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策划书的基本格式

2024-04-25

项目策划书的基本格式(精选8篇)

篇1:项目策划书的基本格式

项目策划书的基本格式

一、策划书名称

尽可能写出具体的策划名称,如“×年×月广西大学××活动策划书”,置于页面中央,也可以写出正标题后将此作为副标题写在下面。

二、活动背景 :

根据策划书的特点在以下项目中选取以下内容重点阐述;具体项目有:基本情况简介、主要执行对象、近期状况、组织部门、活动开展原因、学校影响、以及相关目的动机。其次应说明问题的环境特征,主要考虑环境的内在优势、弱点、机会及威胁等因素,对其作好全面的分析,将内容重点放在环境分析的各项因素上,对过去现在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描述,并通过对情况的预测制定计划。如情况不明,则应该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进行分析加以补充。

三、活动目的、意义和目标:

活动的目的、意义应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目的要点表述清楚;在陈述目的要点时,该活动的核心构成或策划的独到之处及由此产生的意义都应该明确写出。活动目标要具体化,并需要满足重要性、可行性、时效性

四、资源需要:

列出所需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包括使用的地方,如教室或使用活动中心都详细列出。可以列为已有资源和需要资源两部分。

五、活动开展:

作为策划的正文部分,表现方式要简洁明了,使人容易理解,但表述方面要力求详尽,写出每一点能设想到的东西,没有遗漏。在此部分中,不仅仅局限于用文字表述,也可适当加入统计图表等;对策划的各工作项目,应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绘制实施时间表有助于方案核查。人员的组织配置、活动对象、相应权责及时间地点也应在这部分加以说明,执行的应变程序也应该在这部分加以考虑。

这里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方面:会场布置、接待室、嘉宾座次、赞助方式、合同协议、媒体支持、校园宣传、广告制作、主持、领导讲话、司仪、会场服务、信息联络、技术支持、秩序维持、衣着、指挥中心、现场气氛调节、活动后清理人员、后续联络等。

六、经费预算:

活动的各项费用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周密的计算后,用清晰明了的形式列出。

七、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细节:

内外环境的变化,不可避免的会给方案的执行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当环境变化时是否有应变措施,损失的概率是多少,造成的损失多大,应急措施等也应在策划中加以说明。

普通的策划书格式如下:

一、序言/前言

二、市场分析/市场背景

三、产品/服务优劣势分析

四、市场战略/推广策略/广告或促销策略

五、广告或促销文案

六、媒体投放分析/计划

七、费用预算

八、前景预测/效果评估

篇2:项目策划书的基本格式

电视节目策划书基本框架

一、栏目名称(为节目取一个有新意,吸引眼球的标题)

二、栏目宗旨(做节目的目的意义等)

三、栏目内容(节目的详细内容)

四、栏目结构(各个板块合理分布设置)

五、栏目要求(即节目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等)

六、栏目播出(播出时间,以及各个节目板块的时间合理安排)

七、制作步骤(搜集信息,邀请嘉宾,后期制作等)

八、可行性分析(说明此节目吸引观众的一些亮点,节目制作费用的现实性,对节目的宣传工作的一些进展等情况。。)

九、人员设置(比如说 制片人两名,主持人一名,编导两名,摄像三名(同时负责拍摄或指导嘉宾制作的栏目),后期制作三名,嘉宾6名。)

篇3:项目策划书的基本格式

一、三线表的基本格式

三线表通常是由3条贯穿全表的基本横线 (即顶线、底线和表头线) 组成, 因此得名, 其基本格式如下。

1. 表序与表题。

表序和表题位于三线表的顶线之上。表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 并按出现的先后次序分别编为表1、表2、表3等。如果文章仅有一个表格, 则其表序定名为表1。表题可以让读者迅速了解三线表描述的主要内容, 应准确得体, 简短精炼, 让人一目了然, 避免使用泛指性的词语做表题。

2. 表头。

表头又被称为项目栏, 是指顶线和表头线之间的内容, 一般由多个项目组成。表头的每个项目的名称都反映了在表身中与之相对应的信息的属性或特征。表头的标准格式一般是栏目由左至右横排, 而表身数据则在相应的位置依序竖排, 但并非绝对, 可以根据三线表的实际内容或版面的情况有所变化。

3. 表身。

表身位于三线表的表头线之下、底线以上。它是三线表的主体部分, 包含了表格的绝大部分信息。表身可以由文字或数字组成, 其中数字一般不带单位, 百分数也不需要带百分号, 而是将单位符号归并在栏目中。表身中无内容的栏目, “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 “—”或“…”代表未发现, “0”代表实测结果确为零。

4. 表注。

表注一般位于三线表的最下方, 并不属于三线表的基本要素, 而是三线表的附加成分。它对三线表内需要解释的项目或数据以脚注的形式进行说明, 可以用来说明数据的性质、测量方法, 解释易引起误解的情况、缩略语或符号, 补充统计学处理、参考文献等, 使三线表能够包含更多的信息, 从而增加表格的自明性。

二、三线表的常见问题

1. 表题的问题。

三线表的表题应该准确得体, 简短精练, 在编辑工作中遇到的最主要问题是表题不明, 缺乏自明性, 即研究对象、方法和目的这3个主要背景条件不明以及表题泛指 (上述某个主要背景条件的含义模糊、广泛) 。表题对各个主要背景条件的描述本身经常必须附带有特定的背景条件, 以起限定或区别于他文的作用。如在表题中单纯写“患者”, 会使读者产生误解, 并不恰当, 应该根据表格的内容, 具体写名“××病患者”更为合适。

