的持续时间不能超过十二小时。但是,现行《刑事诉讼法》并没有对侦查讯问的持续时间,犯罪嫌疑人的每天最少休息时间,讯问的间隔时间,以及对可否夜间讯问等特殊情形进行详细规定。从而造成实践中许多侦查讯问机关长时间地、不间断地进行讯问,甚至利用夜间进行刑讯逼供或者变相刑讯逼供。⑵没有严格区分不同的侦查讯问方式。现行《刑事诉讼法》第43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4](p41)另外,我国相关司法解释虽对刑讯逼供作出了一定的解释,但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解释并没有严格解释何为“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在实践中如何区分“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与讯问策略之间的差别,往往缺乏可操作性,从而造成侦查讯问中以威胁、引诱、欺骗等方式搜集证据的行为不断出现。⑶侦查讯问结果的固定方式不完善。目前,我国侦查讯问结果的固定方式主要依靠制作讯问笔录。现行《刑事诉讼法》第95条对侦查讯问笔录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但并没有规定如何对侦查讯问笔录的制定过程进行有效监督。此外,尽管公安部以及高检院都已经开始对部分刑事案件的侦查讯问过程试行录音、录像,但是相关法律并没有对录音、录像的制作主体、过程、制作结果保存等各方面进行详细规定。我国侦查讯问笔录、录音录像的制作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其内容的真实性以及程序上的合法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⑷犯罪嫌疑人所享有的权利不足。首先,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赋予犯罪嫌疑人沉默权,犯罪嫌疑人在面对侦查讯问时,不但没有沉默权,反而有如实回答的义务。其次,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未有效地保障犯罪嫌疑人的知情权,有关法律没有规定保障犯罪嫌疑人知情权的程序,也没有规定侵犯犯罪嫌疑人知情权所应当承担的责任。最后,虽然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犯罪嫌疑人对侦查讯问人员的侵权行为有权进行控告,然而,并没有详细规定犯罪嫌疑人行使控告权的条件、程序、受理机关以及受理机关的处理方式和侵权行为的责任,另外,犯罪嫌疑人往往被羁押在看守所,而看守所又隶属于公安机关,使得犯罪嫌疑人的控告权难以实现。

⒉侦查讯问双方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一方面,我国刑事诉讼法赋予了侦查讯问机关极为宽泛的权力,又没有对侦查讯问机关的行为进行有效监控。侦查讯问机关在侦查讯问中完全处于主动、支配的地位。侦查机关有权随时传唤、拘传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对于犯罪嫌疑人,侦查讯问机关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讯问的时间、次数、地点等,侦查讯问机关主导着侦查讯问的整个过程。另一方面,在侦查讯问中,犯罪嫌疑人处于被动的、被支配的地位。面对侦查讯问机关,犯罪嫌疑人不仅不享有沉默权,反而对侦查机关的讯问有如实回答的义务。另外,犯罪嫌疑人在第一次侦查讯问前根本无法得到律师的帮助;在其后的侦查讯问中,犯罪嫌疑人也不享有律师在场帮助权;而且,犯罪嫌疑人与律师的每次会面都要得到侦查机关的批准,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所享有的律师帮助权极为有限。

⒊侦查讯问权没有得到有效的制约。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侦查讯问程序要获得正当性,必须是侦查讯问权在一定范围内的合理行使。侦查讯问权的任意扩张,均将使侦查讯问沦为一种纯粹的治罪工具。[5](p317)当前,我国对侦查讯问权的权力制约机制不够完善,侦查讯问权极为广泛而不受控制,从而造成侦查机关主导了整个侦查讯问过程。目前,我国对侦查讯问权的权力制约主要依靠检察机关的监督权。然而,实践证明,这种制约机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侦查讯问机关和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都属于控诉机关,两者存在着共同的利益。检察机关在承担监督职权的同时要行使控诉职能,这就使得检察机关在行使监督权的时候难以处于一种中立的、超然的地位。其次,检察机关对于侦查讯问机关的监督缺乏刚性,威慑力不够。当检察机关发现侦查讯问机关侵犯犯罪嫌疑人权利时,也只能以提出建议的形式督促侦查讯问机关纠正违法行为,而且如果侦查讯问机关不愿纠正,检察机关也无可奈何。再次,检察机关对于侦查讯问机关的监督属于事后监督,而且主要是通过阅卷或者接受犯罪嫌疑人的控告了解侦查讯问过程从而进行监督。

