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微课堂教案

2024-05-20

初中数学微课堂教案(精选8篇)

篇1:初中数学微课堂教案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

彬县水口中学

胡建礼

科目

借助“线段图”分析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继续利用路程时间速度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教学目应用题。标 通过观察、类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学情简通过新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应用基本的解题思路、方法,会分析解决简单的实析 教法 际问题,但整个知识掌握不系统、不全面,解题正确率不高。发现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趣味数学:

教具

多媒体课件、彩色粉笔、小黑板等

教师活动 引导观察

学生活动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计算

数学 年级

七年级

课题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创设问题情境

回顾旧知

例题赏析

巩固练习小明和小刚从相距6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 同向而行,小提问 明每小时走7千米,小刚每小时走5千米,小明带了一 只小狗,小狗每小时跑10千米,小狗随小明同时出发,向小刚跑去,碰到小刚后就立即回头向小明跑去,碰到 小明后再回头跑向小刚……,直到小明追上小刚时才停 住,求这条小狗一共跑了多少路?

温故知新

1.路程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三者的关系: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3.路程问题中的两种基本题型:

提出问题

例1:一列慢车从某站开出,每小时行驶48千米,45分 钟后,一列快车也从该站出发,与慢车同向而行,如要 1.5小时追上慢车,快车每小时需行多少千米? 过程展示:

相等关系:快车路程=慢车先行路程+慢车后行路程 解:设快车每小时行x千米,由题意得 1.5x=48×3/4 +48×1.5 解得:x=72 答:快车每小时需行72千米

讲解分析

练习1:小红和小明家距离300米,两人沿同一条路 线 出发去某地,小明每秒跑4米,小红骑自行车每 秒行10 米,若小明在小红的前面,则小红多长时间可追上小明?

走进生活

巩固练习

导入题目求解

开拓发展

个别指导 练习2:一队学生去校外进行军事野营训练,以5千米/ 时的速度行进,走了12分钟的时候,学校要将一个紧急 通知传给队长,通讯员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以14千米/ 时的速度,按原路追上去,通讯员用多少时间可以追上 学生队伍? 反馈纠正

在一次环城自行车比赛中,已知最快的运动员每小时行 30千米,最慢运动员每小时行10千米,环城一周为60 千米,则速度最快的运动员第一次遇到速度最慢的运动 员需用多少小时?

1、和小明每天绕1个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练习跑步,引导分析 小彬每秒跑6米,小明每秒跑4米,若二人同时同地同 向跑步,经几秒后首次相遇?

若二人同时同地反向跑步,经几秒后首次相遇?

2、两站间路程384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速度为启发提问 48千米/时,慢车开出30分钟后,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速度为72千米/时,两车相遇需多长时间?

小明和小刚从相距6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 同向而行,小 明每小时走7千米,小刚每小时走5千米,小明带了一 只小狗,小狗每小时跑10千米,小狗随小明同时出发,向小刚跑去,碰到小刚后就立即回头向小明跑去,碰到 小明后再回头跑向小刚……,直到小明追上小刚时才停 住,求这条小狗一共跑了多少路?

1、火车用26秒的时间,通过一座长为256米的隧道(即引导分析 从车头进入入口到列车车尾离开出口),这列火车又用 16秒的时间通过了一座长96米的桥,求火车的车长?

2、某初一学生在做作业时,不慎将墨水瓶打翻,使一道 作业题只看到如下字样:“甲乙两地相距40千米,摩托 车从甲地出发,每小时行45千米,运货车从乙站出发,每小时行35千米,————?(横线部分表示被墨水覆 盖的若干文字)”请将这道作业题补充完整,并列出方程。启发引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1.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困惑?

