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格式怎样弄?

2024-05-04

调查报告格式怎样弄?(通用4篇)

篇1:调查报告格式怎样弄?

调查报告由于种类、内容、目的不同,结构和写法上也各有差异,但一般都是按照如下各组成部分来写的,调查报告格式怎样弄?。

一、标题在正文之前,先要拟订标题。写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只有正标题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直接写明关于什么问题的调查报告,可以直接写明调查报告的中心思想,也可以直接写明调查报告的问题。另一种是正副标题形式。即用正标题写明调查报告的主要观点,用副标题注明调查的内容、单位等。调查报告的标题必须醒目,观点鲜明,生动活泼,使读者见题明义。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为三个部分。(一)开头,或称前言,导语,概说。这部分一般有两种写法。一种写法是,简要说明调查时间、地点、对象、范围、方式及调查的经过情况,让阅者先了解调查报告产生的概况。这种开头,有对调查工作本身汇报的性质,多见于机关工作内部的调查报告。另一种写法类似新闻导语。就是概括介绍对理解全文有关的一些问题,如形势、背景、调查目的、要解决的问题、意义等,先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为理解全文起引导作用。这种开头多见于供报刊发表的调查报告。具体写法可根据内容需要,灵活多样。介绍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开头一般只点出要介绍的新生事物的特点就行了。总结典型经验,并进行一定的理论剖析的调查报告,开头一般是概括说明调查对象的状况,形成典型的时间及内容,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格式怎样弄?》。研究问题性的调查报告,开头一般是扼要地提出问题,指明研究这一问题的现实意义。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开头一般是直截了当地把要揭露的问题摆出来。(二)主体指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这部分的表达,一般说来,如果是工作调查报告,就要详细述说工作的情况、经验、体会、做法或问题;如果是事件调查,就要历述事件的具体状况,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原因结果怎样;如果是揭露性质的调查,主要是把事件或问题的真相、内幕、原委、危害写得一清二楚。总之,要反映实情,找出规律,揭示本质,上升到理论。由于调查的目的、范围、方式不同,调查报告主体的结构方式也不一样,主要有如下四种:

1、纵式结构。即根据事件发展过程的先后次序或按调查的顺序安排结构层次。有些反映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即采用此种结构。有些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有时也要按调查的经过或事件本身演变的顺序反映。

2、横式结构。即把调查得来的情况、经验、问题等,分成几个部分并列结构,分别冠以小标题或序号,从不同的方面围绕全文中心叙述说明。这种结构多适应于反映情况、介绍经验或研究问题的调查报告。

3、逻辑结构。即按各部分内容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来安排结构。这种结构多适用于总结典型经验,并进性一定的理论剖析的调查报告。

4、逐点结构。即按调查的几个点或几个方面,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来结构。主体部分的要求是,内容上要充实、具体,由实入虚;形式上要层次条理清楚;而写法则应根据调查内容和表达的需要灵活掌握,不要千篇一律。(三)结尾,或称结语。指调查报告的结束语。这部分是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有的调查报告没有专门的结束语,就以主体部分的末段自然结束,意尽言止。有结束语的,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总结全文深化主题,以提高阅读者的认识;提出新问题,指出努力方向,启发人们更进一步地去探索;补充交待在正文里没有涉及到而又值得重视的情况和问题,提出有益建议,供领导参考。结尾要根据写作目的、内容的需要,采取适当的结尾方式,话多则长,话少则短,无话则止,切莫画蛇添足,损害全文。

三、具名单位署名,可署于标题的正下方。个人署名,可署于文尾右下方,也可署于标题的右下方。年月日,一般署在正文末尾的右下方。

篇2:调查报告格式怎样弄?

开展和参与课题研究是获得自我持续发展能力的最佳途径。事实证明,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边学习边做课题,边研究边实践,逐渐成为研究型的不乏其人。

课题研究是科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计划或方案)如同建筑师的蓝图。有了好的开题报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开展研究工作,以保证课题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制定开题报告是课题由设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步骤。当前许多由于过去从未做过课题研究,现在要申报课题,撰写课题开题报告不知从何人手。为了更加积极而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培养、提高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针对当前科研的实际,结合从事科研课题研究,从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作用、结构等方面来谈应该如何规范撰写开题报告,力求对想开展科研的人提供一点启示。