表题一般使用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为中心词语的偏正词组。若词语使用不当或过度省略, 会导致语法错误。如“两种方法治疗前后症状比较”的表题中缺乏治疗对象, 属于成分残缺, 应该改为“两种方法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比较”更为恰当。又如, “Kissinger法计算表观动力学参数”的表题中, “表现”在这里一般会被理解为动词, 改为“Kissinger法计算的表观动力学参数”, 增加一字, 将动词词组变成名词词组, 表达更加规范。

2. 表头的问题。

表头是三线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设计应该科学、简洁, 并具有逻辑性。一般来说, 列入表中的项目应该是研究中具有显著意义的主要项目。一些作者在设计三线表时习惯将所有的研究项目不加归类直接罗列到表头的项目栏中, 导致数据杂乱, 混淆不清, 这样容易误导读者, 并使读者难以快速理解表格内容的内在规律。

国家标准GB/T 7713-1987规定:“表格编排, 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 数据依序竖排。”也就是说, 三线表的标准格式是表头栏目从左至右横排, 一般同一项目对应的数据应自上而下竖排。若同一项目栏对应的数据从左至右横排, 不利于数据的读取, 也无法显示出其清晰的关系和突出的对比功能。但值得注意的是, 无论是国家标准还是行业规范, 对表格编排格式的规定都标明“一般是”, 也就是说, 这种要求并不是绝对的, 而是可以根据三线表的实际内容和版面情况有所变化。必要时, 如表头项较少 (只有一项或两项) 的时候, 也可以将表头栏目竖排, 而数据采用横排。

3. 表身的问题。

表身最常见的错误是对表身空缺项的误用。如前所述, 对于表身空缺项, “空白”、“—”或“…”“0”的含义是各不相同的。“空白”表示未测或无此项, 一般是指研究对象在某种条件下没有数值, “—”或“…”表示研究中仍然没有发现或未被检测到的数据, 需要在以后进一步地进行研究检测, “0”严格来说并非空缺项, 而是表示一个实际测量或计算的数值, 和表格中的其他数字是相同的概念。但在编辑过程中, 经常看到有作者会混用这几种用法, 如因为担心空白项会影响整个表格的完整性, 而把本来需要空白的地方用“—”或“0”表示, 导致表格表达的意思产生歧义, 从而影响其论文的科学性。

表身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表身同一栏各行的数值的有效数字位数应该相等。有些作者习惯性将数值的小数点后的“0”省略掉, 导致同一栏的数字有效数字位数有差别, 这不但影响表格的美观性, 还降低了数据的可信度。虽然规范对不同栏目的数字有效数字位数没有要求, 但一般认为, 相同性质的栏目的有效数字位数最好保持一致, 以增加表身数据的可比性。

4. 表注的问题。

目前不同的期刊对论文表注表达形式的要求各不相同, 使用的注释符号也是五花八门, 有数字、拉丁字母、几何图形等, 很不规范。GB/T 1.1—2000规定:“表的脚注应由上标形式的从‘a’开始的小写拉丁字母编号, 即a、b、c等。在表中需注释的位置应以相同的上标形式的小写拉丁字母标明脚注。每个表的表注应单独编号。”因此, 表注的注释符号最好统一使用小写拉丁字母表示, 简洁明了, 而且符合规范。

此外, 表注的表达经常会有不通顺和不合逻辑的情况。如在实际应用中时常可以看到将注释符号放在对照组的数值上, 然后在表注中注明“与治疗组比较, a P<0.05”的情况。这种表达方式存在两个错误:第一, 注释符号 (a) 和后面的内容“P值 (P<0.05) ”之间缺少动词, 念起来不通顺;第二, 研究者还是读者更关心的是治疗组数据和对照组的数据的差别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把注释符号放在对照组的数据上并不符合逻辑。这里应该修改为将注释符号放在治疗组的数值上, 标注为“a:P<0.05, 与对照组比较”更为妥当。

5. 辅助线的问题。

三线表可以依据表达的内容添加辅助的横线, 使得表格的表达更加清楚。不管添加几条辅助横线, 表格仍然可以称为三线表。有些作者或编辑不善于或不敢添加辅助横线, 反而使得三线表不能确切表达其真实含义。有人认为辅助线不能贯穿全表, 这种观点太过绝对, 因为三线表是相对于传统的卡线表而言, 因其具有3条基本线而得名, 而不是根据贯穿全表的线数来命名。因此, 即使辅助线贯穿全表, 也不会影响三线表的实质。有些编辑提出将辅助线缩短或采用加大了半行的空隙代替贯穿辅助线, 这样可以使表格更为简洁、清晰和美观。值得注意的是, 三线表不能添加斜线或竖线作为辅助线。如果由于篇幅或排版原因, 需要使用竖线以起到双栏表或三栏表的分栏作用, 最好使用双竖线或者规格和三线表横线格式不同的加粗竖线, 以作区分。

三、结语

篇4:基本组合格式在词类划分中的功用

关键词:基本组合格式 语法功能 划分标准 词类

一、现代汉语词类的划分原则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以下简称为《现代汉语》)主张采用综合性的、多元化的标准来划分词类,也就是说要考量词语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词与词或者短语的组合能力、词的重叠形式、构词词缀、词的意义。《现代汉语》较好地融合了现有的语法分类成就,利用较充分的语法划分标准将词分为若干类。这种根据多样化的标准划分词类的方法,会更准确地判定词的归类。但是多个不同的角度之间有时会存在一些矛盾,这样就会导致有的时候虽然整体看起来整个词类划分好像采用了多个标准,可实际上在某个角度上或某个层次上,某些词却仅仅是采用了其中的一两个标准。

