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嘲讽中的鼓励征文

2024-04-11

初中嘲讽中的鼓励征文(共5篇)

篇1:初中嘲讽中的鼓励征文

初中嘲讽中的鼓励征文

在我们班集体中有一个残疾人,她是一位12岁、长得非常俊俏的小姑娘,但是,在一次车祸,她失去了的右腿,从此她就觉得自己跟其他人不一样,变得沉默寡言了,上课老师提问问题她经常不举手,下课也不愿意跟同学做游戏了,原本活泼、可爱的她,现在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呢?作为她的好朋友,我总不能束手旁观吧,但是,我总是想不出帮助她的办法。

一天,放学后,她架着拐杖独自往家里走去,我看见后,急忙追上她,说:“林娟,你怎么现在不跟我说话了啊,原来我们不是玩得一直挺好的嘛,难道是我有哪些地方得罪你了吗?”“不是的。”她立刻反驳道。我撅着嘴淘气地向她问:“那是为什么?”“难道你没有发现吗?自从我失去了右腿后,全班人对我没有那么热情了,对我非常冷落,有的同学甚至在嘲讽我,我也很想跟你们一起玩耍,但是,我就是怕如果跟你们在一起玩耍,班里其他的人可能也会开始嘲讽你们,我不想拖累你。”她触目崩心地说道。“不是的,虽然别人讽刺你,但是我绝对不会瞧不起你的,在我的眼里,你永远是我心目中的好朋友。”我说,“我永远也不会嫌你拖累我的,我们恢复昔日的欢笑吧,好吗?”听了我的`话,她热泪盈眶,说:“好!”

从此,我一直在鼓舞她,使她恢复信心,例如:在她有什么梦想时,我会鼓励她说“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在她将要放弃自己梦想的时候,我会鼓励她说“在困厄颠沛的时候能坚定不移,这就是一个真正令人钦佩的人的不凡之处。”

……

你知道是什么力量使我这样卖力的鼓舞她吗?因为我知道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每个人都需要朋友的鼓舞,这样才会使别人走向成功的道路。

就这样,她随着我的鼓舞一直在进步,她现在已经变得很乐观了,尽管在一个看似很不幸的事情当中,还有一个更好的机会等着你,这真是应了那句话啊:乐观者在灾祸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灾祸 。

现在,因为她学习很好,已经蹦到重点高中一年级了,那天,她给我写信,在信里还说“要不是你的鼓励,我现在还不能考上重点高中呢,还陷在悲观的”陷阱“里呢。”

从这件事情中,你是否明白了“没有了爱的语言,所有的文字都是乏味的 。”和“把你的脸迎向阳光,那就不会有阴影 。”这两句话的真正意义了呢?

在这里,我也要向你们送一句话:“把温暖送进每一个残疾人家庭 。”

……

篇2:初中嘲讽中的鼓励征文

关键词:鼓励性评价英语教学 运用

教英语十几年来,感觉英语教学确实很难,特别是我们农村学校,我国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质量一直以来较差。目前十分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有的甚至不愿意学习英语,造成差生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对初中英语教学影响极大,危害甚重。

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同学们自身的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二是差生存在着逆反心理,造成大面积掉队现象,严重地影响英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三是农村普通中学大部分七年级新生的英语基础相当薄弱,近乎为零。而所使用的教材Go for it!针对的是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起点比较高,同时该教材营造了一个倾向本土语言的环境,很多内容对于我们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许多学生无法适应现阶段的英语学习,从而产生挫败感,继而放弃英语学习。面对这些困难,我认为应根据实际情况,面对学生,紧紧掌握好他们的心理特点,在思想教育上和教学教育上双管齐下,对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所取得的进步老师应及时给予肯定,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采取有效的教学管理措施,达到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一、实施鼓励性评价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的内在要求和搞好学习的良好愿望。一个学生在学习上遭受失意时,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相反如果他遭到的是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讽刺,他就会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对教师及其所授课程的依恋程度就会大大降低。几次挫折后,学生的心灵受到严重创伤,厌学情绪会日益加重。所以,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正确的引导。此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证明,学生从老师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满意的手势,可以得到鼓励,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诚恳地纠正学生的知识错误、耐心弥补学生知识缺漏,又能使学生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和负责精神,这些都会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抓住一切机会,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鼓励,不断给学生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就能够使其积极进取,不断提高。