一、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何谓有价值、有创见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从何而来呢?这需要研究者长期实践、细心观察和深思熟虑。当课题或自己提出的问题赢得社会认可后,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设计好,即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研究设计)就是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规划和制定。换言之,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开题报告主要说明这个课题有价值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创新新知,不是可有可无的。正如学者文翁说过,“搞好开题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设计”。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安排,是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提供探索的途径。科研课题开报告,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他们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避免发生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课题开题报告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没有科学的开题报告(研究设计),就没有科学而有价值的成果。随着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不断加强,开题论证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视。

二、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基础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是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要掌握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深人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只有这样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撰写开题报告是进行科研课题申请的首要工作。通过开题报告的思考与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若分析后觉得不现实,则可以立即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使课题目标的达成有可能性,从而避免“大题小作”或“小题大作”。课题开题报告的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类别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说,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1、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语文指导自主教学模式研究”,这里研究对象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问题就是指导自主教学法。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例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其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这就说得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得不是很准确。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象是英语,是中学或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还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若改为“集中识字,口语突破——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这样就一目了然了。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笔者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就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尽量不用,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但要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篇3:调查报告格式怎样弄?

关键词 熊猴;弄岗保护区;GEF;保护

中图分类号 S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51-0228-03

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弄岗保护区)是广西灵长类种类最丰富的保护区之一,在灵长类多样性的保护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据记载,保护区内分布有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白头叶猴(T.leucocephalus)、猕猴(Macaca mulatta)、熊猴(M.assamensis)、短尾猴

(M. arctoides)、蜂猴(Nycticebus coucang)、黑长臂猿(Hylobates concolor)等7种灵长类,占广西灵长类种数的87.5%。进入21世纪以来,学者们陆续开始关注弄岗灵长类的种群数量和分布的调查,这些包括黑叶猴和白头叶猴的分布和数量调查和猕猴的种群数量和分布的调查。然而,对这里的一种常见的国家I级重点保护的熊猴,除了对它们活动时间进行过初步的研究之外,它们的种群数量和分布则从未系统地开展过。作为对弄岗灵长类资源综合评估的一部分,也为今后保护区的管理成效提供最基础的资料,在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的资助下,开展了弄岗熊猴种群数量、分布和威胁因子的调查。

1 研究地点和方法

研究地点:

弄岗保护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广西崇左市的龙州和宁明两县境内(106° 42′ 28″~107° 04′ 54″E,22° 13′ 56″~22° 39′ 09″N),由弄岗、陇呼、陇山三个片区组成,总面积10077.5 ha。弄岗保护区地处我国热带北缘,属于北热带石灰岩季节性雨林生态系统,包含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成分,具有较强的热带性,同时具有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特点。植被区系以北部湾地区植物区系成分和南海地区植物区系成分为主。保护区的三个片区均为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植被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高。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队伍的组建和培训

在复杂的喀斯特地形地貌中开展珍稀灵长类的调查非常特殊,需要参与调查的人数要求多,各调查小组成员对调查技术的掌握非常重要;另外由于保护区内有多种猕猴属(Macaca)灵长类。因此,在开展调查前需要对参与人员进行培训,让参与人员能够正确地区别这几种猴,才能够减少在调查过程中的误差;同时每个小组至少有一人掌握调查技术、表格的记录和GPS等常规仪器的使用,并保证调查方法使用的一致性。

2.2 调查访问

调查访问统一由有经验的调查者开展。当调查队伍到了周边社区后,直接进村去对当地群众进行访问,重点访问的对象包括当地村委会主任、年龄较长者、爱好打猎者和经常到山上采山货的人。他们经常有机会到山里面,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比较多的信息,对当地的动物资源了解比较多。在国际上社区经常指的是与保护区距离为4 km的村子;而在中国,由于保护区周边的村子非常密集,因此,只算与保护区距离为2 km的村子。在社区中访问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熊猴的分布、数量、当地居民的人口状况、经济收入、能源状况等。访问的方式采取个人访问和集体访问相结合的方法,这样获得的信息比较准确可靠。