本文主张划分词类时,在着重考虑词的基本语法功能的同时,也应辅助考虑词的语法组合格式。我们可以称它为“格式辅助说”。我们知道,汉语中的格式有很多,比如“名词+动词”,“动词+名词”,“数词+量词”,“形容词+名词”,“名词+名词”,“副词+形容词”,“介词+名词”等等。这样我们就组合可以说,凡是名词都可以加动词组成“名词+动词”或“动词+名词”的格式,那么,只要是不能进入这两个格式的就不可以称之为名词。另外,我们结合实词可以单说单用、单独充当句法成分这一原则可以更为容易地判定词的归类。例如,区别词从形容词类中划分出来单列,其中就有语法组合格式的运用。我们知道,形容词最基本的语法功能就是做谓语或谓语中心及做定语,那么相应地,它的基本格式就是“形容词+名词”,“名词+形容词”,而区别词却只有“区别词+名词”的格式,用来修饰名词,没有“名词+区别词”的格式,缺少谓词功能。故而,区别词不属于形容词一类,“格式辅助说”对词类划分也是行得通的。

依据“格式辅助说”,本文认为《现代汉语》有不严密之处,这本教材中的某些处理有待进一步商榷,从这一点上说,它还可以更加完善,比如部分“方位词”、“形式词”、“状态词”。出于以上考虑,我们试就《现代汉语》中词类划分中的某些问题加以研究。

二、词类划分中有待商榷的几个问题

(一)与名词有关的几个问题

名词在指称人和事物的同时也可以表示时地和一些抽象的概念、性质和关系。名词的主要语法特征有:(1)做主语和宾语,例如:牛吃草。这是牛。与此相关,名词具有两种基本格式:“名词+动词”和“动词+名词”;(2)做定语或是带定语,也可以理解为名词大都可以直接受名词修饰。也就是说,名词的基本格式还有“形容词+名词”与“名词+名词”;(3)名词前一般能够加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即符合“数词+量词+名词”的格式。现在就《现代汉语》中明确划分出的名词,我们找出一些有疑问的词来进一步加以研究。

方位词表示方向和位置,包括上、下、前、后、间、之前、里、之间、之南、以北、之上等等。《现代汉语》把它归为名词一类,是因为这些词中有一部分词具备名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比如“上、下”这两个词,它们可以做主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再有“前、后”这两个词,可以做宾语:“虎在前,狼在后。”且它们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我们没有说“上上”的习惯。

但是,其中有一些词,比如“间、之间、以北、之南、之上”等,它们不能单独做主语或宾语,既不能构成“名+动”或“动+名”的格式,也不能单独做定语或是受名词修饰,构成“形容词+名词”或“名词+名词”的格式,还不能受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修饰,进入“数词+量词+名词”的格式。这些词经常用于别的词或词组后面,同前边的词或词组组成方位词组,这样才好表示空间位置,如:“两山间有一棵高耸入云的大树”、“内蒙古高原是在黄河以北”、“橘子生长在淮河之南”,同时,实词都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而“间、之间、以北”这些词并不能单独充当任何一种句法成分,并带有一定的虚词性,它们与实词明显相悖。所以,这部分方位词不应该属于名词一类,而应该把它单列出来。

(二)与动词有关的问题

动词在语法功能上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五点:(1)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也就是说,动词有这样两个基本格式:“动词+名词”和“名词+动词”;(2)动词一般能跟否定词“不”,符合“不+动词”的格式;(3)大多动词不能跟程度副词相结合;(4)多数动词可以加“着、了、过”等表示某种动态,用语法格式来表示就是“动词+着”、“动词+了”及“动词+过”;(5)有些动词可重叠表示短暂、轻微。现在,就书中所明确谈到的动词,我们找出一些有疑问的词来加以探讨。

前面我们提到,动词最主要的语法特征即是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具有“动+名”或“名+动”的基本格式。在《现代汉语》中,“予以、加以”归入动词一类。可是“予以、加以”后不能加名词,也没有办法做名词的谓语,我们能说“你给与我们的食物都吃完了”而不能说“你予以我们的食物都吃完了”。我们对于这类词,习惯的反而是它们常常加动词作宾语,如“感谢红十字会对我们予以帮助”或是“国家科学院要对此事件加以研究”。这说明这些形式词的宾语只有动词和动词性词语,没有名词和名词性词语,并且在它们之后一般不再带其他宾语。同时,动词都可以在其后加“着、了、过”表示动态,组合为“动词+着”、“动词+了”及“动词+过”的格式,可是“予以、加以”等词却不能这样;此外,由于书面色彩的习惯与音节上的原因,从意义上讲,“予以”、“加以”的意义基本相同,常与前面的单音节成分“现、不、未、严”合而为一,如:“现予”、“不予”、“未加”、“严加”等等,然后再加其他动词一起做宾语,如:“现予公布、不予支持、未加说明、严加审查……”

“予以、加以”是一类特殊的词,上文我们提出观点否定了把它归为动词一类,并且,由于它们后面经常带动词或动词短语作宾语,自身没有实在意义,所以,这里我们暂且称它们为形式词。

所以,“予以、加以”这样的形式词并不完全符合动词的语法功能,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们归为动词一类,其实并不合适。

(三)与形容词有关的问题

作为汉语中一类重要的实词,形容词内部分类问题比较复杂。《现代汉语》目前将形容词分为4个小类,那么这四个小类有无单独立类之必要,或是各个小类内部语法特征是否具有一致性,这些都还有待进一步分析。形容词主要的语法特征是:(1)做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符合语法格式“形容词+名词”、“名词+形容词”及“副词+形容词”;(2)不带宾语等。根据教材中所谈到的状态形容词,我们认为其中一些内容还有待商榷,现就这一小类拿出来再次分析一下。