(二)侦查讯问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⒈非法讯问行为时有发生。在侦查实务中,由于侦查讯问人员在侦查中权力极为宽泛而不能有效受到制约和监督,因此,侦查讯问人员往往利用各种手段以达到获取口供的目的,使得刑讯逼供的现象不断出现。近几年来出现了云南杜培武杀妻案、湖北佘祥林案、河南胥敬祥案以及河北赵作海案等冤假错案,而这些冤假错案的幕后真凶就是刑讯逼供。一份来自广州大学人权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在对检察官的调查中,检察官认为在其办理的案件中,只有13%犯罪嫌疑人没有受到刑讯逼供;在对刑庭的法官的调查中,他们认为只有11%的犯罪嫌疑人没有受到刑讯逼供;在对犯罪嫌疑人的调查中,69.72%的犯罪嫌疑人认为自己曾受到刑讯逼供。[6]除了刑讯逼供的现象外,还存在着一个更为平常的现象,那就是侦查讯问人员滥用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式进行讯问。因为,利用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讯问方式往往与侦查策略相混淆,侦查讯问人员往往将威胁、欺骗等方式作为策略进行讯问。

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未能有效发挥作用。尽管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以刑讯逼供等非法方式所获得的口供不得作为定案根据,但在司法实践中,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却无法有效地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利。首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设立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这与制裁侦查人员的侵权行为并无直接的联系。其次,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非法证据“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所禁止的是非法证据作为“定案根据”的条件,而不是证据的可采性和证据资格,也就是如果有其他证据与之相映证,非法取得的证据还是可以适用的。再次,司法实践中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仅仅适用于非法所得的言词证据,而不适用于非法所得的實物证据。此外,对于那些取证主体不合法,取证程序不合法的证据,我国有关法律并没有规定进行排除。甚至在司法实践中,许多欠缺合法性的证据,如取证程序不合法,侦查机关可以重新调查取证,从而使非法证据变得合法。最后,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我国一些相关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非法证据排除的举证责任分担,在实践中,犯罪嫌疑人在被羁押的状态下要对非法取证行为提出证据困难极大。总之,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权利救济功能以及程序性制裁的功能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

三、新刑诉法出台后完善我国侦查讯问制度的措施

综上分析,我国的侦查讯问制度在保障犯罪嫌疑人权利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要保障我国侦查讯问制度中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就必须完善侦查讯问的程序规则,赋予犯罪嫌疑人必要的合法权利,以对侦查讯问权形成有效的制约。

(一)完善侦查讯问制度的相关规定

⒈对侦查讯问的时间作出详细的规定。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对于侦查讯问的时间只规定“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十二小时”,而没有对侦查讯问的时间何时起算、两次侦查讯问的间隔时间、夜间讯问等情况作出规定,从而造成在实践中侦查机关在此类问题上具有随意性。新《刑事诉讼法》117条规定:“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传唤、拘传犯罪嫌疑人,应当保证犯罪嫌疑人的饮食和必要的休息时间。”延长拘传、传唤时间,规定了犯罪嫌疑人应有必要的休息时间,但仍未明确规定侦查讯问的起算时间、两次侦查讯问的最少间隔时间、必要休息时间的起点以及夜间讯问的限制性规定。

⒉明确规定非法获取证据的内涵及其责任。我国新《刑事诉讼法》第54条明确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进一步完善了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第50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从而确立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然而,我国《刑事诉讼法》及其有关解释并没有明确规定“以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式获取证据”的内涵及其责任,不仅导致其在司法实践中与侦查策略难以区分,而且无法抑制侦查讯问中“以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式获取证据”的现象。因此,应当明确规定“以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式获取证据”的内涵,严格区分“以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式获取证据”与侦查策略的区别。此外,还应明确规定“以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式获取证据”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二)切实维护犯罪嫌疑人的权利