拓展提问 完成学案中其它练习。

计算

观察思考

计算

合作交流

思考讨论解答

思考解答

小结

作业

思考总结

本节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由于复习课重视的是知识的系统和提高,练习密度大,学生往往感到单调,所以本节课我通过一道趣味数学题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放在最后求解达到首尾呼应效果,借此题还复习了间接设法,一题多用。在知识的复习上围绕

教后记 两种基本题型展开,着重分析等量关系,在讲解追及问题的特例---环城自行车比赛问题时,我设计了动画演示使学生轻松得到了相等关系。在教学中适当运用讨论法,将一些较难问题如求火车长放手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将问题轻松愉快地解决,学生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还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但在一些个别问题的处理上,我有些急于功成,不能大胆的放手给学生;题目形式的设计过于单一,各环节的衔接不够紧凑,今后教学中我会注意这些问题并及时改进。

篇2:初中数学微课堂教案

太原师范学院

韩龙淑制作

 导言——教学行为、特征与内涵、反思与实践

 走进数学新课堂—新在哪?数学学科性质

 创新的课堂教学行为—发展策略、学会学习

 教学准备行为的创新—教材观、课程资源

 师生交往行为的创新—讲授、对话、活动教学

 数学课堂管理行为的创新—目标、过程、评价

导言

随着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验,基础数学教育无论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及评价等方面均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

数学课程实施的关键在于数学教师。数学教师不仅是数学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是课程的研究者、建设者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制约着教育行为,教师教育观念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风格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

 作为一个优秀数学教师,需要确立正确的科学数学教学观念,有了合理的教学观念,就能指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遵从教学规律,使自己的教学效果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与日俱增(书中新理念提法的不妥)

 从理念到行为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需要教

师在理念的指导下重构教学实践与教学行为。

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有效教学。

一、教学行为研究

(一)教师发展的实质性要素  1.实证理性模式

 认为掌握科学的教学理论就能做好教学工作。追求建立普遍适用的原理与原则。

 教学是人—人的复杂的双向系统,教育规律不向在自然界中那样具有绝对客观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 2.熟练技术模式

 认为不是某种抽象的教学理论,而是教学的技能水平决定着教学的成功与否。

 微格教学:导入、讲解、板书、语言、演示、反馈、小结、结尾技能。

 把复杂的教学等同于技能性的工作(反复操作、练习形成)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反思性的实践。

 教师职业和医生职业可比性的大小

 教师永远不可能像医生那样具有极强的专业化的技术高度。教师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教师的职业能力在于内涵的发展、道德人格和知识的整体魅力。

 医生: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技术准备。

 教师也需技术,但教师的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内涵的成分很多。学生是来求知的,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的是心灵的提升、个性的发展,这些本身不具有技术性。(体育课)

 教师和学生是学习的共同体,教学相连,教学相长。

 教师要有自己的专业能力,不可能像医生那样技术集中,教师的专业技能更多的是在软性要求上。精神风貌、人格魅力、师德、丰富的知识和能力。如何转化成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就需要技术性的准备和要求。(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等)。 要发展教师专业,但不是要高度技术化。

 3.心理学模式

 基本思路是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以求得教学实践的成功. 能力是一个内在的心理素质的概念,教师的 内在心理素质是教学成功的一个因素但并不是全部的因素,还需要实践的知识与智慧. 研究教学行为对教师来说更为直接和具体,教学行为除内在的心理的能力因素外,还包括教师个性的、情境性的、经验型的、隐性的实践智慧。

(二)教师发展因素的研究

 1.教师发展需要教学理论的指导,需要具备教学的技能与能力。

 2.教师的实践知识与智慧的发展与教学行为密切联系。 3.教师的发展需要理论知识,更需要实践智慧。

二、教学行为的特征与内涵 

(一)教学行为的特征

 1.教学行为具有实践性特征

 教学行为的表现与教学实践密不可分,教学行为 的实质就是研究教学实践。

 2.教学行为具有个人性特征

 教学风格、教学思想、教学策略的差异性  3.教学行为具有情境性特征 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 4.教学行为具有生成性特征 (弹性预设——动态生成)

 数学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需要在备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进行预设。

 而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充满变数的,不可能完全按照预设的轨道行进。教学过程中学生生成的非预期思路是无法设计的,而此又常常是课堂教学中的亮点所在。 已知

(二)教学行为的内涵

 教学行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于自己的教学思想、人格特征、教学技能与能力、教学实践知识与实践智慧,应对具体教学情境与问题的诸多因素所采取的教学操作方式的总和。

(三)教学行为的结构  1.教学行为的性质结构 (1)程序性教学行为 (来自教学技能与能力)(2)生成性教学行为

(来自教学实践经验与智慧)(3)策略性教学行为

(既受教学规律的制约又来源于教学实践的智慧)