形容词能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能受“不”的修饰,组成“很+形容词”,“不+形容词”的格式。状态词一般不满足这些语法特征,如我们可以说“很优秀,不大方”等,在我们常用的语言中却没有“很血红、不雪白”的说法。形容词能带补语,如“勇敢一点”,而状态词不能这样,我们没有说“灰里叭叽一点”的习惯。并且形容词能够直接修饰名词,组成“形容词+名词”的格式。而状态词却不能直接修饰,要在后面加“的”才能做定语,组成“状态词+的+名词”的格式,如我们不能说“绿油油蔬菜”,只能说“绿油油的蔬菜”,我们只能加“的”字后说“树干是笔直的”。此外,形容词可以受副词修饰,组合成“副词+形容词”的格式,如“刚刚好、非常全、分外多”等,而状态词却不能受副词修饰,我们不会说“刚刚绿油油、非常灰里吧叽”这样的句子。

三、余论

篇5:应聘书的基本格式

应聘书和求职信一样属于书信体的谋职文书,两者的格式大体相同,在写法上基本相同。但应聘书的写作应该特别留意以下几点:

(1)称呼要十分明确

应聘书投递对象是已经知晓的特定人士,所以开头的呼语不能含含糊糊。

(2)语气要亲切

由于诉求对象明确,应聘书的语气应该像与对方面对面交谈似的,非常自然亲切。

(3)紧扣目标

应聘的目标明确,要求明确。应聘书的内容必须对应相关职位招聘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自身条件、能力和成绩中与特定条件相符的内容进行先容。用诚恳的语言表明自己对目标职位的.爱好和熟悉,说明自己得到这个职位后可能做出的特别贡献,以此赢得用人单位的好感和认可。

(4)突出特长

要根据职位目标,通过分析,找准自己的上风条件,在应聘书中尽量展示自己的过人之处,扬长避短。只有超过其他应聘者,才有可能赢得先机。

(5)先行调查

篇6:一般策划书的格式要求

一、策划书封皮

策划书须有一个封面,背景可选用南方医科大学校徽,尽量做到美观大方,封面下处须标明:

XX大学委员会

XX协会

时间

二、策划书名称

写清策划书名称,简单明了,如“××活动策划书”,“××”为活动内容或活动主题,不需要冠以协会名称。如果需要冠名协会,则可考虑以正、副标题的形式出现。避免使用诸如“社团活动策划书”等模糊标题。

三、策划书目录

一份比较详细的策划须附上策划书的目录,以各个项目作为内容,方便浏览。

四、活动背景、目的活动背景、活动目的与活动意义要贯穿一致,突出该活动的核心构成或策划的独到之处。活动背景要求紧扣时代背景、社会背景与教育背景,鲜明体现在活动主题上;活动目的即活动举办要达到什么样的一个目标,陈述活动目的要简洁明了,要具体化;活动意义其中包括文化意义、教育意义和社会效益,及预期在活动中产生怎样的效果或影响等,书写应明确、具体、到位。

五、活动时间与地点

该项必须详细写出,非一次性举办的常规活动、项目活动必须列出时间安排表(教室申请另行安排)。活动时间与地点要考虑周密,充分顾到各种客观情况,比如教室申请、场地因素、天气状况等等。

六、组织单位与活动对象

组织单位需要注明主办与承办,如主办南方医科大学学校科学技术协会,承办生物技术学院科学技术协会,不能使用简称,活动对象注明具体对象即可,如“XX大学全体学生”。

六、活动流程作为策划的主体部分,表述方面要力求详尽,不仅仅局限于用文字表述,也可适当加入统计图表、数据等,便于统筹。活动开展应包括活动流程安排、奖项设置、时间设定等。涉及到奖项评定标准、活动规则的内容可选择以附录的形式出现。活动流程安排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㈠活动准备阶段(包括海报宣传、前期报名、赞助经费等);

㈡活动举办阶段(包括人员的组织配置、场地安排情况等);

注:须注明开展活动的阶段负责人、指导单位、参加人数等信息。

㈢活动后续阶段(包括结果公示、活动展开情况总结等);

注:如有涉及校园卫生、环境等情况,应及时清理。

七、活动经费预算

经费预算要要尽量符合实际花费;写出每一笔经费预算开支,以便于报销处理(报销时附正规发票)。如果大型活动需资金赞助,联系学校科协。附:注意事项

(1)、本策划书格式要求只提供基本参考方面,为必须内容。在此基础上,社团策划书可以根据活动大小与类型适当添加、灵活书写,作到内容充实、版面安排得当。

2、本策划书字体格式要求:

1、封面:标题用初号宋体,封面下标字体为二号宋体,“策划书”可用竖体72号字。

2、各个项目用三号黑体加粗,如

三、活动简介,项目内文字用三号仿宋。

(3)、如有附件(比赛规则、评分标准、奖项设置等)可以附于策划书后面,作为附录部分。

(4)、策划书电子版须妥善保管,以备后用。

篇7:社团成立策划书的格式

经济学院**届研究生会已成功纳新,同时**级研究生导师双选工作也圆满结束,充实的研究生生活即将开始。无论是研究生的探究式学习,还是丰富的课余集体活动都需要一个团结一致、积极向上的集体;需要一个合作默契、互相了解的团队;需要一个沟通流畅、和谐包容的学生组织。本次活动为大家提供一个相互了解、增进感情的平台,以便更好的融入经济学院,较好、尽快地融入研究生生活。

二、活动目的:

希望本次活动能够促进全体研究生的交流、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特别是让新一届研究生能更快更好的融入经济学院大家庭中,努力打造一个有特色、有个性的学生组织;构建一个学生和导师、新生与老生、新生与新生互相交流,展现自我、提高自我的平台。

三、活动时间:**年11月29日(星期四)下午1:30四、活动地点:学校操场五、活动游戏设置:

赛前准备:所有同学均等分成三个小组,每组设置组长一名。

第一项:接力赛

1、夹球跑

规则:每组篮球一个,按之前的分组,每组站成2排,两人手对手夹住皮球跑到终点,绕过椅子,返回的时候背靠背夹住篮球回到起点,将球传递给下两个人,以此类推看哪一组先完成。(A裁判下令开始,B裁判在终点线负责监督,负责记录成绩,宣布成绩)