⒈引导侦查讯问人员树立人权保障意识。我国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已经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法条。“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原则。刑事诉讼法关系公民的人身自由等基本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写入有利于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程序中更好地遵循和贯彻宪法原则。明确要求公、检、法要将“尊重和保障人权”与“惩罚犯罪”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一直以来,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往往以打击犯罪、保障社会安全、秩序稳定为目标,忽视了个人的权利保障。甚至有的讯问人员错误地认为,打击犯罪就是保障人权。在这种犯罪控制主义的影响下,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往往被忽视。因此,要加强侦查讯问中对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就必须引导侦查讯问人员树立人权保障意识,从而使侦查讯问人员在讯问的过程中尊重犯罪嫌疑人的主体地位,强化程序意识,不断规范自己的讯问行为,切实维护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

⒉探索赋予并保障犯罪嫌疑人沉默权。沉默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所享有的可以对司法人员的讯问保持沉默而不自证其罪的权利。该制度在英国建立以来,一直备受争议。目前,美、德、法、意、日等国家的刑事诉讼中都陆续建立了沉默权制度。随着我国政府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确立沉默权制度应是我国履行国际义务的需要,有助于我国基本刑事政策与国际公约合理衔接。目前,新《刑诉法》第50条虽确定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但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还没有确立沉默权。当然,目前部分国家已逐渐认识到过度保护沉默权,限制侦查讯问权,会放纵犯罪,降低打击犯罪的效率。于是他们开始对沉默权作出限制和例外规定,如“善意的例外”。因此,我国在建立沉默权制度时,应充分借鉴西方沉默权制度的有关规定,顺应沉默权制度的发展趋势,在赋予犯罪嫌疑人沉默权的同时,适当地对沉默权作出限制,从而实现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统一。

⒊完善犯罪嫌疑人的控告权。犯罪嫌疑人的控告权是指犯罪嫌疑人对于侦查机关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为向有关机关提出控诉的权利。世界各国的实践证明,赋予犯罪嫌疑人控告权可以制衡侦查机关的侦查权。现行《刑事诉讼法》第14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对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和侦查人员侵犯公民诉讼权利和认为侮辱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可见,我国《刑事诉讼法》赋予了犯罪嫌疑人控告权。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犯罪嫌疑人的控告权难以得到实现。首先,根据现行法律,侦查机关的侦查讯问行为不属于行政行为,不具有可诉性,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在侦查讯问中受到侵犯,只能通过申诉的途径进行控告,但法律并没有规定申诉的程序。因此,将非法讯问行为引入诉讼的轨道,赋予非法讯问行为以可诉性是犯罪嫌疑人有效行使控告权的基础。其次,保证控告权实现的关键是要完善控告权的规范体系,明确规定控告权实施的条件、期限、受理机关、处理程序、责任机制等,从而在制度上保障控告权的顺利实现。最后,明确规定对非法讯问行为的举证责任分配。一方面,控告人应当提出被非法讯问的初步证据,如出示血衣,展示伤痕等;另一方面,如果犯罪嫌疑人提出了初步证据,那么对非法讯问行为应当使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如果侦查讯问机关无法证明其侦查行为的合法性,那么就推定侦查讯问行为违法。

⒋完善侦查讯问中的律师帮助权。现行刑诉法将律师介入刑事诉讼的时间提前到侦查阶段,有关规定也赋予了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帮助,代理申诉、控告、代为申请取保候审的权利。在此基础上,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明确了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辩护人地位,进一步完善了律师会见程序,保证律师切实会见犯罪嫌疑人。修订后的《律师法》规定,律师凭借律师执业证书、律師事务所证明、委托书或法律援助公函,有权会见犯罪嫌疑人。因此,新刑诉法中吸收了律师法的相关规定,但考虑到极少数案件,从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的角度考虑,做出了以下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案件,在侦查期间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许可。新刑诉法还扩大了法律援助的适用范围:将审判阶段提供法律援助改为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阶段均可提供法律援助。但新刑诉法没有确立和保障侦查讯问中律师的在场权。目前,侦查讯问机关在没有一个中立的第三者监督的情况进行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往往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因此,可以借鉴英国的值班律师制度,确立侦查讯问中律师的在场权,从而使侦查讯问机关在律师的制约和监督下行使讯问权。