 2.教学行为的历时结构

 教学前的教学行为—教学设计行为

 教学中的教学行为—技能、实践智慧与策略  教学后的教学行为—教师反思活动

 3.教学行为的功能结构

(1)“基础—技术—组织”三模块分类  教学基础行为  教学技术行为  教学组织行为

(2)“主要—辅助—组织”三模块分类  主要教学行为

 辅助教学行为:动机、期望、交流、强化  教学管理行为:组织、问题、时间管理

三、反思与实践

 教学是一门永远遗憾的艺术。 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行为的反思? 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一)保持积极探究的心态 

(二)结合具体教学情境反思 

(三)围绕教学行为的问题反思 

(四)以行动研究的方式进行反思

 教学行为研究

 教学行为的特征与内涵

篇3:初中数学微课堂教案

一、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相互启发.(1)主观情绪引导.情绪具有较强的感染性,教者闷闷不乐、烦躁不安,往往会让学生情绪压抑,阻碍信息输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影响学生的情绪.(2)学习环境创设.可在教室布置上作思考.可以设计“益智角”“荣誉角”“展示角”.“展示角”展示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小制作、学习心得等.

二、深入分析预设学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学习资源开发的客体和对象.预设建立在深入分析基础之上,这其中包括对学生原有知识经验、认知水平、课前准备程度、自主学习方式以及解题可能性错误的预见分析.例如,讲解方程“x/0.7-(0.17-0.2x)/0.03=1”之前,考虑到部分学生会对“分式”与“等式”“基本性质”的概念产生混淆,教师首先为学生准备一些有关这方面的练习,避免解题时出现错误.

三、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优化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1. 运用多媒体辅助.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创设教学情境,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让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例如,教学《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一课时,借助几何画板演示其展开过程,有效化解传统教学的难点.演示过程中,用鼠标轻轻拖动“一点”,图形的形状随之改变.形象直观地展示了原图形与侧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2. 强化变式训练.

实践表明,变式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而且对于数学中考复习也有帮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例题变式教学为例.

原题:已知一个一次函数,当自变量x=3时,函数值y=1;当x=1时,函数值y=3.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变式3:经过点(3,1),且平行于直线y=x-3;

变式4:平行于直线y=x-3,且截距是4.

四个变式涵盖了“两点式”“一点截距式”“一点平行式”“平行截距式”四种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类型.通过一系列变式,使学生充分掌握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所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3. 动手操作.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苏教版教材各章中设置了“数学活动”和“课题学习”板块,真正实现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索与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挑战性和综合性问题的目标,而且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按照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顺序,可排列出“AAA”“AAS”“ASA”等几种可能性,但对于哪种可能性符合全等条件,仅凭教者的语言难以讲清.如探究“ASS”的可能性,可让学生针对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见下图)亲自动手检验,提出疑问,实践验证,并尝试和圆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复杂问题呈现条理性.

又如,教学实践活动“1粒米的广告”.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首先提出“13亿粒米空间有多少?”的问题,并要求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自行设计活动探究方案.实践时,学生有的独立研究,有的小组合作,有的以重量多少来体验,有的以体积大小来感受,有的用量杯先测量体积后再估算,有的用天平先测重量后再估算.

四、注重评价与反思

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设计的“数学活动评价表”,着重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避免了评价只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倾向.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活动主题、组织形式、活动过程、结果及分析、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等.例如,通过二次函数y=ax2(a≠0)的图像与性质的探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作如下的反思:(1)二次函数y=ax2(a≠0)的图像是什么?有何性质?(2)我们是怎样研究二次函数y=ax2(a≠0)的图像与性质的?(3)从函数图像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篇4:初中数学微课堂教案

关键词:初中数学;微课程;课堂教学;功能性研究

借助多媒体建立的微课程,已经逐渐地深入广大老师和学生的内心,生动具体地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和推导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逐渐发挥出了越来越大的潜力和优势。微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生动活泼地创建了各种情景,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开拓了视野和思维,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其良好的功能值得我们不断挖掘和探索,以打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高效课堂。

一、什么是微课程

微课程主要是以视频为载体,针对教学内容中的某个知识点,特别是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深度的分析、精彩的讲解,从而录制出教与学的全过程。