2、通过火线

规则:准备5根跳绳,每组挑选十个人进行原地绕绳,形成五个障碍点,另一组同学须依次通过(每个障碍点一次只能过一个人),被绳打到的同学须要回到起点重新开始,第三组同学出5个人监督执行,以比赛完成时间短者为胜。(A裁判负责计时,B裁判负责记录成绩,宣布成绩)

3、三人四足接力赛

规则:每组站成三排,每三人作为一小队,三个人的脚被绑在一起,从起点走到终点绕过椅子再返回,第二队再出发,以此类推,比赛用时最少的小组获胜。(A裁判下令开始,B裁判在终点线负责监督,负责记录成绩,宣布成绩)

4、盛水接力

规则:跑道前方设置一个水盆,起点外设置一个大塑料瓶,比赛开始时,参赛选手持水杯到水桶内盛水后返回倒入大塑料瓶内,直到大塑料瓶盛满水为止,每小组盛满水后举手示意,由裁判定夺是否有效,用时最少者为胜。(注:塑料瓶身内设若干漏点,中间设有5个椅子作为障碍物,在盛水倒入大塑料瓶的过程中必须沿曲线绕过所设障碍物。)(A裁判下令开始,B裁判记录成绩,宣布成绩)。

3、托球跑(备选项)

规则:乒乓球必须放在乒乓球拍的中间,不能用手固定,每个人每次只能托一个球,从起点到终点,绕椅子一圈,再从终点返回起点,运球过程中球只能允许掉地一次,掉地第二次就必须重新回到起点,在规定的赛程内用时最少者名次最好(A裁判下令开始,B裁判记录成绩,宣布成绩)。

第二项:幸福一家圆(大家围坐成一个圈)

1、吹气球

规则:每组出两名男生,四名女生,男生负责吹气球,女生负责系绳,要求绳子要足够长保证能绑到脚踝上,每组吹十二个气球,用时最少的小组获胜。(A裁判负责计时,B裁判负责记录成绩,宣布成绩)

2、踩气球

规则:每组出6人,每两人绑在一起(A的左腿和B的右腿绑在一起),每个人每只脚捆绑1个气球,所有人只能用脚踩气球,限时一分钟,剩下气球多的小组获胜。(A裁判负责计时,B裁判负责记录成绩,宣布成绩)

3、猜数字。

规则:某人说一目标数字(1到100之间),告知主持人,然后开始击鼓传球,鼓停时,拿球的人猜一个数字,主持人告知此数字比目标数字大还是小,然后继续传,下个人只能在前面说过的范围里面猜,直到最后必有人猜中,猜中的人就要表演一个节目。

第三项:写给未来的自己(心愿纸)

提前准备叠星星的纸条,研一新生每人一个,在背面写上自己的一句话,别漏了自己的名字,可以是心愿可以是写给三年后的自己,排队依次都放进提前准备的塑料盒子里,有我们负责折叠成星星,交由班长保管。三年后毕业晚会上再打开,每人一个星星看看都是哪个人的,并将其读出来。

第四项:发送小礼品

活动结束后,得分最多的小组内每个成员获得棒棒糖奖励。

六、主持人总结陈词

七、物品准备

篇8:项目策划书的基本格式

申报课题成功与否主要在于课题论证书的质量。本文谨呈2012年笔者申报成功的一项省社科项目论证书的活页部分,以求抛砖引玉。此课题的核心词是软实力。软实力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所强调推进的建设领域,也是有志于为国家强盛而贡献力量的中国学者所共同关注的国家课题。此论证书的样式和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论证书的样式基本相同。

此课题论证书主要包括选题、内容、预期价值、研究基础等四个板块。“选题”要求填写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选题的研究意义。“内容”要求填写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及难点。“预期价值”要求填写本课题创新之处和实际应用价值。“研究基础”要求填写课题组成员的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和已经积累的主要参考文献,本文只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1 选题: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选题的研究意义

1.1 国外软实力研究现状述评

概念解释:政治文化是一国被广泛认同的信念、价值观和规范的有机结合,它决定了公民与政府以及公民之间的关系。由于政治对经济的影响作用,公民及政府对经济生活的信念也属于政治文化范畴。了解美国的政治文化有助于理解其政府的构建方式和政要的政治决策。自由、机会平等、民主、个人主义、法制、民族主义和资本主义是美国政治文化的主要元素。[1]

1.1.1 国外学者对软实力的研究

1.1.1. 1 软实力理论奠基者的研究:

“软实力”(soft power)研究的奠基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S.Nye),他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软实力”的概念是由约瑟夫·奈首先提出的。他在1990年出版的《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一书及同年在《对外政策》杂志上发表的题为《软实力》一文中,最早明确提出并阐述了“软实力”概念。比较清晰地表述了软实力理论的内涵。在书中,约瑟夫·奈认为当时的美国不仅在经济和军事等“硬实力”(hard power)方面占据优势,而且在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等“软实力”方面也占据优势。这与当时盛极一时的“美国衰落论”形成鲜明对比。

“软实力”在学界和政界随即成了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专有名词。在2004年出版的《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一书中,约瑟夫·奈对“软实力”概念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和诠释。他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他把软实力集中归纳为四个方面的影响力,即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影响力和外交事务中的影响力。美国的软实力就是美国靠政策的合法性和支撑政策的价值观念的优越性对别国的吸引力。

