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恳谈制度

2024-05-22

民情恳谈制度(共6篇)

篇1:民情恳谈制度

乡镇干部民情恳谈制度

一、乡镇干部民情恳谈是指乡镇干部以召开民情恳谈会、个别恳谈等方式收集民情民意、做好群众工作的制度。

二、民情恳谈一般每季度集中开展一次,根据工作需要,也可适时开展。

三、民情恳谈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解掌握群众的思想状况,研究解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征求农村群众意见、建议,认真做好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解释工作等。

四、民情恳谈的重点对象是:贫困户、受灾户、老上访户、产业大户、老党员、军烈属、退伍军人、离退休干部、辖区内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村民代表。

五、乡镇党委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民情分析会,根据工作需要也可适时召开。民情分析会听取乡镇干部民情恳谈情况汇报,对群众反映的情况和问题进行分析排查,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研究。对群众迫切需要办、有能力办的事,制定具体措施及时解决;对无能力办的事,向上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汇报争取解决。

六、县(市、区)委每半年要对乡镇干部开展民情恳谈情况进行一次督查,对不按要求开展民情恳谈、解决问题不力、成效不明显的,责令其限期整改。

农村党员和村民代表民主议事听证制度

一、农村党员和村民代表民主议事听证是指在村级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前,由村党组织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民主议事听证会,广泛听取意见,接受群众监督的制度。

二、凡本村百分之五以上村民联名要求就某项村级事务进行民主议事听证的,必须召开民主议事听证会。

三、民主议事听证会一般由本村部分党员和村民代表以及与议事听证内容相关的人员参加,有条件的地方应让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参加。

四、民主议事听证的主要内容:本村发展规划,公益事业建设,村集体财务收支,投工投劳、集资、工程招投标,村属集体资产处置,重大矛盾纠纷的调处,村规民约的修订以及村民需要听证质询的其他事项。

五、民主议事听证会基本程序

(一)召开村“两委”班子成员联席会,研究制定听证方案。

(二)召开村党员和村民代表民主议事听证会。会议主持人说明决策事项,参会人员发表个人意见,提出质询。

(三)梳理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决策方案。

(四)会议结束后,由会议主持人与参会人员在民主议事听证会记录本上签字备案。

(五)对听证会研究问题的落实情况向党员和村民通报。

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制度

一、农村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和居住地变化等原因连续6个月以上,不能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的农村党员。

二、农村流动党员的管理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的原则。

三、流出地党组织的主要职责

(一)对党员的外出原因、时间、地点、联系方式、党费交纳等情况进行登记备案,对党员进行外出前教育,并按规定登记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

(二)对正式党员3人以上集体外出,且地点相对集中的,应及时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

(三)负责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通过适当方式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思想、工作情况,及时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情况,通知外出流动党员按规定参加党内选举等重要活动。

(四)党员返回后,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详细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对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与原所在党支部保持联系或不交党费的,按党章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五)了解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按规定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

四、流入地党组织的主要职责

(一)对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外来党员,确认身份后及时接收并编入支部,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二)关心外来流动党员,为他们的就业、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帮助。

(三)认真填写《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将外来流动党员的重要情况反馈给流出地党组织。

(四)做好外来流动人员中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五、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

(一)外出前须向所在党支部说明事由,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

(二)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规定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流动党员原则上应按月向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交纳党费,因外出地点变动频繁等原因按月交纳确有困难的,可以按季交纳。

(三)外出期间应自觉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每半年向原所在党支部汇报一次思想和工作情况。接到原所在党支部要求参加换届选举、民主评议等重要活动的通知后,原则上应按时返回参加。因特殊情况不能返回的,应及时向原所在党支部说明原因,并履行请假手续。正式党员应在其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行使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四)外出地点、就业单位、居住地和联系方式等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向流出地党组织报告。

(五)外出返回后,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流出地党组织查验,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

六、《流动党员活动证》由流出地党的基层委员会登记发放。流入地党支部要及时验证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流动党员活动证》由流动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或组织生活所在党支部每年审核一次。

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

一、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是指对未担任村组干部、具有履职能力的农村党员设立岗位,明确职责,并按程序上岗履职的制度。

二、设岗定责坚持因事设岗、以岗定责、个人认岗、组织定岗的原则。

三、岗位分类

(一)思想教育类:思想理论教育岗、政策法规宣传岗、党员电化教育岗等。

(二)经济发展类:科技示范岗、“双带”致富岗、信息服务岗等。

(三)公共事务类:治安维护岗、民事调解岗、护林防火岗、救灾抢险岗、公益事业岗等。

(四)民主监督类:党务监督岗、村务监督岗、财务监督岗、政策执行监督岗等。

(五)文明创建类:文明新风岗、文体活动岗、村容维护岗、禁毒防艾岗等。岗位设定实行一人一岗、一岗多人。

四、上岗程序

(一)公开亮岗。村党组织张榜公布设置岗位的名称、职责及上岗条件等。

(二)个人认岗。党员根据公布的岗位及职责,向党组织申报具体岗位。

(三)组织定岗。根据党员申报和民主推荐情况,村党组织集体讨论确定上岗人选。

(四)公示明岗。村党组织向全体党员和村民公布上岗党员名单,接受群众监督。

(五)培训上岗。村党组织开展党员岗前培训,组织党员上岗履职。

五、履职考核

履职考核采取个人述职、党员评议、村党组织审定的方式,考核等次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考核结果作为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之一。

社会评议机关作风制度

一、社会评议机关作风是指动员组织机关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机关作风进行评议的制度。