微课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教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内容,可以使用微课程的形式来展示,针对一两个知识点进行重点的讲解、探究,根据学生的生成,在学生能够掌握的基础上进行稳步推进。在重复、暂停的过程中,让学生细致的观摩、反复的思考,一步步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层探究其中的原理,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找到自己的思维误区,揭开自己在思考、猜想和推理过程中的症结,从而很好地对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帮助学生构建和谐严谨的知识体系。

微课程,课“微”位不“卑”。一两个知识点的深刻讲解,就可以使学生积少成多,从细微处入手,通过坚持不懈的微知识、微学习和微积累,造就学生的大领悟、大智慧。

二、微课程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功能性研究

1.动画帮助,唤醒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地将学生带进学习的状态,为课堂的展开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微课程就可以帮助课堂建立趣味性强的课堂情境,利用活泼生动的动画,来吸引学生并顺利地导入对新知的思考、分析和探究。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程来进行导入,在画面上出现许多的三角形,利用两个三角形的不同变换、旋转,逐渐地重合为一个三角形,而第三个三角形无论怎么变换都不能和这两个三角形重合。从简短的小视频中提出问题:为什么第三个三角形不能重合?旋转的动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感到好奇而又新鲜,当观察到三角形不能重合的整个过程时,心中自动就会产生“为什么”的问题,从而积极主动地来思考。学生会认真地将这三个三角形进行分析,在不断地重叠和变换中,深刻地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进而对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进行猜想、分析和探究,顺利地展开了对新知的学习和思考。通过这样的微课程引入,迎合了学生对动画的喜爱,使得学生很快地进入了理性的思考阶段,积极地思考动画表象内层数学知识,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2.重复帮助,巩固了学生的知识理解

学生的差异性不同,其接受能力也不同,需要不断反复地巩固以帮助理解。微课程中的视频具有可以重复的特点,教师可以充分地结合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回放、重复,对于学生没有完全听懂或者不会书写的环节,可以不受时间限制地进行反复播放,直到弄懂为止。例如在学习“几何”的时候,对于一些试题中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学生一时很难把握,找不到图形与知识之间的切入点。教师就可以利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的线条,通过重复闪烁的形式来提醒学生对辅助线等特殊线条的注意,使其能够从图形中找到所隐含的条件,重复的播放、反复的刺激学生的感官,对图形形成一定的敏感度,从而顺利地找到两个角之间是互补角还是对顶角,顺利地挖掘出题中给的隐含条件,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另外,学生的记忆有一定的暂时性,须要不断的回放来巩固学过的知识,使学生可以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观看、分析和思考,以帮助学生在深刻理解的同时,学会解题方法和技巧,领悟更深层的数学思想,使得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3.暂停帮助,实现学生的思维创新

在学生的思考过程中,很难做到对某一个题思维连贯、一气呵成。在学生遇到思维障碍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微课程中的暂停来帮助,引导学生重点的对自己的思维障碍进行突破,积极地组织学生对“定格”的画面进行讨论分析,在集体的攻克下实现自我的突破和思维的创新。例如在学习“函数图像”的时候,学生对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学生在这两个基本函数的交点上却不是很熟悉和灵活,教师就可以将这两个函数图像的交点做成动点来进行讨论,当画面暂定到某一个位置,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来探究“两个函数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最大值”“形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这样的问题,学生就会沉下心来,从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考虑,结合一元二次方程组的求解方程,来对问题进行深刻细致的分析。随着动点不断的延伸、暂停,给学生留下了一定的“课堂空表”,有时间进行思考,深入地对两个函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攻克了自己思维上的障碍,顺利地实现了思维上的创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4.过程帮助,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

初中数学中的概念众多,须要学生进行理解性地记忆,而不是死记硬背。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程来演示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在温习旧知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发现,延伸出新的知识并进行探索,找到知识之间的关联点,从而构建出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微课程对矩形、菱形、正方形进行回顾,让学生对其概念、性质和识别方法重新认识一遍,从而顺利地引入对平行四边形的学习,在图形的比较和旋转中体会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识别方法,观看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深层地找出这几个图形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根本上理解它们的概念,而不至于相互混淆。在相互比较的过程中,学生找到了不同图形之间的关联点,不断对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修复和完善,逐渐地形成了更为科学全面的知识体系。通过这样的过程帮助,适时地对以往的知识进行回顾复习,增强了学生对新知的理解,促进了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三、微课程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的几点设想