之后的论著大多是在重复、补充和扩展此内涵。约瑟夫·奈在2002年出版的《美国霸权的悖论》中指出了美国软实力面临的问题,如果美国不更多地关注它的软实力的话,它的经济和军事硬实力的施展空间和潜力将逐渐缩小。他强调说,小布什政府借助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采取一种傲慢的、单边主义的立场, 必将把美国引向死胡同。2004年,正当小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大行其道时,约瑟夫·奈在《外交》杂志上发表了《美国软实力的衰落》[2]一文,历数了美国外交政策的不妥和软实力的衰退。在《软权力: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一书中,针对美国国内关于软实力的辩论,尤其是关于伊拉克战争对美国软实力产生的影响,约瑟夫·奈对软实力理论做了进一步的阐述。除了对过去阐述的有关“软实力”思想进行比较系统的梳理和更为清晰的表述之外,还就其他行为体所拥有的软实力及软实力的量化分析等等新的问题做了阐述与分析。[3]

美国学者苏珊尼·诺瑟(Suzanne Nossel) 2004年在《外交》杂志上最早提出了“巧实力”(Smart Power)概念。通过重新审视美国软实力的状况,并借鉴苏珊尼·诺瑟的学术见解,约瑟夫·奈发展了“巧实力”概念,即“将软实力和硬实力结合成有效的政策的能力”。2006年,他在《外交》杂志上发表了题为《重新思考软实力》一文,指出“单独依靠硬实力或软实力都是错误的,将它们有效结合起来可以称作‘巧实力’。”[4]

2007年,约瑟夫·奈和时任美国副国务卿的阿米蒂奇 (Richard L.Armitage) 发表了题为《一个更灵巧更安全的美国》的研究报告,明确提出了“巧实力”对外战略,旨在帮助美国摆脱软实力衰落的困境,以求重振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巧实力”概念在美国政界颇受青睐,成了奥巴马政府外交战略的主轴。

约瑟夫·奈除了关注美国的软实力以外,也关注中国、韩国、日本和欧盟的软实力。他在2005年底发表于《华尔街日报》上的《中国软实力的崛起》一文中指出,中国的软实力远不如欧美强大,但中国近年来在软实力建设方面取得的重要进步是不容忽视的。

2011年约瑟夫·奈发表了《实力的未来》一书,该书是作者诸多著作的“精华”提炼,生动阐述了当今实力的多种表现形式,揭示了网络时代实力的本质,指出当今世界影响他人达到己方期望的目标的能力已经发生了根本变革。实力不再是静态的,而是时常流动变化的,与科学技术和人们的社会关系紧密相关。[5]

1.1.1. 2 其他国外学者对软实力的研究:

近十年来软实力理论在美国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从其成果分布状况来看,所涉及领域比较集中于国际政治方面,扩展充实了软实力理论:以Louis Klarevas为代表的学者扩展了外延,认为软实力影响着世界各个领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体育等;以Robert Jervis为代表的学者则提出了对软实力构想的质疑,认为一个国家在它自身的内政外交中不会有抽象的权力,软实力难以测量;以Alexandre Bohas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奈的理论需要实体的提炼。Samuel Huntington从移民的视角表达了移民对美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冲击;Joseph E.Stiglitz诠释了经济全球化视野下美国不良的经济运作对世界弱国经济的消极影响以及引发的反美情绪。以Joshua Kurlantzick为代表的学者注重比较研究,把研究目标扩展到别国。他把中国软实力的崛起视为魅力攻势。

1.1.2 国外软实力研究的特点:

国外尤其是美国“软实力”研究有三个特点:第一,明确定位于为美国国家利益服务;第二,颇具深度和广度,既探究理论,也探索其应用研究,几家研究中心还进行了相关评估;第三,不仅重视研究美国,还重视研究他国,如日本、中国和欧盟等。

1.2 国内软实力研究现状述评:

软实力理论引入国内后,学界对其理论价值普遍评价较高。但同时也指出了软实力理论的不足,如过于浅显含糊,缺少严谨的逻辑结构,难以进行量化分析和诠释,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关系难以测量等等。[6]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明确把“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的文化战略。近年来,“软实力”理论引起了我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对软实力的重要性、实现途径、中美软实力比较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出现了不少学者。各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指南》是国内研究的指挥棒。2010年度的《课题指南》有“历史唯物主义与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2011年度的《课题指南》有“网络文化与我国国家软实力建设研究”,“世界历史中大国的文化软实力研究”,“国家形象及其软实力与跨文化研究”。2012年度国家社科《课题指南》中列有“后9·11时期的软实力帝国主义研究”和“中国与邻国构建和谐关系中软实力的应用研究”等题目。

因此,国内软实力研究主要聚焦于两点,“文化”和“霸权”。就像陈玉聃所说的,关于软权力的研究,中国学者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批判美国的文化帝国主义外交,二是提出中国需要加强文化安全并重视文化外交。[7]国内研究者更多关注的是美国软实力的负面作用,在充分对其诸要素优劣两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方面,还需要加深和拓展。中国学者关注本国软实力的优劣多于对他国软实力优劣的关注。[8]

1.3 本课题研究意义:

1.3.1 现实意义:

“软实力”在当今世界已经成了一个颇受重视的研究和建设领域。许多国家,尤其是大国已经把提升本国的软实力上升到了战略层次。软实力作为一种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也是一国价值观、政策和文化在普世价值面前的表现力。美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决定了它在很长的时间内都将是我国最大的战略对手和伙伴。从政治文化视角深入研究2001-2011年间美国的软实力,有利于我国正确认知美国软实力的实质和走向,有利于前瞻性地制订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因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3.2 理论价值:

“软实力”理论为中国国力的建设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思维空间和途径选择。以生存和发展为意向的中国文化软实力理论要想得到完善,必然离不开对美国软实力诸要素优势与劣势的定量解析,从而从意识形态领域辩证地看待美国软实力的本质。