二、社会评议机关作风坚持民主公开、客观公正、群众参与、推动工作的原则。

三、评议内容

(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是否存在不讲学习、不讲政治、不讲正气,政治敏锐性和大局意识不强的问题;是否存在不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是否存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力等问题。

(二)服务态度情况。是否存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不关心群众疾苦、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问题;是否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是否存在不认真解决群众举报、投诉事项等问题。

(三)依法行政情况。是否存在违法和违规行使权力的问题;是否存在不执行制度或执行制度不严的问题;是否存在执法执纪不公、违法违纪不究等问题。

(四)工作效率情况。是否存在办事程序繁琐、推诿拖沓、承诺不兑现等问题。

(五)勤政廉政情况。是否存在政务不公开、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不够的问题;是否存在为政不廉及空谈、浮夸、吃喝、攀比、粗暴等“五风”问题。

四、评议方法

(一)评议工作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原则上由县以上机关工委(党委)具体组织实施。

(二)一般每年评议二分之一左右的机关。

(三)参与社会评议机关作风的评议人,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一般应采用科学抽样方法,在同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群众中确定。还要邀请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群众团体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参加。

(四)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采取召开评议大会、座谈会、明查暗访、发放调查表、公示公告、公布举报电话、设置意见箱等方式进行。

五、社会评议结果报上级党委和政府,向被评议对象反馈,并采取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机关公开承诺制度

一、机关公开承诺是指各级机关按照工作职能要求,对服务内容、办事程序、办事时限等事项作出具体承诺,并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栏等形式,把承诺内容、监督机构、举报电话等向社会公开的制度。

二、公开承诺的内容要具体化,重点应放在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难事、急事上,放在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上。

三、对承诺事项通过新闻媒体、网站、宣传栏等形式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机关首问首办责任制度

一、机关首问首办是指首问首办人,根据本单位职能职责,按工作程序,对前来办事人员要求办理的事项,及时认真地予以解答、引荐、办理的制度。

二、首问人是指首次接受咨询的机关正式工作人员;首办人是指首次受理业务的机关正式工作人员。

三、首问首办责任人应遵循热情主动、文明办事、服务规范、廉洁高效的原则。

四、首问首办责任人对引荐过程及接办的工作,应做到恪尽职守,不推诿、不敷衍。属于职责范围的,及时办理;不属于职责范围的,主动告知并引荐到相关部门。

五、首问首办责任人不履行职责,受到群众投诉,情况属实的,在考核中不得评为优秀;情节严重的,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机关党员干部民情恳谈制度

一、机关党员干部民情恳谈是指县以上机关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深入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制度。

二、民情恳谈工作由各级党组(党委)负责,机关党组织及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三、民情恳谈主要是了解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具体把握四个环节。

(一)下基层。机关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党建工作联系点和扶贫挂钩点作为民情恳谈联系点,每年不少于1次。州市、县两级党员领导干部每年至少要有2个月时间深入联系点或基层单位调研。

(二)知民情。以拉家常、谈心等方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增进与群众的感情。

(三)办实事。对群众提出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办法。有条件的党员每年要为群众办1一2件实事。

(四)抓落实。对为群众办实事的情况,定期进行回访,听取意见,完善落实措施。

四、建立民情恳谈“联系卡”,记录恳谈对象的情况、恳谈的内容、落实情况,便于跟踪回访。

五、执行民情恳谈制度的情况列入机关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执行民情恳谈制度不好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通报批评。

街道社区民情恳谈制度

一、街道社区民情恳谈是指街道社区党组织知民情、解民意、连民心、办民事、共谋社区发展的制度。

二、街道社区民情恳谈每季度由街道社区党组织负责组织1次,根据工作需要,也可适时开展。恳谈会人员包括街道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成员,驻区单位代表、居民代表,也可邀请社区中的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参加。

三、民情恳谈的主要内容是了解掌握社区居民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听取居民对社区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四、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及时召开民情分析会,对恳谈中居民反映的情况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五、街道社区党组织负责人要适时主持召开恳谈情况反馈会。对恳谈中提出的问题、意见或建议的解决情况逐一进行反馈,并做好记录。

六、县(市、区)委要对民情恳谈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抓好督促落实工作。

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制度

一、社区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和居住地变化等原因连续6个月以上,不能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的社区党员。

二、社区流动党员的管理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的原则。

三、流出地党组织的主要职责

(一)对党员的外出原因、时间、地点、联系方式、党费交纳等情况进行登记备案,对党员进行外出前教育,并按规定登记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

(二)对正式党员3人以上集体外出,且地点相对集中的,应及时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

(三)负责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通过适当方式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思想、工作情况,及时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情况,通知外出流动党员按规定参加党内选举等重要活动。

(四)党员返回后,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详细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对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与原所在党支部保持联系或不交党费的,按党章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五)了解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按规定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

四、流入地党组织的主要职责

(一)对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外来党员,确认身份后及时接收并编入支部,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二)关心外来流动党员,为他们的就业、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帮助。

(三)认真填写《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将外来流动党员的重要情况反馈给流出地党组织。

(四)做好外来流动人员中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五、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

(一)外出前须向所在党支部说明事由,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

(二)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规定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流动党员原则上应按月向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交纳党费,因外出地点变动频繁等原因按月交纳确有困难的,可以按季交纳。

(三)外出期间应自觉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每半年向原所在党支部汇报一次思想和工作情况。接到原所在党支部要求参加换届选举、民主评议等重要活动的通知后,原则上应按时返回参加。因特殊情况不能返回的,应及时向原所在党支部说明原因,并履行请假手续。正式党员应在其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行使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四)外出地点、就业单位、居住地和联系方式等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向流出地党组织报告。