(三)加强对侦查讯问的监督和制约

⒈完善检察监督机制。目前,我国对侦查讯问权的权力制约主要依靠检察机关的监督权。新刑诉法修改增加了众多监督方面的条款。比如对侦查机关非法收集证据的监督、加强对强制措施的监督、对羁押必要性的审查、对指定监视居住的监督、对刑罚执行的监督、完善对强制医疗的监督等等。针对目前检察机关监督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在现有的体制下,应当建立以检察官为主体的司法审查制度。首先,确立检察院在侦查讯问中的在场权。现有检察监督机制的一大弊端即事后监督,无法对侦查讯问行为进行实时的、有效的监督。确立检察机关在侦查讯问中的在场权,检察机关可以亲临现场,对讯问过程以及录音录像的制作过程进行现场监督。如果赋予犯罪嫌疑人拥有律师在场权,为了保障对侦查讯问过程进行监督的同时避免司法资源的浪费,可以规定,在侦查讯问的过程中,律师在场或检察人员在场可以由犯罪嫌疑人选择适用。其次,如果在侦查讯问过程中,检察人员没有在场,那么侦查机关在申请批准逮捕的同时,应当同时移送未经剪辑的侦查讯问录音录像,使检察机关能够复原侦查讯问的全过程,从而使检察机关能够真正有效地审查犯罪嫌疑人供述的合法性和真实性。最后,应明确规定犯罪嫌疑人以及辩护人有权对侦查讯问机关的讯问行为提出异议,检察机关应当对犯罪嫌疑人所提出异议的侦查讯问行为进行审查。

⒉探索侦查羁押分离。新刑诉法为从制度上防止刑讯逼供规定了拘留、逮捕后必须及时送看守所羁押,讯问必须在看守所进行。然而,看守所在行政上隶属于公安机关,这使得侦查机关可以随时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长时间地进行讯问。因此,我国应当建立侦查羁押分离制度,实行看守所中立,利用看守所监督侦查讯问人员的讯问行为,从而使侦查讯问机关在看守所的讯问行为受到实质性的制约。首先,从体制上将看守所与公安机关相分离,将看守所交予司法行政机关主管。将看守所与公安机关相分离,使公安机关失去对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控制,从而将公安机关的侦查权与关押权相分离。对于看守所应当归哪个部门主管的问题,国内有着较为统一的意见,即将看守所交给司法行政机关主管。由于司法行政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不承担控诉或审判等职能,因而可以保持中立的地位。其次,明确规定看守所保障犯罪嫌疑人权利的职责。明确规定看守所保障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义务,从而对侦查讯问机关的讯问行为形成真正有效的监督。最后,完善相关制度,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利。明确规定看守所的权利告知义务,对犯罪嫌疑人在讯问前后进行人身健康检查,对侦查讯问进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看守所应当对侦查讯问的时间、过程等进行实质性的监督。

⒊对侦查讯问过程进行全程录音录像。随着英国建立侦查讯问过程录音录像制度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侦查讯问全程录音录像制度。实践证明,在侦查讯问过程中进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可以规范侦查讯问机关的讯问行为,防止侦查讯问机关刑讯逼供等非法讯问行为,还可以固定证据。近年来,我国立法和实践也开始了对侦查讯问过程全程录音录像制度的探索,侦查讯问过程全程录音录像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效。新《刑事诉讼法》增加的121条明确规定了侦查讯问全程录音录像制度,从立法上对录音录像制度予以确认。确认录音录像的证据效力,从而在制度上保障录音录像制度的合法地位。同时,应明确规定全程录音录像的实施主体、操作规则以及实施程序等,保障录音录像制度得到有效的落实。在侦查羁押分离的体制下,录音录像的职责可以交予中立的看守所实施,而且录音录像必须是同步的、全程进行的,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录音录像的完整性、真实性。此外,还必须明确规定违反录音录像制度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对违规者严肃依法查处,并适当地对所取得的犯罪嫌疑人供述予以排除。