1.新旧结合,共同引导

微课程的趣味性应该和传统教学相结合。微课程主要体现在声音和动画的播放,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聆听和学习,对学生缺乏一定的约束性;而传统的教学使得学生被动接受,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两者的有效结合,有效地克服了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微课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听课兴趣;传统的教学注重了学生的生成,使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成重点难点,适时地进行重复、暂停,成为了课堂的引导者,使得微课程和传统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以生为本,贴近生活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微课程的制作不仅仅是一段课程的录制,更是对学生学习意识的唤醒,学生热情的鼓舞和勇于探索的激励。在微课程的制作中,更应该充分地与学生的发展相结合,贴近学生的生活,真正地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和探索中,做到深度理解、灵活运用、融会贯通,最终实现对知识的长久记忆和应用。

总之,微课程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形象直接的数学动画、模型和讲解,顺利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思维的突破和创新。只要广大的教师不断创新、勇于探索出好的微课程,使之更接近学生的生活,更适合学生的发展,就能为高效课堂的建立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明卓,祝智庭.微课程的设计分析与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

[2]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05.

[3]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08.

篇5:初中英语微课教案

2,学习运用一般过去时写日记。

【学习重点】:一般过去时日记。

【课前预习】预习Section B,找出下列词组。

1. 一些特别的事情________________ 2. 为某人买某物 ______________3. 趣味公园______________

4. 到达槟城___________________ 5. 在我们旅馆附近_________________6. 1前_______________

7. 中国商人的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8. 在城镇附近散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走到山顶________________10. 一个多小时________________

11. 下小雨(大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糟糕的天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一个多小时________________ 14. 足够的钱______________15. 一碗鱼肉饭___________________

篇6:初一上册数学微课堂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

生:坐下! 师:电脑屏幕播放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报道(点击屏幕)

师:刚刚给大家看的是4月份我们国家发生的一件大事!大家知道是一件什么事情吗? 生:铁路提速!

师:对!07年4月份零时我国第六次铁路大提速开始。这一次提速的开始标志着我国的铁路运输开始迈入高速时代!这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让老百姓高兴的事,从此出行将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连接北京和上海的京沪铁路线也是这次铁路提速的几大干线铁路之一。 师:京沪铁路线全长1463km,某次列车在几次提速后行驶的速度v,时间t如下表(点击屏幕)

生:(学生观看表格)

师:表格中所给的路程、速度、时间中哪几个是常量?

生:路程1463km

师:哪几个量是变量呢?

生:速度v,时间t

师:当速度v取定一个值时,时间t有几个值与它对应?

生:一个。

师:当速度v增大时,时间t在如何变化?

生:减小

师:它们的乘积变不变?

生:不变!

师:也就是说时间t随着速度v的变化而变化,但乘积不变,且当速度v取定一个值时,时间t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这说明时间t是速度v的函数?(或着问:时间t与速度v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生:函数关系。

师:那么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种函数关系吗?

生:t=14631463或v=或vt=1463 vt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而在生活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这样的函数关系的例子还有很多,如:(点击屏幕)下面的问题: 师:还是请大家写出这些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生:①y=1000或yx=1000 x

1.68104

4 ②s=或sh=1.6810 n

师:很好!上述三个函数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吗?

生:都是y=k的形式. x

师:能不能给这种函数取一个名字呢?

生:反比例函数

师:为什么给它取这个名字。

生:类似于小学的反比例,y与x的积不变。学生可能说x增大y减小(老师引导得出) 师:这样我们就把形如y=k(k是常数且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这就是我们今天x

要来一起学习的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板书标题,点击屏幕),其中x是变量,y是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生: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师:为什么?

生:因为分母x为0,则分式无意义。

师:很好!我们在前面还学过哪些函数?

生: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

师:它们的函数关系式分别是怎样的?

生:正比例函数y=kx (k是常数,k≠0)

一次函数y=kx+b (k,b是常数,k≠0)(板书)

师:再加上我们今天学的反比例函数y=k(板书),一共有三类函数! x

师:这些函数从函数关系式的形式上看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吗?

生:左边都是y,右边有的是整式(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有的是分式(反比例函数),而且都有一个字母k

师:三个式子中k的值一定相同吗?