(五)外出返回后,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流出地党组织查验,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

六、街道(乡镇)党(工)委对社区党组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每年进行一次考核。对流入不接纳、流出情况不掌握的社区党组织,要追究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的责任。

七、《流动党员活动证》由流出地社区党组织登记发放。流入地社区党支部要及时验证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流动党员活动证》由流动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所在社区党支部或组织生活所在社区党支部每年审核一次。

社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

一、社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是指未担任社区干部,具有履职能力的社区党员设置岗位,明确职责,发挥作用的制度。

二、社区党组织本着“按需设岗、因事设岗、以岗定责、责任到人”的原则,按照一人一岗或一岗多人进行设置。根据居民的需求可设“提供就业信息岗”、“民事纠纷调解岗”、“治安防范巡逻岗”、“环保卫生监督岗”、“居务公开监督岗”、“社区文化宣传岗”、“未成年人教育岗”、“法制宣传岗”和“文体活动岗”等岗位。

三、由社区党组织在党员大会上公布岗位名称、工作职责,再由党员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岗位,党组织根据申报情况进行讨论审定,确定上岗人选,颁发上岗证书。

四、社区党组织要与上岗党员签订责任书,并把上岗党员的姓名、职责、联系方式等情况通过公开栏或召开会议等形式向社区群众公布,接受监督。

五、社区党组织要结合党员民主评议,采取个人述职、群众测评和支部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对无职党员上岗履职情况进行考核并通报。

国有企业党组织“五好”目标考核制度

一、国有企业党组织“五好”目标考核是指对全省国有企业党组织进行定性定量考核,增强企业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制度。

二、“五好”目标考核的内容是领导班子好、队伍素质好、制度建设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

三、“五好”目标考核应坚持分级负责、定性与定量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

四、“五好”目标考核实行“一年一考核,两年一评比”,采取党组织自评、交叉考评、上级党组织考评相结合等方式进行。各企业党组织按隶属关系制定对下属党组织的考核细则。

五、“五好”目标考核采用百分制评分办法,90分以上为优秀;80分至89 分为达标;60分至79分为基本达标;59分以下为不达标。

六、经“五好”目标考核为优秀的党组织,通报表扬、表彰奖励;考核不达标的党组织,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国有企业创建党员先锋岗制度

一、国有企业创建党员先锋岗是指激励党员在各自岗位上,按照岗位需要和职责要求,在本岗位上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的制度。

二、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在生产一线、车间班组、窗口行业、服务部门等关键岗位合理设置先锋岗。

三、创建党员先锋岗的标准:改革中做先锋、技术上当能手、工作中创业绩。

四、企业基层党组织要带领党员积极创建先锋岗,公开先锋岗职责,挂牌上岗,接受群众监督。

五、党员先锋岗实行动态管理,坚持一年一评比,一年一挂牌。党员先锋岗作为每年评选优秀共产党员的重要条件之一。连续三年挂牌的党员,企业党组织要给予表彰奖励。

高校“双培养”制度

一、高校“双培养”是指把高校优秀的学科学术带头人培养成为中共党员,把优秀的中共党员教师培养成为学科学术带头人的制度。

二、把优秀的学科学术带头人培养成为中共党员。

(一)把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学科学术带头人纳入培养对象,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

(二)把培养对象优先送入党校培训,使他们提高对党的认识。

(三)选派党性强、善于联系群众、有丰富党务工作经脸的党员作为培养对象的入党联系人。

三、把优秀的中共党员教师培养成为学科学术带头人

(一)把爱岗敬业、勇于攻关、乐于奉献、为人师表的优秀党员教师优先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认真制定培养措施。

(二)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培养对象参与和主持学校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与实验室建设、国际学科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

(三)优先把培养对象送到国内外一流大学进一步学习深造。

四、把“双培养”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

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制度

一、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是指毕业后党组织关系仍留在学校的党员。

二、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坚持以流出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的原则

三、高校党组织要将毕业生流动党员编入相应党支部统一管理,并指定专人负责联系,管理期限一般为2年对预备党员,要了解其表现,按规定做好转正工作。

四、高校党组织要采取邮寄资料、发电子邮件、电话联络、建立网上流动党员信箱等方式,每半年组织流动觉员学习一次。

五、流动党员离开学校所在地,外出时问连续6个月以上的,由学校党组织发给《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动党员按要求参加流入地的党组织生活。

六、流动党员至少每半年一次以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向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汇报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并书面递交一份思想汇报和工作总结。流动党员原则上应当按月交纳党费,因外出地点变动频繁等原因,按月交确有困难的,可以按季交纳。

高校学生党支部指导员制度

一、高校学生党支部指导员是指由学校党委选派党务工作者或党员教师,指导学生党支部开展党建工作的制度。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指导员必须是中共正式党员,有丰富的党务工作经验和较高的党建理论水平;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吃苦耐劳,乐于奉献。

三、高校学生党支部指导员工作职责主要是帮助指导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学生党员日常管理、引导学生党员发挥作用、开展组织活动,成为高校党委联系学生党支部和党员的桥梁和纽带。

四、高校学生党支部指导员由校党委选派,可按专业或年级指导学生党支部开展活动。

五、高校学生党支部指导员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由校党委组织部负责管理和考核。

医疗卫生单位服务群众制度

一、医院共产党员亮出党员身份,坚持挂牌上岗,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二、设立党员贵任区和觉员责任岗,并在醒目位置标示出来。通过党员的示范作用,使广大医护工作者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合理医治;服务质量好、服务态度好、服务环境好;让患者满意。