⒋完善非法證据排除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指某些证据对案件事实具有证明价值,但是立法者预先设定或者司法者的据情考量,认为该证据的使用将违背法律原则以及法律精神所应体现的社会价值及观念,进而对该种证据作否定性结论的规则。[7](p220)随着各国刑事司法制度的发展,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逐渐在各国立法上得到了确认。实践证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有利于限制侦查权的滥用、遏制侦查讯问机关的非法讯问行为,从而保障程序正义的实现。在现行刑诉法规定严禁刑讯逼供的基础上,新刑事诉讼法增加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同时,新《刑事诉讼法》第54条明确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的具体标准,新法还规定了公、检、法都有排除非法证据的义务,以及法庭审理过程中对非法证据排除的调查程序。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应明确规定非法言词证据必须一律予以排除之外,对于非法口供所产生的衍生证据,可以借鉴日本的有关规定,充分考虑非法口供与衍生证据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该衍生证据可以从其他途径获得,或者该证据将必然被发现,那么该衍生证据可以采用;如果非法口供是发现衍生证据的唯一因素,那么就应当对该衍生证据全部排除。

【参考文献】

[1]徐静村.刑事诉讼法[M].法律出版社,1999.

[2]陈光中主编,宋英辉执行主编.刑事诉讼法学[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

[3]云山城.侦查讯问学原理[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4]元照法律研究室编.刑事诉讼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徐美君.侦查讯问程序正当性研究[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6]广州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刑事诉讼法修改课题组.问卷调查与分析[EB/OL].http://www.iolaw.org.cn.

[7]张有亮,喻兴龙著.刑事诉讼权利保护研究[M].甘肃文化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徐 虹)

The Explore and Improve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Interrogation System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New Code of Criminal Procedurene

Li Jianchao,Zhang Fukun

Abstract:The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has become the consensus of the world,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of criminal suspect's intensity level has become a symbol of national human rights protection.Investigation stage is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in criminal proceedings the weakest link,and investigation and interrogation of the rights of criminal suspects is vulnerable to violations.To analyze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the current investigation and interrogation system,and combined with the basic spirit of the modify for new Code of Criminal Procedure,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of our investigation and interrogation system,In order to resolve the rights of criminal suspects in the investigation and interrogation system from the source.

篇5:讯问

讯问xùn wèn[释义]

①(动)问。

②(动)审问。

[构成]  并列式:讯+问[例句]  ~犯人。(作谓语)〈外〉日语。

篇6:侦查讯问学试卷1

1、侦查讯问的任务之一是获取犯罪嫌疑人的供述。

2、侦查讯问具有的性质。

3、“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这体现了侦查讯问的特点。

4、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被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应当在拘捕后的小时以内进行第一次讯问。

5、讯问突破口是指对查清全案具有薄弱环节或者对象。

6、具有深挖犯罪价值的案件,较多集中在财物型和这两大类犯罪上。

7、《讯问笔录》经犯罪嫌疑人核对无误后,应当让其签名、捺手印。

8、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应当经批准。

9、侦查讯问策略中的思想攻心,包括情攻心、理攻心和。

10、犯罪嫌疑人在侦查讯问中的心理演变一般要经历对抗、和供认三个阶段。

二、判断改错题(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并改正。每题2分,共20分)

1、讯问犯罪嫌疑人可由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进行,但不得少于二人。

2、在侦查讯问阶段,犯罪嫌疑人有权聘请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3、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是指侦查活动过程需要保守秘密的案件。

4、所谓诱供是指侦查人员按照自己的主观推测或者假设诱导犯罪嫌疑人供认问题的一种非法的讯问

方法。

5、犯罪嫌疑人的畏罪心理,既是阻挠其供认罪行的心理障碍,又是促使其供认罪行的心理动力。

6、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必须以书面的形式提出。

7、讯问中使用证据的目的是为了迫使犯罪嫌疑人供认该证据所证明的案件事实。

8、侦查讯问中的模糊表达就是用晦涩难懂的言辞来传递信息。

9、运用讯问语言要求合法文明、简练准确。

10、对耳目报告的材料,只要内容确实可靠,在侦查讯问中可以直接作为证据使用。

三、单项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0分)