在对熊猴的分布和数量初步访问调查时,同时给受访问者或人群提供猕猴属几种灵长类的照片,让受访者从中找出分布在周边的猕猴属种类、遇见的时间和地点,初步确定熊猴分布的

区域。

2.3 小区蹲点调查法

在访问工作的基础上,采用小区蹲点统计法作进一步的统计。小区蹲点统计法的具体步骤如下:预先准备好1:10,000的地形图,根据分组的多少,每个小组均有一份地形图。调查前把三个片区都分为1 km2的调查小单元,在地形图上标识出来。调查队伍准备好装备后进入保护区。调查时以宿营地为中心向外辐射,完成周边的调查任务。在实际中,我们把调查队伍分为7个组,每一个组由2-3名调查队员组成,其中至少有一名队员是当地比较熟悉地形的护林员和一名对调查比较熟悉的人员。每天晚上,每个小组被分配第二天调查的范围,并在地形图上标出来。熊猴分布的石山环境由山体和山弄(山与山之间的空间)组成,在一座相对较高的山顶上往往可以监视周围的几座山。第二天早上各小组必须在大约7:30到达预定的观察地点,即在猴群还处于活动高峰期,便于观察和计数。调查队伍一旦发现猴群,首先要确认是否是熊猴群,然后队员们借助望远镜跟踪记录,在预先打印好的表格上记录发现猴群的时间、群的大小、年龄组成、最后发现的时间和移动的路线,并在地形图上标出它们的位置和移动的时间产路线。当天晚上各小组对数据进行小结讨论。如果邻近的两个小组都记录到熊猴群,可以根据当天记录的信息判断是否是重复记录,在统计种群数量时剔除重复记录。每个调查小单元连续调查两天,然后宿营地移到邻近的下一个点,直到一个片区调查结束为止。

2.4 数据的处理

首先把可能重复记录的猴群去除,然后把每一个片区调查记录到的熊猴数量累加起来代表该片区的种群数量;把各片区的每一群数量累加起来即是弄岗保护区内的熊猴种群大小。平均数和方差在Spss 15.0软件上计算。

3 结果

3.1 弄岗熊猴分布和种群数量

弄岗保护区三个片都有熊猴分布(图1)。在访问调查中,保护区外没有熊猴的分布,可能与保护区外的栖息地干扰有关。

不同的片区熊猴种群数量有很大的差异(表1)。陇山片数量最多,种群数量达25群250只(STD=3.16),种群密度达

0.069只/ha;其次是弄岗片,种群数量26群208只,种群密度为0.038只/ha,弄呼片最少,种群数量仅为40只左右。就群的密度而言,三个片区的群密度相差不大,都在0.005群/ha左右。

3.2 弄岗熊猴的种群性比和年龄结构

由于地形的限制,一些个体,特别是幼体的性别并不能够在野外识别。成年雄性和雌性的比例接近1:2;年龄结构为成年、少年和幼年个体的比例接近4:2:1。

3.3 保护区社区经济状况

弄岗保护区周边社区复杂,共涉及到19个村委会、63个自然屯、3?287户14?400多人(表2)。弄岗保护区周边群众的替代能源少,其沼气池的入户率仅为39.5%,而且,很多的沼气池由于原料来源而不能够发挥其功能,因为群众基本不养猪,他们养殖的耕牛放养在保护区生态公益林中。目前保护区社区的没有私有林,其集体林为保护区实验区外围的喀斯特森林,且全部划为公益林。弄岗保护区周边社区主要的流经收入为种植甘蔗,但由于社区人均耕地面积小,仅1.98亩,且不同区域相差比较大;此外,就是外出务工的收入,总地说,保护区周边社区人均收入较低,仅1?350元左右。因此,社区群众相对比较贫困。

3.4 保护区受干扰状况

由前述可知,由于周边社区人均可耕地面积少,一些人会在保护区的实验区开垦种植甘蔗,这在陇呼和弄岗片比较严重。其次是打猎,通过下套、放铁夹和上山捕捉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大壁虎(蛤蚧),这种干扰类型在三个片区中均有;第三是放牧,主要是耕牛。

4 讨论

4.1 弄岗熊猴的保护意义

在中国,熊猴仅分布于云南、广西和西藏;在国外分布于尼泊尔、印度、越南等,因此,广西是熊猴分布的边缘地带,也是纬度最北的分布区。目前熊猴仅分布于桂北和桂西南的喀斯特地带,它们的种群数量远较广泛分布的猕猴少。在弄岗自然保护区内,熊猴种群数量也较猕猴少。在以前的调查中,猕猴数量在1?000只左右,而熊猴数量则约为猕猴种群数量的一半。当然,这个数据并不能够完全排除有少量的重复计数,但从目前调查的结果显示,熊猴的种群数量除了陇呼片种群数量较少之外,其他两片的种群数量均达到了IUCN提出的大于50只的种群数量(表1),因此,从整体上弄岗保护区内熊猴的数量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水平。此外,弄岗保护区是在广西第二个建立的国家级保护区,植被保护完善,喀斯特地貌发育完善,地形复杂多样,是包括熊在内的野生动物的理想栖息地。因此,弄岗保护区在熊猴的保护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2 熊猴保护中面临的主要威胁