三、在医院的挂号、诊室、病房等设立便民窗口。

四、让患者“五知道、“五明白“。即:知道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士的姓名;知道接受诊疗时应遵守的程序和制度;知道医患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知道做特殊检查和有创治疗前应履行的手续;知道发生医疗纠纷后的处理程序。明白住院“一日清单制”的含义及使用方法;明白自己病情的诊断结果;明白做检查的目的;明白治疗疾病的方法;明白病情转化应注意的事项。

五、医院向社会公开八项服务承诺。即:党员亮身份,不让党的形象在我这里损害;端正医德医风,不让不良风气在我这里产生;视病人为亲人,不让患者在我这里受到冷遇;村立家园意识,不让医院声誉在我这里降低;提高诊疗技术,不让医疗差错在我这旦发生;自觉接受爱岗敬业,不让失职行为在我身上出现;降低医药费用,不让不合理处方在我笔下开出;坚持廉洁行医,下让红包回扣在我身上发生。

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

一、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以下简称“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是指受党组织委派的党务工作者,在“两新”组织中从事党的工作的制度。

二、党建工作指导员必须是正式党员,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党性强,作风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勤奋,乐于奉献;善于联系群众,有较强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有较丰富的党建工作经验。

三、党建工作指导员的主要职责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发展党员,开展党的活动;协调党组织与“两新”组织的关系;完成上级党组织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党建工作指导员由上级党组织从在职或退休党员中选派,一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可指导一个或多个“两新”组织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每月到“两新”工作不少于一次。

五、各级党组织要关心爱护党建工作指导员们解决好实际问题。

篇2:民情恳谈制度

为进一步拓宽领导干部服务群众渠道,及时“查民情、顺民意、暖民心、集民智、听民声、解民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架起基层党组织和群众之间沟通的连心桥,进一步转变党员干部作风,理顺群众情绪、密切干群关系,促进全乡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全面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特制定我乡民情恳谈制度。

一、恳谈范围

全乡各党总支、各村委会、各党支部及党员干部。

二、恳谈对象

1、乡属站所的党员、干部、群众。

2、乡各村(社区)的党员、干部、群众.3、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民代表。

4、辖区内贫困户、受灾户、老上访户、产业大户、老党员、军烈属、退伍军人、离退休干部。

三、民情恳谈制度

(一)恳谈前期工作

1.摸排民情。拓展民情反映平台,会前,向全乡各党总支、各村委会、各党支部及党员干部下发《农村基层突出问题排查登记表》,广泛征集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了解群众所需,掌握实情实况,倾听群众意见。

2.制定预案。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突出问题、民生需求等问题通过认真梳理和归类再纳入“民情台账”进行统一登记,并上交到乡党委会进行讨论落实责任人、处理意见和整改措

施;根据乡党委政府领导、干部的分工,对口确定参加恳谈会的乡领导班子成员、乡所属各站所负责人。

3.会前预告。提前将“民情恳谈会”的主题、时间、地点,通过文件、电话、广播、张贴公示等形式通知党员、村民代表和群众,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做好发言准备,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会议质量。

(二)恳谈内容

1、民情恳谈会一般每个月集中开展一次,根据工作需要,也可适时开展。

2、在民情恳谈中,群众所反映的有关问题,能及时给予解决的必须当场解决。

3、对现场不能解决的问题,要视情况对群众作出承诺,在20日内给群众回复。

4、在民情恳谈中,群众所反映的每一个问题,认真做好恳谈记录,便于召开相关会议时进行交流。

5、每半年要对开展民情恳谈情况进行一次督查,对不按要求开展民情恳谈、解决问题不力的,责令其限期整改。

(三)恳谈方式

我乡采取定期恳谈、不定期恳谈和下访、走访等形式,以面对面座谈“拉家常”式、双向互动、一问一答的形式开展恳谈。同时,结合领导挂钩村委会开展各种形式的走访、座谈活动。

(四)恳谈方法

坚持做到“五问三帮二听”(问贫困户的衣食冷暖,帮他们寻找脱贫致富路子;问温饱户的发展思路,帮他们走向富裕;

问富裕户的致富经验,帮他们思源进取;问乡镇存在的各种问题,听各方意见和建议;问乡镇的发展思路,听群众出计献策),想群众所想,帮群众所需,实实在在地帮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恳谈要求

1、要做到“两不准”,即对群众提出的尖锐问题不准中途打断,对群众提出的疑难问题不准推拖不办。

2、要提前将“民情恳谈会”的主题、时间、地点,通过文件、电话、广播、张贴公示等形式通知恳谈对象。

篇3:民情恳谈制度

民主恳谈会起源于长三角地区的南翼———浙江省温岭市。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中, 顽强拼搏、具有创新意识的温岭人紧紧地抓住了发展市场经济的时机, 努力开拓新生活, 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在满足了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后, 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 平等自由的民主意识也愈加强烈。在民营经济带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工人、农民、个体工商户等代表不同利益需求的社会群体开始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 因此, 他们需要一个平台喊出自己的声音, 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治理, 了解农村财政支出的具体项目和执行情况。同时, 由于沿海地区人民所共有的不畏艰难的精神, 使他们不畏权威, 敢于诉说自己的利益需求, 有较强的主人翁意识, 更加关注民主权利、民主利益。然而, 在当时的体制下, 各种群众参与民主决策、民主治理的渠道似乎并不畅通。因此,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驱动下, 在温岭建立一个真正发出老百姓声音的平台迫在眉睫。