1、犯罪嫌疑人在侦查讯问中供认公安机关尚未掌握的他本人的其他犯罪事实,这是一种()行为。

(1)坦白(2)认罪(3)自首(4)攀供

2、对走私毒品等重大复杂的两人以上的共同犯罪案件,律师提出会见犯罪嫌疑人的,侦查机关应当在()内安排会见。

(1)48小时(2)3天(3)5天(4)7天

3、形成供认心理最积极、最稳定的心理因素是()。

(1)回报因素(2)悔罪因素(3)趋利避害因素(4)无可奈何因素

4、下列不属于犯罪嫌疑人在侦查讯问中享有的权利是()

(1)核对笔录权(2)知悉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权(3)与律师会见通信权(4)控告权

5、矫正犯罪嫌疑人侥幸心理的最有效方法是()。(1)情感影响法(2)教育规劝法(3)使用证据法(4)自由交谈法

6、在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最早何时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帮助()。

(1)被当场盘问后(2)被留置盘问后(3)与侦查人员第一次正面接触后(4)被依法进行第一次讯问后

7、律师在侦查阶段为犯罪嫌疑人提供的法律帮助有()。

(1)为被拘捕的犯罪嫌疑人申请取保候审(2)向公安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

(3)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4)查阅所指控的犯罪事实材料

8、下列证据材料,不能在讯问中直接作为公开的证据使用的是()

。①外线跟踪秘密拍摄的犯罪嫌疑人与同伙在火车站广场交接赃款时的照片

②邮检检获的犯罪嫌疑人的同伙向犯罪嫌疑人的住所投寄的信件

③银行自动摄像设备录下的犯罪嫌疑人取款时之影象的录像带

④海外耳目反映的情报

9、利用犯罪嫌疑人口供中的矛盾,主要是指利用()。

(1)犯罪嫌疑人感知不全而出现的矛盾(2)犯罪嫌疑人记忆淡薄而出现的矛盾

(3)犯罪嫌疑人陈述不清而出现的矛盾(4)犯罪嫌疑人有意谎供而出现的矛盾

10、某犯罪集团首犯在被侦查人员冷落一周以后,一进审讯室便问:“你们这么多天没有提审我,是不是认为我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

侦查人员回答说:“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不可能把精力放在你一个人身上。” 侦查人员的这种应答方式属于()。

(1)直接应答 2)间接应答(3)模糊应答(4)反问应答

四、多项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或者少选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选择和布置审讯室应把握的基本要求是()。

(1)安全(2)合法(3)保密(4)宽敞(5)庄重

2、使用刑讯逼供的方法获得的口供具有下列哪些特点()

(1)被动性(2)真实性(3)不彻底性(4)虚假性(5)反复性

3、制作《讯问笔录》的要求是()

(1)内容真实(2)记录原话(3)法律手续完备(4)便于长期保存(5)文理通顺、字迹清晰

4、口头宣示证据的优点是()

(1)灵活性强(2)便于调控(3)隐蔽证据来源(4)可信度高(5)冲击力强

5、制约当事人当面指证效果的因素有()

(1)知情程度(2)作证态度(3)指证环境 4)文化水平(5)侦查人员能否有效调控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侦查讯问中如何切实保障无辜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2、辨析“车轮战”与连续追讯?

3、简述犯罪嫌疑人对立心理产生的原因及行为表现?

4查讯问前应当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5、讯问中使用证据应当把握的有利时机有哪些?