二、鼓励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低难度,让学生有成就感

由于农村学生起点较低,一开始教师应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就感,获取学习英语的信心。预备篇的三个单元涉及了26个字母、问候语、识别物品和颜色等内容。这些虽然是对小学知识的复习巩固,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却是从未接触过的。几乎每节课都要教授好几个新单词,特别是人名,学生要记清楚很难。如果按教材编排顺序来上,学生很快就能领教到英语这只“老虎”的威力,容易产生挫败感和畏惧感,对以后的英语教学极为不利。经过教学实践对比,先教字母,音标跟上的做法更可取,学生学习起来较为轻松。

2.有效地运用课堂教学用语,特别是评价语

农村孩子的英语学习条件较差,英语语境就更不用说了。教师在课堂中要坚持运用英语组织教学,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英语学习环境。教师可以运用手势、动作、表情、眼神等肢体语言加以说明。有效地使用教学用语能够培养学生直接理解、学习和应用英语的习惯,即初步形成直接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教师除了正确有效地使用开场语、问题语和结束语外,评价语尤为重要,而且老师上课时应该经常走进学生的中间与学生亲近些,要和颜悦色,耐心启发,多用“please”,“thank you”,“very good”,等礼貌与鼓励的用语,使学生更加亲近老师,消除恐惧和顾虑,不怕出错误,大胆参与课堂活动。其次,对差生要多加关照,多提问、多启发、多提供一些使他们觉得有进步感和成就感的机会,当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时别忘了给予肯定的掌声。对答不出问题的学生教师应和颜悦色地说:“It doesnt matter”,而不能粗暴地给予批评或者惩罚。

三、在实施鼓励性评价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鼓励适度,不夸张

鼓励性评价是用来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形成学生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他是教师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赞扬和鼓励以激发学生更好的学习的一种评价方式。 同时也是为了达到激励学生而进行的正面的心理暗示效应。无论是语言鼓励还是体态用语都要把握正确的尺度,切忌过分夸张,以免造成学生的骄傲心理反而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

2.关注差异,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鼓励性评价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活动、习惯和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解题思路,而不必强求某一种方法,对于学生来讲也许适合他们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因此,对学生的鼓励也要因人而异而不能千篇一律。

总之,农村中学英语教师面对各种不利的教学因素,更要加强学习和研究力度,积极探索教学艺术和优化课堂结构,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寻找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技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章兼中.外语教学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叶上雄.中学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篇3:民国大师嘲讽前辈

还有一次,在关于佛学问题的讨论会上,胡适正讲得津津有味,一个同学气冲冲地站起来让他不要讲了:“你说的都是外行话。”胡适说自己在这方面确实很不行,“不过,让我讲完可以吗?”在场的入都说,当然要讲完——因为这是北大的传统:坚持己见,也容许别人坚持己见。

又一次,对某学术问题,某教授和某同学意见相反,互不相讓。到期末考试时,考题正好就是这个学术问题。这位同学写了自己的见解,教授自然判他不及格。按规定,补考分数要打九折后记入学分册,也就是补考得67分才算及格。补考时'教授又出了那道题,那位同学也又写了自己的见解,结果只得了60分,还要补考。双方仍不让步,又是60分。但这次校方算学生及格,因为规定只说补考打九折,没有说再补考还要打九折。这位教授违背了北大精神,学生则维护了北大精神,于是北大维护了学生。

(志成摘自《百家讲坛·红版》2015年12月)