1999年, 浙江省普遍开展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教育, 这种教育依旧采取单向灌输方式, 实践效果微乎其微。在浙江省温岭松门镇, 教育试点组的工作人员发现这一弊病后, 决定协同干部、群众彻底摈弃这种形式主义的教育, 以期实现双向的互动交流, 真正解决村民的实际问题。因此, 他们尝试组织一场以面对面沟通交流为主要形式的论坛, 并在论坛开始前五天发出公告, 告知时间、地点, 邀请村民自愿参加。在论坛当天, 村民提出疑惑与意见, 干部诚恳回应, 解决了不少困扰已久的难题, 开创了一种新的民主形式。这种对话方式一经推出, 便受到了各地的大力追捧, “民情恳谈”、“农民讲台”、“便民服务台”等类似的民主决策产物相继出现, 形成了良好的民主氛围。最后, 温岭市政府决定将这种新型的民主建议与建设形式统一命名为“民主恳谈会”。[1]至此, 民主恳谈会成功起步, 使民主决策和民主政治找到了新的生长空间, 继而也逐渐成为了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民主恳谈会这个原创的民主载体, 作为民主理财、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新形式, 为广大群众提供了诉说自己利益需求的平台, 为政府找到了知晓民声的渠道, 为决策者提供了科学的决策预选方案。为表彰民主恳谈会的杰出贡献, 2004年, 温岭民主恳谈制度获得第二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2009年, 民主恳谈会基础上的创新形式“参与式预算改革”提名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2012年11月初, 《人民日报》对它给予了高度评价:温岭的民主恳谈会, 被称为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民主载体”, 是中国民主10年发展的一个缩影。

二、民主恳谈会的主要类型

距离1999年的第一次会议召开, 民主恳谈会至今已有10多年的历史, 在此期间, 它不断被规范, 被完善, 被创新, 被延伸, 逐步发展形成了4种主要类型:对话型民主恳谈、决策型民主恳谈、参与式预算民主恳谈和行业工资集体协商。

1. 对话型民主恳谈

在民主恳谈会的起步阶段, 对话型恳谈是其主要的组织形式。在双方信息充分公开的基础上, 干部和群众在会上就某项议题进行自由平等的对话与协商, 以就该议题达成共识。而议题的选择也十分广泛, 只要是群众关心的问题, 都可以在会上讨论, 如社会治安、公共设施建设等。同时, 群众也可以对政府的工作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对话的过程中, 双方相互理解与妥协, 实现干群关系的和谐化。

2. 决策型民主恳谈

在经历了对话形式后, 民主恳谈会逐步演变为一事一议、一期一题的决策型恳谈会, 一般都会邀请与之利益相关的村民、村级干部和人大代表共同参与制定关于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决策。会上, 在政府代表提出初步方案后, 多方与会人员共同探讨, 就该方案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在经充分协商后, 由政府、人大代表共同做出最后决策。在温岭市泽国镇, 当镇政府打算撤销位于夹屿村的联树中学时, 这个议题便被搬上了民主恳谈会。村民代表积极发言, 从学生安全、教师质量等多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最后近七成的与会者赞同保留学校, 这也促使镇政府改变了最初的决定, 从而避免了错误的决策, 方便了村民的日常生活。

3. 参与式预算民主恳谈

2004年, 温岭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0.46亿元。庞大的财政收入规模一方面使更多的公共基础建设项目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 财政预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也显得更为重要。正是基于上述因素, 老百姓对于财政支出的具体项目与用途越来越关心, 因此, 2005年7月, 新河镇开启了参与式预算民主恳谈的序幕, 将农村财务的制度化融入民主恳谈会的摇篮中。在政府编制财政预算草案后, 便会组织群众参与讨论这一预算方案, 共同修改决定财政支出的初步预算报告, 而后, 经人大代表审查、修改、决策实施。2012年初, 在新河镇的财政预算恳谈会上, 有代表提出由于已有的消防车只适合地面作战, 因此需要增加一辆能扑救高层火灾的消防车以应对新河镇越来越多高楼的不时之需, 这一方案在最后的投票中被一致通过, 增加到了预算方案之中, 真正实现了将钱用于百姓需要之处, 使财政支出更为公开、透明、合理, 实现阳光预算。

4. 行业工资集体协商

民主恳谈会发展至今, 已被应用于各行业、各重大事项中。其中, 由非公有制企业民主恳谈发展形成的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阶段性产物。会上代表职工利益的工会和代表企业诉求的行业协会共同探讨, 发表意见, 作为独立第三方的政府代表集中协调, 从而形成三方协商会议制度, 以达成行业最低工资标准为最终目的, 并将此作为签订行业性集体劳动合同的依据, 从而维护了各行业工人的利益。2003年, 新河镇的羊毛衫厂首次就行业工资开展民主恳谈会, 对下一年的工资情况达成了一致意见, 令人欣喜的是, 尔后, 新河镇的羊毛衫行业再也没有出现与工资标准相关的冲突。

三、民主恳谈会的机制创新

温岭民主恳谈会10多年来之所以一直焕发着生机, 是因为它坚持创新, 不断将新元素融入原有体制中, 不断地深化、完善、发展, 使得其程序日益规范, 制度日益健全, 对民主决策、民主理财的贡献渐趋明显。

1. 建立平等对话的平台, 便于群众发出真实的声音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群众的民主意识愈加强烈, 对公共生活参与的热情也越来越高, 更加懂得行使自己对于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等法定权利。而民主恳谈会这一新的民主形式, 能够积极促进农村干部摈弃独断的领导方式, 变命令为对话, 变代议民主为协商民主, 实现干部和群众在同一平台上的平等交流, 畅所欲言, 使群众提出质疑、干部解释答复的同步成为现实, 双方共同参与到制定决策的过程中, 在解决矛盾冲突的同时实现各方利益的均衡化。[2]