六、案例分析题(25分)

1999年12月5日上午10时许,疑犯李刚(男,28岁,无业,1992年因盗窃被判刑3年,1995年刑满释放)、王小梅(女,21岁,某通讯寻呼台寻呼员),在某花园小区撬锁盗窃时被群众发现扭送派出所。两人对现案供认不讳。

但当侦查人员追问是否有其他问题时,李刚信誓旦旦地说:“真没有了。如果有,天打雷轰。”一边发誓一边偷偷窥视侦查人员对其说法的反应。在预感到侦查人员不相信其说法时,又补充道:“不相信你们可以拿出证据来,有证据就是吃枪子我也不说半个不字。”而王小梅则干脆来个一问三不知。

在深入追审受阻的情况下,侦查人员决定对李、王二家实施搜查。在李刚家搜出金戒指两枚,金项链一条,VCD机一台及八千美元、一千二百英镑等钱物。李父母称不知这些东西是那儿来的,家里没给过也没买过。细心的侦查员还在李的卧室写字台抽屉里发现一张男女合影的照片,女的侦查员没见过,男的正是李刚,照片背后还写有“张晶”二字。在王小梅家,只在她卧室里发现一台爱华牌袖珍收录机。王小梅的父母说孩子是他们的独生女,在寻呼台工作,每月收入近千元,她全交家里;孩子在学校时学习好,在家孝顺。只是1998年初交了男朋友李刚后有些变化,开始家里反对她与李刚交朋友,但她就是不听,就象着了魔似的。

侦查人员根据从李刚住处搜出的合影照片,查出该女青年名叫张晶(22岁,某饭店服务员)。张称,1991年初就与李刚交了朋友,后确立恋爱关系。1992年李被判刑后双方关系也未断,曾去劳改农场看过李刚。李刚刑满释放后,两人继续来往,后发现李还有一个女朋友王小梅,就跟李大闹一次。李向她表示始终爱她,与王小梅交朋友不过是玩玩,并承诺以后不再与王往来。为了表示爱心,李刚还把一条已经送给王小梅的金项链要回来送给了张晶。侦查人员提取了该条金项链。

搜查、调查的结果使侦查人员追查余罪的信心倍增。经过分析研究,决定把王小梅作为再审首先突破的对象。

讯问是这样进行的。

问:叫什么名字?

答:王小梅。

问:年龄?

答:21岁。

问:知道为什么抓你吗?

答:说过了。

问:还有呢?

答:没了。

问:我想你还是自己说的好。你为什么不争取个好态度,争取从宽处理呢?

答:有证据你们就拿出来。

问:拿出来并非不可以。李刚的态度就比你好多了。他的事可比你严重啊!他就聪明多了。

答:(王听后一愣,心理受到触动)

问:你要不想说就算了,咱们聊聊别的吧。据我们了解你过去可是个不错的女孩子呀!在学校你品学兼优,老师常表扬你;在家里你很孝顺,父母也疼爱你。

答:(王有些惊异地抬头看着侦查员)

问:你猜对了,我们是去你家了。你想知道家里现在的情况吗?

答:(摇头)

问:你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也不全怪你。我们现在和你说,就是给你一个机会,希望你能坦白交代,走从宽之路。

答:(不语)

问:据我们了解,你很爱你的男朋友,是吗?

答:是的。

问:他也同样爱你?

答:(充满自信)那当然。

问:他还有别的女朋友吗?

答:朋友有,不过象我和他这种关系的就我一个。

问:什么关系?

答:恋爱关系呗,我们快结婚了。

问:真是这样就好喽!

答:你什么意思?

问:你多久没去他家了?

答:一个多星期了。

问:我这儿呢,有张照片,你拿过去看看。

答:(照片上女的正用手搂着男的脖子,亲昵地把头靠在男的肩头,那男的不是别人,正是被王视为至爱的李刚。看着看着,王小梅的眼圈开始发红,手在颤抖。)

问:王小梅,你还这样执迷不悟吗?你再看看,这个女的脖子上戴的是什么?

答:是金项链。

问:对,是金项链,就是这条(侦查员说着从袋中拿出一条坠上镶嵌有一颗蓝宝石的金项链,递给王小梅)。好好看看,该不会生疏吧!

答:(王接过金项链,看了看,口中喃喃地说)是我的,是我最喜欢的那一条。

问:可它怎么会跑到她身上去了呢?