篇4:嘲讽的是与非

2014年1月4日,ECL 2013年度总决赛DOTA2项目迎来了小组赛第二轮第二场的比赛,对阵双方是刚刚在WPC总决赛中碰面的DK与iG,在这场势均力敌的较量中,双方最终战成了1比1平。不过除了比赛本身之外, iG.Hao的一次嘲讽也惹出了不小的争议。当比赛进行到第二局的时候,iG在场上占据主动后Hao喊了句“DK的粉丝就不要说话了。”此话一出,立刻在DOTA2玩家中引起了争议。

有些玩家认为Hao作为一名职业选手,缺乏对观众的尊重,在比赛中说出这样的话很难以理解。然而另外一部分玩家也对Hao表示了支持,他们认为毕竟双方在场上是队友,在场下都是十分要好的朋友,比赛中嘲讽两句也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有些粉丝却恶意攻击选手,Hao站出来反击也并不奇怪。

“其实我也不想嘲讽DK的粉丝,但在比赛的过程中有些粉丝的做法确实太过分了,比如有些人在台下一直用过激的语言来攻击我们,我只好用嘲讽来回击他了。”Hao对本刊记者说。

随着比赛的结束,嘲讽风波也暂时告一段落,就当玩家们以为这件事将会到此为止的时候,让人更加意外的事情发生了。1月7日,DK与iG连续击败对手再次在决赛中会师,两盘比赛过后iG以2比0击败DK获得了ECL 2013年度总决赛的冠军,而当比赛结束后iG队员们正聚在一起庆祝时,一位现场观众走到舞台旁对Hao破口大骂,甚至“问候”了Hao的父母。“对于这样的观众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打了这么久的职业真的是第一次遇到。”Hao无奈的说。“这都是什么事啊,哪有观众追着选手辱骂的。”iG领队错觉也在赛后抱怨道。

事实上除了ECL之外,iG在之前的WPC总决赛中就已经经历过了一次现场观众的嘲讽。在WPC总决赛中,DK创造的“让3追4”奇迹一直被玩家们所津津乐道,而在比赛现场,随着DK一次一次的将比分扳回,直至最后反超,现场观众们都在大声的为DK加油。“他们为DK加油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每个粉丝都有自己支持的队伍,但在为自己支持的队伍加油时,我希望也能够尽量不要攻击对方选手,因为这样会很影响我们的发挥。”Hao说。

Hao所说的影响发挥,是在比赛过程中,有些观众除了在为DK加油的同时,还把矛头指向了iG。在决胜局中,Hao的一次失误导致被击杀,而就在这时,有些观众开始大声的、有节奏的喊着“送,送,送……”的口号。

“希望以后观众能更多的把精力放在比赛中,我很支持粉丝为自己喜爱的战队加油,我也很理解观众为DK加油。但同时我也希望大家都能够尽量不去攻击对方选手,因为那样真的会很影响选手的发挥。”Hao说。

嘲讽的“艺术”

在2013年各项赛事开始将比赛安排在隔音棚进行之前,嘲讽一直是团队电竞项目的一大亮点之一。除了比赛本身之外,嘲讽也能够给观众带来极大的乐趣,无论是rOtK的“说!杀谁!说!”,还是Hao的“你叫潮汐是吧!”这些经典的嘲讽词都一直被玩家们所津津乐道。

“嘲讽不但能够鼓舞士气,还可以降低对方的士气,而且虽然在比赛中嘲讽的很凶,但其实私下我们都是很好的朋友,所以我们的嘲讽也都会适可而止。”Hao对本刊记者表示。

作为嘲讽界的第一人,rOtK虽然被誉为“怒吼天尊”,但他在比赛中同样也会把握嘲讽的度,“在关键的比赛中,嘲讽可以很好的鼓舞气势,但是如果已经有了很大优势或者对方打出GG之后,我绝对不会再在那里大喊大叫,因为那样没必要。”rOtK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ECL第二赛季的比赛中,主办方特意将选手嘲讽的集锦做成了视频,并将其发布到了网络上。选手们激情的嘲讽配上各种搞怪的字幕和音效,让这部视频也为DOTA2玩家带来了许多欢乐,而这也正是所谓的嘲讽的“艺术”。