2. 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机结合, 融入体制内部

长期以来, 农村公共事务的决策权往往掌握在党委政府手中, 基层人大的权利遭到质疑, 而民主恳谈会的诞生就切实解决了这一多年的弊病。这个在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础上所派生出的民主参政形式, 有效地激活了基层人大, 使基层人大能切实履行宪法所赋予的职责。[3]由于我国宪法规定,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各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项, 因此, 在法律层面上, 重大事项的最终决策权只能掌握在人大和政府手中。而温岭这种先恳谈, 再由人大审议决策的程序既有效地解决了基层人大权利空置的问题, 又在不触碰法律的基础上, 将没有法律地位的民主恳谈会融合到体制的框架内, 推动了基层人大的改革, 使其焕发出应有的活力, 真正做到体现民众的声音, 实现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完美融合。

3. 将政府预算纳入恳谈范围, 成为恳谈重点

随着财政收入的不断增加, 财政支出的风险性也随之加大, 因此, 决策的正确性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 财政预算被纳入民主恳谈的议题之中, 继而逐步发展形成参与式预算民主恳谈会。在恳谈会上, 人大代表、人民群众、政府干部等多方与会人员共同讨论决定财政支出的具体项目和预算标准, 进而形成初步预算方案, 并将预算方案下放到各个村, 和相关利益群体进行充分沟通协商。最后, 在人大会议上, 经人大代表修正、审核通过后实施。而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 也会专门由各方代表组成财经小组, 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日常监督与审查, 对重大事项报告提出质疑与反馈, 实现财务预算监督的制度化, 切实做到民主理财、民主决策, 提高公共预算的透明度。

4. 制定规范程序, 确保民主恳谈会的有序进行

民主恳谈会在被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逐步形成了标准规范的程序。每期的主题都会在民主恳谈会召开之前确定, 有了明确主题的民主恳谈会, 针对性更强, 执行力更强, 效率更高。而每一次的与会人员也必须由相关的人大代表、政府干部、人民群众等共同组成, 以确保民主恳谈会反映的声音更为全面、真实。会议正式开始时, 在介绍完本期的议题、基本情况和政府的初步方案后, 各方代表围绕主题平等对话, 自由发言, 充分讨论, 可采取分小组讨论、大会集中讨论等形式, 全面反映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最后由人大代表及政府代表讨论研究所有意见与建议后, 修改确定最终方案, 按法定程序决策、实施。因此, 民主恳谈会标准化的规范程序, 既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 又提高了每一项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5. 与会代表由参与库和人才库分别抽选, 保证公共性与专业性

初期的民主恳谈会存在着无法同时保证选取的与会人员的全面性和专业性的缺陷, 但这两者都是必需的。在做出任何一项决策前, 既要听取各方群众的声音, 也必须了解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后的质疑与意见。为了弥补这一欠缺, 2010年9月, 温岭市人大常委通过机构举荐和自愿报名等方式, 分别成立了参与式预算恳谈会附属的参与库和人才库, 希望通过多元化的参与主体, 保证建议的广泛性、代表性和专业性的完美统一, 提高财政预算审查和监督的公共性与专业性。其中, 参与库由群众代表、人大代表、退休干部等组成, 而人才库的成员主要是具有财政预算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而召开预算民主恳谈会前, 分别从参与库和人才库抽选一定数量的代表, 如此一来, 既能体现民意, 又能集中专家的智慧, 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 推进财政预算的科学化、规范化。[4]

四、民主恳谈会的运行绩效

民主恳谈会以其民主协商式的组织形式、不断创新的动力源泉和全面反映民生的最终目的被广泛实践, 因而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的社会领域产生了卓越的绩效。

1. 改善干部与群众的关系, 促进社会和谐

在温岭引入民主恳谈会后, 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先经过标准程序的恳谈, 再由人大代表审议。由原来群众不知情, 干部拍板的独断形式转变为干部事先做好深入调查, 认真权衡各种方案的利弊, 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后再与人大代表共同决策;由原来为自身利益考量转变为为群众利益服务;由原来的内部暗箱决策转变为公开决策, 如此不仅提高了财政支出的合理性, 而且增强了干部的服务意识, 真正将自己视为人民的公仆, 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当双方都相互了解对方的意见后,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必会相互理解, 相互妥协。因此, 民主恳谈会的诞生使群众找到投诉、质疑的渠道, 消除了因不理解而产生的怨气, 也使得群众对干部更为信任支持, 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添砖加瓦。

2. 增强财政预算的民主性与科学性

在民主恳谈会上, 不同的利益群体反映对于财政预算的不同声音可供决策者相互权衡, 有效地克服了干部直接决策的局限性, 降低各项财政预算的风险性, 从而确保各项财政支出反映了多数人的意愿, 使其更为科学、民主。2007年4月, 新河镇召开了财政预算调整民主恳谈会, 根据恳谈情况, 政府最终调整了预算方案, 将年度保障民生的社会救济补助预算从原先的24万元增加到30万元, 而政府的办公设备购置费则相应减少了6万元。通过民主恳谈会, 也能够让群众了解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 建立起透明、民主的公共预算制度, 建设节约型政府。