答:(王抿紧了嘴唇,脸上露出了怨恨的神色)。

问:据我们了解,你很喜欢这条金项链,何况它还有纪念意义。可你没戴多长时间,李刚就把它要走了,还说给你找条更好的,可直到现在也没给你,对不对?

答:(点点头)

问:可是这条呢,却跑到这个叫张晶的女孩子脖子上去了。实际上,李刚在认识你之前就已经和她交上了,这两年来你还一直蒙在鼓里,难道你就一点没有觉察吗?你说要结婚了,跟谁结呀!

答:(王悔恨交加地低着头)

问:王小梅啊,你还年轻,美好的人生才刚刚开始,难道你就这样毁了自己的一生吗?我们去过你的学校,你的班主任老师听了都不相信,最后说要是真的肯定是被人带坏的;我们到你家,你父亲有病躺在床上,你母亲流着泪拉着我们的手让我们带话给你,希望你能向政府坦白,争取从宽处理,早日回家团聚。你是独生女,父母年纪大了,还有病,难道„„

答:(王小梅抑制不住地失声痛哭起来)侦查员,您别说了!李刚是个有前科的人,这几年,我顶着父母和周围人的压力同他交朋友,深爱着他,我把一切都给了他,甚至成了他盗窃的帮凶,为什么呀!可他竟这样对待我!我知道你们是有证据的。我态度不好,全是为了保住他。现在我彻底看清了,我交代,我也要为自己考虑,争取从宽处理,重新做人。

于是,王小梅交代了与李刚合伙所为的19起盗窃案(其中大案9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侦查员为什么选择王小梅为首先突破的对象?(6分)2侦查员在讯问王小梅时使用了哪些讯问方法?(6分)3影响犯罪嫌疑人李刚交代问题的心理障碍有哪些?为什么?目前其拒供的主要心理障碍是什么?为什么?(8分)(4)下一步可以采用什么样的讯问策略方法来突破李刚拒供的心理防线?依据是什么?(5分)

附: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真实完整

2、取证

3、强制性4、245、关键意义而又易于攻破的6、性欲型

7、逐页

8、侦查机关

9、势攻心

10、动摇

二、判断改错题

1、错。将“可由”改为必须。

2、错。将“有权”改为无权。

3、错。将“侦查活动过程”改为案情或者案件性质

4、错。诱供是指以给某种好处的许诺诱导犯罪嫌疑人交代问题。

5、对。

6、错。可以。

7、错。不仅仅是为了„„

8、错。内涵明确而外延没有明确界限的言辞。

9、错。明确。

10、错。不能。

三、单选题

1、(3)

2、(3)

3、(2)

4、(3)

5、(3)

6、(4)

7、(2)

8、(4)

9、(4)

10、(2)

四、多项选择题

1、(1)(2)

(3)(5)

2、(1)(3)(5)

3、(1)(3)(4)(5)

4、(1)(2)(3)

5、(1)(2)(4)

(5)

五、简答题

1、参见教材(修订本)第26页。

2、参见教材(修订本)第37页。

3、参见教材(修订本)第83—84页。

4、参见教材(修订本)第117—128页。

5、参见教材(修订本)第188页。

六、案例分析题

1、(1)王小梅系从犯;(2分)(2)王没有前科,平时表现尚好,有教育挽救的可能性;(2分)(3)有可资利用的矛盾。(2分)

2、侦查人员采用了利用矛盾、(2分)使用证据(2分)和说服教育(2分)等方法。

3、影响犯罪嫌疑人李刚交代问题的心理障碍有侥幸心理(初审中逼侦查人员抛证据)(2分)、畏罪心理(作了近20宗盗窃案,而且有9宗大案)(2分)和对立心理(曾经受过打击处理)(2分)。

李刚目前拒供的主要心理障碍是侥幸心理(自以为作案手段高明,或者同案不会出卖自己,因而敢于在讯问

中公然索要证据。可见其侥幸心理严重,是目前影响其如实供认的主要心理障碍。(2分)。

上一篇:面试技巧:如何称呼面试官下一篇:七年级数学同步训练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