生:不一定

师:很好 师:如果我给大家一些函数,大家能判断它是上述三类函数中的哪一类吗

生:能! 师:点击屏幕依次出现一下几个函数:

1.(1)yx3 (2)y (3)yx=-1 (4)y=3x+1 (5)y 3x4x

2师:刚才大家回答得很好!那么下面这又是一个什么函数?(点击屏幕)请大家填空: 22.填空:y(m1)xm

篇7:实习微信 初中数学实习

第一次收到一朵红得烂漫的康乃馨是在2011年9月10日的属于我的第一个教师节;第一次收到一束沉甸甸的康乃馨是在2011年10月14日实习结束的那天下午。

泪水只来打了个照面便隐退了,带着兴奋和不舍我离开了岳阳市二中。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活教会了颇多,给了我敲定职业目标的勇气和信心。

这段时间,我通过不断努力和学习,在各位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帮助与支持、指导下,掌握了许多理论知识,同时教学实践得到了质的提高。教师这一职业是不易的,教师充当着多重角色。像一位慈母,是一位严父,似一个挚友,又如一名博学演员。角色的互换与融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需要一颗淡然却又充斥着激情的心。同时,教师的工作不仅局限在学校,而是几乎蔓延在整个生活中。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可以融入教师的特性和职能。同时教师还要作自我。实习期间,学生们对我的喜爱和支持,老师、同学对我的肯定和鼓励,为我确定今后的短时期的工作目标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篇8:初中数学微课堂教案

一、微课程概念解读

微课程的产生, 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 最先在国外进行教学试验并得到推广。目前, 我国一些中学也在积极探索微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应用。它是在教学过程中以视频为辅助, 将教学中的重点或者难点教学内容设计为教学资源包, 借用多媒体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向学生展示, 是一种主要依托网络的教学方式, 与常规的数学课堂相比, 增加了文本、图片等教学内容, 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更生动有趣, 从而便于学生的理解和个性化学习的实现。

当前, 微课程在教学中开发应用较多, 但是具体涉及初中数学课堂中对微课程的应用还相对较少。数学课程学习具有抽象性、逻辑性较强、学习难度较大等特点。微课程的具体设计, 将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和数学概念加以形象具体化, 丰富了教学手段, 对打造高效数学课堂和推动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二、微课程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功能性分析

(一)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因其学科性质的特点, 在长期的学习中比较枯燥乏味。微课程中增加了图片、视频教学资源, 创设了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 利用视觉画面,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并通过教师引导将学生带入到课堂学习中, 不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初中几何知识的学习中, 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程设计一些具体的几何图形, 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几何体的联系和区别, 顺利将学生带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 巩固知识点, 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初中生在理解和接受知识水平上存在差异, 差异化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微课程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可重复性, 针对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进行重复播放, 并将重难点知识在视频文件中进行标记强调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有利于巩固知识。同时, 教师在通过视频演示的过程中, 可以将数学理论知识的形成以动态形式展示, 并对相关知识进行延伸教学, 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建立完善,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三) 创新教学方式, 打造高效课堂

微课程作为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发展的成果。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微课程, 教学灵活、用时较短、操作方便, 有利于整体课堂效率的提高, 同时在教学中可以对多个数学知识点进行串联教学,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顾, 对整体教学效率的提高都有促进作用。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微课程

(一) 利用微课程促进课程改革的进行

新课程改革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强调学生差异化发展。微课程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知识接受水平,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起到引导性作用。以微课程教学为辅助, 不断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也符合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要求。

(二) 微课程设计要贴近生活

微课程是借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方案设计选用上, 要结合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和理解能力, 选择学生感兴趣、容易理解的实例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和讨论之中, 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

(三) 有效结合微课程与传统数学教学方式

从目前来看, 传统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微课程的引入应用, 丰富了数学教学模式, 但是目前单凭微课程教学无法完成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任务。因此, 在现阶段, 要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微课程教学有效结合, 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 合理设计微课程教学, 辅助数学教学的完成。例如, 在数学课堂教学开始时, 应用微课程进行视频放映, 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顺理成章地导入到本堂课教学内容中。

综上所述, 微课程在初中数学中的设计和应用, 将数学知识以生动直观的数学动画、图片等形式展示给学生, 在数学课堂的学习和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中都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有利于个性化教学的开展, 是对教学方式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努力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敏.浅析微课程在辅助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 (18) :27-29.

上一篇:善意的谎言周记六年级下一篇:用友bq操作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