弄岗保护区虽然熊猴种群数量较多,但它们所受到的威胁不容忽视。社区经济状况调查的结果表明,社区贫困人口数量多,社区能源来源为柴薪,集体林少,土地面积小,收入方式单一,因此,他们对保护区内和周边的森林和土地资源依赖相当严重。虽然弄岗保护区在全球环境基金(GEF)的资助下,开展了一系列旨在促进社区关系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活动,当地群众对保护区的认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种植甘蔗、放牧和林副产品在当地社区的经济结构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外出务工虽然短期内能够给当地群众带来一定的收入,对当地群众来说外出务工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因此,无论是利用资源的种类还是数量、利用频次均很难在短期内消除,保护区的威胁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

4.3 建议

鉴于弄岗保护区的熊猴种群数量在保护熊中的重要位置,结合当地当地社区和全球环境基金项目在弄岗实施的经验,特提出如下两点建议。

1)种子基金和社区实用技术的培训相结合。种子基金是广西林业GEF项目中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该项目主要的宗旨是利用较少的钱来改善社区关系,引导社区寻找新的增收渠道,减少社区对保护区资源的依赖。在弄岗的实际中,保护区在社区中投入少量的经费,帮助因为缺少经费的群众的开展增收项目的实践。实践证明,种子基金实施的过程中发现,社区群众技术缺乏的矛盾非常突出。因此,需要加强对社区群众的技术培训。在开展技术培训的时候,首先需要展开培训需求评估。在开展需求评估时要对当地的经济收入中影响最大的部分有所倾斜,包括甘蔗种植技术的培训、养猪技术的培训等。只有改善了社区关系,提高了社区的生产技能,才能够减少它们对保护区资源的依赖,达到保护熊猴和其他野生动物的目的。

2)大力发展沼气池建设和维护。发展沼气是为了给当地提供新的能源,减少喀斯特森林依赖程度的关键,是喀斯特地区重要的举措。经验表明,发展沼气必须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和发展养殖业结合起来,走“养殖—沼气—种植”的发展路子。弄岗保护区一方面要对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进行广泛宣传,从多方面增强治理区内广大干部和群众对治理工作的认识;另一方面,要基于“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模式,引进广西弄拉的峰丛洼地的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对当地群众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以立体农业的模式来发展当地的农业,改变社区群众的产业结构,根据地貌部位合理配置林业与农业结构,既考虑经济发展,又考虑生态环境建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多渠道的经济收入,提高当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当地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资助项目:全球环境基金(GEF)项目

参考文献

[1]周放,潘国平,曹指南,黄成亮.广西岩溶山区的灵长类动物[J].广西科学院学报,1995,11(1):8-11.

[2]Li Y B, Huang C M, Chen T B, Lu M X, Nong C G, Liu S Y, Tang Z. Survey on distribution and population of Genus Trachypithecus in Longgang Nature Reserve, Guangxi[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22(4):88-93.

[3]唐华兴,陆茂新,刘晟源,陈天波,农登攀等.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的种群动态[J].四川动物,2011(印刷中).

[4]胡刚,韦毅,李兆元.广西陇瑞白头叶猴种群调查及濒危机制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6(3):71-75.

[5]李友邦,黄乘明,韦振逸,苏勇.广西猕猴(Macaca mulatta)分布数量及其保[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27(1):79-83.

[6]周岐海,韦华,黄中豪,李友邦,陆茂新,黄乘明.弄岗熊猴的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J].动物学报,2007,53(5):791-799.

[7]周岐海,黄中豪,韦华,陈天波,黄乘明.同域分布黑叶猴和熊猴的活动时间分配比较[J].兽类学报,2009,29(1):1-6.

[8]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队.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J].广西植物(增刊),1988,1:1-8.

[9]申兰田,李汉华等.广西白头叶猴[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2:78-81.

[10]李贵玉主编.社区合作管理研究[M].南宁:接力出版社,2010.