2 内容: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及难点

2.1 主要内容

本课题以政治文化为视角,以伊拉克战争为切入点和聚焦点,以布什主义和奥巴马“巧实力”战略为研究对象,以统计数字为依据,来解析2001-2011十年间美国软实力的变迁及其相关规律。

美国软实力理论的奠基者约瑟夫·奈把美国的民主视为亮点,认为美国民主是可以提升美国软实力的元素之一。实质上,美国的民主以利益集团为基础,利益集团既有强化民主的一面,又有损害民主的一面。美国向世界武力推行民主,实际上是背离国际民主的行为,不仅不能抬高它的软实力,反而有损于美国的感召力和国际形象。

小布什政府奉行的单边主义与国际民主内涵相悖,导致美国的软实力呈现衰退趋势。小布什政府的外交战略服务于反恐与民主改造中东这两大互相联系的目标,而其核心的环节是伊拉克,也就是武力改造伊拉克,民主改造整个中东。伊拉克是布什主义的主要试验场。先发制人、单边主义、以美国的军事力量在国外推广民主这些办法都在这里得到充分的运用。但民主政体未能在伊拉克建立起来。美国形象因伊拉克战争而严重受损。

通过统计数字的支持,本课题要验证的第一个假设是:武力推行民主不能提升美国的软实力,奥巴马从伊拉克撤军提升了美国的国际形象。本课题要验证的另一个假设是:小布什执政时期,美国软实力经历了一个衰退的主流趋势,主要原因不在于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而在于小布什执政时期对外政策的偏歧。

2.2 主要观点

政治文化能在很广泛的层面对其他国家辐射吸引力。国家的软实力来源于其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对外政策。如果一个国家能在内外事务中遵守并实践其颇具吸引力的政治价值观,并实施其正当合理的对外政策,那么它就具有了榜样性的软实力。美国的政治文化是美国软实力的核心,如果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践行与其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不相符,美国的软实力就会下降。

美国政治文化的负面作用也是导致美国软实力下降的因素。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成为建立国际秩序的主导国家。小布什的“新保守主义”战略要求美国以单边主义和军事实力作为战略手段来维护美国霸权,推行美国的价值观、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九一一事件暴露了美国权力的脆弱性,促使小布什政府更加不遗余力地推动民主扩张。

美国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加大了欧美之间的裂痕,使美国的领导力量减弱,使双方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分歧。这一分歧在对伊拉克动武问题上表现最为明显,简直形成了水火不容之势。其次是双方世界观和实力观的分裂。欧洲人的独特历史及欧洲联盟的创建,使得欧洲人对使用武力的看法,对国际关系领域内的道德观念和原则的看法,与美国差别很大。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特别强调诸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恐怖主义和“无赖”国家这样的“新”威胁。但是,欧洲人所看到的“挑战”是种族冲突、移民、有组织犯罪、贫穷和环境恶化。美国的单边主义使得世界许多国家都和美国离心离德。

小布什执政时期,美国软实力经历了一个衰退的主流趋势,主要原因不在于美国大众文化而在于小布什执政时期美国对外政策的偏歧。此偏歧也反映了美国政治文化的负面作用。美国的政治文化价值观与其外交实践之间存在着明显裂痕,这种裂痕是导致小布什执政时期美国软实力下降的主要因素。奥巴马上台后,美国的国际形象有明显提升,原因在于新政府的对外政策重视了美国“巧实力”的涵义。

2.3 基本思路

2.3.1 美国一些学者(如CSIS即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巧实力委员会”的学者们),他们的研究与评估比较恰当地指出了美国软实力存在的严峻问题,但国内多数软实力研究者又存在忽视他们观点而重视政治文化研究的现象。问题与现象的存在也就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美国软实力与其政治文化的内在关联。

2.3.2 这就需要进行第二步对奈的相关论著进行分析,同时参考一些文化学与社会学的理论与观点,剖析软实力理论的核心内涵在于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的有理性与有效性所提供的影响力、吸引力与说服力。

2.3.3 为验证这个观点,从历史的现实的角度来审视,并用个案研究的方法来加以全面地验证。

2.3.4 在这个分析框架下,回答中外部分学者提出的美国国家软实力建设陷入窘境的政治文化根源。这就需要通过考察美国的外交政策、文化及价值观基本元素特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历史研究与现状分析相结合,充分吸收和借鉴政治学、历史学和国际学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跨学科的研究。

2.3.5 得出结论,这就回到逻辑起点———政治文化是软实力理论的核心内涵。

2.4 研究方法

采取综合研究方法,以文献研究法为主,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为辅。

2.4.1 用文献分析法,分析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相关论著以及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

2.4.2 从历史的视野分析政治文化与国家软实力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全面地了解2001年以来美国软实力的优劣势。

2.4.3 通过定量分析法,进行案例分析。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从世界知名研究中心的数据库中获取的有用数据进行再处理。通过对美国软实力变化的特定分析,验证政治文化诸元素与美国软实力强弱的关联。

2.4.4 结合定性分析法,进行多学科交叉分析。运用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揭示美国软实力变迁的规律和本质,即认识2001年以来美国软实力变化的本质、辩证地分析美国政治文化与美国软实力的关系。

2.5 重点及难点

此课题的重点在于广泛获取与十年间美国软实力有关联的资料和数据,包括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难点在于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科学准确地对所获得的相关资料中的数据进行去粗取精、分析综合的再加工过程。

3 预期价值: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和实际应用价值

由于国内研究者更多关注的是美国软实力的负面作用,而没有充分对其诸要素优劣两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辩证分析研究,本课题将用具体数字对2001-2011十年间美国软实力的正反两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并用马克思主义辩证理论对西方“软实力”理论及“软实力”元素进行认知性的定性分析。这是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此课题不属于应用研究,而属于基础研究,旨在定性和定量地分析考量2001-2011年间美国软实力的变化状况、变化原因及变化规律。由于美国国际地位的重要性,深入研究此课题,有利于我国正确判断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的走向,前瞻性地制订中国的对外政策。另外,研究美国软实力的变化规律也有利于找出进一步提升我国“软实力”的途径和方法。这是本课题的实际应用价值。

4主要参考文献

1.刘国平.《美国民主制度输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2.门洪华.《中国:软实力方略》,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汪波.《美国外交政策的政治文化分析》,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 王晓德.从文化视角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深层思考,《美国研究》2007年第4期.