虽然我们并不提倡选手在比赛中嘲讽,但适度的嘲讽也是可以接受的。选手之间嘲讽的再凶,也仅仅是为了能够在气势上压制对手。但是观众与选手之间的嘲讽,却变成了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从选手vs选手,到观众vs选手,嘲讽的味道已经开始有了改变。

在传统体育项目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文明观赛事,理智对输赢。”这句标语,对于电竞赛事来说,这句话同样适用。希望在未来的电竞比赛中,我们能够将更多的目光关注在比赛本身。

篇5:《星》:对专政哲学的嘲讽

作者列昂尼德·斯托洛维奇(一九九八年三月十二日)在文章开头说:“原以为绝对不可动摇的苏联时期的意识形态已经以始料不及的速度崩溃了。虽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人都已抛弃了它。但抛弃它的毕竟占多数。就是那位Г.A.久加诺夫哲学博士本人如果在八十年代初也会因为他滑向社会民主党、对宗教和对一些修正主义持调和态度而遭到严厉的谴责。”

尽管伟大的哲人斯宾诺莎曾说过:“哲学家既不应哭,也不应笑,他唯一应做的就是思考。”但苏联哲学史却表明:事情并非完全如此。“最富创造性思考的苏联哲学家往往要强作欢颜,以免去哭”,这就是为什么在苏联各个时期,在哲学界都有各种“哲学笑话”流传的原因。

例如在五十年代初,在列宁格勒大学流传一则笑话:一位哲学副教授在回答数学系学生的问题“莱布尼茨是什么人”时说:“我对唯心主义者不感兴趣。”人们在嘲笑“这类”人时说他们靠“引文”活着。那时有一个众所周知的说法:“什么是思想?思想就是两个引文之间的最短间距。”还有一个说法:“什么人是幸福的人?幸福的人就是只写引文的人。”人们对李森科这类“科学骗子”报以辛辣的讽刺:“生下的孩子如果像自己的父母,那他就是按唯心主义遗传学家的方法生出来的;如果那孩子像他们的邻人,那他就是按李森科学说生下来的,因为按照李森科学说——环境起决定性作用”。

战后成长起来的那一代哲学家,四十——五十年代他们在大学里学习,在“解冻”时期开始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他们相信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体现在青年马克思的人道主义学说中,他们试图对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对强加给社会的那些意识形态说教持嘲讽态度,他们曾用各种形式(如哲学所的“墙报”——由古雷加、伊里因科夫等编写,每一期都成为当时哲学界广为“传颂”的“新闻”)表达了他们的“思想”。

“人人都懂什么是唯物主义,但却硬要装出不懂的样子;尽管谁都不懂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但所有人都要装出已经懂了的样子”。

关于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对立: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有什么不同?”

“唯心主义者相信灵魂不死,而唯物主义者则相信死后可以复生。”

有人问:“亚当和夏娃是什么人?”

回答说:“他俩当然是苏联人。他俩整日赤身裸体,两个人分一个苹果,认为自己正生活在天堂里,并确信有这种可能的只能是苏联人。”

基督与马克思在另一个世界相会。

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问基督道:“为什么你的反科学学说已经存在了将近两千年,而我的科学理论一百五十年后却在崩溃?”

基督答曰:“你的主要错误在于你把自己的天堂展示给人看了。”

人们问“亚美尼亚广播电台”:“共产主义是科学还是艺术?”

回答说:“当然是艺术。如果它是科学,它最初就应该用狗做实验。”

有人问:“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什么区别?”

回答说:“在资本主义‘人与人是狼’,而在社会主义,‘人与人是狼同志’。”

另一种回答是:“在资本主义是人剥削人,而在社会主义,刚好相反。”

“在苏联是否可以存在两党制?”

“不,不可能。因为我们养不起!”

“能否在亚美尼亚建成共产主义?”