[11]卢立仁,黄乘明.白头叶猴的种群调查[J].兽类学报,1993,13(1):11-15.

[12]Li,Y.B.,Huang,C.M.,Ding,P.,Tang,Z.,Chris,W.Dramatic decline of Fran-ois''''s langur (Trachypithecus francoisi) in Guangxi Province,China[J].-Oryx,2007,41(1):38-43.

[13]王应祥.中国哺乳动物种和亚种分类名录与分布大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14]Rowe N.The pictorial guide to the living primates[J].New York: Posoias Press,1996.

[15]谭卫宁.参与式农村(PRA)的应用—以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GEF为例[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9,32(6):95-98.

[16]蒋忠诚,李先琨,曾馥平等.岩溶峰丛洼地生态重建[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17]蒋忠诚.广西弄拉峰丛石山生态重建经验及生态农业结构优化[J].广西科学,2001,8(4):308-312.

[18]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编写组.2009.弄岗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2007-2012).

作者简介

篇4:调查报告格式怎样弄?

探讨开题报告的格式是怎样的-文档/报告共享

开题报告的格式是怎样的1.本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综述2.本人对课题任务书提出的任务要求及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分析3.本课题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的问题4.完成本课题所必须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实验设备或实验环境条件、某类调研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条件等等)及解决的办法5.完成本课题的工作方案及进度计划6.指导教师审阅意见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学生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课题内容及目标:完成课题初步技术方案:完成课题时间安排计划:教研室对开题报告的评价难度方案可行性计划合理性教研室主任签名指导教师签名这是我们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你可以参考一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题目类型题目来源系专业指导教师职称姓名年级学号一、立题依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或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等)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预期目标三、研究方案(思路)四、论文进度安排五、主要参考文献六、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七、系审核意见负责人签名(公章):年月日注:1.题目类型:理论、实验、应用、综合;2.题目来源:指导教师拟定、自选、其它;我看还相当的好事情就是这样的,我们学校的开题报告格式,它是一个表格: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院系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选题本选题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状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手段及步骤:参考文献:指导教师意见:签名:年月日如果你还需要详细介绍每一部分要怎样写,可以问我,谢谢,记得加分哦1、研究目的、意义2、国内外研究现状3、研究主要内容即论文大致纲要4、研究创新点5、研究路线6、参考文献dhfil我来帮你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职称讲师论文题目论监视居住的适用和完善一、选题意义:监视居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诉法〉设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监视居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诉法〉设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即,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侦查、起诉、审判,责令其在指定的区域或住处,设专人或不设专人监视其活动,以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是国家赋予公检法三机关限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种特殊权力。监视制度的设立,在于保护刑事诉讼制度的顺利进行,而随着监视居住制度的普遍适用,如何完善监视居住制度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二、论文提纲:一、监视居住的概述(一)、监视居住的概念(二)、立法现状二、监视居住的适用现状(一)、立法上存在的问题(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三、中外监视居住适用之比较(一)、德国在类似监视居住上的适用(二)、意大利在类似监视居住上的适用(三)、我国与两国在适用上的的比较四、改革完善监视居住这一刑事强制措施的几点建议(一)、改革完善的法理基础(二)、改革完善的具体建议五、结论三、参考资料(书目、文章和其他素材)及其来源(文献出版社、发表期刊及网站等):①程荣斌主编:《中国刑事诉讼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第229页。②甄贞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法律出版社第1版,第127页。③甄贞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法律出版社20第1版,第127-128页。④王铮:“关于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几个问题”,载《公安大学学报》第4期,第20页。⑤甄贞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法律出版社年第1版,第128页。⑥杨旺年:“关于监视居住几个问题的探讨”,载《法律科学》第6期,第120页。⑦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201页。⑧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2月修订版,第179页。⑨徐俊:“浅谈监视居住的适用价值及其完善”,载《政法学刊》第6期,第56页。⑩林楠:“监视居住若干问题思考”,载《人民检察》19第9期,第39页。学生签字:年月日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20届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申请表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毕业论文题目论文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申请人签名:年月日指导教师推荐意见: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答辩组推荐意见:答辩组组长签名:年月日系答辩委员会推荐意见:系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名:公章年月日教务处审核意见:教务处处长签字:公章年月日说明:本表只限申请优秀毕业论文的学生填写。

上一篇:横江中学2017-2018学年下期教务处工作计划下一篇:高中生想学好英语,首先就要对自己狠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