5. 肖欢.《国家软实力研究:理论、历史与实践》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10年版.

6.Nye Jr., Joseph S.The Future of Power, New York:Public Affairs, 2011.

7.Nye Jr., Joseph S.The War on Soft Power, Foreign Policy, April 12, 2011.

8.Nye Jr., Joseph S.Smart Power, New Perspectives Quarterly, Volume 29#2, Spring 2009.

9.Nye Jr., Joseph S.Bound to Lead: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New York:Basic Books, 1990.

10.Nye Jr., Joseph S.Soft Power: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New York:Public Affairs, 2004.

11.Nye Jr., Joseph S.The Powers to Lead.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12.Alexandre Bohas.The Paradox of Anti–Americanism:Reflection on the Shallow Concept of Soft Power, Global Society, 2006, 20 (4) .

5 撰写社科基金课题申请书的几点注意事项

把握方向是关键,追求创新是亮点。下面就课题论证书的撰写浅谈几点注意事项。

方向的把握主要体现在选题上。选题要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和专长,最好研究一下以往国家社科基金和省社科基金的申报指南和立项课题清单,确定研究重点并避免重复申报。选题意义要强调迫切性、政策性、实用性,但不能夸大。注意所构思的题目是否符合当年的《课题指南》。选择的研究对象要具有代表性。

《课题指南》是规划办在征求各学科专家及国家有关部门的基础上制定的,它反映了国家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或实践问题。是在研究方向和范围上指导各学科项目申报的权威性的指导文件,也是课题立项的重要依据。因此,《课题指南》的政策性和实时性很强。尽管有的题目数年都有,也要选择实时的视角或范围,以求进行不同以往的研究。注意所选课题是否处于当今学科发展前沿领域。该选题对社会发展、学术进展有何意义。注意选题意义的深广性,即使研究的内涵涉及到的是局部问题,其外延也要具有全局意义。《课题指南》中的题目一般比较大,申报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优势把题目化解为内容更具体的题目。“小题大做”要比“大题小做”好。“从政治文化视角对美国软实力的认知研究”的选题依据就是国家社科《课题指南》。《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指南》中有“后9·11时期的软实力帝国主义研究”这个题目。

如果题目中含有不被熟知的概念,就需要首先把概念解释清楚。比如“政治文化”这个概念,它是指政治领域内的文化内涵,而不是指政治和文化。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是确定选题的基础,也是考察申请者学术水平和前期积累的一个重要部分。基础好的研究者必然熟知谁是该领域国内外权威人士,有何成果,见解怎样。只有很好地把握前人的研究成果,才能沿着前人的梯子往上攀登,进而超越前人。在表述前人的研究成果时,语言要力求准确,把该学术圈里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论著点出来。切忌贬低别人的观点、吹嘘自己的观点。

追求创新是课题的“画龙点睛”之处。创新点就是“独到之处”,在内容、方法、观点等方面都可以找到创新点。创新要基于自身的知识积淀,要立足于充分的“知彼知己”。创新的内容必须求真务实,不可假、大、空。创新的目标要可行,太大太小都不宜。创新的途径是寻找问题、分解问题、质疑定论和挑战权威。这就需要多读文献,多听专家讲座,勤于思考,敢于质疑。

另外,课题设计要经过周密思考和反复推敲,力求严谨。注意贯穿于课题论证过程中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否正确,政治思想是否有偏歧。基础研究要具有创新性,应用研究要具有实效性,两者都要有实践性。不管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对策研究, 研究内容和研究步骤的设计都必须联系实际。研究团队的学科、资历搭配要合理。通过内联外引,搞好分工协作。论证书的语言要体现学术性,语言要力求简明、清晰、且到位。“研究基础”板块的主要参考文献要罗列正式发表的、影响重大的、具有代表性的、有现实针对性的文章和著作。申报课题主要有六忌:目标过大,抽象空洞,措施含糊,路线混乱,缺乏新意,过于具体。[9]

总之,课题论证书要力求给评审人留下如下印象:申请人具有足够高的业务素质和足够强的研究能力,已经打下了足够的研究基础,其选题是目前国内外该研究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其课题内容具有原创性、开拓性和相当高的学术理论价值,其研究目标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实效性,其研究方案的设计合理且可操作性强,研究方法或主要观点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ushistory.org.American Political Culture, American Govern-ment Online Textbook.http://www.ushistory.org/gov/4a.asp.

[2]Joseph S.Nye.The Decline of America's Soft Power, ForeignAffairs, May/June, 2004, pp.16-20.

[3]Joseph S.Nye.Soft Power: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Politics, New York:Public Affairs, 2004.

[4]http://www.chinaspeech.com/SpeechorShow.aspx?sId=242.

[5]张迎新, 仁可.约瑟夫.奈新作《实力的未来》?探讨网络时代国家实力的本质《, 中国社会科学报》, http://sspress.cass.cn/news/21880.htm.

[6]郭俊, 杨程.中国软实力理论研究综述《,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www.docin.com/p-112496073.html.

[7]陈玉聃.论文化软权力的边界, 《现代国际关系》, 2006年第1期.

[8]许少民.中国软实力研究批判 (1990-2009) (三) 《, 光明网—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10-05/25/con-tent_1132234.htm.

上一篇:难报三春晖教案下一篇:客户服务培训教材