“不,不能。赫鲁晓夫同志说了:‘共产主义不在山那边。’”

“能否在埃里温建成共产主义?”

“可以,然而最好是在梯比利斯。”

“能否在瑞士建成共产主义?”

“可以,但不需要。”

“能否在巴黎建成共产主义?”

“可以,但太可惜了。”

有一则笑话说:复活了的马克思,在看了苏联的“现实社会主义”、“发达社会主义”后说:“全世界无产者,原谅我!”列宁在看了苏联实现了的那种社会主义后说:“我准备重返瑞士,以便一切从头做起。”

A.古雷加在哲学所的一期“墙报”上发表了他写的“讽刺小品”,题为《黑格尔与我们(一位学术旅游者的日记摘抄)》:

“一月九日:早晨收到办公室打来的电话,说我可以以学术旅游者身份去澳大利亚参加果戈理会议。与纽莎商量,决定去:因为新大衣上要装的袋鼠皮领,只有在那里才能买到。于是开始构思报告,题为:《果戈理与我们》(从最新有关神秘心理现象角度看《死魂灵》)。

“二月九日:原来会议不是关于果戈理,而是关于黑格尔,不是在澳大利亚,而是在奥地利举行。管它呢,反正去定了。报告的题目改为《黑格尔与我们》。(果戈理与黑格尔,澳大利亚与奥地利,在俄文里,字形极为相近,最容易相互混淆——译者注)

“五月九日:两天没记日记:各种杂七杂八的事,集合开会,讲注意事项。此刻我们已在维也纳。我住的是单人间,有淋浴和浴盆。到街上的百货公司去逛了一下,买了一个挖鼻孔用的机器(虽然很贵,但却是需要之物,我国现在还不产这东西)和一卷高级手纸。还剩下两个先令,这点钱够买一张星期日的报纸,付存衣费或入厕费。

“T.H.(某个人名字的缩写——译者注)‘老赶得很’,竟把浴盆当成马桶了,他把胃吃坏了,弄得上吐下泄。不得不向打扫房间的妇女道歉。对这个老头得原谅他:因为他是头一次到国外出差,而工作人员又没有把像国外的盥洗室如何使用这类注意事项讲清楚。

“代表团里‘没学位的成员’表现尚可,尽管违反纪律的情况也还是有的。不准进行的交往(不管是团内的还是团外的)没发生。四种泄密(国家的、军事的、政治的和职业的)的情况,尚未发现。

“五月十日:一整夜都在修改报告。报告的题目现在改为《我们与黑格尔》,重点在于强调现代性。几天来的会,由于听不懂而感到十分枯燥。发言者用外文,没有同声翻译。‘没学位的人’边听边使劲地记唯心主义者的发言。本想制止他们,后来决定让他们记下去,将来在进行批判时也许用得着。H.E.为存在主义者的发言鼓掌。在吃早餐时,她说了一句:‘傻瓜!’如果她指的是A.C.,那她是对的,如果她指的是我,那我将认为她这是泄漏国家机密。

“五月十一日: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我在会议上做报告。一早才知,给我只有十分钟。我只好把报告压掉五分之四。把所有有关黑格尔的部分都删掉,只谈我自己和我们代表团的成员。报告的题目改成《我们》,以便紧扣题目。有些俄文名字很难翻译。那次在米兰开会,一切都简单多了:翻译站在我身后,手持话筒照稿子念,而我则只站在那里张嘴闭嘴就行了。在这里则不行,会议室太小,什么都看得一清二楚。我读的是用俄文字母拼写的德文稿。听众反映挺好,又是笑,又是鼓掌,说是都懂了。没提什么问题。只是会后在走廊里有人问:听说在俄国的大学里禁止教哲学。对这种诽谤,进行了驳斥。

“五月十四日:我们将离开这里。我们已经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宣读的报告共九篇,大会发言共二人,即兴插话共三次,提问题的共一人,达成学术联系共二十四项。

上一篇:韩?: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下一篇:以旧书为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