3. 公开预算信息, 促进清正廉洁

民主恳谈会全程都是开放式的参与, 秉承公开与透明的原则, 为群众行使法定权利提供了必要的平台, 以此借助民众强大的力量, 减少政府财政支出的随意性。在会前做到恳谈会相关信息的公开, 一般提早五天会公布本次恳谈会的议题、时间、地点, 使得群众都能够了解恳谈会的基本信息, 同时会将政府的初步预算草案发到每位参与者手中, 以便与会人员充分了解, 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会上实现了过程的公开, 所有的讨论、对话、协商、决策环节都是公开的。会后, 最终的财政预算方案和执行过程也会在财务公开栏中公开, 使得群众能够全力监督, 提出反馈意见。2008年1月, 温岭市交通局率先试点部门预算, 实现2.8亿元预算资金的公开化, 提高交通建设项目的科学性。在此之后, 参与式预算民主恳谈会便在温岭各行各业全面铺开。截止2012年, 已有交通、教育、水利等占预算总额75%的6个部门召开过预算民主恳谈会, 35个部门的预算及三公经费实现详细公开。如此透明的预算制定、执行和监督过程, 不仅促进预算编制更为合理科学, 提高政府预算编制水平, 而且更有力地防止贪污腐败, 促进领导干部养成廉洁自律的好品质, 做到阳光预算, 实现透明政府。

4. 大幅降低决策成本, 节约财政支出

在传统形式中, 政府的项目决策都需要经过三个阶段:前期, 广泛宣传这一项目的具体内容, 访问群众, 听取群众意见, 实地调研项目的可行性, 从而不断修正完善方案;项目实施期间, 组织力量发动群众积极参与, 想方设法解决各种矛盾与利益冲突;后期, 收集反馈意见, 为下一个项目的实施奠定基础。而每一个阶段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民主恳谈会的召开, 使群众都能了解这一项目, 省却宣传环节, 并结合自身利益, 从多方面考虑这一项目所存在的各种问题, 发表自己的意见, 减少了政府在今后调整方案的花费, 同时经与会人员共同讨论, 集中智慧, 当场提出解决措施, 如此也降低了今后项目执行的阻力, 降低决策失误成本。事实上, 新河镇的财政赤字已由2004年的5800万元降低到2008年的无赤字, 减少了不必要的财政支出, 真正将钱花在刀刃上, 在广度和深度上实现了参与式预算的初衷。

5. 提高群众的民主意识, 使民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当民众通过民主恳谈会这个平台对公共事务发表自己的看法时, 他们发现政府开始理解他们的想法, 尊重他们的意愿, 并为有建设性的建议修改决策方案。这样一来, 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会越来越高, 民主意识得以逐步提高。在政府公布财政收支的初步方案后, 大家便会认真考虑各项支出的合理性, 在民意调查中提出自己的想法, 在恳谈会上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切实行使法定权利, 监督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 及时提出建议, 积极推进预算民主改革的进程, 真正做到了民主理财、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使民主走进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五、启示

1. 群众的参与是农村制度创新的不竭源泉

基层群众是最富创新意识的一个群体, 人数众多, 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经验使他们具有更强的革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当他们共同参与到公共事务治理中, 集思广益定能为农村的制度创新翻开新的篇章。他们对农村财务管理现状混乱的担忧, 对公共事务决策独断的不满, 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农村事务的决策和治理之中, 民主恳谈会等一系列反映群众心声的基层政治组织形式应运而生, 他们在这一平台上畅所欲言, 与干部积极互动, 发出老百姓真实的声音。同时, 广大群众的积极监督也能保证各项决策的实施质量, 提高财政支出的透明度, 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因此, 群众的参与是农村制度创新的不竭源泉。

2. 政府的支持是农村制度创新的直接动力

温岭民主恳谈会卓越的运行绩效与政府的支持、帮助和推动息息相关, 民主恳谈会的诞生正是政府在探索基层民主创新过程中的经典产物, 而政府的有力号召和积极推动能有效促进群众政治参与的热情高涨, 公共事务治理的意愿更加强烈, 使得基层民主政治形式得以健康发展, 农村制度创新的水平得以提高, 还民主权利于人民。同时, 政府的支持能畅通群众质询和建议的渠道, 使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真实的利益诉求和意愿, 而基层群众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时, 政府的压力也能相应减少, 两者相得益彰, 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因此, 政府的支持是农村制度创新的直接动力。

3. 反映民生、体现民意, 是农村制度创新的最终归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因此一切工作都应围绕人民, 反映民生。而积极推进农村制度创新的最终目的也正是为了更好地听取民声, 为群众和干部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发展农村经济, 建设和谐社会。因此, 只有真正做到任何事都从人民的角度出发, 切实考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关系, 农村的制度创新才能经久不衰。所以, 反映民生、体现民意, 是农村制度创新的最终归宿。

参考文献

[1]陈朋.民主恳谈:生长在中国改革土壤中的协商民主实践——基于浙江温岭民主实践的案例分析[J].中国软科学, 2009, (10) .

[2]张学明.参与式预算:协商民主的生动实践[J].人大研究, 2013, (03) .

[3]潘长勇.参与式预算与地方政治制度的发展——以温岭市泽国镇参与式预算为案例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 2010.

篇4:关于民情民意收集制度研究

关键词:民情民意收集;民主和法治建设;制度建设;舆论宣传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民情民意的重视是我们党与国家兴盛发展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进程得到了提升,公民的自我意识、民主意识逐步觉醒。

一、我国民情民意收集制度的现状

民情民意指一定地域一定时期人民群众共同的意愿与呼声,它代表着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与诉求。民意作为一个概念词最早出现在我国,但是民情民意的收集调查制度建立、广泛使用却始于西方。20 世纪30 年代,美国乔治·霍勒斯·盖洛普创办了美国舆论研究所,民意收集调查开始作为一种严肃的科学调查方法而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目前,我国政府的民情民意收集主要包括:

(一)政府主动收集民情民意。

1.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作为国家机关中唯一专门从事社情民意调查单位,具有社情民意调查的独特优势、规范制度。

2.在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人大代表主动收集民意在大会上提出,反应民意。

3.行风政风建设工作,通过行风政风测评,动员民众加强监督、参政议政。

4.职能部门为促使工作的推进,召集民众或走到群众中来获得所需的信息。

5.领导干部主动深入基层,倾听民众呼声,了解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为群众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

6.还有一些开展民情民意收集的专门活动。

(二)民意不畅原因分析

我国导致民意不够畅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传统体制思想原因。1、封建等级制度森严。我国有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础,在封建君主专制下等级制度森严,民众是最底层的被统治阶级,更多是对于上级命令决策的服从,不敢也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2、封建思想压制。在封建社会,儒家思想一直是正统思想,儒家思想中主张严格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宗法等级名分,强调“忠君”思想,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等使得民众失去了表达想法的意愿。

2.官员民本意识不强。“为人民服务”是党员干部行动的宗旨,但是部分党员干部由于党性修养不够、宗旨意识不强导致在思想和行为上出现偏差。有的领导干部看不到群众中蕴藏的智慧,在开展工作时,不是让民作主,而是替民做主,搞“一言堂”,损害了民众利益,提高了行政成本。

3.民情民意收集系统不够完善。我国虽然有专业的民情民意收集部门--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有着先进的调查手段(CATI),丰富的数据资源,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晚,目前仍然没有建成完善的调查网络,在理念、手段、人才专业性上仍与国外先进经验有差距。2009年,《人民日报》与人民网联合推出的“地方政府开通社情民意通道,你们那通了吗?”

(三)、完善民情民意收集对策措施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举措落到实处,攻克体制机制的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我国现在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想实现我国改革的第二次飞跃,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行动上都必须更加尊重民意、听取民意、顺从民意。要实现我国改革的第二次飞跃,就必须要加强我们

1.提升认识,形成密切联系群众作风

听取民声、收集民意是我国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必然要求。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党的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必须借此次活动的机会,强化党员干部的群众意识,转变以往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广泛听取意见建议,采用多形式、多渠道主动收集民情民意,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使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2.多管齐下,建立健全民情民意收集制度

完善我国统计局社情民意中心的机构建设、制度建设,形成由顶层到底层的全覆盖。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前提下,积极学习国外社情民意调查的科学理论与方法,取其精华,使我国社情民意的收集更加独立、科学。

加强信访责任制。严格落实信访回复制度,提升信访人员的自身素质与责任意识,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处理,真心实意为民解民忧办实事,引导群众以更加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减少“越级上访”,让信访制度成为民意上达的桥梁。

充分利用其他民意征求渠道。

(1)政协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要充分利用政协广泛的工作范围、优厚的人才智力优势在社情民意收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利用其广泛性、及时性等特点在人民利益诉求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成为了群众社会监督、利益诉求表达的重要渠道,政府要充分利用这些诉求表达平台收集民众意愿。

(3)第三方民意调查机构有着完整的调查网络、稳定专业的调查队伍、科学的调查方法,在民意调查中处于中立的地位,其调查的数据更具有真实度、可信度。政府部门要本着“拿来主义”的精神为我所用,促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3.加强宣传,引导民众乐于表达民意。

政府要通过多种渠道透明、及时地公开政府信息,让群众了解与其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信息,使其充分享有知情权、监督权,同时引导民众学会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合理表达自身利益诉求。

我国的民情民意收集有着深厚的基础、广泛的渠道,但是面对社会瞬息万变的发展,民情民意收集仍然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我们只有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才能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情民意收集探索之路,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打下坚实的根基。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坚持从群众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2014年06月16日)

[2]周丽明:《网络舆论的演变及效应分析》

[3]人民网:《改革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问题的调查》

[4]张坡:《新时期中国行政法制化探析》

篇5:社区民情恳谈会

XXXXX社区每月X日例行的民情恳谈会已成了社区民情民意交流汇聚的大舞台!

X月X日下午2:30,在居委会的组织下社区民警、物业、园区城管和十几名居民代表在社区阅览室里济济一堂,湖西社区委领导也参加了本次民情恳谈会。

篇6:民情恳谈制度

**县公安局

(二〇一〇年八月十六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为切实搞好创先争优、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转变机关作风、建立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四项”教育活动的各项工作,今天我们邀请大家来我局座谈,主要是想听取那么对公安局党委领导班子及党员干部学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服务意识、廉洁自律、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多提宝贵意见建议,帮助我们搞好下一阶段的工作。下面我就公安局的基本情况和“四项”活动开展情况向大家简要进行介绍。

**县公安局下设18个内设机构,其中正科级机构10个,副科级机构8个。现实有正式民警77人,其中男70人,女7人;正科13人(包括主任科员),副科20人(包括副主任科员),副科以上民警占总数的42%;公安局党委下设党支部4个,现有党员54人(不包括基层派出所党员),其中退休党员1名,因病不能参加集体学习的党员1名,参加此次教育活动的民警职工共70人。

“四项”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局党委把学习活动作为当前加强公安机关党的建设的头等大事,超强谋划,强势推进,扎实完成“规定动作”,不断创新“自选动作”,取得了四方面的阶段性成效:一是党委高度重视,组织发动做到了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现场指导、加强督促检查“三个加强”;二是突出

公安特色,学习讨论做到了领导带头推动、专题辅导推动、思想讨论推动“三个推动”;三是精心组织实施,调查研究做到了突出调研主题、突出领导带头、突出转化运用“三个突出”;四是着眼解决问题。通过“四项“活动的开展,有效推动了各项公安工作任务的落实。

上一篇:关于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下一篇:六年级写人作文红颜知己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